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防心得体会

国防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20 05:33:17

国防心得体会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1

国防训练心得体会

老师反复叮嘱吩咐我们:国防训练能使我们锻炼出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精神,养成铁一般的纪律习惯,使我们身体素质得到发展。从训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一名军人的不易与艰辛。让我们对这次训练付诸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

可是,一听到“国防训练”,我就想起在太阳暴晒下挺胸抬头、脚站的笔直;汗如雨下、全身散发汗臭;整个人又酸又痛、像散了架;皮肤又晒得黝黑黝黑;还不时受到教官的训斥……想起这些,我全身上下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情十分忐忑,甚至有些恐惧。

该来的总会来,看到穿在身上的迷彩服、高大严肃的教官,整个人像蔫了的黄瓜似的,对训练失去了信心。教官一遍遍地重复着口令,我懒散做着动作。教官批评我们没有一点精神面貌,更是让我们比别人更长时间地训练。我很无奈,不得不提起精神。

不经意的转头瞬间,不小心的观察揣测,我眼前浮现了其他班级整齐的步伐,还有他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以及嘹亮的军营歌声。我心中万分疑惑,为什么他们能够搞出这样的气势和信心?望着一位位同学精神饱满的侧影,我好像明白了,但又似乎不明白。明白的是——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有一个积极向上、团结整齐的方队。他们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的状态,是个人的松懈导致团体的消极?还是团体的不足以至于不能带动每个人的用心投入?

但我明白,做什么事必须从自我做起。明白了之后,我认真地去实施。可是,我那时才发现:站,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我却累得咬牙切齿,站着站着,我就腰酸腿疼,就一下子一屁股坐下去,汗珠不停地滴落,见证我的苦和累;稍息、向左转、向右转等等几样小小的动作就将我们彻底打垮了,汗水打在我的身上,手酸了,脚僵了,痛了,全身冰凉冰凉又黏乎乎的,简直就跟十八层地狱没什么两样,但是我必须坚持,要是倒下了或放弃了,还对得起自己吗?

现在回想一下,什么感觉都有,其实还是值得的,它严肃了我们的纪律,让我们明白了苦和累,磨炼了咱们的意志,激发起了我们的斗志。这样的苦都受过了,我们还会害怕什么呢?

如今,听到我们班级同学动作的点点声息,心里万分开心,让我更加坚定自己脚下的步伐,更努力体现一名初中生的风采。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2

安全永远放在任何事的首位,消防安全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学校、车站等公共场合,消防安全必须得引起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国消防安全日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最新2021年全国消防安全日心得体会1火灾让人触目惊心了。火灾往往都是在突然的情况下发生的,谁都有可能会碰上,而要在火灾中安全求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得掌握基本的'逃生常识。在这里,我们简单的教您几招。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要随机应变,学会利用现场的物质保护自己的生命。

在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简易的灭火器材先控制火势,如果是电器着火,要在关闭电源之后才能泼水。要是油锅着火,千万不要泼水,直接盖上锅盖让火窒息。着火的是燃气罐,就必须马上用浸湿的衣物捂盖它,然后关闭阀门。

去公共场所娱乐,首先要向服务员了解安全出处,火势袭来时不要贪恋财物,逃命要紧,在逃生过程中,要用潮湿的布料捂住鼻,口,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这样可以减少吸入有害气体。

而一旦身上着火千万不要惊慌,就地打滚就可以灭掉身上的火苗,一定要记住的是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如果逃生线路被封锁了,尽快躲到阳台、卫生间这些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地方进行自救,并且向外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险境。

虽然我们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了几种最简单的防火常识,但通常,当人们身临火灾现场的时候,还会慌了神而手足无措。因此,防患于未然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在到年关了,每到这个时候火魔每时每刻都会盯着那些忽视消防安全的人,但愿,布兰卡酒廊的火灾能够真正给我们敲起警钟,不要让这样的事件再发生在你的身上。毕竟重视安全是对自己负责,更对社会负责。

最新2021年全国消防安全日心得体会2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事实。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亡2000多人,伤残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大部分火灾都是我们稍不注意而引起的。

12月12日浙江温州温富大厦发生火灾。第一首时间赶赴现场的消防战士金台国告诉记者,12日早上8时27分接到报警后,他和战友们很快来到火灾现场。先从正门组织强攻,因为里面烟雾太大,温度太高,在请示领导后,转从大厦的后门进入,搜救被困的群众。当时,整个大厦都弥漫在烟雾中。

在整个救火期间,温州市消防部门共出动10个中队、33辆消防车、270余名消防战士参与紧急扑救。9时30分许,火势得到控制;11时30分许,余火被全部扑灭。浙江省安监局局长徐林告诉记者,火灾起火点位于温富大厦一楼的朵朵鲜花店,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迅速上升至2层新艺苑舞厅,最终造成了21人遇难、2人受伤的重大火灾事故。

最新2021年全国消防安全日心得体会3今天,班上的所有人都异常兴奋,因为我们班被抽中去做消防演习了,这可是个好消息,好处呢,有两点,第一:不用上课;第二:可以去摆弄摆弄灭火器,这东西我们见是见多了,可碰却没碰过,跟别提用了,所以,一方面还可以长长知识。

到了第三节课,我们来到了操场,只见,那儿摆着几样东西:五个灭火器,两个装满木材的盆子。这时,江主任走了过来,说:“同学们,今天呢,我们要进行一场消防演练,主要是要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扑灭火苗,那么现在我把这两个盆子的木材点燃。”说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打火机,点燃了那些木头,这时,我们才发现,那两个盆子底下都是柴油。说时迟那时快,“扑哧”一声,火就着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躲开,避免被烟呛到。“好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江主任边说着边拿起一个灭火器,“首先,要除掉铅封”他便拔掉铅封给同学示范,“然后,再拔掉保险栓”他说着,又拔掉了保险栓,“最后,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按下去就行了。”他说完就灭掉了一盆火。然后就是我们来动手了。

老师抽了一些人,有宇恩,凯航,政彪几个人,他们费了好大得劲,才拔掉了铅封,又要去掉保险栓,老师看他们速度太慢,要过去帮他们,不过他们不要,要靠自己来完成。

最后,只剩按下压把这一步骤了,可他们因为太用力,导致喷出的干粉太多,把同学们都给喷了一遍过去,这时,火是灭了,可同学们不是添上了白胡子,就是成“白人”,但是毕竟成功了,这时下课了大家也纷纷回教室了。

这正是有意义的活动,希望下回还有!

最新2021年全国消防安全日心得体会4俗话说:水火无情,这一点也没错,因为,有多少例子可以证明,火灾是大多数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就发生了。常说我们离不开火,无论是哪一样,烧开水,煮饭都离不开火,或是两面派,有的时候,你不好好使用它,它也会有邪恶的一面,发生火灾事故,不仅影响大,而且损失也大,所以,作为一名热爱生活的小学生,就应该掌握一些消防知识,如:使用灭火器的只是,初期火灾扑救方法以及会报火警119。和火在一起做坏事的还有一个东西,是火的“铁哥们”――烟雾。可别小瞧它,许多人在火灾失去生命的“罪魁祸首”的也就是它,为什么它会让死亡率增高呢?

那是因为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果不加防范,就会中毒。了解了以上的知识,现在,让我来介绍如何逃生的办法吧发生火灾时,如果被大火包围,就拨打119报警电话,在报警中,要讲清楚发生火灾的地点、报警人的名字和火势的大小。随后,等待救援。如果火势小,就用湿毛巾、湿毛毯披在身上冲出去,逃出去时。要逆风而行,并弯腰爬出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中毒。如果火势大,可以利用房屋的阳台、下水道或其他接地牢固的物件逃生。也可以用绳索或床单撕成条状接起,一端一端拴在固定物件上,再顺着往下滑,即可逃生。如果万分情急决定跳楼出逃时,可先往地下抛出一些衣物棉被等,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尽力保持双脚着地,尽可能地保全性命。“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最新2021年全国消防安全日心得体会5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校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预防消防安全,所以请柳城县的消防员叔来为我们演讲。

消防员叔叔的有声有色,既生动又形象。我听得很认真也很投入。记住了消防叔叔讲的以下几条:

1、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紧压柄,干粉就能够喷出来了。

3、不能超负荷用电,不然也会引发火灾。

消防员叔叔仅告诉我们丰富的消防知识,还为我们演示了家里着火该怎样办。

消防员叔叔火把点燃油锅,然后用干粉灭火器,喷出干粉,火就被灭掉了。有几位老师同学也来试了试。他们完成的也很是出色,像个优秀负责的“小小消防员”。接下来,叔叔们又给我们演示“煤气漏气时该怎样关阀”。只见,火从煤气罐里冒出来,足足有两米高,像个来势汹汹的火巨人。消防员叔叔,一层一层用湿毛巾缠住手。“哗”,他眼疾手快,关掉阀门。火巨人不见了,一溜烟跑了。

为了让效果更好,我们全校同学也参与了“火灾逃生演练”。

随着警报声鸣叫,演练就正式开始了。只见,同学们用手捂住口鼻,弯下腰,队伍整整齐齐,秩序井然,快步跑到“安全地带”。然后,蹲在地上,班长清点人数,报告老师,一切都有条不紊。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3

 

国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1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短暂的五天国防教育生活很快过去了。这五天的生活有苦也有乐,相信每个人对这段经历都感慨颇深。

 

