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混合式教学教案

混合式教学教案

时间:2023-05-23 15:45:19

混合式教学教案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1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2

混合教学模式,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区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由,体现了作为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等主动学习过程。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混合教学模式在很多年前就已被提出,但是真正用此模式进行实践的也是近几年的开展。目前,已有很多的课程在尝试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最优化”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一门课程,是设计和实现各种应用软件的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最优化课程的理论性很强,概念很多,知识点也很多,内容非常抽象,学生花了大量时间来研究每个知识点,但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在现有的文献中,还未发现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最优化课程的教学活动,笔者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工程硕士学生的特点,在最优化课程教学中采用了网络教学平台支撑的混合式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本研究的设计

1.研究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最优化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适合于这种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和考核方式。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其中个案研究法是指对一个团体、一个组织或一个人以及一个人一个事件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方法。个案研究的目的有两个:(1)对个案作一个广泛深入的考察;(2)发展一般性理论以概括说明社会结构或过程。本研究在笔者所开设的“最优化”课程中进行,利用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相应的混合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实验过程及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教学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3.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我校2014级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的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专业,有本科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有电子通信专业的,也有管理专业的,目前的工作有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市场营销、边防训练、软件开发、会计、图书馆技术部、太阳能光伏、公安工作、交通局办公室等,工作的种类也非常之多,因此如何对这样多专业背景、不同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最优化教学,是一个值得我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本研究采用了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最优化课程混合教学模式。

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最优化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方案及其实施

实施过程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情分析”,教师在开课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一个了解,对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为“课堂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为“理论介绍+问题分析+建立模型+程序实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即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的案例分析进行练习,个别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余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练习,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电脑,有的学习内容直接在电脑上练习,效果比较好;第三部分为“线下学习”,老师将学习内容在网络教学平台,推荐优秀教学资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中进行自主学习,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较好的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第四部分为“混合评价”,课程的评价放弃单一的考试模式,采用“学习过程+课程论文+期末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最优化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大多数学生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下面对学习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三、最优化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1.混合教学模式在最优化课程中的应用调查问卷分析。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资源、课程评价方式、对课程不满意的环节和课程亮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本问卷采用纸质形式给出,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名字也可以不写出名字的方式进行回答。该工程硕士实验班一有18人,发放问卷18份,收回问卷18份,有效率为100%。对混合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显示,77.78%的同学对混合教学模式非常满意,22.22%的同学满意。由此可得出:学生对“课堂+网络”的混合教学模式还是满意的。在给学生的平时授课中,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每次课都来到课程堂,老师讲课程的学习资源放到教学平台中,可以让他们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并且将自己的学习疑问在平台的讨论区中提出来,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回答,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程度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J为混合式教学给自己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22.2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72.22%的同学的学习方式有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工程硕士班中,有几位学生本身也是老师,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以后也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此种方式。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理论介绍+问题分析+建立模型+程序实现”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对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是否满足学习要求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满足了自己的课外学习需求,但是相比前面的问题,满足度有所下降,如果继续采取这中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提供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对课程评价方式的合理性的调查可以看出,所有同学都能接受“课程论文+发表学习帖+期末考试”的课程评价方式。“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论文”的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最优化理论问题解决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希望他们学以致用,毕竟都是研究生,让他们学会论文撰写的方法。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3

关键词:概率统计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03-02

一、引言

概率统计课程作为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之一,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已经广泛深入地渗透到计算机科学、医学、工程、金融以及其他自然学科各领域,具有强烈的实际背景,可以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该课程的实施状况是普遍采用了比“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很多的多媒体教学,但具体教学实践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协作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上课时间紧促不够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很容易导致教学中过分“重计算,轻能力,重概率,轻统计”,学生往往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并不能体现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评价意义和作用。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弥补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不足,从多渠道完善教学过程是势在必行的。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给以知识系统传授为主要模式的传统课堂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给教育的多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理念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为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关于混合式学习教学的思考

混合式学习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有机地整合了面对面的传统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和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自主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应用的主要趋势,其目的就是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和欧洲高校利用技术来支持教学活动的发展迅速,完全在线E-learning课程数量继续保持上升,而混合式E-learning增长速度最为迅速。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重视在线学习和传统教学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认为这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内一个毋庸置疑的必然发展趋势”。伴随着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混合式学习也成为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超过60%的中国高校已经开始使用课程管理系统,作为支持校内全日制学生的混合式教学之技术平台。国内多数著名大学都开展了混合式学习的应用与探索,黎加厚认为混合式学习即所谓“融合性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目前,国内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对象都集中在企业培训和远程教育领域,是一种分散的以网络教学为主导的混合式学习。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把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方法应用于概率统计课程中,并根据学校教学特点,从集中的以面对面教学主导的混合式学习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混合式学习在该课程中的实用性,从而逐步改善教学效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利用概率统计解决专业问题的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混合式学习在概率统计课程中的应用模式

根据概率统计课程的具体学科内容,研究整个学习系统的要素,提出以下教学应用模式,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中主要有学生、教师、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等要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通过QQ、微信、飞信、微博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某个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网络交流,完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目标,教师总结发现了问题之后顺利进入面对面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已达到“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教学反馈以微课视频为教学辅导手段,以小组协作为形式进行反思,既丰富了学习过程,更能提高课堂效率。从中可以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教材―学生”相比,基于“自主学习―网络互动―面面授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三者多元化的有机融合。

四、混合式学习教学方法的教学措施

混合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措施实施概率统计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教学。

1.研究过程。概率统计课程为每周4学时,安排在每周二、周四进行。在周一、周三、周五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网络互动的学习效果,便于有针对性的在面对面授课中及时解决。基于概率统计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面面授课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粉笔”相结合的传统授课以提高课堂效率。每周一次的提供网络教学平台的集中学习以及微课视频、教学大纲及电子教案的发放,这一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独立完成的,既解决了传统授课下,面向全体学生众口难调、个体差异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其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案例。概率统计课程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自主学习环节用问题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笔者举如下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a:给出中奖规则后,分析如下三个问题:(1)中奖几率与摸奖顺序有没有关系?(2)如果发行了100万张奖券,中一、二等奖的几率分别是多少?如果发行了2000万张、5000万张的中奖几率又会是多少?(3)如果让你摸奖,在什么情况下中奖几率会大一些?

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可以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出现,以检验学生是否了解并理解即将授课的内容。通过互动交流教师会发现有不同的解答,教师在面面授课中分析总结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学生就会明白真正中奖的几率是很小的,科学的看待“中奖”问题,也可以对周围类似的事情做出合理解释。

案例b: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察某一公交车一天时间段的乘车人数,结合数据为该公交线路设计一个合理的车辆调度方案,这个方案如何兼顾乘客和公交公司的利益?

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是一个数学建模问题,学生身体力行的实施了统计观察,搜集数据,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概率统计的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特点。

3.微课视频。概率统计课程64学时,课时紧任务重,课堂授课容易造成“满堂灌”的教学后果,师生互动少,讲授中大多实行“概念―定理―例题”的死板教学方式,造成概念多难懂、例题多难解、方法多难想的局面。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自主学习环节在课前复习中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面对面教学中的典型例题也可以制作成微课,便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探究规律。对于强化计算方法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教师将录制的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同时,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综上所述,在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混合式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更多的利用网络作为认知的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同时,能够使教师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学习环境、方式和资源优势来促进教学,以顺应大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赵呈领.中国教育信息化[J].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1,(07).

