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

时间:2022-10-27 06:17:43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范文1

[关键词]毛笔书法;字体;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119-01

一、书法治疗概述

书法治疗作为心理艺术治疗的一个分支,其研究起点较之音乐治疗、绘画治疗等相对较晚,研究深度也相对较浅。书写行为本身即是一种有意义的身体机能调节和认知活动,其书写的对象是文字,那么文字的意义也会随着书写的过程与个体产生交互。书写中身体动作控制和毛笔控制也是由书写字体和形状大小的变化而异,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个体便形成一个知、情、意循环流转的整体。汉字的组成规则是丰富的,其象形文字的几何特征也为中国书法添上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标记,结构的连通性、闭合性、对称性,左右上下结构的比例美感,在书写的过程中都唤醒书写者的知觉、认知和身体状态进行调整并达到平衡的状态。

二、毛笔书法字体与治疗的关系

在进行书法治疗的过程中,来访者参与书法写作的形式会根据其对毛笔书法的掌握程度而设定。那么根据不同的治疗对象和治疗目标,书法本身的字体形式成又与治疗有着密切的相关。字体,即文字的不同样式,有文字的结构形式之分,又有书法流派和书法大家存笔风格之分,此间我们主要讨论前者。字体变迁与古代对文字传播的需求和当时技术的发展高度相关,许多文献和著作对此都有详尽的讨论。此间文段主要从符号学的意义上来讨论,以文字的结构形式分类的书体与不同心理治疗目的的契合点。

三、不同毛笔书法字体构析

1.篆书:为大篆、小篆统称,由于篆书是取于文字形成之初,所以其行既是表意,它们的存在都充溢着古代形象文字鲜明的特点。其特点是形态端正,横画逼平、竖画必直,是严紧而又工整的书体形式。篆书书写要求运笔能力平稳舒缓,由于笔画粗细均匀,那么书写时的较长时间内笔者须得气沉、手躬悬臂保持力道平易,这种字体要求书写者有较高的书法功底,书写的时间往往较长而无太多波澜,能很好的适应于养生之道。从治疗角度来探讨,可适应于多动症、焦躁症状等。

2.隶书:隶书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曲折方园,点画分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这种殷实而轻重顿挫富有变化的字体是非常适合练习的,书写隶书时,褪去了书写篆书时那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握笔指法可以更加放松,而气息随着书写的变化游离于丹田和鼻息问。扁平的字态适合于将凝重的心情铺张在纸面上,随着笔锋结束的轻微上扬亦可以释放压力。所以在进行书法治疗时,隶书将是减压、稳定情绪、整合的良好选择。

3.楷书:又为正楷、楷体等。是汉字字体中最为常见的,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魏碑演化而来,其特点整齐一律。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楷书在书法泊疗中的作用是最为广泛和最为适用的。其适合长期的书写来帮助实现个人整合,通过创作书法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以及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都可以使用楷书临摹来帮助治疗。

4.魏碑:魏碑字体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不拘法则;点画形态丰富多变,掺杂有浓厚的隶意:横画起笔时先竖向写,竖画起笔时先横向写,体现出中国书法理论自古崇尚的“中和”之美,字体面貌明显受到刊刻工具的影响,呈现出方整峻厉的风格。在书法治疗中,如若来访者有获得轻松而无拘束的意愿,那么魏碑是最好的选择,其较适合于由孤独和自闭等问题造成的心理问题。

5.行书和草书:在对毛笔书法文本的界定中,行书和草书的含义总是相对模糊的,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和草书书写时,运笔和思绪是不同的,若书写行书和草书一味随意奔放,写出的字多为散乱无力。所以书写时须气沉丹田而头脑清晰,字与字的布局构造密切相关,每一笔都是有意而为,这样便要求书写着拥有强大的掌控能力,并且能平衡气息和运笔能力。那么,在书法治疗中,行书和草书使用范围便有自闭和孤独症等,其次在协调性训练、压力释放等方面都可以使用。

四、总结

书法字体范文2

然而,书法教学在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我字体”现象的出现,就十分有必要进行分析解决,以保证书法课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一、书法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1.书法教学的内容

书法若按写作工具来分,可分为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两大类。若按字体分,则分为甲骨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行楷、行草九个类别。初学者一般以楷书的学习为主,绝大多数人认为写好楷书是学习行书和草书的前提。

2.书法教学的目的

书法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了书法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高质量地完成书法课教学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是学校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切入点。良好的书法课教学可以提高整体学生的写字能力,在加强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我国书法的传承和发扬。

二、书法课教学中的“我字体”的现象和影响

1.“我字体”的含义

“我字体”与前文提到的楷书、行书等字体不同,它是学生受周围写字环境,以及不规范的写字要求和习惯的影响所造成的一种随意增减、断连汉字笔画、影响汉字规律美的字体。

2.书法课教学现象

目前,在中小学的书法课教学中,虽然学校都针对性地开办了书法课,但是问题仍然很多,“我字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就高等院校来说,“我字体”的情况则让人十分担忧,尤其是对于一些高校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时代让他们彻底失去了“书法”这个概念。经调查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写字水平都很低,且书法知识匮乏,个别大学生甚至不如中小学生写的字规范、美观,甚至有人不以为耻,反而“自豪”地说,“我字体”是只有我能看懂的字体,这不可谓不悲哀。

三、形成“我字体”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我字体”形成的原因

“我字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的不重视,这是应试教育的遗留问题。没有系统的教学书籍和方法,没有专业的教师,直接导致学生的字五花八门,形色各异。

同时,目前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独子独女,他们很容易从小养成不良的习惯。对于写字这种要求经常学习和训练的课程态度不端正,容易使学生知难而退,这也是学生“我字体”普遍存在的重要因素。

2.解决“我字体”问题的办法

(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书法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使书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字如其人,规范而成体的书法不仅能给人赏心悦目的享受,而且从侧面也能反映学生干净、大方、儒雅的气质,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主观审美能力,让学生了解“字”的美感。对此,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为切入点,比如拿出学生的字和规范的字帖或者书法程度相差较大的同学字进行比较、讲解,同时让学生发表意见。对美好事物的倾向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书法教学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想让书法课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就应让学生真正地认识书法,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化,其次还要对修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性格、锻炼心理素质和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等好处进行讲解。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述古代书法家练习书法的逸闻趣事,从而引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书法认识,是书法课教学的前提,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书法的热情。

在宏观认识提高的前提下,应及时向学生灌输学习书法应注意的相应问题,对写字进行具体的认知。比如写字时头不得左右歪斜,上身应端正,胸与桌沿应保持一拳的距离,两臂应自然放于桌面,双脚平放地面并与肩同宽,以及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可亲自示范,然后让学生互相监督。

针对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教师可通过举办书法比赛或书法参观等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应采取如选修课一样的机制,对其进行硬性的要求,然后慢慢进行书法文化的熏陶。

(3)配备健全的书法课教学环境。名师出高徒,在书法教学上,这点更为突出。所以,书法教师一定不能是对书法一窍不通的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要写字漂亮。针对这一要求,学校应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例如,可组织书法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或者与当地出名的书法家或书法协会成员进行联系,聘请他们施教。

使用统一的教材和不同风格的字帖,同时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相结合,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和教学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字帖时,不宜选择质量高的书法作品,质量过高的书法作品会让学生知难而退,而教师在教授时也力不从心,也不能选择低质量的作品,尤其对当代书法家的作品选择应慎重。应尽量以规范、标准的楷书为选择对象。

(4)书法课教学应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在写字时会有不同的风格,从而从字体中便可揣摩写字人的性格甚至他在书写时的感情。书法教学亦然,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在书法课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有学者说,理论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可以非常优秀,去除不努力的因素,成绩差的学生只是由于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修习书法,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书法天赋和表现的不同因材施教。如此,才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

(5)讲究书法课教学方法是书法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书法的教学中,对作业的评讲是对学生书法学习状况的总结,针对总结出的问题教师要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以作为日后学习的指导,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无疑让其成为影响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均比较喜欢作业评讲。对此,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从大多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都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而不习惯教师的批评,尤其是当着班级所有人的面被批评,这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即便是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也应采取怀柔策略,在课后时间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用这样的方式不但尊重了学生,也维护了自身形象,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从而及时进行改正。

因此,在具体讲评中,教师应尽力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点。特殊好的全篇表扬,把它树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对于稍差些的应将其中写得好的字圈出来,提出表扬让大家学习;而对于实在无法供大家学习的同学,教师也应从他学习的认真态度等方面给予肯定,并可向他发出“挑战”,制定一个目标,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

在学生对书法初步掌握,并能初步辨识好坏之后,应适当地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所写的作业或者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讲评,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也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到在书法学习的努力方向。

另外,书法学习讲究持之以恒,所以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课外时间,与家长沟通好,让学生每天都坚持书法练习。这种练习不在于形式,可以掺杂在作业之中,亦可在学习笔记、生活日记中体现出来。

书法字体范文3

关键词:书法字体元素;茶叶包装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不满足于温饱,对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的产品如何吸引人的注意,书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有着强大的历史背景,现代包装设计利用好书法字体元素可以巧妙传达一份情感,一种抽象艺术,在茶叶包装中融入书法字体元素是艺术的结合,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书法字体和茶叶之间的联系

1.书法字体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唐代是书法字体研究的黄金时期,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书法字体与茶文化的联系蕴藏在文人墨客的作品里,记载在迁客骚人的故事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怀素和尚,怀素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家,他的代表作之一《苦笋贴》就氤氲着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唐代以后,书法字体与茶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关茶叶的书法作品也更丰富多彩了,体现了二者的历史渊源。这种源远在苏轼《一夜帖》中,在米芾的《苕溪诗》中,也在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中……近现代书法字体与茶文化联系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2.书法字体与茶文化结合的作用

