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摄影基础

摄影基础

时间:2023-05-30 09:37:24

摄影基础

摄影基础范文1

一.高职院校开设摄影基础选修课概述

我们国家摄影教育历史并不是很久远,可以说仍然处于萌芽时期,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方才有了所谓摄影教学,但发展势头仍旧是十分迅猛的,到了今天,办学结构已经逐渐趋向多层次,多形式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如今我们国家拥有摄影专业高职院校超过六百所,开设摄影课程高职院校超八百多所。简单算一下,现如今高职院校当中,具有艺术专业的占据了八成以上份额,摄影课程遍布各高校当中,并且逐渐成为艺术专业必修课。摄影课程专业有些比较专业,有些非专业,对于现今读图时代可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非专业型摄影教育摄影技术为本专业服务,比如像农业医学等院校,摄影课程同样具有大用场。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展开有特色摄影教学,从技术视角,将摄影视为信息采集亦或其他类服务工具,如刑侦,文物这些专业摄影课程是为他们工作记录做服务的,美术学院用该项技术辅助收集创作素材。我们国家高职院校展开摄影基础选修课等的教学旨在该项用途,摄影为一类学习工具,高职院校将摄影技术应用视作教学重点。

二.高职院校开设摄影基础选修课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开设摄影基础选修课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摄影基础选修课是老师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实践这些摄影教学活动,使学生摄影基本常识得以丰富,对摄影语言进行了解,并掌握一些创作方法与摄影技巧,综合提升摄影文化的水平,拓展摄影艺术的审美领域,养成摄影鉴赏与审美能力,掌握部分摄影鉴赏的方法,于艺术和技术双项交融当中,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加强,对创造潜能进行挖掘的一系列过程。所以,高职院校卡社摄影基础选修课是具有特殊目的与任务的。首先,它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培养寻找美、发现美的一双眼睛,可以感受美好及丰富多彩的生活。结合相机,也可以对科学美有所领悟。其次,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提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进行培养,摄影教育要比其他学科具备更多优势,带有特殊性,其他学科教育主要以认知,模仿与记忆前人经验为主,摄影课程主要以发现美,欣赏美,呈现美与捕捉美为主。摄影作品涉猎很广,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些都为学生们创新思维具象材料。教学当中,任课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学生创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强化训练,将创作意识培养作为摄影技能培养前提,让学生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以就业作为总目标,以培养社会所需高精尖人才作为发展方向。对以往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课程设置同实践教学的模式相互协调,综合提高师资力量及水平,使高职院校中硬件设备的环境得以改善。通过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不断探索,是高职院校摄影教育出现科学丰富,欣欣向荣新局面,使我们国家摄影教育相关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研究与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相关人才培养新模式,使摄影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唐劲松.高职院校“摄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01:57-59.

[2]张定义.摄影课堂教学+学会+企业三位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73-76.

摄影基础范文2

论文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摄影基础课程特点为切入点,探索了摄影基拙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科学高效的运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促进摄影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优化摄影基础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WWw.133229.coM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性服务。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此外,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应注意利用网络技术的传播功能、注意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等其他一些问题。总之,运用多媒体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摄影基础范文3

论文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摄影基础课程特点为切入点,探索了摄影基拙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科学高效的运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促进摄影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优化摄影基础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此外,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应注意利用网络技术的传播功能、注意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等其他一些问题。总之,运用多媒体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摄影基础范文4

2.光圈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点:调节进光照度、调节景深效果、( 影响成像质量 )。

3.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 基调 )。

4.纬度小光源强度( 大 )。

5.海拔高光源强度( 大 )。

6.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 反比 )。

7.色光的三原色是红、( 绿 )、蓝。

8.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 ( 极短 )、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9.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 较高的快门 )速度。

10.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 清晰地结像 )。

11.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 变焦 )镜头。

12.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 方向 )、不同的高度。

13.遮光罩是加戴在( 摄影镜头 )前边的一个附件。

14.摄影镜头的视角的( 大小 ),主要取决于( 焦距 )的长短和( 底片对角线 )的长度。

15.焦距( 越长 ),视角( 越小 )。

16.快门的主要作用( 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 );( 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

17.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 耀斑 )和( 灰雾 ),使影像的( 反差 )和( 清晰度 )受到影响。

18.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 照相 )又可以( 摄像 )。

19.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 存储卡 )存储影像的。

20.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 液晶 )显示屏取景。

21.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 影像传感器 )。

22.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 S、Tv )来表示。

23.光圈大,景深( 小 )。

24.光圈小,景深( 大 )。

25.自拍器主要用途是( 自拍 ),或防止相机震动。

26.F/4光圈比F/5.6光圈大( 一级 )光圈。

27.数字相机是不使用( 胶卷 )的相机。

28.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 机身 ),( 镜头 )两部分组成。

30.MACRO表示( 微距 )镜头。

31.前景深( 小于 )后景深。

32.摄影光源有( 自然光 )和( 人造光 )两种。

34.焦距短,视角( 大 )。

35.焦距长,视角( 小 )。

36.光圈大,通光量( 多 )。

38.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 红 ),偏( 黄 )产生( 暖调 )效果。

40.( 黄色 )明度,( 紫色 )明度最低。

42.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 景深小 ):光圈小,( 景深大 ):

43.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与影像的( 色彩 )。

44.快门的作用是控制进光时间和影响成像的( 清晰度 )。

48.二度空间,只有( 长度 )和( 宽度 )。

摄影基础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摄影课程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39-02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摄影课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如果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在之前已有的课程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改进,形成了一套适合本校传媒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文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的摄影课程为例,探讨高职教育摄影课程的办学特点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摄影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

摄影课程作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数码设计与制作专业群的技术平台课程,是本专业群中的广告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该课程旨在让以往习惯了素描、色彩,具有一定艺术功底的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数码相机,并且在今后的艺术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通过摄影来观看、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课程设计。摄影课程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也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影视动画制作、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专业课程后续开设的基础。因此,课程设计应围绕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通过摄影课程的前期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为将来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摄影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正好符合高职教育“学做合一”的办学特点。根据传媒艺术系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生源情况,结合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的原则,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将此课程定位为:了解现代摄影技术基本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摄影实践操作,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数码相机,成为具有真才实学、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面对不同的场景,完成图片拍摄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三)课程作用。摄影课程的开展,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数码设计与制作专业群中相关的专业如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制作、影视动画制作等相关专业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对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职业岗位。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必须能与行业接轨,因此多证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持有两证:毕业证和上岗证。因此,传媒艺术系改变了以往书面考试的方法,而是通过摄影课程的学习,通过专业技能考试,获得国家劳动部门所颁发的摄影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广告摄影、新闻摄影、影视后期制作、动画摄影等相关工作创造条件。

