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护理需求

老年护理需求

时间:2023-05-22 17:18:09

老年护理需求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1

>> 老年人社区保健护理分析 新疆奎屯市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与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 对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的探讨 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和就医意向分析 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 社区老年人自助养老现状与需求调查 中国老年人护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需求研究 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医疗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社区老年人护理 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及其需求研究现状 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 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及管理现状 从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到老年中医护理及人才培养的思考―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中医康复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合肥市经开区中老年人社区体育设施需求现状研究 陕西省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分析 沈阳市老年人消费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分析 社区老年人安全急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护理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孙伟,钟宁,蒋中陶,等.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发展现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774-177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EB/OL]. (2009-09-08).http:///cmsresources/mohwsbwstjxxzx/cmsrsdocument/doc9911.pdf.

[5]周心驰,王悦,牛虹懿,等.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28-2529.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老龄化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EB/OL]. (2009-09-08).http:///cmsresources/mohwsbwstjxxzx/cmsrsdocument/doc9911.pdf.

[8]周围围.报告称2020年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超2000万[EB/OL].(2015-05-07)http:///gn/201505/t20150507_6620622.htm.

[9]刘红卫.社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2,9(8):327-328.

[10]孙大虎,齐晶晶,刘腊梅.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护理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53-155.

[11]张玮,胡馨.对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4(10):402-403.

[12]郭珍玫.基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对老年社区护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249-250.

[13]张凤霞.家庭病床服务如何防范医疗风险[EB/OL].(2011-12-22).http:///bencandy.php?fid-32-id-399-page-1.htm.

[14]周晨.宁波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 十大优惠服务缓解“看病难”[EB/OL].(2015-04-28).http://.cn/system/2015/04/28/020626841.shtml.

[15]陈蕾,杨凤翔,冯晓敏,等.老年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3):899-902.

[16]贺伦,赖育鹏,陶诗雨,等.老年社区护理服务及护理人员配置现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373.

[17]邓桂芳.未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浅论[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4):300-302.

[18]王玲.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引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17(4):12-14.

[19]朱霞红.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现状与对策[J].医药前沿,2012,2(31):58-59.

[20]刘菊平.老年保健中的社区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7):1102.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2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人口老龄化也逐渐成为社会常态,我国是人口大国,老年人的数量庞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关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因此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护理已成为重要的养老服务,但是目前我国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体系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1]。我国现阶段的家庭大多为421式的组成模式,在此基础上的子女养老方式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一种巨大负担,单靠家庭成员进行养老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保证老年人以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甚至还时有悲剧发生。因此,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已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更好的履行相关责任, 一个以家庭为基础, 以社区为依托, 以机构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2], 但现阶段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条件还不完善,能力有欠缺,制约的因素比较多。故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抽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市人口较多的社区中选取其中3 个, 对社区内60 岁以上的362 名老年人按年龄分为3组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一组为60~65岁,共180名;另一组为66~70岁,共130名;最后一组为71岁以上的老年人,共52人。所抽选的老年人都具有自我行为能力,不存在认知缺陷和沟通障碍;所有老年人均为自愿配合调查。

1.2方法 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有老年人当场匿名填写相关资料,以及老年人自我书面表述反映相关情况。分析使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 χ2检验,以 P

2 结果

2.1护理需求程度 通过调查显示老年人在居家护理服务的基本需求平均数超过了60%,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其护理服务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见表1。

2.2护理需求原因 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主要表现为:①日常生活需求,老年人受到年龄和身体素质的限制,其日常生活常常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其日常的活动受到极大的制约,尤其是部分单独居住的老年人。②医疗保健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一些简单的医疗需求也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去医院就治往往压力更大,这种情况尤其需要居家护理;③有的老年人单独居住,缺乏家人陪护,精神世界极为空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老年人形成孤僻、不安、郁闷、烦躁等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居家护理服务,促进精神慰藉。

2.3影响因素 居家护理服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经济条件不允许,现阶段的居家护理基本都是有偿服务,对于很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或者个人来说,居家护理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需要护理但是不具备护理能力;②个人原因,部分老年人对于居家护理的理解不够,认识不全面,觉得没有必要实施居家护理;③部分家庭内部矛盾多,纠纷多,居家护理难以实施;④老年人居家护理机构缺乏,现有的护理机构也存在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如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不专业、应用设备缺乏、管理混乱等问题。

3 讨论

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而提供的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主要有生活照料 精神慰藉和医疗保健三大方面[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护理是需要的,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多数老年人还是选择了接受居家护理来帮助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家庭模式下,老年人更愿意通过居家护理来分担年轻人的压力。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的19.50%,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将达到1240万,占总体的6.05%[4]。从这里可以看出居家护理已经不是单纯家庭和个人的自主意愿选择,已经全面升级为社会大问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直接和整个家庭相联系,如果养老无法保障,其家庭的生活也必然问题重重。老有所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新环境下对养老的要求,养老不仅仅限于日常生活,给老年人增加幸福感才是新的养老目标。

现阶段居家护理的方式以有偿护理为主,这对于靠养老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同时护理机构不健全,护理能力不足也极大的限制了居家护理的护理质量并且影响居家护理的全面发展,只有家庭支持,护理机构充足,且人员能力全面,管理方法得当,资源使用合理等几方面一起发力,才能释放各个方面能量,让更多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得到优质的居家护理。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人对居家护理服务是有很大需求的,尽管居家护理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但是居家护理已经是社会服务管理中重要一环,是可以帮助改善老年人在各种环境下的养老需求,释放社会能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加强护理机构完善服务体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居家护理服务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范卉,龚秀琴.老年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38-40.

[2]Barbara M,Peter S,Gulzira K,et al.Prevalence of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and potential predictors: a rapid appraisal among≥45 years old residents of southern Tajikistan[J].Journal of Diabetes,2014,7(4):540-7.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8年1月至6月老年病人260例,男性134例,女性126例,年龄60至78岁,学历初中以下200例,高中及以上60例。调查护士152例,其中,被调查病人所在科室护士130例。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19~48岁,学历中专1例,大专83例,本科5例,其中有责任护士,转班护士。病人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病情状况及经济条件等资料均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性差异(P〉0.05)。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6月5个病区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单项选择,无书写能力者由其陪护或护工,本人表达。问卷均有效回收,之后计算百分比得出病人健康需求率,然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病人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调查具体见表一

2.2 根据老年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的现状也自行设计相关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分别对老年病人所在科室护士130例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见表二。

2.3 调查结果可见,老年病人均有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在入院、手术及有需求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占76%.70%的护士认为在住院全过程,在健康教育的内容上有82%病人需要疾病知识介绍,出院后需求出访的病人占83%。

3 讨论

3.1 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护理人员不仅仅是各项治疗及常规护理的执行者,更是患者在入院至出院后各个阶段的教育者、咨询者。提高护士的交流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素质和专业知识,满足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3.2 根据患者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要求病人入院后进行评估制定个性的健康教育,以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如表一中,病人入院后健康教育的时机,应选择病情稳定后,以病人为中心,入院后的教育的内容应注重疾病知识、治疗方案的介绍。这就要求护士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教育形式要求因人而异,因病施教,选择不同的沟通技巧,采取不同的方式,循序渐进的使患者逐步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达到预期的效果。

