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

时间:2023-05-30 10:17:34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也有很大进步。但是在城市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更好地去促进城市建设。下面先讲一讲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和发展趋势1. 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城市的资源进行最大化地合理应用,统一协调管理好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的一切活动。为此,需要相关规划人员充分地研究城市建设的大体情况,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可以站在一个促进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城市规划的趋势。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整个过程中合理地、科学地调配相关资源,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一系列地优化改进,打造出优秀的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环境,让城市的经济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可以得出城市规划管理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管理意义:一是促进了用地管理,对城市可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规划,布局出合理的城市空间。用地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他的一些管理活动也需要基于城市用地管理来开展。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里用地管理需要有国家相关单位的审批通过才行。二是促进了建设管理,其可以管理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所有建筑活动,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筑活动、项目的新建活动、项目的扩建活动、项目的改建活动。城市规划效果的最终实现也受到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重要影响。2.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结合现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以及现有的城市发展速度来看,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城市规划作为政府部门进行市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以及保障城市居民利益的一种途径,是社会不同部门加入城市发展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判断出,城市规划的实现方式以及自身的整体体系会随着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完善。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完成城市和农村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发展。二是需要完成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的统一,借助于有效的资源利用情况来实现和落实城市规划。三是在城市规划以后的增长形式上进行转变,可以依靠一些新项目投资来促进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四是在城市规划方式方面进行转变,摆脱原来的那种传统技术类型,转向为公共政策功能类型。五是进一步去拓宽城市的规划范围领域,增加一些科技含量到城市规划工作中。

二、城市规划设计的含义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在城市进行规划前,参考国家相关法规制度以及城市的实际情况,计划出城市的规划方向,确定出进行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根据一般情况,城市规划的范围不同、实际实践不同,城市规划设计会被分成短期规划、全局规划、长远规划以及区域规划这几个形式。根据进行不同方案设计时,还要考虑这个城市的时间方面因素、管理方面因素以及历史方面因素,同这个城市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相互结合,选择设计出可以符合这个城市的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实际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三、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影响分析

1.城市规划管理在宏观目标上影响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的城市规划管理需要牵扯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很多个方面,需要对城市资源合理整合利用的同时,顺应好当代的发展潮流,理顺城市建设同城市未来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在城市未来宏观目标的确定方面以及方案实施方面影响城市的规划设计。地区情况不同,城市建设要求以及城市发展水平不同,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把研究的重心放到与时俱进上,能够同时代的脚步共同发展。城市规划需要根据规划标准中的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对于城市修建性的规划,需要列出各个建筑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查看在建筑工程布局方面的合理性。对于城市中心城区的规划,需要突出城市的核心,确定出城市空间的管理措施以及空间的布局方法,站在行政管理的位置去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综合地理学、城市历史学、行为心理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使城市规划的理论得到大大地扩充。

2.城市规划设计需要体现城市的社会功能

城市的规划设计不单单要表现城市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要表现城市建筑物的社会功能。处理好城市建筑工程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城市建筑工程同外部环境的关系。城市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满足城市建筑施工、结构等方面对建筑设计的整体要求,使建筑工程满足一般的城市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设计在满足了人们能够使用的基本功能之外,还需要表现城市的文化性、时代性以及地域性,能够反映出特色来,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以及文化性,通过城市的建筑工程可以表现城市的习俗以及民族的特点,体现出城市的社会功能。

3.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管理的载体

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需要借助于城市的建筑物实体,把建筑物实体当成城市功能规划的载体。城市规划设计同城市规划管理都需要对城市进行布局设计,布局设计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地、合理地整合,使城市建筑工程的形体设计预期地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进行色彩上的渲染。城市的规划设计同城市的规划管理不能分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两方面的表现,即在设计过程中的相互渗透,在所需知识上的相互渗透。在设计中的相互渗透,需要城市规划设计按照要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设计有时会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一定地调整,设计方面要服从规划管理方面,做到了整合后的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和谐统一。

总结:

一个城市的规划可以成为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力量,也会对城市的市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指导作用。为此,我们需要站在多个方面,综合起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使城市可以获取更大的发展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陈勇.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06) .

[2] 杨培峰,蔡云楠. 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生态化革新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07,(02) .

[3] 王立,邓梦. 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08,(01) .

[4] 何永,刘欣. 城市生态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规划建设, 2009,(05) .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前言:由于各种原因,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阻碍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居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失衡严重,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在现实面前,人们对自身的发展模式必须做出检讨与调整,重新制定城市的发展观念。因此,对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既是大势所趋,又是一种必然选择。

1、生态城市的相关背景

当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并重,为了保障人类的长期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世界和我国城市发展的最终途径。建设生态城市既是关乎人类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终方式。一般来说,要想建设出生态城市,就需要根据城市基础,依据城市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订制有针对性的生态规划与管理制度。但就我国城市目前的发展来看,城市在规划时对于环境保护考虑存在短板,城市规划与落实执行存在很大落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未得到完善与落实。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落后。

同时,从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与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对比看出,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强调于城市规划,强调城市中生态功能区与生态用地结构的完善。我国众多学者与专家也在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研究。总的而言,学者认为:要想实现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就需着眼于大范围内的区域规划,通过城乡统筹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把城乡两者间的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运输体系进行宏观调控,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普及生态学原理,进而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的目标与措施的有效呼应与执行。

2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2.1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下降,人类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等多种问题的严峻挑战。在如今的城市规划中,也更加注重在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的生态技术和节能环保的设备已经开始运用到了城市的建设当中。运用生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例如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将太阳能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运用到路灯规划建设中去,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电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煤的消耗量,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

2.2改善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短缺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很多城市都是高楼耸立,但是适合人们休闲娱乐的自然公园却是少之又少。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生态技术,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在城市还未定型之前为今后市民的活动预留宝贵的“自然公园”,可以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监控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程度的减少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采用生态规划可以在城市的建设初期就对城市的产业布局进行定位,及时淘汰污染严重、耗能大的落后产业,从而能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布局,有利于城市今后的整体发展。

