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

时间:2022-03-18 08:28:01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1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E-Learning;高职院校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17-02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level, E - Learning has been already deep into the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Blended learning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bout 1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have been developed many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E-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Blended learning――混合学习,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这一理念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引进国内,他于2004分两期在《中国电化教育》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2005综合这两篇论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的论文,何教授的这三篇论文为国内研究者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对国内混合学习的理论研究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兴起,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者和教育者们最先开始反思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弊端,并希望引进Internet技术和平台进行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于是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E-Learning的出现,给企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它的不断应用,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人们发现虽然E-Learning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C-Learning。于是,研究者们开始考虑集合C-Learning和E-Learning的优势,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混合学习。

1 混合学习理论的概念

2003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上何克抗教授首次将Blended learning这一概念带到国内。随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李克东、黄荣怀、黎加厚、邹景平等。

其中,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 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2]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混合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强调把传统的课堂教学(C-Learning)这种面对面(Face-to-Face)的教学方式和在线(Online)的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混合方式,从而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学习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搜索2004年~2013年期间的期刊资料和博硕士论文,共搜索到期刊314篇、博硕士论文112篇,其年度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从上图展示的统计结果上看,国内研究者对混合学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点特点:其一,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博硕士论文的数量在2011年之前基本上是处于上升趋势的,而从2012开始下降的比较明显;其二,在这10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只有426篇,这说明,参与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人员是比较少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还发现,国内对Blended Learning的研究,从初期的探索性研究逐步发展到概念、内涵等的研究,再到近年的具体到某课程或某领域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成熟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应用主要集中在两点:企业培训和学校课程学习,该文只探讨混合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3 混合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但要把这种学习理论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来,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应用模式――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简单,就可能变成“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很难实现,两者均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1 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

Online与Offline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earning)”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Online和Face-to-Face的混合,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种混合只是一种初级的混合,很难做到E-Learning和C-Learning有机的统一,不能很好的摒弃二者的缺点,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两者的优势。学生到底该在课堂上和网络分别学习什么、学习多少?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觉性和验证网络学习的效果?如何让网络学习变得更直观生动、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

3.2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是对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的一种改进。这种模式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采用任务驱动,以完成项目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采用Face-to-Face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适合的网络学习资源,告知学生最终的技能目标和检验考核方式,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具备基本的能力素养后,通过网络自觉学习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可以参照检验考核方法,不断完善项目任务,从而最终完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很好的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弥补彼此的不足,使得教与学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混合学习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21世纪,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有机的集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性、丰富性、廉价性等特点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混合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49-02

Research on Blend-teaching Model//LI Xiang, HUANGFU Dae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and builds the pedagogical model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blend-teaching; teaching model; pedagogical model

1 研究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这使得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网络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网络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念陈旧、教法单一、资源匮乏等缺陷;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人们发现,虽然网络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表现和传播方式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优势,但其中诸如网速不佳、沟通不畅、网络迷失等各方面的弊端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将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互融合、混合运用,才能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于是,国际教育技术界提出“Blend-Learning”这个概念。

2003年,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Blend-Learning”的理念,并逐渐被学者广泛关注[1]。“Blend-Learning”,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式学习”“融合式学习”等;从教授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教学”。

2 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模式”这一理论逐步引入我国。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2]。

混合教学模式是在多种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3]。

3 混合教学模式的要素

混合教学模式包括6个混合维度,分别是教学方式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交互方式的混合、教学工具的混合、教学资源的混合和教学评价的混合。

教学方式的混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的混合是混合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既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面对面讲授,又包括课后学生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时的教师指导。

学习方式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协作学习方式也有各自的混合特征。自主学习方式的混合既包括个人查阅资料、请教、调查、实验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又包括自主利用网络进行的信息检索、获取、处理等在线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方式的混合是指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小组讨论、合作沟通和网络上的在线交流、协同研究活动的混合。

交互方式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交互方式既包括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实时讨论沟通交互,又包括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的异地异步交互,如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网络课程中的论坛等方式进行的交互。

教学工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既需要使用诸如黑板、粉笔、教室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又需要使用网络、电子设备、应用系统、即时通信工具等网络教学工具。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的混合是指纸质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混合。纸质资源包括传统的课本、讲义、笔记等,电子信息资源包括可以借助网络传播的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评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混合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个评价主体,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4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Bersin & Associates公司的CEO兼总裁Josh Bersin提出混合式学习的设计过程主要包含4个基本环节:识别和定义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订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根据实施环境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4]。

Rochester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一种名为RIT的混合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将混合教学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主要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分析、陈述和总结;在网络在线教学中,学习者占主体地位,主要是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或论坛等平台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讨论、协作与交互。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Josh Bersin混合教学设计4个基本环节的定义,以及RIT混合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理念,构建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分为前期分析、混合教学实施和混合评价3个部分,如图1所示。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这4个方面的分析。在进行新的教学活动之前,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本身的特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分析选定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

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混合教学的实施,包括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两个方面。教师主导教学是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教材、黑板、教室、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的课程知识点讲授、与学生进行的讨论和课堂实践操作。学生在线学习是指学生使用网络平台,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收听音频、浏览网络学习资源等方式进行自学,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网上答疑、论坛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交互、协作学习,再通过网上提交作业检验学习成果。

使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混合评价。混合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习同伴等。混合评价的方式应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5]。最关键的是,混合评价的结果要反馈到混合教学的前期分析中,因为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5 小结

总之,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混合要素的基础上,其中要更多考虑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两者相互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使教学方法能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汪睿.基于Moodle网络课程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何克抗,李克东.“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99(2):3-9.

