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理财产品收益率

理财产品收益率

时间:2023-05-31 08:57:08

理财产品收益率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1

“加息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会提前反应。” 上海理财专修学院执行院长徐建明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在提高,变得有吸引力了。”

日前,在上海的银行理财市场中,又出现了新理财产品推出当天就销售完的景象。加息之后收益率有所提升,而股市、楼市等投资渠道难以获利,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健的短期理财产品。

徐建明认为,从大的方向看,今后银行理财产品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化,占银行经营的比重也会越来越高,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

在徐建明看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总体上都会比银行存款高一点。他分析认为,对投资者来说,主要是考虑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率。

日前,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也撰文透露:截至2010年12月21日,当年发行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77%,12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5%,分别比加息前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0.27个和1.05个百分点,接近CPI(消费物价指数)。

随着加息后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有所提高。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在加息周期中,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提高,可能会超过银行存款利率。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将直接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涨。从历次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来看,这些稳健性产品均会呈现出跟随效应。普益财富认为,2011年在市场加息声中,以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为主的稳健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预期收益率有望进一步上涨,同时这也将增强此类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但是在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中,权益类理财产品仍然不多。刘彦斌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类型仍然是债券类和货币类理财产品,而权益类理财产品仍然处于限制发行的阶段。

普益财富在《2010-2011年银行理财市场年度报告》中也指出,随着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尤其是信贷类产品的监管从严,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逐渐成为信贷类产品的替代者,2010年12月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已占据市场七成以上的份额,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军。可以预见,2011年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仍将保持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上的优势地位,全年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50%。

普益财富认为,信贷类理财产品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理财市场的热门产品,在市场需求和产品发行方面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一旦信托公司的融资类银信合作产品余额比例降至规范要求,信贷类产品发行可能会逐渐回暖。

刘彦斌也认为,权益类理财产品可以发,主要还是挂钩类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不太匹配,需要得到规范。

未来发展规模将扩大

虽然部分风险很大的理财产品规模出现了减少,但是整个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仍然在不断增长。

普益财富认为,2010年是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第14个年头,但是在2004年前,银行理财发行数量不多,同时规模也不大,2005年至2009年各年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连续翻番,从597款、1197款、2561款、6518款,直至7139款,而发行规模也不断扩大,从2005年的2000亿元,递增到2009年的4.75万亿元,2009年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同比增幅更是接近30%。

截至2010年12月20日,2010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了约9958款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估计约为7万亿元,相比于2009年约4.8万亿元的发行规模增长46%。

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存贷款利差将逐渐缩小,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将推动银行在理财产品创新方面不断进步。

徐建明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仍然处于低谷。虽然理财产品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经出现过波折。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高风险理财产品亏损严重。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看法都出现了变化,2009年后,高风险理财产品基本消失,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收缩。在金融危机后,监管层更多地考虑到了银行的风险控制。银行还是应做好传统业务,资产管理可以适当地少做,因此经营思路上以稳定为主。

在银行业要求回归稳健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也更多地趋于稳健,在产品种类上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因此,在3至5年之内,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稳定型的,风险相对较小。

徐建明认为,从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肯定是越来越丰富,风险大或小的产品都会出现。理财产品在整个市场的比重会越来越高。理财产品总体上是属于金融衍生品,国内和国际相比,发展水平差距还很大。国内理财产品资产管理所占的比重很低,因此发展空间很大,但是时间上可能在5年、10年后。

刘彦斌也认为,理财产品的规模肯定会扩大,未来的发展空间是有的,理财产品也会更加丰富,主要还是在管理规范上。

发行仍需更加规范

在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发行还需要更加规范,这显然是理财产品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2

论文关键词:

 

一、引言

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意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增长,使得我国居民我国国民财富和富有阶层的规模和数量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日益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

但是,不管是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产品的设计方面来讲,我国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都具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产品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也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零收益”产品,与在理财产品出售时说公布的预期收益率大相径庭[1]。

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解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与实际收益差别及其影响因素,对个人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提供参考意见。

二、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增长,使得我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长。2006年底储蓄存款达到人民币161587.3亿元,2007年人民币172534.19亿元,2008年人民币217885.35亿元,从2006年到2008年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长幅度高达15%,储蓄存款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我国国民财富和富有阶层的规模和数量都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日益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这也带来了国内居民理财观念的改变。我国银行居民一年期储蓄利率自从2004年上调后,在2008年中央开始下调我们居民一年期储蓄利率。在2008年10月9日开始,将原来的4.14%利率下调为3.87%,接着又在2008年10月30日下调为3.60%,直到在2008年12月23日下调为了2.25%,并一直持续到现在1。

相对应的,2008年8月国家统计局的7月份CPI数据为6.3%,同期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而在2009年12月公布的CPI与08年同期相比又上涨了1.9%,物价在不断上涨,但是居民储蓄利率却在下调会保持不变,实际利率水平为负。长期的负利率现象,使得居民不得不考虑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如何更好更合理的配置资产,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内居民传统的存款储蓄方式积累财产的方法已经被逐步颠覆,越来越多的投资理财工具和产品开始为居民所认知和使用,全民理财的趋势逐步形成[1]。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是否得到了与其所能承担风险相对应的收益?作为投资者应该怎样理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报价?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到底有多大差别?为什么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会有这样的差别?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保本型实际收益率?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解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影响因素,对个人投资者选择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提供参考意见[2]。

三、实证研究

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的比较分析:本文统计了从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我国所有银行的已到期的全部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

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金融终端

该图统计了从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的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了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比较值。从图上已知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来看,绝大多数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率,在具有收益资料的理财产品中占有为97.78%,并且其中2.89%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超过了预期收益率,而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只占具有统计数据理财产品的2.22%2。

在本文中,选取的是浙商银行发行的2008(2009)年“月月涌金”人民币系列理财产品,期产品的收益期限为26天,统计了其从2008年2月到2009年10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个系列的理财产品每个子产品的收益区间都在一个月之内,所以分别对应着我国的GDP、M2及一年期定存利率,共同组成因素分析的变量。

首先,在所有理财产品中挑选出有资料记录的一个系列产品,以保证在模型中运用的数据是一个严格的时间序列并且具有可比性;其次,分别对实际收益率、GDP、M2和一年期定存利率这些经济指标利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分析:若他们都是平稳的,利用EVIEWS5.0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得到回归模型;若这些数据不是平稳的,检验他们的单整性,同阶单整这检验他们是否协整,若是,则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若不是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3]。

从宏观数据来说,市场上的M2、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GDP等等都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影响,将这几个指标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宏观分析因素。

由于实际收益率数据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实际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故在分析之前先对他们进行“平稳性检验”[4]。

4个变量的ADF检验结果如下:

表1:变量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值

10%临界值

结论

E

-2.687603

-3.286909

接受H0,不平稳

GDP

-1.866851

-3.286909

接受H0,不平稳

DC

-1.814784

-3.286909

接受H0,不平稳

M2

-2.869824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3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率 影响因素 建议

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率逐步下降,作为中间业务的理财产品逐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自2004年初露锋芒,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迅速发展扩大,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并且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与关注。

一、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一)银行理财产品定义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定义中,个人理财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根据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被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因此,可以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定义为: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优势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1.按照投资收益类型可以分为固定收益产品和浮动收益产品。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一定情况下是固定的。这类产品多是将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国债、企业债等,如果被投资方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投资者均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浮动收益产品,指在产品发售时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无法确定,可以细分为参考利率型产品,结构性产品和衍生类产品。

