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形容秋天的句子

形容秋天的句子

时间:2023-05-29 18:24:16

形容秋天的句子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1

1、时空燧道的匆匆脚步湮没了如烟的记忆,如同轻轻的来,又悄悄的去。曾经的憧憬,几许的诺言,莫非真的要随着秋风雨打风吹去?脆弱的心灵,永久的期盼,莫非还要继续游荡在梦一般飘飞的世界里?

2、在心事之外还有现实的存在,现实之中我们都必须面对,必须坚强的为自己的信念而坚持,这或许也是秋天的心情,秋天的精神。

3、打开窗,秋风灌进我的脖子,我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附带一个哆嗦。我举着水杯,仰头问天:我的秋天,我恨死你了,你多给我一个小时会死啊!

4、惆怅和忧伤只是一种情怀,而现实中,我们应该愉悦和欣喜,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活的潇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先超脱和释然。所以在这个秋天,让我们学会珍惜,铭记感动。

5、秋风乍起,它何曾体会世间的平淡与离奇!月光点点,它原以为人间到处都像月宫里一样皎洁与凄寂?!

6、我的秋天漫天飞雪,心是冷冰冰的,手是冰冷冷的。冰冷冷的手里捧着冷冰冰的心,无处存放,无处搁浅。解释是不必要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情。

7、秋天的伤感被诗词,音乐,影像一次次的放大,最终融合在自己对秋天的印象上。然而当时间这块橡皮不断擦去记忆中笔画,能留下来的往往是凸显出来痕迹。这些痕迹是许多念念不忘的感动和遗憾。

8、酷热的肆虐仿佛是被淅淅沥沥的雨一夜之间击退的。然后雨连绵不断地下了二个星期,周围的人都在抱怨,我的心情却出奇地明朗。

9、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说实话今晚我没想要写点什么的,我也很久没写了,可今夜的雨却突然打湿了我的心情,我感到此时的我是那样的孤寂和伤感,这一切都是这恼人的夜雨惹的祸吧!

10、晚秋的夜晚已经很凉了。我穿着单薄的夏衣僵立在风中,寒风穿过肌肤,刺透骨髓,直冷到心底,我该回去了,回到租房里。

11、暮色四合,彤云向晚。默默地坐醉荒郊,我知道思念不是生命的全部内容。春华秋实,种子深埋心中,收获也就变得遥遥无期了,但心中那份长长的牵挂,是铺满一地期待萌芽的渴盼。

12、心存想念,竟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和寄托,如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双桅船、三毛的撒哈拉,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里,永久散发着迷人的光晕,让我时时温暖,难以忘怀,只是一个人的黄昏变得很长、很长。

13、眼望云天,心意飘渺;想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秋天这道清清爽爽,纯纯洁洁又寂静的风景,是你淡淡眉宇的重现,每一声秋虫的呢喃都是患得患失的纠结,秋天——斑斓中无法释怀的宿命情绪。

14、秋天的心情中面对着许多矛盾与对立的存在,在这样的不协调中,有一种只属于秋的韵味油然而生,它叫做——秋韵。

15、没有铺垫没有叙述甚至没有必要的意象描写,秋天瞬间以浓重的金色在大地上写下了自己绚丽的情绪。()岁月依旧如夏日流水般缓慢而悠长,保持着她刻骨的平易和清凉。

16、开始习惯秋天这种恬静淡雅的气质,不像春天那么艳丽,不像夏天那么浮躁,不像冬天那么沉寂,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从容而安逸。

17、开始习惯缓慢的走路,周围行色匆匆的路人来回穿梭于自己左右,像是一张景深照片。开始习惯逃避喧嚣和虚浮,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思考和发呆,喜欢寂寞,喜欢微笑,喜欢这个季节所带来的疏离感。

18、阴雨连绵了好多天,一直都很害怕这样的日子。烟雨蒙蒙的时刻的确很美,可那些丝丝缕缕飘散着的细雨,却会带给自己许多的忧思愁绪。

19、秋天的心情再美再浪漫,总伴会随着一些没落,一些惆怅。或许我们迷恋与向往的正是这些没落与惆怅,伤感与怀念,孤寂与凋零。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2

1、一叶知秋: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2、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3、秋风落叶:原指秋风扫尽了落叶,一片凄凉的场景,现多比喻为一扫而光。

4、春去秋来:意思是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来源:文章屋网 )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3

静坐在亭椅之上,撩开不透明的帘旌,望着窗外风景如初,有不觉地吟诵起:杨柳枝头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秋叶……秋天?诵到这里,我却不知该如何形容它。

有人喜欢礼赞秋天金色的收获,是啊,秋日多美啊。麦田里又是满眼溢目,随风又传来一阵稻香,嗅得我心生顿开。无人不赞美秋,无人不喜欢秋。秋天对于春天的种子来说,诚然是一种圆满,但秋天的落叶对于春天的嫩芽来说,却是一种终结。没有哪个季节像秋天一样,将生命的璀璨和落幕如此串联在一起展现。或许你还为这边风景而动容,而那边的风景却会让你触目惊心!