3生态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实例分析

3.1太阳能技术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运用的最多太阳能方式应该为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集热装置一般都布置在建筑的顶部或者是结合建筑立面布置,主要用于为居民分散供热和集中供热。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建筑的布局不合理而出现采光面积不足、集热器无法安装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进行分离,单独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布置。但是这些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从而导致建筑整体布局合理性。太阳能发电技术在城市规划中也比较常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光伏发电面积不足、发电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相关的配套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这些都是今后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2地热能技术

地热能技术在北方的城市建设中运用的比较多,其主要的运用方式有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家用和公用建筑两种类型。地源泵和水源泵的设计建设需要与建筑的建筑相结合,在规划建设时要注意对地源热泵的供冷供暖范围和利用指标方面加以控制。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地热供暖与传统供暖写结合,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要明确划分地热能的服务区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耗。

3.3建筑节能技术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可知,建筑运行的能耗大约战城市运行能耗的三分之一,因此如何减少建筑的能耗就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指标和施工验收规程,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用低能耗建筑材料,提高尖爪的采暖、制冷、照明、给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减少建筑的耗能量。在目前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建筑企业没有执行相关的标准,很多先进的技术并没有被城市规划者所采用。

4保障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建议

4.1优化城市规划管理

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生态规划应该将规划程序和行政许可两者双管齐下,从而实现生态的目标理念、核心要素与规划管理的有效结合。但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很多规划审批程序设计的相当不合理,不利于它的执行。生态规划不能指望所有的开放商都能自觉的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而应该采用强制手段,政府要参与审批管理。只有在审批中加强审核、责令达到要求,得到了行政许可的项目才能被执行。优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程序,降低审批工作的复杂程度,能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去。

4.2修订和完善生态规划内容的标准与配套政策

由于现行的很多城市规划标准都是很久之前编制的,绝大部分规划设计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的技术要求。尽快对现行的城市规划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满足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有了合理科学的技术标准,才能让城市规划者做到有据可依,才能让生态落到实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积极响应城市生态建设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4.3加大宣传力度,让环保深入人心

加大对生态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将生态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时所能带来的好处,能充分的调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情。只有公众有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城市规划中的相关生态设备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5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规划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在城市规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生态技术难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建设一个低能耗、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化城市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钟庆泽.浅议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4,(28):12-12.

[2]陆秋野,李晓生.对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227-228.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

社会的发展使得生态破坏严重,为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必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虽然实行城市化建设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工生态系统,但人类始终生存与自然环境之中,不仅能源资源离不开自然界,就连人类社会造成的污染也需要大自然的净化力量来进行改善。可见,人类是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生存的。人类对自然环境存在着非常大的依赖性,这也就注定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最终结果将是自食恶果。因此,需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化城市。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应用生态学原则,多方位、全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方案,完成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美好构想。

1 生态城市规划及其当前发展状态

1.1 生态城市设计概述

生态城市设计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循环经济、良好生态的现代城市,形成人与自然有机融合,互取所需、共促增长、同生共存的和谐生态模式。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切合实际又要讲求科学,必须从较高的起点出发,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元素,又必须符合生态学的要求,是按原则发展城市的结果。构建生态城市需要一定的技术,是人的创造性和能力的最大发挥,人们的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最好发挥。

1.2 现今社会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当下,在我国,生态环境整体呈下降趋势,只有在极少地区小范围改善,但是总体上说来,治理的速度远远大于生态破坏的速度,已经到了生态濒危的程度。许多山区盆地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曾经丰富的地区,现如今,水土流失严重,沙化严重,耕地状况变得恶劣,草原急剧减少,森林植被大面积砍伐,动物种类和数量锐减,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亏空,江河湖泊污染严重与面积缩小。大范围出现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全年雾霾天数攀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平台显示,2013年冬,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甚至一度逼近1000。工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排放量,以上环境破坏造成了生态大范围的恶化,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经济受到了损失,健康带来了威胁,幸福指数锐减,俗话说破坏易治理难,生态破坏的警钟已经长鸣,我们必须从现在紧紧抓住最后的时刻,努力改造生态环境,争取早日构建生态城市。

2 在城市发展中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整体支配、决定着部分的同时又能够协调各部分进行统一发展。各部分虽然独立,但既能为整体提供支撑,又能轻易的影响整体的发展。因此,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彼此控制又彼此支撑的。在进行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人们有整体观念,立足于整体,同时又要注意独立部分的作用,做到统筹兼顾,在整体发展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同时,保证经济、环境与人文等部分的发展。

(1)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环境的要求尤其重要,环境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评判的,所以能源的获取和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非常重要的。(2)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保证引入自然元素。在自然元素能够有效的体现生态发展的需求并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继续发展。(3)生态环境的建设要保证所规划区域布局合理,要保证规划地区的布局合理,低能耗,污染小。规划过程中,保证区域建设布局能够合理,对城市的水源、供气都能有较远的规划和发展眼光。(4)城市的生态发展要拥有整体的效果。进行科学的配置和整套的生态类型和发展布局,在生态总量上保持最大幅度的提高。对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协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生态城市建设的表现

在现代化城市中,城市的生态化建设离不开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包括:水资源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交通规划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生态产业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远景规划则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全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

3.1 城市基质、廊道和斑块

城市和其它功能性地域不一样的就是其承载的功能性,城市里有很多的建筑和城市交通,错综复杂的交通接连起来就形成了城市交通网,为人们出行和城市的规模都有积极的作用。城市的楼房建筑与街道形成了城市硬度很高的建筑基底。城市中的廊道,主要是人工廊道,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骨架,通常是城市中物质、能量、信息及生态多样性集中地区,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中的交通网需要绿色的点缀,在交通网上增加绿化,就能使城市多出一条条绿化带,既能改善城市的环境又能使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同时需要进行绿化的还有城市内部的公园,公共设施用地等斑块,这些地方一旦绿化,都能成就城市的生态循环系统。

