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书法市场论文

书法市场论文

时间:2022-08-20 09:54:18

书法市场论文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1

也许正因如此,与中国近现代书画和当代书画相比,古代书画行情多年来没有显著的突破。同是赵孟\作品,去年西泠印社拍卖春拍的《滚尘马图》以649万元成交。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两件赵氏作品都受到了近两年书画行情下滑的影响,未能拍到理想价位。《滚尘马图》的成交价也是在500万至700万元的估价区间。如果这两件作品退回到两年前――在2005年春季拍卖,价格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董国强先生由书法而走向收藏,由收藏转向经纪,2006年主创匡时国际,十数年来在中国书画市场摸爬滚打,去年推出篆刻专场,今年又拓展了书法专场、齐白石书画篆刻专场,成绩斐然,广受业内人士好评。据悉,今年11月匡时国际秋拍更将首次在国内推出代表20世纪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20世纪名家翰墨专场”。书法篆刻专场的成功,充分表现了董国强对中国书画拍卖格局的开拓和探索。有业内人士评价,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作为艺术品拍卖人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

董国强亲历两件拍场上重要的赵氏作品――《书札六帖》、《归去来辞》手卷。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看待中国书画拍卖格局及古代书画板块面临的一些问题。

《文物天地》:近年,中国书画板块的近现代书画行情经历了大幅调整,但是古代书法、古代绘画的调整幅度相对不大,而且其中有的名家精品还呈上升趋势,您是能给我们谈一谈个中的原因吗?

董国强:我不止一次说,市场调整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前两年市场的火爆使书画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和任何投资一样,火爆行情是不可能持续长久的。在这种火爆中,收藏的本质被淡化,市场呈现出比较浓厚的投机气氛。 更多的人不是出于对艺术品的喜爱,而是看中其经济回报。一时间,几乎全部的近现代书画作品,无论水平高低都大幅上涨,这本来也是不正常的。

在市场热潮渐渐退去时,这些投机资金随之而去。留下的则是对中国艺术品有着浓厚感情的成熟的收藏家。而古代书画和近代大师精品恰恰是这些人追逐的对象。因为只有具备一定收藏知识和经验的人,才知道应该收藏什么样的作品,从收藏当代书画作品到近代大师精品,从收藏近代作品到古代书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只有近代大师精品和那些存世稀缺的古代作品,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所以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到这一类作品上来。我觉得,这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标志,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才会具有持续性。

《文物天地》:由于年代久远,宋元书画传世量极少,能流散到市场上的更少,有的专家甚至认为目前市场上已经无宋画了。

董国强:宋元绘画是历代宫廷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藏品。换句话说,这些文化财富是靠着古代帝王和收藏家的收藏和保护,才得以存留至今。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一些宫廷旧物和收藏家手中的宝贝流散到世界各地,一些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些被海内外藏家所收藏。真正在市场上可以见到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所以,市场的价格也逐年递增,并且势头强劲。由于市场资源的稀缺和鉴定方面的困难,当代能够专项收藏宋元作品的藏家几乎没有,而收藏明清两代重要作品的藏家在海内外还是大有人在的。

《文物天地》:相对于明清书画,宋元书画的价值仅仅是体现在年代因素上吗?当前市场对宋元古画的价值判断主要倾向于什么方面?名家与非名家之作判断的依据有哪些区别?

董国强:年代只是考察一件作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的一个方面。、石涛尽管是清代画家,但他们作品的收藏价值肯定高过百分之九十的明代画家,甚至宋元绘画,这还是和作者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有关。同理,很多宋元无款作品其价值和市场价格也很难与明清大家的作品相提并论。

我前面说过,宋元绘画由于鉴定方面的困难,使人望而却步,特别是这几年,由于谢稚柳、王己千、刘九庵、启功等老一辈鉴定权威的相继去世,徐邦达先生也年事已高,在古代书画鉴定方面,缺少了能够一锤定音并且被收藏界广泛认可的鉴定家。所以,更多的人把信心寄托在那些经过宫廷旧藏或者著录翔实的作品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传有绪,这样的作品自然价格会很高,而缺少这些重要佐证的作品即便是真迹,都往往会被打入另册,受市场冷遇。如果中国书画的鉴定找不到一个更加科学的方法来代替过去仅凭经验的目测,那么,这种现象将来会越来越严重。

《文物天地》:对于赵孟\书画作品的评价,历代论家向来掺杂着很多政治因素,被视作“贰臣”的赵孟\饱受后人指责,这一问题是否还成为当下市场人士关心的问题?这一点是否影响到其书、其画的价值?

董国强:把人品和书画家的书品画品结合起来,只是个别人的一种观念。历史上,很多奸臣或者贰臣都是优秀的书画家,并且被历代收藏家所珍视。况且,赵孟\的“仕元”是有失气节,还是顺应时代?至今还是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觉得,无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都丝毫不影响其在艺术史上的伟大。他在书画方面的影响之大在元代无出其右,对明清两代也是影响深远。这样一位古代大师的作品,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文物天地》:今年春拍,匡时国际以396万元成交的《书札六帖》,是当前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成交价居第三位的赵孟\作品(前两位是2005年中贸春拍935万元成交的《临G帖》,2001年北京翰海春拍682万元成交的行书《归去来辞》卷),六件书札并不是一个时期写的,是否可以说从这件拍品,大致可以看到赵孟\的书法风格?

董国强:很幸运,你提到的三件作品,其中两件是经我手从海外回来的:一件是我们这次拍卖的《书札六帖》,另一件就是《归去来辞》卷。前者是我们从美国藏家手中征集回来,后者是我在1999年时受秦公先生委托代北京文物公司从香港苏富比以近200万港币竞拍回来的,回国后组织了专家鉴定会,我也有幸参加。启功和徐邦达先生当场认定为真迹,并且是难得的珍品。

时隔两年之后,北京文物公司将其再次上拍,拍出了682万元的高价。可惜的是,当年力主收回这件国宝的秦公先生在2000年5月因公逝世在工作岗位。

《书札六帖》与《归去来辞》卷曾经在1990年纽约佳士得同场拍卖中露面,当时,前者的成交价还超过后者,被一位旅美华人竞得,此人为黄君璧先生高徒,在黄君璧先生的鼓励下毅然将此《六帖》购入,并收藏了近18年之久。这次,我们的同事专程到美国,经过努力,将此《书札六帖》卷拿回国内拍卖,并最终被一名北京收藏家购得。

《书札六帖》是六件诗稿和信札合装为一卷,我们统称其为《书札六帖》卷,不是同一时期所写,其中《留杭数十日帖》、《初六日至吴门帖》写给德辅教授。赵孟\写与德辅教授信札,别见有三帖,分别为《近来吴门帖》、《李长帖》、《奉答帖》。《李长帖》、《奉答帖》又合装于七札册中,现藏博物院。《近来吴门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们经过对比和考证发现,《留杭数十日帖》、《初六日至吴门帖》与两岸故宫所藏几帖无论在笔法、书风还是内容关联上都是十分吻合的。《哀鲜于伯机五言诗稿》、《五律一首》帖,其中诗句在《松雪斋集》曾经著录。前者记录了赵氏与鲜于枢的深厚友谊,后者与《老妇帖》、《昨日承枉顾帖》等一同见证了管赵风流。从作品上的鉴藏印可以看出,此六帖历经翁广平、叶志诜、查莹、张谨夫、刘问涛等多位清代至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收藏,最重要的佐证则是卷尾的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大学士英和的题跋,英和是清代著名鉴定家和书法家,专门研究赵孟\,他的鉴定在当时就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我们当时认为,这样一件作品应该以比较高的价格成交,396万元这个价格尽管已经超过底价不少,但是无论是我们,还是竞买人都觉得没有拍到它应有的价位。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前面说到的,现在缺少像启功先生、谢稚柳先生那样的鉴定权威,对于宋元作品大部分人是“谈虎色变”,不敢轻易上手。这种“叶公好龙”的现象,是目前古代绘画市场比较常见的现象。

《文物天地》:书画史上称,赵孟\之书法开一代书风之先,影响了整个元代的书法审美取向,您是如何理解的?

董国强:赵孟\在书法方面,反对南宋“尚意”的书风,力主复古。在他的影响下,遵循晋唐古法的书风成为了元代书法发展的主流。在出现过的元代书法作品里,我们都能看到这一点:都有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用笔、结构匀整统一,强调熟练性。这样的特点,在明代书坛领袖董其昌的作品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文物天地》:赵孟\的书法曾被一些论者斥为“俗书”,认为其书作近媚而少雄壮气,应该怎样理解?元代时其伪作就已经不少,您对其书法的真伪鉴定有哪些心得?

董国强:赵孟\的书法艺术成就以行、楷为主,以书风遒丽著称。现在的人说“学赵书者字多俗”是没能领会赵书的精义。实际上,赵字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和谙熟的笔法之上的。他对“二王”和颜、柳书法都有过刻苦的研究,才能领悟前人书法的精奥,兼收前人之长而自成一体,有自己的精神在里面。而且赵孟\书法各个时期有不同的风格,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其晚年的大楷《胆巴碑》,书风就是雄遒苍健的。后世对赵氏书法的仿作很多,这也是其作品难以辨别真伪的原因所在。

赵孟\自己说过“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所以鉴别上还是要以笔意为主。同时结合纸张、落款、印章等等。当然,对于这一类的作品,我因为接触的机会不多,谈不上有多少心得,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前人的鉴定结论十分重要。尊重前人的研究结果,不轻易否定历代流传有绪的重要作品,这对于保护古代文化遗产是利大于弊的。

《文物天地》:文人画肇兴于元代,赵孟\对其影响最大,赵提出了“书画同法”,以书入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欣赏?

董国强:赵孟\实际上是文人画风格的真正确立者。他创立了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新江南山水画风,在这里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他主张“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进绘画之中,提出用笔在文人墨戏中的重要性。后来徐渭以草书入画、赵之谦以金石入画等等都是这一种思想的体现。赵氏在绘画上要求越过南宋,直追北宋、五代和唐。所以我们能从他的画中看到王维、董源、李成和苏、米等诸大家的影子。同时他的画也不是非常严格的写实,作过一定的美化与装饰,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说画是他心中境界的表现。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2

唐宋书法继续发展,开始出现了润书市场,即书法作品已按润例收费。据《新唐书。柳公权传》说:“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不孝……凡公卿以书贶遗,盖巨万。”看来润书市场在唐代已具较大规模。市面上的“大王草书字(值)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一行真正”。大名家书法已有明码标价,如《圣朝名帖记》中就详细记录了许多书法名家的价格,褚遂良、颜真卿等大家墨宝市价每书一通碑黄金二百两,少者一百两。特别是宋人坡书法广受欢迎,“东坡翰墨,在崇宁大观,则时禁太严,尽行焚毁。至宣和间,上自内府搜访,一纸直(值)至万钱。”元代书法市场日趋成熟,元人写字卖钱已相当常见。赵孟\的书法绘画价位均很高,人称其“亦爱钱,写字必得钱,然后乐为之书。”说明商业及市场意识在书法家的头脑中更为强烈。

明代是书法市场的鼎盛期。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书法市场发展迅速。明代中叶以后,私家艺术品典藏一跃而上超过了内府收藏,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其中以江南最为活跃,其地人文荟萃,不仅有大批艺术造诣深厚的书法家,且亦有众多的富商巨贾等消费群体,尤其是嘉兴的收藏巨子项元汴,收藏的作品数不胜数,显著东南。加上大批专营书法与裱字的书画商人在市场上游走穿梭,起到了市场中间人的作用。在这些因素促成下,书法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

1368年,朱元璋了元朝统治,定都南京成立了大明王朝。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明代多位帝王都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以写诏令文书。明代帝王诸如明仁宗、明宣宗,喜欢临摹“兰亭”。明神宗则自幼学习书法,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米芾的《文赋》等名作。在此众多的帝王影响和鼓励之下,当时的书坛名家辈出。明朝中期时,在苏州地区出现了吴门派书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他们的书法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更讲求形式美和抒发个人情怀,影响甚广,所以当时有“天下书法尽归吴门”的说法。

至明朝晚期,书坛还出现了许多风格独特和成就卓著的书法家。如徐渭、张瑞图、董其昌、陈道复、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这些名家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大都参与书法市场,因此明代的书法市场十分兴旺。其时除一般的专职的书法商人以外,在苏州、杭州、嘉兴、南京等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开始出现了一些独立的书法经营商店,这些专门的艺术品商店已成为私人藏家获取藏品的主要场所。

在明代社会赏字藏画成为了一种时尚。“家中无藏字,不是旧人家。”一幅名家真迹挂壁,家中主人身价倍增。书法艺术品的交易普遍由专职书法商人经手,市肆操作,价格层次清晰,上升趋势亦较明显。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提到了嘉靖未年各地巨贾“不惜重资收购,名播江南。”明中叶以后,大批职业书法家涌入市场以卖书法作品为生,市场首重者为“明四家”的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等人。唐寅长期靠卖字画为生,如他作于弘治四年(1491年)《刘秀才墓志》中袁宏道评:“子畏原不知文,志铭尤非所长,而不乏求之者,想白雪无权,黄金有命也耶,一笑一笑”。可知唐寅即使为童年的好友刘嘉作墓志时,也得到相当的文润。沈周早已是“名噪寰宇,徽求过多而日不暇给”。至文徵明时代的苏州,经济异常繁荣,社会对书法作品的需求增大,“四方乞诗文字画者,踵接于道”,使得文徵明交易价格比沈周在世时还要高好,特别是其晚年“德尊行成,海宇钦慕.嫌素山积,喧溢里门”,以至于出现了“寸图才出,千临百幕,家藏市售,真质纵横”的作伪现象;这一时期书画作伪异常突出,临摹当代名家的作品的作伪者,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所谓“伪貌其笔以衣食者无数”、“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泡香,往往自润”。

此外,仇英长期客居在大收藏家项元汴家,应项氏所求而作的《汉宫春晓图卷》,更是以两百金的交易价格创下了当时的新高。董其昌虽倡言以画为寄,却又说“亦不为虚套”,欣然收受他人的金钱物品。在一封信札中董写道:“鸿堂帖来裱者,壹两半,此画一价,惟兄所损。然勿得乞他人知也。”看得出由于生怕朋友告知别人实情,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所以十分保密。

除了江南地区,京城的书法艺术品市场亦相当兴盛,有些书家甚至自己京城开店卖字,马宗霍《书林纪事》中说:“洪季和钟崇仁人,四岁随父入京,至临清,见牌坊大字题额,索笔书之,遂得字体,至京师设肆继鬻字。”可见书法艺术品已在社会上大量普遍地流通了。明朝民众热衷于追求名家作品。名家门前购字画者络绎不绝。祝允明“海内索书,贽币门,辄辞弗见。”亦为市场中的热门人物。