秋日的风景的确是美不胜收,难得能在秋中感受一下静谧,感受一份属于自己的心情。而秋日的风景却告诉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然而也是一种开始。

秋日是一种开始。是呀,已经收获了果实,得为来年做准备了。秋日实质上也是一个忍的过程,我看到了。

大树容忍了种子的生长,才有了满仓收获。大海容忍了溪流的汇入,才有了无边的广阔。秋天确实是美,但决不仅限于它的金色,还有秋表现出来的忍者无敌的气概。

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如果不处理好刀与心的距离,就会受到伤害。正如大树和大海,有了海纳百川的胸襟,让刀少了份亮度,让心多了份希望;让刀了少了分厚度,让心多了份广度。这就是秋日的风景。有句话说得很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落叶一拈,又是一阵秋风荡漾,我独坐亭椅之上诵着:杨柳枝头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秋叶簌簌花败败,则忍者,则始者。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4

这次习作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交流交流,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学情分析

真正的作文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三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积累也较少,对习作没有兴趣,这就给学生习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进行过说话和写话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写一句完整的话,这也为第二学段的习作打下或多或少的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都是涉及秋天的课文,课下已经让学生把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为这次习作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起步作文的开始,为此本次习作教学设计体现以下理念:首先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和能力,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地说,在展示观察画面中说,按一定顺序说,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在“说”中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其次以说促写,“说”是前提,“写”才是真正的目的。为了能把习作写好,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口”,再加上老师的“授之以渔”,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写。由于学生画的是身边的秋天,写的也是身边的秋天,学生便有内容可写。整个习作过程,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从中感受习作的轻松和快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图画,按一定顺序说说画面的内容。

2、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把一句话说完整,说通顺。

3、写好后,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图画,介绍图画。

难点:修改习作,交流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图画。

学生准备:图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秋天。

(老师入情入境地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继续上好课打下基础。)

二、检查学情,由易到难

1、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秋天的好词好句。请大家拿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本单元学习的都是描写秋天的课文,课下已经让学生对课内和有关课外的好词好句进行了积累。此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强化记忆,做好知识的迁移,为下一步习作作准备。)

2、师:老师也积累了不少好词语,同学们愿意读读吗?

(出示小黑板)

落叶天空鲜果 大雁蟋蟀

飘香 飞舞碧蓝 弹琴南飞

3、师:请大家把这些词语进行连线,再读一读,

落叶飞舞 鲜果飘香大雁南飞 天空碧蓝蟋蟀弹琴

4、师:能否用以上每个词语说句话,并且说通顺,说完整。

5、师:如果能把刚才说的话,连成一段话,那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充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降低说话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轻松的。同时对学生说话提出要求,养成把一句话说完整、说通顺的好习惯。)

6、同桌合作,交流说话。

7、师指名说话。

三、欣赏图画,介绍画面

1、师:秋天的景色就是美,为了表达对秋天的赞美,老师画了三幅图画,请同学们边欣赏,边选其中的一幅进行观察。(出示图画)

(个性化的选择,不固定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在学生欣赏图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师要求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提倡自由表达,不拘形式地表达”,让学生嘴巴“大”起来。)

3、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比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等。

远处,树木_________________,一条小河____________;近处,河水________________,高大的____________,河左边是 ___________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他们眼中已经变得丰满,再加上老师把“说话”设计成填空的形式,难度一下子降低,学生由“怕说”变成“想说”,教师的“导”和“授之以渔”恰到好处。)

4、师:请大家再用上自己积累的词句,说说图画上的景色。

(“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让知识得到运用和深化”,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生动形象。)

四、展示图画,以说促写

1、师:刚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画的画,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画的画拿出来,相互展示展示,看看谁画的美。

2、师:能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样美的吗?

(学生的画是习作之前就布置下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实地观察,画出身边的秋天。课堂上通过展示和表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3、师:同学们画的都是自己身边的秋天,都是自己熟悉的景色,如果能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那就更美了。

4、师指名上台介绍自己的画,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句子说通顺,说完整。

5、师:刚才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有条理,有的同学还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刚才介绍的内容写下来,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词句。

(以说促写,学生有了“说”的前提,“写”便有了储蓄和准备。)

6、师:写好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试看修改,把句子写通顺。

7、师现场指导:读习作,评习作,改习作。

(学生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一是为了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把句子写通顺,二是为了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但初次修改习作,学生不知道如何修改,老师及时的评改,使学生有例子可循,有方法可鉴。)

8、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整理习作。

9、师: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交流交流,也可以读给老师听,让老师也欣赏欣赏你的习作。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让他们也分享习作的快乐。”)

10、师:从大家的习作中老师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给自己的习作拟个题目,写在图画上。

(“拟个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学生对自己作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学生可能会有难度,但这是一个有弹性的教学环节,只对“感兴趣”的同学而已,同时老师不必要求过高,因为毕竟是三年级学生。)

五、完整习作,张贴展示

1、师:现在请你把内容附在图画下面交给老师。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5

【片段一】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片段二】

这一切,使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选自余秋雨《坡突围》)

【片段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选自朱自清《春》)

【仿写示例】

这,就是九月的田野,它的辽阔,令你驻足;这就是九月的田野,它的馨香,令你陶醉;这就是九月的田野,它的金黄,令你眩目。(王勇《九月的田野》)

我曾经用茫然的眼神望着西边的云彩追问:是什么使天空充满活力?是什么使雄鹰翱翔山巅?是什么使长江奔流到海?黎明的山谷隐隐传来曙光的呼唤:“是自信,使天空充满活力,泛出可爱的火烧云;是自信,使雄鹰翱翔山巅,傲视大地的一切;是自信,使长江奔流到海,释放不竭的力量!”

