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忽略阅读答案

忽略阅读答案

时间:2023-05-30 09:39:18

忽略阅读答案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1

【现象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预处理所有生词及短语:mixed, subject, tasty, softball, buddy, senior, hero, cook, sew等。

存在问题:忽视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思考:如何开展词汇的教学?

“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Harmer,1991)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总体来讲,参赛教师都能重视词汇的处理,能创设语境,设计一些活动,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所学词汇,为后来的阅读扫清障碍。通常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对词汇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难度大、影响语篇理解的词汇,对于这类词汇可以预先处理; 第二类是无关紧要的、不影响语篇整体理解的词汇,这类词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忽略,直接跳过,因为该类词汇不会影响对语篇的整体理解;第三类是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对语言技能“读”的四级目标描述为“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因而我们应注重在语篇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而我们常常忽视第三类词汇。下面以牛津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 为例。

例1.教学“mixed” 一词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猜测该词的词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It’s a mixed school. 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 看出“mixed” 在此处意为“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 .”

例2.教学“Home Economics”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如下文本:My favourite subject is Home Economics. I like learning how to cook and sew. I did not know how to do things for myself before I came to this school. Now, I know how to cook healthy and tasty meals. 根据上下文学生不难看出Home Economics、 subject、how to cook and sew 以及know how to cook healthy and tasty meals 之间的联系,学生进而就可以推断出:“Home Economics” is a subject about how to cook and sew.

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加强学生相关方面的训练,无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如此,学生通过交际情景、阅读材料的上下文、构词法等猜测不熟悉的词语的意义,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反之,如果我们一味地把所有的词汇都提前处理掉,为后来的阅读扫清障碍,学生则只能死记硬背词汇意思,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现象二】阅读课上阅读任务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多样性及趣味性。

存在问题:忽视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及趣味性。

思考:如何有效地设计阅读课阅读任务?

阅读教学的开展依赖于一个个阅读任务的设计。 阅读任务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阅读课教学的效果。对于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效果,首要的是有效阅读任务的设计。首先,在设计具体阅读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层次性。从阅读阶段来看,可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任务。阅读前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以及引出话题,教师可设计如头脑风暴等活动。阅读中主要以训练阅读技能为目标。总体来说,应先总后分,也就是说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再去寻找细节。教师可从宏观层面设计2-3个问题让学生做限时阅读训练,使学生很快了解全文大意。同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True or false、 Fill in the blanks 等细节辨认问题让学生去寻读细节。阅读后任务是对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在这一阶段,学生可根据阅读内容开展各种思维活动,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开展如角色扮演、大意复述、采访活动、辩论活动、模仿写作、续写故事等一系列活动。

【现象三】阅读中,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形式来理解文章,完成阅读任务。

存在问题:忽视以理解为任务的默读训练形式。

思考:如何进行以理解为任务的阅读训练?

首先,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流畅阅读者。流畅阅读指快速的、有目的的、交互性的、理解性的、灵活的阅读。(William Grabe,1991)培养流畅阅读者必须多训练默读而不是训练朗读。默读和朗读虽然都和读有关,但两者在读的方式、速度、目的和技巧运用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程晓堂、郑敏,2002)由于默读所动用的器官仅为眼和脑,学生可以根据目的和需要运用适当的浏览技巧,在迅速的默读中抓住主要线索,追踪具体细节,进行正确推理、判断、归纳、概括和总结,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王蔷,1999)

【现象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设计了各种活动,学生参加了很多活动, 但是学生的阅读策略水平并没有提高。

存在问题:教师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只要能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就不再处理,忽视了具体阅读技巧和与阅读策略的训练。

思考:如何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所谓阅读策略,就是指阅读者为了有效地开展具体阅读任务而采取的具体的行动和步骤。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阅读策略,才能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活动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解释阅读过程中根据什么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解释答案推导的过程比答案本身要重要得多。因而,教师应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教师在进行具体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训练时可采用显性教学方式――示范性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使用某种阅读技巧。教师可具体说明不同阅读策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并就具体的例子来示范这些阅读策略的操作, 提供指导性帮助,然后让学生直接操练。

如,略读(skimming)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主要用于了解文章大意。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无需细读全文,只需要有选择地跳跃式地阅读标题、材料的开篇段落和主要段落的起始句及结尾句、材料的总结段便可获知文章大意。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时,问题不宜设计太多,一般以2-3个问题为宜。以牛津英语8A Unit 2 Reading I 为例, 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1. What is this passage about?

