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与环境

城市与环境

时间:2023-05-30 09:12:05

城市与环境

城市与环境范文1

保护运河遗产发挥其重要作用

探索治理“大城市病”之策

北京市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价

当前城镇化问题与发展取向

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路径

中国产业转移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经济治理探索:中国大城市的比较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问题的再认识

2030年中国消费市场空间预测分析

CGE模型在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应用

从城市治理模式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城镇化路径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

基于LabVIEW通用测试软件系统的开发

资本回报率、资本增长与中国地区差距

土地供应、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关系

国外绿色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中国特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及其治理策略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福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集聚外部性与城市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研究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思考

对中国城镇化研究中若干统计数据的辨析

要素集聚、产业时空变动与城市层级体系

中国城市经济的绿色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房价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变动趋势预测

优质教育资源对杭州学区房价格影响研究

城市居民气候灾害风险及适应性认知分析

县域城市化发展与交通拥堵治理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布局合理化问题探讨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杭州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实践

析银川市清真寺与城市肌理的环境关系

南京市保障房住区城市空间分异研究

对优化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多元战略维度下新疆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固定投入成本比较研究

中国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极化指数的分析

志愿服务在构建城市休闲文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杭州市公共租赁房需求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

杭州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保护与利用思考

基于VAR模型的北京市房价与股价的互动关系研究

基于情感依恋的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关联研究

滇中城市群区域范围界定及其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跨国公司模式的国内企业海外拓展途径探析

新疆工业化进程与物流发展水平耦合度评价研究

技术进步推动下的多国多部门碳排放与能源使用趋势研究

城市与环境范文2

对城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要素,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城市环境设计包含的环境内容,由于它的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就需要设计人员认清城市环境保护的概念,要明确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3],这样才能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达到设计人员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提升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和品位,只有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才能达到以城市环境保护为设计,才能设计出在环境保护中达到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才能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尽快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工程作品[4],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就应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使城市环境保护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在设计中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才能使城市环境保护达到要求,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城市环境保护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通过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城市环境设计变得更加美丽。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

2.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观赏性需求为标准

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来讲,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有重要的相关性,它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中,大多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绿色景观,例如城市公园的设计,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基础,它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环境保护之地,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使它们在公园中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同时公园中大量的树木和绿地,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氧气,而且可以对市民提供观赏性与标志性,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是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支柱[5],它们在设计时,大都以独特的造型,别具风采,使城市公园成为环境保护的基地,屹立于城市的一角,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的非常具有亲和力,使城市公园在市民的生活中注入趣味和惊喜,也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标志物。城市公园以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成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2.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动感性需求为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开始对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需要加强保护重视,这就必然对城市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具有观赏性环境景观设计,已经不适于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体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中,动感性最强的物质就是水。水在城市环境保护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不会落伍的因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在广场或公园中增加对水的利用,既要保持节约用水,又要发挥水的作用,尤其是世界大多数地区缺水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水和人的关系,使城市中的水在环保中发挥作用。显然可以看出,水是城市环境艺术中重要的设计题材,在城市中的夏季;水既可以使附近的空气凉爽,水又可以形成无声之物;水即可以供人嬉玩,又可以供人观赏。因此,在中国城市的广场,大都会设计一个水景设计,或瀑布、或喷泉,这些水会使游人感到趣味十足,晶莹的流水静静溢出,然后,这些晶莹的流水,还会以设计者的思路,沿着光滑的通道,流入到地下水池中,再从水池中的端口喷出,给天空配上一张水帘,使水在动态中品味出静态的滋味,在无声中蕴含着动感的快乐,给观赏者无限美好的感觉。

2.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

从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景观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以实用物本身来保证城市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本色。例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就需要加强对种植树木的设计、还有对城市铺地绿化的设计,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实用物的设计,这些城市建设细节,要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这就会更加突显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作用,使城市居民享受绿色的环境效益,体现了城市环境保护作用的优异之处。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实用物的建设,使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向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利用实用实来突出艺术感和装饰感,使实用物在环境保护中为市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这样不仅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调动市民的情绪,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站出口,都要给与一定的绿色设计,使他们给人感到一出地铁口,就会感到性情舒畅,使人感到是一个美好的视觉盛宴,这样就把地铁口变得生动有趣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走出地铁时,就把紧张的心情变得心情舒展。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就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将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卉、绿化、草坪、水资源、动物等引入到城市设计之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就可以设计引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绿化点缀,这样就把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栽培,来进行对当地城市环境空间的设计,会使人感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现代城市中,还可以在公园中,设计和构建人工水景,这些人工水景的设计,也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尽量模仿自然环境,就可以构建一个自然的,具有环境保护的城市环境,这种城市环境可以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6]。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空间,可以引入许多自然环境在城市的环境保护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对水的引入方法。对于水环境的设计,它只是环境保护中众多的要素之一,在城市环境设计中需要与其它要素结合,才能创造出水的魅力,有时也需要借助其它要素来突出水的美,由于这些水与水生动植物的结合,可以使水环境的设计得到好的效果,这样才能符合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需求,市民的心理需求是在环境中引入水,使水不仅能给人以感观上的享受,而且,水在城市环境中,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园中央广场上,设计一个水景设计,它就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使人趣味感十足。又可以发挥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能。

3.2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

公共雕塑以及其它的环境设施,也会给城市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作用,如艺术小品、柱廊、浮雕、旗帜、壁画等,这些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它会使环境保护作用得到延续,因此,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一定和加强城市的环保文化相结合,要注意与人们现代生活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得到的雕塑和设施的设计,就会实现城市雕塑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的功能统一;会使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更加突显城市雕塑的象征性、审美性、艺术性、标志性,这样就可以突出城市环境保护空间的功能性。显然,要利用雕塑与城市环境因素相结合,使市民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作用,达到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间。使城市居民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3.3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化城市住宅是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建筑体系,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建设是否具有环保功能。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只有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在经常活动的区域,得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尽情享受城市环境住宅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护的功能[7]。因此,一定要将城市住宅的居住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环境住宅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城市环境住宅既能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又能达到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现代住宅的复合功能。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民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能力,增强城市住宅小区更具有自然性和亲和性,使城市住宅减少现代城市中的弊病,减少城市钢筋水泥带来的生硬感觉和冰冷感。这样的城市环境住宅,不仅便利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同时,这种住宅又具有亲和力,可以使小区居民享受环境保护的滋润。