[3]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4]Bersin. Blended learning: what works?[DB/OL].bersin.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3

关键词:混合学习;小班化教学;策略

一、关于混合学习与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内涵的理解

1.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学习是计算机网络学习和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来讲,混合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学习理念,它是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计算机网络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取两者的优势进行学习。它的目标是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2.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二、混合学习促进小班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零点项目》现任执行主席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因此,提倡针对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即提倡通过选择“恰当媒体”,寻找既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获得最高效率,同时又投入最低的学习方式。调节各种学习方式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从而利于促进学生接受知识、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社会建构主义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一面,它特别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情境性,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不仅是因为真实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是因为客观活动是个体建构知识的源泉。

三、混合学习促进小班化教学的策略探索

混合学习是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的有机融合。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仍然适用于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混合学习的教学策略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是组织需求与网络学习的基本特质。运用恰当的混合策略合理地选择及设计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结合学习课堂谈谈混合学习促进小班化教学的两种主要策略。

1.混合学习促进小班化兴趣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有责任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设生活中真实的生活情景或利用网络创设虚拟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以兴趣促进课堂教学。

英语:音乐引入,激发兴趣。歌曲从苹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营养、多方面的感觉引出:what do you like?

语文:情景体验,朗读课文。小鸡啄洞,从洞里看外面的世界(对比画)——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欣赏图片,感受外面世界的美。

2.网络环境下小班化学习过程的控制策略

通过现场的观看,教师可运用以下四种网络课堂小班化学习控制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浏览监控策略、及时引导策略、评价统计策略。

参考文献: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4

关键词: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1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1]。通俗来讲,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学习技术与学习风格相结合,利用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将学习内容数字化,实现“互联网+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2]。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把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移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使两者相互赋能、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最后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研究者Driscoll[3]认为,混合学习是混合或整合多种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实现教育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移动学习法、启发式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将音频、视频、电影片段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与教师课堂讲授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学习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HarveySingly[4]发现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社交媒体软件相混合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还能进行在线互动,方便快捷又高效。Plana等[5]发现使用WhatsApp这种社交软件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国内学者王泳钦[6]分析了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云班课平台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表明具有显著的学习效果。甘晔[7]认为“直播互动课+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价值。张美超等[8]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的精准推送信息和语音交互功能,为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出了教学主题需结合生活实际、教学设计应动静结合、教学过程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建议,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张欢[9]认为混合式教学意义广泛,教学系统中任一要素都可以混合,并探讨了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学习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混合,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孟凡立等[10]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交互功能强、普及度高、跨平台等优势,并探讨了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移动教学的可行性。本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将混合式学习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是,课前充分利用移动平台的新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课前学习任务。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协作、师生互动等教学环节内化知识。课后学生利用移动网络终端平台进行拓展学习,旨在为大学英语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及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移动网络终端学习具有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用户数量大、运营成本低、精准推送、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这符合混合式学习理论中移动学习的需要。因而将其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工具性是指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人文性是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树立跨文化交际理念。本研究结合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成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延伸学习三个阶段,三个过程互相协调,各种要素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2.1课前———通过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创建微博、微信、QQ群、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上传大学英语学习内容、学习视频和音频、教学课件等到移动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在构建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时,主要考虑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平衡与适度,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线上学习任务化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相结合,依照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应在课堂上制定下一堂课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查询资料,通过移动平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把课前预习结果和不懂的内容发到小组群里,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现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三版)教材1为例,在讲授第三单元“FunnyRoadSignsfromAroundtheWorld”一课时,学生首先要去搜索“FunnyRoadSigns”的相关背景知识,找出各国的滑稽有趣路牌,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教材上与众不同的路牌,把搜索到的资料和错误的译文路牌或图标发到微信群里与同学分享、讨论,这既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营造了轻松学习的环境,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完成了课前预习内容。

2.2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协作、师生互动

等教学环节内化知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首先是衔接课前学习,对课前学习知识的检测和提高,以确认是否完成学习目标。传统教学中的长难句、修辞用法分析等都属于知识性内容,如在课前学习中没有涉及到,就应在课堂上补充。对于学生课前网络平台学习产生的疑问,应重点讨论并加以引导,最终解决学生的疑惑[11]。这里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讲授法和讨论法。还是以上面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三版)教材1第三单元为例,要求各小组代表就课前学习成果进行PPT演示,把收集到世界各地的“FunnyRoadSigns”和全班同学分享、交流,对复杂的、比较难理解的RoadSigns让全班同学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解决了问题,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其次,针对课前学习的疑难点,教师要重点讲授,以使知识内化。通过音乐剧、电影片段、角色扮演等创建情境模式,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然后引入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对重点字词句、语法、长难句、语篇分析等的重点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英语基本内容,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进一步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剖析作者表达了什么,呼吁了什么,有什么倾向性等。例如,教材上的“Don'tstickyourelbowouttoofar.Itmightgohomeinanothercar”。教师问:“Whatdoestheroadsignmean?”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想法,然后由一名学生回答:“Don'tputyourelbowoutofyourcarwindowtoofar”,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再者,英语单词记忆拼图小游戏。本次教学实践还设计了拼词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英语单词并记住其英文意思。最后教师总结本课学习成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建议,使学生课后有针对性地复习和提高。通过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2.3课后———通过在线测试、相关学习资料、其他

英语学习网站和App等学习软件,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学习混合学习要求利用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采用网络学习和线下传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法、微课、移动学习法、翻转课堂、MOOC等。课后延伸学习是学生利用移动端进行提升学习的重要过程,老师会在移动平台上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料或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入学习,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向老师提问,教师及时反馈、指导,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应结合“新编实用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该平台有强大的功能模块,如“在线学习”“视频作业”“在线学习测试”“教学文件”等模块供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教学文件”中配备了与教材相关的视频、音频、新闻、图片和电影片段等,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模块,还可利用“在线学习测试”检测学习效果,该平台为学生课后延伸学习提供了辅助支持。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课件、相关背景资料、音视频文件、课后作业等上传到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线下拓展学习。通过移动网络终端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加快或放慢学习节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移动网络终端平台下混合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移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决定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进行充分地自主学习,还可根据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策略,通过策略调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社交软件向老师提问并得到及时反馈,以保证每一阶段都是有效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有问题找不到教师解答的难题。第二,该模式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中“一本书、一本备课本”的教学模式,可提供与课程相关的音频、视频、电影片段、新闻、图片、教学课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第三,该教学模式使各个阶段的学习具有连续性。课前老师把学习任务上传到移动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平台上调取相应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课后学生利用平台的“在线学习检测”进行习题练习和自我检测,利用补充资料进行延伸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供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英语学习软件、英语网站或App客户端,如“喜马拉雅FM”“英语学习网”“英语学习课堂”“英语学习周报”等,利用课后空余时间进行巩固和延伸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广泛地吸收英语知识,拓宽知识面。这样连续性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端的学习,能够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第四,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过分关注学习成绩的现象,更多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混合式教学中,不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定学生成绩,采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角色表演、在线讨论和互动、课后作业、在线学习检测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拓宽评价内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5