古人云:“茶引学士思”,茶能触发文人雅士的创作灵感,能够引动书法大家的艺术激情。书法字体与茶文化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因为这两者有着相同的艺术特征和相似的美学追求。这种审美源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这也是我们谦虚内敛、厚重包容、自强不息精神的根性,书法字体和茶文化则是这种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同表现形式,因为有着内在的丝线联系,它们两者才经常结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作用,书法字体不事张扬,牵着简简单单的线条来散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便蕴藏其中。这就如同茶叶到了水中,朴实单调,内在的生命力却已经芳香四溢。因为共同的审美特性,这两者常常互为灵感。

二、现有的茶叶包装设计的分析

1.现有市场上茶叶包装的分析

现有市场茶叶包装可谓玲琅满目、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更注重茶叶包装的品味,一些包装设计大赛也应运而生,茶叶包装设计有了飞速的发展,但茶叶包装设计仍旧遇到了难以打破的壁垒问题,那就是对茶文化了解的不够深湛,产生了如雷同严重、包装错位等问题。

2.目前书法字体元素应用于茶叶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茶叶包装中,有的设计者对中国传统书法了解不多,不管什么茶叶都采用一种风格,那就是浓墨重彩,极尽渲染之能事,即使简简单单的绿茶,也会弄的极度奢华。当顾客购买了这种茶叶后,会感到包装与茶叶韵味不符,甚至有上当之感。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繁多,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南方和北方喜好的书法风格就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采用的书法元素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不能随意的添加。

三、书法字体运用于茶叶包装的相关建议

1.以书法字体的抽象拟态提高茶叶包装形象

拟态就是模拟事物的形态。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在中国字里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如“桂圆茶”茶叶包装。桂圆茶是一道饮品,具有安神补脑、开胃温脾的作用,它富含多种营养,具有蛋白质、葡萄糖、各种有益矿物质。怎么利用书法字体元素表达出这种功效是值得思量的。而“桂圆茶”最终成功,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和它利用书法字体元素做包装是分不开的。它的“圆”字采用了整体拟态。模拟了果实的形态,尽管国字框中仍有其它笔画,却没有干扰到整体的意境。难能可贵的是,“圆”并没有完全的封口,中国书法字体讲究的是包容、网开一面,但这种书写方式并没有让人感觉到软弱,反而更加让人感受到温暖博爱。它的运笔圆润、厚重,笔力贯通,生命力在勃勃跳动,设计之巧妙,让人击节而叹。这是对桂圆茶含蓄而真诚地表达,让人产生信任之感,看到这样的包装形象,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物有所值之情。

2.以书法字体的夸张变形凸显茶叶包装特色

我国书法艺术,尤其是行草,为了表达某种效果常常采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现代茶叶包装也可以巧妙利用这种方法。“普洱茶”的包装就采用了夸张的书法字体艺术,大多数人都知到普洱茶一般是做成茶饼来出售的,这里的“普”字就把下面的“日”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写成了一个茶饼的形态,做到了形似。普洱醇厚,是公认的“越陈越香”型茶饮,结合这点特性,我们再观其神,字体笔画粗细有度,笔势流畅、有力,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普洱茶历史的厚重感与饮茶时的潇洒、闲适,做到了形神兼备,是为美。“晋丰厚”是一款安化黑茶的包装。这款包装中书法字体的合理运用既突显了民族性又体现了产品的特性。包装中中间的品牌性字体“金花二十两茶”采用了字体的变形,形如金针,让我们不难想到茶叶的原始形态,夸张变形的字体设计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3.以书法字体自然古朴意蕴承载茶叶的历史厚重

中国书法字体底蕴深藏,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书法字体自然古朴意蕴承载茶叶历史厚重。茶叶包装运用书法字体表达出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也会给人极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将书法字体元素中的这种特点烘托出来,既可以让包装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又能体现茶叶的特色。如包装上的“仙芝竹尖”四个字的摆布,匠心独运,有着浓厚的水墨丹青味道,这种渺沧海之一粟之感让茶叶包装如同世外桃源,这种幽远的意境能够让人望之静心。现代人看到了这样的茶叶包装,仿佛穿越历史的帷幕回到了陶渊明悠然的南山下。这种包装方法的运用还体现在峨眉山有机茶包装中,峨眉山有机茶为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强烈的眼球效应,将传统的水墨画图案和峨眉山有机茶和谐浸入,体现鲜明特色,提高了产品销售能力。这种包装方法的运用还体现在“立顿”茶包装中,“立顿”茶走向国际,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包装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是中国书法字体的合理运用,其中的书法字体具备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能体现国际化品牌形象。

书法是一门陶冶性情、颐养身心的艺术,这与茶文化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恰当地运用书法字体元素来设计茶叶包装能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蕴,体现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传承,是非常适合的。(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指导老师:章莉莉

参考文献:

[1]易芳容,王静.中国书法艺术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59.

[2]易芳容,加瑜.书法艺术在茶叶包装中意境美的体现[J].艺海,2014,07:119-120.

[3]李立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艺苑,2012,02:105-107.

[4]裘纪平.茶叶包装设计[J]. 2002;04;192-196

书法字体范文4

用电脑设计书法字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首先在电脑浏览器中下载并安装字体设计软件FontCreator;

2、安装完成后打开此软件,在主界面上方标题栏中点击字体选项,选择书法字体;

3、选中想要设计书法字体的字样,再将每个字都分层设计并分别改变字体大小及排版;

4、在每个字的开头或者结尾处添加喜欢的笔刷;

5、再用喜欢的图片做背景装饰;

6、给文字加喜欢的颜色,用光晕图片盖印蒙版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书法字体范文5

关键词:电影海报;书法字体;书法字体的新颜值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041-02

Calligraphy Font is Analysed in the Level of New Appearance in the Movie Poster Design

ZHANG Qiang(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Xi ’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The movie is a comprehensive modern visual arts, movie posters is accompanied by a film which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promotion of market. 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movie theme content variety and visual perception in the ascent. At this point, as movie posters of the film business card, rely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industry and constantly change, in the movie posters with double functions on artistic charm and information title font design, as well as the title font design expression of calligraphy font, present a new art form and expression form.

Key words :movie poster; calligraphy font; calligraphy font new appearance level

Internet :.cn

一 、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是对电影内容题材高度概括和提炼浓缩的产物,是图形创意、文字信息、色彩三者完美结合,以达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宣传效果的视觉画面。电影海报是信息传递、艺术内涵、民族文化与时展完美结合的艺术品。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的电影海报具有指代性,设计风格和印刷工艺视觉画面的呈现,直接反映某个特定时代电影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它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大众的审美取向,是时代艺术发展的缩影,具有时代艺术的视觉烙印。

二 、书法字体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用柔软毛笔徒手书写高妙的点线艺术,是以汉字为符号载体的一种艺术化审美创作和表现。书法字体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记载着不同历史朝代的繁荣与兴衰,同时被各个时代的文人骚客以自身不同的艺术观创出风格迥异的书法艺术形态和书写风格流派。书法主要分为五大系:篆、隶、楷、形、草。例如: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是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等的总称,书法细劲挺直,灵巧生动。小篆被称“秦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秦朝统一六国后,实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政策后秦国的通用文字,这一举措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可被视为汉字进化的里程碑,其字体略显修长,都以均匀等宽圆头线条的相互窜插化构成,具有很强的装饰构成感。隶书也称“古书”,其为了更加便捷的满足书写需求而在篆书基础上进行优化,并去掉了小篆装饰性的线条,使笔画更加方正,横长竖短,工整精巧,蚕头燕尾。楷书也称“正书”,在隶书的基础上字体变的更加简化,字形横平竖直,更为方正规矩整齐,被一直沿用至今。行书是楷书的快速书写形成的一种书法,书写上是介于端庄工整的楷体和豪放飘逸的草书之间,在兼具可识度的基础上更加艺术化。草书是中文汉字从规范体中发展出来的手写体形式,其结构省简流便,偏旁假借,将一定规律字的点画带钩连,笔画环转。

这些书法字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如今以崭新的视觉面貌被运用在各种电影海报中,在传递电影信息的同时,升华了电影海报的功能和艺术价值,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享受和需要,使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得以新生和发展。

三 、书法字体的新形态

如今“读图时代”充斥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各种广告招贴和电影海报蔓延渗透到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各个场所,吸引着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眼睛和注意力。现今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书法文字已经不仅是拥有传统的单纯记录、传递影片信息的功能,而是更多做为视觉画面的焦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幅电影海报艺术性、设计品位高低的重要因素。传统书法和字库现有的书法字体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丰富多元化的电影题材的艺术美感,情景内涵,独一无二的的电影片名字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至此,设计师根据不同电影题材的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在利用传统书法字体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和字体笔法特征基础上,加入更多创造性设计思维,使再设计的书法字体更能和电影风格融为一体,并且呈现出新颖的视觉感受和艺术形式。