3.3 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和回访机制 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确保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因此,就需要护士反复强化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对疾病的知识水平。而对于一些出院的老年患者,应定期出访,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及时恰当地给患者所需要的教育和帮助。

4 小结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4

【摘要】 目的 调查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本地区老年人的照顾模式。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sf-36生存质量量表、自理能力量表和社区护理服务量表对长治市1328例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自理能力及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依据张磊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中(72.1~117分)”占98.5%。影响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而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却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结论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社区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全面影响老年人未来的生存质量,故需专业人员积极探索,尽早采取综合措施来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水平,从而维持老年人现有的生存质量水平。

【关键词】 老年人;生存质量;护理需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the demand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the elderly, then to analyze the factors.methods the quality of lif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demand and utilization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1328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was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sf-36,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nd community care needs scale, then survey result was analyzed by t test,correlation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hich was proposed by zhanglei,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scored between 72.1-117 reached 98.5%.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as impacted by the ability of caring oneself,marital status,the degree of culture,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 on. the demand rate for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rapeutic care. in contrast, the utilization of therapeutic ca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s at a medium level. there was a wid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of community ca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care. the quail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ill be impacted by this gap in future. community care model was needed to find out by the professionals' active exploration,in order to 1.meet the high level demand of the elderly for community care. ultimately,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was kept by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derly;quality of life;nursing needs

2000年我国与全球同步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有老年人口1.53亿并以3%的年增长率增长。长治市居太行之巅,辖13个县市,2006年总人口312万,老年人34万,占总人口的10.6%,表明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大城市相比,长治市受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限制,社区护理发展缓慢,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范围局限。为了解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与其社区护理需求情况,笔者抽取城区、郊区及三个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入选2009年3—12月,长治市城区、郊区和11个县市(县市按经济条件好、中、差各抽取1个县)的老年人1328名,其中男性718名,女性610名,年龄60~92(68.39±6.94)岁。

1.2 老年人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状态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老年人自理能力量表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及自行编制的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本次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专及以上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完成,实名记录,对书写障碍者由调查员向研究对象逐条询问记录。

1.3.1 生存质量量表sf-36问卷

sf-36问卷源自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已被许多国家验证,信度、效度及实用性较好[1]。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pr)、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8个维度。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依据张磊[2]的研究结果而定:良(>117分)、中(72.1~117分)、差(≤72分)。

1.3.2 自理能力量表

adl adl量表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制定于1969年,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自理能力[3]。内容包括使用公共车辆、行走、做饭、做家务、吃药、吃饭、穿衣、梳头(刷牙等)、洗衣、洗澡、购物、定时上厕所、打电话和处理自己钱财,共14项。本量表采用4级评分,总分最低14分,最高56分,≤20为基本正常,>2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轻度障碍(21~30分)、中度障碍(31~40分)和重度障碍(≥40分)[4]。

1.3.3 护理需求调查表

在全面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参考健康促进模式,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请有关专家审评调查表,并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和补充,其信度为0.82。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自理能力、护理需求采用描述性统计性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对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情况

共发放问卷1340份,有效问卷1328份,有效率99.1 %。

2.2 老年人一般资料

2.2.1 人口学资料

1328名老年人中, 60~69岁的老人占63.41%,70~79岁的老人占28.46%,80岁以上的占8.13%;农民占总人数的50%;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2.83%;68.52%收入低于1000元;无配偶老年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96%。

2.2.2 健康状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患病870例(65.52%),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有838例(63.1%)。

2.3 老年人自理能力

本次调查中,基本正常占76.5%,轻度障碍占24.40%,中度障碍占3.47%,重度障碍占3.01%。

2.4 老年人生存质量

2.4.1 老年人生存质量等级划分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差”占1.05%,“中”占98.5%,“良”占0.45%。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2.4.2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将老年人生存质量各维度作为因变量,其一般情况作为自变量,经多元回归分析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可以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果表明: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见表1。

2.5 社区护理状况

2.5.1 社区护理需求情况

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远远地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在健康宣教这一维度中,疾病知识宣教需求率最高达25.38%,其次用药指导为16.64%,见表2。

2.5.2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长治市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远远的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在治疗性护理这一维度中,注射或(及)输液的提供率最高达33.28%,其次血压或(及)血糖监测为24.32%,定期体检的提供率最低仅为2.03%,见表3。

2.6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区护理情况的相关分析

2.6.1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需求越大,见表4。

2.6.2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越差,见表5。表1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2 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分布表 例

表3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表4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表5 老年人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认为其原因为:(1)长治市地处山区,农村人口居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本次被调查者中农民占50%, 经济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8.52%,虽然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但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自己的耕地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本市老年人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小。(2)长治市城镇人口大多参加了城镇医保。问卷调查时,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落实,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就医费用。(3)长治市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本次调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2.83%,他们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导致其对疾病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4)sf-36量表主要反映的是调查者主观的生存质量感受。虽然他们中有65.52%的人受各种慢性疾病困扰,有63.1%的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但是这些身心的不适或病痛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5)长治市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指数较高,说明长治市老年人容易满足。

但是在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实际提供服务的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项目与社区服务站实际提供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社区护理服务站很少开展老年人需求率较高的健康宣教与定期体检服务项目。随着长治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将会不断增加,为了缩小差距并不断提高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水平,建议:(1)居家照顾者支持对策: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规范化、法制化。改进三级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庭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展卫生服务范围。(2)医院和医学院校提供技术扶持: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和医学院校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卫生服务人员,并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组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开展家庭访视服务,将护理服务范畴延伸到院外,医院为出院老年人提供上门随访服务。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使老年人在享受到专业护理的同时,也因获得了相关的健康指导知识而产生安全感,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红妹,李鲁,沈毅.中文版sf-36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428-430.

2 张磊,徐德忠,黄九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3.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5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6

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失能老人数量渐多,老年护理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少子化趋势明显,妇女外出就业比例增加,护理费用高昂等原因使得老年护理需求更是得不到有效满足,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与矛盾不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应借鉴相关国际国内经验,充分利用政府的利好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以满足需求、增添福利、促进和谐。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护理保险;必要性;可行性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以因各种原因导致部分或完全失能的老人为被保险人的一种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旨在对被保险人花费的长期护理费用进行分担以减轻被保险人的经济压力、更好地满足被保险人的护理需求,最终达到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这一保险制度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确立,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护理需求大幅增加,建立中国特色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一、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严重,失能老人渐增步

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得知,我国总人口中有13.26%是大于等于60岁的老龄人口,比2000年增加了2.93个百分点;2010年末我国部分或完全失能老年人达到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1]庞大数量失能老人的存在使得我国老年护理需求激增,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和睦,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很有必要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使广大老年人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二)生活质量的提高衍生了更多的护理需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老年人在其年轻时期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应享受到该有的老年保障待遇,现今老年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吃饱穿暖,而有了更多更高级的需要,诸如娱乐生活、精神需求等,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需求的增加是必然的,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而老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很多需求无法由自己独立满足,这就需要国家为其提供护理保障,以满足相关合理需求。

