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

时间:2023-05-30 09:26:48

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范文1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设施;发生故障

[中图分类号] R197.3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c)-124-01

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负责医院经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再生器械[1]、用具的密闭回收、分门别类、清洗、干燥、检查保养、合理包装、根据不同的物品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正确有效的灭菌方法能够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停电、停水、停气、和机器本身的故障,人为操作不合理,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保养,都会导致灭菌过程不能正确进行。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遇到故障时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根据故障发生的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当故障排除后,一定做好监测工作,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保证临床物品的供应。

1 灭菌器的分类

1.1 双扉压力蒸汽灭菌器

负责所有需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大多数的金属橡胶物品,手术托盘、敷料、玻璃器具等,不能用于凡士林、油剂、粉剂的灭菌。现在各大医院常用的是双扉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

1.2 干热灭菌器

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和蒸汽不能穿透的玻璃、油剂、粉剂等物品的灭菌。

1.3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

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

1.4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

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

1.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

用于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灭菌的物品。

2 发生故障的原因

突然停水、停电、停气和灭菌器本身的故障,人为操作不合理,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保养。

3 脉动真空灭菌器发生故障时如何正确解决

3.1 突然停电

首先应关掉总电源,以防突然来电、电压不稳造成对设备的损坏。打电话询问停电的原因,同时记录好机器在停电前的运转情况,如果不能马上维修好,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科室,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3.2 突然停水

首先应关闭正在使用的灭菌设备,以防机器因空转而损坏,电话询问停水原因,同时观察设备停水前的运行状况,如经检修后告知不能马上来水,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相关科室,根据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

3.3 突然停气

首先马上关闭正在使用的灭菌设备,观察设备在停气前的运行情况,打开消毒锅,以防时间长而引起敷料包潮湿。查找停气原因,经检查后不能马上来气应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科室,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3.4 如何正确使用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设备

①必须指定专门负责人,同时做好运行记录。②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③操作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整个装置,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④液体、油脂类物品不能用本装置灭菌。⑤必须每天早晨空锅做好B-D实验,如遇到冷空气团,应暂停使用,查明原因,报告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3.5 其他灭菌情况

需要到其他医院进行灭菌时,保证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措施:①运送车应分有菌区和无菌区,绝对独立,首先用500 mg/l含氯制剂进行消毒。②用双层消毒布袋对每件消毒物品进行分类重新包装,大小适中,体积不宜超过30 cm×30 cm×50 cm[2]。③装锅时把布袋子一起消毒。④出锅时把无菌物品装入已消毒好的布袋中放入车上无菌区。⑤用密闭无菌车送往各科室。⑥在物品运送过程中一定注意贮槽关闭好,害怕碰撞、挤压的玻璃物品要放到特殊位置。⑦人员要衣帽整齐,戴口罩,减少一切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全院各科室各种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处理与灭菌工作的重要科室,所有物品经过回收、分类、彻底的清洗降低器械上的细菌量[3],检查保养、合理的包装,最后进入灭菌阶段。由于突然停电、停水、停气、机器本身的故障,人为操作等原因,导致灭菌设备发生故障在供应中心经常发生。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应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处理措施,同时要掌握灭菌设备操作流程和正确的保养方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使用前必须做好B-D试验,同时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才能使用。需要到其他医院消毒时,应注意物品在运送过程中保持绝对无菌,只有这样临床用起来才能放心,并且让每一个患者使用安全无菌的物品。

[参考文献]

[1]王立波,张东航.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7,17(9):114-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4.

[3]邱文影,徐海英.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室控制感染医院[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30-1131.

消毒设备范文2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餐饮单位餐(饮)具清洗消毒和向餐饮单位提供餐(饮)具的集中清洗消毒服务单位。

第三条餐饮单位应具备符合卫生规范和卫生要求的餐(饮)具清洗消毒场所,保证餐(饮)具清洗消毒效果。餐饮单位应当对餐(饮)具清洗消毒的情况进行记录并留档备查。

第四条使用集中消毒服务机构提供的消毒餐(饮)具的餐饮单位,应使用符合本办法要求的集中消毒服务机构提供的餐(饮)具并签订合同、登记供应和使用情况。

第五条餐饮单位使用集中餐(饮)具清洗消毒服务单位提供的餐(饮)具,要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登记,作为申报或变更卫生许可的材料之一。登记材料包括合同书、有资质单位出具的集中消毒单位本年度的卫生学评价和餐具检验报告书。

第六条餐(饮)具的集中消毒服务单位除应符合餐饮业卫生规范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场所应设清洁区和一般操作区。清洁区为消毒后餐(饮)具包装、分装、保洁场所;一般操作区为餐(饮)具清洗、消毒场所、更衣室及库房等。

餐(饮)具消毒应按照去渣、浸泡、清洗、消毒、保洁、包装贮存等流程设置功能区(间),并设立专用的包装、保洁、周转箱清洗间。

(二)餐(饮)具清洗、消毒应采用符合标准的清洗与消毒一体的机械设备。对不能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的筷、匙等,清洗与消毒程序可分开。消毒方法必须采用热力消毒,消毒的温度、时间应符合卫生要求。

(三)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提供的餐(饮)具和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

(四)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配备日最大配送量2倍以上的餐(饮)具。

(五)餐(饮)具包装和保洁应设立独立的隔间,包装间应设置预进间和空气消毒装置,空气消毒装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记。

(六)餐(饮)具清洗消毒用水、洗涤剂、消毒剂和催干剂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七)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密封包装,在包装物上标注消毒单位名称、地址、消毒日期、使用期限。

(八)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建立经营场所、设备、工用具、运输车辆的定期清洁消毒制度,建立相应的清洗消毒记录。

(九)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建立检验室和抽检制度,配备专职检验人员,定期对餐具、设备、场所等进行卫生检查。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对其已消毒的各类餐(饮)具按批次进行自检,检验合格方可供应。

(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设立餐(饮)具集中消毒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消毒管理员,定期组织从业人员的卫生培训,开展经常性卫生自查,建立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管理档案。

第七条餐(饮)具清洗消毒服务从业人员应当按规定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八条餐(饮)具清洗、消毒、贮存、运输的各种设备和卫生设施应当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清洗、消毒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第九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情况实施卫生监督,进行餐(饮)具消毒效果抽检,抽检结果定期进行公布。

第十条餐饮单位应做好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餐(饮)具消毒卫生管理水平。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检验机构要按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检测,出具检验报告,并及时报送同级卫生监督部门。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或个人,卫生行政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是指为社会各类餐饮经营单位提供餐(饮)具回收、洗涤、消毒、包装、分送的经营活动。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是指具有固定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专用场所,为餐饮行业提供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的单位。

消毒设备范文3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洗基本设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建筑布局;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59-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是医院内承担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及物品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重要部门。有人把消毒供应中心(室)称为医院的心脏,一旦消毒供应中心(室)停止工作,整个医院的工作将瘫痪下来[1]。消毒供应中心(室)是承担着临床各科室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科室,与各个科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医护质量的重要关口,在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科学和医院管理的深入发展,对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功能和任务提出更高要求,其建筑的合理布局受到高度重视。为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洗消毒灭菌管理质量和使消毒供应中心(室)建筑布局更为科学合理,现对江门市17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洗消毒设施及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1-2009)和相关行业规定为标准,对江门市蓬江、江海两区各级医院17间,其中三级医院3间,二级医院4间,一级医院4间,专科医院6间。由专人发放清洗消毒设施调查表填写后当场收回,建筑布局进行现场调查。

2 结果

2.1 17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洗消毒设施与工作区划分情况。

由表1示,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洗基本设备与工作区域划分各级医院比较,三级医院清洗基本设备明显优于其他医院,工作区域划分也较其他医院明确。

2.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建筑布局及清洗基本设备现状

2.2.1 选址欠妥 大多数医院把消毒供应中心(室)设置在相对医院较偏僻的地方:(1)设置在离洗衣房、垃圾处理站很近的地方;(2)设置在离手术室、临床科室很远的地方;(3)没有设置便捷通道,使医疗用品在供给和回收时造成不便。调查结果显示:江门市蓬江、江海两区各级医院17间,其中1间三级医院、2间二级医院、3间一级医院、4间专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选址欠妥。

2.2.2 布局不合理 内建筑布局没有按功能划分为工作区和辅助区,工作区三区之间没有实际屏障,各区之间有交叉或逆行,不能做到人流、物流分开,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调查结果显示:11间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室)建筑布局普遍设置不合理,分区不明确。

2.2.3 清洗基本设备较简陋 根据我们对17间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室)现场调查结果显示,仅8间医院有高压水枪、超声洗涤机等清洗设备,各级医院存在的差异比较显著。部分医院的手术器械存在污渍、水垢等现象,从各级医院清洗设备设置的数量,反映出各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洗设备基础薄弱,严重地影响器械清洗的质量。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建设,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对独立;周围无污染源(如垃圾堆、厕所等);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尽量接近手术区,或与手术区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以方便与手术区物品交接。建筑布局应分为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工作流程应符合:污物回收初洗消毒、精洗消毒检查、包装及灭菌无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发放。辅助区域包括办公室、更衣室和卫生间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在新、改、扩建时应结合医院的实际,做到既满足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又兼顾医院未来发展的需要,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 310.1- 2009)的要求。

消毒供应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有着密切联系[3],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领导要提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关注度,在注重建筑布局相对合理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洗涤操作技术,严格无菌观念,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与质控措施,确保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从而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4],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部分医院清洗设备简陋,需及时更新,硬件方面有待加强。医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灭菌前应彻底清洗干净[5],清洗质量直接影响灭菌质量。个别医院清洗设备很简单,只有水龙头,于是就会导致清洗质量不达标。我们在消毒供应中心(室)现场调查中发现,部分医院的手术器械存在污渍、水垢等现象,充分说明这些医院的清洗质量没有达到安全的水平,这样将直接影响灭菌质量,给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医院领导在解决各科室具体问题或困难时,政策明显倾向于临床或经济效益好的科室,而忽略了消毒供应中心(室)等不创收的部门,这将严重制约着消毒供应中心(室)的发展。各级医院管理者应转变观念,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软件及硬件设施加大投入,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安全[6]。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是搞好供应室工作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定期组织学习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和医院感染管理等专业知识,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

目前,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消毒供应中心(室)的管理越来越走向专业化。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 310.1- 2009)的颁布,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工作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消毒供应中心(室)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 孙玉华.医院供应室下送下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6):5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09)[S].2009,1.

[3] 宫玉玲,徐然,王华生,等.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96.

[4] 朱其风,吕丽,李卫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57-95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S].2002:154.