(一)书法字体笔画构件更趋装饰性

现今很多电影海报片名以“书法”元素的韵味和形式为基础,结合平面设计构成方法,打破了传统书法字体的形态和书写规范,笔画构件的抽象统一化更具装饰性,使整个片名的艺术形态更具有设计感和现代感。例如:《大圣归来》宣传海报(图1)片名中“大”字的撇画在笔画末端主观性的上提,捺画视觉中心上提同时缩小加粗,填补了左边横与撇之间的空缺;“圣”字底部的横画采用夸张手法向左拉长,与“大”字右下方互补;“归”字右边结构缩小,和“来”紧贴排列。整体笔画结构没有草书和行书的行云流水,一脉相承,而是把笔画构件概括为不同形态书法飞白语言线条化的集合,在笔画形态和组合结构上概括、夸张、变形,看似书写随意,笔法简单,却是设计师深思熟虑后的匠心经营,不同角度和夸张的点线集合在粗细变化和长短曲折中探寻和谐与秩序,方向对比中所产生的节奏感,可以使片名呈现一种视觉的张力,使片名字体更具装饰性和构成感。片名书法字体设计最终所呈现出豪放遒劲的线条形式与电影中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豪放不羁的性格不谋而合,完美的诠释了影片的主题。

(二) 书法字体再设计更具加趣味性

在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电影(图2)片名设计中,是在传统行书字体的基础上提取升华和创新,在充分体现书法艺术的视觉特性同时改变笔画构件的书写规范,夸大笔画的动态走向。每个字笔画的起笔书写敦厚有力,纵放旷达,不受拘束,是一种再创造的设计过程,展现出传统书法字体在新时代下结合设计思维去创新的另外一种形式美感。“美”字撇捺夸张力度,粗犷残破的视觉形象细细品味从中却可以找到鱼虾驱体局部写意缩影;“人”字撇捺笔画缩短,上部挺拔直立的笔画造型像一个直立行走的人,更加抽象符号化;“鱼”字在收缩字体中宫同时,把底部的横画置换电影中的形象元素,犹如跌宕起伏的海面和一只鱼尾巴的融合,这一移花接木的创意,点明主旨,巧妙有趣,方便大众的理解和记忆,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语言和文字的传播局限性和直抒胸臆的直白。“美人鱼”在脑海中浮现的是婀娜多姿,柔美优雅的画面,字体设计风格更加柔美性感,但是这部片名的设计与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敦厚粗犷的飞白效果,极力夸大字体笔画的形态结构,给人一种压迫和危机的心理感受,当观看完这部电影后,似乎就明白这种趣味性图形符号化和书法语言的结合在满足视觉美感和心理上的趣味娱乐性同时暗含着深刻的哲思,引起内心情感的冲击和波澜,警示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反思。

(三)书法字体表现形式更具情境化

电脑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字体图像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和艺术化,不同肌理材质、立体空间、色彩感受等表现形式和手法的的结合运用,使不同题材的电影海报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意境美感。俗话说“形象易得,意境难求”。意境是一种韵味和感觉的共同体,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中的一种独特的概念,集中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被认为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在电影海报中书法字体在电脑技术的艺术化处理后,不同的排列组合和艺术书写形式可以传达不同的心理感受,形式美感,意境视界。电影《武侠》海报(图3)片名字体设计中,“武侠”两个字浓烈的笔墨痕迹和泼墨飞溅,笔画结构之间的概括、夸张、变形、错位,如同侠客对功夫精髓的总结和领悟后的较量,收放自如,重拳出击,借助电脑技术对笔画形态和色彩的处理,使书法字体呈现出动静结合的武者姿态,有的笔画紧凑成面,拔地倚天,犹如刀鞘;有的笔画疏于点线,洒脱自如,刚柔并济。粗细形态不均的笔画构件组合起来构成点线面的集合,在传统书法字体可识别性的基础上,赋予了笔画形态新的视觉张力和生命力,上下错位补缺的排版片名字体犹如在空间和时间之间运动,宛如身临其境感受侠客之间一绝高低的动态情境画面。海报中片名字体的放大和缩小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给人带来强力的视觉感受,使海报中有限的形象蕴涵着无限的情景内容和遐想空间。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极速发展,书法文字作为传达信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应用范围和媒介都发展了巨大的变化,字体的功能、形式和审美也在随之改变,我们更应该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石上,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将书法字体的功能和美学与新媒介融合在一起,探索出多元化表现形式和视觉美感,使电影海报成为在传递电影信息同时兼顾更多艺术价值,建立艺术性、民族性、文化性集于一体的中国风电影海报。

参考文献:

[1]王岳川. 汉字文化与书法价值的再发现[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1.

书法字体范文6

①小篆: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

③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④楷书:形成于东汉。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⑤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来源:文章屋网 )

书法字体范文7

关键词:汉字;书法教育;人文素养

书法在迅速发展的今天,其实用价值渐渐淡化,仅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书法的艺术性充分体现出书法文化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以及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普及书法教育,可以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对书写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人文历史等知之甚少。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上的不足,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人文精神的养成。因此,书法教育必须适时地渗透相关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书写中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认识汉字历史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书法教育必须建立在对汉字历史认知的基础上。书法课可向学生介绍汉字起源、发展的相关历史内容,如,介绍原始社会时期陶器上的彩绘符号,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悠久与深奥。教师可以从汉字构字规律入手,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字,阐述文字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让学生了解汉字远古的历史韵味,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解读能力与书写兴趣。如,“贝”在甲骨文里是实物的正面刻画,“马”在小篆中是实物的侧面形象,“戍”表示人的一只手扛着戈守卫,等等。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感受汉字的魅力,体味汉字历史的久远。将汉字的历史融入书法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崇敬和对书法的喜爱。

二、激发书写兴趣

书写汉字贵在熟悉汉字的空间布局与书写时手、眼、心、力、神的到位。一些学生往往在书写时下笔变形,因而出现浮躁、随意和心急等情绪。为了消除这种状态,教师可以采取勉励和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勉励,即鼓励学生。学习书法要持之以恒,教师可以介绍王羲之临池学书的经历、王献之与十八缸水的故事以及康熙求字习字的典故等,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书当心静勤勉、持之以恒。授法,即传授书写方法,使学生能够据法学书,不入歧途。如,采用偏旁形象附会法,构建一个必要的书写体系。以点为例,直点称为“一手遮天”,右点称为“胳膊弯肘”,左点称为“麋鹿犄角”等,用人的肢体语言或其他动植物的部分特征命名各式各样的点,把枯燥乏味、静态无声的点赋予了生命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定位练习,学生在写字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感受书法魅力

书法蕴含丰富的人文情趣,它是展示书写者情操的载体。学生往往只注重书写性而忽视了书法的抒情性。汉字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书法历来强调“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主观意识受所处时代特殊性的影响,他们难以感受古代书法的艺术魅力。因此,首先要扩充有关书法的理论知识,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夯实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触发他们更深切地感受书法的魅力;其次要以历代名家的经典作品为例,以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人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观赏,认识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厚重、苏轼的逸趣,感受不同书法风格的魅力。书法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它为书写者留下了丰富的欣赏、借鉴、提升、推崇的典范,而许多书法家因德才兼备、正气凛然,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古人历来强调“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只有心正,方能字正。所以,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自身书法境界的提升。

四、强调书写个性

书法学习实际上是人与汉字的交流过程,是书写者个性的表达过程。学生在书写时会不断感受到汉字的熏陶,其优美的形体使人感到精神的愉悦。不同的书法风格是不同个性表达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往往需要书写者将自身的情感力量与认知力量结合起来,以形成鲜明的书写个性。个性的形成往往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书体认知,包括演变历史、结构特征等。如,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不同书体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因此,书体的认知是个性形成的前提。二是书法风格的把握,意味着需要对历代书家风格、不同书体风格进行比较,从而对书法风格形成整体的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了解书法史,而钻研书体非常必要,因为这对学生的书体与书法风格的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选定一种字体,往往是与这种字体所代表的历史文化进行对话交流,往往因为对这种字体的喜好而去了解、研读有关这种书体的历史。从这一点上看,书写个性的养成离不开书体的选择和风格的把握。书法教育通过汉字教育、兴趣培养、书法品鉴、个性强调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性格的形成、志向的选择、思想境界的提升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书法字体范文8

为了充分认识中国书法在东方乃至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认识上必须将“中国书法”这一高级艺术与“欧美书法”这一特殊技艺区别开来,以解除许多人的迷惑。

一. 书法概念之区别

中国书法如沈尹默先生所言:“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1】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2】 “别的民族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3】 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蒋彝先生曾说:“我们认为书法本身居于所有各种艺术之首位,如果没有欣赏书法的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美学。”【4】

中国书法艺术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光辉历史。自夏、商时代起,特别是自西周以后,书法就作为学校教育的“六艺”之一。 “六艺”中的“书”指文字识读和书法。“诗、文、书、画”是中国的“四大艺术形式”。书法与音乐、棋艺、绘画并为中国文人的“四大艺术修养”。书法与国画、中医、京剧并为中华文化的“四大国粹”。

特别是唐代,各门艺术都发展到极盛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却把书法看得比任何艺术都高,最为宝爱东晋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临死都不能割舍,恳求儿子让他带进棺去。可以想见在中国艺术的高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所占的崇高地位。

欧美所谓的“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即形成优美文字的技艺问题;所谓的“书法家”,即指写得一手好字的技艺专家 (往往兼作插图,多为画家),主要与中世纪欧洲各国的编年史作者、书手、书籍抄录者有关,然后才是宫廷与政府部门的文书。这些专家用传统的方式书写各种古老的字体,其中缮写古书是最主要的内容。西方的书籍在印刷术出现之前,同中国一样,大多为手抄本,近似中国的古经。历代的欧美书法家写得最多的当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巨著《圣经》,以及其它各种西方文学名著。

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印刷术和打字机的迅猛发展,欧美书法这一别具一格的技艺逐渐走向衰败,停留在一种不受重视的技术的“等级”