2.按照投资方向不同大致分为债券型、信贷资产型(信托型)、结构型、新股申购型、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II)等。

债券型投资于国债、金融债、中央票据等风险较低的金融工具,适合保守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低并想获得相对较高收益。

信托型的理财产品主要指的是银信合作的方式,由银行负责募集资金然后交由信托公司来进行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担保或回购等操作,或者投资其他优秀的信托产品中,

包括房地产与新股申购。

结构型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权、掉期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

QDII 型的理财产品主要面对有国际投资需求的国内投资者制定的,对国际市场有一定认知的专业投资者可以通过国内银行兑换成美元在国外投资,到期后将本息返还给投资人的一种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尽管最高收益率很高,但由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所以18个月的相对投资期来说并不保险。

新股申购类产品是集合投资者资金已形成更大的资金,通过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申购提高中签率。

3.按产品币种分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按照币种划分,可以分为人民币产品和外币产品,其中外币主要有:美元、港币、澳元、欧元、英镑、日元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发行数量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财富的不断增加,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年增加。下表是2011年-2015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统计。

从图2-1可以看出,从201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年增加。但是,从数量增幅来看,2015年与2014同期相比大幅减缓。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5年总计有42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79311款理财产品,与2014年相比数量增幅仅为19.24%,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量小幅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下滑明显,同比增速下滑27.51个百分点。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越来越接近饱和状态。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变化

经历2011年的持续攀升和2012 年的缓慢回落、2013 年收益先抑后扬、2014年收益先高后跌和2015年收益的持续下降。到2015年12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40%。纵观近五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表现,总体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2014年前处于上升趋势,2015年小幅回落。如图所示:

2014年到2015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是处于下滑的,从2014年当年来看,平均预期收益率呈现趋势性下滑头尾相差了0.5个百分点,2015年是缓步下滑。可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跌是大趋势。由于社会融资成本达到历史高点,M2增速达到历史低点,CPI增速、社会融资增速、PMI等多项经济数据触底,以及持续宽松的格局和多次的降息降准必然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跌。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指标对理财产品收益的影响

宏观经济的走向,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者收入分配的决策。因此从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这两个宏观经济指标入手,分析宏观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1.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很重要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它的可测性和可控性强,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紧密相连。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改变市场利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流通中的现金。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为广义货币;与之差被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由于 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因此,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将会打破原有货币供求的平衡,影响市场资金面的松紧,这就会对金融资产价格产生影响。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的传导机制过程为:M(货币供应量)E(支出)I(投资)Y(名义收入)。货币需求的内在稳定性不包含货币供给因素,即货币供给的变化不会对需求造成影响,我国只有中央银行才能改变货币供给量的数量。由于货币的需求不变,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只会引起投资者手中的多余的货币量增加,所以会导致支出增加,增加支出的其中一部分就会引起居民对理财产品的购买,对不同金融产品的购买就会引起不同资产的收益率变动,最终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变化。此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还会产生“告示作用”。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还可以分为预期到的货币供应量变动和预期不到的货币供应量变动。其中预期不到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此时投资者会迅速的做出相应的判断,改变手中持有的金融资产的比例,这也会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变动。

2.利率。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利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产品都与利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会例外。利率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通过观察利率的变动,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进行选择和调整。商业银行将募集到理财资金主要是投资于金融资产,这些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会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近几年理财产品中占比较大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来说,主要的投资对象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等金融工具其本身的收益就与利率密切相关。再现行的经济大背景下,投资者更加倾向于短期理财产品,这要求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的时候更加关注利率的变化,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及时作出调整。

商业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通常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因为银行存款对理财产品具有替代效应。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的下限通常是银行存款利率,如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投资者会减少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另外,市场资金面的松紧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当市场紧缩也就是市场资金利率上升时,商业银行纷纷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抢夺资金,同时会出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稳定在高位现象。本文采用3个月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作为变量。

(二)发行主体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影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按照其自身规模、股东与业务范围等情况,将我国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

不同发行主体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信用、营业网点和产品。对于综合实力强的商业银行往往为其发行的理财产品提供信用背书,它表示的是理财产品发生违约情况的风险补偿。例如国有商业银行由国家作为其坚强的后盾,所以大多数老百姓对“购买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就像把钱放进了保险箱,不会发生违约事件”这点深信不疑。营业网点和产品方面,综合实力强的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营业网点和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能给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及更加优质的理财产品。因此可以看到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所发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高有低。其实质为商业银行相对应的市场议价能力与市场认同度。

(三)环境因素对理财产品收益的影响

社会环境从另一个层面也在影响着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本文主要介绍文化因素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其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基本观念和行为范式。我国居民更偏向于保守型,所以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造成影响。除此之外,中国的一些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都会对投资者的理财观念有着影响。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统帐结合”的基本养老制度从原来职工单位缴纳逐渐变成自行缴纳,更加的趋向于市场化。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大多数居民不再过度依赖政府解决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使得居民认识到有必要为自己的退休养老的生活进行有效规划,保障老有所依,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对养老规划的需求,进而成为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力。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wind资讯。在获得所需数据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剔除了无法获取完整信息的数据。本文选取2014年到2015年40家商业银行54583款理财产品作为样本数据。

(一)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Yield),采用年化收益率。

(二)解释变量的选择

1.假设一对应的变量为发行主体(bank)。本文据根据综合实力的差异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赋值1、2、3。银行的发行主体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成负相关关系。

2.假设三对应的变量是货币供应量(M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货币供应量(M2)成负相关关系。

3.假设四对应的变量是3个月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3个月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成正相关关系。

(三)模型的建立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变量往往要受到若干个因素的影响,当含有多个解释变量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我们用Y来表示被解释变量,用分别来表示多个解释变量,并且假定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从而可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在多元回归方程中,是回归方程的常数项,是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是回归方程的随机误差项,i表示第i期的观察值,i=1,2,……n

综上所述,本文的多元回归模型中一共选取三个变量来解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变动,e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对解释变量和别解释变量作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4-1可以看出理财产品收益率范围跨度比较大,最小值为0.38,最高值达到30.42。这就说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差异明显,收益率的平均值为4.75%,这远远高于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利率水平。这也说明为什么理财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

2.检验。由于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有可能会产生多重共线性,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会影响到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因此在多元回归模型之前需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 检验方法。结果如下:

当解释变量VIF 的均值≥2 且VIF 的最大值接近或超过10时,可以认为多元回归模型的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由表4-2看出,本文选取的三个解释变量VIF的均值为1.02并且最大的值为1.03,所以可以判定模型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3.多元回归分析。本文使用Stata 13 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的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表4-3所示:

表4-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4-3看出,多元回归各解释变量的P值很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因此多元回归模型设计符合要求。根据表4-3 中每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可以得到关于商业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方程为:Yield=35.99-1.58bank-0.58m2+1.96shibor。

(四)实证结果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上述所作的假设是成立的。即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受到正反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发行主体、货币供应量成负相关关系,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发行主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越强,越能用较低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引到投资者。反之,越高收益率。

2.利率。利率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随着利率的上升,商业银行也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吸引投资者,商业银行尤其要注意利率变动对理财产品带来的风险。

3.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使得市场上的资金紧张得到缓解,资金的价格就会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随之下降。反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随之提高。

五、投资者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认识

投资者运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决策的前提是提高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认识。首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是越高越好。收益高也意味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其次,区分各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真正含义。投资者需要增加识别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上提供的收益率的真实含义。

(二)进行风险测评和制定理财规划

投资者需要主动配合银行为自己的资产做好风险测评工作,投资者需要充分认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明确理财产品说明书上标明某款产品的风险等级,为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奠定基础。经过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测评后,投资者要明确自己的投资需求,提前做好投资理财规划。

(三)重视宏观因素对收益率的影响

关注宏观因素,重视宏观经济影响,关注利率的变化,理性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本文对宏观因素指标选择有两个,其中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关比较大的是利率,利率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制定的标尺,投资者需要学会运用利率来评价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高低。

参考文献:

[1]杨轶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与收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郑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3]杨晨,田益祥.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定价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12).