消毒设备范文4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配合问题;分析和改革策略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一个主要的基础部门,与手术室存在较大的联系,而其多数工作任务也与手术室紧密关联。据相关资料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大概有一半的工作都需要和手术进行配合,所以交流的频繁也会导致矛盾的增多,而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相关人员在理解存在误区,对于工作缺乏了解、设备清洗不及时以及供求不相符等问题[1]。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医疗事故的问题也是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主要原因,而消毒供应中心则是手术室的强力后援,问题解决、协调交流也是目前我院主要改革的方向。而本研究即针对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协调问题以及发展进行改革,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开展改革前设备清洗合格率以及服务满意率,并与改革管理后设备清洗合格率以及服务满意率开始对比研究[2]。

1.2问题与方法

1.2.1 目前配合协调存在问题

(1)理解存在误区:很多护理人员对于对于消毒中心的工作存在误区,错误认为就是对手术室的要求无条件接受,而设备的维护是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而手术室的本职只是负责设备的应用,从而导致设备消毒以及清洗存在较大负担,对于设备的周转也存在较长的延期。而个别护理人员甚至会将这种问题归结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不到位,导致相关人员对工作存在抵制和不满心理,对于工作也大大懈怠,从而导致因为设备问题产生较大的纠纷[3]。

(2)设备清洗不及时:对于目前医疗设备来说,清洗不及时也是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而维护和清洗的主要负责机构虽然是消毒中心,但是由于手术室如果要对设备进行更换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这也造成了因为设备替换产生的纠纷,特别是一些造价昂贵的设备来说,往往会被忽略替换,从而导致设备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清洗,卫生以及功能都难以达到标准,对于医生手术来说也具有较大的隐患。

(3)供求不相符:对于供应和需求不相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准备方面,特别是在一些急诊手术中,需求量会大大增加。但是由于个别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对于设备的熟悉度不够,从而导致收容、清点以及打包效率低下,也导致运送存在延误,特别是在回收设备较多的情况下,设备的清洗效果很难保证,最终也导致手术发生延误。

1.2.1 管理改革的策略方法

(1)落实思想教育,普及工作内容:对于医院来说,可以通过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人员召开思想座谈会,分别介绍两个部门的职能以及工作内容,纠正个别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同时需要让每一个工作人员形成一种合作意识,了解各个部门在医院都是平等的地位,需要通过建立一种平等协调的合作纽带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重点培养每个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于同事,服务于病患。

(2)提升服务质量,保证供应及时: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来说,提升服务质量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实现:其一、选择手术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两名至消毒供应中心,负责设备的管理和协调;其二、加强部门人员的培训,培训方面主要是针对工作的内容以及态度进行培训,让部门人员形成服务的意识[4]。

(3)增加合作频率,增强交流沟通:加强合作机会,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工作协调的基础,而就手术室来说,组织相关护理人员代表进入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参观了解,同时可以亲身操作设备的消毒以及清理工作,提升他们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认识,同时定期对消毒中心的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解决方案;而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来说,需要人员对本职工作进行了解,例如设备的清理流程、替换流程等等,对于手术室的意见进行酌情采纳,对于无法完成的意见及时进行回馈和探讨。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3.0数据包展开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的百分率表示,通过t检测,并通过χ2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改革后设备清洗合格率及服务满意率较改革前都有较大提升,详细数据分析如下: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一样,都是医院必不可少的部门之一,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对于手术器材的使用也日益频繁,两者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协调交流的分歧则是目前医院主要存在的内部问题[5]。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配合协调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并且大大提升了设备清洗率以及服务满意度,对于医院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淑真,韦敏.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合作管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0(30):22-24.

[2]梁萍.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3,03(06):1223.

[3]郭立平,刘筱英,尹丽丽,陈怡君,曹金梅,杨凤英.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运行与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1(01):173-174.

消毒设备范文5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设计;布局;合理

合理的建筑与流程布局,是提高消毒供应室质量,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医院实际需要,认真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合理优化布局,严格控制环境质量,人流、物流不逆行,不交叉;设计并新建具有现代化标准化的消毒供应室,使新建的消毒供应室各项指标符合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的、满意的无菌物品。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供应全院无菌器械和无菌敷料的特殊场所,有人把它比为医院的“心脏”,医院的“核心”,其功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特别是目前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消毒供应系统的建设也应与医疗水平发展相适应;近年来,一些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广泛使用,加上物品管理的多样化,如何更有效地使消毒供应系统的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合理化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曾参与投标的广东省中山眼科中心的消毒供应室的方案做一简要阐述。

1 消毒供应室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中心)审核验收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医院的具体要求,并收集国内外多家消毒供应室有关的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建筑模式,设计了适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消毒供应室的最佳方案。

消毒供应室的地点应尽量接近手术部大楼相邻的一层,方便与临床交接物品;周围环境应无污染源,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污物、洁物和无菌物品的运输。

2 平面布局与整体装修

消毒供应室工作区域布局呈强制通过方式,按由“污”到“净”的作业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即物品回收分类浸泡初消超声洗涤、机洗、干燥检查配备包装高压蒸汽灭菌检测无菌物品贮存物品配备装车物品发放。两个相邻的工序设在两相邻的房间,根据洁净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缓冲区和一般生活工作区。到各区需经过缓冲间,采用强制性通道,将人流、物流分开,尽量作到不交叉,不逆行。

2.1 污染区

污染区为微负压区。清洗消毒间主要负责物品的接收和洗涤。靠西侧和南侧设有多功能清洗槽、不锈钢水槽和不锈钢工作台;在东侧夹墙处有两台双扉门全自动清洗机和两个不锈钢传递窗;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内部走廊进入更衣、换鞋后才能到清洁区,减少了工作人员跨区走动,防止了交叉感染。

2.2 清洁区

清洁区为微正压区,清洁程度要比污染区相对较高。我们按照标准,参照国内外先进消毒供应室布局设计,在洁净度控制较高的条件下,将打包间和灭菌炉区域融为一大整体,使空间既宽畅,又利于工作。左面设一独立的敷料打包台,右面设一独立的器械打包台。从清洗间传递过来的物品在打包间完成敷料打包和器械打包后由专用灭菌车推入灭菌炉,经过规定时间的灭菌处理后由专用灭菌车接收,而后摆放于无菌架上。与无菌区相邻处安装有两台进口的双扉灭菌炉,作为隔离屏障将清洁区和无菌区严密分隔开。在灭菌区预留一定的检修空间和压缩空气机组的位置。

2.3 无菌区

无菌区承担着无菌物品的储存与发放任务。内有不锈钢储物架和不锈钢器械柜,存放灭菌后的物品。无菌物品存放间下送车停放间均开有不锈钢传递窗,传递窗离地高约80到90 cm,不锈钢传递窗的尺寸大小为60 cm×60 cm×40 cm,这样工作人员在拿取物品时不用弯腰,直接用筐平移传递,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无菌区对空气洁净度要求高,在新建过程中将它设在工作间的一角,使之可成为完全封闭并可控制无关人员接近的区域;为防止其它区域对无菌区的污染,通过加大对无菌区供给的洁净空气量,使无菌区保持10~15Pa正压,级别为万级,避免了其它区域的空气进入无菌区。

2.4 一般性区域

包括男女浴厕、更衣室、会议室、护士长办公室、消毒员室、质检室和纯水间。另外还有对上下送车进行清洗开存放的房间,以便与无菌物品的领取。此区域的装修与清洁区的装修类似,只是清洗间的地面和墙面与清洗消毒间的装修一样。室内采用天井式分体空调,便于开启与关闭。

3 组织管理

消毒供应室供应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规模取决于物品清洗消毒的方式和灭菌设备的性能,而后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再加上对先进的设备和环境的精心管理,加强人员的管理的素质和相应规章制度的执行,让消毒供应室为医院提供高质量的、满意的无菌物品。

3.1 物资管理

为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消毒供应室要采用局部电脑网络管理,各区设有一台电脑。从物品的接收与发放管理,过期物品的监控处理到仓库管理和日常统计,都要实行电脑化管理,达到快速准确,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消毒供应室的物资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2 信息化管理

为方便现代管理的需要,在消毒供应室设置一套内部智能化系统,其系统可完成区域内的群呼专呼的广播功能,以便于内部联系;还可以接入外线,方便消毒供应室与医院各个部门的必要联系;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平时播放背景音乐,以便缓解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状态。

4 基本设备及配置要求

4.1 污染区设备及配置

手工清洗水池,专用传染物品的清洗池、高压水枪、针头清洗机、超声清洗机、污染物品分类台、污物回收车、手套清洗、烘干机,有条件可备清洗消毒机。有去污、除热原、含酶等洗涤剂和贮存物品设备。

4.2 清洁区设备及配置

力蒸汽灭菌器、清洁物品装载车、器械包装台、敷料包装台、敷料架柜、手套包装设备、物品转运车等。有条件配置低温气体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

4.3 无菌存放区设备及配置

灭菌物品卸载车、无菌物品存放架、无菌物品发放车、空气置换设施,有条件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出入口缓冲间(区)有条件设风淋设备。各区具有完善的空气消毒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如个人防护眼镜、防水围裙、防水鞋、胶手套等。污染区或清洁区和无菌区缓冲间的洗手设备应是流动水,开关采用肘式、脚踏式或感应式,有洗手液和干手设备。

5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消毒供应室(中心)设计,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消毒隔离法规和标准,建筑面积与医院规模相适应,床位与建筑面积之比达到1:0.7~0.9m2(参照《关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00张床位以下医院最小建筑面积为70M2。

(2)建筑位置合理,不建在地下室。供应室应接近住院部、门诊部和手术室之间,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避开垃圾处理站、食堂、洗衣房、交通要道等处,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

(3)严格划分区域:①供应室内设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生活区,各区必须分开,有实际屏障相隔,有各自的设备配置、工作范围和功能;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的人流、空气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单向流程设置,强制通过不得交叉和逆行。②污染区是处理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区域,必须设置污染物品接收分类区、清洗区、传递清洁物品的传递窗、洗污物回收车的区域等,操作区域的划分按污染递减的处理顺序。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设缓冲区(间);③根据三区内基本设备配置如清洗消毒设备、灭菌设备、运输设备、装配台、储存设备和专用的送物电梯等和功能区域划分进行建筑设计。④污染区和无菌区工作人员出入口设置缓冲间(区),缓冲间面积不小于3M2,有洗手更衣设备。⑤集中管理模式的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设有专用通道。

(4)三区内设备及物品各自分开管理,污染物品、清洁物品和无菌物品严格划分,在相应的区域内使用固定设施和设备进行处理。

(5)入室蒸汽压力总气源不低于4kg/cm2,减压后入炉汽源压力2.5 kg/cm2,设单独的蒸汽管路。

(6)建立220伏、380伏两路供电,设立独立的设备电源箱。

(7)消毒供应中心(室)常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不少于1.5kg。保证热水供应、水过滤和去离子、蒸馏水供应。

(8)室内通风采光良好,各区域的空气洁净度应符合《医院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环境分类和标准:无菌物品存放区按II类标准,细菌菌落≦200cfu/m3,;清洁区按III类标准,细菌菌落≦500 cfu /m3,;污染区按IV类标准。设置空气净化系统的,无菌区净化空气压力10~15Pa,清洁区净化空气压力5~10Pa,污染区净化空气压力—5~0Pa;未有条件设置空气净化系统的,必须有空调换风与空气消毒的设施,通风量8倍/m2/h。低温灭菌室必须建立独立的排风系统。

(9)建筑材料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室内墙壁及天花板无裂隙,无颗粒性物质脱落。地面平整、防滑、耐磨、易清洗。地漏必须在排水口的下部设置高水封装置并加密封盖,无菌存放间无地漏。污水排放管道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6结束语

