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

时间:2023-05-30 09:39:18

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范文1

质量保证体系 文章作者:生姜石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6月16日23:54 我单位承接的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沪)hhsf5合同段,已于4月底开始进入现场,对全线每一道伸缩缝进行丈量,在5月10日前完成了每条伸缩缝型号的核对工作,伸缩缝总量为4068米,生产已于5月中旬开始,准备在7月初完成全线伸缩缝的生产病入库,安装在6月下旬开始,初步定于九月初完成。 为了确保省、市高指下达的施工任务按期、优质、高效地完成,誓将本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夺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特建立伸缩缝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组织机构 &nbsnbsp; 不合格 合格 2、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建立健全负责制的同时,对达到质量目的保证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⑴、质量检验的程序与控制方法 a、伸缩缝进场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指标,并有专人检验记录。 b、原材料进场:本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检验(质保书、厂家、规格、型号等),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c、安装施工,都要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实行施工作业组自检,项目经理部和质检部抽检,对不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应及时整改,直至符合要求。 d、实行逐级检验,逐级负责的原则:在各道工序上设有专职检验员,负责工序质量检验工作,并做好记录,上报经理部、质检部,经质检部会同总师办有关人员检验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e、对进场的材料都必须有质检部门和相应的资质的实验部门出具质检表或合格证明,方可使用施工,严格遵循不合格材料不投产的原则。 f、职能部门下达施工计划时,应组织经理部相关人员熟悉图纸及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执行。 ⑵、建立健全工作例会:由项目经理部或质检部组织相关人员检查汇报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情况及各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⑶、做好施工文件的管理工作,对所有工程文件资料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归档,对工程施工中形成的原始资料即自检、抽检记录、试验报告、质保书、会议记录、省市高指及监理通知、通报材料等都必须全面、真实和完整。对所有的材料都必【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质量体系范文2

“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质量更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多年来,我校全面实施党中央“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新八字方针,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上下同心服务本科教学、一切工作围绕本科教学的良好氛围,全力提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攀升,办学特色日趋鲜明。

我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学校努力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全面、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促进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约束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之关键。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机制,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育人环境,是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能更好地使教学工作自始至终处于有效的监督和调控之下,向着确定的目标有序地运行。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地监督、控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作,有目的地对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

通过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实施,一方面可以使学校的管理者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有关政策并付诸实施;另外通过监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即通过监控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保证学生在大学阶段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牢固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为保证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我院一直在开展对教学基本建设的研究和教学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我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了一个动态、多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一质量监控体系由学校、二级院(系、部)、教研室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次上实施质量监控。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包括由教学督导组、院系领导、同行专家、学生网上评教及学生信息员队伍五个部分所组成。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由教务处统一进行组织、协调。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反馈各种信息,从整体上规划、执行教学质量的监控。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1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制度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是高校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我校从质量建设、质量管理、质量评估等方面入手,根据我校教学管理情况,构建了质量监控体系框架,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及教学管理文件,编制了《质量监控体系》文件汇编,制定和完善了沈阳化工学院教学听课工作规程、沈阳化工学院学籍审查工作规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沈阳化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教学管理文件,并将教学评价从课堂延伸到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实践教学等环节。初步形成了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保证了质量建设的有序性,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2 以质量为核心,狠抓教学全程监控

学校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适合学科发展且能体现人才培养特点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我院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监控、教学完成后监控三大部分。

四、结束语

我们坚持过程、效果相结合,强词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质量考核,使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整个监控系统的建立使我院近年来在持续扩招,生源质量相对下降以及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不滑坡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质量体系范文3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过程控制 质量预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中产品数量和种类日益繁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人们逐渐意识到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质量管理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到各领域,小到零部件的生产,大到党建、教育,不无包含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最常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iso9001标准,它具有以下特点:

(1)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适用于各类组织,不受其类型、规模、活动领域或专业范围、提品种类的影响和限制,组织采用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展现组织有能力持续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能确保其通过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增强顾客的信任,该“产品”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也可指各类无形的产出。

(2)标准条款和要求的可取舍性。由于组织功能、产品客观特征和标准应用范围的不同,标准在采用过程中,无论组织是将其全部还是部分产品和产品实现过程置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内,都可能发现存在标准条款不适用的情况,这意味着,组织在采用标准的过程中,可根据其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和应用范围对标准条款和要求做出取舍,删减不适用的标准条款。

2.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必要性

(1)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各行业基本都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不断做大、做优、做强是摆在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产品质

量和周期是永恒的话题,以速度取胜,更要以质量取胜,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组织的质量品牌,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2)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生存的基础

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竞争,各组织均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唯有在价格、质量、服务上取得优势,组织才有生存的希望,加强组织质量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向质量管理要效益,降低质量成本,减少损耗,提高合格率,组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

每个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最终交付到顾客手中,诸多环节靠一条质量信息链维系起来构成组织的信誉度,通过把从研制开发到销售的质量信息反馈到研究开发,使产品达到不断完善。我们要不断利用质量信息紧跟时展步伐,使组织的质量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4)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地增强顾客满意,要使顾客满意,就必须明确顾客的要求,而顾客要求又包括明示的、隐含的、必须履行的这三个方面,这就需要组织不断去关注、挖掘才能获得顾客满意。

3.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

(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pdca循环

pdca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工作循环的简称。循环是一个持续过程,首先在提出质量目标的基础上,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实现该计划需采取的措施,然后,将计划加以实施,特别要在组织上加以落实,真正将质量控制的计划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经常检查、监测、包含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及计划执行的结果,用以评价检查结果与计划是否一致; 最后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对暂时无法处理的质量问题重新进行

分析,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2)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1)强化过程的质量策划。质量策划的任务是:“制订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因此,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就必须强化过程的策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到位。进行充分的质量策划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必然条件。

2)加强过程控制管理。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强化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可靠保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a)技术状态控制严格规范。

