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新农村规划论文

新农村规划论文

时间:2022-04-09 09:13:41

新农村规划论文

新农村规划论文:赵大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省市文件要求,赵大村为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制定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重要目标,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本村建设成为一个讲科学、讲民主、经济发展、组织坚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目标任务

(一)生产发展。必须按照中央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三是稳定粮食生产,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二)生活宽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全乡第一,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为此,必须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要形成农村内部增收合力,三是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四是要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五是要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

(三)乡风文明。必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优秀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四)村容整洁。必须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二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引导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规模;三是加大争取项目力度,尽早实现村内通油路;四是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五)管理民主。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具体目标

(一)以村部为中心,继续完善道路和环境卫生、改造设施、绿化、亮化沿路地带,立村牌、制作宣传广告,进行小康楼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文明休闲、自来水、有线电视、信息网络和村圩镇等配套设施,全面完成通组公路的硬化,完成通户公路硬化2公里,推进农业机构发展,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全面规划设计新农村总体发展蓝图。

(二)以速生杨、中药材,发展深加工企业,继续调整农业产业机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规模产业:

1、扩大中药材种植,形成农业特色产业;

2、推进立体养殖,建立“公司加农户”养殖产业;

3、加强速生杨生产管理,抓好速生杨林业基地;

4、健全和完善林业制品建设。

(三)以农民科技夜校为阵地,开办农民培训讲习班。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向农民传达室授政策法规、文明道德、速生杨、中药材、小麦高产攻关等实用技术,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造就新时期合格新型农民。

(四)以速生杨、中药材协会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服务改革体制,建立新经济组织,努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逐步建立协会组织的涉农民便民服务体系。

(五)以创建文明新村为动力,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红白喜事理事、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和开展评优创先系列活动,杜绝宗派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引导农民自觉破除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倡导尊老有幼、邻居和睦的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保障农村医疗、困难农民生活救助体系正常运行。

(六)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群众满意为根本,转变工作作风,实行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改正、全面提高村干部和党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共青团、民兵、妇女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创建一个真正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好班子

四、要求和措施

(一)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利用标语、板报、宣传广告栏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意义、内容和目的,开好“两委”班子会,明确目标任务,清晰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密切组织;召开党员、组长会,统一思想步骤,形成合力;召开村民代表会,专题讨论《赵大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切合村情制订分步实施计划。

(二)每年确定重点,全面整治公共环境卫生,以村部、卫生所、学校为重点,采取”谁管辖谁负责,谁经营谁治理“的原则,集中时间,统一要求进行清理,同时签订“文明环保”责任书,建立公共卫生长效管理机构;农户居家以村民小组的自治自整,把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内容之一纳入村民小组工作考核,形成上下齐动,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卫生良好氛围,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工作。

(三)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严格执行市乡一系列有关新农村建设工作优惠政策。

五、拟建项目计划

(1)制作宣传广告牌,立村牌一块;

(2)建设小自来水厂一个,发展用户100户以上。

(3)建设文明娱乐休闲场所达100平方米。

(4)开展农民文化科技夜校、文化阅览室各一所。

(5)发展优质小麦2000亩,中药材2000亩。

(6)建立速生杨丰产基地2000亩。

(7)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稳定劳务收入。

新农村规划论文:扎实有效地规划和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适应时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步骤,抓住了“三农”问题的优秀,抓住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根本。结合白银实际,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一项基础工作,抓好两个切入点,突出三项主要任务,建立四项保障机制。 一项基础工作:就是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确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涵盖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等各个方面,是全面发展的总体部署。我们必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发展重点,注重科学论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科学制定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包括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村镇住宅建设规划、农民教育培训规划等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确立符合时展要求的新思路,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坚决避免将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新村庄建设的倾向;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有序启动、稳步推进。通过制定规划,真正做到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 两个切入点:一个是选点试验示范,积极探索能够代表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模式。一个是加强教育培训,努力造就能够承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任的新农民。 树典型、抓示范,是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才能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启动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典型示范作为一个切入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村生产力相对发达、农村社会事业有一定基础和村级领导班子战斗力较强的村进行示范建设。白银市将从今年开始,在全市每年确定10个—15个村进行试验示范并逐年增加,到2010年全市示范村达到100个以上。示范村要在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民教育培训的同时,突出村庄民宅的规划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的问题。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农民,农民的问题关键在于技能,技能的问题关键在于培训。只有使绝大多数农民都有一技之长,稳定解决收入和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才能有望解决。大规模、成建制培训和转移农民,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把教育培训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切入点,下功夫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搞好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努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白银市将从今年开始,力争五年内使初、高中毕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接受培训。同时,要引导农民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树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思想。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三项主要任务:一是突出农村经济这个中心,构筑支撑农村发展的新经济。 二是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创造促进农村变化的新条件。三是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个关键,形成承载农村文明的新风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实现生活宽裕,才能为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物质保证。构筑支撑农村发展的新经济,必须着力抓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从白银实际出发,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要形成合理的区域结构,并通过加快发展草畜业推进农、林、牧大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建设瓜菜、草畜、马铃薯、优质林果、制种、小杂粮等产业基地,形成支撑作用显著的战略支柱产业、带动能力明显的区域优势产业和品质优数量多的地方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蔬菜加工、洋芋淀粉、啤酒麦芽、雨润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立输出基地,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效益,力争每年输转20万人次以上,逐步达到农村户均每年输出劳务1人,收入逐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时,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收,使瓜菜、草畜两大战略支柱产业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稳定在50%以上,使林果、小杂粮、马铃薯、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使黑瓜子、枸杞、中药材等为主的地方特色产品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在农村大规模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增加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的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看,还有利于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消化已经和即将出现的水泥、钢材等产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从长远看,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将成为今后很长时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把农村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力争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尤其要针对白银农村一些地区灌溉难、饮水难、行路难、燃料难的问题,切实抓好“四项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在景电、靖会、兴电大型灌区实施节水续建配套工程,争取建设西格拉滩、引洮等生态灌溉工程,实施引大入秦延伸工程,5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同时,要以梯田建设为重点,并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整村扶贫开发、种养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旱作农业水平。加强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力争新建一批覆盖面大、供水质量高的人饮工程。加快乡村公路建设,采取财政补助、以工代赈、群众投工投劳等办法,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50%的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力争5年内使农村户用沼气达到适用农户的20%以上。 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作为消除农村贫困落后状况的治本之策,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成果,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兴办学前教育,努力扩大高中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影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以“神农通”为基础,5年内建成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加强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使农村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看得起病。认真实施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四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二是不断完善农村自治机制。三是逐步落实投入机制。四是形成全社会支持机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调,建立健全“市上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县区都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重点加强政策资金扶持、村镇规划编制审核、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特别是综合部门、基础产业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和事业经费时,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优秀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力度整合支农资金,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专项资金的统一规划安排,统筹管理使用,加强协调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截留、挪用。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坚持以县区为主和多级次相结合,以规划引导、项目带动为手段,加强资金协调,集中资金投向,优化支农资金使用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力度,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服务指导,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新农村规划论文: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月14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

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吴邦国贾庆林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出席曾庆红主持

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14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扎实工作,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主持开班式。

在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全党同志都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指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曾庆红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系统阐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识和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并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的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

曾庆红希望参加研讨班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聚精会神研读,充分交流思想,深入探讨问题,不断提高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

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吴仪、张立昌、张德江、陈良宇、、俞正声、贺国强、郭伯雄、曹刚川、曾培炎、王刚、徐才厚、何勇、唐家璇、华建敏出席开班式。

参加这次研讨班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完)

新农村规划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实施纲要》(*委发〔2005〕14号),特制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的全面振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但是,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构建和谐**的要求相比,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

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村镇人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小城镇和村屯的水电路讯、生活用燃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村屯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屯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因过去城市污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大,细河沿岸饮用水遭到污染,一些地方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农村综合防灾能力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特别是工业规模依然偏小;非农劳动就业比例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迟缓;县乡财力紧张,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亟待提升。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特别是95%以上的农民未参加养老保险,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和养老难等“三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我市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全市农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5%,95%以上的劳动力没有职业资格证书。

六是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两委”班子不团结,在群众中影响力下降。极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甚至侵害群众利益,致使干群关系紧张,造成不稳定因素。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目标的如期实现,严重阻碍着和谐**建设的进程,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随着近年来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我市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基本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支持的条件和能力。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早日摆脱农村落后面貌的呼声日益强烈,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因此,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必须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等方面,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观念和行为,牢固确立新型的工农和城乡关系,努力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二、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灶、改厕)为基本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新村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新产业;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快提升农民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造就新农民;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树立新作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2.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农村上下水设施,90%以上的村屯和所有的建制镇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80%以上的村屯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绝大多数村屯和所有建制镇实现秸秆气化、沼气、煤层气、天然气、太阳光电能源、风能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普九”任务,“平安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基本原则。〖HT〗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加强规划指导,强化规划约束,在编制全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基础上,以区县为单位编制新农村布局规划和村屯整治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都要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扎扎实实加以推进,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五是创新机制,市场运作。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积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凡是能够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都要积极引进市场机制。

4.实施步骤。根据**农村实际,分三个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启动示范阶段(2005年—2006年)。在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在新民市和辽中、法库、康平县分别选取1个乡镇和2个村屯,在苏家屯、新城子区分别选取2个乡镇和4个村屯,在于洪、东陵区沿三环两侧和铁西区、浑南新区、棋盘山旅游开发区、辉山农业高新区内所有乡镇、村屯进行试点。二是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2010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四个郊区50%、“一市三县”30%的村镇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三是攻坚发展阶段(2011年—2015年)。加快困难较大的偏远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个郊区80%、“一市三县”60%的村镇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三、发展壮大新产业

