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故事片

儿童故事片

时间:2023-05-30 09:27:08

儿童故事片

儿童故事片范文1

【关键词】呈现方式;故事复述;叙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09-07

儿童叙事水平是否受故事呈现方式的影响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研究者对电视和广播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电视高度的视觉性特征,干扰了儿童的听觉信息加工,从而影响了儿童叙事水平的发展。这一结果得到了“视觉优先”假设的支持。“视觉优先”假设认为,个体在感知外部世界时,视觉优先获取资源,这将减弱个体对其他信息的加工。这一假设也得到诸多研究的验证。〔1-3〕高艳艳比较了图画书、音频和视频对5~6岁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发现视频组儿童在故事复述上并不占优势,其总体水平要低于录音组和图画书组幼儿。〔4〕与“视觉优先”假设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电视兼具视觉和听觉性特征,与听觉呈现方式相比,电视这种呈现方式会增强儿童对故事的整体记忆和理解。〔5-7〕 支持这一假设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有研究发现,视频信息能促进儿童对故事的整体回忆,视频组儿童能比音频组儿童回忆出更多的产生性话语。〔8〕除上述两种观点外,也有研究认为,视频和音频两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中词汇和语法复杂性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9〕由此可见,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是否符合“视觉优先”假设还未得到完全验证。

教师口头讲述仍是幼儿园故事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口头讲述故事(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直接向幼儿口头讲述故事,以下简称“仅是口述”)较为灵活机动,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儿童的状态,因此,口头讲述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也较为常见,如绘本阅读。有研究对常见的几种故事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教师口头讲述条件下,幼儿表现出的叙事水平要高于其在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条件下的叙事水平。〔10〕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语言障碍儿童,Schneider以5~9岁语言障碍儿童为被试,分析了四种故事呈现方式(仅是口述,先口述随后呈现图片,结合图片的口述、仅呈现图片)对儿童叙事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仅是口述这一故事呈现方式使儿童产生了更丰富的叙事结构。〔11〕随后,Schneider和Dubé以正常儿童作为被试,对仅是口述、结合图片的口述以及仅呈现图片三种方式对儿童叙事中指称词语的使用和叙事内容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管是指称词语的使用量、故事内容的完整性,还是故事信息量,儿童在仅是口述条件下表现最好,在仅呈现图片条件下表现最差。〔12,13〕除了仅是口述和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外,当前幼儿园还广泛使用音频讲述和视频讲述两种方式。然而,这四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仍不清晰。

本研究将借鉴汉语叙事语言分析标准,从叙事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三方面,就不同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幼儿园故事教学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范式,同时也为幼儿园故事教学提供依据。

一、 研究设计

1.被试

选取江苏省徐州市某公立幼儿园80名幼儿(男孩44名,女孩36名;平均月龄64±5.8;年龄跨度61~72个月)作为被试。被试智力正常,无语言或听力障碍。将幼儿平均分为四组(第1组:男孩12名,女孩8名,平均年龄为67±4.9个月;第2组:男孩9名,女孩11名,平均年龄为64±6.2个月;第3组:男孩11名,女孩9名,平均年龄为65±5.4个月;第4组:男孩12名,女孩8名,平均年龄为64±5.5个月)。四组幼儿的年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F(3,76)=0.033,p>0.05;性别分布也无显著差异,χ2=1.21,p>0.05。

正式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和听觉工作记忆广度测试。PPVT得分和听觉工作记忆得分情况见表1。统计发现,四组幼儿的PPVT得分和听觉工作记忆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s>0.05。

2.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四组被试分别进行仅是口述、结合图片的口述、音频讲述和视频讲述条件下的故事教学:(1)仅是口述:主试采用统一的叙述语言讲述故事,有眼神的互动交流。(2)结合图片的口述:主试口头讲述故事,伴随故事进度在电脑上播放故事图片。(3)音频讲述:主试为幼儿播放故事录音。(4)视频讲述:主试为幼儿播放故事视频。幼儿坐在指定位置,主试、电脑(17寸联想)或音频设备均在距离被试70cm处。播放音频时,电脑屏幕统一设为白屏。

3.实验材料

视频故事材料《自私的野猪》,时长3分17秒,故事篇幅594个字,故事结构完整,包括开端、高潮和结尾。对《自私的野猪》视频中的主要场景进行截图,得到故事图片23张,使用Photoshop工具进行编辑,所有图片大小统一为800×600像素。图片通过幻灯片播放,位置居中,形成连贯的故事图片集。实验前,选取10名不参与实验的幼儿,根据图片猜测故事内容,结果显示,图片能较清晰地表达故事内容,根据图片猜测的故事情节与视频中的故事情节较为一致。

从视频中单取音频资料,选取另外10名不参与实验的幼儿听录音,结果表明,音频呈现的故事内容也与视频呈现的故事情节较为一致。

将视频呈现的故事内容转录成文本形式(见附录1)。在仅是口述和结合图片的口述条件下,主试大约花费3分10秒完成讲述。

4.实验程序

选取幼儿园内一个安静的房间进行实验。为减少幼儿的陌生感,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实验前,主试同幼儿进行简单交流。讲述前,主试B(由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担任)先告诉幼儿:“她是我的好朋友(指向由另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担任的主试A),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等听完后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好吗?”然后,主试B离开房间。讲述过程中,主试A单独为幼儿呈现故事。四组的故事讲述环节时长均为3分20秒左右。讲完故事后,主试A离开,主试B立刻进入房间,请幼儿把刚才听到的故事复述一遍。当幼儿出现讲述困难时,主试B可以提示,如“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就是结尾吗?”等。幼儿的故事复述不受时间限制。

5.数据收集和语料编码

将索尼ICD-TX50录音笔和索尼FDR-AX100E摄像机放置于幼儿不易观察到的隐蔽处,对幼儿的故事讲述进行录制。

从叙事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三个方面对幼儿的故事复述进行分析: (1)叙事结构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其中宏观结构的指标主要包括开端、主题、人物关系和结尾四部分。开端示意故事即将开始(如,黑黑的晚上,有一只小野猪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主题即对故事的总结(如,野猪和小羊赛跑、野猪挖坑等),有计l分,没有则计0分;人物关系即对角色进行定义的词(如,小野猪、小兔子、小山羊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结尾即故事对叙述者产生的作用或提供的启示(如:野猪向山羊保证以后再也不做坏事了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微观结构的指标包括总词汇量(number of total words,TW)、相异词汇量(number of different words, DW)、平均句长(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和叙述事件(event)。〔14〕叙述事件即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的故事事件清单(见附录2),提及一个主要事件记1分,一共36个事件。(2)叙事评价表达的是叙事者对故事人物和故事内容的看法,通过叙事评价可以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其情感状态。叙事评价包括14个指标:评价性形容词、否定、自己或他人的看法、程度上的评价、身体感受或具有高度评价意味的身体状态、评价性副词、内心情绪的感受、象声词、使役语气及命令式否定、意图或目的、假设、夸张、成语或谚语和强调式重复等。〔15〕出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词汇得1分,没有则记0分。最后的总分则为叙事评价的得分。(3)叙事顺序呈现了故事的发展顺序和因果关系,指幼儿运用简单的连接词、时间词、因果关系词等有条理地讲出故事内容,主要包括6个指标:简单时间顺序连接词、表示时间顺序关系的连接词、简单连接词、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表示反义关系的连接词和表示附加关系的连接词。出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词汇即得1分,没有则记0分。最后的总分即为叙事顺序的得分。

三名主试根据“儿童语言资料转换系统(CHILDES)” 的格式对叙事样本进行逐字转录、编码,转换为可在CLAN系统中运行的文本格式。对转录后的总词汇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转录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根据汉语儿童叙事编码系统,〔16〕分别计算每组被试的叙事宏观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的编码一致性系数,均在0.93以上。对有争议的转录内容,经三名编码者讨论后统一意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四种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水平各指标的得分进行分析。参考Tsai和Chang〔17〕的统计方法,对不同呈现方式下各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

1.叙事结构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的宏观结构、总词汇量、相异词汇量和叙事事件差异均不显著,ps>0.05,平均句长差异十分显著,F(3,79)=4.289,p

2.叙事评价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评价的差异极其显著,F(3,79)=12.154,p

3.叙事顺序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顺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4)。这表明,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的叙事顺序并无显著影响。

三、讨论

本研究采用多重叙事指标,深度考察了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总的来说,仅是口述和音频讲述条件下儿童的叙事水平高于结合图片的口述和视频讲述,即视频和图片等视觉信息的呈现并不完全利于儿童的叙事。这与“视觉优先”假设的观点一致。同时,不同故事呈现方式在部分叙事水平指标上并未产生差异,表明儿童的叙事水平较为稳定,故事呈现方式只是局部地影响了儿童的叙事水平。

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的叙事水平既存在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这与不同呈现方式所带来的加工负荷关系密切。本质上讲,四种故事呈现方式存在共同的加工需求,即都需要通过听觉通道获取信息,提取故事内容并讲述出来,均包含对听觉信息的输入、加工、保持和输出。四种呈现方式下儿童的叙事存在加工的差异,这与信息提供的途径、丰富度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关。比如,结合图片的口述这一呈现方式既包含了声音信息,也包含了图画等视觉信息;视频讲述既包含了声音信息,也包含了动态画面等视觉信息。与仅是口述相比,其他三种故事呈现方式的信息量更为丰富,但儿童的认知加工资源有限,容易被图片与视频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所吸引,其关注的信息越多,分配到故事内容等有效信息上的资源就越少。叙事时,结合图片的口述和视频讲述条件下的儿童就需要再次组织故事内容,建立视觉信息和故事内容的关系,使语言知识受损,〔18〕从而影响儿童叙事的效果。

1.仅是口述有助于儿童复杂语言的产生

已有研究表明,平均句长是测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测量学前和学龄儿童叙事语言复杂性的重要指标。〔19〕研究发现,仅是口述条件下,儿童在平均句长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仅是口述这一呈现方式没有多余的视觉信息,幼儿和讲述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将幼儿引向故事本身,同时也能直接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建构故事内容;音频讲述缺乏互动,结合图片的口述虽有互动交流,但图片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儿童对听觉信息的捕捉;视频强调故事的动态发展,但其可提取的线索十分丰富,利用多重线索进行提取就会使得儿童对语言的关注相对减少。

2.音频讲述有助于儿童观点和情感的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音频讲述最易激发5~6岁儿童的叙事评价。音频所呈现出的故事语言生动形象,并伴有背景音乐的渲染,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情绪情感,促进儿童观点和情感的表达。仅是口述虽也强调叙事语言,但其营造故事氛围的能力较弱。在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和视频讲述中,儿童的注意力多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因而会影响故事内容的获取和对故事内容的感受、理解。与视频讲述相比,音频讲述在叙事评价和叙事微观结构上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这与Gazella和Stockman研究发现的音频和视频这两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没有影响的结果并不一致。〔20〕这一差异可能与三方面有关:第一,这可能与研究中的视频呈现方式不同有关。Gazella等人采用木偶编排故事情节,并录制成动画视频。为了让儿童更有效地对故事进行加工,人物对话安排在木偶发出动作的前后。而本研究直接通过动画编辑,借助卡通人物呈现故事内容,且语言与动作同时发出。另外,Gazella等人指出,其选用的木偶采用了非专业化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有利于儿童更有效的获取故事信息,从而使得音频和视频材料在叙事微观结构上未产生显著差异。第二,可能与叙事主体的差异有关。Gazella等人的研究考虑到男孩的语言延迟患病率高于女孩,只选取男孩作为被试。因此,男孩样本是否会影响研究结果,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第三,叙事主体年龄的差异,本研究选取的是5~6岁儿童,而Gazella等人的研究则选取了4~6岁儿童。

四、启示及建议

当下,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视频充盈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多数幼儿园热衷于将生动形象的视频作为故事材料,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视听共同刺激(看图画讲故事、看动画等)成为家庭教育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首选方式。单纯的口述、音频讲述已经被逐渐摒弃。然而,本研究发现,视听共同刺激并非最佳的故事呈现方式,而传统的口耳相传以及音频讲述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需考虑故事的呈现方式,根据儿童的叙事水平和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故事的呈现方式,同时注意多种形式的结合,通过多种途径综合提升儿童的叙事水平,促进儿童语言的最优化发展。

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当前互动媒介(如ipad)的出现以势不可挡之势使儿童的学习产生了技术性的革命,通过与媒体设备的互动,儿童的学习更趋于可操作化,这也将成为幼儿园或家庭教育改革的一个转折点。因此,ipad等互动媒介对儿童学习的影响也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本研究仅仅考察了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的即时影响,尚未涉及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长期影响,因此后续还需通过追踪研究考察呈现方式的长期影响。最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不同的故事呈现方式下的表现是否一致也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参考文献:

〔1〕BEAGLES R J,et al.Specific impac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on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75:128-137.