(三)家庭保障功能减弱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等原因,当下我国家庭少子化、空巢化现象十分普遍,据相关统计,1982年我国家庭户规模为4.41人/户,而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这一数值降到了3.10人/户,即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也就是说一对夫妇要赡养起码四名老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特别是当老人失能需要长期护理时,家庭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日渐增大的家庭负担系数使得子女对父母的养老问题显得力不从心,[2]而且空巢家庭的普遍化更是对传统家庭保障功能造成了强烈冲击,子女因工作等原因常年不在老人身边,这一方面使得子女无法及时给予老人应有的呵护与照料,另一方面更是会让老人产生精神上的空虚与孤独,从而引发心理疾病,这进一步加大了护理需求。

(四)女性外出就业的比例增加

在传统社会,女性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自然地,照料老人生活的重任也主要落在了女性身上,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开始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妇女能顶半边天”,渐多的女性开始拥有正式工作,能全心全力照顾老人的女性变少,据统计,我国2005年女性就业总人数为3.37亿人,占总就业人口的44.8%,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45%,这客观上使得老年长期护理的供给变少,老年护理供不应求的矛盾更为突出,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变得更为急迫。

(五)老年护理费用高昂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患病的几率也会增大,而对于护理的需求也自然会增加,这无疑会产生高昂的医疗护理费用,据统计,个人一生在60岁及以上阶段所用医药护理费占到了其一生医疗护理费的80%以上,而人生命的最后六个月所需的医疗护理费更是一生中最多的。[3]如果家中有老人失能需要护理势必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在个人及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老年护理费用时,由国家出面建立具有统筹互济功能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六)因老年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增多

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一些社会问题往往由此而生。近年来,老年人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特别是70-80岁的高龄老年人的自杀现象尤甚,仅以南京市为例,近三成空巢老人有自杀倾向。[4]特别是在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村中留守的现象十分普遍,多数老人靠自己或配偶照顾,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照料,子女常年在外更是加重了其心中的孤独感和恐慌感,进而失去生活的信心与动力而选择以自杀来逃避问题。

二、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可供借鉴的国际国内经验

1、国际经验

当今世界整体步入了老龄化时代,不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护理保险制度,大致可将这些国家的护理保险制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强制实施的护理保险制度,另一种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护理保险制度。德国于1994年正式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按规定:在德国,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人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由医疗保险机构统一运作,德国护理保险又分为公共护理保险和私营护理保险,公民必须选择其中之一参加,参加公共护理保险的公民以税前工资的1.9%缴纳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各付一半。另外,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护理服务等级评估制度,以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偿付比例和方式。德国有专门机构负责评估护理需求者所需的护理服务等级,它根据所需护理时间和次数的不同,将护理服务分为三个等级,对不同的等级收取不同的护理费用,同时也给予不同的待遇给付,确保护理基金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避免了基金的浪费,提高了制度的运行效率;私营护理保险的缴费率、待遇给付标准等根据市场原则确定,并和公共护理保险制度实行同一套护理服务评级标准,实现了整个护理保险制度的有机统一。德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取得了两个显著成果:一是以制度保障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护理人才,增进了社会整体福利;二是使需护理的老人摆脱了对社会救济的依赖,减轻了政府救济部门的财政压力。据统计,德国在1994年社会救济净支出为58亿欧元,而到了1997年这一数值骤降到了21.3亿欧元。[5]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也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以在2000年正式启动护理保险制度的日本为例,该国仅在2000年就新增了近2万个护理就业岗位,由护理产业创造的财政收入达到了4.2亿日元,有力地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6]美国是典型的实行商业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其护理保险不属于社会保险范畴,而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的一个满足老年护理市场需求的新险种,人们可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等因素自愿参保,由于美国市场经济发育良好,各商业保险公司形成了良性竞争,竞相推出新险种以满足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被保人获得质优价廉的保险服务,而且这一制度灵活性大,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需求;当然完全的商业模式也将一部分低收入老人排斥在了制度之外,这部分低收入老人将无法享受到护理服务,不利于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2、国内经验

青岛市于2012年7月了《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制度的意见(试行)》,成为国内第一个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的城市。<意见》指出:凡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导致部分或完全失能的青岛居民均可申请医疗护理,并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居家护理或定点机构护理,所花护理费在进行报销时不设起付线,对于选择居家护理的报销96%的费用,对于选择定点机构护理的报销90%。而在护理保险基金的筹集方面,青岛居民和用人单位均不需缴纳专门的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基金主要从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中匀出,其中,城镇职工的护理保险基金按照其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总额的0.2%的两倍数额从医保统筹基金中划拨,而城乡居民的护理保险基金,则以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2%为标准进行划拨。同时还规定每年划拨2000万福彩金作为护理保险基金的补充。也就是说青岛市实质上是将护理保险作为医疗保险的一个子项目在运行,其护理保险基金是医疗保险基金的一个组成部分。[7]国际国内的相关实践均为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提供了有益经验与启示,增加了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二)党和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鼓励发展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国务院也于2013年9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鼓励发展养老产业的决心。党和政府对养老问题的高度关注为我国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有利时机,在此种背景下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的良好表现,使得建立制度的可行性得到了大大增强。

(三)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良好发展态势,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2010年我国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经济的繁荣为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较充沛的物质基础,现今的中国已有相当实力支撑起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即日渐强大的财力进一步增强了制度的可行性。

三、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几点设想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很有必要且有条件建立社会保险层次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理应成为当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国家立法机构应加快出台护理保险法,将建立护理保险提升到法律高度,政府应秉持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强制性的以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为特征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在制度的具体构建过程中注意如下几点:

(一)制定科学的老年人行为能力评估标准

并不是所有老年人均需要给予护理服务,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评估标准来确定被保人是否能享受护理待遇。目前通行于全球的老年人行为能力评估标准中包含了六个指标,分别是:吃饭、穿衣、如厕、上下床、室内走动、洗澡,这六项中有一到两项做不到的为“轻度失能”,有三到四项做不到的为“中度失能”,若六项全部完成不了,则此人为“重度失能”,这一评估标准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在制定评估标准时应在此国际标准基础上加以细分和深化,更加注重标准的实操性、客观性和动态调整性。首先,评估内容要全面,既要包括一般健康评估,也要针对老年常患病进行专项检查,尽量全面地反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其次,评估标准要统一,全国应实行一套标准,不可各地各行其事、各有各法,以避免地域不公现象的产生;再次,在专业医疗机构的评估基础上可加入自我评估。人体生理机能复杂,有时候专业医疗机构未必能检测出老人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而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必然是个人本身,因此加入个人评估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最后还要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一些老人起初在接受护理时可能身体状况较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照料后,其健康状况可能得到了好转,这时应降低其护理等级甚至终止其护理待遇,而当老年人身体状态恶化时,则需及时将其护理保险待遇升级。

(二)可采取部分积累式的基金财务模式

按理说,护理保险基金应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筹集,但考虑到现阶段我国企业负担沉重而中央财政尚充裕的现实状况,本文建议由中央财政负责护理保险基金的大部分供给,加大国有资产的划拨力度,建立统筹基金,个人可适当缴费以增强参与性和积极性,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并可依法继承,企业则暂时不用缴纳专门的护理保险费。

