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故宫过大年

故宫过大年

时间:2023-05-30 09:59:57

故宫过大年

故宫过大年范文1

2017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六,紫禁城西北角的故宫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讲座《故宫的八种表情》,由于网上预约的350张票几分钟内就被一抢而光,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又加了150张站票。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2016年,故宫参观人数创下160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可以说,故宫正在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

让故宫像个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超过180万件藏品,但以往留给参观者的印象却有些尴尬。

“你说你有宏伟的馆舍,但是大部分区域你都不开放;你有丰厚的文物藏品,但是绝大部分沉睡在库房里;你说你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观众,但是他们都是目不斜视地从前门走到后门,你就不是真正融入世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

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长。他不习惯被称为“故宫掌门人”,而喜欢说自己只是一个“看门人”。

本科学建筑学,工作后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将单霁翔一生所学所用完美结合。2012年他上任时,故宫博物院所展出的文物,仅占其库藏的0.6%,而世界著名博物馆很多都能达到10%甚至20%以上。

当时养心殿只开放了30%的面e,观众参观只能隔着玻璃窗,不得入内。特别是到了冬天,观众在窗上哈一口气,再用手一抹,“我们看着真心痛,这不叫博物馆。”单霁翔回忆,“端门广场的这排房子以前是出租的,有关部门办了很多格调不高的展览,比如太监展、宫女展、武则天展、刑具展……20块钱一张票,看完出去的人都骂故宫。”

单霁翔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从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到去年点亮紫禁城“前三殿、后三宫”;从推行实名制售票成功限流,到整治外部环境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从逐年不断扩大开放区域,到成立故宫文物医院让不少文物“起死回生”;从开发各种时尚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到启动极具文化氛围的观众服务中心……

其中文化创意产品的缤纷面世最受大众瞩目。以假乱真的朝珠耳机、雍正钓鱼书签、“朕亦甚想你”、“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推出,令许多人眼前一亮,并在年轻人中迅速圈粉。

2014年一组题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行乐图》动态图片通过微信走红,累计转发超过80万次。“四爷”雍正是这样自在的汉子:斗猛虎、射飞鸟、逗猴子、濯足抠脚、抚琴晃脑……

“故宫淘宝”是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平台,在这里,妃子、大臣等古人纷纷变身现代网红,卖萌,吐槽,充满烟火气为故宫代言。“买了就是朋友”、“关注本宫,但没有红包发”等推广文案让销量节节攀升。2016年故宫淘宝店的收藏量超过80万人。

“想让故宫的文物资源活起来,首先得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展示,融入现代生活。文化创意产品重在‘创意’两个字,如何能做到创意呢?首先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今天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人们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人们在用什么样的手段接收信息?只有一直跟踪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才能做出让人们满意的文创产品。其次便是挖掘自己产品的内涵,只有把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和当下的社会生活对接,才能够影响人们。当然,还要不断地追踪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所以我们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用科学技术进行传播的能力是无限大的。”单霁翔说。

为了适应当下的需要,故宫做了大量调查:了解和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爱哪些文化元素、人们在以什么方式和手段接受文化信息、人们如何度过每日“碎片化”的时间、不同年龄段观众有什么样的差异化文化需求,等等。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文化产品要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不仅需要创意好、品质好,还需要策划好、宣传好,需要缩短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说教式的灌输转变为感染式的对话,是故宫博物院迈向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应有转身。”单霁翔说。

2015年9月28日,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体验馆在位于御花园东北侧的东长房正式开幕,成为游客参观故宫博物院的“最后一个展厅”,集中展示和销售故宫博物院研发的各类文创产品。

文化创意体验馆分为丝绸馆、服饰馆、生活馆、影像馆、木艺馆、陶瓷馆、展示馆和紫禁书苑等8间各具特色的展厅。展销的文化创意产品互不相同,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多种需求。

其中有大量实用的生活用品:卡通的手机壳、书签、电脑包、鼠标垫、U盘、纸胶带、钛金眼镜,手表,香皂,酵素皂,甚至还有夏天盖的真丝被、冬天盖的棉被等等。

故宫仅织绣就有18万件,其上的众多图案是文创产品取之不竭的素材资源。雍正皇帝十二美人图,不但可以做美人箱,还可以做雨伞。而故宫的200多只野猫,也成了网红,被开发出书包等一系列超萌的文化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除了日常用品,故宫文化产品里也不乏高端精品:五福五代堂紫砂壶是根据五个皇帝喜欢的五把紫砂壶研发的,设计出后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宾。90年院庆时候,故宫精细制作90对珐琅腕表,很快就为买家收藏。

新媒体大显身手

3月8日,打开“每日故宫”APP,伴随悠远的钟声,推送的是明代的《尤求红拂图轴》。有心者不难发现,这前后几天,推送的都是女性喜爱的故宫珍品:清代的珊瑚带珠翠寿字纹手串、珊瑚嵌珠镯、伽南香带珠饰翠佩……自上线以来,这款APP一直以制作精良,品味高雅而享有极好的口碑。每天推送一款故宫精品,并配有详细的文字介绍。许多人已经习惯在等车时、排队时、坐地铁时浏览。

2015年,苹果公司在中国上万个免费app里评选出30个精品,故宫占了3个。其中,《韩熙载夜宴图》APP以“融汇学术、艺术、科技,贯通视觉、听觉、触觉,动态重现华美夜宴”获得IPAD类最佳。“现在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碎片化时间也过得越来越多样化。文化怎样才能占领人们更多的时间,怎样才能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是文化产业需要不断思考的地方。”单霁翔说。

《韩熙载夜宴图》APP,最大的亮点在于独创秉烛夜游的情境体验模式。当用户轻触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人物随烛光“活”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虚实指尖,让用户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当中。

这些精品的背后,是一支年轻、有活力、有想法、敢于探索的团队。在《韩熙载夜宴图》APP负责人李琼看来,交互媒介改变的只是观众了解历史的方式,而不是信息的浅尝辄止和支离破碎。“轻松”不代表肤浅,而是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更多地打磨细节,更加精雕内容。

在儿童APP《皇帝的一天》中,孩子们可以通过交互地图,探寻皇帝在紫禁城里一天的生活轨迹,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知识。“银牌试毒”、“百步穿杨”、“粉墨登场”……孩子们玩一个游戏只需几分钟,所有游戏玩下来也不过1个小时左右,但文创团队却投入了很多心血。

“从创意到上线我们花了1年多的时间。每一个模块的制作过程都要经历材料筛选很多细节,我们会去拍照、去翻阅材料,与专家沟通咨询反复校对,如果不这样,我们怎么能放心地把故宫的文化传达给孩子们呢?”主创刘宁星说。

在单霁翔看来,这份工作背后是同事们对故宫的热爱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紫禁城的阴晴雨雪,技艺绝伦的建筑与藏品,各种精彩的传说与故事,已经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刘宁星说,除了深入学习、了解故宫和传统文化是日常的必修课,与专家交流、书本、网络也都是我们的学习资源。同时,在古老的紫禁城从事新媒体工作,还要保持互联网时代的敏锐性,关注新媒体行业的动态,了解和吸收内外博物馆优秀的工作经验。

由于从上到下的努力,故宫在年轻人中间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粉丝数量不断上涨,这回过头来使得故宫的展览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基础。2015年9月,故宫举办石渠宝笈展,早晨午门一开,就有千人跑步冲向武英殿,被媒体戏称“故宫跑”。故宫工作人员为观众送了数千杯茶水,800盒方便面,故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向观众发方便面的博物馆。

2016年7月6日,腾讯公司与故宫博物院宣布双方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腾讯和故宫宣布合作的会上,很少露面的马化腾甚至亲自站台。“故宫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大IP,但大量的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他希望,腾讯与故宫合作的创新大赛能借助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传统文化”的理念发挥出来,让年轻人帮助故宫想出更好的创意,再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实现。

马化腾称,腾讯将从社交、泛娱乐和技术三个层面与故宫展开合作,随着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普及,合作空间将更加宽阔。

双方将率先在表情包和手游方面进行合作。2017年,故宫将和腾讯游戏推出基于故宫文化的大型游戏,未来双方合作将会介入到动漫和文学的创作,也包括微电影的创作。

文创收入用于教育

“我们是国家事业单位,收入是国家统一定的。加大文化创意产品,会改善我们的收入。这个钱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大部分营销收入都投入了研究和教育中。”单霁翔说。

据介绍,去年故宫举办文化活动28000场次,融入到几十个学校、几十个社区。故宫知识讲堂总是爆满,孩子在这里面可以串朝珠、绘龙袍、画盘子、做皇帝皇后的新衣,完全免费。孩子们空手而来,带着作品满载而归。

“大量文创产品的收入全部投在孩子们的身上,这是一本万利的。这些孩子们长大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他们自身的成长,都非常有利。”单霁翔说。

单霁翔表示,“过去我们介绍故宫时经常自豪地说一些数字,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文物资源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让游览故宫的观众受到感染和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故宫应该成为走近人们社会生活的一所博物馆,这是一所博物馆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

如今国际博物馆界在对博物馆的职能次序理念上,已经从藏品保管第一,研究第二,宣传第三,转变为将教育放在第一位。

“教育是要走进人们生活的,所以包括数字技术展示、藏品的创意展示应用等,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对文物藏品进行研究的时候,有责任把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告诉社会公众,这是博物馆人的良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单霁翔说。

故宫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在走向年轻人。2016年,反映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上走红,这大大超出故宫人的意料,原本他们以为这样一个节奏缓慢、题材小众的纪录片,吸引的会是中老年人。没想到,大量90/95后表达了强烈的喜爱,并引发了今年有15000人报考故宫博物院,希望能到故宫修文物。

1420年,明代的永乐皇帝建成了紫禁城,再过4年,2020年就是故宫的600岁生日,平安故宫工程也将在那时完成。“平安故宫”工程重点内容包括一系列设施的改造建设和文化的修复保护,将有效解决故宫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火灾、盗窃、震灾、藏品自然损坏、文物库房、基础设施、观众安全等安全隐患。

