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时间:2023-05-29 17:30:52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范文1

【关键词】

内科学;教学;体会

作者单位:476100河南省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中医教研室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仅是基础各科的综合,亦是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学术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认为中医内科学是最难掌握的一门课程。作者在《中医内科学》[1]的课堂授课过程中,体会到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备课充分。知识宽广

《中医内科学》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涵括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各科知识,备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清楚明了各章节的内容,作到了如指掌,融汇贯通。同时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参阅古今中外优秀文献、参考书、网络及相关的经典著作等,持续不断的学习,丰富教学内容,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据此编写教案和讲稿。唯有备课充分,才能在授课时胸有成竹,概念清晰,运用自如。如“郁证”不重在药物的攻补,而重在医者构思灵巧,灵机活法,使患者移情易性,可补充七情相胜的典型病案加以说明。

2 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

病因病机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原因和机理,它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依据,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南,一般来说,任何疾病绝没有无原因的证候,任何证候又都是在某种病因的影响和作用下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反应。只有对病因病机有了清晰的把握,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心应手,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指导中去。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多注重讲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而忽略了结合病证重新对病因病机进行诠释讲解。事实上,中医内科病证都各有自己的临床特点和病机变化,只要掌握不同病证的特点和病机,就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疾病的发展脉络及其不同病证的鉴别。如:对肺系病证进行分析时,首先就要找出这一类疾病病因病机的规律性是以外感病因为主,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的病机特点,其次应找出每种病证的特殊性,如感冒、咳嗽、哮病皆可因外因引起,其中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常夹寒热之邪,故以风寒、风热之证多见,因病邪在外,病机则以卫表不和为主;咳嗽以“风寒”居多,在病机上强调以肺气上逆为主;哮病有其发病的病理基础,就是伏藏于肺的痰,每因外邪等因引动而触发,病机则以痰阻气闭,肺气失于宣降,引动伏痰为主。

3 重点讲解辨证论治

既要有教书育人的思想,又要有科学育人的方法[2]。《中医内科学》学习的中心部分就是掌握各病证的辨证论治,这就要求掌握各病证的辨证要点。如厥证辨证首先要辨虚实,这有助于进行急救;胁痛的辨证应注意辨气血。同时要求掌握每个病证的常见证型、病证特点、治法及代表方剂。如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以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为特征,同时伴随阴虚症状;血虚发热证以低热为特征,同时伴随血虚症状;气虚发热证发热以劳累后发热或加剧为特征,同时伴随气虚症状;阳虚发热证以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为特征,同时伴随阳虚症状;气郁发热证以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为特征,同时伴随气机郁滞症状;痰湿郁热证以低热,午后热甚,心内烦热为特征,同时伴随痰湿阻滞症状;血瘀发热证以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为特征,同时伴随瘀血停滞症状。因此临床上针对不同病症,分别采取滋阴清热、益气养血、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元、疏肝理气,解郁泻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从而确立治法选择方药。

4 精湛的讲课艺术

通过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做到以下几方面可以达到上述目的。①充分运用语言艺术,使课堂讲授的语言简单、精炼、生动、幽默,适当运用恰当的形象比喻等。特别是在授课开始时开场白的应用非常重要,运用特别的语言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②适当穿插一些图表、图片式内容,使学生产生视觉上感受。③用适当的课堂即时提问的方法,调动同学们的开动脑筋,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课堂讲授中的问题。④典型的临床病案举例,加深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印象。

参 考 文 献

中医内科学范文2

1.1研究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试验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学方式通过课题组人员认真讨论,结合临床实践,选择部分章节内容,引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讲解名家医案,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师启发、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两班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作为授课教材。

1.2考试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估①统一命题考试。在学期期末对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统一命题考试,统一阅卷。试题采取百分制,分为基础知识考核(50分)、分析问题能力考核(30分)、解决问题能力考核(20分)三部分。②教学效果评估。对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教学方法授课的试验班,组织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并分析总结。

1.3统计方法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研究结果。

1.4课程示例严桂珍教授擅长中医药治疗外感风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胆石症等方面及疑难杂症。在中医内科学授课过程中,根据讲授内容课堂上穿插讲解严桂珍教授临证治疗上述疾病的典型病例,通过具体病例的处理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临床意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病例的选择需慎重,既要体现其症状和体征具有典型性,又要保证与本次授课内容有相关性。我们在相关章节讲授后,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发言,发言内容包括:归纳主诉、提出诊断、辨证分型并说出依据以及选方用药是否对证、辨证用药是否合理等,最后由教师点拨总结,并介绍严桂珍教授的诊疗过程,阐述其学术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继承中医并有所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趣味中学会学习与思考,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学的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各病症的重点难点内容的目的,真正建立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各学科及临床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结果

2.1两组考核结果比较试验班期末考试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驥0.01);试验班的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驥0.01)。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100%,试验班满意度为100%,对照班满意度为66.7%。对笔试考核分析,试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且有显著性差异(P驥0.01),说明传统教学法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成绩。从考核学生解决问题能力(20分)病案诊断辨证用药综合性试题答题情况来看,试验班综合性试题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班的学生理论掌握娴熟,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

2.2调查问卷100%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法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91.7%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能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91.7%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有利于更好地与临床接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同传统教学法与名老中医学术病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讨论

传统教学法是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其教学程序与教材一致,属于顺向思维教学[1],较注重知识传授。学生课前按其自觉性决定是否对授课内容进行准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传授信息量大,知识系统性强,能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这种灌注式教学模式的不足就是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死板,易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学习过程中潜能的开发。

中医内科学范文3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入,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一、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虽然现在的中医内科护理已经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及发展,但是在很多现实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漏洞,这些漏洞直接影响着中医内科护理的发展,因此这些漏洞与不足急需填补与解决。现代医学倡导的以患者为治疗中心进行系统的、全身心的以及相对较为整体的护理理念与中医内科护理的理念是没有出入的,是完全能够契合的。中医内科护理其实从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已经有了深厚的理论以及实践基础,而中医内科护理理论作为中医学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还是临床过程之中非常重要的恢复手段,近二十年以来,国家之间的医学交流层次上了一个台阶,西方的医学技术与中医进行了互补交流,整个医学系统更加完整。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医学急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中医内科护理也还需改善和进步。