(三)注重基金的投资运营

为避免护理保险基金因通货膨胀而缩水,政府应加强对基金的运营管理,秉持“保基本促增值”的投资理念,采取多元投资方式,将基金投入运营。首先为了减小投资风险,可规定基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50%,剩下的50%可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进行运营,但要作出一些必要的限制性规定,例如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产品的比例不要高于35%;其次要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与监管,为基金运营提供一个良好平台。

(四)保险待遇给付方式应以服务为主

护理保险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传统的现金给付不能最有效地满足需求,需要享受护理保险待遇的通常是一些失能老人,他们或行动不便或身患疾病,其最需要的是有专人照料他们的生活而不是现金资助,因此护理保险待遇给付应以服务为主,只有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偏远地区,服务难以抵达的才给予现金。

(五)大力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制度的建立与运行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作支撑,目前我国能给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人员尚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很有必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大中专院校可增加相关专业(如社会工作、老年康复治疗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并完善培养机制,国家则应适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老年护理事业。

(六)提倡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护理一般分为在定点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两种形式,本文更加提倡居家护理,居家护理一方面可利用家庭资源达到降低护理费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让老年人生活在更加熟悉的环境中,避免了其因处于陌生之境而可能产生的精神紧张状况,更有益于老年人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EB/OL].

[2]韩振燕,梁誉.关于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必要性、经验、效应、设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8-42.

[3]荆涛.对我国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295-298.

[4]马道军,段丽云.南京老人空巢率近40%近三成空巢老人有自杀倾向[N].南京日报,2013-09-11(3).

[5]丁纯,瞿黔超.德国护理保险体制综述:历史成因、运作特点以及改革方案[J].德国研究,2008,(3):42-47.

[6]王莹.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J].社会,2003,(11):55-57.

[7]吴国玖.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42-147.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7

【关键词】老年护理教学 实践能力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2-01

我国是老龄化人口较多的国家,因此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士的需求不断增多,面对庞大的老龄化人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如何延缓衰老、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等一系列老年护理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老年护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要求老年护理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提高老年护理的实践机会,增强其对养老认知的理解。

一、老年护理教学的含义

老年护理是将人体机能老化和老年专门的护理知识运用于老年护理中,进而研究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及身体的科学体系,老年护理教学是基于老年护理的基础上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通过系统、科学的实践,将大量研究得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将相关老年护理教学的经验传输给护理专业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老年护理教学的理论与应用,并在实践中进行实操。进而培养我国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来更好的应对老龄化对护理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老年护理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老年人是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对护理的主要需求点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由于我国传统的故土难离思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大多数老人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来寻求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但是这些老人有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目前这类老年人主要有这几种对象来照顾:配偶照顾、子女照顾、保姆钟点工照顾。我国目前大多数老人由家人照顾,因此家属的负担较重,因此需要来自护理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1]。

三、老年护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途径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是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根本,如何能够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及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型护理人才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笔者通过以下三点进行相关研究阐述。

1.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意识

分析目前所需的老年护理专业型人才的特点为理论知识强,并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护理中来,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的过程中,关键的是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课的传统意识。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学生由于盲目追求高分数、奖学金等,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求得高分,忽略实践能力的锻炼。造成“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的现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从事到护理行业中将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提高学生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哲学上说“主观意识决定客观存在”,因此只有教者与学者在思想上进行转变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实践的机会,重视实践的成果,故而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通过教学讲座、职业宣讲等活动请专业的护理人才到学校来进行宣导,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去模范的老年护理机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及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完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学校以建设校园实验室为基础,开展校外老年护理实践基地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需根据教学的场地、目标和实践等教学规范性元素,结合自身教学能力,重视当前市场实际人才需求,运用工作岗位导向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同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及实践过程给与科学的评价与改进方法建议,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开展模拟实验、模拟养老院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总而言之,学校应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基地建设,及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加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践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等等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3.重视校企合作

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针对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护理能力为根本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由于校内实践基地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不充足,因此学校应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故而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场,通过给与学生实习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需护理老人。学校也可以通过和相关老年护理机构学习对了解社会需求及市场导向[2]。学生在老年服务机构中得到指导与帮助,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理论知识的落实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广西中医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了老年公寓作为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老年公寓的规划与发展作为学院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将学校与企业融合为一体,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实现老年公寓和护理专业的共同发展。老年公寓对在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指导的功能,对毕业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公寓提供人才知识及技术保障,从而达到校企的双赢。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校企合作形式需要进行借鉴的方式进行实施,寻求符合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结语

在老龄化趋势较为突出的今天,培养合格的具有实践能力的老年护理人才至关重要,针对国家大力展开老年护理的情况,老年护理专业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以完善老年护理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从而获得更好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满足社会及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新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令磷.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14(8):11-12

[2] 余昌妹.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5):12-13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8

【关键词】老年病人 心理需求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05-02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的重要社会问题[1],老年病人在医院的入住比例也逐年增加,加之近几年医患矛盾所导致的激化背景下,认真了解老年病人入院时的不同心理需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患矛盾的必须前提和有效手段。本研究随机对收住三级医院内科老年病区住院病人中的60例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了解老年病人的入院心理需求,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老年住院病人入院时的心理需求,并且相应提出护理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对象均为2009年1~6月我院收住院的老年病人,

随机抽出6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病人神智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问卷有效。排除标准:神志不清,精神障碍:不能正确自主回答问卷的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5±7.7)岁。体重(73.3±13.4)kg。身高(164±24. 7)。cm。入院第一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0例,内分泌系统疾病9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

1.2 调查方法

病人入院办理住院手续以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由接诊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病人在病房独立完成问卷评分,封闭问卷信封交回。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号、身高、体重),针对住院期间最常见的、询问频率最高的护理管理问题和要求共26个项目,内容包括专业水平、服务水平、交流能力、科室管理、病房辅助配套设施管理等护士长日常工作重点内容。调查中病人根据自己对该项目期望程度和表格中提供的标准,对每一个项目进行选择,选项包括“无所谓”、“希望做好”和“要求做好”三个。完成全部问卷调查以后,60份问卷均有效,全部问卷均交由另一个科室人员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表1)

表1 调查结果(例)

3 讨论

病人住院后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会自然产生一定的需求,所有年龄的病人都会存在一定相同的、具有共性的心理需求[2],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体现。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护理工作细节上的更多要求,这一点也正与老年病人的慢性疾病特点和较长病程相吻合。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直接对病区实施面对面的管理,在病区护理工作的动态运行中起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3]。作为老年病区的护士长针对老年

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在护理工作的决策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适应现在新的护患关系,除严格按照护理工作要求做好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以外,对于老年病区的护理工作做出以下进一步的护理要求和护理管理决策更加有利于深化新形势下的护理管理工作。

3.1 强调与老年病人反复沟通,耐心宣教的重要性

老年慢性期病人的病程一般较长,如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病人,记忆力减退,容易沮丧不安,失去信心,产生家庭和社会累赘感,精神不振。护十长应要求护理人员经常与病人反复沟通,耐心向他们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使病人有信心配合治疗。