故宫过大年范文2

故宫于他,是一个情结。他记得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登上景山看到的情景,四下望去,四合院成片成片的灰色屋顶,烘托着故宫红墙黄瓦的古建筑群,年幼的他心潮澎湃。如今,在故宫闭馆的时候,一个人走在紫禁城里,周围的一切仿佛拥有了生命,“你要呵护它,尊重它。每一块瓦、每一块砖,都是历年的积淀,就像树木有年轮一样,每一座建筑都有年轮。”

单霁翔不知道自己能再当几年故宫的“看门人”。不过,对他来说,“每天早晨起来都是新的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故宫是大家的故宫,故宫的文化传播和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他说。

不只是旅游景点

2016年12月29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故宫博物院恢复了两排361米长的古建筑,将其作为“故宫文物医院”正式挂牌。

“文物医院”,这四个字,新鲜而有趣。从旅游景点到有尊严的博物院,让我们一起听单霁翔院长细数故宫这些年的变化。

拥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故宫,面对的是全世界最为庞大、复杂的观众群体。10年之间,故宫的观众从700万增加到1600万,“全世界只有故宫每年要接待1000万以上观众。”有骄傲,也有无奈,单霁翔告诉记者,“进入紫禁城,80%的人会目不斜视地一直往前走,就跟着导游去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再往前去看皇帝躺在什么地方,再往前去看皇帝的御花园,就出去了。”有一次,在故宫钟表馆门口,他听见一名导游高喊:“大家进去看看,五分钟出来呀,就给五分钟!”有些生气,但还有反思。

2015年9月,为迎接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而推出的《石渠宝笈特展》,因为《清明上河图》近10年来的首次全卷展等原因,成为了一个需要排队4到6小时才能看上的展览。为了给深夜排队的观众提供保障,工作人员最后在一夜间烧了2000杯茶水,泡了800盒方便面。这次经历更让单霁翔意识到了“过去的思路有问题”――如果不能让绝大多数观众认识到故宫不只是皇帝曾经的宅院,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珍藏地的话;如果不能让更多观众看到更好的藏品的话,那么即便存有世界上最多中国文物的故宫,也并不值得骄傲。

筹办精品荟萃的文物大展、拓展开放全新的宫廷“”、注重贴心的人性化服务……通过几年努力,如今的故宫,文物越来越有尊严,前来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有尊严。过去,故宫一共积累了1.4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现在已经基本全部拆除;过去,偌大的端门广场没有一把椅凳,会经常看到疲惫的游客席地而坐,现在1400把椅子摆进了故宫;过去,排队买票起就滋生出愤懑的情绪来,现在故宫将售票窗口增至30个,以保证95%的游客3分钟就能买到票,最高峰时也不超过15分钟。

文物工匠成男神

要办更多更好的展览,就要修更多更好的宫殿和文物。“就以养心殿为例。自雍正皇帝后,八位皇帝在这里居住,殿内有1980件皇帝身边的文物,都是故宫顶级的,从未离开过养心殿,亟待修缮。”可是往年观众的参观都只能隔着玻璃窗,不得入内。“特别是到了冬天,观众在窗上哈一口气,再用手一抹,我们看着真心痛,这不叫博物馆。”单霁翔说。

“过去一年半就能修完的养心殿,现在要花四年半才能修完。”据介绍,这一次养心殿修复,故宫邀请各个部门的学者先花两年时间进行研究,学者们共上报了36个科研课题,最后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审定,确定了其中的33个。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勘察,“找到每一个文物的病害,再开始进行修缮。”

不过,真正让故宫的匠心广为人知的是一部聚焦传统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红网络,这是单霁翔此前也没有预想到的。“没想到那么多的90后、95后的年轻人都来强势围观,今年有15000人报名、希望来故宫修文物;没想到在豆瓣评分9.4分,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去年全国纪录片第一;没想到过去很生冷的、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文物的人,居然变成了男神,人们在围观了。”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故宫有一位漆器师傅,“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总见他在修同一件器物,忍不住问他到底要修多久?师傅回答说,七个月。因为在北京只有伏天里一天可以刷两道漆,平常的日子里一天只能刷一道,而这件器物一定要刷满120道漆。”单霁翔说,“我想这就是故宫的工匠精神。”

文物医院高科技

工匠精神之外,单霁翔在采访中尤其强调专业。毕竟,目前故宫现有藏品180755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占全院文物总量的93.2%,占全国定级珍贵文物的41.98%。这么多的珍贵文物需要经常保养和抢救性修复,专注之外还需要现代技术的帮扶。于是,才有了“故宫文物医院”。

“之所以将它起名为‘医院’,是希望让全社会了解文物修复是科学的过程,好比患者看病。”院长循循善诱,解释说,“我常常想,人要是病了去医院,医生绝不会一上来就给我们打针吃药,总是要取出病例,看看病史,量体温心跳血压,必要的时候用X光、CT、核磁共振进行检测,研究之后才会对症治疗,并且把治疗方案写下来,留给下一次看病的医生,文物也应该是这样。”单霁翔进一步阐释道:“以青铜器为例,一件青铜器进入文物医院,应该先测定年代,理清历代在它的身上有什么叠加,弄清其合金的比例是多少,今天出了什么问题,有害锈属于哪一种,应该用什么方法,科学研究之后,再送到工匠手里进行修复。”

据介绍,为了让“医院”的“医生”有更好的工作条件,文物医院购置和装配了上百部成套的检测设备,从分子结构分析仪、三维打印机、热性能测试设备、热场发射的电镜系统、纤维分析仪,到可移动的实体显微镜、元素分析设备等等,使故宫231类文物都能够得到无损的检测。

并且,文物医院还将对预约的公众开放,观众可以跨越大屏幕和荧幕的隔阂,直接与文物修复的工匠进行交流,这样也保障了人们对于文物修缮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

文创产品“萌萌哒”

关于高科技,比文物医院更早的,是2015年7月在朋友圈里流行的一个H5页面,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唱着rap,玩着自拍,用微信、QQ与自己的后宫和大臣联络,让所有人对故宫的印象大为改观,故宫也第一次搭配上了“萌”这样的形容词。

最近一两年,搭伙新技术和新媒体,文创产品成为故宫“亲民”的最直观体现。无论是在其官方淘宝店,还是故宫博物院的微信账号上,经常会出现“萌萌哒”的产品。到前年年底,故宫研发文创产品8700种,营业额突破10个亿。通过这些产品,民众也可以将故宫文化“带回家”,更近距离地体味传统文化。

故宫过大年范文3

对于他来说,“每看到一幢古建筑,我的心里都会升起一种异样的感情。我会想到曾经在里面住过人,在里面流过的岁月。在我心里,建筑是时光的容器,也是情感的容器,不论是像故宫这样恢弘壮丽的皇家建筑,还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场,都是这样。”故宫、长城、围屋、戏台、碉楼、古堡……这些古建筑在祝勇笔下,不再像干瘪的教科书式的读本,而是有血有肉起来,一口气读完几大章,仍觉不过瘾。印象最深的是他写武英殿,这个位于西华门附近的宫殿不只是《石渠宝笈》期间殿外排满想看《清明上河图》人群的故宫书画馆,它更是几代帝王议政及处理公务的地方,甚至包括只当了42天皇帝的悲剧主角李自成,时代巨变、山河泣血,有多少历史风云,都在这件宫殿里一一散去。

对于祝勇来说,故宫是他一辈子都写不完的题材,2004年,他出版《旧宫殿》,2011年,又有《血朝廷》问世,后来,他又开始写《故宫的风花雪月》,对于历史的书写者来说,祝勇笔下的故宫有着令人难以察觉的魅力,2015年,他出版了《故宫的隐秘角落》一书,书写故宫那些因为时间和历史而吸引我们的“隐秘的力量。”在祝勇笔下,故宫不仅仅是书写的内容,更是他观察中国历史风云的一个特殊角度。

而提到“故宫的隐秘角落”,祝勇说他最喜欢的是乾隆花园。乾隆花园位于故宫东北角,宫殿也都不大。祝勇觉得“那个地方是一个鲜活的人的生活的场所,它的环境、园林搭配和它的文化情怀就像一个江南的诗人一样,在那儿有曲水流觞,有小径通幽,有假山、有回廊,还有倦勤斋,可以听戏,那是一个真实的人的生活,在这里,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了。而三大殿还有那些高大上的建筑基本上是一个政治生活的载体,如果是我的话我在那个地方是不会舒服的,我也不需要万众瞩目,所有人都看着我,但是在乾隆花园人就可以待的特别自在。乾隆花园现在开放了一部分,北面一点没开放,你可以在这里走躺卧坐,怎么都可以,因为这是一个人真实生活的场景,可惜的是乾隆皇帝在那儿并没有住过,他是死在养心殿的。”

他还提到雨花阁,此地是乾隆皇帝修习藏传佛教、礼佛的地方,藏式佛教建筑风格明显,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一处。乾隆皇帝改建时,为制作阁楼上的龙和塔,耗费了近一千斤铜。雨花阁是中国目前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神殿。梵华楼体现格鲁派显密双修的修持特色,其建筑、陈设的形式,是清宫廷佛堂的重要模式,被称为“六品佛楼”。雨花阁很高,站在保和殿的台基上,就能看见它的顶端,有四条大飞龙,几乎是故宫的最高点。雨花阁楼梯特别窄,人走一下就可能塌陷,很脆。清朝帝后都不信藏传佛教,但跟其中的黄教(注:即格鲁派的俗称)关系密切。

而不管他写什么,你可以在他的文章中感受到他对故宫的深厚的感情。这枚感情的种子,也许在儿时父母带他来故宫时便以种下,一直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直至花开遍地……

一一编者按

所谓“隐秘角落”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皇帝来说,紫禁城不存在隐秘角落,因为这座皇宫,就是因他而存在的。“溥天之下,莫非为王”,他是全天下的主,对天下的一切都有知情权,何况一座宫殿?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帝犹如“上帝”,对天下万物一一当然包括宫廷的每一个细节一一拥有“全知视角”。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的视角都是“限制性视角”,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假若看到了自己不应该看见的事或者物,必然大祸临头。