【关键词】混合学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27―05

一 混合学习的内涵

1 混合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李克东[1]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何克抗[2]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简单而言,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以实现最小的成本和最高的学习效果。[3]

2 混合学习的设计模型

Josh Bersin 认为混合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环节:(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学习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混合学习中需要对学习需求进行识别与定义。(2)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学习风格、原有知识及技能结构、智力水平等,混合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具有适应性的学习计划以及确定的测量策略。(3)根据实施混合学习的设施(环境),确定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混合学习基本形式是面对面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基本设施通常指实现在线学习的设施,由开展混合学习的单位建设,还应考虑带宽、电脑的配置,学习管理系统的限制,时间的约束等。(4)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该过程是混合学习的最后阶段,主要是执行学习计划,跟踪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目的。[4]

RIT混合学习设计模型是由Rochester理工学院(RIT)所提出的一种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型,在该模型中,认为混合学习是将面授学习和网络学习活动相结合,以纸质教材和在线课程两种资源支持学习活动。[5]

二 混合式培训的设计原则

1 以培训目标为导向

在混合式培训的设计中,也要以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保证培训在目标方向前进。培训的目标来自于培训的需求。

2 将培训内容与学习者经验、水平相结合

调查了解学员当前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经验等,将教学内容与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相结合,才能确实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

3 提供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和工具

在混合式培训中,相当多的时间是学员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提供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和工具,以保证混合式学习有效实施。

三 培训设计

1 定制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学员当前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选择和制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内容的设置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整个培训活动的重要支撑。

2 定制培训环境

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共同作用下,需要为培训创建培训环境,该培训环境应该包括所需的物质环境以及人力资源,诸如多媒体教室、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辅导教师等等。

3 开发培训资源

根据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定制相应的培训资源。培训资源的设计、组织与开发对培训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得到相应的培训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定制培训策略

培训策略的定制是实施培训的关键。在混合式培训中,为培训活动选择适合的培训策略包括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两个部分,主要用到的策略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和协作学习教学策略等。

四 广东药学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混合式培训实施方案设计

1 分析学习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2份,有效问卷22份,回收率达73%,问卷有效率为100%。教师们普遍反映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备课中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节省备课时间并提高效率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关于授课使用方式或者运用多媒体时,多媒体课件,尤其是PPT的使用率是最高,其他媒体或者方式如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应用的情况很少,如下图所示。

我院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会用到信息技术,但是教学方式比较匮乏,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课件,创设情境,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处于初级水平。

在培训方式方面,60%的教师选择采用面授和网络培训的方式,40%的教师选择面授培训,没有教师愿意采用全部的网络培训进行学习,如下图所示。

学校共有四个校区,地理分布分散,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完全采用单一集中面对面培训很难满足相当一部分教师接受培训的需求和接受培训教师后续学习和获得支持的需求,进而影响培训的效率。

通过对教师的实际培训需求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确定如下培训目标:采用混合式培训,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培训内容和学习形式

通过对以往教师培训的分析,认为培训内容要和教师的工作需要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在内容的设置中要根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差别和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模块,让教师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通过对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所期望的培训内容的调查得知,教师们希望在参加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得到以下内容的学习:音频、视频的编辑,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与利用,演示文稿的制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如下图所示。

将内容分为初、中、高级,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教育技术水平灵活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学习。在每个单元中,结合具体案例学习,将教育技术理论融入到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中。例如下表中数据:

学习在Excel中将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如下更为直观的图,如图6:

用戴尔的金字塔理论对其解释:在各种媒体中,语言文字最抽象而图表是相对其更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以上例子使学习者即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如何在Excel中将数据转化为更直观的图表)又学习了教育技术理论。

3 实施混合式培训的环境和资源

(1) 培训环境

本培训需要进行集中培训的多媒体教学课室,需要进行网络学习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全校建有多媒体教室78间,所有教室都配置有高清晰度的投影机和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中心拥有多媒体机房,而且学校于2007年7月正式购买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网络化的培训提供了实施平台。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提供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和提供远程教学平台。该平台拥有一套强大的核心功能,使教师可以有效的建立和管理课程,制作课程内容,生成作业和加强协作。平台中的协作工具提供了实时同步的交流互动,支持文本聊天环境和完全的虚拟教室。教师可以选择任一环境安排协作学习。除了文本聊天,虚拟教室提供协作白板、问题和解答集锦以及退出教室功能。学习者可以参与实时课程和讨论。为了支持小组协作,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工具建立不同的学生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文件交换区(与小组成员共享文件)、讨论区和虚拟教室(与同学和教师一起进行实时讨论或共同完成任务)以及给小组成员发送信息的小组邮件工具。学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小组。教师能够为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作业和项目。平台中的讨论区支持多议题的异步讨论。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设置多个论坛,并嵌入到合适课程中。学习者可以张贴讨论项,并能够修改、删除、匿名留言和添加附件(包括视频格式)。论坛内容可以根据议题、作者、日期或主题排列和浏览,并支持完全搜索。学校具备混合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硬件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条件,将面授培训和网络化培训方式结合,扩大培训收益面。

(2) 培训资源

如果说硬件环境是基础,学员和教师是核心,那么培训资源就是确保混合式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在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学校已经具备网络学习的硬件条件,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自带软件环境。因此,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软硬件环境不做考虑,主要考虑的培训资源是在线课程。本校以BB平台建立了在线培训课程和网络学习环境,如下图所示:

五 结语

在培训实施方案的设计中,我们以混合学习思想和混合学习设计模型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环境和学习平台,建设学习资源,提供在线学习支持,保证网络学习和面授学习质量。培训活动是一个系统,培训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培训方案的设计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3]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 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 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混合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对媒体的适当选择和组合,但在深层次上则是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运用混合学习的理念,将新技术与传统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能够大大提高培训的绩效,为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供有益的思路。

在教育、培训实践中,人们通过对1"rlearning应用的反思,提出了混合学习(blendedleanring)概念,并率先在企业培训领域中出现,将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案来解决。混合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online)与面对面学习(of line)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对媒体的适当选择和组合,但在深层次上则是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川,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绩效。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传统的企业培训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共同点,主要目的都是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受训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且培训对象都是在岗人员,因此,应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地点、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多样性要求。因此,混合学习原理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是值得尝试的。

1.学习者特征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对象是高校教师,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培训对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科专业繁多,各学科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基础各不相同,在接受教育技术培训的起点和要求方面有较大差异,因而必须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因材施教,吸引教师参与。二是高校教师身兼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不统一,这就要求在培训形式上动脑筋s增加培训的灵活性,以适应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

2.培训内容及现状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服务教学为宗旨,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硬件三个主要部分。尽管我们一直强调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和突出地位,但在实施上却仍然停留在就理论谈理论的层次上,对于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指导性不大。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内容虽然理论性强、较抽象、难以操作,但应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多媒体软件技术是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广大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的部分。针对软件品种多样,教师需求各不相同的特点,有些学校采取了初、中、高级分类选择培训,但无论是哪一阶段的培训,也都只是新增了知识,而在内容深度上挖掘不够,因而经过培训的教师对各级内容大都只是人门或是一知半解而已。.

多媒体硬件方面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热情较高但使用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开展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多媒体教室的日常应用层面上,培训的方式以实际操作演练为主,教师学会了操作的步骤,但排除故障和应变能力仍然较低。

3.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可以大胆尝试应用混合学习原理来指导培训,具体说来:首先,从培训者和培训对象来看,混合学习强调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结合的基本思想川,符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特点。作为培训对象的教师都是文化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他们对自己参加培训的目的十分明确,态度也很积极,应该充分利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培训的主要任务从“训”转移到“培”,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加强指导,实现最优化教学。

其次,从培训目标的实现来看,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既需要利用自定步调的E-leaming、软件模拟、在线协同等现代化通道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需要教室、印刷品等传统通道来弥补E-leaming的不足。只有通过合理运用面对面和在线学习两大基本通道,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才能高效地开展基于技术和基于参与者的培训,实现“主导—主体”指导下的基于指导和基于发现的培训。

最后,从绩效技术来看,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混合学习的思想是通过选择、组合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最优化方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也应当考虑到教师的投人产出比问题。此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教师学会对媒体进行选择和组织,而作为传递这种方法的培训本身理应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

笔者认为,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可以考虑采用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分类培训模式,将培训分为三大类:基础技能类(软硬件具体知识)、理论一技能结合类(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实际应用方法和策略等)和综合应用实践类(与教师课题相结合的综合实践)。基础技能类培训的目标是使教师掌握各种软硬件的具体技能;而理论一技能结合类培训的目标则是深人理解理论,并实现理论、技能的内化和综合;综合应用实践类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够在实际的课题实践中认识到与教育技术专家的沟通与协作的必要性,学习和掌握协作的方法,使具体实践问题得到解决。三类培训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各大类内又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学员可根据自身需.要在各大类各模块之间进行选择和跳转。如在基础较差的初期,学员可选择基础技能类课程进行学习,然后在理论一技能结合类了解和尝试一些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内容,如发现自己某些设计的实现还欠缺某些技能(如动画制作、音频编辑的方法等),这时,学员可再返回到基础技能类的相应课程进行学习。

各类别中分别运用混合学习的不同应用模式进行培训,即基础技能类采用技能驱动模式开展培训,将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同培训教师的在线指导相结合;理论一技能结合类则采用态度驱动模式开展培训,将传统的面授培训和在线协作学习结合起来,如通过对某一教学案例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分组协作的方式尝试运用已有的理论、技能合作完成某个单元或某些内容的教学设计或课件的设计、制作;综合应用实践类则采用能力驱动模式开展培训,利用专家与学习者的共同活动,通过在线式进行互动以获取隐性知识,并将培训的目的融人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扩大实践培训的效能。

5.培训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训前测评。对首次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或测试,由培训人员给出指导性参训意见和计划。训前测评可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指导其进人不同的分类、模块学习,是实现最有效学习的基础。

(2)具体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笔者结合多年培训的经验,依据上文提到的培训模式分类,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式进行了列表,如表1所示。根据各大类、模块学习内容的差别,可分别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组合来进行培训。如基础技能类,大部分学习内容由学员通过视频点播、网络课程自主完成,面对面的培训和指导仅限于个别内容,且只有学员有需要时才参加;而对于理论一技能结合类的课程,则要先依据学科专业不同进行分类,让学员听取与自己学科专业相近的教学案例的分析讲座,再通过与相同、相近学科专业学员的在线协作和讨论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并形成相关产品。

(3)评价和考核。测试和现场制作作能结合类各模块考基础技能类各模块考核可采用在线或完成相关操作相结合;而理论一技则可采用小组内成员互评与小组协口即核作产品综合评测相结合;综合应用实践类的考核,可采用提交小论文与提交课题相关产品相结合的形式。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者的灵活性和自由度都比较大,可以考虑采用学分制,将每个学习模块都设置相应的学分(其中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并根据各模块的教学周期,定期开展考核。通过各模块的考核,学员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培训单位可依据学员取得选修和必修学分的情况,颁发和出具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证明,以供职称评定或其他途径之用。