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的合理化,是医院消毒供应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消毒供应室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管理的促进,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强有力补充,因此需要医院其他部门与消毒供应室密切配合,要给消毒供应室提供一个高可靠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3]《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4]《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消毒设备范文6

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本人在2016年度参加了区卫计局组织的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管理专项检查,通过对辖区1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在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就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领导思想不重视

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对院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健全的院感管理组织,专(兼)职管理人员未配备或配备不全。

2.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各项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医院重点部门院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不符合部门特点或特殊管理要求。

3.知识培训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专(兼)职院感管理人员未接受专业知识岗位培训,对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标准、办法等不了解、不熟悉;民营医疗机构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接受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少;医疗机构内院感培训计划过于简单,培训内容未结合实际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无培训考核及记录。

4.布局流程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区、污物区、生活区等区域未分开,布局流程不合理,标识不清或无;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的三区划分不明,清与污、人与物通道未分开,甚至共用一个通道。

5.消毒灭菌不规范

基层医疗机构未设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缺少应有的消毒灭菌设施及设备,压力消毒灭菌没有专人负责;消毒液使用不规范,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无定期更换制度;使用消毒剂浸泡物品不规范,有的只更换消毒液,对浸泡容器未作清洁灭菌处理;紫外线灯空气消毒不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未分区放置。

6.规章制度不落实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管理不规范,索证不全,进货验收无记录;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处置不规范,有的未经过毁形、分类处置。

7.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未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医务人员对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指征不知晓、执行不到位;洗手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未采用非触式水龙头,未提供抗菌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干手设施;诊疗、护理患者时未做到一患者一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未及时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等。

8.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地面积不足、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必要的防护用品,未做到“四防”;暂存地无 “禁止吸烟、禁止饮食”警示标识或标识不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的厚度、颜色不符合要求,未使用加w桶装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袋上未注明产生科室、时间,封扎袋口方法不正确或未封扎;医疗废物回收登记项目不齐全,交接登记不规范。

9.综合性监测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与设施,院感管理人员未开展前瞻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工作;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空气等监测不到位,仅依托区疾病控制中心每年做1~2次。

二、预防对策

1.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院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院感管理组织体系,配备、培养高素质院感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院感管理规章制度,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规、规范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院感管理、消毒隔离及重点部门院感管理的规章制度。

3.加强知识培训

加强院感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强化全员对院感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医疗机构领导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每年要接受市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系统掌握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按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全员培训,使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全员主动参与院感防控,以保证各项措施贯彻实施,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

4.调整布局流程

对易发生院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及医疗机构内建筑布局不符要求的区域,要对照部颁院感管理标准,限期逐一整改,张贴醒目标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执业。

5.更新消毒设备

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扩建、改建消毒供应室或外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增设无菌物品存放柜、紫外线灯、消毒液、浸泡消毒的容器等,通过资源合理配备来加强院感染管理工作。

6.遵守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诊疗过程中正确使用和管理各类消毒剂、消毒灭菌设备,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

7.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对获得性医院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而洗手是最简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要按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严格掌握洗手、手消毒指征、洗手流程;要提供规范洗手的设施设备,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定期督促和检查,促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专人专车专管,各项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专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定期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考核相挂钩。

9.开展相关监测

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应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各科室特别是院感管理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要部位、高位因素进行检查和监测,总结、分析、查找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在开展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掌握院感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等情况,为院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10.加强督导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健全督导组织,强化区疾控中心知识培训、消毒效果监测等督导作用;局卫生监督所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院感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场所。

三、总结

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通过加强院感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培训、调整布局流程、更新消毒设备、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开展相关监测、加强督导监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消毒设备范文7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无菌物品

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消毒供应室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负责医疗物品的回收、清洗、杀菌、存储以及发放等工作。作为消毒杀菌与防止医院内部感染的重要基地,其工作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因为工作质量能够对临床医疗与护理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倘若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极有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鉴于此,本课题笔者便对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多种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合理布局 想要使医院交叉感染得到防止、人力物力得到节省以及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加强,就需要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合理布局。以《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为依据,把消毒供应室划分为多个区域,如:污染区域、清洁区域、无菌区域以及生活区域等。各个区域配置相应的缓冲隔离带,物品遵循由污到洁的过程,人流遵循由洁到污,人流与物流之间不能形成交叉与逆行[2]。同时,还需要对各区域进行严格管理,以此为医院防治医院提供实质性的保障。

1.2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素质 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素质,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2.1对进入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可以任岗。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学习,领导应该充分鼓励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学历,以此增长知识。对护士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考核,考核的内容为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以及防止感染的知识与方法等[3]。另外,还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各个方面的专业水平,以此使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2.2各层次人员应该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充分重视,并且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因此,首先便需要提升各层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思想道德,并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以服务于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原则,以此使得供应物品在医疗中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其次,提升各层次人员的责任感,对无菌观念需要彻底强化,以高规格、高标准的模式完成消毒供应室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1.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消毒供应室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够保证工作的流畅性。因此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措施,应该严格依照我国卫生部门颁布的《消毒管理方法》与《消毒技术规范》等明文条款进行制定[4]。另外,进入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日常工作。并且,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各项操作规程有一定的掌握,在职责的履行上,需要提高意识,以认真的良好态度面对工作。

1.4正确使用先进设备 对于引进的先进设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够让这些先进设备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主要引进的新设备有水处理系统、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以及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对于这些设备,工作人员就应该正确掌握其中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另外,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及时排除的能力。

1.5转变服务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疗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疗上,转变服务观念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医院中,消毒供应室是保证药物质量安全的重要基地。因此,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转变服务观念便有着实质性的意义。想要使得观念得到良性的转变,首先便需要对工作人员输入全新的服务观念,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对临床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工作人员应该学会反思,审视自身的服务态度与技术水平,扬长避短提升服务素养。最后,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充分重视临床的安全,使无菌物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2 结果

通过上述基于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方法的实施,建筑布局能够实现合理化、各层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完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所引进的全新设备以及工作人员服务观念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转变,进一步使无菌物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让护理水平与医疗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如表1,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实施上述方法,可以使其各项指标的合格率达到相当高的标准。

3 讨论

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消毒供应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了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存储以及发放等。为了使医院各方面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认识到想要使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体现出实效性与科学性,就需要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合理布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对所引进的新设备有一定的掌握能力,学会维护与保养这些新设备。并且,还需要转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充分做好以上这些,不但保证了无菌物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且还对医院的交叉感染实现了有效预防。鉴于此,对于建筑合理布局、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先进设备以及转变服务观念等方法,值得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工作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6(20):12-15.

[2]陈桂英.如何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30):23-26.

[3]班萍.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国现代医生,2011,12(18):56-58.

消毒设备范文8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医院排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医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配合国家推进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即将颁布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编制本技术指南。

指南根据医院性质、规模和污水排放去向,并兼顾各地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供卫生、环保、建设等有关部门参考。

1.2适用范围

1.2.1本指南适用于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和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包括结核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妇产科医院和精神病医院等等)各类医院污水的处理。疗养院、康复医院等其它医疗机构和兽医院的污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执行。

1.2.2本指南内容包括医院污水的收集、工艺选择、竣工验收、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等方面。

1.2.3本指南适用于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89年7月1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88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正在制定的《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术语和定义

1.4.1医院性质分类

本指南中将各类医院按性质分为综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两类,与卫生系统对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划分方法有差别。指南所指传染病医院指传染性疾病专科医院和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指南所指综合医院为不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各类非传染性疾病的专科医院。

1.4.2医院污水

指医院产生的含有病原体、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

1.4.3污泥

指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化粪池污泥。

1.4.4废气

指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1.5医院污水的来源及危害

1.5.1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情况不同,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排水;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单身宿舍、家属宿舍排水。不同部门科室产生的污水成分和水量各不相同,如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印废水、放射性废水等。而且不同性质医院产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医院污水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复杂。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

1.5.2医院污水受到粪便、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

1.5.3医院污水中含有酸、碱、悬浮固体、BOD、COD和动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质。

1.5.4牙科治疗、洗印和化验等过程产生污水含有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等,部分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性,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有长远影响。

1.5.5同位素治疗和诊断产生放射性污水。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a-、β-和γ-放射性,在人体内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

1.6医院污水处理原则

1.6.1全过程控制原则。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1.6.2减量化原则。严格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医院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

严禁将医院的污水和污物随意弃置排入下水道。

1.6.3就地处理原则。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必须就地处理。

1.6.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医院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区差异对医院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

1.6.5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全面考虑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1.6.6生态安全原则。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出水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第2章医院污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2.1医院污水的收集

2.1.1医院病区与非病区污水应分流,严格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和分离医院污水和污物,不得将医院产生污物随意弃置排入污水系统。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医院,在设计时应将可能受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与其他污水分开,现有医院应尽可能将受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与其他污水分别收集。

2.1.2传染病医院(含带传染病房综合医院)应设专用化粪池。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传染性污染物,如含粪便等排泄物,必须按我国卫生防疫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后的粪便等排泄物应单独处置或排入专用化粪池,其上清液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不设化粪池的医院应将经过消毒的排泄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2.1.3医院的各种特殊排水,如含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印废水等应单独收集,分别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措施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1.4同位素治疗和诊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

2.2医院污水排放量

2.2.1医院污水排放量

1、新建医院

新建医院污水排放量应根据《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03]4号进行取值设计,做到清污分流,节约用水。

2、现有医院

1)污水排放量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2)无实测数据时可参考下列数据计算

(1)设备齐全的大型医院或500床以上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400~600L/床.d,kd=2.0~2.2,kd为污水日变化系数。

(2)一般设备的中型医院或100~499床医院:平均污水量为300~400L/床.d,kd=2.2~2.5,kd为污水日变化系数。

(3)小型医院(100床以下):平均污水量为250~300L/床.d,kd=2.5,kd为污水日变化系数。

2.2.2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分类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以床位数分为100、15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及1000以上等。

2.3医院污水水质

2.3.1新建医院

每张病床污染物的排污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

BOD5:40-60g/床.d,CODcr:100~150g/床.d,悬浮物:50~100g/床.d;

根据每张病床污染物的排出量和2.2.1中水量计算新建医院的设计水质。

2.3.2现有医院

1)污水水质应以实测数据为准;

2)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参考表2-2。

表2-2医院污水水质

CODcr

mg/LBOD5

mg/LSS

mg/L氨氮

mg/L粪大肠杆菌

个/L

污水浓度范围150~30080~15040~12010~501.0×106~3.0×108

平均值25010080301.6×108

2.4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2.4.1现有标准

现在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将医院污水按其受纳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等规定了相应的粪大肠杆菌群数和余氯标准,对COD、SS等理化指标无特别要求,只需达到要求相对较低的其他排污单位标准,且只给出余氯下限而无上限。

根据现行标准,现有医院污水处理工艺级别低,主要存在(1)悬浮物浓度高,影响消毒效果;(2)水质波动大,消毒剂投加量难以控制;(3)消毒副产物产生量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安全;(4)余氯标准无上限,过多余氯危害生态安全等问题。

