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馆设计方案

档案馆设计方案

时间:2023-05-30 09:27:52

档案馆设计方案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1

建国以来档案馆库建设简要回顾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档案工作。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库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结构单一到功能相对齐全的发展过程,对档案馆社会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以前,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主要以保管为主,严格控制利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档案馆库,接管、接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档案,主要是解决档案的保管场所问题;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受整个大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为确保档案的安全,省级以上档案馆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都建立了后库(洞库)。

改革开放以后,档案馆库建设发展迅速。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档案数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1980年中央书记处提出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后,原来的档案馆库已无法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各地陆续全面进行档案馆库建设。为使馆库建设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国家档案局于1985年了《档案馆内各类用房面积规定》,对省、市(地)、县(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库房面积、阅览用房面积、缩微技术用房面积、计算机用房面积、保护技术工作用房面积等以及其他用房面积、附属设施用房面积作了具体规定。1986年,为适应我国档案馆建筑设计工作的需要,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2000年建设部、国家档案局又对执行13年的此规范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作为强制性标准颁布实施。《规范》对档案馆馆址的选定、建筑设计、档案防护、防火设计、建筑设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档案馆建设从此走上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的规范化轨道。

针对建馆资金紧缺的实际,1985年,当时的国家计委与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各级国家档案馆建设统一纳入地方基建计划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把地方各级档案馆的基本建设纳入地方基建计划,所需投资,在地方基建投资内统筹安排。所有这些,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地方档案馆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档案馆库建设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九五”期间国家档案局组织了全国省级、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档案馆目标管理考评活动,档案馆库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被列入考评标准之中。2000年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都提出要将档案馆建设成为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随着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开展,2003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又赋予档案馆“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职能,成为“四位一体”的新体制。在档案馆功能不断拓展、对档案馆建设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形势下,广东省档案馆、上海市外滩新馆以及浙江省嘉兴市、江苏省常熟市等一批造型新颖、功能完备的档案馆陆续投入使用,开创了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筑史上的新局面。正如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毛福民指出的那样?押“对档案馆社会功能认识上的突破和体制上的创新带来了档案馆建设的新一轮高潮,这一轮高潮的特点是把档案馆作为地方文化和政务信息中心的标志性建筑,这种建筑满足了档案馆实现‘四位一体功能’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新档案馆设立了展示厅、影视厅、电子阅览室,为开展档案学术交流,举办科学报告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满足人们休闲文化的需要,提供了物质保障。”

馆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档案馆库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不争之实,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库建设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逐步解决。

第一,发展不平衡。一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总体讲,东部沿海地区要好于中西部地区,省级档案馆要好于市、县级档案馆,建馆时间晚的好于建馆时间早的。为迎接新一轮馆库建设高潮的到来,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纷纷召开了档案馆库建设座谈会,专门研究本地区档案馆库建设问题,规定了副省级以上、市(地)、县(市)级档案馆库的面积标准。相比之下,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档案馆库建设进展缓慢。就馆库面积而言,广东省馆达3万平方米,而江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只有2000平方米左右。二是本地区内发展也不平衡。除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外,其他27个省都存在档案馆没有库房现象,有的是危房,有的不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二,馆库面积狭小。调查显示,全国现有3128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其中无档案馆库479个,占15.3%;1990年前建的档案馆为1047个,这些档案馆由于面积狭小,现馆库容量已趋于饱和。山西省沂州市、县两级有15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平均面积只有140平方米。无馆库也好,面积狭小也罢,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接收进程,应进馆的档案不能及时进馆,有的档案馆未进馆的档案甚至比馆藏档案还要多。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宁县档案馆馆藏档案11789卷,还有25000卷无法进馆;贵州省兴仁县档案馆馆藏31176卷,未进馆档案还有45000卷。这一状况不仅使国家档案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而且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受到威胁。

第三,档案馆功能不全。受当时的条件和意识的影响,原来建设的绝大多数档案馆在设计功能上除了库房就是办公用房,除此再无其他功能设计。如果在今天谈及档案馆功能,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具有档案的保管功能,其他功能根本无从谈起,所以才出现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档案馆那样为实现档案馆的“四位一体”功能只能到馆外租房的现象。

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加强馆库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最近几年,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等都以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本地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库建设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明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各地都将着手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对本地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库建设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努力争取将档案馆库建设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各项事业发展同步。

二要加大经费投入。档案馆库建设的面积大小,质量高低,与当地的财政状况密不可分。近几年来,档案馆库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2002年以来,每年都有政协委员递交有关加强档案馆库建设的提案,要求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档案的保管保护条件,有关部门也表示,对经济欠发达或贫困地区的馆库建设问题可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适当予以支持。另外,“七五”和“八五”期间实行的中央、省、市、县四级投资的建馆方式,是多年来档案馆库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今后应继续予以坚持。

三要更新设计理念。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单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馆的功能不断扩大,档案馆已不再是单一的保管单位,而是由过去的重藏轻用向今天的藏用并举转变,这就要求档案馆在设计时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和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新时期新阶段档案馆的各项功能,同时还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因为档案馆库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座规范的档案馆库少则要用十几年,多则可能要用几十年。如果因为设计理念的原因使档案馆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再去弥补,将造成国家财力的巨大浪费。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已明确提出要把未来的各级国家档案馆建设成为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使其与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地位相适应。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2

一、档案馆库建设情况

XXX档案馆现有馆舍建于1985年,面积880平方米,其中档案资料库房面积286平方米,与国家标准要求(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以上,库房面积900平方米以上)差距较大。现有库房的标准存放量为4.1万卷,至2018年底,馆藏档案量已达到6万余卷,严重超饱和存放,已经没有接收档案进馆的空间,亟需建设新馆。

(一)建馆准备工作前期主要情况

馆舍不达标是我县档案馆的重大短板。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的要求。

2014年,xxx档案局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县档案馆新馆建设列入为“两大振兴”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并上报XXXXX备案立项。

2015年,年初,xxx档案局向县政府提交“关于解决县档案馆新馆馆址建设的请示”,得到县政府批复同意后,迅速制订工作方案并开展相关筹备工作。年底,县长办公会议通报了档案馆建设筹备工作情况,要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省、市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立项建设以及上级项目资金。

2016年,县政府原则同意启动县档案馆馆舍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在县档案局积极协调下,有关单位按时编制了xx县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拿出了初步设计方案,为确定建馆选址提供了参考。选址确定在县委大院内后,由于址内一老楼房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以致变更选址。

2017年,4月中旬,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和省档案局联合调研组来平开展档案馆库建设调研,xx县委、县政府按照省调研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整改,10月25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县档案馆新馆大楼的选址及初步设计方案,新馆建设重回原选址。

2018年,2月1日,xx县城规会对新档案馆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研讨审议。4月,县档案局会同规划设计单位又一次围绕选址区内的现状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此后,新馆建设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我县档案馆建设工作停滞不前。前期工作虽已启动但至今尚未实现动工,按时完成建馆任务难度大。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县经济总量小、欠发达,财政十分薄弱,难于筹措新档案馆建设的所需资金。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想方设法筹措建设资金;