(b)图纸资料齐全完备。

(c)不合格品审理严慎细实。

(d)外包过程控制严格。

3)加强过程的测量和检查。过程有了目标,就应对目标的实现进行适时测量和分析,对输出进行指标检查,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力度,产品实现全过程应进行极其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并做到各阶段,各环节工作有依据、有检查、有记录、有结论。

质量体系范文4

[关键词]过程方法,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管理,持续改进,统计技术,评价

中图分类号:TM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20-01

引言: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创造利润,高品质、低成本的进行生产;满足顾客,保证交付顾客的产品零缺陷,长期使用后仍能满足客户使用要求,超越客户期望值!为了生产出让顾客安心的产品,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然后现已变成企业为拿到订单的敲门砖,顾客审核企业前的必要条件,于是企业委托了一些质量管理的咨询公司制作体系文件,并获得了ISO质量体系证书,但实际上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在含义,更不懂得如何运用,并没有起到帮助提升管理水平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策划如何生产出满足产品使用功能和使用年限,并向客户展示全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记录的一套体系,并不仅限于产品交付时的质量合格,而是更注重长期使用后的质量满足。它让企业管理人员明白了质量管理应从“人、机、料、法、环”去全方位分析质量原理和策划管理思路,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思维方式去开展组织工作,养成优秀的管理习惯。我们将质量管理体系从过程方法、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持续改进八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定义和如何活用。

1 过程方法

(1)产品实现(图1)

(2)质量管理:策划-实施-检查-改善;

(3)基于风险的思维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2 组织环境

通过确定和产品生产活动有关法律法规编制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以及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作业指导书及其他运作文件(规章制度、职责、作业文件等)。

3 领导作用

(1)承诺向公司员工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强全员的

质量意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管理评审;提供满足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满足客户要求所必要的资源;

(2)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企业的成功与发展取决于理解并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与愿望,通过识别顾客需求,调查顾客满意程度,来明确公司的改进要求、改进措施和改进目标;

(3)制定质量方针,并传达至全体员工,各部门科室采取宣传和培训的形式,保证各级管理、执行、检验人员都能理解质量方针,并通过考核、内部审核等方法,来确保质量方针得到贯彻执行;

(4)确定组织结构和岗位,并明确职责和嘞蕖

4 策划

策划分为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策划,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和改进的策划。

5 支持

提供为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配备必要的资源;提供为达到、实现顾客满意配备必要的资源;提供为达到质量目标所配备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施及工作环境。

6 运行

(1)策划控制:

在对产品或服务实现过程的策划时,应确定:顾客的质量目标和要求;根据顾客需求确定的生产流程、生产技术资料、所必须的生产设施设备、人力资源和原辅材料等;产品所要求的测量、检验和实验活动及验收标准;为实现产品过程满足要求的证据所需记录;

(2)产品要求:

――有效安排和组织与顾客的沟通:所提供服务的信息;问询、合同的处理及其修改;顾客的反馈和投诉;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顾客规定的产品要求包括交付前和交付后的活动;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需求,评审时间应在公司向顾客作出提品的承诺前进行,并确保产品要求已经得到规定,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要求已得到解决,评审时还应考虑公司是否有能力满足要求,并具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及时供货。

(3)采购控制:应根据符合产品要求的能力来评价和选择供方,对供方选择和定期评价的标准予以制定,评价的结果和随后的跟进措施应予以记录;为确保采购产品的符合性,采购产品在入库或投入使用前必须验证,可采取进货检验,查验提供的合格文件,在供方现场验证等形式。

(4)生产管控:编制生产计划、派工单、工艺质量要求等文件;标识和可追溯性;客供材料的管理;预防和保护;满意度调查;修改控制。

(5)产品放行:应保持符合接受准则的证据,正常情况下,只有质检员有权放行产品交付给顾客。

(6)不合格控制:应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对顾客造成不良影响。当发现不合格问题时,首先要调查原因,再确定改正方案和将来的预防措施,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7 绩效评价

(1)对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统计,并调查、分析和改进:证实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持续改进;

(2)顾客满意度调查;

(3)内部审核;

(4)管理评审:

――输入:内审结果;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过程和产品监控的结果;不合格控制的矫正预防措施报告;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及验证情况;可能导致体系变更的影响因素;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输出:整理评审记录,并公布评审结果:体系的有效性实际情况和改进;与客户要求有关产品的有效性改进;资源需求;

8 改进

建立《不合格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而且要分析原因,确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根据质量分析会、月度总结,内审、管理评审和过程监测;产品检测,顾客投诉等,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制订改进计划。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里以上内容的扼要阐述和深入理解,但懂得如何活用这些管理手法显得尤其重要:

(1)认真学习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文件等),以便对体系有清晰系统的认识;

(2)把所在岗位上使用的所有文件进行审阅整理,即把平时实际说的、做的管理方法形成书面文件,建立有效的管理文件和记录;

(3)利用体系文件的管理规定和表格来开展工作,规范工作行为,形成记录档案;

(4)定期开展质量体系的培训工作;

(5)方针管理的充分运用和定期商讨。

9 结语

我们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我们的产品就卖不出去,导致企业面临倒闭,所以建立让客户安心的质量,必须要运用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开展日常工作和生产,从而真正实现ISO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制造利润,培养人才,杜绝浪费,提升质量的目的,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好好努力干吧!