4结语

城市与环境范文3

关键词: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新区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省**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讲稿),北京,1999

城市与环境范文4

论文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污染;环境问题

一、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跟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密度成正比,因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也接踵而来,加上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猛增的人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升级的消费,都带给了紧张的城市环境和资源更重的压力。

(一)大气的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约有100多种。主要由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引发,后者更甚,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死带来的。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业:工业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为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性质复杂,种类繁多;2、交通运输:尤其是城市汽车,数量多又集中性强,它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对人呼吸器官直接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污染城市空气,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3、各种喷雾剂,新增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气污染(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城市化日渐加快,相伴相生的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迅速,这些发展就导致了更多空气污染。当污染物: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被排入大气中后,空气的质量就受到了严重的破环。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

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祸首。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四)噪声污染

噪声一般可分为高、低两种。一般而言,低强度的噪声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强度的噪声则会对人体有害,使人疲劳,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疾病。高强度噪声,无论是对人的听觉、视觉、智力还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伤害。高强度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文体娱乐场所所带来的喧闹声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已发展为城市污染的严重灾害之一。城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数量的猛增。

二、防治污染的举措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计划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填埋,另一种就是焚烧。虽说目前,我国填埋生活垃圾已经发展到稳步推进的阶段,但实施填埋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填埋场的污染和浪费,变填埋气体为资源。焚烧垃圾主要适用于可燃垃圾,东部沿海城市因其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就决定了焚烧处理会慢慢演变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四)综合整治和规划噪声污染

城市与环境范文5

关 键 词: 城市规划 城市环境 影响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and city construction work is not synchronous,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varying degrees of destruction of the city environment, city environment can not enter the path of benign development. In the planning stage, the need for plan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make the planning more in line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Key Words:City Planning; City Environment; Influence; Analysis.

1引言

近年来,城市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报道比比皆是,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在实践中的重要性,环境规划问题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工作不到位, 导致城市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城市环境恶化严重。 因此,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分析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2目前城市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受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陆续出现。

2.1城市大气质量问题突出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层中的大量粉尘、硫(氮、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严重影响大气质量问题。我国大气污染多为煤烟型,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曾因烟雾浓度过大,我国有些城市在卫星上都是看不到的,并且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造成全国大部分地区酸雨现象严重。酸雨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损坏,造成工农业的巨大损失。同时,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也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2.2水体污染问题严重

因为城市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不断上升趋势,统计中各大城市河段的多数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多处水源污染,导致全国范围内适宜作饮用水水源严重缩水,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出现供水危机。据不完全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2.3固体废物问题严重

人类生活和生产产生的大量的固体废物数量速度增长。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造成了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所包围。固体废物乱堆乱放不仅侵占土地、有碍市容,而且其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2.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以及文娱事业的高速发展,扰乱正常生活的噪声现象日益显著,据国家网络监测,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的城市居民超过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由于以上所述的环境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克服了过去城市发展的无规则且随意性,给城市的健康发展提出技术支持。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会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特性、规模、发展朝向,并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调查来制定出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降低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系统。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工作

作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工作,前期需要包括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比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如地理位置、气象、生态环境、水文等;环境状况的调查情况,如大气、水体、噪声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史数值,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

3.2大气污染整治规划

从城市大气质量状况与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功能区划,然后按拟定的环境目标算出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进而制定合理的污染治理方案。从能源角度要考虑无污染或少污染,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杜绝单门独户的小烟囱,通过提高污染源治理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来创建无烟控制区。

3.3水污染整治规划

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水污染整治规划,按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进而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急速加剧,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状况,水污染整治规划通过改革生产方式,利用少废或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合理化利用资源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创新污水处理设施从而减少污水排放量,强化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治理,进而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3.4城市固体废物整治规划

对于固体废物整治规划,需要根据环境目标落实不同种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并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面临固体废弃物问题,解决此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固体废物整治规划要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综合利用措施,尽量重新利用可利用的废弃物,对有毒害要采取消灭措施,如焚烧、生物处理、填埋等方法。

4实施规划后环境影响分析

4.1实施规划后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从地下水的补、径、排来看,以大气降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为主,以大气蒸发及向低处渗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渗透性比较强。所以,浅层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地表的废污水污染。所以,伴随整个规划区的建设,建立一定范围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提高环境管理力度,合理治理已污染水体已不容懈怠。

4.2实施规划后的声环境影响分析

实施规划后,伴随不断涌进的企业、不断增大的交通量以及不断建成的高速公路整体区域噪声水平大幅提高了,加大了同时受噪声影响的人口数量。规划的实施加大高陂地区的人流、物流量,造成规划区周边的乡村特别是公路沿线的居民受噪声的影响加剧。

4.3规划实施后的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从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角度来看,在农业用地上建起居住区、工业厂房和道路用地等建筑设施,将在所难免且不可恢复。这是在所难免的。实施规划后,只有部分交通用地和大部分居民用地类型没有改变,其余大部分用地类型都会转换,农田转型为居民用地、工业产业用地、交通用地、公共建设用地等,以上对农业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将不可逆转。但是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是必须的,在维持区域土地资源的平衡的基础上,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以尽量避免对周围土地造成破坏和污染。

工业用地、建筑用地或者道路未建设期间内,植被已遭破坏,土地完露在外,水土流失的影响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量除了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地面径流系数有关之外,还受到土地面积的影响。所以,在土地征用后,需要做到平整一块用一块,最大限度避免土地长时间,进而减少水土流失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程度。此外,规划中需留意防排涝和排洪沟的建设,避免因土地被长期浸泡而造成土壤的退化现象。