二是尽快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完善;

三是开展地质调查和建筑设计,确保按时间节点建设;

四是要求上级切实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倾斜。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档案目录数据库建成完善。全面录入档案文件级目录60多万条,实现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电脑全检索。

(二)数字档案馆建设加快实施。2014年制订《xx县数字档案馆项目实施方案》,2016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截至2018年,馆藏纸质档案全文数字化加工累计XXX多万页,近年来查阅利用热度较高的土改档案、山林权证档案、职工人事档案等民生档案基本实现电脑检索查阅,查阅速度和利用效应均有大幅度提高,数字档案馆1.0版基本建成。目前,数据中心和检索平台运行平稳正常。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县档案信息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字档案馆建设依然滞后,数据库规模太小,利用网络无法搭建。要解决这些存在问题,一是要发挥县档案馆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二是要加大投入,加快档案全文数字化步伐,扩大数据库规模和民生档案覆盖面;三是要加快推进档案馆库建设,以便搭建利用网络。

(四)下一步打算:在不断完善数字档案馆1.0的同时,启动数字档案馆2.0建设,对更多民生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力争于2019-2020年完成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加工XXX万页以上,到XXXX年基本建成完善xx县数字档案馆2.0,实现电脑全文查档在民生领域全覆盖。为此,县档案馆已特请县人民政府批准落实2019年档案全文扫描经费XX万元。

三、重点档案抢救和开发利用工作情况

(一)抢救情况:民国档案是我馆的重点档案,共有xxxx多卷,截至2017年已全面完成抢救性修裱和案卷级目录的数据库著录。近几年来,我县馆藏民国档案发挥了较大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

为“xxx纪念馆”提供了大量史料,在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中发挥了档案的重要作用;

为“申报XXX”起到了主要依据支撑,被采用为“xxx申报XXX主要依据”的档案史料有30多项;

为《xxxxxx》一书的编纂出版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

为XXX哲学社科课题“XXXXX”成果《XXXXX》一书提供了大部分的史实资料。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意义;建设

建设数字档案馆是21世纪档案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档案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档案馆将居首位。未来的档案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档案馆的标准。数字档案馆作为档案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档案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档案馆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一、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概念问题

数字档案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用户对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档案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档案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有的认为数字档案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档案馆并提供有效服务的档案馆。几乎档案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用户访问外界数字档案馆和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档案、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档案的用户服务。档案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用户很方便地共享资源。所以,上述这一概念定义尚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二、关于建立数字档案馆的意义问题

传统档案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数字档案馆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档案馆的主要意义:

(一)由于数字档案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档案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二)数字档案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查阅者的多种需求。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数字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档案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城建档案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四)利用数字化档案馆的用户可以不同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档案馆联系,档案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档案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档案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五)数字档案馆扩大了用户的范围,普通档案馆因为需求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档案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档案馆自由查询。

三、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特征问题

(一)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分布式的档案馆群体。数字档案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二)数字档案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档案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用户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三)数字档案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档案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档案馆以后,用户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四)数字档案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档案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档案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档案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用户进行“引导”或“导航”,向用户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四、关于数字档案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一)处理好关键技术问题。

数字档案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档案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档案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二)关于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在进行数字档案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伯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使我国数字档案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关于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档案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档案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国内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档案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4

【摘 要 题】数字信息化

【关 键 词】数字档案馆/数字化档案/it集约化服务/集成平台

数字档案馆的出现给现代档案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短短几年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成绩斐然,电子文件中心、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等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档案资源管理的热潮在档案行业得到迅速开展。档案利用者在查档、用档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快捷的优厚待遇,档案工作者也逐渐改变往日的手工粗放管理方式,开始利用网络、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开展现代化管档。不可否认,档案资源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给国家、机构和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给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由于信息化管理理念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之间还需要经历更长一段的磨合期,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信息系统的建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何谈信息化的有效利用与滚动发展,加之档案工作者几乎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了解、学习、跟踪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这无疑使档案工作者萌生了众多的困惑和忧虑。而且,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发展与运行维护的技术复杂度、资金的持续投入、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数字档案馆对it人才的高度依赖性及其与传统档案馆之间的职能交叉已经开始制约着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双轨制”的运行模式更是给档案工作者增添了不止一倍的工作量。这些棘手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数字档案馆才能顺利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作者基于it服务最新理念,提出采用集约化运营模式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观点,通过 it资源的集中建设、it服务质量的有效加强、it技术含量的累积增长,来提高数字化档案馆的社会效益,旨在以最小的成本消耗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

1.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的

各行各业信息化及其快速发展已经且正在不断地形成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归档并形成电子档案以记录信息社会的历史活动,传统档案馆开展服务创新加强馆藏数字化加工也将积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信息,这两类信息统称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档案工作者正是为了归档、接收、整理和保存这些不断累增的数字化档案资源,并想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国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查档、用档等服务,数字档案馆才应运而生。由此得出结论:数字档案馆可以作为信息社会数字化档案的终极保管机构。建设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忆信息社会的发展历史。

2. 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职能

以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的为出发点,可以确定 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主要职能:

(1)集中统一永久保存信息社会产生的各类数字化档案信息,引领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方向,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

(2)为传统档案馆提供滚动完善和持续发展的网络化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以方便档案工作者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接收、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整合、管理、传递、处理、鉴定、编研和提供网络化查档、用档服务等各类档案管理工作。

(3)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查询与检索等服务,包括当前政务公开背景下产生且移交到档案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档案馆内部经鉴定后允许开放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等。

3. 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是一个以永久保存数字化档案信息为根本,以为档案工作者提供数字化档案的接收、管理、利用、鉴定、编研、展示为宗旨,以提供it资源供应服务为主体运营模式的集成服务平台。基于此平台,档案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开展档案鉴定、文件归档、档案收集、整理、分类、查询、检索、统计、编研、成果汇编以及开放档案信息等各项档案业务工作,不需要关注档案信息存放的物理位置,不需要担心档案信息的永久保存和安全性风险,不需要考虑如何申请信息化专项资金、组织和招聘技术人员开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及运行维护等工作,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为承担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任务的it工作人员提出档案管理的业务需求。

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架构、应用软件的研发、信息系统的实施、数字档案馆的运行维护、滚动发展以及it资源管理等技术工作从传统档案馆中剥离出来,建立以精通信息技术、跟踪档案业务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并能够将档案工作与信息技术融会贯通使用的档案工作者团队,开展面向档案工作的it集约化服务。这样一来,档案工作者就能够集中精力钻研档案业务,开展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社会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永久保存、集成共享、传递处理、网络访问、完整有效等众多技术难题则集中于数字化档案馆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即便这样也比让每个档案馆设立计算机处(室)来开展软硬件平台的购买、安装和维护,做数据备份、数据迁移、异地保存等措施要安全和可靠。