五天时间里,我们从刚到东方绿舟的不适到后来的全身心投入;从最初的不以为意到后来的恋恋不舍,都是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闭上眼,那些画面犹如放电影一般一帧帧浮现在眼前:刚到的那个下午,大家匍匐在地上,顶着大太阳,咬牙忍着青草如针扎般的疼痛,一点点前进;探测天台时,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和互相合作;参观航空母舰时,同学们认真听讲教官授课。

 

回顾我们的东方绿舟生活,我们收获的实在太多。不仅了解到中国的军事历史,学会了射击、_的拆卸与重装,在火灾中要如何自救,进行了宿舍逃生演练,这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体验到了许多在学校、在家里体验不到的东西,尝到了大家一起生活的滋味。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互帮互助,将校箴“克己互助”四字贯穿到底。

 

在8.8公里的拉练中,同学们有讲笑话提精神的,也有唱歌互相鼓劲的,更有高声喊口号壮士气的。即使很多人走到最后都开始喊累,但是每一个人都坚持了下来,到达了目的地。有几个同学身体有些不适,然而他们并没有退却。生活亦是如此,我们不能让一些借口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应该努力地迈过它,跨出这一步,始终相信自己能做到。

 

五天前整装待发的我们,还怀着一丝紧张,一丝不安的情绪踏上旅途。但五天后,我们却怀着恋恋不舍离开东方绿舟,离开教官,离开“地球村”,这五天的经历,无疑是给我们高中生活添上精彩的一笔。

 

我还记得,在轻武器演讲中,同学们惊讶好奇的神情;我还记得,离开前一天的文艺汇演上,我们高一全体站起来为台上同校学生鼓掌,跟着他们一起歌唱;我还记得,在离别时的雨里,教官撑着伞,目送我们一个个人上车离去。

 

现在我们回到了学校,回到我们熟悉的课堂。再过不久,我们就要迎来期末考试以及合格性考试,高三的同学们也要迎来至关重要的高考。相信在学习中,我们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无论何时,我们要谨记在国防教育中学习到的收获学以致用,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学会坚持,坚持,再坚持。

 

就像教官所说的那样,做一件事,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我们的态度。

 

因为我们还年轻,趁现在,以梦为马,以歌为迹,尽我们的努力,做好自己。

 

国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2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特别是自从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一个国家想要挺直腰背,不仅靠的是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还需要依靠本国的军事力量。因而,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取决于它的军事力量的强弱。在全球化下,国防技术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适应国际形势,同时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运用先进的军事武器和设施,增强国家的防御力量,我们也需要与发达国家进行友好的科技技术交流,以促进我们军事技术的提高,研发更多高新国防军事武器。

 

在发展我们自身的军事力量时,也不能忘记我们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提高我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为了侵犯他国,而是为了能让在世界各地遇到危难的同胞们都能及时回到祖国的怀抱,感受到祖国的热情。遥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多少无辜的同胞惨死在敌人的战火之下,而我们只能依靠着小米加步枪这样的小射程枪来保护我们的同胞,而现如今时代的长河早已流过无数的岁月山川,我们早己从小米加步枪转换为如今自主研发的航母,我们已不需要受到他国的欺压,我们早已成为了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国形象。我们够在国民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保国民;我们能够在他国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能以一己之力来保护国家强盛繁荣。

 

作为新时代铁路青年的我们应该努力掌握本岗位的知识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现如今高新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我们更应加强我们的国防意识,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当我们落后一时,转眼之间便会落后一世,也许那句为“中国崛起而读书”十分老套,但只有当一个国家和谐时,小家才能幸福美满,所以我们饱览群书,不仅仅为了提升我们自身能力,也是为了让国家日益强大,我们每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水滴终能穿石,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小小的努力,终能成为国家强胜的基石。

 

国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3

 

这天下午进过上级领导的一次国防教育,让我有了这样的心得体会。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_,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家的兴衰和国防密切相关,因为过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及社会的发展。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心连着心,手牵着手去保护我们的家园,最重要的是世界的和谐、稳定,而决定世界是否和谐、稳定地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与国之间是否和平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否和睦相处。

 

有这么一句话“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国家与国家的发展如果想和平的进行,首先这两个国家务必互相尊重,不用为了扩大自我的领土,争夺不属于自我的资源,而使用霸权主义进行军事威胁,或者扩大军事集团,强化军事同盟。相反的,一个国家就应拥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对需要帮忙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

 

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人民,就务必要国防,然而,过方式对外进行的,要想国家长盛不衰、飞黄腾达,最重要的是所有人民站在同一战线上,齐心协力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因此,人与人之间务必和睦相处,不要勾心斗角,不要明争暗斗,不要四分五裂,而是要一视同仁,要友善待人,要有大国国防观念。因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之上,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能具有更大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大国国防观,把国防建设纳入整个国家大系统中进行思考和规划。

 

“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只有国家稳定发展,我们才能安居乐业,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理应加强我们的国防意识,加强对国家的职责感和民族使命。一“羊有跪母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国家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担当起保卫国家,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我的力量!俗话说“居安思危”,因此,我们要加强我们的国防意识,尽自我的力量保卫我们的祖国!

 

国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4

 

首先我们去了母校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为学弟学妹开展国防知识讲座,讲座主要以PPT的形式,从国防的概念,国防的性质,国防的类型,国防的教育、战略思想,中国近代国防,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国防,中国目前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危机,陆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设,国庆大阅兵,抗日战争胜利日大阅兵等方面具体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我国的国防情况。

 

使学弟学妹们认识到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为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战略保障。国家的兴衰和国防密切相关,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因为过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及社会的发展。

 

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人民,就必须要国防,然而,过方式对外进行的,要想国家长盛不衰、飞黄腾达,最重要的是所有人民站在同一战线上,齐心协力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能具有更大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大国国防观,把国防纳入整个国家大系统中进行思考和规划。

 

我们这代人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但是,通过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国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5

 

我们在国防教育学校参加了军训,因为是在国防教育学校,我们都认为这便是国家给我们进行的国防教育,可这七天只是国防教育中小小的一部分,一个开头而已。

 

军训中有一天,教官带我们练习正步走,烈日当头,我们被累的一身汗,我舔了舔干裂起皮的双唇,心里暗暗希望教官给我们休息一下,可教官仍起劲地喊着口号,没有停的意思。过了好久——我都 觉得腿都快累断了,教官说:“立正,原地,坐!”于是大家欣然席地而坐,再没有军训前对所坐之地卫生条件的要求。刚坐一会,我的注意力就被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女孩吸引了,她正面对我左边的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堆东西:防晒霜、润肤露、唇油、梳子。然后不慌不忙的打扮起来,最后,还对镜子照了一下,说:“哟,我都成了 包公了!”我转过头,暗自发笑,看见教官走过来,瞟了那女生一眼,说:“你们这些小姐,这点苦都受不了,还要学吃苦啊,干脆,边疆上站岗的人都边站边涂香好了。”听了教官的话,她似乎是说,军训是来教我们吃苦的,可我们在这之前从未想过我们为何军训,国家为何要我们军训。

 

于是,我豁然开朗:军训的目的不是把我们练成可以上战场打仗的士兵,而是培养我们的国防意识,让我们天天进行各种训练,不在于要我们身体强健,而是要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日常的必修课中,也有培养我们的篇章:政治书中常提到台独问题,这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而美国却迟迟不给中国一个明确态度,带有纵容心理,可使我们意识到,为了祖国领土完整,要搞好国防。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4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熟悉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新冠肺炎持续一个多月来,伟大的祖国从来没有让恐慌像病毒一样蔓延,从容、自信始终贯穿抗击“疫魔“的全过程。作为一名共和国公民、一名共产党员和税务工作者,在这一个多月里,深深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强大、党组织的深情厚谊以及税务事业的光荣神圣。为此,我在深入学习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相关讲话以及省市局关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县委组织部开展的党员“双报道”工作,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过程中,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10天,3.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拔地而起;13天,7.5万平方米的雷神山竣工;3天,13座方舱医院改造完成;中国,一个伟大而坚强的民族,越是艰难时刻,越能凝聚团结向上的力量。56个民族,风雨同舟、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疫情当前,虽山川异域,却普天同心,送来物资和钱款,送来医护人员,誓与湖北患难与共、共克时艰。84岁的钟南山奔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全国白衣天使秒变“战士”逆袭出征,全国公安民警辅警披荆斩棘,全国的党员自愿加入监测卡点供献力量;全国的民众严格居家隔离,不信谣、不传谣,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正能量,守护着后方,支援着前方。为此,我自豪,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自豪!