6.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支撑条件。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具有培训时空的无限性、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及培训绩效的显著性等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发挥和实现需要一定的支撑条件:

其一,思想上重视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前提条件。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以学员为主体的,这就需要教育技术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教育技术的群众化工作,提高学科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我们还应帮助主管教学领导加强对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深层次理解,明确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其二,硬件设施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物质基础。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面对面培训与学员在线自主学习的结合,因而,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来负责根据混合学习原理,分析需求、制定计划、实施培训、组织评价;其次要建设或利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培训服务,保证学员在线自主学习、在线答疑和讨论等在线学习渠道的畅通;最后应尽可能创造更加方便、快捷的校内外网络硬件环境,保障培训的正常进行。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来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切密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们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两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它对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学习假设、评价学习结果乃至最终的意义建构都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通过会话进行交流,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就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对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T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和分析资料,善于提出问题假设并加以验证.在协作交流的基础上,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学习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1999年,美国专家JayCross最先提出E—learning这个名词,掀起了人们对E—learning的热情。它采用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它会使“没有围墙的大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然而,随着对E—learning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E—learning~并非至善至美,其弊端日益明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并非所有的教学对象、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E—learning的学习方式.而且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人们开始理性对待E—learning,并对它进行反思,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具利弊.E—learning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国际教育界和培训界也逐渐达成共识: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混合式学习在E—learning遭受质疑的时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并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fl~优势,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又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学习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如印刷材料、光盘、录像带、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环境的支持。在各种环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是真实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信息丰富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充当拟真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全空问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或者同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将多种学习方式混合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以某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是多元的。从总体上看,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是利用资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昆合式学习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这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是致的。

3.2混合式学习帮助教育界重新认识建构主义

教育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点值得反思:第一,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强调主导一主体相结合。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统一起来。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表现在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得越充分,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结构;第二,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是主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混合式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重视学习者的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又要重视客观事物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刺激。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8

随着E-learning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和作用延伸,推动了教育理念的革新,思想的变革与发展。基于E-learning的操作理念之上,教育领域产生并发展了新的教学理念——混合学习,在新的教学概念的指导下,可以对现存的一些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完善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一、混合学习的理解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 和在线学习(E-learning) 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

1.混合学习的基本概念

对于混合学习的理解,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1]何克抗教授则指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

由此可知混合学习是基于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术语,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时间较短,其本质着眼于信息传递通道的选择上,关注的是如何依据低投入,高效能地选择信息通道。

2.混合学习的作用

由于混合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师生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在混合学习策略中,自定步调的学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学习时间和进度更加灵活和自由。同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学习具有更多优势,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扩大学习规模;

(2)扩大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

(3)降低学习难度;

(4)提高学习效率;

(5)降低学习成本。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是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一般为36学时或54学时。

通过观察和研究,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师范院校都已经普遍开设,在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技能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人数多,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高校扩招,公共课大班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学生数量庞大,动辄上百人的课堂,而教师的监控范围有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但目前教师大多采用讲授与PPT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做到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3],学生对实验环境和设备的要求都较高,过大的班级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实践和练习。

2.教学资源匮乏,更新速度慢

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短,知识总量也成倍增加。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较陈旧,教师提供的资源较匮乏,形式不够丰富,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现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能体现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和“现代性”,无法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3.教学内容繁杂,师生之间交互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一直没有定论,所以不同的学校在内容上差别较大,从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到媒体技术原理,从常规媒体教学到虚拟现实技术,从传统课堂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从硬件的使用到各种软件的开发与制作,应有尽有。而课时往往无法满足这么多内容的教学,也造成师生互动和交流的缺乏和不足。

4.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高等院校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很不完善,甚至存在误区和弊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 目前师范高校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一次考试或一次作品评价。这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且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三、基于混合学习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

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两方面开展。从理念上,教学设计方案应紧扣混合学习的特点和过程,而在实施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从多方面混合,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1.设计理念革新

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公共课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要理清混合学习的学习过程,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如图1所示)。

(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

普遍来说,师范生对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目标性和需求较强烈,学生希望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技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获取认可,实现自我价值。

(2)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确定学习内容

混合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并制定具有适应性的学习计划和评价策略。一般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者大多为大三的师范生,这个群体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而在内容方面,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同的专业可以在难度上或案例演示上应有所区分。

(3)选择混合学习环境

目前有很多开源的虚拟学习环境,如Moodle等,还有其它一些商业的平台,如Blackboard、WebCT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取主要的混合学习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交互资源和模块,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制定学习策略

混合学习环境中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确定好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混合学习模式为导向,针对具体的内容应用具体的策略。“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中,如针对简单技能类的知识,可以采取结合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课件制作方面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等。

(5)执行计划, 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

该过程是混合学习的核心开展阶段,主要是执行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在混合学习条件下,学习者的活动需要从真实课堂和虚拟活动两方面结合考虑,最后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等都应该是多样的,尤其要注重学习过程与评价活动的混合。

2.实施过程革新

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可能找到“最好”方式去改善学习,因此,在课程实施中的基本策略之一就是要寻找和确定最恰当的“混合”。

(1)学习资源的混合

混合学习下要把虚拟学习平台中的数字资源与课堂中所用的教材等其它资源结合起来。在虚拟学习平台上建立一个丰富的高质量多形式的资源库,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知识管理中心,不仅补充了课堂的资源不足,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平台资源可以包括:教师的电子教案、优秀案例欣赏、视频录像、小组讨论结果、作业展示、资料分享等。首先,在内容上要尽量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并且不断地进行更新,只有提供足够并且最新的学习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其次,在形式上尽量多样化,教师在建设平台资源时要考虑到资源形式的多样化,除了文字、图片等,还要考虑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影音视频,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优势。同时,要对学习资源的质量进行监控和保证,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文字搬到网络上,重复浪费。

(2)学习环境的混合

一个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综合了多种功能,能够使学习者参与多个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它是建立在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训练到协作环境,一切围绕学生展开。因此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学习环境进行相互地补充和混合可以为交互带来新的方式和效果。