3.2 城市功能区划分和布局

每个城市的功能区都有详细的划分,并产生于空间结构,为了使环境满足于生态系统,并与周围的空间格局相联系,形成规划区合理的空间格局,实现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规划区可持续能力的增强。城市空间规划首先应满足功能需求,为居民提供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各种类型的本底、廊道、斑块组成的人文和自然氛围,共同构成城市功能区,在生态理论指导下,根据各功能区所需条件、居民的心理生理要求等,合理安排功能布局,比如居民区附近应安排相应的学校、商场等以满足人们的配套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及物流、能流的高效流通,同时展现一定的城市文脉及满足人们对艺术与美的追求。

3.3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中的绿地是城市的养吧,是一个城市生态良好的重要信号,但是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发展,绿地和发展用途功能性用地就产生了矛盾,所以城市内绿化空间面积必须充分的规划,可以从平面绿化改为空间绿化,实现多种作物结合栽种,垂直绿化,使绿化有意义又不占用有效的功能用地。在城市中建设绿化景观,因拥挤的人流以及车辆所引起的噪音以及空气污染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和削弱,净化了空气,美化了城市环境,城市空间更加的干净无污染了,真正的改善了城市气候。在设计城市绿化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到纵断面的形式,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气温气候,土壤植被,风俗历史等多方面综合了解城市建设的条件,使城市绿化景观园林设计直接客观的反映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恰如其分的展示城市形象。与此同时,要对土地的使用性质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地内的地下设施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提供有力的前提。

3.4 文化生态建设

城市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的发挥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与内在价值,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将城市的特色资源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这是搞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遗憾。

3.5 社会生态规划

首先是要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程度是生态城市体现对人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应包括对人从生到消亡整个过程的关怀,这既体现对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关怀,更能体现人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关怀,同时,也要体现在社会性、自然性灾难时有安全保障。其次是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是保证生态城市稳定、民主、安全的重要方面,没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生态城市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可能顺利运行。

4 结论

生态质量的下降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加速进行,要让城市化和生态化同步推进,只有打造生态城市才是城市长久生存发展的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4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总体布局、空间设置、土地利用等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时建立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的,在设计时要注重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促进城市的总体发展。城市的设计必须以一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同时更要接受和延续城市现有的历史景观,在规划过程中通过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以及城市的改造升级,促进城市的发展。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从建筑的外观、结构以及功能等各方面出发,保证建筑的经济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和生态性。建筑的设计必须满足建筑自身特点的需求,同时符合当地的基本环境与人文状况,更需要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从布局、色彩以及功能上与城市规划完美对接。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建筑是整个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城市的任何规划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以及建筑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布局的高效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这些都为建筑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指导。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必须与外界环境进行联系,而这一联系都是城市规划所构建出来的大环境。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在全局上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调和,也能够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各项设施建设分配问题上实现最大化的协调。

2.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而言建筑甚至在城市中占到了主要的地位,它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建筑也会作出相应的规划,而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服从城市的规划设计。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最近几年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发展都会包含在城市规划的发展计划当中,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搜集充足的资料,了解城市规划中对于建筑与环境的要求。建筑的色彩选择尽量保证与城市规划环境的相协调,建筑的标高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的功能选择应服从城市规划的规定等。建筑物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特造型在城市建筑中脱颖而出,但是也应当注重自身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位,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保证城市建筑的良性发展。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策略

3.1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统筹兼顾到城市、建筑、环境以及人员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在进行规划时切不可仅考虑到短期的需求,应用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人口的增长与移动,对于建筑功能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等。一个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为建筑的设计发展指明方向。

3.2科学的建筑设计

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到城市规划的需求。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如城市规划中对道路交通、城市环境以及建筑发展作出了长期的规定,则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长远的需求,从而保证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仅仅依据设计人员的单方面思路来对建筑进行设计,导致运营阶段出现建筑无法与周围变化的环境相互协调适应的情况发生。此外,建筑设计必须遵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硬性规定,如建筑的色彩、标高和布局等。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为建筑营造一个合理的规定和环境,通过建筑规划对城市规划的相应,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3.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但随之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对可持续性发展进程起到了一定的制约,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时,要以保护环境为规划设计的前提,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打造宜居、绿色的城市,所以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变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1、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2、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学科生态指向不明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在我国应用的较晚,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技术性以及相关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因为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于空间和土地资源的改造本身就是对生态系统的干预行为,所以要将生态设计与之结合具有很高的难度。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的生态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而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城市的特点都非常鲜明,如果使用单一的生态设计导向无法在实际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规划师们对于生态设计的理念也无法统一,生态概念比较模糊,指向不明,难以形成统一的模式。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

因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这一理念是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非常少,所以在设计目标方面还显得比较宏观和笼统。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科学和时间来对其进行研究。所以有些在规划中的城市,也是在不断的摸索,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的情况下,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对策

1、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自然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回复能力,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所以这些是对建立生态型城市十分有利,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以通过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元素保留和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或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现有的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

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以生态优先为设计原则,制定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3、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提到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但包括了山、水等自然的景观,还包括了历史古迹经历的长期的环境的变化,这些景观都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对周围环境的不断适应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区域之内的相对平衡的空间,具有很大的保留价值。除了这一点,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还要注意把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现代城市景观相互结合,对于城市空间的塑造既要保持细小但趣味性强的自然人文景观,留给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欣赏。

4、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现代城市规划除了要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编制以外,生态城市规划的精心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规划发展既能够体现出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格特色、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特征差异,还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化目标的实现。城市住宅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是该基础设计的三大主要内容。住宅区域的科学规划设计可以参照生态建筑原理,让生态建筑的基础设施构成趋于完善,生活环境也能够满足住户需求,整体构建还囊括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在内,形成完整统一的社会生态系统;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是城市产业设计规划的平台,逐步形成以循环经济为特色、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工业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在教育、文化、信息、物流、房地产、医疗等产业拓展方面有所突破。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的建立能够加快产业生态转型的工作效率,以提升GDP中生态经济所占比重;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和以建筑、园林为主人文景观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建筑景观的设计重点放在了空间天际轮廓下的规划设计方面,此规划设计仍以平面规划为基础,主街沿道建筑景观设计既要顾及到超高层高层建筑的景观设计还要对低层建筑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布置。园林设计方面要以沿河湖、溪、江等两岸带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主,将城市文化、历史传统、生态环境及现代生活要求融于一体,让整体规划的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得到提高。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表达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同时体现出市民的精神面貌与素质。一个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城市能够使市民感到舒适与愉悦,唤起他们对生活在该城中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景观问题在许多城市已开始得到重视。本文拟就城市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作一个初步探讨,以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础。很多人对景观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将其与绿化混为一谈,事实上这是景观表层的含义。景观是个复杂的概念,目前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阐述不一,景观从本义上讲是人的视野内所感应到的自然景致。景观设计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应用艺术美术理论法则,通过规划与设计处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及最大的福祉。换言之,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就意味着社区的消失,景观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成为了失落的场所。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