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加快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优势品种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综合经济效益,确保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每年递增13%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1.依托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集群产业。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乡村工业,培育壮大新兴工业,着力推进家庭工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县区工业园区实力,围绕做大做强汽车配件、电力电器、有色金属、化工、鞋业、家具、木材加工等产业集群,着力引进项目、引进资金,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聚,实现农村工业的大发展、快发展。东陵区重点发展鞋业、铝塑材产业集群;于洪区重点发展化工、家具、鞋业、食品产业集群;新城子区重点发展化工、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苏家屯区重点发展电力电器、钢管产业集群;新民市重点发展粗铜冶炼和以林浆纸为龙头的林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辽中县重点发展不锈钢、铸造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法库县重点发展陶瓷产业集群;康平县重点发展以坑口电厂、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产业集群和塑编产业集群。经过5年的努力,每个区、县(市)都要形成两个以上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区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辉山农业高新区要依托体制机制优势,在发展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以富民经济小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继续加快富民经济小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良种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不断壮大粮食、蔬菜、林果、畜禽、乳品、水产养殖、花卉等产业规模,尤其要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以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和社会化服务,进而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经过5年的努力,农村各区、县(市)要培育形成2—3个农业支柱产业,建设1—2个现代农业园区;各乡镇要培育2—3个特色产业,建设1—2个农业科技园;各村要有1—2个特色产业,建设1个富民经济小区,最终形成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面积涵盖耕地总面积70%以上,80%以上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

3.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支持“一市三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经纪人、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农产品销售公司、农产品运输公司,发展农产品包装、贮藏、运输业。加强农业信息建设,创建外埠农产品展销、营销网络。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4.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按照“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原则,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采取域外转移与就地转化、域外转移与境外转移并举及农村户籍向城市居民户籍转变等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到2015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三分之一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三分之一在域内非农产业就业,三分之一进城或输出到域外从事劳务。

四、规划建设新村镇

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体现特色、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以“四清四改”为主要内容,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县城所在地和中心镇为重点,不断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农民住宅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切实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争取2年内完成全市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有关部门要严格按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原则上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没有完成规划的村镇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要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各乡镇均要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区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最低也要达到“四清四改”标准。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充分体现**的民俗风情,每个村镇都要提供多种房型供农民选用。要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2.因地制宜推进村镇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按照以下4种形式推进新村镇建设:一是“城中村型”。对三环内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村改为社区,乡镇改为街道,农民改为市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改为股份合作经济实体,全面实现城市化。二是“农民新村型”。通过村屯土地整理折抵异地腾迁办法,对城乡结合部规模较小的村屯进行合并,按照城市住宅标准建设农民新村,实行城镇化管理。三是“撤村扩镇型”。推进远郊地区规模较小的村屯向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的小城镇集中,逐步减少自然村,扩大小城镇规模。四是“环境整治型”。对较偏远的村屯,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使村屯面貌得到明显改变。经过调整改造,建制镇常住人口要达到2至3万人,中心镇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左右,县城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

3.明确“四清四改”标准。清垃圾:清除房前屋后杂草、污泥,农户家庭内部、庭院做到每日清扫,每个自然村至少设立一个垃圾堆放点,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清污泥:房前屋后要建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沟渠配套,农户排水沟要做到每月清理一次。村屯公共排水沟要硬化,每半年清理一次。对村庄内的水塘和污泥坑要认真清理整治。房前屋后和公共区的污泥要清理干净。

清路障:农具、柴草等不能占道堆放。对占用公共道路、场所,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有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要予以拆除。对占道种植农作物的应退耕还路。

清柴垛:柴垛要进院或在村外集中堆放,通过改善农村能源供给方式,逐步取消农村柴垛。

改路:在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的基础上,5年内近郊区农村和建制镇内公共道路实现硬化,10年内各村屯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

改水:加快自来水厂建设,有计划改造农村现有供水设施,逐步淘汰一家一户式自吸泵供水和压把井,到2015年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100%。

改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用燃气灶逐步取代现行农村的能源供给方式,到2015年所有建制镇和80%以上的村屯实现秸秆气化、沼气、煤层气、天然气、太阳光电能源、风能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

改厕:加快实施旱厕改造,消灭露天粪坑,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坑式厕所,提高水冲厕所的比例和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实现用厕环境的明显改善,到2015年,农村水冲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

4.加强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HT〗按照《村镇规划标准》要求,分级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制镇基础设施健全、文教设施配套、环卫设施齐全,建有公共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实现街路绿化、庭院美化;村屯道路硬化平整通畅,建有文化室、图书室、体育场、休闲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5.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环村林和环宅林,逐步形成绿树环绕,林、路配套的村镇绿化格局。加快村外畜牧小区建设,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合理规划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及村镇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大力整治细河污染,加快建成仙女河和张士两个污水处理厂,争取年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在轻度污染地区种植非食用作物、培育种植抗镉污染植物。通过打深水井等有效措施,切实改善供水设施和条件,确保镉污染区人畜用水安全。抓紧完成“三北”防护林内蒙与康平段40公里的防风阻沙林建设任务,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健全新组织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的基本方向,依托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组织,全面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信息服务型、市场营销型及综合服务型等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做到乡村主导产业都有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到80%以上。

2.加快改造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制,通过把村集体存量资产按贡献份额折股量化给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方式,明晰集体资产产权,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实现农民变股民,逐步将传统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公司,真正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新型经济实体。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我市农村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改造成新型的经济实体。

3.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本着群众自愿原则,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农民维权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民上访,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坚持新农村建设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相结合,健全《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村集体解决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市场化运作一点”的办法,解决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日常维护管理费用问题,努力形成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

4.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积极倡导并推行“支部+协会”组织形式,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专业经济组织上,构筑起以党组织为优秀、宽领域覆盖的基层组织体系。通过建立专业协会党组织,实现把党组织领导、政策引导的优势与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使党组织与协会、协会与农户融洽互动。通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把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专业服务组织串联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六、培养造就新农民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技能化、专业化工程,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努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工程,建设1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实现一乡一校。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彻底解决农民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我市农村适龄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80%以上。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行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引导和鼓励创办农民夜校、业余职校,完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使18—45岁之间的农民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

农民科技经纪人,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2.认真抓好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地区主导产业、特色农业、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依托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40个科技示范基地和一批研修基地,着力推广生物肥、节能日光温室、无公害栽培、仓储保鲜、绿色食品生产等新技术、新成果,保证每年参加学习研修的人员达到3万人次以上,每年都能涌现一批星火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探索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对达到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具备技术职称条件的颁发专业技术和职称证书,优先扶持其产业项目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加快向知识型、技能型和专业型转变。

3.积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鼓励发展民办医疗机构,使农民不出村、乡就能享受较好的医疗就诊和卫生服务。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重点建好35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帮助贫困地区重点解决基础卫生设施建设,改善饮水条件,解决妇幼卫生和防治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的困难。认真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快形成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贫困人口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使农民养老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体育工作网络,逐步增加体育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易于广泛参与的各类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

4.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以热爱家园、遵纪守法和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致富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抓紧修订和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规划,提高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等创建活动的水平,创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村镇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引导他们依法参与民主管理,履行应尽义务,维护自身权益。

七、建设树立新作风

坚持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改善,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好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继续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乡(镇)、村干部素质建设工程,引导农村基层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不断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全面实行村党组织成员“两推一选”,积极探索乡镇党委书记直选,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人才选进领导班子。为加强重点镇和中心镇的领导力量,要适当提高其党政“一把手”的职级和待遇。每年从市、区县(市)两级机关中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任职或挂职锻炼,同时,每年选招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乡村一线,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眼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继续深化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县(市)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扎实开展好各项民心工程。正确处理村级“两委”关系,提倡村党组织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加强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工作,每年都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按照20%左右的比例确定后进村,集中进行组织整顿,从根本上解决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的问题。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群众前列”为目标,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深化共产党员工程,叫响我是共产党员”主题实践活动,采取党群共同致富小组等多种形式,带领群众走上富裕道路。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生产一线中培养党员,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保基层干部规范用权、廉洁从政。继续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决纠正违规发包土地、贪污挤占挪用土地补偿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水平。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包村联户”、“群众来访接待日”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八、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市委、市政府从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新农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建设重大决策、政策制定和工作指导。办公室设在市农经委,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有关区、县(市)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保证新增的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三农”倾斜,不断加大市、区县(市)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覆盖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扶农助农兴农,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支持“三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抓紧建立和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管理、劳动就业和户籍改革等各项政策,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大胆探索创新,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建设新农村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各有关部门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抓好试点工作,在近郊和远郊、乡镇和村屯等不同层面,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此带动和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要从农民最关心、最盼望解决的事情入手,把推进“四清四改”和解决“三难”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尽快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要加强分类指导,尊重农村建设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法,及时了解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4.强化目标管理,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各有关区、县(市)党委和政府要对本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负全责,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责任,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建立健全促进工作落实的各项制度,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市农经委要会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尽快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各区、县(市)工作开展情况和市直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并把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年度考核和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市委、市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显著的地区和部门,责令限期整改,予以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责任。

5.营造浓厚氛围,切实形成强大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努力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细化工作措施,搞好跟踪服务,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交通部门要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文明办、卫生、城建、农口部门要抓好环境整治、“四清四改”和沼气池建设;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要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的通电、通信、通有线电视工作;扶贫办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扶贫村的“四清四改”工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简化贷款手续。要广泛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行城区与乡镇联姻,大企业包扶村屯,加强军民共建和警民共建,强化“农商对接”和“农科对接”,建立国家公务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推动机制。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组织有声势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及时总结和报道新农村建设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新农村规划论文: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对农村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农村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逐渐变得与时俱进,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在当下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甚至部分农村的经济水平将要赶超城市。文章针对新农村建筑规划的一些问题,对农村建筑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打造新型农村。

