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理财估值法变化

理财估值法变化

时间:2023-07-06 17:15:21

理财估值法变化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1

【关键词】财务部门 资产评估 意义 策略

要开展好企业资产评估工作,第一步需要企业根据评估工作要求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此类数据信息绝大部门是来自于企业财务部门。一个高质量的企业资产评估结果的诞生,离不开完整、客观的企业会计信息。倘若没有完整、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资产评估便无从谈起;于此同时,企业资产评估结果也能够起到对财务会计信息予以补充、完善的作用。由此可见,研究企业财务部门在资产评估中的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部门与资产评估的关系

(1)企业财务部门与资产评估的内在联系。企业资产评估与会计价值剂量不仅存在一定关联,又存在一定区别。企业资产评估属于一类独立、客观的价值计量,一方面能够服务于企业改制重组、交易收购等经济目标,一方面能够准确呈现企业资本保全状况与提升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换而言之即能够促进踢狗有效的会计信息。

(2)企业资产评估依赖于企业财务部门,同时能够对企业财务部门予以补充、完善。企业资产评估对企业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该主要分析资源有着极大的依赖性,资产评估将财务报表作为重要基础开展调整工作,进而消除由于会计特征、编造会计信息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资产客观价值反映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而当企业选取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及重置成本等非历史成本标准用以会计计价基础时,资产评估便能够有效给出此部分会计计价。由此表明,企业资产评估能够对企业财务部门予以补充、完善。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同样规定了企业转制、投资、转让等存在产权变动状况下资产的会计计价,能够结合资产评估结果调账或者建账。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财务部门与资产评估相互的紧密联系。

二、企业财务部门在资产评估中的意义

由于企业财务部门与资产评估相互有着紧密的联系,资产评估便十分值得财务部门管理人员予以摸索研究。

(一)财务管理的特征

企业经营管理中各式各样管理活动,或是强调资产价值本身的管理,或是强调资产价值使用的管理,而资产评估中的价值同样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财务管理则是强调企业资产价值本身,对经营活动开展管理的管理,财务管理将企业所有物质资源、经营管理过程、结果科学地进行规划和调整,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价值逐步扩大的目的。

(二)资产安全完整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发展、获取效益,以资产作为重要物质基础,对资产予以充分有效的管理、管制是企业财务部门的核心工作,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不可单单停留于财务核算层面,就好比不仅要对企业资产开展折旧、摊销工作,还应当自资产保值、增值及有效运用上花费精力。为了有效提升企业资产经营效益,在提升资产基础管理力度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新模式,而与该种财务管理新模式中,企业应当经常对自身资产予以内部评估。

三、企业中强化资产评估的有效策略

全面企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不断优化企业资产评估。如何进一步的强化企业中资产评估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明确全面完整的评估范围

在企业中,所有企业资产均属于评估对象,都应全面完整地进行评估,做到账实相符。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高质量,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应当明确全面完整的评估范围。强化企业资产评估行为监督、约束。面对企业改制中存在的资产评估缺失及评估不完善等问题,务必要制定相关制度予以监督约束,唯有得到有力的监督约束,才能确保评估机构、人员在企业中不做出各式各样违反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而防止评估结果失真。

(二)确保企业资产评估方法科学合理

确保企业资产评估方法科学合理,指的是结合各式各样评估目的,构建规范的评估准则,进而选择针对的资产评估方法,促进评估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实时价值。市场经济背景下,资产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资产评估过程中,应当借鉴发达国家企业资产评估先进经验,对资产评估方法展开逐步创新,开发出具备我国特色的资产评估方法。全面衡量资产的使用寿命、使用效应及发展前景,结合资产发展转变规律等,系统运用一系列评估指标,构建较为完备的资产评估数据信息库,强化企业资产评估科学合理性。

(四)提升资产评估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中,不论是哪一项资产评估最终均要通过评估人员完成,即评估人员是实际资产评估工作中的工作主体。可见,唯有构建起一支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质强的评估队伍,才能在评估实践中,在处理一系列疑难问题时,评估人员能够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并尽可能确保评估工作客观、鼓励性,获取准确、公正的评估结果。伴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资产评估被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应当每年不定期组织培训继续教育,系统制定培训学习内容,开展具备一定深度、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学术探讨,确保每位评估人员均可参与其中,培训完毕可展开相应的考核,确保学习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倘若没有完整、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资产评估便无从谈起;于此同时,企业资产评估结果也能够起到对财务会计信息予以补充、完善的作用。鉴于此,相关企业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企业财务部门与资产评估的关系,清楚认识企业财务部门在资产评估中的意义,“明确全面完整的评估范围”、“确保企业资产评估方法科学合理”、“提升资产评估人员综合素质”等,积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2

【关键词】 价值评估; 财务稳定; 现金流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5-0093-03

一、财务稳定性理论概述

财务稳定性又称会计稳健性,在会计学上表现为不得高估企业的收入、资产,同时不得低估企业的经营费用和折旧损失。财务稳健要求企业的经营遵循谨慎性原则,即企业的经营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企业价值提高时,要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风险进行综合考量。此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会计方法选择和财务处理上,在不影响其正确性、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前提下,要选取对股东权益影响最小、最稳妥的方法来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综上所述,财务稳定是指企业能够谨慎披露财产与收益,及时准确地确认企业的成本和损失。

财务稳定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1)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首先稳定性是可靠性的一方面,其次财务稳健对企业的收益、损失、权益、负债的确认施加了约束条件,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会得到强化;(3)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财务稳定性使得企业决策者能够及时、可靠地获悉企业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增强信息之间的可比性。

二、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一)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所谓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公共市场价值。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价值投资”理念逐渐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可。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是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命题。企业价值的“评估”不能等同于“计算”,并不完全是精确性的。企业价值评估一方面要求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其评估过程中,会使用一些估计数据,并且依赖评估人员的能力、经验,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有一定的评估风险。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企业的实体价值、持续经营价值、股权价值等,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整体价值。

(二)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概述

对企业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需要遵循两个合理假设前提:企业可持续经营和遵循公允价值。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EVA法等。国际上通用的是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我国企业价值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采用成本法,收入法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具体介绍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

1.成本法

成本法以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基础,调整企业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加总得到企业的整体价值。成本法充分考虑到社会通货膨胀水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等因素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但是成本法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数据,并没有考虑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只是对企业现有资产的合理加总;另外成本法也没有考虑到企业现有资产的组合获利能力、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和商誉,因此成本法是对企业过去价值的评估。此方法适用于新成立的企业、破产清算、公用事业等,不太适合于成长性行业的公司。

2.市场法

市场法又称目标企业可比法,通过寻找市场上与目标企业经营规模、产品分布、市场占有率、未来获利能力相近的企业,依据相关指标的修正,计算出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主要有市价/净收益模型、市价/净资产模型、市价/收入模型。市场法简单、灵活,利用真实的市场数据来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价值,具有科学性,说服力强。但在选择可比企业的过程中具有很多主观性,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策略的不确定性,企业产品风格的差异性等会导致评估结果具有比较大的风险性。市价/净资产模型计算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公式如下: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1)

3.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现金流量折现法,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并折现成企业当前价值的方法。目前运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就是现金流量折现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模型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股利贴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

(1)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完善的方法就是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它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将企业经营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具体分为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和债务现金流量模型,并且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公式如下:

V实=■∑■■■ (2)

V股=■∑■■■ (3)

V债=∑■■■ (4)

(2)股利贴现模型(DDM)

股利贴现模型通过将企业的预期股利按照股票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实现对企业的价值评估,主要针对上市公司,但同时也是其他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具体模型如下:

V=∑■■■ (5)

其中V表示企业的价值,Dt是企业t期发放的股利,k是股票的资本成本。

(3)剩余收益模型

剩余收益模型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实现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剩余收益时才算是实现了价值。剩余收益模型利用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加上预期剩余收益现值来评估企业当前价值,它以股利贴现模型为基础,其具体模型如下:

Vt=BV0+∑t=1RIt×(1+r)-t (6)

RIt=NIt-rVt-1 (7)

NIt=ROEt×Vt-1 (8)

其中:BV是企业当前股权账面价值;RI是企业超额收益;rV是股东要求报酬率;NI是企业净收益;ROE是净资产收益率,用来计算预期净收益。

三、上市公司财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研究

(一)基于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影响情况分析

财务稳健性与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成反比,即披露的财务信息越稳健,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越小。下文将基于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探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模型中的贡献因子与财务稳定的联系。

1.成本法下影响分析

如前所述,成本法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综合考虑可能影响资产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合理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通过财务稳定性的约束,评估人员对资产价值的评估遵循谨慎性原则。一方面,对于一些未来收益能力不确定的资产一般以调整过的账面价值作为评估基础;另一方面,成本法及时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折旧等,将企业不能获利的资产及时确认,这也就降低了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以稳健的财务信息为基础估计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具有可靠性,这也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因此成本法下,财务稳定性与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风险性成负相关性。

2.市场法下影响研究

本文以市价/净资产比率模型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公式(1)所示,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大小受到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和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的影响。虽无法确认这两项因素对企业价值评估具体影响的大小,但基于财务稳定性的约束将使得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更具客观性和可比性。以下将具体分析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情况。

每股净资产=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9)

由公式(9)所示,受到财务稳定性要求影响的是股东权益。普通股股东权益由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组成。财务稳定性一般影响的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企业会谨慎地确认净利润,导致当期净利润偏低,进而导致当期股东权益偏低;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偏向于谨慎地分配股利,适当增加企业留存收益,导致股东权益增加。所以如果企业存在财务稳健性,并长期存在,则对净利润的估计影响较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留存收益。因此,长期来看,财务稳健性会使得普通股股东权益计量偏高。

3.收入法下影响分析

下文将以收入法下几个模型为基础,探讨财务稳定对计量模型相关变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对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影响。

(1)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现金流量的估计是基于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评估人员的预测值会低于非稳健条件下的预测值,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评估结果,企业的评估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在财务稳健的约束下,企业出具的会计报告更加客观、中立,信息披露更加真实、有效。企业外投资者获取的信息及时、真实和完整,会更加信任企业,另外企业的经营者也会偏向于稳定的现金股利支出,所以外部投资者的新增股权成本就会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在财务稳定存在的情况下,也会偏向于降低。因为企业管理层可以有效地监管企业的经营状态,可以减少债权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债务成本。

(2)股利贴现模型

一般处于高成长下的企业的股利分配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通过财务稳定可以降低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但有可能低估企业价值;处于稳定成长期的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稳定,在财务稳定作用下,企业未来分配的股利和股东报酬率都具有可预测性,企业的评估结果更趋向于内在价值,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降低;处于低成长期的企业,在财务稳定作用下,其评估结果同样有可能低估,但评估风险也会降低。所以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不管是通过固定股利增长模型还是股利贴现模型,都有可能导致低估企业价值,但也都会使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性降低,更具客观性。