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运行维护的主要特点是以低收入的供应服务方式或连锁加盟方式以维持其滚动发展和持续改进。档案业务的规范性及其工作流程的确定性决定了电子文件归档、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服务、开放档案信息、数字档案信息的整合、集成与共享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是能够基于一个通用的软件基础架构和服务平台来实现,即使不同档案门类的信息标引、著录项、数字化存储格式等有所差别,也能够实现集成化的统一管理。当然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之初,需要在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领导和监管下,首先应开展各门类数字化档案的存储格式、存储标准、访问模式、管理规范等的建设,作为建立通用数字档案馆服务平台的指导性文件,面向服务的开放的基础平台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服务平台之上的各类应用系统则是根据需求的深化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功能扩充,每个即将加盟的档案馆只需要设置其基本配置,定义其运行管理模式就可以享受数字档案馆提供的各种信息化服务。可以推断,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服务费将远比各档案馆自行购买设备和建设各类应用系统并开展运行维护的费用要低很多,这是因为it服务集约化数字档案馆的软硬件平台、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应用软件系统等都是一次开发,多次共享使用,而且还将在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后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保障其先进性、适应性和发展性。

4. 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模式

当前,国内数字档案馆建设有单一型和区域型两种主流模式,单一型数字档案馆运行模式是在单个档案馆内部开展馆藏数字化加工、接收电子文件归档、整合馆内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馆的门户网站等工作,通过门户网站提供该馆的开放档案信息服务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查阅服务;区域型数字档案馆则是以一个区或市为单元,以档案馆的业务为中心,除了开展档案馆内部的各种信息化建设、实施和系统应用外,还通过网络为相关档案室提供档案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服务,在档案形成单位进行归档的同时,将纸质文件归到档案室,将电子文件通过网络、载体或接口系统传递到数字档案馆系统中,实现了一个区域内部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集中存储。这两种模式建设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数字档案馆依附于某个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滚动发展与运行维护也取决所依附的档案馆的信息化水平,更准确地说是依赖于档案馆的决策者和档案馆设立的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机处(室)的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认识和跟踪发展的水平,其局限性和风险性不言而喻!加上信息化滚动发展的持续投资,从长远角度必然会限制数字档案馆的发展。从国家全局来看,这两种建设模式存在着档案行业it资源重复建设的弊端,在全国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尚未健全的前提下各自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也必然会造成未来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难的新问题。

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观点的提出,是希望能够站在国家信息资源战略和行业全局建设数字档案馆的高度,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和谐型、节约型、发展型、信息资源广泛利用型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不仅需要缓解信息化建设中因技术人员与业务工作者认识不统一而产生的各种制约系统建设与发展的矛盾,而且能够保障数字档案馆的高效运作和长期发展。这一观点的基本要求包括:

(1)机构重组:将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在组织上进行分割,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再依附于某个传统档案馆,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开展各项工作。

(2)人才分类: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分为业务型和技术型两大类,分别承担数字档案馆和传统档案馆的各项职能。

(3)职能分割:数字档案馆

保管网络系统中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传统档案馆保管纸质档案和各种其他介质档案。

(4)相互关系:数字档案馆为传统档案馆提供开展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档案展示等各项服务,传统档案馆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各种业务需求。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互动发展、相互促进,分别以数字、纸质形式记载信息社会的发展历史。

图1给出了三种数字档案馆运行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是一个面向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集成服务平台,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实施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地管理,同时为多个传统档案馆提供从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到应用程序、信息访问、信息等软件资源共享和网络计算机运行维护的各种it服务,每个传统档案馆不需要再单独设立it技术支持与服务部门,不需要单独购买和管理服务器、存储器等硬件设备,不需要花钱购买软件系统或者重复开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档案馆内部的管理也更加有效,这是由于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思路与传统档案管理的方式有着行业上的差别,人员管理及工作方式也完全不同。

当前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模式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5

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功能评审已于2011年10月21日通过评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县全县面积3670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19.3万人。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现有编制9人,实有6人。县档案馆库于1984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57平方米,建成以来经历了三次地震,其中2007年“6.3”地震给档案馆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建设局鉴定为严重损坏,属危房,需拆除重建。由于馆库建成年代久,库容小,功能单一,无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用房、技术用房和附属用房,办公用房拥挤。截止2009年实际馆藏量为50014卷,因库容饱和,现还有23076卷到期档案不能入馆,预计30年后馆藏量达150010卷。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规定的县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对县级档案馆的分类,县档案馆建设规划定为二类馆,档案馆建筑面积按照指标测算为3642.35平方米,总投资估算1022.03万元。由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附属用房五个功能区组成。

二、领导重视、项目申报工作顺利进行。

接到项目申报通知后,我县高度重视,县四班子领导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县政府将档案馆建设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督查,要求县档案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着眼于县档案事业长远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档案馆建设用地,县人民政府已在县行政中心划定2050平方米独立地块作为档案馆建设用地,拟建的档案馆位置,“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已做好,县政府同时做出相关承诺。2011年,在县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还安排了10万元资金,作为档案馆建设项目前期启动经费。

三、积极主动,完成项目前期所需材料上报工作。

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所需材料上报工作。上报材料包括县人民政府关于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承诺的函、县人民政府关于划拨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用地的批复和、县档案局(馆)建设项目用地审核表、县级综合档案馆库建设用地证明、宁县档案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选址意见书、县档案馆控制性规划红线图、区域位置图、地形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历年档案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证明,以及功能概述和其他相关材料。同时,由于我县设计水平达不到相关要求,我县档案局积极与省理工大学设计院联系,委托该院为我县做好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申报的方案及下一步初步设计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评审团专家指出:县人民政府(宁政办发〔2011〕155号)文件与(云档发〔2011〕41号文件精神不相符合,(云档发〔2011〕41号)文件第五章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征地、管理费等其他支出,仅限于档案馆建安工程。”县人民政府应按承诺书(宁政函(2010)90号)将项目配套资金安排到位。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6

“二元档案实践”理论

在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进行设计之前,有一些观点要事先向大家阐明,以确保我们能站在相同的视角审视数字档案馆。

档案是档案实践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档案理论与实践都随其变化而变化。在2003年,天津师范大学档案学系刘新安教授提出了“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的思想,他认为“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是档案物质实体构成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由‘文件实体集合’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物质构成的形态”。②而档案实践的对象是档案,当档案物质实体出现了双重构成的形态后,“档案的形成”也相应地被分解为两项实践,一项是形成“文件实体的集合”,另一项是形成“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而只有形成了这两种物质,我们才能将它们整合为档案。

虽然这两项档案实践的目的都是为了形成构成档案的物质,但就实践的对象和性质而言,“文件实体的集合”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档案实践。“文件实体集合”的形成属于以“文件实体”为对象的档案实践,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则属于以“档案历史联系的信息”为对象的档案实践。“文件实体集合”的形成属于“档案实体管理”,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形成属于“档案信息整理”。这样在“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出现之后,档案实践就从传统的一元档案实践,演变为“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整理”二元构成的档案实践。③

基于“二元档案实践”理论的形成,我们可以站在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设计数字档案馆的概念。

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设计

业内人士在讨论数字档案馆概念的时候,大多是关注传统档案馆、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等概念的比较和区别。笔者认为,在建设数字档案馆之前,很有必要对数字档案馆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以便清晰、准确地把握概念本身的内涵,有效地开展工作。

