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染病培训总结

传染病培训总结

时间:2023-02-20 11:20:01

传染病培训总结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1

根据201x年传染病防治工作要点,拟定本培训计划。

1、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中,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并进行考核。

2、培训目标:

①医务人员应熟悉传染病法律、法规、规范,掌握疫情报告要求,正确填写报告卡,并按规范及时报卡。

②熟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知识、临床表现、诊断学知识诊断、防控措施等,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并做好自我防护,防止院内感染。

3、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全院讲座、科室讲座、医务人员自学、参加员外培训班(如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

4、培训内容:

①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②传染病诊断、防治知识,

③突发传染病处置,

④传染病疫情报告,

⑤死亡疾病证明书的填写,

5、时间安排:3月份全员培训,7月份岗前培训,每季度科室疫情管理员培训。

6、组织管理

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控培训的组织管理,安排全院性讲座、科室讲座或自学的内容,组织参加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登记,考核成绩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培训管理中,与年度考核,执业注册等管理制度相衔接。

医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20xx年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级各类的卫生技术人员、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制度中管理,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

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在201x年在职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

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输血科的专业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卫生人员,

掌握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要覆盖各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事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预防保健、临床医药护技、检测检验、采供血人员、实验研究、管理、宣传教育等。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和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有关的专业知识。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5-201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霍乱、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传染病病人的医学管理模式;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艾滋病等病人的医疗关怀;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自学、参加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学术论坛、远程教育等。培训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把培训作为重点内容。医院感染科、急诊科

医生、社区科和本院传染病主诊医生等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采取进修、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

五、组织管理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逐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塔塔”为你整理了这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规范培训,丰富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内容,做好培训考核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3

落实政策、综合防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探索模式、解决难点;推广经验、做好示范。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到年,达到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各项指标要求;到年,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蔓延的势头;到2013年,有效遏制性病的蔓延势头,实现性病的年发病率稳中有降;把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

(二)具体目标

到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区级各宣传媒体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定期免费刊播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节目。城区主要街道设置宣传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公益性广告。农村大部分村主要街道要有墙体艾滋病宣传标语。

2、到年,全区大部分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3、在监管场所中,开展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宣传教育及监测,检测采样率达100%.

4、从年起,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及流动人口聚集的场所要必备有关的宣传资料,落实预防措施。

5、到年,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在全民中达到70%,在高危人群中达到80%,14—49岁妇女及青少年知晓率达80%,艾滋病病人及家庭成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6、区政府、镇办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艾滋病防治政策宣传培训活动覆盖95%以上的镇办。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防治专职人员自愿咨询检测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90%以上。镇办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90%以上、村卫生人员达70%以上,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的服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90%以上。

7、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全区90%以上的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和流动人口。娱乐场所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业主达到80%以上,服务人员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HIV检测率达到95%以上。

8、所有符合治疗标准的本区艾滋病病人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存活并坚持治疗的艾滋病病人达85%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

9、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100%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儿感染率控制在8%以下。

10、艾滋病致孤学龄儿童95%以上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城镇及农村经济困难的艾滋病家庭90%以上享受到有关低保、抗机会感染费用等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到2013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区级各宣传媒体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定期免费刊播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节目。城区主要街道设置宣传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公益性广告。农村各村主要街道要有墙体艾滋病宣传标语。

2、到2013年,全区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3、在监管场所中,开展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宣传教育。

4、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及流动人口聚集的场所要必备有关的宣传资料,落实预防措施。

5、到2013年,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在全民中达到75%以上,在高危人群中达到85%以上,14—49岁妇女及青少年知晓率达85%以上,艾滋病病人及家庭成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6、区政府、镇办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艾滋病防治政策宣传培训活动覆盖95%以上的镇办。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防治专职人员自愿咨询检测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90%以上。镇办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90%以上、村卫生人员达70%以上,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的服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90%以上。

7、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全区90%以上的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和流动人口。娱乐场所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业主达到80%以上,服务人员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HIV检测率达到95%以上。

8、所有符合治疗标准的本区艾滋病病人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存活并坚持治疗的艾滋病病人达85%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

9、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100%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婴儿感染率控制在8%以下。

10、艾滋病致孤学龄儿童95%以上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城镇及农村经济困难的艾滋病家庭90%以上享受到有关低保、抗机会感染费用等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完善监测检测体系,及时发现感染者和病人。

1、继续加强艾滋病检测初筛实验室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建设,开展艾滋病、梅毒检测咨询服务。强调自愿和保密原则,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的可及性。进一步完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提供检测前后咨询、相关健康教育信息和转诊服务;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开展自愿咨询服务,并通过转介服务由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提供艾滋病检测。

2、完善覆盖全区的艾滋病监测网络,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监测、检测工作。不断扩大监测人群范围和数量,继续加强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等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体检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

3、建立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多部门间的艾滋病监测检测信息合作与共享,每两年开展一次高危人群规模估计及艾滋病疫情预测和评估。区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及时、准确地上报艾滋病疫情,并根据监测结果和疫情报告情况,及时掌握艾滋病流行动态,同时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随访,及时掌握感染者发病、死亡情况,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二)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1、加强大众媒体的宣传教育。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制定宣传计划,广泛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并将经常性宣传与重要时段集中宣传结合起来,把艾滋病防治的新闻报道与公益广告和专题片(稿)结合起来。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镇办广播站平均每周播放艾滋病防治节目不少于2次,每年自主开发2种以上的宣传材料。

2、加强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在城区及镇办的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设立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在火车站、汽车站及公共交通工具放置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宣传材料。宾馆饭店应做好相应的艾滋病防范和宣传工作,在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放置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城市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结合“12.1”、“6.26”“5.19”等主题日开展宣传活动每年3次以上,利用农贸集市、节假日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农业科技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培训中,安排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

3、加强工作场所和校园宣传教育。各级各类机关、单位要在工作场所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餐饮、建筑等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单位,要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相关知识培训纳入职工岗位培训和行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有关培训机构要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求职人员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初中及以上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学校比例达到100%。

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在外出打工、进城务工人员中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利用婚介所、婚姻登记机构和产前检查、婚前咨询等单位,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个体工商户、劳务输出人员接受宣传培训的比例80%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对羁押人员以艾滋病防治政策和干预措施为主的宣传教育覆盖率要达到100%。充分发挥妇联、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团体工作网络优势,在继续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和“15-49岁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覆盖人群的比例90%以上)等专项活动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反对社会歧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

(三)强化专业培训,大力推广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1、要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纳入相关工作的培训课程,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各医疗单位配备专兼职防治人员,定期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2、积极开展针对性传播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工作,落实推广使用安全套措施。认真总结近几年干预工作经验,健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专业队伍,制订干预工作方案并建立干预工作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动员各方面力量深入有关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开展预防干预工作;鼓励高危人群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积极配合,在有关公共场所及高危人群中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在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增设安全套销售点,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3、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作用,建立符合实际,有效、可行、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服务模式。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和各医院要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和检测、产前指导、阻断、随访、营养指导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品;积极倡导并指导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对感染梅毒的孕产妇进行规范化治疗,对先天梅毒患儿进行医学随访和管理。

(四)严格血液管理

1、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2、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将科学用血纳入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内容,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自采、自供临床用血。

(五)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医疗服务水平

1、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高可及性。区卫生局要认真执行艾滋病诊疗技术规范,制定药品管理和治疗信息管理规范,统筹安排卫生技术人员、经费和设备资源,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按规定对相关人员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支持开展中医治疗艾滋病临床服务。艾滋病定点救治医院,负责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医院应保证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救治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

2、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实验室检测和耐药监测。开展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人员的辅CD4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等相关检测。配合国家和省疾控中心开展抗病毒治疗人群耐药艾滋病病毒毒株的监测,为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制订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抓好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各类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人的医疗救治政策,积极开展有效预防和治疗工作,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合作机制,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监测,对所有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提高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诊断水平,加强预防、转诊、治疗和关怀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病人,要纳入结核病防治规划及时治疗。

4、加强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救助安置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孤儿安置和免费入学的政策措施。将生活困难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和艾滋病致孤的儿童、孤老按相关规定纳入城乡社会救助范围予以救助。