3.2 强调加强老年病房生活设施的管理

老年病人住院时间长,对于病房内部的各项生活设施的使用需求必然多于青年病人,加之老年病人对一些电器设备的操作上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妥善解决好老年病人的病房生活设施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方便,使病人尽快体会到温暖如家,减轻焦虑,增加信心,改善病人对疾病的消极心理。

3.3 强调提高病区护士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

护士的庄重仪表,和善文雅的举止,年轻愉快的笑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老年病人产生受到尊敬重视的感觉,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往往多于医师,病人会在服药或者护理操作的时候,反复询问与自己治疗护理相关的专业知识问题,如药理知识和化验单结果的意义、正常值等,迅速、准确的回答就可以快速拉近护患之间的沟通距离,极大地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护士长在护理学习的安排上不仅仅要强调操作技能[4],针对于老年病的常见病种的病理、生理、药理知识的考核同样需要常抓不懈,并且经常性邀请专科医师进行小讲课、小讨论。

3.4 强调护士对收费细节的进一步掌握

在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大环境下,收费上的小失误常常可以导致病人和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极大不满意,虽然多数情况下为病人的误解,但是如果护士在与病人或者家属沟通时,如果可以细化解释收费步骤,分解收费过程,将大大减少病人对收费的投诉。护士长对于收费工作应当倍加注意和重视,不多收也不能漏收[5]。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训练时,加入常见医疗护理项目收费内容的讲解和考核,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当必要的。

3.5 强调认真倾听病人家属要求,并且细致解释与劝导

对于老年病人家属的意见及时解释、说服可以打消病人和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作为护士长也应当反复强调在与病人以及家属交流前,与医师取得一致性意见和结论的重要性,不要妄下结论,随便表态。

3.6 创造好的病人交流平台

老年病人多是长期反复住院,病友之间长期生活在一个单元有可能出现一些纠纷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妥善的处理,可能进一步妨碍到护士长对病区的有效管理。定期组织一些适合老年病人参加的互动娱乐活动,增进病友之间,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在不同场合下的了解,最终会惠及整个病区医疗、护理环境的改善。发现老年病人或者家属闻的纠纷后,及时、公正地处理,无法处理时及时上报、移交,可以促进护士长工作的贯彻和实施。

4 总结

作为护理管理的主要执行人和决策人,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制定出适当的护理对策,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

[2] 俞银娟.不同年龄住院病人心理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 11):1022 - 1023.

[3] 杨笔文.试论护士长的多元意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47 -48.

[4] 梁艳梅.新时期护士长管理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3(8):49.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9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实物给付;社区护理;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F8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0)03-0075-05

随着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在变化,老年人和重慢病人的人口数增多。然而,家庭的养老和护理功能在减弱,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护理危机”。为了应付“护理危机”,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其中,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良好的长效机制。所谓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简称LTCI),是指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费用给付或护理服务的保险。这是一种主要负担老年人和重慢病人的专业护理、家庭护理及其他相关服务项目费用支出的新型健康保险产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比较典型的国家有法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其中法国和美国是运用市场机制,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经营长期护理保险,已拥有15年以上发展经验的市场。德国和日本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和经办长期护理保险,使其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经过研究发现,不同的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中实施不同的给付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也有少数保险公司涉足这类险种,但基本上还处于萌芽状态,大多数都是在规定年龄后定期给付一定数量的保险金作为护理费,即现金给付,距离国际上的长期护理保险和中国实际的护理保障需求有较大差距。

所以,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方式,在中国尝试着实施实物给付方式,也许能给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带来契机。

一、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方式及其比较

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过程中,由于各国的经营环境和目的不同,采取的给付方式也不同。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方式主要有现金给付(费用补偿)和实物给付。现金给付方式相当于医疗保险的间接支付方式,被保险人根据需要接受相应的护理服务,保险机构进行护理费用补偿。实物给付即直接提供护理服务。

(一)现金给付方式

现金给付又分为固定金额给付(固定年金或一次性给付)和实际发生给付两种方式。法国主要采用固定金额方式中的固定年金给付,我国主要采用一次性的给付方式。采用固定金额给付方式时,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需要接受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给付不同的保险金,给付金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无关。发生额给付方式是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接受长期护理服务时发生的实际的、直接的护理费用进行补偿。美国主要采取这种方式。现金给付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被保险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灵活选择护理机构,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护理需求。

(二)实物给付方式

实物给付方式,即直接提供护理服务。保险机构根据被保险人需要护理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实物给付方式的特点是能够真正满足被保险人的护理需求,不需要自己去寻找护理机构。日本和德国主要采用实物给付方式。

(三)影响给付方式的因素

各个国家的给付方式取决于保险的目的和保险的经营环境

法国是单纯采用每月支付固定金额的方式,提供固定的补助金保障。之所以采取固定金额给付方式,有以下两个原因:(1)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进人老龄化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而且“银发”市场开发得很好。目前在法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达20.6%。单单从为老人服务方面来讲,一是机构养老服务非常发达,大体分为收容所、老年公寓、护理院、中长期老年医院和养老院,各服务机构设施完备、服务周到;二是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内容丰富,包括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三是为老人服务社会化。正因为有如此完善的护理服务和护理机构,法国的养老及护理服务可以有许多选择,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者来说,最好的保障就是经济。(2)固定金额给付方式相对于实际发生给付方式来说,一是比较容易控制风险,对风险控制等经营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操作相对简便,更具有弹性。二是有利于保险公司控制成本,减少保险合同纠纷。

美国主要是以费用补偿为主,实物给付为辅。因为:第一,美国的长期护理产业十分发达,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服务和服务环境。第二,美国的公共护理保障计划只为老年人提供短期的专业护理和贫困人口的长期护理费用补偿,广大中产阶级长期护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老龄化使得护理需求上升。第三,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大部分的人身风险与财产风险保险通过商业保险获得保障,长期护理保险也不例外。

德国和日本都是把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的支付方式。德国实施“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的原则,从1995年开始实施法定护理保险,覆盖了全国92%的人口。日本从2000年4月1日起实施法定的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了40岁以上的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这两个国家都以政府为管理主体,通过立法,由政府和个人或政府、雇主和个人分担费用的方式,使两个国家的护理事业不断发展,有效地发挥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和医院护理的作用,合理利用护理资源,为老年人和重慢病人提供完善、周到甚至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使实物给付方式能够顺利实施,满足被保险人生活上、精神上的多种需求,真正解除了被保险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实物给付的有利条件

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最早实践包括:2005年国泰人寿的“康宁长期护理健康保险”、2006~6月由中国人保健康公司推出“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险”和之后太平人寿、瑞福德等健康公司陆续推出类似的险种。除了瑞福德公司的长期护理保险是首个纯粹的长期护理保险外,大部分的险种保障内容都包括:长期护理、癌症、身故、老年护理、老年疾病等保险金。给付方式多采用固定金额方式的现金给付。

由于长期护理保险的被保险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部分或全部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人,保险给付方式肯定与传统的健康保险给付方式不同。客观上要求直接提供一种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服务需求与医疗保险的医疗需求不一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相对较低,作为保险公司在提供实物给付方式上有相当的有利条件。

