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时间:2022-09-04 16:25:28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1篇

1.1问题定义及内容简介

本系统是人事管理系统,它主要实现管理员如何对普通用户进行授权,如何插入、删除一个员工的信息,用户如何浏览员工的所有信息,以及用户如何查询自己想要的结果,也即是通过输入查询条件,显示符合条件的员工记录以及如何显示这个员工的全部信息。如何对查询或统计出来的符合条件的记录用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窗口打开时的排放顺序,也即是平铺还是重叠,最后得提供一下如何使用这个系统,如何解决用户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个系统中的难点和开发技巧等等。

本系统包括8个模块,即系统,包括重新选择用户和退出两个功能。系统管理,包括人员编码维护、用户授权和程序定义。输入,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插入和删除。查看,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浏览,还有通过输入查询条件查询用户所要的记录,还可以双击某个员工所在列,就可以显示出这个员工的所有信息。维护,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修改,这个功能只能由管理员来操作,普通用户没这个权力。报表,包括基本信息、考勤信息以及工资信息的查询、统计和打印。窗口,包括平铺和重叠,即窗口的排放形式是平铺还是重叠的。帮助,包括这个系统的介绍和对这个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答。

1.2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势在必行。当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正在从C/S结构向B/S结构转移,但是由于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占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

人事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人事管理系统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完成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有如下3个方面的目标。

1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2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新员工加入时人事档案的建立,老员工转出、辞职、退休等。

3支持企业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及其相关方面的科学决策,如企业领导根据现有的员工数目决定招聘的人数等。

1.3论文各章内容介绍

第一章绪论里主要介绍了问题定义和内容简介,以及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数据字典,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系结构设计、系统数据模型设计以及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确定。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各子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包括本模块各子模块功能、接口、界面设计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还介绍了用户使用手册,包括系统功能简介、运行环境简介,系统运行与操作指南,还介绍了系统评价,包括系统主要功能、特点介绍,系统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案以及毕业设计心得与收获。

2.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该系统需要完成如下功能:

2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婚姻状况、考勤信息、工资信息。

3对用户进行授权。

4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

5对于转出、辞职、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

6按照某种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

7对查询、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

8人事系统的使用帮助。2.2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后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2数据项。数据项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3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一个数据

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或由若干数据项和数据结构混合组成。

4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

5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及其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

6处理过程。处理过程的具体处理逻辑一般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对元数据的描述。数

据字典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的。

针对本系统,通过员工管理内容和过程分析,设计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下:

11员工基本情况。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员工姓名、性别、所在部门、身份证号、生日、籍贯、国籍、民族、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参加时间、血型、开始工作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岗位代号。

12员工婚姻状况。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爱人代号、爱人姓名、爱人生日、结婚时间、爱人工作单位、爱人政治面貌、爱人工作职务。

13员工学历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学历、专业、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校类型、外语1、外语1级别、外语2、外语2级别。

14员工考勤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姓名、日期,本月天数,公休假天数,应出勤天数,请假,节假日加班,其它加班。

15员工工资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代扣养老金,代扣医疗保险,代扣住房公积金,所得税,房贴,房租,实发工资。

16人员编码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人员编码,人员姓名,密码。

17用户授权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序号,人员编码,程序号。

18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系结构设计

人事管理系统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完成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有如下3个方面的目标。

42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43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新员工加入时人事档案的建立,老员工转出、辞职、退休等。

44支持企业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及其相关方面的科学决策,如企业领导根据现有的员工数目决定招聘的人数等。

本系统开发设计思想有以下几点。

11尽量采用学校现有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的目的。

12系统应符合学校人事管理的规定,满足学校日常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13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Client(客户端)负责提供表达逻辑、显示用户界面信息、访问数据库服务器;Server(服务器端)则用于提供数据服务。系统分析等前期工作应尽量详细完善,以便学校以后体系结构的改变,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信息可以方便地采用Brower/Server的方式进行访问。

14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15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3.2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关系模型:

员工基本信息(员工号,姓名,所在系号,所在系名,性别,生日,籍贯,国籍,民族,身份证号,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参加时间,血型,开始工作时间,家庭住址,电话,岗位代号)

员工婚姻信息(员工号,爱人代号,爱人姓名,爱人生日,结婚时间,爱人工作,位,爱人政治面貌,爱人工作职务)

员工学历信息(员工号,学历,专业,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校类型,外语1,外语1级别,外语2,外语2级别)

员工考勤信息(员工号,姓名,日期,本月天数,公休假天数,应出勤天数,请假,节假日加班,其它加班)

员工工资信息(员工号,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代扣养老金,代扣医疗保险,代扣住房公积金,所得税,房贴,房租,实发工资)

人员编码(人员编码,人员姓名,密码)

第2篇

1.1单位管理

单位管理包括设备制造单位、设备使用单位及设备安装单位管理,目的是为了将检验相关单位的信息统一管理并可以为以后各检验相关系统提供基础统一的信息来源。单位管理记录所有单位信息,主要包括单位代码、单位名称、地区代码、上级主管单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所属国家、联系人/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以及电子信箱,其中单位代码用于规则号生成。

1.2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包括检验设备管理和管道设备管理。检验设备有一套标准的管理规范,出检人员到设备库提取设备到现场检验,并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检验使用的设备相关标识,在信息系统中如何保持与现实设备状态一致至关重要,检验设备管理就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设备状态设置功能,以避免填写报告时人工误录非正常状态的检验设备,避免在质量监管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检验设备管理包括检验设备的基础信息维护、设备状态的维护、检验过程中对检验设备的选择和查询等功能。管道设备管理包括管道类型管理、管道信息管理,所有检验中涉及到的管道全部纳入到管道设备管理库中。

1.3检验员资质管理

系统维护检验员、高级检验员等资质人员的信息,以供信息系统中出具报告时能自动匹配到相关检验员资质,避免出具不符合规范的报告,并统一管理人员资质,对相关资质期限给予提醒,更有助于检验业务的信息化工作。检验员资质管理包括检验员分类维护、检验员信息维护、资质相关信息维护、资质到期提醒、资质信息查询及资质信息使用等。

2管道安装监检管理模块

根据《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首先由管道安装单位办理开工申请,其次监察部门审核资料出具受理单,然后检验机构根据受理单安排具体检验工作。管道安装监检涉及到使用单位、检验机构、政府监察部门3个单位,信息量大,手续繁琐。本系统中设置了监察部门、检验机构、使用单位3种角色,根据角色开放不同的权限,配置不同的页面。安装监检申请信息包括管道级别、申请单位组织信息等基础信息,可通过组织机构检索使用已录入组织,也可添加新的单位组织信息,上传申请材料信息及相关指标信息。如果选择已录入工程单位,要素会自动带入对应工程单位信息。相关检验信息进入流程后,在不同的流程节点对相应的审批者开放对应的可填写要素。

