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时间:2023-05-29 17:39:30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1

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二)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

(三)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四)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

(五)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第九条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体系,构建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并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延伸。

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卫生资源数据库和管理应用软件,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定传染病、公共卫生和专病监测的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卡片邮寄信封应当印有明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标志及写明XX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的字样。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第十一条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诊治地负责。

第十二条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三条军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军人中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由中国人民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报告。

军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就诊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章报告

第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七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第十八条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第十九条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第二十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其它事项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调查

第二十一条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应当按照《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要求执行。

第二十二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

(二)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

(四)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

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各级责任报告单位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第二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第五章信息管理与通报

第二十七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第二十八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第二十九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报表的收发、核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网络系统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报告的信息资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常规监测时每月不少于三次疫情分析与通报,紧急情况下需每日进行疫情分析与通报。

第三十条国境口岸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港口、机场、铁路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发现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时,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三十一条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及时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内容包括: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性质、原因;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及范围;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病、伤亡及涉及的人员范围;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措施和控制情况;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解除。

与港澳台地区及有关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交流与通报办法另行制订。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三十四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

第三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疫情报告人有瞒报、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情况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

(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

(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第三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行现场调查的;

(四)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责任报告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2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讲政治的高度,报告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负责人要充分认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持续性。严格按照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和疾控中心的指导意见,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科室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报告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追究到人,切实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

二、规范程序。及时报告

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报告质量。传染病病例的发现、登记、填卡、报告要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增强临床医生的报告意识、能力和水平。首诊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要进行登记、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报告给院内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人员。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传染病信息,并及时、准确报告。要杜绝因临床医生和疫情信息管理人员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力等原因造成传染病病例缓报、漏报、乱报、瞒报等现象的发生。

三、严密监控。坚持自查

各医疗卫生单位疫情信息报告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严密监控辖区内传染病病例、聚集性病例。如手足口病以及暴发的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准确掌握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院内要坚持传染病报告每月自查、整改及疫情分析机制,要注重传染病防制业务知识的全员和村医的培训工作,做好节假日期间传染病病例的搜索、报告和管理,严禁因报告、搜索不及时,导致缓报、漏报、瞒报等现象的发生。

四、健全机制。整改到位

虽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制订了传染病管理及报告制度。但制度执行不完善或未落实;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无传染病报告自查整改措施和每月疫情分析,建立了长效机制。无漏报和迟报原因分析、无奖惩制度或奖惩制度成一纸空文,未及时兑现;对部分医生登记不完整,字迹潦草无法进行传染病及时报告和统计等问题不过问,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项目不全,漏项、缺项,职业不详缺乏长效地质控措施。所以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管理,建立健全可操作性的制度,对工作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漏报、瞒报以及文书填写混乱、反馈记录不全等事实的个人和科室,要严格按照“庄浪县传染病报告定理奖惩办法”严肃处理,并且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的漏报、错报、文书填写不规范责任人要在全县进行通报。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3

关键词:基层医院;传染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05-01

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和把暴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我院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强化法制观念

1.1 开展普法宣传和健康教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为面向基层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我院经常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2 在职医务人员的普法教育:在医护人员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强化预防意识,明确职责,在医务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以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1.3 岗前培训:我院对每年新分配来的医生进行传染病管理的岗前教育,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并定期到临床检查考核。

2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

2.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各科接诊和经治医师,一旦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甲类传染病6h,乙类传染病12h内,作出传染病登记,填写疫情报告卡。对于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例及影响面较大的食物中毒病例,首诊医师要立即报告院部或总值班,并及时电话报告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搜集并提供诊断的第一手资料备查。门诊医师和病房主治医生发现传染病例后必须认真逐项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字迹清楚,注明诊断依据。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发现阳性结果时,要在报告单上加盖“注意疫情报告”印章后,送病房医师或传染病门诊医师,实行报告签收制。预防保健所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注明报告时间,统一上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网。对于漏报、隐瞒、谎报疫情者,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 传染病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全院的传染病管理,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由预防保健所具体实施。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34条规定,设定2名传染病管理检查员,负责传染病的监督、监测、登记、上报以及漏报调查等工作。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奖惩考核规定,与当月奖金挂钩。