2. Which schools are the two students from?

寻读(scanning)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寻读是为了查找具体信息而展开的阅读,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告知学生如何辨认题干中的关键词和概念,以迅速查找目标信息。该部分的阅读任务通常为True or false 、Yes or no一类的练习。每次让学生完成的题目也不宜过多。 以牛津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为例, 教师可设计如下判断题:

1. John is in Year 8 at Woodland School near London.

2. John’s favourite subject is reading.

3. Nancy often drives to school because it takes less time than taking the bus.

4. Nancy and Julie are both in 9th grade and they’re buddies.

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核对答案时,不仅仅要进行正确和错误之分,同时还要让学生思维显性化。所谓思维显性化,也就是让学生具体说出做题的思路,即得出所选答案的过程, 从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做题思路是否正确,最终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现象五】设计问题形式简单,师生信息交流单向。

存在问题: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考: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 的基本理念,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置who, what, where, when一类的事实性问题,让学生再现事件、地点、时间等,还应注意根据阅读材料设计一些扩散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如“How...?”“ Why...?” 等一类问题可用来检查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理解。“What do you think of...?”“If..., what will you do?”等一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创造性回答。这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训练。其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孟子曰:“重思存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因,是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创新的源泉。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问题的提出者总是教师,学生只是在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回答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改变传统的学生“学答”为“学问”,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升阅读教学技巧和策略,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教师阅读教学的误区。

1.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为了应付高考,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等的教育,致使生学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

2.依赖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

针对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题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有些老师认为,答案会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阻碍学生发创造性思维和散性思维的发展;但更多的老师认为阅读题所设置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答题方向和把握文章主旨。

3.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部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死板,所选文章也不够精美,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学生普遍要求能提供更多更精美的文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选择阅读。

(二)学生阅读训练的误区

1.对文章理解不透彻

无论是词句的理解还是主旨的把握总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难以回答得完整准确。阅读积累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文学底蕴欠丰厚。

2.不能“学以致用”

判断文章体裁,运用相关文体知识鉴赏文章、思考问题,应是学生阅读思维之一。但是,学生阅读过程中却难以将课内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课外自主阅读能力,不能有效地实现“学以致用”。

3.认为阅读训练成效小

学生喜欢做客观题,他们认为做客观题花费时间少,成效相对显著。做像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这样的文章,他们觉得费时,而且得绞尽脑汁,有时不一定答到要点上,所以效果不显著。其实不然,阅读训练一定要多读多练,才能培养语感。

4.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语文学习的一大内容就是语言学习。而当前许多高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文章看得懂,但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该现状令人堪忧。

二、探究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注重对文本的阅读积累。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这为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作了关键的脚注。从语文教材的选用看,必修一至五,《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读》等八本书选用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品读、理解、感悟、鉴赏,甚至背诵这些名篇佳作。让学生从这些名篇中感受作者的人格,从而内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品位。特别是教材中选用的我国古典名篇佳作,更要引导学生从传承祖国文化,完善自身人格的高度去认识积累的重要性。

(二)提高学生的细读与鉴赏能力。

无论是哪类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旧理念下的“架空分析”和新理念下走极端的“思想漫谈”式,其实都忽略了一点,“语文”姓“语”。离开了对语言的品味,离开了与文本的“亲密接触”,阅读教学就会走向空洞。对此,半个多世纪以前,朱自清先生在《・序》中已有很精辟的论述:“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

(三)鼓励学生个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

个性阅读,即学生从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这种个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学习语文打好基本功。当然,个性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可以指定读物,做到统一阅读,各自理解,教师点拨,提倡个性感悟与评价;也可以是抓大放小,在一个大文体或大范围里,任学生自选读物,各取所需。

(四)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1.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平等意识缺乏的教学会造成话语霸权充斥课堂,使课堂出现“灌输式”的教学现象: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思考,学生记录教师的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纯粹只是客体。

2.教师应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强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不同观点的互相尊重,从而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论

总之,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出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以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走好每一步,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获取新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方式是否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在课改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取得了共识,传统的“填鸭式”阅读教学已成为众矢之的备遭鞭挞。广大语文教师也自觉或不自觉的开始摒弃它。但由于对阅读和阅读教学的规律认识不足,寻找不到恰当的教学方式,因而,阅读教学的现状没有明显改观。尽管教师一再强调,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采取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初衷相去甚远。原因在于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本质认识不到位,认为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最终明确答案,这就是探究性学习了。事实正是这样,提问成了展开阅读教学的最主要手段。笔者认为,这种“问题式”的阅读教学,并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它违背了阅读的自然规律,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本意,存在着贱视,甚至于抛弃文本的倾向。

一、问题的设计忽略学生的阅读体验

这种“问题式”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提问都有明确的限制性和导向性。教师的提问,划定了课题讨论的圈子,不论学生阅读文本后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有什么样的困惑,由于教师的权威,学生只能沿着教师的提问导向去思考,而舍弃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否则就是答非所问。况且在教师提问的背后,必然有一个教师认为正确的答案,为了获得肯定性评价,学生必然费尽心思借助以往经验揣摩教师心中的答案,而不是着力于从文本出发,对问题本身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因此,回答往往言不由衷。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一位优秀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 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这种方式有何作用?3 作品为什么安排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伙计做故事的叙述人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了他预设的途径上,而学生产生兴趣的问题又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中,排挤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与理解,抑制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在教师的反复追问下,学生得出了教师预想的答案,是否就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呢?这种貌似民主的讨论,其实质与“填鸭式”教学并无二致。

二、问题的生成忽略教师的阅读感受

“问题式”的阅读教学,同时也忽略了教学的主导――教师对于文本的感受与理解,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可谓不知。新的课堂改革,呼唤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可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初中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普遍较低,许多教师自进入教师角色之后,已经失去了当初求学时的进取心,能够潜心于书本者已寥寥无几。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教师看一遍教材,马上就去看教学参考书,然后根据教学参考书的阐释,拟定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更为方便快捷的途径是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成套的教学预设便呈现于眼前了。仍以《孔乙己》教学为例,在一堂公开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问题:全文都是围绕“笑”来写的,为什么穿插了一个与“笑”无关的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的情节?叙述孔乙己给小孩子茴香豆吃,是否也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迂腐可笑?这完全是照搬教参上特级教师的教学建议。这样一来,一千个读者怎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参和网络对文本的阐释,便成了教学预设的依据,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连教师自己的阅读体验都忽略了吗?