(一)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二)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较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作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三)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二、中医内科护理的未来展望

中医内科护理技术作为一项非常实用的医学护理技术,保证这项技术的长远的发展以及长足的进步是每一个从事医学人员无可厚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中医内科护理需要一些实际的、有效的改善。

(一)提升中医内科护理的医学地位

首先,将中医内科护理技术提升到首要的医学护理技术的地位上来,让所有的医学人员都能认识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效用,卫生部门以及立法部门应该尽早制定一些保护中医护理学术方面的规定及法律,提升中医护理人员的使命感,改变医学人员对中医护理学的传统观念。

(二)增加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数量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医护理学也是一样,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来复兴这一行业,因此,医学院校要尽量扩充自身中医护理学的规模,培养出更多的热爱中医医学的人才,为中医内科护理学助力。而且医院都应该从自身的中医内科护理方面下工夫,减少西方医学护理的从业人员,抽调出一部分对中医内科护理医学感兴趣的人来学习或者熟知中医内科护理医学,使得他们能够逐渐成长为有经验操作中医内科护理技术,有能力胜任中医内科护理学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一同壮大中医内科护理。

(三)大力发展中医内科护理事业,对医学制度进行改革

现在的西方医学护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护理技术的绝大部分,所以这样不平衡的分配比例是非常畸形的,为了医学护理事业的平衡发展,为了壮大中医护理医学,就需要医学护理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就渗透规模性的中医内科护理知识,让未来的医学人员拥有一定的中医护理基础。而且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为中医医学护理事业制定适当的制度倾斜,以发展中医护理学。总之,只有从多方面一齐对中国内科护理事业进行改进,从制度上进行科学适当的改革,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内科护理人才,才能够使中医内科护理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喜荣.内科护理发展前景的几点探索[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407.

中医内科学范文4

 

就中医学来说,中医内科学是其必不可少的核心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二者间重要的纽带,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以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时期中医教学的长远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医内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医内科课程知识与技能,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中医类综合型人才。

 

1 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就案例教学法来说,是以案例为教材材料,围绕课堂教学主题,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促使班级学生全方位了解和新课题主题相关的概念、理论等,逐渐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就我国而言,案例教学法已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加上具有多样化的优势,很少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至关重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作用下,教师要以案例的形式,结合新课题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索问题的欲望。借助问题情景,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得以增强,促使他们学会带着问题学习新课题知识,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其次,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全面、客观剖析各类病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回答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将知识学“活”,逐渐提高自身“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中医内科知识。在“审评、剖析、分析”案例中,学生需要多次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而在无形中有利于他们加深对这些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病紧密相连,逐渐掌握科学的临床治病思维方法[1]。

 

2 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途径

 

2.1 选择适宜的病例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要坚持“深难度和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胸痹”为例,就教材内容而言,胸痹被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心阳虚衰,但在临床上单一病例并不常见,大都是多种证型错综复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围绕“胸痹”章节内容,结合临床病例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将其和临床紧密联系,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选取一些名老中医医案,从不同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前辈诊病的风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自信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分析病例的能力[2]。

 

2.2 做好病例讨论准备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对各类疾病都有一定的体会。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编写成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案例,能够客观呈现本堂课教学内容,也要根据新课题内容,提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病史与资料,结合病案大纲展开讨论,对新课题留下初步印象[3]。

 

2.3 课堂交流讨论,纂写病案讨论报告

 

在中医内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中医内科水平,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结合新课题主题,巧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采用演讲答辩形式,以某病例为例,就其病因、病机、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在课堂交流讨论中,教师要注重辨病与辩证结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利用相关知识点确定病名,准确把握辩证的关键性,学会缩小辩证范围,要引导他们客观分析患者各方面资料,比如,神、色、形、态、舌,准确了解患者所疾病的主要矛盾,客观分析其病性、病机,相互探讨该疾病诊断、鉴别、用药等问题,制定合理化的中医治疗方案。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病例,纂写对应的讨论报告,为日后临床工作做好铺垫。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要结合专业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巧妙利用案例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确保毕业后顺利走上医学岗位,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价值。以此,改变中医内科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中医内科学范文5

【关键词】中医;中医内科;内科教学;教学方法

中医内科在中医教学中是一门具有较强临床性的学科之一,也是中医临床课程的基础。在传统中医内科教学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医内科教学效果较差,无法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如今新课程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中医内科教学方法也是中医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医内科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探讨中医内科教学方法也成为中医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医内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中医内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依然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取,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而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独立思考过程,这也导致了学生无法将中医内科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中医的理论以及性质决定了中医是一个具有极强临床特定的科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不同医学科目之间的渗透,注重知识的多样化以及知识的交叉已经成为现代中医内科的基本要求。虽然现如今医学有了巨大发展,可能中医内科在现代医学理论下受到冲击会越来越大,但是中医内科的依然无法被取代,加之当前社会对中医内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中医内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传统中医知识,更需要集合现代医学理论。

