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

时间:2023-05-24 14:34:48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1

这次全县社会消防安全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市的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年工作,安排部署年工作。这里我分别就两个方面的工作讲如下意见。

一、关于全县社会消防工作

(一)正确估价形势,不断提高对社会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过去的一年,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初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维护公共安全形势稳定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确保了奥运、“”黄金周、春节等各个重要敏感期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全县上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公共消防设施不断改善,消防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整体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消防工作一等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从刚才陈旭日同志通报的情况看,我县火灾起数呈上升趋势,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火灾事故的不断发生,充分暴露出消防安全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农村消防存在着很多难点特别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影响消防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主要体现在:消防安全责任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业主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没有真正确立,业主、员工和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法制意识还不强,自防自救能力差;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消防警力不足,社会消防组织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火灾扑救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良好的工作态势就无法得到保持,势必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当前的消防安全形势有一个客观的判断,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组织保障、经费保障、隐患整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和农村社区消防建设等工作上寻求突破,着力构建完备有效的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大力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同火灾事故作斗争的主动权。

(二)强化工作措施,努力维护全县社会消防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

1、落实责任主体,增强责任意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我们通过强化基础,重视监管,落实责任,全县消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从全县年社会消防工作目标考核情况来看,部份乡镇及行业仍对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够好,对有关消防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未认真领会,工作不得力,监管不到位。这些问题不仅拖了全县工作的后腿,而且对打造平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各乡镇及各行业务必要站在讲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按照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抓细、抓好、抓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是开展消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以贯彻落实新《消防法》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督促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将消防知识纳入有关教学课程。司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普法、培训和科普工作的内容。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积极支持消防宣传工作,开辟消防公益宣传专栏。公安消防机构要面向单位、社区、农村,开展消防法制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定期开放消防站,并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城区中小学生、单位干部职工现场观摩灭火演练,提高广大群众的逃生技能和防火意识。各乡镇及有关单位要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深入开展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和11月“119消防安全宣传周”活动,推进消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形式多样地消防宣传,使每个居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树立“预防火灾、人人有责”的意识,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3、加强配合,形成联动机制。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建设、房管、城管等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对影响消防通道畅通和防火间距的建筑用地,规划部门不得审批;建筑工程施工图未经消防审核合格,建设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对未经消防验收合格的建筑工程,质检站、房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证件和手续,不准投入使用。工商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公安厅与省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消防管理工作的通知》(公通〔2005〕5号)文件精神,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公众聚集场所,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单位和场所,不准投入使用。文化部门对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文化娱乐场所,不得发放经营许可证。建设部门要坚持消防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期设计、同步实施、同时验收,与消防部门共同把好建筑防火审核、验收关,特别是对那些影响消防通道的违章建筑,必须坚决依法拆除。工商、文化、旅游、卫生等部门,要将消防安全条件列入经营许可的前置审批范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消防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督管理。发改、民政、农业、水务、农办等部门要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扶贫等项目,支持农村加强消防组织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民政部门要将社区消防建设纳入社区管理和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及时研究和帮助解决社区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之,要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升消防工作的整体水平。

4、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隐患不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会时刻受到威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命关天”和“有患必除、确保安全”的思想,综合运用法制、行政、经济、文化、宣传、技术等手段,切实抓好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要根据消防工作形势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适时对火灾隐患进行集中查处和整治。对一些火灾隐患突出、整改难度大,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单位和场所,由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对于火灾隐患整改措施执行不力或拒不执行整改的单位,要坚决停产停业,停止使用,该查封的坚决查封。对火灾隐患单位的有关责任人,按规定整改不到位的,该处罚的处罚,该拘留的拘留,要始终保持消防监管的高压态势。安监、建设、工商、教育、消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社会监管的重要内容,依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火灾隐患整改,共同维护消防安全。

5、大力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消防工作,推动消防工作向基层延伸。一是要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中提出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把贯彻落实《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作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农村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组织和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消防制度,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二是要加大对社区消防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督促社区完善组织机构,健全社区消防宣传教育、检查巡查、联席会议、防火例会等制度,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管理网络,实现社区消防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三是要认真贯彻《贵州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进一步落实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责任,积极挖掘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潜能,推进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等职责的落实。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消防业务指导,推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能力。

第一,狠抓消防队伍建设。公安消防部队既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也是一支直接与火灾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现役部队,肩负着繁重艰巨的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消防队伍,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保证。县消防大队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队伍管理,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公正执法、高效运转、文明服务的消防安全监督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升我县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要不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为公共安全和事故处置提供有力保障。广大消防官兵要始终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把驻地当故乡,在创建平安、和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照“政府领导、行业管理、单位负责、消防监督、全民参与”的要求,建立社会联动和消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必须把消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今年,县政府将把社会消防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目标,严格按照《责任状》进行考核。大家要尽快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社区、到单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对因责任分解落实不到位,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火灾隐患整改不到位,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今年,县财政已经将县消防大队和消防中队的基本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年内还将新增1台消防水车和1台消防特勤车,县消防大队要本着“励行节约,保证需要”的原则,统筹考虑好各项工作的需求;要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随时派得上用场。各乡镇要将派出所消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龙泉镇派出所的预算不得少于20000元,其他乡镇派出所的预算不得少于10000元),以保证派出所消防工作正常开展。各公安派出所也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各自辖区内的消防安全。

第四,加快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以公安消防队为主体,专职消防队为补充,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基础”的火灾扑救网络。有条件的乡镇要依托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逐步建成有队舍、有队员、有基本装备的专兼职消防队;重点单位、社区要依托保安、职工建立义务消防队。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认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技能训练,提高其防火巡查和扑救火灾能力。各乡镇要在所在地和各村积极组织义务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提高消防自救能力,打牢基层消防安全基础,不断提高我县消防工作水平。

二、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一)深刻认识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意义。

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解决了城镇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为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特别是城镇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号),要求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出台,填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空白。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解决城镇居民病有所医,不断完善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重大举措,是高度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由于这项政策出台较晚,而且这一部分群体具有特殊性,加之又是试点,因此在配套政策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个人缴费比例高、门槛设置高、封顶线比较低、相关服务跟不上,等等,从而导致这一部分群体没有多大积极性,参保率不高。截止今年2月底,我县仅有62%的参保率,在全市处于挂末位置,三番五次受到市政府批评、通报。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把这项惠民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强化措施,迅速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1、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营造氛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范围和对象分布面广,情况复杂,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是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和关键环节。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利用各种时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和舆论宣传。要突出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社会宣传手段,向参保对象详细讲解这次政策调整的内容,讲清参保居民将得到的实惠,讲清参保的各种手续程序。由于这一次政策调整比较大,在宣传发动中,要确保“三个讲透”:一是要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目的、意义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知道好处;二是要把这一次调整的政策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充分知晓政策;三是要把政府支持和资金管理、报销办法讲透,让广大城镇居民消除疑虑。尤其是要把帐算清楚,使城镇居民知道参保能够得到哪些实惠、能化解哪些风险。要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自愿参保。

2、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劳动保障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职责。财政部门要将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列入预算,确保必要的工作运行费用和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教育部门要通过分解任务、强化调度等方式,负责落实在校学生特别是城关中小学学生全部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卫生部门要着力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做好各定点医院,特别是医疗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工作。审计部门要负责做好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审计工作,确保资金用得安全。物价部门要制定相关措施,切实加强药品价格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民政、残联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要认真做好特困群体、特定对象的调查摸底,对符合优惠标准和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提供帮助,确保特困群体、特殊人群及时参保。公安部门要认真调查,核实城镇居民底数,为落实任务提供依据。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动员学生参保是关键,各乡镇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具体责任人,把此项工作抓落实。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和各间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宣传动员、数据采集、参保登记、费用收缴等各项基础工作。

3、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保证基金安全。医疗保险基金是参保人员的“保命钱”,是医疗保险的“生命线”,财政和医保部门要严格管理制度,在收、管、支三个环节上下功夫,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管理规范、支出合理。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等制度,促进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合理确定基金的支付范围和比例,加强医疗费用支出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要建立基金风险防范和预警分析机制,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要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要加强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有效控制基金管理风险;要强化对基金的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对因工作飘浮、作风不实影响全县工作进度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对不按制度办事和挪用款项等违纪行为的要严肃纪律追究。

(三)加强领导,圆满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任务。

一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务必要按照这一次会议的部署,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加强整体部署,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妥善加以解决,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人员调配,完善支付办法,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去年已经明确,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具体负责本乡镇参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的代收以及相关信息采集、参保登记和证卡购领等办理工作。各乡镇要整合资源,调整充实劳动保障所人员,确保有人干事。要充分利用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发挥社区在推进劳动保障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拓展社区医疗保险服务功能,把可以向基层、向社区延伸的经办服务前移到居民身边。三是把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为广大城镇居民提供方便。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2

一、建立人防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近期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的要求,紧紧围绕新时期人防发展形势要求,紧贴实际,着眼未来,统一筹划,科学安排,重点建设,以服务人民安全为需求,推进人防工作向基层拓展和延伸,使人防组织与基层的各种组织相融合,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服务于民,动员和依靠居民共同参与防空防灾和救灾行动,切实加强乡镇(街道)人防建设,提高基层防空防灾能力。

(二)近期工作目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基层人防建设工作,2012年全区乡镇(街道)基层人防机构挂牌成立;2014年人防重点县和有条件的非人防重点县做到基层人防组织落实、建立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防护预案制定和宣传教育工作等;到2015年基本建成有效的基层人民防空体系,逐步实现基层人防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二、基层人防的领导组织和机构建设

(一)基层人民防空领导组织。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乡镇(街道)人民防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兼任组长,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乡镇(街道)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受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同时,接受上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和人防部门的指导,负责领导组织本级人民防空平时建设和战时防空袭斗争。

(二)基层人防机构设置。

1、为便于对外开展工作,已设立人民武装部的乡镇政府、城市街道、大型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可在人民武装部挂人民防空办公室的牌子;尚未设立人民武装部的,待人民武装部建立时,可同时加挂同级人防办的牌子。

2、城市社区、有接收城市人口疏散任务的村,可在居委会和村委会挂人防工作站牌子。

(三)基层人防机构人员编制。

1、乡镇、街道、大型工矿企业、事业单位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由人民武装部部长兼任,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由挂牌单位指定人员负责人防工作;根据人防工作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可在编制范围内调整解决。