参考文献

质量体系范文5

一、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注重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全员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覆盖项目论证、技术装备基础建设与管理、原材料供应商的开发、进厂原辅料的检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外观质量的检查、成品内在质量检验、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企业并根据客户要求和产品应用领域的不同建立对应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控制规范。

长期以来,在质量建设上,质监、商检、工商等职能部门给予了公司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下,质量管理水平取得了稳步上升。

二、坚持技术基础投入

公司先后斥资数千万元改造生产和科研试验设备,为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研发实践提供重要支撑和保证。

公司先后斥资数千万元改造生产和科研试验设备,为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研发实践提供重要支撑和保证。

果浆(浓缩浆)车间引进目前世界先进的意大利FBR及德国SIG生产线。

浓缩汁车间引进意大利FBR生产线,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建有16000吨冷藏库,保证产品的贮存质量。

同时建设50吨的污水处理站,洁净排污,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三、坚持检测中心与能力的建设

公司注重加强各生产环节相关的检测实验中心和产品生产现场检测站的建设,专设原料水果收购小组及原料验收小组,从源头严把质量关;配备多种实验设备:环保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公司还对试验检测设备按照ISO10012标准进行溯源管理,有效保证了材料基础研究、产品试制和性能检测需要,满足了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各环节的检测要求。

四、按质量控制的检验、试验流程要求进行把关

首先在原辅材料上,对原料供应基地进行详细考察,专设原料水果收购小组及原料验收小组,对农药残留、微生物进行严格检测,从源头严把质量关。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生产设备、设备和生产工艺参数、过程中进行反复抽检。

成品阶段,品控技术人员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对每一批次的产品留样,检验数据进行档案分类管理,以保证产品信息的可追溯性。

五、坚持系统的质量专业培训

健全质量培训体系,企业全年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其中关于技术和质量的培训超3000人次。

六、建立基于数据数溯的售后体系

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并以产品工程技术人员为骨干,在提供售后服务的基础上完善对质量追溯后的数据收集,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分析,初步建立了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产品可靠性制度。

七、存的不足

(一)认识上的误区

通过自查,公司在质量建设上仍然局限于狭隘的产品质量管理方面,没形成全面质量的管理即TQM的高度认同,总认为产品质量是关键,没有将支持产品质量最终形成的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内部资源配置、制度体系、企业和谐等全方位要素全面纳入质量管理环节,公司将按照GB/T19580标准创建卓越绩效模式,推动公司整体质量建设的提高。

(二)能力建设的不足

公司在培训体系上虽然已较健全,人员的培训次数有了一定的保证,但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力度不够,培训后的结果跟进力度不强,没有完全达到要求。

质量体系范文6

【关键词】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检测方法

一、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特点

(1)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难以确定。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而且中药产生的疗效是多种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难以用某个或某些成分作为疗效指标。(2)中药制剂中杂质来源广泛,如药材未除净的泥沙;药材中所含重金属及残留农药;炮制过程中引入或产生的异物;保管不当发生的霉变、虫蛀等。(3)中药制剂中原材料往往差异较大。中药品种繁多,常出现同名异物或者同科不同种的情况。此外,药材生长环境、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炮制方法等均会影响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二、《中国药典》对中药分析的现状

中药制剂的分析程序与一般制剂分析基本相同,通常包括取样、供试品溶的制备、真伪鉴别(包括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和检验记录等。目前,一般多采用估计取样法,对于不同制剂与物态的中药分别对待,考虑到取样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并且要求均匀、合理。中药及其制剂的鉴别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其中显微鉴别由光学显微镜逐步过渡到电子显微镜,特别是扫描电镜,使显微鉴别方法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在理化鉴别中多采用色谱法,尤其是薄层色谱法应用最广泛。中药检查项目主要有一般理化检查、杂质检查、重金属检查;另外,有机残留量与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备受关注。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主要选择相关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应用色谱法、光谱法、化学分析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志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来分析,中药指纹图谱是目前能够为国内外广泛接受的全面评价中药质量的模式。

三、对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的建议

(1)中药质量标准应关注炮制品。中药经炮制后,其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上,中医应用的药物主要是炮制品,因此对中药炮制品的质量分析更具实际意义。(2)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二氧化硫检测与限量。由于环境污染,重金属的蓄积、药材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药材炮制与保存应用硫磺熏制方法等原因,目前中药材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应注重以上各种杂质的检测控制。《中国药典》附录中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的重金属有铅、镉、砷、汞、铜;农药残留量测定项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应用色谱法检测;二氧化硫的检测药典中还尚未记载。此外,药典正文中没有提出以上几项检测项及其限量。(3)含量范围的限定。不同批次的药材差异较大,再者,是否为毒药关键在于“量”的控制。因此可以单位中药及其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计量,并制定相应的含量区间来判断中药的质量,从而减少由于药材差异带来的检测难度,使应用范围更广。(4)指纹图谱的广泛应用。指纹图谱即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包括中药化学指纹图谱与中药生物指纹图谱。理想的图谱不仅能达到定性鉴定,也可用于定量分析。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异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含量与比例的制订,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质量的相对稳定。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与模糊性,所得的指纹图谱是以药物整体进行考察的,可对中药质量进行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整体性,图谱中的峰相互重叠从而存在模糊性。因此,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广泛应用指纹图谱,并把握好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控制的重要途径。(5)建立全程质量保障体系。中药的种子、立地、栽培、采收加工、储存直接影响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因此,必须从药材种植环节开始全面监控,通过增加过程控制的比例,及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也避免对终点控制的过度依赖。

当前,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限量,我国由于无法满足要求而频频遭禁,其中原因在于我国药材品质不过关,质量标准体系存在漏洞。因此,完善我国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检测技术手段,促进我国中药材的品质,加快与国际接轨是目前中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 考 文 献

[1]常中飞,胡秀敏.中药检验新技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2,31(4):515~517

[2]周玉新主编.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8

[3]严铸云,李羿.中药品质研究现状与展望[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4):299~302

质量体系范文7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61-03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是我校2008年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经过两年半的研究,该课题于2011年1月经过专家评议评审结题。

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将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等企业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引入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去。

第二,改革过去监控主体单一的局面,加强教学管理中“盲点” 的监控,特别是对监控结果的有效处置,建立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全方位监控网络。

第三,建立适应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以满足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多元化主体需求的评价制度,使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达到多方满意。

第四,建立畅通、真实、有效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系统,实现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良性循环,达到教学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

第五,通过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践,不断检验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适宜性,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从而完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作为研究指导,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式,采取边实践、边研究的思路。研究中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的相关资料,深入分析中职教学质量现状和问题,在本校建立和运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检验其有效性和适宜性,提出构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及教学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建议,研究的成果力求做到服务于中职学校的内涵建设,也为同类学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策略