(3)剩余收益模型

剩余收益模型变量包括股权账面价值和超额收益现值,比股利贴现模型更客观,但其基础仍是股权价值的评估,其模型本身就反映了财务稳定性。在财务稳定的约束下,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负债率较为保守,因此股权成本会处在一个比较高且稳定的水平,在预期超额收益未来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会偏大。另外财务稳定性会通过影响会计盈余来影响模型的精确度,因为在剩余收益模型中,会计数据不仅会影响企业股权账面价值,也会影响到超额收益的预测。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在财务稳定作用下,财务信息对股价变动更具有解释力,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二)基于财务稳定性视角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1.基于市净率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上文分析可知,在市净率模型中,现金流量与新增投资增量比与财务稳定性具有正相关性。其模型中的分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就相当于净收益的收益质量。一方面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净收益才有持续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净收益才是企业的真实收益,是经营活动的保障。现金流量和新增投资增量这两个指标将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市场法基于可比企业的市净率,对相关企业的选取较依赖主观意见,因此在选取可比企业时,不妨考虑现金流量与新增投资增量比这个指标。如果与目标企业这个指标相似,就确定其作为可比企业。

2.基于股利贴现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股利贴现模型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相关变量包括股权成本、债务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当未来现金流量预期保持不变时,加权资本成本越小,企业价值越大。在财务报表分析中,长期资产与长期资本比代表了企业的长期财务政策,此指标与加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即此指标越小,企业价值越大;而易变现率则是企业的短期财务政策,易变现率越大,企业短期资金越充沛,其与加权资本成本成正比,即易变现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大。上述分析可知,企业加权资本成本不仅受到股权成本、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企业长期和短期财务政策的影响。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长期资产的来源都应来自长期资本,短期资产尽量来自短期资本,这样既能维持财务稳定性,也能增加企业价值。

3.基于剩余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在剩余模型中,与权益净利率相关性较为显著的是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这个比率衡量的是企业长期投资效果的稳健性,是企业长期经营所获收益质量的体现。权益净利率与企业投资活动获取收益的稳健性成正比,权益净利率高代表企业运用自身资产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增加企业的价值。所以,采用基于权益净利率的剩余收益模型更能解释企业价值形成过程,评估体系更加完善。

四、结束语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财务稳定性的视角去探讨企业价值评估。由于财务稳定性使得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会计信息,进而结合财务稳定和企业价值评估相关模型的具体变量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影响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在财务稳定作用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采用适当的模型不仅能够降低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还会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最后,笔者综合考虑财务稳定性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使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客观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研究[J].证券法苑,2012(6):135-167.

[2] 刘红霞.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2011(5):23-28.

[3] 朱明.会计稳健性对权益价值评估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2(4):28-34.

[4] 何璐.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J].管理科学,2013(3):36-42.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3

不断恶化的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而由此引发的对美国式的金融资产估值体系的批判浪潮正甚嚣尘上。然而,在中国企业不可逆转的资本化过程中,估值作为其中的核心环节是无法绕过去的。因此,如何理性看待资产评估和价值衡量,已经成为重振资本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专访了美国评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勇为先生,籍此再度提醒本土CFO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坚守理性估值的底线。

《首席财务官》:资产评估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但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被无限度的放大,直至最终破灭,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资产的评估上,整个世界范围内评估体系的准则和标准是否存在问题?您如何看待?

吴勇为:我们首先需要认清金融机构发行衍生工具时为其定价和对衍生工具评估其公允价值这两项不同范畴工作之间的分别:前者(即为衍生工具定价)是指衍生工具发行商中的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专家,通过复杂的计量财务模型,为衍生工具厘定其发行价或买卖价,并从而收取衍生工具的溢价和佣金,在定价过程中,并不需要根据任何特定的评估准则,而是受发行商以及投资者各自所预期的回报、风险、投资年期等种种因素所决定;后者则是独立的评估师根据一些认可的评估方法准则为客户去评估他们拥有或发行的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从而符合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与发行商及投资者买卖衍生工具时的定价并无直接关系。

因此,我认为评估体系的准则和标准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评估并不是危机爆发的成因,相反我认为近年来国际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协会所推行的有关公允价值评估方面的要求及确立公允价值的基准,正是希望能够让企业及金融机构更确切的反映出衍生工具的风险与价值。而公允价值评估,这里包括对企业有型、无形资产及企业价值的整体评估,还有金融工具的评估等,在避免降低金融投资风险方面从本质上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席财务官》:经历过这次危机,您觉得当前通行的评估准则是否会在将来产生变化?

吴勇为:正如我刚才讲的,评估准则并不是构成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当然长远而言,评估准则肯定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增补改进。比如国际与各国的会计及评估标准逐渐统一,均有助于改善财务数据及资产价值的可比性;中期而言,我相信会计及评估准则对评估方法、参数和假设的披露会有更高的要求,让投资者对财务报表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有更透彻的了解。

《首席财务官》:财务核算能直观反映资产价值,但在当前动荡的经济环境下,您怎么看待评估中的非财务指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企业的CFO如果在当前开展并购业务,除了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还应该关注什么?

吴勇为:一项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合并双方能否迅速有效地融合其商业模式和日常运作,并互补长短、增加销售渠道、减低成本、获得更佳的市场战略地位,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为企业增值。当然,除了目标的财务指标外,有各种在财务报表以外的“无形”因素:如企业文化、管理层作风等,同样非常重要。在当前相对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我认为以下几点财务指标以外的因素需要特别的关注: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部分投资项目在缺乏信贷及资金的情况下往往变成不良资产(Distressed assets),有些投资者认为正是以低价购入不良资产的好时机。但是,在收购不良资产时,投资者同样需要考虑财务数据以外的因素,例如该等不良资产价值大幅下跌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善或是这些项目本身的收入或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完成收购时,有何方案可改善这些项目的状况并从而提升其价值,产生投资回报?

在过往数年经济周期上升时,目标管理层能领导企业年年上升,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管理层是否有同等卓越面对逆境的能力,领导企业逆流而上?

在节省成本的前提及趋势下,目标公司管理层是否能够凝聚员工士气、同心协力、共同面对挑战?

在过往数年原材料价格呈上升趋势,有部分企业对签订定价的长期购货合同,而这些签订的合同未必会在资产负债上得到确认。当整体经济收缩,原材料的需求和价格下跌,这些定价的供贷合同往往变成公司的潜在负债并带来亏损,所以企业收购前进行的尽职调查,除了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外,也要透彻了解报表外的无形资产/负债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涉及到我们评估及交易顾问服务的内容。

《首席财务官》:那么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像美国评值这样的专业评估机构对在本土CFO进行相关并购和私募的过程中能带来哪些不可替代的帮助?

吴勇为:一般在中国,很多时候客户是在事后因为监管需要才聘请评估师的,但客观来讲,实际上独立的评估服务其实在并购投资前实施对项目的成功投资显然有着更为实际的用途。

美国评值在大中华地区提供独立的资产评估服务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有极为丰富的评估经验,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对并购、私募投资特色服务包括:

协助企业到海外进行收购:有不少市场相关人士认为,目前海外企业的估值相对便宜,正是到海外进行策略性收购的好时机,美国评值在全球共有超过50个办事处,超过1000名专业评估人员分布在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一站式评估及咨询服务,包括交易前收购价的敏感性分析,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尽职调查,买卖双方价格的咨询顾问服务和交易后符合国际或美国会计准则的收购价分配方面商誉减值测试的资产评估服务。

行业整合及合并相关的评估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也有不少企业积极透过各种方式(例如股权互换)进行合并,以强大本身实力,面对逆境的挑战。美国评值在企业及股权公允价值评估方面,也有极丰富的经验,能够协助参与合并的各方,制定合理、公允的合并方案。

为私募基金投资组合评估其公允价值。如上述所言,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机构对财务工具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及披露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其中与私募基金投资组合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会计准则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及39号,美国会计准则第159号,我们在过往数年积极为私募基金提供股权及房地产投资公允价值计量服务,以协助基金提高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4

目前在非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找出几个具有可比性的上市公司,利用专业软件查询到这些上市公司的β值,然后经过简单算术平均得到所评估企业的β值。在实务中选择可比上市公司时,往往只考虑行业及业务类型相似即可,而忽略了时间因素,此外,这种简单算术平均计算的方式,也忽视了可能影响β值的财务杠杆、经营杠杆等因素,这样估算出的β值就不够准确。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具体分析了在利用可比上市公司β值时需要关注的四大因素,然后针对这四大因素,提出了一种估算非上市公司β值的具体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把实务中的做法与本文所讲方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本文所采用方法的合理之处。

一、β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β系数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计算出来的,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所计算出来的β值也不一样,在利用上市公司的β系数时,必须弄清楚影响β系数的主要因素,然后找出所评估企业与可比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因素,并对这些差异因素进行调整。这里将影响β值的差异因素概括为时间因素、行业及业务类型、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四大类。

1.时间因素。在计算上市公司的β值时,所采用的收益率指标因为计算周期和时间范围的不同而不同,计算周期主要有日收益率、月收益率、季度收益率和年度收益率四种类型;时间范围有时点数据和年度数据,还有日滚动变化和月滚动变化。采用不同的收益率指标,得到的β值不同。因此,在使用上市公司的β值时,要注意选取时间因素趋同的β值,或者对β值进行时间差异的调整。

基于现金流的企业价值评估使用的现金流量数据是面向未来的,而计算折现率使用的β值,不管是从数据公司获取的可比上市公司的β值,还是根据可比上市公司的β值经过调整之后得到的待评估企业的β值,都是历史的,所以时间基础不一致。如果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业务与过去有本质的或重要的区别,则历史的β值是不可靠的,需要进行具体的调整。

2.业务类型因素。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及经营的业务类型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如在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公司的β值往往较高。同时,如果一家公司经营领域涉及的业务类型不同,其面临的风险水平也不同:有的只经营一项业务,有的存在多项业务,既有可能因为多元化发展而化解掉了一部分风险,也有可能因所经营的业务全是高风险业务,而导致风险水平较高;此外,各项业务所占的权重不同,风险也不一样。所以在选择可比上市公司的β值时,需要关注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和经营的业务类型,使其行业和业务类型尽量趋同,如果差异较大,还需要进行调整。

3.财务杠杆因素。财务杠杆比率通常定义为企业付息债务资本市场价值与权益资本市场价值的比值。在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中,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息这类固定性融资成本是基本因素,固定性融资成本的增加将导致净收益波动性增大,财务风险也会随之上升;反之,固定性融资成本减少,则企业的净收益波动也变小,财务风险下降。如果企业不存在固定性融资成本,则不会引起企业净收益的波动,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的债务资本结构,即财务杠杆,被认为是影响企业β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财务杠杆比率会导致不同的β值。一般来说,财务杠杆越大,消除其影响后的β值越小。

由于可比上市企业和待评估企业具有不同的财务杠杆,所以,必须按照企业的资本债务结构,对所选用的可比上市公司β值以及待评估企业的β值进行财务杠杆的调整,以使待评估企业的β值与其财务杠杆所产生的风险水平相匹配。