2、社区、村人民防空工作站由居委会、村委会主任兼任人防工作站站长,民兵营长负责人防工作。

三、基层人防组织机构工作职能

(一)贯彻执行人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二)按照上级人防工作的要求,编制和实施辖区内人防建设规划和计划;

(三)制订并实施防空袭应急预案,协助建设人口疏散基地,接收和安置疏散人员;

(四)协助上级人防部门,搞好辖区人防工程和警报器维护管理工作;

(五)在乡镇、街道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人民防空工作,宣传动员和人民防空教育工作;

(六)协助落实群众防空组织(人防专业队伍、人防志愿者队伍)的组建训练工作;

(七)在本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战时防空、平时防灾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理和居民疏散引导工作;

(八)组织、协调和监督有关人防行政执法工作;

(九)承办县政府、县人武部、县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县人防办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战时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指挥机关的有关命令和指示开展人防工作。

四、基层群众防空组织建设

依托基层民兵组织或社区志愿者组织,组建人民群众防空防灾合成专业队和组建志愿者队伍,编制本区域本单位防空防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训练方案,并通过演练形成应急救援能力和抢险抢修能力。

五、经费保障

基层人防工作经费除由同级财政根据工作需要予以保障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补助,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活动经费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专项拨付解决。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3

《规划》描绘了水利发展的蓝图,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了使读者了解《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对《规划》出台的意义、落实重点和水利建设发展带来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本刊将对《规划》亮点进行梳理,全面深入地进行解读。

一、水利建设四大任务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四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处处长张旺介绍,这四项任务是针对几个水利发展较为滞后的领域而制定的。一是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灌排方式较为落后;二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三是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四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

近期,江南、华南强降水造成4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凸显我国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仍较为薄弱。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大力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隐患,建立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县级及以下基层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完成水利建设的四项任务,难度比较大。重点和难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难度大、任务重。我国将在洪水易发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建成2058个县级及以下基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对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防洪任务较重、洪灾损失较大、保护对象比较重要的173条大江大河主要支流进行集中治理,这些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第二,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农田水利落后的局面。第三,我国经济社会仍在快速发展时期,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恶化趋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

尽管以上任务的难度较大,但我国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的情况下,完成水利建设的四项任务仍是有充分保障的。

农田水利建设将提速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灌排方式较为落后、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的现状,《规划》提出,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强化农业节水。

《规划》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及重点工程。据统计,在6000多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中,2011年我国农业用水达到3790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农业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用水大户。今年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规模,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比重,加强大中型灌区和末级渠系改造升级。重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等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等重点水源和水资源配置、治淮骨干等重要防洪工程以及其他关系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并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

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当前,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洪水易发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等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难度大、任务重。为此,《规划》提出,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洪非工程措施。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段红东认为,《规划》中“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章的重点,就是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尽快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水利支撑与保障体系。

在保障防洪安全方面,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针对近年来严重洪涝灾害暴露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蓄滞洪区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我国防洪减灾体系。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对流域和区域防洪影响较大,应进行系统治理,提高整体防洪能力。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至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系统治理投资巨大。“十二五”时期,选择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治理。

二是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在继续巩固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面广量大的411 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三是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近期重点是加快淮河行蓄洪区、长江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外迁。

四是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尽快在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建成2058个县级行政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

加强水源工程和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鉴于我国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情况,《规划》提出,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含国有农场、林场)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水源可靠性论证和工程卫生学评价,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强化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严格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农民喝上洁净水、放心水。

“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就必须加强水源工程和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度的科学的水网连通体系。”段红东强调,在保障供水安全方面,应针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配能力。抓紧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对于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积极推进水库建设。对于西北等资源性缺水地区,合理建设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不断完善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着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依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一重大水利问题。到2015年,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旱灾易发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

目前,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城乡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水资源配置体系还不健全,不能满足水资源统筹调配需求,水安全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城乡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严重缺乏、保障程度不高,特别是应对连续干旱和特重干旱的能力很低。

段红东表示,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要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尽快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国家水资源调配格局。二是建设一批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抓好江河湖库连通,支撑国家重点区域发展,统筹解决区域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保障城乡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推进重点水源和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提高西南等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续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规划》提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保护与河湖生态修复,优化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有序发展小水电,加快水利血防工程建设。

二、水利改革和管理

《规划》指出,水利改革管理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强依法治水管水,三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理顺体制机制

近年来,随着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利的社会管理水平显着提高。目前,全国七大流域管理机构初步编制完成了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黄河水量分配指标细化到各支流;流域管理取得新成效,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权责进一步界定和规范;黄河流域颁布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太湖流域建立了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流域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着成效;水务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到2010年年底,全国72%的县级以上城市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采取承包、拍卖、租赁和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大幅增长,引导设立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公共财政投入规模不断加大。

体制机制改革对水利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水利不只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家的工作,涉及农业、城建、环境、国土等诸多部门,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到县乡等各级政府,涉及管理部门、建设施工单位、农民合作组织等多个主体。只有理顺体制机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责明确、机构职能明晰,才能实现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

  依法治水管水,加快水法规体系建设

在依法治水管水方面,需要继续加快水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民生水利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快修订《河道管理条例》,推动出台《节约用水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保障水法规的贯彻落实。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处处长张旺介绍说,实现依法治水管水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水利社会管理的部门规章体系。修订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处理和质量监督管理等规定,加强地方水法规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专职水政监察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完善和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三是建立健全水事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完善边界地区水事活动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四是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水行政审批程序,开展水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规范水行政许可行为。

实践水利高科技,水利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水利科技创新对水利发展的意义有四个:第一,大力加强科技兴水,是实现“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完成水利战略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第二,加大水利科技推广力度,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第三,科技创新是保障防洪安全、实现防汛抗旱目标的必然要求。第四,科技创新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条件。

三、建立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规划》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并研究采取扩大水利建设贷款贴息规模等措施。

《规划》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 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对水利这一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国家有能力加大投入,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建立政府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发挥政府投资主渠道作用。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水利的总投资大概要达到1.8万亿元左右。这1.8万亿元主要用于四个方面的水利建设: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占20%左右;二是防洪工程建设,占38%左右;三是水资源保障和城乡供水能力提高的工程建设,占35%左右;另外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4

这次全市武装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对于深入贯彻省军区和警备区党委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标准做好新时期武装/,!/工作,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__年,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786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9.5。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5060元和4350元,增幅1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5.5亿元,比去年增长109。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结着武装战线的同志们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些,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武装战线上的全体官兵和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年,市人武部在**警备区党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这个中心,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人武部”;&&镇武装部被**警备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办事处武装部长和@@镇清泉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分别被警备区评为“优秀专武干部标兵”和“优秀民兵干部标兵”。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地感谢!

当前,我市正处于“十一五”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共谋发展,合力攻坚。特别是需要我们人武部带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多方参与,促进我市更快更好地发展。

下面,我就如何继续抓好全市武装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武部全面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当今世界军事强国的战略思想、作战原则在不断调整和创新,使近几次战争样式呈现多样化。这就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观念,把解决制约武装工作的突出矛盾作为突破口,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摸清症结所在,研究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在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问题上有新突破,在完善民兵编组以及训练体制机制等难点问题上有新进展,切实把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要认真贯彻军委新时期战略思想,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加强人武部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真打真准备的思想,切实把心思和精力向打赢聚焦,立足我市实际,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民兵组织建设机制,要加强对民兵快反分队和应急分队的重点建设,全面提高民兵遂行应急作战任务能力。要加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配套完善战备训练设施,进一步提高基地化、专业化、网络化训练质量。

二、要把练兵与参建结合起来,为推动全民创业和振兴##经济发展做贡献

人武部是军地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继续坚持积极“自建”、踊跃“参建”、主动“带建”、协调“共建”相结合,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要不断适应民兵特点,充分发挥人武部优势,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战场,努力实现用兵、练兵、强兵的统一,促进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民兵在本职岗位上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突击队作用,积极做好创业实践和扶贫带富工作。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结合起来,组织民兵成建制地参加不同情况下的抢险救灾、重点工程建设、抗击重大疫情、处置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任务,动员广大民兵带头参与构建和谐##的各项工作,带头参加双拥共建和其他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平安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要积极适应新编制体制特点,不断提高人武部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执行新编制后,人员少、事务多、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下大力量抓好人武部党委机关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武部党委加强民兵思想政治建设、把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正确方向的本领,领导军事斗争准备、带领民兵预备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本领,依法从严治军、加强正规化建设的本领。要继续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强化战斗力标准意识,积极改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以打仗的要求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和党委廉政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设一支学习的班子、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干实事谋发展的班子。要着眼信息化建设对人才队伍的需求,把立足岗位培养人、教育人纳入党委的重要日程,通过学习培训等形式,进一步优化结构,更新观念,努力锻造一批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和人武部要按照中央(1999)24号文件规定对专武干部进行调整补充,选强配齐专武干部,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 专武干部管理办法,对专武干部进行规范管理和科学使用。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管武装原则,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武装工作的领导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5

浙江省实施《国防交通条例》办法全文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防交通建设,保障战时和特殊情况下国防交通顺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交通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国防交通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国防交通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防交通经费除中央安排外,由地方、部门和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共同承担。

第四条 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防交通工作。

铁路、道路、水路、航空、邮电通信和水产的行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交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的国防交通工作。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交通管理部门以及承担国防交通任务的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国防交通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国防交通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

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和交通运输学校、邮电通信学校应当按照《国防交通条例》的规定,履行国防交通教育职责。

第六条 地区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应当根据上级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军事机关拟订,征求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承担国防交通任务的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制定本单位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完成国防交通保障任务。

第七条 国防交通建设规划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拟订,经本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省实施的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以及需要申请国防经费投资的建设项目,上报立项审批前,应当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第九条 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其设计鉴(审)定、竣工验收应当经有关的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

承担建设项目勘查设计的单位,应当对项目设计中有关贯彻国防要求的内容单列设计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在组织设计鉴(审)定前将设计文件以及有关资料报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的资产、资料交接工作,应当有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参加。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不得占用国防交通控制用地,不得在国防交通控制用地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不得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

第十一条 国防交通保障队伍分为专业保障队伍和交通沿线保障队伍。其组建方案,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根据国防交通保障计划和上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要求确定。

第十二条 专业保障队伍,由交通管理部门以本系统交通企业生产单位和经济组织为基础组建;执行交通保障任务时,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统一调配。