3管道在用检验管理模块

根据《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在用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确定安全状况等级。本系统根据上次检验结果和下次检验时间设置到期检验自动提醒功能,如果管道使用单位未能如期网上报检,则系统会自动以短信和邮件通知使用单位联系人。检验机构受理使用单位的网上报检申请,并将受理情况和检验安排生成检验工作通知单发送到网站和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根据通知单上的编号可在检验网站上查阅应检管道的基础信息,跟踪检验步骤,查询检验结论等信息,第一时间了解管道的安全状况。

4管道监察统计分析模块

目前压力管道检验检测机构拥有大量的检验、检测数据和检维修记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综合统计分析功能,致使许多有用的信息不能充分地为企业生产和安全监察部门服务。例如,对于影响压力管道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不明确,在压力管道数量多、检测难度大的现实条件下,有限的检验费用和检验力量无法应用于真正影响压力管道运行风险的主要部位,从而使检验结果对安全运行的影响作用下降,法定的定期检验变成了完成国家规定检验指标或应付任务。本系统的监察统计分析模块根据时间段、完成情况,按照流程环节对安装、在用、改造分别进行统计,并生成统计结果,为监察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技术统计信息。

5结语

第3篇

信息化是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运行的最主要特点,从水利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是影响管理的核心要素。由于上述两者在不同阶段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所涉及的信息化水平也不尽相同。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而言,系统必须包括工程资金使用、工程预期效益等内容,实现跨组织、跨地域的运转与协作的基础性内容。水利工程中各个要素是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满足管理重点的发展趋势,涵盖组织管理、资源调配、效益分析等多方面内容。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设计讨论

水利工程管理围绕建设组织、社会群体(居民及企业)、政府部门三方面开展,本文以此为基点,提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服务层为主题的计算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

2.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本文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分为网络设备管理与公共设备管理。对其中具体功能要素进行统计。信息、远程登录管理、自动化办公、工程数据统计是基础服务层的主要功能类别,同时,为保证虚拟网络与可以将园区(施工地)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整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信设备(外部网络)为中心建立通信设备与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的单向联系,在保证能接收信息的同时保证系统安全。

2.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主要用于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资源,并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换、流通。数据资源层是提供数据支持、协调各项数据关系的关键,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建立数据资源层中,首先要对基础设施层提供的数据(网络资源、数据库硬件资源)进行物理集中,并在数据资源层将上述两者进行逻辑集中,通过结合两者建立独立的数据层;其次,当数据层建立之后,建立数据资源储备(备份)系统与在灾难恢复机制;最后,完善建立管理系统与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接口,为数据连接奠定基础。

2.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属于集合应用系统,通过向用户提供需求数据,并提供可实现水利工程信息交换流通的工作平台实现业务的功能。在建立业务应用层过程中,应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业务要求,动态管理、升级应用系统。本次研究中业务系统主要由多个异构平台组成,其数据流通、共享主要由数据资源层实现。从业务应用层的具体功能来看,主要应用于设计勘察、施工进度监控、基础资源调控等与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相关的内容。同时,质量监督、信息管理、跟踪管理等内容也可由业务应用层实现。

2.4服务层

服务层主要包括客户登陆窗口、流动信息服务管理、信息交流等内容。服务层主要功能为对应用系统身份识别信息、流通管理信息进行剥离、重构,为客户实现单点登录、多种应用提供可能。同时,对信息集成,向组织与合作伙伴信息,提供系统远程应用。办公自动化和工程案例知识管理等功能都可以基于此平台实现。

3结语

第4篇

一、信息系统审计概要

1)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定义。

2)目前审计机关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审计的一部分,为实现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部控制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部控制审计为数据审计服务,通过审计数据得出结论.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直接审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为什么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是控制审计风险的要求.近几年,审计纸质账目时,内部控制也要审计,不能假账真审.同样的道理也不能假电子数据真审,如果被审计单位运载电子数据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出现了问题,计算机数据审计就会存在风险,系统的可信与可靠程度是数据审计得以进行的前提和最终实现的基本条件。

(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要求.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电子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必须"三位一体",在审计过程中,这三项内容不能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审计署党组强调的"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要求,全面履行审计职责。

三、信息系统审计与常规审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信息系统审计是常规审计的一部分,是以常规审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2)两者的联系是:信息系统审计继承了常规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与常规的审计一样。在立场上,要求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独立的立场上,通过选择特定的审计对象,采用询问、检查、分析、模拟、测试等方法获得客观的审计证据,来判断其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在程序上,信息系统审计一般也要经过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等主要阶段来进行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

3)两者的区别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系统的审计对象不同于常规审计的财务领域,而是信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管理,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合通信等;其次,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更多的审计法与审计程序,这都是常规审计所不具备的,比如对某软件进行审计时,要采用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测试,对网络安全审计时要采用穿透性测试(模拟成黑客进行各种攻击以验证其安全性);第三,信息系统审计不光是事后审计,主要关注系统的运行现状,在某种情况下,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或变更过程,以保证足够的控制得以顺利实施;最后,信息系统审计的咨询价值显得更高,信息化的风险很高,信息系统审计师可凭借其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受托或主动服务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或其业务人员,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诊断,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

四.如何使信息系统审计与常规审计有机结合

1)在项目计划上的相结合

信息系统通过选择特定的审计对象,采用询问、检查、分析、模拟、测试等方法获得客观的审计证据,来判断其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在程序上,经过信息系统审计,审计项目计划、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等主要阶段来进行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结合

(1)全面开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电子数据的审计,包括会计电子数据和业务管理电子数据。采取的具体方法是:1.精确复核。运用计算机,对各种项目数据进行精确复核,既可以对全辖并表机构的会计报表与汇总报表进行全面复核,又可以从会计流水账逐级核对至总账,还可以将业务管理数据与会计报表数据进行复核;2.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辅助计算。可以编制计算机程序对有比例关系的项目进行计算,然后与实际记录进行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记录;3.对一些异常会计记录和交易进行筛选和查询,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线索,主要是根据某一特征进行筛选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疑问题线索。

(2)以信息系统审计对项目实施时,对项目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和评价,重点是权限管理、参数表的设置和修改控制等是否有效,被审计单位对交易录入的原始数据是否实施相应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和业务流程是否吻合;3.通过系统日志等文件分析一些重大事件的原因,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不可预测影响。