2.4.2新标准

为了加强对医院污水污物的控制和实施新的环境标准体系,国家已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编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新标准对医院产生的污水、废气和污泥进行了全面控制,在强调对含病原体污水的消毒效果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安全。

2、在生物指标上,新标准对排入下水道与排入水体的医院污水提出不同要求。新标准严格区分医院性质,同时根据污水去向分为两个等级,并在原有标准基础上提出严格的控制各级指标。

3、新标准考虑了消毒效果和生态安全性问题,针对不同性质医院及污水去向对消毒时间和余氯量均作了明确规定,严格了余氯标准的上限。

4、在理化指标方面,对排入地表水体的医院污水和传染病医院污水的COD、BOD5、SS、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都在原有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增强污水处理系统的抗风险性。考虑氨氮也消耗消毒剂,对氨氮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第3章医院污水处理工艺

3.1工艺选择原则

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和处理污水排放去向,进行工艺选择。根据1.4.1中医院分类,分为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医院污水处理后排放去向分为排入自然水体和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两类。

医院污水处理所用工艺必须确保处理出水达标,主要采用的三种工艺有: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简易生化处理。

工艺选择原则为:

3.1.1传染病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

3.1.2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3.1.3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推荐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3.1.4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图3-1不同处理工艺的应用情况(略)

3.2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工艺

对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应加强其处理效果,提高SS的去除率,减少消毒剂用量。加强一级处理效果宜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以加强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3.2.1工艺流程

1、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加强处理效果的改造

改造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处理设施,对现有医院中应用较多的化粪池、接触池在结构或运行方式上进行改造,必要时增设部分设施,尽可能地提高处理效果,以达到医院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

2、一级强化处理

对于综合医院(不带传染病房)污水处理可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图3-2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略)

医院污水经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接触池进行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3.2.2工艺特点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可将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去除,提高后续深化消毒的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其中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投资费用。

3.2.3适用范围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适用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

3.3二级处理工艺

3.3.1工艺流程说明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氧化接触消毒”。医院污水通过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好氧池出水进入接触池消毒,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生化处理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图3-3二级处理工艺流程(非传染病和传染病污水)(略)

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和粪便宜分别收集。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预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后进入调节池,病人的粪便应先独立消毒后,通过下水道进入化粪池或单独处理(如虚线所示)。各构筑物须在密闭的环境中运行,通过统一的通风系统进行换气,废气通过消毒后排放,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系统。

3.3.2工艺特点

好氧生化处理单元去除CODcr、BOD5等有机污染物,好氧生化处理可选择接触氧化、活性污泥和高效好氧处理工艺,如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采用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好氧处理工艺,可以降低悬浮物浓度,有利于后续消毒。

3.3.3适用范围

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排入自然水体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3.4简易生化处理工艺

3.4.1工艺流程

简易生化处理工艺的流程为“沼气净化池消毒”。沼气净化池分为固液分离区、厌氧滤池和沉淀过滤区。三区的主要功能分别为去除悬浮固体,吸附胶体和溶解性物质,进一步去除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最后通过沉淀和过滤单元去除剩余悬浮物和降解有机污染物,保证出水质量。所产生沼气根据气量大小作不同的处理,当1m3污泥制取沼气达15m3以上时,收集利用;当1m3污泥制取沼气不足15m3时,收集燃烧处理。

图3-4沼气净化池工作原理图(略)

3.4.2工艺特点

沼气净化池利用厌氧消化原理进行固体有机物降解。沼气净化池的处理效率优于腐化池和沼气池,造价低、动力消耗低,管理简单。

3.4.3适用范围

作为对于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第4章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医院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和消毒三部分。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废气也要进行处理。

4.1预处理

医院污水进行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物,调节水质水量和合理消纳粪便,利于后续处理。

4.1.1化粪池

用于医院污水处理的化粪池主要有普通化粪池和沼气净化池。

普通化粪池和沼气净化池的原理是通过沉淀的作用先将有机固体污染物截留,然后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沼气净化池处理效率优于普通化粪池。

化粪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3.8.2~3.8.5条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36h。对于无污泥处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容积还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

4.1.2预消毒池

预消毒的目的是降低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以减少操作人员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

1、传染病医院病人的排泄物进行预消毒后排入化粪池。

2、传染病医院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前必须预消毒,预消毒池的接触时间不宜小于0.5小时。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钠、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等,粪便消毒也可采用石灰。

3、对于普通综合医院,可不设预消毒池。

4、生化处理如采用加氯进行预消毒则需进行脱氯,或采用臭氧进行预消毒。

4.1.3格栅

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宜设置格栅,格栅井与调节池可采用合建的方式。

1、传染病医院的格栅应选用自动机械格栅;在普通医院宜选用自动机械格栅(小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手动格栅)。

2、格栅井应密闭,设置通风罩,收集废气以进行集中处理;

3、栅渣与污水处理产生污泥等一同集中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4、设计应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等有关规定。

4.1.4调节池

1、医院污水处理应设调节池。连续运行时,其有效容积按日处理水量的30~40%计算。间歇运行时,其有效容积按工艺运行周期计算。

2、调节池宜分二组,每组按50%的水量计算。

3、调节池应采用封闭结构,设排风口,防沉淀措施宜采用水下搅拌方式。

4、调节池产生污泥定期清淘,与污水处理产生污泥一同处理。

4.2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加强一级处理效果宜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以加强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4.2.1一级强化处理

医院污水的一级强化处理一般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气浮等工艺。过滤的固液分离方式需要反冲,操作管理较为复杂,而气浮工艺中气体释放易导致二次污染。所以医院污水中一般采用混凝沉淀工艺。

医院污水的一级强化处理宜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混凝、沉淀池应分二组,每组按50%的水量计算。

1、污水处理量小于20m3/h时,沉淀池宜设备化,可采用钢结构或其他结构形式的一体化设备,池形宜为竖流式或斜板沉淀池。当污水处理量大于20m3/h时,沉淀池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形宜为竖流式或平流式沉淀池。

2、当沉淀池体采用钢结构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腐措施。

3、当采用斜板沉淀池,必须设置斜板冲洗设施。其他形式的沉淀池需采取便于清理、维修的措施。

4、设计应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等有关规定。

4.2.2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加强处理效果的改造

改造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处理设施,对现有医院中应用较多的化粪池、接触池在结构或运行方式上进行改造,必要时增设部分设施。

有改建场地时,可将调节池用作沉淀池,在化粪池旁增设调节池。

场地不足时可在地面上增设混凝沉淀池。

4.3生物处理

医院污水采用生物处理,一方面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可保障消毒效果。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和简易生化处理等。

4.3.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1.工艺特点

活性污泥工艺的优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污水适应性强,建设费用较低。

活性污泥工艺的缺点是运行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分离效果不够理想。

2.设计参数

曝气池和二沉池设计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有关规定;

曝气池污泥负荷根据出水有机物和氨氮要求,需要时应满足硝化要求。

表4-1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主要工艺参数

参数参考范围

HRT(h)

气水比

MLSS(g/L)

污泥负荷(kg-BOD5/(kg-VSSd))

泥龄(d)4~12

6~10

2~4

0.1~0.4

5~20

3.适用范围

传统活性污泥法适用于800床以上水量较大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对于800床以下、水量较小的医院常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SBR按周期循环运行,每个周期循环过程包括进水、反应(曝气)、沉淀、排放和待机五个工序。SBR单个周期的进水、反应、沉淀、排放和待机都是可以进行控制的。每个过程与特定的反应条件相联系(混合/静止,好氧/厌氧),这些反应条件促进污水物理和化学特性有选择的改变。

SBR工艺具有流程简单、管理方便、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较低、处理效果好及设备国产化程度高等优点。

4.3.2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采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为微生物的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淹没在水中,曝气系统为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供氧。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长于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悬浮活性污泥易于流失的缺点,在反应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

1.工艺特点

(1)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

(2)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

(3)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

(4)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

2.设计参数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采用轻质、高强、防腐蚀、易于挂膜、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组合体。

(2)生物接触氧化法已在实际中长期应用,有关工艺参数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等相关的设计手册。

表4-2生物接触氧化法主要工艺参数

参数参考范围

HRT(h)

气水比

污泥负荷(kg-BOD5/(m3填料d))0.5~1.5

10~15

2~5

3.适用范围

生物接触氧化法适用于500床以下的中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污染物浓度较低、活性污泥不易培养等情况,管理方便。

4.3.3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根据膜分离组件的设置位置,可分为分置式MBR和一体式MBR两大类。

1.工艺特点

MBR工艺用膜组件代替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的二沉池,可进行高效的固液分离,克服了传统工艺中出水水质不够稳定、污泥容易膨胀等不足,具有下列优点:

(1)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可以完全去除SS,对细菌和病毒也有很好的截留效果。

(2)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使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量浓度高,可高达10g/L以上,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减小了硝化所需体积。

(3)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的截留和生长,系统硝化效率提高。可延长一些难降解有机物在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4)MBR剩余污泥产量低,甚至无剩余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

2.设计参数

表4-3一体式MBR主要工艺参数

参数参考范围

HRT(h)

气水比

MLSS(g/L)

污泥负荷(kg-BOD5/(kg-VSSd))

膜通量(L/(m2h))3~5

20~30

6~10

0.1~0.2

10~20

3.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300床以下的小规模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水质要求高和紫外消毒等的情况。

4.3.4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生物膜处理工艺的一种。采用一种新型粗糙多孔的粒状滤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滤料表面生长有生物膜,池底提供曝气,污水流过滤床时,污染物首先被过滤和吸附,进而被滤料表面的微生物氧化分解。目前BAF已从单一的工艺逐渐发展成系列综合工艺,有去除悬浮物、COD、BOD、硝化、脱氮等作用。

1.工艺特点

(1)出水水质好。BAF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COD、细菌和大部分氨氮,出水SS小于10mg/L。

(2)微生物生长在粗糙多孔的滤料表面,不易流失,对有毒有害物质有一定适应性,运行可靠性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污泥膨胀问题。

(3)BAF容积负荷高于常规处理工艺,并可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泵房,占地面积通常为常规工艺的1/3~1/5。

(12)需进行反冲洗,反冲水量较大,且运行方式复杂,但易于实现自控。

2.设计参数

表4-4BAF的主要工艺参数

分类参数范围

构造

参数滤料直径(mm)

生物滤床高(m)3~6

3~4

运行

参数水力负荷(m3/(m2•h))

气水比

容积负荷(kgBOD5/(m3•d))2~3

4~6

1~2

反冲洗

参数冲洗水流速(m/h)

冲洗气速(m/h)

冲洗周期(h)

冲洗时间(min)30~50

40~70

24

15~30

3.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300床以下的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尤其适用于场地面积小和水质要求高等的情况。

4.3.5简易生化处理工艺

1.工艺特点:

沼气净化池利用厌氧消化原理进行固体有机物降解。沼气净化池的处理效率优于腐化池和沼气池,造价低,动力消耗低,管理简单。

2.适用条件

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上述五种工艺的特点、适用范围与投资水平等汇总于表4-5中。