[4]刘玉龙.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4.

[5]巩菲.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

[6]舒小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4

关键词:人民币理财产品;SV模型;收益率;波动性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对股市剧烈震荡、存款利率的多次下调,投资者为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急于寻求其他高收益且稳健的产品;另一方面,在信贷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为缓解资金压力、实现利润最大化,急需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因此,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和银行的最佳选择。因此,观测和分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指标的波动,对于投资者投资决策、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风险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银行理财产品波动的研究相对较少。张伟、赵磊(2015)通过构建GARCH模型对银行理财产品波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存在“集群波动”特征,且市场冲击具有“长记忆性”和“杠杆效应”。高勇、王东(2015)以Vassicek模型、CIR模型研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发现短期理财产品价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长期理财产品的价格趋于稳定。基于此,本文将试图对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进行研究,分析其波动的持续性、杠杆效应和厚尾性。

国外研究方面,Asai和McAleer(2011)在SV模型中加入杠杆效应和规模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日元兑美元汇率有显著的杠杆效应和规模效应;González-Urteaga(2012)在SV模型中加入回报的跳跃来分析美国和欧洲股票市场,认为这样能够很好拟合并能够解释回报序列的一些特征。国内研究方面,樊元、贾蒸(2012)运用具有杠杆效应的SV模型对国际现货贵金属市场波动分析,得出国际现货黄金、白银市场几乎不存在杠杆效应,只在震荡期内存在较弱的杠杆效应;白仲林、隋雯霞和刘传文(2013)提出混合贝塔分布的SV模型对上证A股综合指数收益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更能准确刻画收益率的时变特征。综上可以看出,SV模型主要应用于证券市场,并且大多研究成果只是针对波动的某一个特点运用某一扩展形式对序列进行分析,并不能全面刻画金融序列的波动特征。

综上,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我国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上,以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SV-N模型、SV-T模型、SV-杠杆模型从不同角度考察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特征,并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

二、实证分析

1.数据说明

(1)样本选取

根据普益财富公布的2015年2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招商银行在发行能力、收益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理财产品丰富性、信息披露规范性方面都排名在前。因此对招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分析可以代表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诸多特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已到期招商银行招银进宝之鼎鼎成金系列理财产品收益率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为2013年7月15日至2015年8月27日,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品种为组合投资,理财期限为1-3个月,认购起点金额为5万。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自身的特性,到期收益率数据严重缺失,所以本文所指的收益率为预期收益率。数据主要来源于Ifind数据库,和讯网等。

(2)样本的统计特征

观察{yt}的时序图可以看出序列存在波动的聚集性,即大的波动后面紧跟一段时间大的波动,小的波动后面紧跟一段时间小的波动,说明可能存在条件异方差性。由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该理财产品收益率序列偏度小于0,具有负向偏度;峰度统计量大于3,说明该收益率序列具有尖峰厚尾特性;其正态统计量(J-B)很大,因此拒绝正态分布的假设。

波动率建模必须考虑序列的平稳性,因此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2可见,收益率序列在各个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拒绝原假设的,因此是平稳序列。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建立SV模型。

2.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的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通过Openbugs软件对三类模型进行程序化的处理,借此实现对模型参数后验分布的检验。首先对每个待估参数进行100000次迭代,舍弃最初的10000次,这样将得到参数的均值、标准差以及MC误差值等。

3.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

通过上表进行详细分析,可以观察到:

第一,对于波动水平参数μ,在SV-杠杆模型和SV-N模型下的模拟值相差不大,说明在这两个模型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波动水平差异并不显著。而SV-杠杆模型和SV-N模型要比SV-t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要大,这说明人民币理财产品在SV-N模型和SV-杠杆模型下表现出更强烈的波动。

第二,对于持续性参数φ,三类模型的估计值都在0.9以上,最大的SV-t模型为0.956,最小的为SV-N模型为0.905。这一方面验证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具有波动的集聚性,另一方面说明SV-t模型能更好的刻画收益率序列波动持续性。

第三,对于波动的扰动水平,前文有记τ=σ,因此通过精度参数τ来衡量。在三个模型参数τ的估计值中,SV-N模型的τ值最小,且SV-T模型下的τ值要远大于SV-N模型和SV-杠杆模型的估计值,因此SV-N模型、SV-杠杆模型拟合下体现出的噪音比SV-t模型的要高,表明SV-t模型能更好的拟合人民币理财市场收益序列的波动信息。

第四,在SV-t模型中有自由度参数κ,估计值为6.241,体现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具有尖峰厚尾的特性。这一性质在SV-N模型和SV-杠杆模型中并不能体现出来。

第五,在SV-杠杆模型中还有考察杠杆效应的相关系数ρ,估计值为0.256。由于只有在ρ

4.模型的DIC值比较分析

通过DIC(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可判断三类模型的优劣。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标准SV模型、SV-T模型、SV-杠杆模型对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进行度量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序列存在较强的波动持续性以及尖峰厚尾特性。这意味着目前在金融脆弱性、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应依据对市场预期的判断,合理配置资金,防止收益率大幅波动的极端事件对自身财富的影响;金融机构需要有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理财产品市场的流动性等,防止异常的收益率波动风险。

2.通过波动水平exp(μ)值的观察,人民币理财产品在SV-N模型和SV-杠杆模型下表现出更强烈的波动。对于波动的扰动水平,SV-t模型的τ值比SV-标准模型、SV-杠杆模型要高,说明人民币理财产品在SV-t模型拟合下的噪音小。这表明,SV模型可以用来刻画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序列的波动特征,并且相对于标准SV模型以及SV-杠杆模型,SV-t模型有更显著的效果。

3.本文是以3个月内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短期限理财产品易受到业绩、市场、投资者行为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波动。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募集规模和信息披露规则等方面进行规范,降低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伟,赵磊.基于全市场和分机构视角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特征研究[J].华北金融,2015,(9):4-9.

[2]高勇,王东.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动特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05).

[3]Asai M,McAleer M.Alternative Asymmetric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J].Econometric Reviews,2011,(5).

[4]Ana González-Urteaga.Further empirical evidence on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 with jumps in returns[J].Spanish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01/2012; 10(1):11-17.

[5]樊元,贾蒸.基于SV模型的国际现货贵金属市场收益波动的杠杆效应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53-60.

[6]白仲林,隋雯霞,刘传文.混合贝塔分布随机波动模型及其贝叶斯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4).

[7]Harvey A, etal. Multivariate stochastic variance models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4, 61: 247- 267.

[8]Ghysel E, Harvey A C, Renault E. Stochastic volatility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4, 132- 183.