(一)护理需求市场规模巨大

1.老龄人群护理需求:老年人是最需要获得护理保障需求的群体。根据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卧床与活动受限的失能人群主要

集中在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城市中,空巢老人家庭占有老人家庭的49.7%。全国第三届老人院院长论坛上,专家们对未来的养老形势表示担忧,北京市老龄委的调查发现,49.8%的年轻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据民政部门统计,中国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

将来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更大:我国目前有独生子女大约9000万,加上他们的父母18 000万。大城市中约有60万丁克家庭,还有一些单身贵族,他们应对老年、疾病或者伤残而需要长期护理的可能性不可避免。而且,这个群体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好,是长期护理保险的目标客户。据上海市经济学会的一项最新保险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开发老年护理保险的占45.33%,可见,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需求是相当大的。

2.伤残人员护理需求:我国伤残人员接近6000万,都是需要全部或部分护理的残疾人。他们由于某种组织或功能丧失或不正常,行动不方便,往往需要家人的照顾,或者来自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

(二)护理服务市场化的趋势为居家护理和社区护理提供良好条件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是满足长期护理的最好形式,我国也体现出这种趋势。根据2007年对武汉市民护理保险需求的调查,接受调查对象在对护理方式的选择中,对“在家中由亲人护理”、“在家中由专业人员护理”、“在医院由专业人员护理”的选择所占比例相近,都占总调查对象的30%左右,总体而言,人们还是更加倾向于在家中接受护理。

市场经济的劳务市场化催生了护理服务的市场化,为护理保险的实施提供了市场条件。护理服务进入市场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3~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也由单纯以疾病为护理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服务范围从以医院为中心转向地区、社会、家庭、社区。同时,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各国开始社区护理改革,改善卫生服务。国际经验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诊治80%以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社区卫生机构分布在居民的居住地,就诊方便,还可以进行入户服务和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保健,它的这些功能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和重慢病人的就医需要。老年人和重慢病人多患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一经确诊和手术后,就可以转入社区医院进行长期性的常规治疗。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又可以节省费用。社区护理的目标主要是增加个体、家庭、团体抗病能力,提供各类人群所需要的护理服务,控制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及协助居民早期发现健康问题,早期治疗。

(三)政府的推动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实物给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1.社会关注,政府推动。政府组织建立了爱心护理工程。在2005年两会期间,李宝库等4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在全国建立一批为城市高龄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爱心护理站,2006年3月,爱心护理工程正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到目前为止,已有25个省、80多个大中城市举办了爱心护理院。爱心护理工程试办单位120多个,用于资助孤寡、贫困、空巢老人。2007年10月,全国老龄工作者代表团赴英法考察,了解西方国家社区养老工作。2009年7月江苏省出台了有关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把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作为重点的三大措施之一。同时指出,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籍等服务,让老人既不脱离家庭,又能获得专业化的护理。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养老及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问题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极力推动,这对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实物给付是一个非常难得机会。

2.各地职业性护理人员的培训发展迅速。连云港近年来家庭护理人员需求增加,劳动部门要求家政公司提供的家政工要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首次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培训,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正式开课。培训护理人员不仅要为老人做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还要对老人进行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养老护理员”作为一个新的持证上岗职业,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年推出的新职业培训项目。杭州也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下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社区出现了养老护理员。天津也进行了类似的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为居家养老和居家护理提供专业、规范的服务。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作为老龄社会的一种新型专业和职业,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意味着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与社区护理机构的合作,提供实物给付。

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实物给付的主要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实物给付的实施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阻碍其顺利进行。

(一)缺乏规范、健全的社区护理网络

根据国际经验,德国和日本的实物给付前提是普惠制的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机构的发展与成熟得益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推动。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机构本应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属于政府的下属机构,其目标定位在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功能。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护理的改革思路已经提出许多年,至今,还没有落实的措施。我国总体上缺乏社区护理主体,目前国内只有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几个大城市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如老人院、护理中心、老人公寓和部分家政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分别提供住院护理和居家护理服务。根据目前中国的情况,如果要等待国家经济条件允许,把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行政力量,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为社区护理的主要机构,那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的部门与利益,也需要长时间的调查与计划。长期护理保险实物给付的实施,不借助社区护理服务组织而直接由保险人提供是不现实的。

(二)现实的长期护理保险购买需求不足

根据武汉市接受调查人群对现阶段在中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时机成熟度的选择结果显示,4.7%的人认为现阶段没必要,36.3%的人认为为时过早,19.5%的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39.5%的人则表示不清楚。可见,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到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说明潜在需求很大。但是,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迫切性的选择上,在190个调查对象中有109人认为他们现在不必要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占57.4%,有49人不清楚自己是否购买,占25.8%,有32人认为自己现在有一定的必要性购买,占16.8%,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自己现在迫切需要购买。究其原因:(I)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上长期护理保险种类少,人们对

长期护理保险缺乏了解和认识。由于需要护理的程度具有个体差异,客观上要求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的险种选择和不同层次的服务。在欧美等一些家庭保健及其他相关服务项目的费用支出为保险责任的长期护理保险,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国内保险公司也在开拓护理保险市场,先后推出了相应的产品。但这些险种基本上都是作为其他人身险的附加险而出现的,品种少,条款粗糙,大部分以固定年金的支付方式,并不能为被保险人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从根本上说,还并没有真正地为被保险人解决后顾之忧。(2)相对于居民收入来说,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率偏高。比如:人保健康开发的“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障计划”,投保人30岁,保险金额10万元,20年缴费期,年交保费15600元,有长期护理保险金、老年护理保险金和身故保险金。但是,2008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781元。年交保费高,又不能满足护理服务需求。况且,护理保险一般期限长,容易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替代品。权衡之下,人们可能优先选择考虑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至于养老及护理,人们可能会选择进养老院。因此,多数人没有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其财务规划。

(三)护理需求等级鉴定困难

被保险人如果需要护理服务,关键的问题是确定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服务的级别以及居家护理还是在护理机构接受护理。从被保险人的角度来看,倾向于选择更好的但自己并不一定需要的护理服务;从护理机构来说,由于利益的驱动,可能会提供过渡的服务。

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实物给付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区护理网络的形成。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既然长期护理保险有现实的需求,就会有市场,保险业务就有发展的空间。可以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机制,首先满足部分人的护理保障需求。保险公司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尝试成立专门的社区护理站,为直接提供护理服务打下基础。例如德国的社区护理站就有公立、教会、红十字会等团体开办,也有私人开设的,主要由家政人员、护理员和护士组成。保险公司可以推广哈尔滨、天津、杭州和连云港等地的经验,利用医院、医科大学、中医药院校和营养协会等师资的优势,培训专业护理员,包括给药观察、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培训,将部分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作为实习基地,尽快地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因为老人、重慢病人和伤残者由于疾病的痛苦和活动能力的受限,大部分有孤独感、抑郁感和衰老感等消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只有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才能真正满足他们迫切的护理需求,也有利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10

关键词:家庭访视护理;老年慢性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29-02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老年人慢性病的滋生促使人们对老年人护理人才及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旨在减轻老年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家庭访视护理的含义