[2]李兴东,张正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加强案例教学的探讨[J].数学教学研究,2012,(04).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4

【关键词】混合学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27―05

一 混合学习的内涵

1 混合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李克东[1]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何克抗[2]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简单而言,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以实现最小的成本和最高的学习效果。[3]

2 混合学习的设计模型

Josh Bersin 认为混合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学习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混合学习中需要对学习需求进行识别与定义。(2)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学习风格、原有知识及技能结构、智力水平等,混合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具有适应性的学习计划以及确定的测量策略。(3)根据实施混合学习的设施(环境),确定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混合学习基本形式是面对面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基本设施通常指实现在线学习的设施,由开展混合学习的单位建设,还应考虑带宽、电脑的配置,学习管理系统的限制,时间的约束等。(4)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该过程是混合学习的最后阶段,主要是执行学习计划,跟踪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目的。[4]

RIT混合学习设计模型是由Rochester理工学院(RIT)所提出的一种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型,在该模型中,认为混合学习是将面授学习和网络学习活动相结合,以纸质教材和在线课程两种资源支持学习活动。[5]

二 混合式培训的设计原则

1 以培训目标为导向

在混合式培训的设计中,也要以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保证培训在目标方向前进。培训的目标来自于培训的需求。

2 将培训内容与学习者经验、水平相结合

调查了解学员当前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经验等,将教学内容与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相结合,才能确实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

3 提供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和工具

在混合式培训中,相当多的时间是学员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提供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和工具,以保证混合式学习有效实施。

三 培训设计

1 定制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学员当前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选择和制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内容的设置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整个培训活动的重要支撑。

2 定制培训环境

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共同作用下,需要为培训创建培训环境,该培训环境应该包括所需的物质环境以及人力资源,诸如多媒体教室、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辅导教师等等。

3 开发培训资源

根据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定制相应的培训资源。培训资源的设计、组织与开发对培训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得到相应的培训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定制培训策略

培训策略的定制是实施培训的关键。在混合式培训中,为培训活动选择适合的培训策略包括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两个部分,主要用到的策略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和协作学习教学策略等。

四 广东药学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混合式培训实施方案设计

1 分析学习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2份,有效问卷22份,回收率达73%,问卷有效率为100%。教师们普遍反映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备课中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节省备课时间并提高效率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关于授课使用方式或者运用多媒体时,多媒体课件,尤其是PPT的使用率是最高,其他媒体或者方式如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应用的情况很少,如下图所示。

我院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会用到信息技术,但是教学方式比较匮乏,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课件,创设情境,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处于初级水平。

在培训方式方面,60%的教师选择采用面授和网络培训的方式,40%的教师选择面授培训,没有教师愿意采用全部的网络培训进行学习,如下图所示。

学校共有四个校区,地理分布分散,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完全采用单一集中面对面培训很难满足相当一部分教师接受培训的需求和接受培训教师后续学习和获得支持的需求,进而影响培训的效率。

通过对教师的实际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确定如下培训目标:采用混合式培训,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培训内容和学习形式

通过对以往教师培训的分析,认为培训内容要和教师的工作需要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在内容的设置中要根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差别和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模块,让教师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通过对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所期望的培训内容的调查得知,教师们希望在参加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得到以下内容的学习:音频、视频的编辑,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与利用,演示文稿的制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如下图所示。

将内容分为初、中、高级,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教育技术水平灵活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学习。在每个单元中,结合具体案例学习,将教育技术理论融入到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中。例如下表中数据:

学习在Excel中将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如下更为直观的图,如图6:

用戴尔的金字塔理论对其解释:在各种媒体中,语言文字最抽象而图表是相对其更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以上例子使学习者即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如何在Excel中将数据转化为更直观的图表)又学习了教育技术理论。

3 实施混合式培训的环境和资源

(1) 培训环境

本培训需要进行集中培训的多媒体教学课室,需要进行网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全校建有多媒体教室78间,所有教室都配置有高清晰度的投影机和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中心拥有多媒体机房,而且学校于2007年7月正式购买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网络化的培训提供了实施平台。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提供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和提供远程教学平台。该平台拥有一套强大的核心功能,使教师可以有效的建立和管理课程,制作课程内容,生成作业和加强协作。平台中的协作工具提供了实时同步的交流互动,支持文本聊天环境和完全的虚拟教室。教师可以选择任一环境安排协作学习。除了文本聊天,虚拟教室提供协作白板、问题和解答集锦以及退出教室功能。学习者可以参与实时课程和讨论。为了支持小组协作,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工具建立不同的学生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文件交换区(与小组成员共享文件)、讨论区和虚拟教室(与同学和教师一起进行实时讨论或共同完成任务)以及给小组成员发送信息的小组邮件工具。学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小组。教师能够为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作业和项目。平台中的讨论区支持多议题的异步讨论。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设置多个论坛,并嵌入到合适课程中。学习者可以张贴讨论项,并能够修改、删除、匿名留言和添加附件(包括视频格式)。论坛内容可以根据议题、作者、日期或主题排列和浏览,并支持完全搜索。学校具备混合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硬件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条件,将面授培训和网络化培训方式结合,扩大培训收益面。

(2) 培训资源

如果说硬件环境是基础,学员和教师是核心,那么培训资源就是确保混合式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在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学校已经具备网络学习的硬件条件,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自带软件环境。因此,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软硬件环境不做考虑,主要考虑的培训资源是在线课程。本校以BB平台建立了在线培训课程和网络学习环境,如下图所示:

五 结语

在培训实施方案的设计中,我们以混合学习思想和混合学习设计模型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环境和学习平台,建设学习资源,提供在线学习支持,保证网络学习和面授学习质量。培训活动是一个系统,培训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培训方案的设计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3]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 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 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5

关键词:微课 慕课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77-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变化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免费的网络课程越来越多,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带来挑战,也为传统的课堂带来新的变化。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融合学生课外看教学讲解视频,完成练习,课内以积极的小组活动解决布置的问题。它把以前看似不相融的学习理论――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积极参与式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建立在行为主义基础上获得直接指导的学习理论结合起来。

有效的交际能力,能够发现、描述、解决问题,以及能与跨学科团队合作的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而教导型的课堂和封闭式的问题无法培养和检测这种能力。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达到这个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唯一的障碍就是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设计。提前录制的视频可以作为作业给学生,课堂时间留出来进行互动,这种模式又被称为翻转课堂。本课题基于翻转课堂、利用比较符合我校特点的朗文交互英语的教学平台,选择并开发合适的微课和慕课(MOOC),设计符合民族院校各民族学生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检验其效果。本课题符合解决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不足、兴趣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

一、民族院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背景

民族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在文化背景、地域背景、经济背景、自然条件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大学英语学科差异性体现在英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差别很大。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和培养简单语言技能对英语能力差异大的学生来说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老师缺乏个性化的指导。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与培养技能为主通过教师指导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的交互性的课堂活动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Jacob Lowell Bishop与Dr.Matthew Verleger from 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对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堂以前及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维度:课内与课外活动、评价研究效果的方法以及每个研究所用研究方法。这个研究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探究了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看法,多使用单组的研究设计。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看法有差别但总体都是积极的态度。学生喜欢课堂教学胜于录制的视频,但是喜欢课堂的交互活动胜于单纯的讲解。与传统课堂相比,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学习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他们认为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应该采用进行变量控制的实验或是准实验设计。同时在设计课内活动时应重视依托的教学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技术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在线互动的授课视频比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好。在线的作业与书面作业一样有效,精心设计的智能辅导系统被证明与家庭教师一样有效。MIT(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宣布开放课程库计划(OCW),成为开放课程的先驱。最初只有付了学费(每年4万美元)的学生才可以使用开放的在线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到2012年它了3200多个视频和350个练习。可汗学院的口号是到2012年向全世界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提供免费的一流教育。