明代由于文人耻于言利,所以书法价格也难见史籍。大鉴藏家项元汴喜欢在书画作品后面标明价格,孙承泽就在《庚子消夏记》中如此取笑道:“项墨林收藏之印太多,后又载所买价值。俗甚。”因此,在明代私家著作中公开大谈书法价格的文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但是翻阅史料,还是能够找到些蛛丝马迹。如写于1621年的《长物志》中《书画价》论及书法定价:“书价以正书为标准,如右军草书一百字,乃抵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正书;至于《乐毅》、《黄庭》、《书赞》、《告誓》,但得成篇,不可记以字数。”可见当时书法是以字数论价,并以正楷价最高。但这里的定价毕竟只是参考价值,真正进入市场那又是另一番的价格。因为书法价格是受市场的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可能几倍有高于理论价的存在。《戒庵老人漫笔》中有条重要的记载:“逸少《二谢帖》真迹凡七十六字。后有赵清献公\并苏子容等跋。字画亦无残缺,但墨气已尽。此余乡顾山周氏先世物,子孙欲求售,特携以问价于文衡山。曰:此稀世之宝也。每字当得黄金一两,其后三十一跋每跋当得白银一两,更有肯出高价者吾不论也。”

相对于古代的高价,当代的书法价位相对较低。当然也有例外的,如嘉靖三十二年(1553),项元汴买王宠的《离骚并太史公赞卷》花了二十两。嘉靖甲子年(1564),项元汴买祝枝山的《急就行草怀知诗帖》也用去了二十多两银子。但就整体而言,却是“厚古薄今”的,即通常来讲创作时间早的价格高于创作时间晚的。这说到底是跟存世量有关,年代久远的书法作品完整地流传保留下来的毕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显得异常珍贵。当时的晋唐名迹价格一直居于高位,如王羲之《瞻近帖》大小不过一个多平尺,售价就达二千两银子。王献之行草四十余字也能卖到八百千(铜钱)。怀素的《自叙帖》、《千字文》售价亦达到一千两银子,可谓天价。吴彩蛮小楷书《唐韵》,“其字不减十万,又作蝇头小楷。位置宽绰有余”,被项元汴定价为六百二十两银子。

相比而言,宋代的书价仅次于晋唐,但也高得惊人。万历七年(1579),项元汴给宋高宗御书《真草千字文》的定价是五百两银子。高如晦买吴公甫藏米芾书《天马赋》,也花了一百多两银子。嘉靖四十五年(1566),项元汴从吴门黄氏手中购买黄庭坚书《法言》,也费了一百两银子。但黄庭坚的《法华经》七卷,索价竟然达七百两银子。苏轼的《阳羡帖》,项元汴标明的价格是八十两。但是,也有价位一般的,如石延年大字楷书《古松诗》墨迹,其定价就仅为十五两银子。

与晋唐和宋代的书法作品相比较,元代的书法价格相对较低,单件作品的价格没有超过一百两银子的。项元汴给赵孟\书《道德经》定价七十两银子已经是很高的记录了。价位低的如赵的《兰亭十三跋》,索价也就五两银子。在万历四十年(1612),李日华买赵孟\《临张长史秋深帖》,仅花了四两银子。

然而,明代书家的书法作品价位大都偏低。记录较高的如祝允明王宠等人的单件作品最多也不过二十两银子。嘉兴李日华在当时声名不小,可以称作名家。他为自己书法作品定过润格,大致是:写一幅扇面取三到五文钱,单条草书每幅五文钱,卷册字多者二十文钱。除去纸价与墨价的成本外,书家所得实在有限,这也难怪唐寅会慨叹:“笔砚生涯苦食艰。”就连当时名动宇内的董其昌书法价位也不高,他曾经想以“书素绫百幅、画金二百”换取一部《淳化阁帖》(时价大约一千两银子),居然被拒绝了。当时的书家作品只能换来一些生活物品。那么,以当时的购买力,和当今书法市场比起来,这些画作在明代社会上大概是多少价值?

我们可以根据明代的米价,再结合现在的米价进行换算,就可以弄清当时书法价格的大概价值。在明代一两银子大致可以买到168.7公斤大米,而现在市场上的米价也就是三到四元人民币,据此我们就可以算出在明代中晚期,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人民币469.7元。王羲之《瞻近帖》售价是二千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人民币856900元。黄庭坚书《法语》的价格是一百两银子,也就是人民币46320元。赵孟\书《道德经卷》的价格是七十两银子,折合人民币31082元。王宠书《离骚并太史公赞卷》的价格是二十两银子,大致等同于人民币8718元。文徵明买马琬的《云山》,出价也仅为“一两之上,二两之间”。至于书家李日华的书法价格那就相当便宜,他的一幅草书自定的润格约相当于一至二公斤米的价格。李日华本人也曾说道:“晋唐墨迹第一,五代唐前宋图画第二,隋唐宋古帖第三,苏黄米蔡手迹第四,元人画第五,鲜于虞赵手迹第六,南宋马夏绘事第七,国朝沈文诸妙绘第八,祝京兆行草书第九,他名公杂札第十。”可知书价越古老的越值钱。

事实上,以上的这些书法价格在明代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过较大波动起伏的。如王羲之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项元汴时代定价为二百两银子。然到了万历四十七年(1619),张觐宸从其子项玄度处购买却花了三百两银子,已是涨了一百两之多。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导致书法价格波动的因素十分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有徽商的炒作、买家的好恶,经济的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决定的。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徽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经济实力雄厚,喜欢收藏古玩书画艺术品以附庸风雅,并常出手阔绰,吴用良“出入吴会,游诸名家,购古图画尊彝,一当意而贾十倍。自言出百金而内千古,直将与古为徒,何不用也。”如此一来,书画作品的价格怎能不水涨船高呢?另一方面,买家的偏爱同样也会影响交易价格。如王羲之的《二谢帖》,按文征明所说的定价标准一字值一两黄金,一跋值一两白银。该帖共七十六字,其后有三十一跋,价格当为七十六两黄金又三十一两白银,但后来的成交价格仅为米一百二十斛。这正像詹景凤在《东图玄览编》中说的“太史短幅小长条,实为本朝第一。”原本是价格平平,但是由于安徽、浙江和苏州等地藏家的喜好和争夺,最终导致了“价醉悬黎矣”。人们的偏好是导致了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正像米芾曾说是“随人之好恶”,可谓一语道破。此外,经济的发展状况却是书法价格得以保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假如遇逢乱世的话,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市场的运作也将很难维持下来,又何谈价格与交易。

虽然经济发展和买家的好恶使书法价格变得悬殊,但和明代书法价格比起来,当今的书法市场却是少数人参与的。在明代,一般普通百姓或许可以收藏那时的名家,像上文所说的用几斤米就可以换来李日华的书法,实在是相当便宜。明四家中的唐寅的字画也曾一度卖不出去,其诗句“荒村风雨杂鸣鸡,燎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只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可以反映出其书价是相当低廉的。当时文徵明和王宠等名家之作也只不过值二十两白银。再看看当代的书法艺术品市场,那价位早已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比如在王宠的书法在20世纪90年代价位大多也只是在数十万元左右,2005年浙江皓翰的王宠《南华真经内七篇书法手卷》成交价为990万元。再到2008年,王宠的楷书《庄子内七篇》已突破1228.2万元。另一明代书法家张瑞图的草书杜甫《羡陂行》也以352万元成交。

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书法价格不仅高昂,且涨势更是惊人。明代时期的王羲之作品即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过去了,也只不过上涨了三分之一。而今涨的值却可用几十倍来形容,实非明代所能比的,这其中或许有拍卖市场运作方式和艺术品泡沫的存在。但无论如何,明代书法比起当代书法作品来讲,那简直是不能相提并论。

而对于四明家之一的文征明书作而言,表现亦不俗。在2006年其作品《自书杂咏》手卷估价仅为180万至280万元,成交价竟达462万元。到了2007年的《行草书诗卷》(1548年作),价格高达1100万元,是他书法作品首次突破千万元。2010年,文征明行书《西苑诗》册页达到了5208万。买家的喜好和争夺依然是使书法价格不断攀升的因素,只是现今书法价格的透明度和和购买方式,早已今非夕比,但地域性、精品意识依然存在着。明代书法市场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和京城等工商业发达的地区,而现在依然是在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繁荣的东南沿海的大城市。

当然,明代的值千两天价的王羲之、怀素和米芾的书法,当今依然还是保持“天价”,有的已突破亿元大关。众所周知,2002年北宋米芾的《研山铭》在北京以2999万元拍卖成功,创下了当年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到2010年嘉德秋拍,王羲之的一件草书摹本《平安帖》,最终也以3.08亿元拍出。

六百年前,黄庭坚书《法语》值一百两银子的,虽说是价格高昂,但比起二王的作品来说,那也相差很远。而今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最终以3.9亿元落槌,再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竟达到了4.368亿元。甚至比米芾和王羲之的作品还要高。这足以看出,在当今的书法市场,时间久远的价位依然高居不下,并呈金字塔式。比如清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清代的书法在当今的市场相较明书法也受到冷落,价位也不是很高,这或许跟书作的存世量和时间有关吧。就像在明代时期,元代的价位也不高一样。然而,清代书法在当时社会却卖得不贵,像郑板桥的润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比起明人卖的书法,清代相对来讲更加的廉价。

文徵明行书五律立轴

王宠 小楷 黄庭经 册页

董其昌行书扇面

徐渭行草立轴

倪元璐 草书五言律诗轴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3

[关键词]书法产业;市场价值;需求培育;书法品牌;场景(书画)营销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074-04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人独创、具有民族特色、极具美学价值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书法艺术凝聚着数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积淀和民族审美意识的追求,字里行间寄托着中国人的智慧、学识、情感甚至精神追求,堪称“国粹”。

书法精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自然的灵性、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们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在当代已经不仅仅作为欣赏用途,还衍生出书法艺术创作、教育培训、作品销售、收藏、拍卖、投资等,构成了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产业链。2007年12月18日,国内书法界最高规格盛事“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中国书法艺术产业博览会同台亮相。展会首次响亮地提出把书法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书法是可以产业化的国粹”理念,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1中国大陆书法产业的发展现状

总体上看,目前书法行业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书法在当代的转型、对书法产业化等认识不足,观念滞后,缺乏书法产业规模发展意识和市场意识,从书法创作方面到作品营销方面,规范的市场化运作的观念还比较薄弱。我国书法传统尽管历史悠久,是汉字的起源国,然而目前的书法产业却是实践在前,理论滞后,属于基础弱小的产业,虽然人人会写中文,讲究和研习书法艺术的也可谓人数众多,然而现在满街都是呆板僵化的印刷体。这是因为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书法作品的艺术形态属性,忽视了其社会生产属性,这实际上极不利于书法艺术产业化发展。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经济,它的主要标志就是以知识和智力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因为知识作为经济发展要素,它具有不消耗的现象,而且它还可以人与人共享,甚至包括社会与社会的共享以及它是以人为本,知识经济可以形成产业经济,因为只有产业才能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形成,只有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使新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1]。有人说要是书法像手机铃声那样流行普及,就是书法产业的成功之时。要实现这一梦想,就需要书法界各位同人改变观念,达成共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2书法产品的价值

要实现书法产业化,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书法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问题。一类物品要是成了商品,行业经济就成了产业经济,是商品就必然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经受市场的检验,在市场商品交换中,商品必须要有交易价格,要有价值标准。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书法产品的价格也就是其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1书法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以其使用价值为载体

从商品的两重性理论来看,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它必须要有使用价值,即对于购买者而言,它必须有用,能满足购买者的某种需要,也就是商品最基本的效用,否则,顾客是不会接受的。所以书法作品要成为市场上的商品同样也要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卖出去,最终实现自身的市场价值。市场、市场,必须先有“市”(就是交易),后有场,没有大量的书法产品交易作为基础来谈书法产业化,这只能是一句空话。

2.2书法产品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价值和投资收藏价值

书法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心理需要层面上的:装饰、欣赏、投资收藏、显示拥有者文化素养品位、身份、地位。而体现它的使用价值大小,主要还是以产品的艺术价值为核心的,当然,书法艺术品的创作时期、历史背景、作者的名望、身份等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从而造成产品形成不同的市场价值。然而目前艺术批评、鉴赏不到位,不少当代书法品评文章或极尽吹嘘追捧之能,或故弄玄虚、不知所云,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书家,书法评论起不到应有作用,无法为书法艺术市场、收藏界、书法投资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导向[2]。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准确判断书法作品艺术水平的能力缺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一些书法艺术鉴赏能力较差的消费者只能根据作者的名头和价格的高低来选购作品。比如广州荣宝斋分店开张,笔者与友人去参观,范曾的国画、叶选宁的书法确实很美,但当友人看到其他一些行、草书书法作品时显出惊讶的神色,问笔者:这也是名家书法吗?它美在哪里?说实话,对书法鉴赏笔者也是外行,实在无法给他满意的答复,笔者只能说:能上荣宝斋展柜的都是经过专业人员的鉴定,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是自己可悲呢还是社会造成的呢?在这希望能得到各位大师级书家的正确指引。

书法产品为了更好地实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广大的消费者急切需要书法界的各位有识之士去帮助他们提高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试想一个消费者当别人在他办公室观赏书法作品时,他能自豪而准确地说出作者名称、创作历史背景、书法艺术特点等,那他又是怎样一番心境。

3消费者对书法产品市场价值的评判标准

消费者对书法产品市场价值的评判标准、评价眼光需要专业人士去培养和引导。笔者从事市场营销教育和培训二十多年,营销界经常强调:只有广大消费者都说好的商品,才是真正的好商品;还有一条就是:消费者通常不会购买自己不认识、不熟悉的商品。任何脱离群众的所谓艺术,只有坟墓和博物馆才是它们的最后归宿。只有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受欢迎的商品、艺术才能为市场所接受,才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各人对书法作品的好坏无论怎么看还是有自己的标准的,只是有多少专业性技术含量而已,一般人看书法就是自己觉得好看、顺眼就行,自己觉得不好看,挂在居室不顺眼,看着就不舒服,管他什么名家大作,一概不买。书法中的楷书最容易判断其优劣,连小学生也看得出来,而且是硬功夫,不容易蒙人,个别浮夸的年轻人楷书基础没打好就去学别人写草书,这是启功老师早就提出反对意见的。但是楷书的作品市场上很少,再加上作者和消费者都认为楷书有点古板,不够生动,不够气势。现在市场上无论是书法内容,笔画、结构的风格,章法都使自己喜欢的作品,确实不好找。所以要推进书法的产业化进程,普遍地、大规模地拓展书法产品市场,首先要让广大消费者真正认识书法艺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懂得判断作品的质量好坏,把书法创作的审美观念融入百姓的消费文化领域之中。所以笔者强烈呼吁大量像田蕴章那样的、传统的实力派书法家,多些向大众传授书法技艺和书法鉴赏知识,因为传统的书法技法较容易为普罗大众所接受,这样有利于加快消费者接受书法产品的速度,促进书法产业化进程,顾客对书法产品的认知度越高,充分实现其市场价值的可能性越大。

