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

时间:2023-05-29 18:22:14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1

试误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在“元宵节花灯的设计与制作”课上,采用“试误”和传统的教学策略,分析比较在不同的教学策略下,学生对技术设计的认识和掌握程度的差异,得出更加符合通用技术教学及学习规律的方法。 【关键字】试误 教学法 通用技术教学 教学策略 一、 课题背景 通用技术是高中新课标下开设的非高考科目。在《技术与设计1》(必修一)中,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完全没有接触过设计类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较好地把握知识体系脉络,再加之缺乏对通用技术课的重视,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抱着“听一听”、“玩一玩”的态度上课,要真正在高中阶段培养起学生的技术素养,把初步的设计理念真正地建构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并挖掘新课标关于技术类课程培养理念的同时,大胆尝试各种教学策略,真正体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新课程要求。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对于抽象而枯燥的设计理论,学生学习兴趣极低,再加上没有考试压力,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甚微。通常情况是,教师上课讲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及方法、注意事项等,但学生根本没听进去,动手设计、制作的时候就是错漏百出。那么如何让学生把技术设计的理念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当中呢?如果先让学生自己碰一下钉子,再回过头学习技术设计的理论知识,效果会不会有所提高呢?于是,笔者想到了是否可以让学生尝试错误,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 二、 试误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行为主义的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反应联结”和“试误”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建立一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试误建立的,以错误作为“负反应”刺激,反面“强化”(警示、否定、修正) 错误,达到以反显正的目的。从引起注意的角度看,试错教学能造成新异性,加强了刺激作用,引起有意注意。从记忆的效果看,试错教学充分暴露错误,在主动参与的正误交锋中,学生能知错、改错、防错,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保持长时记忆。 2、认识论的观点 英国著名哲学家波普尔在1967年发表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一文中,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图式”:“P1—TT—EE—P2”。 其中“P1”表示问题,“TT”表示尝试性理论,“EE”表示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P2”表示新的问题。它的意思是说“我们从某个问题P1出发,提出一个尝试性的解答或尝试性的理论TT,它可能(在部分或整体上)是错误的,无论如何它必须经受消除错误的阶段EE,这可由批判讨论或实验检验组成”②,这是波普尔著名的知识增长模式。波普尔认为:不同的人由于自身的阅历、经验以及认知客体复杂特性的制约,在解决问题,探寻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探究的障碍,恰恰相反,它是我们深入探析问题的福音。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错误”回答的范型和它们的内在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后指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只发生在儿童内在的心理结构与外在问题情境的矛盾与平衡过程之中,其中“理解”是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核心概念,而“儿童的错误实际是通向理解的自然阶梯”。"这个大胆的命题在他处的那个时代同样受到挑战与批评,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教师的职责和学习时间利用方面。许多人质问,“如果教师不纠正错误的回答,儿童怎能学到东西呢?”;“教师为什么不干脆把原理告诉学生,并举例示范呢?这样做肯定花时间不多,儿童也就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对此,皮亚杰针锋相对,一一批驳。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醒儿童注意到差异,但认识到差异要靠儿童自我的心理体系和心理活动,否则将养成儿童的思维惰性;试误学习表面上看是对学习时间的浪费,实质上恰恰赢得了学习时间。对这一点皮亚杰曾做了一个有趣的解释,“假如你用两年的时间,积极主动学习的东西,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能从口头上学到,那么你实际上已损失了一年时间。假如我们当初愿意多损失一些时间,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探索和尝试错误,那么我们可能实际上获得了我们似乎损失掉的时间。儿童则可能发展出一种普遍的方法,可以用于其它学科。”③ 皮亚杰的论述给了笔者极大的启发,也是激励笔者做本次尝试的动力源泉。 3、建构主义的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受教育者的认识世界是由受教育者自主地、能动地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由外部力量依照一定的模型塑造而成。知识只有被学生接受之后才有意义,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对外部的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处理,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尽管学习过程中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引导,但归根结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最终的知识建构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③ 因此,专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人为地控制与消除错误是一种错误的措施,正确的做法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习者在试误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认识真理。试误学习将是一个必须被正视的命题。④ 三、 试误教学法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在《技术与设计1》的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中,课本以“广告宣传灯”为例,介绍了如何设计、选材、制作等过程。考虑到上课的时间等实际情况,笔者将主题改为“元宵节花灯的设计与制作”,其设计和制作难度较前者有所降低,旨在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校给必修课的课时安排为每册书36个课时。由于课时量充足,且有了皮亚杰等学者的上述观点作为依据,因此,笔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此项教学内容做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策略的尝试。 1、课程内容简介 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理论部分共需要花费3个课时,包括《发现明确问题》(把课本内容“广告宣传灯的设计和制作”演绎成“元宵节花灯制作”通过对传统节日及习俗的介绍引发学生对制作花灯的兴趣,然后明确制作目的)、《材料的选择》(以花灯为例,结合课本分析其材料的选择,同时也补充一些与材料科学有关的知识)和《制定设计方案》(以花灯和台灯为例,对其结构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引导),其中单纯的制作需要花费3个课时。设计方案的制定和花灯的制作均为小组合作学习,数据的统计也以小组为单位。 2、实验原理及过程 本实验选取了两个条件相同的班级作为等组实验对象。实验操作如下: 组别 实验对象 实验前状态 实验因素 实验操作 实验后状态 实验结果 对照班 高一·19 有纸飞机制作经验 传统教学策略 先讲解设计理念再进行3个课时的制作 学习了设计理念且有了动手制作的经验 花灯制作的完成情况1 实验班 高一·16 有纸飞机制作经验 试误教学策略 先进行2课时的制作再讲解设计理念再制作1课时 学习了设计理念且有了动手制作的经验 花灯制作的完成情况2 条件 相等 结果 比较“完成情况1”和“完成情况2”哪一个效果好(数量、质量)

对照班:讲授理论——制作 高一·19班,共分八个小组,采用传统教学策略,即先从设计理念和步骤入手,从“发现明确问题”讲到“制定设计方案”,随后再进行花灯的制作。 在第一节制作课上,只有一个小组撰写了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案,包括灯笼的形状、用途、大概尺寸等。其它小组均称“有了大概想法”或“做一步看一步吧”;当问及有无制作图纸时,均为“没有”。 第1课时做得如火如荼,学生纷纷动手搭建灯笼骨架,有铁丝、木筷、竹筷、纸盒、饮料瓶等等。但到了第2课时则进程缓慢,学生纷纷反应说:“老师,想不到下一步怎么做啊,给点意见吧!”当问及之前为什么不按照课上讲的先设计好方案再来做时,普遍的反应是“不记得”了,或“觉得浪费时间”、“觉得可以边想边做”。可见,上课讲过的设计方法、理念和步骤,绝大多数学生听课时对此都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在教师的提醒下,有两个小组在第3节制作课时对之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补充了一些制作计划。在全部制作课结束之后,有三个小组基本完成作品。但有的在外观上不能达到人们传统观念上“灯笼”的外形,而且做工比较粗糙,功能简单。 实验班:制作——讲授理论——制作 高一·16班,也分八个小组,采用试误教学策略,即先给出制作任务并给两节课的时间让其制作,再进行三节理论课的讲授,最后再给一节课修改完善。 在前面两节制作课上没有一个小组有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案(虽然之前也曾有过纸飞机的制作经验和教训)。 在进行了两节制作课之后,几乎没有哪个小组的作品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完工。通过理论学习,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反思,摘录如下: 1组:正方形灯笼用竹筷围边,开始没考虑其稳定性,当发现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后,再加对角线则筷子不够长。由于事先没有做好计算,灯笼框架是歪的。 2组:灯笼底座做好后才发现尺寸不对(他们是用废旧的利是封做原料来制作的,由于利是封有长宽之分,起初并没有考虑到长度的差别对结果的影响),只好拆了重做,但时间不够了。 3组:最初的构想可以安装灯泡,但忘记设计开关。 4组:可以点蜡烛的灯笼没有考虑灯罩的材料是否防火,灯笼顶部是否留有足够大的空隙释放热量。灯笼的外表太重,因没有明确的设计方案,每个人都是凭空想象,导致制作过程中组员间有很多争议,使得作品迟迟不能完工。 5组: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到了实验室才开始想,导致不知从何下手,最后只是匆匆做了一个,缺少创新和特色。 6组:没有明确灯笼的用途,材料准备也不充分,本打算用硬纸板做支撑架,结果发现根本不行,又向别的组借筷子。 7组:我们选择了木筷与线为主要材料,但对于灯笼制作,以线作为灯笼面的难度很大,因为线很细,围起来操作麻烦,很费时间,最后因为时间不足,没有完成。 8组:我们事先已经大概定了材料和灯笼形状,但在实践中发现不如想象地那么顺利,因为缺乏对材料尺寸、颜色搭配,以及制作所要的技术的深入思考,我们的初次尝试失败了。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深感设计需要一个详细的方案,否则做起来困难重重。 在最后一节的制作中发现,五个小组有了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和图纸,其它的也有了草图。由于之前做了充分的反思,课前又做了充分的准备,本节下课时,全部完工的小组有四个。而且每个作品的做工都比较细致,美观大方,最初设想的功能(如照明、装饰)基本实现。 四、 反思与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碰壁之后,能有比较认真、深入的思考,他们制作的灯笼无论在结构设计、用途、选材,还是做工上都较之前有了较大提高;而那些学完理论再进行制作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步骤都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而且也没有意识到制作之前的方案设计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大多没有反思的过程,除个别小组外,其他均不能按期、保质完成任务。 在笔者任教的六个教学班中,有三个普通班和三个重点班。由于通用技术是高中新开设的科目,因此学生技术基础与文化课成绩没有太大相关性,但是会存在学习态度是否认真的差别。实验中的等组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选取的两个学生素质和学习态度较相近的班级。尽管如此,仍然不能保证抽取对象有很高的初始状态和相对同步的自我成长性。 另外,实验班前后的制作课中间相隔了三个星期,有一些小组原来做的半成品因无处统一存放,很多已丢失或基本损坏,也影响了实验效果。虽然两个班在制作课结束时,作品完成的数量差别不大,但是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由于试误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缺乏较为成形的实践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情况存在复杂性,且笔者是初次尝试,因此在实验变量选取的效度上有待验证,对变量的分析也还不够成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会有进步和改善。 参考文献: 1、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转引自陈其荣著《自然辩证法导论》,第25页。 2、顾艳萍.“试误教学法”与建构主义, 2005.10 3、代建军、谢利民.试误学习:一个亟待正视的教育命题,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8期,第17-19页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说改编;民俗仪式;人物塑造;视听造型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导演张艺谋的初期的经典作品。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展现妻妾之间的勾心斗角,老爷无处不在的至尊地位,女主角由女学生到四太太的性格转变与心理活动,最终精神失常等多方面,多视角的表现女性的悲剧,封建制度的腐朽,对命运抗争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等多个主题。