(肖蔼宸《扬起自信的风帆》)

为自己鼓劲,让我们穿过困难的荆棘;为自己鼓劲,让我们跨越困难的沟壑;为自己鼓劲,让我们采摘成功的果实。朋友,为了心中的目标,你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为了驶向成功的彼岸,你是不是正在为自己鼓劲呢?

(罗宇轩《给自己鼓劲》)

秋,是天高云淡的季节;秋,是北雁南飞的季节;秋,是充满果香的季节;秋,又是落木萧萧的季节。我衔着一枚落叶,任思绪飘飞感叹。秋,是多彩的,又是多味的。我相信了,秋真是多味的,一如多味的人生。奶奶对爷爷的思念化作了苦苦的秋,小侄女对甜果海棠的企盼化作了甜甜的秋,二舅爷的勤劳朴实化作了酸酸的秋。(李新颖《品味秋》)

樟树的茂叶是它们的舞台。“呼呼呼——呼呼呼——”一阵紧似一阵的叶浪此起彼伏,苍翠的树叶翻出一片片“浪花”。

对面的屋顶是它们的舞台。“哒哒哒——哒哒哒——”密集的雨点似正在扫射的机关枪的子弹砸向瓦片,然后又四处溅开。很快,屋顶上便升腾起轻烟似的一层雨雾。

窗外的防盗网是它们的舞台。“当当当——当当当——”有节奏地敲击,仿佛是在上演一场爵士乐,清脆嘹亮,不断将人从遥远的思绪中拉回。

(张丽萍《听雨》)

【借鉴点】

排比是由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起来使用,因它大气恢宏、气势磅礴,可以增加文章的豪迈之气,受到了众多作家的青睐。在叙述中用排比,则清晰深刻;在描写中用排比,则生动形象;在抒情中用排比,则淋漓尽致;在议论中用排比,则鞭辟入理。常见的排比手法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短语排比,轻快有力。就是在一个句子中,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而构成排比句式,这些短语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或者谓语,或者宾语,或者状语,或者补语等成分,使句子显得短促有力,富有节奏感。如【片段一】在状语中列举了一系列祖国人民和平幸福生活的图景,突出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人们热爱他们,语气酣畅,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6

一、妙用词语,使语言生动形象

要使文章内容表达得丰富、生动,使读者产生联想和具体的感受,选词是关键,选词恰到好处,能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1.妙用动词

动词是表示人与事物行为动作和变化的词,运用得好,能使文章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泻”“浮”“洗”“笼”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荷上月朦胧迷人的特点。“泻”字写出了月光像流水一样由上而下一大片地流到荷塘的叶子和花上的情景,使月光也有了动感,成了有形的东西,从而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一个“浮”字描绘出了深夜月光下雾气由下而上轻轻地升腾,慢慢地扩散,弥漫的情景,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雾的轻飘特点。可见妙用动词可使语言更形象,从而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妙用形容词

形容词运用得准确,能使事物的性质、状态具体形象地呈献于读者面前。“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的静,来得悲凉。”郁达夫《故都的秋》这段话中“清”“静”“悲凉”三个形容词就准确地概括出了北方秋天的特点。

3.妙用口语、俗语

俗语虽然不像名人名言或古诗文佳句有明确的出处,但它们流传甚广,用得好,使文章通俗易懂且活泼生动。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形象地揭示了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的盲目的工作态度。

4.妙用叠字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翡菊郁郁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朱自清《荷塘月色》叠字词的使用,传神地描摹出了景物的特点,不仅使文章文气舒展,而且读起来,节奏感强,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二、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优美生动

现代汉语的句式丰富多采,有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反问句、设问句、对偶句、排比句等,要使语言优美,就要注意各种句式的交错使用,从整齐中求变化,从和谐中求灵活。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段话“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快乐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坡被我唤作空中走廊”,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对偶句、反问句、主动句、被动句融于一体,句式灵活多变。

三、巧妙使用修辞,使语言活泼生动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比喻、拟人可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排比、拟人可使语占富有气势和节奏,设问、反问可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烘托、对比可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突出。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但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往往“质”有余而“文”不足,平平淡淡。例如,什么是生活,不善用修辞的学生只是这样写:“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对待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但善用修辞的学生,他会这样写:“生活是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他甜,不会喝的就说他苦;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快乐。”几个比喻,几组排比,使文章顿生光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意思,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也就大不相同。

四、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佳句,使语言充满诗情画意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7

【关键词】插图 低年级 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运用

如今,走进公开课,没有课件似乎就称不上一堂具有时代气息的课。多媒体辅助确实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并不是每一堂课都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对于一些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学校来说,更是不可能实现。在新理念与教学设备的矛盾冲突中,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教材的理性叙述之中,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使课堂散发“新”的气息,跳出“新”的活力,其实,课文插图的合理使用能解决这些。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插图,有些课文甚至有两张三张之多,这些优美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它,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那么借助插图,我们同样可以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正能量。

一、插图激趣,拉近文本。

受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影响,小学生喜欢形象性的东西,对画面特别感兴趣,一些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课文时很想从图中知道课文的内容,把图作为依托,帮助阅读课文。

我在教二年级《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看图,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故事,由这一幅图提出质疑,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站在一棵大树上干什么,为什么不回窝里去?一只狐狸站在大树下,嘴里口水直流,它会打什么主意,能把肉骗到手吗?有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去感知课文内容了,为更进一步阅读理解作好准备。

