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

时间:2023-05-30 10:16:38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大,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流动人群持续加大,成为我国20世纪末人口现象中蔚为壮观的一景。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单身外出”逐渐转为“举家迁徙”,出现了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至今,许多大城市都已出现人口流动家庭化的现象,而且这一态势仍在继续发展中。

人口流动家庭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家庭是流动人口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环境,提供了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后的社会化的基础条件,家庭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具有特殊而基础性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由于流动人口家庭流动性强,在流入地就学的学校办学质量相对较低,居住的社区环境比较复杂等,因此,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成长,特别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尽管流动人口家长跟城市家长一样,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同样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他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更偏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薄;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足,对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任务认识不清;多数不懂教育规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等等。

因此,如何构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提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质量,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健康发展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探讨。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一是社会家庭教育指导力量,其实施指导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二是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三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力量,主要由子女就读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对于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指导而言,我认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是最重要的方面。

1.为了增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收到显著效果,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分析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学校还发出“家庭教育调查表”,了解流动家庭家长在家里为子女提供的教育条件、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对子女有过错时采用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期望,等等。此外,通过多种调查,了解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反应和出现的典型事例等方面的情况。开展了“同读书,共成长”活动后,学校通过“‘建立学习型家庭’活动调查表”,了解以下方面的情况:学生家庭在建立学习型家庭活动中的表现,家长是否改善了家庭学习环境,是否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读物,等等。

2.倡导学习与反思,学校根据家长个体户多,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倡导家长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学校一方面直接组织多种学习交流活动,如请校外专家来校做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咨询活动,举办教子经验交流会、家长座谈会等,另一方面给家长赠送教子书籍,印发家庭教育有关资料,发动家长订阅家庭教育的有关报刊,让家长在自学中提高。在推动家长不断学习的同时,学校还推动家长不断反思和总结,发动家长写教子经验文章和读书笔记等,要求每位家长都总结出家庭教育的“一点感想,一个做法,一条经验”,让家长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家庭教育各种问题的认识。家长反思总结出“感想、做法、经验”之后,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发表的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有:家长论坛,学校的宣传栏,社会有关报刊,学校结集出版的读物。学习—反思—发表,每一个环节既互为基础,又相互推动,共同激发着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研究的热情,推动家长持续学习,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3.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点面结合的工作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既有面上的指导方式,如专家讲座、全校性的教子经验交流会等,又有点上的指导方式,如登门家访、电话家访等;(2)学校在开展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既是面向全校各班学生家长,又确定重点年级,在各年级确定了重点班;(3)各班级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既面向全班学生家长,又确定一些重点跟踪指导的家长和学生。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使学校、教师有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从而保证指导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总结家庭教育指导的经验和规律。尽管如今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性质各不一样,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并非都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何促使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个别学校采取的策略是“以小促大”(或说是“小手牵大手”),即让孩子推动家长。

学校在开展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面的启示价值无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校的启示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操作策略方面:对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开展而言,其困难之处首先在于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各方参与的积极性,而学校通过“课题引领”、“活动驱动”、“倡导家长写家教文章”、“活动过程中进行各项评价”、“以小促大”、“开展‘争章’活动”等各项措施,充分调动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使各项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2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巨大。以江苏为例,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年末,江苏常住人口总量为7899万人,流动人口约占22.6%,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家庭是城乡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进江苏省委会在江苏调研时表明,目前流动人口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渠道单一。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47.4%,小学及以下、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分别占19.8%、23.1%和9.7%,并且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家乡和流入地都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缺乏在生产技术岗位就业的能力;69.5%的人找工作主要靠亲戚朋友介绍,政府或职业介绍所等行政社会组织没有在流动人口务工就业过程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二、返乡频率较低,抚养赡养缺位。50.1%的调查对象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因为工作繁忙,52.2%的人1年或1年以上回家乡1次。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其子女在流入地和家乡上学的比例分别为31.1%和65.5%,另有3.4%的研究对象分别有孩子在流入地和家乡上学。大量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缺乏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关怀。

三、家庭教育缺失,入学读书不易。流动人口普遍对子女有较高教育期望,82.7%的父母希望孩子有大学文凭,但由于自身文化知识缺乏、时间精力有限和交流沟通不畅,对孩子学习压力和学习成绩的评价过于乐观,忽视家庭教育和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同时,流动人口子女碰到问题或有心事时向家长求助的比例较低,生理心理健康成长存在隐患。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外来人口只要凭租房合同、孩子出生证明、接种疫苗记录和成绩证明即可去社区行政部门办理子女就近入读公办学校手续;而我国外来务工人员须提供子女学籍材料、户口簿、在流入地的暂住证、法定监护人相对稳定工作的证明、符合流入地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关证明等,方可在指定公办学校为子女办理入学登记手续。手续繁琐,入学读书不易。

四、家庭保障有限,社会支持不足。大多数流动人口有稳定工作,但工资收入较低,住房以租房为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58.7%,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流动人口中,50.9%的人根本不知道要签劳动合同。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类保险参保率低,遇到急难情况时,获得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困难的帮助主要来源于以血缘、地缘为特征的配偶、亲戚和朋友,从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团处获得的支持微乎其微。

深入访谈中,流动人口家庭纷纷表示: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培养孩子和挣钱养家;对于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增加工资和解决孩子教育问题排在前两位,然后依次是村里能帮助解决养老问题、政府降低房价、帮助找工作、提供更多的福利、学习新技能、获得同城待遇和尊重等。

流动人口作为连接城乡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桥梁和媒介,促进其家庭发展对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动人口家庭发展和民生幸福工程建设要求,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切实让公共服务均等地覆盖流动人口。遵循“公开、公平、共享、可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政策,通过职业介绍所、社区村居定期就业、工资和劳动保障指导信息,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使其在就业经商、购买经济适用房、租赁廉租房、子女入学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等方面享受市民化待遇,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提高家庭生活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面加强流动人口教育培训。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依托社区和村居,统筹调动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讲座、设立开放式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等,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可从就业生产技能拓展至城市生活、家庭教育和健康保健知识,帮助流动人口提升就业能力、更新家庭观念、完善家庭功能、增强社会融合。

三、共同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灵活配置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如,设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专项基金、发放义务教育券和给予接纳学校经费补助;另一方面要降低公办学校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就近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流出地学校、老师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帮助和生活关怀,同时流动人口要重视家庭教育,尤其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成长,加强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四、积极构建多元社会支持系统。地方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政策,统筹辖区内各项保险的缴纳和使用,提高流动人口参保的积极性,并督促用工单位及时缴纳“五险一金”;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要加强劳动监督保障,提供法律情和感的支持;村居、学校和社会各界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为流动儿童和留守老人提供情感安慰和生活服务。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3

1.寄宿管理模式

所谓寄宿管理模式,就是学生寄读于学校,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来监管,学效需要管理学生的一切事务。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离家远去上学的问题,还能够缓解上学难的危机,同时,减少了学生与社会不正风气接触的机会,促进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但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学校不能够实现与家长的共同配合教育,这样就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严重地缺少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2.陪读管理模式

陪读管理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种普遍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主要就是父母或者其他的家庭成员随着学生去城镇中生活,然后负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陪读的人员可能是父母的一方,也可能是双方。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和家庭合并的教育,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很多家庭因此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有时候农村的家长对城镇生活产生了不适应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3.走读管理模式

走读管理模式是指学生每天直接奔波于农村家庭和城镇学校之间,主要是对上学时间和上学距离进行了一定的延长。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还在传统家庭教育的管制下,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教育和温暖,但是这种时间和上学距离的延长,也会增加学生上学的困难。这种状态很难保证农村学生的午餐问题和交通安全。

4.寄养管理模式

寄养管理模式主要是指父母将学生托付在城镇中的亲戚或者朋友家里,由亲戚或者朋友来管理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就是能够保证学生的生活以及教育的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多一些家庭关怀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但是这也会受寄养家庭文化的影响,严重阻碍学生的管理进程,造成管理的失败。

5.寄管管理模式

寄管管理就是父母将学生放在一些学生管理中心和机构中,这样的机构基本上会是一个家庭或者组成的团体构成,他们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监管,这样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很多监管人员都是在学校教学的教师,而在课外其就能够对学生的生活起居进行管理,能够更高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受到人数的影响,以及费用的影响,很容易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曲解。

6.随读管理模式

这种随读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学生跟随家长到其工作的城市中接受教育,随着家长的迁移,学生接受教育的地点也会改变,这样虽然能够尽量实现家庭教育,却很容易使学生因为文化差异、社会阶层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其他问题。

二、加强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学生管理模式的建议和策略

我们从上文分析中可以发现,每个管理模式都有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为此,我们应该对这种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1.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