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菊豆》改编自刘恒中篇小说《伏羲伏羲》,电影《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的《万家灯火》,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也同样走的是文学剧本的改编电影剧本路线。通常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是需要将文字语言转换为电影语言的,而不是单纯的将原故事一字不差搬到电影中。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运用了多种技巧。

一、中国传统民俗仪式的运用

张艺谋把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从小说抽象语言到具象的声画语言转换是顺畅连贯的。影片比小说不同的地方之一就是添加并大量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民俗仪式,并强化了其存在的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的不可侵犯性,造成某种仪式感。比如影片中颂莲(巩俐饰)与陈老爷的洞房花烛夜之前的一系列准备。让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颂莲第一次见识到有钱人家的祖上传下来的规矩。点灯,捶脚,点菜,这些规矩都是封建富人家里的民俗仪式。

张艺谋是有名的电影色彩行家。他偏爱红色。红色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已经幻化为中国符号。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嫁衣,红色的鞭炮,红色的盖头,甚至于结尾处梅珊死了,颂莲疯了,画面出现的也是黑红色调,去渲染颂莲悲伤无奈被深宅大院囚禁其中的哀怨。红就红的热烈,黑就黑的悲壮,红灯笼的挂起,在电影中已经作为陈老爷的象征,一种封建规矩的象征,其形式的本身已经大于超过它的本质,成为一种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对人性的束缚。点了灯就能享受捶脚的待遇,才能按自己的口味点菜,那些丫环、下人就不敢轻视你、糟践你,点了灯在这个院里才有老爷庇护下的所谓的发言权。所以,点灯成为在深宅大院里唯一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颂莲出嫁十天后,要按规矩守门。四房太太都要站在门口,等着听老爷的吩咐。各太太守门停吩咐这件事在小说里是没有的。导演把妻妾之间的斗争外化出来,四个人像牲口一样被挑选。上层人物有挑选权,妻妾只是一个物件,一个发泄的工具。四个太太间的勾心斗角,心照不宣都在门口等老爷吩咐住哪屋时,展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在饭桌吃饭时候的争风吃醋这一场景的展现,也是紧扣主题,女人被争宠的欲望彻底拴住成为规矩的奴隶,点灯,捶脚,点菜,守门在原小说里面是没有的。张艺谋巧妙的添加这写场景,并且反复在影片中出现运用,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部分内容是张艺谋为了突出封建压抑的氛围加上的“祖上规矩”。这是比原小说精彩之处,使电影剧情更加紧凑富有戏剧性。吸引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二、人物塑造的多面性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人物塑造上,陈老爷的形象安排处理上是与小说中不同的。在剧本中陈老爷是陈佐千,而在电影中张艺谋只是让陈老爷一个代称,去名留姓的称谓,体现出对陈老爷只是封建大家族中的一员,封建家长制度下老爷群体中的一员具有代表性,符号化还体现在陈老爷在电影中没有一个正面镜头。却掌控着整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小说中陈佐千与颂莲第一次在咖啡馆见面和陈佐千过五十大寿生日等情节都被筛除,电影考虑的更细致,把陈老爷这样处理是非常巧妙的。点灯,捶脚,点菜都牵动每个太太的争宠的心,就是小丫环也在自己房里偷点灯,也坐在床上抬起腿,即使享受捶脚的声音,都觉得舒服。因为这是陈老爷宠爱的表现,更是陈老爷本人的代表。电影把陈老爷虚化成一个符号,却又无处不在的,高高在上的去压迫、控制、奴役整个家庭。

围着一个男人转的太太们,在渴盼着男人的宠幸,打发着无聊孤寂的生活。这些嫁入有钱人家的女人又是怎么样刻画的呢。大太太年老色衰,像个老古董,二太太的菩萨脸蝎子心,三太太的不甘寂寞的戏子之心,都表现的有血有肉,各有特点。而作为影片中的女主角四太太颂莲的塑造更是生动形象,由青春靓丽的女学生转变为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四太太。嫁入陈家短短一年的变化让人十分同情。

小说中颂莲失宠的标志是在床上给陈老爷脸色使小性儿,满足不了陈佐千的性需求。发现自己始终没有怀孕,而冲雁儿发火让她吃马桶里的草纸后致使雁儿死亡。电影对小说的最大改变的地方是颂莲假怀孕。例假来了弄脏了裤子,被雁儿发现,告发她假怀孕事实。结果被封灯,至于惩罚雁儿与醉酒后无意说出梅珊与高医生的完全是被封建礼教压抑背后沉默太久的爆发。

在影片中,颂莲不只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的特立独行者,更是一个普通女人和封建礼教抗争最终的失败者。当她得宠时,规矩围着她制定,当她失宠时,规矩就是牢笼束缚住她的行为,压垮她的精神。颂莲人生的起落变化,或许是创作者想要表现的地方。或许在封建社会中,女人注定是失败者,男人是胜利者的一方制订着游戏规则。另一方面,颂莲和梅珊用疯狂和死亡,来反抗这个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死亡和疯狂或许是抗争失败的结果,或许是胜利是对这种封建吃人生活的一种解脱。

大太太年老色衰,像个老古董,服装是蓝紫暗色花纹,手里拿着一串长长的佛珠,头发盘起来像个道姑。早已看破这个家族的生存法则,封建社会正房太太的形象。二太太卓云表面看起来是面慈心善,见谁都笑嘻嘻的,实际上人心隔肚皮,表面姐姐妹妹的和颂莲相称着,背地里却扎小人诅咒她,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位心机颇深的处心积虑想在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女人。三太太梅珊是不甘寂寞的戏子心。一方面在家里娇宠使性子,另一方面和自己的医生在勾搭调情。梅珊是不甘于寂寞的,是叛逆的女性,是不满足现有的生活,起开反抗,但是最后失败是必然的。因为是伤风败俗绝对不允许的,梅珊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而丫环雁儿的人物设置,这是妻妾之间斗争蔓延到下层群体。丫环心里装着太太梦。雁儿利用老爷对自己身体的喜欢,一心想着往上爬,借着老爷的宠爱,改变自己在这个家庭的下层地位,从而改变命运。雁儿是这个家庭的最末等的阶级,老爷并不会履行自己的诺言让她当四太太,五太太,即使以后娶了六太太也不会是雁儿。这就是命运的可悲性,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被上层阶级把玩于股掌之中。最后被命运编排致死也是早晚的事。

飞浦作为封建家庭年轻英俊的少爷。小说中颂莲与飞浦的关系还是相当暧昧的,听萧学萧,重阳赏菊,送行临别对话等等事件,特别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男人,夸赞自己和其他女人不一样,对颂莲来说,这是莫大的安慰,遇到懂自己的知音了。最后颂莲过二十岁生日在独自喝酒,与进门找她的飞浦的对话这一情节的设置,便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影片中则大量删减了颂莲与飞浦之间的戏份,故意弱化了两人暧昧的关系,也没有详细的描绘飞浦在这个家庭中的懦弱,没有展示飞浦怕女人,与男人顾少爷关系交好这一软弱可欺无主见的性格特征。导演删去小说中繁琐的情节点,找出头绪以一根主线颂莲一位少女沦为怨妇的过程讲述故事,其他额外的情节点不必旁外节枝。改变后的电影比原小说情节设置更加紧凑,戏剧性更加强烈突显。

管家陈百顺这一人物设置是原小说没有的。小说中是陈老爷带着颂莲拜访三位太太,而影片中改成管家带着她去,省去陈老爷出面,管家只是一个传声筒,在其背后是陈老爷的意志,所有人的命运的宣判,都是出自管家之口,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情节。所有这个新增加的人物是必要的,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视听造型的多元化

影视剧独有的优势是运用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共同叙述。这是比小说剧本单纯的文字叙述的优势。张艺谋导演当然对此更了熟于心。《大红灯笼高高挂》大量运用固定镜头展现深宅大院的闭塞,沉闷。许多静止的画面与大院融合营造出陈旧、压抑的气氛,使得颂莲变疯这个结局显得合情合理。

从电影名称上就能看出导演大肆渲染"红灯笼"这个抢眼的意象,从视觉上抓住观众,在听觉和感官上给观众冲击,让观众慢慢回味其深刻的象征意义。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旗袍,红色的空气,其中点灯,灭灯,封灯的过程,最后只剩下,黑色的灯罩,灰色的砖墙,灰蒙蒙的天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拍摄,红黑色调的强烈对比,刺激观众视觉,由风光无限的点灯一片光亮,到黑色灯罩封灯一片凄清。灰色的调子给人以无限的凄凉哀怨之感。

色彩的运用还体现在各位太太们的穿着打扮上。大太太已经是人老珠黄,出场就是年老色衰的大太太穿着深紫色的以暗色系为主要的衣服。符合正房太太严肃死板、不苟言笑的的形象。被颂莲称之为老古董。二太太的着装不抢眼也不扎眼,一副好好先生的温顺样子。三太太则美艳动人,房间的装置也是按照她嫁过来前曾是戏子的身份布置的,像个大戏台,这与她被处死前夜的素白色有着强烈的对比冲击。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声音的运用十分传神。片中大部分的声音使用目的在于对画面的强调或对氛围的塑造。颂莲进入陈家时的混响,侧面体现出陈家的空旷,凄清,幽静。影片颂莲独自走着去陈家,导演运用结婚喜庆的吹吹打打的音乐,对比颂莲一人的孤落寞,声画对立在影片开头就奠定了本篇的感情基调,这段婚姻注定不幸。而影片中的捶脚声的反复出现,推动了人物关系和剧情的发展,成为争宠的标志。当雁儿和梅珊死的时候的背景音乐是相同的,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悲凉的情绪,准确生动的将颂莲的恐惧和悲伤传达出来。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3

中秋庆典邀请函一

敬启者:

仰首是春、俯首成秋,在今年的中秋前夕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在重庆戴斯大酒店举办一个为贫困学生募集专项资金的慈善晚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社会上层人士了解和关心慈善事业,关心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扩大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重庆公益事业中的影响,为基金会筹集善款,同时也为各位参会人员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本次活动以参与与互动为亮点,重庆名流云集,共赴善会,让您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政府领导、企业家以及非营利组织,并为您提供了解更多的行业,晚会还将邀请当红歌唱组合黑鸭子组合以及众多明星参与。让大家在心动与感动中放松心情、收获更多惊喜!

为共谋善举,呈献爱心,造福社会,我们诚邀阁下能参加当晚的慈善晚宴,慈善晚宴所得利润款项将一并捐给基金会的慈善事业。

感谢阁下一直以来对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关心和支持,如承蒙参加,请给我们电话确认,我们将派人当面送上晚宴入场券!

释道坚

20xx年八月二十七日

您的参与,您的爱心!