二是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党,我为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员,才能救中国。这次抗击疫情时间之紧、难度之大、处境之危险、情况之复杂、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正是因为有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大政策协调和物资调配,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疫情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得以控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我自豪,我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

三是我们有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为是一名税务工作者而自豪。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坚决贯彻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聚焦优惠政策落实给力、“非接触式”办税添力、数据服务大局尽力、疫情防控工作加力的“四力”工作法,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工作。县局更是成立了以局长挂帅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不忘记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党建引领,在战时状态下吹响“集结号”,县局党员干部纷纷闻“令”请战,迅速担当,甘当“逆行者”,驰援社区防控疫情,守护辖区居民健康。县局党委领导靠前指挥,主动参与护控点疫情工作,全局干部职工踊跃损款,向包保小区赠送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等紧俏物资;同时在开展护控疫情的同时,开辟税收网络课堂,指导纳税人网上办税等业务工作,用实际行动履职尽责,在防疫战场上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税务蓝”。为此,我为是一名税务工作者而自豪。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思考;实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64-03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的基本信念、人生的信仰、追求的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对人们的价值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其他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

国防生既是普通大学生,又是后备军官,其双重身份特点也必然决定其核心价值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对军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应该如何做,也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只有搞好在校国防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领作用,才能保证在多元价值观中塑造主流精神,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确保国防生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坚持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强化战斗精神,使广大国防生在严峻考验面前不迷失,在艰难险阻面前不退缩,成为不辱使命的合格军人。

一、高校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

国防生是国家根据军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所以说国防生既是高校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同时又是军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正是由于国防生身份的特殊性,国防生的价值观影响着自身发展和军队未来建设。

为调查研究,本课题组对安徽理工大学和安徽大学这两所依托培养高校的国防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内容涉及我国高校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培养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国防生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成效显著。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徒步拉练、深入老区送爱心等活动,国防生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国防生以演讲比赛为契机,认真学价值观,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明确身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开展野外徒步行军拉练活动,提高国防生战术的素养,加强国防生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夯实军政素质,培育国防生敢打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有效增强了国防生爱军精武、献身国防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利用“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增加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内化为国防生自身的内在要求。国防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不断深入,能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纠正政治意识、奉献精神等方面的思想偏差。

在调查中同样发现了当前国防生思想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念不坚定

献身国防事业的目标不明确,没有把报国的理想转化为坚定的信念。由于入伍动机的多元化,造成国防理念和信念的缺乏。部分国防生并没有将“献身国防”作为报考国防生的首要原因。有的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的是父母要求老师建议、有的是为了就业方便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部分国防生在思想上准备不够充分,缺乏一名合格国防生应有的政治素质。对军人这一职业的特点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随着对军营生活不断深入了解,在军营生活与地方大学生活的对比中产生心理反差,导致了参军入伍愿望的弱化,甚至主动要求退出国防生。

(二)观念不明确

军人意识淡薄,自身军事素质不够硬,对部队条令条例和军人的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生活秩序、作风纪律等规定的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执行不好,导致部分国防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国防生对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部分国防生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化,行为举止和日常养成普遍混同于普通学生。部分国防生行为习惯等与其身份不相称、与军营生活要求不合拍,会导致入伍后,在较长时间难以适应部队严格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

社会环境复杂,多元文化冲击。生活在大学的校园,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自然与环境氛围因素密切相关。经济的全球化,造成了外界文化的大量涌入,再加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多元价值观和多种文化思潮。面对纷繁芜杂的文化冲击,国防生处在大学校园这一相对于部队和部队院校更为宽松的环境中,容易接触到当下社会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所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遭到了弱化,对国防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其次大学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政治和价值导向不易判别,容易导致国防生政治信仰的多元化。

二、高校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形成因素分析

高校国防生现在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高校国防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不仅是一项有助于塑造高尚精神灵魂的铸魂工程,而且也是一项有利于培养优良精神品质的利剑行动。但这个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这不仅需要融入教育培养工作的各个层面,还需要贯穿政治建设的整个过程,更需要不懈的努力。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国防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等方面。

(一)环境因素

国防生首先是一名大学生,他不是生活在军营里,而是生活在特定的大学校园里,与外界接触比较多,生活圈子比较大,国防生的核心价值观与周围的环境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并且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人易被周围环境所同化,形成人格。而这种人格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各种外界环境的感染,渗透积累,使我们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进而触动我们的心灵,然后慢慢地渗透到人的心里,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以致影响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国防生环境因素的影响不仅有社会、校园的外界环境因素还包括自身成长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都对国防生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国防生自身因素

国防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国防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是否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去参与、是否愿意坚持下去,这些基本上都取决于他们最初的动机和目标。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人变得松懈、无所事事,进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这都严重影响了国防生的成长成才,更加影响了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并且国防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以及自身的不成熟性,更加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国防生自身的理想信念也对革命军人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理想信念,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的环境里,必然会迷失自己的政治信仰。一个人信仰如果不坚定,就会盲目跟风,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并且有一些错误、消极的社会思潮导致国防生道德滑坡,价值取向歪曲,这也与当今时代下所提出的中国梦背道而驰。

三、高校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和路径探究

要改善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并有效推动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作长足、稳健、快速的发展。应采取多种方法途径,充分结合当地教育资源环境,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引导,运用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军政训练和校园环境中学习磨炼,以提高国防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实践。

(一)与当地教育环境资源充分结合,打牢国防生思想政治根基

21世纪教育体制改革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也随之向更开放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国防生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国防生牢固树立坚定的从军报国信念。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条件作用,突出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深刻分析,加强对国防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掌握、对时事政要的关注分析。同时学习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我军性质宗旨和根本职能等内容,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学习,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教育音像资料。着力帮助国防生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为什么要培育这种价值观以及怎样践行这种价值观。在校国防生以演讲比赛为契机,认真学价值观,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明确身上肩负的使命,坚定信仰,清楚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引导国防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从军报国崇高理想信念的基本途径。理想信念教育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国防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二)强化正常集中化军事化训练,磨炼国防生军人钢铁意志

国防生不仅是普通大学生,更重要的是一名后备军官,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和理论水平。所依托高校必须在对国防生正常的学习教育外,还应配合军区驻校选培办搞好军事化训练,引导国防生在日常军事化训练中磨炼军人意志,通过军事化训练,在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理想追求。在校国防生通过开展徒步拉练,体能大比武,阶段性体能强化训练,强化测试,提高国防生战术的素养,加强国防生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锤炼,夯实军政素质,培育国防生敢打硬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为国防生到部队任职打下坚实基础,锻炼国防生的体能素质,锤炼国防生勇猛顽强的军人作风,有效增强国防生爱军精武、献身国防的责任感使命感。在训练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磨砺,在实践中升华,使国防生的意志品质、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提高,以达到高素质军事化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配套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培养长期稳定发展

对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一点一滴的成长,需要长期的引导、培训、管理。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加强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配套管理措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防生头脑里扎根,在行为中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防生军政训练课程,以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学课程,根据高校国防生实际情况,分年级进行。其中低年级要适应从普通大学生到一名国防生的角色转换,学习军事管理训练的正规性、纪律性;高年级学生要注重适应阶段性成长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言行规范,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在高校国防生内部开展模拟连模拟班排的管理机制,以军区驻校选培办垂直领导,高校和军区叠加影响管理国防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防生实践锻炼。通过不同教育专题形式,以问卷调查、个别谈心、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意见和建议;通过听英模报告,与官兵对话,参观新型武器装备,观看科技练兵最新成果,帮助国防生了解军队光荣传统,增强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信心。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防生综合考核,建立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国防生荣誉感,推动培育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培育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的“铸魂工程”,必须融入国防生依托培养全过程,要加强思想引领。筑牢国防生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强化实践养成,提高国防生履行使命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国防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成效。必须长期不懈地抓紧抓好培育工作,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坚持理论学习、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多措并举,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强化、长期培养,使国防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得实效,真正成为听党指挥、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军队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年福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150-157.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6

国防生是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并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作为大学生中的新兴群体,国防生具有“双重任务”,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还必须参加军政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承担双重压力。作为普通高校的特殊群体,国防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到底怎样,面对压力采取何种应对方式,以及怎样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压力等问题,都是高校及驻校选培办亟待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压力包含压力事件和心理压力,压力事件指令个体感到紧张和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心理压力是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Rawson等人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包括学业因素、社交因素、生活与经济因素、择业因素等。李虹、梅锦荣的研究发现,大学心理压力归纳为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三类[3]。王富荣和茅默根据对理工科大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将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因素归结为竞争、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专业方向等八个方面。

在年级因素上,郭双(2007)认为,“分离焦虑”是大一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他们认为大一学生的压力主要因为初次和父母分离所致。王富荣和茅默(2001)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随年级递增,三年级最高,是由于大三学生面临毕业考研、择业和出国等选择,心情最为忧虑和不稳定。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张建卫(2003)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经济压力、异性关系压力及社交压力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面对压力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寻求的社会支持更多。在城乡差异上,研究者普遍认为,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大于城市学生。徐长江和钟晨音(2002)对浙江省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社交、生活、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感高于城镇大学生。

应对方式(copingstrategies)是个体在具体的压力情境中,为减轻压力的影响而有目的地采取的认知和行为的手段、方法和策略。韦有华和汤盛钦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对压力时主要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和听之任之。在面临应激情境时,大学生较多地采取“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取“逃避”和“听之任之”的应对方式,并表现出较大的情境差异、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较小的专业、城乡和性格差异。

张建卫等人对北京的6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发现,在情绪宣泄、停滞放弃和求助宗教等应对方式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压力应对方式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性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刘春燕和李文权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采用主动、积极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如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89.7%),吸取他人和自己经验(88.7%),从失败中吸取经验(86.8%),能理智应对困境(85.3%),但仍有部分学生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以往关于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涉及国防生等特征群体的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本文对宁夏大学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对宁夏大学及驻校选培办科学地把握国防生心理压力现状,关注国防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国防生锻炼与成长提供帮助,为更好地开展国防生教育提供借鉴,也帮助国防生认识自身心理压力并采取积极正确的压力应对方式。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宁夏大学国防生200名,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有效问卷为191份,回收有效率为96%。

(二)研究工具

1.高校国防生心理压力问卷

该问卷包括35个项目,七个维度,分别是“自我发展压力”“双重任务压力”“人际沟通压力”“学业成就压力”“日常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内容压力”。共解释变异69.183%。采取Likert五点评价法计分。问卷内部一致信度均在0.73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高校国防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问卷