4书法产品品牌商标价值对产品市场价值的承载作用

书法产品的品牌商标就是书法家的社会地位、名望,这些因素强力地支撑着书法作品的市场价值。个别人指责收藏爱好者盲目追求作者“名头”,这有失偏颇,消费者追逐名家字画这无可厚非,这是自古已有的市场现象。某些书法家对一些名家书法作品老不服气,说我的作品比某某人的一点不差,甚至比他的还好,凭什么他的卖高价,我的贱卖也少人问津。以佛山一个经理提出的问题为例:飘柔洗发水一瓶卖20多元,我厂生产的同样有那么好洗发效果、同等容量的洗发水11元一瓶都很难卖,老天真不公平。其实这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君不见一个LV挎包上万元,而一个同等质量、同样款式的其他牌子挎包也就几百元,你这样一想也就想通了。

笔者非常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当今社会名人书画比书画名人更受欢迎。由于当今社会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攀附权贵,希望背靠大树好乘凉;或是盲目地崇拜偶像明星。这就使得一些名人书画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大幅飙升。一些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官员、明星纷纷研习书法,因为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其实名人字画值钱,作者身份、社会地位能在其作品市场价值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并非今天才有,其实古已有之。但是有一种不合理现象就是中国人的那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看法和做法,如秦桧、曾国藩的书法是挺不错的,就因为作者名声不好而被人们所唾弃,即使是近代,事件后,也把说成是“不读书、不看报、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野心家、大阴谋家。”说实话,有野心没错,但什么学问也没有则不见得,其军事才华是有的,其书法也是写得不错的。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善,孙中山、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价值不菲,但、的书法作品同样受到市场热捧。不过早些年对于一些官员利用手中权力,到处题字,收取高昂的“润笔费”,这又是另一码事了,这是当年朱基总理最痛恨的现象。

各位书画界的朋友,当你们功力还不强的时候,闭门修炼,潜心研习书画是对的,但是当你们已经具备一定实力时就应该考虑提高书法作品的品牌价值,如积极参加公众活动、热心公益、多搞书法展等以提高作者本身的知名度,这样对书法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和提高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此也同时告诫以书画作品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者,投资书画市场还是要有专业的眼光,当然也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书画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高低是核心要素,购买实力派书法家作品就好比购买蓝筹股,风险性极低;而对于购买非实力派,尤其是官员身份的书画作品就好像购买题材股,甚至是有些官员在职时,一些人为了阿谀奉承托市炒高的书法作品,这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妖股”,一旦官员下台、官场政治变数或时代变迁,其虚高的作品价值必然土崩瓦解,甚至有些平庸作品会变得一文不值,风险性极高,所以投资要谨慎。

5书法产品供求关系对其市场价值的影响

书法家王琢高度赞同“书法产业”的提法。他认为,“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也是可以交易的艺术,它范畴很广,除了书法作品,文房四宝、装裱等都属于这个产业的范畴,产业化不会影响书法艺术的发展,两者还可以相辅相成。”书画家要靠市场检验作品,靠市场、靠商家确定和提升作品价值,即使是名家的优秀作品,假如从来没在书画市场卖出过,在拍卖市场从来就没有成功拍出,那么它价值多少多少万元是没有意义的,说实在点就是不靠谱的;而市场商家更需要书画家提供作品。

供求关系是决定产品市场价格的关键性因素,书法产品在供应方面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故书法家作品,其供应弹性为零,稀世作品可以随着经济好转,需求趋旺而待价而沽;而在世书法家作品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大小适当增减作品的投放量。但是有一点需要书法家们明确的是:书画艺术品与普通生活消费品是不同的,普通商品投放量过大,供过于求会造成价格暴跌,但书画艺术品由于其固有的艺术特性,且以一个书画家的能力可提供给市场的作品毕竟是有限的,而市场拓展的前期需要较多的作品(甚至是价格较廉的作品及赠品)去铺垫,只要是有实力的书画家,只要是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随着市场拥有量的上升,作者的知名度也逐步得到提高,这样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不仅不会下跌,而且其实现的市场价值会越来越高。

但现在推动书法产业化的关键不是产品供应,而是书法产品市场需求的培育和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按需定产,书法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市场的培育。站在营销方的角度来看,所谓市场就是指市场商品的需求总量。各级书法家协会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书法市场培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各级书法家协会积极开班培训,提高人们的书法艺术水平和鉴赏能力。

(2)降低各级书法家协会的入会门槛,尤其是县、市一级书协,广纳人才,人多好做势。

有时我们搞书法的不要把自己看得太清高,曲高和寡,要搞书法产业化,就要放低身段,广纳人才(当然也不能太滥),要向移动电话生产公司学习:要让广大的普通大众也“用得起手机。”

(3)从娃娃抓起,书法家协会应协助和支持教育部门做好书法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

近几十年我国的教育部门也有点“崇洋,”因为对外开放,要与国际社会接轨,全国中小学普及英语教育,却把传统的书法教育给遗忘了,当看到西方有许多大牌明星的文身都喜欢用中文书法时,才意识到自己祖宗遗留下来的是好东西,今天醒悟过来想抓中小学的“三笔”教学,却发现几十年的过错造成目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严重匮乏,尤其是电脑普及化以后,写字的人更少,所以中书协应协助教育部做好书法教师的培训工作,教育部每年都有专项的教师培训项目和基金,我想教育部应该是非常乐意接受中书协帮助的。

(4)由各级书法(画)家协会牵头,成立场景书画配置策划公司,以专业的眼光和能力去推动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书法艺术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在珠三角地区,居室或办公室悬挂书法艺术品的越来越多。在广东,深圳市的比例最高。据观察了解悬挂书画饰品的办公室中,悬挂书法作品的占60%~65%,悬挂画(中国画占比例最高)的占35%~40%,而高级酒店会所悬挂书画艺术品的比例则刚好相反,以画作为装饰艺术品的占大多数。以人们的职业划分:流通服务业负责人、机关干部、教师、医生,这四种职业人士在办公室悬挂书法艺术品的比例最高。而总体而言在广东家庭,家中摆设书法艺术品的是屈指可数,不到5%。但是传统的春联在广东仍然是相当流行的,如粤西的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挂春联,人们婚姻喜庆也挂喜联,由于当地的房门都做得较大,而且对联的含义又要符合主人的喜好,所以通常都是请人书写。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书法艺术品的市场消费量和人们的文化素养水平密切相关,也和人们生活的风俗习惯、处世观念密切相关。比如说书法作品的内容:的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由于很有英雄气概,备受大众推崇;而他1958年总结出来的“养生十六诀”:“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由于熟悉的人不多,市场大众的认可度远不及前者(这里所讲的只是同一书法家的不同作品内容,而并非一定要毛体真迹)。

据笔者对广州文德路书画市场的观察,满街都是“海纳百川”、“融通四海”、“厚德载物”、“天道酬勤”等,不能说这些不好,但现代年轻的消费者喜欢标新立异、有个性的东西,这些太传统的文化在他们眼中显得有点八股,不是那么受欢迎,反而是日本一支流行乐队的“巳”中文LOGO得到一些少男少女的喜爱。再看一个事例:我国传统劝告读书人的明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90后”普遍感到从小到大这些都听腻了,不同年代的人由于年龄、知识结构、阅历等的不同,其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等都是不同的,这种代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把自身的消费观念、审美观念强加给年轻的一代[3]。

书画产品作为艺术类的商品,任何美的事物,会因人的感觉、年龄及环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人类对美的认同,依然有其共同性,我们称之为“美的形式”。[4]照此论点,书画产品的场景(配置)营销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现在各级书画家协会的情况,手上掌握有大量的书画家资源以及像王庆新先生那样有才华的楹联专家,完全有能力成立一个“场景书画配置策划公司”,根据客户的资金费用预算,聘请不同档次的书画家,为大型的宾馆、酒店、会所、高级写字楼等,进行专业的场景书画配置策划,甚至可以联合专业的酒店用品公司、办公设备用品公司、建筑装饰材料用品公司一起来做这个事。要是如此,一方面能帮助书画家大力推广书画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实现其书画产品的市场价值。如广州天河区的国德(GOOD)大酒店,场景书画配置就做得非常出色,根据不同的环境配置相应的名家书法或国画,古香古色,格调高雅,极具中华民族特色,深得外国领导人和体育娱乐界明星的喜爱。像书法作品的“茶缘铭”,李白的诗词“将进酒”等,在这类场合大有用场;又比如对联“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就能使高级美发店增色不少。

再有就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包容性很大,除了倡导弘扬传统书法外,也应该能容纳其他风格的书法创新,正所谓雅俗共赏,既要对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如标新立异、盲目崇拜偶像等)表示宽容、理解,也要理解那些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书法人,说不定以后也能出现凡・高式的(同代人并不认可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书法人才。同理,有一位西方大美女把中文的“鸡”字文在身上,而我们有位同胞却把此照放在互联网上,以此嘲笑对方的无知,这是欠妥的,人家也可能是生肖属鸡的。中文博大精深,外国人要熟悉不容易(某杂志的漫画曾出现过一个黑人不会读“己、已、巳”几个字而拿尺去量的故事),即使是国人,能准确读完千字文的又能有几人?外国人能学已算不错,虽然我们不能据此就觉得自豪,但是人家喜欢中文书法起码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总之就像做人一样,常怀一颗包容的心,如此则更有利于书法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以上几点措施若能贯彻实行,在不久的将来,书法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迅速得以扩张,书法产品的市场价值将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实现,对书法产业化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所希望的是书法界的同人们能够走出书法艺术界,用科学的、客观的眼光回过头来审视书法行业,用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方法去推动书法产业化,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当然,本人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仍然相当肤浅,所提出的观点也未必正确,只是提出来与各位商榷,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晓光.从书法市场规范到书法产业化构建兼谈树立“大书法”观念的意义[EB/OL].http:///article.php?act=view&aid=143.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4

中国出版近年来风起云涌,日新月异。有分化,有整合,有坚守,有突围;有以不变应万变,有以变应变。种种状况,与出版社的掌门人关系很大。有什么样的社长,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左健是位资深出版人,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从经验上升到理念,思路愈来愈明晰:那就是一手抓学术,一手抓市场。

从抓学术的角度来看,他始终坚持出版优质的学术图书;不仅提倡学术研究的精神,而且身体力行钻研学术,撰文著书,可以说是位学者型的社长。

他认为,南京大学是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必须依托母体优质的学术资源,推出高品位的学术著作,为繁荣学术做出贡献。他提出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学术立社,品牌兴社。”不管出版形势发生什么变化,这一宗旨始终不变。从2006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齐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以后,南大社再接再厉,又陆续推出《中华民国史》、《南雍学术经典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阅读日本书系》等学术品牌书。在刚刚制定的“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中,《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100部)、《中国学术思想史》(20卷)、《全清词》、《全清戏曲》、合编《中华民国史》、《莫里斯・布朗肖作品系列》、《中华图像文化史》、《图像与中国文学关系史》、《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丛书》、《中国新能源:国家政策与产业发展》、《中外天文学史》、《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中英、中日对照本)》等项目,都体现了南京大学最优质的学术资源,是高品位的学术图书。

左健重视学术,很重视员工的学习与培训。提倡把业务既作为工作来做,也当作课题来研究,从实践到理念,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他对营销人员提出,馆配业务、直销业务、客户管理、网络营销、博客宣传等都要有研究,要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他个人也身体力行,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成果颇丰。近几年先后推出《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自得论》(中华书局2008年版)、《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编辑的主体性》(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专著。在《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编辑学刊》、《中华读书报》等报刊上屡见文章。其学术论文《接受理论与编辑的读者观念》获得部级奖项“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同时也获得“第二届江苏出版科研优秀论文(2008-2009)”一等奖。他在经营出版社的同时,还在院系指导研究生,先在南大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带硕士生,又任南大信息管理系编辑出版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把教学、科研、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左健认为,改制以后,出版社必须加强市场主体意识,提高市场能力。为此他狠抓市场采取了不少措施。他要求首先要加强市场化选题的策划,如:《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简明读本》、《中华传统美德丛书》、《要做股市赢家》、《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刺猬的优雅》、《致D》等书籍的策划,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业绩。同时他很注意利用合作引进品牌选题。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系列书籍、《晶码战士》、《剑桥少儿英语》等书籍就是这样产生的。还积极引进市场图书策划和运作人才、不断探索多样化的营销方式,除传统渠道与方法外,加强高校馆配、中小学馆配、农家书屋等渠道,积极探索和运用直销、网络、网店营销等方法。努力探索数字化出版之路,为出版社转型打下基础,等等。上述促使南大出版社实现了可持续的增长,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逐年提高。

左健坚持“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不是成功的出版人”的观点。没有市场,生存尚且存在问题,何来发展?但光会赚钱,没有学术理想也不行。可见,学术出版市场化、文化传承,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价值观,是出版人的神圣职责。这两者,又是现代出版人的两难纠结,最能考验现代出版人的智慧与能力。然而,出版工作的意义和乐趣也就在其中。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在新形势下,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缺乏必要的适应性与生命力。本文即阐迷了在营建现代图书馆的全新变革中,引入图书馆营梢观念的重要性,并鱿图书馆营铭现念进行了详细分析。

1建立图书馆营销观念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这种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工业经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知识产品的生产已支配了物质产品的生产而居于主导地位,脑力劳动也已上升为人类劳动的主要形式。而这当中,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尤为值得关注。如今,信息被视为与能源和材料并重的人类社会三大支柱之一,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个全球信息产业化的浪潮正迅猛掀起。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在中国加人WTO的大背景下,图情事业如中国的其它行业一样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在今年的“两会”中,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被捉上议程,许多地方正着手进行试点,改革已势在必行。