上,只是用来抄抄写写,服务于社会纯实用的需要。直到二十世纪中叶,随着人类艺术理念和艺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国书法的渗透和影响,欧美书法才有所复苏,许多人对书法的兴趣明显上升了,从事这一技艺门类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装饰艺术家们多求助于西欧中世纪书法技艺的遗产,在书刊装帧、广告、商标、招牌等的装潢中,采取了更多的书体变化和色彩效果,而且还建立了一些全国性的英文书法研究组织,经常进行一些技艺交流和展览。

二. 文字特征之区别

文字是书法的载体。人类文字的构成最早都起源于象形,史前的图画是文字之祖。据世界考古学家截至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认定:人类最早的成熟文字是非洲古埃及的纸草文书,距今约有5200―5300年,比西亚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闪米特人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属象形文字中的一种)略早200―300年,比中美洲的玛雅人象形文字要早2000多年。

后来,古埃及文字随着形体的简化,有了三种字体:1、圣书字(正体);2、僧书字(草体);3、民书字(俗体),僧书字和民书字不再是图形字而成为简单的符号字。圣书字多半用在碑铭上,僧书字多半写在纸草上。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古埃及象形字的草体和俗体的基础上,创制出世界史上第一套字母系统,共22个字母(无元音),它们衍生了西亚阿拉米语(一译阿拉美亚语)的字母,并且是希腊、罗马(拉丁)以及后世西方字母文字之渊源。古埃及和西亚的象形文字自此被字母文字所取代,成为历史的遗迹。

汉字是人类文字的另一渊源,其产生时间几与古埃及象形文字相接近,如果从西安半坡遗址中最早的彩陶刻划符号算起,大约肇于公元前4800年,惟成熟期略晚。但它们从雏形起就具有美的性质,并且从一产生起就不断发展、演变、丰富、浩大。

沈尹默先生说:“我国的方块字与其他的拼音字母不同,自从有文字以来,留在世间的无论是甲骨文,是钟鼎文,是石刻,是竹简、木版,无一不是美观的字体。越到后来,绢和纸上的字迹,越觉得它多式多样地生动可爱。这样的历史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国的字,一开始就具有艺术性的特征。”【5】 “象形”是使汉字能够创造成为一门独特的高雅艺术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六法”(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假借、转注)所创制的,其中象形是根本。所谓“象形”,即是指描摹实物的形状,最早的汉字是这样,绘画也是这样。

而欧美的字母文字早已与象形脱钩,其特点是表音。书写在社会的语言实践中发挥的功能是作为交际、记录和某种于社会有益的信息工具。通过探索更为合适的线条,逐渐完善书写方法,改进书写材料和工具,从而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技艺形式。但由于欧美字母毕竟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其书法无法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不能与西方的绘画、戏剧、工艺、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艺术门类相提并论,因而不具备崇高的艺术地位。

三. 书写工具之区别

笔,代表着文化,记录着历史。人类最原始的图画用笔不外乎是石头、兽骨、木棒等自然界的硬质材料和很原始的毛笔涂以一些矿物颜料,在洞壁、岩壁上刻画一些原始图画,即今人所谓的“岩画”。这些硬质材料当推为今天的硬笔书法用笔之始祖。据学者考证:人类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是4000多年前古埃及的芦苇笔。欧美人长时期都使用鹅管笔(亦称羽毛笔),这些都取材于大自然。以后生产了各式各样的用笔,如:蘸水笔、钢笔、圆球笔(亦称圆珠笔)、铅笔、粉笔、绘图笔、纤维笔、水彩笔、尼龙笔、签字笔等,都属于硬笔一类。硬笔虽可流畅地写出完善的直线和曲线,但不能改变笔画的粗细,在感情上基本上是僵死的。它只能是实用性的技艺书法,无法像中国书法那样至今仍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国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载体,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使用毛笔――具有“尖、圆、齐、健”四大特点的毛笔。

沈尹默先生说:“要字能起艺术上的作用,那就非采用毛笔写不可。不要看别的,只要看一看世界上日常用钢笔的国家,那占艺术地位重要的油画,就是用毛笔画成的,不过那种毛笔的形式制作有点不同罢了;至于水彩画的笔,那就完全和中国的一样。因为靠线条构成的艺术品,要能够运用粗细、浓淡、强弱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出调协的色彩和情调,才能曲尽物象,硬笔头是不可能奏这样的功效的。” 【6】 正是毛笔这个奇特的工具,才使中国书法成为东方艺术之典型。

通过毛笔对所含的墨量和墨的浓度的调节,并在纸上均匀地铺毫,改变着笔画的粗细和墨的浓淡。毛笔的这种柔韧性,使它能给每个中国文字的每一笔画都带来生机和动势。

倘若欧美字母文字也能用毛笔书写,那效果可能离艺术就更近了。据冯骥才先生《艺术随笔》记载:奥地利有位“书法大师”弗里德利希・那云戈保尔,年青时在羊皮上缮写《圣经》和英国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字体古拙,插图精美。二战时,他在埃及被俘。被囚期间没有书写工具,便有矿石和植物自制颜料,用头发捆成毛笔,用竹片削成翎管笔,反而练就一手好书法。他能写出罗马、哥特、巴洛克等不同时代风格的字体,如今有这种高超技艺的书法家在欧洲已所剩无几。这便引得欧美各地的书法爱好者象朝圣般去拜访他,一些新建的教堂也千方百计地邀请他书写匾额。

我国的毛笔是书法艺术的必需工具,是使墨和宣纸或绢绸相结合的工具。在书法家的手中,由于手、腕、肘和臂的和谐配合,能柔能刚,刚柔相济,显出神奇的表现能力。这是欧美书法使用的硬笔所无法比拟的。

四. 审美要素之区别

欧美书法的审美主要注重四大要素:字体、笔势、结构、布局,与中国书法有一定的相似性:

(1). 字体(script)――欧美书法家主要研究和表现的字体是时代字体,如:“古罗马体”(亦称“意大利体”)、“哥特体”(欧洲中世纪字体)、“巴洛克体”(文艺复兴时期字体),以及近现代的“手写印刷体”、“圆体”、“花体”(亦称“花押体”)、“草体”等等。

(2). 笔势(strokes of a Chinese character)――即字的线条形态。这个要素主要根据所写的字体而决定,它要求线条优美,生动有力,自然流畅,首尾相应。其次是根据书写的工具的不同,表现出的笔势也有所不同。

(3). 结体(make up)――即单词中的字母组合。它要求严谨匀称,参差错落。另外花体和草体还比较注重强弱和大小的变化,允许一定的草化,其形式的清晰与严格又与一定的装饰效果相结合。如西方建筑的结构规律那样,启示着古希腊及中古哥提式艺术里的空间感的型式。(4). 布局(layout)――即整幅、通篇内容的书写安排。与中国书法所谓“谋篇”、“章法”含义相近似,但要简约得多,它主要考虑标题、正文、署名和时间,全文要求字字相承,行行相向,牡牝相衔,应接相交。

以上四点是欧美书法的审美要素,是判别其作品高下的主要依据。但是东、西方文艺术语相同的成份,往往会具有不同的内涵:

首先,汉字字体比欧美字体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从西安半坡遗址的彩陶钵口沿上的原始符号字起,经过夏末、殷商的首批成熟的汉字──甲骨文,再经两周的金文、大篆、秦篆、古隶、八分、章草、今草、汉隶、行书、楷书、狂草等等,汉字有了从形到质的变化。一个汉字少则有好几种,多则有几十种,最多的有几百种写法。如“福”的篆书就有大约110种写法,“寿”字的篆书竟有近300种写法。这些众多的书体,为中国书法的艺术表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中国书法的“笔势”当然是指构成汉字的点画(线条)姿态。汉字是由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笔画组成的,汉字书法的“笔势”姿态万千,因点画在字的结构中所处位置不同、各位书家用笔结构特点的不同而各异。笔势是在笔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因人的性情、时代风气的不同而有古今、肥瘦、长短、曲直、方圆、平侧、俯仰、强弱、虚实、巧拙、和峻等各式各样的不同。通过笔势的生动表现和有机组合,汉字书法作品的最佳效果是“点画相适,肥瘦相宜,疏密合度,俯仰生姿”。

中国书法的“结构”又称“布白”、“结字”、“间架”、“结体”等,即指点画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元代大书家赵孟\说:“结构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说明中国书法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其中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件艺术品。中国书法作品里的这种空间美,在甲骨文、真、草、隶、篆、行、飞白里都有不同的表现。人们可以从字形的结构和布白里见到各个时代风格。从古至今的书法专家研究出的关于结构的理论成果不胜枚举。如唐代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清代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皆说明汉字每一细微的行笔的轻重快慢都能引起搭配的差异。在几十种结构规则中,有四条基本原理最为重要,那就是:“重心平稳,点画呼应,形态变化,顾盼有姿。”

中国书法的“布局”粗分三部份:正文部份,署款部份,钤印部份。而其中每一部份的内容都可能非常丰富,寓意深刻。如:正文是作品的主体, 其内容多为诗词、歌赋、散文、妙语、警句以及其它古典文学作品或宗教经典;署款亦为作品的组成部份,与正文同样重要,但款字的几何面积必须比正文的字要小,书体也应有变化。署款的形式还分单款、双款、多款、上款、下款、中款、边款等等。至于钤印(俗称盖章),那是必不可少的。它既进一步证明书写者的身份,也是书法作品的组成部份,舍此,作品将视为不完整。此类印章本身就是篆刻艺术作品,分为姓名印、字号印、雅语印、引首印、补白印、压脚印、正章、闲章等。

综上所述,正因为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才成为世界上一门独特的艺术。

注释:

【1】 沈尹默《书法论丛》第3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11月第2版。

【2】 宗白华《艺境》第11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3版。

【3】 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

【4】 蒋彝《中国书法》第19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1月第1版。

书法字体范文9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它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中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书家摒弃文字的语言性,树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现了“墨象”派,以用笔的轻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写出各种形象的文字。所有这些(当然不仅是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 另外,有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以及源于中华汉字书法派生的日本书道。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来源:新浪网)

胡开厚个人简介

胡开厚,字道之,湖南永州人,1945年出生,大专文化,曾在国家大型军工企业工作,1992年调入永州市市直机关;本人自幼学书,从事文秘工作多年,爱好较为广泛,如书法、雕刻、绘画、收藏样样皆能,书法尤擅行草,但加入书法协会较晚,2009年才加入永州市老年书协和市直机关书协,2010年才加入湖南省老年书协。自参加书法协会先后10余次获奖,2008年国家举办奥运会期间,九州枫林国际书画院开展迎奥运书法赛荣获金奖,其作品在全国《名家书画系列》杂志上发表;2009年北京晚晴书画院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举办书画赛荣获金奖,其作品录入盛世中华,向祖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集》发表;2010年获全国首届楹联书法“联墨佳作奖”;2010年国家举办世博会期间,九州枫林国际书画院开展庆祝上海世博会名家书法赛,又荣获金奖,并以获奖代表参加了上海世博书画笔会,其作品广受称赞,影响面广。其人虽参加书协活动不多,但积储功底较深,尤其行草书法,线条流畅且刚劲有力,在地方被誉为“实力书法家”广受书法爱好者的青睐。曾多次与中国著名书家出书发行,其书作多次被名家所推崇。

书法字体范文10

关键词: 学生书写现状; 小学写字;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197-01

学习写字,历来倍受人们的重视,过去因为书写生活化,读书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手机、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日常书写已被键盘输入大量取代,学生因学业负担重,应试压力大,书写训练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无法真正落实到位,规范书写的重要性被淡化,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书写现状令人担忧,就连很多高校学生写字也存在很多问题,提笔忘字司空见惯。写字不规范,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重视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写字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书写过程往往是“百闻不如一见”,讲解必须紧密结合示范书写。规范美观的示范书写,不但能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还可以用一举一动,一笔一画带领学生体验汉字和书法之美。身为教师,特别是写字课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书法修养,练就一手漂亮的三笔字。教学中,我认真钻研《写字》教材,感到教材中知识点强调的很到位,范字的书写也很规范端正,美观大方,可操作性较强。而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课时少,学生总体书写质量差,而且没有重视书写的意识和氛围。为了更好的完成写字教学任务,除了保证每堂写字教学课的质量外,我克服种种困难,也天天坚持在学校临帖练字,很多同学得到我写的字,如获至宝。我经常用自制的大笔在地上练习榜书,同学们都围上来看,羡慕不已,纷纷请教练字的相关问题,我都一一解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够给学生做个练习写字的榜样,起到潜移默化的身教示范作用,我感到很欣慰。在我的带动下,学生逐渐消除了对书法学习的神秘感,兴趣越来越浓。

二、充分发掘汉字和书法中的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热爱书法的美好情感

汉字本身就有“三美”之说,其音形义中皆有育人元素。语文学习中的课文朗读、诗歌朗诵,就要求把汉字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当中以达声情并茂的效果,从而感染人教育人。汉字“源于象形”,因书法而“变为意象”,古代书法家把自然万象之美融于书法,创造了“永字八法”等理念,使每一个汉字,每一个点画,都极具审美联想,富有生命活力。所以学习写字,感受书法之美,就可以提高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前人造字、规范字、简化字都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如教育之“教”,左孝右文,造字的本义就是教育我们百善孝为先,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有用之人,其教育意义很值得一解。另外,“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等书学名句,不光是讲写字,更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哲理,这都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思考。书法史上的许多经典故事,如王羲之“临池习字”、欧阳询“宿夜观碑”、怀素“写穿漆盘”等,无不具有深刻感人的教育意义。学习此类故事,不仅进行了励志益智教育,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单调的练字变的不再枯燥乏味,可谓一举多得。

三、充分利用田字格进行写字入门教学

传统书法入门教材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多用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回字格等,现行小学《写字》教材分析汉字的笔画形态、结体、写法采用田字格,低年级写字用田字格本子,我认为十分科学。田字格把一个汉字的空间位置分割成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几部分,便于分析研究具体汉字的形体结构、点画位置,在田字格上对临该字时很容易找准每个笔画的位置。“临写”是自古以来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毛笔字,硬笔字都是如此。实际书写训练中,以硬笔为主,引导学生眼手脑并用,认真观察分析田字格中范字的结体,点画位置安排,尽量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严格依照范字的结构布局,点画特征临写出来。入门学习时坚持一个“少”字,保证一个“好”字,比如临写“十”字,就一横一竖两笔,在田字格本上练习时,要认真观察、分析、理解范字的具体写法,不能简单地让一横一竖同田字格的十字中线完全重合,这横画要写的左低右高,倾斜5°~8°。这与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有关,在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中要更深入的研究。如果横画写得与田字格中的横中线重合,则给人的感觉反而是左高右低,不好看了,竖画则要写的与田字格的竖中线重合。同时,这横画、竖画写多长,起笔、收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合适,临写练习中,要反复同范字比对。

四、小学高年级适当增加一点行楷训练

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随着作业量的增加,要求学生必须提高书写速度,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任务,便“潦草”书写,自创书体,许多同学形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我们教学生写的规范汉字是指规范的楷书字体,要求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讲究起笔、运笔、收笔,笔笔到位,结体匀称,大小一致。行书中的行楷不像楷书那样工整,又不失法度,是最理想的手写书体。小学高年级适当增加一些行楷训练,可以很自然的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避免出现书写训练与实用书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笔势连贯”的书写习惯,帮助学生把字写好写快。实际教学中,我注重纠正高年级学生不规范的潦草书写,对比规范行楷写法与楷书写法的不同,让学生认识楷书笔画相对独立,形态稳定,体验行楷运笔的勾挑呼应,很多同学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作业书写中不规范的连笔字也少了。

五、有效的组织课外活动,营造学习写字的良好氛围

写字教学仅靠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必须使日常作业书写与课堂书写训练紧密结合,与各学科的学习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实效。此外,还要适当组织一些校内班内的书法展览,书写比赛,作业书写评比等活动,提供学生展示才艺的平台,营造一种“规范写字,漂亮写字”的氛围。孩子们天生争强好胜,组织此类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强。

我认为,小学写字教学就是在强化识字教学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写字、练字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基本的书法审美修养,引导他们长期临帖习字,在自觉的书法学习中,逐步把字写规范美观,在学习书法中懂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人生哲理。

参考文献:

书法字体范文11

     一

关于汉字之美,在传统文化中是以有关书法的思考和论述来体现的。书法主要探讨汉宇书写的内在规律,即创作的手法、技巧、情感和心灵如何融人乃至指引汉字书写的临场实践;而汉字之美,则旨在探讨历代已经生成的汉字形式和具体感性形象,是如何在其外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促成历代汉字书写艺术家和制作者偏向于何种美学观念、艺术手法和技法,而实际地感性显现为各个时代的汉字形式和形象的。换句话说,所谓书法,所强调的核心要素是书写,即如何有功力、有个性而又“玄妙”(艺术性)地书写。但汉字之美则主要考察汉字造型之美是如何形成的,包括社会、技术、文化环境和审美意识等要素的配置和如何发生影响的情形。书法主要探讨的是艺术创作的规律及书法作品的具体审美特点;而汉字形体美学则研究各个时代的汉字形式和形象,是如何在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技术和媒介特点、文化环境和价值观的基础上,由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的汉字书写艺术家和各种实际运用汉字的人创造出来,制作出来,从而实际地具体地呈现出来的。

对汉字之美的衡量标准同时也应该综合各时代、各社会阶层的理想而陈述之,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文人趣味作狭隘的理解。因为在传统社会生活中,虽然运用汉字的事业主要由士大夫文人承担,但用到汉字的却不仅仅限于士大夫文人阶层。社会上层用汉字竖立权威、颁布法令、记功颂德,社会中层运用汉字表意抒情、修身养性、格物致知、传播文化艺术知识,下层社会则在民间文化的层次上,既接受上述两个社会层次以汉字文化所宣教的各种知识、道德和文化艺术的信息,也凭借自己的生活、愿望及自然的禀赋而创造一种民间自身的特定文化,由此汉字经由在不同社会层次的应用和体验而将社会各阶层凝聚成一个整体。

这其中,历代让我们直接感受到的,具体感性显现为各种物质媒介形式的直观汉字形象是至关重要的,这既表现为汉字的各种不同字体,如篆隶草楷行等等,同时也表现为在各种物质媒介上、以各种工具和技法所呈现的具体存在状态,如甲骨上刻写的汉字峻拔挺劲,青铜器上的铭文典雅流丽,汉代墓碑或经文石碑上的碑文端庄厚重以及它们同时作为后世风格化汉字书写之前的古典字体的“金石味”等等。晋唐宋明时期,又有楷草行字体“书法”的创造和辉煌成就,或刻碑,或刻帖,或呈现为手札、团扇、条幅等的原本状态,它们是以士大夫文人汉字书写的复制或手迹的“书法”形式,广泛流传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给人以书卷风流的文雅印象。此外,从隋唐发轫而成熟于宋明的印刷术,则发展了从汉代封泥以来的复制汉字的技术。宋体字作为一种典型的印刷字体和一种汉字传播文化的经典字体,则以其特有的明快而清晰的感性形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现代性的一种征兆。清代的汉字应用及其汉字之美的呈现,展现的是一种汉字文化集大成的总结,不光有帖学书法的延续发展,还有作为传统金石书法之再生的碑学爆发,应用于书籍印刷的复制性汉字也向更深广多样的形式发展,汉字之美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样态转换的前夜。