该问卷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主动解决”“寻求帮助”“乐观解释”“积极转移”“克制忍耐”,共22个项目,共解释变异62.864%。采取Likert五点评价法进行自评。问卷内部一致信度均在0.63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研究结果

(一)宁夏大学国防生心理压力状况

在国防生心理压力问卷的7项因素中,宁夏大学国防生得分最高的两项是:“学业成就”和“自我发展”。得分最低的两项是:“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得分处于中间的项目是:“学习内容”“人际沟通”和“双重任务”。

(二)国防生心理压力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

城镇国防生总体压力感平均得分显著低于生源地为乡村的国防生。在国防生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项目中,城镇国防生有3个因子显著低于乡村国防生,分别是:“自我发展”“人际沟通”和“学业成就”。而在其余4个因子上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三)国防生心理压力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总体压力感平均得分差异不显著。但是从心理压力各个因子的得分情况来看,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和“自我发展”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余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国防生心理压力在是否为学员干部变量上的差异

对学员干部和普通学员压力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学员干部的“压力总分”显著低于普通学员。在心理压力7个因子得分上,学员干部在“日常生活”因子上压力感显著高于普通学员。而普通学员在“自我发展”“人际交往”和“学业成就”3个因子上的压力感显著高于学员干部。

(五)国防生心理压力在年级上的差异

对不同年级国防生的心理压力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总体压力感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日常生活”和“学业成就”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多重事后比较发现,在“日常生活”维度上,大三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二年级和大四年级,大一得分最低。在“学业成就”维度上大一、大二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三年级,大四年级得分最低(见表5)。

(六)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对高校国防生心理压力各因子与压力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根据表6,心理压力中“学习内容”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压力中“日常生活”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克制忍耐”和“乐观解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压力中“自我发展”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压力中“双重任务”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乐观解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压力中“人际交往”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压力中“人际沟通”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压力中“学业成就”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三结果分析

(一)国防生心理压力整体特点

在本次调查中,宁夏大学国防生在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因子上得分最高的项目是“学业成就”,表示在各种压力中,国防生承受的最大压力源是与学业有关的压力。这与普通大学生是一致的,也与国外的研究有一致性。Abouserie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源首先是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因素,如考试成绩及结果、学习的负担重等等。其次是与社会相关的因素,如经济问题、缺乏与朋友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等,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在国内,车文博和张林等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来源依次为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国防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首要任务是学习,根据国防生管理政策,只有成绩鉴定合格才能分配到部队任职。另外,国防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国防知识、军事技能等。所以只有搞好了学习才能顺利进入部队工作。因此,学业压力成为国防生最大的压力源也在情理之中。国防生在“自我发展”因素上的得分也很高,仅次于“学业成就”。反映了宁夏大学国防生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工作表现出担心、彷徨和疑惑的心理特征。这与陈鑫等人对105名国防生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国防生入伍后还将面临二次就业问题,所以宁夏大学国防生“自我发展”压力高是可以理解的。

得分最低的两个因素是“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日常生活”压力低是由于国防生生活比较固定和规范化,同时还享受部队生活补助,因此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低和国防生集体组织程度高是分不开的,由于国防生经常一起参加训练和各种军政活动,促进了国防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在集体中互相关心和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宁夏大学国防生心理压力生源地差异

来自城镇的国防生总体压力感平均得分显著低于生源地为乡村的国防生。国内学者徐长江、钟晨音对浙江省四所高校的751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压力调查后得出,农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自我发展压力及择业压力显著或极显著性地高于城镇大学生,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项目中,城镇国防生在“自我发展”“人际沟通”“学业成就”3个因素上显著低于乡村国防生,其余4个项目上没达到显著差异。

究其原因是来自农村的国防生在生活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方面均不及来自城镇的国防生优越。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家庭期望和责任,在成才的路上要付出更多,也期待能够在部队有所作为,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人的生活状况,因此他们心理压力的总体水平更高,“自我发展”的压力也较大。进入大学,相比城镇国防生,他们缺乏见识,视野不够开阔,思想不够活跃,对新信息不够敏感,对自我缺乏信心甚至自卑,人际交往胆怯甚至退缩,因此人际沟通压力较大,而城镇国防生由于生活条件好,见识较广,人际交往能力强,更易于与人相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最重要指标,来自农村的国防生更想以此来证明自我。但是大学里的一些课程却是农村大学生的薄弱项目,因此学业成就压力就更大。

(三)国防生心理压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张建卫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经济压力、异性关系压力及社交压力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宁夏大学国防生在总体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压力无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因素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究其原因,独生子女可能由于经济条件好于非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关爱更多,日常生活环境比较自由宽松,相比非独生子女,他们面对程序化、统一化的集体生活会有些不适应。对日常的军事训练感到枯燥乏味和辛苦,并对严格的制度和纪律约束体验到更多的压力感,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学业成绩,从而有更大的压力感。

(四)学员干部与普通学员心理压力差异

学员干部的“压力总分”显著低于普通学员,究其原因,国防生学员干部一般是学习成绩优异、军事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热心组织活动的学生,他们对自身发展不会担忧,反而会充满自信,所以学员干部的整体压力感、“自我发展”和“学业成就”压力就低于普通学员。同时学员干部参与学生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接触面大,交际范围广,这也促进了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增强,因此,“人际交往”的压力也较小。在“日常生活”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员,相对于普通学员,学员干部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起模范作用,在各种军政活动中起先锋作用,要更加严于律己。他们承担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标准更高,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压力更大。

(五)国防生心理压力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的国防生心理压力进行比较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学业成就”两个因素上存在差异。四个年级国防生总体压力感不存在差异,这与国内已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王富荣和龚惠香研究指出三年级的学生压力最大,赵广平的研究发现大一新生压力较小。究其原因,可能与学校及驻校选培办在国防生管理上采用集体训练,不同年级混合编组住宿的办法有一定关系,所以各个年级的国防生心理压力总分无显著差异。

在“日常生活”因素上,大三年级得分最高,由于三年级的国防生面临毕业考核、分配去向等前途问题的选择,心情最为忧虑和不稳定。部分国防生经过三年的训练,对国防生生活开始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压力比较大。而到了大四,一切基本已经定位,压力反倒减轻。大一新生日常生活压力最低,他们刚入校对国防生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积极规划大学生活,踊跃参加各种活动,日常生活压力最低。在“学业成就”因素上,大一、大二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三年级,大四年级得分最低。学业压力随着年级的递增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大一国防生刚入校初次接触大量专业课,内容较深,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改变十多年来养成的基础课学习习惯和方法,担心因成绩不好被国防生队伍淘汰。到了大二、大三年级,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特点,并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业压力则开始下降。到了大四年级,国防生课程很少,学业任务较轻,学习成绩的好坏已基本定位,所以“学业成就”压力最低。

(六)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国防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国防生“学习内容”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军事技能以及工作岗位的必备素质感到有压力,但他们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会选择向老师请教,向朋友倾诉获得安慰,或转移注意力减少压力,压力越大,就越不能乐观解释这种压力。“日常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克制忍耐”和“乐观解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反映了国防生在队伍中越是感觉日常训练艰苦,管理严格,训练枯燥乏味,就越愿意寻求帮助,并积极转移注意力,以降低压力感,而不愿克制忍耐或将压力转化为上进的动力。

“自我发展”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国防生普遍认为自我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及部队的帮助。自我发展目标虽比较远,但目前却无法排除这种压力源,只能借助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暂不去想今后的发展,从而降低“自我发展”压力。

“双重任务”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乐观解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国防生既是军人又是在校大学生,“双重身份”的压力会促使国防生寻求家庭、学校及部队的帮助,并借助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但却不会认为这种压力是对自己有用的。“人际交往”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国防生看来,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认同支持和理解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当觉得自己沟通范围比较单一,与上级和同学不能很好地沟通时,他们会采取看书、玩游戏、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学业成就”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因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当国防生学习成绩不好,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自己又无法提高,担心不能顺利进入部队,无法回避现实时,他们的应对策略就是积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忙,以降低学业压力。

综合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寻求帮助”因素与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因子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积极转移”因素除了与“学业成就”压力没有显著相关之外,与其余6个项目都达到了显著相关。说明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各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随着国防生心理压力的增大,他们会采取“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的策略。同时“主动解决”这一应对方式与国防生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因子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这就反映出了国防生主动解决压力的程度和信心不够,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帮助或转移注意力来回避困难与压力,在今后国防生心理教育中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以提高国防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科学技术水平;慢性疾病;健康

【中国分类号】R1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19-02

在当今新形势的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我国医学工作的重心。因此,预防医学和疾病控制重心转移要从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出发点,进而来调整我国现行的防疫策略,强化预防医学机构建设工作,转移预防医学和疾病控制工作的重心。

1.当前我国慢性疾病现状

在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调查组针对我国某一地区人民的健康状况做了调查,其中发现:当地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占40%,由于恶性肿瘤所导致的死亡率占50%,只有10%的死亡率是正常死亡。

根据上述调查显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使得我国人民的寿命损失率在不断地提升,因此,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与慢性疾病的抗争。虽然目前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延长、一些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以及我国人口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地下降,再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慢性病在慢慢向我们靠近,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这种趋势在我国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将持续上升。与此同时,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国人民对卫生服务的水平要求也在增加。