2.3 消毒隔离制度:我院建立并严格执行了门诊的随时消毒制度、病房的随时及终末消毒制度、血源管理规定、污水和污物处理制度,多年来坚持卫生学监测、院内感染监测和传染病监控,使传染病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4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设立肠道疾病专科门诊,设专职医护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消毒用品、抢救药品,定期进行消毒监测。对甲类传染病重点监测,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报告、早期隔离、及时治疗。

3 加强领导和检查督导,有效控制疫情的漏报

3.1 医院领导重视:我院成立了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及控制院内感染领导小组,与临床各病区、门诊及检验、放射科构成了传染病及院内感染的监测报告网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了传染病阳性报告签收制,采取了谁签字谁报告、谁负责,发现漏报一查到底。

3.2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 特别是传染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每年进行二次以上的书面测试,使全体医护人员熟悉“两法”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传染病防治,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使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4

[关键词]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134-02

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很大难度,同时某些老传染病死灰复燃和新传染病不断出现,突发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有发生,特别是SARS的爆发流行,给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以下是笔者在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工作实践。

1 资料与方法

1.1 健全传染病管理组织,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传染病疫情检查小组,传染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治小组等管理组织,分工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等,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1.2 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1.2.1 全员培训每半年进行1次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2]。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2.2 岗前培训对新上岗、新进修、新实习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本院传染病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和实习。提高传染病报告的自觉性,增强法律意识。

1.2.3 及时培训在特殊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卫生部的传染病疫情动态和内容的更新,及时培训新的内容。如在“非典”、“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以及“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反复多次培训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防控、防护、应急等多方面知识,采取集中讲课,发放学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指导医务人员从容应对、科学积极防范。对没有任何原因不参加培训的人员,实行年底评优评先的一票否决,以促进医护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细致工作,严格管理

1.3.1 细致工作笔者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审核卡片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每周至少2次检查门诊日志登记情况,各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各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必须与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情况相符合。每周认真统计流感样患者数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数,并及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3.2 成立传染病预检分诊,规范传染病报告流程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并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要求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和分诊[1]。按照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和时限制定报告流程。

1.3.3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是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增强医院预防、控制传染病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2]。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做好手卫生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管理。保证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3.4 严格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检查中发现传染病漏报、迟报、瞒报、谎报以及报告卡填写不符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给予扣分处理,与个人及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并与科室主任沟通情况,这样增加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

2 结果

通过提高传染病管理质量,规范传染病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逐年提高,防止了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成功抗击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甲型H1N1流感”,未出现疫情引发的不良后果。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3]。要完成法律所规定的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等任务,医疗机构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完善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医护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应对传染病的良好素质。传染病报告和疫情处理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点,及时发现、报告对及时处理疫情,控制传染病甚为关键[4]。完整的资料和信息是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5],所以一定要规范本单位传染病报告流程。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医院的工作,提高本院的传染病管理水平,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为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和社

会稳定发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S].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S].2004.

[3]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1989.

[4]李劲梅,刘翠英.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护理工作量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84.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5

一、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

2014年我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病例2671例,乙类传染病12种,报告病例1712例,丙类传染病6种,报告病例959例。

二、加强传染病报告与管理

(一)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工作质量。我中心认真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卫生部关于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方案》,提高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质量与时效。疾控中心积极建立和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网络直报人员通过下乡督导、面对面指导等形式开展培训3轮次,培训近300余人次,基层网报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提高,年网络报告率达100%,保证了我县疫情信息畅通和疫情信息的及时上传。

今年10月为了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细化我县网络直报管理流程,加强系统安全管理,更好做好系统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心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2014版)》的通知的精神,对网络直报用户、本级用户进行了梳理,实行了实名用户注册管理,杜绝一人多账号登记注册;同时对应用系统业务管理员重新梳理现有角色,规范了用户的重新授权管理。