第十三条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防交通保障计划的要求,结合生产任务、抢险救灾等,对专业保障队伍进行训练和必要的演练。交通企业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专业保障队伍的组织、日常训练和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由交通线路沿线、交通设施周围地区的民兵和群众组成,专门担负交通保障任务。

交通沿线的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军事机关负责本地区保障队伍的组织、建设。

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的专业训练,由有关军事机关结合民兵工作统一安排;国防交通专业课目,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提供教材、器材和业务指导。

第十五条 国防交通战备车辆、船舶和其他机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国防交通标志;在战时和特殊情况下可以优先通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国防交通战备车辆是指:

(一)各级国防交通主管部门的指挥车;

(二)在编国防交通战备抢修、抢运专业保障的车辆;

(三)在编国防交通、通信部门的战备通信车。

经公安机关批准,用于抢修、抢运的国防交通战备车辆,可以安装相应的警报器。

第十七条 被动员或者被征用运力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履行义务,保证被动员或者被征用的运载工具和设备的技术状况良好,并保证随同的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技能。

第十八条 需要对动员或者征用的运载工具和设备的外形、结构、性能作重大改造的,必须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国防交通物资储备计划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根据国防交通保障任务的需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计划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物资储备计划,报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负责储备国防交通物资的单位,必须对所储备的物资加强维护和管理,不得损失、丢失。

储备物资的布局和结构应当随着国防需要和发展、物资供应变化,结合运输、生产建设及时进行调整和轮换更新。

第二十一条 国防交通储备的物资主要用于战时和特殊情况下交通、通信设施的抢修、抢建,未经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

遇抢险救灾等情况确需动用县级以上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的,应当经省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经批准动用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应当按照规定支付费用。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储备物资的更新、配套和维修、管理。

经批准动用的物资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归还,造成损坏的应当及时更换补充。

第二十二条 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需要作报废、降价处理的,应当报上一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备案。

第二十三条 国防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应当向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登记,进行转让时应当得到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同意。

第二十四条 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贯彻国防要求的交通工程设施,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贯彻国防要求的;

(二)对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或者擅自改变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用途,或者擅自作报废处理的;

(三)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管理不善,使用不当造成丢失、损坏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动用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或者经批准动用的物资超过规定的期限不归还,或者造成损坏不作更换补充的;

有前款第(二)、第(三)、第(四)项所列行为的,还应当责令其限期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第二十五条 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影响国防工程设施正常使用,危及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安全的;

(二)未经批准占用国防交通控制用地的;

(三)未经批准占用(利用)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逃避或者抗拒运力动员、运力征用的,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相当于被动员或者被征用的运载工具、设备价值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国防交通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未经批准对动用或者征用的运载工具、设备的外形、结构、性能作重大改造的,由县级以上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扰乱、妨碍军事运输和国防交通保障的;

(二)扰乱、妨碍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的;

(三)破坏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

(四)盗窃、哄抢国防交通物资的。

第二十九条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规定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措施,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可以委托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使。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国防交通的意义伴随着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国防交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萌芽走向成熟,由单一形式的地面交通发展到铁、公、水、空综合方式的立体交通,构成了覆盖全国的国防交通综合保障网络。

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贯彻落实国防要求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以铁路干线为骨干,以重要公路、水路为支撑,多种运输方式互相支援配合的国防交通综合网路保障体系。

组织机构逐步健全,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工作管理机制日益完善。1995年2月,我国国防交通史上第一部法规《国防交通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国防交通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进一步确定了国防交通的法律地位。各省区市还积极制定与《国防交通条例》相配套的法规,促进了国防交通法制化的建设。

强化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整组工作,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得到加强。车轮滚滚支援前线,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交通专业保障队伍遍及铁道、交通、电信、民航等各个部门和全国各个地区。并已初步实现了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由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为战时执行各种交通保障任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6

目的就是共同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工作的有关意见和精神,今天把大家请来。研究我市基层人民防空工作,布置全市基层人民防空建设任务。刚才,市人防办主任杨学荣同志传达了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精神,军分区顾问长刘宪法同志组织学习了省政府、省军区有关文件,大家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再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

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是全市人民防空工作的基础。健全基层人民防空组织,区县(街道、乡镇)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民防空组织是全市人民防空组织的重要组成局部。开展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人民防空建设方针,推动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推进我市人民防空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当时的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党中央决定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明确规定人民防空的宗旨是维护人民生命财富平安。人民防空事业的起步和初步发展,对于捍卫世界和平、抵御当时美蒋集团发动的空袭,起到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同志作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战略决策,全国人民防空事业的巨大发展在一定的意义上遏制了可能的侵略,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邓小平同志作出了人防工事要平战结合,平战结合才干靠得住”指示,把人民防空事业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新时期人民防空事业的新局面。1996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当年10月29日,主席以第78号主席令向全国颁布,为全国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证。总书记十分关心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特别指出:防空建设搞得好不好,事关国家战略全局,事关国家整体防御体系的稳定,事关战争潜力的保管。2005年10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和2010年10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总书记、总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世纪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人民防空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工作。国际形势仍不安宁。2010年,直接针对中国的有事件。从周边形势看,南亚恐怖袭击有增无减,不但未灭,反而“越挫越勇”东南亚南海争端更趋复杂,泰国发生“红杉军”示威;东北亚“天安号”事件朝鲜半岛形势一度紧张,日本政局动荡,朝鲜政权换代明显加快;西亚两伊战争已7年有余。可以说,中国周边动荡已呈现普遍化、常态化、复杂化乃至一定水平的联动化。作为“准军事化”建设的人民防空,必需坚决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强军事斗争防空准备。2010年10月,总理在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对人民防空工作的领导责任,把人民防空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转变职能,促进人民防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人民防空组织是否健全,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是否落实,直接影响人民防空建设、军事斗争全局。必需站在国家平安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更加自觉地履行职责,健全基层人民防空组织,推动基层人民防空事业。

(三)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工作。全国、全省其他地方基层人民防空组织都比较健全,人民防空事业快速发展。目前,市仅在2009年,被省政府、省军区批准我市县、县、县为省级人防重点县,有近10个企事业单位明确了该单位人武或保卫、办公室负责管理人民防空工作,其余区县及乡镇、街道、市属以上企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人民防空组织,更没有人负责人民防空工作。基层人防组织缺位,基层人防工作断层,防空防灾知识宣传教育、防空警报、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开展不好,工作无人承当,任务无人落实,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市人民防空工作顺利开展。基层人民防空工作事关国家平安大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必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切实做到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二、为开展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健全机构。

必需结合机构改革工作,依照省、市关于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工作的要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健全基层人民防空组织工作,落实专兼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推动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有效开展。

(一)健全基层组织。县、、三个省级人防重点县。如果不能单设的可挂靠在县政府办公室,增挂“县人民防空办公室”牌子,要配备专职主任和与人民防空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古蔺县政府办公室要明确一名副主任负责人民防空工作,明确内部科室、专兼职人员具体抓人民防空工作。各区县乡镇、街道和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要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下设人民防空办公室,与武装或捍卫部门合署办公,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抓好所在单位基层人民防空工作。

(二)理顺管理体制。基层人民防空工作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并接受上级人民防空办公室的指导。属市辖区内市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民防空工作,接受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的指导和管理;属区县辖区内区县管以上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人民防空工作,接受所在区县人民防空办公室的指导和管理;乡镇、街道的人民防空工作接受本区县人民防空办公室的指导和管理。

(三)明确工作职责。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是全市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基础。必将促进全市人民防空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基层专兼职人民防空工作者要增强对人民防空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心和工作使命感,认真贯彻人民防空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扎实做好人民防空工作。各级基层人民防空工作单位要依照职责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把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抓落实、抓扎实、抓出成效。具体来讲,各区县要认真拟订人民防空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认真拟订防空袭方案、应急方案和各项保证方案,大中型企业要拟订重要目标防护方案,并组织演练;要认真制订战时(应急)人口疏散安排实施计划和城市“三坚持”人员隐蔽计划,协助疏散接收安排单位搞好疏散地域全面建设;要大力协助上级军事机关和人民防空部门抓好本单位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的整组、训练和管理工作;要积极协助上级人民防空部门管理和维护本单位的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工程以及设施设备;要支持协助上级人民防空部门查处违反人民防空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行为;要努力搞好本单位人民防空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时提高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人民防空意识和防空防灾技能;要切实负责人民防空潜力调查统计登记、文件资料管理,并做好失密工作。

三、努力开创全市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新局面,真抓实干。

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切实加强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更是各级人民防空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区县、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人民防空法》规定,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明确责任,真抓实干,不时把基层人民防空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各企事业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发明良好条件,确保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抓出成效。各级军事机关要加强对基层人民防空工作的领导,指导搞好基层组织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的整组、训练和管理工作。人民防空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协助基层解决人民防空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努力推动基层人民防空工作开展。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7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是涉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国防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丰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内涵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国际环境非常恶劣,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既要加快发展生产,从战争废墟中恢复国民经济,又要加强国防建设,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面对艰巨的国内经济建设任务和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同志提出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国防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巩固国防;一手抓经济建设,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奠定基础。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都有赖于同志们和全体人民的指挥员、战斗员一道,和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协同努力,方能达到目的。”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时期,随着国防开支的大幅度降低,军队员额的大规模压缩,使国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经济建设,取得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国防建设也得到了加强。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冷战对抗进入高风险期,加上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我国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国防建设重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并在三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以国防项目为主体的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发展中战争与和平的分析,在科学地把握国际战略总体格局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重大变化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和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并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是大局的战略思想。关于四个现代化关系,邓小平指出:“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离开这三化就谈不上国防现代化。”以此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进一步提出国家经济建设是大局的思想,明确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邓小平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我们军队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人民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裁减员额100万,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以及占GDP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军队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腾出部分机场、港口、设备和空闲的营房、仓库、场地等为地方建设服务,全军医院和大部分服务设施向地方开放;军工企业积极发展民品生产,利用军队取得的高科技成果为地方建设服务;积极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由于严格贯彻和落实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方针,国防建设积极主动为经济建设让路和忍耐,国家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为后来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经济基础。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新军事变革飞速发展的特点,在继承邓小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协调发展的思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得到巨大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出现的新特点,强调国防建设必须随经济建设发展得到加强。他指出:“我的基本思想是,军费要在生产发展基础上逐年增加,要逐步更新装备,否则太落伍了不行。在国家经济逐步发展的基础上,要尽力保障军队建设的需要。”在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问题上,强调应该辨证地、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考虑。认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辨证的统一,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好办。反过来说,国防建设也是为了保卫经济建设更快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他一方面指出,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持国家独立和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强调,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一旦发生战争,我们就可能陷于被动,就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能够确保国家的利益与安全。与此相适应,中央采取了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举措,国防费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并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导思想之中。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这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确定为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2004年7月24日,主持了以“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他在阐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时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 多次强调,当前我国的两大战略任务是要把经济搞上去和建立巩固的国防;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尽量减少和降低两者对立矛盾的因素,促进和强化两者互为依托的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努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和认真开展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核心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目的就是要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我国21世纪头二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从现代国防建设的发展趋势来讲,国家经济实力本身就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体现。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不会有强大的现代国防,加强国防必须首先发展经济。为此,我们必须强化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意识,努力使国防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我们还必须继续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大局,把有限资源尽可能地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富国不等于强国,一个国家即使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若无强大的国防力量,也难于巩固已有的经济建设成果,难于取得与其自身经济实力相符的国家地位。进入21世纪后,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际社会的竞争特别是经济、科技、军备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并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现实威胁。面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和国家安全形势的现实挑战,若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国防体制改革,加大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步伐和力度,必将使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处于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的状态,从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我国同发达国家甚至是周边国家、地区的差距,这势必对我党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构成威胁,进而影响到我国新时期的国防、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