就在众多现代图书馆巫待全新变革的呼声中,图书馆传统的单一的借阅服务模式缺乏必要的适应性与生命力,这一观点已在图书馆界达成了普遍共识(尽管其它许多问题尚在广泛的争论与研讨中)。国内大部分图书馆都在深层地实践与体验着变革,包括有观念的转变、结构的调整、制度的更新、服务的拓展等各个方面。其中又以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它影响并指导着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正确发展与顺利进行。引入图书馆营销观念恰是这一变革时期的产物,虽然这一观念还未被正式采用,但目前已有许多图书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2营销的概念

学科“Marketing’,有许多中文译名,常见的有“市场学,、“行销学”等,而现在通用的“营销学”译法则较为贴切,因为“营”有计划、组织、协调、决策等活动的含义,而“销”则是上市、发售、推广等意思,突出了“营”与“销”,较完备地包含了“Marketing”一词的主要活动。除了多种译名之外,对于营销的定义也有很多种解释,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营销是研究引导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和使用者所进行的一切组织活动。而在众多定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解释: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创造并同他人或组织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正是这样一门上世纪发源于美国的很“接近实务”的新型学科,近一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传播,影响深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传人我国,立即引发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对此的热情与关注,究其原因还在于它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客观需要。

营销一词的含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的,从最初的等同于推销、销售,到当代丰富的内涵,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营销活动的日益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的。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思想:如“战略营销”、“全球营销”,以及1986年后提出和重点强调的“大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等概念。只要是经过验证的有价值的新概念,都将增进人们对现象的理解,提高预测和控制的能力。如今不仅是发达国家把营销理论奉为“一种核心思维方式”,发展中国家也在“为我所用”;不仅工商企业等营利组织热衷体验,非营利组织也在深人研究实践。

3引入图书馆营销观念的意义

3.1图书馆营销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对于图书馆营销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较为准确的定义,这与图书馆营销观念还处于萌芽状态不无关系。但基于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图书馆营销进行了客观地描述与归纳。这些对图书馆营销概念的概括较为集中在“两个营销”上,即信息营销与服务营销。当然,这“两个营销”的描述还只限于对现象的归纳,并没有图书馆营销实质的体现,作为定义来说它所包含的面还太窄且缺乏能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也是创造真理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归结定义,其实也是在实践结果上探讨得失的过程,因此,当下我们任何的简单描述与归纳都是不无意义的。应该说在引人图书馆营销观念并且牢固树立后,便能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并且一如营销概念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与充实新的内容。 与图书馆营销概念的模糊与不确定相比较,图书馆营销涉及的基本内容还是较为清晰与准确的。国外图书馆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把图书馆当作一个企业来运作。虽然这一说法不够确切,当中还涉及到公益与效益等方面的矛盾,但就图书馆营销的具体操作来看,其基本内容便能与企业的市场营销一一比照,因此也就显得相对明朗。具体有以下4方面:第一,市场分析。包括对市场环境及需要行为的分析,也就是研究分析目前图书馆营销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总体环境以及组织内部、读者、出版业、图书馆界等方面的个体环境。其中重点应该是分析读者需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第二,市场策略。包括市场竟争策略与目标市场营销。一旦进人了市场就参与了市场竞争,因此分析竟争者并选择适当的竟争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营销并非以盈利为惟一目的,单就价格竞争这一点而言,还是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另外对目标市场的研究有助于市场细分,从而对图书馆营销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应该说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那么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便可将营销活动集中在图书馆认为最有可能为之服务的用户之上,从而可更好地把握营销机会,为目标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在价格、渠道、广告等方面也可做到更具针对性。第三,市场营销组织的规划与执行。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销售促进这四方面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这里的产品,实质分为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的图书、报刊,还在生产和开发二、三次文献信息资源及零次情报等,这些都属于有形产品,而无形产品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和形象。众所周知,对一个组织来说,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服务理念的重要性甚至完全超过了有形产品的生产与开发。第四,营销控制管理。包括对市场营销执行过程的反馈、调整与修正。就目前情况来看,图书馆在反馈这一环节上做得较好,而由于体制结构因素,调整与修正方面则未能做到及时跟进。(以上只略及一二,关于图书馆营销的具体原则与策略运用等将另外撰文详述。

3.2信息营销是图书馆营销的第一选择

信息营销在图书馆变革的实践中被如此广泛地采用,而且成为图书馆改革创新、走市场化道路的首选方式,是有其必然性的。关于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与信息的倍受重视是一个原因,而图书馆在此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的“质”与“量”上。首先,作为主要职能之一,图书馆保存着人类社会最完整最丰富的文献资源,长期积淀并不断扩充,加之通过成立中心图书馆等方式大大增强了馆际合作力量,其拥有文献资源的完备性及系统性是其它信息服务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伴随着现代图书馆在计算机技术、书目数据库及虚拟图书馆等方面的成熟开发与深度应用,便构成了信息营销中信息资源“量”的优势。其次,也正是由于长期的积淀,图书馆拥有一个其中不乏高素质人才的稳定且富有经验的专业群体,他们在多年的实践与创新中形成了一套文献加工储存和信息提取整序的科学方法。信息来源广泛、检索途径多样、查寻手段齐全、数据标准规范这些图书馆长期以来在社会中形成的良好信誉与形象,客观上也是信息资源“质”的优势的反映,相对于经营时间较短的其它信息服务机构而言,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

对比优势,存在的不足则更为明显,因为它直接造成了不利的结果。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信息产业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面对竞争对手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与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图书馆显然缺乏对竞争的准备。没有或较少市场营销的观念,直接导致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结果。另外还有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面前,随着事物不断地发展,原先拥有的优势也会逐渐转化、甚而丧失。由于信息产业的空前发展、各类信息机构的纷纷涌现、激烈竞争环境的业已形成,造成了社会信息总量的急剧增加、信息时效的不断缩短、相当程度的信息过剩,更加之当今网络时代的开放性,使得图书馆在信息营销中信息资源“质、量”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如何扬长避短,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引人图书馆营销观念。文化事业有其意识形态属性,也兼有产业属性。图书馆不仅可以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还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有能力且应该进人信息市场。信息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的组成部分,而营销观念又是现代市场的灵魂核心,因此图书馆应引人营销观念,并以此指导信息营销工作。

3.3服务营销是图书馆营梢的立足之本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6

2009年9月7日到9日,第四届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在中国外文局举办。来自国外的多位专家与外文局多家出版社的编辑面对面探讨针对国外读者出版图书的选题、内容、版式和设计等等内容。

不可等闲看挑战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在大会开幕当天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当前比较突出的有三个:第一,中国出版业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各个出版集团纷纷制定海外出版的规划对我们形成了新的竞争;第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集团内各家出版社正在经历由事业单位转化为企业的进程。在这些变革面前,出版社要生存要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重视选题的开发,这也使本届论坛的意义更加突出。

6位与会外国专家中不仅有北美知名出版社总编、资深出版界名人萨拉・伯什特尔以及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还有英国维多利亚阿尔波特博物馆亚洲部主任贝丝・麦基洛普等著名中国文化专家。他们为大会带来了国际出版界的最新信息和供中国对外出版社参考的近30个选题,出版社的编辑也将自己的想法与外国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

近距离了解国外市场需求

在14场论坛中,外国与会专家与中国外文局各出版社编辑共同探讨中国遗产、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城市转型、小说系列、烹饪、游记、环保、精神、汉语、摄影等系列丛书的选题计划。每位专家几乎都在国外对自己的图书选题计划做了认真的市场调研,中国图书编辑能在会议交流中获知这些选题在国外已经有了哪些种类的图书,已有图书的市场发行情况,以及再制作这一选题图书时候要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区别和改进。加拿大莫塞克出版社社长霍华德-阿斯特通过一本名为《精神与健康》的杂志说明,中国图书对外出版在精神健康这一领域蕴含巨大的开发潜力,并就外文出版社已经出版的此类书籍从内容到封面设计,再到此类图书的发行对象,都引导大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模式

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巨大挑战?与会各方人士也对此展开了讨论。嘉宾霍华德・阿斯特先生提出应在已出版的太极拳教材图书中加上DVD光盘的建议,但中国外文局出版社的一些编辑认为这样做可能会提高出版图书的成本。讲评人英国出版商马安德也认为在书中加赠光盘可能会引起光盘丢失等不必要的损失。论坛上,大家就此类图书是否应该加赠光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阿斯特先生提出,可以把相同的内容做成书和光盘两种形式的产品,然后同时投放到市场,让市场来决定我们应该生产哪一种产品。在本次论坛中,这种具有前瞻性的有关数字化出版模式的讨论还有很多,许多与会人士都在以积极的心态探讨如何应对数字化这一传统出版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良性互动完善选题策划

外文局各出版社的编辑纷纷拿出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争先恐后地交给外国专家“把脉”,有的编辑甚至把正在编辑中的书稿拿给外国专家请他们指点。霍华德・阿斯特先生高度赞赏了这种互动性很强的讨论方式,他说许多编辑都是在前一天甚至更早把书交给他,这让他在了解了书的内容后,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应该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他希望这一好的做法能在以后举办的策划会中得到延续。马安德先生在图书展览室意挑选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两本建筑方面的图书,用生动的方式说明两本书对于外国读者和出版商来说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在互动讨论中出版社的编辑进一步明确了在出版此类书籍时,即应遵循市场价值规律,也要注重图书的美观和实用性等问题。白乐桑先生提出的有关中国汉字的图书选题,引起了参与分论坛编辑的极大兴趣,在讨论中大家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短时间内,就图书的选题、内容、图片拍摄和印刷开本等进行了策划。有的图书编辑当即决定要与白乐桑共同合作制作出版这一选题的图书。贝丝・麦基洛普也提出可以在书的封面尝试用版刻画等艺术形式,以提高图书的吸引力。萨拉・伯什特尔认为有关《中国民问故事选》的内容,不应是一本只做给小孩子看的书。很多外国专家称,他们的选题也因吸收了中国编辑提出的建议而得到不断完善。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表示,持续三年的论坛,国外与会者带来了许多更接近西方读者的选题,大大开拓了我们编辑队伍的思想,他们的想法已经体现在我们正在制作的一些选题之中,特别是在反映中国人的当代生活和文化艺术上,大家的努力已经在产生积极的成果。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起,相对于基数巨大的需求市场,图书出版业却出现了滞张现象一图书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有其独特的性质与机制,同时作为大众传媒也负有不可推托的社会责任图书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策划整个过程的源头,因此有关图书选题策划的分析对于出版业的现状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社会文化和传播的功能,从文化本体、文化结构和文化价值三个维度,试析了文化与传播因素对于图书选题策划的影响力。

    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利在他的成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一书中曾说到“出版史是出版了杰出书的杰出出版社的历史,也是图书文化品位发展的历史”。然而目前出版社对图书的选题策划更多的是从市场出发,强调对市场的顺应性,树立对出版市场的竞争意识、经营意识,从而淡薄了图书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含量。然而图书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有其独特的性质与机制,同时作为大众传媒也负有不可推托的社会责任。本文拟从社会文化和传播功能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1、文化本休之于图书选肠策划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冬中社会学对于文化的定义: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根据马克思的精神交往理论,凝结着精神文化的精神产品也必然凝结着人的劳动,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精神产品和其它物质产品的共性。但是,精神产品又有与物质产品不同的个性,这就是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是其本身,而精神产品的消费则是其精神内容和精神文化。物质产品的消费大多是一次性的,而精神产品的消费则一般是多次性的。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图书作为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它的商品属性首先是文化。因此,在选题策划过程中针对文化与图书的这种本体与载体的关系,主题内容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对那些腐朽的、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消极文化则应弃之如糟粕。不仅如此,图书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和效果。美国传播学家麦克姆斯和肖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也就是说大众媒介可以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那么对作为大众传媒的图书,我们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有利的优势,以文化为导向,培养自身的引导力,走出被动由市场左右的阴影,为读者,为受众设置新的焦点与话题,而不是一味迎合市场和大众的口味与猎奇心态。

    最引人瞩目的例子就是一向低迷冷清的文学市场掀起的“国学热”。<论语》、《庄子》等传统文化典籍,对于大众一向是被束之高阁。但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洛心得》把《论语》演绎成白话故事,在8个多小时的签售时间里,共签了1万多册书。当天,中关村图书大厦创下单日单本1.2万册的历史销售纪录。虽然对这一著作的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至少引领大众走近传统文化典籍,并且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样的销售记录无疑是成功的。

    2、文化结构之于图书选惬策划

    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一布朗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一斯特劳斯从行为规范和模式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他提出:“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与其它人群之行为模式相区别”。英国人类学家r·弗思认为,“文化就是社会。社会是什么,文化就是什么”。他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组织要素》一书中指出,“如果认为社会是由一群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组成的,那么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塑造的和需要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与流行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等等。图书的选题策划也应该以此来定位,发展精品图书。何谓精品图书呢,“我们所说的出版物精品有三个方面的标志,或曰三个构成条件:一是它凝聚和浓缩了当代最新的文化成果,有高文化含量;二是它有创新,一出现就代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一个新高度,三是这个精品能够普及,能逐渐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并因此提高本领域的文化水平,乃至全社会的文明水平,最后被载入史册。精品,总是以它独有的概括性、创造性登上历史舞台,并且为最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最后以一个文化坐标在历史上占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图书选题策划正是要通过对多元文化结构的融通,确立图书雅俗共赏的文化品质。其中最值得重视,最复杂的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即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是指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人类世界是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社会,多元文化的共存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更是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我们的图书选题策划首先应该对外来文化持开放的态度,吸收和创新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像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外文学名著、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等。同时也要坚决抵制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扩张。不但要“引进来”,更加要“走出去”,发展和张扬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例如2004年4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狼图腾》把中国的传统游牧民族文化和时代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狼的角度反映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农耕生活和游牧生活的冲突等社会性话题,被中国书业协会评为2004年度最佳图书。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国原创性作品走向世界、版权输出最多的图书之一。截至2006年5月,《狼图腾》的海外版权已经成功签约了24种语言。可以说,《狼图腾》己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企鹅的英语版将发行全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北美、英国、澳大利亚三个地区分点印刷。能够与此相媲美的,只有<哈利·波特》的英文版”。

   3、文化价值之于图书选肠策划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8

关键词:管理学;创业计划书;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155 -03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学》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由于课程中有大量的、抽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常常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往往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但学生仍然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通过“听”和“记”、“理解”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学生无法完全置于真实的管理环境,因此对于管理学理论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比较困难。

创业计划书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是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商业可行性报告。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创业计划书写作与管理学教学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管理学理论与原理的综合性应用能力,又可以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可谓一举两得,创业书写作可作为管理学教学的有益辅助。

一、创业计划书的组成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

(一)执行总结

执行总结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创业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创业的机会概述;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团队概述;预计能提供的利益。

(二)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包括: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竞争对手分析;市场需求;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或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三)市场调查和分析