(3)交互角色的混合

混合式学习强调情境学习和活动学习。在混合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参加到小组的实践学习活动中,并和同伴们一起以学徒的身份完成实践活动,观察同伴的行为,由此使自己的习惯信念个性及技能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混合式学习还鼓励角色的混合,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达到学习目标。这些角色包括:组织者、主要的研究者、在线讨论调解人、编辑等。

同时,要注重混合学习中的交互混合,在传统课堂上用直接的交互方式来弥补虚拟学习平台中的情感缺失,用虚拟学习平台中的虚拟性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寻找学习环境中现实和虚拟的平衡点,在传统和网络新课堂上适应各自的角色,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的交互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由于涉及到许多技能操作,学生可能面对的问题各异,可以通过混合学习环境形成角色和交互的混合,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网络的协作,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4)学习活动的混合

混合学习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将混合式学习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其中,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混合式学习环境对学习的支持性作用。只要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地深层学习,混合式学习对各可能的教学方式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活动的学习乃至传统的课堂教学等。

1)通过教学活动混合,把混合学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程导入,在开课前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对课程教学有个总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的混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混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混合等。

2)在网络平台的教学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文件夹,供学生存放每次做的相关作业,也便于师生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辅以网络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以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

3)教学方式多样化混合。“现代教育技术”中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而前沿开放性,有争议性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组建兴趣小组,通过课堂或网络讨论交流,以作品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与他人共享;难以掌握的技能,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操作技能课,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而在网络平台上,生生之间又形成不同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5)教学评价的混合

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是对混合式学习过程及其影响的测量、分析和评定。评价中更应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除了关注学生的总结性评价,混合学习模式下更为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考虑到混合学习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小作业,或者讨论交流的形式在课堂或平台上呈现。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如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发言内容和次数、小组协作中的贡献和组员的评价等,从而可以结合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参与情况和活动的效果。而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对作品评比、活动和比赛等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通过分散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过程,才能对整个学习的过程得出更好的反馈结果,才能获取我们以期优化整个教学方式过程的终极目标。

四、结论

通过建立一个全方面多维度的学习平台和知识传播网络,实现从设计过程到反馈再到评价结果的这样一个混合学习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作用,才有可能改变现在公 共课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固有弊病。

但我们也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利用混合学习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师生的配合与互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需要教育领域从教育思维开始发生首创式变革,丰富教学方式,重视反馈过程,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9

关键词: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任宜春(1969-),女,山东掖县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05-02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水利类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比较难学。主要讲授:混凝土结构所用材料的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种类受力构件(受弯、受压、受拉、受扭)的破坏特征及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裂缝宽度和构件挠度计算,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及刚架结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水工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和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掌握结构的基本概念,为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水工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内容多且抽象,公式多,难点多,综合性强,前后知识连贯紧密,涉及的数学知识和力学知识广泛,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本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先行课程主要有概率论、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我校水利类专业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没有开设“建筑材料”这门课程,因此学生对于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没有知识储备,特别是对混凝土这种特殊混合材料没有任何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就给这门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困难。我校“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没有设置对应的实验课,学生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和受剪破坏过程没有直观的学习过程,造成对理论分析的理解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定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在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大前提下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过程中。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注重相关课程与本课程的关系讲解

在学生没有学习“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情况下,讲授钢筋和混凝土力学物理性能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混凝土施工的录像和图片,使得学生对混凝土产生一些直观认识,同时补充混凝土配合比和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等概念。将教师课堂引导学习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混凝土材料特性和混凝土材料发展的相关文献,如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什么是高性能混凝土并写出读书报告。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讲解中需要大量用到概率论的原理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否掌握概率论原理的这些知识决定了学生能否理解概论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关键。在讲授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时,以一组混凝土试块强度测定值为例讲述数学平均值、标准差、分布频率及界线分数值的划定,引出保证率的基本概念,给同学们复习相关概率论的理论基础,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讲解打下基础。

本课程与“材料力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材料力学是研究单一、匀质、连续、弹性材料,侧重于构件的应力分析和变形计算;而本课程是研究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非连续的弹塑性材料,不仅研究强度和变形的计算问题,更主要是结构构件的设计,包括方案、截面形式及材料的选择、配筋构造等。材料力学的三大基本公式: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物理条件也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但由于材料的不同,本课程无法直接使用材料力学公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分析本课程与材料力学在解决问题思路上的异同点,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的本质特点。

“结构力学”作为研究杆件及结构内力分配及变形计算为主的课程,是本课程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作用效应的最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结构力学课程是解决作用效应的计算,而本课程是解决结构抗力的计算问题,因此只有将结构力学与本课程内容联合起来才能够解决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问题。

2.强调实验研究在本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许多公式和物理特性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我校这门课程没有开设对应的实验课,只能通过课堂播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和斜截面破坏试验录像,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认识。结合试验录像讲解原理,例如在播放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的同时,将几种破坏的剪跨比、配筋率等和各自的破坏现象在黑板板书对比,使得学生掌握发生斜截面斜拉、剪压、斜压破坏的条件和特征。组织学生观看建筑工地支模、绑扎钢筋和浇注混凝土的录像和照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观看试验录像和工程录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置于图、文、声的教学氛围中,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动态化,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理论教学与期末课程设计相结合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在学期末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水电站楼盖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结构设计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师基本素质训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讲授注重师生互动,双向交流,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教师力求在讲课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筑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提供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使教学成为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关键性、启发性和兴趣性的提问外,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程设计阶段,鼓励学生采取手算和计算机电算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用CAD绘图,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编撰了完整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并制作了指导学生CAD绘图的PPT课件。在课程设计的指导过程中,重视以讲课形式的集中指导,同时对学生设计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个别辅导解决。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集中给所有同学讲解一遍一个同学提出的典型问题。分阶段跟踪检查学生的课程设计进度和设计情况,并根据平时完成情况和最后成果给出成绩。大多数同学反映通过期末的课程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简单地将理论教学和期末课程设计分成两个过程,而是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时就将课程设计题目布置给学生,使得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结合课程设计题目,讲解理论知识,如讲解肋形楼盖布置时,可以结合课程设计题目让同学们思考水电站楼盖结构怎样布置。在期末课程设计时,对于大多数同学没有理解的理论问题,也会采用讲课的形式集中讲解。