所谓的“隐秘角落”,是对大多数人而言的。自这座宫殿在公元1420年竣工,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五个世纪里,整个紫禁城都是隐秘角落,闲人免进。所以,故宫今天的英文译名,仍然是“The Forbidden City”。1924年,逊帝溥仪年满18周岁。光绪皇帝,就是在这个年龄亲政的,而溥仪却在这个年纪上被赶出宫殿。最后一位皇帝的离开之后,清室善后委员会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文物清点,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一一“故宫”的意思是“从前的宫殿”,而“博物院”则标明了它的公共文化性质,宫殿的主语,从此发生了逆转。

那时的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仅限于乾清门以北,也就是紫禁城的“后寝”部分,博物院的正门,则是紫禁城的北门一一神武门。而乾清门以南,则早在1914年就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是一个主要保管陈列清廷辽宁、热河两行宫文物的机构,而武英殿,也就成了古物陈列所的一部分。这个机构一直存在到1948年3月,与故宫博物院合并,故宫博物院才真正拥有了一个完整的紫禁城。但是,几十年中,出于文物保护和办公的需要,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始终没有超过一半。那些“未开放区”就显得愈发神秘。每次有朋友来故宫,都希望我陪他们到“未开放区”走走。然而,“未开放区”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201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了90周年的生日,在这一年,故宫博物院的开放面积将从52%增加到65%,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未开放区”成为“开放区”。或许有一天,对于这座古老的宫殿,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全知视角”。这使我最终放弃了写“故宫的未开放区”的想法,而把目光投向“故宫的隐秘角落。”

相比之下,“故宫的隐秘角落”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因为它不只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不只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情感的。它可能在“未开放区”。如慈宁花园、寿安宫,也可能在“开放区”,如昭仁殿、就在乾清宫的东边,中轴线的一侧,虽曾决定帝国的命运,却极少为人关注。“故宫的隐秘角落”是故宫魅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没有了“隐秘”,就没有真正的故宫。在我心里,故宫就是生长“隐秘”的地方,一个“隐秘”消失了,就会有更多的“隐秘”浮现出来,就像日升月落,草长莺飞,生生不息,永不停歇。

所以,即使故宫在空间里的“隐秘”消失了,它在时间里的“隐秘”却仍健在,完好无损。冬日的黄昏,天黑的早,我离开研究院时,锁上古旧木门,然后沿着红墙,从英华殿、寿安宫、寿康宫、慈宁花园的西墙外,一路北走,还没走到武英殿和西华门,在慈宁花园和武英殿之间、原来属于内务府的那片空场上,向东望去,会看见夕阳的余晖正从三大殿金色的戗脊上退去,然后,庄严的三大殿就如一个纵向排列的舰队,依次沉入暮色的底部。接下来,整座宫殿,就成了夜的一部分。望着黑寂中的宫殿,我就像是看见了它的“隐秘”,庄重、浩大、迷离。那时我知道,在这座宫殿里,永远会有一些让我们无法看透的事物。那是一些在时间中消失的事物,是已然破损的时间。它就像是维纳斯的断臂,只存在于古代的时间里,今人永远无法修补。但正是这样的破损,成就了它不可一世的美。

故宫过大年范文4

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会见了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双方就继续落实两岸故宫“八项共识”、进一步巩固深化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2013年至2015年的合作计划达成了广泛共识。

计划在今年10月举办“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特展”,特向北京故宫商借相关文物。

单霁翔表示,两岸故宫的收藏都以明清皇家收藏的历代文物精华为基础,同根同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互补性。两岸故宫的珍贵文物在合作展览中珠联璧合,惟有这样的展览才能呈现展览线索、展品层次等方面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合作交流日趋频繁

2009年2月,博物院时任院长周功鑫率团访问北京故宫,实现了两岸故宫60年来的首次交流。随后,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任院长郑欣淼率团赴台回访了。双方经过友好坦诚的会谈和充分的沟通,达成两岸故宫建立合作、展览交流机制、人员互访、学术交流等八项共识。

此后的4年里,两岸故宫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2009年10月,推出“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北京故宫及上海博物馆共出借了37件珍贵文物,让台湾民众得以完整见识雍正皇帝的文化艺术品味。2011年,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商借到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云南省博物馆等的若干书画作品,完整呈现了黄公望的书画渊源、存世真迹与后世影响。而博物院同年举办的“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除了向法国多家博物馆商借文物以外,也向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借展了文物。

除了展品方面的交流,两岸故宫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北京故宫和合作举办过三届“两岸故宫学术研讨会”,还曾组团开展“温故知新一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路”考察活动,这也是台湾博物馆专家七十多年来首次大规模重走文物迁徙路线,并进行文字和影像的记录。

纵观两岸故宫这些年来的交流合作,最大的变化是从人情媒介向机制媒介转变。冯明珠认为,过去的专家想到北京故宫交流,必须找到—位熟人,通过交情才能去。如今,交流已成为两岸故宫合作的重要内容,成为机构层面的工作。这样就使得交流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入地进行。

合作形式将更多元

由于目前的藏品还不能在大陆展出,两岸故宫将进行形式更加多元的合作尝试。两岸故宫在出版物互赠及合作出版、文化产品交流等领域的合作还将不断加强。同时,两岸故宫的网站开通了相互链接,双方能提供对方在学术刊物及展览中使用的藏品影像。

此外,数字化参展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方向之一。冯明珠院长介绍说,除实物展出之外,2014年至2015年,的数字化作品将亮相北京故宫的数字展厅,大陆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欣赏藏品。单霁翔院长也表示,北京故宫下一步将在数字化展示方面作出努力,把已经完成的倦勤斋、养心斋修复工程通过数字模式整体搬到台北。在实操方面,计划把故宫书画装裱、临摹技艺整体搬到台北。

故宫过大年范文5

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故宫是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更是世界人民向往的文化圣地。

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还是世界的;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保护故宫丰厚的文化资源,对于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1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级综合性博物馆。自1925年建院以来,已经成为世界上藏品最丰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故宫博物院有着极其特殊的文化地位。112公顷的用地和8000余间房屋共同构成了它独一无二的博物馆空间格局。目前,故宫博物院拥有文物藏品总数为180多万件(套),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具有品级、种类、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其中珍贵文物168万件、一般文物11万件、标本7500余件。在藏品结构上珍贵文物占93.2%,呈现出极为珍贵的“倒金字塔”结构,这在世界博物馆中也极为罕见。

如何使故宫博物院成为值得国人骄傲的文化典范,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与提升的一大课题。

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开展了很多史无前例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制度建设、摸清家底、古建修缮、藏品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还是安全保卫、观众服务、文化传播、国际合作、两岸交流、科学管理,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国内外观众感受故宫文化,感受故宫文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故宫作为一家博物馆,承担着文化传播、宣传教育的社会职责。建设一个更加开放、更加亲民的博物馆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根据空间格局和建筑形制,我们主要设置了以原状陈列、常设展览、临时主题展为主体的展览格局:

第一类是原状陈列。主要有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西六宫等处的原状陈列,使其真实反映前朝、后寝的原状,再现了明清时期的一些历史场景和特定环境。

第二类是常设展览。这些展览根据故宫藏品的特点,比如瓷器、书画、碑帖、玉器、铜器等,分门别类地进行陈列展览,以展示这一类藏品的整体面貌。如珍宝馆、钟表馆、书画馆、陶瓷馆以及将来的雕塑馆等。

第三类是专题展览。随着故宫古建大修工程的开展,先后开辟了午门、神武门等展厅,主要用于举办各类专题展览。这些展览建立在院内学者、研究人员长期而扎实的研究基础上,使观众能够在某一专题上对故宫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明永乐宣德文物展”、“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兰亭特展”等。

同时,依托丰厚的藏品、扎实的研究水平,故宫博物院开拓创新,举办各类涉外展览,还支持兄弟博物馆举办展览,年均展出文物近1万件,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数千万观众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机会。

我们还让故宫博物院走下神圣的殿堂,走进千家万户。在社区、学校举办各类公益讲座,让故宫文化“走出”紫禁城,走进更多普通观众的身边;把观众“请进来”,在紫禁城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更好地了解故宫,了解传统文化,感受紫禁城浓厚的文化氛围;实施大型文化项目——去年在首都机场揭幕的“文化国门——故宫印象”文化展示项目,以及正在努力推动的大型城市文化主题剧目《紫禁城》,不断丰富的“数字故宫”各类文化展示项目的建设……都是我们正在开展和不断加强的文化传播工作,都是我们为更好地传播故宫文化而做出的积极探索。

3

故宫在世界上知名度很高,但是故宫博物院的知名度并不高。从2005年起,故宫博物院开始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众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随着故宫博物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对外合作领域不仅限于文物展览,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也在开展日益广泛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确立了故宫博物院在国际博物馆领域的文化地位。

2011年,在法国卢浮宫举办的“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是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2011-2015年合作协议重要内容之一,中法两国元首亲自见证了协议的签署。该展览的举办是第一次在卢浮宫这一西方最主流的古典文明的核心地带高水准、大规模展示中华文明遗产,也打破了中国文物在巴黎展出时只能在吉美博物馆等东方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惯例。

2012年,故宫博物院在日本举办了“地上的天宫”展览、在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举办了“金昭玉粹——清代宫廷生活艺术展”等,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年,赴日本的“国宝观澜——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华展”吸引了25.8万观众参观,众多政要、学者、文化界知名人士也专程前往参观。

此外,为增强同国外博物馆、文化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我们特别邀请驻华使节走进故宫,感受故宫文化;通过接待瑞典大使、意大利大使、美国大使等外交使节,与各国外交使馆建立广泛联系;通过接待国际博物馆馆长,加强与各国博物馆同行的交流。