二、中医内科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PBL教学法的运用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也被称之为问题式教学。其最早产生于1969年美国著名教授Bzrrows,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我国最早于1986年引进该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注重从问题角度入手,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谈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此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病例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问题设置以及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中医内科基础理论、方剂等相关知识,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中医内科知识解决问题与Fenix问题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强化学生知识的扩展然中医内科知识的扩展具有信息面广、信息琐碎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具备:首先,要储备充足的知识量、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并且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内科临床经验。其次,知识的扩展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内科理论基础,并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对学生进行中医内科课程扩展时,适宜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时安排也要适当。再次,要制定科学的中医内科教学标准,在这方面我国还没有相关标准要求,只能依靠教师教学经验进行制定。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哈弗大学提出,并且在上个世纪80年引入到我国教育体系中,现如今也是世界教育普遍运用的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通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及模拟案例,促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本质上来看,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在于通过运用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将学生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着充足的实施条件,将临床中患者真实病例或教师进行迷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让学生阐述病理特征以及与中医相关的证候特点,在让学生通过辨证分析的方式制定案例治方案,教师则需要对学生成果进行点评。中医内科运用案例教学能有效提升血神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合,加深学生对中医内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教师还需要将中医内科基础知识与案例相关通,形成新的知识记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医内科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也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但由于案例教学方法对中医内科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要耗费第大量精力对案例进行筛选、制定案例教学难度与层次,既要求保证案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也要保证案例教学的层次性,更需要保证案例教学的相关性,从而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目前,从我国中医内科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表现在案例选取更多是教师个人收集与整理,缺少规范性以及参考性,更缺少案例的更新与完善机制。

(三)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由于能有效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也有助于能促进学生制定与参与计划,从而有效在一定时间内完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好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从中医内科的具体教学来说,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将一些具有独立性的项目交给学生进行处理,学生则针对项目进行资料的收集、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方案的实施过程、项目的结果统计以及项目最终评价,通过让学生了解项目的每一个步骤与环节,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中医内科教学涉及到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以及方剂学等多门基础课程。所以,中医内科的可能有着更加丰富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半中医学的不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项目,加以融合辩证法以及理法方药的任务交与学生,从而让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其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中医内科的理论认识,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医内科的魅力所在,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更体现出了当代教育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改革趋势,是目前中医内科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但目前国内的中医内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项目教学法教材,并且教师也需要在开展项目教学法中需要做好大量工作,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工作量较大,并且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难以量化考核。

(四)临床带教法的运用

在传统中医传承中,师承式教学方法是我国中医的原始教学法,通常是以为师傅带着一位或即为学生,学生与教师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做到在实践中学习,现如今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满足高校中医内科的教学需求,但其教学效果依然值得现代中医内科教学所提倡,也就是需要注重学生的临床带教。临床教师通过临床带教的方式,结合内科临床的特点,将实践经验教给学生,而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诊断,也巩固了中医内科理论知识,更强化了知识的运用。学生在临床学习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内科相关疾病进行望闻问切,了解典型的内科疾病,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病人治疗。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学生济宁临床诊治,临床教师在旁指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好奇心,但是他们却把握不住重点,所以老师要加以引导学生思维,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批评、指责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

参考文献:

[1]孙杰.对中医内科学不同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思考[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1).

[2]龙富立,王娜,覃海,唐子芹,张荣臻,陈小明,梁潇月,毛德文.《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病案教学法及综合考试方法的探索与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6(1).

中医内科学范文6

中医内科学因知识点多,一直缺乏高效记忆手段和方法,教学团队与全国名老中医携手尝试编写中医内科学临证歌诀,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结果发现“歌诀记忆法”可以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记忆效果。

【关键词】

歌诀记忆法;中医内科学;教学

中医内科学居中医临床各科之首,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基础上,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掌握重点病、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等不同知识点,因内容多,常常难以把握知识重点,使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一直都不够理想,甚至常年来位居学校“名补”的前列。

1中医内科临证歌诀创作经验

1.1歌诀创作与应用源流

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熟记才能活用,记得住、记得牢、记得多才能融会贯通,应用时才会如有源头活水。如何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结构,识记知识要点,尤显重要。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歌诀记忆法是其中的一种,被誉为“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1],在方剂、解剖[2]、诊断[3]等多种课程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少教育工作者还会根据教学需求和个人经验自编歌诀。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歌诀、歌括作为一种方便、实用、有效的记忆手段,他们撰写了很多歌诀,如汪昂的《汤头歌诀》,陈修园的《时方歌括》、《医学三字经》等,这些歌诀皆便于记忆,凝聚了古代医家们对中医药光大的智慧和责任。但目前尚未形成便于记忆的中医内科学歌诀、歌括,面对教学与临床的双重需求,内科教研室的教学团队尝试从“学法“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邀请全国名老中医程丑夫教授为指导,编写创作中医内科临证歌诀。

1.2歌诀创作要点

歌诀的创作是本项研究的难点所在,一首成功的教学歌诀应是医文并茂,声韵和谐,易解易背,既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又具有深刻的内涵[4],字句太多记不住,字句太少又概括不全,只能择其要者。如何创作出好的中内歌诀?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歌诀以“十二五”《中医内科学》教材内容为蓝本,首先,在创作之初吃透教材,这样编写出的歌诀才能准确概括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知识,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其次,充分认识中医内科歌诀与方剂歌诀的不同:中内歌诀是对某一内科疾病中医诊治全面系统的概括总结,应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及常见证型治疗代表方剂等,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时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再次,在歌诀的创作中融入中医经典和名医个人临证经验,既是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历史传承,又是对教材内容的升华,更切合临床实际,这时歌诀不仅仅是知识的概括总结,更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载体。

