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新农村建设范文3篇

新农村建设范文3篇

时间:2023-01-09 11:07:14

新农村建设范文3篇

新农村建设篇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坚持与发展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该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部署,“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该战略的全面开展。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及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下,为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如何面向大众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转变农村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及如何推广并号召高等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改变办学理念和发展思维是地方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的重要问题,从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使其更快、更好、更精准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1]。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进行建设,最终将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且人民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曾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了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水平、引进专业人才刻不容缓。高职院校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及人才引导可极大地改善并促进新农村建设。高职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改革[2],这将极大地解决高职人才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的问题。从当下就业形势来看,高职学生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之间就业差异较大,相对处于就业竞争的劣势地位,因此将就业方向转向新农村建设,不仅可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可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1.生产发展。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及实现其它要求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要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同一幢大厦的修建,基础打不牢,大厦终将坍塌。农村建设要与高职院校教育相结合,共同筑牢发展基础[3]。2.生活富裕。只有真正做到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衣食住行,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生活幸福感极大提高,才是对一切工作最好的肯定。生活富裕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用来衡量工作落实情况的重要标尺。农村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才是对国家、政府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3.乡风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素质也应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从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加强教育,要崇尚文明、科学,形成团结互助、民风淳厚、家庭和睦、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农村要全面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加强,不断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蓬勃发展。4.村容整洁。农村环境的发展是展现新农村建设的窗口,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情况,使人们安居乐业,极大地提高生活幸福感。村容治理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体现。5.管理民主。要对村民的政治权利进行维护与尊重,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职院校提出更高要求1.高职院校应尽快调整其专业结构,实现教育改革。农村、政府及高职院校应相互协调,政府应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努力协助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专业与新农村建设发展所需人才之间的契合度,同时要加强岗位需求的针对性。高职人才教育下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4]。2.提前使学生接触农村建设,使其在校期间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技能。政府及高职院校应提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掌握新农村发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注意不同地区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发现不同的发展方向第一时间反馈给高职院校,使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针,这样才能培养出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从而更好地建设新农村。3.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可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农民技术与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民群众的素质同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才能得到稳固保持,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才能与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对农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两手抓。尽量做到农民素质教育全覆盖,对农民素质教育要有耐心、循循善诱,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5]。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校期间,一定要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同时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成为能吃苦、不惧艰难险阻、专业素养与精神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国青年。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要树立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理想,通过实践教育,培养自己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坚定信念,加强创新能力,与时俱进,提高自己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能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发展战略部署,既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持续推进,刻不容缓。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必须加强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变农村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是人,人是完成该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发展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有大量高质量技能人才和实用性技术人才才能实施这一伟大建设工程。农村中的农民、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及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的人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质量、数量、能力等直接决定该建设的成败。加强新农村建设与高职院校的密切合作,不断壮大中坚力量,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既是加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举措。

三、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及方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存在偏差。除部分高职院校设有与农村农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与农业发展并无直接联系,不利于对所需人才的快速培养。2.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曾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类问题,如措施实施不足、对人才吸引力度不足、相应保障机制缺乏等,导致收入、福利待遇及个人发展等方面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使其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就职。3.部分高职学生迫于就业压力选择在农村就业,由于农村条件艰苦、矛盾诸多及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毅然选择在就业期满后离职,难以留住农村人才[6]。4.传统就业观念及家庭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去偏远的农村发展,他们对一些相应政策缺乏了解,以自己的认知给孩子灌输就业观念。很多高职学生无法坚定自己的目标,总是随波逐流加入考研、考公的大军,希望能去更好的地方谋求发展。

(二)高职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案1.高职院校应尽快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7],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储备人才,扩大新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各地区一定要把握发展方向,认清发展优势,及时反馈给高职院校,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培养的人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2.改善农村就业环境,为吸引大量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从农村交通环境、农民素质教育、薪资及福利待遇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人才吸引政策,尽可能满足高职学生留在农村发展的需求。3.加强学生就业方向及规划的引导,从思想层面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增强学生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通过实践了解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其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就感与自豪感。4.官方媒体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尤其是学生的就业观念,及时纠正错误的就业思想。此外,应大力宣传国家推出的相应政策,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看到发展前景,不再随波逐流,认清形势,并愿意主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结束语

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刻不容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更能扭转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对培养新型农民及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价值,为缩小城乡差距,尽快实现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郭玉华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新农村建设篇2

农民群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发展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大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农民群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地区发展的需求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培养出一匹匹新型农民,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但是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状况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年轻人都选择了从事非农行业或者去往了一线大城市,现如今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和老人,这部分群体的年龄普遍比较大,而且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滞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比较差,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要想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以及职业技能。只有把大部分的农民培养成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把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支持[1]。