表4-5不同生物处理工艺的综合比较

工艺类型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基建投资

活性污泥法对不同性质的污水适应性强。运行稳定性差,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流失,分离效果不够理想800床以上的水量较大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800床以下医院采用SBR法较低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高,运行稳定;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部分脱落生物膜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500床以下的中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适用于场地小、水量小、水质波动较大和微生物不易培养等情况。中

膜-生物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质稳定,有效去除SS和病原体;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量低甚至无。气水比高,膜需进行反洗,能耗及运行费用高。300床以下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医院面积小,水质要求高等情况。高

曝气生物滤池出水水质好;运行可靠性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污泥膨胀问题;容积负荷高且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占地面积小。需反冲洗,运行方式比较复杂;反冲水量较大。300床以下小规模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较高

简易生化处理工艺造价低,动力消耗低,管理简单。出水COD、BOD等理化指标不能保证达标。作为对于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的过渡措施,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低

第5章医院污水消毒技术

5.1医院污水常用消毒技术

医院污水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氧化剂消毒(如臭氧、过氧乙酸)、辐射消毒(如紫外线、γ射线)。表5-1对常用的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

表5-1常用消毒方法比较

优点缺点消毒效果

Cl2具有持续消毒作用;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处理水有氯或氯酚味;氯气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能有效杀菌,但杀灭病毒效果较差。

次氯酸钠

NaOCl无毒,运行、管理无危险性。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THMs);使水的PH值升高。与Cl2杀菌效果相同。

二氧化氯

ClO2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不产生有机氯化物(THMs);投放简单方便;不受pH影响。ClO2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制取设备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较Cl2杀菌效果好。

臭氧

O3有强氧化能力,接触时间短;不产生有机氯化物;不受pH影响;能增加水中溶解氧。臭氧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复杂;制取臭氧的产率低;电能消耗大;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杀菌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均很好。

紫外线无有害的残余物质;无臭味;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运行管理和维修费用低。电耗大;紫外灯管与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换;对处理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无后续杀菌作用。效果好,但对悬浮物浓度有要求。

5.2液氯消毒系统

液氯消毒是医院污水消毒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氯(Cl2)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具有持续消毒作用。氯消毒具有药剂易得,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的设备等优点。但氯气有毒,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

氯气为受压的液化气体,一般用罐瓶、槽车、罐车、驳船等压力容器装运。

液氯消毒系统主要是由贮氯钢瓶、加氯机、水射器、电磁阀、加氯管道及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等组成。

5.2.1氯瓶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一次使用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

(2)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

容积为40升的氯瓶:750g/h;500kg的氯瓶:3000g/h。

5.2.2加氯机

医院污水采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并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

氯气向污水中投加是经过加氯机水射器完成,水射器要求自来水有0.2MPa压力,在水射器内形成负压,将氯气吸入并混合,然后将氯水投加至加氯点。

典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加氯方式有两种:虹吸式定比加氯和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

(1)当医院污水站内集水管道高于站外公共污水管或水体水位时(通常需要有600mm的高差),可采用虹吸式定比加氯消毒系统。

(2)当污水需要提升才能排出站外,采用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消毒投加设备与提升泵同步运行,由集水池的水位控制污水泵自动启动,同时控制投药系统同步运行。

5.2.3加氯系统管材

(1)输送氯气的管道应使用紫铜管;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阀门采用塑料隔膜阀。

(2)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

(3)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一定的支撑和坡度。

5.2.4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

使用液氯消毒时应设液氯贮藏室和加氯间。

(1)加氯间

医院污水加氯间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加氯间主要放置加氯机等除氯瓶以外的加氯设备。加氯间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加氯间门向外开,使用防爆灯照明和其他防爆电机电器,设排风扇,换气次数按12次/小时设计。排风扇设在加氯间低处,并考虑室外环境,要远离人员活动场所。加氯间室内电气、管道、地面等应考虑防止氯气腐蚀。

(2)液氯贮藏室

液氯贮藏室应尽量靠近投加地点。液氯贮藏室必须有吊装设备(使用40kg小瓶可不安装吊装设备)和磅秤。

液氯贮藏室应设可容纳氯瓶的水池,水池应保持一定水位,一旦氯瓶泄漏,应迅速将氯瓶推到水池中。

液氯贮藏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门要向外开,应设排风设备,通风口设在房间离地400mm处。照明使用防爆灯具,设置安全和氯气报警装置。

5.2.5适用范围

1、液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医院及小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的规模较大(>1000床)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5.2.6运行管理

1、严禁无加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2、液氯用槽车和钢瓶包装。氯包装量:瓶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5kg/L,槽车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1.20kg/L。

3、在操作间或加氯间进口处应放置方便使用并有明显标志的工具箱、维修工具、药品及防毒面具等。

4、氯瓶放置在磅秤或氯量显示仪上,小瓶应该竖放、大钢瓶则是卧放并固定,不得使其滚动。

5、并联的氯瓶应设置备用瓶,通过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更换新氯瓶。

6、氯瓶和加氯机要避开暖气、阳光和明火。为保证正常供氯,氯瓶间的室内温度应保持中温(15℃)。

7、液氯运输、贮存等按GB11984执行。

5.3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高效氧化剂、消毒剂以及漂白剂的功能。作为强化氧化剂,它所氧化的产物中无有机氯化物;作为消毒剂,它具有广谱性的消毒效果。

二氧化氯必须现场制备。现场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法和电解法。

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氯酸钠、亚氯酸钠、次氯酸钠和盐酸等为原料,经反应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气体,再经水射器混合形成二氧化氯水溶液,然后投加到被消毒的污水中进入消毒接触池消毒。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通过电解产生二氧化氯、氯气、过氧化氢、臭氧的混合气体,用于消毒。混合气体的协同作用,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其消毒效果远强于任何单一的消毒剂。

5.3.1工程设计

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1)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设计和发生器选型应根据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确定,并考虑备用。

(2)因原料为强氧化性或强酸化学品,储存间必须考虑分开安全储放;储存量为10~30天的用量。

(3)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应小于0.4%,其投加量应与污水定比或用余氯量自动控制。

(4)应设计二氧化氯监测报警和通风设备。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1)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主要由电解槽、电源、水泵和水射器组成。电解槽使用6V或12V两种直流电源。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的溶盐装置一般与发生器一体化,但因二氧花氯为混合消毒气体,为了能定比投氯,必须设置溶液箱。

(3)二氧化氯是由水射器带出并溶于水的,所以设备间必须有足够的压力自来水,如水压不够0.2MPa,需加设管道泵。

(4)应注意设备排氢管的设计,及时排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

5.3.2适用范围

1、二氧化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由于二氧化氯在空气中和水中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因此该法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化学法适用于规模>500床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二氧化氯消毒。

5.3.3运行管理

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投加量根据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

5.4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消毒是利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或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利用其溶解后产生的次氯酸对水中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污水进行消毒。

1、次氯酸钠发生器

利用电解食盐水(或海水)制取次氯酸钠水溶液。这种发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电耗低、耗盐量小,生产的次氯酸钠可达10~12%(有效氯含量)。其缺点是在电极表面易形成钙镁等沉积物,需要经常清洗电极。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为10%~12%,次氯酸钠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与氯气相同的特殊气味。

2、漂白粉及漂粉精消毒

漂白粉(Ca(OCL)2)为白色粉末状,具有强烈气味,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能使大部分有机色彩氧化褪色或漂白。

漂粉精是较纯的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65%~70%,是一种较稳定的氯化剂,密封良好时能长期保存(1年左右)。漂粉精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可以直接使用粉剂投加到医院污水中,既可用于干式投加法,也可以将漂粉精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投加到污水中,称湿式投加。还有一种方法是漂粉精制成片剂用消毒机投加。

5.4.1工程设计

1、配套建筑物及设备

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的污水处理站应根据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型号及其附属设备要求进行布置。一般要求需要有专用的盐液制备间和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盐液制备间与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宜分为两个房间。

2、主要工艺参数

(1)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级别计算投氯量,按投氯量选择次氯酸钠发生器型号及台数,然后计算用盐量、贮盐量。

(2)污水量按最高日污水量计算,盐水池按12~24h设计。

(3)次氯酸钠溶液贮槽按8~16h设计。

3、次氯酸钠的投配

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贮存在贮槽内,可采用虹吸式自动投加或与污水泵连动投加,将溶液通过投加管、电磁阀、流量计将溶液投加到污水池或污水管中。

4、漂精粉的投加

(1)漂精粉的湿式投加系统需设置溶药槽和投配槽。

(2)溶药槽和投配槽一般用塑料制成,溶药槽需设有搅拌器,一般设置2个,投配槽可设1个,沉渣排入下水道,溶药槽和投配槽大小按处理污水量和投药量计算确定。

5.4.2适用范围

1、次氯酸钠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漂粉精、漂白粉适用于规模<300床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3、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5.4.3运行管理

1、次氯酸钠溶液贮槽应防腐蚀,可用聚氯乙烯板或玻璃钢制作。

2、在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必须注意保存条件,经常分析化验其有效氯含量,以便掌握有效氯的衰减情况,确定每次的最佳送货量和送货周期,减少氯的损失。

3、商品次氯酸钠应在21℃左右避光贮存。

4、漂白粉应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中,防止日晒雨淋,应远离火种和热源,不可与有机物、酸类及还原剂共存。

5、漂粉精放入溶药槽,加水配制成有效氯含量为1%~5%的溶液,静止澄清,使用上清液投加。每日配制1~2次。

5.5氯消毒接触池

1、医院污水消毒按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消毒和间歇消毒两种方式。

2、接触消毒池的容积应满足接触时间和污泥沉积的要求。传染病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5小时,综合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0小时。

3、连续式消毒的接触池有效容积为污水部分容积和污泥部分容积之和。

4、间歇式消毒时,接触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一般宜为调节池容积的1/2。

5、接触消毒池一般分为两格,每格容积为总容积的一半。池内应设导流墙(板),避免短流。导流墙(板)的净距应根据水量和维修空间要求确定,一般为600~700mm。接触池的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20:1。接触池出口处应设取样口。

6、设计时应按设计选定的处理工艺流程的实际运行情况,按最不利情况进行组合,校核实际接触时间,以满足设计要求。

5.6氯消毒设计要点

当污水采用氯消毒工艺时,其设计加氯量可按下列数据确定:

1、液氯消毒系统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有关章节进行设计。

2、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以有效氯计,一般为30-50mg/L。

3、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参考加氯量一般为10-15mg(有效氯)/L。

4、当污水采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其设计投加量应根据具体水质确定。

5、加药设备至少为2套,1用1备。

6、氯投加量为参考值,运行中应根据余氯量和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投加量。

5.7臭氧消毒

臭氧,分子式为O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是国际公认的绿色环保型杀菌消毒剂。臭氧在水中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羟基(OH)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单原子氧(O)具有强氧化能力,对各种病毒、细菌均有很强的杀灭能力。

臭氧消毒具有反应快、投量少;适应能力强,在pH5.6~9.8、水温0~37℃范围内,臭氧消毒性能稳定;无二次污染;能改善水的物理和感官性质,有脱色和去嗅去味作用。但缺点是无持续消毒功能、只能现场生产使用、臭氧消毒法设备费用较高、耗电较大。