[9]Liesenfeld R, Jung R C.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 conditional normality versus heavy-tailed distribution [J]. Journal of Applied Eonometrics, 2000, 15: 137- 160.

[10]Ruiz E. Quasi-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 [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4,63: 289- 306.

[11]Kim Shephard & Chib. Stochastic volatility: likelihood inference and comparison with ARCH models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8, 65: 361- 393.

[12]Renate Meyer, Jun Yu. BUGS for a Bayesian Analysis of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 [M].Auckland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No. 212. Avilable a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 ork( SSRN) , 2000.

[13]中央国债登记结算责任有限公司、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R].中国理财网(.cn)2015.05.18.

[14]祝红梅.银行理财产品定价的实证研究―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J].投资研究,2012,(9).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5

岁末有惊无喜

在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柜台前,《经济》记者遇到了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李女士,她有一份65天的理财产品刚刚到期,年化收益率为4.6%,希望能在年末找到一些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但接连几天的打听和询问,让她有些失望,“收益都不太高,多数还都是浮动性收益或者非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李女士对《经济》记者说,保本保息的产品不仅很少见,收益更是低得不能再低。

对于李女士说的这种情况,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也有所察觉。往年几乎从“双十一”开始,很多银行就已经开始为年末揽储摩拳擦掌,推出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今年,本该火热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却难觅高息芳踪。

在走访中,记者针对投资者比较喜欢的中短期、低门槛的理财产品进行了一番了解。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低,例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几乎都在4.6%左右。股份制银行类似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略高于国有银行,如广发银行、交通银行保本保息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7%-5.0%左右,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9%-5.4%左右。而城商行的理财产品收益要更高一些,例如北京银行非保本保息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5.4%,还有一些银行能达到6%以上。

这些数字不免让投资者对年末理财收益率表示担忧。

对此,银河证券分析师黄斌辉分析称,“四季度应该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太大惊喜了,不可能像去年那样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同9月份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不无关系,该《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

对此,国金证券分析师陈亚林向《经济》记者介绍说,“自2013年1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达到高峰后,今年年初到三季度末,收益率一直是下行的趋势。”在她看来,这主要是跟宏观货币环境有关,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整个市场利率水平的下行。政府倡导降低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利率向下走,在这个背景下,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也随之下行。

中信证券分析师曹琴向《经济》记者表示,虽然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会给投资人带来太多惊喜,“但在年末资金紧张之际可能会略有上扬。”

按需择优 以稳为主

尽管年末收益率可能没有往年那么高,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仍有一些获利机会,黄斌辉认为:“银行未来理财产品的发行节奏会更加平稳,高收益产品或许不会再集中在月末、年末发行而是会在平时推出。”这样,投资者就不用簇拥在固定节点去购买理财产品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业银行在每周四、交通银行在每周五都会推出收益率较高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

由于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正在快速增加,投资者也要关注其中的风险。与固定收益类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并非是“预期收益率”,而是“收益率区间”,最终的到期收益率,则由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走势决定。

陈亚林提醒投资者,需要谨慎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属于传统型理财方式,追求的是安全性,对收益率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如果真的愿意承担风险追求高收益率,可以去投资一些如基金、证券类产品。所以在选择结构性理财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不要只看收益不看风险等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曹琴对此也表示认同,她认为,对于偏好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投资人而言,固定收益类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是较好的选择。“一方面,相比非固定收益或外币产品,此类产品的收益率稳定,风险较低。另一方面,受市场波动影响,结构性产品很多情况下无法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据数据监测,实际收益率普遍偏低,常常低于固定收益类产品。”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6

收益率与发行量同“瘦身”

根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2015年8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4%,再创年内新低,较7月份下降0.14个百分点。其中,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8%,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3%,今年以来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收益首次跌破5%。

收益率的下滑说明了银行理财产品曾经的“风光无限好”如今只能“追忆”,发行量的不断“瘦身”也同样印证了萧条。根据普益财富监控数据显示,8月份,146家银行共发行了5348款个人理财产品,产品发行数量较上期缩减621款,环比降幅为10.40%。具体产品方面,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共发行了1140款,环比减少65款;保证收益型产品共发行了497款,环比减少251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共发行了3711款,环比减少305款;组合投资类产品发行了2099款,环比减少250款;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了2995款,环比减少329款;结构性产品发行了254款,环比减少24款。

“狭路相逢,稳者胜”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不断下降让投资者忍不住想“吐槽”,记者走访银行的过程中,就听到了类似的声音。李女士是一名国企的会计,据她向记者反映,买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有三四年了,亲眼见证了它的“由盛转衰”。“原来收益率多好啊,6%以上的产品比比皆是,这半年来收益率不断下降,现在5%以上预期收益率的产品都难找了,再这么降下去,银行理财产品对我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据银行工作人员反映,其实1~4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未下降,甚至出现了小幅反弹的迹象,但是自6月收益率开始下滑,连跌4个月,在8月份跌到了年内新低。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在今年资本市场属常态,因为其他投资选择更不尽人意。

下半年,股市“妖风”不止,反复震荡让投资者对股市“望而却步”。受央行5次降息的影响,基金公司系“宝宝”类产品收益率也出现明显下滑。P2P理财产品本身风险系数较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比较有限。

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均表示,股市不稳定,资金回流银行理财。从6月底至今,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明显增长,很多理财产品开售一分钟内额度就被抢光了。在投资者看来,资本市场动荡不安,投资方面稳中求胜不失为一条良策。虽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下滑,但是长期上看,所具有的稳妥性是其他投资方式所无法比的,就冲这点,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值得选择。

收益率下行压力大

在刚刚闭幕的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精辟指出,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虽然距世界金融危机已过去七八年的时间了,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很大,GDP和CPI等指数仍处下滑趋势。受宏观经济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滑在所难免。

概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市场短期流动性偏紧,央行自去年11月以来,已经5次降息和4次降准,以不断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除此之外,股市的不断波动也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产生压力,主要表现在银行理财直接或间接参与股市配资,股市的震荡使配资规模不断缩减。银行理财产品更接近直接融资的金融工具,其收益率变化与其挂钩的资产收益率相关。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生水起”也在挤压着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几次降息降准对互联网等金融理财产品造成了同样的影响,其中很多产品收益率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下滑,但是相比较而言,其收益率还是高过银行理财类产品。对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言收益率越高,吸引力越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魅力”还会一直存在。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7

【关键词】理财产品 8号文 收益波动

理财产品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本文所述的是人民币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产品是指由商业银行设计并发售,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金融市场或够爱相关金融产品,以获取投资收益,再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类理财产品。按投资方式与方向不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四大类。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这源于理财产品对提升银行业绩的重要作用,银行通过销售理财产品吸纳资金,并将筹集起来的资金用来开展信贷等业务,赚取利差,获取利润,是银行提升业绩不可或缺的资金铺垫。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

2012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资料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2年1~11月,各商业银行在境内发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波动下滑,由年初平均预期收益率的5.2%下降到11月份的4.3%。各期限类型的理财产品也降了0.9个百分比左右。究其下降的原因是在低利率环境下,2012年央行先后三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分别于6月份和7月份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受降息以及市场流动性释放影响,2012年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表现出连续下滑态势。

(一)2013年第一季度收益情况

一季度中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幅度较大。其中,投资期限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3%,较2012年四季度(下同)下降3个基点;1至3个月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3%,上升9个基点;3至6个月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7%,上升1个基点;6个月至1年期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3%,下降10个基点;投资期限一年以上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02%,下降153个基点。