3)在资源配制上相结合

常规审计在我国的审计实践中,对项目资源存在的漏端很难察觉,原因主要是以下三大困难:一是审计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透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项目存在弊病。一般来说,小型的数据管理,由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后打包在市场销售,被审计单位人员仅仅是使用者,审计人员无法获得开发设计的细节;而定制的系统多用于大型的数据管理,由软件公司或内部的开发部门根据企业的应用量身定做,这类系统技术文档和技术支持比较完善,但是由于系统过于庞大,细节设计过于复杂,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难以对系统进行评估。二是难以发现系统内的瑕疵。从表面看,常规审计的各项令人眼花缭乱审计方法无论是从开发文档还是操作手册都不会直接察觉系统的瑕疵,而且在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一般不允许对正在运行的系统进行测试,较难识别系统的问题。三是难以评估系统瑕疵所导致的后果。在审计实践中,即使审计人员发现了常规审计存在的某些瑕疵,但是未发现该瑕疵导致的已经存在的后果,常常使得审计结论缺乏直接证据。

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手段和审计理念,首先,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整体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项目管理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其次,审计人员应用内控测试和数据审计两种方式对选定的项目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一般能迅速找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瑕疵,尤其是人为舞弊的线索。第三,根据已经发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延伸,进一步追查系统存在问题所引致财务收支失真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较好地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发现舞弊问题和内控漏洞,使得审计内容不断丰富完整,较好降低审计风险。

五、在常规审计后,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意义

1)信息系统审计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未来审计行业和审计技术的发展动力将主要来自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

2)维护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息系统审计应当充当信息时代经济生活中公正的鉴证人起着维护市场经济稳定的作用。信息时代竞争的加剧,信息流的电子传播方式等,使市场对及时和相关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现有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性日渐突出。现有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周期性的向利益相关者报告。在新经济环境中,信息系统审计师应能够以在线、实时的信息为基础提供鉴证,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护公众利益、提供鉴证服务并满足投资公众对决策有用信息的访问需要。提供实时报告鉴证对保护公众利益和保护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5篇

1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的现实需求分析

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通常是将运动员日常的训练状况以数据信息的方式存储于计算机中,以此种方式辅助教练员随时查阅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以此作为运动员下一阶段训练方式的参照。因此,该系统需要具有训练馆里自动化的基本功能,运动员训练信息日常管理,系统管理,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以及训练器材的管理等。此外,运动训练系统还需存储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需要采用计算机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所采集的数据主要包含了运动员基本训练的详细内容,运动员竞技状态信息,运动员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以及运动员训练强度和运动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收集主要是为了确保教练员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对运动员实施下一步的计划,并根据结果深入控制整体的训练过程。本文根据需要开发了基于B/S三层架构的一体化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

2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整体设计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现层主要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也就是当用户登录一个系统时所看到的界面。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层数据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主要对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针对数据的查找、删除、增添、修改等。本文设计的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采用B/S三层架构以实现需求分析的各模块功能,包括人员管理、训练器材管理、系统管理、训练管理等主要功能。根据上文的整体系统方案,本文设计的基于B/S三层架构的一体化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1)功能模块一——人员管理,系统创建运动员档案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为了便于教练员能够对运动员各类信息及时统计、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操作。(2)功能模块二——训练管理,该模块包括训练的项目内容、时间、场地、规则、训练计划等主要信息。训练管理模块要对运动员是否参与训练项目作详细的登记,并存储运动员训练的具体情况和结果,以便于系统统一的查询记录。但是运动员训练内容和时间长度要视运动员自身的体质状况做出不同的改变,每个运动员都要有一份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运动训练计划,不可毫无依据盲目的训练,否则在训练中只会起到反效果。(3)功能模块三——训练器材管理,训练器材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其保管维护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本系统设置这一模块主要包含了训练器材借用的时间、何人使用以及用作何种途径等,详细的记录便于对器材进行统计、查询、调用和管理。(4)功能模块四——系统管理,运动训练管理系统需要为系统用户创建用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验证用户是否是合法用户,因而用户的每次登陆都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顺利进入系统,如果信息输入错误的话,那么用户便不能看到相关存储数据信息。图2所示即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的登陆界面.

3运动训练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图3所示即本文设计的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流程图,该图明确清晰地表现出了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作用和系统的简要操作流程。下文笔者将针对每个模块具体阐述如何实现该模块的功能。

3.1功能模块一——人员管理模块

一整体上分为四个子模块,即人员登记管理子模块、人员查询统计模块、运动员竞技管理模块以及运动员成绩管理模块。这四个子模块负责完成运动员的各项基本信息的采集和查询、管理,这些操作都是对数据库的表进行相应操作。由图3设计的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流程图得知,用户在登录系统的管理界面后,系统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验证,逻辑实行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中实现。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中定义了reginfo()函数实现这些操作,图4所示即reginfo函数流程图。通过观察图4得知数据通过临时表RegCRdata能够临时保存在内存上,而且可以提高对临时表的读写速度。如果系统检测到charu标志时,就执行插入操作,只需将RegCRdata表中新增加的数据读取出来,使用SQL中的插入语句就可以把数据保存到参数Rtname定义的表中,以下代码是生成Insert语句的主要代码。同时实现数据的删除、更新、修改也可按照此方法进行。

3.2功能模块二——训练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也分为四个主要管理子模块,包括训练计划管理子模块、专项训练管理子模块、基础训练管理模块以及训练查询管理子模块,每个模块针对的内容有所区别。

3.3功能模块三——训练器材管理模块

子模块包括三部分,即器材查询管理子模块、器材借用管理子模块以及器材归类管理子模块。在系统中,器材借用是根据该字段状态来进行操作。在应用程序中定义Bor-rowSet()函数实现借用操作。限于篇幅的限制,文中不再详细阐述。

3.4功能模块四——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库管理以及系统结构管理等。在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中,用户权限采用的策略是:将系统的所有功能分配一个权限并编号,然后在用户权限信息表中,使用权限编码字符串记录用户的权限编号。

4结束语

第6篇

通常情况下,市场上各种仓库管理软件对物资的分类管理方式,与企业对物资的管理方式不符合,管理软件存在功能缺乏和功能冗余的不足。在实地考察研究淮南矿业集团某矿实际运作的情况下,为了解决企业在管理物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套仓储物资管理系统。传统的物资管理系统都实现了工作流引擎,工作流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软件系统与企业对物资的管理流程不一致问题[2],同时可以非常清楚快捷地描述业务流程,监控管理工作的进程[12]。文献[1]中提到了工作流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但它只阐述它们之间的协作。而本文在深入研究工作流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后,结合物联网智能,自动化和可靠的特点[8],通过融合物联网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思想来设计软件架构,实现了用物联网信息传输的思想来设计基于网络信息流的工作流引擎,按此思想,软件系统中的物资不仅仅只是表单中的一套数据,而且也是一个对象,物资属性的改变作为信息流在各管理人员之间传阅。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物资管理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该企业在管理工程中出现的各种业务问题。