5、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预防、救助工作。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个人的作用,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参加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并对参加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

(六)切实加强性病防治管理

1、建立健全性病监测网络。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开展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2、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加大性病诊疗市场整顿力度,规范性病诊疗和咨询服务行为。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将推广安全套作为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配合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七)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及时交流经验。

建立健全示范区艾滋病综合信息管理报告网络,实行季度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总结示范区综合防治经验、大力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在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同时,还要探索解决国家确定的工作难点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加强示范区的管理。

区政府成立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协调领导小组,实行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的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负责整合本区所有艾滋病防治资源,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工作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协调组织落实示范区各项具体防治工作,按照规定上报各种工作报表,及时搜集、总结上报信息和典型事例,开展工作实施进度和质量的自查。

各成员单位在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切实做好各自工作。区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防治艾滋病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发政府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领导能力,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区财政局:按上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经费。公安局分局:打击和取缔、、吸毒、非法采(供)血活动;配合卫生部门贯彻、实施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法规、规章;支持卫生部门在易感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工作,参与有关调研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承担对被收容教育的、者及强制戒毒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看守所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管理,按有关规定进行艾滋病性病检查与治疗。区教育局:负责区内普通中学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及性知识教育,并将其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和中学生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学生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培训;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的艾滋病监测管理和宣传工作。区卫生局:负责组织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与管理,制定有关技术标准,组织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技术指导;负责组织艾滋病性病专业机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对专业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培训,开展健康教育;承担预防艾滋病性病活动的协调、联络任务,组织交流疫情和防治信息,提供技术服务,尤其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区计生局:结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育龄人群中开展生殖健康、性安全和正确使用安全套,防止艾滋病性病传播知识的宣传教育、咨询和技术服务;负责在育龄人群中合理推广、宣传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功能并具体指导使用安全套,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市场管理工作;与卫生局共同落实孕产妇HIV检测。工商分局:支持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吸毒、贩毒活动;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规定,支持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区民政局:对因感染艾滋病致贫的家庭和个人,由民政局给予社会救助;扶贫办根据工作职责,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家庭的生产帮扶。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按有关规定解决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问题;对有劳动能力又有求职要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流动人口的岗前培训中,使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防范意识,保护其自身健康。区总工会、团区委、妇联等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针对工会会员、青少年、妇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维护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合法权益。

(二)抓好能力建设

区疾控中心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和跨部门、多学科的艾滋病专家咨询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确定预防艾滋病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参与防治干预工作。

区疾控中心负责对各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的培训,提高政策制定与评价水平。在医疗卫生行业及有关行业组织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对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等方面的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内容。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遵守标准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预防艾滋病医源性感染。

(三)增加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除中央拨付的工作经费以外,区政府将艾滋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艾滋病防治的经费投入,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及个人捐资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承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设立专帐,加大对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发挥最大效用。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机制;实践

传染病是一种病原(主要为各种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广泛的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类型,其传播包含携带源、传播途径及易感群体等三个关键环节,及时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能避免其大规模流行爆发,这对于传染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医院在其已有的预警、分诊及防控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原有的体系、优化原有流程、改善报告机制、坚强防控力度,能够提升医护人员对于传染病的预警能力、控制能力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防控意识及工作效率,在早期实行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病的扩大化传播[1,2]。

1预警机制

1.1发热症状的预警、分诊及应对

1.1.1症状标准医院应公开告知发热症状(其体表温度≥37.5℃)的患者应在入院时首先于发热门诊进行分诊,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予以引导,按照下面的流程进行诊治。

1.1.2流程 ①发热患者经检查后由经验丰富的接诊医师作出初步判断,确定该发热患者是否为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②若检查结果揭示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则立即对该患者进行专室隔离并接受治疗和监控;③填写报告文件,及时上报至医院管理人员,同时进一步检查和监控患者状况,并将传染病进行分类,在确认无误后将信息上传至疾控中心等待指示。

1.1.3应对措施发热为呼吸道病的一般症状,而该类传染病伴有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哮喘等相关表现。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染为主,因此及时将传染源及疑似传染源加以隔离为有效的应对手段,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

1.2腹泻患者的分诊、应对

1.2.1一般症状就诊者的腹泻症状规定为排泄次数>3次/d,且其排泄物多为水样便、稀便、血便或黏便,同样医院应公开规定有类似症状的就诊者首先到肠道门诊行预检,并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1.2.2分诊流程①通过详细检查确定腹泻患者否为消化道传染病者;②若检查结果表明其为消化道传染病者或疑似患者,则立即对该患者进行专室隔离、治疗和监控;③填写报告,将信息上传至疾控中心。

1.2.3疾病防控消化道传染病一般包括霍乱、痢疾等,粪便、水源、病原接触为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患者进行隔离,同时对病例地区进行水质的病原学检测。

1.3流感的诊断及监控

1.3.1症状发热门诊的流感样患者的腋下测温高于或等于38℃,且伴有喉部疼痛、咳嗽等表现。

1.3.2分诊与发热患者的诊断类似,主要仍是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行专室隔离诊治策略,作好记录,避免交叉污染,并及时上报。

1.3.3防控此类传染病较为常见,应详细记录各年龄段患者的数量并加以统计,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儿科、内科、急诊科及发热门诊作为重点的防控科室,积极隔离和治疗患者,防止其流行传播。

2实践内容

我院实践及完善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职责、优化结构、规范流程、举办例会和加强培训等方面,具体介绍如下。

2.1建立体系和明确指责 实践的首要任务为建立其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我院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分别为总体级、预警级、防控级别,总体级负责监督管理并评估全院的疾病防控实践活动,由院长担任;预警级则负责疾病防控预案和相应管理制度的制定、预警制度的建立、相关制度培训、人员体系搭建以及模拟演练的实施,由疾控中心专家担任,提出宝贵意见;防控级则负责具体的防控工作及应对策略的实施,由感染管理科室人员、专家组、应急组和信息科人员组成,感染管理科室负责管理就诊者的分诊、隔离及治疗工作;而专家组负责分析检查结果、提供权威建议,并负责重症患者的筛查和救治工作;应急组则负责按照管理科指示进行接诊、隔离等防控应对工作;信息科则负责填写报告、备案及病例上报工作。

2.2优化流程 公告规定有发热、腹泻及流感症状的患者首先于相关科室就诊,并由应急组工作人员加以引导。优先接诊重症、急症患者,并行隔离治疗,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分诊流程。

2.3定期开展例会 规定每月至少举办1次例会,在会上通过回顾、探讨、分析、反馈,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对实例进行回顾,探讨处理对策;记录会议要点,实时检验实践效果。三级管理人员均应参加,由院长召开。

2.4加强培训 制定了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制度后,应对全院人员实施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分类、传染病防控要素、隔离措施、应对策略等专业知识及相关规定,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管理者的应对能力。

2.5实践效果

3效果总结

实践结果发现,各类传染疾病的上报数、数据完整性、问题发现数目均有所增加,而漏报、误报数明显减少,并补报了相关传染病病例。整个实践过程中,我院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医护人员疾病防控的意识得到增强、隔离和应对措施得当、上报及时、记录完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消化道传染病如霍乱以及禽流感疾病的传播,效果令人满意。而同时,传染病的防控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作用也提示我们实践具有长期性、持续性、计划性、时效性等特点,必须不断完善预警机制、不断调整应对措施、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从而保障公共卫生和健康安全[3]。

综上,针对较为常见的传染病类型(例如呼吸道传染疾病、流行性感冒以及消化道传染疾病等)进行仔细分析,对急诊患者临床表现出的腹泻症状、流感样症状以及发热症状进行认真观察,创建具体的预检标准以及分诊标准。我院采取明确职责、建立体系、优化流程、举办例会和加强培训等措施,建立了高效的预警机制,使医护人员的应对传染病的能力、防控意识及工作效率大为提升,从而更加有效地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安凤梅,姚峥.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预警机制建立与实践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2):1757-1759.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5