(二)2013年四五月份理财产品量价再降

银监会出台“8号文”后,对市场的影响在短期内已显现。统计数据显示,在收益率方面,4、5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出现发行量和预期收益率“量价齐跌”现象。

4月份除3至6个月及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水平上升外,其余期限类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明显下滑,下滑幅度普遍在3%~4%之间,已难觅预期收益率4.5%以上的理财产品,具体数据为:3至6个月、1年期以上投资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1%、6.12%,分别较3月上涨2.13、33.31个百分点。而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1至3个月、6个月至1年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3.68%、4.24%、4.8%,分别较3月份均回落了5.9、4.84、2.19个百分点。

5月份各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全线下跌。除结构性产品之后具体数据为:1个月(30~35天)短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9%,较上月下降9.2个基点。1至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3%,较上月下降4.9个基点。3至6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7%,较上月下降3.8个基点。6个月至1年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9%,较上月下降8.9个基点,1年期以上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7%,下降45.6个基点。

资料来源:银率网

(三)2013年六七月份高收益理财昙花一现

面临年中考核、“钱荒”双压,商业银行产品作为一项有力的揽储工具,6月份发行形势“量价齐升”。除了1年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出现下降之外,其余各期限理财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最高的是1至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较5月同期上升0.65个百分点。小于1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6%,环比升0.51个百分点。

然而到7月份银行资金面的紧张状况得到较大缓解,理财产品出现了“量价齐跌”。至7月中旬,收益率也较6月末下滑,平均降幅超过0.6个百分点。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波动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导向影响

1.财政政策。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为保证国家经济发展保值增长。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由于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对国家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在积极财政政策促使下,众多项目得以投资建设,投资者利用闲散资金进行项目投资,同时,税率的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降低,提高了人们进行项目建设的热情。降低了购买理财产品的欲望。大量的资金投入项目,从而减少了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理财产品供大于求,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

2.货币政策。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从调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三方面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以及人们的购买欲望。主要体现如下:

(1)中央银行适量的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人们手中闲置的钱多了,投资理财选择多了,分散了资金或者是降低了人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欲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降低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2)中央银行适度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提供信贷能力增强,信贷业务扩大,从而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和产品的创新,现有的理财产品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可人们购买的欲望,间接地降低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率。

(3)中央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企业及个人贷款筹资建设成本降低,企业大量放贷,银行大量增加贷款额,项目的火热投资建设拓宽了人们的投资渠道,并且项目投资收益高、见效快,人们投资项目欲望增强,从而降低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人们增加了项目投资额,从而减少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又存款基准利率的降低吸引人们的存款减少,银行库存资金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从而降低了理财产品的收益。

(二)行业发展趋势波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渠道多元化。根据市场供需实际情况,理财产品发行的数量多于市场需求。事实证明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并没有与发行量同步,2013年上半年亦是如此,展望未来几年银行业的发展趋向,随着人们投资渠道多元化,人们对理财产品需求不高,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难再现,但收益水平不会出现大降,整体表现为稳中有降。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内在特点

1.信托类产品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导。近几年风险相对降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大幅增加,不断受投资喜好,并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

2.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趋规范合理。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趋向于规范合理,以往“最高收益”或者“上不封顶”将逐渐消失。显然规范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制度,减小了收益的波动,但是所回落的预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的投资理财欲望,从而间接地降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

(四)银监会“8号文”监管

银监会于2013年3月25日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8号文。其明确要求,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应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此外,之前已投资的达不到《通知》要求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银行应比照自营贷款于今年底前完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

一方面,《通知》的明确规定实际上是规范银行理财的资金池业务。“一一对应”这一规定可能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往理财资金模式的改变,限制了资金利用自由度,势必限制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影响理财收益。另一方面,《通知》通知信息的传达出,对银行业未来规划发展影响深远,在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将会更规范,这样的趋势势不可挡,人们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期望自然降低,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财收益率。

(五)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银行理财产品缺乏创新。首先,银行缺乏具备扎实金融知识的高素质专业的理财专家,银行内部关于理财产品创新的科研技术不高,同时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如创新理财产品的奖励机制等等;其次,银行对于发行创新的理财产品风险大,创新重视程度不高;再次,国家教育对培养金融创新人才的投入力度不足,创新氛围不浓等等。市场上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波澜不惊,长久下去,不能引起客户的吸引力,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期望降低,从而降低了理财收益。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波动熨平方案

(一)国家方面

由于2013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景气,根源于人们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不足,从长远出发,国家应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经济增长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手中的钱多了,自然会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额,人们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多了,并会增加对理财产品的购买量,从而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

(二)银行方面

1.规范理财产品。(1)从理财产品的设计到发行各方面按着“符合市场,诚实信用”原则,做投资者放心的理财产品。(2)商业银行内部应完善关于从业人员和准入政策各方面的规定,规定从业人员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按照行内规定,对于要发行的理财产品,借助一定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衡量,这样才能提高理财产品的吸引力。

2.加强理财产品创新。银行应走进市场,做好调查,创新出满足投资需求的产品。

(1)创新购买具有便捷性的理财产品。由于绝大部分购买理财产品是到银行网点柜台办理,便捷性稍差。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客户的方便性,便捷性,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出更多的自产品,让客户可以不用到银行网点随时随地就可以自助获取、操作银行所提供的各类产品。

(2)创新具有全面功效性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只有从单一功能,则只能满足客户单一理财需求,创新出具有符合功能的理财产品,如利用理财产品在投资的产品。功能增多,必然会使人们更感兴趣。

(3)创新收益与风险具有均衡性的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具有共存性,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而市场上大多投资希望收益和风险能够平衡,风险不大,但是收益还可观的理财产品将会更受市场欢迎。

(4)加强产品设计的延展性。在功能设计方面,注重功能的延展性,如既具有投资价值又具有收藏价值的理财产品;在外形设计方面,更多能蕴含一种寓意。创新属于自己的王牌理财产品,吸引更多投资者目光。

3.完善金融体系。(1)完善金融调控体系。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和市场流通货币总量稳定,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利率市场化等等,从而防止理财收益大起大落。(2)完善金融企业体系。加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加强金融企业体系间的信息流通。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科学决策。(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商业银行扩大直接融资,丰富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稳步发展银行理财业务市场。(4)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等。(5)完善金融环境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健全金融业信用体系,完善银行理财设备和服务,为理财业务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加强银行金融文化建设。加强银行金融文化建设,提高银行金融软实力。金融文化贯穿于银行各业务中,如“诚信为本、以信取利”的金融文化在意识上促使银行合法经营,当然也能在理财产品的设计,发行过程中增添产品的魅力,有助于理财产品的销售。

(三)教育方面

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为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智力,为理财产品的创新,业务模式创新铺垫。我国的高等金融教育必须注重学科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与金融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教师队伍;教学实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要求金融学习者多结合现实问题思考;注重实践,加强学习者的动手能力,通过金融模拟系统,动手操作,增强运作能力。争取培养出一批顺应社会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变化,以便为社会培养出更符合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晓静,彭浩东.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风险分析[J].《中国商贸》,2013(8).

[2]昊燕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J].现代商业,2010(5).

[3]魏涛.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2).