咨询电话:

晚宴时间:9月23日18:00

晚宴地点:重庆戴斯酒店

中秋庆典邀请函二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诸如: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玩花灯、舞火龙、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此外,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是生活中神圣和特殊的日子,也是每一位孩子天天都在期盼的日子。庆祝传统节日不但让孩子在特定的日子里表达崇敬之情,享受到他们期待的欢乐和喜悦,而且也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盼和向往。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迎来了丰收团圆的中秋佳节。我们和孩子一起念着节日的童谣,听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孩子一起体验节日的传统风俗。同时,我们定于下周五下午(9月12日)举行中秋庆典,诚挚的邀请家长朋友还有您的亲人朋友们与我们共庆中秋!下面是庆典的流程:

时间:9月12日 下午3点30分5点20分 地点:亲亲学园

活动安排:

3:304:00 挂灯笼: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灯笼带来(简单的灯笼,没有过于花哨的装饰),并和孩子一起把它挂在院子里;做灯笼、贴灯谜:我们还需要多一些灯笼用来贴上写有灯谜的字条,所以,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来制作简单的纸灯笼,并把它们挂在院子里。

4:004:20 观看节日偶戏《嫦娥奔月》

4:204:40 分享节日自助餐

4:455:15 游园活动:猜灯谜

5:20 告别圆圈,回家

活动注意事项:

1、 请尽量准时来园参加活动,如提前来的家长,请在大院子里等候。

2、 偶戏在月亮班的课室进行,在室内时请用室内的声音说话,并请提醒孩子轻声说话。在偶戏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聆听,如影响他人,请将孩子暂时带离,我们的清晰和坚定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发展意志和界限。偶戏进行时间请暂将手机关闭,请勿摄像和摄影。

3、 当天上午,孩子们将一起准备一些节日传统食物在下午分享。学校也会准备一些水果及点心,请每个家庭准备几块月饼和水果在节日自助餐中分享。注意保持院子的卫生,将垃圾按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

4、 游园活动在户外小院子进行,如果您猜出了某个灯谜,可将小灯笼取下,可依此获得一份节日的小礼物哦!

5、 告别圆圈结束后,请带孩子离园。

中秋庆典邀请函三

每年八月十五是一年里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月下,在明河旖旎晚上,红烛高燃,拜祭月亮神,许下心愿,切开团圆月饼,唱着月歌,接受月光沐浴

来吧,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今年的中秋,请郑重其事地来和孩子们一起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吧。

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能让你学着去做一次月饼,做给孩子和自己吃的月饼,那个中的滋味一定会让你回味不已;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能让你穷尽心思,和孩子一起创造一个花灯,一个与众不同的能永远活在孩子记忆里的花灯;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老师们会一起合作,献出一台美妙的偶戏,一台希望能让孩子们对月亮留下美好画面的偶戏;和孩子们一起过节,我们还会在夜晚来临时,相约去赏月、游花灯、猜灯谜,重温我们在月夜里嬉戏的童年回忆。

也许你的童年回忆里,还珍藏着更多快乐的玩耍画面,那么,请把那些美好的体验带给孩子吧,除了参加三个学园联合举行的庆祝活动,你还可以在家中实施自己的想法,尽享天伦之乐。

孩子们需要节日和庆祝。因为节日庆典是人们对自然节奏的感应,那些重要的节日其实是人类对自然界发生转折与更新的认知和体验,每一年重复循环的节日,不断地提醒我们与天地同感,提醒我们有些事物是永恒的。和孩子一起过节,能帮助孩子在内心生活建立起与自然相协调的节奏。

但其实,作为大人的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这种与自然相协调的节奏呢?所以,感谢我们的孩子,正因为他们,我们越来越有热情去重新创造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乐地去享受我们的生活。

活动安排及注意事项:

时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205:00,晚上7:00-8:30

地点:春雨居、巴学园

参与人员:室内活动仅限本园和巴学园的孩子和家长(由于场地有限,每个家庭仅邀请一个家长出席),户外活动不限人数。

活动安排:

3:204:00家长们到巴学园做月饼,材料由学园提供。

3:304:00孩子们在春雨居观看节日偶戏

4:005:00家长和孩子回各自的学园制作灯笼,材料自备。

7:008:30家长带孩子到银柳街大草坪参加集体游戏活动,游花灯、猜灯谜、赏月、吃月饼。

活动注意事项:

1、 制作灯笼的创意,请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讨论,提前准备,园内可提供画画的材料和工具,剪刀、浆糊、透明胶等工具,以及食物油用以涂上灯笼增加透光性,其他材料请家长自备。

2、 请家长准时参加活动并带孩子准时离园,好让老师做园务整理,并准备下一环节的工作。

3、 猜灯谜有奖品,家长可志愿提供一些小小的礼物作为奖品,有意者请联络老师。

如有不明之处或建议,请联络老师。谢谢!

康城春雨居/ 菁菁草巴学园

中秋庆典邀请函四

中秋节庆典邀请函

初一看看不见,初二三眉毛弯,

初五六挂铁镰,初七八像小船,

初九十切半圆,十五六像玉盘

为保证庆典在宁静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需要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请将您的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状态,如接电话请勿在活动区域。

2、为了给我们的孩子做好榜样,请一定一定不要迟到,请提前10分钟到达。

3、陪同孩子的家长,如孩子因为羞涩或其他原因而没加入集体或其他孩子的群体中时,请不要着急去逼迫或诱导孩子,更不要去指责孩子,而是给予时间让孩子去建立兴趣和参与欲望。但请家长自己一定认真的参与到活动中,给孩子建立起榜样和安全感。

4、活动结束请家长一起配合收拾、清洁。

5、参加活动的孩子由家长负责照顾,请家长陪同,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6、俗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这与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有关,认为月为阴,日为阳。),因此爸爸们在旁观礼就好。

活动最后的团圆祝词,请预先大家熟记:

感谢太阳的光华赐予万物活力与颜色

感谢月亮的皎洁驱走黑暗与无助

感谢大地妈妈赐予我们五谷丰收,春华秋实,

在这喜庆团聚的中秋之夜,

我们向你献上地上的收成和树上的果实,

更献上我们勤奋敬谦的心,

祝愿小雨点儿童之家温暖喜乐,

祝福每个家庭幸福和气,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中秋庆典邀请函五

中秋节庆典邀请函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们好!

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是生活中神圣和特殊的日子,也是每一位孩子天天都在期盼的日子。庆祝传统节日不但让孩子在特定的日子里表达崇敬之情,享受到他们期待的欢乐和喜悦,而且也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盼和向往。

即将来临的中秋节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所以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那么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中,我们可以把什么带给孩子呢?我们应该怎样与孩子一同庆祝呢?

随着歌声的引导: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在老师的带领下,您将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到月饼的制做过程中。老师将用偶戏把我们带入迷人的童话世界,我们一起歌唱蓝蓝的天空银河里,DD,并分享美味的月饼。

愿您及您的孩子在这里渡过一个难忘的中秋佳节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

地址:中秋节庆典邀请函

活动收费:两个大人一个孩子:80元;一个大人一个孩子:50元

本次活动目的:

1.通过节日庆典让孩子、家长和老师们共同体验大自然的变化和传统文化民俗。

2.通过华德福教育的视角和方式来庆祝节日,使大家对华德福教育能有切身的体验。

3.通过开展活动来增强家校之间、关注华德福教育朋友之间的联谊和合作关系。

为了保证活动在宁静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我们有如下提示:

1、活动期间,请将您的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状态,如接电话请勿在活动区域。

2、请自带水杯,为了环保,请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参加本次活动报名的方式:

由于儿童花园的场地和接待能力有限,有意参加活动的每个家庭请提前报名,电话预订名额( )。

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个美好的节日吧!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4

一、尊重幼儿兴趣,把握活动内容开发的方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如何在这庞杂的艺术体系中选取幼儿感兴趣又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创设环境,在观察分析中发现兴趣点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在民间艺术系列活动的开展中,我们通过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让幼儿每天置身其中,有意无意地去关注这些艺术品,老师则做一名旁观者,我们发现小朋友们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时就会不自觉地驻足欣赏、指指点点,还会向老师问这问那,我们观察幼儿由环境引发的言行举止,还可和他们进行随机的交谈,听听幼儿的想法,在这样的环境互动中我们找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并确定了以泥塑、剪纸、印染、编织、传统节日等项目作为我们活动开发的重点。

2.认真研读,在全面了解中寻找切入点

《指南》告诉我们: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关注艺术学科内容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契合,选择那些既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幼儿自身特定的生活经验、愿望与情趣的作品。我们根据《指南》在反复研讨中全面了解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的特点与教育要点,明确了民间艺术系列活动的切入点,我们不但要关注幼儿艺术活动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即艺术作品,而且更加要关注艺术创造中幼儿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形式、语言使用过程,以及对艺术工具和材料探索的过程。

二、注重幼儿体验,优化活动过程实施的策略

体验性与表现性是儿童艺术的特点,在民间艺术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就要顺应儿童发展的这种特点,通过建构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1.全员参与,在欣赏创作中自主感知

在民间艺术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活动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给予幼儿参与体验的机会。每次活动不只停留在让幼儿观察比较、表达交流,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和语言的发展上,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以自由创作的方法来再现自己对某一民间艺术作品的感悟。如在元宵花灯的活动中,我们不仅组织幼儿参观花灯展,欣赏制作工艺,以了解花灯的形状、色彩及其艺术表现手法、蕴含的寓意等,还要开展花灯创作系列活动,有彩纸粘贴花灯、水粉绘画装饰灯笼,有折纸、剪纸制作灯笼,还有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等,我们将各种材料投放在美术区角内,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创作,同时还在班内开设自制花灯展示区,专门展示幼儿创作的作品。

2.适宜指导,在引领支持中提升感受

《指南》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为此在民间艺术活动中老师扮演的不是传授者,将一项项技能教给幼儿,而应该是幕后支持者,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民间艺术进行表达与表现。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如当幼儿用彩泥随意捏出一个形状并告诉你这是XX时,我们要给予认同。第二,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如创设活动区,提供空间、时间、材料和艺术作品,让幼儿有机会自发模仿、自由涂画。第三,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如,在幼儿自由表现时,对幼儿的作品不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只要发现幼儿有一点进步都是值得欣赏和鼓励的,以此增强自信心,对民间艺术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创作欲望。

三、关注幼儿发展,拓展活动组织形式的途径

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领路人,幼儿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在民间艺术系列活动中我们始终将幼儿的主动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积极拓展活动途径,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助力。

1.家园合作,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共赢

在民间艺术系列活动中我们重视家园合作,调动幼儿家庭中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资源,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如为了让家长更清楚、详实地了解活动的内容和流程,我们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向家长介绍民间艺术系列活动开展的意义、近期准备开展的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等,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活动中得到的发展,从而更加有目的、有准备、有方向地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在每次重大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发放“活动反馈表”,虚心听取家长对活动的评价或建议,不断充实民艺活动。

2.走进社区,在资源共享中助力发展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5

2005年,我受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邀请,前往美国访学。现将在5所学前教育机构所看到的有关万圣节主题活动的情况述评如下。