1.3典型歌诀示例

如咳嗽歌诀:“咳嗽之病内外因,邪气袭肺金自鸣,外感咳嗽多兼表,内伤痰火灼肺阴。风寒三拗热桑菊,燥咳杏苏桑杏仁。二陈痰湿火泻白,滋阴润肺沙麦冬”。前四句是对咳嗽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的总结;后四句则是对咳嗽辨证论治的主要证型和代表方的总结。“咳嗽之病内外因”告诉我们咳嗽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邪气袭肺金自鸣”是说咳嗽的基本病机是内外邪气干肺,肺气上逆作咳。暗合了清代程国彭先生在《医学心悟》中所说的:“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能鸣……”的经典原文。“外感咳嗽多兼表”是指外感咳嗽以风为先导夹六淫之邪致病,故在临床症状上多兼有表证(即肺卫证+鼻咽咳证,且有风寒、风热的不同);“内伤痰火灼肺阴”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不是痰、就是火——痰有寒热之别,即痰湿与痰热;火有虚实之分,所谓实火就是肝火犯肺,虚火即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特别要注意痰火、肝火均可灼伤肺阴,导致疾病由实证向虚证或虚实夹杂转化。“风寒三拗热桑菊,燥咳杏苏桑杏仁。”告诉我们外感咳嗽风寒咳嗽要用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咳嗽用桑菊饮;燥咳温燥用杏苏散,凉燥用桑杏汤,这里还根据程老临证用药经验特别强调了杏仁润肺、润燥的作用。“二陈痰湿火泻白,滋阴润肺沙麦冬。”告诉我们内伤咳嗽痰湿咳嗽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肝火犯肺的咳嗽用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用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2中医内科临证歌诀教学应用经验

有了歌诀,还要应用于课堂,教研室教师将中医内科学歌诀穿插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或运用于疾病的小结部分,对该病的定义(病名),病证特点、主要病机、治则治法、证型代表方等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后要求学生在当次课必须把当天学习的中医内科歌诀背熟。为了让学生自觉自愿的牢牢记住所学过的中内歌诀。首先要让医学生们认识到初学中医者熟记这些歌诀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我们说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背得熟,要用时才能手到擒来。熟能生巧,巧则生变,变则贯通,这时的记忆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为了督促学生即时熟背内科歌诀,我们借鉴方剂歌诀教学方法[5]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主要形式:

(1)在课堂上随机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评分,在每堂课上至少抽查3~5名学生。

(2)在一个章节学习完成后,与随堂测试一起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中医内科学歌诀测试,一方面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背诵已学中内歌诀,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歌诀的背诵、掌握情况,教师对测试结果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再次强化记忆要点,改进不足。

(3)要求临床专业教改班学生在《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前参加中内歌诀默写考试,只有考试合格者方可取得参加本学期中医内科学学课程期末考试资格,歌诀默写成绩记入平时成绩。歌诀记忆法的课堂应用,在学生中反应良好,大家觉得歌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反复诵读和记忆,也有助于对疾病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目前“歌诀记忆法”只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部分章节中应用,但很多学生都追逐索要其他章节的中内歌诀,达到“助学”、“助记”的目的。歌诀抽查和默写测试的方法虽然简单有效,却偏于刻板,时间久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逆反。因此,我们想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网络和常用通讯工具手机相结合,辅助歌诀的记忆,改良歌诀的考核手段和方法。内科教研室正计划与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手设计一款“中医内科学歌诀默写记忆软件”,软件设计成功后可将此软件在校园网上,也可通过电脑或手机下载使用,学生可以利用以蒙扎诺夫高效记忆音乐为背景,配合真人发声,辅以图像文字的歌诀辅助记忆工具加深歌诀记忆。使用者可根据学习进度,选择单一或多个章节自由测试自己的中医内科学歌诀掌握情况,此软件还能根据学生测试结果自动评分,记忆错误内容,在以后的测试中反复考核,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我们的设想是使测试软件操作界面尽量方便实用,测试评分系统灵活、准确,解除常规测试中的枯燥乏味感,使整个软件融学习和娱乐于一体,达到帮助学生在课余更好的学习记忆中医内科学歌诀。“歌诀记忆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他们认为歌诀化繁为简,用精炼的七言短句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复杂的中医内科病证,要点突出,便于记忆,尤其是在易混淆的知识点上,有很好的辅助记忆作用。如癫狂一病,在既往考试中同学们常常认为“语无伦次”是狂证的症状特点,造成错选,现在有了歌诀“沉默痴呆语无伦,静而多喜癫属阴”就不会再答错了。诵读名医编写的歌诀也让同学们心怀感恩,培养了卓越意识。有同学说:“悠悠歌诀,程老谱之,惠及众人”,在歌诀中感受到名医对疾病和临证经验的用心总结,激励他们勤学深思多总结,并立志成为名医的卓越意识。对于我们已经编写出来的歌诀,同学们也不一味盲从夸赞,同学们指出因为个人基础的不同,有的同学看到代表方剂,不一定能想到对应的证型,因此他们还尝试在现有歌诀基础上改编歌诀,如“黄疸”一病,原歌诀为“黄疸总因湿热熏,阴黄阳黄两类分,化湿利水导邪出,或用清法或用温。茵陈蒿汤麻连翘,大柴胡和茵五苓……”,有同学将后两句改为了“阳黄热重茵陈施,湿多甘露茵五苓,兼表麻连甘露合,胆腑郁热大柴通”。甚至还有同学尝试创作中医内科学趣味歌诀,但结合方剂歌诀多年来的教学应用经验,传统歌诀虽然初期记忆比趣味歌诀记忆要困难,但当学生通过不断的背诵掌握后,因歌诀涵盖面广,更有利于学生对歌诀的全面掌握[6]。中医内科临证歌诀的教学应用,既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2016年4月笔者在香港学术交流期间,以讲座形式,结合《中医内科学》授课内容,将“歌诀记忆法”在香港中文大学和浸会大学师生中进行推介,受到了香港师生的欢迎和喜爱。

以上是我们借鉴国内同行方歌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践对中医内科临证歌诀创作和教学应用的一些探讨。歌诀创作上结合教材特点、融合名老中医经验,力求做到内容清晰,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深挖歌诀内涵,通过歌诀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和识记知识要点,同时采取多种手段督促学生背诵记牢歌诀。并筹划尝试研发一款歌诀默写记忆软件,用于课后辅助歌诀记忆和学生自我检测。虽然尚有部分设想仍在筹划之中,但从现行结果来看,歌诀记忆法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为大部分学生接受和喜爱,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后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尽量让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每一首歌诀,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改善记忆效果。

作者:谭超 程丑夫 范伏元 刘建和 曾光 肖凡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柴永贤.歌诀记忆法——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J].甘肃教育,2010(1):53.