家庭访视护理简称家访,主要是为了促进和维护个人以及家庭的健康,在服务对象家中进行有目的的交往活动,家庭访视护理是开展社区护理的重要工具,家庭访视护理可以通过访视的方法,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健康教育?保健指导等服务,由此可见,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保障老年人健康,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家庭访视护理能够有效的建立起老年人支持系统,并鼓励每个家庭充分利用各种健康资源,与此同时,家庭访视护理会为老年慢性病病人提供各种需要的保健和护理服务,从而降低老年人患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护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还会提供一定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健康知识,以此促进家庭成员的正常生长发育,家庭以及家人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家庭访视护理的有效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进而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访视护理现状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我国老龄化进程却在不断加快?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3.26%,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1.1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8.87%,相比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别上升2.93与1.9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人群体属于慢性疾病高发人群,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背景下,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老人无人照顾,很多研究显示,未来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很多老年人的子女或外地打工?或因各种原因而死亡?或者远嫁他乡,种种原因致使很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社区照顾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家庭访视护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老年人具有相应的年龄特点,更加需要关爱与照顾,而倘若子女不在身边,则必然会使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少了精神慰藉,就极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关爱城市老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责任使命,开展积极并深入的研究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老人的护理水平?

但是,关于老年服务与管理,目前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实践与理论都不充分,院校中已经开展了相关的专业项目,但是在社区以及养老院中还没有有效的实践,目前对于实践领域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基本上是对于养老问题方式方法的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老年服务与家庭访视护理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家庭访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国在上世纪末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老年人中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的占到了65%,而且心血管?肿瘤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成逐年上升趋势,所以,针对此种状况对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救治已经迫在眉睫,同时,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等特殊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他们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患有慢性疾病,对护理的依赖和需求都明显增强,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对于老年人首先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其次,由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心理上更加脆弱,对于护理需求会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体检,所以,家庭访视护理可以取代一部分的住院治疗,从而满足患慢性病老人对家庭的依赖,病人在自己家中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同时体会到家庭支持,细心的照顾和情感的呵护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得到家庭支持的老人情绪会相对稳定,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高,家庭方式护理可以使病人在家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家庭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增加家人互相陪伴和照顾的时间,同时,家庭访视护理有利于老年人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总而言之,家庭访视护理可以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老年人解决疾病带来的不安情绪,同时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预防复发?缓解症状,家庭访视护理使老年慢性病病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不仅可以起到预防和救治疾病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全面提高社区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相一致?家庭访视护理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老年服务需求进行探讨?现阶段,我国在老年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养老服务供给以及老年养老需求管理的研究上,其中对于老年养老需求的研究是重点?传统的老年需求认识是基于经济赡养的层面,注重经济的补贴给予,并不重视服务管理,而目前老年养老需求为“养?医?乐”等方面,需要生活的照料?经济的赡养?医疗以及娱乐方面的需求?家庭访视护理正是基于这一需求,强化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注,以此促进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结语: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慢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基于此,要不断完善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护理的功能,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24.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11

世界正在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2008年约有3.13亿老年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占全世界的62%,其中50%以上在中国和印度。预计2040年,仅中国和印度的老年人就将超过5亿。2000年全球高龄人口约7000万,预计在未来50年将增加5倍[1]。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78亿,占人口总数的13.26%[2]。老年人年平均增长596万,年增长速度达3.28%,大大超过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预计2040年,高龄人口规模将达到7400万,高龄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我国将进入高度老龄化期。人到老年,独立生活的能力由于疾病、生理或精神与心理残障而受到影响。对医疗服务和他人的依赖性增加,甚至完全需要他人照护[3-4]。老龄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国际社会问题,也为老年照护提出了巨大挑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界倍受关注的问题[5]。

1老年长期照护的定义

传统的长期照护是指在持续一段时期内给丧失活动能力或从未有过某种程度活动能力的人提供的一系列健康护理、个人照料和社会服务项目。照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受照护者的生活质量而不是解决特定的医疗问题,是为了满足不能生活自理者的基本需要而不是特殊需求。老年长期照护是指专门针对老年这一特定的人群,主要是为由于衰老和疾病导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障碍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全所提出的心理呵护、慢病康复、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以满足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对健康保健和日常生活的需求[6]。

2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特点

老年长期照护不同于老年急性疾病照护,老年急性疾病照护是在现代医院环境下完成,是以某一特定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为导向,由专科医师和专业化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完成。资源消耗大,医疗技术操作性强,专业化程度和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要求相对较高,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医疗、护理理论和较为成熟的实践与管理模式。欧美发达国家老年因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平均住院时间为1周左右。现代老年长期照护与老年急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不同。首先照护实施的环境不同,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实施环境是在老年人家庭和老年长期照护机构,老年长期照护是一个连续过程,与医院医疗照护相衔接;其次照护的内容不同,包括慢性疾病的康复与管理、生活照料、心理关爱、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等;再则照护组织形式上与医院不同,通常是由专业的老年病医师、康复医师、老年护理人员、老年照护协调与管理者共同组成的团队;此外老年照护的实施程序不同于急性疾病的医疗护理,更注重于老年的综合评估和脆弱性评估[7-8]。关注重点:老年人健康缺陷导致的功能障碍对生存能力的影响,明确保持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所应提供的需求,针对需求所能提供的有效与安全的服务。照护时间较长,可以数年,甚至是直到去世[9]。

3老年长期照护的原则

尽管老年长期照护的定义和模式还存在争议,但国际社会关于老年长期照护的原则基本形成共识,概括起来包括以照护对象为中心,对老年人实施个性化评估,理解和确认老年人的需求,与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协商,为老年人提供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标准化和可持续照护[10]。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照护环境,包括照护者积极的态度、物质保障和组织支持,使老年人感到有期望和能实现。尊重老年人对照护的选择权利,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建立公平与公正,确保老年人与其他人一样享有同样的服务。依据老年人的家庭实际情况,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为老年人实施最佳的医疗和照护干预。积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不断创新和发展照护理论和实践,通过持续教育和研究不断提高照护人员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多学科合作,相互尊重,共同完成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和实现照护目标。同时还要充分照顾到不同的经济、文化、民族和宗教背景。总之,老年照护强调的是从心理、生物和社会医学角度,全方位促进老年人健康,预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参与和自理能力,在特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实现老年机体的最佳功能,让老年人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4国外老年长期照护的模式