查阅资料,积累知识 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中等职业教学管理的文件,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因此,我们从政策研究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逐步深入推进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

加强指导,协调关系 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作全面质量管理和教学管理专题学术报告,使课题组成员掌握全面质量管理和教学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定期召开课题组协调会议,处理好总课题、子课题之间的衔接关系。

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面广,对问题的认识与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我们将课题研究任务分步骤完成,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我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

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本课题结合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际,对原有体系进行全面修订和重构,新的管理体系于2008年9月运行,解决了旧体系中部门间接口的矛盾。

本课题的实践创新之举主要有四条:(1)课题组研究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进行了实践尝试,在运行中树立教育服务新理念,即教育服务观、教育顾客观、全面质量观和过程控制观,将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开展工作和谋求发展的出发点。(2)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构建的监控体系中,学校、企业、家长、用人单位等形成全员监控,在监控过程中覆盖了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环节等全过程、全方位监控。(3)解决了顶岗实习中“盲点”的监控。通过对顶岗实习阶段实践性教学的监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和死角,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管理无缝对接。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控制,使监控结果得到有效处置。(4)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等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标准体系;依据多元化主体的实际需求确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依据教学质量的属性确定评价标准的内涵;依据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确定教学评价指标。

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一)课题研究成果

新型模式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有效保障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改革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岗位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的要求,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纳入质量目标中,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制定可资考量的质量标准,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家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中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1)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一系列职教政策相继出台,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改进措施和投入渠道,给职业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极大的发展空间,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趋于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2)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验,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推动了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和内涵建设。(3)据2008年统计: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30多亿元,重点支持了32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00多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累计完成骨干专业教师部级培训1.8万人,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能力和条件。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评价标准 本课题确立了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评价主体为主线,以评价多元化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及有效实施方法。1.构建以评价多元化为主体的评价体系。本课题依托我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现有评价标准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确立了评价标准体系设计思路:(1)根据评价目的,确立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等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标准体系;(2)根据多元化主体的实际需求,确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3)根据教学质量的属性,确定评价标准的内涵;(4)根据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确定教学评价的指标。2.建立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评价标准。按照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根据不同评价主体、不同评价目的,编制易于评价主体理解和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表,通过案例检验不断总结完善、修正,使获得的信息资料能更有效地反映教学质量。

完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监控网络 1.确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主、客体。改革过去传统的主体单一监控体系,确立多元化的主客体监控网络:(1)在监控主体上,构建以学校—系部—教研室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常规主体;以教学督导、视导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专家主体;以一线教师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教师主体;以学生信息员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学生主体;以企业、用人单位、家长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社会主体。(2)在监控客体上,建立理实并重的监控客体、课内课外并重的监控客体、教与学并重的监控客体、教学水平与综合能力并重的监控客体等。2.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网络。在监控主体上,关注了学校、企业、家长、用人单位,形成全员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关注了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环节,形成全过程监控;在监控环节上,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校企之间“结合点”的监控,形成全方位监控。在监控中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价三者结合,着手建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质量监控网络。3.加强对教学管理中的“盲点”的监控。目前,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已进入“深水区”,在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监控体系过程中,强化了对教学管理中“盲点”的监控,特别是加强对实践性教学期间的监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和死角,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管理无缝对接;加强对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控制,使监控结果得到有效处置,确保了质量保障体系更加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

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信息系统 根据教学质量监控的不同主体、不同内容、不同时段及信息采集的不同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初步建构了三个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基础数据模块、控制图模块,开发了四个系统:教育管理策划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服务实现管理系统、教育质量信息反馈和改进管理系统,为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提供技术平台。(1)构建信息化系统模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信息管理系统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平台,其运行对提高监控与评价的工作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建立数字化业务档案。本系统将专业、科目、教学班次、教学人员、学生情况等项目进行细化作为信息采集点,并逐项登记录入,确保每个数据的真实有效,为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依据。通过收集、分类、汇总各部门的分散信息,将所有的数据集成为一体;利用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大量的简单重复劳动,加快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为领导作出相应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为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3)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本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管理系统与网络技术,对教学管理信息进行实时、快速处理,实现信息共享与综合利用,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了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4)补充和完善了监控、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教师管理平台和学生服务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随地查看各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及时了解教学状况及对教学的反馈意见,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改进,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有两项主要成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各一项。辅件12项,其中有文献综述研究一项;课题研究相关报告9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套;课题研究相关论文15篇(已发表10篇)。

课题研究产生的影响

(一)对中职学校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当前,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关注较多,而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甚少,且大多侧重于高职高专类学校方面。本课题研究是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相结合,首次提出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对规范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本课题主要以本市中职学校为实验对象,研究切合职业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不仅对规范我校教学管理,而且对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体系中四级文件的建立也为中职学校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依据,对中职学校的规范管理、创新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全面推动了学校各项教学工作

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1)本课题遵循着边工作、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整个研究过程围绕着教学管理的形成过程及教学质量生成过程,不断探索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在规律,提取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将教学管理中的难题提炼为研究对象,使得研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广泛性。运行后的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2008年以来,学校有3个专业通过省级示范专业验收,2个专业通过省级课改实验点验收。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取得佳绩,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实现了学校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提高。(2)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在本课题的引领下,学校逐步确立了科研的先导地位,建立健全了由校长到教师全员参与的集约化、网络化科研体系,用科研手段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践行了工作即是教研、问题即是课题的准则。通过课题研究突破了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在校内形成了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和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通过组织子课题研究、项目研究、案例研究,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艾兵.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简明教程(第2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杨天平,沈培健.学校质量管理新概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健娟.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质量体系范文8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气象计量;规范化

引言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对组织进行控制和指挥的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系统的、必须的质量管理模式,以便实现质量目标。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和计量检定业务的增加,对气象计量检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陕西省气象计量业务管理为例,说明引入ISO9001的必要性。

1气象计量业务管理

文中气象计量业务管理包括对气象探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或核查)计划、送检、实验室检定、现场校准、发放、接收等活动的有效控制,目的在于满足观测业务需求,确保探测数据准确、可靠。