如此,我们谈论汉字之美,便不能仅仅着眼于已进人艺术范畴的书法,以及由书法概念而确认的相关作品遗存及其相关理论话语,而应该将我们的视野展开,从汉字的应用领域和审美表现的艺术领域,全面地检视汉字之美在其形体呈现方面的状况,而这正是传统的书法理论话语和书法思维所较忽视的。

在传统社会,汉字本来是应用性极强的文化表意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形式,而文人的审美性改造则将其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并在自己日益丰富的历代书法理论中逐渐使之脱离了应用领域,而成为士大夫文人个人情感表达的象征形式。于是我们看到许多谈论笔法功力、线条韵律、字体结构和章法筹谋等书法艺术的文章,但对于汉字之美,尤其是以毛笔、纸张来做经典传统式书写之外的,其他物质媒介性的汉字应用性呈现方式之美,则较少予以关注。因为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主导者士大夫文人们亲身实践着的主流表意和表情方式,而汉字的各种媒介性制作形式,则主要在公共性事功和工艺制作领域,是士大夫文人的情感表达艺术所较少涉及的。但在今天,当我们已经处在相当不同的文化时空之中,当我们的汉字应用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毛笔纸张手写的状态占主导地位,且文化人的情感表达也不再局限于笔墨的形式时,我们确乎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汉字之美本应具有的含义了。

     二

汉字之美是怎样的美?回顾一下历史,应该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些线索。

商周之前的时代,汉字还没有确定的踪迹,只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一些陶器、玉器刻符,它们是汉字的萌芽,其表意的确切内容现在还未能确定,但其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

商周时代,人们有卜问、记录夭意和记述战争、会盟事件、记录和感恩赏赐心情等公共表意的需要,于是甲骨文和金文应运而生。其材料是甲骨和青铜这样的坚固材料,工具则是青铜刻刀和铸造模范,技法是刻和铸。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制作之外,也有以竹木为材料,以毛笔书写的文字记录活动的,这不仅有出土的带有墨迹的甲骨、玉、石文物为证,有甲骨文中的象形字“笔”字为证,也有文献记载的旁证,所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多士》)。可见有大量的文献是用竹木的简牍以毛笔书写的,可惜竹木年寿有限,殷商时代的简牍墨迹已经难以见到,而在甲骨上确实有留存的墨迹,也确是毛笔书写的形象。但是,与绝大部分制作而成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较起来,这些毛笔墨迹大都显得草率、粗陋,是写在甲骨的反面及边缘上,所表达的也不是占卜活动所涉及的祭祀与军事等重要事项,而是日常活动的一些记事。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制作的甲骨文具有瘦劲、峻挺的刀味;金文由于可以从容加工模范,或因为加工困难也增加了修饰的需要(铭文多数是阴文,可以采用较高效的刻模而后翻制阳文陶范再铸出阴文的工艺,也可以采用较费工的直接在陶范上堆塑或刻制出阳文,再铸出阴文的工艺,实际上后一种工艺反而占绝大多数。容庚在其《商周彝器通考》中指出:“余所见古器及铭文无一同范者。”或者作为贵族做器者,一般皆以鼻器为礼仪重器,不能容忍以模作手段来复制器型及其上的文字?),从而带来工艺性的装饰意味(方的圆的点或团块以及笔画轮廓的几何形状),也由于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圆润的笔画特征(青铜器铸后刻铭的情况除外)。这两种制作的汉字的美是毋庸置疑的,它们更多的是汉字作为表意符号的功能和形式构成的美,纯粹的个人风格还无从谈起。

从春秋战国到秦代,汉字的书写和制作在继续发展。书写的形式是在简牍材料上以毛笔进行的,而制作则继续在青铜材料上延续,同时随着统治阶层生活中理性因素的扩大,其汉字公共表意的呈现载体也从青铜礼器而逐渐扩展至建筑和石碑,从而使碑刻成为汉字呈现的又一重要媒介形式。这一时代的书写有出土的战国、秦代简牍可以见证,当时的书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它们是实用、快速的书写,其字体是从篆体向隶书发展的古隶,而非表情的艺术(像赵壹批评的汉代的草书)。这是一种实用的、功能性的美(那种笔画的摆动和向一个方向的倾侧的趣味),而非艺术的美。在制作方面,青铜上的金文呈现出地方化、装饰化的特点’而石碑上的汉字制作如《琅琊台刻石》和《峄山刻石》,则呈现出典雅端庄的美。

秦代一统天下,将各国不同的制度和典章加以统一,并传播其权威性以稳固统治是其重要任务,于是车同轨,书同文,刻石碑,铸权量,颁布政令,记功宣威,改变象形为主且形无确定的大篆字体为小篆。小篆字体具有严谨华丽的美,但与战国、秦代隶变后的书写比较起来,它还是更类似西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象形文而颇具描绘意味的制作。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其中有四体是制作性的,即刻符、摹印、署书和受书,其材料是竹、木、玉、铜、牙、角、石、砖等,多数都不是适于书写的材料,其工具仍是刻刀和铸造模范等,技法则主要还是刻和铸。其目标是公共表意,其美仍由国家、群体理念和形式之和谐、典雅来体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鸟虫篆,则是一种强调世俗趣味的创意性工艺,是我们今天美术字的祖先,可是历来不为书法研究话语所重,以其较少书写性而多手艺性,无法体现士人所看重的内在品格特性故也。

从汉代到魏晋,汉字之美更广泛、深人地在公共表意和个人表情、工艺制作和笔墨手写、现实应用和艺术创造两个方面展开。同时,从汉代开始的有关汉字书写艺术(书法)的理论,除了赵壹所提出的“非草书”涉及社会公共事务以外,所讨论的则大多是如何书写及欣赏书法作品的话题,有关公共表意的汉字制作事宜则少有涉及。汉字呈现正在向着个人艺术风格的建立这样的方向发展。

汉代,国家久乱而后治安,行政管理的信息传播需要和记事、教化等统一思想的需要,使得秦代的汉字隶变趋向得以充分实现,汉字告别了象形的形貌,而趋于抽象化、笔画结构化和书写快捷化。典型书体是隶书,材料是简牍,书写者多是低层官吏。儒家思想的统治,使得汉代厚葬风气盛行,刻碑立传需求旺盛,而儒家思想的传播需要,则使石经刻制成为公共表意传播的一种典型例证。汉碑开阔宏大,尤其是摩崖石刻,无名书家奇肆的想象和辽阔天地之壮伟给刻制的助力令人印象深刻。“《部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的书写者,带着这种‘天汉雄风’的时代精神的体悟而运笔挥毫:字与字之间不讲间距,不讲大小,只要能表达出这雄浑气势就行;字的间架结构不注意勻称和对称,笔画不加修饰与雕琢,只要表达出不拘一格的豪情就行。”④社会公共表意的需要使汉字的工艺性制作在中国文化的前期发展中一直处于旺盛的状态,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媒介性文化遗产(大多以拓本形式留存),让我们今天能够直观地感受汉字着重于和谐、端庄、群体性理想之表达的风韵。

另一方面,文人在实用性笔墨运作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书写节奏性多变线条之汉字以求审美快感的需要,而汉代纸张和毛笔、丸墨开始完善的客观现实,则为这种艺术冲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在汉代,汉字呈现的材料和工具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金石材料和刻、铸工具,一类是竹帛(帛当然极少)和纸张(纸张还没有普及应用)、毛笔及丸墨。前者延续汉字的制作性鲜明的传统,有墓碑和石经、摩崖,后者则开始了书写性张扬的汉字呈现的新方式,有草书经典的流畅书写性作品(张芝)以及楷书、行书的结构和线条追求。这是汉字艺术化、个性化的开始。传统汉字实用的理念受到时代审美追求的冲击,赵壹的《非草书》反映了这样一种汉字运用理念的变迁过程的关键时段。

在汉代,隶、草、楷、行书体已基本形成。但这只是强调书写性的一个开始,其总体的汉字之美印象,仍然是公共表意的制作性的汉字呈现方式提供的。因为汉代的书写及其相应媒介物质形式,强调的是庄重典雅内容的宣示和传播,而非汉字形式的书写艺术性,其审美价值是汉字呈现实践的自然结果,而非刻意进行艺术追求的目标,因此显得本真而质朴。赵壹辨析了汉字书写的传播信息功能为其首要任务,蔡邕则强调了主体之心的随意所适与字的形势自然而立的重要性。汉字之美此时大致是其自然之形所展现的功能之美,汉字的艺术性书写尚未来到自觉的时代。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人们需要从玄学和佛教中寻求安慰。士人们抛弃了儒家的名教传统,转而信奉老庄的自然无为思想,开启了中国文艺的审美自觉时代,诗、书、画都逐渐从实用领域进人审美世界。汉字的应用,此时完成了由实用所主导的字体演变过程,进人到个性和情感之表现所主导的风格演变时代。汉字呈现的材料工具也主要以完善的纸笔为主了。

由于中国南北地域的不同政治和文化态势,其汉字美学的进程也不尽相同。南方是士族文人所主导的笔墨流畅的书写性汉字的发展,而北方则保留了汉代以来的刻碑传统,其汉字呈现也较多地与刻凿制作的过程相协同,而表现出与南方书写性极大不同的工艺性,所谓“魏碑”的名称下展现着强烈的民间书家和工匠手艺的乡野趣味,是难得的民间书写制作汉字的典范之一。华人德说康熙十八年(1629)北魏《崔敬邕墓志》在河北安平出土,其书即为士人所重。当时学者何焯曾评论曰:‘人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唐人终莫能及。未可概以北体少之也。六朝长处在落落自得,不为法度所局。”但魏晋以后的时代毕竟是文人的、个人性情多于国家共性而被欣赏的时代,因此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汉字书写的审美价值得到极大的推广,而汉字制作性工艺呈现则作为无文的标志而退居边缘。