二、插图激情,走进文本。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地利用插图,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的插图很多都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再现,使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中字、词、句的意义。

1、借图学字,理解字义。

图画是儿童联系字词和客观事物的桥梁,是最直观的教具。针对这个特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时,必须把字词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看图读拼音识字3》中的四个生字“日、月、水、火”都是象形文字,教学时,借助彩图运用观察、比较、想象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记,使学习生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边读句子边看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图中太阳的颜色是红的,形状是圆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弯弯的月亮叫月牙;河里的水是很清很清的;燃烧的火苗是红色的。通过图画理解字义,好记易懂;如果用术语来解释字义,对于学生来说,真好比鸭子听雷。

2、借图学词,理解词义。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认识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识字、学词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观点,在讲解某些词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看图,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图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了。”

3、借图学句,理解句义。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意思比较深奥,尽管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但学生总是理解得比较含混,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句子的内容,效果相当明显。如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里不有这样一句话:“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画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原来是这些小动物的脚踩在地上印出来的脚印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样子非常相似,进而了解了这些动物脚的不同形状。

三、插图联想,创新文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联想。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画面感。利用插图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扩展性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课文插图虽是根据课文内容而作,但其内含的信息量往往胜于文字。

四、插图写作,实践文本。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有一题是做做说说的综合性训练,要求学生观察秋天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将自己找到的秋天画下来或写下来。教学时,我们可以分两步: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说说哪些表明是秋天到了。如树叶变黄,路边开了,大雁南飞等。我没有仅仅停留在此,而是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学生在描述这幅图时是这样说的:

秋天到了,大雁在天上飞着,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向遥远的南方飞去。

秋天到了,大树上的叶子黄了,一阵风吹过,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天到了,路边的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了。

秋天多美呀!

第二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去找秋天。把找到的秋天用彩笔画下来,并把看到的景色用语言描述出来。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剂,是锦上添花的方式。其作用不止于画面本身,它的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在不远的将来,你会看到有许许多多学生会从中受益无穷,作为教师,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挖掘好的素材,充分利用好,抓住每―次的训练机会,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课文插图走近学生,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充满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土海生,田晓梅.“活”化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6期:15-17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8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汉语音乐美 缺失 《天净沙・秋思》 个案分析

一、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文字与文化传统独具魅力,而作为华夏文明精髓的典籍浩若沧海、灿似明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由于英语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语言,典籍英译――把中国典籍翻译为英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来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典籍英译

中国典籍通常文字精练、思想深邃,具有浓厚的本国文化的底蕴和色彩。因此典籍英译具有穿越历史时空和跨越地域文化两大特点,既需用异国的文字再现出本土的传统文化,又要使译入语读者领略异国文化的瑰丽美妙。在典籍英译中如何忠实地传递中国文化的意、韵、味,使异语读者不仅了解中国典籍的“名”,而且能够体味中华文化的“道”,也成为了典籍英译的焦点问题。作为一种符号,中国典籍作品是意义、风格和功能的总和。典籍的美是其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文体、韵律、选词和语气等合起来构成典籍文本独特的风格。只有在尽力再现这些形式的基础上,才能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三、汉语言的音乐美

典籍中语言形式美的一大特色就是极富音乐性,其音乐素质异常突出,而构成音乐性的主要因素为声韵、声调、音步。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通常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单念时,每个音节的时值大致相当。它的音节都能分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结构简单而整齐,而且全由乐音充当,声韵组合规律性,没有清浊塞音,这使得它在使用押韵这一节奏方式时,韵与韵之间的相互响应比较明显、响亮、和谐。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到元曲,句句韵、隔句韵、一韵、换韵、交韵、首句入韵与首句不入韵、平声韵与仄声韵等,押韵的方式不断变化,但押韵这一汉诗的基本特征在古典诗歌中一旦形成,便从来没有改变,以至对汉语文学来讲,基本上是“无韵不成诗”。汉语元音音高的升降和音长的总和形成了声调。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是有声调语言,音高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而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大多是无声调语言,因而很难利用音高这个十分重要的语音要素形成其语言的音乐性。四声高低曲折,富于变化,而在音高变化的基础上,汉语言就出现了平仄律、抑扬调。平声字发音时间长,仄声字发音时间短;平声字是高调、扬调,仄声字是低调、抑调。平仄的搭配调节,实际上是声音的抑扬、高低、长短的搭配调节。正如启功先生所言:“汉语诗歌特别重视平仄、高矮,高矮相间,如同颜色的斑斓,这样拼成的诗句才好听,才优美。所以要谈汉语构成,先得说汉字,先得说汉字的声调。高高矮矮、抑抑扬扬的汉语诗歌是有音乐性的,诗句的音乐性正来自单字的音乐性。”[1]频频出现的明亮元音,高低起伏的声调,明快协调的节奏,使汉语言犹如音乐旋律,富有入耳动听的美感。