[2]丁银秀,秦毅,冯利强,等.歌诀记忆法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解剖学会,2008.

[3]卢新政,侯麦花,杨安琪,等.自编歌诀用于心血管内科学临床教学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79-80.

[4]王月.改进方歌有利于提高方剂教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6-18.

中医内科学范文7

中医内科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传统的中医内科教学采用“一人包干制”,即一个班级的全部内科课程由一名教师讲授。这样虽然便于管理,但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我们的任课教师均来自附属医院内科的不同科室,对本科所属病种的诊断、治疗以及新近的研究进展、科研动态比较祥熟,但对其他科室所属病种了解的却很局限。当讲授自己熟悉病种时生动、精彩,讲授陌生病种时机械,甚至照本宣科。其结果是没有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特长,没有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长此以往必然削弱老师讲课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这种教学制度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全面的。对于老师讲的精彩的疾病有所了解,对于老师草草讲过的其他疾病,也少有兴趣,掌握的内容更寥寥无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仿照西医分系统教学的方式,将中医内科按三级学科科学分类,分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等进行分段式教学。这样发挥了每个任课教师的专业优势,同时调动了老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中医来源于实践,是历代医家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积累和总结,并反复检验而形成的。古代师带徒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虽然有着比较强的临床能力,但缺乏理论的依据,这不但局限了医者自身水平的提高,更局限了整个中医药事业的进步。现代中医院校过于偏重理论的教学,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十分欠缺。辛苦培养的学生毕业到临床上不会处置病人,甚至基本的辨证论治都没有掌握。这样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于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加大临床思维的培养和临床技能的培训。将整个内科教学分为理论和临床两大部分,理论课上每讲授完一个疾病,马上就安排到相应的科室进行实习。找到典型患者,老师亲自示范问诊、查体,然后给学生讲解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让学生对所学的疾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巩固了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临床辨证思维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牢固了学生的专业信念。

中医内科学历史悠久,内容多而复杂,涉及范围广,难以记忆与掌握,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仅书写板书,即便增加临床病例的阐述,也难改善课堂教学较抽象的弊端,往往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习与掌握。对于21世纪的中医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及方法已很难适应现代教学对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其自然、生动、形象、丰富的特点,已广泛运用于多领域,其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成果最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和动画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其交互式特点创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创造出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频率、改善学习效果。因此中医内科的教学也应密切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更良好的教育空间,使其枯燥乏味的文字,变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直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接受能力。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因材施教,根据老师的教学特长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极大丰富了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即能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又能充分吸收现代的科技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若能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即可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又可使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适应当今的教学改革,促进中医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研制成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使中医内科学教学具备生动、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对提高学生的水平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的教学改革,调动了教师讲课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更生动、临床实习更活跃,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临床技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是由于实施了此套教改方案,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去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

中医内科学范文8

1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目前西医内科学的发展方向是除了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外,其逐步涉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着重探讨其发病机制,但是目前中医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现代临床需求,因此本教研室定期组织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讲座,不断充实更新教研室老师的知识储备[2]。同时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的借助课堂时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所以本教研室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手段将死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图像、动画,甚至是模拟真实环境,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手段,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2.1引入CBT教学模式CBT教学(Case-basedteaching,CBT)是一种以临床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选择常见的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这种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是病例的选择,因此本教研室首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病案,病案的选择要同时具备广度、深度以及难度适宜,要从简单到复杂的反映疾病的发展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CBT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临床诊断环境,能够增强学生在真正诊断病人时的自信心,通过学生对一个个真实病例的分析,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大大缩短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3]。2.2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学以及创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教研室运用PBL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和实际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相结合,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给出结论,教师在根据学生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分析,重点讲解学生容易忽略的错误和细节[4]。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因为西医内科学本身内容较多,PBL教学所强调的自学必然增加教学耗时,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不同,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开发,因此本教研室根据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适当运用PBL教学,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临床见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临床,西医内科学内容繁多、抽象,而尽可能多的参加临床见习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传统的见习教学都是以教师示教为主,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质量,节省了时间,但是对学生的启发性,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够,为改善这一状况,本教研室定期让学生进行示教,而实习老师起引导作用,然后对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西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5]。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西医内科学知识进行消化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4完善考核制度

对于教学质量最直观的检测指标就是考试,考试制度能够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为使考试更加科学,要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考试模式,因此本教研室在试卷中加大了病例分析以及资料综合分析类题目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实际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6]。

5总结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各大中医专业的教学宗旨,传统教育模式下只重视中医理论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作为高校必须重视西医课程的开展,而西医内科学又是一门重要的西医基础课程,所以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作者:张竞之 刘彬 刘慰华 谭永振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学范文9

案例教学法是我院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我院多年来的案例教学的经验,内容涵盖了案例教学的开展时间、难易度选择、对象选择、案例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过程,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教学方式。由于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1]。我院在多年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并且在生动、真实的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特将多年来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1何时开展案例教学

开展案例教学宜早不宜迟。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低年级(本科1、2年级)不宜使用案例教学,由于此时学生们刚刚入学,没有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突然进行案例教学会造成难度过大,学生们讨论热情低下等情况,因此,案例教学适宜在3、4年级中开始运用,此时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知识,此时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能力。而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间需要根据教学的进度适当的进行安排,可以在中医内科学开课后3周左右进行,此时,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及辨证方法、治疗原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某些疾病的具体理法方药方面知识并不系统,适时的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强化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能力,通过生动的案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可以加快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效率。