以《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和《____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年)》为依据,贯彻预防为主的科学防治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实施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县、乡(镇)相关临床医师的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提高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加强全民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控的工作局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不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继续巩固全县消除疟疾成果。

(一)疟疾年发病率

全县保持不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

(二)发热病人血检和质控管理

1、县直医疗单位、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要达到100%;血检对象:“三热”病人(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者)和到过国外(非洲、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等国)回归人员。

2、发热病人血检率。

按照《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中疾控传防发[2015]139号)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年“三热”病人血检总人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0.5‰;疟疾主要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镜检后的血片(阴性血片和阳性血片)要妥善进行保存,以备上级查验。各单位血检任务数详见附表1。

3、县疾控中心要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镜检质控督导,保证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质量。复核各医疗单位10%的已检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

4、流动人口血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卫生部、公安部等5部《流动人口疟疾暂行管理办法》(卫防字[1985]41号)和__《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办法》及《__县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田政办发〔2012〕180号)等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大型流动人群聚居地,特别是是外出非洲、东南亚等国务工回归的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定期搜索传染源,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重症病例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流动人口血检任务数为300人次。

5、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实验室确诊率100%。所有的疟疾病例均需保留血片备查。

(三)传染源管理。

报告的疟疾病例,100%要经实验室确诊;确诊的病例要在24小时内按全国疟疾病例治疗方案(见《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附件1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实施治疗,治疗比例达到100%;100%疟疾病例3天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按自治区疾控中心2016年下发的调查表进行(附件4))。治疗后一个月血检复查,对失访人员要提供佐证材料(有调查记录、失访原因等)。

(四)抗复发治疗。

对上年的间日疟病人在流行季节开始前进行抗复发治疗(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服药率达100%(有禁忌症及外出除外),全程足量率达100%;对失访人员要提供佐证材料(有调查记录、失访原因等文字说明)。对疑似疟疾病人,在采血的同时要给予假定性治疗,治疗率达100%,同时保留血片以备复查;确诊病例及时根治。

(五)病灶点病例主动筛查与处理。

在病例网络直报后1周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活动性疫点和非活动性疫点开展病例筛查,内源性病灶点血检率要求达该点人口数的10%以上;外源性病灶点的血检率要求达该点总人口数的5%以上。所有活动性疫点处置率达100%,有详细处置报告(如疫点人口资料、蚊媒调查结果、处置措施、影像资料)。对于筛查发现的疟疾病例,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报告。

(六)技能培训。

1.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防人员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接受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培训达100% ;县直医疗单位和各乡镇卫生院镜检员,接受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率要达100% 。

2. 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内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传染病科和发热门诊)临床医生,接受疟疾防治诊治知识培训率要达100% 。

资料要完整(有培训方案、通知、签到、日程、培训教材、考试、照片、总结等)。

(七)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3日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阳性病人抽取4-5ml抗疑血于3天内送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

(八)主动病例侦查。

各乡镇均需主动开展病例侦查,主动侦查血片占全年血片总数的40%。

(九)传疟媒介监测。

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或结合本地实际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传疟媒介监测或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工作。

(十)健康教育。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适宜场所,采取多种形式,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且资料完整(计划、健康教育教材、照片、总结)。

(一)加强领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各医

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分管领导和防疫专干要全面了解、掌握辖区内的疟情动态,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不得漏报和瞒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二)多部门协作,构建疟疾防控网络

加强与财政、教育、广电、商务、公安等部门的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开展疟疾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网,县疾控中心要有2 名以上专职寄防人员,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及乡镇卫生院要有1 名专(兼)职疟原虫镜检员。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能够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疟防知识知晓率

各单位要结合4.26疟疾宣传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方式进行疟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和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外出(非洲,中南亚)务工人员和其家属。并保存宣传资料、发放登记表、现场工作影像等资料备查。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疟疾诊治能力

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县疾控中心负责各单位师资培训及镜检人员培训;各乡卫生院负责本单位人员和辖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培训,县直医疗单位负责本院的急诊科、内科、神经内科、儿科、传染科、防保科的临床人员的培训,年至少开展疟疾防治技术培训1次。

培训内容的重点是:疟疾病例的识别,疟疾诊断和治疗,疟疾防治知识的传播,尤其输入性疟疾的及时发现,报告和治疗。

(五)加强检查督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疟防工作督导,每年至少2轮次。检查工作方案的执行、血片制作、疫情控制、镜检质量和疟防资料等情况。要有督导记录,指出存在问题和提出整改意见。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县卫计局汇报,及时解决问题,确保疟疾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传染病防控的前哨,在疾病群体防控、传染源控制及易感人群重点保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为传染病的有效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目前基层社区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基层社区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本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档案及工作记录,并结合国内外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相关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2 方法

在社区各科室人员中随机组成调研小组,对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对日常传染病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相应方面的对策。

2 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区人员缺乏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认知和重视

经调查分析,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尚未对传染病日常防控工作的性质及地位形成清晰的认识,这主要源于单位日常工作思想培训开展不到位,工作制度及工作规范尚未针对实际工作性质及影响作出具体的调整,模糊的认知导致部分工作人员日常服务中传染病预防意识不强,不能充分迎合当代社区传染病管控工作的基本思想。

2.2 社区经济与防治管理工作的矛盾

服务和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是国内社区传染病控制单位主要的矛盾之一,低收益极大地影响了社区传染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难以维持和扩大社区传染病的防控力度,长期局限于一些能够实现经济收益的防控管理服务之上,医疗设备支持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日常疾病管控工作质量。

2.3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的配置问题主要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少和质量低[3]。现有的部分卫生服务者多为中短期聘用的临床工作人员,大多数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公共卫生教育及传染病防治培训。人员配备不合理会直接导致日常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不能有序、规范开展,服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则综合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2.4 防控服务不规范

良好的传染病预防服务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还需要贴合社区实践的服务工作付诸实践,而社区传染病控制服务在我国尚属一项新的卫生服务项目,较短的实践期间未能为国内社区疾病控制服务工作积累下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日常工作服务不规范。

2.5 服务体系不健全

经研究发现,社区传染病的防控服务主要偏重疾病治疗,进而弱化并忽视了疾病的预防工作。尽管防治管理工作依照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模式开展,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的紧密联系会使日常疾病的防控工作偏重于疾病治疗方面。

3 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对策

3.1 重视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区服务人员宣传教育工作[4],系统调查内部疾病防控工作人员总体工作认知情况及服务能力,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并针对性制定一对一的服务教育方案,由专人定期为所有工作人员实施教育与培训; 另外,还应强化社区整体传染病的防控服务宣传教育工作,帮助社区群众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防控理念,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日常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来[5]。

3.2 完善管理体系建设

制定切实际、具体化、科学性强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构、专科设置、人员培训以及采购供应等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3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设置专业的管理小组,针对传染病管理设置相应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疫情监督小组、应急治疗小组等,提高管理效率,并对其定期做专业培训,明确每位成员工作任务及负责项目,做好相关工作,避免工作中出现错误。同时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疫情报告效率的同时避免了传统报送中卡片的遗失。

3.4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加强感染管理工作,并与其他部门高度配合,发挥防治感染的作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硬件设施的建设,规范社区医院、乡村卫生所(室)和个体诊所医疗废物的管理[6],合理处理医疗废品,减少安全隐患。

3.5 加强卫生监督与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教育,定期组织社区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知识,增强依法监督意识,提高卫生执法能力,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 按照监、帮、促的工作原则, 对社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技术督导, 真正发挥卫生监督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家禹.基层社区传染病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3026-3027.

[2]赵红洋.社区传染病控制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6):1612-1613.

[3]宋萍,罗羽.我国传染病护理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45-346.