1、全面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包括“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景现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

2、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非人性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出现

工业文明带来的交通机械化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似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曾经或正在为机器而设计,以达到快速和高效时设计的目的。发展工业成了达到整体经济快速前进的最佳手段,这样的错误认识让整个城市也变成了一个由各个零件拼凑而成的机器。有些市政建设将城市景观定位定错,所实现的环境只能是个纪念性的场所,这些场所功能单一,甚至完全没有功能性;我们可以理解,在全球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绝大多数城市都越来越依赖污染严重的汽车交通,单调乏味的摩天大楼,以及就会被冰冷的建筑所取代的分散绿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避免盲目规划,脱离人性与自然的和谐,重新塑造城市景观迫在眉睫。

3、做好城市总体布局,营造环境人性化

当今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体现其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环境,充分营造环境对人的关怀。科学的规划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环境空间,也为环境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初步奠定了一个园林式现代化都市的雏形。把城市建设当作一个艺术创造过程,规划先行,通过科学规划,把城市的整体与局部完美统一起来,讲究城市建设的整体和谐。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城市物资资源的持续利用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城市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续发展上。

城市景观的分类

城市按土地使用情况可分为公园绿地、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按地理位置又可分为滨水区与山峦区,市中区与市郊区等地段;根据景观的形态和内涵的价值标准可分为特色景观与普通景观;按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等三个层次;按观察者本人的观察方式可分为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按景观的组成内容可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人文景观三大类。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可分为:

1、自然要素

地形地貌、山岳、江河湖海池、树木、绿地等;自然要素构成城市的原生景观而赋予城市最基本的特色。

2、人工要素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电视塔、水塔、烟囱等)、道路、桥梁、街道、广场以及依附于其中的环境设施如坐椅、花坛、喷泉、雕塑、广告标识等;人工要素构成城市的次生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主要构形元素。

3、动态要素

各类车船飞机、生物、活动中的人们等;城市空间是人们生活活动的舞台,在这里表现出市民的生活习俗风貌。人的活动分为实用活动与休闲活动两大类,另外影响城市景观构成的还有时间、天象、水文等因素,由此而形成了城市的冬景、夏景、雨景、雪景、夜景等等变化。

四、城市景观的基本特性

1、复合性

城市中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工景观,既有静态的硬体设施又有动态的软体活动,城市景观表现为各要素的交织与并演。城市景观艺术是一门时空的艺术,它随着观察者在空间中的移动而呈现出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城市整体景观由各个局部景观叠合而成。

2、历时性

城市是历史的积淀,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与改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产生风貌。城市景观只是一个过程,没有最终结果。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3、地方性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加上当地居民的素质及所从事的各项活动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

五、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们把合理、持续地利用、恢复、补充自然资源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这需要我们在景观设计上起用新的规划理念,这个新的理念就是将城市景观定位在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在规划设计中将自然环境与人性化相结合,以满足人类身体的、思想的和精神的需求,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对于规划而言,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新的规划理念着眼未来,把我们引向那些充满希望和最有意义的地方。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效益在于通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它应该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事实上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待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都牵涉到景观规划设计的主体及载体———人。也就是说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正确的认识,促进人类素质的提高。

六、结束语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以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协调配合,以满足人们的活动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其工作领域覆盖到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部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区域景观与城市局部景观等三个层次。城市景观设计是实现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与城市设计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城市设计侧重于功能、空间的研究而带有景观内涵,而城市景观设计侧重于城市景观的研究而带有功能、规划的内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视觉环境的保护、控制与创造,它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所作的平面使用计划,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就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城市景观规划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的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以人为主体的城市形体环境中各项物质要素所做的综合环境设计,是连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约翰.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2008第3期

[2] 刘玉杰:《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诠释》2002年第1期

[3] 刘诗峋:《城市环境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2001年第1期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7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初探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一项紧迫而富有挑战性课题。目前,衡量城市规划设计是否先进合理的标准以自然生态视角下的平衡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及因地制宜的实用化理念最为突出。

1 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2 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淡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2.2 文化性原则

当前国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建筑创造的现象较普遍,这显然与和谐社会的思路相悖。针对这种现象,在建筑创作中不仅要积极主动吸收国外建筑的优良部分,更重要的是吸收国外城市发展中优秀思想。如注重建筑单体与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将建筑创作问题放在宏观城市社会背景下考虑。所以,在建筑创作中强调人、建筑与环境协调的观念是很必要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保护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而且能反映当地的地方特色与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连续性。城市设计应寻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差异与特征,研究其特点。以形象特征、空间层次、结构关系结合具体城市土地使用功能,探求区位与地段的差异:对文化层次的探求。也是对社会人际生态的一种文化表现的探求。文脉的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保护相辅相成,城市空间设计是要恰当把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如社会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民族气氛等,这些都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因素,同时也是反映城市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2.3 生态化原则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涨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所以综观这几年的建筑规划界、议论最多的就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城市设计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尊重自然和历史文脉为准则,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表现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合理地解决动、静态交通,增加绿化开放空间面积保护和继承历史文脉,组织完善的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使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的城市之中。

3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 盲目拔高城市的定位

主要表现有:盲目争建国际化大都市;盲目争建中心商务区;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盲目建设大量城市雕塑。这些盲目的做法其实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表现。