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经费机构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餐费补助,这样能够有效减轻农村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和营养给予保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和生活习惯给予关注,并且进行良好的教育补充。例如:我们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人士来定期对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实现更好的关爱和帮助。

2.加强寄管模式的监管力度

我们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管理机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给予严格的保证,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应该对相关机构的资格进行严格的检查,有效维护学生的权益,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例如:国家对于寄管机构的相应条件进行具体和全面的落实,针对寄管机构的环境条件和服务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给予合理的规定,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其中的问题,进而加强寄管模式的监管力度。

3.加大对农村学生的扶持和关怀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受到环境因素和地域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刚来到新城镇生活的时候,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产生抗拒感。因此,城镇的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应该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有效的关怀。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对农村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保证学生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使得学生更快地适应城镇生活。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学生管理模式的完善和优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教育部门应该对其给予有效的完善和优化,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效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向宇翔 单位:山西省襄垣县善福乡中心校

参考文献:

[1]王哲.基于满意度调查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中学办学改进策略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苏延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障碍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结合工商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在全市工商系统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环境,不断完善以“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为标准的工商职业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工商执法形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在全市系统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用先进的道德理念培育人、塑造人,用先进的法制观念武装人、鞭策人,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干部职工遵守“三级禁令”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廉洁执法的意识明显增强,宗旨观念和工作作风明显改善,自觉把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

*年,各单位要部署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选定一至两个基层单位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年底进行总结。*年,在全市系统推广示范点的经验,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逐步建立具有工商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取得实效,市局成立由纪检组长胡国平任组长,市局纪检监察室、人教科、办公室、党办、信息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纪检监察室,孔爱武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组织、协调督办工作。

四、具体内容

(一)以廉洁从政为主题,让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基层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把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单位结合起来,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道德情操,增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1、教育崇廉。开展党纪条规专题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开展党风形势教育,党政“一把手”每半年定期讲授廉政课,举办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会;开展特殊时段的教育,采取举办干部培训、开展廉政谈话、寄送廉政贺卡等形式,抓好领导干部工作调整、职务晋升、临近退休以及节日期间的廉政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2、典型导廉。在全市系统深入开展向石树彬同志学习活动,采取听报告、写心得、谈体会、表决心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石树彬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做好工商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开展廉政文化座谈与交流活动。

3、文化倡廉。积极营造单位尊廉崇洁的良好氛围,设立廉政文化宣传栏,增设廉政文化书架,在会议室、阅览室等醒目位置悬挂廉政警句;设立廉政建设民主意见箱,聘请一批党风廉政义务监督员;鼓励党员干部创作廉政格言、廉政书画等作品,开展廉政歌曲大家唱、廉政书画展览等活动;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广大工商干部在实践“*”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廉洁执法、永葆先进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效为主题,在全市系统开展“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征文活动;以“读书修德,以德律己”为主题,组织廉文荐读、读书笔谈等思廉活动,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提升道德境界,规范从政行为。

4、警示省廉。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参观反腐倡廉成果展,到革命先烈纪念场馆接受传统教育,经常教育、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廉政教育室,对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地警示教育和任(岗)前廉政教育。

5、网络传廉。在*红盾网站上开辟“廉政文化”专栏,内容涵盖“三级禁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反腐倡廉文件、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廉政警句、古今中外反腐倡廉正反典型等内容,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廉政理念,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及时反馈反腐倡廉工作动态的重要渠道。

6、媒体播廉。利用*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日报》、《红盾周刊》等载体,积极宣传*工商廉政建设情况,听取群众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群众提问,接受群众监督。

7、制度管廉。在认真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廉政友情提示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今年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系统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违纪违规等方面的制度。

(二)以珍惜家庭幸福为主题,让廉政文化进家庭

以“树廉洁家风”为主题,在党员干部家庭中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把家庭美德教育与家庭助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的教育,使廉洁保家庭幸福、保人生平安的意识和观念渗透到党员干部的家庭生活之中。

1、制定家庭廉洁公约,倡议广大党员干部家属把好家门,守好“后院”,争当“廉内助”;召开干部家属助廉座谈会,及时沟通交流家庭助廉的好作法、好建议。

2、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活动,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形成家庭助廉氛围,筑牢家庭廉政防线。

(三)以倡导诚信经营为主题,让廉政文化进企业(市场)

结合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大力倡导诚信、廉洁、守法经营。

1、在市场、街道悬挂标语、发放宣传单,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2、通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和文明诚信市场评选,加强诚信教育,倡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诺、守法、廉洁经营。

3、引导全市重点骨干企业把有关廉政方面的规定,纳入到企业规章制度之中;在企业职工文化园地中建立廉政文化园地,每年有计划地将党风廉政方面的录像、图书及报刊杂志送到企业,供企业职工观看阅读。

五、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要从实践“*”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贯彻《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正面教育引导为主,注重发挥典型和榜样的作用,既突出廉洁教育特点,又使教育内容的选择、方式的运用符合不同对象特点,不搞“高、大、全”,不搞空洞的说教,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正确处理好活动与正常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努力使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5

【摘要】 目的 调查云南边疆地区脑瘫患儿父母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法对100例脑瘫患儿父母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少数民族居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最主要的需求项目是治疗原则和方法;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医护人员讲解和示范;家庭康复患儿父母最希望得到健康知识的途径为医护家访。结论 及时了解边疆地区脑瘫患儿家长对脑瘫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促进脑瘫患儿与父母共同战胜疾病、有效配合医护人员、促进疾病康复、提高边疆地区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边疆地区脑瘫患儿父母;健康教育;需求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指的是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他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脑瘫异常姿势及运动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2]。因此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综合的、持续的、艰苦的过程,为保证患儿康复治疗的连续性,本文运用健康教育手段让家长了解脑瘫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积极配合,最大限度促进患儿的功能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5月~2010年5月经诊断及分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会议确定的标准[3]的100例边疆地区脑瘫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调查表,由专人对患儿父母进行一对一访谈,无记名方式填写。内容包括4部分:患儿父母的一般资料,患儿父母健康教育的需求,患儿父母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及为家庭康复希望得到健康知识的途径。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父亲52名(52%),母亲48名(48%);年龄20~42岁,平均(29.3±5.1)岁;文化程度为初中53例,高中或中专33例,大专以上14例;职业为,农民42例,工人36例,干部8例,其他14例;民族为少数民族72例,汉族28例;经济收(月)4000元11例;离婚或丧偶13例。患儿父母健康教育的需求显示,患儿父母对脑瘫的治疗原则、方法需求、疾病预后及功能锻炼指导的需求最强。患儿父母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以希望得到护士个别讲解和示范、居首位;其次为选择阅读健康教育手册和资料。家庭康复希望得到健康知识的途径是最希望医护家访和通过电话咨询获得健康知识;其次为报刊、杂志和书籍获得健康知识;还有父母希望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健康知识。见表1。表1 100例脑瘫患儿父母健康教育需求内容、方式及途径

3 讨 论

3.1 脑瘫患儿父母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 患儿在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时间是有限的,坚持长期的训练需要更多的依赖患儿的父母及家人,了解脑瘫基本知识、康复训练的简单方法和技巧十分重要。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对所调查项目均有不同的需求度。其中对脑瘫的治疗原则、方法、疾病预后关注程度最高,说明患儿父母对其今后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关心,同时也提示患儿父母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对功能锻炼、家庭康复、用药、辅助支具使用和语言训练等的指导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关注程度较高,提示患儿父母迫切需要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此外由于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又是脑瘫患儿康复的关键,脑瘫相关知识缺乏,其父母心理压力很大,长期慢性的应激必然导致家长心理上的不良反应,会不同程度影响患儿全面康复。所以,对患儿父母提供连续不断的心理支持也是康复治疗中不可缺少部分。

3.2 健康教育的方式本文调查显示选择护士个别或集体讲解和示范原因居首位,这可能是因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多,家长的文化和自身能力有限,则过分依赖于医护人员,而护士与患者及社会人群广泛接触,教育机会多;护士数量大、分布广、教育人力资源丰富;由于我国绝大部分临床护士为女性,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天有利条件,细致、耐心、体贴和认真负责的职业特点,使患儿和其家属更愿意接受她们的直接指导。选择阅读健康教育手册原因可能与患儿父母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对文字资料的理解能力增强,同时文字资料便于携带、查找和翻阅有关。

3.3 家庭康复患儿父母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 家庭参与是脑瘫患儿康复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许多重要技能是在家庭中学到和应用的,只有把专业治疗融入患儿日常生活中,才能巩固康复效果[4]。本文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家访、报刊杂志和书籍、电话咨询、家庭康复、定期返院、信函、咨询网络等。

4 小 结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健康教育是“知、信、行”的统一,其中“知”是基础[5]。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治疗中,孩子是主体,医务人员是训练的指导者,而家长才是训练措施的贯彻者。因此要让患儿父母确实知道患儿疾病的产生、治疗过程及预后。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康复护士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同时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优良品质的培养,使自己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边疆地区脑瘫患儿父母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与患儿或其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以便更好地为边疆脑瘫患儿服务,更好地适应护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林 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163.