2教学案例如何选择

中医内科学的案例选择需要教师细心揣摩,并且对临床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设计。首先,案例的难易程度应当适当变化,开始阶段(12个学时左右),由于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与基本知识尚少,开展案例分析的难度较大,此时的案例分析重点在病名的诊断、辨证分析方面,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学习中期(40个学时后),就可以进行难度较大的案例分析,比如多个证型兼夹、舌脉症有一定矛盾、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案例,案例内容不要超越教学大纲,这样,学生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便于检查与督促他们学习。其次,案例的信息完整度很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需要具有明确诱因、症状典型、兼证有特点、舌脉有一定代表性、整个诊疗过程清晰准确、检查结果完整全面、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明确的好转或恶化及转归。我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要求案例教学的比例在80%以上,即绝大部分的中医内科疾病均以案例教学法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根据学情来进行案例的选编非常重要,对于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如何分层次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对象选择在前面已经提到,但是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教学大纲有所区别,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要握区分层次,具体对象具体分析。首先,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案例体现的知识点、侧重点、点评的内容均要有所区别。本科生的案例教学,案例的重点内容应该是疾病的诊断、辨证分析内容,教学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们对于案例相关内容的发现和分析,案例内容尽量不要超过大纲范围,当然可以适当提高分析难度。本科生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暴露他们基础知识、分析能力、遣方用药方面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多可以发挥和讲解的知识点,并且各种问题可以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中依次解决。硕士研究生的案例教学,基于研究生不同的临床经历,他们的案例教学重点在提高他们的临床理论分析能力、遣方用药能力、症候鉴别能力,知识内容可以超出大纲,多使用临床真实并且有难度的案例。硕士研究生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时的局限性,有时考虑问题比较机械,不够灵活,这些问题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着重解决。

4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4.1案例选择及编写案例教学的最重要一环是案例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是病史、诱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齐备的案例,并且最好有多次的复诊,并且有转归的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中医的临床实际疗效,并且从中感受到治疗的成就感。

4.2课堂案例教学形式大纲为本、案例为标,标本兼顾。课堂教学以教学大纲确定的知识点为主、案例的内容要尽量覆盖这些知识点。选择典型病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如何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初步的认识。案例可以出现在每个教学内容中,如诊断、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将案例用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的优势和特点,让学生根据案例来学习,案例即为线索,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选用案例引入法、课末案例分析等方法。案例引入法有许多不同形式:可以先出1个医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教师进行分析评论,找出问题,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讲解案例反映出来的知识点的内容并可以适当拓展。也可以先由教师讲解案例的形式与分析的过程,再给出案例进行分析,由教师审读、点评。课末案例分析是在课堂讲解结束之后进行的,可使用典型病案考核学生对重点内容理论掌握情况,也可使用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典型病案,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采集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

4.3临床案例讨论以临床实际案例为案例来源,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对理论学习的总结和复习,真实的临床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该病或该类疾病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紧贴临床,在临床真实病例的基础上略作加工、整理,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作答[2]。在进行临床案例讨论在课前先将病案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在讨论时,以临床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疾病的发病机理、演变过程、临床特点,掌握对此类疾病鉴别诊断的思路。在病例分析时先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纠错,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与此同时,参考、借鉴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发挥朋辈学习的优点。

4.4临床病案考核作为教学医院,本科生有较多机会到临床科室进行见习、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院一直重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在每次的见习、实习过程中均会挑选1~2个典型病例为学生讲解,并且让学生亲自到床边进行问诊、查体等,然后在示教室进行讨论、分析,并撰写病历和分析,“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实践,而临床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最好环节。我院积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实行案例教学,学生在住院部、门诊见习、实习过程中,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结合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也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试重理论轻实践,重笔试轻操作,我们根据学生们在门诊、病房的表现,将案例分析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并且占到学期末总成绩的20%~30%。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采用临床病案考核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比较好的形成性评价措施。

5总结

案例教学形式多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们综合运用中医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层次,选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法,综合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关注将医学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培养问题;将单一注重学科知识体系传承逐步转向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关注在医学教育中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科学性、有效性。这无形中对教师提高自身业务及教学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多元化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和“学”双方达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晓燕,郭霞珍,马淑然.中医案例教学实现若干关键环节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6(25)1:26-28

中医内科学范文10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移动终端、网络宽带、网络速度及视频共享网站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文章尝试在观察微课教学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微课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并研究其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模式。同时,从微课的“教育资源”属性出发,结合目前的微课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地探讨了微课的概念和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以及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通过“微课”促进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医教育推广和传承的契机。

【关键词】微课;教师能力提升;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智慧课堂;翻转课堂

1微课概念辨析

对于“微”的程度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微课的理解有所不同。虽然定义存在差异,但定义中有一些共同点,即“目标是单一的,内容短,时间短,结构好,微视频用作载体”。目前,在教学实践或各种微课竞赛中出现的“微课”基本符合这些特点,但这些视频格式的微课程并没有被学生使用,也就是说,缺乏学习科目,自然就没有“师生互动过程”,因此它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微课。微课应包含与其相匹配的“微目标、微教学和微实践”的课程要素,从而共同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微课,属于课程理论范畴[4]。当学习者通过微课学习时,常常通过使用微课作为媒介间接与教师互动,通过在线讨论和面对面咨询等不同形式进行直接互动,以产生有意义的教学活动[5]。这实际上是微“课”,它属于教学理论的范畴。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主要分为两个主要的学习课程,即课外和自学。通过微课,课堂知识点清晰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学。只有在有效完成微课学习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发挥积极作用[6]。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翻转课堂的需要设计微课,区分知识点,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7]。每门微课都侧重于一个主题并解决一个问题[8]。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微课程发展的雏形[9]。因为翻转课堂解决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例如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反思,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依赖于课外学习。所以,必须要精心设计微课,从课程目标分解、微课程设计、微课程教学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活动等)、微课摄影、微课后期制作及微课生成等方面提升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凭借优秀的微课程质量,确保优化课堂翻转的教学效果。