二、摄影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高职教育摄影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思路与传统艺术院校截然不同。它更加注重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导向来进行组织教学,课程设计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摄影比赛、摄影展览,注重学生间作品的交流讲评;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采用情景实践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一)课程设计理念。摄影课程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于摄影基础技能的提高。摄影课程以实际工作岗位及内容、任务开展教学环节,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职业能力为主,并通过任课教师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建立起的关系,积极与各类摄影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二)课程设计思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方法和说教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式教学,实现“教、学、做“三者的合一,使学生易于接受,寓教于乐。整体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理念,实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理实一体化和课程考核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设计:在理论讲解的同时布置相关作业,每次作业后进行交流讲评。教学环境的理实一体化设计:运用高职教育的新思路、新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情景教学,循序渐进;课堂讲授,作品欣赏,讲评与摄影实践相结合。课程考核理实一体化:以提交作品的大作业形式进行考核,取代以往的书面考试形式,强调在实践拍摄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培养目标。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摄影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摄影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摄影常识,能准确使用各种数码相机,参与摄影实践,满足一般工作场合的图片拍摄要求,最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摄影技能资格证书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毕业求职就业掌握一门技能,满足一定的工作能力要求。

三、摄影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取。在摄影课程内容选择上,高职院校与普通艺术类院校还是有所区别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块。在理论教学部分,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目前知识够用为原则,只讲授最基本的摄影知识,而一些在实际拍摄工作中接触比较少的内容则被排除在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之外。实践教学部分,加大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上课的过程中和课后把相机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熟练使用各种相机;面对各种场景,要求学生通过充分实践,能够完成基本的图片拍摄。

(二)课程内容组织。一是课堂讲解结合实践操作,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展开教学;二是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实际的摄影工作流程来安排教学进度与内容;三是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按难度进阶,每个部分都结合日常的实际案例展开。摄影课程是对整个摄影行业进行分析整理和对摄影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摄影工作的过程要求而制定的整体课程教学内容。并且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能力递进原则,编排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在教学中按照“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思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理论讲授与企业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摄影课程按照摄影实例和工作过程设立了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多个方面的项目模块来进行教学组织与安排。

(三)课程的针对性。江苏城市职业学

院摄影课程主要是针对传媒艺术系数码设计与制作专业群的学生,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摄影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于所拍摄图像的理解,针对不同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略微有所调整:对于广告专业,加入广告摄影基础知识、影棚拍摄的方法;对于影视动画专业,加入数码摄影后期图像处理的内容;电视节目制作则偏重于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对于装潢专业,加入适当的艺术摄影技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四)课程的适用性。摄影课程的开展,适用于本系数码设计与制作专业群,为相关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制作、动画制作等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

(五)网络资源。在摄影课程开设的同时,可依托学校网络资源,在校级精品课程网站上开设课程学习的平台,通过QQ群与学生及时沟通,能够第一时间与学生保持交流,并且在知名摄影网站上设立专业讨论版,不定期开展摄影作品的在线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摄影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本,在摄影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实训的内容,从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到各种题材的拍摄技巧,从摄影构图、光线的运用到拍摄体会,告诉学生即使同一题材、同一拍摄环境,也存在着不同的拍摄手法。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可以使用学校最新购买的专业数码相机和灯光影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悉相机的操作,掌握摄影技术。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同学到校园周边进行摄影拍摄指导。此外,还可在系内成立摄影兴趣小组,不定期举办图片交流和摄影展,带领学生参观各种摄影展览,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已经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暗室工艺,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图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常识,加大摄影后期处理的力度。

在教学过程中,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现场实景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教师自身摄影实际拍摄的经验,从案例分析、实际拍摄出发。这种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现场实景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起以往明显提高。

(二)实训条件。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拥有专业暗房,大型灯光影棚,多组专业影室灯具,尼康、佳能共计40余台当今主流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高标准设置的专业苹果电脑机房,专业扫描仪和打印输出以及相关的印刷设备,能够满足学生的摄影实践拍摄需要。在摄影理论学习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到摄影器材,完成课堂作业、课后大作业的拍摄,并参与课外实践,通过机房中的专业电脑完成数字影像的后期制作与相关的影像输出。

(三)工学结合。摄影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开展校外实习同样重要,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现与南京多家摄影工作室、相关摄影企业、图文制作公司、后期印刷企业建立了校外合作关系,并设立专业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基地,教师可以把教学的过程搬到校外课堂来进行,让学生接触到当今最新的数码拍摄与冲印设备,还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间去。

(四)企业实习。学生在校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可以根据所学专业不同,选择相关校外实习基地,亲自参与到广告、人像摄影的拍摄和数码影像后期制作的实践中间去,以增强对于该课程理论部分的进一步了解,增强学生摄影动手能力的培养。每年都有十多名应届毕业生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校外基地完成了数码摄影,以及影像后期处理的实践活动,获得了校外基地领导的好评,有部分同学与企业间确立了毕业就业意向。

摄影基础范文6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动画专业中的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动画专业摄影摄像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摄影摄像课程的描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关键词】动画专业;摄影摄像课程;教学研究

1动画专业摄影摄像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摄影摄像》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艺术专业课。本课程是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限选课。主要讲授数码摄影方面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掌握数码摄影的基本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对相机、镜头、摄影摄像的用光和曝光、透视与构图、后期基础等相关知识的系统把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摄影摄像的器材、使用技巧和创作等有关知识有一个精确的掌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将来的摄影摄像创作打下基础。了解掌握数码摄影摄像的基本原理与数码单反相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获取图片来源、应用数码摄影和摄像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动画创作中的拍摄技术问题,同时也能提高镜头语言的艺术素养。通过专业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影像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拓展在数码摄影摄像、图片编辑与视频编辑、数码影像的后期合成、渲染等方面的就业渠道,遵循目前高等艺术院校所提倡的一专多能,宽口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专业学习平台,并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画面理解力、提升学生探索创新镜头语言的精神。

2摄影摄像课程的描述

《摄影摄像》课是动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电视摄像与摄影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掌握电视摄像在技术与艺术上的各种技巧,主要从影视画面造型的各个艺术手段着手,讲授各艺术手段的造型特征以及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本课程在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源头活水”、厚积薄发,自如运用数码相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必有效果。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一)照相机与镜头(二)摄影曝光(三)景深控制(四)取景构图(五)数字摄影(六)摄像基础知识(七)光学镜头及其运用(八)电视画面基础(九)电视摄像造型元素(十)固定摄像(十一)运动摄像(十二)电视场面调度(十三)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教学的方法:摄影摄像课程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课后要求学生平时多观摩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和电视节目,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内容:课堂上给所有学生配备了摄影摄像兼顾的佳能550D单反相机、三脚架、反光板等拍摄工具以及学生自带电脑进行后期制作,配合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训练。在实际项目训练中,学生要运用摄影摄像器材与影像后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软硬件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项目操控的经验。摄影摄像教学理论讲授与课程实践的授课时间比例为1:2。课程的资源有:一是教材资源的建设与使用:为了挑选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教材,课题组查阅了很多书籍,发现已出版的摄影摄像教材繁多,其中“十二五”普通高校专业规划教材就有多本。课程教学中,课题组老师整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又综合了多本教材,还有网络教程内容,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编写符合本专业学生学习实践案例教程,辅助教学使用,并配有实际项目的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团队老师一直坚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摄影摄像课程一直在专业多媒体教室上课,不但有多媒体教学,而且每位学生都配有摄影摄像器材,便于教学案例示范讲解。三是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时代网络资源非常重要,在课程基本内容中,适当引导学生如何查阅网络资源,如何借鉴网络中的有用的信息,并且告诫学生注重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教学团队也在动画系部网站建立课程教学交流的网络平台,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电子教案、教学录像等内容。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课下自主学习,平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等方式与教师互动,交流学习。