[2] 刘振寰.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20-21.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6

关键词: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途径

一、 形势的发展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十分紧迫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接班人,也是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及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了将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就必须要加强他们思想道德的教育。对未成年人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对于未成年人人品的养成及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当代未成年人,是跨世界的一代,要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未成年人面临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严峻的形势,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他们今后的发展如何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有学校教育的偏差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教师只注重分数的作用,就随着高考或中考的指挥棒转,造成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德育相对封闭的教育方式之间存在强烈反差,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中存在着“重知轻能的”、“重智轻德”的现象,这是教育目标上的偏颇,是教育理念的扭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仍以大多硬性灌输教育方式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生搬硬套的显性教育多,“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形成逆反心理,学生道德主体性的缺失。

(二)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能适应形势需要

尽管大多数父母能够做到科学教子,但还是有一些父母教育孩子时感到束手无策。其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是家长存在问题的反射。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存在着祖辈的溺爱与父母的严格教育形成矛盾冲突的现象,体现了孩子个性的膨胀,越来越难以教育。司法界的代表指出,因婚姻家庭变故、不和谐,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教育效果不好,导致未成年人走向街头、流浪、乞讨、最终犯罪比例很大。

(三)未成年人本身存在着一些原因

一是自控力比较薄弱,比较贪玩,迷恋网络游戏,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跟着感觉走,更愿意接受新奇的、好玩的、时尚的、有趣的东西。二是自身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本身没有学习动机,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的学习。就算考试成绩优秀,也不是因为喜欢学习而读书。三是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未成年的心里是稚嫩的,分不清楚是非黑白,容易上当受骗。

三、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扎实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可以说起着导向标的作用,是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也是关键时期。首先,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遵守良好的道德规范,这就是所谓的“教书育人”。加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实施德育创新,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突出德育工作在课堂中的主阵地,在教学中主要渠道作用。所有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培养真、善、美的品质和情操,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赢。

(二)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育首先从家庭开始抓起。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人在小时候如果在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及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益,一生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1.巩固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家长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人格的反映,家长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是家庭德育环境优化的关键,家庭的道德状况,尤其是家长自身的品行修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决定了给子女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引导子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还决定了家长在子女心中的形象,有没有威信,能不能掌握子女教育的主动权。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思道想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子女全面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关键。

2.建立和谐的家庭,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会使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心境、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亲情与关爱,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家庭里总是充满一种和睦温馨的气氛,成员之间平等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建造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这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家庭生活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是关键,全家人都要共同努力,弘扬家庭美德,建立尊重、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能够大大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生动活泼的课堂和教材。通过减少道德污染源,净化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使青少年通过耳濡目染,在心里对高尚的道德产生认同感、并不断通过行为实现内化。通过党风建设带动和优化社会风气。还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优化社会治安状况。其次要营造良好的传媒环境,各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引导作用,继续开设和办好少儿专栏或专题节目,多角度多、方面营造声势,共同推动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第三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重视法律教育,强化法律意识,营造法制氛围。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培养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观念和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四)加强并重视体验教育,推进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未成年人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对任何新生事物都十分好奇,接受能力又很快,因此可塑性比较强,将道德教育生活化和实践化,让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去体验教育,去感悟,未成年人才能把社会主导的道德要求同自己内在价值追求、与自己主体特性相结合,构成自我身心价值的统一。也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开辟一些新渠道,一些重大的节日和纪念日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佳的时间,利用这样时间对学生进行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人物、重大事件的知识讲演,加深学生的民族意识,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可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意象图式理论在高中任务型读写题型中的运用徐丹丹

摘要:自2009年起,安徽省高考英语试卷中出现了新题型――任务型读写。目前针对这一题型所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仍然比较陈旧,学生普遍感觉该部分难度很大。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新课标高考英语“任务型读写”新题型设计的依据、题型特点,试图从语篇和意象图式理论的概念和内容入手,探讨了意象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旨在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意象图式理论;语篇;任务型读写;教学策略

一、意象图式理论概览

两个多世纪前,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就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先验原理论”中,通过对知性概念的分析,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他这样来说明他的这种“图式”概念:“我们称限制知性概念使用的感性之这种形式和纯粹的条件,为概念的图式。我们将称在这些图式中的知性进程为纯粹知性的图式论。”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F.C.Bartlett进一步提出,图式是人们所有知识的整合,是学习者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对新信息发生作用的过程。后来,这一理论被发展为“意象图式理论”,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很多学科中。近年来,关于图式理论的调查和研究层出不穷,Price,Driscoll(1994)和Schwartz Ellsworth(1998)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Ellsworth(1998)的研究指出,意象图式理论对于向学生解释知识结构并提高其对信息的回忆能力非常有效。大量的认知心理学试验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在理解吸收过程中,需要将输入信息和已知信息相关联。对于新知识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信息网络。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时,才能完成从输入、解码、编码、储存这一系列的加工过程。

二、任务型读写题型介绍

1. “任务型读写”题型设计依据

“任务型读写”题型是2009年安徽省高考英语试卷中的新题型,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产物,这一题型充分体现了《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读”与“写”的目标要求,即:“能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根据所读文章转述或写摘要;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另外,《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学建议也有明确表述:“帮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阅读策略――猜测词义,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逻辑关系等;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列出提纲,组织语言、谴词造句等)。”因此,该题型的设计真正把这些教学目标的考查落到了实处,综合检测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2. “任务型读写”题型简介

关于“任务型读写”,许多研究者从测试的角度对其特征、考查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任务型读写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去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在这一新题型中,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阅读以外,还需调动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假设、揣摩、预测、分析综合,再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假设、修改假设,从而理解整个语篇的主要意思。最后学生还需重建与原有知识相符合的新信息,完成填空任务。任务型读写文章的话题很广,体裁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篇幅为300词左右,题量是10题,分值10分。图表形象地展示了文章的框架和条理。该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读短文,在图表中的空格里添入最恰当的单词。图表的呈现方式一般有三种:组织结构式、网络式、射线式。

三、意象图式理论在任务型读写题型中的运用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文字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任务型读写题型中,听者除了进行必要的阅读以外,还需调动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假设、揣摩、预测、分析综合,再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假设、修改假设,从而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最后结合已给表格,重建与原有知识和已获取旧信息相符合的新信息,完成填空任务。

根据意象图式理论,结合近年来任务型读写题型特点,笔者认为以下图式对学生在该部分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程度起到关键性作用。

1. 主题图式

主题图式又被称为内容图式,涉及语篇的内容和主题。任务型读写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笔者总结的安徽省近年来2009-2013年高考英语该部分主题主要是社会民生类:就业;人际关系;学校教育;文化与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类。

例如2012年该部分主题是风俗习惯。如果学生具备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在阅读第一段后,就能依靠已有的内容图式,迅速地将下文转变为信息。Widdowson(1978)将图式看作是认知框架,它能使信息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组合成图式网络。因此,学生如果对语篇的背景知识了解越丰富、越详实,就越能正确地理解下文的信息,就能从容地解题。

2. 形式图式

所谓形式图式,就是指语篇结构。如果学生熟悉阅读材料结构,就能有条不紊地按照这个结构整理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时间。虽然该题型的长度在300词左右,但是由于一般都是典型的议论文或说明文,所以结构十分清晰。基本都会在开头给出主要内容,然后再采用归类、对比、列举的方式给出分论点,并进行论证或者解释。最后在结尾再重申主题。

例如在2011年该题型中,开头就点明了主要内容:

If we agree that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us for life, then there is very little time to waste. So, while we can, we ought to concentrate on teaching children something really useful. Here is what our schools should teach. 随后在接下来的二到六段又提到了五点: politeness, money, critical thinking, health,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这样表格中的第80到84题基本上迎刃而解了。第80题How to behave (80),应该是politeness的形容词形式politely, 第81题The basic skill of (81)money,应该是managing, 原文第三段中提到: “……but we don't make an effort to teach children how to manage it.” 第82题How to (82)in a critical way应该是think, 段末尾提到 “they should at least teach critical(批判性的)thinking.” 第83题How to keep (83)应该为healthy, 这一段一开始就提到 “Children should learn to take care of their health.” 第84题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ne has in (84)应该为society, 文中提到 “All of us are part of society. We hav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该部分在结构上比较固定,因此运用形式图式,预先掌握该部分的基本结构,就能使阅读过程事半功倍。另外,在阅读该部分时,在第二或第三段开始提出分论点以后,会使用数个例子作为解释或者佐证。但实际上看懂一个例子,就足以把握整个分论点的意思。因此,了解了这一形式图式,就没有必要在阅读过程中花时间去仔细阅读所有的例子,从而为理解下文主要信息赢得时间。

3. 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主要是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方面的知识。在词汇方面包括单词拼写、单词的曲折变化、词义等;在语法方面则体现在时态、语态等。在任务型读写部分,这两方面表现的尤为显著。但是该部分在完成阅读后并不是通过选择或者判断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该部分阅读的理解情况,而是通过填空题的方式来考查。因此,如果学生无法自如地运用词汇或语法方面的知识,在完成填空任务时就会遇到障碍。在2011年该题型中有这样一段话:

Politeness is a mark of civilization. The sooner children learn this, the better . In any case, a lot can be accomplished by a smile and good manners.