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不仅表现在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以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多因素共同构成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创新协调发展观念,要从国家总体建设的战略高度来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方面要看到经济建设在国防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国家和政府必须充分分析新时期的安全形势,结合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世界军事强国正进入信息化阶段的实际,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制定完备的国防发展战略,将国防建设纳入到国家总体改革的大框架内统筹考虑。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防开支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我军仍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阶段,亟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我国的国防费占GDP比例还不到2%,低于全球3%的平均值,这与我国显著提升的国际地位不相符合,同维护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不相适应。只有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经费投入机制,力求使我国的国防费开支规模和增长幅度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使国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捍卫力量,粉碎任何可能破坏我国发展进程的威胁力量,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实现。本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创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发扬军地互助合作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军队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强化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意识,积极投入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活动中,要把维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安全环境作为自己必须履行好的神圣职责。为此,军队要重视研究非战争条件下如何应对预防、控制危机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和保障机制,以提高执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地方也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支持和协助国防和军队建设活动,努力创造条件主动帮助解决好退役官兵的就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和军人家属失业后的再就业,以及军人子女入托和上学等现实问题,积极为国防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作贡献。军队的重要职责是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为了使国家经济建设免遭战争等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军队要提高保障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必须具备应对可能有强敌介入的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保卫国家和领土的完整,保护经济建设的成果;军队要有足够的能力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减少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和冲击。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我们必须按照“打得赢、不变质”总要求,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好关系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把官兵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政策部署上来,落实到服从大局和支持改革的实际行动上来,使每一位官兵能够自觉地履行好自己本职工作。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求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建立起军民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促进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通过发展军事高科技,带动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式,提高军民两用技术的综合效能,促进信息科学技术加速向生产力和战斗力的转化。

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高新技术优势和信息、装备优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取得这些方面的优势,单纯依靠国防或军队系统内部建设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应当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注重发挥民用部门和民用资源的优势,努力实现国防与民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首先,国家进行大型民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要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做到一笔投资取得平、战双重收益。比如,国家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原则对铁路、港口、机场等大型公共基础建设以及光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网络等信息化基础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不仅在和平时期能够用于经济建设,满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而且在战时可有效地保障武器装备机动、国防军力部署和军事通信联络、人民防空等方面的需要。其次,国家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时以及战时,可以采取应急有偿使用民间的设施设备的做法,这不仅可以保障有限资源在平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用于经济建设,而且在战时能够有效地满足军事和战争需求。比如,在渡海作战过程中,通过征用民船提供物资补给、救护、通信等战时勤务保障,改装民船直接或配合执行侦察、封锁、偷袭等军事任务的方式,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军事战略任务。另外,国家可以发挥民用领域的科技优势和加大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力度,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高新科技领域研发和生产势头强劲,在通信、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有的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我国武器装备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仍比较低,因此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军民两用技术和两用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促进民用高新技术成果转为军用,对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进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8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9月24日全市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今年的秋冬季农建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秋冬季农建工作中来,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全面做好今年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各项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农建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我县抓住着国家农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工作重点县,全县农村全面实行了税费改革,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内容、形式及其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作时间也由原来的季节性突击向常年性建设转变,投入机制和建设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工程的设计标准、质量要求、时间安排、后期管理也更趋于严格和规范,这些都对我们开展农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和实施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风沙源治理工程,水保项目今年治理任务15平方公里,节水工程任务40处,水源工程任务50处,投资计划390万元,目前已完成8.36平方公里,完成节水工程32处,水源工程38处。二是水利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项目完成专项投资20万元,先后在第六屯乡、渡口堡乡、左卫镇等乡镇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11个,在试点第六屯乡为自来水用户安装了智能水表20套,为我县25家企业安装了用水计量设施;水库移民工作已申请专项资金150万元,目前该项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县城新区自来水厂已完成征地50亩,新打机井3眼,铺设改造供水管网4.5千米,完成投资21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完成6个村的工程,其余4个村正在紧张施工,已完成投资95万元;西洋河水库完成竣工验收,水沟口水库除险加固和太平庄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上报到省水利厅待审查批复。三是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全县春秋棚保持06年种植面积1946亩,比06年减少191亩,占去年实有面积的91.1%;07年新建春秋棚277亩,只占计划任务的21.3%。日光温室建设有所发展,全县共新建394亩。截止到现在,全县共有春秋棚2223亩,日光温室4319亩,我县已成为张家口市设施蔬菜种植大县之一。四是退耕还林工程,今年实施的是去年1.5万亩的工程任务,在春季和雨季已经全部完成。五是沼气池建设,2007年争取到国债资金12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4.7万元,到现在全县共建沼气池1200个,占计划任务的80%,出现了一批如柴沟堡镇园子沟村、屈仑屯村、渡口堡乡盘道门村、西湾堡乡西湾堡村等一批生态村。六是农业综合开发,

可以肯定地说,今年我县各项农业工程建设实施的进度总体是好的,各级领导也为此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是,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与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比差距要求还很大,农业生产基础特别是水利基础不稳固,生产条件差的面貌还没有根本改观,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建工作任务还非常繁重而艰巨。当前农建工作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投入不足。目前主要是国家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水利建设、生态工程投入,农村集体和群众个体投资的工程很少,投入覆盖面小。二是重视不够。有的地方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不给钱就不搞,没有把农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部署不够,力度不大,缺乏主动性和规划性的安排;对长远和近期农建工作所做工程,统筹考虑不够、安排不够详尽。三是缺乏机制创新。面对农村“两工”取消后新情况,一些地方的领导存有畏难情绪,担心农建会增加农民负担,在处理农建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方面缺乏创新。四是工程进度和质量有差距,同为生态工程却进度迥异,很多乡镇立地条件相似却进展千差万别。普遍存在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和要求的现象,尤其在今年春季和夏季严重干旱的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极低,其原因也有工作责任制没落实,技术上的关键环节把不严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五是落实国家政策规定有偏差,尤其是在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上,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搭车收费、不按实际标准施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虽然没有造成很大影响,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我们已经安排了一次专项资金的自查自纠工作,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各单位必须认真整改,确保专款专用,真正使国家的投资落到实处,见到效益。

今年我县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农业受灾严重,农作物大幅减产,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给我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农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认识,强化组织,全面抓好今年秋冬季农建各项工作。

二、明确任务,全面做好今年的秋冬农建工作

根据农口有关单位的摸底调查,在充分考虑各乡镇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开展的各项农业工程,今年我们确定了6项农建重点工程。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细致的农建规划,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要坚持实施绿色与生态化战略,把实施好生态建设工程放在农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构建生态环境,发展“三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格局。由县发改局牵头,水务和林业部门组织实施,有关乡镇具体负责。水保项目:完成造林6357亩,新建水平梯田3600亩,水源工程12处,节水工程8处。林业项目:以补植为主,完成造林补植7410亩。畜牧项目:重点是搞好养殖圈舍建设,提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完成圈舍建设12000平米。

2、退耕还林工程项目: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尚未下达,秋冬造林和补植任务较大,要积极做好退耕还林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完成补植任务15000亩。

3、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以建设节水农业为目标,坚持求真务实,重在效益,科学规划的原则,以提升农业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增水、节水、蓄水、保水为中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尽可能多建设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今年秋冬季完成防渗渠1000米,渠道清淤2700米,蓄水池1个,桥涵8个,输电1处,修复水毁工程1处。上冻后,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冬季养冰蓄水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成冬季养冰蓄水370万方。

4、人饮安全工程项目: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在封冻前全部完成任务,保障饮水安全。全面系统地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秋冬季完成人饮安全工程3处。

5、农业工程项目:一是发展设施农业。要充分利用农开资金和扶贫资金,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民间投入,发展日光温室和蔬菜园田。今年秋冬季新增蔬菜日光温室2000亩,完成蔬菜园田整地10000亩;二是建设旱作基本农田,大力开展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工程建设,完成旱作农田整地10000亩;三是加快玉米良种推广示范田建设,完成良种补贴示范田整地面积5000亩。四是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抓住秋冬季有限时间,突击完成340个沼气池,确保全年沼气池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6、农开项目:今年农开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要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在封冻前全部完成任务。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建成标准高、规模大、效益好的精品工程。秋冬季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面积4600亩,项目中配套防渗渠7000米,新打机井2眼,配套机井2眼,铺设地下管道14000米,并完成配电、道路配套工作。

三、强化措施,确保秋冬农建工作取得实效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大,时间要求紧,我们要与老天爷争时间、抢时间。各乡镇要立即召开秋冬季农建工作动员会,精心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来,把握好工程进度,保证按时保质完成农建任务。