臭氧制备法有电晕放电法、紫外线法、化学法和辐射法等,工程一般采用电晕放电法。

5.7.1工程设计

1、医院污水臭氧处理站应设置空压机房、臭氧发生器设备间和操作间。空压机房安放空压机,空压机应防震和防止噪声。臭氧发生器间应留有设备检修空间。臭氧接触塔在寒冷地区应设在室内,尾气处理后设排气管排出室外。

2、医院污水消毒的主要工艺参数如表5-2所示。

表5-2医院污水臭氧消毒的主要工艺参数

项目一级处理出水二级处理出水

臭氧投加量/mg•L-1

接触时间/min

大肠菌去除率/%30~50

30

99.9910~20

5~15

99.99

3、在选择臭氧发生器时,要根据污水水质及处理工艺确定臭氧投加量,再根据臭氧投加量和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确定臭氧使用量,按每小时使用臭氧量选择臭氧发生器台数及型号。

4、臭氧与污水接触方式一般采用鼓泡法,气泡分散越小,臭氧利用率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因此要选择气水混合效果好的臭氧进气装置。

5、臭氧系统设备管道应做防腐处理与密封。

6、臭氧设备间应设置通风设备,通风机应安装在靠近地面处。

7、在工艺末端必须设置尾气处理或尾气回收装置,反应后排出的臭氧尾气必须经过分解破坏或回收利用,达到排放标准。

5.7.2适用范围

1、采用二级处理的医院污水最好采用臭氧消毒,这样可以减少臭氧的投加量,降低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2、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传染病医院及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5.7.3运行管理

1、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

2、臭氧为强氧化剂,浓度越高对接触物品损害越重,使用时应注意。

3、在使用时应控制影响臭氧杀菌作用的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pH、水的浑浊度、水的色度等。

4、在产臭氧过程中,避免放电电极潮湿而造成断路。

5、臭氧的产量受电压、进气量和进气压力的影响。

6、臭氧的投加量和剩余臭氧量在消毒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

5.8紫外线消毒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m。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利用特殊设计的高功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C波段紫外光发生装置产生的强紫外光照射流水,使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辐射后,其细胞组织中的DNA结构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从而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以及其它致病体,达到消毒杀菌和净化的目的。紫外线杀菌速度快,效果好,不产生任何二次污染,属于国际上新一代的消毒技术。但要求水中悬浮物浓度较低,以保证良好的透光性。

5.8.1工程设计

1、采用紫外线消毒时要求被处理的水中悬浮物浓度<10mg/L,在此条件下推荐的照射强度为25-30μW/cm2,照射时间>10s。

2、紫外线消毒系统可采用明渠型或封闭型。相对而言,明渠型比封闭型更容易监测和维护,对水流阻力也小。

3、紫外系统内还应包括清洗设施。医院污水应采用设置自动清洗装置。

4、紫外系统用于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气体消毒时,采用循环式紫外空气消毒装置。

5、紫外灯管应专业回收。

5.8.2适用范围

1、出水悬浮物浓度小于10mg/L的污水处理系统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

2、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如排入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水域时,可采用紫外消毒方式;

5.8.3运行管理

1、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并注意眼睛的防护,以免引起损伤。

2、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进行测定。

3、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凡低于70uw/cm2者应及时更换灯管。

4、紫外线消毒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

5、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第6章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废气处理技术

6.1医院污泥处理

6.1.1污泥的分类和泥量

1、污泥根据工艺分为化粪池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化学(混凝)沉淀污泥、消化污泥等。

2、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泥量与原水的悬浮固体及处理工艺有关。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产生的污泥量如表6-1所示。

表6-1污泥量平均值

污泥来源总固体

(g/人.d)含水率

(%)污泥体积

(L/人.d)(L/人.a)

初沉池5492~950.68~1.08249~395

二沉池3197~98.51.04~2.07380~755

混凝沉淀66~7593~971.07~2.20390~840

3、化粪池污泥来自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粪便,污泥量取决于化粪池的清掏周期和每人每日的粪便量。每人每日的粪便量约为150g。

4、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粪池或处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应监测其放射性达标方可处置。

6.1.2医院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处理工艺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脱水为主。水处理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消毒池内,投加石灰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若污泥量很小,则消毒污泥可排入化粪池进行贮存;污泥量大,则消毒污泥需经脱水后封装外运,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6.1.3污泥消毒

1、污泥首先在消毒池或储泥池中进行消毒,消毒池或储泥池池容不小于处理系统24h产泥量,但不宜小于1m3。储泥池内需采取搅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药消毒。

2、每天湿污泥产量小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排入化粪池,此时化粪池的容积应考虑到此部分的污泥量。每天湿污泥产量大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进行脱水。

3、污泥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可以通过化学消毒的方式实现。化学消毒法常使用石灰和漂白粉。

(1)石灰投量每升污泥约为15g,使污泥pH达11-12,充分搅拌均匀后保持接触30-60min,并存放7天以上。

(2)漂白粉投加量约为泥量的10-15%。

(3)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紫外线辐照消毒。

6.1.4污泥脱水

1、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脱水过程必须考虑密封和气体处理。

2、污泥脱水宜采用离心脱水机。离心分离前的污泥调质一般采用有机或无机药剂进行化学调质。

3、脱水后的污泥应密闭封装、运输。

6.1.5污泥的最终处置

污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危险废物分类,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必须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集中(焚烧)处置。

6.2废气处理工艺路线选择

6.2.1工艺流程

1、为防病毒从医院水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病毒的二次传播污染,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

2、组织气体进入管道定向流动到能阻截、过滤吸附、辐照或杀死病毒、细菌的设备中,经过有效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3、废气处理可采用臭氧、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紫外线、高压电场、过滤吸附和光催化消毒处理对空气传播类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

6.2.2设计要点

1、按局部通风设计原则,针对有害气体散发状况,优先考虑密闭罩。

2、对于格栅口和污泥的清除处,由于操作需要,可以采取敞口罩。

3、通风机选用离心式,排气高度15m。

4、通风机流量和压头需要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要求选取,对于使用氧化型消毒剂的情况,通风机和管材应考虑防腐。

第7章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

7.1放射性废水来源

放射性废水主要来自诊断、治疗过程中患者服用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所产生的排泄物,分装同位素的容器、杯皿和实验室的清洗水,标记化合物等排放的放射性废水。

7.2放射性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排放标准

7.2.1放射性废水浓度范围为3.7×102Bq/L~3.7×105Bq/L。

7.2.2废水量为100~200L/床.d。

7.2.3医院放射性废水排放执行新制定的《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在放射性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监测其总α<1Bq/L,总β<10Bq/L。

7.3放射性废水系统及衰变池设计

7.3.1放射性废水应设置单独的收集系统,含放射性的生活污水和试验冲洗废水应分开收集,收集放射性废水的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的特种管道,一般为不锈钢管道或塑料管。

7.3.2放射性试验冲洗废水可直接排入衰变池,粪便生活污水应经过化粪池或污水处理池净化后再排入衰变池。

7.3.3衰变池根据床位和水量设计或选用。

7.3.4衰变池按使用的同位素种类和强度设计,衰变池可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

7.3.5间歇式衰变池采用多格式间歇排放;连续式衰变池,池内设导流墙,推流式排放。衰变池的容积按最长半衰期同位素的10个半衰期计算,或按同位素的衰变公式计算。

7.3.6衰变池应防渗防腐。

7.4监测和管理

7.4.1间歇衰变池在排放前监测;连续式衰变池每月监测一次。

7.4.2收集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粪池或处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应监测其放射性达标方可处置。

第8章监控设备和仪表

8.1医院污水设备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

鉴于医院污水的传染性,为减少运行人员对现场的接触,降低传染机会,在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应采用较高水平的自动化设备控制。

8.2在线测量仪表的配置原则

在线仪表的配置应根据资金限制及工艺需要综合考虑。

8.2.1医院污水处理站应在出口处配置在线余氯测定仪和流量计。

8.2.2采用液氯消毒,应设置液位控制仪对消毒污水液位和氯溶液液位指示、报警和控制;同时应设置氯气泄漏报警装置。

8.2.3流量计宜选用超声波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

8.2.4根据医院规模,400床以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可只设置液位控制仪表,液位控制仪表可采用浮球式、超声波式或电容式液位信号开关;400床以上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除液位控制仪表外,宜加设液位测量仪,液位测量仪可选用超声波式或电容式液位测量仪。

8.2.5有条件的采用二级处理工艺的医院亦可设置溶解氧测定仪、PH测定仪等仪表。

8.3自动控制内容及方式

应根据工艺流程、工程规模及管理水平确定自动控制水平,主要自动控制内容如下:

8.3.1水位自动控制和消毒剂投加自动控制是自动控制的重要内容。消毒剂的投加量应根据在线余氯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自动控制调整。

8.3.2电动格栅除污机和好氧曝气自动控制;可根据工艺运行要求,采用定时方式自动启/停。

应当根据工程规模大小、资金额度及传染性差异来确定不同的监控方式。以下几种不同监控方式,供工程设计时参考选用。

1、就地控制方式(A):在电控箱及现场按钮箱上控制,不设在线测量仪表,只设水位信号开关,利用水位信号开关自动开/停水泵。

2、常规集中监控方式(B):分为两种方式。

(1)在总电控柜上集中监控,不另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B-1)。

(2)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台)(B-2)。

3、PLC监控方式(C),分为两种方式。

(1)在总电控柜内设PLC控制器(C-1),PLC控制器用于工艺设备的自动控制,各种设置在总电控柜上集中控制。

(2)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C-2)。

4、计算机监控方式(D)。采用小型PLC控制器及微型计算机集中监控。该种方式只适用于个别较大型、工艺较复杂、有维护管理条件的工程采用。

表8-1监控方式的选择

工程规模工艺流程监控方式备注

200床位及以下物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A

生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A或B-1

有传染病污水监控方式B-1

250~400床位物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B-2或C-1

生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C-1或C-2

500~800床位物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C-2

生化处理工艺监控方式C-2

有生化处理工艺的传染病医院监控方式C-2或D

8.4控制室设计要求

8.4.1较大规模工艺较复杂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宜设独立的集中控制室,或采用与总电控柜房间(配电室)共用。

8.4.2独立的控制室面积一般控制在12~20m2。若为计算机监控的控制室,面积应在15~20m2,设防静电地板,室内做适当装修

8.4.3传染病医院的控制室应与处理装置现场分离,减少操作人员与现场的接触。

第9章医院污水处理站建设要求

9.1处理站的选址、安全间距及防护隔离要求

处理站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工程地质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9.1.1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院建筑物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9.1.2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设绿化防护带或隔离带。

9.1.3污水处理站周围应设围墙或封闭设施,其高度不宜小于2.5m。

9.1.4污水处理站应留有扩建的可能;方便施工、运行和维护。

9.1.5污水处理站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便于污水排放和污泥贮运。

9.1.6传染病医院及含有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的污水处理站,其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宜集中布置,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建筑物严格隔离。

9.2处理构、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9.2.1处理构、建筑物及主要设备应分二组,每组按50%的负荷计算。