关键词:农村;建筑规划;建议

农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的农村发展成为了国家关注的焦点。农民的住宅环境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现代打造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农村,使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促进农村建筑朝着安全、环保的角度发展,这将是一段时间内所要追求的奋斗目标。

1农村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建筑观念陈旧、缺乏指导

当今的市场经济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裕了起来,农民也在一系列的政策指导下步入了小康社会。农民富裕起来的首要任务就是整治家园。以前老旧的房子拆了重新建筑。但是依照他们的眼光以及意识来看,房子往往缺少美感与现代性。们居住的环境氛围大多都是十分封闭的,没有先进的建筑理念作为其建筑房子的指导,导致具有一定的盲目及杂乱无章。大多数人对于房子的要求都是从实用性与美感这两个方面出发。①要求其能够遮风挡雨,所以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房子需要在一些事故来临之时具有安全感;②房子具有一室的美感,赏心悦目。但是在现在的农村,许多人都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两点,一味的追求“高大上”,用房子的大小,建筑材料的富丽堂皇和土地面积的庞大来衡量自己家的富裕程度。虽然这样可以给别人带来震撼感,但是往往这种“粗放型”建筑不具有长期保存性和可持续发展,而且这样还大大浪费了人力、材料与土地,不利于环保节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2质量与基础设施问题

农民建筑房屋往往只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参照左邻右舍而进行建设,没有根椐自身的需要对房屋作出合理的建设,更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这些想法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可行的且而不规范的。大多数农民的房屋在建设过程中都没有有效的安全保障,甚至他们的房屋通常是不堪一击的。房屋的稳固性、抗震性、抗寒性或者保温性对于建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农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指导做支撑。更有许多人为了省钱,在建设中“减工减料”“得过且过”没有把房屋的质量看得很重要,以至于后期出现很多修修补补的情况。现在许多农村人都放弃了低收入的传统农业生产而外出务工劳动,导致了农村里许多房屋空闲无人管理,使得公共设施与土地利用无法平衡。

2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措施

2.1制定农村合理的建筑规划

①改变原来农村用地分散的不合理布局,把居住区和生产区区分开来,合理布局建筑用地和道路系统,制定一个有效的建筑计划。把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在农村这个大环境中展开合理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现代的“建筑美”;②绘制现代建筑风格的体系图,让农民的思想与当今的时代接轨。科学合理规划的同时也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设计出一些适合其居住氛围的建筑,结合此种方式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房型,满足不同农民的不同要求,建设出既具有当地风俗特色又体现出现代气色的建筑风格;③有建房要求的人去其它具有代表性的新农村进行建筑考察,再通过他们对农村里面其他人进行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性,而主动实行科学化的房屋建设;④还可以让政府给每个村子派出一些建筑专家,为村民们灌输建筑知识,比如房屋的建设比例应该是多少,房屋之间的距离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房屋建筑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等等。合理的建筑规划意义重大,这样不仅能够使村民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转变村民的设计建筑理念,还能够改善村民乱用土地,破坏城市建设的情况。

2.2加强农村建筑的防自然灾害建设

一般农村都是建设在郊区,甚至许多都是在山区之上,一般情况下会遇到台风、洪水、泥石流、地质沉降或者地震等自然灾害。由于农村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现有大量的低标准建筑与设计的安全要求相差相距甚远,许多建筑达不到规定标准。当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如果楼房质量有问题,那么人们难逃厄运。2010年的玉树县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7.1级的地震却造成巨大伤害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子质量问题。加强建筑的防自然灾害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规范房屋的结构设计,所有房屋必须经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出施工图纸,由政府建设部门统一对施工图纸进行备案方可进行建设;②把进入农村建筑市场的临时包工队组织起来,通过培训、考核、登记、发证等程序,确定他们进入农村建筑市场的资格和施工范围。坚决禁止未经过培训和没有施工资质的队伍承包农村住宅工程;③当地政府建设部门应设置专职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对各施工阶段进行现场验收,做好备案资料;④对危房和低收入家庭应有相应的扶持机制,对设计、审备、监管等费用于以补贴或减免,引导他们建设稳固,安全,耐用的房屋。

2.3加强农村建设的引导工作

引导农民了解住宅空间卫生条件的基本要求,合理选择层高和住宅的合理间距;引导农民重视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合理布局,选择适合当地特色的建筑造型: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适当的装修。引导农民统筹考虑农村长远发展及农民个人的利益与需求。重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住宅的功能质量.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居住生活、生产方便和整洁清新的温馨家居环境,农村自建房设计将会成为中国的一大发展趋势。为使我国广大的农村都能建成独具特色、各放异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自建房设计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结束语

农村建筑的科学化、合理化设计能够促进农民思想的与时俱进,也能够使农民的建筑手段更加先进,提升农民的安全意识、改变传统的建筑模式,为城市、农村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对住宅建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农民自建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是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3]。

作者:李润铭 单位: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新农村规划论文:风景区新农村的规划理念与方法

本文作者:徐文卫、耿化民、陈亭吉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乡村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笔者在绵阳仙海风景区蔡家桥村的规划设计中,对风景区新农村的规划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1项目概况

(1)规划范围:蔡家桥村点位于绵阳市沉抗镇仙海西南部,东接花砰湾,西接李家早湾,南邻星红梁,北接向家湾,总规划面积为3.8hm2。

(2)用地条件:地形较复杂,部分区域有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形,场地现状以村庄用地为主,建筑多为农民自建房。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其高程范围为480.08~501.40m,坡度范围为3%~24.5%。

(3)土地利用:主要有林地、耕地、居住用地、道路、水塘、水渠用地。

(4)民居建筑:蔡家桥村的民居主要分布在聚集点的东部和西部,建筑多为农民自建房,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层高多单层和2层,结构多为砖木结构的坡屋顶建筑。现有院落主要成一字型和L型布局。区位分析见图1,布局结构见图2。

2村庄规划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综合体的建设着重应突出其综合性,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延伸其产业链,形成一、三产业联动;同时通过其生产、生活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创造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促进城乡互动。

2.2整体性原则

规划基于仙海的产业辐射和带动,对整个综合体实施包括产业、新村聚集点、各类配套设施等的一体化布局,既实现了优势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又为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创造了条件,同时可避免配套设施的重复配置。

2.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按照各村、组的实际情况,结合区位条件、地形地貌、发展基础、发展潜力等因素,尊重村民意愿,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分类指导其产业发展、新村布局和风貌建设。

2.4生态化原则

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产业调整时,应注重对现状森林植被、山体形态的保护;在包括道路的基础设施和新村建设时应依山就势、结合地形,尽可能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

2.5以人为本

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面貌,推进乡村生活品质的城镇化发展。

2.6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鉴于农村综合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本次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统一规划,在建设时,可根据具体条件,按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实施。

2.7简洁明了,便于操作

规划成果应具有针对性,尽可能避免采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及长篇大论,重在梳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便于基层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操作使用。

3村庄布局结构

由于农村资金有限,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节约用地原则。总体布局上,在保证农民生活舒适的基础上,在有限的用地红线内建造尽量多的住宅。

3.1布局结构

基于现状分析,以及上一层次的相关规划文件,综合考虑用地现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资源优化、设施共享与民俗文化等因素,提出“一环一心”的结构。一环:指环绕规划区的环形道路主轴,也是生态主轴。一心:指位于生活区中心的公共服务中心,也是全区的生态景观中心。住宅:顺应地形,采用单栋布局形式,规划户数60户。公共建筑:顺应由南至北的景观主轴,设置综合服务中心。开敞空间:(1)入口广场,位于规划区北部。(2)景观广场,位于规划区的南部,形成尽端式景观节点。(3)景观绿带,位于规划区的中部,由景观主轴延伸下去,为南北方向居民提供生态廊道。

3.2道路交通

道路:规划保留聚居点东侧和北侧的现状乡村公路,将其扩建至7m宽,作为村庄的主要对外通道,并分别向南、向西延伸至与二环路相交,形成两处出入口(图3);停车场与招呼站:在聚居点北部主要出入口处,依托铺地广场,规划布置一处机动车停放点与一处公交招呼站。

3.3景观结构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林地、水网创造出优美的田园风光,形成“一环多点”的有水乡特色的新居民集聚区(图4)。一环:位于规划区中部的环形生态绿廊;通过生态绿廊,把规划区周边田野,山水等自然景观引入村庄内部,达到山野通透居原一体的景观效果。多点:沿规划区周边形成多个景观节点,通过休息座椅、亭子、特色植物等景观小品,塑造公共户外活动的林荫场所,与景观轴线共同塑造出丰富变化、互通相连、情趣怡然的优美景观场景。

3.4典型户型设计

综合考虑国家及省市新农村住宅建设标准,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民群众居住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设计了4种住宅方案(图5~图7),以白墙灰色坡屋顶为主,均设置客厅、卧室和厨房,并设有储物间存放农具和杂物。采用堵门连排,组团式多样结合。

4结束语

本次规划设计以绵阳仙海风景区蔡家桥村为例,探讨了风景区中新农村规划的相关理念、策略和方法。风景区新村规划应以发展生态旅游为载体,其设计的主要内容应该涵盖村庄功能分区、村庄景观生态设计等进行科学规划,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及居住环境。