〔2〕GREENFIELD P M, FARRAR D,BEAGLES R J.Is the medium the message: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on imagin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7):201-218.

〔3〕CALVERT S L.Children’s journey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age〔M〕.New York:McGraw-hill,1999.

〔4〕高艳艳.5~6岁幼儿故事复述能力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5〕HAYES D S,KELLY S B,MANDEL M.Media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story synopses:Radio and television contrasted〔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78:341-346.

〔6〕PEZDEK K,LEHRER A,SIMON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and radio〔J〕.Child Development,1984,55:2072-2082.

〔7〕WALMA V M,et al.Children’s recall of television and print news:A media comparison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89(1):82-91.

〔8〕GIBBONS J,et al. Young children’s recall and reconstruction of audio and audiovisual narratives〔J〕.Child Development, 1986, 57(4):1014-1023.

〔9〕〔20〕GAZELLA J,STOCKMAN I J.Children’s story retelling under different modality and task conditions: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izing language sampling procedures〔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3,(12):61-72.

〔10〕ISBELL R,et al.The effects of story telling and story reading on the oral language complexity and story comprehension of young children〔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4,32(3):157-163.

〔11〕SCHNEIDER P.Effects of pictures versus orally presented stories on story retellings b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1996,(5):86-96.

〔12〕SCHNEIDER P,DUBE R.Effect of pictorial versus oral story presentation on children’s us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s in retell〔J〕.First Language,1997,(17):283-302.

〔13〕SCHNEIDER P,DUBE R.Story presentation effects on children’s retell content〔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5,(14):52-60.

〔14〕JUSTICE L M,et al.The index of narrative microstructure:A clinical tool for analyzing school-age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s〔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6,15(2):177-191.

〔15〕ALDRICH N J,et al.Perspective taking in children’s narratives about jealousy〔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29(1):86-109.

〔16〕周兢,张a如.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7〕TSAI W,CHANG C J.Narrative skill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J〕.Narrative Inquiry,2008,(18):349-377.

〔18〕LEIKIN M,et al.The influence of diglossia in Arabic on narrative ability:Evidence from analysis of the linguistic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J〕.Reading and Writing,2014,27(4):1-15.

〔19〕CURENTON S M, JUSTICE L M. African American and Caucasian preschoolers’ use of decontextualized language:Literate language features in oral narratives〔J〕.Language,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2004,(35):240-253.

附录1:故事内容

自私的野猪

儿童故事片范文2

然而针对这一特殊的体裁,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存在诸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正像李吉林老师在《童话的情境教学》中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不大考虑童话中本身的特点,还习惯于进行分析。”这样抽象的分析毁坏了童话故事中活生生的形象,使形象干瘪或残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老师一步步的分析中淡化、遗失。

审视我们的童话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应关注什么呢?

一、关注学习主体的特殊性

童话故事的读者群主要是儿童,它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在儿童的眼中,童话故事中的形象都是有灵性的,背负着儿童的情感,是充满感性色彩的。童话故事的恶也有着其人文的一面,如狼外婆也系着花围裙,头上戴着花。因此教学中,要用儿童的视角阅读故事,亲近故事中的形象。记得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小鹰学飞》,课前导入部分的课件内容是鹰捕食的两个片断,一个是捕食小鱼的画面,一个是捕食乌龟的场面,在播放课件的同时,教师也在陈述:因为高超的飞行技术,鹰才可以捕食各种猎物。这样的导入似乎为文中小鹰的求学找到了落脚点。但这样的导入,却让文中那个孜孜不倦学习、不断勇往直前的鹰以一个凶残杀手的面目出场,这给儿童的触动应该不是对鹰飞行技能的惊呼!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什么,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在哪里,似乎是我们课前备课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教师要蹲下身子,调整视线,与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审视文本。“要珍视学生的感受,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做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应从美的视角、儿童的视角来认识、理解童话故事中那些生命,使这些生命更感性,更人性,更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如果只是从教师自己的视角解读文本,忽视儿童的视点,只会影响儿童的阅读情致和情感体验,这样的童话教学课堂还能吸引孩子吗?

二、关注文本内容的故事性

童话故事之所以吸引儿童,就是因为它的故事性强,“每篇故事都有他们喜欢的角色,小白兔、小乌龟、小山羊、小公鸡、小鸭子等等,成了童话故事的主角,二那些凶恶的大灰狼、狡猾的狐狸、懒惰的大黑熊,则让儿童又好气又好笑。”如果把童话故事的教学当成一般的阅读教学,只关注的语言分析,以理性的品味语言分割故事的完整性,童话故事就失去了它的独特魅力,童话教学的课堂也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如:《小鹰学飞》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师:小鹰共说了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生:说了三句。

生:我已经会飞了。

生:我真的会飞了!

生: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师:出示第一句:我已经会飞了。

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

师:小鹰当时什么心情?

……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

从这个片断看出教师的教学陷入了语言分析的巢臼。故事的趣味性在哪里,情节性在哪里,没有体现,这样的故事学生想学吗?在教学中,三句话应同他们的故事背景同时呈现,属于完整故事的一部分,人物的对话,一直融合与有趣的情节中。

三、关注故事主题的思想性

童话故事从生活中提炼,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仅具有故事性,而且具有教育性。儿童通过读故事认识美丑,辨别是非,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童话教学的任务之一,很多教师在学生读完故事后,总是习惯于问: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要学习什么?显然又像给学生的学习以最后的一个枷锁,故事的教育性应是随着故事一起潜进孩子的心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渗透和融合。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听故事和读故事的过程实现领悟,如《青蛙看海》的片断:

师:小青蛙一级一级向上跳,学生跳

师:累不累

师:再跳

师:累吗?

生:累

师:休息吧,别去了

生:不,我得跳,这样才能看到大海

师:好,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跳

师:加油跳,一、二、三再使劲

师:(出示课件)小青蛙,看我们来到山顶了看到了大海了!

儿童故事片范文3

PART1

《为了孩子》与新浪网亲子中心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数据

1.你平时多久给孩子买一次图书、音像制品?

A. 不定时,看到合适的就买69.17% B. 一个月18.05%

C. 一个星期9.02% D. 半年到一年2.26%

E. 很少买1.5%

2.你平时给孩子多少时间看(听)这些图书和音像制品?

A. 每天看半个到一个小时68.94% B. 有时间就看,没时间就不看24.24% C. 其他3.79% D. 每个周末看,平时不看3.03%

3.你会陪着孩子一起看(听)吗?

A. 每次都陪,同时给他(她)解释60.9% B. 有空就陪,没空就不陪38.35%

C. 从来不陪0.75%

4.你通常会给孩子挑选什么类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可复选)

A. 故事类83.46% B. 学习类62.41%

C. 儿歌类45.86% D. 卡通类42.11%

E. 其他3.01%

5.你的孩子最喜欢哪一类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可复选)

A. 故事类68.18% B. 卡通类51.52%

C. 儿歌类29.55% D. 学习类22.73%

E. 其他3.03%

6.你觉得图书和音像制品对孩子有什么帮助?(可复选)

A. 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85.61% B. 增长了孩子的知识面84.85%

C. 培养了孩子音乐方面的特长34.85% D. 培养了孩子美术方面的特长21.97%

E. 其他3.79%

PART 2

文艺名人和他们的推荐单

儿童文学类――

郑春华:为孩子选对第一本书

郑春华,儿童文学作家,《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作者,20多年来给孩子们创作了无数的儿歌和童话。快奔50了,却又不顾一切地重新当上了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她说,每天临睡前给女儿念儿歌、讲故事,是自己和女儿最开心的时刻。

推荐书目――

《蚯蚓日记》……………………………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聪明的小傻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马小熊》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莎娜》系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大红狗》系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逃家小兔》……………………………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拉拉和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雷梦拉》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长袜子皮皮》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诺索夫中短篇小说》…………………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时代广场的蟋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绿山墙的安妮》………………………………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在我眼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不是以规范儿童行为准则为第一目的的作品,其次不是硬邦邦塞满所谓的“科学知识”的作品,可恰恰有很多家长十分偏爱它们,殊不知这些家长其实是在替自己选一个管教孩子的“帮手”和辅导孩子的“家教”。

如果你了解并尊重你的孩子,如果你能够像替孩子选择食物那样――譬如看它的口味对于孩子是否太重?它的纤维对于孩子是否太粗?它的色泽是否宜人等等――那么请你在为孩子选择书籍的时候这样考虑:它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它是否会让孩子喜欢?它能否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它能否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

《蚯蚓日记》是我最想向3岁以上孩子推荐的图书,在他们读过太多的以小狗、小猫为主角的故事后忽然读到蚯蚓,会有一种意外和好奇,除此以外故事本身魅力无穷,它以日记形式描写了蚯蚓一家的生活,幽默,好玩,极富儿童情趣,其中贯穿的有关蚯蚓的知识易懂易记,更重要的是它没用多少个字就轻轻松松告诉了孩子蚯蚓和地球的关系。

还有诺索夫的描写小学生生活的作品,迄今为止没有人可以超越。诺索夫是与儿童靠得最近的作家。

如果我们能为孩子选对“第一本书”,那我们就给孩子的心灵洒进了第一束温暖的阳光!

梅子涵:给孩子播撒幸福的种子

梅子涵,认真的儿童文学作家,负责的儿童文学教授,热情的儿童阅读的推进者和“点灯人”。法国小说家让・焦诺在《种树的男人》中说,普罗旺斯高原曾是光秃秃的一片,一个牧羊人每天种树,把橡木、山毛榉、白桦等种子放进挖好的一个个洞里,才有了后来美丽的普罗旺斯。梅子涵说,他把一本本优秀的书告诉中国的孩子们,也是想种植出中国孩子阅读的普罗旺斯高原。所以,他也是一个“种树的男人”。

推荐书目――

《逃家小兔》……………………………………上海少儿出版社

《猜猜我有多爱你》……………………………上海少儿出版社

《月亮,生日快乐》……………………………上海少儿出版社

《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共12本)…………湖南少儿出版社

《小白系列》(共10本)…………………………四川少儿出版社

《卡米的故事》(共5本)……………………………希望出版社

《提姆与莎兰》(共7本)……………………………南海出版社

《好居乐农场的趣事》(共3本)……………………新蕾出版社

《给我讲故事系列》(共10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狼狼》……………………………………………21世纪出版社

《换一换》…………………………………………21世纪出版社

《可爱的鼠小弟》(共12本)…………………………南海出版社

推荐理由――

图画书是最适合低幼的孩子阅读的书,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几百年前已经认识到这个道理,好几代欧美国家的孩子都是阅读了这样的书籍和故事长大,这成为他们童年和一生“幸福的种子”。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浅见陋识,而使孩子错失了这种幸福,错失童年应有的播种。

美术类――

夏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夏景,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教育委员会会员,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上海香山画院兼职画师。2002年与官方美术馆合作艺术教育并推行自己的艺术教育理念,对儿童综合材料绘画及综合能力开发有独到的研究。

推荐书目――

《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时代文艺出版社

《图画大餐》……………………………………中国青年出版社

《绘画启蒙――跨世纪儿童美术新教程》…………科普出版社

《天津少儿美术》(月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早期教育(美术版)》(月刊)…………………江苏教育报刊社

推荐理由――

这里向你推荐的视觉艺术类书籍,并没有一板一眼地教孩子如何跟从地去绘画,而是从艺术家和教育家的角度引导孩子自主地从事艺术创作活动,并告诉家长该如何正确评判孩子的作品、如何正确指导并影响孩子的艺术观、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艺术潜能,等等。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只要适当引导,我们就可以把艺术的养料转化成丰厚的土壤,让自己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拓和延展。

张培成:能否成为画家并不重要

张培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十大画家之一,一级美术师。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海风艺术进修学校校长,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其策划推出的“童言无忌”儿童美术画展已举办三届。

推荐书目――

永恒的美・西方美术史丛书――

《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艺术》

《伟大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艺术》………岭南美术出版社

《走向创新之路――西方现代绘画》

《重建生存空间――现代与后现代建筑》

《神奇的儿童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儿童美术大课堂――感知与表达》…………安徽美术出版社

《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互动中的儿童与艺术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天籁的绘画》…………………………………河北教育出版社

《美的培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艺术创造力障碍的突破》……………………上海画报出版社

《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画布上的母亲――走进名画中母亲的内心世界》

…………………………………………………上海书店出版社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美学与艺术欣赏――美学与艺

术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

现在很多人送孩子去学习绘画,但是学习的目的恐怕大多数家长心中并不是很明确。小孩将来的发展谁也无法预料,然而让孩子在认知世界时多一点感性体会,多一点独立思维,无疑对于开发智力是有益的。绘画正是训练孩子提升审美情趣的最好手段,相对而言成为画家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永恒的美・西方美术史丛书》阐述了艺术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并归纳出艺术的核心就是创造,这对于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种启迪,对于如何看待儿童绘画也很有意义。