2质量方针和目标

ISO9001将计量检定业务管理定位于“服务”,明确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确保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与实现。计量检定所质量方针:“科学、公正、准确、有效”。对于计量检定员而言,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方法是原则,公正无私、诚实守信是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数据准确、结果可靠是永恒追求,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出具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规范高效地为社会服务是职责。公正、科学、准确是实现有效性的先决条件。质量目标是将质量方针具体化,应根据质量方针的内容、ISO9001要求以及气象计量业务的特点进行选择,如观测仪器设备检定率(含自动站双套站、备件,自动土壤水分站,区域站现场比对,雷达标校,探空站基测设备等应检定的所有观测仪器设备)、人员培训率、证书或报告差错率、顾客满意率等。

3过程及职责梳理

3.1过程梳理

为保证顺利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对气象探测设备计量检定过程进行梳理,其中包括探测设备送检、实验室检定、现场校准、设备发放、设备接收等过程。此外,需要明确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并保证各个过程之间的衔接,即本过程的输入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出。按照陕西省气象计量业务的实际情况,计量业务共包含7个工作项,依次为:检定、校准、核查的计划、检定管理(实验室)、现场校准管理、现场核查管理、计量数据和证书管理、量值溯源管理、计量标准器管理。

3.2职责梳理

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计量所负责全省气象观测系统业务设备的检定、校准、核查等工作,制定相关程序文件和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市局业务保障部门负责地温、雨量和蒸发的现场校准和备份自动站所有传感器的现场校准以及区域站传感器的现场核查工作,[1]制定相关程序文件和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4资源管理

4.1人力资源

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量专业知识。检定员必须通过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持证上岗。批准人必须是通过省质量监督局考核的授权签字人。内审员需通过相关的资质培训。

4.2基础设施

计量检定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气象计量信息中心、实验室,以及所有的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4.3工作环境

为圆满完成计量检定工作而创造的良好环境,包括温度实验室、湿度实验室、气压实验室、雨量实验室、风速实验室、档案室,以及实验室为保证达到实验所需温湿度的要求所配置的空调、温湿度表等,还有卫生、安全、消防等必要条件。

5过程实现

过程实现的第一步,在于梳理流程,用流程图来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相关过程,流程图一般采用泳道图形式,如图1所示;并梳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注意查漏补缺及现有制度、办法的废改立。

6绩效评价与改进

6.1日常运行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办公室为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管部门,需根据《监督、检查与改进管理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不合格工作控制程序》等程序,对日常运行过程进行监视,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信息的调查、收集、汇总及分析,并收集相关开展活动的证据。

6.2内部审核

由内审员按照《内部审核管理程序》,对计量检定业务进行审核。一般情况下,每12个月开展一次。审核内容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并将审核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6.3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单位负责人组织、依据《管理评审管理程序》开展,一般在内审之后的20日内以专题会议的形式进行,周期一般为12个月。主要用于评价本单位建立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6.4改进控制

通过定期开展管理评审、采取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持续改进等活动,改进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以持续满足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度。

质量体系范文9

论文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生教育质量;优势;对策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1961年美国学者费根堡姆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其最早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费根堡姆在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对全面质量管理概述如下:“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国际标准组织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从各国学者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来看,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由一个概念体系组成的。具体说来,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体系包含以下七项内容: 

第一,质量体系。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建构的组织结构、实施程序和所需资源的总和。质量体系的建立,要求组织按照某一标准来规范现有的体系,使之满足质量管理和顾客的需要。它是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的基础。第二,质量方针。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改进方向。对外,它代表组织对产品用户和服务对象的质量承诺;对内,它是为组织所有部门和员工确立的行动指南。第三,质量手册。指根据质量方针制定的纲领性文件,具体阐明组织的使命、目标及行为准则。质量手册是质量方针的书面化。第四,质量控制。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监视活动。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消除生产活动中的不利因素。这里的“控制”并非仅仅是指采取监控与管理方式,而是指在活动中采取更加人性化和更加科学的可以保持活动“持续改进”的方法。第五,质量保障。是管理形式的一种,其实质是组织机构通过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信任度,阐明其为满足顾客和服务对象的期望而做出的某种承诺。它的目的是为顾客提供信任,使顾客认为组织具有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第六,质量审核。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并达到预定目标的检查过程。第七,质量评估。通过自我评价和顾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提出完善的目标,督促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美国学者特瑞巴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包含三个子系统:其一是社会性系统,涉及与正规或非正规组织特点相关的因素,如校园文化、教师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质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教师、管理者与学生等群体之间的行为模式;其二为技术性系统,涉及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和有效手段等因素;其三为管理系统,涉及组织结构(如正式规划、方针政策、职能部门、权力类型等)、组织使命与目标、组织运行活动(如计划、实施、指导、检查和控制)等。其与传统质量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全面性,即全面质量管理则立足于产品质量的方方面面,关注生产的每一过程,带有明显的过程导向性。 

二、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于此同时,我国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又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国家几次对研究生进行扩招,以满足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在扩招的同时也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突出的问题——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研究生教育质量却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日益下降。 

具体说来,研究生质量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导师不导现象。具体表现为导师由于行政职务或者导师忙于自己的外部兼职,造成对所带研究生的指导不够,对学生采用“放羊式”培养,不能有效的对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第二,研究生不研现象,具体表现为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潜心学术研究,而是忙于赚钱,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没有深入发掘,只是为了一张学历证书而敷衍了事。当然,这也与导师不导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导师缺乏提高培养质量的动力。一方面,许多高校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给予了导师充分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经费分配等方面,主要又以教学和科研成果考核为主,很少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考核,因而造成导师把较多的时间用于项目申请、上,而把较少的时间用于指导研究生。这样,研究生培养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第四,导师队伍的平均素质有所下降。各学校为尽量满足扩招后研究生教育的需要,降低了硕士生导师的遴选标准。这就带来了导师水平不高无法给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指导,导师课题不够无法为学生提供研究条件等问题。第四,其他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如不合理扩招、经费短缺、淘机制不健全等。 