故宫过大年范文6

单霁翔打开PPT一口气讲了近3个小时,中途时候,电脑卡壳了,单霁翔反复按了手中的遥控器几次,画面依然不动,在等待工作人员重启机器的过程中,这位长者更真实一面的性格显露出来。“这里面700多张图片,文件太大了,也怪不得电脑,有次在腾讯给马化腾讲,用了1700多张片子,用坏了两台电脑,能把这个IT巨头的电脑用坏,也是一种光荣啊。”

“老单做事儿,太拼命!”一一这是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单霁翔的拼命不只在准备和讲解PPT中,2012年1月10日,受命上任之后,单霁翔就开始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5个月,踏破布鞋20余双,终于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

“我到任以后,做了个调研,因为当时故宫出了一些事,媒体批评了我们一年,我就想知道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两个走了五个月,每个房子都走遍了,都照了相,史称六百年来只有两个人(即单霁翔及他的秘书周高亮)走遍所有的房子。我们有规定,副院长不能随便走别的副院长管的房子,不能串。皇帝可能能走所有的房子,但是没有一个皇帝走过太监住的地儿。前几任院长都没走,只有我走了。五个月以后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叫平安故宫工程。2013年4月正式批准了这个工程。”

因为有了充分的调研,为了让故宫愈加完整,单霁翔开始搞起了“收复失地”政策一一原本故宫内有许多临时建筑,挤占空间,同时破坏景观和谐,单霁翔把它们一一拆除,目前已拆掉临时建筑1.3万平方米,原有的59栋彩钢板房拆掉了49栋。按照他的计划,到2 020年,紫禁城内将“只有古建筑和复建的古建筑”。就这样,他把现代职工从古代宫殿中“请了出去”。原本在故宫内的13各单位,占据着一些古建筑作为办公室,单霁翔奔走西跑,让他们一一离开。其中有7个单位,原属国家文物局都被老单毫不留情的送了出去。“我知道这很难,但也得办!”

而午门前的端门及其广场,此前属国家博物馆管理,单霁翔心心念念着想让它回归故宫。最后,回归以一种交易的形式完成。午门的雁翅楼上,塞满了民间文物,共40多万件,是在“破四旧”的时代从民间收缴而来。因为不属于皇家文物,无法进入紫禁城,徒然占据午门雁翅楼的空间。“这批文物适合国家博物馆,它原来有60多万件文物,加上这40多万件,正好超过100万件。”

搬空了的午门雁翅楼,腾出来一个开阔的室内空间,经过改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展厅,吸引了国际性展览的青睐,外展档期已经排到2018年。而收回的端门,则被布置成了一个数字展厅,让观众在情景代入中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

其实,对故宫每一间屋、每一寸土的这份深情,并不是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后才放上心头的。单霁翔讲起他和故宫的故事:“我教过中国建筑史,故宫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我关注的课题。1989年,我儿子5岁。那会儿我的爱人在外国上学,平时由岳父母照看小孩,一到星期天,孩子归我管。他问上哪儿啊,我说带你玩去,看皇帝住的地方,就把他带到故宫。第二个星期天,又带他去。等到第三个星期天,他已经不怎么乐意来了。一连5个星期天,我都是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把故宫的很多细节都拍了,仔细研究。”

“与其说是领导,不如说是个捡垃圾的劳动者。”

单霁翔这番话乍一听怎么都像是开玩笑,但他认真起来的样子又很难让你去质疑。拥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故宫,面对着全世界最为复杂的博物馆观众群体。开放了这么多的空间,对他而言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他认为“有观众就肯定有垃圾”,这个定论印证了“破窗理论”――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打破。同样,地上有垃圾的话,其他人也会跟着扔。当地上干干净净的时候,人们是不愿意去污染的,清扫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反倒大大减少了。

“我想把这当成家,有一种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冲动。”弯腰俯身,是下属对单霁翔最鲜明的印象。他还提出在观众进入故宫前,收缴火种,避免吸烟。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开放区和非开放区,所有“犄角旮旯”,全部干干净净。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另外,屋顶长草,会拱挤瓦面,导致漏水,从而朽蚀建筑的木结构。单院长要求墙头、瓦面不能有一根草,如今也已实现。“亲力亲为”把老单弄得“腰酸腿痛”,在外人眼中,这位院长“一个烟头、一根野草、一块墙皮都要管”。而单霁翔却说,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就会看到大变化。他知道,故宫的尊严一开始就是从清理垃圾中找回来的。故宫的史料记载,刚刚解放的时候曾经“动用了8300辆卡车来清运院内各处积存的25万吨垃圾”。在整个1950年代,清理垃圾是故宫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2013年10月3日,16.2万人次的观众,是一年之中人流最拥挤的日子。北京旅游委前来检查旅游环境。单霁翔很自信地说:“你们如果能在开放区找到一片垃圾,就请批评我们。”旅游委主任周正宇转了40分钟,还真是没看到一片垃圾,连称“神奇”。继2013年的“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之后,单霁翔又在2014年提出“屋顶不能有草”。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为尽量完整保存文物信息,就应减少大修,加强日常维护。“我们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

“墙壁要整洁”,这是单霁翔2015年的目标。

“故宫古建筑的有些墙体是残破的,带病的,看上去很可怜,没有尊严。”故宫已着手整治两处“脏乱差”的地方,一是内务府旧址,二是南大库,这两个地方长期施工堆料,现在要恢复它们的历史景观。

捡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修墙壁也好,这在单霁翔看来,是极具有操作性的。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为保证执行力,须坚持原则,甚至下猛药,用尊严来捍卫我们中国人的“家”。

“总统也好,国王也罢,只要来到故宫,就得按照我们的规矩来。”

故宫有“三禁”:一是对内“禁烟”,实行“连坐”制度,一旦发现一例,就扣部门安全奖,至今无人触碰“红线”;二是对外“禁火”,把观众的打火机一律挡在入口处,一天下来,往往能查收上万个,收来的打火机放在出口,让观众自行领取;三是“禁车”,为保护观众安全及古建筑安全,也为了故宫的尊严,2013年起禁止机动车穿行开放区域,对国宾甚至是外国首脑也不破例。

“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不管是谁去,都不准开车进去。现在故宫也是这样。”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车辆,按照故宫要求停在了午门前,步行参观,自此以后,所有国宾都再无例外。当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也到故宫参观,因为他年事已高,有关部门希望故宫能破例一次,让其乘车进入,未获同意,最后采取折衷方案:换乘电瓶车,才进入了故宫的大门。

在宫墙外的复建古建筑完工后,故宫的所有工作人员也都到外面办公。现在故宫1500多名员工,每天有830多辆私家车停在宫墙之内,让车搬出去,也在他紧迫的工作日程之上。“包括我的车,也不能停在里面。”秘书接过话茬儿说,“没有车,故宫这么大,到时从南到北赶会议,你能跑得动?是不是可以用电动车。”单院长立即反驳,“也不行啊,里面到处是门槛。”

是的,这就是老单最为明确的态度――一切机动车都不能进入故宫开放区。

而面对那些黄牛票贩子,单院长就立刻变成了“热血青年”,他提出实名制购票,以便把一些不法分子挡在故宫外。那些以“一日游”为名招揽、坑骗游客的现象,一直是故宫内无法解决的顽疾,至少有200多人,每天在故宫“上班”拉客,恃仗人多势众,甚至还敢围攻保安。对此,老单曾经亲自上前制止非法经营者,“差点就跟人打起来,对方还扬言一旦你单霁翔走出故宫,我就要弄死你。”“我能够理解游客对故宫内出现人山人海的情况有负面情绪,但面对这些黄牛党,以及午门外广场前那些诸如‘十大酷刑展’之类的低俗商业展览,我的态度就是拒绝到底!”“原来的紫禁城文武百官分品分级,现在的紫禁城平民百姓无数拥趸。”

单霁翔认为在故宫设立行政级别是很可笑的,但在现有体制之内,他仍然是一名副部级干部,如果放到古代,在这座宫殿里,则称为“侍郎”。如此看来,这样一等“大官”,可是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到了第一位。

2015年9月,“石渠宝笈”展览期间,参观者甚众,而故宫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参观环境,实行分批进入。为了更早看到展品,人们一进午门就撒腿疾跑,形成被社会称为“故宫跑”的景观。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展览,竟引来男女老少无数拥趸。一位老先生全身运动装备,等候在展厅外,他对前来工作的单霁翔说,“还是跑不过年轻人,看这个展览就跟参加运动会似的”。

听闻此语,单霁翔冒出来一个主意一一他制作了2000多个胸牌,分发给观众,就像运动员的身份证明。他让工作人员举着“第x组”的牌子站在前面,依次引领一批批观众入场参观,就像运动会代表队的入场式。这种形式既让现场更有序,又增加了趣味性,让等候的时光过得更愉快。

许多人排队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心理上纠结当天能不能看到展览,单霁翔便承诺不看完不闭馆,给人们吃下定心丸。晚上8点多,他去看望观众,问:“累了吗?”观众说:“累是我们自愿的,就是口渴。”老单马上安排,架起大锅烧出2500杯茶分发给观众,在气温开始下降的故宫,这份贴心让不少人对故宫院长有了“更接地气”的印象。

几个小时后,单霁翔回到武英殿外时,等待观展的长队依然缓慢前行。有的观众在队伍里开玩笑地嚷嚷着:“有没有饭啊,都饿了。”老单赶紧说“行!”他让员工准备800盒泡面送来,“管够”。直到当晚最后一批观众看完离开,武英殿才关上大门,当时已经是次日的凌晨3点45分,“我想,这在中国,在我们各个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历史上,还是很少见的。”

“我不时尚,不懂新鲜词汇,但将故宫数字媒体化可千万不能落伍!”