4.经营杠杆因素。经营杠杆比率通常定义为企业固定性经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影响经营风险的诸多因素中,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影响是一个基本因素。在一定的营业收入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是不变的,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单位固定成本就会下降,从而单位产品的利润提高,营业利润的增长率将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相反,营业收入的下降会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升高,从而单位产品的利润减少,营业利润的下降率将大于营业收入的下降率。如果企业不存在固定成本,则营业利润的变动率将与营业收入的变动率保持一致。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受到企业固定性经营成本即经营杠杆的较大影响。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杠杆比率越高,风险就越大,β值就越高,消除其影响后的β值就越小。不同的经营杠杆所对应的β值不一样。

因此,在评估非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时,由于可比上市公司和待评估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杠杆,在应用可比上市公司的β值时,需要进行经营杠杆的调整,以使其与待评估企业的经营杠杆所产生的风险水平相匹配。

二、估算非上市公司β值的新方法

鉴于上面的因素分析,我们在进行非上市公司β系数的估算时,就要采取合理的步骤: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可比上市公司,以初步消除时间因素和行业、业务类型因素的影响。接下来的调整过程是:先对各可比公司包含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因素的β值调整成无杠杆因素的β值;其次将选择的多家可比上市公司的无杠杆因素的β值进行统计,取其算术平均值;然后附加所评估企业的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将此无杠杆的β值调整为所评估企业受杠杆影响的β值;最后将得到的历史β值调整为未来的β值。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可比上市公司

在选择可比上市公司时需要关注两点:一是时间因素趋同。在选取β值时,应使其计算周期和时间范围尽可能与所评估企业所选用的其他参数一致或相近。例如在计算社会平均报酬率时采用的是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则所选取的β值也应是计算周期为年度的数据;时间范围上,也应与计算无风险报酬率时所选取的长期国债的时间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 二是行业及业务类型趋同。在所评估企业只有单一业务的情况下,应选择具有相同业务类型的上市公司β值。对于包含多种经营业务的企业,既可以选择包含类似多种经营业务上市公司的β值作为计算依据,也可以选择具有相同单一业务的公司,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3.  求取算术平均值

对消除杠杆影响的多家可比上市公司的β值进行统计,取其算术平均值,得到行业平均β值。在此需要注意,如果待评估企业包含多项主营业务类型,则应将其不同类型的经营业务分开,分别寻找具有类似经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求出不同业务类型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平均β值,然后按照不同业务在待评估企业中所占的权重,对不同业务类型的可比上市公司的β值进行加权处理,以消除多项业务的影响。

三、非上市公司β值估算的实证分析

为了更具有针对性和便于理解,我们选择了一个实例:XX啤酒公司属于非上市公司,主营啤酒生产与销售,财务杠杆比率为1.0961,经营杠杆比率为3.4384,求此企业的β值。

2. 新方法对β值的估算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可比上市公司。待评估企业主营业务是啤酒生产与销售,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共有11家,但莫高股份的主营业务是啤酒原料(大麦芽)的生产与销售;华润创业和金威啤酒属于港股,可比性较差;惠泉啤酒没有获取到相关财务指标,因此将这4家企业排除,选取7家国内A股上市啤酒企业作为可比上市公司。此外,β值选取的是日收益——年度收益率指标,这与所选取的社会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等参数的时间因素一致。

第二步,消除杠杆因素对可比上市公司β值的影响。按照本文中述及的方法,得到以下结果:

第三步,对去掉杠杆影响的多家可比上市公司的β值进行统计,取其算术平均值。即:βu =(0.0923+0.2384+0.2176+0.0515+0.1825+0.1550+0.0681)/7=0.1436

第四步,附加杠杆因素对待评估企业β值的影响。(1)附加待评估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βL =βu ×[1+(1-T)×( D/E )]=0.2617:(2)附加待评估企业经营杠杆影响: βV =βL ×[ 1+(FC / VC)]=1.1616

第五步,如果企业在未来可能发生较大变动,而且所采用的自由现金流为有限年期,我们可以套用公式(6)把历史β值调整为未来的β值。在此案例中,因为待评估企业经营情况良好,预期可以永续发展,所以先不计算未来的β值。

四、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可见,运用新方法与当前实务中的估算方法得到的β值,相差是较大的(β'=β2 -β1 =1.1616-0.9416=0.22),产生不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前实务中的方法没有考虑到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对β值的影响。如果忽视这些因素影响的β值,就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风险水平,也就不能用此β值来准确计算企业的折现率。新方法充分考虑了导致β值差异的四大主要因素,调整过程步步衔接,尽最大可能地消除了差异因素对β值的影响,所估算出的β值相对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风险水平,因此能更好的用于非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计算。

参考文献:

[1]张先治,池国华.企业价值评估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78~81.

[2]王伟.β系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 [J].商场现代化,2009年2月.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14~119,267~272.

[4]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8~60.

[5]郜志宇,冯连胜,沈琦.收益法价值评估中贝塔系数(β)的理论及其应用 [J].中国资产评估,2007年03期.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5

【关键词】审计;资产评估

随着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在我国的发展,对资产评估的各种规范相继完善,资产评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两个重要的中介服务行业:审计与资产评估,理清他们在企业评估中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实务工作。

进行资产评估时,通常情况下,如企业全部产权变动,部分产权变动等,应该先审计后评估。特殊情况下,例如单项资产的评估等,则可以不先进行审计而后评估。理由如下:

一、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关系

首先,资产评估与审计的方法具有相同的地方,例如资产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作价时,往往采用与审计方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序,如监盘、函证、抽样、测试等。而审计机构在审计时,需要采用公允价值测试资产价值,并据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这与评估并无很大区别。并且资产评估和审计都是一种针对事实的判断。这种相似性建立了他们可以借鉴结果的关系。但是,审计是基于历史信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核;资产评估是对资产未来能产生的价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这决定了他们之间的不可等同性。

从企业整体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法”为例,其“收益现值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外部条件,预测出企业未来每年的平均收益额,然后将收益额通过收益还原或称资本化处理,从而确定企业资产的总体价格。这种资产评估方法的基础是“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情况”,而最能反映企业这个“情况”的恰恰只有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验证的企业会计报表。

二、资产评估的目的及依据

资产评估的一般目的是取得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具体目的则是根据当事人的委托进行特定目的的资产评估。只有在保证使用资料真实性、完备性的前提下,资产评估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

资产评估的依据包括行为依据、法规依据、产权依据、取价依据(内部资料、外部资料);其中内部资料就会存在真实性,完整性等问题。这就需要审计作为前提条件。还有就是产权依据中的各种证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审计证实。

也就是说,只有审计在先,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第21条规定:“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评估工作在先,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要素”势必受到影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评估机构按某一时点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后,企业资产、股东权益必然发生增减变化;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成果,我们认为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应当只反映一定期间和某一时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结果及所体现的“会计要素”,如果把因物价变动而使资产发生变化的评估结果混杂在其中,必然使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不能清晰地了解到他所希望或应该知道的内容。

资产评估方法的实施需要以真实、正确地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会计资料为前提,而这个会计资料也只能是经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书所验证的企业会计报告。

三、资产评估的前提

资产评估主要是解决计量问题,这个计量工作是建立在企业提供的账面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账面数据是企业资产评估的前提。而审计主要是解决账面问数额的真实性问题。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有些资产评估,如考虑企业整体价值时,评估数据应依赖于审计,妥当的办法就是先审计后评估资产首先要利用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会计资料为基础,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则主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说明。具体来说,在债权债务的评估中,应先通过审计查明有无帐外的或是虚假的债权债务,以免评估时产生漏评或错评。

四、财税体制的要求

根据现行财税体制的有关规定,一般应先由审计机构对企业的会计资料及所反应的经济活动先进行审验,并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评估机构以与审计报告审验完一致的企业帐、表为基础,进行资产评估。这是国家财政、税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从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出发,正常经营的企业的企业与产权拟变动的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基本内容,计算口径、会计处理方法上根据不同的需要,可能存在详细和粗略反映的差别,但是绝对不会存在本质的差异。即不应该在企业产权拟变动,且在未进行审计之前就先进行资产评估,并将资产评估的结果反映到企业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上后,再报给财政和税务机关。

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需要审计和资产评估相互配合工作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会弱化谁先谁后的问题。如,相关规定中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因改组、或者与其他企业合并成为股份制企业而进行资产重估的,重估价值与资产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该计入外商投资企业资产重估当期的损益,并计算缴纳所得税;这种业务的处理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评估事务所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企业的审计、重估。

参考资料:

[1]胡晓明.《资产评估与审计关系的综述及思考》.资产评估,2011.1.

[2]将应光.《浅析实务中的资产评估与审计的相互协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5.

[3]程德元. 《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资产评估,2011.3.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6

【关键词】 公司估值; 模块化; 折现现金流

引言

费雪(Irving Fisher)1906年发表了专著《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书中指出了资产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折现值。William Sharpe(1964)将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用于对股权资本的计算,大大提高了确定折现率时的理论支持。Alfred Rappaport(1986)精心设计了一个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公司估值模型。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和杰克·默林(2002)所著的《价值评估》堪称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的里程碑,书中明确提出了企业价值源于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和基于现金流量的投资回报能力的观点,并构建了企业市场价值估值模型,认为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以适当折现率折现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Palepu和Healy(2008)撰写的《Business Analysis & Valuation》一书则是基于现金流估值模型的集大成之作。Lundholm和Sloan(2009)通过相关分析显示自由现金流在估值与定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内,张先治(2000)、刘芍佳(2002)、胡愈(2006)、白玉玲(2008)、文豪(2009)、孙辉(2010)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了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公司估值思路,并初步给出了评估中不同参数的确定方法。总体而言,国内公司估值的研究多以介绍西方国家的评估方法为主,理论上推崇的现金流量折现法并未很好地进入应用阶段。本文以公司估值的折现现金流模型为理论基础,将公司战略、公司财务与会计、统计分析等不同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具备可操作性的模块化公司估值体系。

一、基于折现现金流的公司估值理论基础

在价值评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方法把获取的相关数据转化为公司价值,这涉及到估值模型的选择。常用的估值模型有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相对价值模型。本文是对使用最广泛、理论上最健全的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创新模块化应用。

(一)自由现金流的概念

自由现金流最早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Alfred Rappport)、哈佛大学詹森(Michael Jensen)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麦肯锡公司的资深领导人科普兰(Copeland,1990)详尽地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一般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可向所有投资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支付的现金流量,是扣除各种必要的支出包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运营资本和资本支出,但不包括向公司权利要求者支付的现金之后的现金流,这部分现金流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的最大现金余额。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式如下:

FCFA=NOPAT-ΔBVA 公式(1)

=EBIT(1-T)-ΔWCR-ΔNLTA

=NI+I(1-T)-ΔWCR-ΔNLTA

公式中:FCFA是指Free-Cash-Flow-From-Assets,即源于资产的现金流量;NOPAT是指Net-Operating-Profit-After-Taxes,即税后的净营业利润,也称作息前税后利润;ΔBVA是指Book-Value-Assets的变化额,即企业经营性资产的当期账面变化额;EBIT是指Earning-Before-Interest-and-Taxes,即企业的息税前利润;T是指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率;ΔWCR是指Working-Capital-Requirement的变化额,即企业的营运资本需求的当期变化额,WCR可以简化处理为: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ΔNLTA是指Net-Long-Term-Assets的变化额,即企业的净长期经营资产的变化额,包括企业当期的资本性投资增量和回收以及计提的折旧(即:增量的资本支出-折旧);NI是指Net-Income,也即企业的净利润。