“概念设计”是一个在现代设计领域使用颇多的词语,被广泛地用于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甚至城市规划设计之中。“概念设计”,可以归纳为一种以形象进行设计描述,设计构想不拘泥于具体的设计形式;它企图凭借新观念和新构想,进行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描述,以求在其中诞生新的设计类型。“概念设计”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预测,最终形成概念产品。概念产品的存在形式可以是三维实物,也可以是虚拟的电子模型或其他形式。 “概念设计”被看做是实施全新设计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形态的设计,尽管也许会有技术实现上的难度或者缺陷,但其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形态了。④

(一)数字档案馆概念设计图

如图所示,数字档案馆首先是一个实体档案馆,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是以单个档案馆为概念主体和行为主体,它是档案馆实体的一种新形态。⑤数字档案馆是由两个实体子系统构成的,即文件实体集合系统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

(二)文件实体集合系统

此系统由两种不同载体形式的文件实体集合系统组成,即纸质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和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1. 纸质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它是指传统档案馆中原有馆藏的纸质档案。这些纸质档案保持着进馆时的整理顺序和库房保存位置,保存这些纸质文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档案的凭证作用。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档案用户利用档案信息的几率,档案工作人员会对这些纸质文件进行数字化。而这一过程生成的数字化文件不是当时社会实践下生成并遗留的真正文件,因此不能作为当时社会实践的实物凭证,尤其是在数字档案目前还不具备法律凭证效率的情况下,保留纸质文件的实体集合显得尤为重要。

2. 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在计算机条件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电子文件集合在一起,比如存放在硬盘、软盘、光盘等载体上,形成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

在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子系统中,电子文件“实体”在硬盘上的物理存储方式遵循着计算机自身固定的逻辑和算法。具体地说,计算机在确定电子文件“实体”存储位置时,会考虑到文件的存取速度、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等问题,因此人们很难判断一份电子文件“实体”在计算机中的物理存储位置,相应地也就失去了对电子文件“实体”进行排列的权力。此时的“电子文件实体集合”如同一堆未经过整理的散乱的纸质文件,显然人们很难从这样的“文件实体集合”中解读出电子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而文件之间一旦失去了这种内在联系,将不能称之为档案,为了体现档案学基础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历史联系,必须建立一个“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来专门固化、记录电子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从而使档案用户通过一份份有序的电子文件解读出他想要了解的那段历史。

(三) 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

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是专门记录电子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系统,它是由无数“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组成的。“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也是一个电子文件,在这个电子文件中记载着一组具有历史联系的电子文件的代码。打开“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我们看不到电子文件的具体内容,只能通过这组代码获悉哪些电子文件是具有关联的,这就像我们不可能从“档案目录”中看见文件的具体内容一样。当档案用户提出查询档案信息的需求时,档案工作者将首先通过“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从历史的角度检索出具有关联的文件代码,再通过“文件实体集合系统”去查找档案的具体内容。

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系统的出现,是数字档案馆系统的一次变革。它首先解决了档案人员不能对电子文件进行实体排列的问题,而且它的出现可以使我们独立地发展记录档案历史联系的原理和技术,使记录档案历史联系的方法由传统的“一维”发展到“多维”。这样,我们可以把目光转向纸质档案领域,纸质档案是利用文件实体的一维排列来固化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即我们只能选取档案历史联系中的一个要素(如来源)对其进行整理。这样形成的纸质档案只能从一维的角度记录历史。“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系统”出现后,纸质档案整理时不再受传统档案整理方法的制约,可以运用虚拟整理技术记录纸质档案的历史联系,这时形成的纸质档案就具有了与电子档案一样的多维历史联系。这样,“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系统”出现后,可以运用统一的技术方法来同时记录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历史联系,形成多维的历史联系的记录,从而更加客观、完整地记录社会历史。

结束语

1. 数字档案馆的本质

数字档案馆,顾名思义,它是在计算机及其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档案馆。它并不仅仅指数字档案馆馆藏信息的全部数字化,它是能同时融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一种高度整合的技术形态,其实质是档案历史联系的数字化,即当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能用同一技术标准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历史联系数字化时,数字档案馆随即形成或应运而生。

2.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趋势

数字档案馆是实体档案馆,而将多个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利用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信息空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虚拟档案馆。⑥虚拟档案馆是一种虚拟的、无形的网络空间,强调的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献信息的一种方式。它的建立是以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为基础和支持的,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

当前,档案界同仁的首要任务是要认清数字档案馆的本质,加快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5]于丽娟.再论数字档案馆[M],21世纪的社会记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新安.档案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J],档案学通讯,2003(5)

[3]刘新安.二元档案实践及其体系[J],档案学通讯,2004(1)

[4]彭圣芳.概念设计探议[J],美与时代,2005(12)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7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00-02

0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1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二十世纪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2 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3 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8

(一)充分认识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区县档案馆是集中永久保管本区域党和政府重要档案的基地,是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查阅政府公开信息的中心,在资政存史、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区县档案馆存在不符合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要求;一些馆库房容量已趋于饱和,不能按期接收应进馆档案;一些馆设备设施老化,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不能满足档案数字化的需要;一些馆利用大厅、展厅面积不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这与首都功能定位、建设首善之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和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迫在眉睫。

(二)提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落实档案工作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的“三大战略”为目标,以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三个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区县档案馆建设,使区县档案馆全部达到国家要求,区县档案事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争区县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实施,档案馆达标,满足未来 30年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确立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具体要求和任务

区县档案馆建设要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实施,建筑规模要在达标的基础上,可根据各区县的实际,立足未来30年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确定本区县档案馆建设的具体规模。区县档案馆建设要充分考虑档案安全和档案工作的特点,宜为独立建筑或独立的区域。区县档案馆建设选址要方便档案馆开展公共服务和人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馆设计要严格执行档案馆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首先满足档案馆库房、消防、安防等各类用房使用功能要求。档案馆功能区域划分要科学合理,符合档案工作流程,并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执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四)明确加强区县档案馆建设的保障措施

各区县档案馆建设由各区县政府负责推进。在区县政府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下,各区县档案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各自职责,明确工作任务,为档案馆建设的顺利实施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档案部门要积极主动,结合档案工作业务需要,做好档案馆建设功能、需求分析等基础性工作。

各区县应将区县档案馆建设列入重点督办事项,对建设项目进度、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建设资金使用效果及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将区县档案馆建设成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推动北京市档案事业新发展。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9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档案馆;途径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波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收集和整理开辟了一个高效全新的技术环境。数字档案馆以其全新的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必须尽快采用新技术增强自身服务水平,加快尝试新的服务模式的步伐,探寻档案馆行之有效的服务途径。因此,数字档案馆应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有选择的引入云计算技术服务,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服务能力。

一、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在发展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系统等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新兴的架构共享的基础方法,它的核心是面对规模庞大的分布式环境提供网络服务和数据存储。“云”是应用服务和数据存储的中心,就是计算机群,其作用是负责计算和存储工作。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运行在互联网规模庞大的集群服务器中,并非运行在终端设备上如用户的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等。用户所处理的数据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中保存,也并非存在本地。其数据中心的正常维护和管理则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负责,他们承担确保用户使用上超大的存储空间和超强的计算能力,保证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任意与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连接。[1]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在云上都能实现任意的随需随用。与此同时,复杂繁琐的诸多功能将会被转移,在远离终端的网络上完成,从而极大的简化了用户终端的功能。