三、全面质量管理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优势 

(一)事后管理模式与全面管理模式 

研究生教育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而研究生教育质量则是研究生教育成败的根本评判标准,要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就必须紧紧抓住研究生教育管理这一主要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管理,研究生的课程建设、科研和学位论文管理,研究生的招生、德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 

对教育质量地管理比较缺乏,尤其是缺乏一种统一的管理和量化标准,已有的量化标准又主要侧重于“管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从“如何管”出发来考虑问题,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不良现象,即在管理中不主动、不创新,不以教育质量这一根本标准来衡量,直到教育质量出了问题后再去纠正,是典型的事后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的缺陷即不能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重心,不能充分调动研究生、导师、各学科等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培养质量方面能各尽其责、各行其事。而全面质量管理则突破了这一局限,通过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对现有管理工作进行了重新修改、制定,强化管理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使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模式由事后管理转变为全面管理,由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推动了教育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了有益的改进。 

(二)全面质量管理监控的全面性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教育质量必须用严格而科学的教学管理来保障。而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则需要一系列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和措施才能实现。在我国教育体制中,传统的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主要是由教务处和各系部、教研室的领导承担的,监控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这种传统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首先,教育质量监控只是学校管理部门的职责,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只有管理部门才能评价,这就造成了教育质量监控主体单一、主体缺位的问题; 

其次,监控内容单纯,大部分的教育质量监控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质量的层面上,只停留在监控导师的教育能力上,而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所培养的人才的规格与质量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等重要内容均没有在监控的范围之内。不仅不能全面反映教育质量,而且忽略了教育中最重要的被监控者——研究生,造成了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客体狭隘且客体覆盖不全面的缺陷,导致教育质量监控难以体现全面性、真实性、科学性、客观性的原则,也难以体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实际效果。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则能全方位地界定好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与客体,形成对教育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监控。 

(三)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将管理重点放在教育结果上面,通过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些硬指标的设置来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比如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数量和级别等,这些都造成了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等现象的丛生。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与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样,研究生全面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也是通过建立严密的文件化管理体系(质量体系文件)来实施质量管理的,其核心是通过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控制所有过程,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建立操作性强的工作程序和指导文件,进行质量记录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导师、管理者、研究生的行为准则及操作程序,促进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四)质量管理的顾客需求 

传统的教育培养侧重以学校为中心,只从学校的层面去考虑质量问题,而相对忽视了研究生本身。研究生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既是接受教育者,又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的内部顾客,他们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参与者,应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从目前的以学校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四、研究生全面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导师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关键,导师既是研究生专业培养质量和目标知识结构的设计者,也是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者,还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界定者,国家、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都要通过导师来具体化,表现为实在的质量。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只是把导师作为管理的一个层面,而忽视了导师的最基本工作即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主要、最基层的过程质量控制者。各种质量管理措施能否有效、能否对培养质量的提高起指导、监督作用,关键在于导师实施执行过程中配合的态度和方法。因此,要打破现行的导师负责制,要从组织的全方面考虑问题,在从导师的遴选到导师的考核激励机制这一过程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加强导师的遴选,严格导师资格审查,使真正优秀和合格的教师进入导师队伍。其次,要强化导师招生资格的审核,对于指导经验欠缺、指导能力不足的导师要严格控制其招生人数。再次,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导师队伍的活力。应提高导师待遇,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对那些有重大创新成果的优秀导师应给予重奖,对那些缺少责任心、长期没有科研项目或成果的导师,应停止聘用,实行优胜劣汰,以增强导师队伍的活力。此外,还应注重加强年轻导师的培养。 

(二)建立全面的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 

研究生教育是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来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的。因此,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体系必不可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第一,制度建设。既要求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学位授权审核制度,不断完善从招生、培养、管理到授予学位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把好质量关。第二,监督控制职能的加强。学校要充分发挥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控制职能,严格执行教学监督、质量监管以及决策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第三,建立主客体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所谓主客体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指的是在监督过程中,没有缺位的质量监督主体和缺失的质量监督客体,没有遗漏的质量监督内容。即建立包含导师、学生、学校各职能部门、各级主管部门等主客体和监督内容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 

质量体系范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96-01

一、引言

当前,传统式的质量管理方法,项目施工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抢进度、抓工作量,忽视质量管理,最终导致质量通病多,事故多,工期拖延,返工频繁等等问题。同时质量检查也往往流于形式,有些质量规定和处罚手段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与实施。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坚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比较有效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分析

(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项目而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把有关项目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和统计方法等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并提供经济的、适用的工程来充分满足业主的需要和要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于形成对工程项目实施系统管理的质量体系,把所有的与工程质量有关的人员都参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其核心观点有:全面质量,

预防为主,为业主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持续改进。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是:质量管理体系是比较全面的、全过程的,同时质量管理体系采取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多样的和动态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紧紧抓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企业全体员工都参加,并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出一系列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使项目的全过程均处于可控状态,并使实施企业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更加高效地运行工程项目。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全过程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断循环,称为PDCA循环。可以按照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这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可见,PDCA循环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往复过程,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管理思想。

具体来说,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就是PDCA循环法,具体如下:在计划阶段,可以按照业主的要求,并紧密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技术条件,进行项目施工计划安排和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施工的开展;在实施阶段,按照项目第一阶段制定的施工计划组织实施,保证施工的工程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最终确保质量和安全;在检查阶段,对己施工的工程项目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并严格按照项目施工技术标准和国家强制性规范进行审查,并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在最后的处理阶段,要不断根据业主的意见和检查阶段中评定的综合意见进行全面总结处理,合理部分逐步编成标准,不合理部分及时进行整改以便适应要求。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推行项目团队竞聘制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各个项目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团队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而且在一个项目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互补性与协调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领导者,他的选拔非常重要,应该具有良好的规划、组织与控制能力。而且为了更好地推工程进项目的开展,应该选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以及较高管理经验的人来担任项目经理。除此以外,工程项目部其他人员的选择方式是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通过组建和推行高效的项目团队,可以为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采取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加强质量控制,以便确保工程质量。