因此,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者,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学生没有本质的区别。自己没有“惑”而不解的切身感受,怎么会预见学生“惑”在何处?不知“惑”何处,何以“解惑”?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的阅读体验在课堂预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首先要熟读教材,从自己的阅读中发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再去看教学参考资料,只有这样教学参考资料才能回归本位,否则,教学过程就有可能成为转述教学参考资料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交流阅读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作为教学预设的依据,作为问题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阅读应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创设”、“提供”、“关注”、“尊重”、“鼓励”就是教师应发挥的作用。教师要以读者的身份,以平等的态度,激发强化学生阅读的内在需求,为学生搭建一个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心得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的交流平台。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阅读课堂最精彩的表现是师生一起携手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完整而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感受文本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师生因阅读文本而心灵感动,精神世界丰富起来,阅读能力才得以提高。

“问题式”的阅读教学,教师必然要强调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钻研,貌似针对性强,目的明确,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实则加重了阅读时的心理负担。学生一方面要关注文本,一方面头脑中还要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这样一心二用,哪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怎么会产生愉悦感,学生又怎会全身心地进入文本,与作者交流呢?但是,阅读效果的检测,又必须通过问题去完成,关键是问题的生成不应该是教学参考书对文本的分析,不应该是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对文本的评价。换言之,不应该是教师的预设,而应当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提问的时机不应在学生感受、理解文本之前,而应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评价之后因势利导,顺着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兴趣点、兴奋点和疑惑点提出问题。把学生单一的、表面的、肤浅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如果说学生的阅读,是一条浅浅的小溪,那么教师就要为它注入源头活水,顺势把它引进波澜壮阔的大海,真正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精神交融、情感共鸣,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本位。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4

一、简答题主要题型

(一)细节类问题

由于简答题的宗旨在于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基本功能力,所以一般来讲,简答题的细节类问题一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关键是如何从答案出处中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因为简答题要求考生既要用简短的语言,又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的整句话。

(二)词义题

词义题的出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转述或解释某个词或语句在特定场合下的特定含义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表达出来。

(三)主旨类试题

此类试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原文中找不到出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对语言理解能力要求很高。

二、简答题的评分标准

内容正确,语法基本正确,得2分;内容基本正确,语法正确或有错误,但不影响理解,得1分;及时语法正确,但是内容错误,得0分;答案超过规定字数过多,得0分。

三、简答题的解题技巧

一是读懂问题,查找线索。如解答词义题时,可注意找出原词在文章中的同义代换词,如果没有,还应注意破折号、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插入句等具有解释、说明作用的语言成分。学生可先读懂问题,后浏览全文,并在文中标出问题中的线索词,以保证其答案至少在内容上能够做到完整无缺。

二是语言简练、准确,概括性强。为了符合字数限制的要求,学生要采用一些小技巧进行语言上的浓缩,比如可利用缩写,将you are 缩写为you’re;把两个词合成一个复合词,如把be built recently 写成newly-built。尽量用词或短语代替句子,用简单句代替复合句,对同类现象找出共性,进行概括。

三是注意提问方式和答案的协调性。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求有不同形式的回答,不能仅仅为了答案的简洁而忽略了问题与回答在形式上的对应。例如:就目的提问,答案就应当用表示目的的用语,如for 短语、不定式短语;就原因提问,答案就应当用because of 短语或because 从句;提问词是what,只能用名词或动名词短语、名词性从句来回答。掌握这一原则有助于增强学生回答题目的针对性。

四是避免语言错误。组织答案要认真细致,避免使用不熟悉的句型、词汇或短语,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问题。要避免语言形式错误,如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大小写,特别是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首字母需大写、注意全句结构是否一致。同时避免语法错误,要注意主谓是否一致、时态与原文是否对应等。

四、教学启示

应对阅读简答题,关键还是需要教师重视平时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策略,才能帮助学生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一是精读泛读相结合。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词汇量,增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能力提高大有裨益。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精读材料,需要认认真真地反复地阅读,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为泛读打下比较牢固扎实的基础。

二是科学设计练习,训练阅读技巧。可以把学生的阅读训练分为两类:一类以开阔学生视野、阅读欣赏为主;这类材料应配以少量题目,一般以事实细节题为主,用以检查学生对材料的一般理解程度。另一类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地训练,这些技巧可以包括:抓主旨大意、抓特殊细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推断隐含意义、辨认语段过渡等,这一类训练不应满足于向学生提供一般阅读理解力的检测性题目,而应提供训练性题目,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使用某项阅读技巧。这类题目应让学生读前先看,以便带着目的、根据要求去读。

三是重视讲评,有的放矢。教师应事先批阅学生的阅读简答题,对于学生的得失做到心里有数。分析学生失分率较高的题目以及失分原因。要适当讲一讲该题型的命题特点和原则,适当讲一讲该题型解题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如何快速寻找有效信息、如何寻找推理判断题的推理依据以及如何处理非常复杂的句子和大量的生词。分析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不同体裁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

总而言之,阅读理解的简答题,对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老师和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要增强词汇储备,通过广泛的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这具有很好的后效作用。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5

【关键词】文本阅读;分析

Examination the language literature text origin the reading be familiar error type analysis

Zhang Hui-ling

【Abstract】Literature text origin the reading have been one of the topic that the examinee feel very headache, the writer combine a student trained reading article, appear a student error of the type induce for:Review to prohibit indeed, thinking not thorough, not well organized, answer not norm, text is original meaning to know not strong, and make concrete analysis.