3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由于《摄影摄像》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不仅要进行理论前导,还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观摩来提高学生在影像欣赏上的审美品位。教学团队在近年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课程教学经验,提高摄影摄像的能力和水平,在课余组织学生参与相关项目实践,以便把课程教学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同时已成功在展厅与网站上举办多次课程优秀作品展,发表多篇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解决的问题:目前同时从动画专业特殊性上看,多数学生对于动画职业要求不清楚,软硬件实践环节薄弱,眼高手低,综合能力差等问题暴露出来。从以上情况,分析摄影摄像解决的问题总结如下:一是学生对摄影摄像课程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缺乏与摄影摄像相关的职业导向相联系,与产业需求脱轨。针对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细化摄影摄像流程的学习,加强案例教学,实际操作演练。二是学生对软件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相关的项目实际训练,对拍摄的图片与视频的后期处理能力欠佳,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加强软件教学与美学理论知识结合。在项目训练中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三是课程中应再细化课程教学结构,根据商业实践需要,分类模块教学,使学生兴趣点和实践方向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总之,高等院校动画专业中的摄影摄像课要以就业为教学导向,以全面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高校动画专业摄影摄像课程一定要突破理论教学为主的瓶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还要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与实验室等资源,努力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和强的摄影摄像技术能力以及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并重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

作者:郭枫楠 单位: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摄影基础范文7

关键词: 《电视摄像》 实践教学 艺术 技术

《电视摄像》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践来培养动手能力,以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它不同于一般的工科课程,它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艺术院校开设了此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在《电视摄像》实践活动中练就扎实的技术功底,提高电视艺术修养,就有必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本课程通过讲授摄像的践行方式,讲解影视节目的摄制原理和摄像设备的操作规范,以及新条件下影视节目摄像艺术的发展,使学生以动态的眼光,把握电视摄像艺术的品性,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各种摄像技法,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进而拍摄出优秀的影视作品。

一、基础构成与知识映现

影视艺术作为大众艺术,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具有社会沟通、知识交流、新闻报道等职能;影视作品能够如实地摄录记载现实世界的宏观、微观方面;而在影视艺术的众多要素中,画面作为影视作品的基本元素,是传达信息、审美娱乐的重要载体。而作为影视画面的促成行为而言,摄像就显得尤为重要。

摄像作为影视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单元,上接编导,下承后期创作人员,既要按照编导的构思进行拍摄,又要为后期编辑人员考虑。摄像者要对创作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负责,要摄录到他们各自想要的素材。因此要求摄像者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编导、灯光、美工、布景、录音、后期编辑等方面的知识。费雷里赫在《银幕的创作》一书中说:“电影可以说是发生在其他艺术的交叉点上。它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感染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通过情节反映世界的一切联系和关系;同戏剧的相近在于演员的艺术。”因而,影视艺术中的画面作为第一要义,和其他相关工种是密不可分的,对于电视摄像者而言,对各方面知识的深入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要拍摄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不是随意而为的,是按照影视艺术的基本规律,运用蒙太奇的镜头分切方法完成的。摄像作为画面的主要创作形式,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关键环节,摄像者不但要理解和吃透编导的创作意图,考虑到最终的画面效果和观众的欣赏心理,而且要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摄像者决不能做一个单纯摆弄摄像机的人,而应该让冷冰的摄像机变得有生命,让镜头画面成为自己塑造形象、渗透思想、表情达意的有力武器。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摄像者是简单地记录画面,还是根据内容有所创新,是是否积极参与创作的重要标志。摄像者是否积极参与创作,是一部精美影视作品能否成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摄像者在拍摄之前应该和其他创作人员一样,研究稿本,吃透稿本,并领会创作意图,对作品的风格、节奏、色调及镜头的调度等提出自己的创造性的拍摄方案。在拍摄过程中,摄像者不是炫耀技巧,而是根据作品内容在合适的环境、光线、色彩等条件下,发挥自身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拍摄技巧,从适时的理解角度去揭示、表现眼中、心中的事物,改变事物的时间顺序,创造影像的空间关系,对画面进行自由选择与组合,拍摄出内涵丰富和深刻的画面,使编导意识在运动变化中形象地表现出来。

电视摄像作为广电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不仅仅是技术的显现,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从事摄像活动者的艺术考量,因为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从事影视创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它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性课程,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如果只是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就不能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对于《电视摄像》来说,学生在拍摄时的反应速度及灵活应用镜头进行时空创作的应变程度的强弱,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锻炼促成的。而《电视摄像》实践教学是掌握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该门课程的重要标准。广电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在摄像基础理论、电视编导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与其它科目的互动与显现,并创造性地应用摄像技术。也就是说,在完成培养之后,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社会领域对摄像技艺的要求。这样,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就不仅知道摄像机的使用,懂得摄像基础理论,而且能够以摄像技艺为手段,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其培养路径应基本遵循理论与实践螺旋循环上升的原则分阶段进行。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现代传媒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多层面的,是理论基础和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因而《电视摄像》教学也必须以我国现代传媒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建立起多学科复合教育的系统性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掌握传媒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各方面的知识渗透,让其学以致用,成为传媒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问题表露与教学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拍摄的画面,有时明显缺乏视觉中心,画面形象之间没有蒙太奇关系,平淡而无序,仅仅是画面的简单排列,缺少应有的艺术提炼,致使主体形象含混不清,难以引起观者的兴趣。出现这些缺陷的原因,大都是不善于或根本没有提炼和组织画面的意识。同时,在进行创作时,没有或很少灵活地运用各种艺术造型手段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没有展开丰富的想象,没有充分发挥摄像带来的艺术新感觉。如果画面缺乏富有动感的直观形象,就失去了影视传播的优势,将使影视作品变得枯燥乏味。

1.现实问题显现

第一,以知识与技能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存在偏差。摄像教学多停留于摄像技能的传授,仅把摄像当成单纯技术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的东西,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学会摄像的层面上。这种以学习和掌握摄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定位使得师生将教学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摄像机本身及其基本操作上,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人文精神的培养。电视摄像是一门专业技艺,绝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技巧操作过程,它更包含着文学、美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首先必须对摄录设备及编辑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电视画面的表现特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二,教学环节单一,评价尺度偏颇。以笔试为手段的评价方式无法考核学生的摄像能力及渗透在摄像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其一;其二是教学的环节应多样灵活,现代传媒业的媒介平台的多样灵活化也迫使我们在摄像的教学中打破以传统摄像机为主的教学方式,只要能摄录各种影像的电子产品都应适量纳入其中,而拍摄练习也可因势利导,其内容除去基础练习外,应以可提升的艺术化创作为导向,结合教师要求并收集学生意见,循序渐近、螺旋衍升。

第三,一些高校的电视摄像教师是从某些电视台聘请的摄像者,而以前电视台的很多摄像者都没有经过系统和专业的训练,更多是一种经验的累积,教学中就容易出现重技术忽视艺术的情况。而另外一些学校的摄像教师是学习美术出身,更重视画面的表达、构图、色彩的运用等艺术类的讲解,所以在教学中易出现忽视电视摄像艺术与技术双重性的情况。

2.主要教学框架

为了培养学生电视摄像的全面知识和良好的动手能力,《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注重系统性,主要教学阶段罗列如下:

(1)摄像基础理论的学习,主要包括与摄像摄影相关的影视基础理论等。

(2)摄像设备的认知和摄像构图基本功的训练。主要包括熟悉摄像机的基本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的性能,掌握各功能开关和按键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学习白平衡的调整;掌握自动方式和手动方式的拍摄要领;掌握各种景别及构图等。

(3)体验电视画面造型的表现手法、技巧与手段。实践机位运动、变焦距运动和被摄对象运动等几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拍摄技巧;掌握光圈开度、拍摄距离等。

(4)学生实践阶段,给学生布置拍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熟悉摄像机的使用,理解消化与电视摄像相关的基础技艺。

(5)电视节目编导知识的摄像化学习阶段,目的是让学生在编导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摄像的编导意识,为下一步自己独立创作影视节目作准备。

(6)独立创作时期,拍摄主题、拍摄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也可以由教师选题,目的是让学生拍摄出具有独立意识的摄像作品。

(7)总结提高阶段,主要是分析学生作品,找出学生在拍摄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要结合实例对摄像技艺进行分类讲解,如音乐电视的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拍摄、电视短片的拍摄等。

(8)摄像的社会实践阶段,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到中小学、当地电视台、影视制作单位实习,让学生接受社会的考验,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摄像技艺水平。

在这些基本点中,要以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原则作为指导准绳,积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创新意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初级拍摄到综合拍摄,由简单训练到复杂训练,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以激发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拍摄实践。在掌握了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才能够减少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践行力和独立的艺术审美意识。

3.教学实验策略

(1)以素质培养为根本。在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电视摄像实践的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学生责任感、基本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练习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看成一名真正的影视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准确、真实有效、全面地用镜头捕捉信息。除应有绝对的时间观念外,耐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电视摄像者也同样重要。在画面的拍摄过程中,只有耐心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镜头;只有认真、细致,才不至于丢三落四,才能保证整个摄像过程有序进行。耐心、认真、细致都是作为一个电视摄像者必备的基本素养,若缺乏这些基本素养,在拍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因为某个按钮没把握好,整个画面色调失衡或是拍摄完后磁带丢失等问题,在平日练习中,这些情形看似问题不大,但在真正的电视摄像中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引发重大的拍摄事故,其损失将无法弥补。因此,在平日的电视摄像实践中,都应以实战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时时向学生灌输这些基本素养,反复强调这些素养的重要性,督促指导学生在拍摄时间、操作技巧、素材保管等方面力争做到最好。

(2)以新闻摄像为基础。新闻摄像所体现的摄像者的特征主要通过富于个性的画面内容选择、画面构图处理、画面技巧运用和画面语言组织表现出来,而这就是作为一名具有独立意识的摄像者所必备的条件。以新闻画面的捕捉为基础,可全方位锻炼摄像人员的耐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艺术表现力等;因为新闻作为电视节目的基础,其画面也要设计、美化和丰富,也要注意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充分运用透视、光线、线条、色调和镜头组接等手法和技巧,从而既保证科学性,又增强画面表达的艺术性。

当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时,一条新闻从发生到播出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如果在新闻剪辑上花太多时间,则会大大降低其时效性,因而电视新闻的无剪辑拍摄意识应运而生,它主要体现的是摄像者的蒙太奇思维能力。摄像者的无剪辑拍摄意识可以帮助他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对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高效率、对于提高报道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无剪辑拍摄意识的本质是摄像者带着编辑的意识,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工作,它要求摄像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以这种意识为基础的摄像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摄像实践的有力引导,更是对《电视摄像》课程的现实要求。

(3)将理论与实践相融。电视摄像的技术特点是文理渗透、技艺结合,要学好这门课程需多看、多练。多看就是根据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多看相关学科的书籍及一些影视理论知识等,多看国内外优秀电影电视节目,从中学习它们成功的编导经验和制作技艺。多练就是多编写文字稿本与分镜头稿本,多拍摄影视作品。摄像仅靠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多实践、多练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行的原则,这样可使学生把刚学的知识通过实训来加深论证,让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深化和接受。如果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上,先讲完理论再上实验,由于时间的间隔可能会使理论与实验脱节,实践时学生可能出现“回头学”,出现在理论课讲过的内容在实践时又要重复讲,理论指导实践得不到及时发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

在实验项目的安排上,应由简单到复杂。如:对于应做的常规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认真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综合性的实验,要求学生写出整个实验计划、步骤、流程;对于设计性的实验,实验老师提出实验目的、要求,以及有关设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每次学生拍摄的素材都要求其本人认真观看,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老师在学生观看时进行集中点评,让其从中找出原因。

(4)以艺术作品为引导。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摄像技术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理论知识毕竟过于抽象,在讲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学生理解问题。如果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接触某些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变抽象的理论讲授为形象直观的艺术作品鉴赏,则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摄像技术,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获得某些创作感悟。而在实际的拍摄中,通过已认知的影视作品又带给学生许多创作灵感,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的素材。

电视摄像技术的培养不是短期行为,应当把艺术作品的引导有计划地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这样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再经过老师精心的指导和自我的长期实践锻炼,才能够真正掌握摄像技艺。

(5)以评价体系为保障。摄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应体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因此,在本课程的学业评定中应加大实践部分的得分比重。笔者认为将实验成绩的比重提高到50%―60%也不为过,特别是对于创作出优秀影像作品,并在大赛中取得较好名次或在影像杂志上发表的学生,应予适当加分。笔试成绩所占比例应低于40%,甚至可用完成小型影视作品代替,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从生活中挖掘题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更加倾注自己的感情来理解和看待所要表现的主题。这样就有利于营造一种既有学术探讨又有一定人文关怀相渗透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成为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主体。

三、技术关照与艺术渗透

摄像创作的目的是要使画面具有风格和美感,有视觉重点;其关键在于把摄像的技术融会于摄像的艺术之中,让摄像的艺术创作承载其技术因素。没有精湛的摄像技术处理,就不会产生完美的艺术画面;而没有唯美的视觉效果,也不会表达和反映出深刻的技术内涵。因此,摄像人员必须是熟谙摄像技术的专门人员,要对摄像机运用自如,对取景构图、运动摄像等多个环节应对无误,要艺术地运用影视摄像装备和影视摄像技术,更好地为主题和内容服务。摄像者必须置身于技术与艺术的汇合地,在处理画面造型、塑造视觉形象、完善画面构图的过程中寓艺术的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扬技术的优势于艺术表现之中。

对于影视制作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还有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要创作出好的影视作品就必须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在进行电视摄像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各技术环节的原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摄出优秀的电视作品就必须充分了解清楚自己手中的工具,对电视摄像师而言,摄像机就是记录这个世界、书写华丽篇章的笔。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像机不断更新换代,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摄像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基本的技术没有改变,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加重视基本的艺术表达。

在学生对基本的按键、内部的菜单、持机的姿势及推、拉、摇、移等基本功练习娴熟之后,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摄像艺术的强化。电视摄像是一门造型艺术,它通过构图处理、光线处理、色彩处理、运动处理等手段来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或运动地表现被摄对象,通过构图、光线、色彩、运动构筑起独特的屏幕时空,并在这特定的屏幕时空里完成故事的讲述、意义表达和情绪渲染。所以应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艺术的表现手段,并通过这些艺术手段达到叙事与表意的目的。此外,学生应该知道凭借熟练的技术,也许可以拍到完美的电视影像,但却不一定能保证我们拍摄电视节目所需要的影像,当拍摄的素材不是电视节目的真正所需的,即使凑合用上也是词不达意的。