2微课设计对教师的能力提升

微课设计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在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微课得以实现跨区域、跨地方的互助教学和研究、远程互动交流。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扩大了合作的范围,拓宽了合作的渠道,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微课程设计已成为“百家论坛”,每个微课成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它增加了教师设计和意愿,增强了教师的沟通和团队合作技能。另外,教师在微课开发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微课设计技巧、方法等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微课设计理念的更新,理论素养的沉积、实践素养的提高和学术能力的提升,这些内部能力才是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微课设计是微视频作为特定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载体,为教师的设计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不断实践和反思,获得智慧的灵感,触动内在的观念,获得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转化以及专业智慧的内化。微课鼓励教师走向多元化、动态化的设计网络体系,是拓展教师专业智慧的渠道。教师设计微课后,在线共享微课并接受同行评审,结合自己的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师在不断的“设计共享-实践-反思-反馈-再实践-反思”的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创造性研究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10]。微课资源库是以建立微课为核心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支持资源(教学设计、课件、实践测试、评估、反思、反馈等)的总和,既包括可见的微课资源又包括隐形的微课资源。微课资源库中的可见资源为教师的专业授课发展创造了一个智能的学习环境。微课资源网络作为智能学习环境的重要载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资源:微教案、微课件和其他教育资源;情境化资源、微课评估、微课论坛、微课反思和其他互动资源;最后,形成一个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微课资源库的主体是基于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理论体系的多学科,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和微课教师[11]。多学科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具有学术互补优势的互动。“专家-教师”的互动增强了教师授课理论深度。“师生”互动丰富了教师授课实践经验。“教师-技术人员”的互动提高了教师微观课开发设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3中医内科学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探究

目前中医教育模式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接受”模式,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并通过“组织教学-导入-教授-审查-分配作业”等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但是,在这种“被动接受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中医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特别是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12]。就中医内科学的特点而言,它是与临床紧密相关的学科,其生命力在于临床实践,在于应变。中医内科疾病的症状是错综复杂多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材中,典型现象往往被用作教学模板、切入点甚至知识点。因此,疾病的临床症状并不像教科书所说的那样主要症状悉具,兼症清晰明确,所以“临证贵在知常达变”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看出,中医的教学,“知识”是基本要求,“达变”则是临症的更高的要求。就“微课”而言,本身侧重于师生互动和学生自己的学习经历,这恰恰符合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专注于“启蒙”的特点。“微课”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它改变了原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辅助角色,从讲师和解释者到学习动力和激励的角色转换。复旦大学副校长卢伟认为,微课的“翻转课堂”加速了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转变。这些微课实际上成为学生的感知、感受、理解、解释和交流的集合。但是转变授课模式,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生态。因此,“微课程”必将促进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4结束语

教师和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典型的案例化教与学情境中能达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在信息化背景下,课程与教学问题已经生了悄然巨大的变化,要求教学论研究者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科学及时地回应课程与教学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来适应时展要求。不同学者对微课的概念理解及其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由五个要素组成,包括目标、内容、教学活动、互动和多媒体。目前,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教学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微课程进行各种教学实践。应用目标不同,教学组织不同,设计结构的程度也有不同。在临床实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解决微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微课结构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一般而言,只要目标明确,微课程对教学结果就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因此,通过“微课”促进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医教育推广和传承的契机。微课得以实现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优质的教师资源、熟练的视频制作团队、先进的网络维护推广技术等,并且这些组成部分需要协调有序地组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微课资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产业合作的加强,学习需求的转换,微课将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一种手段来进行推广。展望教育发展的未来,微课会持续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相关企业的关注。由此可以预见,微课的实践教学将成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进步的典范,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中医内科学范文11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临床运用,《中医内科学》理论讲授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和临床近20年,深感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医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一定程度上要从细节做起,如《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的讲授就是值得探讨的一个细节问题,很多教师因学时所限,不讲或者少讲《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部分,似乎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岂不知分型加减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灵魂所在,它的讲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未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笔者现就《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这一问题谈一下个人认识,与同仁共勉。

1《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的重要性

1.1分型加减是中医内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中医临床运用的灵魂

如果说《中医内科学》是临床的一个宝库,那么辨证分型就是打开宝库的钥匙,而分型加减才是真正的寻找宝物的探宝器。临床上几乎没有病人的病因病机与教材典型证型高度一致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病人,所以临床中就没有固定的病因病机,没有固定的证型,没有固定的治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药。中医治疗病人,采用的是个体化治疗方案,体现其运用知识高度的灵活性,这个灵活性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就体现在分型加减上,所以分型加减是中医内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临床运用的灵魂。

1.2掌握分型加减是学生由理论走向临床的桥梁

中医临床的灵魂是辨证论治,“有是病,用是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讲证型不讲加减,学生就无法掌握中医临床的灵魂,就无法形成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流程,学生不知临床加减,一味照本宣科,对号入座,就会形成理论与临床隔离的局面,因为临床没有与教材一模一样的病情,对学生的临床运用能力和以后职业能力都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1.3分型加减的讲授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的重要载体

教师教学水平从低到高有三个层次,即传授知识、艺术化教学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中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也需要有灵活、自由发挥的载体,而《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的讲授是教师实现教学艺术和风格的重要载体。因为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既可以是教材上有的知识,也可以是自由发挥、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在这个载体上,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因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喜欢中医内科这门课,从而对学生职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

2《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的讲授方法与意义

2.1病因病机是分型加减讲授的内在规律和依据

《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灵活性大,不易把握,讲解难度较大,也是许多老师不愿讲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万变不离其宗,分型加减有其内在规律和线索,即病因病机演变。讲好分型加减,必须把握好这条线索。加减中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是在证型主要病因病机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中医内科学》教材在分型加减的描述上,有时以症状为依据加减,有时以病因病机为依据加减,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临床表现是外在的,病因病机决定其临床表现,所以,讲授分型加减一定要牢牢把握病因病机演变这条线索,只有这样,分型加减的讲解才能条理清晰,学生也易于掌握和理解,才能达到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以暑湿感冒加减为例。暑湿感冒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暑湿侵袭,伤表犯中,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在这一病机中,病性有两个:暑和热,病位有两个:卫表和脾胃,病机演变也会在这四者之间发生。暑热偏盛,发热、口渴、痰涕黄稠、舌红、苔黄、脉数,加黄连、山栀、青蒿、黄芩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肢体酸重疼痛,加藿香、佩兰;湿在脾胃,胸闷脘痞、泛恶、口渴黏腻、腹胀、便溏,加陈皮、半夏、苍术、白蔻仁;热在下,热盛伤津,小便短赤,加六一散[1]。可见加减背后是病因病机。