影视类――

毛尖:看了好电影,孩子会希望自己更美好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中文系硕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著有《非常罪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慢慢微笑――毛尖自选集》等书。她说,得到了所有人间的学历,把青春都糟蹋了;走投无路,结了婚,结婚以后幸福没几年,孩子来了,更大的幸福却也跟着来了。

推荐影片――

《亮眼睛》………………………………………美国1934年出品

《小鹿斑比》……………………………………美国1942年出品

《红气球》………………………………………法国1956年出品

《早安》…………………………………………日本1959年出品

《大闹天宫》…………中国1961年(上集)、1964年(下集)出品

《我两岁》………………………………………日本1962年出品

《小兵张嘎》……………………………………中国1963年出品

《冬冬的假期》……………………………中国台湾1984年出品

《子熊的故事》…………………………………法国1988年出品

《白气球》………………………………………伊朗1995年出品

推荐理由――

这里推荐的10部电影,除了《大闹天空》、《小兵张嘎》,都是我长大以后才看的,但每次看完,都会在心里叹息,如果我能够在童年时代看到《红气球》、《白气球》,我大概会变得更加好一点吧。

这几部电影,在我看来,都是童心和良心的试纸。《早安》里的兄弟俩想看相扑大赛,但父亲反对买电视,他们就开始了绝“言”大战,对谁都不说话,多么难熬啊,但是他们胜利了。那是电视机最纯洁的时代,导演小津的镜头里全是阳光,生活里有不如意,但弟弟稚嫩的“I LOVE YOU”就是最高的奖励。现在的小朋友看后会发现,呀,原来我并不是坏孩子。

当然了,你不是坏孩子,就算你不好好上学,上学路上到处游荡,还有“红气球”喜欢你,那是每一个孩子的梦吧,飞起来,高高地飞起来,飞跃成人世界的道道栏杆,像“小鹿斑比”那样,自由又勇敢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不过,和《我两岁》的小主人公一样,所有的小朋友都会明白,我们其实并不能按梦想生活,你有些沮丧,但这个时候,看看《冬冬的假期》,你会发现童年也可以开始懂事了;要是你再看看《子熊的故事》,就会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再说了,你能在家里看秀兰・邓波儿的“亮眼睛”,而伊朗小女孩艾达为了要一条小金鱼,得花多么大的力气!

所以,亲爱的小朋友,看了这些电影,你会和我一样,希望自己更美好。

周晨:让小天使们感受人生起点的意义

周晨,学林出版社编辑,资深影评人。以收藏天下影碟为乐,以拥有一个女儿为梦。

推荐影碟――

《快乐宝宝大发现》……亚马逊DVD销售网

《鼹鼠的故事》…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

《聪明的一休》……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出版

《天线宝宝》

………中录德加拉家庭娱乐有限公司出品

《迪斯尼美语世界》

………………………迪斯尼电影公司出品

推荐理由――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为爸爸妈妈派来的天使,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天使们长大的过程中,告诉他们什么是美好,什么是善良,而好的影片,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对人生的看法。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被既定的现实意象规则所桎梏。动画片具有形象、通俗的本质,其用声音、色彩和动作姿态加以描述的方式,正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能使他们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希望我们的小天使翅膀可以更美丽纯洁,感受到阳光灿烂的人生起点的意义。

唱片类――

吴晓颖:从内容和版本来判别好的唱片

吴晓颖,《音像世界》杂志社副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理事,从事音乐评论和研究10多年,同时也是一个家里正有着6岁女儿的年轻妈妈。

推荐唱片――

《中外著名童话故事盒》……………………………上海电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童谣》……………………………………………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

《迪斯尼闪耀六十年》…………百代唱片公司提供版权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

《儿童古典音乐卡通》…………………………………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

《阳光赤子心》……………………………………………………台湾金革唱片出品

推荐理由――

市面上的儿童唱片虽然品种繁多噱头十足,但鉴于成本压力,新的原创作品很少,要么是一些经典作品的各种翻版,要么就是以前录制过的一些凑数之作。家长们可以从内容和版本两个方面,来辨别这是不是你和你的孩子需要的唱片。

给3~7岁的孩子听的唱片,内容不外乎故事和音乐两个大类(外语教学是另一个范畴,这里暂且不表)。中国故事和中文儿歌,经典的不过就是以下几种:故事中的“小马过河”、“老鼠嫁女”、“小熊拔牙”、“猴子捞月”等等(还有中国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儿歌中的“拔萝卜”、 “小兔子乖乖”、“我的好妈妈”、“丁丁是个小画家”等等,几代人听下来的经典,你的孩子应该也会喜欢。这类唱片的选择以国营传统唱片公司的出品为佳,一般这些公司在版库里都有类似的版本,当初制作的时候颇花心思,从内容和录音上来说都是一时之选,也经得起时间考验,比之后来的一些翻版之作质量上要好很多。即便是名人录的讲故事专辑,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也应以传统的唱片公司为主。这类公司有: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上海音像公司、上海声像出版社、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国唱片深圳公司等等。

儿童故事片范文4

[关键词]国产动画 中小学生 广电总局

动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已有一百年历史,它是一种活动的、被赋予生命的图画,又称美术片和“卡通”。按制作方式,可分为传统动画和计算机动画;按题材设定,可分为艺术动画和科教动画;按表现风格,可分为写实动画、写意动画和抽象动画;按播放渠道和传播媒体,可分为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等。电视动画是更接近大众的文化传播形式,本文主要以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百部优秀国产动画片为讨论对象,研究中国电视动画的文献品质与未成年人群体接受之关系。

一、国家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的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目

20世纪80代后期,电视文化就已成普及之势,五十集乃至百余集的外国电视动画片涌入我国。平心而论,这些国外动画片对启蒙和引导少年儿童的心智和情操,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其唯乐至上的搞笑倾向以及暴力等某些不健康情节,同时会给缺乏判断力的少年儿童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和播出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根据广电总局全国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核发情况通告统计,15年来摄制了520部共超过30万分钟的电视动画片,见表1。

表1 1993至2007年国产电视动画片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官方网站的相关公告整理(1994年无)

通过表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动漫业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电视动画片产量猛增,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2004年12月,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政治部艺术局,中直有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的通知》。从2005年第一季度起,至2008年第一季度止,分13批推荐了117部电视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的竞争力与日俱增,如三辰卡通集团制作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五个系列节目的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和图书出版版权、衍生产品授权已分别输出到科威特、韩国、以色列、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36个国家与地区,成交额为1136万美元,仅2006年成交额就突破660万美元。

二、百部优秀国产电视系列动画片举要

电视动画往往以系列片的形式分集播出,系列动画片一般以分集的形式叙述一个长长的故事,或由情节连贯又分别独立的小故事组成。限于篇幅,这里仅举18部电视系列动画剧本提要如下。

《小小律师》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宣传法律、寓教于乐;《围棋少年》以明末围棋神童江流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弘扬了中华围棋的文化精神和中国棋手的爱国情结;《东东》通过26个小故事讲述了初二男孩东东的成长经历,内容健康向上、语言幽默时尚;《小虎还乡》展现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种种变化和冲突,是一部兼具感情色彩和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梦里人》是国内少有的一部面对青少年观众、表现高中生现实生活题材的动画系列片;《环保剑》则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讲述了一系列人类与污染恶魔作斗争的故事;《精灵世纪》在带领小朋友走进神奇的魔幻世界的同时,又将诚信的重要、亲情的温暖、友谊的可贵、团结的力量等成长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小观众。

《蓝猫淘气3000问—平安出行》以宣传安全行车为主题,讲述了大明星蓝猫、喜欢飚车的兔耳狼和向往城市生活的QQ熊、安安一家等人物在搬家前往太阳城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消防大本营》讲述了活跃在城市中的消防官兵和一支以蓝猫为首的少年“119小分队”,积极宣传和普及消防知识、助人为乐的故事;《福娃奥运漫游记》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精心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动画片,通过讲述奥运故事,传播奥运理念,弘扬奥运精神;《戏曲动画集粹》将动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白蛇》、《贵妃醉酒》、《武松打虎》、《智取威虎山》、《对花》、《惊梦》等精彩戏曲唱段,画面精致唯美,能够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星际飚车王》成功塑造了拥有天才潜质、正直善良的赛车手阿雷的形象,并通过阿雷和他的朋友们参加赛车的故事,体现出正义、勇敢和团队的强大力量;《三毛从军记》既忠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充分展现了三毛乐观、豁达、幽默、机智的品格;《乌兰其其格》以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秋冬季游牧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乌兰、其其格姐妹俩在游牧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探险与猎奇、迷失与拯救的故事,作品画面优美,节奏流畅,富有浓厚的草原风情,展现了纯朴豪放的民族个性;《吉娃娃和他的伙伴们》以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为主题,讲述了小狗吉娃娃和其他十一个好朋友的有趣故事,适合低幼儿童欣赏。

《少年狄仁杰》通过少年狄仁杰成长路程的刻画和描写,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主人公热切追求公平和正义的优秀品格,有益于培养观众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大梦王小书包》以精心设计的故事内容、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再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草船借箭》、《狼牙山五壮士》、《丑小鸭》等优秀小学课文内容;《中国古代科学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精致优美的场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示古代科学家们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不畏困难、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喜爱不同的节目内容并呈现不同的收视规律,科特勒将人群分为儿童(6岁以下)、少儿(6-11岁)、青少年(12-19岁)、青年(20-34岁)、中年(35-49岁)、中老年(50-64岁)、老人(65岁以上),对本文的研究颇有启发,前三类即属于“未成年人”范畴。

三、中国电视动画文献品质与中小学生群体接受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对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的范围是这样限定的:第一,少年儿童应该是影片中的主角(当然也包括动物以及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童话中的王子公主或者灰姑娘这样的人物);第二,影片的内容应该是少年儿童参与的生活或者是以儿童视角观察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一条,成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标准就会强加给少年儿童);第三,影片的内容必须是少年儿童适合观看的。这虽然界定的是少儿电影的基本品质,但对电视动画尤其优秀国产动画推荐片目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中小学在读学生达2.32亿人(包括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348.83万人,在校残疾儿童41.9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初中阶段在校生5736.19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4527.49万人。这个规模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也对中国电视动画创作的数量与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不断扩大,尤其是电视和网络文化的普及,少儿越来越成人化,个体差异也愈发明显,这些都是中国电视动画创作者应考虑的因素。为繁荣国产动画片艺术创作,切实推进国产动画片精品工程,自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各级少儿频道、动画频道与日俱增。另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挑战,促使有识之士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电视动画片的选题、创意和管理。2008年2月14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要继续扩大国产动画片的播出规模,上星频道要着力创新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开办国产动画栏目,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国产动画片,为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的时段(17:00-21:00)再延长1小时。中外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需报广电总局批准。各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在这一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自制的少儿节目,不得播出境内外影视剧。各动画频道在每天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严格执行每天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播出比例不低于7比3的规定。各级电视台引进境外动画木偶剧、动画人偶剧需报广电总局批准。所有国产动画片必须获得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方可播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关心未成年人、发展民族品牌和倡导民族文化。

毋庸讳言,尽管国产电视动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一流电视动画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诚如著名儿童文学家张之路评价中国儿童电影时所言:“在表现生活上,国外儿童片的本质力度更大、艺术表现力更强;在还原少年儿童的生存环境上,国外儿童片更加深刻、似乎从来不回避什么,忌讳什么;在成人与孩子们的关系上,外国儿童片侧重于“成长”下的磨练,中国侧重于在“爱”的名义下的呵护;同时,国外儿童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性与情趣也别开生面、非常清新,常常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为使少年儿童更喜欢国产动画片,应在动画思维、动画稿本、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色彩、动画声音以及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图书出版和衍生产品等方面,精心塑造中国电视动画的优秀品质: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文化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刘小林,钱博宏.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4).