3.2 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很多城市规划都是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缺少严肃性。在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即一换届,一换领导,规划马上就变。而且这种规划改变往往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这些规划改变往往过分重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极大地消耗了城市资源,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3.3 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不少城市只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缺乏指导和安排城市有序建设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城市建设没有依据,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城市规划建设局面混乱。另外,许多城市的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城市设计及其它系统专业规划覆盖面不够,规划体系建立地不够完善。

3.4 缺乏地方特色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还存在一种“怪”现象,城市不问大小,规划地区不问东西,都强调“大绿地、大草坪、大水面、隔离带、大广场”等口号。一提口号,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都是那么几句内容也差不多。但实际上,全国各个地方千差万别,大城市和小城市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各地的城市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如北京故宫、江南园林等。

4 搞好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

4.1 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4.2 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4.3 城市更新改造

4.3.1 城市更新要坚持有机更新的原则,追求自然与和谐,保留城市发展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延续城市的文脉,保护城市的特色。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要注意保留下城市在各历史时期的典型建、构筑物,以留下城市的发展轨迹,留下人们的记忆,保留城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加可识别性。

4.3.2 城市更新改造不应只是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应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处理好更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老城区更新改造的重点之一是基础设施,水、电、气等系统,这是保证被更新区充满活力的基本条件。也是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要的保证。

4.3.3 在城市更新中要注重发掘城市的内涵和价值,充分释放其历史和文化的价值潜能。激发旧城的社会活力。

5 结束语

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的功能。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参考文献:

[1] 涂军飞.浅谈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

[2] 曾浦成.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要点;探讨

城市地域性设计是根据我国国情所提出来的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是地域性设计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层面上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现代城市设计和现代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加强城市地域性文化和城市地域性生态建设的主张也越来越多。不难预料,有了这样的共识与思想基础,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1 地域文化的概念

当今城市建设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拦,我们从原来封闭的自我语境转变为国际通用的开放语境,这种学习和转变往往是以借鉴和模仿为手段,我们的城市也因此付出了丧失特色的代价。我国长期以来将城市建设看成单一的经济现象,没有将城市建设当成国家文化的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规划与指导。城市规划只重视物质规划,这造成了城市规划的残缺性。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城市精神形态规划,它应当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失的核心概念之一。地域文化是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的形成发展都与其地理环境和人群种族息息相关。地域文化的特征主要由外在的实质环境的形状、尺度、质感、色彩等具体事物以及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及相关的文化事件所决定。

2 地域性设计对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2.1 地域性城市形象是城市健康、全面发展的标志

地域性文化就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中的传统民居与文物古迹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见证,因此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充分制定符合城市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可见在关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关注对地域性文化的建设,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地域性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

好的城市形象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高品质的地域性文化、优良的人文社会环境将大大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声誉,将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强有力动力和保障。可以说构建和营造城市地域性形象,将是城市健康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独特的地域性设计有助于加强居民的人文素养和爱家意识

城市要发展,物质建设是必需的,但人们不仅需要物质文明,还要精神文明;不仅要生存环境,还要情感世界。地域性设计正是为了满足提高市民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等现代城市居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2.4 地域性设计有助于保护地域文化

自然的地缘地理资源既是城市形象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差别的本原要素。强调城市的地缘识别,将使得城市形象很有个性。每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适时、适地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无意识地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将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使其在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在新时代里继续传承,焕发光芒。

3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问题分析

3.1 没有很好利用本地植物

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本地植物多加利用,例如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中,大片的草坪中乔木数量不但稀少,而且没有遵循植物美学原则,加之没有大量运用本地植物,为景观设计增添了败笔。如果在全面掌握本地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植物配置知识,完全能够创造出宜人的植物景观,给人们带来极佳的感官享受。

3.2 没有积极延续历史文脉

一些城市并没有考虑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没有全面地了解城市的历史,思考的范围极其狭窄,对设计要素的运用缺乏对历史文脉的把握,从而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脉的割裂。

3.3 没有深层挖掘传统文化

很多城市都在设计目标或者规划原则中明确指出要通过规划设计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意识是可喜的,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才能重视城市规划设计的地域性,促进体现地域性的设计方法向成熟的阶段发展。然而,有些城市并没有深层挖掘传统文化,导致设计目标成了空话,有的甚至生拉硬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试图为本地规划设计增添文化底蕴。这种做法只会消退地域性的体现,导致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威胁。

3.4 没有认真选取当地材料

在一些中小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并没有掌握当地材料的详尽信息,更多是对新材料或者比较了解的材料的运用,没有认真选取当地材料,这既是对当地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地域性的忽视。

4 城市规划设计中构建城市地域特色的方法

城市特色的鲜明性与否主要受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平面与空间格局、城市的轮廓景观、城市建筑的风格以及开放空间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就城市规划设计中所常见的城市公共景观、开放空间以及高度控制系统问题对城市地域性特色的构建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4.1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指的是城市的内部和外部开放空间,城市的水域、山坡地、公园、广场、林荫道等都是城市的开放空间。城市在规划设计公共空间时应在保护自然并有利于其特色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设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社会性,广大市民共创共享的基本特性;舒适性,环境压力小,使人身心轻松安逸;愉悦性,有视觉趣闻和人情味;整体性,应支持整个城市的整体功能,公共空间商业功能、交通功能、环境功能等都应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相协调,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相协调,整体协调有序;多样性,功能与形式多样灵活丰富多彩,应保持适度的感觉刺激;文化性,具有文化品位,有利于文明建设;象征性,城市空间应代表城市形象。在城市空间的设计规划过程,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创新设计形式,充分发挥原生态自然空间在空间设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除了做好顺应地域性地理环境、地域民族民俗文化关怀的同时,还应做好调研工作,找到作品与公众情感的切入口,充分尊重地域特色及地域大众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施工完成之后,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公众认识、欣赏作品,在公众乐于接受它的同时,让艺术品更快地融入当地地域环境之中。

地域性文化重在对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中,只有注重对作品存在环境的调研,注重公众的参与与沟通,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充满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作品。

4.2 认真分析和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民族建筑符号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要想充分体现城市特点,就要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符号、元素充分体现和融入在林立的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中,使城市的规划设计具有浓郁的地域性。这就要求在城市设计规划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和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民族特色和建筑符号元素。