【Key words】Text origin reading;Analysis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考生感到很头疼的题目之一,也是在高考总得分很低的题目,笔者结合学生训练过的阅读文章,将学生出现失误的类型归纳为:审题不准确、思考不深入、层次不清晰、答题不规范、文本意识不强。下面就具体文章分析如下。

1.审题不准确

例一:《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苏、锡、常、镇四市2009届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二)】

【问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情感。

【学生答案】①母亲在故乡劳作供我上学给予我关爱。②母亲因故乡而憔悴。③母亲过世后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失误分析】这个题目重在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而这个答案重在分析母亲的经历,没有准确审清题目。

【参考答案】①热爱母亲。②敬佩母亲。③对母亲的养育充满感激之情。④有一颗报答母亲的心。⑤对母亲的付出充满愧疚之情。⑥忽略了母亲对故乡的依赖,感到懊悔。⑦母亲去世,充满悲伤。⑧怀念母亲。(5分,每点1分,答出五点就给满分。

2.思考不深入

例一:《江南无雪》【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问题】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学生答案】①通过大量篇幅写雪,表现出雪的美好和雪景的美丽。②借有雪时的欢乐记忆,反衬出江南无雪的遗憾。③表现出作者对江南雪景的热爱和怀念。

【失误分析】作者写“江南无雪”表达出的遗憾之情,仅为表层情感,深层次为对环境的担忧;写童年雪景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不仅表达出对雪景的热爱,更为主要的是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文章最后写想象中的夜饮赏雪,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原来的答案仅仅停留在对雪的本身的思考,未作深层次的探究。

【参考答案】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要求答出两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例二:《晶莹的泪滴》【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问题】文章结尾写道:“我今天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我”为什么“虔诚祈祷”?试加以探究。

【学生答案】①祈祷女老师能够幸福。②祈祷女老师能够永远保持这种美好的心灵。③祈祷所有的老师能够像这位女老师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

【失误分析】作者写女教师不仅仅是为了对她的歌颂与赞美,更为主要是为了引发人们对人间真情挚爱的思考,希望我们所有人包括我们的民族能够像这位女老师一样。文章在结尾处含蓄地传达出此意。而这个答案简单地停留在对女老师本身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女老师的泪珠体现了人间真情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我人生的前进动力。②我也希望像女老师一样,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③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民族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滋养。 (本题6分,每点2分)

3.层次不清晰

例一:《草丛》【南通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问题】文章两次描写了割草的老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答案】①突出草丛不被忽略。②承接上文对草的践踏。③引起下文对冬天草丛的描写。

【失误分析】题目明确要求分析两次描写的作用,而这个答案没有按层次答题,笼统回答,答题的思路不清晰。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以老人割草,将草丛所遭遇的艰难具体化;②第二次写老人忘却了自己对草丛的伤害,既表现了草丛的卑微,又为引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③前后照应,突出了草丛执着坚定的形象。(评分建议:三个要点,每点2分。)

4.答题不规范

例一:《江南无雪》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问题】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学生答案1】①承接上文儿子的追问。② 引起下文诗句,与之照应。③运用排比的修辞。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是对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在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通常采用两种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阅读欣赏。这样的欣赏活动一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可以设计少量的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但是题目不宜太多、太难。二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这样的训练活动是有针对性的。这些阅读技巧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猜测阅读内容、掌握文章大概意思、抓住文章重要细节、联系上下文内容猜测生词意思推断内在含义等等。对于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专项训练来说,教师要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题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技巧。

一、阅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四种问题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他们的智力发展和知识水平也不同,再加上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和阅读的习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阅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学生容易出现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

由阅读转化为内在的理解是一个心理接受的过程。有心理学家提出,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眼睛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并不是一字一词地慢慢移动。大脑对于阅读材料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也并不是逐字逐句拼凑起来的,而是通过句子中一些关键性的词汇组合起来进行猜测和概括,而后快速理解句子意思。虽然这样的阅读不是一目十行,但也会是一目一行或者一目几行。那种一字一句认真阅读的方式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这样的阅读方式的弊端一是学生的阅读速度跟不上,二是使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变得特别困难。比如在“My friend Bob picked me up on my way to work.”一句中,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朋友Bob载我去上班”。“pick up”在句中的意思是“载我一程”,而在“I found a pen on my way to work. I picked it up.”中“pick up”的意思是“捡起,拾起”。如果学生不联系整个句子所处的语境来理解句子,那么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可能完全是错误的。所以,在学生当中,很多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觉,分开来分析好像每个单词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把这些单词组成句子之后,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太重视细节,而忽视了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学生在阅读英语语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读完几篇文章之后,他们能够清楚地说出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可是如果你问学生,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意识到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吗?学生往往回答不上来。他们了解的故事梗概,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三)只重视读课文,却忽视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联系猜测句子意思的能力