[4]杨国库.试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相关问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104):305-306.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7

    ①采取全员训练与应急队员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长期、多频次、系统、全面的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和相关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培训,根据疾病出现和变化趋势,及时补充和更新[2]。迄今为止,已组织学习了鼠疫、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猪链球菌感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20多种突发或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医护配合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救护演练,演练的形式包括:紧急集合出动、模拟抢救意外事故现场、模拟启动各级预案等[3],并组织专家进行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及时总结经验。②由于夜间救护较白天困难,为提高夜间急救护理能力,我院还特别进行夜间救护训练,包括夜间急救搬运的模拟、演练等。③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征、感染特点,护理部联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护理人员进行接诊流程、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理、标本的采集、转运、职业暴露等制度和规程的培训;抓好医院消毒隔离中易忽略的环节,如后勤人员、清洁工的个人防护的培训等;严格控制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区域划分,在三个区域分别贴有医护人员防护、污染物品处理流程与路线的醒目标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④制定急诊科和烈性楼的工作流程。急诊科工作流程: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救后,要迅速、仔细询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点、事件原因等,根据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在5min内出车,尽快到达现场、尽快了解病情,开展现场救治及转运,确认应急处置的分级救援要求,同时通知医院急诊科做好相应急诊的抢救工作。烈性楼工作流程:A.一旦接到烈性传染病收治通知,迅速确定隔离范围,划定警戒线;规定进出人员并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登记,人流、物流通道设立岗卡。B.应急队长立即通知应急人员到场,打开心电及体温监测系统,根据病人数量,开启体温探头。C.穿防护服、戴防护口罩,启用护士站对讲机。D.准备好病房内抢救仪器设备、标本采集箱及消毒液喷壶、手提电脑(开医嘱用)、病员服及拖鞋等。E.打开专用通道迎接患者至病房,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并用呼叫器通知药房、检验室、放射科、B型超声室等做好相应准备。F.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由专用通道接受相应的检查,完毕后指引患者走专用通道入病房,进出随时关闭烈性楼各通道的门。

    ①特殊时期的应急管理与保障:在突发传染病救治期间,在原有的二线护士和护士长夜间查房外,护理部实行疫情夜间总值班,负责协调夜间的救治工作。同时护理部协同病区护士长加强与各辅助科室的沟通与合作,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及设备的正常运转。②重点科室的管理与支持:在救治工作中,护理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每天到病区督导检查护理工作,确保护理人员数量与结构的稳定。护理部根据疫情变化,对应急病区护理人员随时进行调整与补充。③应急人员的管理:传染病突发事件具有疾病的不明确性、患者数量的不确定性和疾病的传染性特点[4],应急人员需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为此,医院领导、护理部主任经常到病区看望医护人员,努力为她们提供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并给予情感上的真诚关注和抚慰。考虑到0~3岁的幼儿自身免疫力低,传染病发病率高[5],且又是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为此对家有0~3岁幼儿的护士均未安排承担应急工作。

    在突发传染病救治过程中,护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反应迅速,带领应急队人员沉着应对,救护流程清晰,物资、设备准备充分,资源利用合理,护理质量得到保障,应急人员能快速进入应急状态,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在9年时间里,我院共收治护理人猪链球菌病3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例,甲型H1N1流感573例,手足口病1719例,无院内患者、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病例发生,无职业暴露事件发生,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应急救护任务。3讨论构建系统的护理应急救护体系是有效应对各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救护理能力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可以使突发事件中的各项工作得到及时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救护工作顺利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制科学、简明、有效且易于操作的护理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纲要和有效处置的有力保障。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护理综合水平。我院在应急救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护理管理经验。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成功举办四川省乡镇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班8期,共有近千名乡镇医护人员受益,其中10名护理骨干在培训班进行了40余次讲课,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传染病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内外在因素影响制约着这项工作,急需从许多方面进行转变。随着新世纪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流行、暴发,各国都加大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投入,但目前,我国虽出台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条例和预案,却没有在公共卫生财政投人方面制定操作性较强、保障有力的具体措施。由于应急经费保障机制的缺位,应急人员只得到很少的医院内部补贴,但所有人员都严格遵守纪律,没有发生接到指令不参加抢救的情况,完全靠的是应急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团队精神。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亟需出台具体的财政补偿标准和办法,建立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运行机制,保持长期、稳定的投入比例[6],以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投身于应急救援工作中,促进护理骨干队伍的稳定和护理人才的梯队建设。目前,我国应急护理人员培训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缺乏统一的培训和评价工具,遇有应急事件发生时,多数医疗机构均是临时在各科室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应急救援队[7]。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规范的应急救援人员管理模式,授权一定的培训机构,发放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证书,以适应应急救援事件的需求。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8

2004年5月—2005年11月,受亚洲开发银行及卫生部国外贷款办的资助和委托,我们参加了中国西部基层卫生人员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防治的参与式案例教学授课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参与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本次参与式案例教学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与控制的医务人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如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授课,学员被动地听讲,其注意力与教师的授课内容及技艺相关。教师按计划进行教学,也难以全面了解学员对其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这在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形成了隔阂,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而采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打破了师生之间形成的隔阂,教师和学员之间没有上下之分,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通过互相介绍、熟悉、交流、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信任感。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案例提出问题,每位学员都可以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给予不同的回答,使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很容易发现学生知识层面存在的缺陷,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2 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效果

2.1 教学前的准备

首先,作为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有热爱教学的热情,应当具备一定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防治工作的经验,能及时回答教学中学员可能提出的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全面掌握培训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方法,具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和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的技能。其次,作为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明白培训的目的是向学员传授新知识,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尤其是提高临床思维和突发急性中毒事件的处理技能。在当今信息社会,依靠短暂的培训班传授新知识的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向学员传授的重点应当是摄取新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技能,即在向学员传授新知识,统一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训练和培养学员一整套临床思维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的方法。例如:遇到一起不明原因的传染病例或一起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应当教给学员怎样去分析、调查、治疗才不会出现误诊、漏诊,做到快速明确诊断,控制疫情,并快速隔离治疗病人,保护易感人群。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就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案例指导学员进行分析讨论,让学员从中找到临床思维和流行病学疫情调查分析的规律性技能,要求学员将这种技能牢记在心中,并通过现场实习让学员们进一步得到印证。使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在潜意识状态下,大脑就能闪现出调查处理措施的1、2、3、4来,并能灵活应用。再次,作为开展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师,为了顺利教学,必须向学员讲明参与式案例教学,要求学员在课前需要具备一些基本能力,最好以提问的形式,简单、快速地带领学员进行复习或学习。例如:传染病的概念、急性中毒的概念、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流行特征、问诊的技能、查体的技能、分析常规检查的能力、疫情上报的能力等等。通过复习,使学员的基本知识得到梳理,为进一步案例讨论打下基础。

2.2 具体教学方法

首先,作为开展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师要为学员选择案例,第一个案例最好选择当地曾经发生过或当地常见病例,并以揭迷底的方式逐层深入,供学员分析讨论,因为一些学员可能参加过这一案例的实际工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强学员的探究感,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然后由常见病到少见病到疑难病逐步深入。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所接触的病人大多数是发病初期的原始病例,因此,案例要结合实际,不要过于详细,实验室检查以基层能够开展的常规检查为宜,案例中还可以设立误点、疑点,供学员们讨论中进行指正。其次,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由教师向学生展示案例背景,并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员针对案例内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该病历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教师对学员们的总结加以补充肯定后,提出第一层临床讨论题:“假如你是一名临床医生,急诊收治该病人,结合现有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你首先要考虑哪些病?为什么?其次要考虑哪些病?还需要补充那些病史?还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来明确和鉴别该病?”针对问题由教师引导,在学员进行充分讨论,并请多名学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后,带教老师公布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针对学员提出的相关疾病,进行一一鉴别。提出第二层临床讨论题:“该病人的诊断依据是什么?确诊诊断是什么?如何进行隔离治疗?是否需要进行传染病报告?什么时间?向谁报告?” 讨论后,请多名学员提出个自的意见,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后提出第三层课堂讨论题:假如你是一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当你接到报告后,你首先应当做什么?其次应当做什么?如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如何保护易感人群?再请多名学员讨论后发言,也可以设计情景和角色,由学员们进行表演。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案例进行小结,并以小讲座的形式简单介绍所讨论的疾病,中间穿插疾病的最新进展。案例讨论结束。一般每一案例准备2学时为宜,按相同的方法可进行下一案例讨论。