通过分析云计算的概念和优点,再与数字档案馆的属性和特征结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云计算这种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网络,必然会有新服务体系的形成,新理念新服务体系正是数字档案馆实现目标的体现。纵观档案馆发展历程,历次新信息技术的问世,都会引起档案界的极大关注并将大力推动档案馆服务的提升和发展。从云计算服务和数字档案馆的共性可知,云计算服务有望解决档案馆存在的弊端、档案存取、数据保密、安全、观念保守及版权、接口、协议等问题,这正是数字档案馆与云计算其属性所表现出的共鸣。不难想象,接下来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将会受到云计算技术的深刻影响。

二、云计算应用于数字档案馆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根据云计算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再与数字档案馆的服务目标联系,不难看出,作为服务创新理念和诸多计算技术合为一体的云计算,将会积极影响着服务方式、创新方式、经营成本、服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并给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和服务提出新的挑战。所以,档案馆将怎样更好的提高信息服务和资源建设能力,借助云计算显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那么云计算的应用将给数字档案馆带来什么变化呢?云计算服务数字档案馆扮演的是什么身份呢?

很明显,云计算应用于数字档案馆其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档案管理者们在困境面前应该认真分析、充分考虑云计算的服务性质,全面理解云计算服务数字档案馆的优缺点,与数字档案馆的实际业务和目标紧密结合,开拓创新,积极促进数字档案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用辩证全新的眼光来审视云计算服务数字档案馆的变化和发展。

1.数字档案馆存在的弊端。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表现在:(1)档案信息资源孤立分散。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互不联系,造成档案信息资源孤立分散,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2](2)信息服务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用户的知识要求和个性化需求日益提高,导致了服务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矛盾也与日俱增。(3)信息人才配置亟待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知识层次低,思想落后又保守,创新能力和意识极其缺乏。(4)信息安全保障设施缺乏。档案馆通讯网络缺乏安全,安全保障设施及措施亟待加强,保护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安全,杜绝来自各方的威胁和攻击。数字档案馆在建设中暴露出的许多弊端,不仅会对数字档案馆平台管理的一致性产生影响,还会使信息资源的价值和共享水平难以充分施展。

2.解决弊端的良好选择――云计算。云计算不仅具有数据共享、方便、安全等无所不能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其计算技术备受赞誉,还是互联网精神的完美体现,利用这些优势和价值完全可以对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服务方式加以改变和提升,并对以上弊端加以解决克服。其一,数据共享是云的突出特点,网络中运用云计算,在云的另一端保存一份数据,只要你连接上网,就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和访问同一份相同的数据。[3]因此,只有将云计算应用于数字档案馆,构建共建共享模式,在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建设上才能避免浪费、重复,才能节约建设成本。其二,在云计算下,需要升级换代的是由专人负责的服务器集群。因此,在云计算平台下,数字档案馆的软硬件没有必要频繁的升级换代,这不仅使硬件的维护和升级费用得到了节省,还极大的降低了有关的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另外,云计算以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服务,促使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由数字档案馆的现存弊端来看,选择云计算来解决弊端及解决弊端的程度,不难看出,云计算确实是数字档案馆的现实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数字档案馆中运用云计算技术及其服务创新理念,档案事业与发展必将迈向新的飞跃。

三、云计算技术服务数字档案馆的应用途径探析

云计算的服务新理念新模式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如何将云计算服务应用到数字档案馆中,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服务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结合数字档案馆存在的弊端和云计算的优势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析云计算服务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途径,从而促进数字档案馆服务空间和能力的不断发展。

1.云计算确保了资源安全,提升资源处理速度和利用率,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1)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共享信息资源。云计算实施的最终目标乃是实现全面共享信息资源,资源的所有格式已被云计算技术统一,并连通网上的全部资源,把一切孤立信息统统消除,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站式跨库检索,档案信息资源彻底实现智能化共享。档案信息资源运用云计算的共享性,可以集成分布在各个部门和地域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实现异地资源共享,另外还设置统一接口供用户访问,依照用户的不同需求择定合适的访问协议。[4]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档案馆的服务质量水平得到提升,还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

(2)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存储,资源安全得到了保障。由于云计算能集中资源数据并存储,技术监测起来比较方便,故其安全性比较高。配备专人管理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数据、进行资源分配、实时监测安全和控制安全。[5]不仅保证了网络运行和通信的安全,还确保了信息资源的存取安全,设定了不同用户各自的访问权限,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要求得到满足。

(3)计算能力超强的云计算,有利于处理海量档案数据。随着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亟待处理的电子档案数据与日俱增,如何利用云计算,更好地分析、计算、处理海量数据呢?云计算不仅为海量数据资源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存储空间,还提供了解决海量数据的方法。云计算既能轻松的对海量数据进行较好地分析、计算和处理,又能高效迅速的存取资源。另外,云计算还能联合处理超复杂的计算,提供的技术支持优于网络技术。运用云计算,不仅优化了资源,使资源分配更加智能化,还能加快处理数据速度和提高检索率,从而使处理海量档案信息资源数据的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2.云计算提供了方便而快捷的网络服务,极大的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档案用户,档案用户是档案馆服务的对象和主体。云计算提供的网络服务既方便又快捷,使数字档案馆的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提升档案资源服务能力,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现代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当数个性化服务,对于档案个性化服务的改善,云计算的优势极其显著。[6]其一,可以在云计算提供的共享模式下建构交互环境,通过交互了解用户需求,及时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二,云计算可以依靠其强大平台整合服务模式如博客、播客等,促进档案资源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利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2)降低使用要求,享受便利服务。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平台,用户使用档案资源无需在个人终端上安装任何软件,只要你和互联网相连,不管你在何时身处何地,都能享受服务。云计算不仅改进了网格运算模式,还使其得到了发展,提供了层次极高的虚拟技术、超强的运作机制和自动化部署,资源共享将实现最大化[7]。云计算平台的应用,造就了一个全社会实时动态的近乎完美的数据库,尽享美好体验,感受便利服务。

3.云计算转变了信息人员的角色,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知识管理和创新服务上

云计算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超强的实践技术,还是一种崭新理念的建构。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掌握技能和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服务观念的创新、知识的更新和服务意识的树立。云计算下的档案工作人员其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单纯的档案管理员,还担当知识创新者和信息导航员的角色。

云计算下的网络服务其功能极其强大,平台既是交互高效的,又是全方位的,所以数字档案馆要求信息人员必须具有超强的服务能力,以服务主导而又灵活的方式来有效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字档案馆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头等大事,根据其反馈情况,随时把服务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通过平台交互,依据反馈需求及时作出反应,以此增强个性化服务的实用效果。另外,云计算服务之强大功能,不仅便于信息人员运用其技术参与管理知识,还便于信息人员对知识进行搜寻、分析和组织,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服务。总之,云计算的应用使档案信息人员进行管理更加便捷和简单,维护档案馆的软硬件设施和管理数据不必再花费更大的精力,也不必再担忧病毒引起的数据丢失。这样档案信息员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服务创新中。

4.云计算降低了基础设施更新和维护费用,提高了利用率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作为支撑数字档案馆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必须不断的升级和更新换代,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无论是设施的更新,还是硬件的维护,都需要强大财力的支持。然而,云计算的应用将不再有硬件水平的限制,这无疑给档案馆省下了一大笔费用。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需求仅凭一台浏览器便可满足,云计算服务商包揽解决其他一切事情。当然,应用云计算并非要舍弃原有的基础设施,而是整合所有资源,提高设施资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共享。所以,云计算的实施应用就是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资源的基础上,对新增及现有设施进行高效的监控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化祥.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2690-2692.