2当前农民培训的现状

2.1培训内容和形式,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民对知识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只是单纯的技术学习,现在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了需求。如果政府部门还是使用过去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了。

2.2追求过于安逸,影响农民接受培训的热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在吃住上得到了满足,手里还能有余,但是富裕起来的生活并没有让农民的思想发生太大变化。在农闲的时间里,农民更喜欢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面对如此安逸的生活,根本没有产生理想上的追求,进而对学习培训也没有什么热情。

2.3教育培训难易形成针对性在新时期,农民的教育培训也展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是因为我国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其次是,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村在文化水平以及年龄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他们在培训上选择的内容也不同,并且在开展培训时农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别。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中,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只能采取一刀切的培训形式,因而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现在有许多农民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来回流动,当前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对针对在农村生活的农民,没有考虑到进城农民的需求。

2.4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目前的农民培训工作虽然是由多个政府部门协调进行的,但是这些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在开展农民培训的工作过程中也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了很大的培训资源浪费。另外,还有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只关注农村的经济建设,根本没有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投入的培训经费十分有限,并且也没有配备完善的办学设施,专业的培训老师更是匮乏,那些临时兼职的老师流动性非常大,影响了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质量[2]。

2.5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在过去很多农民都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很多农民只上个小学或初中就出来打工了,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学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使得这些农村只能从事基础的工作,并且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进而也没有再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今,大龄农村劳动力再接受现在的教育培训,却变得不容易接受了。

3创新农民培训,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做法

3.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新型农民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民群体的支持,因此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为农村建设培养大量新型农民。政府部门在开展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时,必须要有客观的经济市场观念,站在农村、农业发展的角度,紧跟时展的要求,不要脱离实际,对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扩大农民培训的内容,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型农民。

3.2注重农民群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更要注重农民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出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因此,在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时,应该把精神文明与使用技术都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在帮助农民学习职业技能,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好注重农民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的提升,逐渐培养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成为新型农民[3]。

3.3对农民的培训应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地区,为了让这部分农民可以在城市安家乐业,符合城市的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就必须考虑到农村劳动力的城市迁移问题。要保证大部分农民都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一技之长,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在城市站稳头脚,获得不错的经济收入。同时,为了适应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引导农民去主动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更好的适应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3.4注意教育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在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时,应该注意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农村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村也正在不断的进步,要想提高农村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就必须重视培训的内容,并在上面多花些心思。并且在实际的调查中,尽管传统农学知识依然受欢迎,但是想要学习的人数却在下降,而生活科学知识以及技能类的学习人数却在上升。

3.5在农民培训中,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作用农广校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出的专门给为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单位,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农广校已经形成完整的办学体系与教育培训网络。在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过程当中,通过农广校可以把培训的课堂设置在乡镇、田间、村落,这为农民群体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在这样的培训方式下,农民手中的农活也不会耽误,直接就近去参加培训学习就可以了。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等现代化的平台和技术,在培训教育上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对农民进行知识和科技的普及。负责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的政府部门还可以定期到乡下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将那些复杂的技术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编写出来形成小册子发放给农民,以提高这些技术的实用性于操作性,让教育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更好的为农民服务。这种贴近农民实际生活、灵活多变的教育培训方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并且在培训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4]。

3.6加强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建设为了做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就必须建立起专业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可靠的力量支撑。在建设农民教育师资队伍时,应该把那些拥有专业技术、对现代知识有深入了解、懂得农民需求等教师引入队伍当中,并鼓励那些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此外,还应该定期送培训老师去参加相关的培训,并根据社会发展以及农民的需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并摸索出适合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教材体系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效果。

3.7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教育培训的方式上,可以做出一些灵活的改变与创新,比如,让培训老师进村、田间现场操作等,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为农民进行知识讲解以及技术分析,让农民能够更荣容易理解这些培训的内容。在每次的集中培训之后,培训老师可以到田地里对农民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教学,从而达到让农民一学就会,并能够学以致用的培训目的。让农民可以所培训的理论知识与技术灵活地运用在实际的田间劳动中时,才可以切切实实体会到教育培训的价值,进而吸引更高农民主动去接受教育培训[5]。

3.8增加教育培训资金来源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项目,因此,政府部分必须要设立出专项资金为教育培训提供财政支持。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社会力量,鼓励有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当中,并逐步建立起多样化的农民教育培训投资机制,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以便将农民教育培训长期继续下去,培养出更好新型职业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的农民群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是农村地区的主体。要想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大发展,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出大批的新型农民。因此,当地政府必须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在提供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根据农村发展的情况以及农民的需求,对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让专业的培训老师深入到田间,为农民进行操作,让农民更直观的学习和感受新技术的价值,同时鼓励农民群体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中,去学习新知识与技术,从而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冯燕红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新农村建设篇3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也应该适应新的变化趋势,迎接新挑战。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创新基层党建,高度重视中央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这样才能够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作出有效举措,推动农村基层党建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研究。现阶段通过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发现,基层党建工作存有运行不规范,执行制度趋于形式等问题。