2.防疫策略调整与预防医学和疾病控制重心转移的必要性以及指导方向

由于近些年来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各类工业也在飞速发展,为此,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因此,造成了一些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另外,随着当今形势下,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所以,我国防疫策略调整与预防医学和疾病控制重心转移有其必要性。

另外,防疫策略调整与预防医学和疾病控制重心转移的必要性也为我国预防医学工作者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性。因此,新形势的需求与发展也为我国的预防医学与疾病控制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有关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应对这种形势变化,积极投入到慢性疾性的预防工作当中来,为我国的疾病防治工作做也更大的贡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预防工作的展开可以以下方面作为指导方向:

第一,医学工作者认清当下预防工作的重点以及工作的重心,从我国着重控制传染病的重心工作调整到慢性疾病的工作当中来,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就要放弃对传染病控制的工作,在实现两手抓,要同时抓起传染病与慢性疾病的控制工作,并且要工作当中运用预防医学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多种慢性疾病实施控制,加大对各种疾病的有效控制,确保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第二,我国社会和相关人员要重视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构建与完善,进而加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要求,今后世界各地的卫生保健服务将是社会服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并且在向社区化的方向前进和发展。因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所面向的群体是社区人群,而且,我们还在构建社会医疗服务家庭预防以及保健康复的一体化医疗体系,这也是有效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多发的重要手段。

第三,预防工作的展开是以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为指导,大力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开展社会健康活动,提高我国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将卫生知识得到宣传,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3.改善和加强防疫策略调整的相关措施

3.1优化我国的卫生资源结构,创建社区卫生服务:要优化我国的卫生资源结构,就要保证有足够的经费。如果经费短缺势必会造成慢性疾病工作开展的限制,所以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要加大对慢性疾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以保证有充足的经费使得预防工作的全力展开。另外,相关部门还可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援,利用一切尽可能的方法来筹措资金,这样,就可以保证预防疾病的一些基础工作和设施的构建,也降低了我国公民医疗费用的开支。

另外,在优化卫生资源结构的基础上,还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展开,这也为实现慢性疾病预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展开,一方面可以使居民与社区医生建立一个种稳定长期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居民与医生的接触过程中,医生还可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因此,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慢性疾病对我国居民的危害。同时,在医生与居民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将慢性病的发生做到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与此同时,医生还可以了解到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进而为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进而有效地控制慢性病。

3.2加强各有关部门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营造良好的防治慢性疾病工作环境:对预防慢性疾病工作来讲,这个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广泛的社会性质,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个工作的开展单靠卫生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政府部门要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系,提高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这样,就使得社会各界以及相关部门对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到协调统一,进而为防治慢性疾病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3加强预防医学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培养,提高医学人员的素质修养:由于卫生防疫策略的不断调整,所以,预防医学的内容和涉及面也在不断地加大,为此,医学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就需要提高,从而来适应新时期医学工作的展开和进行。

4总结:

总之,对于慢性病综合防治要以健康教育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展开,构建我国完善的医疗体系,优化卫生资源结构,从而实现对慢性疾病的有效控制,整体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顾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医大学出版社,2010.36.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8

一、彰显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统领地位。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之所以能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也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要彰显和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彰显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疫情发生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时刻关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展示出卓越的领导力。党中央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在疫情面前,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等,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政治优势。

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只有进一步彰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才可能取得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统一领导、统一行动。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做到令行禁止,坚定不移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二、彰显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革命是依靠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也是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取得成功的。我们要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同样要彰显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

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抓好头等大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疫情发生以来,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当作当前头等大事,彰显出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我们必须进行的一场严峻斗争。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高度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防控工作成效来检验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必须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构筑人民防线。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同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力源泉也在广大人民之中。这段时间以来,按照关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一座座防控坚强堡垒,密布起一道道防控严密防线,这是我们最深厚的力量基础。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彰显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三、彰显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彰显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做到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强调,“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对疫情防控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法治建设方面存在短板。2月5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我们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必须在大战大考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一些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不足的问题。夺取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要善于化危为机,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提升能力,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

四、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又一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正是得益于这一制度优势。我们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离不开这一制度优势的发挥。

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彰显出举国体制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运用举国体制,举全国之力全力应对,形成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党全国全社会团结一心,一齐出动,迅速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战斗之中。一支支满怀仁心的医疗队、一辆辆装满物资的支援车,陆续奔赴湖北和武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口号响彻神州;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中国应对疫情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这种强大动员能力背后的奥秘,正是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9

关键词: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建议

我国是一个灾害事故较多的国家,火灾、震灾、水灾、风灾、雹灾、环境污染灾害、化学危险品泄漏,矿井瓦斯爆炸、透水和建、构筑物倒塌等自然灾害和事故每年都有多起发生,且频率高,伤亡、损失巨大。在各种灾害事故中,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最高,天天都有多起发生。从公安部近十年的火灾统分析计看,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火灾达695起左右,烧死、烧伤各10人左右,烧毁财产直接损失四百六十多万元左右。从这众多的灾害事故可以看出,无论哪种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会给公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建立科学、有效的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我国现行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我国现在的灾害事故防治管理工作是分部门管理的。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火灾事故的防治归公安机关的消防机构管理(其中森林火灾的防治归国家林业总局的武警森林指挥部管理,草原火灾的防治归农牧部门管理,军事设施、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火灾的防治归其主管单位管理);大气、水资源污染等环境灾害的治理归环境保护部门管理;生产事故的防治归国家

灾害事故的防治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不同的灾害事故有其不同的性质、起因和危害,但其相互间的渗透性、致灾因素的因果性、事发的突然性、抢险救援的急迫性、行政管理的监督性、管理对象的同一性、运用法律的相近性等却都是一致的。譬如,城市火灾与森林火灾,火灾与大气污染,气象与火灾、水灾、雹灾、旱灾、风灾,地震与火灾、环境灾害,保护森林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与防火、防洪,火灾事故与生产事故,抢险救援与急救等,它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联系都很紧密。诸如各种事故隐患的整改、防灾措施的推行等,都需要一个整体的机构去管理。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部门管理的体制,而各种灾害事故的防治又是一项社会性十分广泛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各地都组建了政府的防火安全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护林防火指挥部、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等诸多的协调性机构进行协调。这样,有多少个灾害事故防治部门就都需要有多少个灾害事故防治的委员会、指挥部或者领导小组,这多少个委员会、指挥部或者领导小组又都要有同级政府的一个行政领导挂帅、牵头,都要有其他有关部门的行政领导参加,而具体工作仍还得由原行政部门办理。

这样交叉重复的工作方式不仅给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造成忙乱,而且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各有关灾害事故防治行政部门的整体管理效能也无从发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下属的各级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都通过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来协调,但因其是非实体性协调机构,没有任何 1.4不能充分发挥武警消防和武警森林部队的抢险救援作用

我国现在的武警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是一支按“三大条令”管理的素质高、反应快、战斗力强的城市和森林的抢险救援部队,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但其目前的任务,除了担负防火监督管理、火灾扑救工作之外,抢险救援的其他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公安消防队除完成本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任务”。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武装警察消防部队和武装警察森林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扑救火灾,而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则是辅助任务。由于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不是主要任务,所以,在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就没有现场指挥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安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实施)”,在财政上就没有其他灾害或者事故抢险救援的经费。

1.5影响与国际接轨,不利于对外交流和综合吸纳世界先进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的科技成果

2.建议建立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议方案为了加强对各种灾害事故的防治管理,优化各种灾害事故防治部门的整体效能,便于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参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做法,建议国家建立统一的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方案如下: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组建灾害事故防治厅、局、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建灾害事故防治厅,各市、县(旗)、区人民政府组建灾害事故防治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灾害事故防治站,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灾害事故防治部门内部分别设置与中央相对应的专门机构,职能基本与中央相同。省以下灾害事故防治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经费直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管理。

2.3县级以上灾害事故防治管理部门设立抢险救援指挥中心

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人员编制由现在的武警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组成。为能保证这支抢险救援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战时火灾扑救与防化学能力,故仍应为现役体制,继续列为武警部队序列,并仍称消防队。其主要任务是:扑救火灾,包括森林、核电、矿井、战时等火灾的扑救;处置各种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包括战时的防化抢险;洪灾、雹灾、风灾的抢险以及实施驱雹和人工增雨;地震、建筑物倒塌抢险;重大交通事故救援;市政公用设施(煤气)、关键性生产设备故障的排除与抢险;公民的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协助公安机关处置治安突发事件;矿井瓦斯爆炸、透水事故抢险及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和救助等。

抢险救援不得向灾害事故发生单位、个人收取任何费用,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予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有关灭火救援的权利延至各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为了增强抢险救援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抢险能力,距离国办消防队较远、事故危险性大的企业单位和矿山,应当建立自己的专职消防队和群众性义务消防队,负责自身的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经费归本单位管理,国办消防队在业务上给予指导。

2.4各企业、事业单位内建立相应的灾害事故防治机构

为充分发挥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力量,各个企业、事业单位亦应当建立相应的灾害事故防治机构,如处、科、股等,以保证灾害事故防治措施在基层单位的落实(现在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我国现行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制的弊端,并在本企业内部已经将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事故管理等灾害事故防治的管理工作统一于新成立的“安全处”管理)。