[2]金波,覃哲.网格技术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7(3):53-56.

[3]高晓燕.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究[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0(1):11-14.

[4]严真.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变革[J].图书馆工作者研究,2010(2):45-46.

[5]赵杰.“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初探[J].情报杂志,2010(2):66-67.

[6]郑伟青.云计算在图书馆群资源检索中的研究与应用[J].图书馆建设,2010(4):78-79.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10

关键词:灾后城建、档案管理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大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达到11度,大部分砖石建筑及木屋连地基摧毁,桥梁毁坏,地下管道失去作用,铁路轨道明显弯曲。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城市建筑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地震造成原有的城建档案严重缺失甚至毁灭。现距离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已近三年,新的规划建设工作也取得初步的进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灾后城建档案管理,要重视抗震防灾的实际需要

针对灾后,尤其是震后城建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我认为灾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抗震防灾的实际需要。

(1)城建档案馆的库房设计

①建设要标准规范。

要切实加强馆库建设,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的要求,保证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提高城建档案馆的抗震防灾能力和应对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城建档案安全。

唐山地震震前档案馆或库房多由办公室改设,地面承载力不足(250―280kg/m2)负载过大结果造成楼层坍塌严重,加大了档案的受损程度。1986年《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档案库房的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m2。当采用密集架时,应不少于12KN/m2,或按实需要确定。

在《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1.0.4条就对档案馆的防震能力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对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但是在实际中,档案馆库建筑设计上应将抗震能力根据当地地震烈度相应提高半度或一度,这样馆库的防震能力就更加有保障。档案馆库房建筑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灾后的进馆抢救工作,应该设计得更加有利于转移,因此馆库内应留出一定数量的安全通道和安全门,以利于灾后抢救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档案自身安全性要引起重视。

档案馆的建筑在每次自然灾害中都能幸存,但档案馆的自身安全性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严格限定档案库房的防火、防水等方面的相关建筑指数:档案库应作为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库区与其他部分的隔墙均应为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4小时的非燃烧体。其他内部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库区内不应设置用水点,给、排水管道也不应穿越库区。一切档案馆包括城建档案馆都应该按照国家标准来规范档案馆库房。

③防次生灾害应纳入设计规划。

城建档案馆的建筑还应该将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次生灾害纳入到设计规划中。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因为如果忽视了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地震,很可能这些因素就会引起次生灾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对在役的城建档案馆库房,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安全隐患、特别是抗震防灾能力的检查。

(2)城建档案的装具

唐山地震发生之时,当时的档案装具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在地震中大部分装具都被砸毁,造成了一些档案实体的损毁。而铁制档案箱损失较小,即使被砸变形亦不至档案散失,还能防止雨淋、水浸。现在很多地方都把档案装具五节柜铁皮柜全部更换成密集架,其实档案装具也要考虑应急情况,应把重要的档案放在封闭便携式档案柜中。封闭便携式档案柜在各种灾害来临或紧急情况发生时,都对保护和抢救档案有利。

从地震中档案的装具受损情况分析,应选用具有抗震防护功能的档案柜架装具,五节柜等箱装装具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保护作用,同时便于搬运转移,而密集架易倒塌,从汶川地震中档案受损情况看,五节铁皮柜等箱装装具有一定防护作用,有利于应急状态下,档案资料的安全快速转移。

(3)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

城建档案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注重城建档案的收集,归档的城建档案要力求齐全、完整、准确、系统,积极为在灾后的抢救工作及恢复生产工作中,发挥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

唐山地震时,给水管网破坏达440处之多,整个城市供水全部中断,数十万受灾群众又受到无水的威胁。而破坏严重的给水设施大部分是地下工程,如果没有这些设施的档案资料,则无法进行紧急抢修。幸亏省建委从城建档案馆废墟中找到保存比较完整全市给水管网现状图和五百分之一分区给水管网现状图,从而加快了抢修速度,抢修工作比较顺利地进行。震后经过十一天的抢修,恢复了部分管网,局部地区强行送水。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有此可见,齐全完整的城建档案资料对地震后的抢救恢复工作是多么重要。

汶川灾区更加需要城建档案资料的援助来实现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位于四川彭州市的白鹿上书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西南地区天主教发端,还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但在“5.12”大地震中几乎夷为平地。要想在原址上、使用原有的建筑材料、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重建这一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天主教神学院,城建档案馆的资料,对于恢复重建来说无疑是提供雪中送炭。

(4)城建档案的特殊管理

①城建档案工作应强调集中统一管理,这样更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保护。

从震害中我们体会到集中统一管理损失要小。唐山地震中集中保管档案在档案室仅损失档案百分之二左右,而在工程技术部门,特别是个人手中存放的档案资料几乎全部丢失。许多单位都没有意识到档案集中保管的重要性,不愿意将自身的档案交给城建档案馆,况且放在本单位也便于随时查看利用。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一旦发在生地震,分散保存的档案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极易损毁,而保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则由于保管条件较好而损失较小。

因此城建档案馆应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各归档单位的归档意识,以期能将归档工作做更好。城建档案馆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严把所收集档案的质量关,在平时立卷归档时,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不耐久的制成材料,以保证档案的质量。

②城建档案馆对重点工程档案要实行多套保管以及分库保管的制度城建档案馆在开展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同时,要定期制作、打印多套纸质的馆藏档案总目录和分类目录,确保紧急状态下对档案的查找利用。

在城建档案的报送、移交和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重的原则,特别是城市重点工程竣工档案,必须坚持在集中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实行分级多库(多套)分存,降低灾害发生时档案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个程度。对重点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多套竣工资料,可分存于城建档案馆、建设和施工单位,以期在灾害后能收集到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

③积极推行城市档案的电子化、数字化载体的异地备份工作。

一是利用缩微技术,由于缩微胶片保存设施与纸质档案的区别,因此有可能在灾害中幸存。二是利用扫描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在异地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独立局域网络进行远程传输、储存,有效完成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异地备份的对应城市应选择地理特征不同、城市间距离较远的城市进行,才能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当然,这需要有关专家依据城市的综合因素进行必要的评估。

(5)城建档案馆的应急预案

城建档案馆在对外开放和日常管理工作中,遭遇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只有编制和制定城建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切实增强安全忧患意识,强化安全监督和管理,防止和减少危害城建档案安全事件的发生。