中华典籍虽包括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但均对格律要求较为严格,如《诗经》基本上是四字一句;《楚辞》以六言为主,每句中衬以“如、之、而、其、于、兮”等虚字,节奏舒展活泼;乐府诗中有杂言,但五言是主流;《古诗十九首》全部采用五言形式;唐代以后形成的近体诗以五言、七言为主,分律诗和绝句,每首诗句式整齐划一,律诗还要求对仗;后来的词曲虽有长短句的变化,实则为格律诗的变体,仍未脱离整齐的局面,不过是整齐中略显变化,以求更加和谐;赋也是如此,它吸收了散文的结构和一些散句,多用骈体,形成一种散、韵文的混合体。此外,我国古代散文中经常出现排偶句,这是汉语言形式美在整齐中求变化的典型手法。不少散文佳作,如庄子《逍遥游》、李斯《谏逐客书》、李密《陈情表》、韩愈《进学解》等都以排偶句式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字句形式整齐,句间节奏整齐,句末协韵整齐,加上声调的高低起伏、口型的开合齐撮,所以典籍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优美,富于音乐美。

在对声韵律的利用与对声音平仄的调配上,产生了汉语十分丰富的节奏形式。古典诗歌与散文充分利用了汉语这一优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音音乐性传统。

四、典籍英译中音乐美的缺失

本文拟以《天净沙・秋思》英译为研究个案,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及是否能传递原曲的意境两方面分析,说明典籍英译中音乐美的缺失。

1.《天净沙・秋思》的原文分析

下面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原文:

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总共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小令前三句全由名词词组铺排而成,共十八个字,九个名词词组,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无需一个动词,不借助语法的凝聚力,却勾画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九种景物,从动静的角度看,“枯藤老树”是静物,“昏鸦”则是发声的动物;“小桥、人家”是静止的,“流水”则是动的。随着视线的移动,景物动静不断变化,相互交迭,不同的场景天衣无缝地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衬托出了断肠人的那种颠波流离、孤苦无依的境遇及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使得下句“夕阳西下”能够很好地承接连贯下去,只用笔锋轻轻一转,自然而然地导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断肠人在天涯。”顿时令人拊胸扼腕,潸然泪下。整首小令在句式上整散互用,结构上长短交错,语气上缓急谐调,读来朗朗上口,嘤嘤成韵。

2.《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分析

作为脍灸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本。由于原作者在诗中不拘于语法,仅用名词建构意象,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不同的译者对该小令有不同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的英译本,本文选取了其中两种译本进行分析。所有这些译本,均乃大家之作,各有特色。笔者仅就译文在“音乐美”的缺失方面谈一点看法。

译文1:Autum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and on the far bank,a pretty little village.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the west wind moaning,his bony horse groaning,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2]

(tr:翁显良)

翁译是带诗意的散文释义,共由三个句子组成,没有了明显的韵律和节奏,失去了原文外在的美。原文的前三句,共十八个字,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在结构上,原文前三句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句式工整,是一个鼎足对。这种结构安排给人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后二句是散句。这就使得整个曲子构成了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感,显得节奏明快又曲折迭宕,从形式上显示出了人从清爽舒逸到落魄无助的生存境遇,造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形式体现在翁译中全都被掩盖了。翁译将前三句九个名词词组之间平行、并列的关系变成了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并将事物的铺排变成了情形的罗列。如果把翁译的第一句回译过来,就变成了“乌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树上翱翔――天快过去了。”译文所表达的意义与原文的意义相去甚远。原文的“小桥流水人家”回译过来,即“那边闪闪发光的小溪上有一座小桥,在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小村庄。”原文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译文中成了一句话。译文把原文中隐性的词语连接变为显性,增加了许多表动作和状态的词语以及介词、连词等,有的地方甚至还作了内容的增添或修改,各部分环环相扣,形态外显,表现了叙述的层次顺序和思维过程的轻重缓急,从而失去了原文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音乐美感。

译文2:Autumn Thoughts

Withered vines,olden tree,evening crows;

Tiny bridge,flowing brook,hamlet homes;

Ancient road,wind from west,bony horse;

The sun is setting,

Broken man,far from home,roam and roams.[3]

(tr:赵甄陶)

总体上来看,赵译保留了原文结构和形式。如译文仍然采用原文“adj+noun”的结构,九个意象之间仅用逗号连接,全诗基本上与原文词序相同。但未能在韵律方面译出原文的神。原文中,鸦、马、涯押尾韵ā,家、下押尾韵iā,从而形成1、3、5句押韵,2、4句押韵的隔行押韵,而且平仄相间,韵律辉映,如果用原曲调唱出,苍凉凄切,一定会令人拊胸掩面,催人泪下。这就从形式上体现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和沦落他乡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而赵译除第4句外,1、2、3、5句全用/s/音押韵,读起来让人有微风轻拂的感觉,失却了原文的悲切之情。恰如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日卒语》中所言:“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具声响,莫草草乱用。”汉英两种语言的音和韵均能表现出一定的意义,如低元音给人以低沉、圆润感。高元音则表示轻微、清晰、遥远和尖锐等意思。长元音具有暗示空间宽阔、时间较长、速度缓慢、态度庄重和思考深沉等特点,而短元音则有空间狭小、时间短促、生动活泼、心情愉快等特点。[4]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文,也当讲究韵律和韵脚,以体现原文的音乐美。

五、结语

众多典籍之所以能传诵千古,其语言的音乐美功不可没。汉语对音乐性的追求这一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恰如中国古代文论中所强调的“文气”,其很大程度上是由音节间的平仄搭配、声韵重叠,音步间长短、抑扬、缓急的合理组合,句子间的对偶、排比及段与段之间的协调等因素体现出来的。这种音乐美在深层次上体现出中国人“生命的神采姿致,精神的照射”,其美好神奇,正如苏联著名诗人吉洪诺夫所言:“只有用音乐才能传达出中国语言的声音,只有用音乐才不会把它损伤;从这声音里,可以隐约地听到钢铁的沸腾,猛虎的低啸,奔流的浩荡。”[5]