有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遇到句子中不认识的单词或者词组就马上去查词典,看上去非常努力和勤奋,可是实际上这种“勤奋”是一种“懒惰”的做法。因为他之所以去查词典是因为懒得用脑去思考。比如说:“I think playing football is not easy, it’s too difficult.”difficult这个单词是第一次出现,有些学生就觉得这么长的单词太难,直接查词典吧。实际上如果认真阅读这个句子,就可以推断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踢足球并不容易,它太难了。由此可知,difficult的意思是“困难的”。

(四)缺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在英语文章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但句子的理解起着掌握文章内容的作用,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句子的理解通过对词汇和句子意思的信息组合就能获得,而文化背景知识在 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是潜在却不能忽视的。在一些涉及到西方文化的短文阅读中,这些因素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面对这些在阅读课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怎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新教材的编写就基本摆脱了原来的逐字逐句地分析解释文章大意、死记硬背语法重点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工作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讨和摸索试验,逐步形成了“导入―阅读―练习”的教学模式。

二、可采取的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学习过程,一般情况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感知教材阶段、理解教材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阅读课的教学就应该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导入是为了更好地感知教材,阅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而练习是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常采取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导入是感知教材的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课文前的导入工作,这些工作可以这样来开展:

1.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让他们产生阅读的内在需求。比如在学习Mr. Cool’s Clothes Store时,首先出示课本中的表示衣物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Do you know how much these clothes are?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找寻问题的答案。

2.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实物,谈论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同时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讨论和参与使学生学习课文的紧张心理得到缓解。

3.教师要运用以旧带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排除阅读课文时的生词障碍。

(二)阅读是理解教材的环节

如果说第一个导入环节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性认识,那么第二环节就是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学生通过第一个环节的学习对于理解教材内容奠定了基础。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粗读:即大概地阅读全篇内容。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文章大意或者为下一步的深入理解打基础的方法。

2.跳读。这种方法是学生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选择性地阅读一部分内容,只注重这些内容的理解。

3.细读。这个环节就需要学生进行细致认真的阅读,掌握全部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甚至能够分析出文章中词句的语言特点。

(三)练习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环节

常用的练习方法有:

1.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这些问题的设计要分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文中有现成的答案;②答案在文章中有,但不是现成的;③需要独立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④需要发表学生自己的观点。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7

审题是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准确的审题不仅可以为试题解答提供重要的指导;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语文阅读的知识,构建和梳理语文阅读知识体系。

随着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越来越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凸现地位。想要获得高考现代文阅读高分,审准题意是非常重要的。审题从本质上说是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体现,审题是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作答试题的效果。就题目本身而言,许多隐藏在“要求”这一表层之下的“言外之意”,可称之为“隐性信息”,由于其隐蔽、费解,往往为考生所忽略,从而造成解答不准或不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复习中,我们必须规范学生的审题行为,把好审题关。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准确地审题呢?如何进行语文阅读的审题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复习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种。

审清题目隐含的关键词(题目内的中心语),体现着对考生要求的重要内容,而那些具有隐性信息的关键词语,容易被忽略,但它常常是解题的钥匙,提示了解题的角度和方向,甚至规定了答题的内容。如2012年北京卷第19小题: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这道题目隐含的关键词分别是:结合原文、联系现实、自己的看法。答案正是按照这三个关键词来组织的:未能登上绝顶,被风雪埋在攀登的途中,这些人恰如追日的夸父,是悲剧英雄,值得世人敬重,因为我们不能只以成败论英雄(结合原文)。屈原爱国,九死而不悔,孔子执着,知其不可而为之。在生活中,人们都盼望一帆风顺,也赞赏一帆风顺的成功人士,但人们更赞赏那些屡遭失败不改初衷的人(联系现实)。这说明成功与否不是人生价值的根本体现,只有勇于追求,不向命运低头,才能彰显出追求者的生命强力和人生价值(自己的看法)。

审清题目隐含的修饰词:阅读题的解答要特别关注对概念进行修饰、判断的词语。对重要概念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的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简单概括,然后一一对照选项仔细分析,找出选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阅读题的审题可以用“两个辨明”来概括。“两个辨明”是指辨明“正确”或“最为准确”,辨明“不属于”与“不符合文意”。“正确”是指该选项所表达的内容没有知识上、事理上的错误;“最为准确”是指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征与作用等,作出了科学规范而周密的解说;“不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与文本信息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不属于”则是指不管该选项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只要他不属于该重要概念的范畴之内,就应该选定它。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小题;辽宁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小题,都采用类“下列对小说(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的问法,考生在答题时应特别注意。