2.5国家建立统一的灾害事故防治教育体系和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国家将分属于不同院校的火灾科学、防火工程、环境工程、气象科学、地震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和抢险救援指挥、医疗急救等灾害事故防治专业集中起来,组建国家“灾害事故防治大学”,下设若干个专业系或专业学院;各省建立中专规格的灾害事故防治学校,分别承担国家或地方的灾害事故防治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教育训练任务。将各消防、环保、劳动保护、地震、气象、医疗急救和森林等灾害事故防治的研究院、所集中起来,组建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研究院”,下设若干研究所或分院;各省建立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研究所,分别承担国家或地方的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的研究和监测任务。

2.6国家统一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灾害事故防治法》

在原有体制下,我国分部门建立了不少相关的法律,如地震法、气象法、消防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这些法律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灾害事故防治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我国灾害事故防治的法制化建设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国家建立了灾害事故防治部后,这些法律就应当统一于一体,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灾害事故防治法》,并升高其法律规格,增强其执法力度。

3.建立统一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好处

3.1有利于发挥灾害事故防治部门的整体效能

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的灾害事故防治管理机构集中于一体,能够有效避免灾害事故防治管理的松散性,增强统一性和不同灾害事故防治的协调一致性,使各灾害事故防治部门的整体职能得到优化,减少或者取消各种不必要的委员会、指挥部、领导小组等诸多的协调机构和分部门召开的会议,减少多个部门对同一类单位、同一类设备和同一类事故隐患的监督检查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便、干扰和麻烦,加大灾害事故隐患的整改和防灾措施推行的力度,从而增强各种灾害事故防治部门的整体效能,更加有利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贯彻落实。

3.2能够充分发挥抢险救援队伍的专业和综合效能

这样,当发生了重大、特大灾害或者事故时,专业消防队伍可以凭借自己点多面广的快速反应优势、技术装备先进优势、操作技能熟练优势,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抢险救援;当灾情太大需要或当地民兵、群众参加时,专业消防队伍可以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凭借自己熟练的方法和技能,去现场指挥和引导大面积的抢险救援,从而避免战士不了解抢险救援专业知识的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更加有利于“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落实。另外,这支队伍还能够在国防建设和社会治安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以消防特勤支、大队为依托组建了自己的消防地震抢险救援队,这将为今后消防部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3有利于加强对灾害事故防治工作的领导我国灾害事故防治分部门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一些虽有联系但工作中心不同的机构组合成一个机关,使得该机关领导不得不拿出一定的精力去抓该机关中心工作以外的工作。例如,火灾事故的防治虽然与治安工作有关,但火灾事故所涉及的主要是自然科学,而治安工作主要涉及的是社会科学,二者的性质和工作对象是不同的,所以火灾事故的防治归公安机关管理,也就分散了公安机关领导抓社会治安这个中心工作的精力,从而也就相对消弱了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领导;再如,生产安全工作虽然现在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管,但生产事故的防治还涉及到消防、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管也没有分管其他灾害事故的机构和任务,故也很难把全国的灾害事故防治工作统管起来,从目前来看,也只是主要管了矿山安全,其他事故也只是代表国务院牵头处理一下,具体工作还得由分管部门去处理。所以,当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后,灾害事故防治的监督管理也就成了该机关最中心的工作,该机关的主要领导也就必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最中心的工作上。这样,不仅各种灾害事故防治工作的领导相对得到了加强,同时原机关的中心工作也相应得到了加强。

3.4可形成主体管理与监督管理的制约机制

由于各种灾害事故所危害的不仅仅是某个行业、企业或公民个人的安全,而是全社会公民生命及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所以,灾害事故防治工作仅靠行业、企业、个人的自身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往往因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忽视社会公众利益而形成灾害事故隐患,甚至长期得不到整改,从而造成灾害事故。这些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的重大、特大灾害事故无不与此有关。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就形成了灾害事故防治工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具体实施,灾害事故防治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制约机制。这样,不仅有利于灾害事故防治措施的推行和事故隐患的消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中的腐败行为。如防汛机构、森林保护机构与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分离,就使水利、森林的主体管理职能与防汛防雹、森林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能分开,从而使之相互间产生制约关系,象江西九江的豆腐渣工程、贵州台江县林业局、山西林业局局长和上海某县的林业队长乱砍滥伐林木,小煤矿、地方政府与黑恶势力勾结等类似腐败现象,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3.5可增加经费的有效使用价值

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不需要国家或地方财政增加经费,而且能够对财政划拨的现有经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可根据灾害事故防治的需要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优化经费的使用,增加经费的有效价值。

3.6可加强各种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的综合研究与检测

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会加强各种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的综合研究,从而提高灾害事故防治的综合科技手段,促进不同灾害事故防治的科研会商及会商成果的形成;同时,诸如天气预报、气象检测、大气污染检测,水污染检测、火险预报等各种监测设施、机构可以发挥综合效能,有利于国家制定更加科学的灾害事故综合防治措施。

3.7可促进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10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国防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90-02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理?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一般是指与环境和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或消除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和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是指能够促使人们产生满意感的一类因素,包括工作表现的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悦、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激励因素能够促进人进取,激发人努力,增强人们改变现状的欲望。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管理学中需要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在组织的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国防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新型群体,在思想活动、心理需求和教育管理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国防生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国防生培养教育的特殊性,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国防生思想活动的实际,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培养工作。

一、国防生教育管理现状的双因素分析

1.国防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

目前,从对相关培养院校国防生思想活动的调研分析情况来看,国防生的思想活动特点表现在:

(1)国防生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思想活动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性

国防生是大学里一个新型群体,既是普通的大学生又是准军官,这就决定了他们身份的双重性、培养目标的明确性、管理方式的特殊性和就业途径的稳定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国防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与普通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也要求我们的管理工作必须有针对性。

(2)大学校园思想文化的开放性冲击着国防生的价值观

“大学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是创造文化的基地,是接触异质文化的触角和通道”[1]。为了追求科学,探索真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核心。但是,国防生准军官身份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在政治信仰和组织纪律等方面有严格统一的要求。例如,要求国防生必须具备“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大学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等存在着一些冲突,这就要求国防生必须接受军营文化,尽量缩短“思想震荡”期,处理好军营文化与大学文化的互动发展。

(3)国防生心理需求不一

报考国防生思想动机的多样性,决定了国防生的心理需求层次参差不齐。目前国防生的构成比例大致是来自城镇的学生约占33%,来自农村的学生约占67%,这就说明由于每位国防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报考国防生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通过激励因素来提高他们的需求层次,以实现其人生的价值目标。

2.当前国防生教育管理相关支持政策和方式方法的双因素分析

目前从国务院、中央军委到教育部、四总部和培养高校等都出台和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教育质量,保证军队有稳定可靠的高素质人才来源。这些法规和措施,从宏观上指导了国防生的培养管理工作,为该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是,通过用双因素理论对现行相关规定和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后,笔者认为,目前国防生教育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行的教育管理政策和措施,保健因素较周全,而激励措施有待完善

笔者对现有的有关教育管理文件进行了查阅分析,结果发现,现有的这些文件在国防生的招生、培养和毕业分配等方面,保健因素措施制定的比较齐全,但是在激励因素措施方面的制定还有待完善。比如,现在急需出台一部国家的具体而统一的国防生奖惩实施方案,以此来指导培养高校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现在许多高校面临着需要

更多系统性、规范性的具体实施指导政策,以此来检验现行的措施和方案是否规范和可行。在国防生的奖惩方面具体怎么做、达到什么程度以及教育管理的绩效评估等还没有形成科学而完善的机制,由此造成了培养国防生高校的困惑。所以,加强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制定更加详细的激励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在相关的保健和激励因素的细则和操作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现在各培养国防生院校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管理国防生的工作,基本上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优机制,通过评优措施达到激励国防生的目的。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而且,没有和部队达成良好的共识,使这种评优结果很难得到部队的认可,其结果直接导致评优的激励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这种评优措施就很难再成为激励因素。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军队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学员的考核、奖励和淘汰等方面都制定严格而具体的实施标准和政策。

(3)执行相关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措施时存在着“一刀切”和“吃大锅饭”的现象

“一刀切”和“吃大锅饭”是执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措施的“天敌”,也是我们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必须引起培养国防生高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比如,我们现在执行的《国防奖学金发放和管理办法》(财事字第0641号,2000-09-04)里规定,只要国防生本人签订了三方协议,就可以享受到国防奖学金的支持。虽然文件中也规定了应“搞好跟踪考察,实行全程筛选”,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只要国防生不违约和遭淘汰,基本上都能享受到奖学金,这样它的激励作用就很难达到最佳效果。这种“一刀切”和“吃大锅饭”的做法,从根本上减弱了“国防奖学金”的保健激励作用。

二、构建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激励体系是当务之急

1.将国防生从军报国理想信念的教育,作为双因素激励体系的根本

培养国防生的高校不仅要引导国防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教育他们树立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要根据国防生思想活动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采取因材施教的层次教育法,确保将对国防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高校在构建国防生教育管理激励体系时,务必要以坚定国防生从军报国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结合国防生的实际心理需求,通过保健激励措施,不断满足和提升国防生的心理需求层次并以此激励学生,使他们真正把个人的理想和国防的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2.努力创造实践机会,让国防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成就感

双因素理论认为,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关系,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所以,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国防生在校期间更多地接触部队、了解部队,并且要给国防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拥有工作上的成就感和职务上的责任感,这是构建国防生教育管理激励因素体系中最有效的措施。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把国防生的军队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纳入国防生的教学培养体系中。高校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源状况,为国防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增强保健激励最大能效的发挥。