通过以上对《天净沙・秋思》译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典籍翻译中,要想传递中国古籍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要想保留中国古籍所蕴涵的特有美学价值,要想使译语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中国古籍所传递的原发信息与异域文化,以便使西方读者能从中窥见一点“中文原文的模样”(宇文所安,2003:14),蕴涵着丰富形式符号的典籍英译除了考虑词、句、语篇等的意义之外,汉语言的句式、音韵、节奏、形体、格调、韵致,即语言的音乐美也需进行审度。只有显出原文的形,逸出原文的味,才能表述中国文化中个性化的精神内容和形态,在译语读者面前再现原文本的美学价值,再现中国的艺术和创作语言水平,使汉语语言文化渗透到他者文化之中,并与之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启功.汉语诗歌的构成及发展[J].文学遗产,2000,(1).

[2]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中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3,(2):21-23.

[3]顾延龄.马致远《天净沙》英译赏析[J].外国语,1993,(2):12-14.

[4]傅惠生,李林.典籍英译应注意有意味形式的研究[J].中国外语,2007,(5):107-111.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9

【有意思的中秋节对联大全】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

窗含明月十分圆。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虎踞迎风爽,

溪流印月清。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星。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袁宏泛渚;

庾亮登楼。

上下联所用典故都出自《世说新语》。上联故事出自此书的《文学》篇。袁宏少时贫困,为人江上运租。某秋夜清风朗月,镇西将军谢尚坐船过江,听闻江渚客船之上有诵诗声,觉其诗情优文美,又非前人旧作,赞叹不已。遣人询问,知为袁宏咏其作,遂相交焉。袁宏之名,于是大扬。下联故事出自前书之《容止》篇。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不久,庾氏飞屐而来。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或则因月夜吟诗而名闻于世,或则人虽暮年而登楼秋咏之兴致不减,秋夜赏月吟诗看来确实是一件赏心乐事。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上联首字“中”,下联首字“秋”,点明时节。联中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中秋联颇多以“月”为题材者。如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其处对联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虎”“溪”二字指明地点。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此联形容秋色用一“水”字,形容月色用一“霜”字,中秋月色,宛然可见,意境清幽,使人气定神闲。从形式上讲,简洁凝练,对仗工整,属小类工对。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二仪,指天地。天地之所以皎洁,端在于月光之皎洁。四海之所以澄清,缘于月光如水。此联的妙处在于其含蓄,未尝一字及月而月在其中。至于以“二仪”对“四海”,“皎洁”对“澄清”,颇为工整。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同为咏月,遣词不同,意境遂异,有此“明”字,心胸便起畅亮之感。若套用佛家“体”、“用”二字,上联为“体”,仅指名为圆月;下联则为“用”,月之光满玉宇,灼然可见。流水对写到此境界上,着实有意思。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所撰。据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考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史称“生题死对”。上联两用“半”,下联以“中”对之,又有“二”、“八”之对,十字之中六者为数,且皆合于情理。若无才情者,难以成此对联。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上联为陶渊明《移居二首》的诗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下联为左思《招隐诗》的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集句成联,工稳妥贴;处士情怀,悠然可见。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李白《把酒问月》诗有句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想来明月犹在,古人已逝,今之视昔,正如后之视今,怎能不唏嘘感慨!此联意境正如李白诗,不同者在于,白诗豪情奔放,此联简约含蓄。然感叹明月长存、人生苦短的意绪,并无二致。从形式上讲,“青史”对“绿窗”,“在”对“无”,工稳且灵活,平仄上也无问题,乃佳对。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袁子,指袁宏,庾公,指庾亮,其事迹前已言之。正如重阳节联中屡用陶渊明与孟嘉,中秋节对联中也用袁宏与庾亮之事,以显得更具人文气息。不过相较而言,袁庾二人之于中秋,比起陶孟之于重阳,其重要性要略逊一筹。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清光,一方面指月光,另一方面则指政治清明,所以说“同会合”。中秋乃秋季之中,所以说“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此联为杜甫五律《月夜忆舍弟》诗句。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农历八月节。杜甫化节气名以形容物候,得其本意之外,也添了清幽的意境。中秋本为家人团聚之时,故睹月思乡之念颇重。是以杜甫此句借为中秋联,分外合适。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上联中池塘月静,实为静;桐叶落而影动,是为动。下联风吹帘幕,实为动;桂花飘香,则从视觉转而为嗅觉。此联对辞工稳,静中有动,意境优美,幽而不伤。

占得清秋一半好;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10

秋天是丰收的,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1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拓印画的技能。

2、能大胆地在树叶上刷上颜色,知道用不同种颜色拓印。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树叶若干、卡纸、颜料、颜料盒、排笔、若干长条纸、毛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昨天你们帮树叶宝宝找到了家,他们很高兴。所以今天要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师:那么多的树叶宝宝,我们给他们拍张照,好吗?可是没有照相机,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讨论)

二、介绍绘画材料

(1)师:现在有颜料、排笔、卡纸,我们怎么给叶子拍照呢?