在对企业的未来进行估值预测时,一般假定企业没有可能会使息税前收入产生差别的营业外收入或支出,那么存在如下关系:

(EBIT-I)(1-T)=NI

EBIT(1-T)-I(1-T)=NI

NOPAT=NI+I(1-T)公式(2)

(二)折现现金流的公司估值模型

折现现金流模型(Discount Cash Flow,DCF)是指通过选定恰当的折现率,将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算到现在的价值之和作为企业的真实价值的一种价值评估方法。由于CAPM和APM理论进一步揭示了金融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为较准确地估计企业资本化率提供了条件,这使得DCF法成为公司估值的主流方法之一。①其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V:公司价值;FCFAt:第t年的资产自由现金流量;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它反映企业总体业务的风险,即企业股权和债务的组合风险的资本成本②。

实务应用当中有三种基本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分别为永续增长的自由现金流量模型、两阶段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和三阶段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其中两阶段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又是最符合现实中企业发展模式的。两阶段自由现金流量估价法将企业的连续价值期分为两个时期,即增长率较高的初始阶段和随后的稳定增长阶段。竞争均衡理论认为: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以高于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下去,否则迟早会超过宏观经济总规模;另一方面,超额利润的存在必定会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导致营运成本上升或产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投资资本回报率降至社会平均水平,企业的经营将处于平均利润的状态。实践表明,只有很少的企业具有长时间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在3至10年中回复到正常的回报率水平。假设企业在前n年保持高速增长,在n年后达到稳定增长状态,稳定增长率为g,则该企业的价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二、基于模块化的公司估值体系结构

公司估值是对公司的一种综合价值分析,涉及的信息量很大,不仅涉及公司资产、盈利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品牌、无形资产等因素,还与市场环境的产业政策导向、资本市场发达程度、行业爆发性增长预期等外在因素高度相关,它既带有客观公允的价值认定,也带有主观的价值判断,还会受到不可预计的非确定性因素影响,同时,公司估值还与股权投融资双方的风险偏好、预期收益、权利让渡等博弈环节有关。因此本文建立的四模块公司估值体系更多的是为下一阶段关于公司价值的商业谈判奠定一个沟通的平台,而非一个精确的计量结果。这一模块化的公司估值体系包括:战略分析模块、会计分析模块、财务分析模块、前景分析模块。四个模块看似相互独立,但其实是一个环环相扣,逐渐深入的估值体系。  (一)战略分析模块

战略分析使得由会计分析提供的信息不只局限在一个会计主体内部,而是将企业内部情况与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为财务分析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使公司估值的结果更具战略背景。战略分析内容具体包括:行业竞争分析、竞争优势分析和公司战略分析。分析方法上,本文使用PEST分析法、五力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

1.行业竞争分析

行业竞争分析是对行业所处环境所进行的分析。在宏观方面,有PEST分析法——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种方法客观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强调对企业组织生产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识别企业组织面临的机会及威胁。微观方面,主要的分析方法为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现有产业内竞争对手间的竞争。借助它可以系统地分析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压力,判断每一种竞争压力的强大程度,分析结果可以得知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

2.竞争优势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仅受行业结构的影响,还受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波特提出了在选定的行业中进行定位的两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低成本策略通常是取得竞争优势最明显的方式。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其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与其他企业竞争,以争取在相同价格或较高价格的基础上占领更大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与超额利润。

3.公司战略分析

公司战略分析包括了企业的宗旨、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政策。公司战略分析就是评价企业是否整合整个企业资源、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选择企业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以明确企业现阶段状况是应该走多元化道路,还是将目标锁定在一个领域进行专业化经营。

4.战略分析模块的整合

PEST分析法、五力分析法下的行业竞争分析、两种竞争战略下的竞争优势分析、公司战略分析构成了模块化公司估值分析的第一步。SWOT分析法可以将上述信息整合体现在SWOT矩阵中,识别行业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列出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寻找行业中的机会和威胁,从而确定自己的战略选择,这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深刻影响着公司未来的价值表现。

(二)会计分析模块

由于会计假设、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等因素的影响,会计报告信息并不一定是完全相关和可靠的,会计分析就是检验在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应的目标企业所面临的行业政策和竞争环境的信息质量,必要时作出会计调整,使得重整后的报表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

1.主要会计政策的确认

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的会计准则不再对某项交易或事项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只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业务时,按照这些标准去判断某项交易或事项是否符合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标准,这样给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相应的空间或弹性。结合战略分析,可明确企业在现有政策和企业环境下对特定会计处理事项所采取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合适。

2.会计账务战略的评估

会计账务战略主要指企业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所持有的态度,一般有稳健型和激进型两种形式。稳健型的账务战略主要追求会计年度利润的稳定增长,如折旧的计提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上多选择年限平均法。激进型的账务战略多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如首发上市融资、增发配股等。通过选择特定会计处理方法,人为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或利润。

3.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估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能力。投资者获取会计信息的载体主要是企业每年披露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结合战略分析获取的信息,对企业经营环境与经营风险分析有一定把握之后,审视财务报表,可以判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4.潜在问题区域的确认

潜在问题区域是指企业可以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凡是违背特定会计原则、违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处理事项,就是潜在问题区域。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这样估值才能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

5.会计报表数据的重分类

由于通用的财务报表要平衡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所提供的信息并不完全适用于财务分析和公司管理,因此需要将通用的财务报表转化为管理用报表,按照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对报表进行重述。重分类之后的资产负债表更有利于财务模块中比率分析和前景分析中计算自由现金流量和资本成本。

(三)财务分析模块

财务分析模块是以调整后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分析和评价。与其他分析相比,财务分析既是过去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未来财务预测的前提,在四个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主要评价公司五个方面的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和增长能力。

1.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较为常用的是借助杜邦分析体系,通过计算ROA、ROE可以获得公司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对债务清偿的承受能力或保障程度。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4.现金能力分析

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现金为王。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都应该引入现金流指标(特别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从而可以分析企业盈利的现金质量、营运的现金弹性以及债务偿付的现金保障。

5.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增长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包括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收益等方面的增长趋势和增长速度。增长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以及可持续增长率。

(四)前景分析模块

前景分析建立在前面三个模块分析的基础之上,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建立假设、构建分析期数据以及折现现金流模型的应用。

1.建立假设

系统性的前景预测侧重于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它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关键假设:公司的销售增长率、税后净营业利润率、营运资本投资占销售额的比率、长期资本投资占销售额的比率、加权资本成本、公司价值增长期和可持续增长率。确立这些假设,实质上是在确定预测期公司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与公司历史表现以及同行业其他类似公司的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应用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模块的过程。

2.构建分析期数据

构建标的公司分析期数据是在其历史财务数据以及前三大分析模块的基础之上,以一定的假设前提为基础,设定企业未来的销售增长率、税后净营业利润率(NOPAT)、营运资本投资占销售额的比率、长期资本投资占销售额的比率、加权资本成本(WACC)、企业的价值增长期以及可持续增长率等关键假设指标值。 转贴于

3.折现现金流模型的应用

关键假设的建立、分析期数据的构建都是为公司估值服务。应用折现现金流模型时,需要预测公司未来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需要运用上文所述的七个方面的假设数据。

对公式(1)中的自由现金流模型进行变形,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FCFA=NOPAT-ΔNLTA 公式(5)

=NOPAT-ΔWCR-ΔNLTA

这里S为公司预测期的销售额。

WACC是整个估值的关键指标,因为它将作为折现率运用在DCF折现模型中,WACC的具体计算方法是:

WACC=(Ke×We)+[Kd(1-t)×Wd]公式(6)

其中,Ke:公司权益资本成本;Kd:公司债务资本成本;We:权益资本在总资本中的百分比;Wd: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的百分比;t:公司有效的所得税税率。

公司估值的七大关键假设在估值的应用中表现为:对公司销售增长率的预测,确定预测期的销售额S;对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率的预测,确定“NOPAT/S”;对公司营运资本投资占销售额比率的预测,确定“ΔWCR/S”;对公司长期资本投资占销售额比率的预测,确定“ΔNLTA/S”;对公司加权资本成本的预测,确定WACC;对公司价值增长期的预测,确定年限n,一般认为在n年以后公司将稳定增长,其可持续增长率则假定为g。

最后根据折现现金流模型(DCF),套用公式(4)可以计算出公司价值:

三、四大估值模块的逻辑关系及其结构图

一个公司的价值可以从很多主观方面进行描述,但是对于投资者和公司的决策者而言,一些具体化的数字指标无疑是他们最愿意见到的,也是最清晰明了和便于沟通的。通过公司的财务报告了解其价值状况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但是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公允是令人担忧的。因此,需要在财务分析前进行会计分析,检验目标公司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并在必要时作出会计调整,使得调整后的报表更加适合估值分析;而对标的公司报表质量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分析人员充分了解公司的战略及其所面临的行业政策和竞争环境,因此,先行的战略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的前景分析才可能做到有据可依。最后,运用四大模块分析得出的结论,结合折现的现金流量估值模型,达到最终估算企业价值的目的。

四大估值模块的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四、小结

综上所述,对公司的估值需要从战略分析入手,从行业竞争分析、竞争优势分析以及公司战略分析三个层面对公司的经营环境进行深入的剖析,拟为后面的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打下基础,可以说战略分析模块统领全局。公司的会计分析模块则是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估,如果存在不应被忽视的扭曲,则需要对报表数据进行重整拟为随后的财务分析奠定基础。公司的财务分析模块则是对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全面的评价,为前景分析模块提供合理的数据基础。这四大分析模块环环相扣地对企业的风险状况和价值创造能力作出公允判断,并最终借助基本的公司估值模型对企业的价值作出有效评估。

当然,由于信息的不充分,估值过程中必定融入了一定程度的假设判断,这都会影响估值结果的准确性,但是社会科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精确的学科,大概的准确比精确的错误要有用得多,任何一个估值结果都只是为下一个阶段的商业谈判提供协商的基础而非标准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Krishna G. Palepu,Paul M. Healy,Business analysis & valuation: 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s,4th edition.

[2] Bernard,V. L.,Stober T,1989,The nature and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 cash flow and accruals.,Accounting review,64-65.

[3] Chen,J.P,C. Chen.S. Su.X.,1999,I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value relevant in the emerging Chinese stock market?Working paper.

[4]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56-68.

[5]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54-76.

[6] 赵春光.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兼评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实施效果[J].会计研究,2004(2):34-35.

[7] 陈志斌,韩飞畴.基于价值创造的现金流管理[J].会计研究,2002(12):23-25.

[8] 陈志斌.基于自由现金流管理视角的创值动因解析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4):58-95.

[9] 钟云南.F省电网公司战略财务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19.

[10] 叶群芳.企业战略分析——以浙江钱江房地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为例[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13.

[11] 郗玉平.A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13.