2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本系统深入分析研究了该矿业集团的物资管理流程,按照信息化标准,运用结构模块化,面向对象的思想,对系统进行全新设计。

2.1系统需求

系统需要协调物管部门和各个普通部门(如煤炭管理科,掘进一区等)之间的物资流转工作,物管部门和各个普通部门都有一个各自独立的物资仓库,它们之间基本的业务类型如图1所示。图中的每一条带箭头的线表示一个业务工作流,箭头方向指出在流程成功走完后物资流转的方向。图1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关系在每一个流程中涉及到各种类型的人员的协作,系统中基本的人员角色有库管员,部门科长,材料员,送料员,普通人员等,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权限,系统人员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业务活动中。

2.2模块划分及整体架构

系统的模块和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后端主要包括权限控制、数据安全控制、业务流程设计、业务管理、流程引擎等模块。其中流程引擎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图2系统框架

3设计思想

本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软件,除网站服务器外,浏览器请求提交数据的方式都采用Ajax(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技术,数据格式采用JSON和XML技术,具体采用什么格式则根据数据传输要求和JSON或XML的特点[10]来确定。该技术可以提高交互体验,减少传输的冗余数据[9]。为实现请求统一,JSON和XML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交互协议,数据返回的格式同样严格规定,同时对必要的数据如用户密码进行加密传输。结合图2,在后台服务器端,系统首先检查用户的Session是否超时,后台所有服务必须是在用户已经登录的情况下才能访问。系统接着解析前端发来的请求,然后把请求交给权限安全控制模块,以过滤不合理或违法的请求,最后该模块按请求指示的业务类型把它分发到对应的模块,各模块执行实际的请求后,生成对应的SQL请求,这样的请求再交由数据安全控制模块,以产生最终的SQL语句,返回的SQL请求再层层返回到前端,浏览器把系统返回来的数据展示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哪个模块里面的检查,或者处理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检测到,并把异常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返回给前台浏览器。权限安全控制模块主要检查用户发来的请求数据格式是否符合通信协议,是否有权限访问该模块,是否超出该模块开放给该用户的权限等。数据安全控制主要是检查数据更新是否影响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要求,同时检查用户权限,已达到对用户权限在数据记录级别的控制。

4网络信息流引擎实现

4.1相关技术

工作流管理是支持组织业务过程高效运行的思想、理论、方法、技能和系统的总称[3],它可以实现业务的自动执行。工作流模型是对工作流的抽象表示,比较常见的工作流建模方法有: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基于时间驱动的工程链工作流建模方法,基于语言-行为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基于活动网络图的建模方法等[4]。本文将结合物联网信息传输的思想,在基于活动网络图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基于网络信息流模型的工作流建模方法。

4.2物联网信息传输特点

物联网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传感器能感知环境的变化,并把这种变化信息通过网络传给汇聚节点,信息经过汇聚节点处理后,再通过网络到达主机,主机根据传感器送来的消息进行信息融合处理,最后把处理结果再反馈给用户,把控制信息反馈给传感器。如图3所示。图3网络信息流引擎模型为了更好地在工作流中使用物联网信息传输的思想,现作如下的规定,一个环境(一个仓库)中存在不同的网络(各种类型的业务流程),一个网络中有且仅有一个CN(CollectNode)节点(开始节点),多个SN(SenseNode)节点(各种物资,物资的属性改变作为传感器的信号),多个RN(RouterNode)节点(不同的参与处理流程的人员),这里的RN和HN因为功能一样,所以不作区分,统称为RN。系统会首先按照用户的操作生成一个CN节点并把消息给CN节点,这个网络就动起来了。

4.3网络信息流引擎设计

工作流实际上是一个网络,一个表单从网络的起点开始,经过节点的处理到达下一个节点,直到该节点是结束类型的节点,流程才正式结束。本系统初步实现了按照文献[11]提到的调度策略,其扩展的工作流引擎如下图4所示。这样的好处是使得业务能更好地调度。图4扩展的工作流引擎体系结构由于在本系统中工作业务流程都与仓库的物资流转(入库、出库)相关,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把物资信息抽象成SN节点,传统流程里的表单就是一个CN节点。流程开始时,CN首先收集SN的消息(物资数量,状态的改变等),封装成一个表单消息,然后把表单消息发送个下一个RN;RN会根据用户的操作选择来处理该消息,如果用户的选择表示该流程处理结束,那么该RN节点会在本网络中广播流程结束消息,所有参与该流程实例的节点会收到该消息,所有收到流程结束消息的节点会把该消息通知给相应的用户。流程才真正宣布结束。如下表1所示。流程在发送消息时地址的实现采用角色-人员(Address-Port)方案,因为系统权限管理方式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见第六小节),所以地址用角色表示,具体的操作人员表示端口。采用网络中的广播,多播等概念实现一对多的消息发送处理,但是只有一个消息会被处理,消息在处理时,会进行网络状态判断,已确定该消息是否过时,对过时的消息,系统通知用户后直接抛弃。实际上大多数流程都是为了改变物资在仓库中的属性,如库存量,报废等,但是新物资入库则是例外。一批新的物资进入仓库,这就如同一个新的节点加入到这个仓库网络中,这个网络会监听到这样的消息,并进行相应的流程处理。对于其它(如物资完全出库)的情况,该网络同样能很好地解决。

4.4流程实现

流程引擎中的关键类和接口如下:·INetWork网络(流程)类型接口。·INode节点类型接口。·IMessage消息接口,用于实现协议。·ILine消息链路接口,消息必须通过链路才能到达下一个节点。·CBaseNetWork所有流程网络的基类,实行了INetWork接口,并且提供网络公共的方法实现和事件,它定义了一个网络类型(工作流),通过读取数据库里面的配置来确定网络的结构,里面包括的公共方法如SendMessage等,事件如:Start,End等,并提供网络状态的访问方法如:GetNetWork-State等。·CBaseNode所有节点的基类,实现了INode接口,并且提供节点公共的方法实现,这个类定义了用户可以的操作选项,并处理用户的选择,里面包括的事件方法有:OnUserChoice,OnMessageIn,OnMessageOut等,该类的子类实现了具体的消息解析和处理方法。·CBaseMessage所有消息的基类,实现了IMessage接口,并且提供消息公共方法的实现,包括定义消息的类型,消息的具体内容等。·CBaseLine所有链路的基类,实现了ILine接口,并且提供链路公共方法的实现。该类主要对业务做延迟,定时等处理。·CWorkFlowEngine负责创建,读取,释放,结束工作流等辅助工作。