(2)讨论后,请幼儿说一说。

三、介绍拓印画的过程

教师示范并讲解:

(1)取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笔蘸上颜色,将颜料刷在叶子的反面(叶脉明显的一面)

(2)把有颜色的一面贴在卡纸上,双手压住,不能移动。(每个地方都要压到)

(3)每人印两片叶子(不同形状,不同颜色)

四、制作照片

(1)拿一长条纸做一个蝴蝶结(两头交叉)

(2)请老师用订书机钉在左上角。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1)叶子涂色时,所有的地方都要涂到。

(2)压印时,千万不能移动。

六、相互欣赏作品,老师评价。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2活动目标:

1.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能用恰当的词语、连贯地讲述照片内容。

2.对秋天的丰收景象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初步体验人们在丰收时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农民丰收时的照片。

2.有代表性的秋收作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丰收的季节

1.出示准备好的秋收作物的样品,请幼儿说出名称。

2.教师:这些东西是什么季节收摘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除了这些东西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在秋天收摘的?

二、观察与讲述照片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

教师:这是什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把照片上发生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2.照片里是什么地方?地里长的是什么?长得怎么样?

3.在到稻田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

4.请幼儿学一学照片里的农民伯伯收割的动作。

5.远处还有什么?有谁?在做什么?

6.照片上的人在收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7.为什么他们收获的时候这么辛苦,还会这么高兴?

三、连贯地讲述

1.教师出示几张照片,鼓励幼儿连贯地讲述。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四、拓展讲述内容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里秋收时的情况。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所看到得内容。在参观稻田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照片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幼儿都能完整连贯地讲完。

不足之处:

照片太少了,幼儿的词汇比较缺乏。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3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秋天的主要特征,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在谈论感受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有关“秋天”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一年有几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秋天)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现在是秋天了?

【此环节,我简单地运用了两个封闭式的提问,直接引出了“秋天”,为后面的谈话环节做好准备】

2、“走进”秋天,表述、感知秋天的特征。

(1)秋天的树林

以游戏形式,带幼儿“走进”秋天的树林。

【一板一眼的谈话活动,显得枯燥、乏味,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而游戏是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武器”,所以这里我用了一个“梦想秋游”的游戏开始活动,一来想激发幼儿“说”的兴趣;二来让幼儿通过想象,产生有一些身临其境的感觉;三来是想创造情境,为幼儿创造认真倾听的环境。】

反思:这里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是这类“想象”游戏,需要孩子们在完全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顺利开展。活动开始我有些操之过急,有些孩子没能完全过渡到游戏中。

师:来到树林里,你看到了什么?

直接出示树林的图片,树林里的叶子有点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风轻轻一吹,落叶像……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

【引导幼儿想象落叶可以像什么一样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什么,想象踩在上面会有什么感觉,用丰富的词汇表达、并用动作表现,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感受秋天树林的美】

反思:提问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有话可说,所以孩子们能用很多美好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如:像蝴蝶一样飞下来、像小船飘下来、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在上面软软的等。

(2)秋天的田野

师:踩着松软的的树叶,我们往前走,来到了田野上,你在田野上看到了什么呢?

【这里没有先出示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想象在田野上能看到什么,给幼儿创造一个积极动脑的机会,在谈论过以后,出示图片,验证田野上会看到哪些农作物,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完整讲述秋天的田野。】

反思: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开始,激发了幼儿“说”的兴趣。但这里,我用你看到了什么来提问,孩子们就用“我看到……”来回答,所以,在幼儿刚能用简单的语句说一说看到的事物时,我就让他们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完整讲述,孩子们被前面的提问所影响,说出的完整句式就是“我在田野上看到了__、__还有__”,其实,这也是种句式,孩子们能说出,也是一种完整讲述的能力,但当时由于我自己紧张,一个劲地将孩子往“有……有……还有……”上面引,但是适得其反,场面一时混乱。

(3)秋天的果园

师:来到果园里,你看到什么?水果像什么?尝一尝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此环节中,添设了一个问题:“水果像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感受秋天果园里的美和丰收。在用“有……有……还有……”句式完整讲述的时候,增加了难度,让幼儿尝试说“有像__一样的……有像__一样的……还有像__一样……”】

反思:此环节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能完全融入到游戏情节中,充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在果园里看到的景象,特别是在让他们“尝”水果的时候,天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但是由于上个环节出现的错误,一是我没能及时调整,二是又增加了难度,所以,完整讲述的目标仍然没能达成。

(4)秋天的花园

师:你在秋天的花园里,看到了什么花?

【由孩子们想到的秋天的花展开话题,再出示图片让幼儿感受花朵的五彩缤纷,引导幼儿用“有像__一样的……有像__一样的……还有像__一样……”的句式描述秋天的花园。】

反思:既然要让孩子们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教师就应该先让孩子学会“跳”,前面没有让孩子“跳”稳,是没能达到活动目的的主要原因。在活动中,我既纠结在丰富幼儿词汇上,又跟句式杠上了,所以最后“猴子扳玉米”,什么也没捞着。应该让幼儿先从简单的“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此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句式,能够完整说出,已经是提高了能力。

(5)秋天的小动物

刚才我们一起出去转了一圈,你们知道秋天这个时候,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吗?

【运用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反思:此环节与前面的环节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并没有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达什么。因为说得太多,像科学活动的认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感受秋天的“趣味性”,对秋天有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我只是简单地让孩子们了解了一下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与设想的一样,孩子们对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可以引申出另一个科学活动《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小结提升: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对秋天的认识。

师:你认为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为什么?