2.3 课后无记名评估

参与式案例教学结束后,请学员们针对经过培训是否培养了问题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临床思维、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增强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发生传染病疫情的上报能力、增强了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能力等问题进行无记名评估。

2.4 效果

自2004年5月—2005年11月,我们在宁夏各市县共进行10期培训,总计有400名学员参加,经过培训后,针对上述评估内容,有98%的学员认为自己的临床思维和各种能力都有显著增强;稍有增强者只占2%;无增强者为0人。

3 体会

参与式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1],参与式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调动性、针对性、实用性、知识性、灵活性强等特点,为学员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立体吸收知识的空间,通过典型的案例及配套思考题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为学员们创造了一个临床思维的“场景”。“假如你是一名接诊医生,急诊收治该病人,结合现有病史体征及化验,你应当如何诊断和救治该病人?”,这样的问题把学员带入了一个救治病人的“现场”,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学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动性,激发了学员的参与意识[2]。通过参与式案例教学,不但使学员们学到了新知识,增强了对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防治的认识,而且还使学员们强化和掌握了一整套临床思维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的方法,这些技能和方法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人力资源;应急管理;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近被发现的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2020年1月被国家卫健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该病传染性强,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相较SARS,其潜伏期亦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面对突如其来、传播迅速的批量性新冠肺炎患者,在人类对此病尚缺乏足够认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迅速反应机制,是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我院护理部积极发挥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在现有人员编制情况下,通过全面培训、有效调配、激励支持,做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确保院内院外疫情防控救治工作顺利进行。介绍如下。

 

1思想动员,迅速备战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是继SARS事件之后的又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部高度重视,号召护理人员做好抗击疫情的思想准备。同时,党委宣传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大力传播正能量,鼓励护理人员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守卫武汉。经过动员,护理人员纷纷请愿前往抗疫一线,同时少部分已离开武汉的工作人员义无反顾地从外地赶回医院。

 

2全面培训,科学应对

 

从不明原因肺炎到明确为新冠肺炎,国家科研团队在短暂的时间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关于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疗、疾病转归仍在探索中,广大医护人员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防治经验仍不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等知识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2.1新冠肺炎知识普及培训 在我院急诊科、感染科团队分析了解新冠肺炎的病例特征并起草我院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的同时,护理部第一时间联合人事处制作培训视频,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观察重点、护理要求及自我防护。在分管院领导的指示下,护理部迅速组织我院9大片区总护士长召开紧急会议并学习培训视频,参会人员戴口罩分散就座,要求总护士长及时在科内传达会议精神。培训视频当日通过OA系统平台上传并短信推送至全院每一位护理人员,由各病区组织护士下载学习,护士长督导完成线上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2.2消毒隔离知识重点培训 消毒隔离是传染性疾病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2]。随着发热患者就诊量的与日俱增,医院党委经过部署,对我院救治空间进行整合改造,发热门诊就诊区域横向扩充,将物理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建筑结构为5层的传染科大楼改造为隔离病房,此时做好全院病区特别是发热一线病区的消毒隔离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我们请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临床科室质控员进行院感培训,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消毒仪器的使用、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污染物品的处理等,并对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进行规范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3],通过督导让全院护士牢固树立消毒隔离意识。

 

2.3个人防护知识加强培训 为保障一线支援护士的健康安危,护理部要求所有一线支援护士支援前接受强化培训,考核合格方可调配至前线支援。加强培训采用主干分支式培训法,主培训者为感染科护士长,各片区指定专人管理者接受培训,该专人管理者为分培训者,分培训者负责片区内支援护士的分批培训与考核。加强培训内容包括发热病区的分区与布局、发热病区的进出流程、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处置流程、个人防护用具的穿脱、污染物品的处理流程、隔离技术操作流程等。该培训法以点带面,减少了感染科护士长从忙碌的一线工作中抽离时间反复多次对不同批次支援人员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群聚集性传染风险。

 

3人员调配,重点保障

 

护理人力资源是抗击疫情的排头兵。此次疫情,我院肩负着院内及院外的救治任务,支援战线广、任务重,所有一线护理人员配置需求量大,加之支援人员是各科临时抽调而来,迅速、合理、有序的护理人力资源重组,是打好这一战役的关键环节。

 

3.1建立护理人员预备队,迅速调派支援人力 支援预备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建立的应急救援护理人才库。我院作为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由本部、西院院区、肿瘤院区组成。此次疫情我院被列为发热定点救治机构,其中西院、肿瘤院区相继列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同时还承担着武汉市卫健委的医疗救治任务———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江汉方舱医院,以及帮扶医联体单位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基于疫情发展态势,我院护理部迅速对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统计临床科室运行数、患者数、护理级别,制定支援人力储备计划。储备人员要求:工作年限≥1年,年龄≤45岁,身体素质好,且自愿参与。疫情初期,首先组建预备队3批,第一批60人、第二批60人、第三批100人,应对本部扩建的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随着疫情的发展,继续建立预备队3批,第四批300人、第五批300人、第六批300人,应对院内(本部、西院)及外院的支援;2月12日,肿瘤院区也被紧急改造成危重症患者定点医院,护理部再次组建预备队2批,第七批500人、第八批500人,全面应对院内院外的支援救治。

 

根据对院内、院外发热一线病区的统计,截至3月1日我院承担或参与防控救治任务的发热一线病区达51个。护理部每日对51个发热病区护理人员配置情况(自有护士数、本部支援护士数、国家援助护士数)、工作量(护患比、危重患者数、使用呼吸机患者数、使用ECMO患者数、死亡人数等)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安排2名护理管理者对病区院感质量进行控制。截至3月1日,已从储备的预备队累计抽调1916人次支援发热一线。其中支援本部发热一线病区1108人次、西院分院440人次、肿瘤分院145人次、市红十字会医院179人次、市金银潭医院19人次、江汉方舱医院25人次。预备队有效发挥了随时需要随时进入的作用。

 

3.2充分发挥人力优势,合理组建支援队伍 调配人员时强调人员素质,注意发挥人员的自主性和团队精神,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4]。组建预备队时,护理部即要求片区总护士长把好人员综合素质关,预备支援人员要求是身体素质好、职业道德优良、业务技术扎实、工作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按照职称、性别、工龄、是否党员、是否会使用呼吸机及是否拥有危重症护理经验,同时结合发热病区岗位性质特点、需求量,护理部对抽调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人力优势,如扩张的发热门诊是由原体检中心咨询大厅改建而成,因医疗设备缺乏均采用瓶装氧气筒,需要体力转运,尽可能安排男护士;隔离病房患者病情变化快,更多地安排年资高、有重症经验的护士;隔离ICU危重患者集中,调配会使用呼吸机、ECMO的护士等。根据该原则,目前已调配的1900余名护理人员,平均工龄7.4年、护师以上职称占比达77.8%、具有危重症护理经验的占比58.7%、会使用呼吸机的占比24.1%。护理部在安排重症隔离病区支援人员时,更多考虑选派党员及护理骨干,如2020年1月30日我院派出的第一批党员抗疫队支援西院院区,在组长的带领下1d内迅速完成病区改造,顺例开科收治患者。

 

3.3弹性排班,有序轮换支援人力 研究表明,合适的工作时长对患者安全和护士健康至关重要[5]。我院对抽调至前线的护理人员排班参考SARS疫情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管理模式,确定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实行4×6排班模式,重症病区每班次4h每天6个班次、非重症病区每班次6h每天4个班次。护士长在排班时考虑层级搭配,保证每班至少安排1名会使用呼吸机的人员,同时遵循弹性排班原则,安排备班,以应对病区突发状况。对于早期患者超量、突发事件多的发热门诊,护理部增加护士长管理,每个班次2名护士长,护士长白夜轮班,保障24h管理者在岗,解决实地困难。所有进驻前线的护理人员均实行轮岗制,每3周予以轮换,轮换休息的护士居家隔离,休息2周,以保证体力恢复和心理上的调适。在岗护士若出现身心不适,在与护士长报备后,护理部协调由原科室接替。新进驻的护士长及1~2名骨干提前2d进入发热病房,熟悉工作流程和有关工作状况,保证轮换及交接工作有序进行。