一、活动观察

[观察一]

10月19日上午10:00-12:05,学校幼儿部大班。

在校长的陪同下。我来到幼儿部大班门口。在征得班级教师的同意后,校长送我进入了班级。[校长如此尊重教师,今我感动]我在靠近门口的地方坐了下来。在轻声征得相关教师的同意后,我边看活动边拍照。

1、看图讲故事活动。教师D坐在小椅子上,全班幼儿自由地围着教师席地而坐。教师举着一本较大的图书,给幼儿讲“南瓜的生长过程”的故事。[教师时幼儿的坐姿没提任何要求]

2、安排顺序活动。讲完故事之后。教师D把事先准备好的数字纸板1、2、3、4、5、6分为六排插在教学板上,并把代表南瓜生长阶段的6张图文彩色标签随机地放在教学板上。教师要求幼儿按照南瓜生长的顺序把图文彩色标签放到相应的数字右边。最后。教师拿出给幼儿看图讲故事时用过的图画书,和幼儿一起核实所排的顺序是否正确。[以书为依据进行检核,既使得检核更为客观公正。又能激发幼儿对图书的喜爱。]

3、故事绘画活动。教师D使用投影仪,边讲边在一张画有2个同心圆并被六等份的胶片上写出“南瓜生长的故事”:在内圆上写出“1”,在外圆上写出“seed”。并画了一粒小种子,再分别写出“2”、“3”、“4”、“5”、“6”及相应的英语单词,同时画出它们的图案。教师B、教师D发给每位幼儿一张画有和胶片一样图形的纸,要求幼儿写、画“南瓜生长的故事”。[使用投影仪使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师的书写过程]

4、手指游戏活动。当教师D提醒幼儿放好自己的作品以后,另一位教师B开始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我的南瓜”[李生兰手指游戏减少了幼儿的疲劳感]

5、班级环境布置。门后张贴着“欢迎来到112教室南瓜地”的大型剪贴画;月历上张贴着南瓜、黑猫、幽灵、鬼怪的图画,旁边挂着一个小稻草人;美工区悬挂着一串玉米棒。张贴着23个栩栩如生的稻草人的雕像(3个是教师做的,20个是幼儿做的);图书区陈列着许多有关万圣节的图书,摆放着一个大稻草人:书写区不仅摆放着人面南瓜灯笼,而且还张贴着图文并茂的“十月份词语”;语言区张贴着儿童韵律诗《五个小南瓜》,在诗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贴了5个和2个人面南瓜图案。[整个班级到处散发着“万圣节”的气息。

[观察二]

10月27日上午10:30-12:30,SE学校幼儿部大班和中班。

我先来到了大班。幼儿们在其他教师带领下到户外活动去了,教师E在给俄罗斯教育代表团介绍班级情况。得到她的同意后,我自由地在班级观看。

图书区:一张多边形的桌子上放着一些有关万圣节的图书。[这种不规则的多边形的桌子给人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

数学区:一张多边形的桌子上铺着2张很大的彩色图画,上面写着“蜘蛛数学”,是让幼儿自编7以内加法算术题。[数学活动和“万圣节”的有机结合,使得算术变得有趣了]

制作区:一张多边形的桌子上摆放着许多毛线和盒子,另一张多边形桌子上摆放着幼儿绕制的蜘蛛网――已经缠绕着毛线的17个盒子、2个未完全制作好的纸蜘蛛。[原来毛线有这么多的用处]

烹调区:一张多边形的桌子上陈列着3个大小不同的南瓜,每个南瓜的旁边都放着1个玉米棒,南瓜的前面各摆着一张纸卡。上面分别写着该南瓜瓜子的数量:628粒、540粒、593粒。经过询问。我得知这些“天衣无缝”的南瓜昨天都被切开过,瓜子被全部掏了出来。过几天,小朋友们还要烤南瓜子吃。[一个南瓜竟然有这么多的瓜子。通过数瓜子,孩子们可以发现南瓜子的数量和南瓜本身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

剪贴区: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摆放着幼儿制作的许多鬼魂的剪贴画,旁边另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摆放着幼儿用硬纸剪贴制成的许多关于蜘蛛的作品。[看来鬼魂不一定令人害怕,蜘蛛也不一定令人厌恶]

美术区:在画架底部摆放着桔黄色、黑色等颜料,在画架旁边的墙上张贴着许多蝙蝠图画,颜色、大小、飞翔形态各不相同。旁边有两个洗手池。[美术区和水源相邻,很方便]

陈列区:一面墙壁上张贴着幼儿在惊惶失措时,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各不相同的图案,另一面墙壁上贴着“鬼一样的美食家”的剪贴画。每幅画上都写着:猜猜鬼有什么样的晚餐?教师E告诉我,掀开每幅画,就会发现小朋友在里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每个鬼的晚餐名称。听到我表扬小朋友们表现方法独特,很聪明时,老师E很骄傲地指着左上方的一张绿色的图案说:小朋友喜欢什么颜色。就可以做什么颜色的鬼,为这个小朋友喜欢绿色。干扰做了一个绿色的鬼。[儿竟有这么多的机会感知鬼儿表现鬼魂]

户外:我和教师E一起来到了户外游戏场地,只见教师F、教师G和19个幼儿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在玩“鬼魂,鬼魂,巫婆”的大肌肉游戏:儿童A扮演“鬼魂”,围绕着圆圈外面奔跑,边跑边反复地喊道:“鬼魂,鬼魂,鬼魂”;当儿童A轻拍儿童B,并说“巫婆”时,儿童B就站起来,围绕着圆圈外部快速奔跑,追赶儿童A,并试图抓住他;如果儿童A能在被捉住前跑到儿童B的位置上,那么他就取胜了,并可以坐在那里。儿童B就要继续围绕着圆圈外面奔跑,重复上面的玩法[这种游戏很像我们“丢手绢”的玩法]

在中班,我看到外墙的一侧是“家长园地”,上面贴着1个大南瓜的涂画和2个人面小南瓜的剪贴画。另一侧是幼儿物品存放处,在每个幼儿挂书包的上方都贴着一封教师给家长的有关万圣节的信,在信上,除了有关的文字之外,教师还画了2只蝙蝠。

音乐活动:教师和15个幼儿围坐在地毯上欢快地吟唱“飞舞的巫婆”:嗬,当巫婆飞来的时候,那就是万圣节之夜了。

盥洗活动:马上要去餐厅吃饭了,教师让幼儿去洗手。幼儿依次排队等候着,排在后面的幼儿就在身旁美术区的画架上涂上几笔(画架上有桔黄色、黑色等颜料和排笔),三个男孩依

次行进,在同一张纸上画下了“蝙蝠洞”[幼儿能利用排队等待洗手的时间,在画架上画上几笔减少了等待时的烦躁,凸显了美术区和水源邻近的益处]

拼摆区:玩具柜上摆放着一个用旧报纸糊成的南瓜灯笼。墙壁上贴着人面南瓜图案,绿色盆景两边各摆放着一个南瓜实物。

饲养区:小动物笼的上方悬挂着一排用白纸剪贴而成的“鬼魂”,每个“鬼魂”的脸上贴着颜色、形状各不相同的五官[刚看到时仿佛看到了一排“吊死鬼”,多少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没想到中班幼儿也要和“鬼魂”打交道]

劳动区:墙壁上贴着一张“值日生图表”,图表的周围贴满了人面南瓜图画盘。[先把快餐盘涂成桔黄色,再贴上不同的几何图案当作五官,使值日生的工作和“万圣节”相联]

餐厅:空中悬挂着“万圣节快乐”的横幅,餐点柜上面摆放着南瓜桶,贴着南瓜图案。餐桌上的台布上也贴着南瓜图案。

[观察三]

10月31日11:00-13:30,UP儿童发展中心幼儿大班。

1、扔蜘蛛沙包的游戏。在积木区的地面上,铺着一块很大的长方形地毯,上面画着一个大蜘蛛网,从里往外分别写着“10”、“5”、“1”、“O”,旁边放着一个蜘蛛沙包、几张纸条和几支铅笔。三个幼儿在玩投掷的游戏:站在地毯的外面,每人扔三次沙包。沙包落在哪个圆圈上,就得几分,然后用笔记下来,三次分数相加。分数最高者为胜。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我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可在我三次都投中了10分之后,我发现,三个幼儿已经无声无息地走掉了。[我突然意识到,美国幼儿和中国幼儿一样,承受失败是有底线的,如果我想和他们一起玩下去,就不能每次都把沙包投掷在10的那个圆圈上]

2、按压南瓜与蝙蝠的游戏。在一张大圆桌上放着一个托盘,盘中放着一叠纸、一个笔筒。盘子旁边摆放着两个装着弹簧的可以按压的蝙蝠和南瓜玩具。三个男孩坐在桌旁轮流按压这两个小物品。玩耍时。左手和右手分别按住一个物品。然后两只手同时松开,看哪个物品先跳起来。在先跳起来的物品的图案上打“√”,否则就打“×”。[在此情景操作中,幼儿无意中习得了关于弹簧的科学知识]

3、补画或加盖图章的活动。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托盘,盘中放着一叠纸,每张纸上画了五排图案,每排有8~9个图案(图案由南瓜、蝙蝠、蜘蛛有规律地交替排列而成)、1-2个方框(要求幼儿在方案中画上或盖上适当的图案);桌子上还放着两个小柳条筐(筐中有许多蜡笔、写字笔)、三个印泥图案(南瓜、蝙蝠、蜘蛛)章。两个幼儿面对面地坐在小椅子上,各自在自己纸上的方框中画上应填的图案,或盖上所需的印泥图案章。[这一活动可帮助幼儿掌握有关匹配的数学知识]

4、制作南瓜小人。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放着一些不同质地的纸、画笔、人脸南瓜图案、小木棒、剪刀、拉锯透明胶等。四个幼儿坐在桌旁,在桔黄色的纸上画出圆形并剪下。再用笔在剪下的圆形上画出人脸图案。并用透明胶把这个图案粘在一根小木棒上,制成南瓜小人玩具。[通过自己制作,幼儿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分享活动。在教师K的引导下。幼儿围坐在一起,由“今日班长”组织大家开展“呈现和告诉”分享活动。想呈现和告诉的幼儿就举手,然后由今日班长来决定谁先发言。教师K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南瓜面泥做了一块小饼。告诉幼儿:今天下午我们要做南瓜饼。还要烤南瓜饼,吃南瓜饼。

6、点心活动。教师L在一张点心圆桌上摆放了一叠快餐盘、一叠餐巾纸、一罐饼干棒、一盆葡萄、一大瓶水。想吃点心的幼儿就坐到了桌旁,自由选取,不想吃的继续玩。[幼儿的自由度真大]

7、搭建新瓜之家。三个小女孩在家庭区搭建南瓜之家:她们用各种形状的大积木围成一间屋子。屋子外面搭了一张荡床,在美工区把桔黄色的纸剪成不同的形状后拿来装扮家庭的房屋和荡床。[巧妙地把家庭区和美术区的活动结合了起来]