[4]宋琳、姜晓燕.人民币理财产品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5).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8

1月13日,银监会出台《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即银监发7号文,信贷类产品面临商业银行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资产转表、信托公司压缩银信合作信托贷款业务的压力,1月发行量再度减少,仅发行36款。1月债券类产品发行量减少,主要是去年12月银行资金面较为紧张,既要满足元旦节日期间的现金备付需求,又要面临年底存贷比指标考核。为了在年末吸储大战中赢得主动,各银行发行了大量债券类产品,但债券类投资工具仍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最主要的投资对象。

超短期发行量减少

当月各期限产品发行量变化不一,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的发行款数和市场占比降幅均最大,6个月~1年(含)期理财产品发行款数和市场占比降幅次之,而1~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增幅最大,3~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发行数市场占比小幅增长,1年以上产品发行款数和市场占比也均有小幅增长。除无固定期限产品外,当月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期限最短的为3天,最长的达5年。

当月1个月(含)期以下理财产品共发行309款,市场占比25.77%。1~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402款,市场占比33.53%。3~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265款,市场占比22.10%。6个月~1年(含)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15.43%,无固定期限产品当月发行3款。1个月及其以下的超短期限产品发行量减少,市场占比下降,但3个月及其以下期限产品市场占比依然维持在高位,理财市场短期化格局依旧。

银行理财市场到期情况

当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113款。其中,保证收益型315款,保本浮动收益型127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671款。

未达预期收益率产品

从到期收益表现来看,有2款没有实现预期收益率。

“华夏理财―慧盈21号”A股挂钩自动赎回型理财产品A款和B款为华夏银行同期发行的同系列产品。投资期限为1年,挂钩标的股票为工行、建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产品每季度为一个观察期,若某一季度观察日各挂钩股票较期初涨幅均不低于10%,则产品自动终止并获得相应到期收益率。而该产品运行至第四个观察日时也未发生终止条件,则产品到期获得零收益。

华夏银行的“华夏理财―创盈7号理财产品”投资于“华夏平安福1号单一资金信托”,投资标的主要为各类型证券投资基金。该款产品经过约两年时间的运行,到期时产品单位净值跌至0.554元,实际跌幅超过40%。

到期实现收益率产品

当月到期理财产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达5.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46款。从投资币种上看,人民币31款,美元3款,澳元12款。

渣打银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SN10024I”于2010年5月11日发行,次日即进入投资期。产品挂钩于美国石油指数基金,投资期限为369天。但其于2011年1月12日提前终止,并获得20%的到期年化收益率。另外,渣打银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SN10051I”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SN10054I”均挂钩于银行股,二者提前终止并分别获得16%和13%的较高收益率。

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A+计划2009年第四期产品1”发行于2009年末,投资期限为1年,挂钩标的为4只A股股票,包括工行、建行、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产品每季度为一个观察期,若某一季度观察日各股票价格均不低于期初价格的105%,则产品终止并获得设定收益率。由于前3个季度观察日未达到产品终止条件,产品在第四季度仍在运作。而在第四季度观察日挂钩股票表现符合产品终止条件,从而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率8.20%。

中行的“中银进取10001A产品”发行于2010年1月,投资期为367天,挂钩于标普高盛农产品超额回报指数。产品设定一个触发事件,即挂钩指数某一观察日较期初涨幅高于55%。如果产品发生触发事件或者挂钩指数期末较期初涨幅低于15%,产品获得0.36%的预期最低收益率;如果期末较期初涨幅不低于15%且触发事件没有发生,则产品获得6.00%的预期最高收益率。而挂钩指数实际表现使得产品获得6.00%的到期收益率。

其余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多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信贷类或股权投资类。其中包含19款1个月及以下期限的人民币款产品,它们均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受银行年末考核以及春节假期等影响,市场短期资金较为紧张,从而推升这类超短期产品收益率。如北京银行的“心喜系列2011080号:人民币7天SHIBOR利率挂钩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高达7.02%。

超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再度上涨

2月18日,央行宣布从2月24日起,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11月以来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累积效应使商业银行超储率已接近底线,略有需求就令其资金面捉襟见肘。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末各银行出现“抢钱大战”,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在经历元旦前后跨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上涨后,春节前再度出现暴涨,且上涨到达的高度更甚一筹,

1月25~31日发行产品326款,受货币市场利率影响最大的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6%。而1月1~24日发行的产品87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32%,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12%。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在临近春节期间的收益比之前发行的产品高出近0.54个百分点。

这些超短期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大于4.90%及以上的产品有25款。其中,北京银行发行的2款挂钩于SHIBOR的“心喜”系列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86%,另有1款产品“本无忧”系列FX11027号:澳元181天银行间市场投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80%。光大银行发行的7款阳光财富T计划系列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84%,另有1款阳光理财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春节理财”投资期限为10天,预期收益率为5.50%。招行发行的2款节节高升―安心回报澳元系列理财计划76号和75号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为6.00%和5.60%,另有1款产品“招银进宝系列之康成亨11期优先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为5.00%。中行发行的2款博弈系列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6%,另有1款产品“汇聚宝HJB1102AA6M―澳元期限可变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50%。民生银行发行的1款产品――“非凡资产管理(外汇增利型)”理财产品第1101期澳元,预期收益率为7.25%。其余7款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较高,达5.72%。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9

以收集到的约90个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为样本,我们进一步对外资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风险、流动性以及相关费用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为投资者提供更为详尽的参考资料。以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由高到低,我们将外资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两种外币组合的外币期权投资产品。花旗银行的优利账户、荷兰银行的多利理财、渣打银行的基本型汇利投资账户、汇丰银行的双利存款、恒生银行的恒生更特息投资存款都是具有外币期权性质的投资产品,这类产品大多不保本而且收益率不确定。第二类是与金融市场衍生工具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根据国内客户的风险偏好,这类理财产品多为保本型产品,其投资回报与所挂钩的汇率、利率、股票、债券、指数、商品等市场表现相联系。第三类是优惠利率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花旗银行的“鸿利灵活财富管理系列”的13个月外币协议储蓄理财产品。还有一类是最近银行新推出的QDII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的类别大多属于上述第二、三类)。

以下我们对前两类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特征进行全面剖析,以为投资者提供更详尽的投资参考。

结构性产品是主流

从分析样本看,外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以保本型结构性产品为主,共有71个,占全部样本的78.89%。保本型结构性产品的特点是投资到期后投资者可全部拿回本金,但投资的收益率有较大不确定性,最终的实际收益率取决于所挂钩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表现及挂钩方式等因素。

预期年收益率≠实际年收益率

据统计,71个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在3%-22.45%之间,而且同期限结构性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差异也较大(表2)。以3个月期限的产品为例,预期年收益率的范围为3%-10.75%,最高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差距达7.75%,收益率差额高达2.6倍。与此同时,投资期短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出投资期长的理财产品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比如1.25-1.5年期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范围为9%-15%,这个投资期间有3个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2年-2.5年期挂钩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9.5%。

应该注意的是,预期收益率只提供了信息不充分情况下的投资参考,实际收益率才是评价理财产品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外资银行都不对外公布其理财产品到期时的实际收益率。多数外资银行在产品结束时才会告知客户实际收益率,有些银行定期(如每季度)通知客户某些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据了解,目前荷兰银行的客户随时可以在路透、彭博或银行网站上查到自己所购买产品的当天资产净值。并且客户购买了理财产品后,荷兰银行会定期寄发对账单,告知资产净值、收益变动等情况。