(二)及时撰写和报送疫情简报、风险评估、预测预报与专题总结。我中心疫情管理员将各级医疗机构每天输入的传染病数据按月统计,每月及时疫情简报,全年共计12期,风险评估5期,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同时根据我县传染病的发病特点,结合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及人群免疫状况及时写出了“县2014年夏秋季传染病预测预报”、“2014年冬季~2015年春季传染病预测预报”暨重点传染病的专题分析报告2期。年终写出传染病疫情分析及重点传染病的单项总结,对指导我县传染病管理及疫情报告工作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三)狠抓重点疾病防治。

1.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3.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

4.手足口病的防治

5.狂犬病的防治

6.疟疾的防治

(四)及时处置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4年全年共接到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138条,在接到预警后立即对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核实,排除疑似事件137起,核实1起凤仪乡小学水痘暴发疫情。我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五)开展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检查。

根据上级工作按排,为了解我县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我县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及网络直报质量,于2014年9-10月按照《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对全县所有医疗机构2014年1月-8月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向被检查单位出具了书面督导意见书,现场向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反馈意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检查结束后向卫生局写出了专题总结。

(六)督导。

全年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专项督导160余次,督导覆盖率达100%,有力促进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断规范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

三、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

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增强全县群众健康防病意识,争取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是做好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手段。2014年,我县一是利用各种卫生日、科普宣传日,在县城和部分中心镇开展以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点传染病和锅端螺旋体病、乙脑等我县高发传染病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出动车辆50余台次,专业技术人员200人次,展出展板60板次,发放宣传单、折页等近30万份,宣传文化袋近万个,接受咨询万余人次;二是开展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进校园、社区活动。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0余校次,社区10余次,出动人员近100人,发放宣传画200余张、宣传单及折页5000余份,展出展板100余板次;三是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全县设置宣传栏79个,制作重点传染病、我县高发传染病及其他季节性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近200板次;四是在交通要道或人流量较大地段租用户外LED广告牌1个,路牌广告栏15个,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五是争取县有线电视台用流动字幕免费播放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季节性传染病防治知识。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单位对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未定期召开疫情会议,部分乡镇卫生院仍是“以会代训”的方式对院内新进人员和全院医护人员及辖区内乡村医生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所有的医疗机构均未就最新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和禽流感)的诊断标准进行培训;且资料欠齐全;奖惩制度落实不力。

2.部分医疗机构还没有将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新农合报账登记分开,未使用新的卫生局统一制定的门诊日志登记和出入院登记簿;同时存在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漏登、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

3.部分医疗机构院感工作落实不力,腹泻门诊和发热门诊形同虚设,没有进行常规运转。

4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质量差,明显错、漏项的情况较为突出,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不高;同时少数网报人员还不明白每月启动传染病网络直报所报告的“其他疾病”也需要填写纸质的传染病报告卡。

5.少数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够,疫情报告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诊断的传染病未按要求上报,造成传染病的迟报、漏报。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将河南省各县按照传染病报告水平分为高、中、低,从中等县中随机选择1个平原县和1个山区县作为样本县,在每个样本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作为样本乡,共为8个乡镇。

12 调查对象 以样本县县医院的全体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样本乡乡卫生院全体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样本乡全体村医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719人,其中县医院医务人员170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210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339人。年龄18~74岁,平均(3711±1144)岁。初中及以下占155%,高中/中专占579%,大专/本科占265%。

13 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式调查,问卷系“河南省农村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机制研究”课题组设计的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情况调查表、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调查表和县级医院业务人员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法定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法定传染病诊断,传染病报告工具,传染病报告培训,传染病报告督导和检查,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执行情况,以及报告人对传染病报告的认识等。

14 质量控制 调查员选择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和样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的工作人员。在调查之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培训,以明确填表说明和注意事项。