斯坦福大学的几个教授在2011年秋开放了他们的在线课程。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讲授人工智能吸引了16万多听众参加免费网络课程学习。后Thrun离开斯坦福大学创立Udacity,现在有11门免费的课程。在斯坦福大学的支持下,Norvig也开始实施他的开放式教育计划(Coursera)。普林斯顿大学、宾州大学以及密西根大学也加入Coursera(它已经提供42门课程),MIT也升级了开放型教育计划,投入6000万美元与哈佛大学合资成立edX,而edX会免费提供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课程。

缪蓉、孙茂元在集课堂授课、面授培训、网络学习三种学习形式于一体的混合式英语教学环境中,使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和后台数据四种方式收集研究数据,对学生的交互行为进行研究。张其亮、王爱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分析影响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支持系统、教学效果和评价等诸多方面。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的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大班授课难以满足学生个人需要,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动态互补。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是学生信赖的学术咨询者,其次是信息咨询者、问题诊断者最后才是答疑解惑的传道者。

3.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微观了解。教师提供有效的解答就像医生给病人诊治,对症下药。

4.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中心。

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传统课堂的课内以讲授知识为主,课外以解题和练习巩固为主。而翻转课堂课内以巩固练习和解决问题为主,课外以教学视频为主。广义的翻转课堂的课内活动以问题与解答,以小组为基础开放式的解决问题为主;课外以封闭性的测试和巩固练习的教学视频为主。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都聚焦以小组为单位的交互性的课堂活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源自纽约兰德书社1967年出版的皮亚杰的《六个心理研究》和维果斯基《心理与社会:高级精神活动的发展》。这些活动的本质在不同研究中不尽相同。同样,布置的作业有广泛的差异。翻转课堂实际上是课程的拓展而不仅仅是这些活动的次序颠倒。翻转课堂需要人的互动(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相适应的交互性的课堂活动)加上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实现的活动(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相适应公开讲授的方法)。

三、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

(一)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数据库

自主学习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个性、认知方式、独立性、学习动机与目标、英语基础、学习进展情况、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等多种因素有清楚的了解,并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提出咨询意见。为达到这个目标,课题组给每个同学建立一个学习档案数据库:受训前数据库(包括一般信息档案、个性档案、学术档案)、受训情况数据库(包括自主学习训练档案、自选学习中心档案、课堂面授档案、辅导咨询档案、其他学习档案)、受训后数据库(学习独立性与学习态度变化档案、学习进度与成绩档案)。

(二)建立自主学习平台

建立自主学习中心以朗文交互英语为主要平台,兼顾蓝鸽学习测试系统、微课、慕课等其他的网络英语学习资源。

(三)建立混合式教学环境

首先建立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的角色:计划者、组织者、管理者、学习思考者、自我获取信息者、自发的学习者、互为学习搭档和同伴评价者;其次建立资源中心:提供学习材料(虚拟的学习材料、活动、技术、与虚拟学习环境的语言学习者互动与其他的语言学者建立联系)。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

首先评价软件和涉及的教学活动,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软件的评价依据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些学习理论。最后学生语言学习潜能的提高是评价体系的基本评价标准。对于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要遵循:活动围绕扩大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形式的机会;吸引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时间;学生对语言内容学习的重视程度;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对教学活动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资源能否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大量的文献研读,为我们的研究设计提供借鉴,避免走弯路。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日志和有声思维的方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将学生内化知识课外活动与以小组交互活动形式解决具体的问题课内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准实验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通过朗文系统记录的学生学习行为动态变化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的定量实证分析方法。

创新之处:首次将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多模态的学习模式整合到民族院校的预科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来。研究方法上突破以往研究只采取单组的横向比较模式。本研究采用两组对比跟踪一个学年的横向与纵向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上,选取民族院校的预科学生属国内首次将信息技术与民族预科英语学科的教学整合起来,对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的民族预科教育信息化有推动作用。

本文是2014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课题的项目论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NM-0007-A

参考文献:

[1] 胡加圣,冯青来,李艳.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地位与作用解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12).

[2]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 ,2014,(4).

[3] 缪蓉,孙茂元.初中英语混合式教学交互行为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2,(1).

[4]董剑桥,周迓菁,刘桂如.英语多媒体视频阅听过程中知觉负载与选择性注意[J].外语教育技术研究,2013,(9).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6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活动组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036―05

引言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的环境和条件, 众多高校都具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配置、良好的网络环境等。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却并没有随着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原有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简称BL)的提出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BL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通过有机地整合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 to 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这两种典型教学形式而成为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教学应用的主要趋势[1]。

《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是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与课程体系的组织上都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转换成为“知行并举”的课程体系,以面向具体领域实践的能力体系为主线,而将知识体系作为其条件或基础。本文将以刘成新等编著的“网络教育应用”教材开设的课程为例,参照黄荣怀教授提出的BL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以期实现在学习中灵活提供学习资源、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及提高学习效率等目标[2]。

一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学习现在已经在全世界的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几乎没有可以指导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方法,究竟应当如何设计一门混合式学习课程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基于对混合式学习相关理论和现实的认识,黄荣怀教授提出BL教学过程是由四个不同的关键教学环节所组成(图1)[3]。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程导入阶段、具体教学过程阶段和考试评价阶段。对于BL,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与传统课堂教学类似,主要由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四个阶段组成。

二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交流,以使师生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网络/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学习支持方法与考试评价方法形成共识。

在BL的教学环境下,课程导入包括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内容。

1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一般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了解课程资源,补充教学材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等。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中,课程导入阶段的教师准备包括:

(1)根据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确定实践项目

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必须事先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理解网络教学环境的构成;掌握网络教学过程与模式的应用;能够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理解教室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教育应用;了解网上教学应用开发的新技术。根据培养目标,学习小组采用协作方式开展项目实践活动。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中,项目由教师确定。授课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和培养目标提出4个实践项目,项目内容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践项目的制定与研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各种不同教学应用系统的特点与设计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设计与应用各类系统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奠定适当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情境创设是非常必要的。在创设《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情境时需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具有多种信息通道的传播功能,它们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第二,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主要是通过网络课程形式展现,根据我校使用的天空教室软件创设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撑平台。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主要包课程资源、项目内容、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展等模块,能够为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交流讨论、学习评价、作品共享等提供支持。

2 学生准备

(1)知识储备与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教育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网页制作等专业课程,同学期还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因而具备学习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基础。

经过近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在协作能力方面还需锻炼。为了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上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选择实践项目

课程基础内容教学(共5章,约9周教学时间)完成前,学习者必须登录网站选择实践项目。学习者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上述4个实践项目中进行选择。本门课程的学习者只需完成一个综合课题的研究即可。教师根据项目规模大小确定协作团队人数,以3-4人为宜。在实践项目的选择中,还需明确各自的任务,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 活动组织

本门课程网上学习活动主要借助天空教室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集体课堂教学约占9周左右(共18个教学周,每周3课时)。网络学习平台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也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网络学习工具。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借助平台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则以项目为核心来组织,另外,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网络以外的交流活动。具体的活动组织如图3所示。

根据教学内容与项目的具体任务,在课程实施中安排了以下的学习活动:

1 课堂面授

学生大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旦改变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与学的方式,仅让学生在网上自学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学习活动安排中,首先还是采用课堂面授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与基础内容的学习。

课堂面授主要在教室里完成,可能以教师讲授为主,也可能表现为讨论或报告等。《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面授时间为9周左右,面授内容为课程的前五章内容:第一章,网络教育应用概述;第二章,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第四章,网络教学过程与模式;第五章,网络教育平台与技术。在这个环节,学生应按照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教师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课堂答疑,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等其他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2 小组协作学习

小组协作学习环境以多媒体实验室为主,主要采取网上协作学习方式。它是由一系列“学习阶段”组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深入学习,另外需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课程以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为依据,以时间为轴线,采用小组协作的组织方式,将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项目准备、中期汇报、项目成果展示、项目总结。

(1)项目准备

该阶段的目的是要每个小组成员形成一份设计方案,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对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合理安排。学习者选定项目后并接受分组后,应在一周内以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提交小组设计方案,要求由组长负责提交方案,方案必须清楚阐述项目设计平台、项目开发步骤、各阶段任务分工、时间安排、计划使用资源等内容。此方案一旦确定并提交,将由教师提交至网络学习平台上公开。

实践表明,设计方案的提交与公开对小组的后续研究与协作起了很好的指引作用,而由组长负责提交设计方案,有利于网络监控小组成员协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使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各司其职。

(2)中期汇报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不易监控,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在设计方案提交4周内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进度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小组活动的记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小组协作如何,对本阶段研究有何感想;是否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如何调整等。

(3)项目成果展示

作品是衡量小组学习成效的重要依据。学习者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都可以从作品中反映出来。根据提供的4种实践项目内容,成果的形式主要以网站与教学系统为主,一般在第17个教学周开展。教师预先公布可操作性评估办法,在项目成果展示过程中,学习者参照评估方法对成果进行评价。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该项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

成果展示可以直接考查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的实践开发能力,考察小组问题的解决中及最初设计方案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的成果展示与提交也有利于学习者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项目总结

课程要求学习小组在项目成果展示的下一周进行项目总结,以各小组组长为代表。要求总结中阐明以下问题:项目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协作分工及成员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后续研究展望、心得体会等。实践表明,大部分学习者总结深刻,对各自研究过程能进行全面回顾,明确自身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体验丰富,总结是研究者对获取的知识的再度升华。

四 学习支持

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支持,是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所提供的学术性和非学术性的帮助。具体来说,包括支持工具的提供、支持人员的配备及问题的答疑与内容的辅导。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教学中,使用了BBS、QQ、E-mail、聊天室、答疑等5种不同的交流工具,对学习者从理论、技术与学习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与辅导。

1 学习支持内容

(1)理论与基础知识答疑与辅导,指导学习者后期项目。

(2)选择或展示优秀的项目案例。主要是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教学网站与教学系统,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案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及调控作用。[4]

(3)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设计方法的指导与交流协作的管理与协调,使学习者尽快适应混合式学习方式,尽快转变观念。

(4)技术问题的解决,处理网络学习及协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故障或难题。

2 学习支持效率

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其他相关支持人员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必须在48小时回复。

五 教学评价

由于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各种学习形式的学习方案,表现出教育信息的不同传递媒体之间的结合,其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情境下不同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践的混合。很难想象哪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可以对这样复杂的学习方案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国外部分学者提出了混合评价(Blended Assessment)的概念,认为针对混合学习,应该采用综合的多种评价方法。[5]

结合《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采用混合式学习更应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评价类型与评价方式等内容见表1。

在评价内容的设置上,除了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外,针对项目实践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学习者个体、同学和教师根据这些评价项目和标准对阶段成果进行审核、评份,每个阶段得分依据一定比例计算而成,即:

各个阶段得分=教师评分×60%+同学互评平均分×20%+作者自评分×20%

有关三个评价主体评分的比例分配问题,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以上比例是师生在讨论基础上,结合形成性评价相关理论协商而定。实践表明,这样的比例分配比较合理,成人学习者自我意识较强,学习功利性较强,自我评分偏高,同学互评给分较低,而教师给分一般比较客观、公正,因此,三者给分需要控制。而有关各自比例分配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更正。

以上这种评价方式是将教师、同学和学习者自身的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和个性化的培养,使其由评价客体变成评价主体,提高学习的参与性。同时,教师的评价有利于正确引导探究方向,保证评价的公平和公正,而同学互评实际也是全体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协商和思想碰撞的过程,有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三者的结合使评价更科学、合理。

六 结语

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学习理念回归,既是一个发展,又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前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后期的项目实践综合,实现了在教学活动上横向以具体的项目开发流程为主线,纵向以每个理论知识点进行串连,每个知识点为一个学习单元,学习单元之间又以项目开发的流程来连接,相辅相成。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每个任务和整个项目。经实践证明,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既可以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相信随着教师群体逐步转变观念,随着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化,混合式学习将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带来优化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3] 黄荣怀,周跃良等.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黄荣怀,马丁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7

在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们很大程度上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记录重难点,或者做笔记,或者在课本上勾画重点。另外,按照浙江省高考方案的改革,学生可以选择高考不考地理,这就影响了学校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而且许多高中院校的地理设施还没有跟上,导致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的作用没有发挥到最好,影响了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

1.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许多高中院校中,地理教学还没有把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起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高中院校也有足够的经费为学校置办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但是,许多高中教师还是没有把教室的多媒体、投影仪等合理地运用起来,他们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甚至还是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经纬度”讲解一定会让学生充满各种各样的疑惑,但是他们在课堂上没有精力去思考、去实践,这会影响他们的听课效率,还会让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大打折扣,而且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也很少与学生互动,这些因素会逐渐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磨灭,最后学生就会感觉到地理课堂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会失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影响他们对地理课堂内容的掌握,还会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提升等,这些结果都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的。

2.地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

混合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数字化教学方式的优势体现出来,并能够很好地将这些优势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现在的许多高校中,地理教师对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识还是不到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有时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做文章,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听课的重心转移到多媒体上来,利用多媒体进行娱乐,而不是达到学习的效果,这样,在高中地理课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就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明确教学对象的特征,做到因材施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即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后设计出能够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教学方案。在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深入了解他们对待地理课程的心态。其次需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他们的学习习惯设计地理课程,因材施教,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去掌握知识。再次,教师的教学设计还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对地理环境等的理解也是需要相应的能力的,所以,教师在开始新的课程时,一定要明确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设计课程。

2.明确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任务。

新课程改革后的地理教学内容是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是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完成地理教学的改革完善以及创新。另外,还要学生掌握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并且能够深刻地认识人地关系,做到保护地球、善待环境。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循序渐进,明确地理教学的任务,争取让学生掌握到最新、最全面的地理知识。

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在讲到必修2中“人口的变化”这一课时,教师首先用春运期间交通部门发送旅客的视频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然后提问学生“春运期间与旅客人数最多的群体是什么”,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视频就可以发现答案是“民工”,接下来就可以分析这种“民工潮”与人口变化的关系,最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将学生的理解转化为地理专业术语,即人口变化的数量除了自然增长,还有人口迁移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这一因素的理解。

三、结语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8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网络教学;混合教学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信息化时代国家和高校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课程。无论哪个行业,都离不开相应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从事依赖计算机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为了切实推广IT知识的普及、迎合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改势在必行[1-2]。