[3]孙永超.人口细分在电视节目策划中的应用[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4]《艺术学》编委会.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儿童故事片范文5

[关键词]国产动画中小学生广电总局

动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已有一百年历史,它是一种活动的、被赋予生命的图画,又称美术片和“卡通”。按制作方式,可分为传统动画和计算机动画;按题材设定,可分为艺术动画和科教动画;按表现风格,可分为写实动画、写意动画和抽象动画;按播放渠道和传播媒体,可分为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等。电视动画是更接近大众的文化传播形式,本文主要以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百部优秀国产动画片为讨论对象,研究中国电视动画的文献品质与未成年人群体接受之关系。

一、国家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的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目

20世纪80代后期,电视文化就已成普及之势,五十集乃至百余集的外国电视动画片涌入我国。平心而论,这些国外动画片对启蒙和引导少年儿童的心智和情操,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其唯乐至上的搞笑倾向以及暴力等某些不健康情节,同时会给缺乏判断力的少年儿童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和播出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根据广电总局全国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核况通告统计,15年来摄制了520部共超过30万分钟的电视动画片,见表1。

表11993至2007年国产电视动画片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官方网站的相关公告整理(1994年无)

通过表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动漫业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电视动画片产量猛增,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2004年12月,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中央电视台,总政治部艺术局,中直有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的通知》。从2005年第一季度起,至2008年第一季度止,分13批推荐了117部电视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的竞争力与日俱增,如三辰卡通集团制作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五个系列节目的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和图书出版版权、衍生产品授权已分别输出到科威特、韩国、以色列、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36个国家与地区,成交额为1136万美元,仅2006年成交额就突破660万美元。

二、百部优秀国产电视系列动画片举要

电视动画往往以系列片的形式分集播出,系列动画片一般以分集的形式叙述一个长长的故事,或由情节连贯又分别独立的小故事组成。限于篇幅,这里仅举18部电视系列动画剧本提要如下。

《小小律师》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宣传法律、寓教于乐;《围棋少年》以明末围棋神童江流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弘扬了中华围棋的文化精神和中国棋手的爱国情结;《东东》通过26个小故事讲述了初二男孩东东的成长经历,内容健康向上、语言幽默时尚;《小虎还乡》展现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种种变化和冲突,是一部兼具感彩和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梦里人》是国内少有的一部面对青少年观众、表现高中生现实生活题材的动画系列片;《环保剑》则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讲述了一系列人类与污染恶魔作斗争的故事;《精灵世纪》在带领小朋友走进神奇的魔幻世界的同时,又将诚信的重要、亲情的温暖、友谊的可贵、团结的力量等成长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小观众。

《蓝猫淘气3000问—平安出行》以宣传安全行车为主题,讲述了大明星蓝猫、喜欢飚车的兔耳狼和向往城市生活的QQ熊、安安一家等人物在搬家前往太阳城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消防大本营》讲述了活跃在城市中的消防官兵和一支以蓝猫为首的少年“119小分队”,积极宣传和普及消防知识、助人为乐的故事;《福娃奥运漫游记》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精心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动画片,通过讲述奥运故事,传播奥运理念,弘扬奥运精神;《戏曲动画集粹》将动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白蛇》、《贵妃醉酒》、《武松打虎》、《智取威虎山》、《对花》、《惊梦》等精彩戏曲唱段,画面精致唯美,能够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星际飚车王》成功塑造了拥有天才潜质、正直善良的赛车手阿雷的形象,并通过阿雷和他的朋友们参加赛车的故事,体现出正义、勇敢和团队的强大力量;《三毛从军记》既忠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充分展现了三毛乐观、豁达、幽默、机智的品格;《乌兰其其格》以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秋冬季游牧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乌兰、其其格姐妹俩在游牧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探险与猎奇、迷失与拯救的故事,作品画面优美,节奏流畅,富有浓厚的草原风情,展现了纯朴豪放的民族个性;《吉娃娃和他的伙伴们》以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为主题,讲述了小狗吉娃娃和其他十一个好朋友的有趣故事,适合低幼儿童欣赏。

《少年狄仁杰》通过少年狄仁杰成长路程的刻画和描写,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主人公热切追求公平和正义的优秀品格,有益于培养观众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大梦王小书包》以精心设计的故事内容、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再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草船借箭》、《狼牙山五壮士》、《丑小鸭》等优秀小学课文内容;《中国古代科学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精致优美的场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示古代科学家们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不畏困难、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喜爱不同的节目内容并呈现不同的收视规律,科特勒将人群分为儿童(6岁以下)、少儿(6-11岁)、青少年(12-19岁)、青年(20-34岁)、中年(35-49岁)、中老年(50-64岁)、老人(65岁以上),对本文的研究颇有启发,前三类即属于“未成年人”范畴。

三、中国电视动画文献品质与中小学生群体接受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对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的范围是这样限定的:第一,少年儿童应该是影片中的主角(当然也包括动物以及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童话中的王子公主或者灰姑娘这样的人物);第二,影片的内容应该是少年儿童参与的生活或者是以儿童视角观察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一条,成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标准就会强加给少年儿童);第三,影片的内容必须是少年儿童适合观看的。这虽然界定的是少儿电影的基本品质,但对电视动画尤其优秀国产动画推荐片目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中小学在读学生达2.32亿人(包括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348.83万人,在校残疾儿童41.9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初中阶段在校生5736.19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4527.49万人。这个规模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也对中国电视动画创作的数量与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不断扩大,尤其是电视和网络文化的普及,少儿越来越成人化,个体差异也愈发明显,这些都是中国电视动画创作者应考虑的因素。为繁荣国产动画片艺术创作,切实推进国产动画片精品工程,自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各级少儿频道、动画频道与日俱增。另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挑战,促使有识之士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电视动画片的选题、创意和管理。2008年2月14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要继续扩大国产动画片的播出规模,上星频道要着力创新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开办国产动画栏目,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国产动画片,为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的时段(17:00-21:00)再延长1小时。中外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需报广电总局批准。各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在这一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自制的少儿节目,不得播出境内外影视剧。各动画频道在每天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严格执行每天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播出比例不低于7比3的规定。各级电视台引进境外动画木偶剧、动画人偶剧需报广电总局批准。所有国产动画片必须获得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方可播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关心未成年人、发展民族品牌和倡导民族文化。

毋庸讳言,尽管国产电视动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一流电视动画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诚如著名儿童文学家张之路评价中国儿童电影时所言:“在表现生活上,国外儿童片的本质力度更大、艺术表现力更强;在还原少年儿童的生存环境上,国外儿童片更加深刻、似乎从来不回避什么,忌讳什么;在成人与孩子们的关系上,外国儿童片侧重于“成长”下的磨练,中国侧重于在“爱”的名义下的呵护;同时,国外儿童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性与情趣也别开生面、非常清新,常常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为使少年儿童更喜欢国产动画片,应在动画思维、动画稿本、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色彩、动画声音以及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图书出版和衍生产品等方面,精心塑造中国电视动画的优秀品质: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文化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刘小林,钱博宏.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4).

[3]孙永超.人口细分在电视节目策划中的应用[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4]《艺术学》编委会.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儿童故事片范文6

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模式的识别模式的复制模式的扩展模式的创造模式的比较与转换模式的表述与交流。在此过程中。衡量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识别模式后。也就是在获得对某个模式结构认知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方式表征这个模式,即模式表征的多样性。数学活动“看看排排”就是为追求这样一种数学能力而设计的集体数学教学活动,该活动的四个环节充分展现了儿童学习和积累模式表征经验的全过程。下面围绕这四个环节的设计谈谈在模式学习活动中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进行多元表征。

第一个环节:看照片找排列规律

该环节的核心内容是儿童对模式的识别。识别模式是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儿童进行多元表征的基础。儿童在该环节主要是要辨别模式单元的组成元素,了解各模式单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了解模式的结构。教师利用不同的生活场景,启发儿童通过观察比较识别出一个共同的模式,即获得对该模式结构的基本认知。活动一开始,教师采用图形表征的教学材料,将蕴含着相同模式排列规律ABAB的几张生活照片以不同的形态呈现给儿童。例如,太阳钟上间隔的光芒、幼儿园大门上颜色交错的栏杆、操场上交替的花坛与凳子等,目的是让儿童能够直观地看到生活中不同场景的表征形式,以及观察在不同情境中同种模式的表征样式。随后,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儿童提炼出这些照片共有的规律,即“这些物品排列的规律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从而帮助儿童识别ABAB模式结构,这为后面两个环节——用材料进行同一模式的表征和用多种形式表征同一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环节,教师的预设体现了模式多元表征的基础是模式的识别,也就是只有掌握了模式的结构,才能学习下一阶段模式的复制、扩展和模式的比较、转换。

第二个环节:寻找材料开展模式排序

在儿童能识别模式后,教师采用教具模型表征的教学材料,让儿童在活动室自由选择平时经常接触的多种实物材料,来表征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模式规律。这个阶段的表征从表征的抽象性水平来讲是最基础的,也是儿童比较容易做到的。在进行模式排序时,教师没有单纯采用材料开展教学,而是更多地引导儿童讨论、分享,把活动重点放在让儿童识别模式的规律并进行迁移性思维,以及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模式上。儿童在运用材料表征模式规律时,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表征水平。有的儿童选择了两种材料,依据材料种类的不同来表现“一支笔一个胶棒、一支笔一个胶棒、一支笔一个胶棒”;也有儿童会用一种材料来表征“大剪刀小剪刀、大剪刀小剪刀、大剪刀小剪刀”或“正放的瓶子倒放的瓶子、正放的瓶子倒放的瓶子、正放的瓶子倒放的瓶子”等。后者体现了儿童更好的思维抽象水平。教师让儿童对两种材料和一种材料分别进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那些用两种材料表征的儿童学习用一种材料表征同一模式,从而提高他们多样化模式表征的水平。另外,教师也会引导儿童对模式进行扩展,对模式的发展作出预测,比如“红剪刀绿剪刀、红剪刀绿剪刀、红剪刀绿剪刀……剪刀不够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排?”此过程能够帮助儿童发现模式的规律。

第三个环节:利用身体进行表征

教师在前几个环节帮助儿童构建的经验为这一环节儿童的多元表征提供了认知基础。从这一环节来看,活动由模式复制、扩展转向模式比较、转换,这是帮助儿童进行多元表征的重要一步。教师以一个问题引出了多元表征的关键内容:“刚才两种材料和一种材料都可以表示这个模式,现在我们用身体来玩玩‘排一排’的游戏,用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行吗?”借鉴前一环节中由用两种材料表征逐步递进到用一种材料表征的经验,教师将儿童参与活动的范围逐渐缩小。由全班一起参与到两个人参与,再到一个人参与,将多元表征的形式由外部的显性特征(比如衣服、手势、性别)逐步过渡到内部的隐性特征(声音)上。儿童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把握住这一模式结构的本质,并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身体动作表征、声音表征等形式表征同一种模式。儿童对于这种表征形式的已有经验相对较少,若教师缺少这方面的启发,那么模式活动就会停留在排序上,因此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极其有意义的。教师的启发拓宽了儿童对模式表征的认知,使他们能够将有规律的排列(身体动作、手势、声音)迁移到生活中,这种迁移不是教师强加给儿童的,而是他们内化的结果。多样化的表征使模式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第四个环节:寻找故事书中一一间隔的模式

这一环节聚焦于多元表征在模式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教师讲述故事《排列书》,通过声音表征的形式,将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内容蕴含于故事中,鼓励儿童发现故事里更为抽象的模式规律。这就要求儿童具有更加抽象的表征思维。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相比儿童可以看到的实物材料、身体动作,故事更为抽象,儿童要捕捉到其中有关模式的信息,就要具有更高的思维水平:二是大部分儿童往往会对故事情节更感兴趣,比如对故事中男孩排玩具、排椅子等情节印象深刻,这些排列情节都是显性的、容易发现的,而要寻找故事中更为抽象、内隐的模式规律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儿童发现模式规律,而是利用另一种表征的形式激发儿童探索模式的兴趣,进而促进儿童思维的变通与扩展。此活动将数学中的模式与生活巧妙融合,帮助儿童理解了对模式进行多元表征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了他们运用多元表征的意识。

附:看看排排(大班)

陈青/执教

目标:

1.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ABABAB)。

2.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发展迁移性思维。

准备:

1.相关模式的照片若干张。提供的模式应简单,便于幼儿理解和迁移。照片最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2.活动最好安排在活动室,便于幼儿寻找熟悉的材料开展排序。材料的种类包括玩具、工具、书籍等。

3.事先安排好场地,让幼儿排好材料后围坐在地毯四周,以便交流分享时相对集中。

过程:

一、看照片找规律

1.出示照片,幼儿看照片发现排列规律。

(1)太阳钟上的光芒是怎么排列的?

(2)幼儿园大门栏杆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幼儿园操场上的花坛与凳子又是怎么排列的?

(4)这3张照片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小结:这3张照片上物品排列的规律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二、寻找材料开展模式排序

1.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的材料进行排序。

师:你们能不能用活动室里的东西像这样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呢?请你们去选择一些东西,按这样的规律在地毯上排一排。

2.讲解规则。

(1)幼儿可以一个人或结伴找材料开展模式排序。

(2)选择的材料可以是活动室里的玩具,也可以是工具或用品。

(3)排列必须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在数量上要保证重复出现3组以上的模式。

3.观察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进行表征,对选取相同材料开展模式排序的幼儿,教师要进行追问;当观察到幼儿排列的模式不完整时。教师要及时提醒。

4.组织幼儿分享交流。

(1)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有几种?是怎么排的?

(2)你只用了一种材料,怎么来表示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呢?