笔者通过暑期兼职英语教师在辅导学生完成这部分习题时的经历发现,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正确运用形式图式,在看到该短话时就能准确的总结该条分论点,即“如何举止礼貌”。但是在完成填空任务时,有相当多的学生都将politely错写成了politeness,或者polite ,忽略了词汇方面的曲折变化这一重要的语言图式。

可见,掌握好语言图式,即使在该部分中没有看懂文章某些细节,也可以结合上下文写出语法上和语义上都正确的词。正如Carrel(1983)指出:“对二语学习者来说要想激活有关图式,就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能力”。

四、任务型读写题型的教学策略启示

从前面论述可以看出,这一题型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结合意象图式理论来启发和训练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以下是一些关于该题型教学策略方面的启示。

1.合理利用训练素材,调动主题图式。

教师可以选用合适的阅读材料,对内容熟悉的文章,学生已建立了主题图式,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图式更全面地掌握语言知识。对内容不熟悉的文章,教师应采用视频、图片、实物等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

2.运用语言图式,巩固语言基本功。

该题型采取的是填空题的考查方法,所需填写的单词大多是实词(即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分类重点词汇;归纳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语法现象。教师要训练学生在理解文章过程中利用对上下文的理解还原漏读的信息。

3.重视形式图式,准确理解篇章结构。

在做该部分时,理解文章结构尤其重要。首先学生需要略读一遍全文,其实最关键的就是抓住重要信息,使用形式图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前文所述,该部分的结构相对固定,了解这一形式图式,就能更合理地分配注意力,筛选重要的信息。

五、结语

意象图式理论已经被许多学者所重视,而关于意象图式理论的研究对英语教学工作者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运用这一理论,教师指导学习者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对文字信息进行接收、添加、整合和重建。当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现有的图式不能帮助自己顺利抓住阅读材料大意时,应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图式。正确地运用主题图式、语言图式、形式图式等意向图式相关理论知识,对任务型读写部分的训练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8

[2]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3]刘丽华,李明君.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7

摘要: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是哈萨克文专业报纸中重要的一个报纸,它在传播教育信息,提高哈萨克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促进哈萨克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哈萨克文教育报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现状

教育报刊,是一种以服务教育、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媒,富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和鲜明的行业依赖性,发挥着与其他报刊不同的特殊责任和传播功能。当然,哈萨克文教育类报刊也不例外。

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 忠诚传播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报道哈萨克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承担着指导哈萨克教育工作和哈萨克学生全面发展的舆论引导职能。随着教育地位的日益提升,哈萨克文教育报也逐步健全和完善内容,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的基本情况

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机关报,唯一的哈萨克文教育类报纸,1992年创办到至今经历了20年的发展途径。报纸16开张,共四版,单版,黑白印刷(节假日彩色印刷),每月1日,10日,20日出刊。

办报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新疆哈萨克中小学教师及学生提供教育理论政策,为交流教学经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促进教育创新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

办报对象:各中、小学生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

1.对版面形式。

哈萨克文版《新疆教育报》是16开四版,黑白印刷,报头位于版面的右上角,版面有固定的基本栏,照片与文字有密切的联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版面上运用的图片,图案,花纹富有民族特色。内容安排的十分得当,符合报纸的身份,地位,性质。对稿件分量判断准确,整体安排得体,版面导向正确,编辑思想明确。

2.主要内容。

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内容丰富,涉及到各个年龄,各个阶段,各个教育层次。除了报道党和政府教育政策以外,还及时地报道各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经验与成就,教育热点问题以及开展评论,宣传和赞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优秀的业绩等等。

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有四版,每个版都有不同的栏目,不同的内容。

第一版,要闻版。

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要闻版主要刊登国内关于教育事业的重大政策信息与策略,教育部下发的文件,自治区人大制定的地方教育法规,自治区教育厅下发的文件,其他重大教育信息,各地教育新闻等内容。

第二版主要安排“学习榜样” “科技窗” “家庭教育”, “双语教学” “外国教育”,“综合报道”,“专版” “孩子是未来”等栏目,以介绍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他们所获得的成绩,介绍能干的校长和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介绍国际国内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及大众科技新闻,著名的科学家以及他们主要的成果,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外国教育的现状,发展趋势,获取的成果和主要经验,“双语教学”的水平和基本情况,“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汉语和外语的方法,其他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经验等等为主要内容。

第三版是:主要刊登“教与学”专栏 ,这版是为教学研究服务。主要刊登有关学生课程建设的、有关教学方法改革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供师生借鉴。

第四版:“教育焦点”, “文学天地” “知识窗” “文化天地”。

这版主要介绍哈萨克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以及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主要刊登学生写的诗,散文,小故事,介绍世界文化,中华文化,哈萨克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

二、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存在的问题:

虽然哈萨克语《新疆教育报》日益完善,社会影响不断增强,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教育方面的文章质量不高。

报纸上刊登的大部分文章过分强调理论性,思路简单,内容单一,实用性不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微不足道。

2.教育报道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创新。

大多数报道是会议报道,教育系统的重大活动,先进人物和事迹等等,不仅是内容,报道方式也程式化,形式呆板,索然无味,这种报道占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翻译刊登的报道也较多。

3.版面单薄,风格单一,没有规范性。

版面划分板块随心所欲,没有经过严格的排版和设计,版面分栏完全根据文章的要求,一版登载不完的文章随意的转版,影响读者阅读。

4.没有互动性。

虽然有十几个专栏,但没有“读者来信”栏目,缺乏互动性。缺乏互动导致办报人不知道读者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不能满足受众的真正的需求。

5.报纸的发行手段单一,发行量少。

因为经济因素,居住环境因素,发行因素等原因,报纸订阅层次少,主要以公费订阅为主,资费订阅的比例少,覆盖面不广。

6.时效性不够强,信息量不够多,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共四版,每月只出版三次,每期大概刊登15篇左右的新闻报道和文章,这样算起来,每月只提供50篇,这远远差与读者的需求。

7.没有电子版,不能网上阅读。

电子版有便于存储,储存量大,信息完整,阅读起来比较方便等好处。由于没有电子版,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不能发挥这些优势。

三、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发展对策

1.以读者为本,加强服务意识,以新闻的眼光从大量素材中发现,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报纸的质量,从而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和内容的实效性。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人事改革制度,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为提高报纸质量和进一步发展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打好基础。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办电子版,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电子版便于读者阅读,回顾功能可以让读者轻松的找到他需要的期次的报纸内容,这还对扩大覆盖面有所帮助。

4.创造性地利用字体、线条、刊头、题花以及空白等无声语言,美化版面,令版面更光彩夺目使读者驻足。

5.创办“读者来信”,“读者心声”, “反馈会”,“社会调查”等专栏,了解读者的反馈,并且能够及时改进不足。

6.利用各种渠道,提高发行量,扩大影响力。

利用各种方法,了解读者的需求,增加和调整内容,多提供一些他们所需求的信息,提高发行量。

随着各种媒介的发展和教育地位的提升,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所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了。这需要哈萨克文《新疆教育报》选题,角度,内容,形式,版面等方面敢于创新,让读者耳目一新,吸引读者的吸引力,满足需求,提高影响力,从而促进哈萨克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润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 》,[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8

关键词:家庭阅读氛围;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20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132

新课程改革制度下,教育部门提出现代小学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通过增强阅读量,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对于家长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培养孩子语文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一、营造良好家庭阅读氛围的重要性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好的榜样。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能够影响孩子一生。当前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对于高中生来说能有半个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都是十分奢侈的。相对来说,小学的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家长完全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起到培养阅读兴趣积累课外知识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创造力,建构属于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况且,有调查表明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美国第五十四届总统布什的成长就是很好的例子:布什小时候母亲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读睡前故事;在布什触手可及之出都摆满了书籍供其阅读;在布什生日的时候都会挑选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还经常动员其他亲属举行家庭阅读活动鼓励布什读书朗诵。由此可见,布什能成为总统和小时候受到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是分不开的。这就是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给孩子带来的改变,也是营造良好家庭阅读氛围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二、家庭阅读氛围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辅助培育作用分析