4.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校的校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建立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构建“基本原理――方法――应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科发展适时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制作了内容丰富详细、版面生动美观的多媒体课件,既节省了写板书时间,又使基本构件设计计算、结构体系的设计计算及各种构造要求更加生动直观。将精品课程建设与我校的网络教学结合,完成了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实践指导、习题练习、参考文献、试验录像和动画演示等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借助于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学生上课时没有及时做笔记或理解透某些问题,可以在课后登陆校园网通过网络课件进一步学习。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成一种评价平台,加强评价体系和学习效果反馈体系的建设。通过课程网站进行课程交流、教师网上答疑,及时搭建起相互沟通的平台,有效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教学互助互补,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既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又具有很强的工程概念。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水工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在课堂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以及网络教学等方面,认真探索和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对于“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第4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吴海军,陆萍.学科交叉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16-117.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中医基础理论课》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只有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化学习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中医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中医类高职院校应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批量生产,采取“理论知识+技能”的简单叠加的方法,侧重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和效果评价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卫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混合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的需求,为高职高专中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方式的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混合式学习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1)完善网络系统。研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网站,网站有教案、讲稿、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试题库、微课、优质课视频、校讲课比赛视频。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网站,查询相关知识及获取需要的资料, 学生也可以做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其中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题库、多媒体教学设施、电子邮件、校园论坛等网络系统,教室、图书馆、宿舍等校园实现免费3G无线网络,实现数字化的校园建设。 目前学校正在智慧家园网络建设之中。在网络学习的基础之上,课下通过WiFi或智能手机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学习, 将实时交互功能有机的融入,学生、老师建立“QQ学习群”、“微博群”、“微信群”等,学生学习中如果有疑问,“QQ学习群、微信群”进行课后实时互动。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基础课,进行课后实时互动,可以弥补学时的不足。这种模式简便易行。

(2)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是要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活动探究。学习任务的完成。课堂外临床诊治教学方法:教学直接转化为临床,中医实训室临床诊治,学生正常的课程不耽误,遵守纪律在教室上课。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医实训室。老师为校内的任课专业老师,老师主要传授内容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实践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然后将学生带至教学医院,选择合适的病例,老师演示接诊病人的流程,学生在旁边观看,听讲和记录。使其熟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了解看病的过程和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胃痛中医分为几个证型: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郁结、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如何区分证型,辨证要点记住。

在没有患者就诊的闲暇时间,练习病史采集,学生先把所叙述的病史读懂,把该病的病名搞明白(一般显而易见),然后根据该病的具体表现看该问些什么东西,一般的内容各病都要问,特殊的病要着重问些特殊内容。其实各病采集病史仅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按照这个提纲回答。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和实际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完善考核系统。实行“6、3、1”考核系统,打破以往的期末成绩“一次定终身”。成绩有多部分组成。其中“6、3、1”理论课考试占60%,实训课占30%,加强了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平时成绩占10%,学生也注重自己的平时表现,平时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提问、作业、模拟考试。实训课练习临床操作技术:“中医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按照中医执业医师的操作考试来进行模拟练习,穴位操作、推拿操作、针灸操作、拔罐操作,推拿操作。中医实训室1为穴位操作,有模型人或者电子发光仿真模型人,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2为拔罐刮痧操作,有玻璃罐、抽气罐、竹罐,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3为推拿操作,学生两两结合,老师演示完后,学生互相结合操作。中医实训室4为辨证操作,病例可以是生病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早见习、早临床、早就业。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四、结语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承担着基础医药卫生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医学专业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础医药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育更应该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混合学习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提升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课堂的教学品质,建立高效的中医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本操作得到提高,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麻尔光.混合学习在中等卫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 (9):217-218.

[2]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4:57-60.

[3]刘焕兰.内经网络课程建没及教学改革试验之研究[J].中医教育,2005,24(1): 32- 34.

[4]孙立.中医诊断学互动式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11):103--104.

作者简介:

杨金枝(1980~),女,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学教育。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11

随着新型教学平台的建立,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MOOC)和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等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在逐渐发生改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战略部署中强调:开展在线公开课程建设,应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深度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任务。2015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也提出: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是今后高等学校改革的新方向。而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实现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模式有效融合的一种学习策略,因此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2 混合式学习

2.1 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混合式学习一词来源于英文的Blended Learning或Hybrid Learning。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中外学者一直争议不断(Kerres and de Witt, 2003; Oliver and Trigwell, 2005;Sharpe et al. 2006; MacDonald, 2006; Sharma and Barrett, 2007)。比较公认的定义是Krause,(2008)提出的,他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策略和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实现教学和学习环境不同方式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教学技术与面对面课堂交流两种教学形式相融合的优点。因此,混合式学习是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有效地整合到课程设计中,颠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把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模式进行混合,重新设计,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中选出最有效的学习模式。混合这一行为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经验,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协助教师实现有效的课程和教学管理。

2.2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征

混合式学习模式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混合,实现了传统课堂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网络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双优势,具有其独特的教育科学性。首先,教学结构重新整合。教学结构的要素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变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更加突出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其次,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式的知识传递方式被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所取代,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下学生通过自学材料、观看视频、讨论问题等形式实现知识的传递,而课上则通过教师答疑、作业研讨、成果汇报等形式成为知识内化吸收的场所。此外,实时的反馈与评价也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征之一,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与评价,前者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后者是为了验证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与方案加以修正。