4.5流程执行

下面以一个业务流程来解释流程的具体执行过程,假设工作流为物管部门物资入库,信息网络流程如图5所示。流程如下:1)浏览器接受用户(材料员)输入消息,以JSON格式发送给服务器。进入第二步。2)服务器对用户提交的每一个物资抽象成SN(INode)节点,封装成IMessage,并发送(ILine)给该网络的CN(INode)节点(网络的特殊节点),进入第三步。3)CN节点对流程作一些预先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流程都有具体的工作,在本业务流里,它只是直接把消息发送给下一个RN(INode)节点。进入第四步。4)该节点为称为物管科长审核,物管科长可以选择通过审核或不通过审核,当通过审核时,直接进入第五步,否则进入第八部步。5)该节点称为材料员确认,只有确认操作,确认后进入第六步。6)该节点称为库管员确认,只有确认操作,确认后进入第七步。7)该节点称为流程成功结束,物资进入物管仓库,RN根据IMessage提取入库物资信息,并更新数据库,然后广播(SendBroadcastMessage)流程成功消息到各个节点。各节点收到消息后反馈给用户。8)该节点称为流程失败结束。物资仓库数据不变,并广播失败消息到各个节点。各节点收到消息后反馈给用户。图5物管部门物资入库信息流程

4.6工作流权限管理模型

在工作流的控制方式中有以下七种:扩展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和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团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状态的访问控制模型、面向服务的访问控制模型[2]。本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ole-BasedAccessControl,RBAC)[6~7],如图6所示。图6RBAC模型权限类型分为两种粒度,一种是记录级权限,另一种是业务级权限。系统再把这些权限分配给角色或者直接分配给用户,角色可以递归分配给角色,最终分配给用户。结合流程引擎的实现(Ad-dress-Port方案,第二小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能很好地嵌入在INode中,一个Node就是对具有指定角色和指定人员的集合能对流程指定节点进行处理的总称。

5结语

第7篇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知识和信息的时代,传统的纵向经济运营模式向着越来越横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项目管理越发盛行,于是从事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和管理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如何对项目管理进行集成化管理,如何运用IT技术来实现多项目的综合管理,即开发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软件的主流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界面技术从DOS字符界面,到Windows图形界面(或图形用户界面GUI),直至今天的Browser浏览器界面。另外,平台体系结构也从单机单用户发展到文件/服务器(File/Sever,F/S)体系,再到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体系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体系。Browser浏览器界面,不仅直观和易于使用,更主要的是基于浏览器平台的任何应用软件,其界面风格一致,用户对操作培训的要求大为下降,软件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包括我们熟知的一些项目管理软件和系统,都是基于Client/Server的两层结构。然而,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Web和Client/Server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不同的应用模块共享逻辑组件,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组织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来管理他们的项目,典型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如图1所示。由于Internet的发展,在一间办公室里同时管理处于不同地域的许多项目已经成为可能。

除了图1中所述功能要求以外,对于一个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它所具备的基本使用要求如下。

1.基于项目

首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应该是以项目为导向的,这也是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最主要的区别。自从惠普公司1999年成功地转型为项目导向型公司以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向这个方向转变,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组织机构的未来发展都取决于在新产品与新服务上的成功项目,这些新产品、新服务也是进行组织内机构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以项目为核心,满足项目管理的基本功能,如项目的进度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源成本的管理等。

2.支持并行和分布式处理

由于项目管理的功能通常要跨越不同的职能部门,所以,一个集成的PMIS要求使用并行以及分布式技术,这样,可以同时满足不同部门对项目信息的操作和需求。例如,在项目造价工程师搜索项目历史数据准备报价的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可能正在更新项目的历史数据。

3.开放并且可扩展

有些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如:主要用于进度计划管理的PrimaveraProjectPlanner(P3),MicrosoftProject等,目前已经相当成熟且普及,所以,用户开发的PMIS对这些软件或系统应该是开放的,也就是说这些成熟的专业软件能够被很好地集成到PMIS中。另外,由于项目的单件性和特殊性,每个项目对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还要求开发的PMIS就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4.可升级

对PMIS来说,可升级性是它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投资建设一个PMIS,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并且必要时还要重新修改组织的管理和业务流程。所以,PMIS的开发要能够满足组织长期的战略要求,并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外部经济形势,可以随时根据用户的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

5.可远程访问

许多项目,尤其是建筑项目,往往距离组织的管理总部非常遥远,而且不同的项目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这就给组织进行多项目管理带来了地理上的困难。鉴于此,用户可以远程访问PMIS是系统开发的必要需求。本文下面将要介绍的基于Internet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远程访问要求。

6.安全可靠

系统安全性也是PMIS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项目信息往往涉及组织商业机密,系统在满足开放和可远程访问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数据安全性问题。在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大行其道的今天,系统安全性尤其应引起系统开发者的关注。

基于B/S结构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1.基于B/S结构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B/S的前端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企业内的Web服务器可以接受安装有Web浏览程序的Internet终端的访问,作为最终用户,只要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调用系统资源来完成各种处理任务,这样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使用成本。

由于一些项目所处地域分散,材料、设备采购和供应分散等特点,基于C/S结构的项目管理系统越来越显示出一些局限性,鉴于此,基于B/S结构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将后来居上,逐渐展现出它的巨大优势:

(1)使用简单,使用B/S模式的用户只需要使用单一的WebBrowser软件。

(2)维护容易,该系统只需要安装在Web服务器上,这给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升级都带来了方便。

(3)便于与企业资源连接,B/S模式采用标准的TCP/IP、HTTP协议,可以方便地与企业现存的资源连接。

(4)客户端硬件要求低,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Internet浏览器,如IE或NetScape即可,对硬件要求低。

(5)信息共享程度高,由于Internet的普及,Internet上的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该系统的资源。

(6)扩展性好,B/S模式可以直接连入Internet,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7)使用方便,用户只要能够登陆互联网,即可访问该系统,这对于地域分散、交通和通讯不便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2.基于B/S结构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层次

像开发其他MIS系统一样,PMIS同样需要分层架构进行开发。20世纪80年代以前,系统开发广泛采用一层架构,到了90年代中期,出现了二层架构,二层架构把应用层分为两层: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到1996年早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三层或多层架构。这种架构方式使系统变得更加开放而且满足分布式要求,可用于PMIS开发的三层架构如图2所示。