8、听唱小南瓜歌曲。在小阁楼上,有一台录音机、三幅耳机,一名来自日本的女孩打开了录音机。和另一个美国女孩各戴起一幅耳机。边听边唱。

9、观看南瓜国王宫殿的图画。教师K悠然地坐在那里和幼儿一起观看南瓜国王宫殿的图画[这种情景是我在国内幼儿园未曾见到过的],比较人面南瓜灯笼,寻找灯笼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0、观看认识月历的活动。教师L在辅导一个黑人男孩认识月历:教师L不停地用手从“星期天”依次指到“星期六”,从“1日”指到“31日”,边指边读给这个幼儿听。看到我在旁边,教师L轻声地对我说:这个男孩智力有点落后。需要反复训练[教师对特殊儿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育,切实可行]

11、观看班级环境的布置。书架上,放着一个小南瓜,旁边还竖放着一本“苹果饼树”的书:故事板上贴着画有10只蜘蛛的图画:地上放着一只人脸南瓜绢布灯笼:“今日班长”记事板上贴着一张大蝙蝠图画;玩具架上、小动物饲养缸上、时钟上、电话上也都贴着小南瓜的剪纸;科学区,陈列着人体骨骼。[时钟、电话也打上了“万圣节”的烙印]

[观察四]

11月3日12:25-13:00,SW-早期学习和发展中心。

在中心门口,橱窗里的陈列物深深地吸引了我:橱窗的上方贴着“万圣节快乐”的英语条幅,条幅下方贴着许多南瓜、人体骨骼的图案。

主任陪我到各班看了一下。我仍然看到了欢庆万圣节的痕迹:桌上的台布是由南瓜图案构成的。桌上还堆放着许多用旧报纸做成的南瓜灯笼,旁边的系列图画说明南瓜是如何生长的;墙壁上贴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南瓜图案。墙角处摆放着稻草人,南瓜地里站着稻草人;空中悬挂着用快餐盒制作的人面南瓜图案:走道上的“家长园地”里贴着10月31日-11月4日的周计划。上面记载着10月31日的内容:联欢会、恶作剧、游戏、展示服装等。[万圣节活动的许多物品是废旧材料做成的]

[观察五]

11月3日15:30-15:55,BS儿童学校。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仍然感受到了万圣节的余温:橱窗里陈列着一个坐在长方体稻草垛上的稻草人,墙角边有一个稻草人站在一个阶梯形的稻草垛上。墙壁上贴着许多南瓜、蝙蝠图案。空中吊着幼儿在快餐盘上涂画的南瓜图案,用黑纸剪出的蝙蝠造型:玩具架上陈列着家长捐赠的,或教师购买的服装和道具:墙壁上贴着幼儿把各种颜色的干南瓜子粘在一起创作而成的不同图案:走廊上贴着幼儿集体创作的“南瓜王子和南瓜农场”的剪贴画。[这一立体感强烈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观察后的思考

对这5所学前教育机构的随机观察。引发了笔者的许多思考。

思考一,以儿童为本设定主题。对幼儿来讲,万圣节是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因为它更多地和纵情玩闹联系在一起。自然倍受他们的喜爱,所以也就成了学前教育机构一个重要的主题教育活动。每个班级的教师都以万圣节为中心,精心设计活动。

思考二。重视环境的渗透功能。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让环境说话。在每个班级都洋溢着万圣节的喜庆气氛,墙壁上张贴着南瓜、蝙蝠、黑猫、蜘蛛、骨骼的图案,空中悬挂着巫婆、鬼魂等作品,玩具架上摆放着南瓜、玉米、稻草人等实物,周围的一切都被桔黄色和黑色所笼罩着。环境的这种渲染作用不仅有助于幼儿了解“万圣节”的标志和颜色,而且还有利于幼儿克服对“妖魔鬼怪”的恐惧感,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思考三,发挥游戏的独特效用。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独特作用受到了学前教育工作者们的普遍关注。例如,“我的南瓜”、“友好的鬼”的手指游戏,既能增强口语能力和手指技能,又能培养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鬼魂,鬼魂。巫婆”的体育游戏。既能锻炼奔跑与躲避技能,又能形成规则意识与行为:搭建“南瓜之家”的建筑游戏,既能掌握空间概念,又能提高合作能力等。

思考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前教育机构都组织幼儿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活动。不仅有健康活动、语言活动、社会活动,还有科学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等。多样的活动促进了儿童体力、语言、社会性、情感、认知、审美等多方面的发展。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6

“正月里来闹元宵……”老歌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说话间又迎来了新年的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亦称元宵节,又称灯会。据乾隆十四年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可见自古而今元宵节就是张灯结彩的喜庆日子。这一天,民间百姓的食俗是家家户户吃汤圆。大年刚过,鞭炮礼花的声色还未褪去,红灯就挂了起来,大红的绸子灯笼,红色的灯泡,夜幕降临,亮起来,地上便一圈红闪闪的影儿。小孩子的脸被映得红扑扑的,咭咭咯咯的笑声清脆地回荡在街头巷尾。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其中最为盛传的,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至于元宵节的应节食品,也是在长久的传统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在南北朝时的元宵节,食用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发展到南宋,就有所谓的“乳糖圆子”出现,这应该是汤圆的前身了。后来发展到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记得小时候,每到十五,母亲都碾了江米面,加水和好,然后把碾碎的芝麻,花生,白糖等掺杂起来揉捏进去,滚成圆团下锅。那时候手制的汤圆就比较粗糙,入口并不滑腻,但甜甜地伴我走过童年时光。

近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一是市面上有得卖,都用一庞大的元宵机不断地滚,看着面屑在斗中流转,元宵便形成了。这就省却了手工的麻烦。这种汤圆可以油炸,煮来并不好吃。但像包装精美的名牌元宵,例如“三全菱”、“科迪”等等,煮来以后入口滑腻无比,口感很好。好的元宵用料讲究,光就面皮而言,就有糯米粉,粘高粱面,黄米面和苞谷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做油炸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

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经成为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7

周霞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教研员,西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重庆市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科研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专家资源库成员,重庆市优秀教研个人,重庆市教研系统先进个人,北碚区名师,北碚区优秀教师。在核心期刊、省市级公开刊物上发表教科研文章38篇。副主编、参编幼教专著书5部。3次担任幼教国培项目首席专家,3次承担市级幼教培训项目实施。4次承担市级公开课,6次承担区级公开课。主持主研市区级课题10余项。

问题一

手工活动做灯笼,其他小朋友都做完挂起来了,而萌萌小朋友因为做得特别慢还在做,但她一点也不着急,很专心很认真地做着。可接下来大家都要去户外做体育游戏了,而保育员也会跟出去协助。这时,是叫萌萌停止正在进行的专心制作,跟集体去做体育游戏呢,还是让她在室内继续完成灯笼的制作?可留她一个人在活动室,我又不放心。

(该问题由重庆市渝中区景德幼儿园周琴老师提供)

情景跟进

其实,案例中的这种情景在幼儿园经常遇到。也就是当个别儿童的需要和集体活动发生了冲突,教师应当怎么处理?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呢?

一、倾听想法,肯定长处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我们应当尊重萌萌,肯定她做事认真、专注的品质。教师可以这样说:“萌萌,我看你一直都在非常认真地做灯笼,灯笼做完了吗?”“萌萌,老师想给你商量个事,其他的小朋友做灯笼都做完了,你愿意跟他们去玩好玩的体育游戏吗?灯笼可以放在美工区,等会再回来完成。”如果萌萌表现出愿意继续留下来做灯笼,那教师就接着引导萌萌。

二、同伴帮助,集体影响

面对萌萌想继续完成作品的想法,作为教师,从安全角度出发,不能把萌萌单独留在活动室,同时也要让她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整体的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先问问萌萌:“萌萌,虽然你想把灯笼做得更漂亮,但是我们不放心你一个人待在活动室里,你愿意大家帮你完成吗?”如果萌萌愿意接受同伴的帮助,教师则引导几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萌萌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也引导其他幼儿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耐心等待萌萌几分钟。如果萌萌坚持要自己独立完成,那教师就只能选择另外的办法。

三、带着材料,一起出发

由于接下来的环节是体育游戏,保育员必须出去协助教师。但看着萌萌这么高涨和坚持的兴致,班上又没有多余的人手可以照看。那教师就可以试试另外的办法,既兼顾了安全,也考虑到了萌萌的需要。教师可以告诉萌萌:“萌萌,要不这样吧,我来出个好主意,干脆把你的材料装在一个篮子里,由保育老师负责照看好你的材料,我们带着你的灯笼一同出发,等体育游戏结束后,再来制作,可以吗?”

四、积极评价,提出要求

萌萌最后如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把灯笼做好了。教师可以单独和萌萌聊天,肯定她为了做好自己的灯笼,坚持到底,认真制作。同时,还要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玩体育游戏时和做手工一样的能干和认真。但教师要给萌萌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下次做手工如果动作再快点的话,那就更能干啦!”

解决策略

在幼儿园,每个孩子都是个性纷呈,精彩万分。作为教师,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又要做到尊重个别。像案例中萌萌的这种情况,我们既要保护她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又要顾及全班孩子的集体活动;既要考虑幼儿的安全,又要让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个体,倾听孩子的想法

尽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她)的言行,找寻他(她)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二、多些方法,少些武断与高压

借用同伴和集体的智慧让孩子意识到合作的力量,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与集体不能分割。

三、家园合作,鼓励孩子提高完成做事的速度

孩子之所以出现做事慢的这种情况,一则是因为孩子做事认真,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较高。二则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做事喜欢磨蹭。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配合,鼓励孩子提高做事的速度。

问题二

每学期幼儿园都会组织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为了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良好发展,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精心选材,认真组织各种活动。在这半日活动里,难免有集中的教学或谈话活动。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们不可能邀请到每个孩子发言。所以在开放日后征求意见环节,每次都有家长提出“多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为此,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感困惑:短短的一个活动里确实无法做到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万一孩子没想好,把孩子叫起来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又不停地举手,教师也不可能一直都叫到他,担心其他家长说对孩子们不公平……每当这种时候,教师们都倍感困惑,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导!