(3)小结:你们有的选了两种材料,有的选了一种材料。材料虽然不同,但排列的方式都是相同的,都是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有的是按长短间隔排列的;有的是按颜色间隔排列的;还有的虽然只用了一种材料,但只要改变材料摆放的位置,也可以来表示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利用身体进行模式表征

1.能不能不用材料。就用我们的身体来表示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呢?

2.幼儿尝试,互相交流(如用拍手、拍腿间隔表示;用站起、蹲下间隔表示,等等)。

3.小结:原来,用材料和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能表示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同一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

四、延伸活动:寻找故事中一一间隔的模式

1.故事里会有两个一组,按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吗?

2.讲故事《排列书》,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倾听。

大卫在家里玩排一排的游戏。他把所有玩具都倒在地上,一个一个排上去。妈妈叫:“大卫,吃饭了。”大卫说:“等一会儿。”大卫接着排玩具,玩具排到了卧室门口。玩具排完了,大卫找到了书柜上的许多书,接着一本一本排上去。“大卫,吃饭了。”“等一会儿。”大卫接着排书,书也排完了,大卫找到了小汽车,接着一辆一辆排上去,小汽车排到了客厅。“大卫,吃饭了。”大卫还想排:“等一会儿。”小汽车排到了浴室的门口不够了,大卫找到了洗澡的玩具,接着排上去。“大卫,吃饭了。”“再等一会儿。”洗澡的玩具不够了,大卫找到了鞋子,接着排上去。“大卫,吃饭了。”“等一会儿。”大卫还在排,离门口只有很小一段距离了。“大卫,吃饭了。”“等一会儿。”大卫实在找不到可以排的东西了,他躺了下来,头正好碰到了门口。“大卫,吃饭了。”“等一会儿。”妈妈跑出来一看,“哇!大卫,你真了不起!”大卫高兴地说:“妈妈,你看我把玩具都排好了!”

儿童故事片范文7

关键词:APP儿童电子绘本;富媒体;版式设计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063-03

一、绪言

APP儿童电子绘本丰富了传统绘图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适应现代儿童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儿童电子绘本的版式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满足儿童的兴趣爱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二、APP儿童电子绘本的特点

(一)APP的产生与发展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IT业设计出很多服务大众、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手机客户端――手机应用程序APP。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高速发展,手机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手机应用程序APP的功能也越强大、人机交互更人性化。起初APP是以购物、交流和娱乐这类适用于成年人的应用程序进入大众视野的,随着交互设计更以服务用户为切入点,应用程序的分类更为细化深入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适合儿童的以绘本、儿歌、开发智力的APP儿童电子绘本也像雨后春笋般悄然发展,受到父母和孩子的广泛欢迎。

(二)绘本的性质和特征

绘本起源于20世纪,是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它以精美的绘画和简练的文字表现文学故事,这也是区别于单纯图画书重要的一点。绘本介于插画和漫画之间,它像插画一样致力于对单幅画面的精细刻画,但是由于服务对象不同风格也有所差别;绘本也像漫画一样通过画面去叙事,只是运用镜头表现方式不同。由于儿童识字量有限,儿童文学作品多用绘本的形式表述。绘本以画面精美且文字量少受到了儿童市场的青睐。题材丰富也是绘本的另一大特征,主要涉及科普类图画书《藏原羚》(图1)、儿童歌谣《season Song》(图2)、故事书《爸爸,我们去哪里》等(图3),成为现代儿童教育必不可少的读物。

儿童绘本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它的儿童性上,好的绘本不仅在于画面的精美程度和文学故事的复杂性,更在于它可以通过文学故事正确引导儿童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儿童绘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儿童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绘本不拘泥于对现世界的表现,多以拟人、夸张的手法讲故事,创造出许多新奇的世界观。不仅可以调动儿童的求知欲,还培养了儿童的创新能力,让其在丰富多彩的世界观里产生新奇的想法,拓宽思考的空间,培养儿童主动思考的能力。绘本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在于此,很多国内外优秀的绘本大师用最精美的画面和优美的文字致力于为儿童教育服务。

(三)交互技术与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应用

APP儿童电子绘本是电子产品和智能手机发展的产物,随着APP应用程序的发展而逐渐得到普及,它是一种新的绘本形式。电子绘本可以通过PC或手机下载。传统的儿童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但电子绘本不仅拥有的丰富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更可以实现其之间的交互与融合。与传统的绘本相比,儿童电子绘本能够利用多媒体功能进行试听体验,儿童在通过电子产品或手机观看电子绘本时,APP会根据绘本的内容通过语音讲述故事,配合背景音乐、音效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很好的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交互技术可以让儿童和电子绘本中的角色进行互动,使儿童愿意接受角色教授给他们的行为、动作和知识。这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更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电子绘本能够让儿童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反复的阅读,使儿童能够更加深入的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电子绘本利用数字交互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多样化和艺术性。

(四)儿童电子绘本与传统绘本的异同

儿童电子绘本是在传统的绘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具有传统纸质图书的特征,更注入了新的科学技术,使电子绘本可以进行翻页阅读、图文混排、目录检索,而且使标题、段落和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儿童电子绘本的内容承载量大,为其阅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这些阅读资源被储存于电子产品或手机中方便儿童携带,并且通过网络连接,儿童即可进行图书以及各种阅读资源的下载,方便快捷。

传统绘本是实体书,价格与电子绘本相要较高许多。其次,传统绘本是纸质版不易保存,印刷使用的油墨也会让家长普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而APP儿童电子绘本比传统的绘本更加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家长还能对儿童阅读进行科学的设置、产生互动,深受家长的喜爱。

现在APP应用程序的用户年龄跨度越来越大,大到老年人小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如果家长为了节省陪伴孩子玩耍学习的时间,不控制儿童观看电子绘本的时长,会让儿童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可能影响儿童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以及视力的发育。所以儿童在阅读电子绘本时父母尽量陪伴其左右,控制其观看电子绘本的时间。

三、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电子绘本设计原则

(一)拥有原创性、趣味性与教育性

电子绘本在内容和题材上拥有原创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得到家长和儿童的喜爱。电子绘本在故事的内容设计上注重引人入胜,旨在通过阅读使儿童进入故事的角色,进行属于儿童自己的故事情节演绎,激发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促进对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儿童在故事的阅读中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培养儿童的审美

电子绘本具有丰富的图片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插入到故事情节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电子绘本中的插画不仅使故事细节更加生动,而且画面精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电子绘本的插画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图片进行放大,满足儿童多方面、多角度的对图片的观察。同时,插画中丰富的色彩促使儿童对色彩形成一定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三)富媒体的应用

“富媒体”是一种包含二维和三维的图像、影像、动画等表现手段的多媒体形态,能够实现不同形式之间的交互,满足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的感官体验。同时,儿童还可以对媒体进行操控,提高儿童的参与性。APP儿童电子绘本制作方式很多,有通过手绘后扫描编辑的形式,也有CG的形式;然后用动画软件为角色制作简单的动作、表情和口型让电子绘本中的角色更加生动;最后使用后期软件配声音和音效。运用富媒体形态加强儿童对电子绘本的感官体验。APP儿童电子绘本中交互游戏的插入,可以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参与和互动,使阅读更具有趣味性。当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促使儿童产生尝试的想法,交互游戏的插入刚好能够满足儿童的这一需求,使儿童通过交互游戏的体验,体会到传统的书籍所不能给予的趣味感。此外,APP儿童电子绘本还设计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拼图、颜色填充等游戏,以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App儿童电子绘本的版式设计

(一)版式风格

APP儿童电子绘本的版式大多比较简单、直观,富有趣味性,旨在让儿童通过阅读,感受到阅读的快乐。APP儿童电子绘本在版式的设计上,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还结合了儿童的生活习惯,使主题更加鲜明。在界面设计上考虑到了儿童的接受能力,不仅直观形象且趣味性十足,能够吸引儿童快速地进入主题。

电子绘本《大卫不可以》是由美国绘本大师香农绘制的,故事讲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每当在家中做调皮捣蛋的事情时,妈妈总会说一声:“大卫,不可以。”电子绘本服务对象是儿童,由于这个绘本的故事以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所以绘本在版式设计上用模仿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整合画面中的各种视觉元素。这种看似不太重视版式设计原理的画面却迎合了孩子们的胃口,很好地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拉近故事与他们的距离。

此外,APP儿童电子绘本的界面版式也注重分类。年龄段分类,不同年龄段儿童接受能力不尽相同,界面板式需要做到尽量简洁、容易操作、一目了然。知识点分类,如儿童电子绘本APP《袋鼠跳跳童书――儿童绘本》,知识点划分非常细致,有快乐英语、安全自救、科普百科、跳跳学院、童话故事、国学知识等,每一种知识以卡通造型作为按钮吸引儿童点击。分门别类的设计让知识点非常多元化,内容虽多但检索十分方便。

(二)构图

绘本的构图包括主角、配角、与各种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运线、视角、运镜、比例等要素,利用这些要素,营造出具有空间感的场景,使各种角色与整体局势相协调。在构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协调主角与配角之间的关系。使儿童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像,增加阅读的兴趣。其次,在角色有运动时要协调镜头和运镜方式,也就是以谁的视角来构图,通常以绘本中的儿童角色为第一视角,这样可以更好的引起儿童的共鸣,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

绘本的第一步是构图,构图决定了画面安排的章法,就如文章离不开大纲一样,好的构图是绘本能否第一时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的关键。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则和原理,符合这些原理才能达到基本的美学。绘本构图有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U形构图、放射式构图、对角线构图、开放式构图、向心式构图等。构图时需要注意方向性和前后遮挡关系。不论哪种构图主体物都应放在画面的九宫格上。

(三)角色造型

儿童电子绘本中比较注重儿童对角色的造型设计,通过儿童对生活中已知事物的认知,利用拟人化造型,将故事的角色进行渲染,刻画出不同性格的角色,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在设计电子绘本《狐狸与乌鸦》(图4)的角色造型时要注意再拟人化的角色也不能让儿童在观看绘本时对角色产生歧义和认知上的错误判断,所以在角色造型上我首先参考真实的狐狸与乌鸦的造型,再加以简练和夸张。狐狸的造型保留了其面部的主要特征,概括了身体的结构,拟人化了狐狸的行走和运动方式,便于狐狸和树上的乌鸦进行交流,细长的眼睛代表了狐狸狡诈的性格。乌鸦妈妈和小乌鸦的角色造型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在不影响动物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进行设计。为了区分乌鸦妈妈和小乌鸦,除了在造型大小上做区分,还在颜色、头身比例以及配饰(乌鸦妈妈的头巾)上加以区分。

(四)文字特征

文字在绘本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APP儿童电子绘本的版式设计中,文字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字体变换,文字与图片的有效结合,更能够达到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文字的呈现方式在电子绘本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首页上显示图书标题的文字,另一种是内页上的文字。其中,在内页上的文字比内页上的图画少,文字位置通常在画面的下部或者设计在画面之中。电子绘本中的文字比一般印刷的字体更大,且一般是方圆形的,图文互补,如有需要会注拼音使儿童更易理解。

(五)色彩特征

由于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对图画和色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进行APP儿童电子绘本的色彩设计上,需要从色相、纯度和明度三方面来进行考虑。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不同的色相会带给人不同的生理刺激,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度,色彩的纯度变化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色彩的明度是指颜色的深浅,明度变化会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如国内互联网公司铁皮人科技发行的电子绘本《门神的故事》,其中“门神”图片色彩富有变幻,能有效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电子绘本《小松鼠的果实》(图5)讲述的是小松鼠春天收到一个装着葵花子的盒子,它通过和小伙伴们一起播种、浇水、施肥,秋天收获了满满的果实,是一个关于自食其力、团结友爱的故事。在色彩搭配上结合春天的气候归纳出一系列套色,整个画面纯度、明度较高,来表现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大面积使用低纯度、高明度的色块会使画面“粉气”,需要使用些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块,让画面更有节奏感。虽然儿童在认识色相初期偏爱高饱和度的色彩,但色彩也是相对的。适当补色的添加使画面更生动,同类色的运用让色块过渡更自然,用色块加强画面前后关系。只有色相、纯度、明度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绘本的画面才会让儿童赏心悦目。

五、结束语

由于APP儿童电子绘本的市场需求,要求在进行电子绘本的版式设计中更加注重儿童的感受,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促进儿童想象力的提高,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使儿童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儿童故事片范文8

关键词:动画短片;《龙牙星》;改编;民间故事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67-02

《龙牙颗颗钉满天》是一个著名的湖南苗族民间故事,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木偶动画片《龙牙星》(导演方润南),该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片长20分钟。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者和动画的编剧是同一个人:肖甘牛,对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改编的艺术。对此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把握同类问题,充分发挥民间故事为故事基础的动画的价值和魅力。