夹杂银丝的头发,普通的西装和裤子,黑色皮鞋。从头到脚,单院长身上找不出时尚元素。他毫不避讳自己的“落伍”:“我老了,对很多新词都不熟悉。不懂什么叫‘萌萌哒’,后来才知道这是夸我呢;看到‘脑洞大开’,我问,这不是个好词儿吧,他们说,这词儿还不错;又看到‘霸气十足’,我心想这肯定不好,没想到他们告诉我,这也还行。”这些新词儿,是他在故宫文创产品推出后的反馈中看到听到的。

接着,单院长开始跟身边的IT年轻技术人员打起了交道,先是上线了故宫的微信公众服务号,并推送了第一条信息一一“紫禁城这么大,一转身我遇见你,再转身,我怕不见了你,想和你手拉着手,一起数遍那传说中的九千九百九十九。”而在APP的制作中,故宫率先推出了一款名叫《皇帝的一天》的APP时,老单愣住了:“现在的小孩子很受宠,是家里的‘小皇帝’。我们推这样一款游戏,会不会更加纵容他们无法无天啊。”“不会。我们做出来你就知道了。”“行,那你们放手去做吧。”

APP一出来,单院长体验之后感慨道:“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啊。5点就得起床,换装、读书、请安、上早朝、御门听政,然后才是吃早饭。接下来办公,召见大臣,批阅奏章,练武射箭……忙到下午3点半才能休闲一会儿,吃第二顿饭,一天只吃两顿,还不能吃饱。看样子,这款游戏对小孩子是能起到寓教于乐作用的。”

在《胤稹美人图》、《紫禁城祥瑞》和《皇帝的一天》这3款APP之后,故宫在2015年再推3款,分别是刚刚上线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即将推出的《每日故宫》手机应用、《清代皇帝服饰》lpad应用。《韩熙载夜宴图》在传世名画中注入100多个交互点,通过点击,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可通过真人舞蹈、真人演奏等方式一一再现;《每日故宫》以每日一赏的形式推送代表性藏品;《清代皇帝服饰》不仅展示皇帝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着装,还能赐你透视的慧眼,看到皇帝从里到外怎么穿,甚至告诉你这些服装如何制作。

数字媒体的运用,打破了故宫和观众之间的时空局限,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可能:《每日故宫》让手机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与故宫每日约会;在即将开放的端门数字博物馆内,3D制作可以让观众把三希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看个够,而现实中的三希堂因空间狭促是无法对观众开放的;在参观故宫时扫一扫标识牌上的二维码,你的手机里就显示出文物信息和展览信息,仿佛邀来一位贴身导游。

而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讲,现有展厅条件无法满足展品的实体展示,这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之大、种类之丰富、珍贵文物比例之大,在世界范围内极少有博物馆能与之比肩,实物无法全部展出对公众和博物馆双方都是憾事,而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种遗憾。如今在故宫博物院的官网上有7000多件文物、古籍的详细介绍和精美图片可供公众细细品味。此外,由于条件所限和文物保护的要求,一些观众无法进入参观的宫殿,360度虚拟全景技术则可以帮助观众圆梦。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将几百年以来大多数人的向每一个有兴趣的人随意敞开,这可以称得上是让故宫这座古老的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如此开明的老单通过微语言、微话题和微展览,让人们可以随时到掌上故宫博物院逛一逛;同时,也让近600岁的紫禁城“活起来”,故宫越来越活泼时尚,玩起了数字艺术,变得愈加“萌萌哒”。

“我的心愿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这是采访中单霁翔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解释道:“壮,就是健康;美,就是魅力;关键,在于完整。无论保护还是利用,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我希望,经过我们的手,让这座17余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得到真正的保护和永续的传承。”

故宫过大年范文7

首先,我与妈妈、考考哥哥瞻仰了---纪念堂,纪念堂里人很多,但非常安静,我献上了一束白菊花表达自己对---的崇敬心情。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故宫旅游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1踏上赶京的路上,心里或多或少有了几百年前科举的紧张感,我的第一站,故宫。

故宫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作为艺术类博物馆,故宫内收藏有历代文物,如钟表、玉器、青铜器、书法等珍贵文物。

故宫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走进故宫的大门,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宽阔的广场,两边对称着两头铜狮,金碧辉煌的大门有81个门钉,继续往里走,就是太和殿,那造型独特,五彩缤纷的大殿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太和殿是皇宫内建筑等级最高的宫殿,是整个紫禁城中最高的宫殿,在宫殿中,是皇帝坐的龙椅,太和殿是皇帝举行节日庆典时使用的宫殿。

继续往里走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帝娶王妃时用的地方,整个坤宁宫显得小巧、别致,虽然没有太和殿那种大气的气氛,但是到处都不失自己的特色,真不愧为中华宫殿的瑰宝。

再往里走是御花园,御花园有奇花异草、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石子画为路,这御花园中,有弯弯曲曲盘成一圈奇特的树木,也有供人休息的小巧凉亭,有奇形怪状的各种塑像,也有形状奇异的山石假山。

由御花园出去就是神武门了,神武门上高高悬挂着“故宫博物馆”的牌子。对面是景山公园。一座座山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漂亮极了。

故宫的建筑实在是无以伦比的杰作,我们要赞叹先祖巧夺天工的设计,赞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赞叹中华儿女的聪慧,我们更应该为古人建造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感到骄傲和自豪。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2当闹鐘响起美妙悦耳的音乐声时,我和姊姊立刻从温暖的被窝爬起,因为今天爸爸要带我们全家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日游,这美妙的时刻已经让我期待许久。

车行在国道叁号上时,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在故宫裡有许多外籍游客,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可以高谈阔论,需谨言慎行;我和姊姊异口同声回答:知道了。哇!终于见到长颈鹿那高耸的标誌,木栅到了,爸爸把车停妥,搭上捷运、而后转乘公车,一路直奔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故宫博物院。

朝思暮想期待已久的故宫终于在眼前啦!登上好长的一段石阶路,爬的我气喘如牛,爱照相的爸爸更不会忘了在这留下我们成长的痕迹。买了票我和姊姊立刻一马当先衝了进去,早把妈妈的叮咛当成耳边风了。首先我们先到翠玉白菜跟前,塬以为名闻遐迩的翠玉白菜会像妈妈在市场买回来的这么大,结果只有爸爸手掌大小而已,真是令我吃惊,翠玉白菜上头雕刻着螽斯代表多子多孙的意思;过来又看那块肉形石真像妈妈饭桌上拿手好菜东坡肉,令人垂涎欲滴;接下来,看到了青铜器,古代的商朝是青铜器发达的时刻,铁器、瓷器妈妈一一讲解每一朝代的的特色,件件精品真令人讚嘆鬼斧神工。

紧接着又到了另一间展示场,那是爸爸的专长书法及国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水墨画,画裡有川流的小溪、纯朴的农家、一座小桥,真像我家的优美景緻;爸爸又介绍了王羲之的行草、张旭的狂草,那笔墨作色的用法、技巧,是我和姊姊学习的好对象。

经过这次精采的旅行,使我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学问,让我更有知识了。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3今天我参观了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听导游说:“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一进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我调查了故宫的全景图,发现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故宫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各式宫室8千余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明清两代先后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里。1924年北京政变后,被废黜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出宫,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解放后,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成为我国最大的国家博物馆。

今天,我参观了故宫。我了解了祖国的文化,了解了历史。今我还要了解,了解一切一切。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中国,长大为我的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4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五百多年历史。

经过了几小时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抬头一看,那高高的城墙把故宫紧紧围住,为这座雍容华贵的宫殿增添了几分别致。我们来到故宫的第一个门――端门。听说清代时候,文武大臣上朝觐见皇帝时,就要在端门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后才可进见皇上。所以我很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一座高高的城墙出现在我们面前,我抬起头仰望,这城墙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门上写着两个大字“午门”。据说这是以前人们把犯人拉出午门斩首指的就是这个门,我看着午门两个字心里有点发毛。

我们到了故宫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这是当时皇上面见文武大臣的殿。

故宫第二殿是:保和殿,这是皇上亲自监考的地方,谁中了状元就能从这里骑马挂花去游北京长安大街。

最后一个大殿是中和殿,那里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你们知道整个皇宫有多少间房子吗?然我来告诉你们吧整个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为什么会出现半间房子呢?天上一万间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其实,有八千七百零七间,如果每天住一间,住到25岁才能住完。

我们就这样兴趣盎然地沿着故宫中轴线游览着,等走出故宫北门时已是中午了,故宫真大啊!

故宫博物院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有机会你去细细赏玩

故宫旅游心得体会5暑假里,我和妈妈很高兴来到了北京旅游。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院参观并游览。

走进故宫的大门,人山人海,不过丝毫没有影响我游览故宫的心情。“哇!这里真大啊!”我情不自禁的喊起来。”我们首先参观了故宫的建筑模型和它的建筑构建。导游说:“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999间半。宫殿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黄色的琉璃瓦,到处是龙的图案,并饰以金壁辉煌的色彩。故宫它的气势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我们从御花园一直游览到太和殿,真是叹为观止呀!在故宫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远望去犹如神话中的琼楼玉宇。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去,里面有许多以前皇上用过的家具,破破烂烂的,还有蜘蛛网!我奇怪地问:“妈妈,这些是什么东西呀!乱七八糟的!”妈妈说:“其实以前这里有很多珍宝,但蒋介石逃到台湾时掠走了宫中的许多珍宝,还有一些流失在国外”。听到这里我有些惋惜,我为这些宝物的流失而感到难过。

故宫过大年范文8

2015年12月30日上午,故宫宝蕴楼。

四面墙上挂满了黑白照片,呈现故宫博物院1925年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全景。单霁翔一边后退一边讲解,在他不假思索的话语里,时间精确到日,文物统计细致到个位数,有时数据如泉,自然流淌。

速度太快,我拿着本子和笔,却记不下来。

600年星月轮转,每天都在这72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刻下历史记忆―在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是整个民族最高等级的记忆。在今天,怎样的一个人,才能成为这一片恢弘的楼台宫阙的合格执掌者?