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1.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背景我国幅员广阔,乡村众多。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农村中,基层党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工作薄弱环节,尚未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为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应当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助力乡村振兴的制度,并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方法。经过研究东丰县基层党建工作实况,发现基层党员小组是党在乡村开展工作的基础单位,是党在乡村活动的主体组织机构形态,是各种党建工作开展的核心。只有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走上致富道路。这一活动过程中,还能反作用于党组织建设,使农村党组织建设更加壮大,工作水平更高,建设力量更强。

1.2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定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核心内容就是对新农村组织框架的重构工作。要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深入融合农村发展中,促进农村建设不断创新。如此一来,农村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变化形势,给自身发展带来新思路。

1.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原则首先,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应牢记本心。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管理工作比以往更加期待,这就需要党组织牢记党为人民的基本理念,不忘初心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建工作,以适应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其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因地制宜。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化,各地方各区域由于文化、地理的因素,党建工作开展状况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地方各级党委组织积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主心骨功能,探索适应当地农村管理的新方法。最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应同心聚力。农村综合治理已成为全国治理的最后一站,农村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只有牢牢把握好党建导向,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团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投入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之中,不断地广汇民智、广纳民心,才能形成政府主导、群众自治、广泛监督建设新格局。

1.4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意义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能落实国家政策。基层党组织位于三农的前沿,活跃在民众身边,最理解民众需求。所以,基层党建工作可以为上层党员带来真正反映新农村建设现实状况的资料,为上层党组织制定路线方针创造了生动的经验数据。其次,加强农村党建工作能紧密党群关系。民众的拥护与爱戴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建设可以向人民群众反映传达国家思想方针以及政策优惠,使广大群众保障自己的利益,自觉的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最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能保持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基层单位组织是党在乡村开展工作的基础单元,它承担着进一步发展思想教学管理的重任,以及严格执行党规党纪的工作责任此外,党组织既要完善党内生活,又要抓好党员干部培养。所以,在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能为基层党组织保持党的先进性筑牢防火墙。

2东丰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2.1建设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东丰县委书记曾海洋围绕街道(乡镇)的综合改革,简政放权、网格管理。针对难点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当地管理根基,积极构建了党建带动管理的新格局。为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东丰县在县委党校多次召开了全县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示范培训会议。培训过程采用了集中式讲授的形式,学生细致掌握了党章等党的基本理论、基础道路、基础党纲、基础要求。通过精心教学,鼓舞了全体党员及积极分子从根本上认识党,从感情上热爱党,从行为上追求入党,积极投身于基层党建工作伟大工程。

2.2主要措施第一,强调条块结合,共同打造党的建设共促工作体制。研究实施党委+专委的管理模式,已成立了共建理事会8个,专门理事会27个,定期举行党的建设管理工作联席会、干部定期交流协调会、社团事务协商会等会议,共同研讨处理共驻共建、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难题。第二,构建共享,以做到群众与党员的良性互动。深入开展互动性活动以鼓励中国共产党员与当地群众融合共筑、共同提高。统计2021年全年数据,全县累计26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咨询服务3.2万余人次。第三,是突出社企合作,有效发挥企业的兜底功能。在本县设立了非公企业和社区组织的党建工作辅导站点,进行场所保障和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进一步拓展党建工作内容。依托社区企业组织建设非公党小组45个,选拔党建工作指导员106名,全面提高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积和工作效率。

2.3建设成效第一,加强本县基层党建工作夯实了主体职责,加强了组织领导能力。基层党组织能够落实好管党治党的职责,实现了通过组织方式传递压力、传导任务,从而高效地推动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同时能够保持以突出党执政职能为关键,有效发挥组织战斗堡垒功能和中国共产党员先进示范作用,领导力以及党员意识进一步加强。第二,促进了良性交流,提高了党组织文化凝聚力。党组发挥核心领导功能,指导驻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工作,协调推动为民细致化、精准化公共服务工作。党员干部的聚合性以及向心力继续增强,拓宽了服务覆盖范围。第三,创新了服务载体,提升了党组织的工作能力。通过深入开展本县党建工作,帮助街道城镇居民化解了大量困难,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继续增强。

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存问题

3.1部分基层党员存在综合素养不足的现状

目前党校内部分党员综合素养不足,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首先,从调查情况表明农村党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养较低、建设能力不强等现象。甚至还有部分党校党员是由村干部过渡而去,对党的方针政策一知半解,难以适应党校内的新形势[1]。其次,还有部分共产党员思维政治素质不够,党性意识不强,政治宗旨价值观淡化,社会贡献意识淡漠,个人功利思维强烈。导致其在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时未能做到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有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远离公众权益、做事不公、做事方式不妥,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的现象。最后,还有的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不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所以,在农村地域各种条件的局限下出现腐败违纪、违法等现象。此外,也有的是党员缺少开拓精神以及进取精神,在工作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很难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在遇到问题时更是无法找到破解难题的思路。这无疑影响了本县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进度。