新农村规划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问题及对策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点。同时,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就是现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党中央的新的历史任务的新议程,而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也就是因为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在常规的村庄规划中的一些常见影响因素,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村庄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问题;方法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将成为今后很多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准则,合理规划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细化资源配置,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因盲目建设造成的资源以及经济上的浪费。村庄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只有把这一步稳稳的走好,调动群众的希望和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整个农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2.1村庄建设盲目规划,操作不规范

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的村庄层次规划水平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系统的和科学的村庄区域发展规划的总体方向,各级政府和规划工作者虽然对村庄整体规划形成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也不能具体落实。发展布局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宏观调控,各村各自为政并且随意性较强,农民的建设主要是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一个地址,只要邻居认可,办理相应的土地使用许可证和其他相关程序就可以建立。同时还有很多地方对村庄建设和村庄规划滞后,缺乏详细规划的许多地方,许多超出规划期并没有修订,对农村建设和职业规划缺乏指导,由于长期的小农思想的束缚的农民,房主要考虑利用自己的方便,没有考虑到与他们的邻居的院墙等的关系,造成自己建设的围墙等不规则,并且采用的不同的材料,导致新农村建设混乱的局面。

2.2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素质有限,建设资金技术支持有待加强

农村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农村建设的指导和规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基层规划和建设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强,缺乏专业的规划人员,并且有的规划人员的技术不到位,也没有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在规划中又轻视相应的国家法规,这样就会引发很多问题。同时,一些村庄规划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来指导实施。资金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瓶颈,没有了相应的资金投入,群众的积极性就没有,虽然中央政府对村建设的大力支持和财政补贴,但一个村庄建设资金缺口大,甚至在一些地方规定专项资金都要在建设的新农村地区的村庄整治以及相应的沟清理和其他项目后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才能够划拨下来,村民虽然收入逐年增加,但让他们支付相应的建设费用就与农民的愿望相反,导致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项目,甚至无法启动。

3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问题的方法对策

3.1提高规划意识,落实规划方案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落实规划意识。为了实施我国的村庄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实施有效地村庄规划,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配套,统一管理。同时也做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统计工作,提前规划实施计划。村庄规划必须以生产为基础,以农民的持续收入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点,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实施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件新事物,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都符合农民切身利益,以围村建设规划以方便农民生产,并有利于节约土地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典型宣传。使农民能够真正实现村庄建设规划的效益,动员他们参与村庄的规划建设,使农村居民的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

3.2提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素质,加大各方面的建设资金技术支持

吸引高水平的相应的工作人员积极的规划新农村,在村庄规划中,吸引近高层次的规划人员的同时,还要积极的落实规划责任制,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要确保规划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以及积极的宣传新农村建设,农民可以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意识,稳妥政府资金的投入,更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和生活条件,降低基础设施配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村庄规划,实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影响。新农村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密切,新农村规划一定要在很大程度上结合当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文化新城,加快发展地方经济,使农村进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农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现代化的新农村,并且它还能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作用,建设美好和谐的新农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作者:徐源 单位: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新农村规划论文:新农村建设节能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结合邓州市白牛镇白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水系、建筑、绿化三方面,阐述了该地区节能规划布局方案,并提出了墙体与屋顶的建筑节能措施,经实践证明,该节能规划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节能规划,水系,绿化

0引言

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日益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1],急剧上升的建筑能耗,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沉重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疆域广阔,农村建筑节能技术极为落后,据统计在同等气候条件下,我国农村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倍以上[2]。随着《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步伐的加快,河南省关于“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且在建筑领域重点全面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的研究工作也提上日程。2015年3月,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和建筑节能减排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邓州市白牛镇白东村建设规划的节能设计为例,研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节能设计问题,以期在这方面对其他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工程概况

白东村位于邓州市白牛镇区内,镇政府坐落于村中,与白西村紧挨,是邓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现有人口4931人,其中公务人员、从商人数和流动人口共计约占40%。村庄占地为78.0hm2,5个自然村,居民点围绕白东自然村集中居住。邓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冷暖多变、夏季高温高湿、秋季雨多气爽、冬季干冷。年均气温15.2℃,最高气温41.3℃,最低气温-16.2℃,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7.8℃,最冷月平均温度1.6℃;年平均降水745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03.1h;年主导风向为东北方向,夏季主导风向不明显,静风频率为22%[3]。白东村现存问题主要有:1)沿路建设、空心村现象严重。2)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村庄布局结构不清晰。3)村内有较多坑塘和冲沟,雨季多发内涝,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2节能规划措施

2.1布局

2.1.1水系水系能改善村中微气候,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和美化环境的作用[4]。白东村内原有坑塘、冲沟较多,旱九江流经村庄,水资源丰富。依托这些地形和地貌资源,规划水系,在原坑塘的基础上,夯实坑底,加大坑塘的深度,扩大水容量;对坑塘塘壁和塘底做除漏防渗处理,防止水量流失;对坑塘、冲沟和旱九江加以连通,将水系规划设计为活水水体;对水岸线加以梳理,在保留原河道自然线形的基础上,运用蜿蜒的曲线,形成层次多元、和谐优美的水系景观。水系周边的土地,配以亲水平台、叠石、连廊、绿化景观和小游园进行景观中心建造。收集雨水,收集范围为规划后的村庄面积,规划至2030年人口5621人,建设用地67.5hm2。该村镇为城镇建筑稀疏区,根据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取径流系数为0.45,则年平均径流量为22.6×104m3;邓州地区年蒸发量为700mm,村内水体面积为12×104m2,水体年蒸发量为8.4×104m3;据测算年均收集雨水量为14.2×104m3,村内水体设计库容为36×104m3,收集的雨水存于规划水体中,用于村庄景观水源和绿化的灌溉。2.1.2建筑在不影响路网格局的基础上,建筑尽最大化保留。商业区基于原有商业建筑和氛围之上,扩大规模,规划分区更具体,功能更齐全。行政区因办公部门多、建筑占地面积大,结合公共休闲娱乐场所规划在水景观的中部。居住区规划为低层区和多层区,低层区为9个,分布在白东村原村民住宅建筑聚集地;多层区为3个,规划于白东新区内。1)建筑体型与朝向。建筑体型在满足村民对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可以节省用地,减少体型系数。低层住宅建筑平面轮廓规划为矩形(12×12)m2,3层,局部2层,层高3m,规划2户、4户联排,凸出部分肩并肩结合;多层住宅为条式建筑,单元建筑面积为(24×12)m2,6层,层高2.8m,以4个单元为主,穿插3个单元组合。建筑朝向规划设计为南偏西10°,建筑在东北方向是封闭的,避开冬季不利风向;减少夏季太阳直射室内和外墙面的强度,增加冬季室内的太阳辐射量。2)建筑间距与避风。原有村庄不存在建筑间距问题,规划后村庄面积缩小,人口增多,为充分利用土地,势必加大建筑密度。南阳地区南偏西10°的建筑物,冬至日正午前后日照2h,日照系数为1.596[5]。规划低层住宅建筑总高度10.45m,间距18.00m,多层住宅建筑总高度18.75m,间距32.29m,日照系数均为1.722,大于最小日照间距的标准。冬季的寒风对建筑物最直接的损害是增大热损失,使采暖耗能增加。利用建筑物阻隔冷风,规划后建筑物布局紧凑,可以充分发挥风影效果,使后排建筑避开寒风侵袭。设置风障,在建筑物的东北方向规划防风林带。2.1.3绿化绿化具有改善村中微气候、遮阳庇荫、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止噪声等作用。白东村本着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阳的原则布置绿化。1)水景绿化和水系融合,在冲沟、坑塘、坡地、洼地的地方布置绿化形成村庄景观中心。2)居住区以入口绿化、组团绿化、宅间绿化为主。植物搭配,形成多层级景观空间系统,使各空间形成有机的过渡、联系和渗透。上层为高大乔木,形成顶面的封闭空间,具有夏季遮阴的功能;下层为高于人视线的小乔木或高灌木,此层次能产生较强的视线引导作用,形成较私密的交往空间;中间铺设地被,为13cm~15cm高的本地草坪,覆盖地表,避免黄土外露,美化开阔空间。3)道路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配以骨干树种,力求物种多样、系统化。白东村具有车流、人流大的特点,树种选择抗污吸污、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物种。

2.2建筑节能

2.2.1墙体节能1)外墙保温。主体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用普通水泥砂浆砌筑而成,砌块规格尺寸为(600×300×200)mm3,抗压强度可达1.0MPa~10.0MPa,体积密度300kg/m3~850kg/m3,导热系数(干态)不大于0.10W/(m•K)~0.16W/(m•K)。主墙体内外粉刷聚苯颗粒保温砂浆,该材料是以聚苯颗粒为轻质骨料与聚苯颗粒保温胶粉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有机保温砂浆材料,导热系数不大于0.060W/(m•K),在-50℃下冻融循环30次不空鼓不开裂,聚苯颗粒具有憎水性,不吸湿受潮。2)墙体隔热。夏季日光照射在植物叶片上,有70%的光被叶片所吸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6]。白东村在东、西墙面底部设置地载槽,其内种植中国地锦等墙体攀援植物,对墙体进行隔热处理。地载槽内净宽为600mm,深800mm,土层厚度600mm,根系距墙150mm,株距500mm。新建低层住宅用于攀援的墙面共为2.6×104m2,多层建筑设计攀援的墙面共为3600m2。2.2.2屋顶节能1)屋顶保温。平屋顶构造层次为:结构层找坡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温层保护层蓄水、种植屋面。保温材料为聚氨酯硬泡,导热系数为0.017W/(m•K)~0.022W/(m•K),憎水率95%以上。保护层做法为: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双向8钢筋,间距为150mm的钢筋网片。2)屋顶隔热。屋顶是平顶和坡顶相结合的形式,如图1所示。以屋顶平台为依托,覆土并种植佛甲草等生命力强、耐旱的植物,覆盖建筑物的顶部;收集坡顶雨水存储于平顶上的蓄水池中,用于浇灌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如图2所示。白东村新建住宅每户最大蓄水量为18m3,种植面积为54m2,低层住宅共359户,低层建筑最大蓄水量共为6462m3,种植面积共为19386m2;多层住宅共31单元,最大蓄水量共为1161m3,种植面积共为3348m2。