 

4激励支持,凝心聚力

 

疫情特殊时期,工作重、风险大、任务艰巨,同时,由于新冠肺炎被证实具有人传人风险,护理人员容易产生恐慌、畏惧心理。特别是前线人员,生理和心理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6]。做好激励支持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落脚点。

 

4.1关心一线护士,重视人文关怀 我院护理部关爱护士小组在疫情突发之时向全院护理管理者发出《关爱疫情一线护理人员倡议书》,鼓励护士长在每位护士到疫情一线支援前,与护士进行沟通,指导护士做好个人防护、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对已在一线的护士,原科室护士长每日电话或微信问候,了解身体状态及工作困难,及时解决困难,并有效疏导;关心护士生活、交通、住宿等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协调;畅通护士反映渠道,增设专用邮箱。根据反馈数据显示,160名护士长参与了一线护士关爱行为,截止3月1日共收到186名护士反馈的132个问题;其中护理部指导护士长协调解决了其中87个问题,护理部协调解决38个,其余7个由护理部向院领导反映解决。

 

4.2落实后勤保障,提供社会支持针对一线护士的交通、食宿及防护物资保障问题,护理部联系多方部门协商解决。①交通:因武汉市公共交通暂停运营,经与总务处协商,医院班车照常运行,同时增设汉口、武昌、汉阳各区域新路线,满足职工上班需求。②住宿隔离: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应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7]。对此,护理部对一线人员的居住隔离统筹安排,指定2名护士配合总务处管理征集的酒店,负责一线护理人员的酒店住宿登记及房卡管理,提供酒店消毒物资供给。③就餐:医院饮食服务中心除保障在岗员工的餐饮外,还定时派送餐饮到护理人员住宿的酒店,保障酒店住宿员工的餐饮。④防护物资保障:为保障防护物资的合理分配,护理部制订防护物资发放应急预案,由护士长根据科室岗位、班次、在岗人员数量填写防护物资申领表,护理部审核后方可至总务处领取,优先满足发热一线人员的发放供给。此外,针对帮扶单位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支援护士反映的缺乏归属感问题,护理部立即与帮扶医院部门领导沟通,改变前期支援护士零散式分布支援模式,提出以病区整建制方式[8]支援,调派我院自愿请战的临床及管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3名前往,组织带领我院支援护士整建制接手管理隔离病区3个。自整建制管理模式实施以来,帮扶医院支援护士问题反馈频次明显降低,组织归属感得到极大改善。

 

4.3运用激励理论,调动人员积极性抗击疫情并

 

非朝夕之事,这是一场需要全院人员乃至全国人民通力合作的战役。为避免护理人员紧张恐惧或麻痹大意,护理部向全院护理同仁送出慰问鼓舞信,给予在岗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强大的激励支持。同时,成立报道宣传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院内网对一线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及个人报道宣传,为疫情防控狙击战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5小结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院护理部积极协调、组织,总结出一些可借鉴的人力资源应急管理策略。首先,预见性管理。对疫情发展态势进行预估,制订长期战略目标,提前储备应急支援人力。其次,科学配置。从人员优势、岗位性质、患者情况综合考虑,动态调整人员配置比例。第三,分支培训。由主干到分支,以点带面,借助信息化平台快速实现培训全员覆盖。同时,我院作为疫区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存在一些不足。①物资储备不足。疫情期间出现物资短缺现象,提示我们灾害应对的准备不够充分。②人力资源应急调配信息化平台缺乏。目前我院的护理管理信息化平台仅适用于院内日常调配,此次疫情支援范围广甚至涉及多个外院区,且人员调配量大,人力资源调配数据的统计缺乏信息化平台助力。今后,我院要建立应对灾害的应急护理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应急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Z].2020-01-20.

 

[2]张春荣.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64-165.

 

[3]胡袆.发热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9):37-38.

 

[4]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120.

 

[5]ScottLD,RogersAE,HwangWT,etal.Effectsofcriticalcarenurses′workhoursonvigilanceandpa-tients′safety[J].AmJCritCare,2006,15(1):30-37.

 

[6]刘贤英.在抗SARS第一线护理工作中的心路历程[J].护理学杂志,2004,19(12):80-81.

 

[7]宋萍.探讨管理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必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7):3595.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10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

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当前我国结核病流行与防治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结核病流行与防治工作现状

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肺部。结核病在全球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0在农村。据20__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到15万人。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从1981年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与实施了两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1992-1999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利用中央防病经费在河南等15个省(自治区)实施了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其间,项目地区累计免费诊断并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120余万例,治愈率从50提高到90。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形势仍很严峻,任务艰巨。当前,全国仍有一半的地区还没有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局面尚未形成;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还不够普及;结核病防治能力不能适应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需要,同时,流动人口的骤增、耐药结核病的蔓延、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致使结核病疫情恶化,加大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在今后10年,如不能全面有效地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预计全国将新增结核病患者20__-3000万人,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实行分类指导,对西部地区和贫困人群给予重点帮助。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

(四)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肺结核病患者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五)实行肺结核病治疗费用收、减、免政策。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

三、总体目标

(一)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到20__年,全国以县(市)为单位,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达到90,到20__年达到95以上。

(三)到20__年,全国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人数达到200万人;到20__年达到400万人。

四、工作指标

(一)到20__年,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的转诊率达到90;到20__年达到95。

(二)到20__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率达到80;到20__年达到85

(三)到20__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规则治疗率达到90;到20__年达到95。

(四)到20__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0;到20__年达到85;

(五)到20__年,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到85;到20__年达到90。

(六)到20__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60;到20__年达到80。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要加强省、地(市)、县(市)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明确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注意调整、充实结核病防治机构,稳定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提高结核病防治人员的防治技术和服务水平。

县(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成为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基本单位,能够履行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地(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能够履行对所辖县(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和管理评价等职责和任务。中央和省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监督监测、健康教育、社会学评价和科学研究。

要积极动员并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做好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登记、报告、转诊及危重患者抢救工作。

(二)积极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患者

要采取因症求诊和以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为主的方式,在边远地区可采用直接查痰方式,积极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各地区对高危人群、高发地区要有计划地组织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检查。实施督导治疗,积极治疗发现的患者,做到发现一例,报告一例,登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以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三)完善结核病报告信息系统

要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卫生信息网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建立和完善结核病统计、报告、监测、评价系统。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有专人负责结核病报告、登记、治疗和管理等信息资料的综合与分析,保证各

类统计报表数字的真实、可靠、及时、准确。及时掌握结核病疫情动态,不断改进结核病防治措施。(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要组织有关专家制订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结核病防治培训大纲,编写结核病防治培训教材,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坚持专业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利用医学生的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新技术、新方法等培训,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逐步提高各级医疗服务和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全民结核病防治意识

要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在组织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形成全民防治结核病的氛围。

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大众宣传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

(六)加强应用性研究

要加强结核病的科学研究,将结核病科研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和优先项目。将结核病有关应用性研究纳入地方科研规划,给予资金支持。科学研究要坚持为防治工作服务的方向,重点开展结核病流行病学、多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与监测、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以及对结核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七)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建立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人员培训、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的结核病防治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参加全球遏制结核病的行动。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20__~20__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法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结核病防治法规,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厂矿、企业、农(林)场、学校等单位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完善疫情报告、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落实结核病有效治疗方案,使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法制管理的轨道。

(三)加强部门合作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计划部门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项目,按照基本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

财政部门要对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从项目的设立、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行全程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对社会捐赠的结核病防治资金、物资等要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卫生部门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发展规划,把结核病作为重点疾病加以控制。负责对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

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抗结核病药品的审批和监督检查,保证抗结核药品的质量。

新闻宣传、广电部门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公益性宣传和广泛的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教育部门要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编入中、小学相关教材,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劳动保障部门要把肺结核病诊断与治疗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对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所在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有关规定支付。

民政部门要对符合救济条件的肺结核病患者家庭给予生活救济。

政法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对被羁押、收容人员开展结核病的检查和治疗,并纳入地方政府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要充分发挥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四)以政府投入为主,实行多方筹资,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的力度,把解决结核病防治经费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20__年起,中央财政设立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地方各级财政也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