电视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工作,电视摄像者的基本功和电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图像质量的好坏,最终会对整个电视节目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电视摄像不是单纯地记录现实生活,而是对生活素材有选择、有概括、有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这就对电视摄像者提出双重要求,既要有繁重的技术操作,又要有复杂的艺术创作。摄像者要想拍好各种条件下的事物,在操作时除了掌握摄像基本理论之外,还应注意自身的美学素养。

虽然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是一种从技术到艺术的学习过程,但也应该在艺术的讲解中贯穿技术知识。让学生知道用何种拍摄方法来表现画面艺术效果,即如何用电视语言来表达思想和创意。只要在教学中做到了从技术到艺术、在艺术中贯穿技术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电视摄像技艺的双重性。

摄像如何反映主题在于人而不在于技术,根本点在于人与技术的充分结合,在于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动性。因为随着摄像机自动化操作的程度越来越高,操作摄像机的技术越来越简单化,技术的掌握变得越发容易,摄像者自身的能动性就变得越发重要。因而加强对摄像文化本质意义的理性思考,关注课程运行中的人文因素,是有效进行摄像教学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这就要求建立起编导化的摄像思维,当摄像人员具有编导意识后,在拍摄中就不会盲目;他可以以自身的人文素养建立起合理的艺术想象,摄制出符合某片要求的电视画面。因此,在技术操作日渐简化的背景下,摄像教学除了技术层面的把控外,主题和内容的选择才是重点,人文关怀的凸显才是本质。因此,电视摄像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实践中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创新,不断摸索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适应社会电视事业不断发展的实践方法与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作为一名电视摄像者的责任感和基本素养,如此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电视摄像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琪.对高校电视摄像教学的思考.文教资料,2007.2.

[2]刘良洪.对电视摄像教学的思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1).

[3]杨欣.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今传媒,2009.7.

[4]马金钟.“电视摄像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9,(8).

摄影基础范文8

摄影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未来行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正逐年增加,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经济对图像处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经过正规培训的高端摄影人才已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高职院校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的分析对摄影专门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摄影的商业功能日益凸显。各行各业对摄影图像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带来对职业化摄影人才的广泛需求。社会的需求变化和和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等实际情况,促使摄影摄像技术人才培养方向的主动调整:①从单一地拍摄人才培养扩展到图像素材采集、图像处理、图片编辑、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包装等综合性制作人才培养。②学生就业从单纯面向商业影楼扩展到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广告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等企事业单位。同时,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工作岗位也由传统媒体和商业影楼扩展到影视文化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商业影楼、广告公司、杂志社、报社、企业策划部、事业单位组织宣传部和专门的电子商务企划和包装机构。就业岗位出现了网店摄影师、微电影摄像师、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数码设计师、影视编辑及企事业单位策划、组织宣传人员等。

根据对石家庄以及周边地区婚纱摄影行业和儿童摄影机构的实地调研。虽然极具商业色彩的婚纱摄影行业进入中国已有30年之久,但河北省在该行业上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甚至也不能和西安、成都、武汉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中西部城市相提并论。加之京津两大直辖市对人才的吸引,导致河北省包括省会石家庄和其他地级市该行业人才的大量流失,专门的摄影摄像人才和熟悉商业摄影机构运作的技术人员缺口很大。目前,该行业在河北省仍旧以国际婚纱摄影集团的直营店或连锁店为主要载体,具有原创性的本地影楼虽然数量巨大.但人才储备完全依赖于教学和师资、生源相对脆弱的培训机构。近年互联网商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如淘宝摄影师、网店图片编辑与产品包装等。于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结构成为各院校或培训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培养具有摄影美学修养和摄影摄像技术、影像后期处理技术等影像制作行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摄影摄像基本技术和影像后期制作的基本技能,能从事艺术人像摄影、广告摄影、图片编辑、策划宣传、数字影像的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需要掌握素描人像写生、色彩风景写生等基本知识,具有一定造型能力;掌握摄影摄像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等摄影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掌握摄影摄像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能力结构包含了独立进行摄影摄像的能力、从事影像后期制作的能力、从事图片编辑与制作的能力、从事影视广告短片制作的能力、自主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立足商业影像技术前沿,数字技术与影像制作结合,实践与理论并重;着力拓展技能素质,兼顾影像艺术感觉与专题意识培养 。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结构、专业素质结构。其中专业知识结构包含:①摄影摄像基础知识,支撑课程涵盖了美术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知识、摄影摄像器材原理、摄影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摄像技法与表现等专业基础知识;②专业知识,学习内容包括摄影美学理论与作品分析、灯光组合与人像美化技法、摄影构图技法与实践、影视画面语言分析与实践等;③专业相关知识,学习内容有媒介与传播案例分析、形象设计与美姿造型、采访与写作实务、影视作品鉴赏等职业能力结构包含:①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其中人像摄影策划与实践和图像处理软件应用技巧为专业核心能力;展览策划、海报设计与专题制作为专业拓展能力。②职业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数字影像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摄影图像的分析与鉴赏、人像摄影的策划与创作能力和图像专题的策划与宣传推广能力。专业素质结构包括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要求摄影摄像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地人生观;自律性强,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图像理解能力和运用软件进行影像后期处理和图片编辑技巧,从事摄影摄像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等。

总之,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且时效性强,发展速度快。为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市场需求做到无缝对接,在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通过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目的。教学上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结合,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教学工作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展开。调研数据显示,婚纱摄影、儿童摄影是摄影行业的刚需。而新兴的淘宝摄影也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呈上升趋势。所以,在教学工作思路上,一方面严格按照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特色制定指导思想;一方面尽可能地在教学工作中即每堂课上都体现工作特点。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能力结构的分析,着力强调实用性和市场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践性。每门专业课都尽量以真实的案例和项目进行分析引导,紧密结合市场,联系实际项目展开课题或作业,使学生一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就处于工作或岗位的实践操作状态。这样,摄影摄像技术人才的培养就会逐渐科学化、实用化,真正为经济建设服务,为自己的人生拓展更为广阔的天地。

摄影基础范文9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目前大学的电视摄影进行分析与了解,针对某些在电视摄像教育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例出以下几点,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电视影象教学要求。

在这个电子时代,电视摄影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专业的影视人才,不仅是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们,还有幕后千千万万的工作人员,作为专业的电视摄影人才,是需要专业的课程讲授获取信息,这需要我们大学电视摄像教学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更改措施,目前我们国家的电视摄影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大学摄影艺术和摄影传媒专业综合也正在蓬勃发展,根据我们统计,现在有600多所学校专门开设了摄影艺术和传媒等专业课程。目前,高清时代的到来以及使用小型的摄影机越来越多,所以电视摄影的专业课程也会在摄影艺术和传媒中占据主导位置,那么又有多少学校在摄影教学方面能够做的好呢?在这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又应该怎么采取补救措施呢?