[12] 林文彬.略论战略管理会计[J].交通财会,2000(9):23-24.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7

关键词:财务;会计;公允价值;思考

在过去,我们计量价值的时候一般是参考历史成本,这是过去的数据,特定一个行业中某个企业,以其过去的交易数据为基础,这是参考买卖甲乙双方的理想定价(假想交易价),这是需要对负债、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预估。虽然我们的金融世界价格千变万化,资产的产值包括其收益情况和资产成本,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能估计预算出一个企业、商家的价值。公允价值评估这是我们会计金融领域内一次历史性变革,意义非常重大,很可能就会影响整个世界的会计业格局,所以不仅是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其发展。

一、公允价值的特征与确认方式

1.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其定义是指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负债清偿以及资产交换的金额。想要了解公允价值,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特征,本人认为公允价值的特征包括:假想交易(非实际交易)、公平公正(无外力迫使)、市场为唯一信息来源渠道。

(1)假想交易:是指没有进行现实交易,而通过基础分析其资产多少,鉴于市场交易的历史情况,建一个模型进行模拟交易来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分析,最终评估分析出价值。

(2)公平公正:公允价值是在交易两方都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交易主体为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当事人,没有外力迫使,保证资产计算、负债计算都是公正、公平且是双方都自愿的,而且交易是出于对己方利益最大化考虑,从而确保买卖双方能够在交易中各得其所。

(3)市场特征:公允价值一定是从市场上获得资产、负债的数据,其他渠道获取的数据是不能得到合法的承认,所以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市场是唯一渠道。

2.公允价值的确认方式

目前,我们金融界普遍采用“市场法”和“成本法”来确认公允价值。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市场法”和什么是“成本法”。

采用“市场法”进行公允价值计算,是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环境,从这个环境中获取负债、资产信息,通过运算最终得出公允价值,但是我们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1)这个基础市场必须是活跃且公平的,不能是经过人为操作经济走向的市场。

(2)这个基础市场中有与我们要评估价值类似的负债、资产交易存在,这才能给我们价值公允计算提供参考和模型依据。

(3)如果说这个市场基础是符合我们要求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此市场作为模拟运算的模型,将其资产作为我们计算参照物,通过显示的价格变动、资产运作等真实数据来模拟演算评估出公允价值。目前我国对于价值公允已经开始有规范的标准,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从过去的单一核算向国家公允价值核算转变,使用国外的核算方式来评估价值。

还有一种我们普遍采用的计算法是成本法。通过成本法来确定资产、负债价值需要遵守以下几点:

(1)采用与我们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的资产属性相一致的样本(使用价值、使用效益),这样进行重置评估资产成本才是合理且误差小的。

(2)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的资产不会在时间变迁中改变用途方向,在未来仍要采用现在或过去的使用方式来产生价值和收益(这防止因为其他因素造成资产缩水或增幅最终价值不在我们评估内)。

(3)资产当中有一些物品性质特殊不能采用成本法来核算。比如说没有具体定价的古董、字画、文物等,其成本不能代表其价值。所以要因地制宜,不同性质的资产要采用不同评估方法来评估。进行评估的资产负债满足以上这几个标准,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成本法来进行公允价值评估了。

二、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的意义

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表示我国的价值观在转变,在我国过去的传统金融观念中主流观点是收益观,因为历史原因或文化原因,导致多数的企业都是考虑现实收益为主,认为收益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体现,这很大程度上非常符合过去我国的经济环境,是必然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行业也开始与国际接轨。国外的金融理念里,企业本身就是价值,而国内的企业都是新兴企业,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没有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承。国外比如香奈儿、奔驰这些知名品牌,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传承,已经不算是一个企业,更像一个文化的传承,而收益观就不符合其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而其负债价值非常大,因为得到众人的认可,有品牌价值,且品牌价值甚至可能已经远远超过这个企业的成本。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也开始向传承式企业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资产评估采用更全面科学的评估方法。这是公允价值的作用体现。虽然看起来像是对历史局限性进行批判,但是这也是我们国内金融领域的一次变革,从收益观转向负债价值观。

三、对业内人员使用公允价值评估的建议

从当前我国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现状与国际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早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我们需要在很多方面有待加强,不断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为此,提出对业内人员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两点建议。

1.正确的评估公允价值

金融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进行公允价值评估也要考虑到不同的情况来进行。目前我们参考国际会计准则(FAS157和FAS159)。首先要看我们评估的资产在现实当中是否有类似的活跃市场,如果有活跃的市场可以参考,那么我们就直接从这个市场是找到相应的资产或负债作为模拟计算样本从而直接得出公允价值;如果这个活跃市场中没有和我们评估资产类似的交易活动,那么就要从市场中找出类似的负债资产样本进行调整后,再计算公允价值;如果我们在现实当中找不到活跃市场环境,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成本法和价值收益法来进行公允价值评估。

2.正确理解和使用公允价值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能理解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和方法了,那么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的计量还存在一定的可靠性风险,要加强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我们还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确定获得的公允价值数额是准确无误的之后才可以在财务活动采用公允价值对企业事项进行核算和计量。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我们会计在财务活动采取公允价值进行企业各个事项核算的时候,绝对不能用公允价值来操控市场、操控企业受益。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规范和普遍使用,而我国目前对于公允价值还是属于观望状态。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很谨慎的,目前我国针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已经制定出了非常明确且严格的界定,目前主流行业并没有普遍的推广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房地产行业中使用的比较多。因为房地产行业在国内的规模范围大,可参考的活跃市场多,且房地产行业也需要对自己的资产、负债等价值进行评估。而有了活跃的市场环境条件,又有很多可以参考的实际交易样本,所以目前来说,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评估主要采用了公允价值评估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对于我国会计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公允价值要力求真实、公正,能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的价值,为投资者在决策上提供参考,能促进企业的资产调整,优化企业金融结构,使其决策更适应市场需求。虽然说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公允价值计算的结果影响很大,甚至会导致金融危机。但是我们站在科学理性的角度上看问题,科学理性的使用公允价值,了解公允价值才能使用好公允价值,不仅是我们会计行业,国内的各企业也需要改变以往的价值观,从收益观向负债价值观转变,让我们的经济能够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与国际接轨,使国内的经济体制更加全球化。

参考文献:

[1]王新民,刘万华.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3,01:167.

[2]何苗,贺芳桃.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39-140.

[3]宋子睿.关于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思考――基于后金融危机的视角[J].财经界(学术版),2015,01:154-155.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8

【论文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 资本 企业并购 企业产权

【论文摘要】现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着资本运营不利和历史包袱沉重的问题,我国必须实施一系列的企业最优化资产的重新组合。虽然我国企业并购在规模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但企业并购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日益突出。应理顺产权关系,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评估机制,增强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建立鼓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有效地控制企业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保护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

一、引言

从建国初期发展起来的东北工业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自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地位的逐步复苏,其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外资经济等其他经济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生存环境还有很多必须着力改善的地方。国家应该加大力度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目前仍然存在的、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不合理税费负担、外部融资障碍、直接融资能力弱、定额负债具有局限性、内源融资匮乏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企业发展将无从谈起,特别是在企业重组并购、做大做强方面,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发展中实施并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较大

1.企业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的披露。财务报表是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编制的,它所反映的只能是企业在过去某一时点或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于未决诉讼、重大售后退货、对外担保、自然损失所导致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会计制度中虽然要求在附注中予以披露,但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目标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披露与否和披露程度。

2.企业的表外融资。在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框架下,会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所有理财行为。有些企业为避免融资行为引起财务状况恶化在报表中的反映,采用售后回租、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抵借及集团内债务转移、现金调剂等手段进行表外融资。既达到了融资目的,又避免了负面信息在报表中的反映。

3.财务报表无法反映的重要资源价值及制度安排。由于货币计量假设的客观存在,许多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价值无法有效地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如重要的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等。当前比较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定价模式及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特别是诸如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所产生的财务影响这个问题。期权计划跨度长、金额大,对于身处资本市场的企业,不规范的会计处理,势必给资本运营带来极大的风险。而我国目前有关会计准则的制定大大落后于现实发展。如何对期权成本进行计量和确认,各个企业各行其是。因此对于并购方而言,要特别警惕这些制度安排在并购中可能造成的财务陷阱。

4.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偏差。目前国内企业的并购活动中,大多数并购方企业对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目的仍缺乏明确的认识,往往将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等同于资产价值的评估。忽略了对并购方企业自身价值和并购后的企业整体价值的确认。部分企业甚至直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价值作为交易价格。另外,即使在采用了收益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的案例中,由于对评估理论、方法的简单化、机械化套用,也使得其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5.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中介机构指包括经纪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在内的服务机构。它们的存在对于降低并购成本和并购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并购中介服务机构由市场催生,其成长过程经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中介机构行业是一个由计划产生并受到严格行政管制的行业,其发展缺乏严格的市场筛选和淘汰机制约束。在竞争不充分的条件下,中介结构发展极不完善,缺乏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服务品种缺乏,服务质量低下。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中介机构与委托人共同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投资者对其诚信度与权威性认可度很低。中介机构发展的滞后性加大了价值评估风险的产生。另外有一些其他因素业影响着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例如:首先是并购的准备时间。并购企业准备时间越长,获取目标企业的相关资料就会越详尽充分,目标企业的估价越准确;其次是目标企业被审计的时点距离并购时点的时间长短。并购时点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时点越远,并购企业从年审报告获取的信息越不能代表目标企业并购前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据此得到目标企业的估价就越不准确。

(二)企业并购的效应不明显

企业并购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并购效应,实现企业价值的迅速增长。因此企业并购整合必须以核心能力的提高为第一目的,一切整合措施都必须立足于核心能力的构筑。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需要将原来不同的运作体系包括管理、生产、营销、人员、文化和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运作体系。所以并购整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整合,并购企业的组织整合、重构、协调决定了其经营方向,因此组织整合构成企业并购走向的出发点;二是文化整合,在企业并购中不同管理理念风格的沟通、信任、融合与接受的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资源的运作效果,必须予以重视;三是财务整合,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可归结为被接管企业财务管理不善,成本管理费用过高,或是资产结构不合理,因此实施有效的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四是人力资源整合,整合的每一项内容都与人有关,人力资本自身的整合配置与人才的保留及作用的发挥,决定了整合效率,因而也决定了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在并购整合这几个组成部分中,组织整合起统领和先导作用,应于并购前就确定。文化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应逐渐进行,不宜急于求成,而应采取逐步渗透、分阶段地有序引导策略。在所有并购整合部分中,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在并购后移植到被并购企业中去,实现财务管理的高度统一,否则组织整合、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以及其他整合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笔者着重分析并购整合理论中的财务整合,包含其基础理论以及具体财务整合的应用。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实施并购规模和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鼓励企业进行横向并购,扩大企业规模