4.4规划实施后的固废处置影响分析

规划区中对生活垃圾处理场地、一般工业固废焚埋场地和危险固废安全处置措施的规划欠缺。规划区的建设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固废问题也将越来越显著。固体废弃物临时存放及其运输过程都会影响周边环境,同时,医疗、光电子行业等许多行业会牵涉到具有毒性、放射性、腐蚀性及其他行业的易燃易爆物质。总之,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的处置应该作为规划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4.5累积性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区域的排污条件,逐渐减弱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累积效应,从而降低了水环境累积性影响程度;规划区采用集中供暖、供热工程规划将改变能源结构,减弱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累积

效应,同时规划的产业大部分是无大气污染的企业,大气环境累积性影响较小;规划对农田生态和农村生态系统改变大,因为对对生态环境影响也大。但是区域的生态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的根本改善还需要规划区内和区外各类企业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质的累积效应。总的来说,良好的规划区累积的环境影响程度较小。

5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与环境影响中的体现

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是政府利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手段对城市发展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引导行为;作为一种政府职能,城市规划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和发展,也是领导、专家及群众一致思想的体现。城市规划及其指导的城市建设发展应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a.城市规划与建设应保护支持城市生命的自然系统,决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要注意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b.城市规划中应准确分析和预测环境承载力;C.当城市发展受到不可抗力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发展节能工业十分必要,创造可再次利用能源以提高城市的防灾及减灾能力。所以,城市规划的重要职能是整合城市各种可利用资源,进而保证城市建设和发展来应对城市危机。

5.1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这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要解决城市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污染、城市建设造成城市资源的破坏、城市生产生活活动带给城市环境承载压力、城市交通带来的城市污染等问题,需要有适宜的环境政策,并加强城市规划对环境、经济等活动的规划指导。

5.2结束语

优良的人文环境帮助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规划所成就良好的城市环境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而且优良的人文环境有益于聚集人才、创新城市、发展知识经济,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武娟,吴仁海.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2):74-78.

[2]沈清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J].城市规划汇刊,2001(5):19-24;79.

[3]邹振扬.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J].重庆大学出版社.

[4]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城市与环境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水环境;响应;暴雨管理模型(SWMM)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4)01-0073-05

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城市建筑物、产业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的安排以及道路、运输设施的设置等,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现行的城市规划规范中并未兼顾城市发展对城市水环境的可能影响,使得城市水环境的安全保障压力凸显。近年来,“近自然规划”、“半自然规划”等城市规划理念不断涌现[1],但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仍缺少明确的量化评估,因此还无法通过合理利用城市规划模式与城市水环境的响应关系来实现城市水环境安全。另一方面,城市水环境管理和修复基本都是在城市化之后进行的改造建设,不仅滞后于城市发展,而且浪费了大量资源,因此寻求城市规划与城市水环境保障的协同途径成为当务之急[2]。在欧洲,城市规划必须通过水环境影响的预评估后才能实施,而国内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还缺少城市水环境影响的环节。大量研究表明,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与城市水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3-6],这些研究都是在多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还缺少预防环境污染的理论研究。本文以自贡釜溪河城市规划为例,在分析城市规划方式与城市水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规划与城市水环境安全保障的理论评估模式,从而为城市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1 流域概况

自贡市地处四川省南部,平均气温17.5 ℃至18.0 ℃,日照1 150~1 200 h,降水1 000~1 100 mm。全市境内地形多丘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开春的时间较早,回温很快;夏天温度高,降水量大且集中;秋天较短,常见绵雨天气;冬天雨水较少。釜溪河又名盐井河,是自贡市境沱江段最大支流。自贡釜溪河城区段控制性景观规划红线范围总用地250 hm2,其中釜溪河水面面积65 hm2。

2 SWMM模型简介与参数选取

2.1 SWMM模型简介

[JP2]SWMM是由美国环保署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被广泛用于对排水管网、地面径流以及污水处理单元等系统的水量水质的动态模拟。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目前己经发展到具备良好通用性的SWMM5.0,对SWMM模型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例如,王静曾应用SWMM评估了山地城市暴雨径流的生态化改造响应程度[7];赵冬泉等应用SWMM分析了澳门某实验区流域的径流特性,在研究中引入了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技术,实现了汇水子流域的自动生成,并与SWMM无缝对接,简化了模型概化的前期准备工作[8];董欣等以深圳河湾地区的排水系统规划为例,应用SWMM 模型讨论了规划布局方案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为其它地区排水系统的评价提供了参考[9]。[JP]

2.2 模型概化

规划范围内排水体制为分流制,根据规划范围用地布局特点和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将规划范围(陆地部分)划分成了15个子流域。河道部分设置为梯形管道,上游来水设置为零,忽略规划范围之外区域的暴雨径流输入。 SWMM模型概化结果见图1,各子流域用地布局信息见表1。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区域的暴雨径流调控效率,本文还分析了规划片区内屋顶绿化、广场渗透措施对规划片区暴雨产流排污的影响。屋顶绿化措施的调控效果评估通过更改SWMM模型中各个子流域内不透水下垫面比例,以及将土地利用类型中屋面更改为绿地的方式实现;广场渗透措施通过更改子流域中不透水下垫面比例实现。屋顶绿化、广场渗透和屋顶绿化协同广场渗透三种措施对规划片区暴雨产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见图4,对暴雨径流TSS浓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见图5。

由图4可知,规划后用地属性的进一步优化可以显著降低暴雨径流峰值流量,且组合措施的控制效果优于屋顶绿化和广场渗透两种措施单独应用的调控效果。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三种降雨条件下,屋顶绿化、广场渗透、屋顶绿化+广场渗透组合三种措施对降雨径流峰值的消减率相对于规划后的暴雨径流可分别降低34%、30%、68%;34%、29%、66%;31%、28%、59%,相对于规划前暴雨径流可分别降低73%、71%、87%;72%、70%、86%;73%、72%、84%。总体上看,随降雨强度的增加,优化措施对暴雨径流峰值流量的消减率略有降低。

近年来,城市内涝的发生几率日益增加,即使小强度降雨也可能造成路面积水,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化引起的不透水下垫面比例的提高。因此,人们提出很多现代暴雨径流管理措施,如低影响开发、最佳管理措施等,但对于如何通过城市规划途径实现城市暴雨径流的管理一直缺少理论探究与实践尝试,本案例的分析结果无疑为城市规划与城市暴雨径流的量化耦合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渊,张建林.自然中的规整规整中的自然-论自贡市迎宾大道绿化景观规划设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199-205.(LI Yuan,ZHANG Jian-lin.On Regularity of Nature and Nature in Regularity-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Landscape along Yingbin Road in Zigong[J].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36(3):199-205.(in Chinese))

[2] 尹澄清.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原理和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YIN Cheng-qing.Urban Diffuse Pollution Control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M].Beijing: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9.(in Chinese))

[3] 郭青海,马克明,赵景柱,等.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景观生态学途径[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5):977-980.(GUO Qing-hai,MA Ke-ming,ZHAO Jing-zhu,et al.A 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 for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5,16(5):977-980.(in Chinese))

[4] YEO,In-young,GULDMANN Jean-michel.Land-use Optimization for Controlling Peak Flow Discharge and Nonpoint Source Water Pollution [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and Design,2006,33(6):903-921.