在图2中,这是一个经典的基于Internet的系统开发三层架构图,第一层客户端层采用Web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作为第三层,中间层由TCP/IP服务构成。

在这种三层架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eb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S结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也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架构,但微软的方案只是一种构想,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几年,而JAVA技术已经是很成熟的应用了。

系统实例

1.系统目标

该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为TEDA开发的,系统的用户平均每年投资新建10个项目以上,年均投资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所以,面对如此众多的项目,如何利用本系统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系统要解决的难题。该系统要求能够对多个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综合的管理和控制,使工程管理者能够更密切地监督和掌握项目管理中有关招投标、工期、进度、投资、财务、工程档案以及合同执行等情况,系统的功能目标如图3所示。

2.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的技术问题解决后,为了更好地实现多项目的综合管理,本系统首先还是对单个项目进行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多项目进行查询、统计和综合管理。

本系统在Windows2000Sever平台上开发,使用Delphi6的EWF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SQLSever2000。开发过程中还使用了MicrosoftFrontpage2002作为网页界面的开发工具,该系统使用界面如图4所示。

第8篇

1)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研室多数教员来自院本部,之前从事本科指挥自动化相关专业理论教学,缺乏士官教学及实践教学经验;有些年轻教员刚刚转型,之前并未接触过指挥自动化专业教学;另外,能熟练操作自动化装备及进行典型故障维修,具备维护、组训和管理装备能力的教员不多;具有雷达兵部队自动化站代职经历或参加过部队大型军事演习的教员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教员对实战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把握明显经验不足.

2)学员基础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在部队并未从事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工作岗位,这就导致学员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与教员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教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岗位基础知识的扫盲上,而真正体现部队作战训练的实践内容,由于时间有限,只能泛泛而过.

3)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材内容陈旧,大部分教材内容与目前部队现役装备的实际构成、配置严重脱节,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4)缺乏适应实战化教学的实践场所.指挥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专业大部分实践课程所必须的雷达情报组网系统,只在我院本部装配有1套(2008年配发后一直没有经过升级改造,与部队装配的系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同一个学期多个期班学员(如本科学员、“4+1”学员)交替使用,这就使得训练的时间和效果不能完全保证.

2快速推进实战化教学的途径

2.1瞄准战场,更新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理念是引领教学改革、适应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开展实战化教学首先就是要转变育人观念.在近几年的军事演习中,经常出现由于值班士官操作失误,维修保养失当或通信线路等原因导致雷达情报组网系统某一个或多个旅情报突然中断,出现情报延误显示的问题.这暴露出在突发、应急、极端等情况下指挥信息系统装备保障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暴露出院校在信息系统实战化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因此,应积极开展对指挥信息系统实战化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确定“三核心,四贴近”的实战化教学理念.“三核心”是指装备运用能力、作战指挥能力和战斗行动能力为核心.“四贴近”,是指贴近实装、贴近实地、贴近实案、贴近实岗.要明确实战化教学的核心是建立平时教学与战时打仗的无缝衔接机制,用“教为战”、“战训一体”的育人观指导本专业实战化教学,及时把部队教育训练的新动向、新要求,融入到实战化教学中,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2按照部队作战训练任务,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部队的使命任务,决定培训对象的任职能力需求;培训对象的任职能力需求,决定着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和定位,决定着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建构,决定着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战化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坚持部队作战训练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岗位任职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构建训教一致的教学内容体系.

1)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教材因编写周期、编写条件、编写人员能力等限制,内容时效性差,部分教材内容与部队现役装备严重脱节.如Modem池、分合路器、ICP情报处理设备、电子标图桌等已经很少使用;而新增的一体化安防设备、罗盘仪、卫星、GPS导航等设备没有涉及.除了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外,系统中有些软件的功能,譬如情报处理与显示控制功能,人工干预命令的格式等,同样与教材内容不符.此外,由于受装备条件限制,有些装备实践内容,如微波通信、接入实装雷达情报等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或删减.因此,教员在授课时,绝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组织,必须要将装备的最新发展、最新技术、最新组训模式、最新战法补充进去,帮助学员了解、熟悉、掌握现役装备的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维修保养,提高学员与新装备的有机结合程度,促进新装备作战能力生成.

2)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指挥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专业课程的授课主体是大专士官学员.这些学员具有如下特点:①从整体上来看,士官学员基础相对薄弱,认知力、理解力、感悟力、探索力都比较差,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②学员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本专业教学深度和广度需求各不相同;③大部分学员都有在部队工作的相关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强.通过增强实践教学,学员能够接触更多、更系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开阔眼界,扩展知识领域,提升专业素质,提高维修水平和操作技能.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要适当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教学的内容做到“够用、管用”即可.基础类课程要围绕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向装备原理方向拓展,并加强检测工具的使用,如万用表、示波器、网线测试仪等;岗位基础类课程的重点要放在对新装备、新技术的运用上,尤其应突出实战运用,关键要把信息系统的情报处理方法、情报传输流程、通信链路、作战能力、运用方式等基础性问题讲透,并可适当补充战场抢修等相关知识.任职岗位类课程要按照“提高实操能力,突出实践环节”的总体要求,增大雷达情报组网系统及雷达群组网系统的操作使用、维修保障、野外拉动和现场演练比重;加大模拟和实际岗位锻炼力度,设置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提高学员对战场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强化心理素质训练及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实践表明,参战者心理素质的高低,对战争承受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个体能力和装备效能的发挥,还会关系到整个战争的成败.因此,在课堂上要设置相应的心理训练内容,培养学员具备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顽强毅力和坚韧意志,保证学员能够从容面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巨大精神压力.

2.3着眼提高实战能力,创新实战化教学方法

实战化教学方法是教员实施实战化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是传授实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措施,是提高学员实战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授课过程中,一个适合学员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开展实战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的起点、认知力、理解力、兴趣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近几年实战化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表明,案例分析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十分有效的.