根据荷兰银行公开发行的第三季季刊,截至2006年7月28日,其3年期“黄金-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16.85%和5.8%。5年期“标准普尔/荷银水资源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的实际收益率为17.34%。同一品种的“黄金-石油挂钩结构性存款”的两期产品在同一时点实际收益率相差了近3倍。为了进一步掌握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情况,我们通过咨询各外资银行的理财经理,对结构性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情况进行了调查。电话采访理财经理的反馈结果显示,相当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年收益率在10%左右(表3)。

收益取决于挂钩的金融衍生产品

造成结构性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与实际年收益率差距的一个原因,是预期年收益率的测算方法不同。有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根据历史数据逆向测算的。例如,4年期“投资大师优选组合挂钩结构性存款”产品,以其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数据进行逆向测试,4年总投资回报最高为40.87%(美元)和48.23%(澳元),平均为22.45%(美元)和26.49%(澳元)。3年期“国际商品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产品,其过去7年的投资模拟结果显示年回报率在0%-14%之间。

有的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是根据最高值测算的。例如,花旗银行发售的“挂钩一篮子全球零售业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设计按日计算。投资期内,如果交易当日的所有挂钩股票的股价观测值均高于或等于设定水平,那么交易当日的年收益率为10%,否则为0。再如,东亚银行对篮子股票挂钩保本投资产品的系列7(美元)和系列8(港元)两个15个月投资理财产品,设定了投资收益的上限,最高投资回报率为15%。

不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设计的复杂性也给判断预期年收益率带来了困难。例如,花旗银行发售的“澳元兑美元每日多区间递增累计收益”12个月结构性产品,挂钩澳元兑美元汇率,按照投资期内落入预设区间内的天数累计收益。挂钩汇率落在最窄区间内年收益率为8%,中区间内年收益率为2%,最宽区间内年收益率为1%。再如,东亚银行篮子股票挂钩保本投资产品的系列3(美元),这个为期2年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包括潜在收益和红利收益两部分。在观察日其挂钩的篮子股票中最逊色股票的表现未下跌超过其开始价格50%的条件下,客户将可获得8%的年收益率。而红利收益不设上限,根据结算日挂钩篮子股票中最逊色的2只股票表现而定,挂钩篮子股票的表现越理想,投资者可获取的红利收益则越高。

在部分理财产品上,一些外资银行对VIP客户给予了比普通客户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例如,东亚银行的利率指数挂钩保本投资产品――系列3(美元),给予VIP客户潜在年收益率为5.05%,给予普通客户的为4.8%;利率指数挂钩保本投资产品――系列4(港元)给予VIP客户潜在年收益率为3.85%,给予普通客户的为3.6%。

多种形式的理财产品带来了收益计算的复杂性。例如,汇丰银行推出的与汇率、利率挂钩的保本型理财产品采用了“价幅累积”、“双点触发”、“上限正向浮动”等多种形式。恒生银行的可日享高利和可自动赎回两类产品具有不同的收益计算方式,与外汇挂钩的投资产品可选择走势判断投资、区间投资、双区间投资等多种形式。而且各银行也对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设定了最低投资金额(表4)。

因此投资者选择此类理财产品,需要听取专业理财师的投资建议,才能对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有合理的评估。

外币期权投资产品

外币期权投资产品一般投资期间灵活,不受发售期的时间限制,也没有任何开户费用,往往是外资银行的常态理财产品。而且外币期权性质的理财产品不保本,收益率也不确定,风险和收益相对都较高。

以花旗银行优利账户为例,它是外汇定期存款与外汇货币期权的组合产品,可选择两种货币组合进行外币期权投资,为客户提供的双向挂钩货币组合高达88种。开设优利账户的客户有机会获取比一般普通外汇存款更高的年利率,但同时也要面临外汇汇率风险,即要承担与外币本金挂钩备选货币的汇率风险。

据理财经理介绍,客户开立优利账户时,需要确定基本货币(即客户手中持有的货币)的投资数额,然后选择一种外币作为卖出外汇期权的备选货币,并约定这两种货币兑换的挂钩汇率。存款到期时,对于本金和利息银行有权决定是以“基本货币”币种支付,还是以“备选货币”币种支付。客户的收益包括,普通定期存款利息及客户以约定的价格向银行卖出期权的期权收益。

例如:客户开设了一个月期的优利账户,美元为基础货币,欧元为备选货币,约定的挂钩汇率为1欧元兑1.22美元,初始投入资金为5万美元。客户可获得定期存款年利率2%以及6.31%的期权年收益率,总年收益率为8.31%。在1个月到期后,客户可能会面临两种结果:在欧元兑美元汇率不低于1.22的情况下,客户将按约定的年收益率8.31%获得本息50346.25美元(50000×8.31%/12个月);在欧元兑美元低于1.22的情况下,客户则以41267.42欧元(50346.25美元/1.22)的货币形式取得到期本息,41267.42欧元是50346.25美元按约定的挂钩汇率折合的等值欧元。对于客户而言,优利账户带来了6.31%期权年收益率,但也要承担欧元贬值的风险。例如在到期日1欧元兑1.21美元,那么客户得到的41267.42欧元相当于49933.58美元(41267.42×1.21),比初始投入资金50000美元损失了66.42美元。

当基础货币与备选货币的汇率波动不大时,优利账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优利账户还可以将未来一定期间基础货币与备选货币的兑换汇率锁定在一定范围,减少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渣打银行基本型汇利投资账户、汇丰银行双利存款、恒生更特息投资存款也是集定期存款与外币期权投资于一身的理财产品,性质类似于花旗银行的优利账户。根据客户选择的外币组合及存款期,以及选择确定的协定汇率及双利存款期权费率,客户可以在到期日全数取回存款的本金、利息和期权收益,货币支付币种为存款货币或挂钩货币。客户在承担汇率风险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和期权金收益。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10

2013年到期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共计45420款,其中有35074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这部分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56%,见附表。从发行主体类型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到期产品数量最多,达到14909款;国有银行公布的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数量最多,为11325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外资银行的平均到期收益率最高,为4.93%,主要原因在于外资银行的到期产品中包含大量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定价与所投资的金融衍生工具相关,从而可能获得的风险溢价就较高。

从到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实现情况来看,2013年所有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142款产品没有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即产品收益实现率为99.60%。如此高的收益实现率与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类型有很大关系。从历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来看,产品的投资资产普遍为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以及各种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例如,2013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95.99%的产品是投资于上述资产或其资产组合。由于其投资资产具备固定收益类属性,可称之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而剩余4.01%的产品均为结构性产品或证券投资类产品,姑且称之为非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按市场份额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是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军。2013年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均实现了预期收益率。

发行了结构性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商业银行的产品收益实现率则可能无法达到100%,例如工行、招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2013年到期产品收益实现率均在95%~100%。产品到期收益率与挂钩标的表现息息相关,其收益结构展现了挂钩标的实际表现所对应的投资者能够获得的实际收益,这种对应关系的情形通常有2种或2种以上,从而造成了产品可能实现的到期收益率有高有低。例如招行的“焦点联动系列之股票指数表现联动(沪深300期间向上触碰型)(104230)”的挂钩标的为沪深300指数,产品设定挂钩指数期初价格的108%为障碍价格。若挂钩指数在产品运行期内曾上涨至障碍价格,则产品到期收益率为7.50%;若挂钩指数未曾达到障碍价格,则产品到期收益率为0.40%。该款产品目前已经到期,从其运作情况来看,挂钩指数期初价格为2433,则障碍价格为2628,而投资期内挂钩指数未曾突破障碍价格,产品到期无法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