一、当代电视摄影的数据分析

(一)教师力量的严重不足,教学层次不整

从我国的目前各大高校情况整合上看,现在很多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办电视摄影课程,在这中间也有不少大学是在文科的基础上增设的,很早以前主要是史论和评论,主要也是从讲、读、写几个方面来讲课,而现在他们也慢慢的往制作方面靠拢,更多的时间都用在讲、写等方面,所以这样就导致了制作的不够完整,而且至今为止还有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电视摄影的教授级老师,重点是这几年才创办的摄影和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教师力量问题就更为显著突出。

(二)省略了电视摄影和技术的双重性

专业电视摄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大学在授课中却总是忽略其中的某一点,教师在授课中有的介绍艺术方面的,有的更是介绍技术方面的,从而产生这种结果也是大学老师的匮乏和层次不同所造成的。3.自己动手的能力比较差。根据电视摄影专业课而言,真理那是永远都不会更改的,就是“实践出真理”,所以,只有“实践、实践、继续实践”。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大学的老师缺乏实践工作锻炼,在上课讲解方面更是容易迷失方向,从讲中学而非做中学。有的老师更是自己都没有拍摄过多少电视,所以教出来的学生更是没有摸过几次摄影机,这样以来,学生的专业技术就相当的差,从而就产生了毕业就是失业的感慨。

二、逐进电视摄影的整改措施

根据上面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笔者汇合了这些年电视摄影课程教育改革与探索的真理,举出了目前几点逐进方法,以其能给在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招聘高素质人才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相结合

目前普通大学在招聘电视摄影教师存在困难,所以我们更要着眼以未来、改变思想、不拘一格的用人才,那些在电视摄影方面有能力又有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更应该去积极的争取,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引进自己的学校。以此同时,把我们本校在岗的电视摄影老师送出去培训和学习,针对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加速提高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二)从技术到艺术、再到艺术中掌握技术

摄影制作行业还有一条永远不容改变的名言“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好的技术基础”。电视摄影专业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在电视摄影听课中要更好的掌握每个环节和最基本的基础原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出好的作品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手中的工具,相对电视摄影师而言,记录这个世界和书写这个世界的就是我们手中的摄像机。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摄像机更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飞跃,从大到小、从模糊到清晰,从磁带到硬盘等等,这些新的技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摄像机没有任何的改变,最基本的技术没有更改,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就更应该让学生重视这些最基本的基础东西,对于那些基本按键、基本内容都要了解和应用,我们也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培训。综合上述,在教学活动中这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而作为教师,我们就更应该认真的讲解、严格的要求、及时的总结和讲评,让同学们学有所用、做有所得,这样才能不断的加强和提高电视摄影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加的娴熟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邓绍金.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长江大学学报.2004(4).

[2]曾繁清.分析仪器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

[3]王之江.光学设计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摄影基础范文10

关键词:摄影;群众文化;艺术;记录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54-01

在摄影技术出现之前,人们记录事件或者历史生活都是使用文字来描述。自从摄影技术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后,更多精彩的生活瞬间都是通过影像来记录了。现在,摄影技术已不再是高端、难以掌握和驾驭的了。一些操作简单的现代化摄影设备在群众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摄影不仅记录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精彩瞬间,还为人们更好的享受文化大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传播人民群众文化的工具——摄影

世界在不断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处在大放异彩的时候。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目前备受追捧,如何让光彩夺目的民间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呢?这就少不了摄影的功劳了。摄影可以将这一时期真实准确的记录下来,用影像资料呈现在世人面前。无论是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是民间节日的盛况,都可以定格在精彩的瞬间,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这不仅是在记录群众生活,更是在传播文化,为文化源远流长做出一份努力。

二、摄影艺术的大众化基础

如今,摄影在民间已经得到了普及,不再是专业人士才能驾驭的奢侈品。这也为人民群众投身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先决条件,这对于记录和丰富群众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审美角度的大众化基础。照片对于人们来讲并不陌生,它就是摄影艺术的的物质表现形式。人们在拍照的时候,就将这一刻的感动与心情留住,将其作为日后回忆寄托。照片此时就成为了人民群众感情的一个承载体。至于欣赏者如何看待和评价,是因人而异的。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摄影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感情、记录心情的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

(2)审美对象的大众化基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记录了生活中的琐碎的事情,如此一来,照片往往都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利用照片来记录和反映生活,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况,这也是人们更加愿意参与到群众文化生活中去。

(3)摄影工具的大众化基础。科技不断地发展,摄影设备也逐渐从繁冗昂贵变得简单大众,想要拍摄记录生活,再也不用经过复杂的程序操作才能做到了。设备是艺术创作的必备工具,现在摄影设备方便简单,能够满足人们日常需求。例如手机上面的摄像头和数码相机等。

三、摄影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摄影可以增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艺术感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的源泉就是日常生活,只是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添加特定的元素。摄影就可以做到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艺术的盛宴。摄影艺术多以现实为原型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它具有较厚的大众化基础,不仅是真实的,更是质朴的。照片的呈现就证明了“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的真谛。

(二)摄影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全面、深刻的诠释

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包罗万象,源远流长。无论是人物服饰、建筑古物还是文化表现形式,既有当地的文化又有人情风采。利用摄影将其表象记录成影像资料,此时记录的就不仅是一些现象,更多的是民族文化,一些完整而科学,能够给人们以视觉冲击的资料。

(三)摄影将大众审美的角度有效的扩大

照片已经不再单单是证件上面的证明,而是定格实时景物的工具。当今社会赋予照片以时代特有的思想,让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在照片定格的一刻得到了永恒。无论照片中的景象是人或是风景,都会表现出超乎想象的意境。而当照片呈现在每个人的面前时,由于欣赏的角度和评价的方向不同,大家对于照片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这个评论权每个欣赏的人都享有,如何看待它是通过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来完成的。这样也使艺术的门槛不再让人们群众觉得遥不可及,变得通俗化、群众化。

总结: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表现和采集了一些令人有所感悟或是给人美感、触动的事物,利用摄影技术将其呈现在众人面前,供大家共同欣赏。摄影同时更是一种记录和表达的工具,它将人民群众生活中精彩和值得记录的瞬间一一记载,没有特定的限制,如今摄影设备的普及更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不仅如此,摄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摄影艺术是大众的灵魂,能够净化人们的内心,让人们群众文化生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摄影基础范文11

关键词:摄影师;摄影眼;培养

中图分类号:J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61-02

当前摄影已从为数不多的贵族部落演变成当前的全民数码摄影。数码单反、微单、卡片机、手机、平板等已变得相当普及,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如雨后春笋般,图片的拍摄量成几何数暴增,贡献给大众网络媒体无数的影像图片,读图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传递的便捷,使图片如洪水在网络间澎湃,随着当前全民摄影时代的现状把摄影从以前的“高大上”拉到极平凡的位置,似乎一夜之间,实现了大众与摄影艺术的零距离。摄影的“去专业化”,使全球一些报社的摄影部开始裁员,而在趋之若鹜的学习者中,众多爱好者认为,摄影不需要学习,摄影作品唾手可得,随便在街头一拍就成了纪实作品,诚然,科技的大发展和数码普及让人学习摄影比之前容易许多,技术和技巧似乎轻而易举,完全不像从前胶片时代那么复杂和困难,然而,正因为如此,相比较之下,“摄影眼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摄影眼,首先要以美学武装大脑

每次参加广东省摄影函校学院采风创作学习,省摄协老师安排分组,在同一个地方拍摄景点,学员们大都一拥而上,普遍一窝蜂,如何在相同的景点创作时,拍出与众不同的画面,这就需我们有一双“慧”眼,即具有观察发现与捕捉能力的“摄影眼”。即你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角度、光线、细节、和构图。在同一主题店,“见他人所未见”。