单霁翔打开一个PPT文件,一口气讲了3个小时。浩如烟海的文物和历史,繁似丛林的管理与协调,在他脱口而出的叙述中舒展开来。这个过程,帮助我在意识层面上建构了一个故宫,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执掌者的形象。

还故宫以尊严

讲着讲着,电脑便开始卡壳。

单霁翔用力按了几下手中的遥控器,画面依然不动。在工作人员排除故障的碎片时间里,这位长者性格中更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

“这里面全是照片,一共有700多张,文件太大了,这也怪不得电脑。”他说,“上次我在腾讯讲,那个文件更大,1000多张照片,用坏他们两台电脑,能把腾讯这个IT巨头的电脑用坏,也是一种光荣啊。”

照片里呈现的故宫,远比参观者所得到的印象复杂百倍。

修缮前的宫殿,院子破败凄凉,高草蔓布,恍如荒村野庙,内部则墙皮剥落,尘垢满屋,一派阴森残颓。

这种景象,曾在故宫未开放区域里广泛存在,孤寂地躲藏于21世纪的繁华阴影之中。

2012年1月10日,受命上任之后,单霁翔就开始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5个月,踏破布鞋20余双,终于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他颇为满意地说,600年来,只有2个人做到,一个是自己,另一个是秘书。他的秘书挎着一台单反相机,随时拍照记录。

经年累月的走访形成了他的修缮和保护思路,再看修缮后的照片,两者判若云泥。

作为北京人、建筑学学者、中国文物学会会长、职业生涯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文化遗产打交道的公职人员,每一个标签都决定了单霁翔对故宫绝不陌生,但成为院长这一身份转变,让他对故宫的感情发生了质的变化。

“就是真正把这里当成家了,有一种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愿望。”

弯腰俯身,是他最初留给工作人员的鲜明印象。他在从地上拾起垃圾,从砖石缝里抠出烟头。媒体报道称,2013年他从开放区域内捡起了1000多个烟头。

“以前进故宫,看到有人抽烟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要是发现,就会觉得特别不能忍受。”

于是,故宫收缴火种,不让一个打火机进入。

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开放区和非开放区,所有“犄角旮旯”,全部干干净净。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

“北京旅游委的主任在故宫走了40分钟,没有找到一片垃圾。”

屋顶长草,会拱挤瓦面,导致漏水,从而朽蚀建筑的木结构。单霁翔要求墙头、瓦面不能有一根草,如今也已实现。

亲力亲为,他常常把自己弄得“腰酸腿痛”,在同事眼中,这位院长“一个烟头、一根野草、一块墙皮都要管”。单霁翔说,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就会看到大变化。

他知道,故宫的尊严一开始就是从清理垃圾中找回来的。故宫的史料记载,刚刚解放的时候曾经“动用了8300辆卡车来清运院内各处积存的25万吨垃圾”。在整个1950年代,清理垃圾是故宫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单霁翔说,如果用这些垃圾铺一条路,可以从北京直达天津。

看似琐碎的工作中,贯彻着单霁翔宏大的图景想象:把一个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不久之后,人们很快看到了单霁翔大手笔的一面。

“收复失地”

单霁翔要让故宫完整起来,包括实体的完整和尊严的完整。

他开始搞“拆迁”。

原本故宫内有许多临时建筑,挤占空间,同时破坏景观和谐,单霁翔把它们一一拆除,目前已拆掉临时建筑1.3万平方米,原有的59栋彩钢板房拆掉了49栋。按他的计划,到2020年,紫禁城内将“只有古建筑和复建的古建筑”。

他把现代职工从古代的宫殿“请出去”。

原本故宫内有13个单位,占据着一些古建筑做办公地点,单霁翔奔走协调,让它们一一离开。其中有7个单位,属于原来他所领导的国家文物局,单霁翔毫不留情,一概送客。“这很难,但还是办到了。”

他准备在宫墙外的复建古建筑完工后,让故宫的所有工作人员也到外面办公。现在故宫1500多名员工,每天有830多辆私家车停在宫墙之内,让车搬出去,也在他紧迫的工作日程之上。“包括我的车,也不能停在里面。”

秘书接过话茬儿说,没有车,故宫这么大,到时从南到北赶会议,你能跑得动?单霁翔便认真地想,是不是用电动车。

“也不行啊,里面到处是门槛。”

他明确对机动车进入开放区说不。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车辆,按照故宫要求停在了午门前,步行参观,自此以后,所有国宾都再无例外。当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也到故宫参观,因为他年事已高,有关部门希望故宫能破例一次,让其乘车进入,未获同意,最后采取折衷方案:辛格在午门前走下汽车,换乘电瓶车。

他开始“收复失地”。

午门前的端门及其广场,此前属国家博物馆管理,单霁翔心心念念着想让它回归故宫。最后,回归以一种交易的形式完成。午门的雁翅楼上,塞满了民间文物,共40多万件,是在“破四旧”的时代从民间收缴而来。因为不属于皇家文物,无法进入紫禁城,徒然占据午门雁翅楼的空间。“这批文物适合国家博物馆,所以我们就用它把端门换了回来,国家博物馆也愿意,它原来有60多万件文物,加上这40多万件,正好超过100万件。”

搬空了的午门雁翅楼,腾出来一个开阔的室内空间,经过改造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展厅,吸引了国际性展览的青睐,外展档期已经排到2018年。而收回的端门,则被布置成了一个数字展厅,让游客在情景代入中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

他把更多的区域向公众开放。

2012年故宫开放面积为48%,2014年增加到52%,2015年为60%,2016年则将扩大至76%。

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封闭90年的故宫城墙在2015年首次开放。

“小时候我常常在北京古城墙放风筝、摘酸枣,后来城墙拆掉就没有了,我想让观众了解或重温那种感觉。”

隐约间,有一种情怀驱动。 “不幸”的改革者

从1925年算起,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的第6任院长。

“很不幸,我是在2012年上任的。”

他所说的“不幸”,是指这一年故宫参观人数突破了1500万人次。在世界范围内,这是唯一一个年参观人次超千万的博物馆。

“黄金周里人山人海,游客抱怨只能看见人的后脑勺。”如此庞大的人流,对文物保护不利,而更直接的后果则是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他调出3张照片,都是从端门城楼位置拍向午门广场的售票区域。当天参观人数为4万人次的时候,广场上游客较少,8万人次,则已略显拥挤,18万人次,密密麻麻,如瞰蚁穴。

午门卡口是一个瓶颈区域,单霁翔望着黑压压的人群,忧心忡忡。“90年来故宫没有发生过踩踏事故,是个奇迹,但不改变的话,不能担保以后不会发生。”

2015年6月13日,故宫开始实行8万人次限流措施。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如果控制不得宜,滞留的游客发生群体情绪传染,后果难料。单霁翔说,其实7年前故宫已经实行过限流,当时窗口关闭之后,几百人恼怒地敲窗,还一起喊口号,慌得公安局赶紧要求故宫继续开门纳客。

这一次,单霁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余票几何,大屏幕滚动公开,窗口关闭之后,仍然提供全天预约服务。

“当天游客没有出现任何负面情绪,我可以说,6月13日以后,人山人海的情况永远不会再出现。”

单霁翔能够体会游客的细微需求,他说,以前人多的时候,排队买票可能要花一两个小时,任谁都没有好心情。他把午门广场诸如“古尸展”、“十大酷刑展”之类低俗的商业展览全部赶走,将更多空间用于售票,确保每个游客排队时间不超过5分钟。“现在95%的游客能在3分钟之内买到票。”

当天同时实施的还有实名制购票,这一措施把一些不法分子挡在故宫外。以“一日游”为名招揽、坑骗游客的现象,一直是故宫内无法解决的顽疾,至少有200多人,每天在故宫“上班”拉客,恃仗人多势众,甚至还敢围攻保安。

一名工作人员说,单霁翔曾经亲自上前制止非法经营者,“差点跟人打起来”,对方竟扬言一旦单霁翔走出故宫,将要“收拾”他。

实名制之后,只要发现一次拉客行为,将登记个人信息,今后不能再购买故宫门票。做出决定之后,单霁翔又于心不忍。“万一人家改好了呢?想要好好参观故宫呢?后来就把禁入的期限设定为一年。”

当然,也还有让单霁翔感觉棘手的事情,比如“裸女事件”。“我们怎么办?抓起来?也没这个权力。”

单霁翔没有明说的另一个“不幸”是,在他上任前的2011年,正是故宫的多事之秋。“失窃门”、“会所门”、“封口门”、“黑板门”、“文物损坏门”、“锦旗错字门”,让民众心目中的故宫形象千疮百孔,而更早之前,芮成钢对故宫内有星巴克的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批评,已经让故宫难以招架。

单霁翔决意用透明化来督促工作的改进。此前的故宫很少对外信息,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也是以“婉拒”为主,单霁翔到任后,每个月都要向媒体通报工作情况。媒体批评一次,故宫就发一次感谢信。

2015年12月30日一整天,他几乎没有一刻休息,一直在和媒体“车轮战”。

他的谦恭加剧了他的忙碌,系统介绍故宫的演讲,他在4年里已经讲了700多次,有时一天就要讲两三次。按他的说法,街道办过来“视察”都要讲一次。

3个多小时讲下来,他没有一丝疲态。 接地气,望天空

单霁翔说过,在故宫设立行政级别是很可笑的,但在现有体制之内,他仍然是一名副部级干部,如果放到古代,在这座宫殿里,则称为“侍郎”。

这是一个“大官”,不同的是,这是一个跟普通人十分亲近的“大官”。

2015年9月,“石渠宝笈”展览期间,参观者甚众,而故宫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参观环境,实行分批进入。为了更早看到展品,人们一进午门就撒腿疾跑,形成被社会称为“故宫跑”的景观。

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展览,竟引来男女老少无数拥趸,单霁翔决定到现场看看。一位老先生全身运动装备,等候在展厅外,他对单霁翔说,还是跑不过年轻人,“看这个展览就跟参加运动会似的”。

听闻此语,单霁翔冒出来一个老顽童般的主意。第二天,他就制作了2000多个胸牌,分发给观众,就像运动员的身份证明。他让工作人员举着“第X组”的牌子站在前面,依次引领一批批观众入场参观,就像运动会代表队的入场式。这种形式既让现场更有序,又增加了趣味性,让等候的时光过得更愉快。