隋唐时期,在汉字书写方面仍呈现为两种方向,其一是极其风格化的草书艺术,如张旭和怀素的作品,将书法艺术的审美向度发挥到极致;其二是极具法度的楷书艺术,如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等。应该说后一种路向保留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中和审美原则,将国事和个性、审美与实用、汉字与笔墨等因素处理得协调而均衡,书家的个性在法度中体现出来,这是唐楷的审美观,也是作为中国历史的鼎盛时代之一的唐代的主流汉字审美理想。然而承载这些公共表意汉字的唐碑,虽然制作精良,碑体巨大,但其汉字呈现方式的制作性趣味已经被模仿墨迹的精湛刻制技法所消解。

与此同时,从隋唐开始,汉字感性具体呈现的另一种影响深远的方式登上中国文化历史的舞台,这就是印刷术的发明。从此汉字应用开启了为广大公众而非仅仅是文化精英服务的法门,其产品有佛经、历书、农书、类书等等。这对汉字之美的发展是划时代的,它改变了汉字之美只是手工书写的历史,或者更狭隘地只是书法艺术家天才之产物的历史。它使得汉字的呈现手段不再非书写而不能,不再非个人乃至名家而不能(在唐宋时代,印刷所用的字体主要还是模仿唐代楷书大家欧、颜、柳的书体,元代则赵孟頫的书法也成为印刷字体取法的对象,至明代横平竖直,不模仿任何书家风格,专用于印刷的宋体字才得到了完善和定型©)。它使得汉字的呈现可以成为一种工艺,一种常规的技术,而使信息传播的任务得以利用工具和机械而大规模地实现。由此它可能是令人悲哀地排除了汉字书写名家、艺术家的天才和性情的灵韵,但它也使以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匠的手艺感觉和由民间生活赋予的灵感成为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实用艺术的美),这一点越在接近现代的时代越得到公众的承认。这种美的确是一种具有现代感的美,它打破了单一的汉字手工呈现方式,是一种可以在工艺、技术的支持下发展的汉字呈现方式。它可以支持更广大公众更多样的文化需求,并且也可以更广泛更快捷地从受众需求中得到更多创意灵感。这是从战国时代即已出现的汉字之美——美术字设计和汉字设计的世俗趣味之美,它的发展几经波折而在当代正方兴未艾。但在整个传统时代,它们并未得到适当的关注,有少数的评论也是负面贬抑性的,这是历史和文化的时代局限性使然,也正是当代的汉字创造可以有所作为之处。

宋代的书风尚意,注重主体情怀的抒发。随着宋代文人的文化权力达到高峰,汉字书写也更多地偏向于个性表达的路向,从而与唐代尚法的书风形成鲜明对照。一些著名的文人书法家,如苏轼和米芾的书写个性颇为鲜明,以自我情意之抒发为主,而又颇能综合前代大家之优长,从而成为其时代引领汉字书写个性之美的先驱。

此时藉由宋代皇帝的文化雅好和纸墨材料、拓印技术的完善,历代名家的书迹开始被广泛收集而加以精心拓刻,像《淳化阁帖》这样的经典刻帖盛行,所取的都是书写名家的作品,其标准是书写艺术表现的美丑,而非其文字内容的高下优劣。加之其时刻工们技艺精湛,书家墨迹的精微之处无不纤毫毕现,由此而使晋代以来以“二王”为代表的精致文雅的书写性汉字之美的趣味大播于天下,而晋代以前汉魏碑版的制作性的汉字之美,则被视为趣味粗拙而难登法帖大雅之堂。金石学在宋轫,但当时的学术兴趣主要在以金石材料“证经补史”,对金石文字审美特点的真正兴趣要到清代才被较多提起。如此,在宋代文人文化极度繁盛的氛围之下,汉字之美几乎等同于书法之美,而书法历来强调主体内在德性之高下对作品格调高下的决定作用,于是汉字的内在人格象征的书写之美益发高扬起来了。

元代的汉字应用,在技术上没有特别的突破,只有一些延续上代的工艺改进。在书写艺术方面,则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综合、回归和复古的态势,其代表人物是赵盂頫,他在书艺的各个方面皆有不凡的造诣,但本质上是一种继承、梳理、回归和综合,似乎是在宋代文化高峰之后和元代异族侵略之痛的时代环境之下的一种喘息、潜沉和积蓄。

明代的汉字运用实践,在公共表意应用方面的成果是宋体字的成熟。经过长期的刻写实践,明代刻工们将宋代印刷字体发展为今天所见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阅读舒适醒目的经典样式。这种工匠创造的字体后来传人日本,成为其现代日文字设计的基础。今天,也成为中国汉字现代设计和应用的基础。可见,工匠的创意,也可以有巨大的实用艺术的审美价值,而它们也无疑是汉字之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汉字形体美学研究有待挖掘和阐发的一部分。

在书写艺术方面’书法继续着宋代的文人书风,既有文徵明的娴雅谨严和董其昌的清淡简远,也有祝允明的激情和徐渭的狂放,后者更有猛烈发展的趋向,一直延续到清代。这应该是汉字书写在明代日益被承认和归为艺术活动乃至富有文化气息的经济手段的原因©。因为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就是个性,而在前辈书家林立的情况下要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似乎非走极端不可。于是汉字本体的字形、结构之美,在此时代一些书家那里往往不是主要应考虑的事情,其所注重的是自己的个性如何才能更显著地表现出来。汉字之美的追求,往往就是以汉字传统的中和之美规范的破坏来实现的。如果不是从汉字之美的角度,而是从书法艺术创作和适应文化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汉字形体创意实践也是无可厚非的。

清代的汉字应用和书法艺术两方面乃是前代汉字实践的集大成。为巩固统治,满人在清初销毁大量不利于统治的书籍,稍后开始编纂和印刷各种关乎国计民生的丛书、类书、套书,而在清统治者的文字狱高压下,民间研究各种古代学问的“汉学”以及有关各种日用知识的书籍也开始繁荣。这些出版总体上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三类。官刻出版皇帝著作,各地官方文件、大型文化丛书、字典等等;私刻出版文人自己的著述或前贤的诗文集,或前代的各种文化、艺术和学术名著;坊刻则喜好搜集、校勘和重新出版历代的各种书籍,从经史子集到民间日用,应有尽有。

就汉字的应用来说,清代的印刷不拘一格,使用各种字体,从宋体字到各种名家楷书和行书皆有运用,一些大型丛书则使用活字技术以提高效率。但是可以看到,各种精致的官方出版机构和私人书坊的精致刻本,还是喜欢采用著名书家的手写汉字(所谓“软体字”或“写体”)作为印刷字型来印书。“清代的写刻精本,起始于康熙,盛于乾隆……当时的殿本,包括扬州诗局所刻的书,大部分是手写上版。在其影响下,私刻也兴起了精写上版的风气。”⑧宋体字因为缺少精妙的笔墨韵味而被称为“匠体”,显然是文人的雅趣和怀古情绪使然。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书法艺术对印刷字体发展的强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中国社会还未进入到现代社会之前,传统文化的古典趣味氛围是极其浓厚的,现代的机械复制的文化趣味还很少可以进人文化人的法眼。汉字之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书法所带来的汉字艺术地书写而产生的美。

清代汉字的书法实践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对圆熟的“二王”书写传统的不满,希望以“金石学”学术研究所带来的古代汉字资源来改变这种状态,从而创新书法艺术的面貌。这种以“碑学”为表现形式,以“金石学”为艺术支撑的书法变革,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汉字字体创立时期的各种实用汉字形式的重新发掘和利用,初期汉字字体的很多呈现方式或多或少受到了公共表意应用的目的及其制作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产生了较大的不同于书斋手写汉字的面貌和趣味。

清初的书家通过学习碑版金石的汉字呈现方式,而变革习以为常的帖学面貌,如傅山,初学钟繇、“二王”,其后精研金文和碑刻中的古代文字,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草书创作中,从而产生纵逸流畅的风格。在尊碑抑帖氛围曰渐浓郁时扬州八怪”这些非正统的文化人对传统书法规范发起了剧烈的反叛行动,其中典型的是金农的书法实践。他与名士交游,博学多才,尤喜汉碑,而“耻向书家作奴仆”,在参悟汉碑的基础上自创“倒薤”写法等非传统笔法的汉字书写方式,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散发浓烈金石气的“漆书”风格。清末碑学兴盛,帖学式微,吴昌硕的书写风格表现出强烈的金石学功底的影响。他大器晚成,早年就对古砖器物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后辗转师学于诸金石学大家,遍观其所收藏的金石书画,眼界大开,由参悟古碑刻金石而来的汉字造型思维使其书法创作面貌奇异而高古,这尤其在其篆书创作和篆刻的艺术实践中体现出来。