以美学武装大陆,是培养摄影眼的基础。当你打开快门的那一刻,就是打开你心灵的窗口,这个窗口,框入什么,舍弃什么,取决于你在那一瞬间,头脑里所有关于人生、艺术、生活、社会、美学、哲学等摄影积淀的厚积薄发。在那一刻灵感迸发,指引你的镜头对准什么,以什么方式按下快门。而你心里一定有一个关于美学的主题。也许摄影时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到,关于运用视觉思维的理论,而深藏于心的关于你的经历体验,潜移默化的艺术理论,社会美学,构图美学,人文美学均在无意识中指导着你的摄影观看方式,和决定按下快门的瞬间。

关于美学的体验积累,无形中形成头脑中关于艺术的美学理论基础,所以在当前的摄影热中,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和错误思维,以为掌握了相机的运用技术就可以随时成为摄影家,就可以随便走上街头创作好的作品,诚然,没有理论基础也可以成为当今所谓的“摄影家”,这和摄影的偶然性以及当今时代的摄影发展和分类存在某些诟病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一说法仅限于想玩摄影玩出一些层次的摄影爱好者),如果没有一点美学基础来武装大脑和心智,想提升摄影的水平是比较困难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以作品中所具有的带了作者思维,有深深烙印的情感来作为与外界观者进行交流和达成共鸣,如果你自己内心都完全不具有美学理念基础(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人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接受了源于社会各方面的艺术养分和伦理基础。包括家庭、社会、朋友、学校、教育等的相关知识),那拍出来的东西是不可思议的,连自己都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东西只能让人雾里看花,而当你心里积累的美学理论达到一定高度,那你在拍摄中的情感才会丰盈。

二、以培养独特的视角培养摄影眼

艺术是需要新鲜感的,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总是过目不忘,而作为摄影人当你拿起相机的那一刻,对一切事物都要保持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才能发现和挖掘,这是摄影创作中的一个总要的法宝和有利的手段,当今大部分摄影爱好者为了追求这种新鲜感都一窝蜂的去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拍摄大川、风土人情,当然,这无可非议,这也是一种追求新鲜是觉的方式,而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的培养摄影眼,就要在平常的甚至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和保持好奇心,对每天上下班的车流、城市的街道、小巷的早晨黄昏、路边的小贩。。。。。。对每一事物保持独特的新鲜感,拍出不一样的味道,这种属于你个人的味道在于你内心身边的事物,永远好奇,以一个像出生婴儿一样,以一颗柔软的心,纯净如初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在广东省摄影函授学院学习摄影过程中,我对于摄影的体会收获,感受是很多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新鲜感,培养好奇心,有一次去广宁竹海拍摄竹林,竹林都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很多影友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太美又太平凡,随手一拍似乎都是美的画面,但是却了无新意,应该怎么拍呢,当时我反复的问自己,我以好奇的眼光,反复的观察这唯美的竹林------竹子的姿态各有千秋,竹子的疏密相间充满节奏,竹影摇曳婆娑婀娜,竹笋拔节似声声作响,风过处竹叶随风浮动,偶有鸟鸣其间,真是美呀!当大家拍竹林拍的正起劲的时候,我的目光却停留在了一小块投在破墙上的竹影,影子在风中流动,总有一个瞬间最美,在我用镜头对准框出画面时,我终于捕捉到了想要的画面,宛如水墨国画般的竹影,定格在我心的底片上,是我的独特观察和视角发现,收获了这一独特的画面。

三、多看、多想、多拍,是培养摄影眼的法宝

(一)多看

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多阅读观看前人的优秀作品,二是指在拍摄现场要多看要仔细观察。多看前人的优秀作品,见多才能识广,让很多好作品心有所属留下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去理解和模仿,在初学摄影阶段如果是一些没有一定美术基础和美学相关一些理论知识的摄影爱好者,这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大量的不断地阅读观看者,当这种量达到够大的,你自然而然并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了其中的艺术养分,反应在拍摄实践中亦即是在从纯碎的模仿(模仿、用光、角度)甚至模仿用什么镜头,使用什么焦距,让这种积累在大脑中慢慢的发酵,并为指导自己摄影创作的基础理论。在我初学摄影时就经历了这一过程,而当时没有机会看到更多的摄影作品,只能到一些废品收购站以废品的价格购买别人丢掉的摄影或者画报的杂志,才有机会欣赏到一些早期的摄影作品。第二种观看是指在拍摄现场来看,不论到了哪个地方出于什么拍摄目的,都要到现场多观察,在反复的观察和对比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角度,通过对比选择具有价值的拍摄对象,不能蜻蜓点水似浮于表面的观察,随便看看,随便拍拍,在一些专题的摄影比赛活动中,拍摄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而值得拍摄的对象和你能够按下快门的时间更有限,如果不提前观察看个明白,拍摄时就会手忙脚乱,无的放矢,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提前的观看自然胸有成竹,以新的观看引领创作,如果长期坚持这两看,摄影眼的培养水到渠成。

(二)多想

这是在看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摄影的培养这是更重要的一部,每一次观看作品都要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多思考。横向的对比包括国内各省市以及从国内到国外著名摄影家作品,以及作品的风格流派趋势,纵向的着眼及现在,从时间上往前推,如中国九十年代的摄影如何的,八十年代又有哪些流派的著名摄影家,国外亦然,通过思考对比,自然有了收获。

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拍摄的量上,没有仔细地反复思考,进步,是非常有限的,决定快门的是大脑,除了平时阅读作品多思考以外,在拍摄时一样是要多思考,通过多看来发现,通过思考来决定赋予拍摄对象的重要性,(即挖掘其主题性)。

(三)多拍

纸上谈兵再多,也比不上有益的实践。实践得真知,通过摄影实战,我们才能亲身体验到摄影的奥妙,摄影没有一定拍摄量的积累,就很难有质的飞跃,摄影学院的导师就一再强调要多拍,有目的的拍,带着问题带着主题去拍。培养摄影眼,还有在于熟悉自己的相机镜头设备,对设备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摄影眼的能力,锻炼效果如对于某个特立的影响,我们就要通过观看判断,反馈判断,适合如何去表达主题,采用什么镜头什么焦段更合理。

不能盲目地多拍,随便走到哪里,象机关枪一样的扫射,就算是拍摄到一两张作品获奖,那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这对于摄影水平的提升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我们可以从制定一个学习摄影周期表开始,定下一个拍摄方案或者计划。一直以来,大部分摄影者都有这纪实的倾向,认为只有纪实的拍摄才需要制定长期的拍摄计划,其实不然,不管是纪实的艺术的都是一样。从纪实摄影所说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熟悉的,又有着一定社会背景意义的主题对象来拍摄。不一定非的选择高大上的提材,美国著名记者奥瑟罗斯戴尔说过,当你选择一个城市拍摄的时候,你会非常艰难,当你选择一个人来作为拍摄对象,你就成功了,所以纪实摄影只要你定好了一个主题选题,就可以长期关注拍摄下去,在拍摄过程中,你自然而然的会围绕主题,不段地采集画面所呈现的意义也在不断的积累中强化升华。