审清题目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解答阅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提干要求,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把握题目要求,弄清题干问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考查什么、分值、字数要求,弄清问题是针对全文还是部分,是分析综合还是提炼概况,明了题干中的每一个信息,把握出题人的设题方向。然后认真思考,纵向理清题目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因为试卷往往按照文段的先后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内来设置题目。最后再锁定答题区间,准确把握答案的有关信息,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和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当然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明晰全篇的结构层次,并能概括结构特点;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并能理清层次之间的关系;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体会文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等。总之,在准确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的基础上,审清题目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就会在答题中有的放矢,一语中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来看,对题目深入分析和感悟,运用发散思维,挖掘有用信息,不但会全面准确地明确要求,而且对答题思路也有所引导,甚至对答案有所提示。这种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来自考生的广泛阅读和多加积累。所以,只有平时多下功夫,才能掌握要领,审准题意,获得满意的高考成绩。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语文阅读复习的审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研读考纲,领悟命题的意图,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应考能力势必会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8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52-01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中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的问题。

有人说: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高三老师就怎样教;是的,我以前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这样做过,而且看看当前周边的包括外县市的高三老师的做法,翻翻手头有关高三教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便会很容易得出同样的结论。

那么,在新课程中高三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呢?如何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尖子生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还要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2.处理好教材和考点的关系

在高三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只是把目光盯在考点上,忽略教本,轻教材,重考点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教材不熟悉,课文内容空白,不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对渗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不到位。从而舍本逐末,弃源追流,费时耗人效果差。实际上,教材是本,教材是源,考点命题与教材紧密相连,譬如语音题,考纲明确设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误读现象,规范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普通话,于是教材相应地在第二册书后增设统读字字音表,四册书后设有容易读错的字附录表,以及每篇课文下对重要词语中关键字的字音注释,这些是考试命题的主要范围。本来此题难度较低,一般的对策也是只识记正确的读音,不考虑错误音,以不变应万变,利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但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情愿回归教材,宁可多做题,做对了津津乐道,喜形于色,自以为语音过关;做错了根据答案更正,自以为语音太麻烦,基本识记的欠缺导致复习中只能就题论题,当时会做,过后遗忘,会的依旧会,错的照旧错。效果事倍功半。

3.强化训练现代文阅读

科技文阅读需要做题来熟悉题型和出题者的思维,这一点无庸置疑。而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做题,而在阅读。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阅读和写作能力挺强的同学,他现代文阅读的分数却不高。问题不在于他读不懂内容而在于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题者所需要的答案。其实作为阅读题的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少的条条款款,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答案唯一性也说明,这其实可以算客观题。所以训练和讲评尤为重要。所以现代文阅读需要训练,但是要精训练,精讲。学生训练也必须选择符合高考要求典型题型,知道题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方法。这是一道教师自己必须认真研究琢磨总结方法然后再交给学生的题目。阅读有好几个层次,不一定阅读能力越强就越会做这种阅读。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9

一、高中生英语阅读障碍成因分析

(一)缺乏阅读自主性

英语教学自从在中学开展以来,由于语言学习环境的制约,主要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英语学习只是单一的知识与文化追求。这潜在地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作了极大的制约。整体而言,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整体性动机也不十分明确。近半的学生阅读主动性、自主性不够。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性动机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自主性至关重要。

(二)对词汇、句法、语言以及所阅读的文体和题材这方面所存在的障碍

对于句法障碍而言,从调查问卷中的反馈看出这类障碍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其成因是近些年强调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点忽视和轻视对语法的教学,学生在语法知识方面掌握的不系统、不到位。这些因素都会在学生具体的阅读理解活动中不能顺利理解一些句子灵活多样的语法结构变化,从而形成阅读的障碍。

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对策

(一)精心选材

教师在选取材料时既要考虑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特别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应重视这一点。如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从网上下载一些笑话和幽默故事,贴在教室的贴报栏里,让学生课前课后随时阅读。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得到片刻的放松和休息。总之,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他们的热点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整体素质。

(二)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帮助扫除阅读障碍

1. 略读法。这是快速阅读中的一种方法,通常又称为浏览。略读的关键是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准确地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利用略读法做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首尾两段,因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图,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则常常总结归纳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查阅法。考生从文段中获得所需的具体信息,可以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而只需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阅读就行,这种方法就是查阅法。考生在使用查阅法时,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文章的结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逻辑顺序排列。弄清楚文章的排列顺序能帮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时做到高效省时,准确无误。

3. 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法。考生应该有意识地积累英语单词,没有一定量的英语单词作基础和保障,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都无从谈起。考生可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一个生词放在具体的句子语境中记忆。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10

1. 文章选题广泛。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科技类,涉及人类与动植物,地球与海洋,天文地理,能源与环境,医学遗传等方面的内容;另一类是社会类,如历史文化,伦理道德,教育与生活,人物传记,新闻报道等。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备日常生活方面的常识和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社会背景知识。体裁多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各种文体。

2. 题型多样。低、中、高各层次题兼顾,低层次题逐年减少,高层次题逐年增加,常见题型有:直接型、间接型、转换型、归纳型和推断判断型。

二、 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

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准确获得所需信息及领会文章大意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扩展联想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技能的能力;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能根据所读文章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所有的常识和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正确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三、 阅读理解的题型结构