15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录入结束后,按5%的比例进行抽查,录入错误的地方及时修改,以确保资料准确可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对调查表中责任报告人传染病报告技术和报告意识共43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P=005标准,筛选出12个变量,其中从医年限、接受传染病培训、接受县卫生局及县防疫站培训、传染病分类、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愿意报告传染病、本院疫情管理人员经常检查(对于村医,该项是“乡卫生院疫情管理人员检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是促进报告传染病的因素,而没有报酬、文化程度则与传染病报告呈负相关,见表1。

表1 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略)

2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基层农村传染病报告的影响因素,将上述12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入=0.05,α出=0.10水准下,采用Forward LR法筛选出6个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有关的因素,其中从医年限、接受传染病报告培训、接受县卫生局培训、填写传染病卡、愿意报告传染病是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而没有报酬是报告传染病的抑制因素,见表2。

表2 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略)

注:对模型进行检验,χ2=95.01,P=0.000

转贴于

3 讨论

报告传染病没有报酬是进入模型的惟一抑制因素。在选择该项的医务人员中,村医占925%。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工资主要来源于预防注射,其平均工资低于同单位的临床医生平均水平。近年不少文献报道,乡村医疗机构投入工作量与经济收益有关〔2-4〕,加之缺乏政府经费支持〔5〕,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传染病报告被村医和防保人员忽视也是必然。接受传染病报告培训与接受县卫生局培训均为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提示报告传染病不仅与报告人接受培训有关,而且与培训的形式、有无教材有关。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培训率低,只有643%,很可能与政策上的空白有关〔6〕。997%的村医只能说出1~2种传染病诊断标准,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能说出4种传染病诊断标准,提示传染病诊断能力应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愿意报告传染病是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OR=2159。对愿意报告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本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检查和传染病法规定2个因素与报告传染病有正关联,与近年不少研究〔1,7〕一致,从医年限和文化程度对报告传染病的影响可能也与报告意识有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也是影响传染病报告的因素之一。只有640%的村卫生室有传染病报告卡,没有传染病报告卡和未填写过传染病报告卡也是造成农村基层传染病漏报严重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河南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漏报严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传染病报告工作人员无报酬,传染病知识培训少,培训级别低,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意识差,缺乏传染病报告应有的工具所致。

【参考文献】

〔1〕 王淑萍,李颖琰,谢婧,等.河南省西部某县2003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5,20(1):38-39.

〔2〕 郑文贵,华颖,包江波,等.医疗和防保功能在乡镇卫生院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0,3(6):271-274.

〔3〕 陈祥华,姚树坤,高春秋,等.医疗和防保功能在村级卫生机构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1,4(1):8-10.

〔4〕 张勇,罗力,姜晓朋,等.影响乡村两级卫生组织防保工作落实的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1,4(1):28-30.

〔5〕 刘兴柱,徐凌忠.我国公共卫生筹资改革措施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1998,1(4):151-154.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7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无锡市南长区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无锡市南长区公安分局。

1.2方法

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 将法定传染病归类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并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用平均增长速度 AIR 分析各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

2结果

2.1报告发病率、死亡率

2001―2005年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13种4 6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7.03/10万,死亡1例,年均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02%,见表1。

2.2传染病发病位次

发病率位居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淋病、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见表2。

2.3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血源及性传播疾病5年共报告发病2 240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6.36/10万, 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8.64%。报告病种:乙型肝炎、丙型肝肝、淋病、梅毒。淋病的发病在后4年中均居榜首,报告发病1 531例, 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68.35%,占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3.25%, 发病率最高为2004年,为161.26/10万。2005年报告HIV感染者1例。

2.3.2呼吸道传染病5年共报告发病1 017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90/10万, 占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2.08%,死亡1例,病死率为0.10%。报告病种: 肺结核、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位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首位, 报告发病818例、占呼吸道传染病80.43%,死亡1例。

2.3.3肠道传染病5年共报告发病1 347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1.68/10万, 占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29.25%。报告病种: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未分型)、痢疾、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位居肠道传染病发病的首位, 报告发病859例, 占肠道传染病63.77%。

2.3.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5年共报告发病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0/10万, 占甲、乙、丙类传染病0.02 %。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发病1例,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100%(表3)。