一、补天主题的继承与阶级斗争的改变

龙牙故事的主题是补天,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为人民服务。也可以说是建设新社会,这和大山的故事寓意近似。此类题材和主题的国产动画在这篇《龙牙星》之外,还有《女娲补天》(1985)、《宝莲灯》(1999)等,它们都有着文学故事的基础。

围绕补天的主题,就会突出是谁破坏了这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即天灾人祸中是谁在祸害。民间故事中是两条乌龙弟兄俩,一条住在南山洞里,一条住在北海里。两个争斗中把天给碰裂了,争斗的原因很具有儿童色彩,弟兄俩在洞口分蜜桃吃,一共九个桃,都想要五个而不是四个。弟兄俩打斗很激烈,从地上打到天空,脑袋碰破了,鲜血四溅、鳞片纷飞,以至于重伤不振。民间故事设置了碰裂了天的角色乌龙兄弟,但从民众的受苦受难的反映而言,应该属于反面角色。龙作为反面角色有一定的文艺基础和群众基础,龙在封建社会是皇帝最高统治者的代表,在哪吒的故事中,大闹龙宫,杀龙太子的剥皮抽筋也快意于民众。即便是孙悟空,对老龙王也不怎么客气。因此,在民间故事原作中,需要补天的工具龙牙、龙角锤,都由桑去强取了来。动画继承了民间故事补天(即“为了大家”)的主题,改变了反对龙所代表的统治者的阶级斗争主题。

在亲情问题上,动画舍弃了桑的父母塑造。老熊王对三个女儿的态度,因为惧怕桑的威力而妥协,把女儿送出去,也不是个好父亲。两个小龙的顽皮大闹,也亲情的主题关系不大。这里,亲情的主题没有被重视。

二、指引功能角色的改变与角色节省

指引功能的角色改变。故事的指引补天途径的功能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父母,天破之后,父亲说:“你要救大家啊,不要为我们两个老人担心啦,别的后生会照顾我们的。”母亲说:“为了大家,你就去吧,孩子!”父亲指示桑:“早先,我听说远方有座高高的赖弄山,半山石壁上横长出一株大樟树,树上有个大鸟巢,巢里住着一个绿胡子老头。他的名堂很多,你去求他想办法吧!石壁是光滑的,人爬不上去。绿胡子老头每天早上起来梳胡子,绿胡子长长的垂下来,你可以揪住胡子爬上去。”二是赖弄山上的绿胡子,指示桑去找乌溜山的老熊王,老熊王三个女儿都会补天,娶个做老婆。为了防止老熊王不答应,三次给了桑宝贝,分别是:草鞋、手套、白羊毛帽。在讨要老婆的过程中,绿胡子神仙的角色被石头人所代替。这里替换的原因,免去了桑去赖弄山的反反复复,压缩了时间,紧凑了情节。

角色节省。角色节省还表现在对群众角色的省略。动画中出现的角色有限,桑、老树爷爷、老熊王及三个女儿、两个小龙。民间故事中不止这些,有桑的父母、绿胡子老头、还有“人们”。天破之后和补天之后,都要有个反应,人们的角色就不可缺少;并且还是桑不辞辛苦补天事件意义的所在:“为了大家。”动画中仅有老树也有一个人的反应,或者还包括两个小龙的反应,似乎不够。如果说也为了小龙,就说不通了,小龙其实不是群众。节省角色的同时,场景也会随之节省,比如天破之后,“地上的树木被砸倒了,屋顶被砸塌了,牲畜也死掉了”。

有论者说动画《龙牙星》“人物性格不突出”。由于是短片,角色一般是福斯特所说的扁平性格,桑的坚定、执着、不怕艰难牺牲,小龙的顽皮,老熊王的自私,大女儿二女儿的贪图安逸,三女儿的多情善良等,角色性格都很鲜明。即便是出场不多的大女儿二女儿,其中贪图安逸,一个贪吃、一个贪玩(跳舞),一个呆笨、一个慧黠,也是突出的。

三、情节的呼应和紧凑

首尾呼应。故事的开篇是交代男主角桑的神奇出世,从山上滚下来一块圆石头,石头爆裂后,中间的白棉花里面就是桑。桑长大后“臂粗腿壮,头圆腰宽”,父母取名为桑,桑是苗族对英雄的称呼,指力气大、打仗勇敢的人。故事的结尾是桑和白姑娘继续在天上补天。“你看,桑哥哥和白姑娘披着羊毛大氅,骑着白绵羊,像云朵一样在天空来来往往。谁还分得出哪是白云,哪是桑哥哥和白姑娘呢?”乍看之下,好像没有呼应。实际上,民间故事的呼应有自己的特点。结尾部分,桑的父母从山洞里走出来,很自豪地说:“果然,我们的孩子是个英雄啊!”从桑的名字上,就是个呼应。动画的首尾呼应很明显。开篇是老树爷爷讲天上星星从无到有,结尾是老树爷爷说:“多少年过去了,他们还在天上忙活呢,啊?不信?你晚上自己去看看。”首尾呼应的设计显得故事有始有终,有利于少儿观众接受。

紧凑集中的情节。(1)桑的出世与成长。桑的父母由年老到希望得子,经常哭诉,然后桑从石头中出世,接着很快成长起来,身体强壮,打猎耕种,无所不能,“一家三口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这个神奇色彩的主角出世、成长,以及平静和谐生活状态的塑造,在动画中都被省略了。动画中,桑一出场就力大无穷,背着一根树干走在山上,遇到两个小龙在争一根蜜桃,桑去劝架,反被小龙说成“多管闲事”。接着小龙碰裂了天,引出补天的情节。这里,动画编剧符合戏剧演出的特点,压缩了时间,省略了场景和人物,让角色、事件都在同一舞台上发生出来,遵循的近似时间、地点、情节统一的三一律,至少在时间上,动画没有明显的时间如黑夜白天、季节变换的设计。(2)讨要情节。民间故事里明确地说是讨要老婆,这是绿胡子的指示。动画中讨要情节显得文雅:“老熊王,天破了,请你送个女儿下山,帮我去补天。”老熊王不答应。石头人给桑一件铜鼓宝贝,老熊王只好把女儿送下来。这里的讨要情节,对民间故事原作的改动是非常大的。原作的叙述具有自身的特色,绿胡子给了草鞋、手套、白羊毛帽,桑才讨要来老熊王的三女儿白姑娘。这是个美丽的姑娘,愿意一起补天救大家,讨要的情节至此才完满结束。动画片用一个乌溜山上山脚的主场景、更换了绿胡子为山脚下的石头人,完成了讨要情节。民间故事原作的三次往返的重复在这里被舍弃,三件宝贝改成了一件(铜鼓),情节无疑是紧凑的。但相对来说,民间故事的特色也消失了不少,尤其是绿胡子长长的绿胡子,堪比长发公主的长发,三件宝贝,也有创作设计的空间。动画对此的舍弃和改编,其原因,不独是适合儿童观众的接受能力,可能是对戏剧舞台表演集中的妥协。

四、儿童化的改造

民间故事虽说有通俗的本质,但其传播对象,还是以成年人为主的,其儿童观众的吸引大约属于无意识的。动画《龙牙星》的改编则是以儿童为主,这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宗旨有关:“以服务少年儿童为主。”因此,动画的儿童化色彩是有意识的运用的。

在民间故事《龙牙颗颗钉满天》中,具有儿童化的地方很多,如两条乌龙打架竟然是为了争着吃五颗蜜桃而不是四颗的原因,又如故事中的神话传奇色彩等。故事整理者肖甘牛对此有过说明:“我的故事大都含有童话色彩,也可以当作儿童文学看待。”表明了故事的儿童文学定位。针对动画的儿童观众,动画《龙牙星》的改编,就更加着力儿童化的表现。

《龙牙星》的首尾以老树爷爷来呼应,以老树爷爷讲故事的方式来演绎动画,是照顾儿童观众的一个设计。简化角色和场景、情节,虽然迎合木偶动画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考虑到儿童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尤其是对小龙的改造上,动画把小龙变化成儿童,在一起嬉闹,因为嬉闹,好像无意间打破了天。在桑向他们要龙牙时,还撒谎捉了下迷藏。在桑被冷风雪冻成冰棍时,小龙都承认了错误。最后,让桑和三姑娘各自骑着小龙,在天空中补天。从小龙的角度看动画的思想,这里体现了龙的与众不同,一次打架,就能把天搞破;也体现了知错能改的儿童成长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五、色彩的运用

在色彩的运用,《龙牙颗颗钉满天》展示了民间故事白描叙事中难得的细腻。绿胡子给了桑三件宝贝,竟然对应着老熊王的三个女儿:绿草鞋对应大女儿绿姑娘,绿姑娘出场,从绿藤子上垂下来:“花朵里一个姑娘,身上穿着绿色的衣服,头上围着绿色的头巾,胸前抱着鹿娃娃,坐在一只绿色的野鹿背上。”青手套对应二女儿青姑娘,青姑娘出场(藤子的颜色没有写明):“花朵里一个姑娘,身上穿着青色的衣服,头上围着青头巾,胸前抱着一头牛娃娃,坐在一头青牛背上。”白羊毛帽对应三女儿白姑娘,白姑娘出场,从白藤子上垂下来:“花朵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身上穿着白羊毛衣服,头上围着白羊毛头巾,胸前抱着一只白羊娃娃,坐在一只白绵羊背上。”这里引用三位姑娘的出场,从藤、花、服装,到坐骑动物,可见其中的想象力,并且老熊王及三个女儿都住在黄色的大房子里。

而动画中则被舍弃了这些色彩的提示,较为可惜。没有长长的藤子,没有头巾,没有宠物,没有坐骑,甚至服装颜色也不能按原作搭配,绿、青、白,都难以找到,竟然是随意的橙色衣服蓝裙子(大女儿,扭下烤鸭/鸡的头就吃)、绿衣服紫裙子(二女儿)、红衣服绿裙子(三女儿),可以说在颜色的运用上,动画改编低于民间故事原作的文学水准。

六、结语

动画《龙牙星》是拯救百姓主题的代表作,不像同一时期的《女娲补天》、《海力布》等作品,以主人公牺牲的悲剧结局,而是夫妻二人幸福的喜剧收尾,表现了人民对拯救自己力量的信心。动画对民间故事原作的改编,突出了补天为了大家的积极主题,注重儿童化表现,省略了一些情节,更换了一些角色、场景及道具,首尾呼应,集中了时间、地点、事件,体现了情节的紧凑,有利于戏剧性的矛盾的设置,符合(木偶)动画表现的特点。但同时也放弃了民间故事原作中一些有益的东西,如反复情节的程式化的渲染、色彩使用艳丽化的描绘等。动画《龙牙星》对民间故事《龙牙颗颗钉满天》的改编总体上是成功的,具有一定匠心的,是20世纪80年代木偶动画的代表作之一,并较好地展示了民间故事的文学基础的价值和魅力,构成了中国动画学派民族化的积极因素。然而,在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2002)、周兰平《动漫的历史》(2007)等著作中却被忽略,较为可惜。

参考文献:

[1]陈庆浩,王秋桂.中国民间故事全集17・湖南民间故事集(一)[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51-66.