阅读理解经常选用不同体裁的文章,从易到难进行排列,在设置题型时考虑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而拟出不同难度的多种题型来,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层理解,侧重于文章中的具体事实和细节内容。另一类是深层理解,即归纳概括和推理判断题,主要是关于文章的主旨、内涵及文章的推论和寓意方面的理解。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 主旨大意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 细节理解题:主要考查与主题思想有关的细节,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事实的理解程度。

3. 词义猜测题:从文章中出现的同义词、近义词、常识或上下文,甚至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去猜测词义。

4. 推理判断题:这类题要求考生纵观全文,在汇集全文提供的各项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判断作者的意向,人物的动机、目的,性格特征;事件的前因后果;话语中的语态、语气等。有时试题还会假设一种情况,要求考生对原文中没有提及的情况进行推理想象,对题目中提出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推敲。

5. 数据推算题:这类题既是考查学生对直接信息的领会能力,又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这类题的设置要求学生能对某些材料的数据进行分析,留心各数据及其关系并从数据计算中得出结论。

6. 识图解义题:有些文章中会出现一些插图、地图或图示说明,做题时要把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两像对应,相互参照,才能正确理解全文大意。

四、 阅读理解题的解题要领

1. 浏览试题,速读全文

读文章之前,先把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浏览一遍,弄清问题所在,然后带着问题快速阅读,了解短文的整体框架、大意及作者意向,抓住主要信息和各段基本内容,找出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主题句,为下面的细读作出正确判断打下基础,此外,在了解短文主旨大意的同时,还要注意辩识文体,掌握文章结构。

2. 仔细审题,细读细答

认真审查问题的具体要求,明确任务,细读短文,搜寻所需要的特定信息,要特别注意短文的时间、地点、任务、起因、数字等具体细节,注意文章上下文所体现出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注意问题的提出,事物的发展,高潮的形成及问题的解决等,与此同时,还要弄清任务的关系,时间的顺序,图画所示,论点及论据等。

3. 复读核查,验证答案

试题答完之后,再浏览一下文章,从前到后逐个核对答案,复查答案是否符合文章内容,是否合乎逻辑,表达是否正确,词义是否贴切,要抓住关键题目,关键题目的正确作答是做好阅读理解题的关键。

五、 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1. 忌草率从事。在设计阅读理解题时,设计者往往在四个选项中设计出一个干扰性特别强的答案,这很容易迷惑考生。如果在发现一个看似正确答案时就草率确定,往往会选错,所以一定要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方可选出正确答案。

2. 忌囫囵定案。不能在尚未读懂文章的情况下,匆忙答题。凡是客观题都必须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依据,主观题也必须以文章本身的事实、行文逻辑以及作者本人的思路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合理的推理。

3. 忌主观臆断。有些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往往脱离材料本身,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来选定答案,而这些答案与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出入。因此。在做这类题时,考生必须排除自身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干扰,严格按照原文的主旨和行文逻辑来做答。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11

【关键词】英语阅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性

一、审视: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近年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尤其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备受关注。在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准确性和阅读的速度,可是小学高年级阅读材料在长度上逐渐增加,涉及的词汇、句型、语法以及文化等内容更为丰富,因而阅读教学承载的内涵也更多、更广、更深。但是从当前PEP教材看,在三、四年级英语教学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写,这导致了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篇章较长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单词或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

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教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重视不够,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上教学中缺乏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有部分教师片面追求短期效应,注重多讲多练,以致造成学生很难提高阅读能力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些教师将阅读教学等同于阅读理解题的训练,结果学生非但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反而积聚了不少对阅读的畏难情绪,在阅读方面存在不少障碍, 影响了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学习:拨云见日,转变思路

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这其中,就包含了“先学”的概念,即前置性预习。所谓前置性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课堂前“先学”,课堂中则需要“以学定教”。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要先检查学生自学、预习的情况,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需要教师反复地讲,而是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内互学互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教而教”。教学真正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放在大部分学生自学、预习时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备课时自己认为困难的地方。

在这里,郭思乐教授教学的艺术,就是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再讲,再示范,阅读课是不赞成教师,疲于赶课时,忽视阅读技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赞成教师,教得很累很苦,学生却学得无奈。这也给我们不少反思。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先学呢?只有了解到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教师才能做真正的指点和训练。

三、实践: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提高阅读能力

1.制定学案,引导预习

为了真正发挥“先学”的功效,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课前精心设计学案,给学生明确“预学内容”, 包括找出生词/新词组;通读全文,弄懂文章的主要意思;完成学案中布置的要求及习题,找出疑惑点。提出“预学要求,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预部分在课中进行,在课的前5分钟,完成预读内容。既保证了预习的质量,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并梳理自学方法。预习中提倡在文中圈、点、注、记笔记等。

例如PEP B8 U1A Let’s read学案为例,我对学生提出的预读要求为:

(1)课前预习第6页的比较级的生词,将生词在文中画出,并标上中文。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划出疑惑点。

(2)课堂上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围绕图片展开讨论:Where are Ben and his father? What’re the three monkeys like? Which monkey is taller? Which monkey is stronger? 巧设悬念,让学生更加图片预测内容,唤起学生阅读短文的兴趣。

(3)课堂完成书本第6页上的练习。(教师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2.课堂讨论,合作交流