1.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是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两个基本因素,市场集中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当企业规模不变的时候,市场容量扩大就会降低行业的集中度:当市场容量不变时,企业横向并购使得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企业不断膨胀,就会提高行业集中度,产生垄断,因此西方各国对横向并购都有严格的限制。在我国的产业配置上,存在产业组织的低集中化和高分散化,与发达国家产业组织规模相比,我国企业产业集中度过低,我国的大多数行业都属于过度竞争型的行业。因此,从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布局来看,除了少数受国家管制的行业以为,在那些产业集中度比较低的行业实施横向并购不会形成产业过度集中,导致垄断状况的出现。也就是说,在我国的绝大多数行业,成功的企业横向并购并不会造成反竞争效应,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企业横向并购能够提高企业效率,因此对于那些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内的企业而言,它的竞争力比较低,可以通过横向并购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充分利用横向并购的正面效应改善企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绝大多数行业都处于这种状况。因此,我国应当在那些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的行业中,制定相关优惠措施,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横向并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改变目前这种产业过度分散的状况。

(二)企业并购必须进行财务风险实施评估

整合前进行周密的财务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并购企业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的评估和对目标企业的评估。评估的目的:一是为并购企业的运行提供可行性分析;二是通过评估可以发现被并购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在整合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1.提高并购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信息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为改变信息不对称给并购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尽职调查人手提高信息质量。开展尽职调查,全面了解目标企业信息由于目标企业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财务陷阱在每一起并购案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特别重视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包括资料的搜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它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主要目的是防范并购风险,调查、证实重大信息。

2.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目前常见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包括资产价值基础法、收益法、股利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

资产价值基础法:资产价值基础法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估价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资产的价值,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资产估价标准。

收益法(市盈率模型):收益法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预期市盈率确定价值的方法。通常它是适用于上市公司之间并购的估价模型。运用这种方法对目标企业估价的步骤是:首先是检查、调整目标企业近期的利润业绩;其次是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再次是对目标企业的估价应合理预测须确保在风险和成长性方面的可比性。当然,这一方法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首先是该方法只适用于盈利企业,亏损或面临破产的企业无法采用这一方法。而我国目前的并购活动所涉及的目标企业中,亏损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其次,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因素会影响市盈率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另外,在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不成熟状态,投机性较强,股票市盈率较高,适当的市盈率标准很难取得。最后,收益指标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很难完全运用收益法对目标企业进行准确估价。

股利法:股利法即通过折算未来股利来确定公司的现值。对某个投资者而言,他的收益是由股利和出售股票时的资本利得两部分构成的,但是这个投资者所获得的资本利得仅仅是其他投资者为了取得将来的股利而愿意支付的股票价格的一部分。从长期来看,投资者将仅仅关心股利。即使在清算的情况下,投资者所得到的任何现金代表了最终的股利。如果某一股东持有较大比例的有投票权的股票,就可以确保他对股利政策的控制,因此股利法一般更适用于对少数持股的公司进行评估。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实施并购后整合策略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9

【摘要】现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着资本运营不利和历史包袱沉重的问题,我国必须实施一系列的企业最优化资产的重新组合。虽然我国企业并购在规模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但企业并购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日益突出。应理顺产权关系,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评估机制,增强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建立鼓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有效地控制企业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保护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

一、引言

从建国初期发展起来的东北工业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自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地位的逐步复苏,其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外资经济等其他经济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生存环境还有很多必须着力改善的地方。国家应该加大力度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目前仍然存在的、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不合理税费负担、外部融资障碍、直接融资能力弱、定额负债具有局限性、内源融资匮乏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企业发展将无从谈起,特别是在企业重组并购、做大做强方面,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发展中实施并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较大

1.企业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的披露。财务报表是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编制的,它所反映的只能是企业在过去某一时点或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于未决诉讼、重大售后退货、对外担保、自然损失所导致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会计制度中虽然要求在附注中予以披露,但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目标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披露与否和披露程度。

2.企业的表外融资。在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框架下,会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所有理财行为。有些企业为避免融资行为引起财务状况恶化在报表中的反映,采用售后回租、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抵借及集团内债务转移、现金调剂等手段进行表外融资。既达到了融资目的,又避免了负面信息在报表中的反映。

3.财务报表无法反映的重要资源价值及制度安排。由于货币计量假设的客观存在,许多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价值无法有效地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如重要的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等。当前比较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人力资源定价模式及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特别是诸如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所产生的财务影响这个问题。期权计划跨度长、金额大,对于身处资本市场的企业,不规范的会计处理,势必给资本运营带来极大的风险。而我国目前有关会计准则的制定大大落后于现实发展。如何对期权成本进行计量和确认,各个企业各行其是。因此对于并购方而言,要特别警惕这些制度安排在并购中可能造成的财务陷阱。

4.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偏差。目前国内企业的并购活动中,大多数并购方企业对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目的仍缺乏明确的认识,往往将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等同于资产价值的评估。忽略了对并购方企业自身价值和并购后的企业整体价值的确认。部分企业甚至直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价值作为交易价格。另外,即使在采用了收益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的案例中,由于对评估理论、方法的简单化、机械化套用,也使得其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5.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中介机构指包括经纪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在内的服务机构。它们的存在对于降低并购成本和并购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并购中介服务机构由市场催生,其成长过程经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中介机构行业是一个由计划产生并受到严格行政管制的行业,其发展缺乏严格的市场筛选和淘汰机制约束。在竞争不充分的条件下,中介结构发展极不完善,缺乏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服务品种缺乏,服务质量低下。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中介机构与委托人共同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投资者对其诚信度与权威性认可度很低。中介机构发展的滞后性加大了价值评估风险的产生。另外有一些其他因素业影响着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例如:首先是并购的准备时间。并购企业准备时间越长,获取目标企业的相关资料就会越详尽充分,目标企业的估价越准确;其次是目标企业被审计的时点距离并购时点的时间长短。并购时点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时点越远,并购企业从年审报告获取的信息越不能代表目标企业并购前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据此得到目标企业的估价就越不准确。

(二)企业并购的效应不明显

企业并购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并购效应,实现企业价值的迅速增长。因此企业并购整合必须以核心能力的提高为第一目的,一切整合措施都必须立足于核心能力的构筑。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需要将原来不同的运作体系包括管理、生产、营销、人员、文化和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运作体系。所以并购整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整合,并购企业的组织整合、重构、协调决定了其经营方向,因此组织整合构成企业并购走向的出发点;二是文化整合,在企业并购中不同管理理念风格的沟通、信任、融合与接受的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资源的运作效果,必须予以重视;三是财务整合,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可归结为被接管企业财务管理不善,成本管理费用过高,或是资产结构不合理,因此实施有效的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四是人力资源整合,整合的每一项内容都与人有关,人力资本自身的整合配置与人才的保留及作用的发挥,决定了整合效率,因而也决定了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在并购整合这几个组成部分中,组织整合起统领和先导作用,应于并购前就确定。文化整合和人力资源整合应逐渐进行,不宜急于求成,而应采取逐步渗透、分阶段地有序引导策略。在所有并购整合部分中,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在并购后移植到被并购企业中去,实现财务管理的高度统一,否则组织整合、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以及其他整合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笔者着重分析并购整合理论中的财务整合,包含其基础理论以及具体财务整合的应用。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实施并购规模和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鼓励企业进行横向并购,扩大企业规模

1.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是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两个基本因素,市场集中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当企业规模不变的时候,市场容量扩大就会降低行业的集中度:当市场容量不变时,企业横向并购使得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企业不断膨胀,就会提高行业集中度,产生垄断,因此西方各国对横向并购都有严格的限制。在我国的产业配置上,存在产业组织的低集中化和高分散化,与发达国家产业组织规模相比,我国企业产业集中度过低,我国的大多数行业都属于过度竞争型的行业。因此,从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布局来看,除了少数受国家管制的行业以为,在那些产业集中度比较低的行业实施横向并购不会形成产业过度集中,导致垄断状况的出现。也就是说,在我国的绝大多数行业,成功的企业横向并购并不会造成反竞争效应,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企业横向并购能够提高企业效率,因此对于那些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内的企业而言,它的竞争力比较低,可以通过横向并购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充分利用横向并购的正面效应改善企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绝大多数行业都处于这种状况。因此,我国应当在那些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的行业中,制定相关优惠措施,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横向并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改变目前这种产业过度分散的状况。

(二)企业并购必须进行财务风险实施评估

整合前进行周密的财务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并购企业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的评估和对目标企业的评估。评估的目的:一是为并购企业的运行提供可行性分析;二是通过评估可以发现被并购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在整合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1.提高并购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信息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为改变信息不对称给并购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尽职调查人手提高信息质量。开展尽职调查,全面了解目标企业信息由于目标企业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财务陷阱在每一起并购案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特别重视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包括资料的搜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它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主要目的是防范并购风险,调查、证实重大信息。

2.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目前常见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包括资产价值基础法、收益法、股利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

资产价值基础法:资产价值基础法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估价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资产的价值,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资产估价标准。

收益法(市盈率模型):收益法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预期市盈率确定价值的方法。通常它是适用于上市公司之间并购的估价模型。运用这种方法对目标企业估价的步骤是:首先是检查、调整目标企业近期的利润业绩;其次是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再次是对目标企业的估价应合理预测须确保在风险和成长性方面的可比性。当然,这一方法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首先是该方法只适用于盈利企业,亏损或面临破产的企业无法采用这一方法。而我国目前的并购活动所涉及的目标企业中,亏损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其次,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因素会影响市盈率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另外,在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不成熟状态,投机性较强,股票市盈率较高,适当的市盈率标准很难取得。最后,收益指标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很难完全运用收益法对目标企业进行准确估价。

股利法:股利法即通过折算未来股利来确定公司的现值。对某个投资者而言,他的收益是由股利和出售股票时的资本利得两部分构成的,但是这个投资者所获得的资本利得仅仅是其他投资者为了取得将来的股利而愿意支付的股票价格的一部分。从长期来看,投资者将仅仅关心股利。即使在清算的情况下,投资者所得到的任何现金代表了最终的股利。如果某一股东持有较大比例的有投票权的股票,就可以确保他对股利政策的控制,因此股利法一般更适用于对少数持股的公司进行评估。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实施并购后整合策略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10

每当对一家公司进行估值时,了解其所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特点,理解其历史财务状况和运营模式都至关重要。8月31日,以新兴行业公司为主导的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静态市盈率分别为76.6和50.6,而对应的沪深A股是21.3。不难看出,新兴行业公司的估值普遍较高,这也成为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归纳了新兴行业公司特征的基础上,对新兴行业公司的估值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分析如何识别和应对收益法中的不确定性。