2.4平均增长速度[1]

用平均增长速度分析发病率变化趋势,计算公式:平均增长速度AIR=(rn/r0)1/n-1,其中:ro为基期发病率统计指标,rn为末期发病率统计指标。见表4。

3讨论

南长区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为307.0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02%,平均增长速度最高的是麻疹,为85.26%。发病率居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淋病、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它们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95.29%(4 388/4 605),其中淋病的年均发病率为98.57/10万,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33.25%。

2005年初无锡市出现麻疹流行,发病率明显高于历年发病率水平,致使麻疹的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病种,主要原因为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及免疫空白和计划免疫工作的不完善。因此,应当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尤其是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淋病在2002―2005年的发病率均居首位,是目前最主要的性传播疾病。2005年我区出现了第1例HIV感染者,预示着今后我区的性病防治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把性病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加大投入,综合治理, 有效控制性病的传播[2]。针对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广泛、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性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 提倡单一性伴和积极推广安全套的使用, 规范性病的整顿和治疗。

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表明我区传染病控制面临挑战,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应当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制定科学的传染病防治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我区传染病。

4参考文献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8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是防止疫情蔓延的信息来源,是评价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探讨其流行规律的重要依据。为了了解和掌握我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动态,以便加强疫情管理工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008年1月,青岛市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院2007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市南区所辖的省级、市级、区级以上医院7家,随机抽取2007年度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526张。

方法: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对辖区内的7所医院,随机查看其门诊日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和《山东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登记簿》,统计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同时抽查主要科室的医护人员35名,询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知识掌握情况。

结 果

医院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526张报告卡中,未抽查出甲类传染病,共抽查乙类传染病12种242例,丙类传染病6种284例,卡片填写完整率81.37%,(428/526),有漏缺项18.63%(98/526)。

医院传染病漏报情况:7所医院,其中省级医院1所,市级医院4所,区级医院2所。总漏报率9.70%(51/526),其中门诊漏报26漏报8.64%(26/301),住院部漏报25例,漏报率11.11%(25/225)。

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法》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医护人员35人,能正确回答18人(51.43%);部分回答13人(37.14%);回答错误4人(11.43%)。

讨 论

传染病报告卡片填写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本次调查中发现卡片填写完整率为81.37%。由于临床医生没有认真学习和重视卡片填写要求,错过当面问患者情况的时机,影响了卡片的填写质量,给患者的回访和管理带来不利因素。

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知识掌握:本次调查发现各级医院都设有一套疫情管理组织机构,其中省市级医院比较规范,制度健全,但能够正确回答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只有51.43%。这说明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法》有关知识掌握不全面,从而对疫情报告认识不足,这严重影响了疫情报告质量的提高。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9

[关键词]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效果 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21-02

Effect Evaluation of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in Zhoukou City

Zhang LixiaZhang ShugongLuo Hongwei

(Xihua County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Xihua,Henan 46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process of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DRIS)construct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during 2004-2009 in Zhoukou Cit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based information qual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of Zhoukou from 2006 to 2009,and support scientific bas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n the next work. Methods The case investigation data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ases reported by 10 county(city,district)through DRIS were analyzed f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alculation. Data was consulted from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sults The average rat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Zhoukouwith timely report failure,timely checking failure,repeated report and no report during 2006-2009 were 1.03%,0.52%,0.01% and 0.00%.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creased steadily. Conclusion In general,the quality of direel detwerk yeporting system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of Zhoukou from 2006 to 2009 shows to be good,acquired markedly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 Effect; Evaluation

我国于2004年1月1日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周口市自2004年初建设和运行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有了根本保证,信息报告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为使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现对2004-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资料来源于现场督查和网络审核资料;传染病数据资料来源于周口市各医疗卫生机构2004-2009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1.2 方法 对全市所有乡级及以上医疗单位和疾控单位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和网络审核,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网络直报系统运行评价指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制订的评价指标:直报用户网络直报率。凡年度各月有1例及以上传染病个案病例信息网络报告卡者既视为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2006版) 修订的质量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率)对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指数(率)=(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4。综合指数(率)越小,说明该地区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质量统计模块中“质量综合评价”中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通过对现场督查资料和网络审核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于2004年1月开始,截止2006年10月底,全市232家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包括37家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19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在2004-2009年的运行中,网络直报单位不断增加,网络直报传染病病例逐年提升。见表1。