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增加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同时要合理统筹使用赠款、贷款,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七、考核与评价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 应用 PDCA循环法 传染病学 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走出课堂迈向临床实践学习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和正确诊疗思维的重要途径。传染病学是内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集预防、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培养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传染病学见习教学是传染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疾病特征的能力,对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三种职能于一身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每年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不同层次13~16个班级的《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层次多、班次多、专业多,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同时受传染病学疾病谱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面对传染病学教学现状,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P D C A循环”法为理论依据,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运用到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分析现状,查找原因

(一)带教教师

一是带教教师均为临床一线教师,临床、科研、教学三肩挑,用于教学技能培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教学活动。二是目前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的教师真正诊治过的传染病病种受到限制,目前或今后亦不可能通过实践来积累临床经验,这导致临床经验的相对不足。

(二)学生方面

一是学习时间短(医院集中学习两周, 每班理论课及见习各一周,共72 学时),课程内容多,考试压力大。二是学生对传染病学习缺乏兴趣及重视,对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掌握不熟练,担心见习中有被传染的风险。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是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染病防治和监督工作的加强以及卫生知识的普及,绝大部分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常见传染病病种、病例数逐年减少,许多传染病在临床上已很少见,甚至消失。二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如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疟疾等主要在夏秋季节,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则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血吸虫病见于长江中下游,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见于大兴安岭、秦岭地区,登革热则主要见于亚热带气候潮湿的地区。目前传染病学课程讲授普遍采用两周集中教学的方法,无论课程时间如何安排,这些差异性导致的见习中难以见到某些病种。

二、制定计划

一是教育处根据首都医科大学下发的年度教学任务制定出每学年的教学计划,制定每班级病房见习安排表,具体安排带教教师及见习分组并落实检查见习执行情况;二是教学管理人员做好学生见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及见习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各科室指定一名教师作为教学秘书负责本学年各项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及指导,并做好各项教学措施实施情况的记录。

三、实施计划

(一)制度化管理

教育处重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重新修订了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任、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方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并下发了《临床带教登记手册》,使全院的临床教学工作有规可循,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加强师资的培养

有计划有组织的定期对临床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如进行医德、师德、临床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制作、规范操作技能、PBL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班等,充分调动临床带教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见习教学改革

一是修改见纲,在见习前集中讲授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技术及传染病的防护知识。二是在见习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应用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式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与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BL(case 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进行见习带教教学改革。三是鉴于传染病学特点,建立了传染病学资源库,通过结合图例展示、文字说明和教师讲解,以弥补日益减少的传染病导致教学病例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四是见习过程中增加了临床技能考核,包括穿脱隔离衣( 含七步洗手法)、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这三项考核成绩计入课程考试成绩,占成绩的15%,其中穿脱隔离衣( 含七步洗手法)90%的学生得到满分5分。

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强化学生对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意识,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在每班学生来我院学习《传染病学》进行临床见习轮转前,教学管理人员与各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分管学生的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在来我院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四、见习教学检查与评价

一是教学管理人员深入病房检查见习带教情况,其中包括教师对见纲的熟悉、见习教案书写、组织教学、床旁病例准备、带教登记本记录等项目,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见习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对PBL和CBL教学方法的评价,在见习结束之后,教育处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并以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用以检测、指导、调控见习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以达到提高运用PBL见习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来实施。三是教师考核,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评价。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学校教务处管理系统对教师进行评教,学校教务处负责对评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各临床医学院,医院再把评教结果反馈给各位带教教师,评教结果与评选优秀带教教师挂钩。四是目前传染病发病病例少,有限的教学资源库仍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五是由于教学任务和课程安排由学校统一管理和下达,导致课程集中学习时间短,内容多,学生课余时间还要花部分时间和精力查找PBL资料,没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学生仍然面临考试压力大的问题,因此有些学生会要求带教老师提前结束见习,而老师也会以病房工作忙为由提前下课。

五、处理(action)

总结处理是对以上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并贯穿于三个阶段中。教育处把学生评价作为改进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抓手,把发现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教师并提出整改措施,希望借此不断地改进临床见习带教质量,达到不断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给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阶梯式上升。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见习教学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部分传染病临床经验不足的教师,要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师通过示范性讲课或观摩课的形式传经送宝,并在“备、教、辅、改、查”等各个教学环节给予指导。教育处应每年订计划、有目的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及外送培训。二是提高教师教学意识,利用评价机制促使带教教师认真备课、书写见习教案,严格按见纲要求带教,遵守带教时间,杜绝提前下课。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临床上遇到典型的传染病例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图片及检查结果以补充教学资源库。

六、应用讨论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保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管理方式[1,2] 。PDCA 经过戴明博士的大力推广,近几年也有部分医学院校用于教学管理的研究[3]。实践证明应用PDCA循环法,使我院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管理和监控得到了有序进行,在教学管理上,也进一步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行为,并通过循环的规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提高传染病学见习带教质量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华育晖,王刚.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1):39- 40.

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12

医教科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支持下,在医疗,科教、疾控、病案等方面,在2019年做了一些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2020年我科计划完成以下工作:

一、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教科的首要任务。

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加大科室质控活动管理,我们将有针对性的检查急危重症病历,科室抢救病历。

根据上级精神及文件,修订完善各种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并建立配套的质控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质量指标。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考核,做出评价,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

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同时规范落实转院转诊制度及院外会诊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章可循,服务过程程序化、标准化。

每周五进行周查房,检查病历书写情况,登简报,周一下发,督促科室进行整改,每月对问题进行汇总,下发给科主任,由科主任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整改完成情况。以上情况作为月考核的一项内容。

每月对科室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方案对不合理部分进行扣分,并督促整改。

19年科教工作总结

一、继续教育方面:

1、全年完成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完成19年个人学分管理,要求人人达标。公需课、必修科、选修课的网上注册、缴费、学习工作,要求人人必学及网上学分的录入工作,年终统一打印,入个人继续教育手册,为年度职称审核做好准备工作。

2、该年度完成了省市级学分的申请、培训、获取学分工作。该年度完成1类学分讲课5次,2类学分讲课6次。

3、待完成年度全院年度学分审验、打印,向上级多个部分的审核工作,并贴至个人的学分证档案。

4、全年新办学分卡9个。

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

应二甲要求全面整理住院医规范化培训档案工作,根据医院现今具体情况进行逐级改进工作,不断调整制度及实施方案。2019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人.每月进行病历书写及整改工作。

三、医疗技术:

1、2019年规范了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最新标准重新整理各级手术,并下发各手术科室,按要求完成手术。

2、每季度组织完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

3、根据今年申请的两项科研项目,补充2项新技术、新项目档案。无新开展项目。

四、培训教育工作:

1、根据临床需要组织各种培训8次。

2、完成学分培训11次。

3、组织完成西学中培训 12次,每次培训后考试、评分、归档。

4、中医三基培训12次。

5、每季度进行三基考试、考核、评分、总结。

6、待完成:组织急救操作演练培训及考试1次。

7、完成:基层培训项目工程,对21名乡村医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的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进行结业考核,均达标。

五、人才培养:

1、全年选送赴上级医院进修12人次。其中临床医生6人,医技2 人,护理0 人,麻醉1人,康复1人,助产士2人。进修人员返院后书写进修总结,做进修汇报。

2、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组织安排短期培训86次。

3、多次完善来院进修、实习、见习相关制度及规范,制定协议书,签署协议,2019年接收学生12人。

4、科内自学工作:年初制定学习计划,科室根据计划每月完成自学,要求有计划、有笔记、有考试试卷,每月检查,纳入考核。

六、疾控方面:

1、19年下发有关传染病管理的文件4个,不断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杜绝迟报、漏报现象发生。进行传染病防范管理工作。每季度书写自查报告。根据二甲要求完成传染病管理包括传染病上报、培训、防范、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工作。

2、该年度上报传染病114例。

3、上报食源性疾病51例。

4、上报死亡病例13 例。

2020年科教工作计划:

1. 规范全院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

继续教育工作是科教工作的一大部分:包括全年学分讲课、公需课培训管理、必修课培训管理、学分系统管理、继教档案管理等。

2020年计划加强继教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例如:

1)学分系统的规范:除完成全院人员学分获得情况监督外,计划将医务人员全年培训情况融入学分电子系统,规范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工作,能做到对人员的全年培训一目了然。

2)规范学分讲课工作:规范流程:申请-确定课题-上级审批-网上下载课题-安排培训-课后总结-上传学分-上传总结、获取学分-留取资料。统一流程同时加强授课教师课件内涵,严格审核课件科学性、创新性,确保授课实效性。

3)完成全院人员的技术档案管理。

2、住院医规范化培训:

1)19年住院医培训工作按要求完成了新进人员的规培档案管理工作,2020年计划按制度落实临床培训,切实完成人员的轮转培训工作,全方位提高人员水平,更好的完成临床诊治工作。

2)落实国家规培项目的实施。

3、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工作: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少,2020年加大该项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奖罚措施,严格按制度完成,督促科室开展新项目。

4、医疗技术管理:

1)对照2019年医疗技术管理规定要求,规范我院医疗技术相关制度、职责及规范工作,对各项规定认真分析,逐项实施,确保医疗安全,达到持续改进。

2)手术医师授权管理制度的改进:把该项工作做细,2019年此项按全院手术医师集中进行授权管理,2020年计划将手术医师按个人进行分类授权,使手术医师更明确自身手术能力情况。

5、学术讲座

1)制定三基培训计划,每月至少中医三基培训一次。按计划完成培训、考试工作。

2)继续完成西学中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向上级申请西医人员中医处方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

3)根据临床需求,临时安排各项相关培训工作,如:病历书写规范、诊疗规范,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4)定期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包括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

5)规范下乡对口支援工作,根据二甲要求,定期到受援医院督导调研,开座谈会,不断改进此工作,增大支援效果,使受援医院确实受益。

6、人才培养

2019年完善了进修、实习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进修及实习人员协议书。

1)加强学习效果检验工作:对进修完毕人员科室负责人进行鉴定,同时全院进修汇报。或进修期间进行电话随访带教老师,随时检验进修情况。

2)针对来院进修学习人员,规范带教流程,制定带教制度及规范,各带教科室严格按规定对学员进行培训指导,包括选定带教老师,制定学习计划,并检验学习成效等。做到有规、有章完成培训工作。

7、规范短期培训流程

2019年做到了短期培训的登统工作,但无措施制约科室人员学习前的上报及登记工作,使部分学习未登记,有遗漏。2020年计划完善此项工作,制定措施,做到对人员学习前的审核、登记、管理工作。同时严格按照三级医师继续教育要求,对各层次医师进行培训的指导,做好督促、统计,按二甲要求完成此项工作。

8、鼓励科内人员自学:

1)2020年完善科内人员自学工作,年初制定学习计划,按计划科室完成科内学习工作,每月医务科检查。

2)改进继续教育手册的样本格式,规范手册书写内容:要求个人制定学习计划,科室领导审核通过后,按计划完成个人自学,并写出综述,科室分享学习成果。达到个人自我提高。

二、医务工作

医疗安全及风险防范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

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适时在院内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

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加强急诊危重病人管理。 

4、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

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不良上报制度。

5、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缺陷的处理

情况,总结经验。

四、病案方面

1、复印在院、出院病历;

2、每周一打印患者出院记录名单,按照出院病人名单到科室收取病历,每收取一份在名单上签名,并与质控护士与院级质控有交接记录,(骨伤、外科 收取病历后暂存放于病案室,并登记在暂存登记表,本次收取的半月后交于质控人员,并做好记录)。

3、周二、三整理上交病历归档,每周四从院级质控收回病历,每份病历查看是否贫困患者并登记记录,挑选问题病历,分别登记各科整改病历登记本,整改病历星期一收病历一起发放到各科室并各科人员签字;合格病历分科室装订后按照住院号排序,制表格分别登记各科室合格病历及整改病历数量,电脑入档,整理病案号排序后上病历架子,及时追踪未归档病历(整改病历、各科室借取病历做好记录)保证病历归档装订工作。

4、每周五汇总各科室收取病历数量及问题病历数量,表格方式上报办公室;每月21日汇总各质控员查看本月病历数量盖章后上交财务科;每月21日汇总每月各科室收取病历数量、检查病历数量、整改病历数量、登统病历数量上报医务科。

5、积极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做到病历整改病历分科室登记,扶贫病历病案号排序整理分科室登记,借取病历本(各科室签名),追踪及时归档,完善病历存档信息。

6、本年度继续沿用病历按病案号排列,方便了病历的存储与查找并节约了空间;继续完善编码库,对本院诊断与编码库中不符的属编码库中诊断或手术名称不合理的进行修改,不全的诊断或手术名称进行添加;属本院诊断不规范的督促临床医师对诊断进行修改。

五、疾控工作

1. 做好食源性疾病的上报工作。2019年该项工作科室上报不及时,2020年制定上报管理制度,按制度完成检查、监督工作。使此项工作达标。

2. 传染病上报:按制度检查、监督传染病的上报管理工作,杜绝迟报、漏报,各项报表填写规范。

六、健康扶贫工作

接受省、市级检查,整理扶贫档案,接收整理文件并执行文件精神;完善大病人员资料;整理大病台账;配合扶贫检查并针对提出问题进行整改。检查扶贫病历。

对口支援:

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为辖区医疗单位进行技术支援、人员培训方面的任务。

七、其他日常工作

每月上报医疗质量服务月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月报、上报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医联体情况;每半月上报分级诊疗情况;每季度上报平安医院情况、健康服务业情况;月底对科室进行考核;月底上报院刊、质控员工资、手术人次;每三个月组织参加院感委员会、输血委员会、药事委员会会议;组织召开病案委员会、医疗技术委员会、抗菌药物委员会、医疗质量委员会会议并打印会议记录。上报电子病历信息;不定期上报肿瘤发病情况;医院公众号不定期内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及时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及院领导临时分配的任务,组织安排各类社会公益性医疗保障。

八、二甲持续改进工作:

(一)医务方面:

重症病历少:努力加强医疗技术学习,开展急危重症疾病的治疗。

1、无院内制剂:各科再优化优势病种,将其中好的方剂制成院内制剂。

2、术前讨论流于形式:要求各科室按术前讨论内容执行,加强科室内涵建设。

3、病历中上级查房体现不充分:要求各科室将上级医师查房内容详细记入病历,加强科室科内学习。

4、手术知情同意书无替代方案:信息科已在电子病历系统加入手术替代方案,因科室内有未用电子病历系统,要求各科在手术知情同意书内加入替代方案这一项内容。

5、手术记录缺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各科手术记录注意别缺项目,医务科检查结果记入绩效考核。

6、中医疑难病历讨论欠规范:疑难病历讨论要求中医内容突出,记入病历。

7、手术部位标识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识:修订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并下发到各手术科室。

在以后的查房和考核中,着重以上方面的检查。

(二)科教方面:

科教方面:三级医师继续教育工作,以上已详述。

手术分级管理工作,以上已详述。

(三)疾控方面:未发现问题。

(四)病案方面:一、做好病历回收、归档、复印等日常工作

1、病历是否及时回收、归档,直接影响到病历查询、复印等工作。每天必须做好全院病历的收集、整理、装订、编码核对和保管、维护等日常工作。每月排查出院病历未归档情况,查询未归档病历下落,并做好催交工作。做好每月各科室的归档率统计并上报医务科。

2、对归档病历按ICD-10进行疾病编码核对、疾病手术分类编码核对。在完成编码核对、统计报表等工作后按病案号顺序依次上架存档。

3、对外借的病历应及时催还,归还的病历要求再次进行核对,使病历归还率、完整性达到100%。

4、对来院复印病历的人员,应按病历复印制度严格办理相关手续。

二、加强病案室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保持库房清洁、整齐、干燥,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尘、防虫、防水工作。对上架的病历要求定期进行整理,保持清洁、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