1)案例分析式教学

岗位基础类课程是以知识体系为导向,以往大都以教员讲授为主,学员被动接受,教学活动教条化、单一化.学员主观能动性不高.改用案例分析式教学,贴近学员的任职岗位,以部队现役装备出现的典型故障为例进行讲解,将各个知识点糅合在故障分析、故障检测、故障排除过程中,学员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该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岗位基础类课程.它的本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重在对学员故障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要围绕故障案例设计若干问题,问题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发学员思考;通过学员参与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相关装备原理知识.如在讲解雷达情报组网系统的情报传输流程时,以“组网中心某席位收不到某旅某雷达站上报的情报”故障为例,进行层层剖析,比单纯应用流程图进行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2)任务驱动式教学

传统的岗位任职类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操作2个部分.理论课大都在教室进行,主要介绍装备的功能、组成、工作方式、战技指标、操作使用和维修保障等等问题.没有对照装备讲解,学员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差.而实践课则是在理论授课全部完成或部分完成后,再到装备上进行上机实习.实习内容主要是装备的操作使用,简单故障检修等内容.由于间隔时间过长,学员往往会遗忘理论课所讲内容.只得靠实践课进行练习和巩固.如果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整合,把整套装备分解成一个个贴近岗位的任务,按照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任务驱动式教学把以“传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教员首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训练任务,任务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学员的任职岗位需求及教学内容,结合未来战场需求;然后在课堂上针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操作方法和结果;最后引导学员在装备上独自完成训练任务.该教学模式使学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不仅使学员学到了装备的原理知识,提高了技能,而且可以使学员掌握完成作战任务的方法与形式,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2.4牢牢把握实战特点,大力构建实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院校教学的载体和依托,在近似实战和紧贴部队实际的环境中教学是提高院校实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结合“2110”三期建设,着力构建指挥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专业实践课程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具体来说,构建雷达情报组网装备技术实验室,开发组网情报显示及控制软件、组网雷达情报融合处理软件、系统总控软件以及雷达网情报处理技术模拟软件,使实验室具有仿真实现情报信息的收集、处理、服务,形成统一的空情态势的功能,为雷达网情报处理技术与实验课程及雷达情报组网系统使用与维修课程提供必要的模拟实验环境.另外,熟练掌握人工干预命令是指令员必备的技能,可以通过开发相应的指令训练系统,训练学员输入人工干预命令的速度和准确性.还可以开发网络设备配置维护训练软件,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验课程所需的模拟训练环境.此外,针对雷达群组网系统装备数量少、设备成本高、人均实习时间少的问题,可开发相应的通信设备模拟训练系统,如散射通信模拟训练系统、微波通信模拟训练系统等.还可购买一些干扰通信器材,以训练学员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群组网系统的操作使用及维护保障.

2.5紧贴部队需求,培育多元化师资队伍

教员是进行实战化教学的主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应按照“充实理论、强化能力、提高素质、胜任岗位”的建设思路,实现教员队伍从知识、能力、经历单一型向知识、能力、经历复合型转变,提升教员实战化水平.①从各个雷达站、自动化站选拔一些政治思想觉悟高、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参加过部队演习等重大活动、文化基础好、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技师来教研室任教.②针对教研室教员缺乏部队工作经历,对部队的战法训法及装备发展不熟悉,授课内容不生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定期组织教研室教员下部队代职,了解部队需求,将主战装备的操作使用和新技术、新战法,充实到教学中,达到教学与部队训练同频共振.③培育士官教员.士官作为部队的基层骨干及装备操作使用、维护管理的一线人才,熟悉部队、岗位、装备,既有较扎实的装备理论知识,又具有娴熟的装备操作、维护、管理等专业技能,又有很好的组训能力.所以完全可以引入优秀士官充实到装备实践课教员队伍中.④广泛开展实战化教学能力竞赛活动,采取轮岗转岗培训,营造良好的实战化教学氛围,不断提高教员的实战化教学能力.

3结束语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安全,监督检查信息管理

 

0引言

油田开发有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安全管理难度大,存在安全监督检查信息上传不及时和检查结果的传递效率低的问题。为不断提高安全监督工作的水平,便于及时传递安全监督检查信息,我们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便携手持机的组合,研究开发了“安全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较好的解决了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实时上传和同步查询的问题,便于各级管理部门对安全监督检查的情况进行适时跟踪处理,提高了安全监督检查信息的管理水平。

1应用技术简介和系统设计原则

1.1应用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依托3G网络、互联网技术构建,后台管理服务平台采用了B/S结构,客户端使用标准的微软IE浏览器,减少了系统出错的机率,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便于软件的升级和扩展;系统主体平台采用了JAVA 语言开发,具有一次编译多次运行的特点,在不改动程序的情况下就可以部署到任何操作系统平台下运行;数据库服务器与WEB 服务器分离,采用三层应用程序架构,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及扩展能力。流动终端则采用时下流行的.NET进行嵌入式应用开发,其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Mobile。

1.2系统设计原则

a)实用性。系统采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方式,实现全屏幕菜单操作,用户能简单、方便地采集基础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

b)可靠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把可靠性作为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安全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局限性,采用了较强的容错功能毕业论文ppt,对用户的非法操作均有限制和提示,数据出错时具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及处理能力,并且每个处理环节都具有高度可靠性、保密性及安全性。

c)开放性。利用Web技术,使用户能进行分布式数据处理,各子系统能在Internet上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查询。

d)通用性。系统设计过程中,遵循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通用的基本管理制度,在管理区采油队中具有通用性。

e)先进性。系统以软件工程理论为依据,采用目前流行的WEB应用程序框架进行开发。

f)可扩充性。系统采用了分布式设计原则,无论在系统部署、软件功能扩展、系统容量方面都有良好的扩充能力。在硬件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系统可以部署到一台服务器,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负载能力,我们可以将系统分布式安装到多台服务器上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

2 管理网络

该信息管理系统依托胜利油田局域网络系统,以油田安全环保处监察支队为中心,辐射全油田各二级单位安全环保科以及三级安全管理部门。

2.1油田安全环保处用户

油田安全环保处用户主要是处领导、检查支队以及各管理科室,对安全检查情况进行监督和处理,以及整改结果的处理跟踪。

2.2二级单位用户

二级单位用户主要是二级分管领导、安全环保科、监督站以及分管人员,主要是对检查监督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下达整改意见和措施,并直接对整改结果负责,将整改结果上报安全环保处。

2.3三级单位用户

三级单位用户主要是三级单位领导和安全办公室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对安全检查监督问题进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上报二级安全部门审核。

3系统构成

安全监督检查网上实时录入查询管理系统由监督检查人员所持的便携手持机以及设备终端软件、系统平台管理软件和通讯信道组成。

3.1系统拓扑结构图

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

图1系统拓扑结构图

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系统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智能3G终端将采集好的监督检查数据,通过移动基站进入运营商的3G网络,再通过Internet传输到具有防火墙保护的油田网络的系统服务器上。