4.3 城市生态设计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损、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等,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善待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因此,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指将生态学运用到城市设计中,结合自然设计出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空间。结合自然设计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即人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不能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②人地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必须共同建设。发展并非原始的自然是最合理、最理想的自然,人类应按照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境建设得更有利于自然的发展和演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9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1、整合原则

中小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经济原则

中小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3、美学原则

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4、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所以规划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和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

二、城市规划设计的策略

1、城市布局优化设计策略

(1) 从集中发展走向分散化集中

我国一些城市采用单核心—圈层的集中发展模式,由中心向周围一圈一圈的蔓延,而大量的如商业、居住、交通、服务等活动仍发生在核心处,在城市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加重中心城区的负荷,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和秩序混乱,甚至会使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改变这种现状,需对城市内部结构作根本性的调整,让城市呈“指状”向外密集发展,并增加绿化与城市的接触面,以利于自然风渗入市区,净化城区空气,改善城区气候条件。具体方法为促进卫星城的发展,或开展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将一部分功能分散到周围的卫星城去,形成一些功能完善的并且由开阔绿地包围起来的城市单元,这样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母城”的规模固定下来,减轻中心区的各种负荷。在规划设计时,可适当的将工业从母城迁到新建的卫星单元去,而周围卫星城由于绿化率较高,具有生态和气候调节功能,能容纳和稀释一定量的污染,这样能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减轻环境污染。

(2) 建筑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为防止出现“逆温层”等不良环境效应,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建筑的空间布局模式,可将高大的建筑布置在城市中心附近,将低矮的建筑布置在靠近城市边缘的区域,这样能有效避免在城市中形成藏污纳垢的城市“人工盆地”,从而恶化生态环境。

2、绿地策略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用地紧张,在城市中留出大片的绿地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受服务半径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无视我们的基本国情,盲目照搬地少人稀少的西方国家的规划设计模式是不现实的。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权属不明的公共绿地和公园往往被蚕食,或被各种建设切割而支离破碎,从而使我们的规划图景在实施和使用的过程中受各种力量的挤压而逐渐偏离原有的理想目标。基于现实的考量,放弃“中央公园”式的梦想,转而将其面积配置到城市各区域,结合街道、广场设置“小绿地”是更有效的选择。这些“小绿地”能为更大空间范围的人服务,提高其使用效率。另外在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利用绿化廊道把“小绿地”串连起来,避免形成生态孤岛。同理,现在的居住区规划已经抛弃了传统按等级配置绿地的方法,居住区和小区中心绿地被淡化,而是强化庭院绿地,或者根据人流走向,结合步行系统设置带状的绿化带。

3、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 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代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市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在设计中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 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作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4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思想与措施

(1)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

(2)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3)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总之,良好的城市规划在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更加体现人性化、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科学研究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科学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道路规划;绿地规划

1.城市规划的内容

通常,人们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它是由城市权力机构制定,并经上级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等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等布局的地方性法规或法律效力的文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们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规划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结合城市新的形势,应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并确定县域范围内各乡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进一步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如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通过规划有效地确保城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3)在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应当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城风貌。充分考虑山、水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与自然生态风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山水城市。(4)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交通、信息等方面发展,为此规划应当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市的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3.规划技术路线

3.1 城市规划原则

(1)区域整体原则:把握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3)客观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城市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规划即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结合,寻求切合实际的城市开发策略、发展指标与阶段目标。使规划适当超前,兼顾现实。(4)特色原则:充分提炼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现状特点,发挥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形象和整体空间环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使规划精心构思,体现特色。

3.2 规划技术路线

(1)尤其是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展开有针对性的一些专题研究。(2)重视现场踏测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对城市用地现状、近期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县域城镇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规划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3)重视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万载在江西省、宜春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地位与职能,分析周边城市对万载发展的各种影响。(4)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技术,分析城市经济、人口、土地、基础设施状况;采用模型预测、综合评分等方法进行人口预测和方案比较。(5)以城市规划学科为主体,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其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发展和方案及规划重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

4.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道路交通规划一方面为了满足居民的出行方便,另一方面可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为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作用,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原则,从区域角度出发,协调县际交通和县城内部交通两个层次,处理好城市道路与公路(省道、县道)、水运交通之间的关系。根据城市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城市道路系统宜采用“自由式+方格网”的模式。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合理开发增量土地,提高城市运转效能为目的。明确道路系统的功能和等级,提高道路作用效率,强化各组团之间的联系。

其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是让居民在出行活动中掌握主动权,能自由选择和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达到最方便、省时、经济的目的。结合城市地势的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出发,交通发展方向宜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私人交通(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作有益补充,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针,达到近距离出行以自行车、步行交通为主,远距离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同时完善步行系统,保持人行道的连续性、安全性,在局部商业段,设置商业步行街。

5.居民与工业的规划协调

每个城市规划都离不开协调城市居民与工业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处理好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用地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方便、居住舒适。集中紧凑布置居住用地,并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县城的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及办公区之间的关系,缩短居民上下班之间出行距离,避免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压力。同时应当考虑分期建设的的经济合理性,留有远期发展备用地。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东部工业园建成高起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另考虑工业园区远离城区,要同时注重居住、商业、邮电等设施的同步建设。规划时,在工业用地调整方面,应当规划将城中心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实施整体搬迁,对城中一些小块工业用地可规划改造为居住或商业用地。

6.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每个城市的规划都需要有绿地规划,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

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当结合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应充分利用龙河公园、龙河等自然景色及水体,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提高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

7.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每个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态、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张钦楠. 建筑设计方法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11

关键词:城市特色;规划设计;特色体现

我国自从20世纪改革开放至今,城市的发展经过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飞跃历程,无论是从城市发展的数量还是从城市发展的规模来讲,都是空前喜人的。然而,毋庸讳言,我国城市的发展在规划设计特色的体现方面却使人不敢苟同。一些城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城市千孔一面,到处是“纸片楼”林立,自然生态景观设计和城市个性发展出现了特色危机等,城市的自然生态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谈不上得到了完美地体现,人们在感官上每每会出现对“城市的审美疲劳”。本文就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如何规划设计特色的一些观点和认识,并就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1城市特色的概念