(一)对课堂知识形成补充

虽然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专业上的指点,但是学校和教师毕竟能给学生带来的也只是课堂上的一部分知识,更多的知识是要学生自己去吸收的。而且每一名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家长在课下根据对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辅以相关的帮助才行。小学生还没有成熟的、独立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课文或是一些受年龄所限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可以给予帮助。对于难懂的课文,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交流,揣摩孩子所不理解的地方,指导孩子帮助孩子领会。而对于那些受年龄所限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的问题,也没有必要非让孩子弄明白,可以换一种方式告诉孩子,让他们以能理解的方式去接受。这样,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获得显著提高。

(二)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在人生中的成长阶段,家长有责任纠正孩子的一些错误习惯。有一些小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没有阅读的习惯,但是家长可以营造一个家庭阅读环境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的任务只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知识,但是要做到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不在教师的责任范畴之内。相反,学生倒是可能会对教师这种为了教育而教育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家长可以从这方面入手,选择一些孩子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来开展家庭阅读。让孩子先从感兴趣的文章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当孩子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建立起兴趣的时候,再逐渐引导孩子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也就加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能够扩展课外知识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高峰时期,涉及的知识越多越容易让孩子早日形成健康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课堂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建构小学生的思想起不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学习完课堂的核心课程后,可以为孩子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不是让孩子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而是应该由家长陪同选择一些对孩子有帮助的书籍。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看一些例如,《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书籍,并且家长也不能够把书交给孩子就一走了之,而是多陪同孩子阅读,多引导孩子思考,多帮助孩子解答,多给予孩子肯定。这样在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下,不光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还扩展了孩子的课外知识。

三、营造良好家庭阅读氛围的方式方法

(一)家长树立榜样作用

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因为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对孩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家长就必须好读书。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营造一种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使孩子受到感染,慢慢爱上阅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家长要对孩子的阅读起到监护的作用,帮助选择适合孩子阅读并能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有益书籍。

(二)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好的阅读环境也可以分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物质方面,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多为孩子买书买好书,让孩子有书可读,并设立一个专门的藏书室或是阅读室,让孩子有一个安静而舒适的阅读环境。精神方面,对孩子的阅读家长应时常关注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通过讲故事,开展家庭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多方面激发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三)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在积极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孩子主动自主阅读。例如,给孩子读完一段故事后,剩下的内容鼓励孩子自己去阅读,并把读到的内容讲出来。或者佯装无知,让孩子充当小教师读给自己听。这样通过不断鼓励和尝试,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9

一、深入实施信仰工程,着力把城市妇女培养成思想向上、奋发图强的优秀群体

基层妇女组织是城市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能否建设好直接关系到对广大妇女群众、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此,我们从组织建设入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面的家庭成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宣传手段树立先进典型,把城市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透。

(一)强化组织的网络性

建立健全城市基层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建设,增强基层妇女组织的生机活力是开展城市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证。我们重点抓了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城市妇委会。在xx个党政机关、教科文卫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公司建立了市直妇委会,并且按所在区域分成五个片,选出片长、副片长进行管理,组织活动。二是妇女联谊组织队伍建设。根据行业、级别、工作性质等相同之处,成立妇女人才开发促进会,女政法工作者职谊会、女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开展活动进行思想交流。三是街居妇代会队伍建设。建立起xx个街、居妇代会。另外还建起了xx处专业市场队伍,联系女个体经营者及其家庭;发挥了xx个女职工委员会队伍,联系企业女职工及家庭。通过建立健全了城市妇女网络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二)强化教育的针对性

在城市,我们分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对妇女及家庭成员进行教育。一是针对社区新增家庭,开展提高文明素质教育。我们把开展政治理论、时事政策教育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相结合,提高新增家庭的城市意识和公共意识,以此推动“信仰工程”向深层次发展。市妇联先后在城区组织举办了“我看这二十年”征文、演讲,“xx妇女五年征程”图片展和“xxxx”知识竞赛等活动,编写、下发了6000册《妇女读本》,8500册《市民文明修养指南》,《现代家庭文化建设》,组织社区家庭成员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二是针对城市离退休人员离岗后精神空虚,单位疏于教育的情况,我们专题在城市家庭中开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教育,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召开座谈会、下发政治思想问卷调查、推荐健康生活录像带,“一帮一”说服教育,我们还不断发展壮大社区舞蹈、健身操等队伍,开展丰富多采的社区文化活动和群众性健身活动,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三是为丰富城市家庭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一方面开办家政学校,围绕家庭伦理、家庭礼仪、家庭服饰 、家庭饮食、家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妇女进行家政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纳凉晚会、家庭趣味知识竞赛、家庭运动会等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占领城市妇女的思想阵地。

(三)强化典型的引导性

先进典型的宣传具有弘扬正气,燎原引导的重要作用。在宣传先模典型方面,我们协调电视台播放了在全国各条战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女领导干部的专题片《巾帼英豪》,从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向城市家庭全景展示成功女性的人生历程;在宣传身边典型方面,我们在推广全国文明示范小区环翠楼办事处东北村居委会、有效探索出家庭与学校结合做思想政治工作的xx妇委会等群体典型和xxxxx等个人典型的同时,相继推出了亲兄弟换肾,一家人互敬互爱的全国、省五好文明家庭xx一家,为部队减轻重担,照顾残疾军人的好军嫂xxx等家庭典型,推出了十佳母亲、十佳父亲、尊老敬老好儿女等优秀家庭角色。通过这些典型的激励和感召,在城市家庭中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氛围,由此城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强大的动力。

二、深入实施细胞工程,切实把城市家庭构筑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强大堡垒

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领域,以“家”为切入点,是加强和改进城市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开展有特色的活动是吸引家庭成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为此,我们选准文明、文化、美德、环境四个着力点,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家庭细胞。

一是,围绕丰富社区文化,开展大众读书活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已成为物质生产的主要方式。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把提高

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摆到重要位置。xx年,我们以“为了明天,让我们去拥有更多知识”为主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大众读书活动。为了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三个环节。一是扶持社区中的省市级红旗妇代会,建立大众读书点,配备图书室、活动室,引导家庭成员读书、用书。经常举办大众读书经验交流会、爱书家庭评选、“好书伴我成长”征文、婆媳传递知识接力、家庭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在城市,引导妇女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学管理,树立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女职工的科技文化水平;组织在下岗女工中开展了家政知识培训,为她们重新上岗奠定了基础。市妇联还扶持全市的10个省市级红旗妇代会,建立了10个大众读书点,并且筹款为点上订阅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婚姻等方面的书籍300余套。为加强对读书点的管理,我们发动妇代会兴办经费、服务基地,利用创收的经费来购进精品图书,扩大读书点的图书规模。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读书阵地为依托,在农村,按街划片,通过建立文化中心户把经济信息、法律知识、科技知识传递给周围家庭;在城区,以楼栋为基地,开展科技文化交流活动。截止目前,全市xx个农村妇代会,村村建起了读书点,其中xx个读书点藏书达到XX册以上,并有xx个读书点藏书达到2万册以上。开展大众读书活动。我们以“为了明天,让我们去拥有更多知识”为主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大众读书活动。xx年,市妇联扶持全市的10个省市级红旗妇代会,建立了10个大众读书点,并且筹款为点上订阅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婚姻等方面的书籍300余套。加强对读书点的管理,发动妇代会兴办经费、服务基地,利用创收的经费来购进精品图书,扩大读书点的图书规模,并以示范点为重点进行辐射引导,

使大众读书点的数量不断增多。截止目前,全市xx个农村妇代会村村建起了读书点,其中,xx个读书点藏书达到XX册以上。随着读书活动的日益深入,我们因势利导,在广大家庭中实施了家庭读书“一、二、三”建设,倡导每个有条件的家庭配备一个书架、订阅两份报刊、收藏一百本图书,在全市树立了一批读书用书先进典型。各级妇女组织通过举办大众读书经验交流会、爱书家庭评选、“好书伴我成长”征文、婆媳传递知识接力、家庭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关心时事政策,掌握法律、农业科技、家庭卫生保健等多种知识,提高了家庭成员素质,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二是,围绕倡树文明新风,开展美德走近活动。

我们以调适家庭人际关系为内容,面向城乡,组织开展“婆媳互夸会”、“为婆婆找回青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以“向父(母)亲献爱心”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母亲节、父亲节纪念活动,以“讲文明、讲道德、树新风”为重点,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标兵户”、“尊老敬老好儿女”、“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

xx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中找准美德建设的位置,以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为重点,推出了以“弘扬家庭美德