2.3节能效果分析

白东村节能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后,解决内涝问题,美化村庄,节约水资源,调节气候、维持区域水平衡,建筑物冬暖夏凉。据村庄测算,每年节省电费约为30万元,人均60.84元/年,节约用水人均28.00m3/年。

3结语

新农村建设节能规划设计的实施,缓解了农村中的能源浪费问题,有助于实现节约能源、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本研究成果集村庄规划、建筑节能研究于一体,取得了一定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柴红 娄冬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

新农村规划论文:探索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规划问题

一、进行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规划的若干问题探索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地区原先相对比较破败的生活环境,有效的改变先前简陋破败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创建和谐社会。经济的增长一方面导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也迅速发展,同时也使社会矛盾更加复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其中城乡差距日益增大是这些矛盾更加严峻,如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是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帮扶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利用新农村景观建设大力发展与之关联的多元化产业,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三)有助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综合素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改善,在后续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人民群众新的物质文化需求。具体的来说,截至目前为止,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城市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尽可能的填补这一差异,就需要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农村人民群众的新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景观需求可以满足后续的需要,充分的激发人民群众自我建设家园的热情,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建效果。

(四)有助于保留中华文化脉络。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新农村不仅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中华历史文脉。另一方面,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新农村的景观建设事业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景观建设中各项工作促使其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提升其美学意识,改变其腐旧落后的居住理念。景观建设的工作过程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景观建设的后期维护和完善对农村区域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观念的改善。

二、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规划的若干问题探索

(一)严格遵守相应的景观规划原则秩序。(1)在改革我国景观规划建设模式的过程中,要从政府职能部门做起,放弃对于景观规划建设的全盘管理。而是在充分的考虑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环境,规范景观规划建设行为,保证景观规划建设具有足够的活力。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景观规划建设的不平衡问题,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到对于景观规划建设模式的合理优化,重视景观规划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并满足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多元化景观规划建设体系;(2)为了保证景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应当充分的重视到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投入更多的资源,促进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切实满足景观规划建设的需要。与此同时,在景观规划建设机构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完善景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提升景观规划建设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开办多种多样的景观规划建设制度,满足景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完善景观规划建设机构机制和分工体系。(1)要对我国农村的景观规划建设机构进行合理的构建分工,保证我国景观规划建设机构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的来说,要在进行景观规划建设机构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现有的景观规划建设机构,发现景观规划建设机构存在的问题,找寻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保证我国景观规划建设机构作用的发挥;(2)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建立一套完善的景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保证这一套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在进行机制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的保证机制对于景观规划建设机构的经济灵活性的促进,还要不断的优化现有的景观规划建设流程,适当的给基层的景观规划建设机构权限,保证农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3)要不断优化创新现有的景观规划建设体制。具体的来说,在我国景观规划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我国景观规划建设的服务水平是重中之重。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就需要不断地促进景观规划建设服务体系创新,保证景观规划建设服务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景观规划建设服务质量,促进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景观规划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景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难以充分的发挥出景观规划建设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保证景观规划建设有足够的资金,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景观规划建设服务,切实促进我国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

作者:闫召夏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新农村规划论文:新农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新农村建设在我国是时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筑、景观是新农村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对新农村住宅建设景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1]。本文围绕天津蓟县北台头村新农村建设中建筑、景观规划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具体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意见,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1规划方案

1.1基地状况

北台头村位于天津市蓟县穿芳峪镇,距离蓟县县城13.7km,距天津市119km。规划面积2000多亩。北台头村有住户280户,村民1123人,耕地面积986亩,山林面积1500亩,由四条山谷延伸至于桥水库边,距离于桥水库直线距离仅4km。村内地形多变,有山地、山谷、平原,可谓山水相依。村子山林坡地承包到户,无工矿企业,无集体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主要为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另外为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据统计数据,村民年均收入约为10000元/(年•人)。村民生活污水没有统一收集、处理系统,基本直接外排,80%左右设有化粪池,生活垃圾设有垃圾桶,收集后由镇里统一收集转运,一般2d清运一次,最终运至附近一个废弃砖场大坑中简易填埋;畜禽养殖户多采用场地堆放,无防雨防渗措施,部分设有沼气厌氧发酵系统,处理畜禽粪便、尿污,沼渣、沼液农业利用,由于季节性问题,夏天农田施肥需求量少,导致粪便、尿液堆放处置,污染环境,冬季多余粪便外卖,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村子乔灌木及草地覆盖率高,适宜居民生活。

1.2设计理念与基地规划

村内无工矿企业,有两户自发建设的农家乐;村内民居规划较合理,道路采取水泥硬化,交通较方便,但入村主路和北部山区三条道路需进一步硬化。北台头村主要规划“四横三纵”道路体系,并规划一横一纵“T”字形两条主路。在穿芳峪镇政府通往北台头村处,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便于农家旅游产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票务服务、交通服务、导游服务、卫生服务站、失物招领等服务项目,并设置旅游设施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管理部门,形成村庄农村旅游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开发旅游资源,鼓励和引导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图1,图2在农家院的设计中,住宅采用独立式,联户式,联排式户型相结合,营造单体的空间形态交错有序,风格多样统一的新农村风貌,建筑造型简单,结构可靠,易于大规模高效化施工建设[2]。同时考虑到生产与生活功能兼容的农村住宅的重要特征,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北台头村村民生活习惯,在设计中考虑庭院和生产用房,其功能包括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晾晒农产品、纳凉休闲等空间需要,兼具美观与使用性。

2建筑与景观规划处理

依照北台头村特色,规划唐井、宋槐,核桃金银花山谷、金光大道、采摘园、核桃博物馆、生态经济涵养林等景观节点。作为村里的地标性景观节点,在入村口以“宋槐”为主题,设计古槐树休闲广场,人们不仅能在这里集会活动,锻炼身体,也是晚饭后村民开展下棋、品茶、聊天等娱乐休闲活动的好去处[3]。在入村主路处设计文化一条街。对沿街的房屋立面进行设计改造,保留原有村落建筑特色,并在路旁墙面绘制通俗易懂的“乡村文明公约”漫画等,增强村庄文化气息,提高村民素养。生态采摘园设计采用当地建筑形式,利用单个建筑围合半封闭空间。在院中布置农耕区,栽种蔬菜;院后设置果树采摘林。从而形成院中有田,屋后有果的特色采摘园。在通往山谷的主道上布置2亩百果园,集中种植大樱桃、柿子、核桃、苹果、山楂、栗子、梨等多种果树,并在果树林下种植白萝卜、旱萝卜等,形成在旅游旺季多种果蔬丰收的百果园,使游客在农家乐住宿外,体会山谷百果飘香的乐趣[4]。在村口处设置生态长廊,以此廊为“曲径通幽”的通道,由此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生态乡村公园。生态长廊采用透明棚顶设计,减少视线遮挡,使游客产生“虽在廊中走,却在画中游”的感觉。景观节点效果图见图3。利用“乔木”“草坪”“水面”三大设计元素,创造开阔式乡村公园景观,布置亲水区,提高村庄旅游指数。依托金银花特色种植产业,打造金银花山谷,通过高附加值的药材种植,提高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带动旅游产业链延伸。在从农家院通往户外采摘区处设置生态观光车停车场,提供低碳环保的电瓶观光车,为游客提供交通服务,特别为老人、孩子等游客提供贴心服务[5]。保留农村生态特色,减少硬质铺面的使用,在生态停车场采用空心砖种植草坪方式建设停车坪,维护当地生态环境(见图4)。在村中重要景观节点处设置观光车停靠站,便于游客统一集散,同时也提供了遮阳、避雨以及临时休息的场所[6]。如图5所示在核桃基地中建立核桃博物馆,设立小型核桃园,种植观赏用山核桃、普通核桃、纸皮核桃等多种核桃树,并设立小型展厅,利用展板、实物展台等形式介绍核桃的品种、营养价值、观赏价值、种植方法等,增加旅游的知识性和科普性,吸引青少年游客前往体验。核桃历史博物馆设计采用木构架的形式:1)就地取材;2)体现当地乡土气息[7,8]。带状长条形回廊为游客的主要参观步道,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展板,宣传画的形式了解核桃的相关历史和知识,东、西两个开放空间分别设计的是小型展厅和纪念品展示购买区,人们可以在这里买到价格合适,独具特色的核桃小工艺品。设计中针对北台头村今后的发展规划在村内设计修建生态厕所[8]。修建于生态停车场和主要游客集散地,来接纳游客的要求。

3结语

本项目结合北台头村现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与地理环境特点、居民的生活习惯、对农家院落、乡村道路、景观与建筑结点、开发旅游景区等功能空间进行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与居住环境,并鼓励和引导生态绿色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农村的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廖光龙 李岩 单位: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安徽理工大学

新农村规划论文: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策略

1喀什地区概况

喀什地区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农耕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喀什地区土地总面积为139479k㎡,约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喀什管辖范围内有11个县、167个乡镇以及星罗棋布的2045个大大小小的行政村,自然村的个数更是不计其数;在这共同生活着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34个民族。1喀什地区总人口为409.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2.09万人,农业人口311.6万人。农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多种民族聚居、农业基数大是喀什地区的基质。