【幼儿具有善于挑战的心理,这就象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果实。此环节,让幼儿能够再学习完整讲述后,对秋天的认识进行总结,让幼儿的讲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反思:最后这个环节,让幼儿学习归纳经验,这对幼儿来说是个挑战,前面的活动是此环节的铺垫,但是我并没有在这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在田野上感受“丰收”,在各种颜色上感受“金色”等,由于我对教案的把握不够深入,缺乏教学机智,对孩子的引导不够,致使孩子不能展开“谈”、深入“说”。

延伸活动:

画出秋天。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4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制作螃蟹,并提高其动手能力。

3、让幼儿知道螃蟹是崇明的特产,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螃蟹图片、各色彩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幼:秋天。

师: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说说看有谁呢?

幼:瓢虫、蜘蛛、蚱蜢、小松鼠等。

师:今天呀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是谁呢,我们来猜个谜语:"身穿硬袍,手拿剪刀,走路横跑,嘴吐白泡。"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

幼:螃蟹。

师:恩,你们真棒,都猜对了!

二、幼儿仔细观察,寻找螃蟹的基本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外部特征

师:说说你看到了螃蟹的哪些特征?

幼: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

师:螃蟹的脚是什么样的?

幼:长长的,尖尖的,有毛。

师:你们知道这又什么吗?(引出螃蟹的一对大螯,我们给它们好听的名字,叫大螯)

师:它长的像什么?

幼:像一把剪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真的螃蟹喏,你们看,和你们刚刚看到的一样吗?

幼:一样。

师小结:你们真棒,发现了螃蟹的很多秘密,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长长的腿、两个大钳子像剪刀,走起路来横着爬。

师:你们喜欢吃螃蟹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呀?

幼:因为螃蟹味道很鲜美的。

师:施老师呀也很喜欢吃螃蟹的,因为螃蟹味道很鲜美,它是我们崇明的特产,我们长江隧桥通车之后,很多外地游客都喜欢来崇明吃我们的螃蟹。

三、教师示范,制作螃蟹。

师:看,今天老师也做了一只螃蟹,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剪出来的,撕出来的。

师:对了!撕出来的,原来我们用撕纸的方法也能做出漂亮的东西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撕纸的方法做螃蟹,好吗?

幼:好的!

师:但是呀,你们一定要听好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是有点难度的哦!

1、取长方形纸,圆圆的撕去四个角,像螃蟹的什么呀?幼:身体

2、取长方形纸,沿折缝撕成条状,成蟹脚。

3、取一条纸,折一次,成蟹脚。

4、拿小的那张纸,老师给你们画好了轮廓,沿着嘿嘿的线撕下来,成螃蟹的大螯。

5、分别黏贴

要求:选纸时不争抢,每人拿一张。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5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2、体验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的乐趣;

3、乐意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盘子一个,各种水果。

2、图片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音乐

二、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1、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今天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秋天的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有什么水果?

2、教师小结:秋天就像是一只大盘子,老师呢,把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各种水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幼儿学说诗歌

3、幼儿把手中的水果图片按照诗歌内容,边说诗歌,边拿出图片放到大盘子图片上。

四、果子送给好朋友

教师:现在果子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现在我们就把盘子送给你的好朋友吧,小朋友们送的时候要记得说诗歌。

诗歌:秋天果子多

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

绿苹果、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11

秋天虽然不像春天百花争艳,芳香迷人;不像夏天那样热情有礼,绿树成荫;也不像冬天那样纯洁美丽。可她却给我们送来秋高气爽的天气,送来迷人的稻谷,送来丰硕的果实……

停车在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闲情逸致地走到小路上散步,忽然,树枝奏出古典的乐曲,一片一片树叶从上面掉下了,我停住了脚步,我想起了一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样的诗句。我坐在路边树下的石块上,捡起了一张叶子,我看到它已经是黄红相间了,哦!我知道了,原来是秋姑娘给我们送信来了。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清晨,朦朦胧胧的雾笼罩着金黄的田野,露珠在稻叶上垂涎欲滴,太阳公公跳出来了,饱满的谷穗向他彬彬有礼地深深鞠着躬,秋风吹过,露珠倾刻间沙沙地掉落田里,发出一阵阵动听的音乐声。

秋,是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古人往往喜欢用美妙的词句来形容当时的心境,我曾看过一首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月,你给了诗人太多的灵感和思想,淡淡的月光里,秋菊凝霜,秋虫“唧唧”,秋天亦有一丝丝怜意。

秋就让那枯黄的落叶记住它的足迹,秋没有什么比有上春夏冬季节的,因为她把春天的潮湿,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赶走,送来凉爽舒适的气候,秋天让我更喜欢了。

于2009.11.18.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12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

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前言】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这首曲写中秋夜月,浮想联翩。曲境与辛弃疾词《太常引》有相通之处。辛词为:“一轮秋影传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瘼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都是见月起兴,对月把酒,派遣寂寞孤独之情。当然,其艺术风格,尤其是语言表达是大不相同的。

【注释】

⑴蟾影:月影。相传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为“月”的代称。婆娑:形容月中桂树影子舞动的样子

⑵此镜:指月

⑶广寒宫:传说唐明皇游月中,见一大宫殿,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⑷“碧天遥”句:姮娥,即嫦娥,相传是月宫的仙女

⑸清光:清冷而明亮的月光

⑹白雪歌:古代楚国比较高雅的乐曲。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