四、以摄影构图法则为基础求突破来培养摄影眼

摄影的黄金规律很多,不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观察的方法,取景的角度、焦距的长短,远中近景的选择的运用。构图法则的运用,在我们拍摄中慢慢的熟练之后,就要有意识的寻求突破,突破常规,以新鲜感陌生感达到影像视觉冲击力的目的。

在我们的拍摄实践中,如何培养摄影眼打破常规,这里主要论及发现构图。当大家针对同一拍摄主体时,有人拍摄了全景,有人拍摄了中景、近景,而你不能选择了局部,甚至是局部是局部的色块组合,当大家都在想法如何把主题拍摄清晰的时候,你的眼睛看到了静止画面中的动感,你选择了拍摄虚幻模糊,而当面对以人为主题时,可能大部分人拍摄全身和半身,或一个动态,或一个表情,而你摄影眼的观察,让你发现某一瞬间的动态投射在墙上的影子具有某种意味,你的摄影眼捕捉到。2008年我在参加“我的中国符号”全国摄影大赛总决赛的时候,我们来自全国选的20位摄影家进行现场PK,当时,拍摄的目标主题是颐和园,颐和园处处美景如画,当大家早早的冲过一条长廊去寻找拍摄目标时,我却注意到了大家走过时,留在旁边墙上的影子,古式窗格的影子,行人的影子合成一种独特的意味,于是我停下来寻找最佳的角度,将透视的构图放射线于光影的运用综合起来,然后展开想象预想画面静静的等待,终于等到一个老人靠在墙边,而另一个年轻人摆开架势为他留影,当他们的影子恰到好处的透色在红墙上时,我激动的按下了快门,在这次比赛中,我的作品获了奖,而另一位上海的摄影家更是独具摄影慧眼,他在众多眼花缭乱的景色中发现并选择了一个微小的拍摄主题,当大家都对着宏大的美景拍摄时,他却在一处门头上发现一个小小的镂空的京剧脸谱图案,他以独到的摄影视觉发现并以简洁的形式取得创作构图形式的突破,最后以小见大的一张《京都笑脸》拿了第一,这不得不佩服他具有多么强大的锐利的摄影眼。

五、结语

总之,艺术因美学体验而存在,美学以其综合阐释你内心的情感体验,美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培养敏锐的美学思维、艺术思维,对摄影的理解和创作水平提升是非常有益的。作为摄影爱好者不仅要懂得色彩表现的艺术效果,更要以独特的视角,多看多想多拍,以摄影构图法则为基础求突破来培养摄影眼,才能使照片品质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摄影基础范文12

在跟本身所处的专业分割的情况下摄影专业教学是不能独自存在的视觉传达设计这个学科的摄影摄像教育教学必需打破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技巧的教育中原来就有的闭塞性,还要与另外的专业科目严密的联合在一起。不论在本学科的比较基础的课程还是比较核心的课程中都需要交叉摄影的运用,要把摄影当做其中紧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摄影;实践;创新

在视觉传达设计这门学科中摄影室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从来都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推广,学科专业的不断完善,摄影教学不但有了很大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一、把创新当做中心主导,用实践引导教学

对摄影技术的把握和运用是展现摄影教育的效果的主要体现上,而技术和运用都要把实验当成重要的方法,而视觉传达设计相同的也是把实践当做主要方式,把创新设计当做主导。因此在摄影教学中,必需加强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在练习实践和创作设计中锻炼的实际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将来能够成为设计师独自思考和创造创新认识,还有独自解开问题的实际去做的能力。在教育方法处理上,有一种很好的实验就是恰当的改变一下从前的作业推进形式和评价方式。可以把团队作业的形式推广为练习实践中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设计的练习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用来处理系统性难题的很好的一种方法,在摄影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的意识,增强在专业上的互相交流与学习,从而使得作业在展现方式上尽量的丰富,来达到专业创新的目标。可以把推广演讲的表达方式用在作业评价上,这样兼有学生思想的表述,也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设计师必要有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这样的交互性较强的教育环境中,也提供了实验教学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

二、重视艺术素质,把艺术和技术的美融合到一起

摄影教育从以往就比较侧重摄影的基本规律和对技术的研究学习,也更重视对器材的了解和实际使用,学生虽然对摄影所需要的技术已经掌握,但是也创造不出出色的作品,更是对一些须要很长时间经验积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观都比较欠缺,尤其是对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一些形态美感更是欠缺,对美的感触是对设计者审美观的基础,学生经过对形式形态的感觉从而形成的审美的经验和阅历,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众多的练习实践中慢慢形成。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摄影的实用技术和过程都有了重大的改变,从而使摄影相对于以前更加的快捷和简单方便。而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摄影教育泽经过更简易的技术和知识,制造条件来增强对设计审美感的教育,来把摄影的艺术美和技术美和谐的结合到一起。

三、改良摄影的教育内容,增强体系化的联系

很久以来把绘画作为主要方法来进行锻炼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在摄影这项艺术出现和普及开之前,作为表达图形的唯一一种方法绘画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摄影艺术出现之后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这种方法在设计的展现技巧和工作效率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整个信息工业的时代摄影作为较新的讯息表达上和互相传达方式等很多方面取代了绘画的影响,而摄影教育长久以来都疏忽了这里面直接关联的设立,致使包括在摄影教学内的所有学科内容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使得教学在专业内没有针对性。在跟本身所处的专业分割的情况下摄影专业教学是不能独自存在的视觉传达设计这个学科的摄影摄像教育教学必需打破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技巧的教育中原来就有的闭塞性,还要与另外的专业科目严密的联合在一起。不论在本学科的比较基础的课程还是比较核心的课程中都需要交叉摄影的运用,要把摄影当做其中紧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教育学生们观察和解析事务的室把摄影当做基础工具,用摄影来加工处理和表述信息,从未在设计中加入摄影的语言表现,在摄影中加入设计的思维。

四、从纪实类摄影作品入手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怎样调整画面的内在元素,使照片能够拍出很多信息,能够让照片自己讲故事,要让学生多多学习出色的作品。要想获得一张既有故事和情绪又极具美感的照片,足够理性的调动和解析是很必要的,此外还需要很敏感的观察能力,调动整体的感觉,来全力的感知捕捉四周的事情和物体。而对于拍摄主题和题材的选择,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身边人和社会及世界的思索和关心,注重培养这些能力,对于理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的学习视觉传达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专业技巧的教育教学

在学习摄影的初始阶段,很多人都以为必需用一些很贵的器材才能够拍出出众的作品,固然,在摄影中器材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这种器材至上论,通常会让很多学习视觉传达的学生忽视了在一瞬间捕捉事物的能力和对美学素养的提升,所以在这个节点,应该让学习者明白一个概念,包括: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能力和敏捷的观察力还有足够强的构图能力和能够巧妙地利用光线的能力,这些都是能够拍摄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重要保证。总而言之,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中摄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摄影作为一种展示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展现方式的多元化,提升了作品的完整度,与此同时还能辅助学生了解到视觉和传播的中心概念,并且从很多方面调动了学生对美的认知还有想象力和洞察力。因此应该把摄影当成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很短的时间内想学习摄影肯定是不够的,怎样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在课程结束后还能持续保持对摄影的习惯和爱好,自觉的继续学习,就要看任课老师怎样改进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摄影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