估值方法的选择

一般而言,新兴行业公司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新兴行业企业通常为初创公司或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发展前景巨大但产业环境还不成熟。该阶段主要有三点特征:一是投资可能不产生现金流,甚至负向现金流;二是未来增长难以确定,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无法评估,甚至是没有产品,市场空间无从得知;三是企业的竞争能力未知,如果该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高,理论上接下来会有多家企业接踵而至,竞争分割市场份额。二、独特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新兴行业的企业无论从行业地位、发展潜力、掌握或可借助的资源、人力资本等各方面往往都拥有着自己的特点。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特性大于共性。三、轻资产。新兴行业企业的主要长期投资通常为研发支出,其核心资产往往为内部形成的无形资产,如商标、客户关系、著作权、专利权及技术等等。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研究阶段的支出需要作费用化处理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因此,这类无形资产虽然可能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却往往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企业估值有三种常用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是通过对目标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资产进行估价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由于新兴行业拥有轻资产的特征,在现行会计准则下,这些轻资产往往没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所以成本法通常不适用于新兴行业的估值。市场法,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其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新兴行业各公司往往具有独特性,可比公司难以选定;而且,新兴行业的公司通常处于生命周期的前期,各项财务数据易呈现不稳定性(营收巨幅增长、前期经营净亏损等),导致可比乘数的选择很难具有代表性,所以市场法的运用并非主流。收益法(现金流折现法)是对目标企业的预期收益折现以确定估值时点的企业价值。与成本法和市场法相比,运用收益法在对新兴行业公司进行估值时有诸多优势:首先,依托于自由现金流,是对企业价值的真实反映;其次,对收益的预测可以体现该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及变现能力;最后,收益法可以识别出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然而,收益法的主要挑战是需要对较多变量参数进行预测,估值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收益法的主要考量

管理层预测

企业管理层有时可能会对外提供内部的财务预测数据,评估师需要对这些信息仔细权衡。

数据分析

当进行独立分析时,评估师通常是通过分析该公司的历史财务表现和同行业或类似行业其他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公司做比照,然后做出财务预测。作为评估师或投资者,在面对的不确定性越大时,越需要保持财务预测和估值模型的简洁。需要从大量不确定的参数中,探寻出真正驱动企业价值的变量,利用这些变量构建估值模型。简洁的模型一方面可以使投资人专注于价值驱动因素,把握住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也摆脱了其它不重要的变量参数,从而降低了出错的概率。安永自主研发了CARVEx分析软件,估值与财务模型团队也会使用Spotfire, Tableau等外部软件分析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识别出价值驱动因素,并可视化地呈现出来。

应对财务预测的不确定性

收益法的财务预测面临着宏观层面上的不确定性,如利率及经济发展增速变动。与传统行业相比,新兴行业的财务预测还面临着更大的中观产业和微观个体的不确定性,如产业规模、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企业发展战略及产品开发运营等。很多时候,投资者可能会拒绝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而试图在财务预测中做出精确的预测,或是因为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判断,所以就选择了不作为或者选择市场法进行估值。安永建议投资者应该直面不确定性,把各种不确定性分类,评估它们对原财务预测产生的影响,并对估值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应对估值结果的不确定性

评估师进行估值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探寻企业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而估值结果往往与市场价格不尽相同。如果我们把该差异用下面的公式变换一下,就不难看出差异实际来源于两个部分。

估值结果 C 市场价格 = (内在价值 C 市场价格)+(估值结果 C 内在价值)

所以,估值结果和市场价格的差异包含了市场价格对于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以及评估师的估值误差这两个因素。人们都熟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句话,但人们不知道价格会偏离价值多长时间,或这个时间有没有超过预期的投资期限;另一方面,估值结果的误差可能来源于多种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本文归纳了四种常见的方法。

1.投资安全边界(Margin of Safety)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投资安全边界的概念,即资产的价值与价格的差异。价值投资者认为只应投资那些内在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股票或企业。因为内在价值难以估算准确,所以设置投资安全边界,从而使投资者有足够的空间判断该企业被低估的程度是否足够覆盖估算误差的风险,进而做出投资决策。

2.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对投资者而言,敏感性分析就是识别出对估值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分析并测算其影响程度和敏感性,进而判断哪些风险对项目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当所有其它不确定因素保持在基准值不变时,考察单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对目标产生影响的程度。

敏感性分析有助于对单一的估值结果做出详细的解读。它可以为进一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如概率分析)提供依据;也可以分析判断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比较多个方案的敏感性大小,在估值相似的情况下从中选出较为不敏感(即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方案。

3.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

情景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分析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方法。通过分析各种事件及其影响,情景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的情景分析中会设置“乐观情景”、“悲观情景”及“基本情景”(最可能出现的情景)三种情景。

情景分析展现的不是一个确定的未来,而是简洁地展现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不同于敏感性分析中只能变动一个参数的限制,情景分析可以在设置情景时同时改变多个变量的取值,从而分析该情景下各变量对估值的影响(如进行压力测试)。

4.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

当所要求解的问题是某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是某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时(如企业价值),可以通过某种“试验”的方法,得到该事件出现的频率,或者这个随机变量的平均值,从而得到答案,这就是蒙特卡洛模拟的基本思想。

无论是敏感性分析或是情景分析,得出的结果都是单一的数值。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可以将估值结果的概率分布展现出来,从而进行相应的概率分析以更精确地量化估值中的不确定性。通过这个概率分布,投资者还可以识别出估值结果的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得到更全面的解读,进而做出投资决策。

互金行业的估值考量

国内现在流行很多新兴行业的概念,互联网+、新能源、工业4.0、TMT、云计算、AR/VR等等。本文仅以互联网金融为例,简单介绍该行业的特点和估值中的考量。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其通过“互联网+”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有更高的参与度、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操作等特性。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互联网与金融双重属性,两者比例不同从而性质不同。互联网属性主要是做流量、做用户、承担较少风险、业务规模与团队人数不成正比;金融属性则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业务规模与团队规模成正比。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11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有如下的条款:

第十五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

无论财务报表是否经过审计,注册资产评估师都应当对其进行分析,履行应有的专业判断程序。

第十六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对象、所选择的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等相关条件,在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协商并获得有关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具有影响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根据评估项目的具体情况,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以下分析调整事项:

(一)调整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二)调整不具有代表性的收入和支出,如非正常和偶然的收入和支出;

(三)调整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及与其相关的收入和支出;

(四)注册资产评估师认为需要调整的其他事项。

由于会计系统本身是一个人为的信息系统,所以处理方法上往往存在各种选择的余地。私人公司总是把自己的报表做得比较保守,以便尽量减少税务支出;而上市公司可能就会把自己的信息处理得比较张扬,报道公司的收益,以便博得股民的欢心。当然有些上市公司也可能会有意处理它们的盈利,以便减少公司盈利上的波动。即在年景好的时候做一些保守的会计处理,而在年景差的时候就采取积极的处理手段。总之,不同的企业的利益和目的会导致不同面孔的财务报表。当然这里不包括作假帐,即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可以出现一定的灵活性。由此而产生了财务报表分析的专题。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但是我们在这里讲述的只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也就是说把财务报表的信息调整到适合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水平上来。财务报表中主要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点又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货计价方法

在公允的会计准则中,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以及计划成本法等等其他方法。这些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价值评估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它首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计算,其次也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某些科目的数值,第三还会影响企业税费支出。

所谓的先进先出法(FIFO)就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而后进先出法(LIFO)相反,是以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前提,对发出存货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以最近购货价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前利润。缺点是工作量大,对于存货量大进出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当物价上涨时,这种方法会高估企业的当前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亦然。而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本期发出的存货是按照最近收货的成本计算,所以使当前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当然他的计算也很复杂,工作量大。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导致的不同结果。

如果某公司期初的存货余额是30件,单价10元,结存金额300元。期中购入存货60件,单价15元;然后在期末之前又发出存货50件,到期末剩余存货40件,此时按FIFO和LIFO两种不同的计价方法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的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结余成本,见下表: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利润和成本。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是1000元,那末采用FIFO方法后企业利润为400元;而采用LIFO方法计价存货后,企业的利润只有250元。

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当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时,所有公司的盈利及资产的价值都必须是根据同样的存货计价方法推导出来的。如果这些公司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差异,而足以导致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则评估师需要对其财务报表中的盈利或资产的价值进行调整,以达到在同一基础之上。

对于大部分采用FIFO方法的公司,评估师想要获得由FIFO转换为LIFO方法的信息不是那末容易得到;然而如果公司审计过的报表是采用LIFO方法计价的,那末在注解里面必定提供了用LIFO方法所准备的金额,评估师可以用来把公司的盈利及期末存货价值调整到FIFO方法的水平。即使报表没有被审计过,会计师也应该能够提供调整的数据。所以如果评估中我们把两家公司进行比较时,评估师一般是把LIFO方法调整到FIFO方法,而不是相反。

除了调整损益表之外,评估师还必须调整资产负债表。一般有三个方面:首先表中存货的价值需要调整到FIFO的水平,其次是应缴所得税,第三就是待分配利润也要调整。如果还以上面的算例来演示,假设公司原来是采用LIFO方法,要调整的税率是30%,帐上为LIFO方法的预留金是150元,即LIFO和FIFO之间的差距是150元。那末评估师在存货价值上需要加上这150元,使原来的存货价值450元变成600元。然后,评估师在把应缴所得税再加上45元(150*30%=45元),之后再在可分配利润里加上105元(150-45=105元)。如下表所示:

当然,在有些行业里企业的存货采用平均成本法或其他的方法,此时调整是从LIFO调整到平均成本法或其他方法,具体调整的手法与上面一样。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程序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非现金的支出项目,但是它在核算总成本和利润的时候都参与核算,所以对成本费用和利润以及纳税的计算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将会无法比较。会计上折旧的方法很多,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等。我国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恰当地选用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采用不得随意变更。”这里重点介绍下面几种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个期限之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照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月固定资产折旧率,按月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基本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约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实际上也是直线法,只不过它不是按时间,而是按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每期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该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合。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以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上面四种最常见的折旧方法,前两种等于都是直线法,而后两种都属于快速折旧法。采用快速折旧法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而在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其目的就是要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估计耐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目前我国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封闭持股的非上市公司多数是采用快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以便尽量减少应纳税的所得额。

当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要进行企业之间的比较时,须对被评估公司的折旧方法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恰当。这一方面是从企业本身来看,另一方面是看与其比较的参考上市公司。比如说一个公司的设备是按照8年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但是这个行业里的大部分公司的同样设备是按照6年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其理由是这种设备的技术性贬值较厉害,6年时间基本上已经被技术淘汰。那末评估师在评估这个被评估公司的时候,认为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折旧更加合理,就要将其折旧额进行调整,以便把这个公司不太合理的折旧额调整过来。再来看另一种情况:如果评估师采用盈利乘数法(市场法)来评估一个封闭持股公司。已知资本市场上参考上市公司的盈利乘数为10,但是这个参考上市公司为了公开披露财务报表的缘故而是采用直线法折旧,封闭持股公司是采用快速折旧法折旧。此时,评估师要把被评估的封闭持股公司的盈利进行调整,即调整到采用直线法折旧的水平上来。当然同时也要调整相关的所得税。这样最后用来进行资本化的盈利才适合上市公司正确比较得出来的结果。

(三)无形资产的处理

各个公司无形资产的处理办法不尽相同,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有必要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调整那些不相同的无形资产处理办法。比如说,有的公司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自己公司内部开发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然而这些价值往往没有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而另外一些公司可能都是外购的无形资产,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均显示出来,并且在使用期内作为费用按期摊销。这就是同样的无形资产却有不同的会计处理。如果这个无形资产确有价值,它就会反映在公司的盈利增长上来。评估师在比较不同会计处理的公司时,一个办法就是把所有的无形资产均从资产负债表上拿下来,同时把所有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从损益表中拿下来。这样统一处理才好比较。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大部分公司的无形资产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改制的资产加和法评估基本上没有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全拿下来的方法不失为一个统一处理的好办法。