(该问题由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龙艳老师提供)

情景跟进

家园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家长对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的了解,促进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像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他们这种心情是能理解的。但作为教师,如何解决半日活动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家长最大可能看到和发现孩子的长处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转变家长思想观念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起,就怀揣着“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思想。由于家长们平时工作繁忙,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开放观看的机会,肯定会对班级教师、活动、孩子充满着期待。但毕竟班级是个集体,有限的时间,加上班级人数较多,仅凭这一个半日活动,就能全方位了解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活动主角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班级教师和家长加强平时的联系,改变家长的观念。一变:家长学会关注孩子过程性的发展。半日活动开放只是幼儿园扎实开展常规教学中一个普通的场景。孩子们的精彩,孩子们的能力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表现出来的,并非一个游戏、一个活动就能全部体现。二变:家长学会关注孩子的隐性发展。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家长比较看重孩子显性的东西,比如: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会唱几首歌,会讲几个故事,是否能大胆上台发言,而忽略了孩子隐性的一些品质,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坚持、专注、合作、分享、乐于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引导,发言只是幼儿行为表现的一种方式。三变:家长学会信任、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幼儿园倡导一日活动皆课程,即从早上入园到晚上离园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孩子们的精彩也无处不在。所以请家长充分信任、理解教师,一定会在每天的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给每个孩子机会成长。

二、精心设计内容与方式

传统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教师们多会设计1~2个集中教学活动,让家长们看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但由于高结构的集中教学存在弊端,注定每个活动中发言的幼儿数量有限,机会不可能覆盖到全体幼儿。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半日活动时,减少高结构的活动,注重半日活动设计的“低结构”“参与性”“互动性”。比如:可以把高结构集中教学变成分组教学同时进行;可以减少集中活动数量,组织低结构的区域活动;可以设计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互动性强活动。另外,在半日开放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还可利用等待的时间,巧妙利用,给予更多孩子表现的机会。让家长看到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活动的主体,每个孩子都在各个环节中得以发展。

三、注重孩子过程性的资料呈现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多元的。他的这种理论是对传统的重智育发展的一个挑战。中国也有“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看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用心去发掘每个幼儿杰出的能力,并给予他们展示这种能力的机会与平台。那么,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注重平时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资料收集与展示。比如: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幼儿的精妙语言,幼儿的活动视频等等。在开放日活动当天,不仅只是看当天的活动,还可请家长观看孩子们平时过程性的资料,了解自家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从而引导家长不只是单纯通过发言积极与否去评价自己的孩子。

解决策略

一、家园开放活动主体尽可能多元

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既是幼儿园保教常规中的一个平常的半日活动,也是践行科学保教,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把家长和孩子也当成课程的主体,一同设计、规划、讨论家长半日活动开放的内容与方式,并将最终定稿的计划提前公告给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园教育教学,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二、家园开放活动过程尽可能优化

家长们来到幼儿园观看半日保教活动,教师们应当以高效的保教质量呈现给家长。比如:活动组织方式的多样化,既有集中教学,也有小组教学。既有体育活动,也有区域活动。比如:活动环节的紧凑性,环节与环节之间,尽可能减少消极等待时间,或者组织丰富的过渡环节活动,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充满信心,对教师放心。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8

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春节过了还有元宵,除夕过了还有十五。”中国的春节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春节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它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元夕”等。其他传统节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元宵节则是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狂欢节”。所以有闹元宵说,不闹就不能称其为元宵节。夜幕来临,无论城市乡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内,到处张灯结彩犹如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拥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非凡。有一首《上元诗》真实地描绘出了旧时的元宵之夜“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北京

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在元宵节的前几天各色元宵就热卖北京街头,大街小巷一派欢乐和平景象。但老北京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据史书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者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厂甸。上元夜无论官宦贵人、平民百姓均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商户趁机将商品降价促销,老百姓既看了花灯又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市面更有临时商贩售卖“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供人购买。儿童们纷纷提着买来的灯笼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逛灯之景。

元宵节还有很多信仰性的活动,比如“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北京还有摸钉这项活动,每到元宵节,妇女就会来到正阳门,摸一摸正阳门上的铜门钉。“钉”与“丁”同音,此项活动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家里人丁兴旺。

在元宵节吃元宵不仅是老北京的习俗也是全国的习俗,老北京人每逢元宵节,不论社会等级,只要家中吃得起的,都要大量吃元宵。北京做元宵的老字号, 有“稻香村”、“宫颐府”“溢鑫府”、“聚庆斋”、“正明斋”等一大批,其中稻香村更是从1895年落户北京就开始出品元宵,其元宵至今仍然是手工摇制的。元宵与春节的饺子不同,并不是作为主食食用的,是晚上种调剂口味的小吃,清代旗人的家庭还会做几样点心配合元宵起吃,比如野鸡丝炒水疙瘩就是一种咸菜。同时元宵也是送礼佳品,起到沟通感情的桥梁作用。

天津

提到元宵不得不想到年味儿十足的天津,天津是内地年货市场最红年味最浓的城市。由于杨柳青镇丰富的民俗文化,杨柳青的元宵节成了天津的一大特色。

杨柳青镇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灯节,都会举行民俗文化活动,一般是会和灯展。会上有高跷、秧歌之类的民俗表演,灯展就是展出各式各样的花灯了。耍龙灯是元宵节最常见的一种庆祝方式,也叫“舞龙”,“龙灯舞”,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一民间娱乐活动形式活泼、表演优美、极具浪漫色彩以及东方特色。除了耍龙灯外在元宵节时,质朴的杨柳青人民喜欢扭秧歌来庆贺。

在以前,每到正月十五街道上就挂满了古式的灯笼,有大红的园灯也有木制的方灯,民间一直流行着“正月十五逛灯溜百病”的老话,人们都在十五十六的晚上走上街头――钻灯。就是在挂灯的地方下边走过去,这样可以消除疾病。还有向灯笼里扔铜板的风俗,很多孩子在灯底下捡大人们扔的钱,此外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每晚会连续放一个小时的烟花。现在老式的挂在公路旁的灯笼彻底的消失了,全是巨大的落地式灯笼,于是十五的钻灯改成了看灯不过一年番新都是很漂亮的灯笼,有年画灯笼,古代故事灯笼,还有吊钱和喜字灯笼,卡通灯笼和生肖灯笼。原来小孩子用手来提的燃蜡烛的纸灯也换成了一闪一闪的电子灯,现在灯笼的种类和形式更加丰富了,大街上能见到高跷、舞狮表演。杨柳青秧歌花会展演和元宵节大型灯展是天津最具民俗传统特色的年俗活动。花会期间,将由十里八村的农民组成的年画娃娃、高跷、舞龙、舞狮、小车会、伞舞、花篮舞、大秧歌等近40支队伍参加展演,表演者个个身着彩衣,伴随着快乐的鼓点和民乐,扭摆跳跃,各展绝技欢庆节日。

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大大的增加了元宵的庆祝气氛,文化节上在石家大院、年画馆、杨柳青广场、运河景区,明清街、峰山药王庙等地点,会有秧歌、花会、堂会、灯谜、迎春庙会、民间杂耍、民间吹歌大型焰火晚会等多项文化活动,元宵节里人们可以在杨柳青看古镇大院逛特色老街听传统堂会,坐仿古观光马车游览一番古镇,感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灿烂和商帮赶西大营的辉煌,领略千年古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让人们既领略了民俗文化又过足热闹瘾。

台湾

在元宵节这一天,宝岛台湾也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

闹花灯,猜灯谜。在台湾元宵节有三大主要活动,第一台北平溪放天灯,第二台南盐水蜂炮,第三台东炸寒单。

台北平溪放天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台北县平溪乡的放天灯”活动。台北县平溪一带,原为平埔族的势力范围。早期入山开拓的汉人,常遭杀害或土匪抢劫,由于对外联络不便,垦拓的人们想到以放天灯互报平安,后来慢慢演变成元宵夜特有的习俗。如今的“放天灯”一年比一年热闹,不仅天灯越做越多,体积也越做越大,灯上还绘有各种图案并书写放灯者的姓名,有“放得愈高,(事业)做得愈旺”的说法。宁静的平溪夜空,因元宵节天灯的点缀,显得分外灿烂美丽。

台南盐水蜂炮也热闹非凡。“南蜂炮”更以惊险刺激著称,每年吸引数十万民众参加,元宵节这天,各地民众都会准备巨大的“炮城”,插满数万枝蜂炮,向“神轿”发射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平安无事。神轿所到之处,镇民燃放鞭炮,各种烽炮烟火,爆竹冲透云霄,声咎如雷,满天烽火,烟云罩雾,既美丽、又壮观,其五彩火花绚丽夺目的景观,是盐水镇元宵夜中最刺激迷人的时刻。

台东炸寒单,也就是传说中的财神爷。“寒单爷”又叫“玄坛爷”,俗称武财神。相传寒单爷生性十自冷,天寒

时即心痛,因此当寒单爷出来时民众皆以火炮为其驱寒,求能留住财神爷,受到眷顾。元宵节那天,台东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鲜花、蔬菜和鞭炮,迎接寒单爷寒单爷由真人扮演,他只穿短裤,上身扎着头巾,蒙着脸接受民众的鞭炮轰击,虽手拿树枝,但只能稍作拨弄从而表现出英勇不惧。现在台湾最火的元宵节习俗就是“炸寒单爷”。

河北

河北的元宵灯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十分热闹。灯节般从正月初五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或二十,十五达到高潮,主要活动有送灯、吃元宵、放烟火、耍社火,称作闹元宵。河北各地的闹元宵形式也有不同。

邯郸西部一带流行荡秋千。城乡百姓有过元霄佳节荡秋千的习俗。从正月初十开始搭秋千架,荡秋千的高潮在正月十四十五两日。每逢元霄佳节前后,邯郸西部一带的百姓便家家户户搭起秋千架,老老少少的人们与青壮年人一同荡秋千。至此时,每个村镇还将自行或与相邻村镇举行荡秋千比赛,这个习俗倒颇有些像朝鲜民族的习俗。荡秋千有单人荡、双人荡、坐荡立荡等几种形式。平常的荡法比较简便,但此地还有比较特殊的秋千,一是荡木驴,一是过梁悠,一是板不煞。过梁悠和板不煞比较复杂,可荡出花样,秋千的架法也与平常不同,由于荡秋千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增添娱乐气氛,所以邯郸一带的荡秋千活动一直持续传到现在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闹元宵形式。

冀州元宵打铁花。在古老的冀州旧时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放焰火,踩高跷,在西关带还流行“打铁花”的习俗。“打铁花”时,人们首先要砌一个专门的炉子,傍晚把炉子生着,上面放上几十个特制的化铁罐,罐里装着碎生铁块。几个壮汉在锣鼓声中用力地拉风箱,熊熊的火焰渐渐将罐里的铁块熔化。夜幕降临时,几十个壮汉早已等候在炉旁,光着膀子,穿着大肥裤腿的裤子,头戴插着红缨的凉帽,手端木锨,上面放着用水泡过的米糠。这时,有人依次将铁水倒在木锨上的米糠里,几十个壮汉便端着木锨在大街上跑,比赛看谁跑得快,人们围在路边观看喝彩。粗壮的汉子趿拉着鞋,手端木锨吃力奔跑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爱,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壮汉们般在笑声中跑出一、二百米远后,用眼一扫,看哪里人多,就故意将木锨上的铁水抛向那里的空中,嘴里还喊一声“老窝来”。铁水在空中变幻成绚丽夺目的花朵,人们齐声喝彩,“打铁花”活动进入高潮。“打铁花”给一代代的冀州人带来欢乐,也留下美好的回忆。可惜今天这一古老的民俗已经绝迹我们只能在老人们的回味中寻觅它迷人的风采。