表1周口市 2004~2010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

2.2 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类型构成 2004年1月1日0时-2009年12月31日24时,全市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205410张,其中有36.17%来自县级以上综合医院,29.05%来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68%来自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者共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5.90%,8.55%来自专科防治院,2.51%来自妇幼保健院, 3.04%来自其他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系统运行以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卡逐年减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报告逐年增多(表1)。

2.3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效果

2.3.1 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在2004年之前的传统的报告模式中,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级卫生防疫站收到疫情报告,平均5天时间。在2004-2009年的网络直报模式中,传染病发病诊断平均0.66天,诊断报告平均0.45天,录入审核平均0.02天。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疫情报告,平均为0.45天时间。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提高了10.11倍。

2.3.2 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 实行网络直报前6年,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4例,乙类传染病16种84589例,丙类传染病未报告。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17种84593例,年均发病率为161.82/十万;实行网络直报后6年,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种0例,乙类传染病15种178434例,丙类传染病6种26976例,总传染病报告发病为2类21种205410例,年均发病率为294.06/十万。实行网络直报前后6年的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5.8,P

2.3.3 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 我市1953年建立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病种为13种。1989年颁布《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我市报告病种为甲、乙2类共17种。2004年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我市报告病种病种为甲、乙、丙三类共21种。全市于2004-2009年所发生的法定传染病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全部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了网络直报。实行网络直报后2004-2009年中,全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例,乙、丙类传染病21种205410例。

2.4 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自2006年以来运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2006版)进行报告信息质量的综合评价。

2.4.1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2006-2009年,150696张传染病报告卡,从诊断到网络报告平均间隔时间为11小时。未及时报告的传染病卡片1558张,平均未及时报告率1.03%,全市大部分县(市、区)每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报告卡未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情况,但逐年减少(表2)。

2.4.2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的及时性 2006-2009年,150696张传染病报告卡,从报告到审核平均间隔时间为47分钟。未及时审核卡片790张,平均未及时审核率0.52%,全市部分县(市、区)每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报告卡未及时审核情况,但逐年减少(表2)。

2.4.3 重卡和县区零缺报的情况 2006-2009年,周口市的10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及时删除重复传染病报告卡共3736张,主要是肺结核和乙肝。2006-2007年周口市的个别县(市、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网络报告卡未及时进行删除,重卡率分别为0.04%、0.02%,2008-2009年无重卡现象;2006-2009年周口市的10个县(市、区)均有传染病报告,无县区零缺报现象(表2)。

2.4.4 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2006 2009年,全市平均综合指数0.39%。各年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1.15%、0.39%、0.14%、0.06%。2006-2009年的网络直报质量评价综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27.42,P

表2周口市2006~200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3 讨论 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依托互联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建立起了基于网络模式下的“在线、个案、直报”的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建立起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贯通上级疾控机构与本地医疗机构、触角延伸乡村基层卫生单位的互联互通的传染病管理网络,形成构建了一个适合形势发展的疾病监测工作体制。成功实现了传染病由传统报表格式向个案实时报告的根本性改变,带来了疾病监测控制工作质的飞跃,与既往研究[1-6]一致。

周口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6年来的实际应用,有效保障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高质量的疫情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的疫情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动态快速统计分析与疾病爆发信息的早期监测预警,为重大疫情控制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情报服务,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并经过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最好也最恰当的体现了公共卫生的成本―效益。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应用效益表现在为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做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这在实际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09年入春以来,周口市的手足口病开始迅速蔓延,疫情快速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面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公众广泛关心的状态,我们及时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努力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进一步强化疫情监测工作,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时监视全市疫情,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情报。编发了全市手足口病疫情日、周、月不同时段的疫情动态分析238期,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准确预测预报发展趋势,提出合适的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做到了情况明、信息灵,数据准、分析透,预测准、建议正,措施硬、效果好,保障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科学规范,及时高效。2009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608例,报告发病率为76.31/十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54/十万),未出现社区水平的集中暴发局面,全市的疫情控制在了平稳状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马家奇,戚晓鹏,施小明,等.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J].疾病监测,2006,21(11):600-603.