3.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并结合国防生的实际,构建竞争评比的激励机制

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在国防生中开展争先创优等评比活动,以此来激励国防生的内在需求和成功欲望。同时,要建立竞争机制,在现有的国防生大队组织中,引入竞争上岗的管理方法,每学期开展军政素质标兵、文化课学习标兵等评选,把每位国防生取得的成绩记入档案或培养手册,作为今后到部队任职的参考。此外,还要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国防生的积极因素,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通过不间断的严格考核,对不合格的国防生要停止培养,加大淘汰力度,建立负激励的措施和体系,确保国防生的培养质量。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作用的时效性

高校在使用双因素理论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时切不可图省事、一劳永逸,一定要关注双因素作用的时效性,不断对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更新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作用的有效性。例如,为了吸引更多的考生加入国防生行列,许多高校在录取国防生时采取了降低录取分数线的激励措施,这对于那些渴望进入名校的考生来讲,是一个有效的激励因素。但是这些考生一旦被录取,这项激励措施对他今后就不会有太大的激励作用了,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不断地更新和调整相应的激励措施,确保双因素措施的时效性。

2.要注意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不同作用对象

《国防奖学金发放和管理办法》规定,国防生从入校第一个月起开始享受国防奖学金。这项激励措施,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来讲,保健和激励的效果比效明显,而对家境状况比较好的国防生来讲,这项激励措施的作用可能差些。所以,高校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国防生的构成状况,根据国防生的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真正使保健激励因素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3.要注意公平原则在双因素理论运用中的支撑作用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确保激励作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人对报酬结构是否觉得公平,也就是个人主观地将他的投入和所得同相关人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以此来判断是否得到了公平或公正的待遇。如果感到公平,激励因素才会起作用,否则,保健激励因素的作用就会失效。所以,高校在运用双因素理论指导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国防生切实感到我们的各项管理政策和措施是在公平的原则下执行的,为双因素理论作用的发挥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参考文献: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11

关键词: 国防生 战斗精神 知识结构

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队后备人才(国防生)是新时期、新阶段军队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后备军官与军校学员和部队生长干部的培养在目标要求上并无二致,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军事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在地方高校这样一个开放性强、思想活跃的环境下,期望培养出合格的军事人才势必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必须有某种崇高的、合格军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因素被嵌入到国防生的知识结构中,起到统领思想的作用。我认为,“战斗精神”能够而且必须扮演这一角色。

一、对战斗精神与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内涵的解析

(一)中国军人“战斗精神”内涵

所谓“战斗精神”是对军人、军队整体精神的描述,是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一种精神要素。具体来说,战斗精神是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思想、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结与升华,是军人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质、勇敢智慧、纪律观念的综合表现。它的动力性、感染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具有整合、凝聚、传承和威慑等功能。但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势必产生不同的战斗精神,所以在承认战斗精神在思想内核上的共同性,以及特征和功能相似性的前提下,我国军人所应具备的战斗精神必然有着不同于它者的独特之处。

第一,我国当代军人的战斗精神应该渗透着我国传统的军事思想中关于战斗精神的描述。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先秦军事家孙子就曾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实际上就为我们描绘了军人战斗精神的全部内涵。这些思想的精华体现的是自古以来的包括中国军人在内的中国人的特有心理结构和心理气质。虽然历经千年,这些传统思想的精髓仍能运用到当代军人的智力、情感力及其形成的合力之中去,形成中国军人特色的战斗精神。

第二,我国军人的战斗精神应该是始终将共产主义事业、全人类的和平作为心理指向和奋斗目标的战斗精神。以此为基础的战斗精神是中国军人所特有的内在气质,它蕴含的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度的政治觉悟、明确的使命职责意识与优良的心理品质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听党指挥的政治觉悟、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严明自觉的组织戒律。

第三,我国军人的战斗精神应是一种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的战斗精神。正如我们所知的,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新军事变革深入到了军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传统战争相比,人民谋求打赢的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在内涵、模式等层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因此在新时期,我们不能将战斗精神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战斗的热情,战斗精神更不是莽夫之勇,而应不断强化战斗精神中“智”的因素。

(二)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内涵

知识结构是指特定的人对客观上已经存在普遍联系的各种知识加以能动的关联、排列和整合和内化而形成的网络结构。[1]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修正性。相对稳定性是指人在特定的认知水平下,总以特定的知识结构来看待外界事物并指导实践;可修正性指的是人在从无知到有知、由知少到知多、由知多到知深、由知深到知精、由知精到知博的认知过程中,知识结构在不断被调整和重构,从而达到相对的完善。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应体现出以下要求:一是博,即知识在量上的要求;二是深,即探究的知识要有一定深度;三是活,即各种知识在整个结构中不应是机械存在的,而是彼此间有着特定的相互关联和逻辑顺序而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形成不同的合力。

国防生所接受的管理模式和授课内容、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人生轨迹。其特殊培养目标等因素无疑将会对他们的知识结构的内容、构建方法及功能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从而使得国防生的知识结构不同于它者。在内容上,国防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名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都应掌握的本专业和非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相关军事领域的各种知识,以提高自身作为我军后备力量所应具备的综合军事素养;在构建方法上,由于知识结构是一种人为结构而非自在结构,因此它必然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在不同条件下,即使同一知识也会被人们按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加以分类、组合而使知识结构形态各异。国防生在建构自身知识结构时,必然要以军人的标准和相关依据进行上述的分类、组合;从功能的实现来看,普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所要满足的是自身和社会的一般性需要,而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最重要服务于部队这一特殊领域、特殊环境。

二、将战斗精神嵌入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以战斗精神武装国防生的知识结构,是培养高质量军队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这是一种内部需求。因为战斗精神与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本体建构和国防生知识结构功能的实现、价值的体现间本身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其次,从外部来看,社会的进步导致人们在知识、知识观上的认知变化以及国防生身处的开放性教育环境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战斗精神的培养来加以应对。因此,以下将以此为视角讨论以战斗精神武装国防生知识结构何以成为必要的问题。

(一)为国防生知识结构提供了精神家园。

首先,战斗精神培养可以帮助国防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从而为其知识结构的构建打下基础。正如我们所知,知识观上的分野将影响到国防生知识结构构建过程的方向的确立、稳定性的维持和功能的强化。这对国防生的知识结构构建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因而就必然需要“战斗精神”本身所具有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及强化等若干功用发挥作用,确保国防生知识结构建构工作顺利完成。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且只反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只与认识对象的客观属性和认识能力有关,而不代表人和个体和反映,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文化、地域的限制,进而不代表任何集团的利益。[2]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不再只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纯粹个体精神活动的产品,不再仅以个人的爱好、兴趣、时间地点为转移,不再是原本意义上人类的共同财富,其价值中立、文化无涉和非意识形态等特征正逐渐淡化,反映为一种主体和社会的价值趣味和文化偏好,其后果是知识被赋予了价值的内核。对国防生来说,其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和知识结构的性质、功能都将带有价值判断的浓厚意味。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尊重知识的价值,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是大势所趋。但目光短浅,仅将知识的获得视为获得饭碗的工具的思想在国防生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这种思想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拜金主义的滋生和战斗意志的消蚀,也就难以将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的最高价值取向摆放在自身知识结构之中。因此,战斗精神中所蕴含社会知识和人文因素在价值方面的追求无疑将成为国防生知识结构的精神武器。

其次,战斗精神将确保国防生知识结构在结构上的完善和功能上的实现。完善的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一个既宽广博大又细致入微的精密系统。其第一要务就是在专业课程学精学透的基础上将各种非专业知识融入并体现在任职能力上。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将知识结构的构建工作简单理解为一种技术性工作或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理解为一种事务性过程,抑或将这一过程视为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全部过程、全部内容。这势必导致国防生知识结构因存在精神层面的缺失而趋于不完整,这显然不符合我们培养国防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用一种内化于国防生自身的战斗精神作为进行知识结构构建的精神统领,国防生知识结构才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国防生的知识结构才具备运用于部队、运用于战争的指向。我们培养国防生的目的才能够最终得以实现。

(二)促进国防生的战斗精神的进一步强化。

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培养本身也有一个不断提升和强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即通过战斗精神的武装,国防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完善。同时,完善的国防生知识结构可以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对战斗精神进行再培育,从而更好地指导国防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依据如下:

其一,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其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的“同质性”使它们之间相互促进成为可能。这种同质性反映在两个方面:从内容上来说,它们都是一种认知过程;从目标上来说,它们都以实现一种良性的认知结构为目的。这种认知结构的终极形态应该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的不断确立,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发展,个体由社会的外部控制逐渐转化为能动的自我控制。对于国防生个体而言,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战斗精神的培育都是一种提高认知水平、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一问题、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它既包含科学知识的研习、知识结构的构建,又包含思想政治方面的塑造、人格素养的提升,并最终将自身的认识上升到哲学高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统领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精神气质。

第二,科学研究本身所应具备的素养可以被迁移到战斗精神的培育中去。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丧失了对真理追求的执著性,国防生知识结构的谈及将显得毫无意义。因此与所有莘莘学子一样,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注定是一个运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完善国防生精神世界的过程,因而对国防生战斗精神的强化提供帮助。这种帮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在探求真理的征途上对科学的审美迁移到对军人、对战斗精神的审美上去,由探求科学所必须具备的去伪存真的精神上升华到战斗精神所蕴含的追求正义、驱恶扬善的精神上去。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充实、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国防生在学科方面的创新精神、竞争理念会不断加强,这些因素恰恰可以被映射到国防生战斗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去。