包括: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竞争分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发展的走势。

(四)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主要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包括: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

(五)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收入来源;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市场份额;产品开发介绍;主要合作伙伴;融资方案。

(六)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包括:关键的风险分析(财务、技术、市场、管理、竞争、资金撤出、政策等风险);说明将如何应付或规避风险和问题(应急计划)。

(七)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其中要注意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介绍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八)公司资金管理

包括:股本结构与规模;资金运营计划;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九)财务预测

包括:财务假设的立足点;会计报表(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前两年为季度报表,前五年为年度报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本利、比率分析等)。

(十)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总体的资金需求、在这一轮融资中需要的是哪一级、如何使用这些资金以及投资人可以得到的回报,还可以讨论可能的投资人退出策略。

二、创业计划书与管理学理论的结合点分析

管理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而创业计划书的内容涵盖了企业成长经历、管理团队、股权结构、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组织人事、财务、运营到融资方案。因此几乎所有的管理活动职能都有在创业计划书中得以体现。

(一)从计划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同广告策划、会议企划等都是商务计划实用文书,是计划职能的直接体现。创业计划书是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筹划。从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可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决策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波士顿矩阵法等。从项目投资周期角度进行分析则可深化学生对不同时期计划特点的认识。

(二)从组织职能角度,学生在写作创业计划书时要考虑项目管理团队分工、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因此学生必须在理解组织设计的步骤、组织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此外分组写作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从领导职能角度,由于创业计划书要求分析行业内竞争对手及其市场营销情况,可指导学生应用战略管理中的波特竞争力模型进行分析。在分组写作过程中使学生自身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四)从控制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要求对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并指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控制手段。因此,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预算控制的内容,分析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盈亏平衡点等,加强学生对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综合运用。

(五)从创新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创新性,体现在对新项目、新内容、新的营销思路和运作思路的整合上。因此,创业计划书写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其视角从书本转移到社会,引导学生关注商业模式创新。

三、创业计划书写作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在时间的安排上,根据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创业计划书属于“计划”职能的应用文书,同时又与“创新”职能相关。由于创业计划书涉及组织结构设计及人员配备,因此创业计划书写作最早适合安排在“组织”职能讲授完毕之后在学期中进行,也可在“创新”职能讲授完毕后在学期末进行。

在创业计划书写作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上,在根据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创业计划书写作的实施分为四个主要环节: 写作指导、课后分组写作、课堂分析与讨论和课后总结与评价。

(一)写作指导

教师将创业计划书的写作目的、计划书的结构进行说明,同时联系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依据进行讲解。根据学生先修课程的差异,必要时指导学生参考相关书籍补充必要的财务知识。

(二)课后分组写作

教师将教学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4至6 人为宜,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写作,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创业计划书的投资项目的确定可结合生活实际、自身兴趣以及目前商业领域的发展前景确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锻炼学生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课堂分析与讨论

由陈述小组的学生代表模拟创业者采用PPT 演示的方式进行陈述,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要求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其他学生模拟投资人听取其陈述,经过小组讨论后,对模拟创业者小组进行提问。然后由模拟投资人从计划书的“写作完整性、项目创新性、项目可行性、投资意愿”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部发言结束后,鼓励同学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调节现场气氛,控制课堂节奏,但不发表权威性意见,对学生发言的内容也不进行直接评价,如明确肯定或否定,使讨论紧紧围绕问题进行。

(四)课后总结与评价

在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即结合其他小组的创业计划书,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书。教师可以在模拟投资人评价后对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点进行点评,指出其创新之处,对学生发言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创业计划书写作在管理学教学应用效果

(一)学生的创业计划书举例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学生的创业计划书风格各异。有的创业项目从学生校园实际出发,侧重日常生活需求,如“高校自行车租赁计划”、“校园书报亭”、“甜品屋”,“图书馆咖啡厅”。也有的项目构思从市场特殊需求出发,侧重创新性,如突出“家”的温馨感觉的商务社交会所项目,又如“宠物殡葬服务”项目,“DIY蛋糕”项目,强调保健养生的“习习古风食府”项目,专门出售左撇子用品的“左手网店”项目,兼具售书与咖啡吧功能的“暖城书店”。

上述的创业计划书尽管从写作的完整性、成本预算等很多方面还略显稚嫩,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管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促进了经济与管理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

(二)双重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知识从教师到学生单向流动。在引入案例教学之后,尽管学生参与讨论,但案例选取仍取决于教师。创业计划书写作及讨论则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一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将其观察视角从书内内容转向社会经济系统。

教学过程以学生对创业计划书的策划与讨论为主,知识和观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流动,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角色变成了是教学资源的提供与维护者、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和激励者、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参与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教师关注商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五、结语

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 由于受众是缺乏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学生, 在课堂上直接向其讲授管理的理论知识, 学生难以体会理论产生的背景, 也就难以做到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这使管理学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创业计划书写作训练可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 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复杂动态环境下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 因此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学教学辅助内容。

随着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逐步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列入了学校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竞赛也备受学生和企业关注。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框架内,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指导,将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与管理学教学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粟浩,田佳.“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2]金春华,田林子.《管理学》教学方法改进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 2007,(07).

[3]李江南,宋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和产业, 2010,(04).

[4]许海涛.《创业计划书》给大学生创业“支招儿”[J].成才之路, 2008,(15).

[5]雷明.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J].华章,2010,(26).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9

关键词:书画市场;现状;分析

书画交易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内容,美术市场的空前繁荣,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进来。然而,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及当前书画市场的表现时,却是忧心忡忡。在一些文艺论坛上,来自书画界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应该规范书画市场,呼吁大家冷静投资,看清火热市场背后的真相。

一、中国书画市场概述

中国当前的艺术市场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方面艺术市场火爆,艺术品收藏的群体大大超过了专业收藏家和鉴赏家,诸多买画者艺术品收藏为重要的投资手段,许多艺术品拍出千万天价;而另一方面,书画市场假画、赝品泛滥,不仅损害了画家个体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中国书画在收藏者中,乃至世界艺术市场的声誉和信誉,阻碍了中国书画行业的健康发展。下面结合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特点和现状,提出书画艺术市场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喜欢和涉足书画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书画艺术的需求量增大,藏家和炒家收藏与投资增多,加上我国书画艺术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大量资金纷纷踊入,直接导致中国书画成交量增大,成交率提高。艺术市场在发展繁荣的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书画艺术市场不良现象增多,商业竞争加剧,经营户之间彼此勾心斗角,甚至赝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书画艺术市场的形象。书画艺术市场在发展的同时,需要规范和合理监管。

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书画艺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由于受中国人民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书画艺术的认识不够,审美能力不强,社会公众对书画艺术市场行业认知、认同及基本情况不太清楚,人们没有太强的购买力,书画艺术交易额受到影响。在建设发展方面速度较慢,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无论是数量还是发展规模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由于一些书画艺术市场和艺术家宣传不到位,人们对书画艺术市场主要交易和流通市场,如古玩市场、画廊、书画商店及拍卖会等认识不够,许多珍贵的书画艺术仅仅是在拍卖会及展览会上偶露一面,但更多的则处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其文化艺术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体现。

(二)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人们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书画艺术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内藏家、炒家涉足书画投资和收藏,不少藏家认为书画是一种国际性的收藏品,已故的世界级名家作品价格高达百万乃至千万美元,至于在世有成就的书画家作品价格大都动辄在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外国大多数博物馆、美术馆、皇宫、大企业集团都是以拥有名家的书画意味着品位和身价。随着书画艺术市场成熟,藏家也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精品,从盲目追求名人作品开始注重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和技术含量。

书画艺术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着不同的特点。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带来的商业化观念,更无法回避的是传统文化积淀的内能作用。北京作为书画中心市场,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全国书画市场的集散地,云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庞大收藏家队伍,其市场发展规模和速度属全国之首。呈现作品多,档次高,拍卖行名气大,成交额大,价格高等特点。中南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南方和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传统文化积淀比较深厚,书画市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齐步。像傅抱石、陆俨少、沙孟海这些名家艺术价值和地位确定的同时也展现了当地文化艺术发展的水平。西部一些地区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市场早期发育成熟与社会文化艺术需求,书画市场已成规模。书画商业化运作过程,实际上是以传统文化为支点。在陕西的一些地区,如果家里的墙上不挂当地名人字画是很没层次的表现,其市场展现了相当的活力。总体来说,西部书画市场与北京和中南地区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书画市场造假历史

上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逐渐繁荣,以利益为驱动的书画造假再次沉渣泛起,形成了中国书画造假的第四次高潮。综观中国近十几年来艺术市场发展过程,制假售假、唯利是图的现象触目惊心,作假、批发、炒作、拍卖一条龙,呈现出职业化、集团化的营运特点。书画市场中,因作品真伪问题而引发的争议乃至诉讼时有发生。其实,这些案例只能算是书画市场中大量伪作赝品的冰山之一角,类似的事件不计其数,没被揭露出来的还不知有多少。有的拍卖会上赝品所占比率高达5O%,甚至达到满场拍假,而画廊、画店、书画摊点出售假画也是司空见惯。除作假画外,有的还对画家的画集进行造假,将伪作夹入伪画集内,使伪作以“正规出版”的名义蒙骗购藏者。甚至为了制造假象,还用电脑合成的方式制作作品所有人与画家合影的照片,有的还将伪作放在照片中。大量伪作赝品充斥于艺术市场,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书画的交易无论是对艺术家、购藏者还是中介机构,都是一种伤害。

对艺术家权益的侵犯和对购藏者利益的侵害自不必说,对中介机构来说,出售伪作在短时问内也许能够牟取暴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交易行为不仅会导致艺术市场的混乱,也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另外,“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鱼目混珠、真赝不分,真品也会由于买家的犹疑而无法售出。中介机构只有树立自己的形象、信誉、品牌,争取和巩固收藏家队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伪作赝品盛行也是阻碍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因素之一。前几年,国际拍卖业巨头之一的苏富比拍卖行就曾以中国书画作品真伪难辨为,由公开声明取消中国书画拍卖,这也为中国艺术市场敲响了一记警钟。不解决“假”的问题,如何向世界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如何使中国的艺术市场品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10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

转制工作将全面启动

在8月28日召开的中国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报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情况,并透露,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将全面启动,计划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

柳斌杰指出,按照中央要求,时政类报刊要突出抓好新闻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新闻宣传部分要重点做好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经营部分要转企改制,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当前特别要积极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鼓励组建独立的发行公司,完善营销网络,加强市场运作,不断提高传递时效,扩大覆盖范围;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要全部转制为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新闻出版总署

整治网游低俗之风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净化网络出版环境,新闻出版总署于近期集中对网络游戏的低俗内容进行了清理整治。在8月27日召开的网络游戏清理整治通气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通报了查处情况,共有《美国1930》等45款未经审批的境外网络游戏被责令关闭,停止运营服务;《音乐情人》等26款存在低俗内容的网络游戏被查处;向我要玩(51wan)等27家网络游戏企业发出违规警告通知书,并限期整改;10家网络游戏企业负责人被诫勉谈话。近两个月,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门审读力量,对已经出版运营的200多款网络游戏(含网页游戏)进行了专项审查,对违法违规网络游戏及相关企业予以严厉查处。

出版市场

我国首份报道非洲和

中非关系的《非洲》首发

我国首份专门报道非洲和中非关系的大型综合性中文月刊《非洲》9月1日正式面向海内外发行。8月28日,《非洲》杂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

当前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国与非洲国家政治上互相信任、经济上互利双赢、文化上互相借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正在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非洲》杂志的创刊,为中非双方加强友好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必将成为不断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届中国东北文化

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

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8月28日在沈阳市辽宁工业展览馆广场开幕。

本届东北文博会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宗旨,以“文化、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目的。此次文博会共有800余家国内外文化企业参展,展会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含分会场),除主会场外,还设有浑南动漫产业基地、棋盘山关东影视城、铁西铸造工业博物馆、皇寺庙会等10个分会场。

首家互联网知识产权

博士后研究基地落户腾讯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腾讯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日前联合宣布,双方将在腾讯联合设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博士后研究基地”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生创新基地”,共同开展中国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与立法的研究。这也是在我国成立的首家互联网知识产权博士后研究基地。

根据双方的协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以年度为单位选派优秀的博士研究人员进驻腾讯,开展互联网法、传媒法与知识产权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在2009年,双方将重点开展网络无形财产、网络个人信息使用与保护、网络时代软件保护的新趋势、数字新媒体与版权许可新趋势等四大课题的研究。

国家首批环保

印刷标准开始制定

国家环境保护印刷标准――印刷环境标志技术要求标准8月中旬开始制定,这是我国首次开始编制与印刷业有关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该标准不仅是衡量绿色印刷的权威标准,也将成为印刷品“绿色采购”的执行依据。

据介绍,受环境保护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委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和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负责该标准的编制工作。该标准目前已经立项并开题,编制周期是一年,明年有望颁布实施。依据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已经的政府采购意见,该标准实施以后,只有符合这个标准要求的印刷产品才能进入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的范围。

该标准根据环境保护部科技司标准处的要求分成两期编制,一期标准的编制范围包括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商业票据印刷,二期标准的编制范围包括网版印刷、凸版印刷和数码印刷。一期标准的编制工作已于8月中旬启动,目前正在征集参编或协作单位。

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

论坛19日上海开幕

9月19日,被誉为“全球华媒峰会”的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在上海开幕。目前论坛的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届时将有来自海外4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50家媒体代表及中国国内150多家媒体代表参会。

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上海市政府和中国新闻社主办,论坛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华文媒体”。本次论坛将为世界各国华文媒体同仁搭建交流平台,共同促进华文媒体持续蓬勃发展。

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

创意产业交易会10月举办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商定,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将于10月23日~26日在安徽芜湖举办。本届动漫交易会将以“多彩动漫、创意无限”为主题,旨在搭建动漫创意产业原创产品产权交易平台,构建动漫相关行业的投资合作平台。

本届动漫交易会将组织开展动漫展览、开幕典礼、专场文艺晚会,动漫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和动漫电影专业论坛、动漫基地专场招商推介、项目对接洽谈、项目签约会、方特欢乐世界嘉年华活动周、动漫书市、动漫游艺、优秀动漫电影展映等系列活动。另外,会议还将组织一批播映、出版、衍生产品生产商的采购项目。

务地资讯

上海今年数字出版销售

收入预计约150亿元

在日前举行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人民政府部市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提出,2009年上海将实现数字出版销售收入约150亿元的目标,比2008年增长15%~20%。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上海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出版产业能级,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成都上半年软件版权