从不同角度来讲,关于城市特色的含义会有不同说法,大家一般认为城市特色就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城市社会为适应并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运用当下的生产手段,通过利用并改造自然以创造出区别于别的城市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的一种外在体现。而具体从规划设计这一角度分析的话,它是指城市当下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对城市的空间环境和市民活动反映以及强化的一种总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在探讨城市规划发展蓝图的问题,相对减少了对“城市特色”这一话题的关注与讨论。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发展中,不管是在城市数量上,还是在城市面貌上都取得了发展空前的成绩,城市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在全面性上出现问题,会使城市特色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走在各个不同的城市,许多人都会产生众城一面的感觉,对于城市发展没有个性和特色的问题,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所到的城市越多,而知道的却越少。早在19世纪80年代城市发展就已经面临了千城一面的问题,伴随着这些年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特色的概念就越发突出了。

2城市特色对规划设计造成的影响

如今我国的城市特色的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文化所积淀的城市特色已不再突出,城市特色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的体现也已不再明显,这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出现城市发展众城一面的现象。可见,对城市特色进行探究,这一问题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而言极为重要。2.1利于彰显城市的特色美。在保护城市原有特色的同时,应深入挖掘城市的特色美。大多数城市建设在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一定基础,其本身已经具有了美的特质,可与城市整体风格不相符的人工附加物的添加,会破坏整座城市的整体美观。所以,城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新的附加物应与整体的环境相吻合,才能更好地彰显出城市原有的特色美。总之,城市规划设计应尽可能地使新的建筑物和城市主题在风格与色调方面保持和谐,才能起到烘托主体的效果。2.2利于减少城市进行盲目的规划设计。盲目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极不利于城市的发展。由于不同城市所处的区域环境不尽相同,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城市的区域环境,在对城市所处的区域环境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找好城市与别的城市对比所具有的区位发展优势,以确定城市发展的趋同观念和狭隘观念。比如,坚持山水城市和文化城市发展的临忻,在城市建设方面依托自身的区位发展优势,明确了城市特色的发展思路,也确定了沿河发展的具体思路,关于滨河等一批亮点建筑的竣工,它起到了改善环境、提升形象及品位的作用。2.3利于加强对文化古城的保护。文化古城作为城市的珍贵资源,它是人们从文化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印记。比如,苏州市的古胥门广场,广场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中,是城市的重要文化中心。同时,其作为现代的城市广场,它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下,广场已成为苏州市元宵节的一张名片了。古胥门广场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文化古城,如今已成为城市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只有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保护与发展,才能够保障城市的蓬勃发展,使之焕发长久活力。特别是对于拥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那些文化古城,更应将它们当作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它们加以保护和珍惜。2.4利于加快城市的持续性进程。一座城市的持续发展,是城市不断对自身内在潜力的追求与实现的过程。作为城市特色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平面、空间的布局以及城市建筑的风格,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画面,而城市空间、平面与道桥的具体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特色作用的发挥,同时对城市个性的创造,也利于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

3关于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构建城市特色的具体方法

城市特色是否具有鲜明性,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平面与空间格局、城市的轮廓景观、城市建筑的风格以及开放空间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下面就城市规划设计中常出现的城市道路、开放空间以及高度控制系统等问题对城市特色的具体构建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3.1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作为一座城市总体布局的骨架,按照布局形式可分为网状与环形两种放射状路网。而这里的道路规划设计主要是对城市特色道路空间的设计。对于城市道路来说,主要分为生活性和交通性道路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城市道路的空间特征也会有所相同。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利用各种要素引导与控制,以此强化道路的空间品质。生活性道路在具体设计时还应以人的通行空间作为设计尺度,来强化人活动的特征,在保证必要的车行量的同时,可适量增加行人通行的面积,以此增加人的活动量,通过合理设计人行道、休闲设施与公交站牌等,以此保证人参与活动的多样性。此外,在交通性城市道路的设计中,还需着重考虑车行速度、空间尺度等问题。3.2城市开放空间。对于开放空间,它是指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如城市周边的水域、公园、广场以及林荫地等都属于城市的开放空间。而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开放空间的过程中,应以保护自然与利于其特色发展为前提,确保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如在开发沿河岸两侧时需考虑到城市的高度、密度、发展形态及道路的具体走向问题;在对广场进行设计时,应注重那些具有特色的活动景观的塑造问题,设计出极具吸引力的设施与场所;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对于公园主题与情趣的营造问题,以提供给人们舒缓拥挤的开放空间。

4结语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它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和生命的灵魂,一般情况下,城市所在的地方本土都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与独特的历史文化,它们共同构建了城市的特色,这种城市特色是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旦缺失,城市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使城市的特色得以更好地体现,以避免走入城市的千城一面规划设计的误区,这将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溯宁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设计范文12

1城市设计相关理论

1.1用城市设计指导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的可行性城市设计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各个层次规划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方法,是一门不但关注城市面貌、城市布局、城镇功能,而且非常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学科.城市设计侧重的是处理城市中各种功能关系之间的系统性设计,主要涉及文化保护、绿地系统、开放空间、各类建筑等城市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组织.建筑高度、整体风格色彩色调、户外空间等都是城市设计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城市远远比村庄要复杂,但城市设计在处理城市公共空间方面是游刃有余的.由此可知,城市设计一样可以运用到村庄规划当中,指导村庄公共中心建设工作.因此,城市设计应用于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当中是完全可行的.1.2用城市设计指导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的步骤、方法和主要成果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设计能够运用到村庄公共中心规划设计工作中,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就是需要重点探讨和研究的.(1)背景资料的分析解读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规划设计前,应当对当地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对于背景资料的分析解读,主要涉及物质文化分析、功能分析、空间结构分析、图底分析和活力分析5个方面.(2)村庄公共中心设计①布局模式针对村庄本身的地域、人文、社会、经济、自然、文化、民族、村庄布局形态等方面内容,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合理布局,而后设计村庄公共中心内部布局模式.村庄公共中心内部的布局模式应当在尊重发扬当地的地域特色、自然环境、村庄特点、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把握村庄公共中心内的功能建筑和与之相关的户外公共场地之间的关系.②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把握村庄公共中心内的功能建筑之间、功能建筑和相关建筑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特定的符合当地村民各方面诉求的空间群落,形成当地特有的村庄公共中心布局模式.③公共附件设计公共附件在村庄公共中心中主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公共附件花样繁多种类各异,在村庄公共中心的建设当中不可能全部建设出来,所以只能针对当地的需求进行选择性建设.(3)主要成果村庄公共中心的成果主要包括说明书和图纸两个部分.说明书主要涉及到基本资料分析、规划说明两个部分.图纸部分主要涉及现状相关分析和规划成果展示两个部分.现状相关分析图纸主要包括:现状图、功能结构分析图、绿化景观分析图、交通分析图、图底分析图、活力分析图.规划成果展示图纸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分析图、绿化景观分析图、交通分析图、公共附件意向图、规划图.