儿童故事片范文9

关键词:幼儿;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现象

一、研究背景

2009年初,由上海文广集团出品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自1月16日首映以来,创造了国产动画影片的票房神话。“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心,抓住了孩子的心,就等于抓住了一个家庭的心。”央视新闻联播在1月21日对该片进行了超过1分钟的报道,这也是《新闻联播》首次以如此大的篇幅关注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现在幼儿园里随处可见幼儿使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产品,幼儿对其爱不释手。幼儿为什么如此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如何创造票房神话?对之后的国产动画有何启示?基于以上思考,笔者确定了“幼儿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现象研究”的论文方向。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充实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有关幼儿观看动画片的问题探讨将涉及到幼儿心理特点、学习兴趣、注意力等问题,对它们的研讨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学前儿童的心理,丰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充实其理论知识。

(2)实践意义:通过研究幼儿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现象,一是对学前儿童教育有一定的启示。包括带给幼儿教师的启示和带给家庭教育的启示。二是为优秀国产动画的创作提供典范。给动画创作者带来的启示: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动画创作者从教育理性的高度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孩子们的深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爱,将这种理性与情感融会到艺术想象中去,创造出美妙的动画形象,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的动画世界中获得知识,在喜爱和欢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净化和提升,这要比我们传统的教条式教育更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和接受。

三、研究内容

(一)幼儿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现状分析

随着电视网络的不断普及,动画片走进了幼儿的生活中,并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然而自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出现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管是孩子们还是大人们对其产生观看的热情。在一部一部的根据每年的属相出现的不同作品,也让孩子们对其感到新鲜和好奇,尤其里面还有很多的新鲜、潮流的词语的出现,让这部动画片变的更加精彩,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趣味性。

(二)幼儿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原因探讨

美国学者伯格提出:“所有文化产品都包括两种因素的混合物:传统手法与创造。传统手法是创作者和观众事先都知道的因素―其中包括最受喜爱的情节、定型的人物、大家都接受的观点、众所周知的暗喻和其他手段等等。另一方面,创造是由创作者独一无二地想象出来的因素,例如新类型的人物、观点或语言形式。”他同时指出,“公式化的作品也经常包括很多创造因素,反之亦然。”如何在类型中出新,《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类型出新想象力丰富,符合儿童心理需求

我国原有的动画片取材相对固定, 大多集中于神话、传说、寓言、成语、童话故事等,诸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西游记》等,笔者在儿童时代所观看过的动画人物及题材至今仍频繁地出现在电视上, 此类作品过多并不符合我们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追求好玩、新奇、轻松快乐,而反对说教。这势必要求我们的动画作品在内容及形式上有很大的突破。《喜羊羊》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它摆脱了现有取材的局限性,题材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性急勤劳的喜羊羊、贪吃贪睡的懒羊羊、爱美漂亮的美羊羊、强壮鲁莽的沸羊羊……当然还有聪明搞笑倒霉的灰太狼,他们性格各异,有着很多普通儿童的小毛病:不想做作业、劳动时偷懒、喜欢睡懒觉等,拟人化的动物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与惹人喜爱的个性,不再是儿童们仰视不可企及的“好孩子”“小英雄”,小观众们似乎在这些极具亲和力的动画人物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共通的性格与缺点,并与之产生共鸣。

2.语言词汇风趣幽默,音乐节奏欢快

动画片应该在使用语言词汇时考虑到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纯朴、自然的口语,是儿童最亲近最容易接受的语言,表现儿童内心,富有童真、童稚、童趣的风趣幽默更会博得儿童喜爱。《喜羊羊》中动画人物的命名大多采取“ABB式”词语,如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记忆犹新。还有类似于澎恰恰说:“有什么了不起!来, 有本事和我猜拳啊! ”尽显诙谐的儿童情趣。其次是这部片子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慢羊羊,软绵绵,红太狼,灰太狼。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羊儿的聪明难以想象”,曲调旋律优美轻松,并别具创意地将动画人物的名字插入进去, 以至于播放这首歌的时候,儿童耳熟能详,就会不自觉地开始哼唱这些羊儿的名字。在电影版《喜羊羊》放映前,孩子们就像在举办一次盛大的宴会,开一场欢愉的party一样,一起合唱这首他们熟悉的动画歌曲。

(三)《喜羊羊与灰太狼》带来的启示

幼儿尤其是托小班的幼儿一般无法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在这种情况下,动画片是一种可以采用的辅教育工具,因此我们相对重视动画片的教育功能,强调教育意义。例如《大耳朵图图》《新三字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就是完全针对少年儿童的动画片。它们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并且每一集故事都浓缩出一定的道理,让幼儿可以从中学语言、学生活、学知识,初步明白好坏之分、是非之分,其教育意义明显。教师在选择动画片给幼儿欣赏时,需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例如选择观寓教于乐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及动画电影,非常适合幼儿观看的。

参考文献:

[1]马力.童话学通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8)

儿童故事片范文10

[关键词]儿童文学; 电影改编 ;诗性; 叙事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现状及出路”(项目编号:2011C012)。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电影改编需要重新建构适合其美学特质的诗性传统。而艺术诗性的建构离不开具体的美的艺术形式,如电影中生动美丽的艺术形象、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清新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呈现。儿童电影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诗性创作理念。在电影艺术复杂的统一体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转换和生成,按照电影美学的规律来突破形式的束缚,抵达艺术的本质。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影像诗性

美在于情。感情的抒发直接关系到文学创作主题的表现。求真向善将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美的实质,是儿童文学电影改编创作的力量源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主题倾向于对真善美的呈现与演绎。这一主题构成了电影影像艺术的主要思想内容。从当代儿童生活和生命体验出发,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和情感世界进行影像阐释,重新发现被遮蔽的儿童世界。建构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诗性传统,对当代儿童文学和儿童电影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来说,要想建构儿童电影改编的诗性传统,就必须要认识到改编的美学价值,从两种不同的艺术审美形式中找到诗性的本源。儿童电影贮存诗意,张扬诗性,用优美的电影叙事语言和唯美的画面艺术地表现电影深刻的主题和丰厚的意蕴美,寻找文学艺术唤醒生命的方式。诗意在电影文本上流淌。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说,电影是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户。[1]电影的情感触角延伸了观众的情感世界。当然,未来仍然很艰难。当代儿童电影的主题呈现模式化类型化的创作倾向,诗性文本题材枯竭。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诗性创作理念,追求一种宁静自然的艺术境界,以文学的诗性浸润电影叙事空间,以此来构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诗性改编传统。

(一)电影画面的唯美清新

电影画面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丰盈的艺术想象空间,清新美丽的画面可以带给人诗情画意的美丽愿景。要追求梦幻的叙事效果就要以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和具有强烈冲击力量的影像来完成梦幻工厂的制作。新颖独特的画面构图,鲜明的颜色对比,个性的造型设计是征服小读者的利器。要想能诗意地诠释生命与儿童精神,就要找到属于符合儿童审美情趣和精神向度的表现手段。电影《草房子》的画面精致唯美,素朴的格调,展示了独具油麻地乡村风情的自然人生画卷。该片运用诗意的视觉影像和草房子的独特造型,有着古典的美感,画面富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朴实中见精致。《花季・雨季》通过各种鲜艳的颜色构成电影画面的颜色配比,表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青春靓丽的人生风景线。灵动的画面构图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儿童电影对儿童性灵和精神世界进行了诗意化的抒写,让符号和图像在画面语言展现中成功结合。随着四维电影环境特效模拟仿真时代的到来,当代儿童电影不断以开放性的视野和全新的叙事理念来突出影视文本中影像画面的艺术美,建构立体逼真的画面。

(二)声音的情感交流

声音是情感表达的主要视听手段,与影像造型发生相互作用,并能有力地配合画面,开拓了电影叙事新的艺术世界――由声音所建构的“有声世界”。声音能抵达人类心灵深处,是营造情感氛围的重要叙事手段。电影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都能对电影叙事产生重要作用。渲染故事发生的情感氛围,刻画人物心理都依靠这一手段。在儿童动画电影《马兰花》中镜头就是以舒缓的背景音乐来展现叙事空间的。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就好像在清丽和谐、自然清新的山水画中游历人生。幽美动人的意境可以说是诗意叙述的典范。改编者突出了影片的古典情调和浪漫情怀,以动人的镜头语言和抒情性的音乐背景融合起来,展现了儿童影片自然清新的电影美学特征。

(三)意象的含蓄蕴藉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儿童电影的叙事中适当运用意象,可以适度扩展想象空间。儿童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就是通过宝葫芦的意象对电影神秘虚幻的情感氛围的营造和主题的象征寓意上起到重要作用。《扬起你的笑脸》表现了“扬起你的笑脸,把影子留在身后”的意境。其中对笑脸和影子的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孩子面对挫折和不幸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任何镜头中的意象显现,都是潜在的叙事符号,表现了电影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电影独特的审美基调。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文学改编的叙事诗性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改编也有叙事上的诗性特征,呈现出优美清雅的叙事美学特征,叙事技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诗意化,多元化,生活化,审美化,成为当代儿童电影中的重要审美特征。改编者能根据接受者的审美意图利用大摄影师的魔棒在电影院的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种种诗意和人间万象。电影叙事的语言革命和美学原则革命已经成为当代电影革命中的重点。如何增加儿童电影的思想深度,不断拓展儿童电影反映的生活纵深面,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用想象赋予儿童生命体验与童心诗心一种灵动和飘逸,以个人化的故事叙事风格而独树一帜。正如罗伯特・麦基在他的著作《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所说的那样:“一个讲故事的人即是一个生活诗人,一个艺术家,将日常生活、内心生活和外在生活、梦想和现实转化为一首诗,一首以事件而不是以语言为旋律的诗――一个长达两小时的比喻,告诉观众:生活就像是这样!”[2]他认为“电影美学是表达活生生的故事内容的手段”[3]。为了更好地讲述儿童电影诗性的故事,我们要轻装上阵,放下身上所背负的教化责任,构建儿童文学自己的故事形态,创作出表现当代儿童生活和儿童生命意识的电影作品。

(一)故事情节流丽曲折的浪漫化叙述

诗性改编传统需要儿童电影通过清新流丽的故事叙述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诗性魅力。这是电影文本对文学的敞开性支撑,使文学中的故事诗意地栖居在各种题材的电影文本中,最终实现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让故事变得更有浪漫诗意,将是儿童电影制胜的不二法门。文学的蕴藉传统和电影的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让由文学改编成的电影艺术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对电影中“意”和“韵”有更浪漫的表现。从《霹雳贝贝》充满幻想神奇和幽默曲折的科幻故事,到《渔岛怒潮》中惊险刺激的儿童团长与渔霸土匪顽强斗争的“剿匪故事”,到《一个都不能少》中由代课小教师孤身寻找失学儿童的朴实感人的真实故事,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正走向一个情景共生的新美学时代,诗性改编传统正在形成。儿童电影中情节的浪漫化是电影叙事美学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在情与景的交融中体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之意,展现电影故事的心中之场,体现了电影语言美学的艺术效果,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二)结构的反叛传统

叙事结构的诗性改编策略要更新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结构理念,在故事事件的设计上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敢于反叛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形成新奇的故事序列。儿童电影学会如何在惊奇自然中满足观众的情感。《飞来的青衣》采用的是“戏中戏”结构和《我的九月》的梦幻式心理结构相得益彰。《孙文少年行》则运用了双线复式结构,以老年孙中山的视角,来表现他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以浪漫的回忆体现其诗意化的叙事特征。

(三)人物形象的率真朴实

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电影叙述的重要话语之一。儿童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诗性传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是电影叙事美学的重要体现。在表现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寻求诗性气质,通过诗意化的人物形象来观照整个艺术世界,表现周围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状态和人生遭遇。《走向十八岁》中主角姚小禾是一个有着天真梦想和浪漫情怀、美丽质朴的乡村女孩。《红衣少女》展现了少女安然懵懂的青春意识和初涉人世的复杂心态,表现了主人公的深层隐秘心理。

(四)叙事风格的清新唯美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文学改编风格在总体上呈现出自然清新、唯美梦幻的审美风格,影片充满诗意的自然气息,可以说是贴近童心回归自然的本真创作。无论是唯美清新的《草房子》,愁雾迷离的《城南旧事》,还是神奇梦幻的《马兰花》都是当代儿童电影中一首首自然清新的散文诗,体现出当代儿童电影文本回归自然和古典韵味的情趣与诗意。在清新自然的抒写中,通过清新唯美的整体风格表达对生命的体悟。在对儿童简单而纯净的生活观照中,用一方银幕缓缓展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一颗真挚的童心去表现和抒写人性。当代儿童电影在给儿童带来幸福体验和诗情画意的同时,也激发了对美的追求。儿童把优美的外在自然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时,把它比作人加以欣赏和揣摩,甚至把它作为人的生活美的一种隐喻和象征对比自身加以观照时,艺术的自然美就显现出来了。因为,这种自然美的实质还是人的美在起作用,是儿童用他自己的心灵加以“美”化,诗化了。在儿童的眼中,如刘勰所说“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把自己的感情寄于外在的自然景物和外在环境,以新兴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学艺术对人性人情探照的深度引领进入一个更为宏观的艺术层次,具有历史感和哲理性,使得“情与物游而又不能相舍”。(黄孚:《诗序》)当然,与传统艺术诗画、文学艺术相比,电影能借助一些影像造型,凭借光阶、色阶的变化以及镜头的运动变化,可以更直观更准确细致地传达诗情画意的意境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要建构一种诗意化的电影叙事语言,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流丽鲜明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表现为主的诗性改编传统。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走过了一段不一般的诗意历程,却表现了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诗性表现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儿童故事片范文11

[关键词];童话情结;电影审美

电影作为一种依靠于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艺术语言,用写实的再现与写意的表现来反映人们心中的感受与愿望。电影创作者通过这个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受众又通过它与创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既而获得审美的享受。不同的电影有其不同的受众群体,笔者这里所提及的,便是主要针对成年人的,也就是说,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影片中所传达的信息是孩子所无法完全领会的。童话却似乎是孩子的专利,如果我们把卡通电影视为电影中的童话,显然这样的幻想空间并非成年人所涉足。然而解读,我们却又发现其中这样的一批,它们或是有着遵循一定的逻辑去展开的离奇的情节,或是营造出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的亦幻亦真的境界,或是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是拥有如孩子般纯洁心灵的主人公。这样的影片散发着童话中才能感受到的天马行空、趣味以及温馨,让人犹如儿时阅读童话一般。然而除了梦幻色彩之外,影片最终所要传达的仍然是精神层面对于生活和现实的关注。当下,有着为数不少的电影创作者和受众群体钟情于这种用童话元素重新组合来满足成年人审美的后现代式的影片。对于这一电影创作情结的产生和受众心灵的接受和默认,显然有着艺术和社会环境等诸多的因素。通过对这种类型影片的解读分析和童话情结产生原因的探讨,也许可以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对电影的审美作用和当下大众文化也能略窥一二。