2.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开设,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对于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理念起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夯实作用。针对此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校基础课程,如何进行教改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起点的学生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热议的教学问题[3]。

(1)大学生学习基础差异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朝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发展,许多大学生的信息化教育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是某些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还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他们习惯了教师上课满堂灌的学习方法,让这些学生刚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快节奏的高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当他们进入大学接受计算机基础学科的学习时,往往很难接受纯粹的网络教学,这就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结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方法成为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的新的教学模式。

(2)教师授课方式问题急需改革

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理论模拟的方法教授学生时往往只能带动一部分学生思路,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所有的知识点只传授一次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当计算C基础课程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时,教师面对大班学生的工作量就会顾不过来所有学生的提问,即使有条件的高校会聘用助教帮忙,也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教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大面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率大为降低。

(3)热点教改方式的冲击

在当前高校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其中翻转课堂、MOOC教学、移动学习及混合教学等等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但是回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此类必须大班教学的学科教学形势下,新颖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必须找出适合的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考核方式有待更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知识掌握颇多,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核如果仍然使用客观题+操作题方式,这势必会使学生沉浸于应试教育不可自拔,选择更加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扩展知识面和公平的考核方式是当前许多课程都在面临的选择。

3.教学改革方案建设

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形式的变革特点,将网络加课堂混合教学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建设适当的改革方案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

(1)融合网络和课堂混合教学的课程设计

融合网络和课堂混合教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是基于目前较为流行的混合教学理论,结合具体的学科和学生背景,实现理论与实践真正用于学生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整体课程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课程方案设计

(2)构建单元化知识点的学习内容模式

融合网络和课堂混合教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时,学习内容需要简明清晰,知识点分解清楚。将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点单元化有利于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形成知识点单元化学习模式。重构课程知识点,凝练核心知识点,将知识点单元上传网络,让所有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将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整通过丰富的学习行为合成良好的学习效果。课程内容模式构建如图2所示。

(3)考核评价过程建设

融合网络和课堂教学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过程,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最终的一考定成绩,多元化考核方式就显得更加公平。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工作流管理功能,可以对教学效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的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4.教学改革方案实施

有了完整的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有效的执行过程是保证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有效的改革数据也是为拓展教学改革成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学团队

勤奋工作。只有教师的兢兢业业才能配合完成学生的努力学习,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改革过程中,将所有同名课程合并教研,所有教师都甘心当做其他教师的助教,团队建设课程,团队辅助教学,不计较工作量,让教师集体和学生群体均获益。教学团队成员集体投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学生的在线提问和讨论做到无一漏网,全部答疑,保证在线教学的100%完成。

(2)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是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永远离不开的主阵地,但这并不代表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本文在改革过程中努力将灌输教育向自助教育和能力教育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采用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两者的互补、互动和互助,超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开展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网络教学模块如图4所示。

5.结束语

在MOOCs、SPOC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模式的影响下,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4]。本文充分利用大学计算机基础学科性质的优势,做了长时间的教学改革,坚持记录教学规律,分析跟踪教学改革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实施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美. 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J]. 中国远程教育. 2003(1):22-24.

[2]赵霞. 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5):50-53.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9

[关键词]混合学习;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纪录片创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2-0111-06

一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纷纷运用网络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实行课程改革,重视面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相混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视频资源匮乏成为制约网络教育、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随着DV的兴起,社会上对DV制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时俱进发展中的教育技术专业,需要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视频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的人员,迫切需要开设《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纵观各高校的电视节目编导类课程,发现大部分学校都能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建设网络学习平台,采用现代媒体手段开展影视类课程教学。但重心还是落在理论教学上,在实践教学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为加强《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着实提高学生的视频媒体开发能力和影视创作能力,我们提出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重视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课外实践及实习相混合,建立基础、应用、创新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通过基于案例的实践过程与分析,为学习者及教学者提供实验教学和实践探索指南。

二 课程改革与建设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文艺编导》、《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21门包含实践的影视类精品课程作为实践教学分析样本。(表1中所列为部分精品课程情况,供大家参考)。其中,部级9门,省级6门,校级6门。通过对其学习网站资源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90.5%的精品课程有课堂实况录像,85.7%的课程在网上提供学生作品及视频集锦,而实验指导视频只占14.3%。在互动交流方面,虽然有66.7%的课程设置了网络互动功能,但实际意义上的实践交流与探讨偏少。

通过对实践教学方法的数据统计,得知每门课程都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其中采用三种教学方法的占42.9%,四种及以上的占33.4%。在这些实验教学方法中,示范.练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所占的比例较高(图2所示),这表明在影视类实践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提倡在实践中互助合作学习。

以上21门精品课程中,有6门属于教育技术专业电视节目制作类课程。主要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影视作品创作能力、利用电视手段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以示范.练习、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设置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其中网上实验预习视频、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偏少,网络互动学习没有落实到实处。通过对温州大学08级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发现学生在《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缺少创新思想和主动探索精神。只有28.5%的学生在实验中能做到自主探究学习。

缺乏文学知识和艺术思想。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文稿撰写方面有困难。

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灵活。68.1%的学生都是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实验。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加深了影视艺术和技术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要适应时代的新特点,制作出优秀的节目,必须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DV技术的快捷发展,加快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更新的步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影视综合技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三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型建构

1 实践教学模型的构建

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育者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式学习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

根据混合学习的概念,以及对课程建设现状的了解与分析,我们本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理念,构建《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实践教学模型,将实践教学分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课外实践、专业实习四类,皆采用混合式学习方法进行体验。见图3所示。

(1)面对面教学与e-Learning的混合

顺应网络媒体时代教学的需要,实行面对面教学与e-Learning平台学习相混合。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面授引导、启发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e-Learning作为辅助学习。在课外实验、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参考E-learning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教师进行异地交流,面对面教学机会相对减少。e-Learning平台内容设有实验预习视频、课件、主要问题与答疑、影视文化资源库等,其为学生课外实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混合

根据穆尔的交互距离理论,教师与学习者间的交互距离是对话程度、课程结构灵活性程度和学习者自主性程度三者的函数。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偏低或者自主学习影视技艺的能力偏低,就要求师生之间加强对话联系。如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的影视技能还处于低水平时,教师的指导就需增多;在课外实验、专业实习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仅作辅助指导。

(3)多种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混合

在《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践教学中,不论在实验室,还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或者在e-Learning的信息化学习拟真环境中,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一种协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教材、录像带、影视媒体设备、互联网等多种学习资源,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有利于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4)多种理论与技术的混合

不论是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还是课外实践、专业实习,每类实践教学都需要一定的学习理论与技术作为支撑。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如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影视基础理论、编导理论等,同时又需要整合多种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音视频技术等。

(5)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

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综合性实验可采取探究法、小组协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混合的方式,专业实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探究法、体验法等。

(6)多种评价方式的混合

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验、实践过程及作品完成情况。作品评价以量规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小组的交流和评价,促进影视作品的整改和影视应用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处处有“混合”理念,时时有“混合”思想,将“混合式学习”落实到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优化实践教学效果服务。

2 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根据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学习接受水平、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绩效,本研究提出分层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分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层次。具体见图4所示。

第一层属基础层次,用以完成基本实验教学,分别设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种实验类型。采取混合式学习方法,学生可通过教师面对面教授获取影视知识及技能,也可通过e-Learning平台在线开展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第二层属应用层次,组织有专业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成立DV工作室,积极与服务社会项目接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实践活动,如单位宣传片设计与制作、晚会现场直播的策划与实施等。此外安排学生到电视台或传媒公司实习,让学生边工作边学习,为以后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实践基础。