2.2分型加减讲授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互动、取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平台

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可争议的重要途径,给学生以思想自由、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讲授不受执业医师考试、职称考试等约束,给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重要平台,师生平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讨论中、在自由思考中提高教学效果。

2.3分型加减讲授是拓展知识、与临床接轨的重要阵地

《中医内科学》很多知识已形成共识,也是执业医师考试、职称考试必考内容,但在知识拓展和与临床接轨的讲解上有一定难度。《中医内科学》分型加减不涉及上述内容,其灵活性较高,为知识拓展和临床接轨提供了一个场所。仍以暑湿感冒为例,因为暑就是热,暑湿本质就是湿热。在知识拓展方面,可以讲授湿热病治疗原则,因湿热易停于中焦,火性上炎,裹湿上行;湿性下趋,裹热下行。湿热弥漫三焦,故治疗上焦顺势清热,中焦健脾,下焦祛湿。下焦祛湿有两个途径:通腑和利小便。这样学生不仅对暑湿感冒的治疗了然于胸,对其他湿热为患疾病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触类旁通,为走向临床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在临床知识讲授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暑湿感冒因湿热交蒸,临床治疗取效较慢,注重通腑(尤其消食)健脾,使湿热从大便走,利水通淋,使湿热从小便走,湿热去则疾病易愈。这样既拓展了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中医内科学范文12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

1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1]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是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面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国高等教育机构推行课程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鼓励全国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的特点与各类学科的性质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这为全国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衔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和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中医内科学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理论培养)和临床实践教学(临床技能培养)两部分。中医内科学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而临床实践教学集中在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如望、闻、问、切四诊法的临床运用,规范的书写临床病例与处方,对临床疾病进行辨病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医嘱等。理论教学培养是学生临床技能实践的前提与基础,而临床技能实践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运用的重要途径,两者皆为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接踵而至,社会各界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的认同感与信任度持续下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环境不容乐观,在这种环境的作用下,医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与行为所致的错误价值观诱导,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如:对自己的专业缺乏信心,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担忧,对祖国传统文化质疑,功利心重,在学习上产生厌学的心理等。[3]因此加快推进中医类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有效变革以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普遍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模式,对提升医学生医德医风职业素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内科学是培养中医人才的关键课程之一,挖掘“立德树人”思政元素以融入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德育教育入脑入心,筑牢学生的思想防线,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的言论及思潮对学生产生的危害,才能真正实现医术与医德同向同行协调育人效应。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上皆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研究阶段,可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现本人结合近年来在中医内科学上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关于做好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仅供参考。

2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1理论课思政建设

中医内科学教学上有着内容多、知识点多,课时相对不足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起来压力较大,以致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目标在制定上多是集中在专业知识层面,对学生专业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没有过多的关注。因此实现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制定课程专业知识培养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双重教学目标。要实现这双重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必须充分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中。此外面对课时相对不足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重新整理中医内科学各章节中要重点掌握的疾病与一般了解的疾病。对重点掌握的疾病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着重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对每堂课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在内容和时间分配上要精心设计,做到无缝衔接,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对一般了解的疾病,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我们的授课对象大多为00后的大学生,具有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对智能手机依赖性强,喜欢并好奇新鲜事物的特点,长期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其而言,形式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后,要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制作更加形象化、趣味化的视频、动画导入课堂或者在线教学平台如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网等。还可将思政元素融入临床病案,教师制作思维导图课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分析病案,解决问题。这些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便捷化,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想学的时候就可以参与学习中,与老师互动交流。

2.2实践课思政建设

实践课主要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而参与实训课教学、临床见习、实习是其实现的主要途径。通过临床见习与实习,学生可以近距离与患者接触,在实践中感悟、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与实习带教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接触实际病人后,往往表现出不自信,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在沟通技巧上又存在很大缺陷,导致在采集病史上面临不知道如何问,问什么,不能自然地展开与终止话题,以致难以获得患者信任以获知与疾病相关的有效信息,不利于诊疗的开展。[4]这主要和学生在校期间无专门针对学生的医患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教育课程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临床实践中见习或实习的机会,针对具体病人病情,有效地融入相应的医患如何沟通,医生临证时表现出医者仁心、敬业、奉献、创新等良好医德医风现实案例来感染学生,起到育人于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之中。此外,进行实训课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剧模拟教学法,让学生互相扮演医生与患者角色,进行临床技能操作与职业素养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乐趣。

2.3提升教师思政教育理念,育人先育己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课程,从事教学的教师有很多是奋战在繁重而又危险的临床一线工作中,日常中他们更加注重医疗技术的学习与提升,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自身的政治理论及素养的提高,投入相对不足。因此对课程进行思政改革时缺乏深入探讨并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意识,进而出现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衔接僵硬、牵强,生搬硬套等现象,不能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不断利用业余时间,充分采用现代网络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app,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增强思政教育观念,自觉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并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立榜样,发挥引领的作用,从而提高思政育人的质量。

2.4改革传统考核模式,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专业知识笔试是中医内科学传统教学考核的主要形式,造成学生只重视课程医学知识的学习,对加强自身养成良好医德医风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医患沟通技能等方面意识薄弱。为顺应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实现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在考核内容上,可以将医学人文素养融入专业知识测试题中,实现专业知识与医学人文德育教育并举的考核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考核平台,通过主题讨论、作业,或病案(学生模拟进行临床诊疗)等方式以综合考评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德育教育实施的效果,实现以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的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