本环节是针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应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问、有答。在这一过程中,学困生的基础知识问题得以解决,优生在探讨中帮助他人,同时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教师巡视检查,给予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第三阶段集中讲解、指导。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我通常采用两人互助式。一人当师傅,一人当徒弟,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操练英语的机会。另外有四人合作式,自由组合式,大组竞争式等灵活使用。

例如PEP B8 U1ALet’s read为例,大致的交流过程如下:

(1)先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交流文中看不懂的地方,校对生词的读音等。

(2)学生提出疑惑点,同学帮助解决。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有些问题的质量很高。如有个学生提出“funnier”的比较级怎么不是直接加er?这虽然是下一节课的内容,可学生在讨论中提前学会了,很有成就感。

(3)就I like the yellow one. one什么意思?可由学生自告奋勇或抽查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用法、造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精讲点拨,指导细读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分段细读,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讲解的内容应该是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在这一环节,教师选择重点词语、句子,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帮助理解并转变成能力。通过各种阅读手段:略读、细读、跳读、朗读等和各种方式读通文意,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4.练习达标,总结提高

我们设计的每一份学案都有“限时训练”这一环节。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通过练习消化、巩固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另一方面,教师要勤于巡视督查,并评改部分作业。了解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及时提醒纠正,同时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训练内容可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必做题和选做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要求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得提醒(但可辅导学困生),学生间不得对答案。它能快速检测当堂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布置课外阅读、拓展性作业的延伸。英语阅读课的当堂巩固除书面练习外,还包括某些听读、对话操练,或复述课文等。

四、思考:其路漫漫,吾将求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英语阅读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是孤立的,应融合在各类英语课堂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我相信,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将会在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上有新的突破,并将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忽略阅读答案范文12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英语重点考查的语言运用能力,但也是考生失分较严重的题型。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正确率简要地阐述了一些应掌握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能力 策略与技巧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从而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是高考英语重点考查的语言运用能力,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分。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在高考中的成败。以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为例,阅读理解题在试题中所占比例最大,同时完型填空、书面表达、单项选择等题型的答题效果也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阅读能力。尽管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是阅读理解,但许多学生的阅读题答得仍然很差。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阅读的技巧与策略。这一点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正确率。因此在夯实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讲求阅读技巧策略是关键。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策略,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首先要明确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的题型,根据不同题型找到解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主旨大意题

此类题针对文章的主题、就中心思想、标题测试考生领悟文章大意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命题方式常有主题类和标题类两种: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_______./Themain idea Ofthe text is____________./Which of the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它的错误选项往往有以下特点: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于笼统。忽视了此类题尤其是标题所具有的概括性、针对性、鲜明性的特点。以2007年山东卷第60题“Whichof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text?“为例。干扰项D项“Smart Shoes StopChildren Of Overweight”就属于无中生有,而正确答案为A项“Smart Shoes Decide On Tele.visionTime”,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首句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略读法是解题快速而有效的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首尾两段,一般在文章开头、段首或段尾句可以找到文章或段落主题句,尤其是标题类的题。标题具有概括性、针对性、鲜明性的特点。

二、细节理解题

就文章提到的某个事物、现象或理论,对原文的具体叙述设问。可采用跳读法和定位法进行快速阅读,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找出关键词,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应或相关的句子,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正确答案。偷梁换柱是此类题错误选项的一个重要特征,即错误项用了与原文相似的句型结构或部分相似的词汇,却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了一个或几个词汇,造成句意的改变。如果在平时养成严谨认真的阅读习惯,做到一点、两划、两标,就能有效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一点,就是必须点出主语;两划:划出关键词,谓语动词及后面的名词划线;两标:一标信息出处,二标题号。以2008年全国卷II第54题“What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O cause COU-ghing?”为例。因为原文第二段首句,学生不假思索就选A项“Throbromine”,却忽略了题干中是“cause COUghing”,而原文却是“stopcoughing”,正确答案应为C项。

三、词语释义题

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及对语境的分析推测生词的意义,从而正确理解短文中关键词的能力。解题时认真阅读文章中划线词所在的句子及其上下文,把握住整句话甚至整段话的含义,利用上下文进行理解,确定一个最贴近的选项。阅读训练中可使用以下几种方法猜测词义:同义解释法、前后对比法、因果推理法、语境理解法、举例说明法、基本构词法等。如"Therewere somanypeoplethathehadto elbow his way through the crowd.”根据句中的so many people可知elbow意为“挤”。

四、推理判断题

此类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题目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

作者态度、观点或写作目的、意图的推断;文章体裁、出处的推断;结论推断题。

推理题常用infer,imply,suggest,con-clude,learn,intend,mean,purpose,might,likely,probably等词提问,常见命题方式为: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The authorwrites the passage to____________./Itcan be inferredfrom the tex tthat____________.Whatcanyou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The passage is likelytobefoundin ____________等。

此类题解题时都要根据所读材料的字面意思,推敲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信息和暗示,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和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和判断等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切忌就事论事,以偏概全,更不能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此外,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和推测也是快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信号词可提供句子内在的关系或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however,on the contrary预示与文章上文相反的论述,或者作者不同的观点;in aword,in short,thus预示后面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阅读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却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师只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通过各种教学实践,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方法,灵活运用阅读技巧,明确考查方向和命题趋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夯实基础,就一定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考试说明[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延从.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年第3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