登记同比增长超30%

成都市版权局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合作成立的中华版权中心成都工作站,经过半年运行,效果良好。上半年,成都市软件版权登记达500余件,同比增长30%以上。

今年2月,成都市版权局以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为契机,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天府软件园内设立了中华版权中心成都工作站。通过充实人员、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搭建平台、扩大宣传,工作站逐步建立了一套方便成都市软件企业和个人申报软件版权登记的服务机制,经过半年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湖南省实施版权兴业工程

为了提升湖南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产业发展与升级换代,构建创新型湖南,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将研究实施版权兴业工程。

版权兴业工程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加大版权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二是选择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行业,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版权登记和保护办法;三是帮助、指导版权产业加强企业内部的版权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版权管理制度,为企业培训版权管理人员;四是激励作品创作,制定鼓励和扶持原创版权产品开发的政策措施;五是建设一批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和企业版权工作站,培育引领湖南省版权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山东开展迎国庆净化

出版物市场专项行动

从8月中旬至11月中旬,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迎国庆迎全运净化出版物市场专项行动。此次“双迎专项行动”,旨在进一步净化出版物市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湖北“中华魂”读书活动

向劳教人员赠书

由湖北省劳教局和省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中华魂”读书活动,8月21日在武汉启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相关领导赴武汉市女子劳教所,向那里的劳教人员捐赠了3.9万册价值67万余元的图书。

此次活动旨在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劳教人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恢复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此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已向省内各图书出版单位发出号召,省内14家出版社踊跃捐赠图书。

出版动态

方正阿帕比推出首款

“U阅迷你书房”

本报讯(记者 孟凡)2009年8月,我国数字出版行业领军企业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业内首款创新型个人便携电子书系统――U阅迷你书房。该产品采用U盘形式,内置电子书与阅读器,而且首次将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引入移动设备,使读者摆脱固定电脑的束缚,可以在任何设备上享受正版电子阅读的乐趣,引领了数字出版和移动阅读的时代潮流。

传统的正版电子书授权多采用PC捆绑的方式,图书的版权与首次使用的PC关联,使读者阅读的灵活性受到阅读设备的限制。U阅迷你书房的创新优势在于将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电子书技术与移动设备完美融合,在确保严密的版权保护的同时,为读者提供灵活、便捷的电子阅读体验。U阅迷你书房系统基于方正阿帕比数字图书平台,载体采用U盘形式,容量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最高可提供8GB的存储空间。该产品内置绿色版阅读器,用户无需在使用电脑上安装任何程序,即可进行阅读。首次应用于移动设备上的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使读者可以在任何电脑上阅读海量正版电子图书,使其成为用户名副其实的随身图书馆。

U阅迷你书房借助方正阿帕比数字图书平台,可充分享受方正阿帕比丰富的内容资源。内置的全部图书都按照类别陈列在简洁的虚拟书架上,便于管理。使用时,用户选定书架上的任意一本图书,即可体验到如翻阅纸质书般的精彩。U阅迷你书房不仅可内置丰富的图书,用户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下载,不断更新。该产品还特别针对图书馆用户提供在线借阅功能,利用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可设定每本书的授权使用时间,节省大量耗费在借书还书环节上的时间。

1308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掀

中医出版新高潮

本报讯 继《思考中医》、《挽救中医》、《中医图画通说》等系列中医文化图书掀起一股中医出版高潮之后,日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台湾知名老中医戴献章先生的《台湾中医之厄――制度与偏见挤压下的传统》一书,揭示中医在台湾被打压的真实状况。

中医在台湾的遭遇与在中国大陆的境地如出一辙:一是面临资本的阴谋,二是面临制度的压抑,三是面临偏见的误导。中医要谋得生存,首先必须要求得行政的独立,打破西医的管理制度,突破西医集团的围堵。本书以作者台湾知名老中医戴献章先生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揭示了中医在台湾被打压的真实状况。戴献章先生早年亲受中医之惠,由此学医行医,为台湾的中医复兴事业奔走呼吁了30余年,却终不得施展怀抱,后移居阿根廷。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11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入世后图书馆工作面临的挑战,并论述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及应对之策。

我国加入WTO,图书馆将融入国际化的社会中,图书馆工作面I临着严峻的挑战。图书馆要充分估计可能受到的冲击,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加快发展,尽快实现适应21世纪的现代化图书馆事业。

1我国加入WTO对图书馆的有利方面

1.1有利于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图书馆资源和市场我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的优惠,并可取得100多个成员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这将有利于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图书馆资源与市场,发展图书馆事业。

1.2有利于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变革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信息服务业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制,展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的方法。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更加多元化、自由化、竞争化、服务政策和服务模式也将更加适度“产业化”,从而更加有利图书馆的发展。

1.3有利于改善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无条件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更优待遇,为图书馆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的出口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按照世贸组织有关服务贸易协定的精神,我国政府必须推行一系列促进市场化的政策,以改善图书馆发展的内部环境。

1.4有利于图书馆从国外引进资金和技术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加大投入。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外资在我国的投入将会加大,直接的技术引进和转让也会更容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幻步伐会加快。

1.5有利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我国除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外,某些企业及其他经营机构普遍存在着不善于利用信息,不重视信息的现象,加之图书馆自身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很少参与经济活动,市场化、产业化的程度很低。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为保证其经营活动成功而不失败,任何团体和个人在进行每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必须依靠信息和信息咨询。求助于信息服务机构无疑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我国加入WTO后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我国人世后,在计划经济和资源经济运行下的图书馆事业面I临严峻挑战,将给传统图书馆事业的运行机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带来强大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来自新技术革命网络化的挑战

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创造了全新的网络信息社会。这种新技术革命产物,成为促进社会文明的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10年多的发展历程,自动化系统从90年代后期由研制阶段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一些网络相继建成开通。如“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他们的开通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它以高校科研文献信息服务为依托,联接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点和高校校园网,通过网络中心与Internet联接,与国外文信息系统广泛联接,形成中国学术图书馆网络主干,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网络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馆在自动化系统结构,用户界面以及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互联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即使现在已建成使用的图书馆网络,也只是在底速线路上运行,而大量的信息资源需要开发以及图书馆网络知识的缺乏,建设资金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的问题都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2.2信息资源管理的挑战

日动化、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电子化及大量高新技术在图书馆文献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活动的广泛应用,使当今全球信息环境发生着重大变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由过去的印刷向声像型、电子型及磁介质、光介质等为载体的新型的多面体方向发展;还通过网络实现了区域、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我国图书馆原来以藏为主,自给自足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世”后各行各业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人世后的图书馆要重视和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3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发展,把一切涉及经济关系的行为都推向了市场,从而出现了科技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等。而信息服务机构面向市场,使得信息渠道不断拓展,信息全球化联系更加广泛。在这种市场经济发展,国际网络日益延伸的新环境里,市场经济处于信息化过程之中,社会经济也因信息化发展而出现了全球化特征。因此,人世后,图书馆的信息处理,传递作用和价值更加显现。图书馆的职能通过高科技网络延伸,从为一个地区,国家的文化教育和经济信息服务发展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服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网络化,在许多问题上都将会影响或波及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因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把握机会,积极应对。

3入世后的图书馆应加强人才培养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作为文化产业的信息业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长期在计划经济框架下运行,其基础设施、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人员配备、信息组织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加人世贸组织后对文化事业和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会产生影响,无疑图书馆事业也受到冲击。人世后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除了硬件外,人才是关键。图书馆馆员只有重新定位和重塑,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复合性的专业人员,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图书馆事业的新使命。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的馆员队伍普遍存在知识面窄,知识机构不合理,知识更新不及时,外语水平低,缺乏现代咨询意识和水平,不善于利用信息存储,检索和处理,网络技术的使用等现代化手段;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图书馆队伍目前这种状况,很难适应人世后图书馆工作的需要。为迎接人世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完成新时代赋予图书馆事业的新使命,重点抓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学习和掌握入世后图书馆工作有关的条例和法规

为了适应我国人世后的新形势,作为图书馆馆员认真学习与世贸组织有关知识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例和法规。因为,版权纠纷、著作权纠纷,可能会随时出现在信息传播科学的整个过程中。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是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因此,作为图书馆馆员必须尽快地熟翻和掌握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例和法规,才能在人世后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3.2提高外语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要胜任人世后图书馆员这一角色,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目前英文在网络资源上占有相当的比例,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快速、准确地了解、选择和获取信息,得心应手地作好工作。同时,应不断地提高馆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因为,图书馆馆员要负责过滤,筛选网上信息,还要用准确、清晰、简明的文字来撰写各种信息评价、摘要、专题报告、综述、学术论文等。所以,到位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过硬的文字功夫是信息服务质量的基础保障。

3.3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能力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信息用户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用户自行上网检索的增多,需要馆员服务的机会也逐渐减少。因此,图书馆馆员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由过去那种检索服务转变为检索服务和指导服务并重。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对网络环境的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使用方法等比一般的用户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包括计算机日常操作、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系统开发与维护等。以保证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顺利进行信息处理工作。

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

为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和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为主流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一定要抓住“人世”这一契机,转变观念,找准定位,做好一切工作。

4.1加强理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图书馆事业之所以存在种种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符合图书馆事业实际情况又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作为指导。图书馆加强文献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以外信息服务工作应从大局上考虑问题,着眼于整个信息整合。图书馆作为中国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会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库将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的生产、传播、扩散、利用等诸多环节都集成起来,立足于整个产业链,就能为图书馆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引入市场化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转型的关键是引入市场机制,即从信息业务的定位,信息产品与服务内容的选择,都必须通过市场需求来引导,由此实现信息服务系统投入、产出转换的经济功能。在这种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下,信息服务的目标不仅仅定位在以追求“信息被利用频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效益目标上。而应扩展到以追求“信息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效益目标上这一方面包括信息用户利用信息资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括信息服务机构在完成信息服务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图书馆才能认真思考怎么开展业务工作,怎么经营的问题;才可能解决图书馆的效益问题。

4.3改变服务模式、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为争夺信息服务市场,图书馆应尽快改变封闭被动服务方式。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保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前提下,面向社会提供主动、快速的开放式服务和预测性服务。譬如:我校图书馆根据文献资源状况,充分挖掘文献资源优势,要把服务延伸到我区农牧业技术、经济、市场、管理、人才等领域。要以经济活动为服务对象,围绕市场经济提供有偿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规范,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4.4加强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建设,完善网络体系

书法市场论文范文12

关键词:秦汉时期 市场发育 商品流通 市场联系 市场管理法规

市场是商品交换场所和交换关系的体现,也是商品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多年来,学界对此一直比较重视。但秦汉时期的商品市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发育水平如何?论者在对它的总体评估上,往往存在或低、或高的倾向,不尽一致。①这里,拟通过陈列史实,就几个基本问题做一简略探讨。

一、 多层级市场陆续出现,但非"商品流通已很畅达"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城市市场和地方市场。城市市场多见于各国的国都。如齐国的临淄有"大市"、"中市"、"右市"。燕国的易都有"左市"等。②地方市场如《战国策.齐策》云:

"通都小县,置社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又《管子.乘马篇》曰:"聚有市,无市则民乏。"是知,在小县或乡邑最迟于战国年间已有市的设置。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发展,交换领域扩大,商品市场在战国的基础上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当时从京畿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已出现了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市场。可见如下史实。

京畿所在地,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其中设有"市"。如秦都咸阳,有"咸市"。③西京长安,设有"九市",即:柳市、东市、西市、直市、交门市、李里市、交道亭市等④。

——————————————————————

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论中国古代市场方面的专著、论文已有不少,可谓成果丰硕。而专谈秦汉市场的成果.就目前所见也有多篇。例如:邓福秋:《西汉前期的商业经济区与全国统一市场》,《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4期;徐君峰:《西汉长安之市场及其繁荣的地理因素》,《人文杂志》1993年第5期;邓福秋:《西汉前期的市场经济和我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刊《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高维刚:《汉简管窥河西四郡市场》,《四川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秦汉市场的设置与管理》,《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黄今言:《论两汉时期的农村集市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汉朝与少数民族的关市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秦汉城区市场的建置与组织管理》,1995年会议交流论文,后收入拙著《秦汉经济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诸多论者,从不同角度,对秦汉市场做了有益的探讨,但在对当时市场发育水平的评估上,有的却往往存在一些差异,看法上不太一致。

② 裘锡奎:《战国文字中的市》,《考古学报》1980年第3期。

③ 王学理等著:《秦物质文化史》,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3页。

④ 陈直:《三辅黄图校正》及按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东京洛阳,设"有三市",即:金市、南市、马市。①在京畿所设的这些市场,具有规划整齐,店铺林立,商贾众多,货源充足,商业繁荣等特点。班固在《两都赋》及张衡的《西京赋》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京畿市场的经济意义具有明显的消费性质,是全国的商贸中心。②

区域性市场,主要设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交通要道之地。其交换范围不受一郡、一县的限制。带有明显的地区性色彩。如"曹市"、"代市"、"河市"等,就是汉代泛指的大范围的地区市场,而不是郡国专称之市。③又《盐铁论。通有篇》记:"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周,富冠海内,皆天下名都"。这些名都,一般皆有商品市场,有的往往也成为跨郡、国的重要交易场所。通过贩运商人的运作,将各地的方物、特产、名优产品等互相调剂,实现流通。还有郡、县市场,这是指郡治、县治所在地设的市。此类市场,面广量多,汉代得到空前发展。据《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载:西汉平帝时,凡郡国103个,县、邑、道、侯国1 587个。东汉顺帝时,凡郡国105个,县、道、邑、侯国1 180个。依汉制,郡、县筑城,城中有市。若每个郡治、县治设一市,则西汉末有103个郡国市,1 587个县邑市;东汉有105个郡国市,l 180(实为1 181)个县邑市。当时郡、县市场的实例多见。例如:郡治市场有:"淮南市"、"会稽市"、"北海市"、"张掖市"、"酒泉市"等。④县治市场有:"临邛市"、"淮阴市"、"吴市"、"平阳市"、"湟阳市"、"襄平市"、"?得市"等。⑤故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当时"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四川广汉县、彭县、新繁县出土的《市井》画像砖,则具体反映了当时地方市场交易的热闹场面。从《市井》画像砖上,可以看到,当时商店林立,市肆门垣,市楼、市隧齐备,市貌井然,交易频繁,一派生机景象。当然,区域性市场中有的或许与郡、县治市场重合,难于绝对分开,但一般是层次分明,各有特色的。县以下的乡村、里聚也有市。当时的乡有乡市。见于记载者,如"南乡之市"、"西乡之市"、"中乡之市"等⑥;里有里市,如"槐里市"、"细柳市"等⑦。就是乡亭也往往有市,称"亭市"。⑧汉代农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过去学界重视不够。其实,除乡村亭市数量,因困于史文简缺目前未可详考外,乡市、里市的数量仍可略知大概。根据当时的政区设置,若每个乡、里皆有市,