(二)建立和健全项目质量责任制度

在项目部层面上,质量责任制度一般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建立现场的质量控制小组,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并强化监督措施,来治理质量通病,最终避免质量事故的出现;其次是总工程师负责质量的记录控制,质量的内部审核以及纠正措施等要素,并监督和检查质量控制情况;再次是施工员和各个班组长严格进行项目施工自查和互查,要及时制止那些违反质量操作规程的项目作业,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规范施进行。

(三)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首先项目质量目标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其次还要满足企业质量计划的要求。要根据项目质量目标来进行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要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以便确定每一个分部工程或者说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同时,要根据每一个分部工程的技术要求和项目进行的难易程度,来制定其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四)开展质量分析工作

实践表明,质量分析制度是加强项目施工方法的最佳制度,有助于深入地进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般来说,质量分析制度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工程项目质量预控方面,分析工程项目质量趋势,分析影响项目质量问题的因素,并科学地制定预防措施,以便确保工程质量。其实是由项目经理来主持召开质量分析会,项目部所有有关人员共同参加,明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排查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因素。最后是针对有一定共性的质量问题,采取统一的诊断措施,并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文件。通过这些来有效避免项目中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祝石,谈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年7月.

[3]梁伟峰,浅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广东建材,2007年第2期.

质量体系范文11

【关键词】 血站;输血;血液;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76-01

采供血是血站的核心任务,我们围绕采供血全过程(即血管到血管),明确和识别血站各业务流程,从血站总体出发,设计每个质量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并考虑每个过程的要素,即:目的、范围、职责、人员、设备、材料要求以及所采用的控制措施与方法等。将各个过程的分解目标与血站总体目标相一致,使每项质量活动都服务于血站质量方针与目标,每项活动都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全过程的整体设计和各阶段工作活动的系统规划,基本搭建起一套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近年来,因输血安全造成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临床和受血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法规文件并对血站推出了很多的培训项目,以提高从业人员血液知识和技术水平,规范采供血执业质量行为和技术行为,血站必须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1 加强血站职工的管理和培训

人是整个质量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做好的人的培训,就把握住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建立临床采血、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使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全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出台政策鼓励员工参加各种输血医学学历教育、轮转培训、自学、参加国内外各种进修学习班、学术会等,通过这些措施培训输血医学全面人才。不断加大人员培训的投资力度,到外省进修学习,请专家教授到站内讲课,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对参与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以评估培训效果,并作为年度绩效评价标准之一。

2 加强检验科内部的质量管理

2.1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采血站专门成立仪器购置和计量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仪器的购置。对仪器设备的采购进行全程质量评价,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添置紧扣的高档设备,同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定采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

2.2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首先保证是经自治区卫生厅统一招标中标产品,要求进货渠道正规。其次质控科还将严格把关,正对新购的原材料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3血液检验质量管理。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EQA是建立IQC之上,又以服务IQC为目的的,是独立的经授权实验室监控本地区各实验室IQC实效性的一种手段,是来自于外部的非常规性的工作。其目的是回顾地了解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实验室的检验能力。IQC是每个实验室自身不可缺少的常规的工作内容,是质量保证(QA)起码要求之一。IQC说明一次实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依据,尤其是弱阳性质控品最为重要,它可以间接反应检测试剂的质量和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因此,做好IQC和EQA是输血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供血者健康标准》,严把体检关,坚持七项初检、六项复检,初复检同一项目采用不同厂家试剂,不同检验人员。为保证检测质量,重点抓好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3 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3.1为了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血站专门成立质量考评小组,考评小组在每月底依据具体量化的各科业务考核标准,对相关业务工作考核,与相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现的差错都得到了比较及时的改正。

3.2制订工作交接单,体检、检测、采血、血液入库各个环节凭此单交接、流动,个人完成的业务项目均由本人签字,科主任对当日科室工作在交接单上签字,质控科对采供血全过程各环节审查签字。

3.3质评小组每月组织全站职工开1次会议。总结本月的工作情况;公布有关国内外及本单位血液质量信息;各科室汇报科内本月自查自评情况。然后由质控科汇总,集中分析解决本月存在的问题。

4 无偿献血管理工作

积极主动协助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以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的名义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制定全市无偿献血采血计划;街头采血或上单位采血。献血者征询、体检、采血、检验、发放的原始记录作为日后用血返还和输血纠纷的历史记载,献血有关档案资料要至少保存10年。在质量管理上,无偿献血咨询ALT不合格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首要原因。ALT活性增高的原因与血液标本存放的温度、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ALT这一非特异性指标在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意义值得探讨。

5 结果

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的实施与执行力度的加强,提高了全站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增强了质量管理意识,优化了采、供血工作流程,建立良好的公平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采、供血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6 讨论

采供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全过程涉及到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血液学、细菌病毒学及医用高分子学多种学科。为了保证采供血的质量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对血液制品从采集、处理、储存、运输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只有使采供血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才能为临床输血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成分制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11-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04-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05-9.

[4]刘海田.血液制品采集检测技术标准及质量控制实践全书[M].第3卷.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3:12431280.

[5]陈羽中,粟美娜,等.采供血一体医院输血科质量控制难点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2004,4:4849.