走近身边你我他”为主题的 “ 走近爱人、走近父母、走近婆婆、走近孩子、走近自己、走近典型”的六个走近系列活动,使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建设得到丰富和发展。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核心。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我们以“弘扬家庭美德,走近身边你我他”为主题,有导向性地推出了“走近爱人、走近父母、走近婆婆、走近孩子、走近自己、走近典型”的六个走近活动,通过举办“时代女性与家庭美德”座谈会、家庭美德知识讲座、“为婆婆找回青春”表演、最佳父亲形象设计、“美德进万家”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建设得到丰富和发展。

我们还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宣传活动,形成浓厚的~氛围。节日期间,各沿街单位、各大商场、花店都在门前醒目位置上挂出了 “ 常回家看看”、“母爱高于一切”“爸爸,您辛苦了 ”等条幅或标语牌 。各新闻媒体也对母亲节、父亲节作以介绍 ,并推出“十佳母亲 ”、“十佳父亲”、“尊老敬老好儿女”典型报道。有的在综艺节目中推出母亲节特别节目,有的则在专设栏目中探讨家庭文化建设的话题,有的设立了点歌台、节目寄语等温馨而富有情趣的小栏目,让众多听众、观众通过电波表达对父母的爱心、孝意。

提高城市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家庭文明创建的核心,我们重点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确立了母亲节、父亲节。每年城区家庭及单位普遍开展了“为婆婆找回青春”、我的母亲征文、“父亲形象设计”、评选十佳父母等活动纪念母亲节、父亲节。二是引导社区单位与街居委会开展家庭文化共建活动。举办辖区内单位职工与辖区内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的大型文艺汇演、联欢、歌曲大赛等活动,推动驻社区的单位及家庭共建文明。三是以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为重点,推出了以“弘扬家庭美德

走近身边你我他”为主题的 “ 走近爱人、走近父母、走近婆婆、走近孩子、走近自己、走近典型”的六个走近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时代女性与家庭美德”座谈会、美德进万家知识竞赛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家庭美德建设的发展。五是与日报社联合开展了“十佳母亲”、“十佳父亲”评选活动。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在社会上树立了现代父母的新形象。爱心系列行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空间,促进了社会文明新风的进一步形成。

三是,围绕提高社区文明,开展特色创评活动;

今天的社区越来越成为家庭利益的共同体,只有挖掘家庭潜力,动员千家万户合力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的基础才会牢固。首先,我们对城区家庭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家庭档案,了解掌握家庭成员的爱好、特长,培养和挖掘“特色”家庭。

其次, 大力评选“特色”家庭、楼群,为“特色”家庭,“特色”楼群确定标准。“特色”家庭为家庭成员具有共同的志趣爱好,并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特长,家庭生活文明、健康、科学的五好家庭 。”特色“楼群为两幢以上相连的楼,居住户要有80%以上的家庭为“特色”家庭,并且其它方面要达到精神文明建设标准。第三,发挥“特色”家庭、“特色”楼群的文明优势,利用业余文化生活网点,展示家庭文明风采,提高家庭文化品位;组织“特色”楼群验收、开展“一个单元一家人”活动,极大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家庭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据我市家庭文化产品丰富的优势,我们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走出了家庭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新路子。xx年,我们设计开展了“家庭文化大观园”活动,组织全市xx多户“特色”家庭在繁华的人民广场前现场表演、制作、销售书画、手工艺品,近2个小时便售出家庭文化产品800余件。自此以后,各级妇女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 , 宣传和展示家庭文化产品,提高家庭文化产品质量,扩大制作规模,把家庭文化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我市的家庭手工艺品受到xx客商的青睐,纷纷前来订货,盆景、花卉、根雕产品销售到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有的被新加坡、日本等外商购买,提高了家庭收入,弘扬了xx的家庭文化。

四是,围绕建设生态城市,开展美化环境活动

我们将家庭文明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示范小区、文明楼群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城市家庭以“我为城市添绿荫”为主题,以窗台、阳台为突破口,进行窗台立体绿化美化试验,参与营造新世纪“纪念林”活动,在社区、家庭栽花种草,美化生活空间。以“妇女、家园、环境”为主题,组织城市家庭成员在百米长卷上进行了“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 ”的签名绘画动 ,开展环保知识咨询,发放环保知识宣传材料和可降解塑料制品,成立妇女环保突击队,让社区家庭“从我做起,从身边开始行动”,提高了家庭成员的公德自律意识,绿化美化净化了社区人共有的生存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多年来,各级妇联借助于家庭文化建设这一妇联工作的优势工程,设计开展了“法律知识进家庭”系列活动。每年的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月,我们都向全市广泛征集发生在本地的侵害妇女婚姻家庭、财产、人身、劳动等方面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在日报、晚报、电台开设“法在身边”、“以案说法”栏目,全市有阅读收听能力的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教育。围绕着家庭这块阵地,我们还设计开辟了“三五”普法一条街,即每个村都拿出本村的一条主要街道,粉饰一新,将赡养老人、夫妻平等、依法理家、邻里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律条款编成易懂易记的普法“三字经”,写在这条街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及房头上,其效果非常好。广大妇女进出家门,街头休闲,都会在不经意中接受法律的熏陶。各村还把妇女的学法、用法、遵纪守法情况作为评选“五好文明户”、“三八”红旗手的必备条件,促进了妇女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共有1500个村建立了普法一条街,70%的户被评为“五好文明户”。

三、深入实施爱心工程,紧紧把家庭团结成万众一心,共创文明的社区战斗集体

几年来,我们一直把解决家庭成员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密切做好党联系群众的彩虹桥的连心带,在全市家庭中深入实施了爱心工程。

一是加大对孤贫儿童的感情投入力度。

妇女家庭志愿者多少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从xx年xx月市妇联以“救助一名儿童,稳定一个家庭,安定一方社会”为宗旨发起了xx妈妈活动以来,xx妈妈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市直xx万名妇女及家庭成员,驻社区57个单位自觉自愿参加活动,“社会妈妈”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市直30名县处级女领导干部带头做了孤贫儿童的社会妈妈后,xx医院471名职工仅一个小时就捐款达5300元;70多岁的退休女干部xx决定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0元,资助乳山孤贫儿童于晓华;xx集团集体资助了6名孤贫儿童。通过关心孤贫儿童,给孤贫儿童母爱及经济资助,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项活动体现了社区人爱幼、抚幼的美德观念,反映了城市家庭成员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水准。

二是加大对革命功臣的援助力度

市妇联在工作中发现,过去许多对革命有贡献的老妈妈,曾经在革命战争年代抚育过军后代,有的亲人为民族解放献出了生命或致残,有的当过女红军、老妇救会长。目前,她们大都年老体弱,劳动能力低,不少人收入低于当地群众不均水平。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的心情沉重,一致认为,妇联有责任,有义务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革命老妈妈的心坎上。自此,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根据老妈妈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地措施,切实帮助老妈妈解决生产、

生活中的困难。城区居委会、妇代会与22个老妈妈结对后,发挥社区妇女送温暖小组的作用,为老妈妈查体、治病,走访慰问,从精神和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照顾,使革命老妈妈幸福地安度晚年。我市是革命老根据地,战争年代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虽然现在是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再富也有穷角落。具体到每家每户,情况更是千差万别。特别是那些为革命做出贡献的老人,如果晚年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将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做好这项工作,全市xx个妇联组织与xx位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xx元,年龄在xx岁以上,曾经在革命战争年代哺育过军人后代的老妈妈、老妇救会长、参加过革命战争的女军人、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家庭中的老妈妈结成援助对子,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她们幸福地安度晚年。我们的援助活动,使这些革命老人的生活水准普遍提高,现在平均达到户均收入3200元。

三是加大对下岗妈妈的包扶力度

下岗”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尽管我市下岗职工人数不多,但是,我们不放松对每个下岗女职工的帮助。一是从转变下岗女工的择业观念入手,在下岗女工中开展了择业观念大讨论,宣传了一批在社区服务领域就业的先进典型,发扬街居妇女干部走街入户的光荣传统,做细致入微的工作。二是市妇联成立了家政服务社,面向下岗女工进行下岗再就业政策咨询、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等服务。三是开辟就业岗位。我们在城镇居妇代会中开展了“我居下岗女工全就业”活动。同时,市妇联率先筹资5000元资助3名下岗女工在东北村居委会办起了学生餐桌,引导社区单位、办事处、居委会为下岗妇女工“开绿灯”,尽可能提供方便条件。为此,下岗的女工程师王秀华在东北村居妇代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办起了干洗店。金线顶居妇代会将居办小百货、送奶、理发、浴池等服务网点优先招用下岗女工,共安排了16名下岗女工就业。据统计,城区社区服务共使236名下岗女工实现了再就业,涌现出一批无下岗女工居委会。