2尤喀村概况

尤喀村是位于喀什市西北边陲的重村,古丝绸之路的要冲,这使得尤喀村区位优势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等特征。在这生活着维吾尔、哈族、塔吉克、回族、汉族等5个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区。尤喀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现状总人口1570人,总户数335户,户均4.7人;行政区域面积531.06h㎡,耕地面积223.4h㎡(3351亩),耕地占总面积的42.1%,人均2.13亩/人。该村以传统农业(小麦、玉米、棉花)和畜牧业为主,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手工业,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3尤喀村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

3.1自然生态体系被忽视与破坏

村民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的盲目索取和开发,导致村庄自然生态不断破坏,生态价值逐步贬值。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体系的破坏、村民不良生活习惯对生态体系的破坏。

3.2产业结构单一

尤喀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基础,工业和服务业相当滞后。调研中了解到,村内大部分居民具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养殖业为主。因农业生产技术和气候环境条件制约的缘故,农作物全村种植的品种比较单一,以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为主。

3.3建设体系无序与混乱

因尤喀村没有经历过统一规划建设的洗礼缘故,村庄空间形态上以自由式发展为特征。(1)住宅建设随意。村民从自身利益为出发,不断扩建自家住宅面积的现象很普遍;这种盲目建设虽然暂时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但对村庄建设用地带来极大的浪费。(2)牲棚搭建见缝插针。在尤喀村中,人居环境中混杂于牲畜棚的现象较普遍。村民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庭院经济生产模式的作用下,在自家院子里及村内闲置的空地上乱搭牲棚,因牲畜粪便没有及时处理,在炎热的夏天臭气漫天,居住环境逐步恶化,从而严重影响全村的整体形象和生活环境质量。

4尤喀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策略

4.1产业规划策略

(1)关联产业趁机发展。尤喀村的支撑体———喀什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辐射能力的逐步增强为处于喀什市城郊地带的尤喀村产业结构的多样化提供了种种可能,如“自助式采摘园”、“民俗体验区”、“小小牧场”等体验式旅游产业。

(2)绿地建设产业化。中心绿地—果园化:中心绿化是整个村庄的多功能生产优秀。一方面,中心绿化带是村民休闲、娱乐、防灾的理想空间,也是村庄的“有机绿核”,对村庄的空气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中心绿化带是承包式采摘园发展的理想空间,可以结合产业优势,逐步发展采摘园式的体验式农业,进而为今后的农家乐式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聚集人气。宅旁绿地—菜园化:尤喀村庄规划提倡把宅旁绿化在空间上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村民住宅藏于优美的绿化环境之中。以更加有效利用宅旁用地为目的,考虑到村民的庭院式经济生产特点,在具体的住宅设计中,在每户的住宅周围布置生产性宅旁绿地。这一规划设计方法在为村民的种植和采摘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劳务活动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将自然田园景色有效地引入到每家每户。

(3)建设主体多样化。以往建设主体的单一性导致尤喀村经济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此,建设主体、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是尤喀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在建设过程中,村委会、村民、开发商等三方的紧密合作是建设成功的关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离不开投资商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投入,离不开村民的劳力及土地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

4.2住宅建设规划策略

(1)单元模块模数化控制。尤喀村的建设形态具有独特的特点,其是以“户”为单位的宅基地在空间上自由式发展的结果,住宅用地的随意分配、村民的零约束建设是导致村庄目前混乱状况的根本原因。在尤喀村的具体规划中,结合村庄原有宅基地的不同模数,以20m*30m米作为尤喀村农宅宅基地单元模块模数。

(2)模块组合量化控制。为了解决尤喀村村庄街道无序延长即产生的道路安全问题,本规划策略提出了模块组合量化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对单元的组合数量进行量化控制;具体规划中,每个组合控制为不超过7个的单元模块,从而有效阻止道路的无限延长,并提高村庄道路的安全系数。

4.3由“户”到“村”的尤喀村反推理规划策略

(1)由“户”到“村”的尤喀村生长机制。尤喀村落的大部分生产活动以“家”为单位而进行,在这种以“家”为单位的生产活动中,“家”逐步建立其作为村落发展的主要细胞的地位,也构成了尤喀村村落发展的基本单元。村庄空间上规模的逐步扩大是村庄构成单元———“户”的细胞分裂式发展的结果,村落的盛衰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户”的盛衰。因此,可以说,尤喀村的发展一直延续着由“户”到“村”的生长机制。

(2)由“户”到“村”的尤喀村规划逻辑。尤喀村庄规划以“户”为基本单元的特殊发展形态为出发点,充分肯定“家”在村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对整个村庄进行以“家”为切入点的反规划式规划设计,从具体的村民单体住宅建筑空间设计出发,根据居民居住习惯、建筑特色和机理,反推整个村庄的空间布局和风貌特色。

4.4公共空间整合重构规划策略

(1)公共空间功能依托。清真寺:精神公共空间。清真寺一般位于村庄的中心地段,是村民一日五拜的主要场所,也是村民进行精神交流的圣地。清真寺的礼拜是最严肃、最神圣的活动之一。尤喀村往往以村中的大型清真寺为中心,形成节点式的公共活动中心。又尤喀村里的大型葬礼活动也在清真寺举行,从而使清真寺逐步成为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广场:集会娱乐空间。广场是城市空间模式在农村的再现,是村民进行交流、锻炼等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在功能上具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具有活动室、阅览室、室、戏台、健身器材等必要的娱乐设施,是丰富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内容的较大型综合性空间。村口:聊天聚集空间。尤喀村村民聊天的场所具有多样性,村中的街道、院子门口、村口等场所都能发生聊天交流活动。在这一空间里可以听到声声色色的故事,可以听到村民的唉声叹气,可以听到迅速传播的社会舆论,其是村庄最具有乡土气息的、由村民无意中营造的趣味空间。

(2)公共空间整合重构。“阔茶”空间的再现。“阔茶”在维吾尔语中代表着“门户”,是与村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空间之一。在空闲时间里,具有独特生活习惯的尤喀村村民喜欢坐在院子门口的小木板凳上与邻居一起边聊天、边喝茶;这是他们最惬意的休息方式之一,也是相互交流的最佳之地。因此,尤喀村的划设计保护这一“阔茶”空间为目的,在每个村民的住宅院子门口留出一定的空地,为“阔茶”空间的营造提供良好的建设条件。邻里空间格局的延续。尤喀村(的规划建设中,我们提倡在充分尊重村民在原有村庄中对于邻里格局生成的熟悉感和依赖感的基础上,对新村的邻里空间进行延续式规划设计(延续指的是原有邻里空间格局和村民对邻里格局的熟悉感、安全感的延续),从而做到让村民在新建的环境中找到原有的熟悉感和安全感。

(3)趣味半公共节点空间的营造。尤喀村庄规划在空间营造上提倡空间的“人和性”、“季节性”、“地利性”:“人合性”指的是空间在功能上适合各类群体的使用需求,营造时在充分考虑各类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布局空间设施和环境,从而吸引各类群体参与,以提高空间活力和趣味性;“地利性”指的是公共空间位置选择的科学性,一般选址于村中人流量较大的村口或十字路口地段,便于利用优势的地理位置来提高人气;“季节性”指的是空间的营造在四季要延续新鲜的活力,空间人气有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季节的影响。

作者:艾山江·阿布都热西提 买买提祖农·克衣木 单位:新疆大学

新农村规划论文: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是改善村镇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但受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以及人们意识的影响,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给村镇面貌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本文立足当地实际,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

前言

改善村镇面貌,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是党中央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因素较多,导致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新农村建设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

1村镇规划建设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凸显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1.1农民意识落后

在科技发展推动下,农民的耕作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多数农民仍从事第一产业,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比较大,新农村建设难免占用一些土地,不过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多数农民意识不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规划建设与实际落实脱节,导致诸多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1.2村镇环境较差

村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物布局混乱,一定程度上增加规划建设实施难度。一方面,部分村镇规模小,居民点较分散,“有新房,无新村”现象较严重。另外,村镇生活能源、供电供水、村镇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共享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建房设计不够科学,建房面积不断增加,存在一定攀比心理,房屋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

1.3政策不够协调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增加跨组、跨地难度,要求农民放弃原来宅基地,搬到新的宅基地,不仅占用耕地,而且还需缴纳一定费用,加上村组织协调能力有限,使得农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新农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存在衔接不良问题。原有土地利用围绕居民点布局,规划小、布点多,而新农村规划减小布局点,增加布局规模,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相关手续的审批上两个规划的政策存在矛盾。

2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为保证村镇规划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然而分析发现,在规划建设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管理随意性大。新农村建设中,当地管理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村镇经济发展上,在新农村规划管理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导致新农村规划建设较随意,尤其在选址、省批环节缺乏深入的分析与论证,只追求外表,规划缺乏科学新。②严格执法困难。村镇规划建设时,管理者严格执法难度大,一些人谋取私利,违反规划要求,甚至过多占用公共空间。同时,受人际关系影响,导致本应该拆除的建筑物未拆除,例如,一些领导以支持重点项目或发展经济为借口,不统一拆除等。究其原因在于管理部门的规划意识薄弱,而且仅考虑自身利益,无形之中肢解执法合理,给执法质量造成严重影响。③配套政策缺乏。众所周知,村镇规划建设解决的问题较多,需完善的政策支持,但土地利用与新农村规划两个部门政策存在矛盾,缺乏必要的协调与沟通。另外,尽管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农村规划,而且因无法完善的监督与奖惩制度,实施中时常变动,无法按照规划要求开展建设工作。