9.2.2处理构、建筑物应采取防腐蚀、防渗漏措施;确保处理效果,安全耐用,操作方便,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9.2.3污水处理构筑物应设排空设施,排出的水应回流处理。

9.2.4在寒冷地区,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处理构筑物室内温度可按5℃设计;加药间、检验室和值班室等的室内温度可按15℃设计。

9.2.5高架处理构筑物应设置适用的栏杆、防滑梯和避雷针等安全措施。

9.2.6污水处理站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流排放,必要时可设排水泵站。

9.3处理站的附属设施及相关要求

9.3.1在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中,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

9.3.2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具体条件,处理站应设值班、化验用房、控制室及联络电话等设施。

9.3.3污水处理站内可根据需要,在适当地点设置污泥、废渣及医疗废弃物的堆放场地,但以上垃圾必须采取严格封闭措施。

9.3.4处理站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

9.4医院污水处理站费用分析

按医院污水处理站采用的处理工艺计算基建费用,依据处理站的能源消耗、药剂消耗、操作工人工资福利费、修理维护费及其他费用计算运行费用。

9.4.1基建费用

根据医院所在地区、建筑形式、排放去向、规模、工艺流程的不同,参考控制指标,计算医院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基建费用。

各种工艺基建费用见表9-1。

表9-1各种工艺基建费用表

基建费用(元/m3)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900~1500

二级生化处理:活性污泥法

接触氧化法

曝气生物滤池1200~2000

1200~2000

2000~2500

小型沼气净化池1000~1500

注:基建费用计算中主要工艺: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包括调节、混凝沉淀、消毒。

二级生化处理包括调节、生化处理、消毒。

小型沼气净化池包括沼气净化池和消毒。

9.4.2运行费用

按新建医院计算其成本,依据处理厂的投资、能源消耗、药剂消耗、操作工人工资福利费、修理维护费及其他费用,并参照已有处理厂的数据计算。

各种工艺运行费用见表9-2。

表9-2各种工艺运行费用表

运行费用(元/m3)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0.5~1.0

二级生化处理

活性污泥法(SBR)1.0~1.5

接触氧化法1.0~1.5

曝气生物滤池1.2~1.8

生物膜法1.5~2.0

沼气净化池0.2~0.5

9.5绿化

9.5.1医院污水处理厂必须绿化。可种植若干花卉,以美化环境。

9.5.2医院污水处理厂与病房或居住区之间,应尽可能种植高大、能吸收臭气、有净化空气作用的绿化隔离带,以减少臭气和风机噪音对病人或居民的干扰。

9.5.3医院污水处理厂的卫生工作十分重要。蚊蝇较易孳生是污水处理厂的特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做到清洁整齐,文明卫生。

第10章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建设及验收

10.1工程设计

10.1.1医院污水处理项目的设计单位应具有国家环境工程专项资质,项目的设计方案应经有关部门审查;

10.1.2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应参考《给排水设计规范》及《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有关规定进行;

10.1.3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应优先选用经过环保产品认证的环保设备。

10.2工程建设和验收

10.2.1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土建、安装质量应符合国家工程验收规范。

10.2.2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按设计要求建设。

10.2.3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仪表、设备、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是否按图施工。

10.2.4消毒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经负荷试车合格后,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医院的需要。

10.2.5备品备件、安全设施是否齐备。

10.2.6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并健全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

10.2.7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与医院总体设施同步建成,新建医院的污水污水处理设施应先期投入调试,保证与医院主体设施同期投入试运行。医院污水处理设施需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处理效果应达到良好。化学法治理需经一个月的试运行,二级生化法处理需经三个月以上的试运行。在正式投入运行之前,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10.2.8验收合格后,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正式运转使用并达标排放。

第11章运行管理

11.1运行管理

11.1.1医院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应纳入医院正常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应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对构筑物、设备、电气及自控仪表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11.1.2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应达到以下技术指标:运行率应大于95%(以运行天数计);达标率应大于95%(以运行天数和主要水质指标计);设备的综合完好率应大于90%。

11.1.3污水处理设施因故需减少污水处理量或停止运转时,应事先向环保部门报告,批准后方可进行。由于紧急事故造成停止运行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

11.1.4电气设备的运行与操作须执行供电管理部门的安全操作规程;易燃易爆的车间或场所应按消防部门要求设置消防器材。

11.1.5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防范能力,设立应急的配套设施或预留应急改造的空间,具备应急改造的条件。

11.1.6鼓励委托具有运营资质的单位运行管理。

11.1.7建立健全运行台帐制度,如实填写运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11.2监测分析

11.2.1按规定对水质进行监测、记录、保存和上报。

医院污水处理站的主要监测指标有理化指标、生物性污染指标、生物学指标。

1、医院污水理化指标的监测是判断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出水达标极为重要。医院污水水质理化监测指标主要有:温度、pH值、悬浮物、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余氯等。

2、医院污水的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污染。常用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作为指标。生物学指标主要指大肠菌群,也有其它生物体的指示生物(如大肠杆菌、粪便链球菌等)。

11.2.2水质取样应在污水处理工艺末端排放口或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

11.2.3监测频率:

日常监测频率:

生物学指标:总余氯每日至少2次,粪大肠菌每月不得少于1次。

理化指标:取样频率为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总a、总b在衰变池排放前取样监测。每月监测不得少于2次。

执法监测频率:

生物学指标:总余氯和粪大肠菌每年不得少于4次。

理化指标:每年监测不得少于2次。取样频率为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总a、总b在衰变池排放前取样监测。

11.2.4各种指标的监测方法参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定的标准方法或等效方法。

11.3劳动保护

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设备的操作、设备的维修以及污泥、废气的处理处置过程等环节都易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应对医院污水处理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予以重视。

11.3.1所有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并持证上岗。

11.3.2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站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受到健康损害。

11.3.3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站应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职业卫生程序,包括必要的免疫防治、预防过度暴露于有害环境中的措施以及医疗监督。

11.3.4传染病医院(含带传染病房综合医院)位于室内的污水处理系统必须设有强制通风设备,并为工作人员配备全套工作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和防毒面具。

11.3.5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个人卫生,应配备有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清洗的设施(带有洗手液、温水),而且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知识培训。

消毒设备范文9

【关键词】养鸡;鸡病;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 S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45-01

养鸡若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有效地控制鸡病的发生与传播。如何控制鸡病流行呢?实践证明,要很好地控制鸡病只采取单一的方法是不行的,必须根据鸡病的流行特点,采取综合的防疫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培养健康鸡群的关键,而只有健康的鸡群对各种疾病才有较高的抵抗力,对鸡群实施疫苗接种时才能产生坚固的抗体,使鸡群在受病原休的侵袭时能够安全渡过,从而保证鸡群键康发展。

(一)适宜的生产环境。鸡舍与附属建筑布局合理。有实用的保温、通风、卫生消毒设施。

(二)充足的饲养用具。有足够的采食、饮水器具,保证鸡群同时采食、饮水的需耍。

(三)供给合理的营养。要按照鸡的生物学特性,根据不同的生产阶段供给合理的日粮,保证鸡群的生长发育,维持生产的营养需要。

(四)掌握鸡群的生物学特点和生产规律,精心观察鸡群,实施科学管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二、卫生消毒措施

鸡场(包括养鸡户)的卫生消毒,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消除鸡场的污染,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积极地采取卫生消毒措施。

(一)鸡舍内部的净化和消毒。当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净化消毒应包括设备在内,方便拆除的设备要拿到舍外进行清洗消毒,首先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冲刷,再进行消毒处理,将清洁好的设备安装就位后,对鸡舍再采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消毒。选用高效、低毒、广谱及对鸡无害的消毒药品。

(二)鸡舍周围环境的消毒。鸡舍外环境的污染与鸡舍内的污染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鸡舍外环境也应经常进行消毒。一般要求夏季征月进行一次,冬季每两月一次,发生疫情随时进行。对环境消毒多采用强消毒药物。以达到完全彻底的消毒目的。

(三)消毒前准备。使用工具把鸡舍内壁和设备上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消除,做到无粪便、无羽毛、无杂物(这是用任何方法取得较好消毒效果的前提),然后用高压水冲刷,洗涤做到无死角。用水冲刷要求鸡舍内壁光滑耐水、鸡舍排水系统畅通(一般养鸡户不具备这方面条件)。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消毒,都首先要把消毒对象清洗干净,才能获得满意的消毒效果。

(四)消毒方法。一是物理消毒法:通常采用的是火焰消毒。用火焰对鸡舍的表面及设备进行短时间的消毒,要求火焰喷射要均匀,时间3-5秒钟。使用此种方法要求鸡舍内壁和设备必须耐高温。另一种普通应用的方法是薰蒸法。用甲醛和高锰酸钾发烟对鸡舍进行消毒。用量按每立方米容积用甲醛14m1,高锰酸钾7g,加水7mlo薰蒸法对屋顶墙面和复杂的内壁结构消毒效果较好。注意应在进鸡前将烟雾彻底排除。否则会影响鸡的健康。二是化学法:使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消毒。目前化学消毒药品较多,消毒效果也较好,新药和进口药品也较多,用户可根据使用效果的监测结果酌情选用。三是掩盖法。此法最常见的是用15%的石灰乳粉刷鸡舍内壁I-2遍。这种方法就是用白灰掩盖污染的墙壁,同时石灰乳也有一定的消毒灭菌作用。

(五)消毒效果的监测。为增强消毒的可靠性,除建立科学的消毒程序。使用高效的消毒药品和合理的消毒方法外,还要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通过监测选择消毒药品和消毒方法,随时修改用药方案。做到万无一失,合理用药还可以减少费用。

三、鸡群的科学免疫

疫苗接种是预防鸡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许多传染性鸡病没有治疗的方法和价值。必须使用疫苗加以预防。通过科学的免疫接种产生抗体。增强鸡体对某些特异性传染病的抵抗力,以抵御传染病的攻击。如何做好鸡群的科学免疫?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和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分析,对鸡群实施防疫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种时要向种鸡场咨询种鸡群的基础免疫情况。种鸡做过什么疫苗、什么时间、初生雏母源抗体高低,以及种鸡场的免疫程序,作为本场制定免疫程序的参考。

(二)养鸡所在地区的鸡病流行情况,过去使用的免疫程序及其效果。

(三)免疫监测结果。这是指导制定新的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某种疫苗接种前后均需进行抗体监测,做到心中有数,不断修定本场的免疫程序。

(四)确定使用疫苗。要选抒高质址的疫苗,生产厂家、出厂时间、有效期、使用方法和既往使用的效果。要选择对白身鸡群特异性好的疫苗,适时确定上苗时间和用量。

(五)根据疫病流行趋势,对即将流行和附近已经发生的疫病要及时做出反映,提前安排使川新的疫苗。

(六)免疫方法的选择。免疫方法应按皮苗的使川说明进行,对于一些疫苗能够点眼的就不要用于饮水,要求注射免疫的,其它的方法效果就差。

饮水免疫:①饮水免疫前要停水一段时间,根据气候停水I-2小时,热天停水时间短些,冷天停水时间相对长一些;②饮水器必须洁沽、饮水中无消毒药;③饮水器必须充足,让所有的鸡都能同时喝到水;④饮水中加5%的脱脂乳效果更好;⑤要求饮水在I-3小时内喝光;⑥做好免疫记录。