对理财产品进行这种分类也可成为投资者购买产品前的简单投资分析思路。首先,应通过风险评估问卷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然后,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等级选择相匹配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应应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而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才可配置一定比例的结构性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11

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票据利率以及债券收益率走高,与货币和债券市场相关的理财产品也跟着沾了光。包括中行、工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上调一部分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而这些产品的投资范围涵盖债券、票据等市场。

中行日前公告称,自2009年7月30日起将“中银货币理财计划之日积月累”产品的预期年化投资收益率由1.38%调整为1.58%。随后,工行也上调“灵通快线”个人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由1.3%调整为1.4%,7天滚动型“灵通快线”固定期限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由1.5%调整为1.6%。上调7天滚动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由1.4%调整为1.6%,两周滚动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由1.52%调整为1.62%。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深发展等银行的多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出现上涨。

乘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走高的“东风”,交行最近酝酿对原有“天添利”产品升级,该新产品也将会以较高的收益率面世。此款新老产品的区别是,原有产品当天存入资金后,随时可以赎回,新产品则细分了1天期、7天期、14天期3个类别。

今年上半年以来,复苏的AN:市场带动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对于那些经常进出股市的资金来说,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意图变身为这些资金“歇脚”的最佳去处。

针对这一市场空白,银行大量发行短期理财产品,一时间,短期产品占据了银行理财市场半壁河山。据普益财富数据,今年上半年,1个月期以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22.88%,1―3个月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27.63%,两类产品数量占比总计超过50%;而在2008年,3个月期以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仅为38.4%。

产品数量增长的同时,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逐步提高。数据显示,目前1个月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1.63%,较今年年初1.2%的收益率增长0.43%。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表示,依照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为0.36%,1个月期以下理财产品收益维持1.6%计算,两者收益率相差4.4倍。滚动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票据市场,风险较低,适宜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投资。

伴随着银监会一纸公文,银行纷纷付诸行动,将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上调至10万元。

中行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中银智富理财计划2009年第3期B产品与信托公司合作,认购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增股权,起存点为10万元,产品预期收益率为6.50%。

中信银行预期最高收益率7.36%的黄金联系型A款理财产品,华夏银行挂钩标的为香港指数基金的理财慧盈20号股指挂钩型结构性产品,个人投资者的起存点均为10万元。

理财产品收益率范文12

优选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

2010年,受央行加息预期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期限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多数银行停售1年期以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转而主攻6个月及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即时买卖、周末理财、7天理财、15天或30天超短期理财产品则成为最大卖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共发售产品3989款,同比增长86.23%,短期产品、利率类以及混合类产品是产品数量暴增的主要增长点。银行新发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期限短期理财产品占到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额度的70%以上,而2009年该数据是50%。

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央行加息,当加息来临,投资长期理财产品将增加机会成本,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不可能随着利率上升而上调。所以在通胀预期下,对于不愿冒太大风险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中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就目前1年期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看,其平均收益率一般能达到4%左右。同时,中短期产品时间不长,也利于投资者调整投资配置比例。三类产品收益不一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风险级别划分为3大类,即信贷资产类、票据类、结构型产品类,风险依次递增,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

信贷类产品多固定收益

信贷资产类产品的运作模式是银行通过信托公司平台,从投资者那里募集到资金,然后放贷给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企业与银行、信托约定的权益融资利率,基本则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目前,同类产品的期限从几十天至1年半不等,年化收益率最低在5%左右,最高甚至达到9%。该类产品的风险主要根据信贷资产包质量而定,即来源于企业无法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投资风险。在选择此类理财产品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资金最终将流向哪些企业,该企业的信用状况如何,上马的项目是否有前景等。由于监管层取消了商业银行为收益支付提供担保,因此理论上投资同类产品有亏损本金的可能。以某银行一款同类产品为例,虽然预期收益较高,但其投资对象为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信贷资产,由于信贷资产的质量难以估计,风险也难以估量。若资金流向是以行业垄断性企业为主,甚至是政府机构,则对方违约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逆转的“主力军”。以某银行2009年12月发行的一款半年期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来看,最近公布的2009年第13、31、33、52、74、82、100期产品兑付公告显示,所有信贷类到期产品都完成了预期收益,大部分一年期的产品的收益都在5%以上,明显高出正常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收益最高的是一款信托贷款型2008年第181期理财产品,作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信托类理财产品本月结算时收益高达7.47%,是同期银行利率的两倍以上。

信贷类理财产品之所以受投资者追捧原因在于其风险相对较小。据统计,信贷类产品和同期限定期存款相比,其平均到期收益率高1.0%~2.0%。收益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且风险相对较低,截至目前尚未出现“零负”收益的情况。

票据类产品期限短

票据类理财产品一般有两类:一类主要投资于已承兑或保贴的商业汇票等票据资产,一类是直接投资市场上票据类中信用等级最高的央行票据。后一类投资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几乎不存在风险,除非央行出现信用破产。前一类产品理论上最坏的局面是,所投资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托收过程中,承兑银行(即开票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不能按期付款,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损失全部或部分本金。

现在票据资产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并没有明显的吸引力,但由于产品期限最短仅七八天,最长也只有6个月左右,流动性是其优势,也是从商者短期流动资金最好的存储方式。

某银行2010年发行的一款保本固定收益型澳元HJB1003GX7D-21自动滚续理财产品,付息周期为7天,预期2.20%,到期实际收益也是2.20%。

结构性产品风险大

所谓结构型理财产品,也称为挂钩型理财产品,是指将募集到的资金大部分投资于货币、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再将部分资金所产生的固定收益投资于其他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是固定收益投资与衍生品交易的组合,通过预设收益实现条件,使投资收益能跳出单一投资品走势的影n向,而由一篮子挂钩标的物的相对表现决定。据统计,2010年以来,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标的物主要以利率、股票、商品和混合类为主。

从投资期限上来看,目前结构性产品普遍在1年半以上,最长甚至可以达到三四年,且一般不能提前赎回,流动性较差。此类产品预期收益最低也在12%左右,但实际收益的好坏还要看产品的设计是否合理。从前期爆出部分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零收益门,以及2010年部分挂钩商品的结构性产品年化利率超过20%来看,这类产品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以观察日表现的平均值来计算产品收益,有利于分散风险。

2008年很多理财产品最终的净值都将低于预期收益,甚至低于同期限人民币存款利率。如某银行2008年发行的一期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净值20天跌了0.0652元。据悉,2010年推出的结构型产品年化收益在6%~8%。不过,这类理财产品由于挂钩标的的不同,风险各异,例如挂钩美元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其风险就相对较低;而有些理财产品挂钩股票或者股指,在目前经济仍处恢复期、资本市场仍然低迷的情况下,风险依然不小。

结构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还与产品的期权结构、投资期限、进场时机以及投资币种的汇率等因素相关,投资者要问清楚产品收益模式,获得高收益的概率等。

货比三家让你不差钱

各家银行擅长不同的投资领域,这些特长也会在其发行的理财产品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品。如工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最大的交易商和做市商,推出的灵通快线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买人即时成交,即刻享受收益,赎回瞬时入账,资金即时可用”,具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其固定的年化收益率1.45%,是活期储蓄存款利率0.36%收益的4倍,适合有股市闲置资金、生意周转金或其他短时间内闲置资金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