1、积极探索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过去我们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依靠在农村实行多年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县已经全面取消“两工”,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在取消“两工”之后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这一问题,要依靠国家不断增加投入,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各级财政都将逐步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投入渠道问题。我们要组织动员群众,主要依靠国家的投资,完成一些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一些面上的小型工程,包括一些田间工程、小规模的建设项目,国家投资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覆盖到位,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工作方式,通过优惠政策、灵活机制、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流通服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引导农民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按照“一个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三个结合”(农建工程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与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下大力创新农建模式,推进种植、畜牧和林果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2、努力拓宽农建投入渠道。要把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作为搞好农建工程的关键来抓,创新筹资方式,多渠道增加投入,形成政府补助、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广泛吸纳社会投资“三位一体”的投入机制。要在积极争取、使用好上级专项投入的同时,切实加大财政对农建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要构建发展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的“三民水利”建设机制,对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要放手发动农民,加强规划引导;对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要在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农民自愿筹资投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界限,鼓励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要不断探索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等“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开展农建工作的新形式。

3、全力打造农建精品工程。要把工程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坚持规模化开发、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科学设计各项农建工程,有机整合各项工程项目,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高效益”的要求,全力谋划建设一批农建精品工程。各项农业工程,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把重点项目尽可能安排到工程区内,实行多层覆盖,实行综合整治,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高效益的农建精品工程,农建精品工程要不少于50%,切实抓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样板工程。同时要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发挥科技园区在科技兴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4、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各乡镇要健全强有力的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将各项农建任务迅速分解到片,落实到村,责任到人,拿出突击时间表进行强攻。各乡镇的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亲临现场指挥,解决农建工作中的问题,主管领导要具体负责,严格把关。计划、水务、林业、畜牧、农业、农开、扶贫等部门,要对部门的业务工作牵好头,切实为乡镇当好参谋助手。要严格实行行政领导包工程进度、技术人员包工程质量的“双包”责任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程质量跟踪监督管理,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尤其是造林工作要严把起苗、运苗、座水、栽植、防寒等各个关键环节,科学安排,合理调配,分兵把口,千方百计提高成活率。全县所有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都要推行专业队承建的方式,宜林荒山造林任务的大部分由专业队完成,把一家一户很难完成的工程任务,尽可能多地交给专业队承担完成,确保生态建设质量。

5、加强督导考核。县政府将组织农建工程督导组,对各乡镇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联查督查,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建设效果等进行定期通报;主管部门要加强专项工程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深入工地对工程建设实行面对面的督导。对重点工程、重要项目特别是任务较大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要巡回督导、跟踪督导、驻点督导。要分口制定考核标准,组织好对各类工程的考核检查、竣工验收工作。对完成好的乡镇要优先安排下一年度农建项目水利投资,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增加资金支持;对完成不好的乡镇将削减下一年度投资计划。

四、关于森林防火工作

当前全市已进入防火期。今年严重干旱,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各乡镇从现在起就要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列入重要议程,进入实质性工作,安排和实施,做到组织、人员、器具、责任、措施“五到位”,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把各项防火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火灾或不发生森林火灾。

1、提高认识,增强防火责任感和紧迫感。2006年度防火期的不完全统计,全县的森林火灾、火警就多达20余起,其中被卫星监控到的就有4起,至使一些森林、林木甚至退耕地遭受损失。今年,尽管我县持续干旱,但森林防火形势依旧十分严峻,旧草未除,新草又长,植旱,极易燃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县各级防火组织特别是防火第一责任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盛世兴林,防火为先”,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又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一定要高站住认识森森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认真督查防火责任制落实情况和防火预案的修正执行情况,真正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防火期安全。

2、加大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宣传教育是森林防火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森林防火的基础和最有效的措施。各乡镇及有关单位要层层制定宣传方案,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固定、临时、流动一起上,板报、广播、宣传车交替来,保证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有序、持久地开展下去,把防火宣传贯穿于防火工作的始终,做到防火期不结束,宣传不停止。形成全社会关心防火、参与防火、支持防火的良好氛围。

3、全面巡查,严格火源管理切实消除火险隐患。防止森林火灾,就必须严格火源管理。近年来,随着林区面积的扩大和进入林区人员的增多,特别是传统的烧荒、烧桔杆、烧田埂等农事用火以及拜坟祭祖、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等习俗很难从根本上转变,人为火患防不胜防。因此,全县各级防火组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火源管理,切实消除火险隐患。一是要严禁野外用火,要严格执行防火期野外用火规定,严禁农民野外烧桔杆、烧柴草、烧田埂。遇有高火险天气,要杜绝一切野外用火,严禁任何火种进行林区。二是要加强林区相关企业、摊点的生产性用火指导,严格执行生产用火审批制度,做到未经批准不用火,天气不适不用火,无人看守不用火,未开设防火线不用火,未做好准备不用火。三是要加大巡查力度,各乡镇防火办、县森林公安局要组织人员,深入一线检查督导,对火险隐患要及时整改,对违规用火要严肃处理。四是要对重点人员和重点部位要严加管理,对中小学生和放牧人员要加强管理和教育,对痴、呆、傻等特殊人员要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与其监护人鉴定防火责任书。重点部位要有专人负责,遇有高火险天气,要死看死守,不出问题。

4、科学补救,严防人员伤亡事故发生。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严禁老、弱、病、残、幼、妇参加扑火,全县专业、半专业扑火队要加强防火技术培训和实战模拟演练,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扑火能力,实现科学扑火、快速扑火、安全扑火,要加强扑火队员的安全防护,为扑火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坚决杜绝伤亡事故发生。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9

[关键词]利益冲突;伦理文化;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4-0042-04

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一个国际社会通行的廉政制度,当代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廉政立法和反腐败制度体系,实际上都是以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要求,标志着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正在与国际社会接轨,也表明了党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水平在不断提升。然而,学习借鉴国际社会廉政制度建设经验,健全中国特色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必须透过这一制度的表象深刻揭示其伦理道德和文化内涵,从行政伦理学角度把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理论内涵、基本功能和本质特征。

一、基于伦理文化学视角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所谓“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与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相冲突、相违背、相矛盾的情境、状态和行为。国外学术界关于“利益冲突”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政治学、社会学、行政伦理学和法学等学科视角,但最基础的学科是行政伦理学。

特里・L・库珀教授是美国著名行政伦理学家,他的《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1982)一书被西方众多学者称为是“在许多有关公共行政伦理学方面的优秀著作和文章中最优秀的”。库珀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利益冲突的概念,他认为,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正是这种关系“导致可能发生两种类型的冲突:即利益冲突和各种权力来源之间的冲突”。利益冲突就是“我们个人自己的个人利益与我们作为一个公共官员的义务之间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包括角色冲突和各种权力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但这些冲突中较典型的是为我们提供了滥用公务谋取私利的机会”。[1]这种由于伦理困境而导致的利益冲突是危害政府廉洁形象和合法性的首要消极因素。而防止利益冲突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训练和职业性社会化过程来培养和强化公务员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水平,形成公职人员理性认识和务实解决具体利益冲突问题的行为导向。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马国泉在《行政伦理:美国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立足于美国行政伦理发展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利益冲突问题。他的核心观点是:公职是一个基于信托的职位,公职人员有责任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审慎履行职责。但由于现代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出现了分化,在公职人员身上又体现出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所谓的利益冲突是指公务员的社会关系、金钱财产往来或个人信念有可能会妨碍他(她)从公众利益出发,依照法律秉公办事。为此马国泉提出,影响“廉政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利益冲突”。[2]解决利益冲突问题,首先要对利益冲突实施道德管理,进行专业精神教育、组织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文化教育,使国家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形成内在约束机制,服务于公共利益。

按照西方行政伦理学的观点,公权与私利之间的利益冲突虽然并不直接都表现为腐败,但公共生活中的许多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等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利益冲突。[3]腐败的滋生是私欲、权力、机会等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多要素中,利益冲突相当于一种触发机制,正是在公权与私利出现冲突的背景下才会导致私欲膨胀、权力异化和机会漏洞。从这个意义讲,利益冲突是“的土壤”,是“权力腐败之源”。更重要的是,利益冲突直接影响公众对国家公职人员的信任。在行政过程中,国家公职人员是各种利益的载体,也是追求和维护各种利益的矛盾焦点,在许多情况下,即使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没有获得私人利益,但只要利益冲突现象明显存在,公众就有理由对决策过程的客观性产生质疑,对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及运行的合理性和预期失去信心。

既然公权与私利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通过健全法规制度来管理和防止利益冲突就成为行政伦理法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公共服务伦理立法,实现防止利益冲突的伦理化与立法化之间的有机融合,使公共伦理道德规范不再仅仅依靠公职人员的信念和觉悟来维持,而是通过国家法律的权威性来保证和管理利益冲突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廉政建设的发展趋势。

1.加强行政伦理法制建设,强化对公职人员的法律约束。建立公共服务伦理法规体系,加强公职人员的自我约束与外在监督,是防止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策略。根据这个理念,近20年来,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政府官员从政行为准则,对国家公职人员提出防止利益冲突的伦理道德要求,并对利益冲突行为作出警告、赔偿、撤职等处罚,使从政职责和行为标准法律化、成文化,形成公职人员“失德即违法”的强制效应。如美国的《政府伦理法》、加拿大的《公共服务的价值与伦理规范》、意大利的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日本的《国家公务员伦理法》、韩国的《公职人员伦理法》等都是防止利益冲突的立法典型。有些国家在加强防止利益冲突的伦理立法的基础上,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刑事法典,对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法律惩戒。如美国的《利益冲突法》就是一部刑事法律,针对各种利益冲突行为规定了相应的罚金刑和有期徒刑。这些公共服务伦理规范体系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紧紧围绕防止利益冲突这一核心理念进行安排设计的。

2.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管理制度,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于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国际社会法律制度建设的侧重点是预防。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财产申报、利益回避、礼品登记、限制兼职、限制经商、离职后从业限制等管理性制度作为重中之重。如美国就针对政府官员实际的或潜在的容易导致利益冲突的财产,制定了利益回避、财产出售、辞退兼职、资产托管、调动工作、第三者担保、豁免等多种解决利益冲突的法规制度。英国针对高级官员制定了一项“利益声明”制度,要求官员在参与决策之前首先说明拟决策事项是否关联到个人利益,利益内容包括个人在公司或社会上的任职兼职情况、所加入的政党及社团、个人资产及所持公司股票、配偶及子女的任职情况等。加拿大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定非常细密,经常在条文之后附有范例,如与《利益冲突条例》相配套的单项法规就有《公共服务雇用法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关系条例》、《公职人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准则》、《关于泄露内部信息的错误行为的处理方法》、《信息法规》、《财政管理法规》等法律。这些法律相互配套协调,形成了防控利益冲突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理论内涵和制度属性