[5] [JP2]匡文慧,刘纪远,陆灯盛.京津唐城市群不透水地表增长格局以及水环境效应[J].地理学报,2011,66(11):1486-1496.( KUANG Wen-hui,LIU Ji-yuan,LU Deng-sheng.Pattern of Impervious Surface Change and Its Effect on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Tangshan Metropolitan Area [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1,66(11):1486-1496.(in Chinese))[JP]

[6] TONG Susanna-T-Y,CHEN Wen-li.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Surface Water Quality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2,66:377-393.

[7] 王静.基于 SWMM 模型的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效应及生态化改造措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WANG Jing.Research on the Rainstorm Runoff Effect of Mountainous City and Measures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SWMM [D].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8] ZHAO Dong-quan,CHEN Ji-ning,WANG Hao-zheng,et al.GIS-based Urban Rainfall-Runoff Modeling Using an Automatic Catchment-Discretization Approach:A Case Study in Macau[J].Environ.Earth Sci.,2009,59(2):465-472.

[9] 董欣,陈吉宁,赵冬泉.SWMM 模型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6,32(5):106-109.(DONG Xin,CHEN Ji-ning,ZHAO Dong-quan.Application of SWMM Model in Urban Drainage System Planning [J].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2006,32(5):106-109.(in Chinese))[ZK)]

[10] [ZK(#]韩娇.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水质水量动态模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HAN Jiao.Research of Dynamic Model of Urban Rainfall Runof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ased on SWMM [D].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in Chinese))

[11] 祁继英.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QI Ji-ying.Quantity Study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City[D].Nanjing:HoHai University,2005(in Chinese))

[12] 王志标.基于 SWMM 的棕榈泉小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WANG Zhi-biao.Research of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in Palm-spring Residential District Based on SWMM [D].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07.(in Chinese))

城市与环境范文7

关键词:城市土地规划;城市环境;自然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05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要素之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从某种角度上讲,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的配合,同样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撑。为此必须处理好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1 城市土地规划和城市环境概述

在研究城市土地规划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之前,首先应当了解一下土地规划和城市环境。

1.1 土地规划

土地规划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是某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根据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土地合理利用情况作出的总体规划安排。其最终目标是为了使土地利用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的要求。土地规划的具体依据是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的配置以及分布状况,并且要尽量使土地获得最为充分和有效的利用,避免人为原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城乡、社会经济以及区域等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土地规划也是土地管理及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基于以上种种,当前土地规划已经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

1.2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又被称之为人工化生存环境,它是由人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对自然环境进行充分地利用和改造后创造出来的一种环境。可以说城市环境是与城市整体相关联的自然及人文条件的总和。其中主要包括社会和自然这两大环境。构成社会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人口以及行为等;而自然环境则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物植 物以及土壤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的形成及发展既得力于城市环境条件,同时也受到所在地域环境的制约。一座城市环境质量的优劣与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 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既相互依托,又互相影响;既相辅相成,又存在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城市土地规划与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

1)城市中心环境不断恶化。随着城市中心区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的环境建设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破坏。虽然新城区的建设及后期的改造为城市增添了不少经济效益,但是牺牲的自然环境也是相当巨大的;

2)郊区面积不断蔓延。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郊区面积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蔓延。这种情况不仅增大了城市建设成本,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住房者的利益。同时郊区面积的蔓延给城市中心带来了很大压力,从而使得城市中心不断衰落。另外,农业用地的面积也随着郊区的蔓延而剧减,交通的拥堵情况却日益增加。

2.2 传统价值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价值观对于自然资源的看法是不具备任何价值,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比如由大自然提供的土地、空气、水以及森林等资源,都是免费的、无需使用者支付任何报酬。这是因为这种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从而使大量自然资源被肆意开发、占有和使用,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生态持续恶化。由于传统的发展模式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手段,完全是以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为代价,其最终结果是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3 正确处理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建议

3.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城市建设与发展应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对城市周边环境进行开发时必须掌握好一定的尺度,也就是要有限度地进行开发,这也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保护手段。应尽可能在确保土地资源良好的前提下,保证城市交通用地充足,这样能够使交流变得更加流畅,进而促进城市建设。

3.2 合理利用稀缺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任何城市来讲,都必须对城市中心的稀缺资源予以重视,并充分认识到其在经济发展及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同时应加快开发能够取代稀缺资源的能源,以此来保持资源的完整性。此外,应对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并确保这类资源的供给量。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并协调与环境用地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目的。

3.3 充分发挥出国家干预的作用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总的利润完全是依靠市场效率产生的,而社会公平则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上,可以说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效率和公平。效率原则对城市土地规划的要求是,在对土地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应能够将自身潜能最大化地发挥,以此来使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加大对法律、经济以及行政等手段的运用力度,借此来调节好市场的供求关系,创造出最佳的社会环境及有利于市场运行的良好条件,进而引导利益集团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这样一方面能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4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协调好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化解两者的矛盾。只有正确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并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规划,才能使城市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顺全,李文利,杨玲,赵烨.土地规划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2).

[2]覃国达.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0(21).