第三层是创新层次。是在学习课内外实验的基础上,依托开放实验项目,以竞赛为引领,组织学生小组到校外实践基地完成纪录片创作、剧情片创作等。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及教师指导,分工完成任务,整个创作过程由学生在协作学习环境下、在混合学习的氛围中完成。

3 实践教学层次关系分析

根据以上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我们分别以“教学”、“任务”、“实践”为坐标轴,构建三维的实践教学层次关系,见图5所示。

以教学、任务构成的对应面为基础层,表示基础实验以任务形式供学生完成,任务难度越大,实验类型层次相对越高。如演播室文艺节目录制,作为一项综合性实验项目,需要浓厚的混合学习思想,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为实验服务,分工合作完成任务,遇到难点,可以向教师请教,或者向学伴求助。教师需要在教学上提供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指导,把握好任务与教学的关系。

由任务与实践两轴构成的对应面为应用层,立于基础层之上。该层以任务为驱动,提供学生基于任务式的实践项目。任务越是繁重,实践性越强,应用的层次就相对越深。在这过程中,通常由学生自主体验完成,学生在实习点遇到问题,向当地的同事、学伴请教,或者通过互动学习平台与教师沟通,在线开展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

由教学与实践两轴构成的对应层为创新层,亦立于基础层之上。这个层面中,要协调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实践的关系。师生通过定期的面对面交流、e-Learrlillg平台互动教学,以多种媒体、多种手段、多种组织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混合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影视素养和创作水平。

四 基于案例的实践过程与分析

本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已用于08教育技术、09教育技术等班级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教学。下面列举“感知温州”纪录片创作的案例,体验混合式学习在课外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感知温州”纪录片创作是以实验开放项目的形式,由学生自愿报名组成两个小组,每组6人。各小组按其在文案策划、拍摄技术、配音录音、后期编辑等方面的能力强弱混合搭配而成。组内分工明确,整个创作过程在协作学习环境下完成,可分为五个阶段,如图6所示。每个阶段任务按顺序进行,但不拘泥于线性顺序,每完成一步都做到及时反思和交流,并做好协调和整改工作。

1 考察调研

在实践任务的驱动下,实地考察与调研由学生自主发起。教师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给学生提供创作线索,启迪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通过查阅网上资料及实地环境考察,在组内、组间交流思想,适当采取先期采访,初步掌握需要拍摄和纪录的内容,为主题策划、作品构思做准备。

2 选题策划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艺术地展现真实场景、运用纪实手法拍摄制作的电视节目形态。它通过调动多种电视手段,多角度地纵深挖掘生活素材,通过纪实的“真”来表现生活中的美或丑。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与调研,一组学生以发绣艺术为题材,另一组以温州九山湖的义务救生队为记录对象,主题定为“救生圈”。

在这阶段中,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现场调查和访问等途径对被记录对象展开多方面的了解,搜集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为文案策划做准备。教师向学生展示e.Leammg平台上优秀视频案例,提供文案策划的基本框架及要点。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讨论,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完成文案策划初稿。遇到问题,向学伴、老师提问,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异地指导,及时反馈信息。

3 采访与拍摄

拍摄前学生做好采访构思,拟定拍摄提纲。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找出优秀案例,琢磨其拍摄手法,熟悉其拍摄要点。在《救生圈》拍摄过程中,学生主动采取交友拍摄的方式,通过分工合作,顺利地拍摄到救生队员工作和生活细节的镜头。教师在基础拍摄中做好监督与引导工作。在拍摄难点上,采取启发法、情境法、探究法等,注重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的合理分配,注重网络交流与现场指导相混合。

难点1:拍摄守卫在九山湖两侧的队员的姿态、眼神的特写镜头。

湖面很宽,带着“能否拍摄到令人满意的特写镜头,怎样获取最佳镜头效果”的问题,指导师将小组学生分成两路,分别采取两种办法拍摄。一是站在河对岸拍摄,二是借助救生船靠近被摄主体拍摄。拍摄完毕,两小组进行组内交流,比较拍摄结果,并进行反馈和整改,如表2所示。经过多次对比实践,做好最佳镜头记录。

难点2:拍摄真实的救生场面。

纪录片要讲究“艺术真实”,必须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反映生活的本质,应主题需要,需要拍摄真实的救生过程。学生通过与救生队员、游客的沟通交谈,发现拍摄真实的救人场景面临很多困难:(1)事故发生突然,时间上无法预计;(2)河面又宽又长。事故发生河段不明;(3)摄像机数量有限,人员有限。面对众多困难,学生想到两种捷径:一是直接将“拉网式”救人演习谎作真实的救人场景,二是以扮演方式拍摄救生。在这种情境下,指导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强调纪录片不允许采取虚构、扮演和导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做好耐心“等拍”的准备,在河两岸预设四个拍摄点,一有事故发生,以就近机位拍摄为主(其他三个机位为辅),移动机位进行目的性抢拍。指导师强调要以“实

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实践工作,并引入了“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在救生队员的配合下,由指导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拍摄,通过救生队员模拟扮演,教师示范操作完成模拟救生的镜头拍摄。而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对拍摄内容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长镜头拍摄的不断体验,为捕捉到真实的救生场面做好技术准备。

4 后期合成

后期合成过程中小组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注重文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学生遇到问题通过e-Learning互动空间发表提问,教师及时在平台上进行解答,或亲临现场指导。通过e-Leaming学习与动手操作学习混合、教师指导与自主探索相混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和谐协助的氛围内完成任务。

5 总结评价

纪录片创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做一步都需要反思和整改。为更加公正合理地评定实践成果,特制了评价量表,具体如表3所示。通过小组成员参与自评、与老师交流,以及跟救生队员的交流,找出不足之处,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相混合的方式,促进影视作品的整改,最终取得作品的最优化效果。

经过以纪录片创作为代表的实践教学过程,充分验证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践教学改革的优越性,体会如下:

(1)任务驱动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能将教学、任务、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让学生在影视技艺方面获得更大的成长,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反馈和经验积累。

(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混合学习环境,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提供多种方式的教学服务。尤其要重视协作学习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多种理论与技术的混合,注重影视创作中文学、艺术与技术相混合,充分发挥混合学习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地位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境,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益。

(4)注意在特定的环境、特定场合下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并在实践中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实践价值观。

五 实践效果调查

通过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施行,学生在稿本策划、编写,镜头拍摄、后期制作方面能力不断提高。根据08教育技术学生的问卷调查,有57.1%的学生参加影视类开放实验项目,64.3%的学生参与了晚会直播摄录工作,60%以上的学生为外校老师录制过课堂实况录像,60.7%的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拍摄与制作,10.7%的学生参加媒体公司或电视台的节目制作,40%的学生参加DV大赛并取得好成绩。通过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施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不仅自身的影视技艺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对其他专业学生的互助学习起一定促进作用。此外,对混合学习的认识加强,92.9%的学生认为混合学习方法有利于实践学习,68.6%的学生表示正将混合学习方法运用于其他课程实践中。

六 结论

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改革目前还只试用于少数几个班级,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考验,更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总的来说,混合式学习就是各种学习理论、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的混合。其重点不在于混合哪些事物,而在于如何混合、何时混合,目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混合合适的元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力,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以混合学习思想为基本学习方法,养成混合学习的习惯,努力为实践成果取得最优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孟群.电视节目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

[2][4][6]孟庆双,刘向敏.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EB/OL]