许多人排队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心理上纠结当天能不能看到展览,单霁翔便承诺不看完不闭馆,给人们吃下定心丸。

晚上8点多,他去看望观众,问:“累了吗?”观众说:“累是我们自愿的,就是口渴。”单霁翔马上安排,架起大锅烧出2500杯茶分发给观众。

10点多钟,他又去,这次反映说饿了,单霁翔立即调来800份方便面。

直到当晚零时过后,最后一批观众看完离开,这时单霁翔才陪着一名级别更高的领导进入展厅参观。按照“领导也不能插队”的原则,这名领导一直在休息室等到凌晨。

在发给单霁翔的采访提纲中,我提到一个问题:“作为故宫最新一代的管理者,精神上如何与这座宫殿交流?”见面后,没有得到直接的答案,但从他细致叙述的关于“石渠宝笈”展的故事,却依稀得到了回应:他最想看到的是故宫“活”起来,而故宫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懂得它的价值的观众之多寡。

单霁翔说,自己最感动的是,那么多人来看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

年轻人对故宫的兴趣,他最不能忽视。事实上,为了发掘年轻人的兴趣,他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推出面向孩子的《皇帝的一天》APP,制作以可爱动漫的形式介绍故宫文史知识的网页,开发出一批被社会赞为“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无不是为了培养热爱和保护故宫的新生力量。

在这4年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故宫变得“立体”了,更加“有血有肉”了,八方赞誉纷至沓来。然而,单霁翔却依旧清醒:“媒体老报道我们那些可爱的东西,说故宫从高大上到亲民了,其实我特别担忧,担心用力过猛。”

单霁翔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他说没想到最后自己会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里来工作,四合院里春夏秋冬季节分明,可以接地气、望天空。

大概起初就像某种移情,慢慢地,了解得越来越多,一草一木,一楼一阁,都与某个历史瞬间、历史故事对接,感情就再也无法拔出。

故宫过大年范文9

近日,故宫新掌人、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上任后召开媒体座谈会。在考察完故宫的32个部之后,单霁翔确定了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之职后的新政方向:“对外要更加开放,对内将采取措施关闭漏洞之”。单霁翔称:“有人问我,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三把火’从哪里烧起?我回答,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保护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没有。好在我的名字里有‘雨’,我倒是准备好‘水’了。”

有媒体称:“这看似玩笑的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故宫的事业是永远的事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二是面对故宫这处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面对故宫博物院这座有着87年历史的文化圣地,必须心怀敬意”。

单霁翔指出,为了解决故宫游览人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须修缮故宫更多文物使其建筑保持健康状态,从而对公众开放。目前故宫开放面积为45.79%,近33公顷。

根据《故宫保护总体规划》,故宫开放区和非开放区的比例将达8:2,未来故宫对公众开放面积将占76%。故宫将通过展览布局和有序疏导人流,增大接待能力,降低单位面积人流,减少拥堵风险。

目前故宫红墙以内有十几处被办公科研单位占用,单霁翔表示,故宫决心在2016年前把所有红墙内的办公机构全部搬出,使其在夜间是封闭的安保区域,白天能容纳更多游客参观。在红墙外最西部将建一层古建科研用房,纳入这些科研单位,形成文物科技保护长廊,未来可以向专家学者,也可以适度向社会公众开放。故宫院内特别是南部有不少行政库房、花房及堆放修缮材料的料场,这些场所将在近期迁出故宫,净化故宫院内环境,消除隐患。

单霁翔介绍,上周故宫博物院院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故宫博物院规章制度汇编》,正在抓紧修改、编辑、出版。内容包括综合管理、安全管理、人事管理、古建与工程、观众服务、后勤服务等11大类规章制度,其中仅“综合管理”类就包含22项内容。单霁翔表示:“修复故宫受损的声誉需要面对公众的批评和建议,每一个故宫人需要以实际行动来说话,用工作成效来证明,尽快修复故宫声誉。”

深陷多重“”的故宫,令公众对其利用公共资源牟取私利产生诸多质疑,其中以“会所”为代表。此事发生后,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明确表示对故宫建会所不赞成。在新闻会上单霁翔再次表态,今后建福宫花园完全由故宫博物院进行管理,不会成为公众担心的顶级富豪私人会所。建福宫花园今后将用于举办小型展览等文化活动,如面对公众的文化讲座、面对媒体的新闻会等。“总之要坚持建福宫花园更加注重公益性原则,增加公众的参与性。”单霁翔说,今后将有更多的公众走进建福宫花园,参加这里的文化活动。

故宫过大年范文10

故宫内,云鬓高履的后宫嫔妃、红顶戴的王公大臣以及皇子皇孙一起向皇上恭贺新禧,上演皇家过年礼仪表演;故宫外,中心庙将于今日重新开放,33米长的盛京“大射虎”已经搭建完,故宫正门对面挂满红灯笼的盛京大舞台装扮得喜气洋洋,第八届盛京城庙会的各台精彩节目将纷纷登场。

“皇宫”上下挨个给“皇上”拜年

后宫嫔妃、王公大臣以及皇子皇孙一起向皇上恭贺新禧。这是昨日故宫皇家过年礼仪彩排表演的一幕。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每天下午2时,游客都可以看到这个礼仪表演。

今日是传统的小年,沈阳市民可以享受半价游故宫的优惠,此项活动拉开了“故宫里过大年”活动的序幕。此后,沈阳市居民可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享受半价优惠,即25元钱就可以一票到底游览故宫。购票时要持个人身份证作为身份凭证。另外,现役军人、离休干部、七十岁以上老人、残疾人持相关证件可以免费游览故宫。

从初一到初八,游客还可以每天欣赏到两场皇家过年的礼仪表演。昨天下午,在100多名游客面前,专业演员进行了礼仪表演的彩排。在故宫崇政殿前,身穿黄袍的皇上接受后宫嫔妃、皇子皇孙和满朝大臣的朝贺。朝贺礼毕,皇上下旨普天同庆,皇上皇后一起向游客抛掷礼品——小荷包。

整个仪式大约需要20分钟。故宫博物院说,因为天太冷,演出时间不宜太长。而这只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礼仪表演。实际上,300年前的皇家过年并不是这样,过去礼仪皇上皇后不会同时出现,他们各有各的礼仪。朝贺礼仪不是原版的,但热闹的气氛却是和过去一样的。

盛京城庙会“撞开”中心庙

中心庙今日重新开放,第八届盛京城庙会也将隆重开场

今日下午1时38分,紧闭了10年之久的中心庙大门将重新敞开。借着中心庙重新开放的喜庆日子,第八届盛京城庙会的各台精彩节目也将赶在小年儿这一天纷纷登场。昨日,记者前往庙会现场,将庙会的精彩节目一一揭秘。

“祈福园”里祝福成串

祈福迎祥是中国老百姓在节日来临时最重要的一项民俗活动。在庙会期间的晚上,位于中心庙东侧绿地的“祈福园”内,将被挂满彩灯的“吉祥树”、“如意树”等数十棵树装点得喜庆而温馨。您可以将心愿写在纸笺上后,再将纸笺挂在不同主题的树上,为亲朋好友祝福好运。

盛京大射虎决出“谜王”

故宫北侧绿地上,33米长的盛京“大射虎”已经搭建完毕。据组委会的负责人介绍,射虎就是猜灯谜的意思。本次盛京“大射虎”设置了数十座谜台开展灯谜竞猜活动,灯会期间将选出五大谜王,并将重奖竞猜获胜者。

“走马灯”讲述老故事

在故宫西华门的路口处,一盏高9.99米、宽4.5米的“巨型走马灯”将于今晚点亮。

巨灯共有6个立面,分上中下三层。6条金龙盘在灯的最上端;中间部分不停转动的6组画面,分别展示盛京历史变迁、努尔哈赤征战沙场等故事;灯的下部用“吉祥如意”的图案进行装饰。

据悉,这盏走马灯《盛京演义》所展示的历史组画,出自四大名家之手,即国画大师宋雨桂、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北派连环画代表画家王弘力、知名画家郭德福。

故宫过大年范文11

沈阳故宫导游词一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的寝区。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凤凰楼。它的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观。凤凰楼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的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的。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的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的供给区。并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在崇政殿、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东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皇太后的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西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圣训》、《满文老档》的地方。崇谟阁的建筑形式是别具一格的,它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的。]

东路是以大政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方亭十座,称十王亭。大政殿建于努尔哈赤时期,是故宫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筑。大政殿下是高约1。5米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正门前有双龙蟠柱。殿顶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上有黄琉璃瓦绿剪边的顶盖。整个建筑显示出极强的美感和庄严秀丽的装饰艺术情趣。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

大政殿前,正中是宽阔的甬道,两侧以八字形排列着十座方亭,这就是十王亭。从北至南,东边是左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正白旗亭;西边是右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镶白旗亭。这是当年八旗首领固山额真和左右统辖八旗的亲王贝勒办公的地方。八旗制度在清王朝的军事政治及社会制度,民事管理等等很多方面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政殿与十王亭构成了一组亭子式院落建筑,它是清入关前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设计者从局部建筑直至整体布局,处处突出八字。这种把军政制度巧妙地融合在建筑艺术中的做法,真可算是构思独特、别具匠心。

沈阳故宫导游词二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王格申,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年长的游客们也可以直接称呼我小王,好了,先给大家讲讲我们的行程,我们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沈阳故宫。

说道故宫,大家肯低昂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宫,启示不用到北京也能看到故宫的,没错那就是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另外一个不用我多说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哪一个了吧,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

现在大家就在沈阳故宫的门口,大家都看到了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这些就需要有颗朋友们自己去体会品味了,这里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

故宫过大年范文12

纸上谈兵一拖再拖

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2月12日,满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按照与南京临时政府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退位后的清帝仍暂居故宫,尊号不变,宫廷皇族机构和官员照常存在,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供给岁费400万两银子。