三、战斗精神嵌入到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方法

我谈及的知识结构应该在两个层面上产生意义,即知识结构的本体层面和功能层面。因此所谓“嵌入”要求的是“战斗精神”对国防生知识结构构建过程的统领作用、功能实现的导向作用。只有这样,国防生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才是具有深刻内涵和目的性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应该在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

(一)将理想“军人人格”的塑造纳入到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本体建构过程。

人格的概念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各有阐述。它既是可以被解释为个人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又指个人的生活旨趣、认识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等心理特征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结构。[3]理想的军人人格既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人格的内涵,又具有其独特的内核,表征为正确的战争观人格、政治人格和武德人格。毫无疑问,将理想军人人格的塑造纳入到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整体构架中,并使其知识结构时刻渗透着这种人格,是以战斗精神武装其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该使国防生树立起对部队、对军人的身份认同。建构主义社会学告诉我们,任何社会与其成员都是一个相互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个体相对于社会的类属身份和角色身份的建构趋于完成。其中类属身份指的是个体将自身归为哪一类的过程,而角色身份建构则是一个个体在社会中以什么面目出现、具有哪些行为特征和行为效果的问题。对于国防生而言,其相对于部队,相对于军人的身份建构也存在着同样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直观体现为国防生对上述理想军人人格的了解、向往与承袭。这就要求国防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等诸多层面进行有效的迁移和转变,形成并及时固化其对部队、对军人的科学的认同感、归属感、从众感,从而完成上述的那种身份认同。只有这样,国防生的知识结构才能闪耀出理想军人人格的光芒。

其次,应该让国防生认识到理想军人人格的塑造对他们在专业和非专业领域对真理的探究起着独特的指导作用。我们之所以要求国防生调整和完善其知识结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让国防生在科学领域真理的探究之路上走得更远。而理想的军人人格的塑造可以以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帮助国防生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知识结构,从而完成上述的这一目的。一方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此时就如同这条探求真理道路上的路标,另一方面,正确道德观的塑造可以为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提供一个进行必要价值判断的标尺。

最后,理想军人人格是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难得的催化剂。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国防生知识经验不足,生理和心理未臻成熟等不利因素使他们在知识的获取、知识结构的调整与重构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困难。从而可能会产生求知欲减弱,畏惧学校和学习,因而会阻碍其潜力的发挥。而此时理想军人人格所包含的如“敢于竞争、敢于挑战”等良好心理品质可以激发他们敢于接受挑战、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不屈不挠地走向成功的勇气和决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良好的态度、学习动机和意志品质都能够有效得以提升,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国防生理想军人人格的塑造一方面应该被镶嵌在国防生的知识结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另一方面,它理应随时触动国防生的每一条思辨的神经或者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国防生求知过程的思维脉络里。

(二)以蕴含着战斗精神的“个体发展”观带动国防生个体的知识结构在功能上的实现。

如前所述,国防生知识结构构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其功能的实现。而从个体发展角度来说,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则属于其个体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防生知识结构的价值(即功能的实现)与其个体发展所要实现的价值在内容上重合,目的上一致,而且这种知识结构功能的实现和价值属性的定位有赖于国防生个体发展在方向上的清晰和目的上的正确。因此在国防生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每名国防生都应具备的“个体发展”观作为动力和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个体发展”观告诉我们,个体发展指社会个体成员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4]这是一个将外界知识内化的过程,它使人的个体属性得以体现;与此同时,人的个体发展还存在一个将内在素质外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社会属性得以彰显,社会价值得以实现,而且外化过程所呈现出的社会属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个体发展”观出发,作为军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无疑是国防生个体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所提倡的国防生的“个体发展”观应该是蕴含着军人所应具有的“战斗精神”的个体发展观。每位国防生应具备马克思主义个体发展观的一般性要求,并充分体现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及时刻准备着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和维护全人类和平的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信心和决心。只有在这样一种独特、高层次的“个体发展”观的带动下,国防生知识结构才能在实践领域充分发挥功用。

四、结语

战斗精神的成功培育和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对于国防生培养来说十分重要,而只有将战斗精神与国防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机结合并在国防生心中扎根才能使国防生符合部队的需要,才能顺应我国国防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就这一论题进行探讨,无疑将对国防生管理者、教育者的工作实践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殿平.良好的知识结构与积极的学习迁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1.

[2]何丽丽.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与人文课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4):91.

国防心得体会范文12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培育管理机制

一、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培育管理价值实施背景透视

随着中国高考模式改革与大学教育的不断调整,基于当前中国发展与国防教育革新重要时段,大学生国防教育如何较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中,进而实现高素质育人,是当前高校教育路径选择的新尝试,新体验。本着学生就业发展、成长成才的宗旨,健全军训工作系统工程,深入推进大学生政治思想、价值精神、社会融入、职业技能、人际沟通、服务管理、体魄锻炼于一体的实践育人全面发展工作是当前所需。通过组建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明定时空组织架构,标准条件,建立阶段循环完备培养体系,立足军事集训、专题培训、分组交流、体验军营、院校切磋、素质拓展等多元素深层培养,历经推荐、选拔、培训、组织、沟通、引领的等系统锤炼与实践,锻造自身品质与精神,提升服务意识与管理思维,对大学新生思想初期起到“核辐射”效应,并把组织成员打造成一批批优秀教官与学生干部,既协助了承训武警教官工作,又帮助专职辅导员开启了新生导航、思政引领、组织构建、自主服务的新风潮。在短期内帮助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深刻体会消化传承大学精神。为大学教育做以全新注释与解读,为中国梦实现培育全方位提升的高素质人才,为和谐社会凝聚更多正能量。

二、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培育管理机制构建研究

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培育管理机制的构建应从不同层级、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多视野审视,因为其对高校三自管理创新,对高校多元育人能力提升,对解决高校国防教育瓶颈、以及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培育管理,都会有深远推进作用,进而能实现个体持续发展、高校创新管理、组织融合共进、国家国防教育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为建立整套较为完备的实施体系,现主要从层级需求、价值实现、时空定位、内涵目标融合等视角,探讨建立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具体可行的培育管理机制。为保障机制顺畅有序高效实施,机制主要分为五个进阶,主体内容包含实施时间、实施过程、具体内容、成效指向等要素。

1、进阶1:推荐选拔、体能储备

根据先期军训宣传动员,制定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推荐选拔实施方案,按照基本流程,推荐选拔出新生学生教官志愿者,再经过院系重点推荐,以组织多项化训练方式,层层考核选拔,组建一批军事技能强、思想素养高的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并建立二级管理模式的团营连级编制,并选聘出上届优秀学生教官及退伍复学的优秀学生承担训练团的军事科目训练与思政学习指导职务,在此期间结合季节特性,主要开展冬训,加强体能训练,着力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团队合作和意志力的塑造。

2、进阶2:科目训练、思政引领

结合意志品质,团队合作和意志力的塑造,将科目内容细分,制定阶段训练时间与标准。着重培养学生教官队列军事基本技能,并利用晚上部分时间安排理论培训与实践交流,包涵军事天地、手册学习、职业规划、商务礼仪、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同时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参加清明扫墓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题“中国梦”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大思政教育引领的纵深力度,确保技能训练与核心价值教育齐头共进。

3、进阶3:科目强化、深度拓展

基于科目训练、思政引导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果,首先,通过以赛代训、赛训结合的方式,每双周组织一次训练科目竞技比武,查摆不足,巩固队列科目内容,聘请武警亲自指导;第二,进行军事竞技比武,切磋军事技能,互通有无,交流心得,双向促进与提升;第三,组织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深入军营,熟悉边防武警的工作性质、职权范围及生活习惯,走进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场,实战体验军营拓展训练科目,深刻感受军营生活;第四,开展野外生存拉练、高强度专项素质拓展活动,发掘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潜能价值,增进团队沟通,凝聚团队意志;第五,组织参加校内外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强化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国家使命感。第六,组织参加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集中定向学习,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内在素养养成。

4、进阶4:思想交流、军训导航

综合上述几个阶段的训练和素质养成,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进行强化集训,一是突出培养学生带队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聘请校内外专家与教师,专题讲授新生入学军训教育开展、人际沟通技巧、班级组织建设与实施、助理辅导员能力要点等知识与技能;二是以新生军训作为实践检验训练成果,通过参加学校一系列活动,展示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整体形象,进一步增强辐射效应,不断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素养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正向激励作用。

5、进阶5:广泛使用、组织传承

根植于国防教育训练团的长达一年的集训、学习培养和实践锻炼,学校仍要对学生教官进行长期关注,从关心其职业生涯阶段进程培养,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的正能量,将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大多数成员分流、担任各级各类学生组织职务,进一步凸显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对新生的正向导引功能,确保了新生军训成果,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协助组建下一届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将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灵魂与精神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传承下去,进而产生强烈的思想辐射效应,使学生以此自豪,组织得以发展,精神得以传承。

结语

综上,通过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培育管理机制的研究,构建基于思政教育的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培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使命与功能,增加国防教育新的元素与内涵,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开展提供新的路径选择与思考方向。使其在思想辐射上接地气,摸实情;在实践育人上解实难,办实事;在自我教育上促主动,增实效。该组织与机制的构建完备对高校的“三自”管理创新,对多元实践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都有着深远意义,为当前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重要基石与参考佐证。(作者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注: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题目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训练团培养与管理机制探究,课题编号为: SZ141082

参考文献:

[1] 马安勤,陈敏.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01)

[2] 李艳.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