四是加大对知音之桥妇女的心理沟通力度

了解女性愿望,倾听女性心声,切实做好广大妇女的“娘家人”是各级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去年开始,市妇联首先为婚姻中遇到挫折、存有困惑的城市女性开办了知音之桥联谊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桥友之间,桥友与妇联组织之间的心灵沟通,帮助她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其次是查字典市知识女性树立起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第三引导妇女善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多年来,各级妇联借助于家庭文化建设这一妇联工作的优势工程,设计开展了“法律知识进家庭”系列活动。每年的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月,我们都向全市广泛征集发生在本地的侵害妇女婚姻家庭、财产、人身、劳动等方面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在日报、晚报、电台开设“法在身边”、“以案说法”栏目,全市有阅读收听能力的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教育。围绕着家庭这块阵地,我们还设计开辟了“三五”普法一条街,即每个村都拿出本村的一条主要街道,粉饰一新,将赡养老人、夫妻平等、依法理家、邻里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律条款编成易懂易记的普法“三字经”,写在这条街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及房头上,其效果非常好。广大妇女进出家门,街头休闲,都会在不经意中接受法律的熏陶。各村还把妇女的学法、用法、遵纪守法情况作为评选“五好文明户”、“三八”红旗手的必备条件,促进了妇女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共有1500个村建立了普法一条街,70%的户被评为“五好文明户”。现在哭着进妇联的少了,理直气壮来谈心的多了。通过关心桥友、体贴桥友、真心实意为桥友答疑解惑,办好事,城市妇女的家庭婚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10

关键词:“两免一补”政策 困境 建议

2001年,国家明确提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两免一补”是“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简称。该政策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责落实,即中央政府负责免费提供熬科书,地方政府负责免除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的对象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同时还有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还包括人均年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家庭的学生、父母患重大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等等。“两免一补”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它使农村落后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一、“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的困境

尽管“两免一补”政策是党和国家在经过深思熟虑和再三论证后做出的正确决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两免一补”政策在不少贫困地区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一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使“两免一补”政策在执行中陷入困境。其主要表现如下:

1.基层财力匮乏,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根据“两免一补”政策的规定。地方政府要分担免除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责任。然而,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贫困家庭比例较大,贫困学生的比例较高,这就意味这些地区的地方财政要承担相对比较多的财政补助。但是,作为国家划定了的贫困县,这些地方大多是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非常有限。财政状况经常是入不敷出,政府再精打细算,也很难保证免除的杂费和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专项资金的供给。这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学校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资助额度;另一方面,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减轻自己的负担。在经费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学校只得缩减开支或者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目前的制度虽然规定由地方政府来负担,但并没有具体规定由哪一级政府来承担以及承担的比例。

2.受助学生的资格认定工作复杂,贫困生的甄别难度大

目前,我国各贫困县受助学生人数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所有申请人的要求。因此,就要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审查。而一般的做法是首先由省级政府将受助学生人数指标下达到市,由市再分配到县,最后由县教育部门按比例将其分配到各乡(镇)学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学校,往往家庭贫困学生比较多。这样一来,势必就有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享受不到“两免一补”政策的资助,这就增加了学校对贫困家庭认定工作的压力。

另一方面,虽然有相关政策规定学生家庭收入在某种程度以下可以享受资助。但在家庭收入基本没有任何有效记录的农村地区,对收入的确定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在同Jr村里,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大部分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家庭之间收入差别并不明显,这对受助学生的确定难度更大。由于名额有限,对于家庭困难程度相差不大的学生,往往有的得到资助,有的却没有得到资助。这往往引起部分没有享受到资助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不满,使学校和教师承受较大的压力。

3.资助覆盖面偏小,资助额度偏低,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大部分在民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没有享受到资助。虽然没有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只有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才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但大部分都没有资助民办学校学生。尽管早在2005年,国务院的《通知》就规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但从有关调查的情况看。从农村地区跟随打工父母进入城市读书的流动儿童,大多数没有享受到资助。另一方面,目前贫困家庭的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由县级政府财政承担的制度使得资金来源失去保障。这直接导致了贫困家庭的寄宿生生活补助覆盖面偏小,资助标准严重偏低。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根本不能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

4.资助方式不当,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得到免费教科书和生活费补助的贫困学生,都要将其名单公布于众,还要在免费教科书扉页上加印“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字样。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受助学生的自尊心。有些学生由于自尊心比较强,虽然自身家庭比较困难,却不愿提出申请,而放弃资助。另一方面由于资助对象的界定难以公平,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引起学生不满。在同等条件下,部分得不到资助的学生心存怨气,有的会感觉到委屈和不公平,对他们身心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二、促进“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的建议

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政府应履行的义务。各级政府应该在促进“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努力地促进“两免一补”政策的顺利实施。

1.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导致资助资金无法按国家的统一规定落实。另一方面,资金缺乏也直接导致了资助面小。资助标准严重偏低。在财政资助资金的投入方面,省级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份额。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其所属各县(市)的具体情况拨付一定比例的资助金。如果资助金主要或大部分由县级政府负责,那么多数贫困县将由于财政短缺而无法保障资助金的拨付。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应该明确规定由省级政府来负担,以确保学生基本的生活费用。在资金的调配上,应该严格按照地区贫困家庭寄宿生的实际人数进行资助,而不是按照地区总人数的多少或区域的大小来分配。

2.加强立法,给予“两免一补”政策法律上的保障

教育是一种典型的非垄断性准公共物品,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它的经费应由政府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来提供。义务教育经费则应该且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政府要为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创造条件。放眼世界各国,我们可以看到,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潮流。实践也证明,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明智之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就要逐步对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

目前我们所执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可以说是走向义务教育全免费的一个过渡性政策。一个好的政策要发展,就要有法律做后盾,使其稳固下来。国家应该尽快修订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应占的比重,并详细规定在所有的义务教育经费中用于支持“两免一补”政策的数额以及将来增长的幅度。我们只有把“两免一补”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它成为义务教育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才会显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3.加强家庭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虽然中央和省级财政不断加大对西部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的资助额度,但毕竟中央和省级财力也都是有限的。所提供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全部资助的需要。因此,多渠道筹措资金则是资金来源的重要保障。为了增加税收,中央政府可开征教育税,所得收人专门用于贫困学生资助。同时,地方各级政府可以广泛宣传,充分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来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在资金管理上,首先要保证“两免一补”资金全额及时地发放到被资助的学生手中。政府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截留、挪用“两免一补”资金。

4.合理制订“两免一朴”政策的实施方案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11

关键词:教育 要 学校 家庭 社会 三结合

民间有句俗话“男服先生女服嫁”。这句话虽然说不上有什么科学依据,那也应该算是祖辈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吧。为什么“男服先生”呢?笔者就从“男服先生”说起,试谈教育为什么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第一,学校的严格要求

“男服先生”的意思是说,再调皮的男孩子,一旦进入学堂就会慢慢地变得听话。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学堂,与先生相处,已经不是那种与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的亲情关系了,先生不会像他们那样用亲情去疼爱他。二、先生那里有一把戒尺,那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不听话时,先生用它来打手心,打屁股,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怕在心里,哪个还敢动。三、学堂里那么多孩子,别人都在摇头晃脑背诵那些八股文章,你若是玩的话,先生那戒尺马上就打到自己身上来了。所以,做学生的还是乖乖听话的好。

第二,家庭的正确引导

“先生”一词笔画虽少,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先生会写会算,先生知书达理,先生了解民间的风土人情,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此,家长非常崇拜先生,尊重先生。他们把孩子送到学堂是希望孩子读书识字,知书达理,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所以,他们对孩子们讲的最多的是要听先生的话,好好读书。逢年过节还把自己家中好吃的时令食品给先生送去,表达尊重之意。先生用戒尺打孩子几下,孩子在家中也讨不到父母对先生的责怪之词。所以,在孩子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要尊重先生的种子。哪个孩子还不听先生的话呢?