3村镇规划建设及管理对策

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职能部门应在深入分析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寻找有效解决措施,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3.1合理编制规划

保证村镇规划编制的合理性,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编制规划时应认真落实以下内容:①综合分析不同村镇经济发展情况,做好充分的走访调查,了解人民的意愿,因地制宜的编制规划。同时,明确规划重点,即,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做好环境的治理,避免编制规划不符合当地实际,为政绩而大拆大建。另外,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析,保证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良好衔接,避免浪费耕地。②编制村镇规划时,应借鉴原有村镇布局,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尤其应注重利用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等,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体现乡土与地方特点,进一步丰富村镇文化内涵。③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除收集与分析广大村民意见外,编制规划时还应与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进行沟通,确保编制的规划得到其他部门的同意与支持。

3.2严抓规划落实

为保证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管理部门应严抓规划落实,保证各工作落实质量,确保规划内容得以认真落实,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①做好管理工作与反思。管理部门应注重工作经验总结,结合当地农民意识不高的现状,反思规划建设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加强新农村建设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与觉悟,使其积极配合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制定引导性政策,要求农民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②实施规划管理责任制。为保证村镇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管理部门应实施管理工作责任制,结合村镇规划建设内容及目标,做好细分工作,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要求村镇干部严于律己,做好表率。同时,上级部门应定期召开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会议,认真听取各村镇干部汇报,了解村镇规划建设目标实施情况(如图2新农村建设总结会议)。另外,定期派监督人员深入各村镇,了解实情,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相关责任人,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③积极完善配套政策。管理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为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提供依据。同时,实施透明参与机制。定期公开规划管理人员、程序、结果,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另外,构建快速反馈机制,及时发现与解决规划建设实施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3.3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建设往往面临复杂的宅基地处理问题,为得到广大民众支持,管理部门应注重以下的落实:①做好广泛的宣传。为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与理解,管理部门应做好积极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张贴宣传标语等方法实施宣传,使广大民众理解宅基地有偿使用的费用,用于村镇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任何人不得挪用。②加强组织领导。为避免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浪费,切实保护及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提高农村宅基地管理水平,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同时,积极制定有效的实施办法,依据国家相关政策与办法,制定相关实施细节,保证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的认真落实。③做好试点工作。管理部门应在重点村镇做好试点工作,一点带面,逐渐向附近村镇延伸。同时,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快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工作。④注重资金管理。加强宅基地收缴费用管理。为改善村镇环境,完善村镇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门账户,存储收缴费用,并由审计、财政、土地管理等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将收缴的费用作为改善村镇环境、完善基础设置的支出费用。

4结论

新农村建设是提高村镇环境,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重要举措,要求各级职能部门提高认识,立足当地实际,做好村镇规划管理研究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村镇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作中面临着民众意识不高、村镇环境差,政策不协调等问题,加上管理单位管理工作随意性大、执法难度大、缺乏配套政策等,给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2)当地管理部门应结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保证编制的规划合理、符合当地实际。同时,实施管理工作责任制,保证规划的严格落实。另外,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积累改善村镇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改善村镇整体面貌。

作者:莫克成 单位:广西桂平市下湾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新农村规划论文:浅谈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居住建筑设计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作为优秀方面,所以,按照科学规划的方式开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面貌。要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应先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可以具有适度超前的特点,按照城乡统筹性质,科学的进行布局,依照规划按步骤进行建设工作,改进农村人居环境,助力新农村建设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建筑具体凸显出的问题入手,将新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特点进行具体剖析。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居住建筑设计;建筑统计

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农村房屋建筑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我国农村房屋建设未进行科学规划以及整体管理,大多数房屋按照传统观念设计,因此在房屋构造、样式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并未发现房屋在空间结构、生活起居便利性、房屋使用期限、房屋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等方面发现较为明显的问题。

1建筑样式以及功能性

大多数农村民居在建筑过程中并未对装修方面客观对待。很多农民朋友尚未进行过建筑装修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建房时通常采取模仿其他城市中已有建筑,而城市中建筑大多体现出了时尚性,城市店铺通常采用大玻璃门,大玻璃窗的方式,然而农民在居住建筑中照搬这种方式,体现出与农村民居不匹配的功能,这种形式与农村民居不协调;一些城市中已经落实的建筑样式在农村中依然使用,例如,现如今城市中已经不使用外墙瓷砖的方式,然而农村依然在建筑中使用此种方式,一些乡村政府要求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必须采取外墙瓷砖方式,然而这种样式已经落后,并且造成了建筑成本的提升,一些农村居住建筑采取仿古装饰,在屋顶添加类似庙宇屋顶的装饰物,导致建筑物整体有失美感。传统的建筑经验影响了人们在进行农村建筑时忽略了主观个性意见,并且也忽视了自身审美意识以及专业性建筑设计因素。人们面临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开始追求各种时尚、靓丽的外形,对于居住建设的功能性并未重视,在建筑设计时一味强调宽敞、明亮的效果,而实用性往往难以达到,房屋建设仅仅体现出城镇化的统一标准,尚未进行个性化建设。一些人在进行农村房屋建筑设计时将城市环境布局特点考虑在内,并未针对农村环境布局进行规划,或者将城市建筑直接复制到农村来,在农村环境下这种建筑设计并不适用。一些农民朋友注重空间结构的扩大,而将其他实用性功能较强的空间白白浪费,例如在进行楼梯设计时,楼梯结构设计的不符合规范,导致楼梯空间较窄,上楼下楼较为陡峭,小孩以及老人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危险。所以建筑方案的确定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农村建筑应体现出个性化,例如适宜存放农机具的宽敞庭院。农村住宅建设中不断推广沼气池的使用,农村住宅平面设计时应将沼气池连接厨房、猪圈、厕所,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管线设计和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农村住宅建设应体现出与实际生活需要的匹配性,在达到生活的便利性基础上再追求外观形象的设计。

2建筑使用期限的持久性

经过对农村居民建筑的调研发现,农村居民建筑在建造地基时通常结合泥瓦匠自身经验,此种房屋建筑不符合规范,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依靠经验建造地基通常会导致地基不牢固,不能够承受整体房屋建设,房屋居住寿命将减少,与此同时建造过程未进行科学性的抗震设计,使建筑不具有抗震功能。结构设计体现出了较多突出问题,梁的跨度通常较大,而梁的截面较小。楼板配筋方面,误以为主要钢筋将发挥较大作用,而构造配筋受到忽视。农民对房屋建设大多追求功能性而忽视了安全性,使用期限较短。面临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相应物质水平的提升,农民在平房上面继续建设多层小楼,此种建筑方式会大大降低房屋的使用寿命。

3建筑外观方面

大多数农村居民在进行房屋建设以及装修方面,不采取理性的规划,通常是按照城市中的建设和装修方式,将城市中建筑采用的大玻璃窗安置在农村居住建筑上,在日常使用中为生活制造很多不便,而大玻璃窗的造价较高,从而提升了房屋建设成本,一些农村居民看到外墙粘贴马赛克很时尚,于是将其照搬到农村房屋中,但是马赛克墙砖成本较高,伴随时间的推移马赛克容易出现脱落,为外墙墙体带来不美观的外观体验。一些农村居民将房顶修建成类似古建筑形状,还有的居民为房顶添加庙宇装饰,此种房屋外观与居住环境整体不协调。

4建筑浪费资源现象

我国占地面积较广,资源辽阔,但是伴随着我国人口较多的特点,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占有的资源很有限,而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性质,尤其是土地不可再生,面临我国当前人口数量较多的状态,人均占地面积非常少,因此房屋建筑时在注重房屋格局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到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尽量在最小的土地面积上设计出适合居住的房屋。农村建筑不应照搬城市建筑,应根据农村环境特点采用地方材料,施工技术应采取简单、便捷的方式,不提倡进行繁琐的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面对完善的功能性、科学的布局以及结构方面的安全,应要求功能空间采光良好并保持通风。应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省能源占用,逐步将房屋建设造价压至最低水平。为农村建设出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农村住宅。

(1)节能意识缺失。很多农民朋友一直以来头脑中传统思想较为严重,认为我国资源丰富,可以供人们无限制的使用下去,然而他们并未关注我国国情以及当前全世界的能源问题,因此在农村建筑过程中并未考虑节能方面;

(2)缺乏相应节能技术。农民朋友们缺少专业的节能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农民朋友不知该选择何种方式达到节能效果。例如,平房建筑体系一般高于城市多层建筑,然而在相同保温条件下,平房建筑耗费能源高于城市多层建筑,至少高出10%到30%左右,同时围护结构略显单薄,外墙相当部分显示出240mm厚砖墙,屋顶不采用保温隔热措施;一些农民朋友仅仅要求宽敞、光线足,将门窗均采用大玻璃设计,窗强面积对比一般超过0.5,导致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很多农民朋友在建筑材料上选择廉价的门窗,结果造成农村居住建筑保温隔热效果较差。

5针对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凸显矛盾的应对措施

上文提到,我国农村建筑规模占据我国整体建筑规模较大面积,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面貌,更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各级政府、有关专家都应重视农村居住建设事业。

(1)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工作应进行整体规划,在农村小康系统工程中逐步渗透农村居住建筑建设工作,施行统一管理,为农村居住建筑呈现出可持续发展性、科学性;

(2)各级政府应努力提升农民的建筑知识,可以开展科普讲座或者技术人员下基层为农民讲解建筑常识,重点在于房屋抗震结构、抗震原理、房屋结构知识、房屋装修、建筑节能等方面,引导农民积极的科学建房,使其达到安全、适用、美观、环保的效果,体验小康住宅,为小康社会的实现带来基本房屋保障。