质量体系范文12

关键词:多媒体;监控体系;教学质量;高校

中图分类号:C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077-04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融合了文本、视频、图像、动画、声音、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集静、动于一身。具有图文并茂、声乐具佳、人机交互的优点;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大学生大学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接受理论知识、提高素质、实践技能提高的有力武器。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之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应顺应时展,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革新教学手段,从而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师上课前已经准备好,不需再用大量的时间来写板书,能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教学信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传授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在有限单位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方式活泼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随书光盘、INTERNET、市场化教学软件、教学素材库等资源,使教学参考资料丰富多样且完善。通过有效方式将动态视频、文字、录音、电影、录像、电视等教学资源实时引入课堂,实现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对传动教学方式用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教学效果提高作用尤其突出。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象生动性强。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声、像及视频剪辑整合为一体,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产生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可生动、有序、形象地展示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提高了,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和保持加深,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记忆课堂所学内容的质量。

4.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众所周知,高校教学中有些问题靠板书和讲解是无法表达清楚的,甚至言语难以表达,更难领悟。如能辅以多媒体手段,则可能让人产生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而且能给学生创造活泼的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1.课件替代教师本末倒置。目前有些教师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以随书附带的教学光盘或自己制作的水平较低的课件为主,对其内容可能都不是很熟悉。将多媒体技术机械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现代化的“展示法”和“注入式”教学方法,失去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2.缺乏交流和互动,限制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是已经在课前准备好“成品”,老师无法根据实际课堂气氛和学生反应进行灵活调整内容,学生走马观花式浏览,失去了教与学主动性、互动性、思考性、情感交流和和谐的气氛。因而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3.多媒体课件内容太过花哨,忽视教学目的。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师教学,为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为根本目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有些课件在次要内容上做主要文章,将重点放在色彩、图文、背景、动画、声音、界面、录像等组合在一起,不注重实际。学生对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印象深刻,其它却一无所获。

4.制作技术水平偏低,伪多媒体课件泛滥。教师对课件制作要求不是非常熟悉,素材收集不够,画面构图、文字、色彩、配音等方面处理不够恰当,字号选择不恰当,界面不协调等。通常是堆砌和罗列课本中的内容于多媒体课件当中,或者选定某个ppt模板,机械的插入诸如视频、文字、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内容,这实际上只是电子化对纸质教学内容替代,其效果可想而知。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形势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有优势,但利用不当会降低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无效或负效的结果,近几年各校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最应该强调的是有效利用,而不是形式上的利用。只有通过建设硬件资源,开发软件资源,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适时、适度、适当地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二、构建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是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提出的要求。此举被普遍认为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促进高校信息公开;二是促进高校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根据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调控,使之达到最优化状态的组织、程序及方法的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三个监控要素,即监控目标、监控组织、监控方式,主要规范监控什么、由谁监控、怎样监控,并构成一个有效的运行系统。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自的形势下,加强学校内部自我约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就是要建立科学和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监控体系要能系统和全面地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运行,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重点监控教学质量。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监控机构、督导体系、监控运行体系、信息反馈、整改与建设。

3.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能合理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状态进行评估,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教学单位的评估与指导,推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

4.监控体系可以获得并及时反馈教学工作的各环节的状态信息,判断教学质量,还可辅以其他评估手段对体系中不同成员进行激励。

(5)通过这一监控体系监督还可使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提高,日常教学工作及其它教学事务管理更加严密、更加注重实际效率,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各个高校办学规模在迅速扩大,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高校存亡,关系到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否。因而建立和健全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系到高校生存与未来发展。

(二)多媒体质量监控体系监控机构建设

1.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领导组,成员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成员组成,进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学校对评管、评教和评学工作的领导。质量监控体系领导组职责体现在以下方面:对全校评管、评教、评学及专项评估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表彰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督促后进,拟定整改意见并落实监督;对教学、管理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协调处理;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得当的合理建议。

2.教务处是高校教学监控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评估机构,在教学监控体系中担负很多重要职责。教务处在监控体系中的主要职责体现在以下方面:制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所需的各种评估方案、实施办法、评估体系、指标、文件;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管理文件,为保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及各项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年度工作计划,提交年度工作总结;为校级督导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提供服务;负责对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估工作的检查、指导;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提供教学质量调查意见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监控,监控和评估中一旦发现教学质量问题,实时整改并监督实施。

3.学生工作部门作为学生教育日常管理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和有关学生的教学评估与质量检查工作,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和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检查和发现多媒体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等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和施改进;通过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并向教务处及时通报情况;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效率评估情况;加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4.人事处是学校人事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与教务处、学院等教学单位积极配合,在师资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制定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教师业务和考核规范;按照教师在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进行审查职称晋升;负责引进教师的岗位资格审查、教师教学质量等级认定、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信息;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人员提出重新安排意见和建议。

5.学院是高校教育教学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在质量监控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和监督工作,也可按照学校相关体系标准,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教学情况的体系及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校级指标体系。自评本单位教学工作,监控学院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等级确定;组织对学生学习效果、状态和其它相关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议;对本单位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接受学校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各个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职能部门在教学监控和评价工作中要相互支持,通力合作。

(三)构建督导体系

建立教学督导体系,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督。督导应由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强、教育理论水平高、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身体健康,在学校享有较高威望的退休或即将退休在职教授组成。

1.根据所在专家组的分工,深入课堂听课,并对听课对象作出综合等级评定和评语;

2.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主动完成评估;

3.反馈督导体系参与学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获得的有用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意见、建议;

4.积极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四)构建监控体系学校、学院级监控运行体系

1.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为校级和院级运行。院级监控体系是基础,学院按要求认真开展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校级监控体系对全校的多媒体教学状态和质量基本覆盖,合理监控和评估,并能确认院级监控评估结果。

2.质量监控包括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备课、答疑辅导等。同时对实践教学、毕业设计与论文加强监控。

3.学校定期检查和评估学院的教学工作状态,目的是掌握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基本建设。

4.学校要定期评估和检查教学单位及管理部门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基地、师资、专业、建设等情况,找出问题原因,解决和整改。

(五)健全监控信息反馈体系

1.教务处要把各学院教学工作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到学院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要把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等级传达到教师本人。

2.教务处和督导组要接待教师和体系中有关人员的访问咨询,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又可以起到很好促进。

(六)改进与建设量监控体系

1.领导组要及时召开学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会议,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职能和教学部门提出指导性建议或整改意见。

2.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根据多媒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改进和建设情况。

3.根据领导组提出的意见,涉及的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制定,并组织落实。

4.教务处要对各院和有关部门的整改和建设情况进行复评或验收。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