还有景县的七巧灯也极富特色,衡水东部的景县,元宵节要挂灯笼,放焰火,在村内村外“散灯”,儿童手提花色灯笼在街上嬉戏玩耍。此外在县城还有放七巧灯的习俗。七巧灯是一种街头灯歌艺术相传清末由景州人从福建学会带入景县。每逢元宵节演出,这种来自江南的民间艺术为北国的元宵节增添了无限情趣。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七巧灯歌艺术几尽失传。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景县文化部门对这一古老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使它重新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七巧灯全套彩灯分六类,48盏。表演时,以七巧板组灯为主题,以虚幻的仙境为背景,云灯作屏障,栩栩如生的鸟兽灯、荷花灯作点缀,在此基础上以曲牌伴奏演唱江南昆曲。灯光闪烁、歌声婉转、舞姿美轮美奂,七巧灯变幻出上百种色彩斑斓的图案,让人目不暇接。

枣强散路灯闹元宵独具特色,十五或十六晚上,枣强县的一些村庄有“散路灯”的习俗。人们用棉纸包蓖麻仁做成小灯盏,点燃后边走边撒在路上,孩子们随后一哄而上开始抢,据说抢到手的人有福气。

深州、武强、安平“放灯”。衡水北部的深州、武强、安平三县,元宵节都有“放灯”的习俗。在深州,正月十五俗称“小年”。旧时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张灯结彩,中午吃馒头、肉莱,放鞭炮。人们互相宴饮,夜不为禁。这天晚上人们用黄米面做成灯盏,用麦莛作灯捻,蘸食用油点着,散放在屋内屋外的角角落落。有人把灯在自己或其他亲属的头顶,四肢上放一放,据说可以消灾祈福,这叫“散灯”或“祭灯”。各地特色闹元宵形式给过大年增添了不少的新鲜。

The Lantern Festival

TRIP TIPS

成都赖汤圆

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芝麻、白糖、化猪油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的特点是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

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以大红袍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点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

苏州五色汤圆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9

树的枝叶果实是它的青春。阳光均匀地涂抹在每一片叶子上,同时没忘记晒红苹果的脸。树叶有青春的好奇心,会用手掌捧一只毛虫看,看它吞吞吐吐爬向树干。树在夜风里丢弃了睡意,计算风吹落了多少颗露珠,听河流莫名其妙传来跳水声,好像苹果连夜逃逸。树最喜欢星星,以为那是天空密林上挂的灯笼。这些灯笼隐身复浮现,好像往人间传送神秘的灯语。灯笼旋转,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一盏盏熄灭。

根是它的暮年。根在黑暗里呼吸,呼喊水的名字,它的邻居是昆虫。根的世界叫作土壤,正如树的世界叫空气。树根熟知土的话语,它们常说的词汇是紧密、湿润、水和干涸。土是大地的躯体,大地的臂膀、肌肤、内脏和灵魂全是这一层厚土。土做的砖,土垒的城墙,根在土里活了一辈子,就像树的枝叶果实在阳光和空气里活了一辈子。

树根比老人的手还老。树根何止于吸收水分,它要牢牢抓住土地。从树冠传来的风的力量扭动树根,根而非树干在与风角力。徐志摩说“风不知从哪个方向吹来”,根也不知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为什么要撼动树?树根在与风的角力中得到大力士的称号,它的手像铁匠一样骨节突出,或者像一只放大的鹰爪。悬崖的树,根比鹰爪更坚利。它们用根抓住岩石,用树枝抓住风,争夺一席阳光。

根没见过阳光,一辈子从未见过太阳的模样。树叶把太阳的能量源源不断传输到根须,根感到阳光是让躯体膨大的力量。根想象阳光是一片水,淹没了大地,如金针刺破所有屏障。根看不到光的亮,却感受它在奔跑。阳光在树的脉络里跑得比水分还快。阳光像海水那样一波一波涌来,送来粮食和热量。

树活两辈子。树叶是树的孩子,根须是父母。父母在泥土里当地基、当抽水机、当风的对手。根须其实不懂树叶的快乐,也不知果实的滋味,只习惯于劳动。叶子在风里簌簌唱歌,与小鸟捉迷藏。树叶向往远方,猜想地平线发生的事情。叶子甚至盼望秋天来到,让它脱离树干,在大地奔跑。

根看不到树叶的足迹,果实被车拉到了远方。当光秃秃的杈桠落上一层冬雪时,根在寂静的土里深眠。冬天了,水与昆虫都在休息,树的根须放松了筋骨。大地上的生灵在冬季休息了,冰雪让它们停止一切活动,全体护生。

树根在三个多月的睡眠后返老还童。春天的脚步先从昆虫的翻身声里发出,水醒了,打听哪一天是立春。当春风摇动树干的时候,根须知道春天到了。根须一天被春风摇醒一百次,让它准备嫩叶、准备蓓蕾、准备树叶和花朵的衣衫,树根开始为儿女准备所有好东西。

树叶和花见到春天后开始歌唱,有合唱与独唱。歌声传到树根,树根不断把水送上去,让它们润润嗓子。

(选自《广州日报》)

散文包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10

 

中元节的各地习俗

 

河北省:荐新

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面人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广西省:多杀鸭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省:挂纸旗於门口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制小船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烧纸祭麻姑“挂锄”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江苏省:锡箔折锭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施食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焚纸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烧纸衣节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祭狗头王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11

(1)人际交往障碍: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

(2)语言障碍: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

(3)兴趣和活动异常:刻板行为或仪式。

教育自闭症儿童时首先要确定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及训练。在我校B班就读的付明月同学她的自闭症行为就表现的尤为突出,经常表现为自言自语的念广告词,对其它孩子们极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也很难吸引她的注意力,有时候她还会发出声。还有A班的佟琳云同学语言障碍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语言沟通能力几乎没有,目光交流、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在内的非语言行也严重缺失、还有A班的徐帆、郭天一、B班郑子爵同学都是自闭症儿童。他们在平时也都表现出以上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患自闭症的孩子,心理是不正常的,所以,不能以正常孩子的教育来要求和对待他们,只能在顺应中循循善诱,不能主观地强求。

正常孩子要全面发展,不能由着孩子的倾向。而对自闭症的孩子却不能这样要求,要先顺着孩子,满足孩子,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再适当引导。例如我校B班的郑子爵同学比较喜欢电脑,(这是因为他难以和人沟通的原因),那我就利用电脑扩展他的知识:用电脑播放动画片,我制作的课件等。还利用电脑促使他与人沟通,和他一起玩益智游戏,逗引他说话,让他回答我的问话,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在他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让他教其他同学玩,目的是为他创造自然交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现互助和友情,同时也增强了该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教师还要和他们建立起师生依恋情感。大家都知道要想自闭症儿童接受你的教学,首先要让他们能接受你、喜欢你,在我们特教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有很多自闭症儿童他们非常胆小,愿意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愿与任何人交往,喜欢独处,像我校于思佳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主动与她接近,用肢体语言表达我喜欢她,使她打消了对我的戒备,这样她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也非常愿意接近我、愿意上我的课了。

因材施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提倡的方法,特殊儿童的因材施教也就是个别化教育教学,它也成为教学中的常用手段。自闭症儿童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个别化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儿童的缺陷能力,通过个别的训练实现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的生命和主要活动,学前期的自闭症儿童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骨骼、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在发展,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以活动性的游戏课在整个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适当的游戏教学有利于自闭症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运动与保健课中游戏教学占有特殊位置,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游戏中情境让学生扮演游戏中的不同角色,如:“老鹰和小鸡”,“开火车”。让顾翔宁做“鸡妈妈”,杜兴竹做“老鹰”其它孩子做鸡宝宝。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中,玩得开心极了。他们也在游戏当中体会到了互助和友情,在游戏教学中体现了角色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真正做到了玩中学,通过游戏教学促进了自闭症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自闭症儿童注意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在教给学生一个动作时老师反复提示学生跟我学,看谁学得像,在教学开始我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如:“石头、剪子步”,“大灯笼、小灯笼”这样长期的训练和要求,学生就按教师的要求,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注重自闭症儿童强化模仿训练,经常要求学生“跟我这样做”如:大肌肉群的训练,跟我拍手、举手臂、拍腿、摸头、队列队形、徒手操、模仿操训练等等。小肌肉群训练: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这些运动都可增强儿童的手眼协调性,促进大脑的发育。

儿童灯笼制作方法范文12

上元灯会和灯

从小过年,让我最兴奋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提着父亲买给我的灯笼,点上小蜡烛,满院子满街跑,灯笼让过年显得特别的有年味。天黑时它能照明,照着眼前的景儿,照着脚下的路,而且是把眼前照得五颜六色的。灯笼很廉价,就是纸糊的,绉纹纸,能折叠,打开来就是一个造型,或是圆球,或是椭圆筒,或是方、长方,要不就是小动物。纸的颜色很多,有红有黄有蓝有绿有紫,好多小伙伴聚在一起,各持一盏,举着它跑,能跑出一条彩河,而且是摇荡流动的彩河。谁的小胳膊在跑动时也举不稳,晃;还有风呢,颠动风吹中它们上下左右地无序摇摆着,小蜡烛的火苗也忽忽闪闪,弄不好就灭了。我那时以为,除了商场、乡政府挂的红灯笼,就属我们的小灯笼最美了。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五道口、东升乡,各种颜色的小纸灯笼是家长在过年时买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之一,直到80年代我在饭店总公司当了工会干部,才知道灯笼里有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

春节这个词,起源于民国。汉文化圈的过年习俗,沿续了4000多年,至今不衰。其年,指的是农历年,也叫阴历年。过年习俗中的年,各个时代的称谓并不一样,先秦叫上日、元日、改岁;两汉叫三朝、岁旦、正旦;唐宋元明叫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等,至清则一直叫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计年,元旦为公历的1月1日所有,农历的正月初一就改叫了春节。中华民国曾想废止春节,将农历的过年习俗全移到公历元旦去,却不被民间买账,推行两年未果,只得作罢。春节和农事活动的联系太过紧密,它是农闲时的重要假期,一直要过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建国后,春节无论从除夕起还是从正月初一起,放7天假已成定例,从假期上说元宵节已不再搭春节的车,各是各了,但元宵灯会并没有被忘记,结束传统习俗活动开始恢复后,市总工会每年元宵节都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或中山公园举办一场大型灯会,市总工会抓各局的局工会,各局的局工会组织下属单位,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灯送过去张灯布展挂灯谜,各单位再组织员工观灯猜灯谜,热闹一晚。灯会上也有游戏活动,还有舞会。舞会和游艺活动常常是在人民大会堂。这个灯会的灯开了我的眼,从未见过花样如此之多的灯,从未见过规模如此之大的灯会活动,都是以竞争的心态参与活动,各单位精心制作,年年出新,市总工会也鼓励竞争鼓励创新,设各种奖项的评比,奖励虽然只是一纸荣誉证书,发挥的威力却很大,是出于都想把灯比别的单位做得更好、更有新意、更有看头的心理吧!