6结束语

归纳以上,新农村建筑建设应结合科学发展观的优秀思想,按照本地区特点进行建设,以实际情况为基准,体现人们思维的创造性,做到合理科学规划,按照完善机制、稳扎稳打、细致指导、重视功能的原则,将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政府应切实注重引导农民朋友意识上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其真正了解房屋构造、功能、节能原理等,帮助其建设美观、环保、经济、耐用的房屋。

作者:万欢;万成;赵银萍 单位:南昌大学

新农村规划论文: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浅析

摘要: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展课题,并且新农村建设问题内容十分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作出相应的改变。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现状,探究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特色;和谐发展

促进新农村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合理、细致的发展规划是建设的重要前提。

1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法制性,目标不明确

我国虽然已经明确的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口号,但是很多地方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真正意义,也没有意识到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很多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比较低,编制规划的经验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并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与国家的有关规定存在出入,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目前很多地区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这只是一个工程项目,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改变村容上,但是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出入。

1.2过于城市化,没有突出农村特色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开始沿用城市的发展模式,而没有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工作。一味地生搬硬套,不仅不能够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而且还可能会事与愿违,起到相反的效果。农村和城市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它们适应的发展规划也会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应该结合农村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景观等制定出符合农村发展建设的合理规划。

1.3层次性有待提高,没有统一规范标准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层次工作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导致发展层次不齐的严重现象,并且发展规划过程中的内容深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发展建设的规划效率产生不一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受到阻碍。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处在初步阶段,还没有完善的规范标准,对农村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操作制度,并尽可能的细化。

1.4管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过程是发展的根本,直接指导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整个过程。但是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没有专业的设计规划人员以及制度编制人员,没有在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到相关的建设内容是否与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相矛盾。实际发展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违法占用土地资源以及违章建筑的现象,农民房屋大多建在自家土地上,布局散乱,朝向不一,几乎不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在耕地上的房屋需修建道路后才能出行,不仅严重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可能会引起各种经济纠纷以及社会矛盾,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过多的土地资源被占用,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村民房屋不满足基本防火间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污水直接排放或使用明沟方式往低处排放,而群众取水井也常处于低位,饮用水容易被污染。无垃圾收集处理点,垃圾随意乱扔乱放,严重污染了土壤,恶化居住环境。多数道路路面宽度仅1米多,且基本没有经过硬化处理,车辆无法避让,行车十分不便,若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现场。新农村发展建设中严重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工作。

1.5缺少资金支持,注重短期收益

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实际实施过程中虽然有政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支持并投入了资金补贴,但是建设资金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虽然农民的收入在不断提高,但是如果要承担大量的发展规划资金会与农民的意愿相违背。由于多个地区共同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处在着攀比的现象,不深入调查具体的情况,盲目的认为改变的范围越广则取得的成就越大,使得农村在资金不足、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推进,大搞形象工程[1]。新农村建设实质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但是很多的地方建设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做表面工作,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农民参与发展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

2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2.1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

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点。所以编制发展建设规划时要与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重点围绕农村的经济发展开展建设工作,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的产业发展规划是发展建设规划的重点,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对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以及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利用科学的规划编制方法将传统的单一的生产模式发展成集约型产业结构,打造农村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2.2强化建设管理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尊重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以高标准进行规划管理工作。发挥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势,听取规划专家的专业意见,将建设规划成果运用实际工作中。强化建设规划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制定、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实施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考核标准,保障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②编制并贯彻执行合理、规范的技术标准以及规划方法,加强各规划部门的交流、协调,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③实现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质量。

2.3加强分类指导工作,实现统筹规划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建设规划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特定地区的建设规划。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农民需求,加强农村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制定合理的规划调整模式,优化结构布局。首先设定规划试运行试点,待成功后再大规模的进行推广,保证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全面、统筹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2.4建设规划突出农村特色

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农村自身的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各地区农村在地理、文化以及历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沿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尽可能的在建设过程中突出农村的独有特征。以农村的地形、地貌为特征,展现农村的自然风貌,保护各种建筑古迹以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共同规划[2]。

2.5加强农村和谐发展

农村的和谐、稳定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握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以及整体文化素养。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征求他们的建设意见,加强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与群众的交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3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涉及到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内容。如何实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构建乡村空间都是现在急需面对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各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规划区域的发展建设要求的规划,促进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作者:徐梅 单位:楚雄市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新农村规划论文:移民集中居民点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省内移民居民点规划存在问题和省内新农村建设要求和主要特点的分析,以伞岗坪居民点为例,提出了移民居民点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建议。

关键词:

移民居民点规划;新农村建设

一、居民点规划中存的问题

(一)居民点规划编制管理和审批着眼近期建设,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考虑不足

居民点规划中更多的考虑内部场平、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的配置,而对居民点自身及周边的资源特点考虑不足,未考虑产业发展与居民点规划的结合。一方面,居民点规划建设更多的服务于水电工程建设,受水电工期的限制,因此各项部署能否按期完成、项目实施时是否会遭遇预期外的阻挠是其关注的重点。所以审查结果注重近期可实施性,而对村落空间及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缺乏远见。另一方面,居民点规划以恢复原有功能、妥善安置移民为主要目标,因此移民意愿在居民点规划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移民意愿大多是出于对眼前利益的考虑,而缺乏发展的眼光。

(二)对村落公共空间和农村社会文化网络的忽视

公共空间和居民交流场所的营造是规划中建立地域社会文化网络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居民点规划中,笔者很少看到规划审批部门对诸如错落中心、开放空间和绿地等内容的重视。一般认为,农民的意识形态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追求,只要尽量满足住宅面积就可以安抚民心。况且,农村有很多农田,农民对于绿地已经司空见惯,对绿地之类的开放空间没有需求。因此,在居民点规划编制中,广场、公共绿地以及公共设施等能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用地在规划中常常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充分利用间距和指标排除的农民住宅。这种方式必将对农村长远发展结构产生破坏性的规划建设,一旦实施后,将会需要更为长期和久远的时间来“疗伤”。

(三)规划编制时间短、任务多,规划成果缺乏特色

对于村落空间结构和公共场所的营造缺乏考虑,地区特色得不到充分的发掘,规划缺乏特色。住宅朝向、住宅间距、住宅平面形式等缺乏变化,均为统一模式,“火柴盒”、“夹皮沟”和“军营式”的布局方式由此产生。尽管标准式的设计便于管理和实施,但造成各居民点空间形式的雷同和呆板,千村一面,缺乏多样性。

二、居民点规划理念的转变

作为专业的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所要追求的不应尽停留在目前的妥善安置,而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理解妥善安置的含义。

(一)对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与用地布局的思考

在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落实村庄的职能类型,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布局相应产业用地。按村庄职能类型可将村庄分为特色农业型村庄、工业产业型村庄、乡村旅游型村庄、综合服务型村庄和一般农业村庄。目前,居民点以特色农业型、乡村旅游型和一般农业村庄为主。居民点规划设计中,应该根据村庄不同职能类型的要求,对用地做出相应的安排。

(二)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居民点的选址

目前,新农村规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村庄布点规划,在这个层面规划的指导下,对每个村进行下一个层级的规划——建设规划。移民居民点的规划主要是体现在第二个层级中。如果移民居民点所在区域有第一个层级的规划,应该把第一层级规划作为居民点的选址依据之一。

(三)居民点特色的体现

在于对现有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地方文化内涵的挖掘主要包括对对安置范围周边及内部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对移民原居住地和拟搬迁用地区域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特质并有机结合。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结构组织以及用地布置,并对重要结点和界面进行控制:院落、滨水空间、边界、村口、街道、住宅组群。

三、案例分析

(一)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产业是村庄发展的支撑

伞岗坪居民点在规划中考虑与泸定县域新村总体规划明确的咱里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同时,伞岗坪居民点具有良好的自然风貌,具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因此,规划伞岗坪居民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规划布局中,建筑组群布置,并设组团级绿化用地与开敞空间,为休闲旅游提供布局空间。主干道沿岸线布置,并在临水面设置观景平台,体现滨水休闲观光功能。

(二)特色营造——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地貌,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一,对水岸线的充分利用,打造滨水空间。主干道路沿临水岸线布置,并在道路一侧设置滨水景观绿带及观景台,满足滨水游览观光的功能。第二,推荐建筑设计方案,体现地域民族特色。规划区位于汉藏文化交融的地区,本次规划特别考虑对当地传统山地建筑和建筑空间尺度、建筑风格、色彩等因素予以延续。

(三)组团化的建设——分组团、分院落

根据地形条件,在国道以西形成3个独立组团,并各设出入口,在国道以东形成两个组团。各组团内部布置集中绿地与开放空间,为居民提供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邻里环境。在组团内部建筑形成院落,为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提供景观环境条件。组团五由于地形周边高、中心底呈盆地状,不具备临水观景条件,故采用向心松散式布局,以形成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

(四)公共空间环境的建立

结合广场设置公共建筑,建立硬质空间环境。点状空间——广场。根据广场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将该居民点广场分为观景型、入口型和公共活动型广场。入口型广场主要设置在车行或人行道路入口处,发挥地标、应急疏散和交通功能;观景型广场主要布置在临水侧,满足观光旅游旅游发展需求。线状空间主要起到串联点状空间及内部疏散的作用,利用步行道路串联各个小广场。重视居民点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空间的配置,规划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站(室)、村委会、医疗室(站)等。居民点植物配置选用乡土植物及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辅以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手法,着重体现其现代、自然、生态气息。

作者:袁子轶 曾耀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