此外,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没有反映的很多无形资产需要评估师去分析和发现,以便在评估中能够真正反映出企业的价值。下面我们就以房屋租赁权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公司拥有某项房屋租赁权,其租赁价格要低于市场的租金价。则公司等于拥有一项优惠租赁权的无形资产。但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只能反映其以合同价格支付的费用而未能反映市场价与合同价差额的这部分无形资产。此时评估师应该资本化这部分差额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那末评估师在分析此项无形资产并计算出价值之后,就要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方加上租赁权的价值33035元。

(四)各种成本是作费用摊销还是资本化处理

在企业的帐目和财务报表中,有很多成本类的科目都是处于一个灰色的区域。把这部分支出是作为费用还是作为资本化有时候是很主观的。比如说,设备的维修支出可以划分为维修费用作为当期费用支出,但也可以作为资本性资产的改良及资本化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在季节性生产的企业里面,如糖厂在收甘蔗的季节工人都干榨糖的工作,而在生产淡季工人便干设备维修等其他工作。由于这些熟练工人都市常年雇用,所以他们的工资和奖金都作为人工费用而计入当期的成本。然而,设备维修或其他固定资产改良性的同样工作如果是聘用外面的工人或承包给别的单位,则这些支出都应该是资本性的支出。这就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公司如果想要把利润报告的高一些,那末就把这个在灰色地带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而不是作为一次性费用记在当期损益。如果公司想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所得税,那末它可能就把它记作费用而不是资本化处理。评估师在判断企业的盈利的质量,并审查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是否存在这样的科目可以进行两种选择的机会。并要向管理层了解公司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最后根据评估项目的目的和性质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

这种灰色区域的费用科目还有很多,比如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以及某些企业的租赁费用等。本书在评估中具体应用问题与方法技巧一章里详细地讨论了关于研发费用和租赁费用的处理方法。总之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分析中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五)收入与费用的确认问题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多,许多相对复杂的收入和费用确认的问题已经引起国际会计界的重视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评估时肯定要加以注意和分析。

比如说对于现在日益增多的软件公司,以前的会计处理多半是在收到客户付款时就将其确认为收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91年就过状况说明书(SOP91-1)也是支持这种处理。但这种会计处理的后果显然进一步加大了这类高新技术企业的收入风险,在会计界的争议很大。于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在SOP97-2"软件的收入确认"中对原来的收入确认方法作了重大变更。SOP97-2规定,软件销售与服务收入应根据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有关协议,在产品开发完毕并在应收账款回收、客户接受产品等方面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方可确认。这样就为那些一揽子软件开发协议等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收入的确认提供了一个准则:即只有所有的产品服务完成后,才能再确认为收入。虽然SOP97-2针对的是软件的收入确认,但美国会计界普遍认为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将会被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他诸多问题如:流通企业的分期付款销售的问题;对于以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在成立初期提供许多免费或低价服务项目以争取客户占领市场,导致巨额营销支出问题;互联网公司广告“互换”收入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问题;以及企业融资租赁与经营性租赁费用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制度或准则加以规范,在会计实务中也很不统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国际上的有关信息多作些了解和研究,以便把它应用于对我国的会计处理和企业价值评估实务。

(六)非正常性项目,偶然性项目的调整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我们往往根据企业的历史盈利数据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基础或起点,此时评估师肯定要分清哪些是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反映真正盈利能力的数字,而哪些是非正常、偶然的数据。以免影响到对现在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测。

所谓的这类项目主要有两个特点,即首先是性质上不正常:这种事件或交易具有高度的不正常,与企业的典型活动或正常活动完全没有关系,或只是偶然一次有点关系;其次就是发生很偶然:即这种事件或交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完全不可能再次出现。如果企业的财务报表或历史数据中有这样的事件或交易符合这两个条件,那末肯定不能作为判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代表数据。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把它忽略不计,因为这种事情实际上也代表了企业未来的风险。

其实上面的定义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而财务报表上还有许多项目达不到非正常的程度,然而也是属于以后很难发生的项目。比如:企业在不可能连续出卖资产的情况下,销售资产的所得或亏损;核心领导人的人寿保险支出;由于罢工或胶或延期而导致的关键原料供应不上的损失;企业兼并收购所产生的费用或冲销等等。评估师要分析这些项目的目的就是在以后的评估预测中考虑他们是否可能出现或不出现。

比如说,历史数据的亏损就多半是非正常的项目。对于大部分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都可能出现历史数据是负盈利的问题。此时评估师可以采用盈利正常化、预测收入与利润率以及降低财务杠杆等几种办法来处理。处理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于对被评估公司的具体分析。

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弄清楚企业是为什麽亏损的。下面将处理办法简述如下:

如果公司亏损是由于一些短暂的无规律的影响因素所致:如突然不可预测的汇率改变或其他原因的一次性亏损。那麽,评估师多半应该采用盈利正常化的办法。对于那些周期性较明显的公司的评估来说,应用这个修正的方法也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如何来使盈利正常化将取决于待估公司的特性。如果公司历史较长且规模没有多大的变化,则历史的平均盈利水平可以作为正常化的盈利水平;如果公司历史较长而规模已有变化,则可以用平均利润率来计算正常的盈利水平;如果历史数据十分有限,同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则可用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或利润率来计算正常化的盈利水平。

如果待估公司的亏损是由于长期的经营问题而不是全行业的问题,那末我们就采用预测收入(收入不可能为负数)然后把经营利润率调节到可持续的水平,并与收入的增长率一致。这样的修正方案似乎可以得到更好的评估结果。至于调节的幅度取决于行业的利润率在这段时期是否有所变化,如有,则调到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为佳

如果亏损是由于结构性的问题—过多的债务或是公司因要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导致一个较长的无利时期:如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借贷来进行投资。即使在这些初期投资付出以后,公司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财务费用很高,甚至高过营业的收入。此时,公司的亏损不能归结于利润率太低或资本回报率太少,而是由于公司负债太重。评估这类公司时,我们应调节其财务杠杆比率。首先就是要确定公司的最佳负债水平,这可以通过传统的资本成本分析来做到,或是看一看行业的平均水平。在未来一段时期后可以调节到行业的平均水平。至于如何调节,根据情况也可以有许多选择,一个方法就是推迟资本性支出,把折旧来的现金用于支付债务,不过这个方法会对公司的未来增长有影响。另一个方法就是预测公司的收入增长来推动公司价值上升,而负债保持不变,则负债比例下来了。最后一种选择就是出让股权收回借贷。这种方法对亏损公司似乎没有什麽吸引力,可能只是那些已被超重债务压至风雨飘摇状况的准破产公司的唯一选择。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12

关键词:运营效益审计 价值链 成本运营链 战略经营审计

一、运营效益审计概念的提出

运营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价值链来评估公司经营战略,对流程重组和战略层、管理控制层、作业层实施价值监控措施的一种综合审计。

二、运营效益审计产生的背景

在新环境下,公司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单个组织,无论是虚拟公司还是跨行业、跨地区的公司联盟,都已扩展到公司外部整个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客户。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成本、质量、时间、服务、经营环境。运营效益审计通过对影响公司经营的各种因素予以量化整合,实现对公司整体效益的评估。运营效益审计是以价值视角对公司的整体运营状况进行审计,是一种战略意义的审计理念,它强调的是一种视角和观念。

三、构建独立的公司运营效益审计框架的意义

运营效益审计从性质上看,属于公司运营管理的范畴,同时涉及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经营管理三大领域,是公司具有战略性质的高层次审计。它既区别于公司的财务审计,也不同于公司基于内部控制的常规经营审计。因此,构建其独立的运营效益审计框架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1.运营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目标不同。财务审计的目标是财务成果的确认符合公认财务准则框架内的公允性,是财务成果的评价阶段。而运营效益审计的目标是使财务成果最优化,是财务成果的优化阶段。

2.运营效益审计与常规经营审计的内涵不同。常规经营审计,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为手段,达到防止经营舞弊,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而运营效益审计则以评估关乎公司运营的价值链为手段,改造公司整体业务流程,达到公司价值增值的目的。

3.运营效益审计框架对审计行为的特殊指导意义。在公司运营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想法和努力方向。如营销部门为开拓市场要求开发新产品,生产部门为避免过多存货强调要有一个准确的销售量估计,而财务部门则大谈资金调度方面的难题。其结果从总体上抵消了公司运营效率。运营效益审计框架有利于指导审计行为从价值视角评估整个公司运营,整合生产、营销等活动,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四、运营效益审计的侧重点和方向

1.以增加客户价值作为运营效益审计的侧重点。没有客户,公司就没有真正价值。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可、购买是公司实现价值的惟一源泉,也是判断公司存在必要性的关键因素。

2.以营销活动审计作为运营效益审计的方向。因为公司的生产性投资一旦建立,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营销活动便是实现公司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也是市场风险和收益的最终承担者,生产和财务管理均是围绕实现营销战略的支持子系统。

五、运营效益审计框架的构建

1.经营环境审计框架。

(1)公司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是否明确和切实可行,经营方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2)公司形象与品牌定位是否合适,公司战略定位是否恰当。(3)公司的财务政策是否稳健,财务原则运用是否有利于实现经营目标。(4)解决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的具体财务支持方案是否高效。包括:融资方案;投资方案;营运资金管理方案;财务资源有效利用方案;成本降低方案;纳税筹划方案。

2.实务审计框架。

(1)公司运营管理审计框架。战略管理层面。需要进行战略经营的审计,对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和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公司核心竞争力,判断竞争对手状况、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等因素,进行公司各种资源(包括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层面。这是对战略管理层面的适时审计监控,针对经营状况不断地进行价值增值分析,进行预算平衡和资金管理,对具体经营目标的可实现性进行评估。交易作业层面。这是基本审计层面,管理控制层面审计的基础工作。包括账目、日常财务决策、税收支持、资产评估、应收账款审计等。

(2)成本运营审计框架。根据价值管理,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一条与价值活动相对应的“成本运营链”,它从产品与开发的费用投入开始,到售后服务开支,表现为一种用成本计量的“负增值”形式。

成本运营审计是对公司价值活动相对应的“成本链”进行审计,剔除不增值或低效益活动,使公司的相对成本优于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

六、公司运营效益审计框架内的具体审计实施指南

1.经营计划审计。确定公司的目标,是经营计划的核心。应建立两种目标并对其审计:(1)财务目标。即审计每一个战略业务单位的财务报酬目标,包括投资报酬率、利润率、现金回收率等指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风险和机会。(2)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必须转化为经营目标,即对销售收入、销售增长率、销售量、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分销范围等进行审计。

2.经营预算审计。审计为执行各种经营战略所必须的经营费用,并且要以的控制支出,预算灵活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定价不但要补偿成本,而且要促进市场开发。

3.经营实施审计。对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审计财务资源分配。审计人员报酬制度和激励措施。为避免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评估和报酬制度不应以短期经营利润为依据,而应建立在长期战略目标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