[2] 王丽萍,郭岩,郭青,等.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J].疾病监测,2007,22(6):412-414.

[3] 陆小军.南京市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疾病监测,2007(3):210-212.

[4] 朱正平,李建平,苏晶晶.南京市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质量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61-263.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10

班级负责人:班主任陈安洪

班级管理人员:班主任、班干部

疫情报告人员:班主任陈安洪及本班全体学生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管理老师或班主任、保卫迅速报告,相关科室和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校医务室,由校医务室及时整理出文字材料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厅)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11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学校校长为我校疫情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老师为责任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学校教职工如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中心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12

关键词:社区;传染病;疫情分析;流行特征;防御

以往,我国传染病防控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主,近年针对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常常是传染病患者就诊的第一关口的现状,社区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上把好第一道关,显得尤为重要。疾病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传染病疫情报告又是疾病监测的主要手段[1]。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对紫金社区2011~2013年报告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2011~2013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进行统计);人口数据来源于莲都区紫金街道,见表1。

1.2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处理[2],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1~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1453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他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12起爆发疫情(2011年1起流腮,4起手足口病;2012年6起手足口病;2013年1起手足口病。)均发生在辖区内学校及幼儿园。辖区内人口38175人,年平均发病率为1.27‰。2011~2013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发病构成见表2。

2.2发病情况

2.2.1肠道传染病 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31例,主要以感染性腹泻与手足口病为主,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8.4%。2013年4~5月份,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增加,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例数为293例,占当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51.2%。

2.2.2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228例,居各类传染病第二位,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为主。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为12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4.4%。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 2011~2013年3年内报告7例疟疾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为主,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78.6%。

2.3聚集性疫情 流腮:2011年爆发1起流腮疫情;手足口病:2011年聚集性手足口病4起、2012年聚集性手足口病6起、2013年聚集性手足口病1起。均在辖区小学及幼儿园内发生。主要是由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引起传播。

2.4流行病学特征

2.4.1性别年龄分布报告1453例传染病男性817例,女性636例。男女比为1.28∶1。发病年龄以0~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03%,见图1。

2.4.2地区分布 在紫金街道6个社区及7个自然村均有发病,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见图2。

2.4.3职业分布 紫金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发病人群中散居儿童927例,占总发病率的63.8%;学生及托幼儿童共计242例,占总发病率的16.7%。这与手足口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增高有关有关,见图3。

通过对本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监测,经过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度传染病病例报告数比2011、2012年度明显增多,这与2013年度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人数显著增多有关有关,分别为2011年度及2012年度约1.8及1.97倍。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病例性别比分别是男性56%,女性4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2%,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分布结果显示0~5岁年龄组发病数处在首位,初步估计与该年龄组在年度流行性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有关。

3讨论

针对目前国内外传染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社区作为患病后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对传染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紫金社区2011~2013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8%。呼吸道传染病中以流行性腮腺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社区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亦会导致感染发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梅毒与淋病为主,仍是社区基层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其他传染病发病例数较低,但仍需继续防控,特别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各社区的防控工作不能有任何松懈。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3]。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校内暴发现象增多,与学校人口密集,加上易感人群相应疫苗的接种率低有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成为学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针对辖区学校内发生的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和幼儿园内11起手足口病疫情,疫情发生后,社区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更大范围内扩散。同时社区和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学校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同将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4]。

参考文献:

[1]张红叶,李申生,陈远方,等.上海市徐汇去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2):52-53.

[2]瞿永平,统计分析及先关软件应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