就这样,在号称共和国体的中华民国首都北京的故宫里,保持着一个俨然独立的封建小朝廷,宫里的珍贵国宝,也由此悄然流失。

原因在于,溥仪仍将故宫国宝视为“朕之所有”,肆意侵吞。他虽然已退位不再是天子,生活上却仍如在位时一样奢华,一年400万两银哪够挥霍?便以补充需用不足为词,或将珍贵古物拍卖,或向银行作抵押贷款;还以赏赐臣下为名,将国宝转移宫外。甚至明偷暗盗,夹带出宫,以备有朝一日出宫后不尽享用。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清室盗窃国宝的秘密还是传了出去,引起各界愤懑,纷纷吁请政府严加制约。

蔡元培等学者识卓见远,倡言学习西方列强注重实物的博物馆教育法,陈列展出故宫的文物。他们举了1912年7月北京开设历史博物馆的例子大声疾呼:将馆中收藏的先朝古物,供学生、国民参观,其教育作用不可估量,必为公众所肯定。

然而民国乱世,谈何容易?一拖再拖,10年已过,仍是纸上谈兵。

驱逐溥仪出宫与公私产之争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将军发动“首都革命”。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组建摄政内阁,以黄郛摄行总统职务。

11月5日,冯玉样采取果断措施,将溥仪驱逐出宫。执行此项任务的首都警备总司令鹿钟麟,向清室宣布了摄政内阁议决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5项。其中关于故宫藏物的处理,是这样规定的: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一切公产则归国民政府所有。

11月7日,摄政府公告,将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专司故宫藏物的清理、公产与私产之分别,并提出了公产的处置构想:

所有接收各公产,暂责成该委员会妥慎保管,俟全部结束,即将宫禁一律开放,备充图书、博物馆等项之用,藉彰文化而垂久远。

清室善后委员会尚未成立,关于故宫公产与私产区分的争论突起。清室向与冯玉祥联合控制着摄政府的段祺瑞、进言,又托人疏通,提出古物之分界不分时代,以清廷所发现为准,归清室所有。

清朝的遗老旧臣乃至旗人公然主张:清室善后委员会毋庸建立,应设置清宫管理处,由清宫自行清理保管。

甘为日人张目的《顺天时报》,竟然提出把故宫国宝交日本人管理,请看该报《保管清室宝物与日本文化事务局》一文中的一段话:“此等宝物由中国国家或民族保管最为妥当,然现在之政局处混沌状态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尽保管责任,盖亦数之自然也。”

这是明目张胆的汉奸论调,遭国人一致唾弃,成了千夫所指。

著名报人林白水在《社会日报》上发表的观点,代表了国民的共同心声:宫中各种古物,何者应归溥仪,何者应归国民,应纯以有无历史的价值,及与文化有无关系为标准。大抵小件珠宝、金银、皮货、绸缎之类,皆可划归溥仪。而大件重器,及与历史文化有关之金石书画等,数千年国宝所流传,与爱新觉罗全无关系,断难据为私有,而应作为国家之公产,全数陈列,以供研究历史美术文化者之参考。

11月19日,北京8所高等学校的代表召开联席会议,赞成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理故宫藏宝,并就古物的处理通过如下决议:关于清室古物宝器,希望成立一完全美满之图书馆、博物馆,由国家直接管理,并邀集各机关参加监视,期在公开保存,俾垂永远。

摄政内阁教育总长易培基的谈话,表示了顺应民意的态度:清宫之古物,余意拟成立一国立图书馆与国立博物馆以保管之,地址即设在清宫中。

冲破阻力点查故宫古物

1924年11月20日,被称为“故宫博物院之第一步”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宣告成立,委员10人,均属教育、文化、军政界名流,以北京大学教授李石曾为委员长。任务是:会同军警长官与清室代表,办理查封接收故宫珍宝;审查区别公私物件,并编号公布;保管宫殿古物;筹建长期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摄政府还指定绍英、载润、耆龄、宝熙、罗振玉5人为清室代表。

同日,清室善后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点查清宫物件规则草案》,就点查与监察人员的组合、点查登记编号造册等手续,作了详尽规定,又规定及时点查报告,公开一切,以正视听。

然而,点查清宫物件尚未启动,阻力接踵而来。清室的代表拒不承认清室善后委员会,20日的会议未曾参加。他们如此大胆,是因为自恃有段祺瑞这座靠山,能操胜局。

冯玉祥发动北京后,长江流域的直系军阀更叫嚷北上复仇。为防止直系卷土重来,冯玉祥作权宜之计,请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执政。段祺瑞求之不得,通电宣布接受,他本是反对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尚未到职,就指示执政府秘书处发出公函,制止清室善后委员会行使职权:

据报清室善后委员会于本月23日点查清宫物件,现清室善后之事,政府正在筹议办法,该委员会未便遽行点查,着内务部暨警卫司令查止。

清室善后委员会在22日接到这一公函后,立即召开会议,委员们群情激奋,决议公开诘责段祺瑞:

清室善后委员会是根据摄政府之命令组成,人选由摄政内阁聘任,合理合法,政府各院部又均派员参与点查,段执政不予承认殊不合理。

会上,委员长李石曾郑重提议:“遵照20日会议之安排,于23日点查清宫物品,以反抗政府此种违反民意不合手续之命令。”全体委员一致赞同,决定按预定计划进行。

23日上午,委员们冒着刺骨寒风,准时集合,然部分军警长官慑于段祺瑞的压力未到。因不合点查章程,未能实行点查。

李石曾等分头出动,以私交、大义劝说感召未到的军警长官。24日,这些人准时到达,实施了首次点查。

段祺瑞甚为恼怒,正欲强力制止时,出现了转机。那是应冯玉祥、段祺瑞、之邀北上共商国是的孙中山先生已到达天津,向新闻界表明了对冯玉祥驱逐清帝出宫的态度:“修改清室优待条件,请溥仪出宫顺乎民心,合乎情理。”嗣后不久,孙中山又以授权秘书处复函清室的形式,列举大量事实,证明溥仪毁弃逊位时接受的优待条件,再次明确表示:民国政府对于优待条件势难再继续履行,11月间摄政内阁之修改优待条件,及促清室移宫之举,按之情理法律,皆无可非议。

孙中山一连两次严正表明了他与中国的立场,使段祺瑞不敢再为所欲为而稍事收敛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的点查得以继续。

加紧筹备以杜觊觎之心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复辟势力重又抬头。清室遗老旧臣在段祺瑞、的放纵下鼓噪不休,妄图恢复旧有的“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重入故宫。

若清室的复辟阴谋得逞,故宫国宝又将无尽流失。李石曾召集全体委员会议,磋商应对办法,达成共识:尽快成立故宫博物院,不使溥仪复宫,保护国宝安全。

为防段祺瑞之流干扰破坏,他们举出了法定依据,即1924年11月7日的摄政府命令:所有接收各公产,暂责成该委员会妥慎保管,俟全部结束,即将官禁一律开放,备充图书馆、博物馆等项之用。

在李石曾的主持下,一方面加紧点查,一方面着手成立故宫博物院的筹备,草拟《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大纲规定博物院设“古物”、“图书”两馆,并采取董事会监督制和理事会管理制。据此又草拟了《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章程》和《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

清室善后委员会经郑重遴选,拟请21名董事。他们都是地位显赫的军政界要人和声名洋溢的学者教授,如鹿钟麟、张学良、卢永祥、蔡元培、许世英、熊希龄、于右任、吴敬恒等。这是为了显示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利抵制外界对博物院的破坏,确保博物院的生存与发展。

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通过了上述三个文件,推定了21名董事和9名理事。还议定了“故宫博物院”的名称,是因为博物院的院址在故宫,保藏的又是故宫的文物。

执行故宫博物院管理事务的理事会9人名单如下:李石曾、黄郛、鹿钟麟、易培基、陈垣、张继、马衡、沈兼士、袁同礼。各理事推定李石曾为理事长,暂不设院长,由李石曾以理事长身份主持院务。

理事会决定,故宫博物院成立开院的时间,定在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10月10日,那一天是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纪念日,又是中华民国的国庆节。

从理事会决议到开院有短短旬日,可谓迅速或可说仓促,是因为情势孤危,非急急成立速成公开之局,无以杜觊觎之心――在段祺瑞、之流的偏袒下,逊帝皇室妄图重返故宫。

仓促开院反响强烈

开院准备紧张进行,有关报道见诸报端,由清室善后委员会拟定的《故宫博物院开院启事》也已公告周知:

本会自接收故宫以来,赖各方面同人之努力,点查将次守竣,遵照本会条例第4条,并民国13年11月7日政府令,组织故宫博物院,筹备经年,已就绪。兹定于双十节午后2时在乾清门内举行开幕典礼,除中西两路同时开放,并开放养心殿外古物书画陈列,在中路各处图书陈列在寿安宫,并开放文渊阁史料陈列。在宁寿宫后养性殿乐寿堂,以10号、11号下午1时半至4时为售票时间。

李石曾手书的“故宫博物院”匾额,已高悬在神武门上方。

1925年10月10午后,北京各式人等纷纷拥来乾清门内,除观看开院大典外,更欲一睹数千年来壁垒森严之皇家禁地,以及神秘藏宝。

欢快的乐曲声中,应邀出席开院的军政警法工商学新闻界的3500多位贵宾,也都陆续到达。

下午2时整,21名董事和9名理事入场,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隆重举行,大典由董事庄蕴宽主持,他在宣布开幕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石曾,报告了筹建故宫博物院经过。次由前摄政内阁总理、理事黄郛讲话,内中的一段话属对敌视故宫博物院者的严正警告:“今日开院,为双十节,此后是日为国家与博物院之两层纪念,如有破坏博物院者,即为破坏民国之佳节,吾人宜共保卫之。”

执政府外交总长、董事王正廷,京畿警备司令、董事兼理事鹿钟麟,中央执行委员、董事于右任等相继发言,阐述建立故宫博物院的深远意义,大意谓收回民权,保护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