城市与环境范文8

关键词:城市规划 高层建筑 影响 分布 协调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章编码

所谓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在中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建筑和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高层建筑是在一个小的基础面积上安排了高密度的利用空间是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以后所必须采用的一种土地使用方式。它提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高层建筑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一个城市的通透性。于是,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进行宏观控制,以确保新的高层建筑与当地的尺度、地形及环境相协调。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影响方面主要包括:城市轮廓线的创造与维持,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光声热方面的影响等方面。

当一个城市的地形有所起伏时,在坡度的高处设计合适高度的建筑,在低洼处设计高层建筑,这样容易形成对景和提升景观的整体效果,对城市轮廓的平滑性有很大的帮助。而当一个城市地势平坦时,要控制建筑的高度并充分利用设计方法如通透来设计建筑物。力争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或是增彩,不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除建筑物以外的所有空间,是城市各种外部复杂环境的综合体,还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根据空间形状可以分为线性的街道与非线性的广场、公园等。

广场是城市聚散活动的产物,它既是城市核心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美观的核心。广场作为一种非线性空间, 具有“静”和“终”的特质,在其中的人和物的运动一般较缓慢,它往往表明城市空间序列的一个高潮,成为一段街道的终结或起始。

当代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非常密集,且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在林立的摩天大楼的夹缝中抬头看看蓝天已变得特别困难和昂贵。高层建筑由于其巨大的体量往往遮住了周围较低建筑的阳光,已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表不了不满。因高层建筑“侵犯了采光权”向对簿公堂的事情也屡屡发生。居民的日照条件跟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章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层建筑已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与遮挡阳光相对应,高层建筑在日照下产生较大的阴影区。阴影区对区内的建筑、道路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有些高层建筑为追求自身的经济,造型等效果,采用了较大面积的反射幕墙,这些反射幕墙的反光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光污染。尤其是在夏天,幕墙的光污染就更严重。这些反射幕墙不仅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影响道路行驶与安全。反射幕墙对阳光的高反射会对汽车驾驶员造成视觉干扰,增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

高层建筑不仅自身的声环境条件较差,而且还会对其所在区域的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市中心密集区。市中心密集区的高层建筑会使街道形成狭窄的峡谷。这样,城市交通噪声和人们的生活噪声不仅因为有高耸的摩天大楼的阻挡不易迅速消失,还常常由于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及轻质个属外装修材料对声音的大量反射形成回声,延长了干扰时间。当高层建筑面向十字路口时,能把交通噪声反射到其他建筑上,从向造成对其他环境的横向干扰。

设计高层建筑时要充分考虑以下方面: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

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自我夸耀,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分布时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雷同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高层建筑各部分尺度比例应该相协调,而不应该各部分过度夸张。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素,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应该很好地处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也应有层次性。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人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对入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们喜欢接触,有的事物我们不喜欢接触,我们通过说“美妙”或“可怕”采对这些事物做出反应。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博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或者换言之,通过接触后会产生一种视觉上优美的感觉。

高层建筑底部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制约和影响着高层建筑底部的交通,同时,高层建筑底部交通环境的秩序化也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高层建筑对交通有着独特要求:一是高层建筑的巨大容量决定了它的人流、车流量大,需要有便捷的交通以便于疏散;二是高层建筑多、功能复杂,公寓与办公、酒店与商场,不同功能经常存在于同一幢楼内,这必然导致多个分散出入口;三是停车场的问题。这都使得高层建筑底部的交通在整个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城市交通系统一样,高层建筑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联系也遵循共同的原则,需要满足效率性、集中性、标志性、舒适性及经济性和审美方面的要求。在众多的建筑实例中,对于大流量的交通织,基本都是采用多层化、立体化的组织方式,以使各功能部分的人流、车流互相分隔,避免交叉干扰,使交通既通畅又便于管理。

因此,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周边的交通情况,以防止其对城市交通产生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成勋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走向现代化的构想.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6:534-562.

城市与环境范文9

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城市的天然河流遭到破坏,从而引发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作者就河流在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功能进行阐述,分析城市化给河流带来的影响,如何对城市河流进行整治提行可行性的见解,从环境保护学的角度认识、整治、保护河流的生态结构,从而实现河流整治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城市发展河流整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河流是城市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维护河流生态平衡,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加强河流生态维护,对城市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从生态学角度对城市河流进行整治,以及河流在城市中的生态价值,河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意义。

2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河流赋予城市神韵,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依托,优美的河流景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涵。城市环境建设离不开河流与水面,是城市景观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赋于城市生命与活力,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首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与热岛效应。使城市物种具有多样性,景观变得生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实现城、水一体的人文设计理念。在河流被城市广泛使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享受的同时,生态环境倍受考验,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城市河流的整治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建设有着特殊的作用与意义。

3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

河流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正在受到建设者与居住者的关注,就我国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

河流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还承担着排涝、防洪之重任。首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开发都喜欢依山傍水。河道周围的土地开发与利,严重的损坏河床与河道。由于国民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在城市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水涌入河道,对河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次,大量的人工河道修建,破坏河流湿地生物生存空间,随着河道的降低,河床到河岸的延伸空间缩短,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阻断了水系与土系之间的联系,高筑的防洪大堤,石砌的护岸,破坏了河流的自然规律,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同时生物种群受到影响。最后,大量的人工河,造成河道蓄洪能力减弱,使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从而出现一下雨就涝的现象。

2)加强对城市河流的整治

城市化建设实现人文理念,对城市河流整治也要以人为本,对河流规划突破传统思路,引进先进的生态的环境设计理念,开展城市河流整治工作,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先,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河流原有的自然特性与生物的多样性。自然河流对洪水具有一定的调节做用,在自然水流的长期作用下,所形成的曲流,浅滩等,能有效的缓解下游的洪水压力。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中,保持河流的曲折蜿蜒以及河流的多种形态,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保持了河流的原生态。其次,在对城市防洪的设计中,要把堵与疏相结合,蓄与泄并重的理念。增设河流过水断面,是现代防洪的新概念。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尊重河流自然演变规律,保留原有的河流,洼地,湖泊等。最后,河流护堤的整治,应按保持自然的国际治理准则,建设生态活堤,是今后城市河堤整治的发展趋势。把保护生物生存环境与创造生物生存环境做为首要任务,在考虑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河堤生态效果,把河堤整治与水系,土系,生物链相结合,建造适合生物生长的,具有自然形态的河堤。