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审视,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并不是一种腐败发现和查处机制,而是一个基于文化、道德和伦理层面的防止公权私用、的基础性、预防性和前瞻性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利益冲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权力异化的一种形式,[4]任何国家公职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都事实上存在实现公共利益与追求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即在代表公共利益的同时,也会追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这种“双重利益代表”身份,很可能导致公职人员在同时追求双重利益的过程中发生角色错位,其行为表现就是公权私用或。要避免和解决这种公权与私利之间的利益冲突,就需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从理论形态层面分析,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制度属性、功能和特征。

1.制度属性。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一种防微杜渐的廉政制度,是基于行政道德伦理层面的国家公职人员诚信制度。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研究表明,在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腐败的发生与表现形式也存在明显的不同。[5]按照行政伦理学的分析,利益冲突是一种伦理困境。公权与私利的利益冲突是客观存在,关键是对这种利益冲突持什么态度,采取什么措施。既然公职是一个基于信托的职位,公职人员就应当审慎履行职责和行使公共权力。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作为一部伦理道德法规,首先就是要表明一种对待利益冲突的态度,并从抑制国家公职人员腐败动机、规范群体行为的人性化立场,从伦理道德层面厘清公权和私利的界限,引导国家公职人员确立心有所守、行知所拒的行为规范,在社会公众中建立政府官员诚信体系,并通过一系列防止利益冲突的管理型制度,创设了不宽容利益冲突的社会心理氛围,从制度上构建国家公职人员诚信体系。

2.制度特征。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对公权与私利的冲突行为作出的原则性界定,是具有广涵意义的基础性制度。明确及清晰的公权与私利的关系界定,是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内在基础,也是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与我国现有的许多反腐败制度法规不同,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不是直接针对某些具体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提出的“禁止”和“不准”,而是相当于法学的类罪概念,是对所有公权与私利冲突行为作出的理念性、原则性界定,不仅排除了许多单项制度法规存在的死角和盲点,而且堵塞了所有公权私用、的通道,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具有重要作用。按照这种预防腐败的理念,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必须体现一个基本原则:以防止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为核心,以预防性规定多于并且优先于惩罚性规定为基础,倡导和形成公职人员正确的行为导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内在基础,也是严格界定公权与私利关系的基础性制度。

3.制度功能。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围绕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作出的制度安排,是预防腐败的前瞻性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提出是建立在关于人性恶的假定基础之上,即任何人无论道德水平多高,都会受到私人利益诱惑,特别是公共权力天然就具有易被滥用的倾向。基于这种假定,对官员应实行“有罪推定”,即假定其可能滥用权力,而后对其权力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基点是预防,无论是从行政伦理立法角度,还是完善利益公开、利益回避、利益处理等各种管理型制度,立足点都是预防公权私用和,即围绕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权力安排和利益安排,使公权与私利之间泾渭分明,避免各种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冲突,提前阻断公职人员的通道,形成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有效机制,从而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的。

正是由于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在防止公权私用、上具有基础性、预防性和前瞻性作用,2003年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努力采用、维持和加强促进透明度和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应当根据本国法律的基本原则,酌情努力制定措施和建立制度,要求政府人员特别就可能与其政府人员的职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务外活动、任职、投资、资产以及贵重馈赠或者重大利益向有关机关申报”。根据这个要求,借鉴国际社会制度防腐的基本经验,从行政伦理道德的视角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制度与国际社会有效对接的必然要求。

三、健全中国特色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思路和途径

健全中国特色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必须学习借鉴国际社会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的经验,从理论形态上把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本质内涵、基本功能和文化伦理特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和实际,以完善廉政立法为核心,以加强廉政伦理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完善防止利益冲突管理型制度为保障,把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有机融入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贯穿于教育、监督、制度、预防、惩治、纠风等各个环节,真正成为适应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和国家廉政体系建设要求的基础性制度。

1.把防止利益冲突作为核心制度,纳入国家廉政制度顶层设计之中。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我们党在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中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推进我国廉政制度转型的重要契机。分析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一部基础性法规。应当看到,近年来出台的许多“禁止”、“不准”,应当说只是治标,而非治本;只是应急之计,而非根本之策。针对这个问题,应把防止利益冲突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制度,纳入国家法律体系之中。应借鉴许多国家,“特别是以成文法形式推行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国家,一部法律往往综合了大部分可能的利益冲突事项”[6]的做法,紧密结合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目标任务,在健全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同时,把“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单独的用语引入法制领域,制定《防止利益冲突法》,用国家伦理立法的形式对利益冲突加以科学界定,对现行政策法规中的共同性内容加以归纳,特别是对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追求哪些利益正当、追求哪些利益不正当,作出具体明晰的界定,使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能够始终遵循一个合理的利益规则,避免因利益越界而、损公肥私。通过明确公权与私利的利益边界,使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从政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党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要把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作为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制度,把防止利益冲突的要求贯穿到党内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整个制度体系之中,以基础性制度创新推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创新。

2.建立防止利益冲突伦理法规体系,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在防止利益冲突中,行政伦理道德具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功能,观念文化性要素是有效发挥约束作用的内在要素,廉政教育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党风廉政教育具有自身特色,即重视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党性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反腐倡廉教育也应着眼于加强行使公共权力的伦理观念、道德责任教育和文化修养。为此,应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建立公共权力伦理法规体系,加强公职人员伦理道德教育。在党内教育体系中,要把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与防止利益冲突教育结合起来,升华党内规章中廉洁自律、作风建设及警示训诫等特色内容。在国家公职人员教育体系中,要适时制定《公务员伦理法》,建立公职人员合规行政、合法用权、为民服务的政府诚信体系,并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中开设专门课程,把防止利益冲突伦理培训作为公职人员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培训目标是帮助公职人员了解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法规的规定要求和应用范围,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防止利益冲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利益冲突中进行伦理妥协。根据这个要求,还应制定专门的《防止利益冲突指导手册》,详细说明公职人员可能面临的利益冲突问题、主管机构、解决方案、咨询程序、处罚规定、适用条款及疑难解答等,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不宽容利益冲突的社会心理文化氛围。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社会文化心理氛围是一种软环境,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意识中,从而形成心理调控机制,主导着人们对腐败的认识和反腐败的态度。综观目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笔者认为,最大的难点问题是腐败现象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腐败文化,转变为社会风气。从历史文化传承看,“贪渎文化”在我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利”是“官”的附属品,“官”是“利”的代名词。在这种传统文化背景下,像现今社会中的公车私用、公款旅游、职务消费等司空见惯的利益冲突行为并不为社会所不齿,甚至为人们所羡慕和追求。反腐倡廉建设既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同时也是一场十分艰巨的先进思想文化战胜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斗争,是廉洁文化与腐败文化的动态博弈过程。要反对腐败,就必须反对腐败文化;要遏制腐败,就必须铲除滋生腐败的文化根基。为此,应以廉洁文化建设为基础,在社会各个层面努力创设一种崇尚廉洁从政、贬斥的社会评价,营造“崇尚廉政、褒扬廉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崭新社会风尚,在社会心理上形成对利益冲突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为廉洁从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加强廉洁文化的建设,还必须认真研究制度文化问题,把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伦理文化内涵,构建充分体现廉政文化内涵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真正使反腐倡廉制度获得社会文化心理的支持。

4.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配套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一项以行政伦理道德为基础的综合性管理制度。在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过程中,要按照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要求,牢固树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所倡导的“管理防腐”理念,把利益公开、利益回避和利益处理等内容作为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统一整体加以考虑,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为限制制度,全面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水平。完善利益公开,特别是财产公开制度,是防止利益冲突的一项基础性措施。当前,要从赋予财产申报制度明确的法律地位、扩大领导干部财产公开的范围、完善财产申报种类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我国的财产公开制度,结合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和有关事项报告等规定,扩大申报内容和对象,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让财产申报真正成为制度常态。完善利益回避制度,要从明晰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等内容入手,切断公务员任职中的血亲姻亲关系及公务员与所处理的公务之间的金钱利益关系,并加强对公务员的兼职限制和辞职退休后的从业限制。完善利益处理制度,即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中存在的实际或潜在利益冲突的资产进行处理,处理的形式一般有资产出售、资产委托等。按照预防腐败的要求,应设立专门的廉政监督管理部门,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利益公开、利益回避和利益处理等问题进行详细审查,对于发现的那些构成实际或潜在利益冲突的资产,要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马国泉.行政伦理:美国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庄德水.利益冲突视角下的腐败与反腐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4]程文浩.中国治理和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践[J].广州大学学报,2006,(10).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10

关键词: 党建文化建设 国防生社团 高校校园文化

一、党建文化建设必须占领学生社团这块“阵地”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的载体和推动力量之一。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特殊作用: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拓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精神、繁荣校园文化、加强校风建设等。同时,它以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为特征,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党建文化是我党长期以来在党的理论发展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组织行为、制度建设、活动形式等一系列内容。将党建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共识。党建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能够融汇中西,是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前进的必要保证。

党建文化建设植根于学生社团,体现了党建文化建设立足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出发点的本质,要“接地气”、“扎住根”,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提高针对性与操作性,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教育、引导功能。

以党建文化为灵魂开展社团活动,是促进社团自身功能发挥的多赢选择。通过推动党建文化进社团,一方面能促进先进文化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能帮助社团改善工作管理模式,提高质量,充分发挥自身社会功能,使学生更好地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教育理念,使社团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从而推动其自身健康发展。

二、在党建文化指引下,实现校园文化与军营文化的融合统一

国防生作为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既是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又是未来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后备军官。他们既要和其他地方学院的普通大学生一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像军校生一样具有强健的体魄、掌握过硬的军事技能和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这就决定了具有国防生特质的国防生文化是在以“忠诚于党”为核心的党建文化指引下,校园文化与军营文化的融合统一。

校园文化具有开放受制性、优选集中性、多元系统性、客体施教性等特点,军营文化则更具有阳刚尚武、注重传承、求实创新等特点。将党建文化铸造为国防生社团发展的根基和灵魂,使其成为搭构两者的对接平台,“通、融”整合、探索具有特色的国防生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模式,打造一个或多个具有校园文化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等柔性特点和军营文化阳刚尚武、崇尚荣誉、敢打敢拼等刚性特点相结合的国防生品牌社团。