————————————————————

① 《太平御览》卷191,陆机:《洛阳记》。但同书卷827引《洛阳记》又云:洛阳的三市是:"大市为金市,在大城中,马市在城东,南市在城南。"二处的市名、方位记载不一,然数量不同。说洛阳设三市,这可能是就较重要的市而言,实际数量当不止此数。(晋书.食货志)云:永平五年,洛阳"立粟市于城东"。可见洛阳至少有四市。

② 黄今言:《秦汉经济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8-80页。

③ 陈直在《汉书新证》中写道:"《季木藏陶》一。三页,有’曹市’、’东武市’,104页有’都市’、’代市’等陶片。洛阳王城出土有’河市’陶片。……所谓’曹市’、’代市’、.河市’,皆泛称大范围地区之名词"。(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l页)其说可从。因为"曹"在先秦时为国名,汉时泛指地区名称;"代"为燕代之地,汉时为泛称;"河"指三河(河南、河北、河东),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通称或泛指,也非专指某一郡国地名。故将"曹市"、"代市"、"河市"视为区域性市场,似可成立。

④ 分见《史记.黥布传》、《后汉书.蓟子训传》、《三辅决录》、<居延汉简甲乙编》37.29。

⑤ 分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淮阴侯列传》、《汉书.梅福传》、《尹翁归传》、《后汉书.党锢列传》、《三国志.公孙度传》、<居延汉简甲乙编)270·20。

⑥ 据考古资料:在长沙马王堆和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漆器铭文中,有"南乡之市"、"中乡之市"等戳记。在传世的陶文中也有"南乡之市"的记录。又(居延汉简》第191.13页简云:"五月甲戌,居延都尉库丞登兼行丞事,下库城仓口用者书到令、长、丞侯尉,明白大扁书乡市、里门、亭显见处。"这片简文中的"乡市",同样是指乡之集市。

⑦ 陈直先生在《关中秦汉陶录》中,收有"槐里市久"的陶壶。据考,"久"为酒之省文,"槐"是里名。是证当时有"槐里市"。又据<汉书.地理志)记有不少的"聚",如刘聚、彭泽聚等等,聚多为自然村,大"聚"有时与里重合,里聚有市。王褒(僮约)有"担荷往来市聚"之谓。又长安西郊的细柳聚有市,称为"细柳市"。这些都是里市存在之证。

⑧ 《隶释》卷2《郁阮君神词碑》载:"漂没田畴,寝败亭市"。又《金石萃编》卷13《史晨餮孔庙碑》云:"史君念孔渎,颜母并去市辽远,百姓酤买,不能得香酒美肉,于昌平亭下会市,因彼左右,咸所愿乐。"

有6 622个,里市(聚市)66 220个。东汉的乡市3 682个,里市36 820个。当然,这只是依据政区制度推测的数量。因中原和边郡存在差异,各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别是中原以外的则西汉的乡市边远之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等因素,实际情况或许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这个数字或许偏高,但其数量不当低估。它对农民具有调余补缺的意义。这与唐代御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①的制度迥然各异。

秦汉时期的市场结构,大致上可分京畿市场、区域性市场、郡、县治市场和乡、里市场类型。这表明多层级市场基本形成。这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这些市场设置后,是否可以认为:"商品交流已很畅通",在全国形成了"畅达的商品流通网络"?看来,还不能得出如此结论。其一、当时的商品流通,受交通条件和运输手段的制约较大。秦汉政权为加强政治统治,虽然致力于交通建设,当时以关中的京师为中心,开辟了数条干线,向四面幅射,南北水陆交通有所改善。但物资运输的困难仍然很大。如据记载:当时东部琅邪负海之郡,将粮食"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②又云:"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③有的地方因交通不便,"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④在汉代,政府行为转漕物资如此艰难,耗费量如此之大;至于商人的商品运输,也就更为可想而知。秦汉时期,交通闭塞和运输手段落后的情况比较普遍。例如:闽越之地,"与中国异,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内也。"⑤又武都之地,"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⑥至于中原内郡也存在交通不便,制约商品流通的局面。《盐铁论.通有篇》说:"今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湖之鱼,?黄之鲐,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藜藿蔬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之财不散也。"这里所说的多寡不调,财利不散,反映了各地物产流通范围有限。商品流通得不到畅达。所以,东汉桓帝之时,"土宜麻??"的五原郡,由于"俗不知织绩",仍然"民冬用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⑦可见,不少地区还处在与市场隔绝状态。

其二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商品经济有相当的发展,但周边偏僻地区的商品经济仍较落后,商品交流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畅通。从工商城市的布局来看,西汉全国郡、县城市约1 600余个,其中司隶、豫、冀、兖、青、徐等州的城市达530余个,而江南的荆、扬二州,地域很大,城市仅180余个。东汉光武帝虽然在北方裁并了一些县,然城市的地域空间布局,主要还是集中在黄河中下地区。城市是人类文明里程的标记,是工商业汇集和商品流通的中心地。中原地区城市布局密集,说明具有广泛的"商流"、"物流"条件,反映了它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但江南有些地方乃无法与中原相比。淮南王刘安就曾说道:"越,方外之地,?发文身之民也。"这里"非有城郭邑里,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贾,其不用天子之法度。"⑧至于有些"蛮人"所居之地,汉廷虽然在

————————————————

① 《唐会要》卷86"市"条。

② 《史记》卷Ⅱ20<平津侯主父列传》、<汉书》卷64上(主父偃传)。

③ 《史记》卷30《平准书》、《汉书》卷24下《食货志》

④ 《后汉书》卷16《邓禹传附训传》。

⑤ 《汉书》卷64《严助传》。

⑥ 《后汉书》卷58《虞诩传》。

⑦ 《后汉书》卷52《崔??传》。

⑧ 《汉书》卷64《严助传》。

那里设了郡县,但语言各异,"长幼无别"。①当时江南人民"不待贾而足"的情况仍然存在。在经济落后地区,生产力低下,城市布局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有限等,这些无疑制约着市场网络的空间扩张和商品流通。

其三、关卡林立、关税苛重也制约了商品流通的畅达。汉代交通管制极严,内则水陆孔道。外则边陲徼塞,普遍设有关卡。据《汉书。地理志》:当时的关卡,主要设在内地的关口要道和周边各族的交界地区。如弘农郡设有函谷关、陆??关;上党郡设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代郡设有五原关、常山关;上谷郡设有居庸关;敦煌郡设有阳关、玉门关;汉中郡设有合浦关;群柯郡设有柱蒲关、进桑关;苍梧郡设有离水关、榭沐关、荔平关;郁林郡设有雍鸡关;合浦郡设有合浦关。此外,还有九真郡的界关,等等。当时设置这些关卡,既有其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同时也有控制商贾、征收关税的经济目的。文帝时虽然一度放宽政策,"除关,无用传","开关梁,不异远方"。但景帝即位后即行恢复,"复置诸关,用传出入。"②与周边少数民族’’互市",也在边关进行。依照汉制,通商要有"传"(通行证),无"传",则视为"阑",即"妄也",也就是走私。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汉兴……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当是在文帝"开关梁"之时的实况,非指整个两汉。正因关卡很严,所以才有"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榨马、?k僮、牦牛……","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③的记载。当时通商,不仅关卡控制严,而且在抑商政策下,关税也很重。秦自商鞅变法后,就"重关市之赋(税)。④"在云梦秦简中,还有专门的《关市律》。⑤说明秦收关税已成制度,而且很重。时至汉代,关税仍然多倍于田租。如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注引《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这是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所下的一道令文,恢复"什一"之制,还认为是"轻关津之税",说明通常的关税当在十分之一以上。

————————————————

① 《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

② 《汉书》卷5《景帝纪》。

③ 《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

④ 《商君书.垦令篇》。

⑤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关市条,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二、 各地市场联系增多,但尚未"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市场的联系和商人跨地经商的情况常有出现。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郑国商人弦高去周地经商,至滑国遇上秦国的军队。《左传》成公三年载:郑国一商人至晋,受到晋大夫荀?的"善见",后来又去齐国经商。《管子·小匡篇》云:"服牛轺车,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战国商人为了"货殖","以周四方’’者,为数不少。

秦汉时期,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各地经济交往扩大,商品交换较前活跃。《汉书.伍被传》曰:"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交易之道行。"《盐铁论.力耕篇》云:"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者。"当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各地市场联系在战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兹就《史记.货殖列传》的记录列举如下:

关中地区:"膏琅沃野千里","四方辐凑,并至而会"。这里的"雍,隙陇蜀之货而多贾。m’栎邑,北?s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作为关中大后方的巴蜀,"南御滇?k、?k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与西南少数民族贸易。三河地区:位居"天下之中",能绾?东西南北。其中,"扬、平阳,西贾秦翟,北贾种、代。""温、轵,西贾上党,北贾赵、中山。"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三河人民喜好经商,多"通商贾之利。"燕赵地区:位处黄河以北。邯郸是漳、河之间的都会。"北通燕涿,南有郑卫。"西却三晋,东近梁、鲁。燕为渤海、碣石之间一都会。"南通齐、赵,东北边胡。"齐鲁、梁宋地区:齐"带山海,膏琅千里。"临淄是海、岱间一大都会,人众殷富,系鱼盐、纺织中心。"定陶、睢阳亦一都会",其俗好农,又好商贾之利。江南地区:吴是江东都会。"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江陵即原来的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也曾是楚的都城,"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利,其民多贾。""寿春也一都会。""而合肥受南北潮,受皮革、鲍、木输会也"。岭南地区:"处近海,多犀象、碡瑁、珠玑、银、铜、果、布之??。"番禺是都会。"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①

大量史实表明,秦汉时期各地市场的联系确实增多了。商贾活动的地域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关中、三河、燕赵、齐鲁等地区,但淮河、长江流域及岭南也有他们周流之所及。

那么,秦汉各地市场联系增多,是否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统一市场?我们认为:秦汉市场虽然已较广阔,或者说有广阔的市场。但它只是地域性市场在空间的扩展,是简单货物交换的大市场,尚未形成为全国性统一市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式的统一市场,是商品经济显著发展的产物,也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统一市场的要求,从总体来讲,它必须是统一的,不是分割的;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规范的,不是无序的。统一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统一的市场政策;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统一的税制;统一的货币;统一的市场价值等。但秦汉时期的商品市场,并未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不少方面还存在偏缺和不足。

首先,各地市场联系虽已增多,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封闭性和分割性。前面讲到,由于交通运输、地区差异、关卡林立和抑商政策等多方制约,当时全国的商品流通并不完全畅达。还当指出的是,在汉朝境内,中原汉人与少数民族的贸易包括关市,需要得到汉廷的允许和批准,贸易地点必须在指定地址。交换的商品也受到某些限制。《汉律》规定:"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虽于京师市买,其法一也。"于此说明市场的封闭性已很明显。至于市场的分割性也较严重。其突出的一个表现是不少的郡设置"属国"。据记载:西汉从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开始,到昭、宣时期,大约设有七个属国。如:安定属国,天水属国,上郡属国,西河属国,五原属国,张掖属国,金城属国。东汉时期,对西汉原有的一些属国,如安定、西河、上郡、金城、张掖等属国仍继续存在或复置,自安帝后,又增加了新的属国。即: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居延属国,辽东属国,酒泉属国,涿郡属国等等。从西汉武帝到东汉时期,先后在安定、天水、上郡、西河、五原、张掖、金城、广汉、蜀郡、犍为、涿郡、辽东等十余个郡的大片土地上实行"属国制",是有史可证的。③汉廷对这些"属国"的政策是,实行"因其故俗"而治。它们的"故俗",不仅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与中原汉人不同,而且经济生活、商品流通也是有别的。这些"属国"尽管与中原地区有些商品交换,但往往时断时续,?K无恒定。因此,没有充分的史实证明,它们已经纳入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商品流通网络。

——————————————————

① 《汉书》卷28《地理志》。

② 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一194页。

货币是市场交换的中介。发育健全的统一市场,要有统一而稳定的货币制度。《汉书.食货志》说:"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汉兴,继续以黄金、铜钱为币。这说明当时对铸币的材料确实是做了统一,规定为金、铜两种。但币制的质量和规格并未一以贯之的完全统一。期间的铜钱,币制有过多变。例如:汉高祖时 (公元前206年以后),以秦钱重,不便使用,改铸"榆荚钱"。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改行"八铢钱"。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改用"五分钱",径五分,重二点四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改行"四铢钱",文曰"半两",撤销盗铸钱令,民得自由铸造。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改铸"三铢钱",重如其文。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罢"三铢",复行"半两",或称"三分钱"。至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铸"五铢钱"后,铜钱作为流通货币才基本上通行全国。在此之前,由于多次变更币制,尤其是自由铸币,造成"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奸钱日多",货币混乱。再就金币而言,从大量的出土资料表明,其时没有固定的标准重量,虽然金币的形制大体近似,但大小不一,重量不等,流通时要割凿使用,属称量货币,市场交换多有不便。同时,金币与铜币的比价,除王莽时定为"黄金一斤,直钱万"03外,其他时间未见法定比价。如《九章算术》载:"今有人持金十二斤出关,关税之,十分而取一。今关取金二斤,偿钱五斤,问金一斤值钱几何?答曰:六千二百五十。"又"今有共买金,人出一百盈三千四百,人出三百盈一百,问人数金价几何?答曰:三十三人,金价九千八百。"这里,金币与铜币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比价,即:每两黄金值1 347钱、625钱、390钱和613钱。这种比价无一确切值,显然不利于市场上的商品交换,也容易紊乱。特别是王莽时期,他在十几年中,先后四次币制改革,使货币多变。第一次居摄二年(7年),使用"大泉",值50钱;"契刀",值500钱;错刀,值5 000钱;五铢,值一钱。第二次是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止刀钱和五铢,使用"大泉"和"小泉",其值分别为50钱、1钱。第三次是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实行"宝货"制,繁琐庞杂,荒谬绝伦。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铜货)二十八品。②王莽的货币改革,制造了三十七种不同质地、不同形制、不同计算单位、不同比值的货币,使人们难以树立对货币的信赖。由于他在改制货币中,以轻换重,以劣换优,使货币多变、混乱,故《汉书.食货志》说:王莽"每一易钱,民用破业,而陷大刑。""百姓溃乱,其货不行……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结果,导致市场萎缩,甚至出现"货币杂用布帛金粟"③和物物交换情况。东汉立国后,光武帝刘秀恢复了"五铢钱"制度。然在章帝元和年间,尚书张林提出:当时"谷所以贵,由于钱贱故也。"于是他建议:"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④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仍有人多次提出"钱轻"或改铸"大钱"的议论。至董卓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后,乃出现"货贱物贵,谷石数万。"⑤由于通货膨胀,物价腾贵,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这种长期间货币流通的多变、恶化,不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价格在市场交换中占有重要地位。发育健全的统一市场,必须有统一的市场价值,?K使价格形成机制。秦汉时期虽然对物价采取过一些政策措施(后详),但由于物价问题复杂,在古代社会中,要实现统一市场价值,形成价格机制,并非那么容易做到。其突出表现在:(一)我们根据文献、简牍资料的初略统计,秦汉时的商品,有价格可稽考者,仅170余种,还有不少商品包括:不同种类的农具,70余种鱼类及一些果品、蔬菜等,?K未发现一一记价,大概采用"临时看货作价"的办法。这明显反映了物价制度的不健全。(二)商品价格与实际价