3.2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力量涣散的情况

3.2.1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在基层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中,一直面临着青年人才短缺和现存人才老龄化的问题。而由于人才老龄化的问题,也直接造成了在基层干部组成中没有专业的人员储备。在不同的地方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文状况和经济情况,选择与之匹配的基层发展方法[2]。基层人员严重老龄化问题严重,容易出现人才能力参差不齐,接触新事物能力不足的情况。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脚步逐渐加速是现实情况,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也很容易出现基层发展落后的问题。

3.2.2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出现偏差。首先,部分党员存在割裂化思想。有些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工作具有根深蒂固的分层思想,在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不能贯彻协调平衡的原理,忽视了基础党建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实际关系。其次,大同小异的粗放式思想严重,党建工作放松懈怠。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经常将抓了等同于抓好,缺乏职责意识。对上一级组织的要求只是复制粘贴式的照本宣科,经常以应付心态对待基层党建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任务。

3.3党校教育工作存在不完备现象

3.3.1党建教育活动不经常。基层党员干部很难进行教育活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比较放松。假如基层党员没有参加党建教育活动,就不能满足党建工作开展要求。有些党员的服务意识薄弱,缺乏活力。乡镇党组织没有约束机制,党的评价工作也不合格。这严重影响了党的纯洁性以及和党的斗争能力。3.3.2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农村党员干部们普遍担负着经济发展建设等多项重任,工作内容繁重劳动报酬却相对较少。部门党员的收入甚至无法满足家庭开支,且村领导班子干事活动积极度也不高,个别党员还存在着惧难心态,甚至提出离职的意愿。

3.4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不够健全

3.4.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环境复杂。农村基层运行管理模式呈现了多样化特征。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某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为解决三农问题振兴乡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些复杂的环境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造成阻碍。

3.4.2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缺乏。有些农村基层组织缺乏具体的党建工作细则,又或者缺乏具体的责任分工,导致在开展工作时不够认真,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质量。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党建工作人员的绩效并不能为党员提拔带来裨益,部分党建人员既没有工作激情,也不愿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党建工作上来,这必将影响农村党建工作的有序发展。

4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措施

4.1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动方法首先,可以在不同村落之间设置区域性的联合党总支,每一村落以党员干部为基础,规范其管理职能。通过建立区域性的联合党总支,可以促进区域化农村生产规模形成。在地理位置、人文因素等条件的综合考虑下,将发展水平相似的农村结合起来,补充党组织的设置,通过推选、选拔等方式设置区域性书记作为成员,使农村基层党员能够拥有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加强不同村落之间党组织的联系。其次,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引导功能。第一,在面临当前的基层建设工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党员领导必须深入基层群众的家庭,具体考虑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其经济中的存在哪些详细问题,并集中研究出有针对性解决对策。第二,需要通过地方特有的农业经济政策来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比如,针对直播互农政策,基层党员领导就必须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深入农业生产线的每一个地方,从而利用身边资源,积极推广地方的农业品牌。第三,党领干部的引领作用,还要自己抓起,向身边的民众作出表率,以争取让本地村民形成凝聚力。

4.2完善农村基层党建组织的建设队伍首先,现有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眼往基层单位看、心往基层单位想、人往基层单位走的指导思想。逐步健全党关怀服务奖励与保障机制,继续健全村干部管理绩效考核方案,健全乡村委员会人员职务薪酬发放机制,有效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积极性。根据知识专业化、岗位职业化、福利工薪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继续探讨新农村党组织发展路径。因为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任务,只要组织好基层党建工作,新农村发展就能良好地进行。所以各基层党员要把组织建设任务当成工作重心,提高组织建设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管理机制。例如,可以采取引进相关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等方法,使基层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优化,群众工作力量不断提高,组织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最终把本县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地区[3]。当然建设过程一定要严格服从管理标准,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引进,不可以脱离实际大兴形式主义。

5结束语

从农村地区基层党建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来看,当前本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优化党员干部的思想管理工作,提出可行对策,以更合理的切入点深入到乡村基层党建设管理工作汇总中,以新载体成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建党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口,从而提供出农村党员发挥自己价值的新平台。唯有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才能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应对新时代出现的种种问题。根据本县经济发展现实状况,要以更现代化的建设举措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增长。最后,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推进乡村组织不断革新,从制度上革除基层组织建设的弊病,在更科学的组织领导下进行新农村党建管理工作,以提高对我国党组织的领导职能。

作者:郑金丹 单位:中共东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