4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城市化建设对河流水域的污染,污染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大面积的开挖,使得地面沉降,土地沙化,生物栖息地缩小,严重的损害了生物的多样性,由水资源引发的社会问题已严重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施实行政干预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水污染的防治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直以社会道德教育进行城市河流生态保护。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明文规定所有工业排放必须达标排放,否则就实行关停,整顿措施。从而增强了企业与各地方政府的责任心与紧迫感,推动了环境整治的脚步。

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实行国家补贴,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的原则,实行多渠道积资政策,执行排水许可与排污收费政策。同时也可将污水处理进行市场化,根据污水处理需要,按标准收取污水处理费,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提供公平竟争的平台,实行全新的治理污水理念,减少城市河道的排污量。

3)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市政工程实行管网雨污分流,减少污水排放量,把分离出的高浓度污水在污水厂进行处理。实现高效,节能,减少河道环境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与建设,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进行工艺改造。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增,加大城市的供水量与污水排放量,然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相对滞后。据不完全统计,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总污水排放的40%,在大城市已达到70%。加大城市污水投入建设,既清洁了城市又保护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

4)加强河道清理工作,消除河道内部污染源。河道内部污源多是产生在河道比较缓慢的区域,在水流平缓的河段一般都会累积污泥。污泥的有机物含量高,当水体的CODMN含量达到15毫克每升时,就是最差水质的标准。当气温变化,温度升高时,底泥上翻融入水体是造成城市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因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理工作,是清除河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5)加强截污排污工作,禁止河道养殖。河道的污染源除了工业排放外,还有利用河道进行养殖的养殖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可以通过市政工程设计,把生活废水直接送入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对上游养殖基地进行政干预,禁止在城市上游进行放鸭,养鱼行为,把污染降息到最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5结束语

总之保护好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城市建设工程,保护好河流水环境就是保护城市,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已。加强城市化建设,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曹梅英,王建华.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J].山西水利,2008,(1)

[2] 刘树坤,刘树坤访日报告: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五)[J].河海水利,2009,(5)

[3] 朱向宏,刘兴仕,王宗亮,等.水生态环境保护实践[J].节水灌溉,2010,(1).

[4] 沈清基.对城市河流的生态学认识[J].上海城市规划,2008, ( 2)

城市与环境范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特征;现状;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生态城市的内涵

作为城市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态休闲环境,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态休闲带的科学内涵在于:①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调节生态平衡;②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③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④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2.1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生态环境的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绿化带减少,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大大下降;②城市水污染加重,例如不少造纸厂、印染厂等将未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逐年不断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③大气污染不断加剧,不少工厂将未达标的烟等排到大气中,影响了空气质量,进一步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2 城市规划欠缺,环境得不到保护

城市规划的好坏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规划,然而设计院在规划过程中过分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建筑物全部采用钢结构,一方面显示了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从使用年限上来说更占优势,但是并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建筑物全部采用钢结构从外观方面直接影响环境的绿化,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并未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这必然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环境的忽视,最终导致生态不平衡。

2.3 人们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

“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名词不少人可能听过,但真正关心或者去从自身做起改善不足的人却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深层次认识了。人们对其认识的不足,遍减少对其监督,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建筑物等是否适应现实环境等问题若无人们的监督干涉,在规划上可能就达不到对环境完善的保护,最终损害的依然是人们的身心利益。

3 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系统规划

(1)市区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是构成市区绿地的基础,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达标的基础,应该严格依照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布局安排落实,以确保城市总体绿地系统有机完整地形成。

(2)充分发挥城市内河水体的作用;城市内河按照风景观赏通航河道、通航河道和排水河道三类,以规划蓝线予以控制,加强沿河绿化,形成水体绿化网络,与道路绿化网络一起,共同形成城市的水陆绿化网络系统,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网”。

(3)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是针对城市主要交通空间和其他开放空间处对山水之间的界面的规划,体现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的互相渗透,达到实际显山露水的效果。

(4)强化中心城两条环路的绿化: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是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树种规划,对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园林风貌和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布置成优美的观光、游览路和城市外环园林景观道。

(5)绿地分类规划。一个城市的绿地主要是以公园绿地为主,而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几类。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古迹绿地保护性规划。文物古迹绿地不是城市生态景观绿地系统分类中的一个类别,而是分属于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绿地之中,但是它是全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和具有特色的部分。

(7)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环境有重要意义。国内很多城市由于早期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随着建筑用地的日益扩张,不同类型的湿地的面积逐渐变小,而且在一些地区开始呈现消失的现象。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我们就必须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

4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科学分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中,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理论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其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多的考虑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代生态环境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为重点,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缓解,使城市规划工作中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4.2 了解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开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首先对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指导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指导城市规划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理论的应用。立足与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现状、关注城市规划需求,以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为中心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4.3 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

针对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运用的重要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对现有在建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在原有城市江边、湖边的休闲建筑中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运用,同时注重植被保护设施的设置,减少人员活动对水环境及植被的影响。另外,在城市会现有建设工程中,还应注重植被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将生态环境理论切实落实在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中,促进城市会话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4 以生态环保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应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从政策导向以及政府引导入手。使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将生态环保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从宜居环境的改善入手、运用景观设计、生态环保技术等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例如:增加高层建筑设计应用、减少对周边湿地等环境的征用。增加现代城市节能住宅小区的规划、注重城市道路规划、注重城市绿化设计等,以此构建节能减排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目的。

5 结 语

在现代城市扩建、改建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通过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焦胜.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5.