喷雾免疫;①喷雾免疫前鸡舍要完全封闭、关闭通风设备;②喷雾器的性能要良好、适用,掌握好喷雾均匀度和雾滴大小;③喷雾结束后立即打开门窗,开动通风设备。

消毒设备范文10

关键词:纯净水;不合格;防控

饮用纯净水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2]。纯净水生产原料单一,设备要求也相对简单,生产企业较多,大多数是管理不规范的小企业,纯净水总体合格率不高,特别是夏季,既是饮用纯净水生产和消费的旺季,同时也是不合格率较高的季节。本文对纯净水不合格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分析

按照饮用纯净水执行标准《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1998[3]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4],纯净水容易不合格项目主要是电导率和菌落总数超标。

(一)电导率超标

电导率是评价纯净水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纯净水纯净程度的一项特征性指标。电导率超标原因:(1)消毒剂残留。部分企业使用二氧化氯代替臭氧对原水进行消毒,后道工序未能很好地去除掉所加入的二氧化氯;(2)对生产过滤设备的清洗保养不足。企业未定期及时地对过滤设备、反渗透膜进行反向清洗,导致过滤设备中存在过多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细菌等,对滤料和滤膜造成侵蚀,使过滤的阻隔力大大降低,使纯净水成品中的杂质含量过高,导致电导率超标。(3)有些企业偷工减料,用自来水或地下水直接灌装。

(二)菌落总数超标

菌落总数的多少,反映了纯净水受污染的程度,虽然它不一定代表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但菌落总数较多,则污染致病菌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反映出生产企业的卫生状况差。造成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1)生产车间未启用杀菌和空气净化设备,未对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和器具定期消毒清洗;(2)部分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没有设臭氧杀菌工序,单纯依靠消毒剂和紫外线杀菌无法彻底灭菌;(3)生产前后工序如前处理、罐装线、成品库之间未有效隔离,再有就是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不注重个人卫生,造成交叉污染;(4)有些企业添加消毒剂或使用臭氧杀菌时未能很好地控制使用量,达不到充分杀菌的要求;(5)纯净水桶和盖清洗、消毒不严。大多数企业都使用回收水桶,有些企业仓库较小,把水桶直接堆放于露天场所,受到风吹、日晒、雨淋污染,在使用时未能对水桶彻底清洗消毒;(6)用未经消毒杀菌自来水或地下水直接灌装;(7)产品贮藏、运输环节控制不力、出厂检验把关不严或根本不进行出厂检验,质量得不到控制。夏季气温比较,湿热的环境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

二、防控建议

纯净水生产企业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对企业而言,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是否规范,各项检验工作是否扎实、有效。那么怎样才能持续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检验能力呢?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防控建议。

(一)规范生产车间和场所建设

必须设置水处理车间、灌装车间、回收容器清洗消毒间、包装车间、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等生产场所,且各车间按功能区划有很好的隔离措施,防止前后工序的交叉污染。回收桶不得露天存放,以免受到污染。

(二)生产、清洗、消毒设施完备并有效使用

水处理、容器清洗消毒和灌装车间的进口处须安装非手动式清洗消毒双手的设施及鞋靴消毒池,车间入口处应有风淋设施,灌装车间应封闭且设置空气净化消毒设施,空气洁净度应达到1000级, 并使用自动化灌装。

设备、管道、工具、器具和储水设施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洗的材料制成,表面应光滑、无凹坑、无剥脱、无缝隙、无死角、无盲端,不易积垢,便于清洗、消毒;储存罐应易于放水,避免形成死水层引起微生物污染。

(三)控制原辅材料的使用

包装成品水的瓶、桶及与之配套的盖子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使用前应彻底清洗、消毒。不得使用以回收废旧塑料为原料制成的瓶、桶和盖子,对于允许重复使用的水桶应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原水应使用二氧化氯或臭氧彻底杀菌,消毒剂的浓度应进行严格控制。原料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的要求,每年送有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两次。

(四)配齐必备的生产设备

粗滤设备;精滤设备;杀菌设备;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设施;生产设备清洗消毒设施;空气净化设备及风淋门;自动灌装封盖设备;灯检设施;生产日期和批号标注设施;去离子净化设备(适用饮用纯净水及饮用矿物质水),矿物质水相应调配设备。

水处理设备、灌装线、输水用管材、管件和储水器以及用于水处理、灌装和其他设施消毒的设备必须是经监管部门许可的产品。

(五)加强加工人员个人卫生管理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人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进人灌装间的人员必须进行二次更衣,配戴口罩,方准进入。

(六)配备足够的检验人员,进行批批检验

纯净水生产企业应建立自身卫生管理组织,配备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建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符合要求的检验室,负责产品检验。其感官指标、色值、电导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必须每批检验,合格后方准出厂。

(七)职能部门加强日常监管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者合法生产意识,引导企业注重自我约束和管理,应强化日常生产监管。配备足够的监管人员成立日常监管巡查组,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生产经营制度、产品出厂检验等方面的把关;监管部门经常性地组织检验机构对辖区内水厂进行产品抽检,最大程度地防止不合格纯净水流入市场,对抽检不合格企业可以采取媒体暴光,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建议吊证。

只有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纯净水生产企业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企业的的效益也才能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瓶装饮用纯净水 GB17323-1998.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消毒设备范文11

20__年4月,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餐饮业餐具消毒行为,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与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餐具消毒集中整治活动。

一、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所领导非常重视此次餐具消毒集中整治工作,制定了《20__年蚌埠市餐具消毒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的重点内容为餐具是否消毒、采用的消毒方法(热力消毒、化学消毒法);是否设有专用餐具清洗消毒池,清洗消毒设施的大小和数量能否满足需要;采用化学消毒的是否达到有效消毒浓度,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是否索取了相关的有效证件;消毒后餐具应符合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等。并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各分所、科室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对如何做好我市餐具消毒集中整治工作做了具体要求。

二、突出重点,开展行动

此次餐具消毒集中整治共出动监督车辆60台次,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10人次,检查餐饮业单位与学校集体食堂110家,其中大型餐饮单位20家,中型餐饮单位55家,小型餐饮单位25家,农村学校集体食堂10家,共抽检餐具550件。从检查情况来看,大多数餐饮单位开展了餐具消毒工作,有专用餐具洗刷池,配备了餐具消毒设施与餐具保洁设施,有专人负责对餐具进行清洗消毒,有些大型餐饮单位与学校食堂还配备了全自动洗碗机,有效保证了餐具消毒效果。

但从专项整治中也发现我市餐饮业与学校集体食堂餐具消毒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我市餐饮业主要采用化学方法消毒,但一些饭店由于设施不全、餐具洗消池与洗菜池混用、操作人员不能正确掌握消毒剂投放比例等原因导致餐具消毒效果难以保证;有些饭店餐具消毒设施容量不够、餐具保洁设施无防蝇防尘措施;部分饭店使用的餐具洗涤剂、消毒剂未及时索证。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我所已要求存在问题单位立即整改,并将对餐具抽检结果进行公告,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单位进行行政处罚。下一步我所将按照《食品卫生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继续认真做好餐饮业单位、学校集体食堂餐具消毒的监管工作,对于不具备餐具清洗、消毒条件及消毒监测不合格而又无法整改的餐饮单位推广使用由餐饮具消毒中心提供的合格餐饮具,以提高我市使用合格餐具水平,确保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卫生安全。

稽查科供稿

20__-5-31

消毒设备范文12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主要开展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这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它担负着医院所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直接影响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医院不断引进、推广、运用各种新设备和新技术,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在不断调整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职责,运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使消毒供应中心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完善。

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与科学不均发挥的作用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应适合医院发展规模和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以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为原则。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做了全面的改进,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有了全面、较大的突破,引进了新的理念,规范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易忽略的环节,在预防因器械或物品处理不合格而导致医院感染方面起到了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作用。对各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或整体建筑和布局的要求是位置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周围环境应情节、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物品处理按序进行,各区域做到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消毒物品与未消毒物品分开,人流与物流分开等。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要求起点高、科学化,保证洁污物品在运行线上不交叉,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涉及和管理,起到预防医院感染作用,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等作用。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素质提高发挥的作用

我国护士教育中,对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有关理论知识教育学习甚少,仅限于几个概念和灭菌器的介绍,对各种器械管道的清洗、保养等这些重要问题没有详尽阐述。从事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不能正确掌握各类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操作规程,掌握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因此,建立医院中心供应室消毒灭菌知识专业培训势在必行。规范培训考核合格标准,对于不合格者进行短期强化培训,达到人人掌握的目的。同时,实施人性化、个性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全面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管理更趋向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实施各项技术措施,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发挥着作用。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发挥的作用

规避风险作用:消毒供应中心普遍实行管理模式集中化,将灭菌物品的质量管理环节集中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有效控制因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不当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强制执行医院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有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手术器械和一次性物品均有消毒供应中心供应,敷料、物品的采购由消毒供应中心提出计划,交由专业物质部门办理,利于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物品的处理程序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控制着使用无菌物品的质量,为临床诊疗技术实施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

降低医疗设备运行成本作用:新型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使用提高了清洗、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清洗消毒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等大型设备通过集中管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医院设备资源共享,控制医院小型灭菌设备科室零散不规范使用,避免浪费、降低消毒灭菌设备运行成本,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操作,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提高了消毒灭菌有效率。

支持和保障服务的作用: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工作虽然不直接服务于患者,但对临床医护人员直接服务于患者起到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下收下送服务,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每日到临床各科室下收下送污、洁物品2次,保证污物及时回收和无菌物品供应及时,手术室器械通过洁、污专用通道及时回收和发放,避免重复使用后物品不能及时回收,污物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的器械损坏及污物不能及时回收造成的工作环境污染的扩散,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无菌物品的及时供给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为疾病痊愈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避免临床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取、送洁污物品,将临床护士留在患者身边全身心护理患者,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作用。主动为临床科室排忧解难,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和掌握临床科室使用无菌物品的需求,满足临床需要。我们制作各种诊疗包、护理包、手术器械包、穿刺包等,并将常规、常备物品包装成小包装或独立包装,杜绝浪费,方便临床使用,为科室节省空间、时间、物力、人力和精力。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发挥的作用

集中管理模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存放和供应。可使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成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最佳模式。集中式管理模式可最大发挥专业优势,包括物品回收管理流程,清洗管理流程,包装管理流程,灭菌管理流程、监测管理流程、发放管理流程,达到工作质量的全程管理和控制,完全可以保障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有效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污物在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场所集中清洗,保护患者就已环境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污物由专业人员完成清洗操作,保证物品的清洗质量,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之夜防护保证了职业安全,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又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灭菌物品处理不规范的难题,为临床各部门提供安全合格的无菌物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信息化发挥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是消毒供应中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利用信息流的可预见性和可回顾性,可有效填补这一信息缺点。不仅可以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系统,也可以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随时掌握灭菌物品的预定与需求信息、流通信息、库存信息等,有效控制医疗成本,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利于控制卫生材料的经费支出,降低医疗成本,对推行医疗护理服务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规范化、制度化,以实现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和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