[3]郭春霞.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2):20-22

[5]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7

[7]董雪娇.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EB/OL][8]彭文祥.电视纪录片美学三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7(6):14-17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10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地方高校;对策;实践与研究;思考

一、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教学模式实际上在以往教学中就已存在,其指的是在过去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也就是说,利用视听媒体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网络辅助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师单调解说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有机结合等。在传统课堂上,混合教学观念在媒体挑选、教学规划、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表现。我国广大教学技术工作人员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在进入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在线学习的飞速发展,全球教学技术领域在不断总结近些年来在线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为网络教学及学习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了对传统教学革新及对在线教学反思变革的结合点[1]。混合教学在形式上是网络教学与传统面对面教学相互结合,但其中更深层次的则包含了依托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以及行为主义等众多教育基础理论的教学形式融合,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及学生主体参加活动的相互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不同环境的结合,各种教学媒体及资源的相互结合,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课堂讲解与虚拟课堂的结合等。其重点提倡的是教师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统一,始终重视的是双方的创新性、自主性以及在教学当中按照不同场景、各种问题及需求,采取的针对性教学方法来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地方高校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的对策

混合教学模式相对于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优质课程、慕课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师们并不一定要是慕课视频当中的主角,也不一定要精心准备每节课的讲解,而是需要教师深入探索研究知识,按照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整合网络与现实中的教学资源,确保线上与线下间的完美衔接,更好地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质量。此外,混合教学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利用探讨教学、开放化项目设计能够让教师真正变成教学的引导者、推进者,能够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随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将网络探讨、点击率等多种方式相互整合,监督与促使学生跟进教学节奏。

1?以地方性、开放性为指导,提高专业人才整体质量

地方高校应时刻围绕自身院校的办学思想,充分运用校内特色化专业、经费、课程及教学等众多方面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地方高校的积极作用。地方高校依据实基础、强技能、重应用、有特点的整体要求,提炼专业核心技能,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指标、完善课程设定,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专业综合革新实验项目以及教学示范课程构建、混合教学课程为切入点,努力推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革新,教育教学革新氛围已初步形成。基于专业核心技能与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目的,开展课内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地方高校当前获得了众多部级优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部级特色化专业、综合革新实验专业、省级特色化专业以及综合革新实验专业。同时,还获批省级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创新实验区域、实验教育示范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并且地方高校的广大教师还获得了国家教育名师、先进教学成果奖、精品教材奖等奖励。此外,地方高校还积极与企业联合构建了专业人才培育计划,建设师资团队的共同体,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项技能人才,多元化国际协作培养专业人才渠道得到有效拓展,以此来有效推动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切实保障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2]。

2?以优秀教师、教学高手为依托,提高教学综合水平

成功的混合教学改革需要教师的付出与支持,其包含了众多教育名师、教学高手。地方高校基于院校教育名师、教学高手资源,始终坚持一师一课的教育思想,鼓励广大教育名师、教学高手及教育专家开展混合课程教学,动员出色的青年教师主动参加混合教学革新课程建设,并通过立项申报、评选奖励的有效方式,挑选教学改革效果明显、代表院校特色化专业进行课程的重点构建,鼓励二级院校及不同专业开展教学改革。2015年,地方各大高校均开设了教学改革示范课程30门,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8门。2016年,各大高校开设教学改革示范课程35门,省级优秀资源共享课程10门,挑选首批混合革新实验课程20门。同年,地方高校均挑选了第二批混合改革实验课程48门,80%的课程由教育名师、教学高手牵头,以此来有效保障课程建设及教育质量。

3?以教师网络化教学水平提升为推手,推动课程建设

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广大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实践者。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将关系到教学改革课程的构建效果,对此,提高广大教师的个人信息化教学水平是确保教学改革课程构建的有效举措。在网络信息技术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融合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心理上改变个人角色,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倡混合教学、微课成为全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式方法。地方高校应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与混合教学模式相关的活动,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翻转课程比赛、专题座谈会等不同层面上的教学革新活动,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比如,许多地方高校组织了相关以混合教学为专题的讲座及教育培训活动,主动邀请全国知名高校专家亲临院校向教师详细介绍教学改革课程,对其他高校实施的混合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与学习,并组织教师参与混合教学实践会议、经验交流会议等。

三、地方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1?强化混合教学对教师的奖励机制与条件保障

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需要网络平台、技术、体制及经费等各个方面的支持,教师设计完成教学改革方案及制作完成网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资费、人力、时间等,构建详细的体制、提供先进技术的支持、肯定教师工作等是地方高校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地方各大高校均制定了混合教学改革的奖励机制,对混合教学改革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相应的物质奖励,有效促进了地方各大高校教师积极实践、勇敢创新。

2?统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情况推动课程建设

地方高校在2011年末建设了网络平台,2014年12月实施了数据迁移,2016年底全面完成了网络平台的升级与拓展,并于2017年11月修复投入使用。从2011年启动到2017年投入使用,每个学期的各大高校的网络平台总访问量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托网络平台的课程构建也在同步跟进,平台的访问量2011—2017年共计增长了数百万倍。这种增长与地方高校重视和强化教学奖励机制及条件保障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此同时,地方各大高校在2016—2017年间相继增设了共计85门的混合教学革新试点课程,进一步推动了网络平台的课程建设与应用。从有关调查结果上看,虽然混合实验点课程整体比例不高,但却对网络平台课程建设的上升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2017年网络平台的总访问量相比于混合课程构建前上升了3.4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地方高校在持续推进课程建设的同时,也在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当前,有20门混合实验课程处在深入建设当中,并在《成本会计》《教育科研方法》《税法》等12门课程建设上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地方高校在2018年初,对首批混合实验课程实施了检验考核,检测合格的课程将进行优秀评选,而不合格的课程则将进行优化完善后进行再次评选,以此来推动下一批混合实验课程建设,鼓励更多院校申报混合试验课程。另外,地方高校还强化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通过网络与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结合、专题讲座与现实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教学思想的转变,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3]。

3?以评价促进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展示、翻转课堂是地方高校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针对某一门课程中的重点及难点或是专项技能等特定的具体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重点内容是知识章节而不是知识框架,根据教师的详细讲解、实践操作及视频制作等形式来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具有明确的目标、针对性内容及展示时间短等特点,是混合教学模式及课程革新的构成单元。因此,充分运用国家、省级以及院校之间的教学比赛、翻转课程竞赛,能够有效推动教师混合教学活动的进展,提高广大教师摄影、教学方案设计等多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前,地方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努力地选拔校级教学比赛优秀教师,以此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同时,相关地方高校也在鼓励校内教师主动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种教学竞赛,并分别在2016年评选出了优秀翻转课程参赛作品上百项,2017年青年优秀教师教学竞赛中评选出众多精英教师,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地方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4?以项目驱动教师实施教学革新实践

以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双创实训方案项目等方式推动地方高校混合教学及其课程改革。地方高校可通过自主报名、严格选拔与推荐有机结合的形式筛选项目,当前,相关地方高校承担省级教育改革项目20多项,综合改革试验点项目高达16项,国家、省级大学生双创实训方案项目224项,2016年教育改革示范46项,2017年审核通过了78门多个专业课程。对于教师与学生各自所担任的不同角色实施项目实践,按照学习成效、审核结果、分析成果,地方高校还可继续探索更好满足自身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混合教学模式。