花灯的奇丽世界

花灯如何千差万别,如何绚丽多姿,大花园中千朵万朵名艳之花一样,没有到过灯会现场的人是不好想象,也感受不出来的。灯会上的花灯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承下来的,我们叫它们传统式灯吧;一种是现代式的,有明显现代工业特点的。传统式花灯,常常见到的有宫灯、荷花灯、走马灯之类。宫灯,本是宫廷中用的灯,制作技艺本来自民间,为宫廷专属过,宫廷不在了,再度流回民间,很正常的事。流到民间后就叫花灯。宫灯是很注重装饰性的,以细木或竹为骨架,绷上绢纱,绢纱上绘各种图案或文字,基本造型有扁圆型、四角型、六角型、八角型,还有各类组合型。北京的宫灯用料特别讲究,框架用紫檀、黄花梨、红木等,木架雕刻花纹。还有用雕漆做的,采用雕漆工艺,一层一层漆铺出来。灯型繁复多变,刻意地改变一下框架结构,做点装饰就是一款新宫灯。灯名依图案内容起,如一团和气灯、和合二仙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凤祥灯、七才子路灯、八仙过海灯、九子登科灯、十面埋伏灯等,全是吉祥图,吉祥话。刚刚改革开放时,文化在承袭传统上步子迈得还没那么大,灯笼的用料也不会那么讲究,勤俭持家型的,除了沿用普通的竹、木,铁丝是主要的灯骨架替代品。再讲究一点的是做走马灯。走马灯的外形和宫灯没啥大差异,宫灯有千种样子它便有千种样子,宫灯造型怎么丰富它便怎么丰富,只有一样是有区别的,那就是它的灯罩内有轮轴,轮轴上有剪纸,灯内蜡烛点燃后会产生热气流,热气流推动轮轴转动,剪纸图案随之转动,烛光照射下,图案的影子就会投射到灯屏上,让你看到动的画面,图案的题材大多与马有关,马在走,因此俗称走马灯。灯会习惯上称灯市。北京有灯市口,它是明代上元节北京设灯市的地方。上元节也叫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市口地区的灯市一般从农历的正月初八闹到正月十八。过灯节时皇上要给文武百官放十天假,当官的放假百姓更放假,城内外的人全赶到灯市口来逛灯节,十天灯节中有三天最热闹,那就是正月十四的试灯、正月十五的正灯、正月十六的罢灯。灯市和庙市的热闹度一样高,有卖百货的,有耍杂耍的,卖吃的喝的的自然也不会少。有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灯,灯有纱灯、纸灯、麦秸灯、走马灯、五色明角灯等等,还放烟火,火树银花不夜天。还有一个不同是百货中的高档货多,因为来逛灯市的主要群体是达官贵人和它们的家眷。因灯市,灯市口一带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灯市时店铺酒楼都张灯结彩。有名的张居正张大人写过一首《元夕行》,曰:“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彩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灯市口的灯市到清中叶就迁到前门外廊坊诸条、花市、琉璃厂一带了,灯市口的地名却一直留存至今。

荷花灯,莲荷状的灯,水里放的,河灯的一种,越做越大,横向纵向立体发展,荷瓣中立仙子,仙子长袖翩舞或举篮散花……

现代式花灯,是工业用材、现代照明器具对花灯制作的介入,用金属做灯骨架,可以把灯做得很大很高,什么形状的灯都可以做,楼阁、舟船、十二生肖、山水、灯塔、地标式建筑……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花灯按摆放使用形式有座灯、壁灯、挂灯、手提灯、吊灯、漂浮灯等等。

泉州的上元灯

新时代的北京城,一直都过元宵节,也闹花灯,却不再有旧时的那种规模和热闹,晚上搞个大型灯会,全家聚在一起吃顿元宵,看场电视台的元宵晚会,也就这样了。工业社会都成过去时了,农耕时代的节俗很多都在淡出我们的生活。有一个地方,却让我时空穿越了一样回到农耕时代的上元感觉,度过了我很难忘记的一个上元节,强化了我一回对上元灯的印象。那个地方是福建的泉州。

那是刚刚过完春节,我们的心已从年假中收了回来,开始工作了。出差,先是奔的厦门,转了一天,听当地人说泉州有我们需要的东西,买了长途车票就过去了。三人在涂门街一带找了家小店,50元钱一晚,设施设备还行。又买了张地图,对照着走上涂门街,这才发现,涂门街一带,不仅是市中心区,还是条古老的文化街,肩挨肩的有很多古建遗存,关键是,这里的人还没从春节的氛围中走出来,还在过着节一样。

通淮关岳庙离我们住的地方只几分钟的路程,香客如云,终日不歇。离此不远的孔子庙,广场上至少开着两台大戏,都是临时搭的台,一台在演高甲戏,一台在演南音,全都不要钱,谁想去听谁就去听,人多到文庙外的大广场少有能挤得动的地方。平生没听过南音,也没听过高甲戏,一连两三天,扎在人堆儿里听,天天过节的感觉。正月十五是正日子,那天,花灯早早就挂满了孔庙的游廊,中山街的街道走廊上、开元寺、威远楼亦是万灯齐挂。那儿还兴“游灯”,人人点上一盏灯笼,走街串巷。现在兴电子灯笼,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还是更青睐传统的纸灯笼,那种纸灯笼和我小时候玩的那种差不多,可折叠,折叠起来是扁平的,一块小铁片固定住小蜡烛,点燃蜡烛后用小棍提拉着。踩街是当夜的重大活动,那是文艺、文化大游行,草龙灯、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当地的特色节目都能看到,这是从当地流行的迎神赛会中的化装游行改造过来的。拍胸舞极有气势,阵容大,男子光裸着上身,随着节拍,边舞边走边拍,拍出豪迈响亮的节秦。当晚还有几个分会场,各有各的内容。我们想多看几个地方,错开时段赶场。好在这个城市不算太大,中心区域的文化广场比较集中,时间也不是集中在一天,凭两只脚,走了几个地方,深切感受了一把举城同庆的欢乐气氛。

春节的火,元宵节的灯。泉州花灯按制作工艺分类,分为彩扎灯、刻纸灯、针刺无骨灯。彩扎灯就是绑扎出灯骨架糊上色纸描上图案贴上花边装上丝穗,比较大众化,但水平却是千差万别的。如同做菜有各种蔬菜、油盐酱醋等调味料锅和灶火,只要按程序按比例把蔬菜和作料扔热锅里再出来就是菜,但这菜国家特级厨师和普通家庭主妇做出来的能是一个样一个味吗?

彩扎法做的灯,其骨架是用搓好的纸捻和劈好的竹蔑绑扎成的,而刻纸灯则是料丝灯和刻纸工艺的嫁接。料丝是对玻璃丝的一种称谓。玻璃制造业在明清发展起来,玻璃抽成丝用是很正常的事。玻璃丝触发了彩扎艺人的灵感,以它为彩扎的原材料之一,才叫它料丝的吧?我小时候是见过玻璃丝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柔韧度很强,女孩子们常拿它编成玻璃水杯的杯套。以玻璃丝为料扎彩灯,这彩灯就是料丝灯了。泉州在清朝末年有个叫李尧宝的,在承其父业油彩画和其兄刻纸工艺的基础上,独创了李尧宝刻纸图案,并把这刻纸技艺应用到料丝灯的造型图案上来,用165个纸制等边三角形组合成灯,镶上玻璃丝,创造出了刻纸料丝灯。在泉州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当地文化界的老前辈,由他介绍,我们去了一趟李尧宝传承人的家里,是母女俩,都做刻纸料丝灯,她们的家里就吊着好几盛,典雅高贵,光彩夺目,若不是特意地介绍,还真看不出来这刻纸料丝灯的奥秘。女儿带我们穿街走巷,进到正在布灯展的孔子庙,看到了更多的她和她母亲的花灯作品。

针刺无骨灯是指灯的图案全部用钢针刺出来,图案的线条就是密密麻麻的针眼,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来,视觉效果独特,画面也显得格外璀璨夺目。它是不用竹子、铁丝、木头之类做骨架的,直接用硬纸连接而成,是泉州的独创。

花灯文化之河

花灯有实用性,能照明,但实用的功能显得很弱,就是把它的拥有者、使用者在身位、地位、财力上的标示性也作为一种实用功能的话,它在它的强大的娱乐功能面前也显得薄弱。观赏性、娱乐性抢尽了它的风头,它堪称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诸多文化的一个载体,如雕刻文化、刺绣文化、剪纸文化、书画文化、吉祥文化等等,自身也是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一个文化体系。

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灯节怎么来的?据说,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周勃平定了诸吕之乱、权力归回刘家、汉文帝正式登基称帝的那天是正月十五。从此,这一天就在历史上开始变得不同寻常了,汉文帝把正月十五定为了元宵节。元是正月的意思,宵是夜的意思。这个节对老百姓的好处也仅仅是你在夜间有可能见到皇上,他出宫“与民同乐”来了。那时还没灯什么事,皇家晚间有祭祀北极神的活动,老百姓不被禁夜,你可以出来在街上游荡,不会有人抓你的,此为放夜。到了汉明帝时,佛从印度引进到东土,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的尊敬。张灯被引进到元宵节,但并没有后来元宵节的这股劲儿。到盛唐时就不一样了,唐朝的皇帝崇尚道教,崇尚老、庄,奉道教为国教。道教如何获知的天宫紫微大帝的诞辰为正月十五不好妄猜,但既然上元赐福,那就必须庆祝。道教的参与使正月十五的节庆活动内容格外丰富起来,一直影响到现在。

旧时,元宵节的活动在北京主要有张灯与观灯,走桥与摸钉,放花炮焰火,打灯虎,吃元宵。走桥也叫走百病,时间是元宵节狂欢的第四个夜晚,即正月十六,妇女们都要罩上白绫衫,成群结队,手挽手肩挨肩地行进,过了桥长寿,至少一年不腰酸腿疼,过不了桥,那就另说了。这习俗在新中国肯定不会传承延续,有哪位女性还信这个?但也不能排除个别,江西某地踩桥依然是盛大活动。和信仰无关,只是找个由头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吧,习俗活动的惯性。

城门洞摸城门钉是为添丁进口。添丁是指男丁,重男轻女一直是传统。这项活动早就没有了,恢复也不可能,城墙城门都没了。

打灯虎也叫射灯虎,就是猜灯谜。

泉州的元宵节花灯习俗与旧时北京大同小异,但比北京人执着。

挂灯。元宵节前夕,多数人家在自家院门前店铺门前挂花灯,让过灯节的气氛显得浓烈。旧习俗中,生了男孩的要把灯挂到寺庙、宗祠,告之添丁进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