第三,社会的高度重视

私塾、学堂就是当时孩子们读书的地方。过去有文化的人并不多,地方上的长辈们考虑到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于是联合起来请先生,找房子,把当地的小孩子、大孩子都送到先生那里去读书。这样就形成了私塾。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学堂,直到现在的学校。没有条件请先生的,长辈们就要其家长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去借读。可见,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重视教育。

正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的要求,家庭的通力合作,社会的大力支持,才凝成了“男服先生”这句俗话,也造就了一批批国家栋梁之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条件越来越改善,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古老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复存在。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更应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如何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呢?我谈一下几点想法。

首先,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任,它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培养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学用相长,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那些古老的体罚手段已经行不通了。如何“严”呢?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你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你必须认真对待工作,做实事,做到说话算话不讲空话。其实,学生还是想把事情做好,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比如,学生早锻炼跑步的事,刚开始,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跑,但过了几天新鲜感没有了,跑步的越来越少,甚至不跑了。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了一个办法,要求每位学生做几张卡片,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跑一圈就交一张给我,我把每位同学的跑步情况及时统计、公布、表扬。这样一来,每位学生又回到了跑道上,跑步的热情更高了。因此,教师的严格要求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学校还应该组织一些活动,构筑家校联系的平台。例如组织教师家访、召开家长会等,促进家校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的有效形式,调动广大家长关心学校,协助学校教育孩子,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这就是说家庭也有教育的责任。然而现在很多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教育,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父母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费用花销,不去管孩子的在校情况和社会情况。有的只顾打工赚钱做生意,对孩子放任不管,还美其名曰“爸妈赚钱还不是为了你”;有的经常在子女面前谈论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等错误观念,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肆意在家酗酒、、玩游戏,破坏孩子的学习环境;有的交友不慎,使孩子也身受其害;还有的家长一味的要求孩子拿高分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时间少了,方法错了,就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由于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模仿的天性,在道德和品质上,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道德品质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讲究教育艺术性,采取明确的态度,宽严并济、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同时重视身教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产生积极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不仅影响父母自己的人生,也正在造就孩子的人生,是一个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通力合作是办好教育的重要一环。

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解读范文12

[关键词]家书;家庭教育;方法论

一、以身垂范,不用诲言之谆谆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止风范,营造出围绕孩子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教育家马卡连科说:“不要以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命令他、训斥他的时候,才是教育”。生活中的时时刻刻,你怎么处理事情、怎么对待别人、怎么对待工作、怎样吃穿用度、怎么说话甚至怎样笑,对他的影响都比命令他、训斥他有力得多。曾国藩正是以身垂范,春风化雨,使子侄浸润其中,自然而成贤子弟。那么,他是如何做好自己、影响子侄的呢?

(一)虑事以细,孝在其中

曾国藩于道光十九年离家至咸丰二年八月母丧归家,在这政务繁忙的13年共写了将近100封家信,每一封信都言辞恳切、恭敬谨慎。其最令人敬佩的是每封信都会将京城家事细细讲述,如个人身体状况、生病与否、病情怎样;家中经济情况如何、开支是否有度、对同乡所施援手;孙儿辈读书是否用功、纪泽《郑风》《古诗十九首》已读毕等琐碎之事,哪怕是“曾孙最好写字,散学后在其母房间,多写至更初犹不肯睡,骂亦不止”等细节也不放过,皆一一道来,不嫌繁琐,为的是以此宽慰万里之外的双亲对自己及家人的牵挂和担忧。对白杨坪老屋家中诸事也是万事询问、万般嘱托。譬如“家中材料可以做衣,若再久收,恐被虫打”。“九弟信言母亲常睡不着……用熟地、当归蒸母鸡食之,大有效验”。“叔父病势似不轻,男犹挂心,务求病症开示。”等等,不一而足。其拳拳孝子之心,“祷切望切”之情,“至嘱至嘱”之意,令人感怀。他在琐碎日常中体现出的对父母的关心、体贴和牵挂,不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吗?子女耳濡目染,自然有春风化雨之效,想要出不孝之子都难啊!为人父母,首先做好为人子女的责任。如曾国藩所言:“绝大部分学问都在生活日常之中。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于细微处尽孝心,如此便可合格地为人父母了。

(二)亲派用度,俭在其中

“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俭朴是曾国藩一生恪守的生活原则,也是其家教的主要内容。他不仅是在家书中时时告诫子弟要节俭,最重要的是他亲自分派家中的一切用度,使每一分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根本没有给子弟奢侈浪费的机会。《曾国藩家书》中提到家庭用度开支的地方很多,特别是在京城为官期间。在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的家书中,曾国藩寄回五十两银子,其中四十两的用法是:“六弟、九弟在省城读书用二十六两,四弟、季弟学俸六两,买漆四两,欧阳太岳母奠金四两”。剩余的十两则嘱托其叔父于无意中送给亲族中最穷困者;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信中,详细写明寄给母亲、岳母、婶母、四位弟妇的零用钱各多少;上半年、下半年各是多少,并特别注明“母亲今年已有银五两,不必再送”。若还是不够用,则“望家中设法张罗”。作为一家之主,曾国藩极富责任感,合理分派家中用度,不使有浪费奢侈的机会。即便有些余钱,也用来救济穷亲戚或者救助乡里。咸丰九年的家信中,带回银两700,其中“二百用于温弟祭田之助”,五百则捐献给湘乡的忠义祠。曾国藩恪守俭朴,为官清廉。道光二十九年家书中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发誓除了领取该有的薪水,其余决不再取一钱。家书中频繁出现“枯窘”、“借账不少”、“窘迫”字眼,咸丰二年其母病逝,他在南归途中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到家眷回南的路费都分毫无出,要纪泽去请寄云年伯为其张罗。可见十年七迁的曾国藩确实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不贪不腐,两袖清风。曾国藩清正的为官风格,细派家中用度的俭朴作风,以及力有所及乐于助人的仁爱胸怀,其子弟想要奢侈也没有机会啊!

(三)夙兴夜寐,勤在其中

勤亦是曾国藩家训中的重要一点。咸丰十年写给四弟的信中谈论治家的道理,应该以其祖父曾玉屏(星冈公)的“八字诀”为家训:早扫考宝书疏鱼猪,不仅要读书,也要从事生产劳动,不要以为这是丢面子的事情。书信中亦多次提到子侄宜守“勤敬”,“宜令勤慎,无作欠身懒漫样子”。认为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曾国藩修身中有一条便是早起,醒来即起,绝不贪恋。在他宦海生涯中,哪怕案牍劳形、军务繁重、癣疾困扰,也必定坚持写字作文,勤写家信。咸丰六年在写给纪泽的信中说:“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从未间断”。并以此告诫纪泽一刻千金,绝不可虚掷浪费。咸丰九年信中说“吾近写有收卷一大卷”,并且寄回,嘱咐纪泽按要求补充画像。如此之信不一而足。这种教育是形象生动的,勤在曾国藩的实际行动中,无形中对子侄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可见,曾国藩对父母对家人虑事以细的关爱、对家中开支亲派用度的做法以及夙兴夜寐的勤奋,给诸弟子侄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身教重于言教,正如曾国藩所言:“以身垂范,不用诲言之谆谆矣!”

二、时时督促,绝无半分之松懈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强调个人的自我督促,譬如人每天都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为人处事要做到“慎独”等。曾国藩是理学家,自然极其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去达到“圣贤”的要求。他修身中有一条是“静坐”,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静坐一会,要“正位凝命,如鼎之镇”,在静坐中观察自己是否偏离了“仁心”,以便及时回到正轨上来。作为一家之长的曾国藩,不仅自己践行“慎独”的儒家规范,并且以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时时督促兄弟及子侄,应该如何为人、处事和读书。一是时时督促兄弟为人处事。以曾国荃为例,从咸丰四年开始到同治十年的18年间,曾国藩给其九弟曾国荃写了400多封信,这18年正是创建湘军、与太平军鏖战的艰苦卓绝的岁月。在信中,曾国藩时时提醒曾国荃带兵打仗一定要“爱民”,办事要“静心忍耐”、要“专而精”、要“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时时教导曾国荃带兵打仗的方法,在咸丰八年戍午正月初四日的信中作了一副对联:“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时时告诫曾国荃不要争名逐利,应当谦退:“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守成安乐,则当谦退”。若是在外面享有大名,在家里又贪图厚实,那么是断断不可长久的。并总在信的末尾附以“至要至要”、“切记切记”之语,可见其督促之紧,用心之苦。二是时时督促子侄读书课业。曾国藩坚守耕读传家的传统,既要子侄从事生产劳动,关心“猪、蔬、鱼”,更要用心读书,并且“书”是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时时读书、写字、作文。曾纪泽在其身边时自不待说,每日必读书写字,家书中曾国藩几乎每信必向父母告知纪泽的读书情况,先读《诗经》后读《尔雅》再读《告子》……并夸奖曾纪泽“孙男读书有恒”;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只身先回乡,暂时的离开也不忘对儿子学业的督促,期间写给其友牧云兄的三封信中,都切切叮嘱其友督促曾纪泽的学业,必须“每日习大字二百”,并请其勤勤讲解;咸丰四年在戎马军旅的繁忙军务中,写给在老家兄弟的信中亦封封叮嘱其弟,一定要督促子侄辈读书写字,并要把习作寄到军中,亲自过目。同时也殷殷教导子侄宜守“勤敬”,连续六封信中强调“勤敬”的重要性,认为家人个个都勤且敬,这个家就没有不兴旺的道理。俗话说,生而不养,不如鸟兽;养而不教,愧为父母。孩子良好的发展,离不开父母长辈的时时督促和提醒。曾国藩给予兄弟子侄的,是俭朴的养,是严格的教,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事务繁忙,对他们的督促从未有过松懈。

三、高屋建瓴,明示读书之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