另外,还要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是城建档案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

2、灾后城建档案管理,要注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城建档案数字化,即采用经过将城建档案文字资料、图纸、照片转化为影像存储在光盘等移动存储载体的方法,利用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日益增多的城建档案进行保管、利用,解决了城建档案日益增多、难于保管和调阅利用不便的难题。

通过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将不但解决了传统纸制档案保管条件高、管理成本高、检索利用不便的问题,并且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满足灾区各项救援、重建工作对于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大幅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利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城建档案保管、分类、管理、查询、检索、存储、备份等问题,在发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以下优势:

(1)可大量节省存储空间,存储介质安全简便,利于灾后及时抢救和恢复。

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小规模基层城建档案馆(室),日前城建档案采用柜架保管的方式,资料存放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果全部转换成电子文档,仅数十张光盘即可进行同常的保管、查询与利用。存储介质对于储存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办公室环境即可。存放光盘的光盘柜一般都采用钢制结构,在强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其抵御压埋、浸泡的能力远远大于纸制档案,便于灾后及时的抢救和保护。

(2)读取便捷,设备通用,及时发挥城建档案在灾区人民生命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扫描生成的海量城建档案电子影像数据可直接存储在电脑或光盘、移动硬盘上,再由软件进行读取、查阅与检索。只要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就可以应付自如,便于档案利用人员轻松掌握和使用。

(3)查询、利用、调阅快捷方便,大幅提高房屋建筑受损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效率。

通过采用先进的城建档案影像管理软件,不但实现了自动建立索引,还可以按预先设计的方式建立建设工程相关索引条件。查询利用时,有需求的部门或人员只需键入需要查询的内容或相关属性即可在数秒内将原始的文档、图纸影像调阅出来,

(4)保持原始城建档案资料的原始风貌,城建档案便于安全备份,数字化载体便于异地保管。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11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 ] 档案馆 功能 建设

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是一项新时期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档案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大众新品牌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彰显档案信息存储之基,传承社会文明之韵,整合历史文化之源,实现馆藏信息共享的系统工程。2004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档案馆的功能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系统阐述,即“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不仅具备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料这三项基本功能,而且还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资政襄政、繁荣科研、发展经济、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把档案馆真正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二六年三月一日,在全国档案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座谈会上,国家档案局长毛福民指出要把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随着档案馆整体功能的不断完善,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加强。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档案馆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的初步转型,到目前将档案馆功能定位于"四位一体",我国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档案馆的服务对象从主要为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扩展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综合档案馆基本上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档案工作体制,有三大突出特征,一是档案资源分散,二是自我封闭,三是服务功能单一。存在五大弊端:一是档案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浪费。二是投入分散,难以发挥效益,造成财力浪费。三是重复建设,造成物力浪费。四是管理非专业化,造成水平低下。五是档案资源分割,难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要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拓宽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笔者认为目前在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二点

一、要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综合档案馆的建设

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它更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地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或地方,用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而档案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赖国家。如果不突出重点,不管它发挥的作用大小,也不管它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味地强调档案馆要上规模、上档次,将有限的资金一点一点地分割,将对综合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将影响到整个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目前,国家综合档案馆,特别是市县以上的档案馆,无论是在丰富的馆藏、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还是在人员素质与结构方面都是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无法比拟的。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好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发挥其中心馆的效应,以它们为龙头,带动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同,推动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

二、要根据现代化档案馆功能的要求,推进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新馆建设事关档案馆事业发展全局,是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建设的保障平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深处于党委、政府机关大院的档案馆,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曾长期与“保密”、“内部”等字眼相关联,很少把档案馆与自己的生活直接相联系。面对这种状况,各级档案馆把贴近群众作为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新馆建设各项准备工作,打造档案馆服务新平台,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打造档案馆的新形象,有效拉近了档案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贴近群众的服务理念,促使档案馆不仅考虑从建筑设计观念、服务设施方面满足普通百姓的需要,而且也从地域空间上贴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1、突破传统观念,按照现代档案馆的要求选址。长期以来,我国综合档案馆大都建在当地机关的“高墙内院”,使档案馆无法正常履行对外开放、陈列展览等职能。要塑造现代档案馆的新形象,在选址上要充分体现现代化气息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遵循“靠近政府区、接近文化区、远离工业区”的原则。首先,应彻底打破档案馆作为机关附属物的老观念,走出机关大院,独立建造档案馆。其次,要选择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开放利用是档案馆今后的生存之本,随着利用群体的不断扩大,档案馆在考虑安全防火和避免有害气体等因素的同时,要把便于群众利用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开放性公共场所的理念,选择交通便利、城市公共设施较完备的地域建造

档案馆。第三,选址时应与周围自然环境、城市总体风格、文化氛围相适应,尽可能靠近文化区,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性文化场所相互呼应、和谐统一并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从休闲服务的角度出发,还要适当考虑一些环境因素。第四,考虑档案保管的特殊性,尽可能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便于排水的场所,严禁档案馆毗邻具有明火的餐饮用房和娱乐场所。

2、按照“两个基地、二个中心”的要求,做好档案馆的规模设计和功能区划分。传统档案馆建筑主要由库区和业务技术用房组成,往往只能满足档案资料长期存放和档案馆内部业务开展的需要。当前,档案馆馆舍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拓展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上,充分体现人本化,一切从方便

利用者出发,把档案馆建成有文化内涵、现代气派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在规模上,市级综合档案馆建筑面积应在5000平方米以上,县级综合档案馆建筑面积应在3000平方米以上。在功能划分上,要设置服务教育区、库区、办公区、管理区、公众活动区五块功能区域,每个功能区既要保持相对独立,又要保证开展档案各项业务流程的方便,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其中服务教育区用来满足今后档案馆对外开放和拓展服务功能的需要,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服务功能,应设置现行文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演播室等开放性场所;库区除了保证档案存放的面积外,还应符合档案的消防、安全、温湿度控制等技术要求;办公区由馆办公用房和局行政用房组成,两者的安排上应从使用方便性上综合考虑;管理区由业务用房、技术用房、辅助用房组成,业务用房主要满足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等档案业务开展的需要,应包括全宗室、整理室等用房,技术用房用来满足档案的保护、抢救等需要,除了保证一定的面积外,还应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位置和配置必要的配套设施,辅助用房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室、空调机房、消防水泵房、配电房等楼宇管理技术用房;公众活动区是人们在查档、参观之余的休憩场所,主要包括休息室、大厅活动区等;公共活动区可设计成庭院式,营造宽松、优美的氛围,给人以开放式和文化机构的印象。

3、围绕发挥档案馆功能,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馆设计,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及超前性,充分体现现代档案馆多功能性和开放性,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管理区域,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配置各类用房和配套设施,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实现保管重地和开放场所的和谐统一。

(3)开放展览场所。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档案馆开展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在新建档案馆时应注重对这一类功能用房的规划设计。县以上综合档案馆的永久性档案陈列室一般不低于200平方米;多媒体视听室的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00平方米;县级综合档案馆对外展厅面积不应低于300平方米,市级综合档案馆的对外展厅面积不应低于500平方米。同时,各地还可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档案馆馆藏规模、参观人数等因素,分别开辟流动和静态展厅。由于现行文件中心的管理对象和利用方式与传统查阅窗口有较大区别,因此,应开辟相对独立的接待利用场所和保管库,在规模和设备配置上应从各地实际出发。