城市与环境范文11

【关键词】户外广告;城市建筑;人文景观;城市环境

1.前言

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共享空间,也是信息流通的巨大平台。户外广告是城市的商业表情,也是城市的环境装饰。理想的户外广告发展模式应与城市的经济、文化、技术、环境发展程度协调同步且和谐互动,呈正相关态势。

作为户外公共空间的商业传播构筑物,户外广告的形式美感,实际上既是城市环境形象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公众形象和公共关系的一部分。通过户外广告规划(包括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使户外广告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让户外广告的经济和技术潜能同整个城市在文化和审美取向上有机结合起来,并使规划的实施成为一个从法治到自律和自觉的行为过程,进而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习惯和定势。

2.户外广告和城市环境和谐共存

户外广告不是城市的寄生物,它和城市是共生的关系。户外广告离不开城市环境,城市环境能映衬户外广告,双方相互依附,共同发展。城市户外广告应该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协调共生,协调是对户外广告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所起作用的整体要求,是其生命之所在。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是指户外广告的尺寸、高度、色彩、凤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还包括广告的内容与城市景观及城市精神环境等内在统一。

2.1户外广告景观与城市建筑物、构筑物等和谐共存

户外广告的个体设置应与其背景等周边环境相协调,使与其所依托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媒介协调一致、浑然一体。具体来说,要考虑其设置与建筑造型、装饰色调、周边建筑、空间景观的协调,讲究美观、整洁、和谐,达到整体美、和谐美。城市建筑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造型艺术,不仅要讲究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统一、变化与和谐,而且其他景观如园林绿化、户外广告以及自然环境等与建筑也要相辅相成、和谐共存,以达到形、色、质三者的统一。要努力改变一些城市的大街和建筑物沦为广告商们的拼图游戏场所的现象。户外广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而城市市容环境是公共空间,要兼顾各方面的整体协调,规范

管理就迫在眉睫。现代城市户外广告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利用的是空间资源,依附的是建筑物,而且会随着建筑物的变化而变化,有着时间上的长效性和景观上的相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户外广告要制订设置布局方案,这个方案实行相对一个时期,过了这个时期需再进行调整,使户外广告设施不断与周边环境协调。合理地运用高科技手段,是可以使户外广告设施不断地与市容环境相互协调的。解决的办法是在城市建筑的设计阶段,城市规划部门要求此区域的建筑设计要考虑户外广告的需要,这样建筑师在设计时就会总体考虑景观、建筑和户外广告的总体和谐,给户外广告留下位置,或者将户外广告作为建筑的一部分统一进行设计。

2.2户外广告与城市人文观和谐共存

户外广告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与其他城市景观共处于城市大环境中,可丰富城市环境空间,体现城市品质。现代化城市环境建设要求户外广告与其他街区人文环境之间也形成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加快城市环境建设,必须积极推进城市户外广告与其他城市人文景观的新的融合。

户外广告的发展状况综合体现一个城市人们的智慧与匠心、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它所依托的街区环境和历史信息。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应重视对历史文脉的疏理整合及对现代文明的充分体现,切不能片面追求突出户外广告景观自身,而使城市人文景观受到破坏。应把城市户外广告与城市其他景观元素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城市户外广告景观的社会效应,实现户外广告景观设计布局艺术化、风格化。城市户外广告发挥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城市环境气氛,激发人们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热情,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3.户外广告群和谐共存

户外广告往往并不孤立存在,户外广告群是指数量适当、间距合理、美观大方,不妨碍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并与其他城市景观及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户外广告整体。不同区域的户外广告群景观因为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发挥户外广告群景观视觉形象的形式美特点,可使城市环境因数目繁多的户外广告设置更显秩序美和韵律美,体现出户外广告相互之间的统一、变化与和谐。同一建筑物、构筑物上的广告牌、招牌须达到统一设计、统一规格,前后一个面、上下一条线,形成户外广告群,其色彩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样式新颖、用材讲究、美观大方,同时配备亮化设施。最大限度优化户外广告与户外广告之间的位置关系、体量关系、色彩搭配关系,构成空间的连续画面,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处理好动与静、高与低、主与次、明与暗、传统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等不同因素的对应与协调,形成优美的户外广告群,营造城市环境现代户外广告景观或体量巨大而画面优美、或数量繁多而罗列有序、或造型小巧而赏心悦目的美好视觉户外广告环境,让广告成为一道风景,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以户外广告为主构成的特定的城市景观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综合体,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就丧失了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的艺术组合需要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双向交互式的和谐统一。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形成和谐、整体的形象,能促使人们心理、生理机制活跃起来,达到心旷神怡、安居乐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志育、樊震,《户外广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城市与环境范文12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兼顾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人口纷纷融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护生态环境则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条件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环境提供人类维持生存的条件,并提供人类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就必须同环境打交道, 通过社会劳动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不断地提高和改善自身的物质文化环境。因此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条件。

2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最严重的挑战

经济增长是人们历史发展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处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深刻论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指出人类和大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从整体上看,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过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种发展方式和思想根源是人类可以主宰、改变和控制自然,物质财富所依赖的资源是不会枯竭的。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无偿使用,都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

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总量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快速增长,加之技术与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现象正在加剧,长江枯水、黄河断流、森林草原植被破坏、水污染、沙尘暴、交通受阻、飞机停航等情况令人心惊。这些已经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对人民身心健康构成威胁。随着社会的进步,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环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4 环境保护是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城市”的出现是发展经济“聚天下之民,敛天下之财”的产物,汉文字一个“井”字,形象地表明纵横交错的街坊路口有一口水井,人们聚居在周围生产生息到井边汲水、交易、交往、休闲,这种具有生产生活和公共空间的环境应该说就是“城市”的雏形,古代亦称为“市井”。后来为防御掠夺,围以高墙成了真正的“城市”。“城”也算是最早的环境保护吧! “城”是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基本环境,是发展经济的载体,有“城”才能有“市”。“市”是经济, “市”的发展反过来又是改善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环境的动力与活力,促进“城”的发展。因之,城市建设从城市形成的那一天起就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组成一个“生存链”。

4.1 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

如今,人们将环境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自然界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海、生物植被;第二环境为城市(包括乡村)建设;第三环境为室内设计。由此可知,第一环境为自然(生态)环境;第二、第三环境为人文(人工)环境(这里包括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和遗迹)。城市建设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改善居住质量、发展经济的最基本且尽可能好的环境。因此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

4.2 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层次认知越来越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公共环境,公共环境又可分交通环境、景观环境、商业环境等等,人们不但要求有好的物质环境,而且强调有好的精神环境,即所谓的“硬环境”、“软环境”不一而足。