3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 前端分析

在对课程资源、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设计之前,必须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即前端分析,以便确定所授课程是否适合开展混合式学习。前端分析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分析;混合式学习的环境分析。前端分析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其中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从学习者特征、学习者动机和期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三个方面,共对四个专业的大一新生发放调查问卷123份,回收123份。大学英语的学习者主要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根据调查发现,曾经参与过网络课程学习的学生比例为94.6%,只有很少数的学生没有网络课程学习的经历,而且几乎全部学生都有协作学习的经历、认为自己有能力从网络获得和处理信息,支持课堂小组讨论和网络互动,希望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其中91.2%的学生愿意尝试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的设定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确立,学习内容主要有由线上自主学习的内容加上线下课堂讲授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翻转课堂,其中线上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视频观看、课件学习、单元练习和测试、论坛讨论与线上交流等;课堂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授、解惑答疑、小组协作下的课堂活动等。而学习目标除了传统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之外,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目标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个目标与学生的需求不谋而合,有75.3%的学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混合式学习模式是线上学习和课堂授课相结合,对硬件环境的建设要求相对较高,比如:我院现具有能满足混合式学习的硬件:多媒体录播室、Blackboard学习平台、凌极数字语言实验室。

3.2 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方案

混合式学习是面授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何克抗于2004年提出,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因此,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在自测自评、互动交流等活动中强化语言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研讨、师生互动,习题练习等教学活动,解决自主学习中遗留的问题,实现课堂部分的翻转,形成以单元话题为中心的书面或者口头的内容总结报告。

以大学英语学习为例,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分为:课前准备、在线自主学习和课堂讲授、综合评价。课前准备主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与难点,查找搜集教学相关材料,制作课件与视频,分析学生特征,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分组。在线学习和课堂活动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际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学生在线观看课件与视频,完成习题练习,进行自我测试,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和论坛讨论,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语言知识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还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创建的教学活动,例如协作研讨、提问答疑、总结报告、演讲辩论、情境对话、角色扮演、专题写作等,从而实现学生英语知识的自主建构。综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有效验证,不仅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创新性思维等能力,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实施的重点就是教师须及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反馈与综合评价。

3.3 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实践

大学英语为本院一二年级必修课,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第二版)作为教材,下面以Book 4 Unit 10 How to Cultivate EQ为例,具体介绍一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第一课时: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教室进行自主学习和文献查找。观看视频引出研讨问题(5 分钟)Is EQ the hot ticketfor success? 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材料(15分钟);形成个人书面报告(30分钟)。

第二课时: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教室进行小组协作交流研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报告信息(15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口头报告(20分钟);个人自评与小组互评(10分钟);总结(5分钟)。

第三课时:利用Blackboard学习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文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分析(15分钟);课文内容、语言点答疑(10分钟);重点词汇短语强化(15分钟);内容总结(10分钟)。

第四课时:利用Blackboard学习平台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入教师讲解、小组课堂讨论与自测自评。重要句型分析(15分钟);长难句翻译(10分钟);个人自测自评(10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总结(10分钟);课后任务布置(5分钟)。

第五课时+第六课时:在教室检测学习成果、组织课堂活动辩论。测试检测自学情况(20分钟);准备辩论赛(10分钟)辩题Which one is critical to ones success EQ or IQ? 搜集辩论材料和常用辩论术语(20分钟);开展辩论(35分钟);组员想对方辩友提问(5分钟);学生评委打分和教师总结评价(10分钟)。

混合式学习理论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混合式学习 网络学习 教学模式

1引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叫信息化时代,也叫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E-learning是指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它克服了传统课堂学习方式教师为主体,满堂灌,教师掌握全部教学资源,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只能定点定时学习等固有弊端,受到教育界的肯定及欢迎。但是,一种事物的发展常常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 E-learning也是如此。由于学习过程过度地依赖网络,人和人之间缺乏直接面对面的接触,人和人心灵的距离被拉大了(这些问题在传统课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避免)。另外,由于学习资源获得的便捷,而使得教师在学习中的地位受到质疑,教学中的盲目低效、难以持久以及教师富有经验的指导作用如何体现,都成为现代教学过程面临的新问题。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Blended Learning是E-learning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由对立走向融合的产物[1]。

2混合式学习的含义

混合式学习作为教育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内涵至今没有确切的界定。由于混合学习具有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更加灵活。同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学习更具优势,发挥的作用更大,主要体现在:混合学习能够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以及降低学习成本。

3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条件

(1)各高校的网络覆盖率及带宽。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高,能满足信息化教学对数字、图像、视频等大流量数据交换的需要。

(2)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的开设,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逐年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混合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

4《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学习模式构建

本文以西安外事学院的校考课程《计算机基础》为例,来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平台,结合混合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协作学习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开展高校混合学习实践,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教师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1《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混合式学习需求分析

首先,《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应用、技术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基本理论、计算机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技术、信息及安全技术等,课程学习内容非常繁杂,技术部分的学习内容更新较快,但课时一般只有48学时,且还在逐年减少,课时相对不足。

其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数众多,如西安外事学院每年6000多名学生要参加该课程学习,而教师人数少,每个教师平均要带5个班,班上同学的信息化能力基础不一致,教师也不可能照顾学生专业和个体差异,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互难于开展,课下交互渠道不便。

而数字化校园中的在线学习,具有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方式灵活、教学形式个性化、教学管理自动化、师生交流渠道多样化等优势,可见,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网络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无缝对接,围绕网络课程开展课程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改善课程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手段与现实脱节、师生课上课下交流不充分等问题。

4.2《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混合式学习教学过程是由四个不同的关键教学环节所组成。包括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这四个阶段。“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主要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混合的方式展开,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理论与意识+技术与应用+综合与创新”。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安排在课堂进行,技能和应用创新部分的内容通过网络学习和技能训练完成,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目的是通过混合式学习,使师生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与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网络学习的体验,并增加学生应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自觉性。 基于这种思想,我们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校园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学习模式。

5总结

通过公共课《计算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实践,切实感受到了混合式学习的优点。它将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整合在一起,既强调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 又重视网络教学的特点;既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倡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3];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基本解决高校公共课程传统大班教学的弊端,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师生提供更多教与学的自由,并提升网络时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世生,付钢善. Blendede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