2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应用

2.1背景资料木江村位于广西省贺州市富川县白沙镇内,距离贺州市富川县县城21cm,距离白沙镇5cm,交通便利.该村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村民均为瑶族,户籍人口约2000人,以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是典型的劳务输出村落.该村位于乡道西侧,分为老村和新村两个部分(见图1).老村新村之间有河流穿越,通过一座简易石桥相连.老村的“肌理”保存较为完好,格局为典型的“背山面水”,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交通不便利,几乎无人居住,形成了“空心村”的形态.而新村位于老村和县道之间,交通便利,以现代砖混建筑为主,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该村有3个村庄公共中心(见图2),单个村庄公共中心功能单一,使用非常不便.一个位于老村村口位置(圈1),为原有村庄公共中心,主要为结合村口的古树演化形成的公共活动场地和一些小型商铺;另一个位于新村中(圈2),主要包括篮球场和2013年下半年才完工的戏台;还有一个位于县道边上(圈3),结合村小学布置了村委会、计生室、调解室、农家书屋、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2.2村庄公共中心规划(1)空间构成根据现状可以看出,现有的3个村庄公共中心布局相对来说是合理的.3个村庄公共中心呈现三角形的布局模式,人口较少的老村占据一个,且位于老村中重要交通节点的村口处,这个选址本身就十分合理.新村的两个村庄公共中心位于新村的北部和南部的重要交通节点位置,本身布局就顾及了整个村庄的需求.位于县道边上的村庄公共中心涵盖了村庄公共中心主要的功能建筑;位于新村内部的村庄公共中心涵盖了村庄主要的娱乐休闲场所;位于老村村口的村庄公共中心沿用的是老村本身的村庄公共中心,该村庄公共中心内有小型商业店铺和村民休闲的场地.由此可以看出,3个村庄公共中心功能互补,老村的村庄公共中心是休闲商业中心,新村的两个村庄公共中心分别为行政服务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见图3).因此,在后期的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不同功能类型的村庄公共中心自身的特点,结合城市设计进行规划建设,使之形成体系,功能互补.(2)活力分析活力主要体现在村民对于村庄公共中心的使用率上.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使用率较高的是休闲商业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所以可以说3个中心当中,行政服务中心的活力最低,而休闲商业中心和休闲活动中心的活力相对较高.但是由于休闲商业中心是村里祖辈休憩娱乐的场地,而休闲活动中心则是近期才修建好的,相对来说,休闲商业中心的活力更高一点.(3)公共附件针对不同村庄公共中心,应当量身定做相应的公共附件.对于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是行政服务的办公场所,所以公共附件主要是一些小型硬化场地和相应的景观植物进行点缀即可.针对休闲活动中心,主要突出的是活动,可以结合新建的戏台和球场,考虑组织一些景观小品和活动器材,比如休憩用的休闲桌椅,活动用的一系列休闲健身器材,小型的休闲凉亭等.休闲商业中心主要突出的是休闲和商业.结合原有村庄公共中心的古树、铺地、河流等自然景观资源,布置一些休闲桌椅、花廊花架等在靠近老村的空地上或者古树下,方便村民休憩娱乐.同时可以结合水景布置亲水平台、小凉亭等建筑小品,为村民休闲生活提供优美的景致(见图4~图7).2.3规划基于对现状的细致分析和解读,功能结构方面,主要是“三心,两轴,两片区”的布局模式.“三心”指的是3个村庄公共中心,“两轴”指的是自然水景轴和村庄风貌轴,“两片区”指的是新村和老村两片区域.村庄整体格局依旧延续原有风貌,老村部分以更新保护为主,新村部分以风貌引导建设为主.村庄道路格局系统化,在新村中,几条主要道路承担今后的交通重任.老村规划有环村路,可以在尽可能保持老村风貌的基础上,保证村民出行的便利(见图8~图10).3个村庄公共中心延续现有的布局模式和功能,三者之间在行政、休闲、商业、活动、娱乐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这样的规划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村庄的文脉、生活习惯、民俗等的自然传承和延续,同时融入现代的娱乐生活方式,避免“千村一面”.

3分析对比

在一般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和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中,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以下3个方面.(1)规划深度不同一般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只是停留在补充缺失功能,平整活动场地,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的,规划深度一般停留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通过对村庄本身的分析解读,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对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进行设计,同时还起到指导建筑设计的目的.规划深度为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甚至是建筑设计深度.(2)规划角度不同一般村庄公共中心规划是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对村庄的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功能布局和场地布置,规划角度主要是二维平面上的.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对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解读,再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设计.规划角度主要是从三维立体空间入手,结合二维平面的图底关系,多角度进行分析设计的.(3)规划方法不同一般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师结合村庄规划的一般设计方法对该村庄的村庄公共中心进行设计.主要结合的是村庄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使用的是村庄规划方面的设计方法.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则是从城市设计分析方法的角度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分析和解读,结合城市设计手法处理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使用的是城市设计相关的理论分析方法和设计手法.

4结束语

本文在对城市设计手法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意义研究和应用于时间的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后,针对我国村庄公共中心现状,引入城市设计来指导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并且结合城市设计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寻找到了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步骤,希望对今后的村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郭星 熊宇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