国防生的社团有很多种类,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勤务型社团。国防生的职业未来决定了军事技能是他们走向军营、迈好军旅第一步的基石,除了日常训练考核外,需要以一种平台进行展示,而某些场合也需要国防生以他们的军事技能执行任务,这就催生了勤务型社团。勤务型社团成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体能、队列等军事素质外,还必须学习训练与本军种、专业相关的特勤技能。不但将训练模式向自我训练、自我提高转变,而且能在学校、部队的重大活动中执行任务,更能在特勤训练和执行任务中不断夯实个人的军事素质和履职践行能力。

以我校勤务型社团——尖兵队,作为是国防生执行礼兵、军事汇报表演任务的学生社团为例:其按任务性质和内容不同又划分为若干分队。礼兵分队主要执行重大仪式中礼仪、引导、警卫任务,无论寒暑,无论风雨,动作标准要求高,执行任务时间长。战术分队、格斗分队和团体训练分队主要执行军事科目表演任务。

无人机分队执行无人机制作、维护、表演任务,业余时间几乎都在车间里度过。有些任务常常是提前很短时间通知,业余时间的训练更是重复枯燥,令人疲惫。

面对复杂紧急任务和繁复单调的训练,没有强大的思想武器武装头脑,是不可想象的,而党建文化也成为这支队伍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精神武器和意志基础。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困难,党员先上,有危险,党员先上。训练中,党员以身作则,激励带动其他学员。在“忠诚于党”的党建文化引领下,将“崇尚科学”、“博学广知”、“活力向上”的校园文化与“一切为打赢”、“敢打必胜”的军营文化融合统一,形成具有特色的国防生文化和国防生社团文化。

三、党建文化建设培育的“红色尖兵精神”

党建文化建设在国防生社团作用发挥的重要体现就是国防生社团新质文化精神的生成。尖兵队在党建文化建设的引领下逐渐形成、发展的就是“红色尖兵精神”。

作为未来的军官,面对信息化战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制胜的法宝。履行使命是国防生的职责,甘于奉献是国防生的义务,像许三多那样持之以恒的“突击”精神是执著的根基。到部队工作,尤其是到边远贫困地区部队工作,要求尖兵队员以“携笔从戎、报效祖国”为己任,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苦,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守卫祖国。

红色尖兵精神就是面对艰难险阻,迎难而上,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艰苦奋斗、甘于平凡、淡泊名利、履职践行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抛弃不放弃、同生共死的战友深情。

红色尖兵精神逐渐成为国防生共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体现的最高形式,成为所有国防生的共同精神财富,成为他们奔赴天山南北、雪域高原、西南峻岭、戈壁大漠的精神动力,成为他们在国防建设一线默默奉献青春的精神支撑。

通过以“理想牵引、任务锤炼”为主要方式的党建文化熏陶,每一个尖兵人在潜移默化中拥有利剑,敢于亮剑,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坚韧不拔地实践自己的诺言。我们通过长期的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亮剑”精神和“突击”精神塑造成尖兵队的魂,成为国防生的魂,把这个魂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挥洒在每个人的言行中,让他们带到深山密林,带到大漠边关,带到海疆小岛,带到万里长空,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批批传下去,永做光荣的尖兵人。

党建文化建设进尖兵队,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塑造了灵魂,磨砺了意志,培养出一大批政治上合格、意志坚定、作风顽强,军事素质过硬的空军国防生。他们把这种红色尖兵精神带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日常训练、管理工作当中,传染给每一名国防生,带动每一名国防生,共同进步。

四、展望与设想

党建文化建设引导,开展国防生社团活动的探索被事实证明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国防生社团可以作为培养合格后备军官、打牢军政素质基础,党员干部革命化知识化建设的基地平台。

下一步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与实践:将党建文化建设进国防生社团定性、定位,制度化、长期化。将国防生社团打造成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和实现政治理论实践的“第二课堂”,更好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生教育培养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强大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阳刚尚武、拼搏向上”的国防生特色校园文化气氛,凸显党建文化建设在学生社团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党建文化建设的群众性,使其成为“群众看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平台。

综上,全面融入党建文化建设的国防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国防生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政治觉悟,培育了其不畏艰难、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批批既有扎实军政素质又有良好任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党建文化建设和国防生社团活动的融合,国防生一定会成为忠诚于党、崇尚荣誉、英勇善战的共和国卫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青.抓住时代特点,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113-115.

[2]关成华,沈千帆.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蔡宏生,郑文慧.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J].校园文化,2007(7).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11

**县人民政府县长

尊敬的*政委,考核组的各位同志: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对首长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对军分区长期以来给予我县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情况向考核组作一简要汇报。

**县总人口*.5万,辖10个乡镇,*个行政村、17个社区,总控制面积*平方公里,是全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县、粮食生产大县、油料生产大县、生态网箱养鳝第一县。201*年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财政收入7.27亿元,年均增长19.3%。**为古*所在地,古战略军事要地,成语“****”即源于此。境内有“三山(茗山、南山、太阳山)、三河(宝塔河、华阳河、金潭河)、六湖(武昌湖、泊湖、漳湖、金盆湖、岚杆湖、青草湖)、四个重要目标(长江大桥、国家粮库、县委政府、人武部指挥所)。

20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人武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始终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县公安局被省政法委、省军区政治部评为“涉军维权先进单位”,县民政局被市政法委、军分区政治部评为“涉军维权先进单位”,县人武部被军分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1名干部、1名职工被评为“先进个人”,***镇武装部干事***在省军区组织的专武干部集训考核中取得单项科目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政治意识,力推党管武装工作落地见效

着眼军事斗争准备任务需求,按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重大战略思想,紧贴使命任务,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党管武装工作高效运行。

(一)执行制度机制不降格。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促进党管武装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加大落实力度,有效推进党管武装工作正规化、制度化、常态化。认真把握当前党管武装的形势任务,积极做到“六个纳入”:把武装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统一部署、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统一建设、把武装工作成效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评体系、把武装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单独列项、把国防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把专武干部纳入干部培养使用计划。认真落实双向兼职、党委议军、工作述职、国动委会、军事日活动等制度,积极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区)人民武装工作的若干规定》的贯彻落实,进一步修订完善《基层武装工作考评实施细则》,将乡镇党委书记党管武装履职尽责和基层武装工作纳入政府统一考评,有效调动了抓党管武装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性。

(二)紧推党管武装不松劲。认真学习上级的各项规定,切实掌握党管武装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党管武装的特点规律,用创新的办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做武装工作的“明白人”。积极抬高武装工作重要位置,切实做到“抓经济不忘武装、搞建设不漏武装、谋发展不冷武装”,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思考、同步筹划、同步推进、同步检查,切实形成党委书记负总责、党政部门合力抓的党管武装良好格局。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按照“军事机关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原则,加强军地协作,编实建强队伍,确保一旦遇有情况,能够快速出击,圆满完成任务。

(三)严肃考核问责不走样。积极把武装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年度综合考评之内,所占分值为总分的3%,考核结果统一纳入县“三干会”表彰,并作为评选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重要依据。每年由县人武部牵头,县委组织部参加,联合对乡镇党(工)委书记履行党管武装职责情况进行考评,并结合召开全县武装工作会议时机,组织对乡镇党委书记武装工作的述职与讲评,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认真对专武干部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目前,全县所有专武部长均进同级党委;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优先考虑提升使用;对能力素质较弱,连续2年综合考评倒数的专武部长,以及基层武装部3年未受到上级军事机关表彰奖励的,不能提拔使用,并调离武装工作岗位,免去同级党委委员职务。

二、瞄准目标任务,力提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跃升

按照“打仗要什么、任务是什么,力量就怎么建、怎么训”的原则,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不断打牢战斗力生成基础。

(一)民兵训练质量显著提高。去年以来,我们突出练将练官,着力改进训风,持续兴起军事训练热潮,先后完成了专武干部、信息员、民兵应急分队连排长等集训5期370人次,消耗步枪弹7500发,重点突出维稳处突、防汛抢险、森林防火等任务分队的专业训练,4月份,组织了森林防火任务重的乡镇应急分队120人开展了森林灭火专业训练,5月份,组织了全县水上分队骨干60人在***闸展开了抗洪抢险专业知识训练,结合维护社会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组织了民兵应急连120人到市国防训练基地强化,同时组织《***长江大桥防卫作战》和《国家粮食储备库**分库地面防卫作战》战法研究,按照预案情况设想,展开了多情况处置演练,提高了民兵分队随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二)潜力底数调查详细准确。坚持年度国防潜力调查核对制度,为战争潜力快速转化战争实力奠定基础。我县国动委在潜力核查前,积极组织宣传部、发改委、经科委、交通局、人防办、民政局、卫计委等部门成员开展业务培训,搞清核查的内容、数质量、时限、要求等,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标准意识,让潜力数据真实可靠。目前建立了《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退伍军人服预备役数据库》、《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人员数据库》,基本摸清了全县兵员动员、战备物资及综合保障潜力,掌握了201***年以来退伍军人基本情况和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人员的数质量情况,确保了潜力转化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三)民兵整组工作避虚就实。按照有利于平时建设、有利于应急使用、有利于战时动员的原则,坚持应急队伍建精干,落实县建连、乡镇(街道)建排,人员尽量多编有固定单位和岗位的常住人员,在位率不低于90%;坚持支援队伍建精锐,结合任务需求调整组建医疗卫生、通信保障、工程维修等勤务保障分队,专业技术对口率不低于90%;坚持储备队伍建精准,区分动员任务和兵员性质依案编组,形成以应急队伍为重点、支援队伍为支撑、储备队伍为补充的基干民兵建设新格局。今年全县基干民兵2400人,区分应急队伍、支援队伍、储备队伍三大类23支分队,并在县经济开发区的申洲纺织、索维机械、凯迪发电三家企业建立了民兵组织,专题召开了民兵整组工作军地联系会议,及时在凉泉乡组织了全县民兵整组工作观摩会,计划于4月中旬前,组织全县专武干部对各乡镇民兵整组工作进行巡回考核,排出序列座次。

(四)军地联训联演质量高效。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县战时工作指挥机构编组表》,按照“管用、高效、有力”的原则,及时调整人员编组,理顺指挥关系,明确职责分工,提高指挥实效。去年在三次演练中,均按实际作战任务、作战编成、作战区域、战时身份、指挥手段的要求,参加了省军区组织的“***”三级指挥机构带部分实兵检验性演习和部分实兵检验性演习,***书记、我及县委常委,以及国动委全体成员全程参加了演练,去年10月份,组织***、***2支民兵重要目标防卫分队120人,分别对***长江公路大桥、国家粮食储备库展开防卫作战行动,较好地锻炼了各级指挥员的指挥素质。