四、对地方高校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1?教学管理方面

当前,大部分混合教学课程对学生信息管理的方式过于单一,通常将班级作为基础单位,未能更好地区别集中性学习以及分散性学习。对此,应深入分析学生管理作用的优化,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分组学习、小组讨论等。并且还要全面探究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强化对师生混合课程的具体操作与系统化培训,重视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不能完全舍弃传统教学。另外,应加大对师生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效果的跟踪调查与信息统计研究,对存在的常见问题、个性问题分别实施不同的优化与指导,对革新效果、评价效果较好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为混合教学的革新提供体制保障与政策支持。

2?教师教学方面

地方高校教师应努力克服长时间教学工作所导致的职业倦怠,应及时抓住网络时代为教育教学工作所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个人综合教学能力,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此外,不仅要掌握符合专业要求的有效教学方式,强化课程管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处理好课前、课堂及课下学习资源建设、评价方式、师生关系等问题。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混合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明确其是对教学革新与完善的动态化过程,至于改革创新的效果是无法预测的。广大教师应全面接受与正确对待教学革新教效果未达到预期的情况,以便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与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这么多年,关于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诸多,有的已经付诸了实践,有了很积极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也融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典型的教学案例,切实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这一行业也得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生物教学的众多案例就是一个改革的标志,给其他学科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促进其他学科进行改革教学模式有重大意义。

1.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案例教学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通过一个个生物的例子来进行详细地讲解,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其实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充分地备案,对每个生物重点知识营造出相应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们去讨论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但是,能够达到这个效果的前提,就是需要教师的精心备案,认真地解析每个案例,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案例中去,也就切实地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是近年来很受迎的教学方法之一。

1.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其实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的内容丰富,需要设置的教学情境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没有统一性,大致把初中生物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分类,具体包括案例讲授、案例模拟、案例讨论等等多种方法,现在就通过实际的教学例子来简单分析下案例教授法。关于这个方法的主角是老师,他会挺过对整个课程理论的讲解,给大家构造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说河流是所谓的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河里的动物如鳄鱼、虾等爬行动物会在河边繁衍后代,而鹭以河里的鱼、虾为捕食对象,在河边的树上繁衍后代,而生活在陆地的动物要去河边喝水。而河流生态系统本身,它的资源并不是独有的,降雨会给河流带来了水,河边的泥土也会被冲入河流中等等。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性的例子,来引出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联系的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去思考这个问题。而老师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分层次地讲解,这个教学例子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首先,非生物因素来讲,阳光将辐射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水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降雨,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都与之有联系;其次是从地理环境来分析,它们都是有关联的;最后,将从生物因素说起,像种子、花粉等小生物会进入不同的生态系统,像鱼类洄游,鸟类的迁徙也是不断地走入新的生态系统等。这些都说明了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教学例子会让学生们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自然教学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2.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教学法的定义

在参与式教学法的体系中,学生们是重要的角色。在以往的教学氛围中,总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现在就要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有所不同,需要让他们每个人都敢于参与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们主动地交流和学习。

2.2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融入到生物教学体系中,是一种突破,也是顺应现在时代的发展的需要。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需要更高的科学素养,那就需要学生们去主动去学习生物学的知识,来了解自身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是很有必要的,而参与式教学法会让学生们学习的效果达到极致。

比如讲真菌这一节内容,老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认识到真菌的主要特征,了解下蘑菇这种常见的真菌特点,还有学会用显微镜设备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等,首先老师为学生们提供长霉的面包和水果,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学生们在此期间会查阅文献来了解下真菌的知识。在开始教学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放映关于霉菌的生长环境等的纪录片,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霉菌的特点来了解,学生们在这两个环节的观察结束,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们讨论总结自己的观点。在最后,老师进行现场答疑,来回答学生们的疑问。就是这种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证明了参与式教学法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3.探析混合式学习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混合式学习法的产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混合式学习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网络多媒体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现在就是通过多媒体视听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3.2混合式学习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施混合式学习法的过程中,还是以遵循传统的教学法为主,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渗入混合式学习法的理念,这就是与传统课堂教学法的区别,在教师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环节时,应结合不同的生物知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呈现出实物的录像和照片,这样更利于学生们的理解。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的条件建立网络学习室,方便学生们查询资料等,还需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论坛等,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讨论,混合式教学法将是未来教学中重要实施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我国在初中生物教学领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多种的教学方法已在我国的相关地区进行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对于促进人才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学航.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薄雪梅.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混合式教学教案范文12

【关键词】在线学习行为;混合式学习模式;高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导引、讲解、组织与管理,还取决于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学习行为和协作学习行为。“基于空间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以网络平台“世界大学城空间”为混合式教学虚拟空间,经前期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后,形成了在线学习课程。笔者选取行业英语课程“轨道交通客运英语”在225名学生中进行了首期混合式教学实验后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进行实时采集、分析、评价,以发现学习者学习特征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

1 “世界大学城空间”在线学习行为

在线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围绕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在线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显性或隐的集合,如:学习资源的上传、微课视频点播、测验考试、在线交流等。“世界大学城空间”是教育云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工具。

教师登陆后,可为自己的课程课堂制定需要的工具,如建立课程栏目、建设课程资源、制作电子教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开展在线考试、填写教学日志、组建教研室等,用以与学习者交互并记录他们的在线学习行为。“世界大学城空间”主要使用五个学习工具来记录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分别为课程资源、作业系统、在线考试、教研室和在线交流。课堂资源主要用于教师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则通过访问资源进行课程学习。作业系统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作业,用来驱动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在线考试模块中教师创建考试科目、建立题库、组建试卷、组织在线考试。教研室是一个课程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异步提问答疑、也可以就某一个主题开展讨论、协作学习等。在线交流是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师生可通过聊天工具进行沟通,组织讨论。

2 “世界大学城空间”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根据“世界大学城空间”工具模块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确定如表1在线学习行为评价指标。

“资源浏览数”是指学生在学习《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时对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课视频等课程资源点击次数,反映学生资源利用情况;“资源上传数”是学生上传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作业提交次数”是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作业的次数,包括文档、视频、音频个数。“在线考试次数”是指学生参加《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在线考试的次数。“访问教研室次数”是学习者进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研室”的次数,学生点击“签到”,领取任务单,算一次;“回帖数”是学生回复教师和其他同学帖子的次数,“被回帖数”是学生帖子被回复数目,教研室访问次数、发帖数和回帖数反映了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参与度。“在线交流时间”指学生参与在线交流的时间,“发言次数”指学生在空间发言的次数。

3 “世界大学城空间”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

基于空间的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以世界大学城的MOOC课程“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为例,包括该课程站点的访问情况、每个工具在该课堂中的使用情况等。访问情况又包括访问人数和访问次数。

“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混合式教学于2016年4月1号开课,6月30号结束,线下课堂教师授课每周2次,每次90分钟,教师以线下课堂带动学生线上学习。在线学习者为225人。

“签到”是学习者阅读任务单,任务单介绍本单元学习重点、布置学习任务。听课与精读属于课程资源,听课指听微课视频,精读是阅读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作业即作业系统中的课堂作业和课程结束时的大型项目作业。讨论以“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研室”发帖、回帖和阅帖次数为据。测试指在线测试。截止课程结束日期6月30号止,五个学习工具的点击量如下:

4 结语

由于受技术手段限制,数据采集未能统计学习者个人IP地址进入空间各工具入口处的频次,对学习者个体学习行为与成绩关系的研究还没涉及。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进,信息技术条件是否成熟反过来也制约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信息技术硬件条件是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淑.基于空间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2]元帅.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