(4)学术研究和休闲场所。随着档案馆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文化品味的逐步提高,国际、国内的档案学术研究活动越来越多,在新建档案馆时应设计建造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为配合开放式档案馆的需要,建造一些配套的休闲场所,如庭院、休息场所等公共设施,给利用者一个休息放松的场地,也是对档案馆开放形象的无形宣传。

三、要做好档案馆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充分发挥档案馆社会功能

档案馆为社会提供服务使档案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发挥其社会功能要通过各项业务工作的良好运转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做好馆内各项业务工作是使档案馆社会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1、认真学习借鉴安徽的经验,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提高馆藏档案质量,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馆藏“实现档案馆社会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谈。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必须有丰富的馆藏作为后盾。从目前来看档案馆尤其是区县级档案馆馆藏匮乏是影响其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目前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普遍存在着精芜混杂,结构

不合理的问题。尽管在1986年2月7日国家档案局制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中规定了收集建国后档案的范围,但实际上,馆藏档案中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产生的文书档案多,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极少,从档案内容上看真正具有查考价值的档案实在不多可为社会公众所用的档案就更少了。使其名为综合性档案馆,实为党政机关档案馆。加之,还存在着大量重复的档案及长期卷档案没有及时进行鉴定。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馆功能的发挥。

最近在全国档案系统,一场因安徽省档案局率先进行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社会化服务等改革,建立起一套国家档案管理与利用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档案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新路引起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作了重要批示: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是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档案部门认真探索建立国家档案管理利用新模式的做法值得肯定,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这一成功经验。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工作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整合并合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进一步发挥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说“安徽档案工作创造了两个全国第一”,“为档案工作深化改革找到突破口,提供了启示。”

为此,各级档案馆一定要按照王刚同志重要批示的要求,认真学习借鉴安徽的经验,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破除经费国家投入、资源部门分割、难以服务社会的旧模式,建立起行政区域内国家档案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开展“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真正实现档案资源国家所有、社会共享,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家档案资源归属和流向的调整、档案工作机制的归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主管部门在专业档案工作中的关系,建立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各主管部门配合的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监管体制,变专业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保管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国家档案资源。按照重点发展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原则,专业档案资源规范整理后按规定移交本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立起“归属明晰、运转协调,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国家档案资源管理利用新模式,实现档案资源集约化、人员素质现代化、业务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社会优质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档案部门对国家档案资源的监督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开发和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益,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2、做好档案征集收集工作。必须大力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馆藏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历史的综合反映,馆藏的丰富和优化与否,是实现档案利用需求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显然,单一、贫乏的档案馆藏,即使有其现代化的开发手段,也难以开发出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的档案信息。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走丰富馆藏之路,要突破传统的收集工作定势。一是接收档案的时间要提前,对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有较大现实利用价值的档案,可以打破十年接收的界限,提前接收进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接收、征集的范围要扩大,对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的各种门类档案都要及时收集进馆,必要时可以提前介入做好归档指导工作,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馆藏丰富、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从而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做好档案开放工作。档案开放就是在无损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档案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所以做好开放工作是保证档案馆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一个主要方面。开放档案时应严格依照档案法及有关法规认真筛选、审慎鉴定符合开放条件的档案必须向社会开放另外应做好开放档案的宣传工作通过公告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介绍开放档案内容以便社会公众知晓为开放档案之利用创造条件。

4、 提高编研工作水平。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较高形式是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从目前实际工作来看档案馆(尤其是区县级档案馆编研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一是要加强编研力量。编研工作开展起来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一些档案馆未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加强编研力量增加人、财、物的投入为编研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才能保证编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断提高编研工作的水平。二是要提高编研产品质量。撰写出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实用性较强易于传播的编研成品才能说明编研工作在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实现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要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社会难点、热点,编纂相关资料,最新档案信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不仅可以成为领导决策的工具书和制定政策的参考书,而且能使“死”档案变成活材料,将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5、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计算机的高效、准确有助于实现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从目前来看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完善馆藏各类薄册式检索工具的基础上,应用档案信息管理的专用软件,抓紧馆藏档案数据库建设,将需求量大的党委、政府等核心部门档案进行数字化,实行全文检索,将馆藏全宗案卷级目录输入计算机,建设案卷级数据库;将群众需求量大的文书档案、现行文件、开放档案、照片档案等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提高档案信息检索效率,进一步推进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实现。二是坚持以档案网站建设为信息化的突破口,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和服务能力。继续实施“三网并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级国家综合档案局馆内应建立局域网,利用政府网络信息平台,连接了当地政府

广域网、国际互联网,并在互联网上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尽快加入公共信息网使档案信息的利用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

6、积极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几年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纷纷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发挥这一功能的主要方式,档案馆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不断增强。一是积极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级档案馆要在确保馆藏档案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新形势下综合档案馆发挥决策参考功能、展览教育功能、社会课堂功能、信息集聚与传播功能和咨询利用功能的实际需要,新建、改建或扩建暂时有困难的,应立足现有条件,合理调整用房,辟出必要的档案展厅,以史实展示当地的历史面貌和辉煌成就,成为人们了解当地历史的窗口。二是举办档案图片展览。充分利用馆藏资料对广大市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

7、继续推进全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建设。要在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的“做深、做细、做实”上下功夫,大力提升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充分利用档案馆作为当地党委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场所的时机,扩大接收范围,加大接收力度,理顺运作机制,改善服务设施。

四、进一步提高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档案馆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素质在发挥档案馆社会功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素质应做到以下两点

1、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

档案馆工作人员作为国家财富的保存者、守护者、档案馆的主人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钻研业务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工作发挥档案的价值为实现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2、塑造新时期档案馆工作者的新形象

档案馆设计方案范文12

[摘要]企业成熟的RFID技术及设计经验正日益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多学科的联合应用解放了档案管理员,使其有

>> 社交媒体工具在档案馆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与案例分析 关于将云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探索性研究 信息技术应用于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探究评析 信息技术应用于干部档案管理的思考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应用于医院的策略分析 组织发展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 数字档案馆建设对档案管理体制的影响分析 德国联邦档案馆照片档案的管理 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档案资源管理效果分析 智慧档案馆技术系统特征分析 刍议目标管理方法在档案馆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核心因素分析 云计算技术在档案馆中的应用探讨 Web2.0技术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中的应用及启示 云计算技术在数学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我国档案馆危机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立(之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网页链接:.

[4]网页链接:http://. cn/Tech/html/n3847_1.htm.

[5]清华同方RFID图书馆档案管理系统.行业应用.2006,(3):29-31.

[6]RFID应用于档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网页链接:http://solution.rfidworld. /2009_12/20091292237256744. html

[7]浅谈纸质档案管理的保护工作。程巧玲。科技资讯,2011,(15:)174。

作者简介:黄鹤鸣(1955.11-),男,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