三、立足更高标准,力谋国防动员创新模式

坚持把国防动员的重点放在基层,加大建设力度,灵活方式方法,不断谋求国防动员效益。

(一)拓宽国防教育路径。自《国防教育法》颁布以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认真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及时成立了国防教育委员会、乡镇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领导,坚持把领导干部作为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县委中心组学习每年安排一次国防知识学习,县委党校在干部培训计划中主动列入国防教育内容,有效增强干群的国防意识。用好县域红色资源,结合“4﹒21”渡江烈士纪念日,每年组织党政机关干部、现役部队、基干民兵、青少年学生参观县渡江烈士陵园、***军渡江指挥部旧址等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宣讲6场次。注重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民兵”微信平台开设“江淮儿女军旅荣誉榜”广泛宣传**籍立功受奖官兵的优秀事迹,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二)狠抓国防动员实效。依据《国防动员法》及省市国动委的要求,指导县国动委“八办”进一步修订完善预案,调整充实指挥编组,及时抽调人员对全县政治、经济、科技、信息等底数情况进行反复核查,完善国防动员信息数据库。根据平时和战时国防动员需求,与相关单位签订了军民通用装备器材征用协议,落实了军民通用装备器材。结合民兵整组、学生军训、“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月”等时机,组织人武部机关干部职工到乡镇、学校进行多场次国防知识宣讲,并上街发放宣传册,组织宣传车进村入点宣传,不断浓厚氛围。采取外聘专家辅导授课形式,给全县科以上干部作国防形势报告,国防动员成效逐年提升。

(三)谋求兵员征集质量。征兵工作是政府主导和兵役机关的重要职责,是政府“一把手”工程和兵役机关主官工程。近年来,积极把年度征兵工作放在重要议事常抓不放,深入乡村群众做实工作,真正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完成征兵任务、保证兵员质量作为政治任务,进入各级政府述职内容,纳入“武委会好主任”、和年终绩效考评评比的重要条件;及时建立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组)委会“三级”征兵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征兵责任书,排出时间表、拉出清算单、落实责任人,把人力、物力、财力向征兵工作聚焦,对完不成征集任务或在征兵工作中弄虚作假、失职失责、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并取消相关评比表彰资格。去年在军地双方密切协作和全体征兵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共完成了***名征集任务,大学生比例较往年有了一定提升。

四、注重服务保障,力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把军民融合摆上战略位置,牢固树立“大武装”、“一盘棋”观念,着力在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功夫。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把武装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份内事,该给予的政策要给足,该保障的经费要到位,该配备的人员要配强,该解决的问题决不拖欠,把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事作为“特事”特办,把军人和军属的事列为“急事”急办,把维护军队权益的事划为“大事”必办。近两来,县、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近***余万元,支持军事机关设施建设,如在人武部新营院、人防指挥所等机关设施建设中,给予无偿划拨土地和资金等支持;以建设指挥信息化为主的县人武部综合大楼即将搬迁,11个基层武装部战备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投入50余万元已建成县国防动员指挥网,民兵综合训练场正在建设之中,村(社区)民兵营规范化建设逐步完成。

    (二)落实拥军优属政策。严格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金,2014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为6752元,2015年为8464元,比2014年上涨1712元,对1-6级残疾军人医药费实行比例报销;依据国家政策,积极落实服役满12年以上士官事业单位指令性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团职干部随军家属优先安置工作,解决好人武部职工绩效奖励和岗位补贴问题,真正营造“安心、放心、尽心”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结合“八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看望困难的现役和复转军人,***年以来,共组织开展走访慰问800多人次,送去慰问金共计40万元,民政局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元,帮助15户荣立二等功以上和特别困难的现役军人家庭修缮改建危房。

(三)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和有力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多个领域的军民融合,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领域、提高融合层次。目前,我们已依托***针织公司建成了1个市级物资储备中心,依托***造船公司建成了1个县级科技动员装备保障基地;投资2700万元的战备码头华阳港储码头一期已完工,二期正在筹建当中,三期为远景规划,预计投入将达2.3亿元。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范文1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抗震设防能力,提高建筑防震水平,提高应急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到年,建立健全“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实现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成功率不断提高,短期预报有新突破的目标;城市新、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抗震设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加固改造任务,使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健全专兼结合、较为完备的抗震救援队伍体系,实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及时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深入扎实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全市60%以上的社会公众受到一定程度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工作体系。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市“抗震设防能力,建筑防震水平,应急救灾能力”明显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与“安全感”普遍增强。

三、工作任务

(一)建设地震前兆科研试验场。

从现在开始,利用3—4年时间,在市辖区内建设一座部级水平地震前兆科研试验场。防灾科技学院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立项审批和资金筹措,市负责项目选址、土地报批征用等相关手续。试验场建成后将在地震数据收集、宏观观测分析、地震知识普及,以及监测大厂夏垫地震断裂活动、研究三河—平谷大地震发生构造等前兆现象,提高全市整体监测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填补我市多年没有专业台站的空白,在全国市级地震台站中也是绝无仅有。该项目已列入防灾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上报国家地震局,选址初步确定在距大厂夏垫断裂带较近的三河市境内,占地约20亩,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项目计划分三期完成,年办理前期立项手续,年开工建设,年交付使用。其中,第一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主要完成实验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设地震前兆台网。

地处Ⅶ、Ⅷ度高烈度区,被确定为首都圈重点监视防御区,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年完成了《市地震前兆台网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成纵横交错的5个监测网络,使我市监测手段和监测水平实现大跨度提升。一是全市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一个占地3—5亩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站,增加观测项目,优化观测手段,提升观测能力。二是建设以首都北京为中心辐射式强震台站监测网络,涉及三河、香河、大厂、广阳、安次、永清、固安、霸州等县(市、区),逐步架设地震强震动观测仪16台。此网对提高首都圈地区,特别是我市地震背景场探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意义重大。三是根据活断层探测结果和现有的地震构造带分布,建立完善地下水位观测网和二氧化碳观测网。在三河、香河、永清、文安、大城形成地下水位观测网,在大厂、香河、永清、霸州、文安形成二氧化碳观测网。四是建立形成覆盖全市的电磁观测网络。以市地震局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CNEM—01型电磁数采仪器为依托,形成遍布各县(市、区)的电磁观测网络。五是以动物养殖户为依托,在各县(市、区)建立180个左右动物宏观观察点,形成覆盖全市的动物异常宏观观测网。

(三)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认真落实《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办法》,全面总结“三网一员”网络体系建设、工作进展和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修改完善《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办法》。年上半年要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市推广,下半年召开“全市新时期群测群防工作会议”,对全市群测群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利用3—5年时间,使全市群测群防工作达到网络全覆盖、工作见成效、经费有保障的目标。

(四)开展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

按照国家地震局要求,要积极推进县级以上城市、开发区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年完成主城区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从年开始,利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开展全市县级政府所在地及经济开发区的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真正做到“地下清楚、地上结实”,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更为精确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五)推进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示范城市和示范县建设。

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是国家地震局“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市及大厂、固安两县是国家地震局确定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县试点。按照“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的要求,从年开始,全面实施地震社会服务工程,年完成机构设置、实施方案编制、配套资金申请等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利用2—3年时间,建成包括城市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评估系统、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管理系统、城市规划服务系统、建设工程设计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的震害防御服务系统,形成分别面向城市与农村的震害防御信息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的防震减灾应用技术信息服务。

(六)搞好重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

按照市政府第二十三次常务会议要求,开展重要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作为与防灾科技学院的合作项目,在完成主城区建筑物调查摸底工作基础上,年上半年根据调查结果和市政府意见制定具体抗震加固方案,并逐步实施,确保达到抗震要求。

(七)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

依据《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性能评价,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基础资料数据库。同时,会同市委农工部、建设、规划等部门共同设计开发经济适用、符合当地风俗习惯又具备规定抗震设防能力的多户型农村民居图籍,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试点建设,逐步推广。

(八)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经过软件升级、数据采集录入等工作,基本完成了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升级,年上半年进入最后调试阶段。为充分发挥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分期将市本级及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商场、宾馆、酒店、体育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重大工程的应急预案逐步输入地震应急指挥平台,统一管理,便于地震应急时随时调用。同时,将县、乡、村三级地震应急预案分步纳入全市地震应急管理体系。

(九)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提高“应急救灾能力”的基本要求,年完成:一是以公安消防为依托,组建编制为100人的“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综合救援队伍——市地震救援队。每年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培训,配备专用设备和器材。二是发挥好“市地震应急救援连”的作用。对已组建的“地震应急救援连”开展专门训练,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三是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依托,组建震害现场评估专家组。由防灾科技学院选派20名有丰富现场救援经验的专家教授,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四是由团市委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红字会、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等单位组建以适龄青年为主体,具有专业特长的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

(十)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一是利用与防灾科技学院合作的平台,制定《市主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专项规划》,年完成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市城乡建设规划》。二是利用公园、广场、防空设施,加快避难场所建设步伐。对原有公园、广场和防空设施每年升级改造1—2处,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对新建公园、广场要按国家避难场所的有关标准要求实现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年完成时代广场和馨境界防空设施升级改造任务。三是对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按照标准要求,分批分期规范避难标识和应急疏散通道建设,并配备相应的紧急救生避险设备,确保应急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其中,年选取一家学校、医院、商场进行试点,逐步推开。

(十一)加快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国家地震局要求,每个城市或县级政府所在地都要至少建立1—2所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主城区由于没有大型科技场馆,拟在学校、社区等现有场地建设小型地震科普教育示范场所。年主要完成主城区一个学校和一个社区的试点建设任务,其它县(市、区)也要创造条件,争取在1—2年内各完成一个试点。

(十二)推进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按照国家地震局《—年防震减灾宣传规划》要求,利用3—5年时间,逐步在每个县(市、区)建成一批有较高水平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地震安全示范村、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地震安全示范学校。根据我市实际,计划年在市区范围内建成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地震示范社区和一个地震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市展开。十二·五期间,在市区和各县(市)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示范典型,实现防震减灾知识的全面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保证《意见》的落实,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以各相关责任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推进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地震局。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组织落实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

(二)落实责任。推进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全部工作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将当年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人等内容进行细化,做为市政府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各责任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