日本是亚洲关注和研究老年照护最早的国家之一,日本老年长期照护起步于30多年前,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老年长期照护(介护)体系:(1)职业化照护工作机构;(2)专业化标准化照护人才教育,包括医师、护士、介护士、营养师、理疗师、义肢装具士等;(3)建立了规范的流程、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照护的等级按需求分为6级;(4)有系统的法律保障和保险制度[11]。美国老年照护采用的是全方位老年服务模式:通过多学科成员组成的照护协作组提供服务,包括内科医师、照护实践医师、注册护士、助理护士、健康助理、社会工作者、生理康复治疗师、生活技能康复治疗师、语言康复治疗师、药剂师、营养师、牧师、司机及其他后勤人员[12-14]。他们共同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出个体照护计划,并以此提供全方位的医疗、照护、康复以及情感支持和相关社会服务。与之相配的有较完善的老年医学和老年照护学教育体系,强有力的保障了老年照护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意大利老年照护服务是世界上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由医师、康复师、照护人员、社会-心理工作者组成的老年服务团队,定期对社区老年进行综合健康和脆弱性评估,并将全部资料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根据老年人生活自理情况决定实施居家还是进入老年长期照料机构。进入长期照料机构的老年人,定期老年综合评估和老年脆弱评估已经成为常态化服务项目,依据评估的结果提供服务,并且对服务项目和强度实施量化管理,合理配置服务资源。规定每个老年人每周最低照护时间为901min,其中医师、护士、社会心理辅导员和养老照护员所提供的服务时间都有相对明确的标准。老年长期照料机构的从业人员均需经过规范的老年医疗、照护和心理等相关的专业教育,并获得资质证书。以专业护理人员为例,护士须接受3年的本科教育,然后通过一级进修,即老年照护专业进修才能从事老年照护协调员工作,包括策划、运行、组织、指导、评估和监督。照护协调员通过二级进修获得老年照护硕士学位后才能胜任老年照护院护士长职务(相当于综合医院的业务副院长),护士长组织协调全面工作,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根据入住老年人类型采取特定的组织形式,展开工作,监督照护质量。

5国内老年长期照护与管理现状

中国的老年照护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早期主要是由家庭子女照护,而无子女、无依靠和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则在政府办的养老院或福利院受照护,这些照护基本是一般的生活照护,满足于温饱和日常生活辅助。近30年来,由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加速、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生存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一方面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独身子女家庭逐渐增加,空巢老年人增多,依靠子女照护的老年人迅速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健康科学的进步,老年照护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老年人对心理满足、疾病的治疗、社会依赖和归属感以及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诉求越来越高。尽管不同形式的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年人公寓为老年增加了新的选择,社区服务组织和家政服务人员对居家老年人的支持弥补了少子女和空巢老年人部分的需求,然而,由于我国老年长期照护管理体制的缺陷,相关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滞后,无论是老年照护社会管理者还是从事照护的人员,对老年照护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认为老年照护就是生活照顾,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或将老年照护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缺乏现代意义上的照护与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区域性差别较大,照护模式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长期照护机构数量不足,发达国家入住长期照护机构的老年人占5%~7%,而国内即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不到3%。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缺少成熟的服务模式、规范的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随意性较大。照护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按国际标准估算,我国大约需要专业老年照护人员220万人,而国内从事照护工作人员仅100万左右,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老年高级照护教育启动较晚,高水平的老年照护教师严重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课时少,教学水平有限,学生只能粗浅地了解老年照护的知识,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老年照护所必需的理论和技能。老年照护的高级管理与照护人才极度匮乏,研究水平低下[15]。

老年护理需求范文12

摘 要:本文通过秦皇岛市海港区老年人健康现状,就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区护理人才以及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对秦皇岛市海港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辖区内的360位老年人的健康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社区对护理需求大,发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势在必行。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老年人实际护理需要,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护理 实践教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出现了一系列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广大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社区护士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配置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是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措施。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社区护理学建设,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每一位社区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笔者对秦皇岛市海港区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现状调研,从而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一、调查对象、内容及样本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秦皇岛市海港区老年人,纳入标准:(1)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相应服务中心(站)内居住1年以上,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2)意识清醒,可用言辞表达;(3)愿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老年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07,内在一致性Cronbach&acute;s系数结果为0.725。

3.调查样本

本研究从海港区7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分层随机抽取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所辖区的老年人,从其中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45名老年人,从剩余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30名老年人,共计360人。

二、调查结果

本研究344例有效样本中,性别比例:男性占42. 7% (147人),女性占57. 3% (197人);年龄分布:60~64岁占25.9%,65~69岁占31.1%,70~74岁占26.5%,75~79岁占9.6%,80岁及以上占6.9%;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9.9%,高中(中专)占16.3%,初中占29.7%,小学占28.8%,小学以下占15.3%;婚姻状况:未婚占0.9%,已婚且配偶健在占76.2%,丧偶和离异分别占22%和0.9%;居住方式:与配偶同住占55.5%,与子女同住占16.9%,与配偶及子女同住占19.2%,独居占8.4%;主要经济来源:离退休养老金占67.2%,子女赡养占17.2%;经济状况:收入大致够用占55.8%,经济比较宽裕占30.5%;此外,82.6%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33.4%的老年人部分或完全不能生活自理,34%的老年人一周内感到中度及以上的焦虑或沮丧,32.6%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打分在60分以下,22.4%的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生活以及子女等存在经常性担忧。

三、调查分析

1.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样本中60~74岁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偏高,以年轻老年人口居多。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占44.1%,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其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调查显示,老年人在患疾病后,才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占76.2%的老年人已婚且配偶健在,但本调查中丧偶所占比例为22%,丧偶是对老年人最沉重的心理打击,有研究表明丧偶的老年人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与配偶同住及独居老年人分别占55.5%和8.4%,空巢老人居多。经济比较宽裕的老年人占30.5%,大致够用55.8%。经济收入是决定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对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率低。调查结果显示,秦皇岛市城区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大多处在中等及偏下水平,他们对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比较谨慎。有82.6%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有33.4%的老年人生活或完全不能自理,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别人的帮助。有34%的老年人有中度及以下焦虑或沮丧。同类研究显示,约有1/3的老年人不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出现孤独、寂寞、失落等负面情绪。老年人心理问题突出,开展连续有效的心理保健是对社区护理的一大挑战。有32.6%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打分在60分以下,可能与老年人退休、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变低、患病增多等有关。有22.4%的老年人对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子女等存在经常性担忧。

2.老年人的健康护理需求

从秦皇岛市老年人人口特征及健康状况,可以客观分析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存在很多需求,发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势在必行,老年人社区护士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区护理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实用性人才,加大老年人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势在必行。就老年人健康现状,笔者提出以下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1)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不同环境下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教学条件调整老年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为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社区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2)重视实践基地建设。社区护理的实践地点不在学校内,在带教质量和配合程度上难以控制,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教学任务,重视带教师资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配合程度。与此同时,政府应将补偿机制向社区护理倾斜,无论机构管理还是经费预算,都应倾向于社区护理的发展。

(3)采用三阶段式循序实践教学法,更快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阶段为设置实验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并结合老年人实际护理需要设定实验内容。以健康教育为例,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前分小组,针对教师选定的主题查询文献,充分获得有关老年人护理的相关知识。实验课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作为宣教者,对其他学生模拟的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和方式。第二阶段为护理专业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见习。通过家庭访问,协助社区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协助组织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帮助带教老师完成社区工作的同时,实际体验社区护理的过程,并培养学生与老年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在第三阶段,在护生对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开展讨论课,引导护生对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评判思维。

(4)采用医院实习和社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的时间为8个月,可尝试安排7个月的医院实习和1个月的社区服务中心(站)实习。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护生临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1个月的社区护理实习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护生的传统护理观念,进一步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1个月的社区护理实习,可以使很多实习生不仅体验到社区护理的工作过程,这种实习模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老年社区护理人才紧缺的现状,并且带动社区护理水平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