————————————————

① 《汉书》卷24《食货志》。

② 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9页。③ ③ 《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

④ 《后汉书》卷43《朱晖传》。

⑤ 《后汉书》卷72《董卓传》。

值有时往往不符。例如:西汉初,"米至石万钱。"①东汉初,"米石七、八万"。②这虽是战乱、灾荒之年的米价,但它超出了其本身原有价值乃无可疑。而汉宣帝时粮价则很低,"谷石五钱"③,因价格低于应有的价值,导致"谷贱伤农"。又据《居延汉简》:"用马五,直二万"(37.35),"用牛二,直五千"(24.1B),"服牛二,六千"(37.35),"羊二头,直五百","出二百五十买羊一"(E.P.T15:223),"肉十斤,直三十钱"(137.8A),"肉百斤,直七百"(乙附29A)。这里,马牛羊不分大小,以头论价;肉不分类别与质量,概以斤论,都是使价格与价值难以相合的,是一种僵化的价格体制。

(三)市场上的不等价交换极为普遍。当时商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者多。如据《居延汉简》的记载:"国安粜粟四千石请告人县官贵市平贾石六钱得利二万四千,又使从吏高等持书请安二听人。"(20.8)简文说明,国安其人,先是囤粟四千石,后趁市场缺粮时,以高于平价每石六钱的价格出售,获暴利二万四千钱。可见,即使在"市平"制度大力推行期间,仍有商人扰乱市价。在汉代社会中,这种不等价的交换是大量的。当时粮食和其他物价的波动剧烈,固然情况比较复杂,但与商人的不轨行为有密切关系。仅以粮食价格为例,每当收获季节,农民为了交纳赋敛、还债,出卖粮食之时,商人就压低价格,谷贱而农民少利。而到了青黄不接,农民缺粮,由卖方转为买方时,商人则哄抬物价,谷价腾贵,不同季节的价格差异悬殊,丰歉不同年份的物价变动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与价值存在极大距离。所以,缺乏或没有统一的市场价值,也是很难培育统一市场的。

三、 市场管理的立法加强,但未必"市场机制充满活力"

先秦时期在市场管理方面已有一些法律规定。根据《周礼.地官》的记载:当时建置市场,必须"前朝后市"。市场设有"司市",负责日常事务。市内商品,以类相属,分别陈列,违禁物品"不鬻于市"。市场价格由官府规定,不得随意变更。买卖双方要有凭证,若有商务纠纷,由"质人"受理调解。而对市场的税收、治安等,也都制订了些初步的政策、法规。

秦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市场管理在继承前制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有关的法制建设较前加强。这方面,目前已有学者论及,不备过多赘述,仅简要陈列如下数端:

重视商品质量和平抑物价的立法。为防止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当时注重商品质量的监督。秦法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广亦必等。"④"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⑤凡市场上出售的商品,要符合质量规定,不合标准者,不得人市。同时,对市场的物价也加强了立法。秦律规定:"有买及卖殴(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为作务及官府市,受必辄人钱缸中,立市者其人,不从令者,一甲。"⑥意即:出售商品,要明码标价,收接货款时,必须立即把钱投入缸中,使买者见之投入,不得违令。到了汉武帝时,又创设"平准"、"市平"制度。认为:"一哄之市,必立之平。""市无平,必无贵贱之正。"⑦"市平"的办法是:"某价低贱减平者,听民自行与市";"万物皆贵,过平一钱,则以平价卖与民。"不准商人高下物价。王莽时也实行"市平"政策,

——————————————————

① 《史记》卷30《平准书》。

② 《东观汉纪》卷18《秦彭传》。

③ 《汉书》卷8《宣帝纪》。

④ 《睡虎地秦墓竹简.工律》,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⑤ 《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⑥ 《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关市律》,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⑦ 扬雄:《法言.学行篇》及李轨注。

法律规定:"诸司市常以四时月中,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价),各自用为其市平,毋拘它所。众民买卖五谷、布帛、丝绵之物,周于民用而售者,均官用以考验厥定,其平贾(价)取之,毋令折钱。万物印(昂)贵过平一钱,则以平贾(价)卖与民;其贾(价)氐(低)贱减平者,听民自相与市,以防贵瘐者。"①法律要求:各市以四季的中月,即每年的二、五、八、十一月的商品价格作为基础,按不同产品,定上、中、下三种标准价格,商品"过平",则以平价出卖;低于平价乃听民自由买卖。这些法律,在理论上是无可非议的。但实际的贯彻执行程度,乃另当别论,前已提及。同时,市场的商品种类繁多,质量千差万别,不少商品仍需个别论价。

划一度量衡,防止缺斤少两的立法。"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商鞅变法时的重要内容。此后,检核度量衡制度一直很严。秦代法律规定:"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甬(桶)不正,二升以上,赀一甲;盈二升到一升,赀一盾。"又云:"斗不正,半升以上,赀一甲;不盈半升到少半升,赀一盾。半石不正,八两以上;钧不正,四两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半升不正,少半升以上;参不正,六分升一以上;升不正,廿分升一以上,黄金衡羸(累)不正,半朱(铢)以上,赀各一盾。"②从这些律令可以看出,秦对度量衡的核验是严格的,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市场交换过程中,度量衡器如有差误,要按照差值大小给予罚甲、盾的惩处。西汉桑弘羊说:"县官设衡立准,人从所欲。"当时要求做到:"虽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欺。"③东汉第五伦领长安市时,"伦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④可见,秦汉统治者对此自来就比较重视。

征收市税和严辑走私的立法。所谓"市税",通常是指在流通领域所征课的一种税收。秦汉时期,除政府特许免征之外,凡在市场上经商的人,皆需要交纳市税。当时法律规定:"市利之租必重",⑤"重租税以困辱之。"⑥有市籍者,必须定期交纳市税,不得拖欠,不然要罚。例如:何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⑦市税率问题,秦至汉初,史文简缺,王莽之时规定:"工匠、医巫、卜祝及方技、商贩贾人坐肆里区竭者,皆各自占所为于其所在县官,除其本,计其利十分之一,而以其一为贡。敢不自占,自占不一实者,尽没人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⑧即商贩贾人须交纳的市税率约为"十分之一"。市税的收入,一般归皇室或诸侯王享用。在一些商业发达、规模较大的市中,其收入相当可观。如:"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⑨此外,为保证市税的征收,当时严禁走私活动。秦律规定:凡将珠玉偷运出境及卖给邦客(外商)者,以走私犯论处,珠玉没收上交内史,告密人受赏。⑩汉代也有相关法律。如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及浑邪王至,贾人与市,坐当死者五百余人。"⑾长安市的五百余商人犯死罪,究其原因,就是私自与来降的匈奴贸易和所卖之物触犯了禁律,可见打击之严。

——————————————————

① 《汉书》卷24《食货志》。

② 《睡虎地秦墓竹简.效律》,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③ 《盐铁论.禁耕篇》。

④ 《后汉书》卷41《第五伦传》。

⑤ 《商君书.垦令篇》。

⑥ 《汉书》卷l《高帝纪》。

⑦ 《汉书》卷86《何武传》。

⑧ 《汉书》卷24(食货志)。

⑨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

⑩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⑾ 《汉书》卷50《汲郑列传》。

除上述之外,秦汉时期,对市署、市籍、买卖契约、治安等方面,也曾有些法律规定,于此从略。应该看到,这些立法对打击市场上的不正当交换行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但是,秦汉时期的市场秩序和运行机制如何?是否可以说,当时的’’市场机制充满活力"?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秦汉时期对市场管理的立法加强,对商品市场的交易会有好处,但不宜估计过高。要使市场机制充满活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加强对度量衡、税收等方面的立法外,还必须有好的经商环境和市场秩序;必须有好的市场竞争机制,要打破官、商垄断,实现价值规律和公平竞争等。然综观秦汉市场的发育状况,在这些基本方面?K未达到此等水平。首先,在抑商政策下,经商的社会环境差,不利于市场机制的运作和发挥。自战国以来,商人便遭到歧视。商鞅变法时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孥。"①汉代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不得名田"。"市井之子孙也不得仕官为吏。"②对商人不仅加倍征收訾产税和人头税,而且实行"七科谪",遣往边郡戍边等。由于商人受到种种歧视,政治上受压,经济上又经过算缗、告缗被剥夺。所以,他们只好"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或"以末致财,用本守之。"③这就大大遏止了商业的发展。至于市场秩序有时也是较乱的。如《汉书.尹翁归传》说:"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乎阳,奴客持刀人市斗变,?不能禁。"又《汉书.张敞传》也说:"(宣帝时)京师寝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姓苦之。"在当时市场上,除经常出现斗殴盗窃事件外,有关非法经商、行奸牟利,欺行霸市、买卖纠纷等情况,也习为常见。在商业环境差的情况下,必然使价值规律受到限制,市场机制难以形成。再就是国家干预商业,垄断市场,阻碍着"市场机制充满活力"。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富者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不肖者瓦解。"这固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有市场竞争情况。但更多史实表明,当时的市场竞争是有限的。其间,实行专卖制度就是一例。盐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市场。秦至汉初实行包商政策,而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④,重新把生产和销售之权收归国家,由政府垄断盐铁市场。法律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⑤王莽在位时,实行"五均"、"六?",也控制盐铁,由官府垄断盐铁市场。在这种官营垄断时期,商品的市场价格难于平衡供求关系,也不可能体现价格规律。据《盐铁论.水旱篇》:当时盐铁经营者官僚化,卖农具的人在城市,农民"弃田远市",耽误农时;盐铁产品低劣,"民用钝弊,割草不痛","百姓苦之",价格昂贵,又强制人民购买等等。官营的弊端殊多。但当时的实践证明,国家政权对商业的干预、控制力量相当大,其"与民争利","力排富商大贾",私商是无法与官府竞争的。所谓"市场机制",确实缺乏基础和前提。更谈不上"充满活力"。

至于贵族、官僚参与市场垄断的情况,汉代也非少见。他们中有部分人利用手中的特权。辜榷为利。例如:汉景帝时,赵王彭祖,"擅权,使使即县贾人榷会,人多于国经租税。,’韦昭注曰:"榷者,禁他家,独王得为之。"⑥西汉时有不少"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榷为

————————————————

①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② 《史记》卷30《平准书》、《汉书》卷24下《食货志》。

③ 《汉书》卷24《食货志》。

④ 《盐铁论.轻重篇》。

⑤ 《史记》卷30《平准书》。

⑥ 《史记》卷59《五宗世家》及注。

奸利者。"所谓"辜榷",就是利用权势专断买卖。①大贵族官僚张安世,使用家僮七百人,进行手工业品的制造和买卖,"治产业","殖其货",而发其大财,"富于大将军(霍)光"。②因为当时垄断市场的官商大量存在,故贡禹曾经上书:"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③但官僚经商的势头?K未得到遏制,而且往往商人与之相结托,相互勾结,从中获利。如据《汉书.货殖传》载:成都罗裒,开初,坐贾京师,又往来于巴蜀经商,"数年间致千余万。"他将钱的一半贿赂曲阳侯王根和定陵侯淳于长,"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负。"又"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在这种官僚垄断或官、商勾结操纵市场的地方,一般中小商人,同样无法与之竞争。

还当指出者,豪强富商垄断市场也相当突出。汉初,未实行盐铁专卖之前,盐铁经营由豪商所控制。如《盐铁论.复古篇》说:"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同书《禁耕篇》也说:"夫权力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当时的蜀卓氏、程郑,宛的孔氏,鲁之曹邴氏等,皆专营盐铁,控制盐铁产销而致富。大批富商大贾,或"富积余业,以稽市场。""蹄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④或"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其卖必倍。"⑤这些人,在汉武帝时虽然遭受打击,但昭、宣之后,随着工商政策的松动,元气逐渐恢复,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富商大贾。例如:"临淄姓伟訾五千万";"雒阳张子叔、薛子仲訾亦十千万";"京师富人杜陵樊嘉,茂陵挚网,平陵如氏、苴氏、长安丹,王君房,豉樊少翁,王孙大卿,为天下高訾。樊嘉五千万,其余皆巨万矣。"⑥他们通过与官吏勾结,依仗权势,或"擅盐井之利",或"籴贱贩贵",垄断市场。到了东汉时,豪右富商控制市场的现象更为常有。如据记载: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初置?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四百万."⑦诸多史实说明,在商品市场垄断多于竞争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是很难充满活力的。

综合上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疆域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当时对市场的培育有了显著进展,就其发育水平来说,它已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主要表现在:(一)其时从京城、郡县乃至乡邑涌现出了不同层级、不同规模而又为数众多的商品市场,一些中心城市的市场,店铺林立,商贾济济,交换频繁。(二)各地市场之间,尤其是中原内腹之地的市场,彼此联系日趋增多。各地商品得到较大程度的对流。(三)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逐渐加强,对商品质量的检验、度量衡标准、打击非法行商等方面,已有大致上的规定。所有这些,可以说均为地主制下的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毕竟较低,各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加之历史、政治因素的制约,秦汉商品市场仍有它的封闭性和无序性,商品流通网络并非完全畅达;市场虽然广阔,然它只是地域性市场在空间的拓展,只是简单货物交换的大市场,全国性统一市场并未形成;同时,在市场价值规律难于充分发挥作用、市场自由竞争空间不多的情况下,要使所谓的市场机制充满活力也是不可能的。

——————————————————

① 《汉书》卷84《翟方进传》。

② 《汉书》卷59《张汤传》。

③ 《汉书》卷72《贡禹传》。

④ 《史记》卷30《平准书》。

⑤ 《汉书》卷24《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