.清代的书家倡导宁丑勿媚的汉字审美观,而碑学的理论家从阮元、包世臣到康有为,则大力地鼓吹碑刻尤其是北碑的审美优长,并最终在清代颠覆了“二王”的书法传统,使尊碑的审美倾向发展到极致。这在表面反映了人们对刻帖辗转失真的不信任和对帖学传统萎靡的失望,其实内里应该说是人们对书法艺术长期禁锢于文人程式化书写格式的不满而力求突破。人们在惶恐和迷惘中借由清代的“金石学”成果,而发现了往古金石文字的美,于是不由自主开始尝试回到汉字之初,从其造字、字体形成的原初状态来探求汉字之美的根源,同时当然也是以这种资源来为自己的个性化书写寻求灵感(其“丑学”书法,大多是利用对各种碑刻书法特点的参悟而融汇综合成自成一体的个性书风,往往呈现为非和谐理性的、非中和的、相当质朴、稚拙乃至丑怪的汉字书写形象)。清代的碑派书家们从原初的汉字形体呈现方式中得到了启发,但或许少有人意识到,其所得恩惠并不全部来自书写者,其制作者也是有很大贡献的。限于篇幅,有关民间汉字的应用情况从略。

通过上述对中国历史上汉字应用状况的概览,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汉字之美并不局限于传统书法话语所涉及的范围,因为书法讨论的主要是与艺术有关的话题,如线条的节奏和章法的安排等等,而汉字应用的范围则不仅包括艺术性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也包括那些主要出于实用目的而写就或制作的汉字。如此我们关于汉字之美的考察范围就应该扩大,它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的书法话语所论及的历代名家墨迹和魏晋以前的公共表意书写和制作,诸如金石碑版等的汉字书写兼制作品,也应该包括那些不被认为是书法作品的汉字应用形式,比如印刷字体和美术字,等等。如此我们才能从汉字应用和呈现方式的视角,全面、完整地来审视汉字呈现为各式各样具体的物质媒介形象的美,如武丁时期的某片甲骨文的美,某块汉碑所呈现的符合其功能应用的形式的美,以及它们作为具有共同制作因素的汉字所体现的某种类型的共性美,等等。

其次,从汉字物质生成和具体呈现的方式及其美感的特点来看,汉字之美也不局限于毛笔书写的方式,尤其并不局限于名家以毛笔在纸张等软性材料上书写汉字的方式。历史上谈论书法艺术的话语是在汉代文人热情地投人毛笔书写快感的审美活动之后,此前汉字以各种媒介方式存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在我们今天看来,它们仍然闪耀着独特的美,如甲骨文的爽利挺劲,金文的雍容华丽,而实际上它们并不是以审美目的创造出来的,也主要不是以书写的面目呈现的,虽然其中有书写的因素,但最后的汉字形象却是甲骨刻辞或青铜铭文的制作品形象,后世对这些“甲骨文”或“金文”的印象(所谓“金石味”)主要都是由这些汉字制作品的形象所建构的,而对于制作因素在汉字之美形成中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制作性对汉字之美的贡献,还往往体现在非文人的制作者的本能想象力的发挥上,这也是我们以往的汉字书写艺术研究所常常忽略的。

第三,从汉字出现的场合和书写或制作的目的来看,在唐代及其前代,汉字许多时候是为了国家的大事或共同精神规范的宣示和传播而书写和制作的,其呈现出来的材料是能够保持久远的金石材料,其保存或呈示的地点往往是国家或群体生活的公共场所,其书写者和制作者往往是不知名的巫官或史官以及无名工匠,所有这些因素都体现为公共表意的特点,而其汉字书写和制作的形象呈现,也往往具有中和、典雅、端庄的审美趣味。宋代以后,汉字的具体书写形象往往是士大夫文人个人性的情感交往和文化学术交流的产物,它们没有庄重的社会公共事务的拘束,而其呈现方式往往是以具有广阔表现空间的纸张、笔墨为手段,以长于表现个性、天赋的手札或尺幅为媒介形式,于是其汉字书写形象往往呈现为个性十足而又极富书卷气的笔墨性线条构形模样,即如唐宋明清的一些大书家的作品风貌。可见汉字之美往往由于其应用场合及目的以及其书写或制作者的不同身份及趣味,呈现不同的美,这也是汉字之美的研究视野应较为关注的方面。

第四,唐代兴起的印刷术和印刷字体创制的实践及其中国书籍、版本文化的巨大遗产,使我们对汉字的技术性呈现形式的审美问题不能视而不见。如宋体字的审美特性问题,在传统时代对它的研究就比较罕见,即使有之也是较为负面的评价,与传统文化对工艺的态度较为类似。但在现代的文化现实中,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对工艺性汉字的忽视和负面评价的倾向,则不仅与现代学术对现代性文化审美特性的判断不甚相符(如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成果),也与当代人的现实审美观感颇有距离。就宋体字的阅读感觉和在文化、商业领域的精神、品牌特性的标示应用来看,它的简洁明快的现代性美感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与西方拉丁文字作比较时,它又颇具有东方的神秘和难以言传的韵味。这样的汉字之美,我们怎么能局限于传统的书法论述话语而轻易地错过呢。此外还有美术字问题,限于篇幅从略。

书法字体范文12

字体设计是指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它主要表现为: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功能;通过将视觉要素进行审美化形式设计,创造具有鲜明视觉个性识别的字体形象。字体设计包括基本字体设计和创意字体设计两大类。基本字体设计工整规范,清晰庄重,在视觉传达和印刷品中使用最多最广泛;创意字体设计包括装饰字体、形象字体、立体字体和书法字体。

二、字体设计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1.字体设计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则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媒介。所以首先文字具有实用性。文字、语言是人类的文明,它帮助我们了解想了解的东西,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文字还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字体的个性与排列组合的形式,直接影响画面或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与作品的影响力。所以文字被设计成无数形式用在人民随处可见的地方。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字体不仅在乎其外形,也在乎其外形所给予的优美感觉,这种追求美感的文字被称为字体设计。也可以说,字体设计是运用装饰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种书写艺术,它千姿百态,美观实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并以它的艺术感染力起着美化生活的作用。所以字体设计还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字体设计的审美价值的体现是作为一种艺术生产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它既具有艺术形式的形式美,也具有艺术的内容美。它的形式美生动鲜明的体现出了内容。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标准,字体设计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就书籍而言,字体设计在封面中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文字不再是呆板的摆放在封面中,而是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封面上,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封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让读者赏心悦目,产生美的遐想体会。

2.字体设计在封面中的应用

书籍封面的字体既具有可阅读性,同时又具有装饰功能。既然有装饰功能,它就具有它的形式美感。首先是每个字的形式美感,除了选择或创造每一个字体外,还有对一个字中笔划点、横、竖、撇、捺这些局部进行创意性的设计,使文字图形化,从而使封面设计中的文字与图形更好的结合,增加文字对读者视线的吸引。其次,文字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形式美感还体现在文字的排版、大小的对比、笔画粗细的对比、疏密关系的对比以和文字在空间上的运用。对于封面设计中的文字,我们要注意把握其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读者在视觉感受中进而体验到美感。我们要根据书籍的内容这个大背景决定文字排列的形式,调节节奏的强与弱,调节字体形式的点、线、面抽象形式的律动,使视觉不断有新的感受,并体现出书籍的总体风貌与特色。如果书籍封面有图形和文字配合,字体的处理就应考虑和图形的呼应关系,根据图形的大小,复杂与简单的程序处理字体的视觉强弱效果。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要有主有次,有强有弱,要做到层次分明,合理地运用于封面有限的空间。

3.封面中的书名设计

一本书的封面装帧设计是由书名、图案、纹样、图片、字体等诸多要素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封面设计的一切要素都是围绕着书名设计展开的。书名设计是书籍装帧创意的核心,在书籍的封面的文字要素中,书名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封面上的其他文字。所以书名的设计是重中之用。书名的字体,如宋体、楷体等,笔画或粗或细、或重或轻、字体形式或斜体或扁体,均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如《中国书法艺术》封面上的书名字,一个“中”字几乎占有封面的全部,这本来是忌讳的结构方式,然而设计者恰到好处地利用了“中”字的字体结构,从而使画面的疏密关系仍然得到很好的表现。设计者不选用电脑字体,直接用毛笔书写这个豪放雄浑的行草,并使它充分展示枯笔和飞白,想必是设计者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的理解和表白。封面的阳文和封底的反白阴文效果,是中国书法中篆刻阴阳文的表现手法,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情感所至的良苦用心。也正因为设计者巧妙地调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展示了中国书法温婉清丽的美感,使整个封面充满了东方情韵。

三、未来封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新形式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和审美观的改变,基本的字体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要加强文字设计的创意性。用敏锐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将看似没有联系的设计元素结合起来,用以传达信息,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流行文字和符号,创造出新的时尚和新的风格。封面中的字体设计的设计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书法艺术作为印刷字体的前身,与字体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书法的活力注入字体设计可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书法的独特性、偶然性、自发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特色。书法的实用功能、表情功能和审美功能综合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情感和书籍信息的传达功能。它的表现性和审美性强化了文字单纯的识别性,把无生命的文字赋予生命,塑造成有艺术美感的形象。

二是从民间字体设计中汲取营养。在文人士大夫创作了大量杰出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地字体图形。如饰有虫形、鸟形的鸟虫书;笔画头粗尾细的蝌蚪文;随势屈曲的瓦当字;字画结合的板书;淳朴吉祥的剪纸字;藏字于画的竹叶诗……每一种形式都是奇巧的设计,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是电脑辅助设计。电脑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设计的表现空间,增加了创作表现的可能性。可以说,没有它做不出的,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我们既可以利用电脑的帮助更有效地完成图文结合、立体投影、肌理材料等任务,又可利用电脑特有的程序进行字体的处理,使字体带有某种“感觉倾向”。如:神秘感、电子感、未来感等。面对着这个“万能”的机器助手,关键是如何来控制它为我们的设计服务,而不是让它令人目眩的特技效果抑制了我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