一、不同影片绽放多样的童话光芒

1.影片无意问透露出童话色彩。

当代童话情结电影,有相当一部分的影片是讲述现实生活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完全贴近现实原生态的,剧中人物同我们普通人一样在无聊、挫折、琐碎中生活着,一切皆因为主人公乐观纯洁的童话心境使得影片无意间透露出童话的色彩。首推《大鱼》。

《大鱼》的导演是以随性选材、怪异的影像风格、梦幻和奇情著称的好莱坞鬼才提姆・波顿。他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独特的叙事风格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老人在临终与误解他的儿子在沟通和回忆中结束他“传奇”的一生。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故事的故事。老人给儿子叙述的故事是一个完全梦幻的、奇异非凡的人生,其中有着只有在童话故事中才出现的女巫,月夜变狼的马戏团老板,连体的歌手,水中翩翩起舞的美人鱼、大鱼,还有雾气升腾的湖泊,阴森恐怖的户凉古堡和优雅诗意的小镇。他把自己的一生描绘得如此奇幻以至于引起儿子的厌恶和不理解。于是父亲的不久于世引发_r第二个故事的展开:儿子探寻关于父亲所讲述的经历的真相,在造访父亲所去过的地方和遇到的人和事中慢慢体会到父亲那种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用童心和真诚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他所讲述的人和事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他们的影子,父亲把他们化平淡为神奇,放大美好,用他那童话般的心灵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们带来快乐。最后父子冰释前嫌,儿子用父亲的方式为他的传奇一生加上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就是这样一部游走于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影片,然而真实和幻想的界限又是那么模糊让人难以辨认和区分,虽然父亲的故事和儿子寻求时的现实世界有着不同的色彩基调,但又是那么密不可分,这样的融合使得影片的整体都感觉如同童话那样绚丽多彩了。这部成人童话有着阳光美丽的童话故事元素,影片通过场景布置和角色情节的设置营造出童话的感觉,这是导演惯用的风格模式。在父亲叙述的故事中,瑰丽魔幻的奇人奇事满足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力,仿佛回归到甜美斑斓的童话世界里,但影片的重心也是作者更想表达出的却仍然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类情感和生活状态的关注,是关于生活态度的解构,影片所宣扬的这种态度是以无穷的想象力乐观地对待人生,积极地创造人生,相对于儿子那样在成长中逐渐失去童真和想像力的大多数现代人,父亲这样怀着纯真梦想,真诚勇敢自信的人是如此不凡。尽管遇到的事情是平凡甚至有些苦难,但他都以童话般率真积极的心情去面对和处理。因此他的一生充满了童话,充满了魔幻的经历,他一直都能生活在童话般快乐的心境中,也把这样的快乐心境传染给周围的人。于是在影片的结尾父亲的葬礼的场景中,我们没有感觉到悲伤,不仅是因为儿子为父亲的童话人生加上的完美的ENDING,也来自于出席葬礼的父亲叙述中的传说人物,当脱去传奇外衣后他们都是如此真实,他们聚在一起愉快地交谈,他们所分享的是父亲遗留的快乐。观看到这里,受众同影片中的儿子一起,在理解父亲的同时也领悟到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生活态度,这种讯息的传达是专属于整日面对冰冷铜臭现实空间的成年人的。同时影片中那些童话式的事物也各有其特殊的含义,只有用心才能够读懂它们背后所表达的深层意味。以大鱼为例,作为电影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意象.它成为父亲人生轨迹中的重要的线索,最后在儿子的叙述中父亲变成大鱼,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回归,他永远是人们心目中带给大家欢乐和神奇的传说。运用童话的手段加以巧妙包装而又不肤浅,影片也因为这份令人感动和怀念的童话感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励志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2.影片传达出创作者成熟的人生感悟。

有一些电影是完全用童话的形式讲述的。无论环境还是人物都包裹着童话的外衣,所产生的距离感让受众把欣赏影片看作聆听梦幻的故事,然而童话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符号,传达出创作者成熟的人生感悟,如《剪刀手爱德华》。

《剪刀手爱德华》也是导演提姆・波顿的作品之一,它的原型可以是《美女与野兽》,只不过这里的野兽变成了有着剪刀手的机器人,同样有着童话中的古堡和小镇。古堡是哥特式的,阴森破旧的外观包裹着的内心却是另一番天地,而小镇则更具童话色彩,明快整齐五彩缤纷,简直就像一幅油彩画般梦幻,但小镇中的居民却让人感觉真实,他们有着人类一切的善与恶。机器人冰冷的铁壳下有着单纯而天真的心灵,他不小心走入小镇居民们的生活,一开始人们把他当成怪物,但很快他的善良让大家都接纳了他,他利用他的特殊本领给小镇的居民带来了欢乐,同时他也爱上了其中的一个美丽的女孩。然而小镇中图谋不轨的人利用他去干坏事,单纯的爱德华被当成替罪羔羊,最后被迫逃回古堡孤独终老。影片是以奶奶给孙女讲往事的形式展开的,好似用童话故事哄孙女睡觉般温馨,观众也随着这样的氛围很快进入导演设定的童话情境之中。然而这是一个悲伤的童话,有人说好看的童话电影总是伤感的,也许孩子是无法理解这种伤感的,只有成年人可以读懂它,关于道德,或是人性,也可能仅仅是关于爱情。爱德华是异类,然而被人看作怪物 的他却比人更单纯没有邪念,以至于被人利用去做坏事的他也对坏人的欺骗丝毫没有怀疑,他的心里只是觉得在为所爱的人做事,那样的坚定义无反顾。直到人们怀疑他憎恶他攻击他的时候,他还是无法明白一切,眼睛里充满着惶恐和不知所措,一如他初次进入小镇般惊慌。也许他注定是无法真正融于人类的,因为他不属于现实世界,他的纯洁如同影片高潮下的那场大雪那样无瑕。于是很多人都早已猜到影片的结尾注定是悲伤的,虽然在过程中有欢笑和美好,童话中的人物无法真正被现实接纳,因为现实的残酷与黑暗,这又和《海的女儿》如出一辙。这样的童话式电影更像寓言,受众群体在为爱德华愤愤不平或伤心流泪的同时也看到了创作者对于世俗虚荣、私欲、流言、欺骗等丑陋行为的强烈批判和讽刺。而有的人则从中读取到真爱的珍贵,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了。

3.影片演绎灰姑娘童话。

《公主日记》则是纯粹的灰姑娘童话了,讲述了女主角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变成了公主的故事。当然由于故事的背景是现代,影片加入了很多流行元素,只是童话的传统模式依然被毫无保留地沿袭下来,完全没有要颠覆的意味,如同轻松而情趣盎然的喜剧,给年少时做过公主梦的女人重温一次的机会。抽去了深度,抽去了思想,影片的娱乐功能让这个童话梦显得更加纯粹和精彩。当然,像《侏罗纪公园》、《魔戒》这样的科幻或魔幻电影毫无疑问也是成年人的童话,无论是造型还是情节都处干完全的虚拟世界之中,以科学幻想为背景,产生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同时运用特技手段营造了纷繁的视觉奇观,大都充满着紧张刺激与悬念,画面极富张力,给人的审美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童话元素

体现创作者童话情结的影片或多或少有着这样几个元素:

1.或绚丽或梦幻的画面和场景。

无论是《大鱼》还是《剪刀手爱德华》都有着色彩斑斓的乡村小镇,如同图画一般。《公主日记》中更有无数女孩梦寐以求的皇宫。极富梦幻色彩。而那些本属于科幻或是魔幻的影片则也名副其实地搬来了只有在童话书上才能看到的恐龙遍地的原始丛林,高科技的飞碟,精灵飞舞的仙界这样和现实完全脱离的场面。

2.奇特的故事情节。

观者无法用常理和逻辑来思考影片的来龙去脉,观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发挥天马行空想象的过程,所谓的艺术缘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当然这样的发挥并不是完全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创作者借鉴了童话书中的情节,巧妙地融于故事中,让心智已经完全成熟了的受众心甘情愿接受这样的幺J想之后,还能从中获得各种不同的审美体验。

3.主人公的童话气质。

《大鱼》中的年轻时的父亲有着孩子般阳光的笑容,这种有点傻气的笑容完全符合积极阳光的主人公所应有的无所畏惧永远乐观的气质,独具感染力,十分吸引和打动观众。《剪刀手爱德华》由于是机器人,他的面部几乎没有任何表情,惨白而僵硬,然而演员却通过那双无辜的眼睛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信息,尤其是被误解时那惊恐的眼神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令人心碎。《公主日记》中的小公主则是用清新不俗的气质和甜美的笑容征服了所有的人。这些带有童话气质的人物形象给影片增色不少,在演员的选取上无疑都是成功的。

儿童故事片范文12

关键词:故事;小学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30-01

国内外教学研究证明,利用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外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英国的安德鲁・莱特(Andrew.Wright)在匈牙利用故事教授英语获得大的巨大成功,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儿童们受益匪浅,我国一些地区也有将故事运用于儿童英语教学的尝试,但运用的力度仍嫌不足,故事教学的价值远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开发,我国学者张志远、离云智(2012)、王蔷(2013)等对此也有很好的探索与研究。

一、故事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与教育学意义

研究表明,故事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果善加利用,就会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是儿童自发主动的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认知好奇心是儿童喜爱故事的原始驱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要满足孩子认知方面的好奇心,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有效的途径。故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故事创造的虚拟世界冲破了平淡而狭隘的现实世界的束缚.跨越时空之界限,为儿童的想像与思维拓展了空间,创造了机会,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故事教学能很好地解决儿童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问题。儿童的学习主要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儿童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在故事中得到充分的调动与激发。故事还能提高理想的语言输入。故事能为儿童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输人,有助于儿童习得语言。故事教学更有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儿童以聆听或阅读的方式来获得故事的内容,从而训练了听读等的技能。

二、故事选择的三要素

运用故事教学时,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就这个问题,莱特(Andrew Wright)是这样看的:“Choose a story:Which will engage the children within the first few lines:Which you like;Which you feel is appropriate;Which offers the children a rich experience of language;Which does not have long descriptive passages;Which is right for the occasion and in its relation with others;Which you feel you tell well.”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在选择故事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故事的可读(听)性;(2)教学主题是否适当;(3)学生的年龄层次。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克拉申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人假设,儿童是通过理解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进行习得的。因此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儿童的语言水平之内,又要包含新的语言知识。此外,图片和体态语言也是帮助儿童听懂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故事的有效手段之一,应选择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有趣的故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故事内容的复杂性应是成梯度上升的,且不宜太长,因为听故事是一个紧张兴奋的过程,儿童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太长的故事会使他们疲倦,失去阅读的兴趣。

教学主题是教师选择故事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选择相关的故事,这样既能降低故事的难度,又能扩大儿童的知识面。

年龄是选择故事时要考虑的因素。对于低年级学生,宜选择重复率高(词、句、段落的重复),且朗朗上口的故事。对于高年级学生,可选择内容更加丰富,词汇和句型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故事.这样既让他们感觉到挑战性,又会让其产生满足感的故事,这样既让他们感觉到挑战性,又会让其产生满足感。

三、故事教学设计研究

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语言教学环境下的“讲故事”,不同于作为娱乐消遣的“讲故事”。后者的目的是“乐”,除了听或读以外,一般没有其他辅助活动;而前者可以是“寓教于乐”,“教”才是目的,围绕故事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是达成“教”这一目的的途径。

1、准备活动。准备阶段的活动一般在呈现故事内容前进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清除影响儿童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和句;二是让儿童对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教师对故事梗概的介绍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用英汉双语介绍,还是只用英语并辅助利用图画和身势语言来介绍。 2、在讲故事的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没计出如下活动:在儿童听故事时,教师向他们出示相关的教学卡片,帮助他们理解。儿童通过画面猜测故事大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结合故事的关键词猜测故事内容等。富有新意、手脑并用的活动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边听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根据故事情节找出相应的图画,或拼图;根据动作或描述来判断人物等。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可理解度。

3、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表达活动。例如,让儿童根据图画复述故事,或简单描述人物或事物;为降低活动的难度,激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当儿童试图复述故事时,教师可以给一些小小的提示。这些活动尽量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肖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之故事教学法案例研究[J].海外英语,201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