现代城市建设已不是古代那种“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交易而归,各得其所”的封闭简单的模式,它是集工业生产、科研教育、商品经济、行政管理、居住生活、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型建设,从城市功能上分水电气供应、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垃圾污水处理、排涝抗灾、自然资源保护等综合性系统工程。

现代城市建设已不是“秦砖汉瓦”的时代,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及一些新型的建材已超越了所谓“百年大计”。一座建筑、一个街区、一个城镇的建成将影响几代人,几百年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因之,现代城市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建设”本身,就象一首好歌必须有好的曲谱,一出好戏必须有好的剧本一样,而在于有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规划,而规划的核心、灵魂正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4.3 城市建设必须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本质就是―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其来源及本质就是环境保护。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不超越生态环境系统的更新能力,使人类的发展与地球的承受能力保持平衡;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资源在当代人之间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可持续发展理论现在已成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具体说,在城市建设中,工业经济发展一定要抑制对资源的无度索取,(如土地、水、森林、植被等)要控制对环境(也包括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的人文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水、大气等),为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的城市环境,并为子孙后代城市的现代化留有可发展的资源和空间。同志指出: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投资少,消耗资源少,而社会经济效益高,环境保护好。” “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都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注意优化结构,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基础,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4.4 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目前,城市建设的势头正旺,大城市向更大城市-扩容.、结链,中小城市“旧城改造”方兴未艾, “小城镇大战略”蓬勃发展,开发区风糜全国,筑巢引凤、拉动内需……在投资短缺,甚至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大干快上、只争朝夕,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依靠开发商(甚至是开发预售房款)借“鸡”生“蛋”。但由于认识上,投入上,管理上的不足和滞后,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1)由于急功近利,仓促上马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没有高标准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专业规划,造成布局上的不合理,污染的扩大化。

(2)由于开发商出于身的利益追求最大利润,在开发建设中往往忽略“三废”的同步治理,忽略了广场、绿地、街心花园、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空间的预留和设施,有时不惜破坏原有的生态人文环境,特别是历史文化遗迹。

(3)由于一些领导的环保意识不强,抱有“先建设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幻想(其结果是“先建设无环保”、“先污染不治理”)。忽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环保基础设施(如饮水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忽视对工业污染的整治。一些工业污染项目由境外向境内,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层层转嫁。

(4)由于城市建设管理中环境保护执法依据、机制、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健全、加强,作为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脏乱现象依然存在。

如今,人们时尚于“第三环境的”建设可以一掷万金十分金将自己的“香巢”装修的富丽堂皇,一尘不染,然而却往往“忽略”了对第一环境“第二环境”的关心,重视和保护。

(5)由于自然生态的破坏,工业污染的严重,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全国性的城市环保问题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5 提高认识,统筹规划、保护环境、造福子孙。

(1)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特别是领导决策的认识和素质,城市建设一定要和环境建设、经济建设认真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并以环境保护的专业规划为重中之重。

①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特点,产业结构和环境保护要求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明确定位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商贸区、文化区、城郊农业、绿化水体生态区等。将工业污染及影响集中缩小到最小范围。烟尘控制、噪声控制、水污染达标排放。对原有不合理的布局要逐步搬迁到位。组织合理的交通网络,使城市人流集散、对内对外联络处于最简洁方便的状态,提高城市功能效率,将交通环境大气噪声污染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

②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分类治理城市建设的环境整治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如建设好饮用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以及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管网化,这些基础设施对保护环境会发挥有力的支撑作用。

分类治理首先解决水污染的治理,要从源头抓起,强化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最大限度降低污水排放,实行达标排放,对城市交通噪声、大气污染严重的产业项目下决心关停并转,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建立清洁能源区。

③不能重蹈“先建设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前面提及现代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如不考虑环境保护的同步建设将损害几代人几百年的自然人文环境,而且很难甚至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证明对于环境污染进行事后治理与事前治理的费用常常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

(3)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一个人的机体必须健康健全,有活力,有仪表、有气质,而城市也大体如此。

净化,是城市的健康。城市的功能布局有如人体肌体器官的协调,道路有如骨架,河流有如血脉,有好的骨架、血脉才能附着肌体、组织建筑、循环流动、运转自如。水电气物资供应、污水垃圾排放有如城市的消化系统,只有设施齐全(有进有出)吐故纳新,城市才能健康生存,不然将病态运转,黯然失色。

绿化,是城市的生机、活力。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绿化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及土地的砂化,绿化可以隔离噪声、净化空气,改善气候,象城市的“肺”一样使城市的呼吸舒畅。绿化可引来鸟类、昆虫等人类的朋友创造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优雅宜人的环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美妙的绿化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居住环境。

美化,是城市的仪表是城市的形象、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局限于平面的规划布局,而要提到立体(空间)的“城市设计”高度。组织好城市的天际轮廓、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城市”二字: “市”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现代的“公共空间”(古代主要用于贸易称之为“市”)。没有公共空间,有“城”而无“市”是不完整的,不能称做为“城市”;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功能空间、交通空间、景观空间,特色空间(如山水等)的组织,设计好城市广场、山峦水体、停车场、街心花园、雕塑喷泉、路灯、电话亭、夜景亮化……把每一个空间、建筑、设施、小品、都当着精品去做,为城市创造美好的环境。

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品性,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素质。环境保护,除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之外,对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扩与开发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是上千年乃至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印证,文明素质的象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目前,不少城市的历史文化遣迹都是在现代“建设”的名义下不断被破坏被扼杀,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历史文化遗迹是不能生的,破坏一个就少一个,当有朝一日,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在“建设”的各义逐步消亡时,那么我们还读什么历史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环境保护的另一面一定要提高城市的文明素质,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人文环境的抢救、保护、开发、利用。不然,将愧对祖先,愧对子孙。在城市建设特别旧城改造中,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一定要有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一定要有街区详细规划和遗迹保护实施规划,一定要完整保护,不但要保护遗迹本身,而且要保护它的周边环境和天际空间,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展示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内涵。

(4)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条件,反过来人类利用自然和资源不断创造,改善自己的环境,是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并为子孙后代留有可发展的资源空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宜未雨先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让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将环境保护工作当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来抓,功在当代而造福子孙。

6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领导,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