3.2便携手持机的性能与选型和终端选用

a) 便携手持机性能。安全监督检查地点分散,安全监督人员在监督检查现场需要使用便携手持机进行检查情况的记录及上报,上报资料需要实时传递。上传资料包括文字、声音、视频、照片等资料,这些资料容量较大,所以必须要有便携设备及高速无线网络的支持才能完成。

b) 3G设备的选型。为满足以上需求,我们选用3G网络作为数据传输通道,从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出发在3G设备的选型上,我们选用具有以下特性的终端产品:为方便资料录入及显示,选择2.5寸屏以上3G终端;WindowsMobile 5.0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带300万及以上分辨率摄像头,带GPS模块(可将检查信息在地图上展示,可以先不做,如果以后功能扩充使用,不至于重新换终端)。

满足以上条件的3G终端有WCDMA、CDMA2000、TD-CDMA。三种3G标准中,TD-CDMA是国产标准、目前只有中国移动使用,支持TD的手机太少,并且价格不菲; CDMA2000是美洲3G标准,目前可用机型也不是很多;WCDMA是欧洲3G标准,由于WCDMA网络是比较成熟的网络,支持WCDMA的设备也相对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范围很大,此类机型选择最多。综合考虑网络速度、终端产品支持类型来看支持WCDMA的3G终端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我们最终采用了WCDMA终端产品HTC HD2,见图2。

图2便携手持机

3.3便携手持机安全监督检查软件

从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出发,便携手持机软件以WindowsMobile作为支撑系统,采用.net作为开发平台,依附微软成熟的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建立。见图3。

图3系统用户主界面图

a)终端软件功能划分:用户登录,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定及文件内容查询毕业论文ppt,检查事务列表,列出当前终端中已经保存的检查事务,并可查看其状态;可以将未上传的检查事务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b)检查事务录入:录入检查事务内容,拍摄检查现场照片,拍摄检查现场视频,被检查人签名,保存并通过3G网络上传到远程服务器。

3.4系统平台(服务器)管理软件

系统平台(服务器)管理软件采用流行的J2EE企业应用架构,主要由数据库系统、WEB应用服务系统与通讯服务系统三部分组成。

a)数据库系统。由于采用流行的JAVA数据库层持久框架,数据库类型本身变的不怎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数据库服务软件,在此项目中我们采用了Sql-Server。

b)WEB应用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器采用Tomcat。我们将J2EE项目部署到应用服务器,来完成我们所需要的功能。

c)系统管理。单位管理是以树形管理单位资料;用户管理为不同的单位分配用户和权限;角色管理定义用户角色,分配角色可以访问的资源、菜单等;菜单管理定制系统菜单项;监督检查;检查列表及分单位查询;监督检查汇总统计。

d)安全监督检查资料管理。法律法规、新闻消息、其它资料的管理。

e)监督检查信息发布。将资料管理中,需要放在公开页面展示的内容向用户展示,形成一个安全监督检查的网站系统。

f)通讯服务系统。负责接收3G终端上传的检查内容、声音、视频、照片等资料。并保存到数据库,以供后台管理系统使用。

4结束语

“安全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后,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a)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及时地上传到安全监督管理平台,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分析和判断事故隐患,做出解决方案。

b)能及时查询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和分类处理安全监督检查信息反馈的各类问题,提高安全监督检查的效率和质量。

c)实现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通知、上级文件、操作规范的网上查询,便于及时查询贯彻执行。

d)利用现有网络实现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网络联动,保证信息的上传下达。

e) 对安全监督检查的过程进行闭环管理,建立了先进的工作流程。检查纪要立即上网发布,实现无纸化办公,对检查内容的落实要有反馈。既保证检查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又保证信息上报的实时性。

f)建立完整、准确的安全监督检查档案,便于分析问题和查找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敏刘雅婷陈文戈.发电企业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 (3)

LI Min LIU Ya-ting CHEN Wen-ge Researchand Application Abou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Supervision Inspectionfor Power Enterprises[J]. 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9 35(3)

第10篇

1.前言

本人于2012年5月参加并通过信息项目管理师考试,根据自己的复习考试的心得,并结合自己在IT研发项目当中的多年研发和管理经验,总结出在应付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中论文写作的一些心得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准备参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的人员能有所帮助和提示。

2.写作注意事项

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基本要求了固定的框架,那就是摘要部分和正文部分,并对字数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摘要的时候基本的格式可以按照如下的格式书写:我于XX年XX月至XX年XX月参加了XX公司的XX项目,在项目中担任项目经理一职,主要负责XXXX,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针对XX问题(这个就得紧扣题目当中要求的论述的知识点,比如成本预算、控制,质量保证和控制,风险规划和控制等)我们采取了XXXXX的措施,通过该措施的XXXX实施,极大的地保证了我们的项目能够按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顺利地进行,并最终在我们团队的XXXX一致努力下,顺利地根据客户要求完成了项目……。其中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用到具体的人名和公司名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写某著名IT外企,某著名手机厂商北京研发中心等等。论文的内容只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内容来写,写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让人觉得真实,合情合理,并有效,让人看到确实是做过相关的工作,那通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考题和应对措施

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论文考试,纵观历年的考试题目,无非集中在范围控制、需求收集和管理、成本估算和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团队建设、沟通等方面。只要是书上的知识领域,每一个大的知识领域都可能会出到一到考试题目。我针对每个知识领域总结了一些采取对应措施的方法,具体如下:

3.1 范围管理领域

范围管理中可能考到的内容包括需求的收集和控制方法,还有就是定义范围的方法,范围的控制过程采取的有效措施等,具体的知识点如下:

①针对收集需求可以围绕以下的内容展开讨论:在需求收集过程中,可以围绕以下相关技术展开,访谈,焦点小组会议,引导式研讨会,群体创新技术,德尔菲信息搜集技术,观察,原型法等,只要把其中的一两个技术结合项目的实际来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②对于定义范围的相关方法,在定义范围的时候一般是专家判断,然后是涉及到创建工作WBS,一般来说IT企业都会运用自上而下的分解方法,先确定可交付物,然后通过可交付物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工作包。 ③对于范围的控制,主要是建立严格的变更控制系统,防止范围蔓延和镀金。范围蔓延指的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客户提出来了变更需求以后,我们并没有遵从变更控制系统,就直接进行修改,也没有进行变更的记录和跟踪,最后使得项目的可交付物和范围定义中的不一致,造成了范围蔓延。镀金指的是,项目组成员自行添加功能到项目中,比如某人发现某个功能加到软件上会很新颖,有卖点,结果自行添加进去。这种行为方式造成了项目的镀金行为。不管是最终客户对可交付成果的认可与否,任何发生范围蔓延和镀金行为的项目,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都是失败的项目。

3.2 成本管理领域

在成本知识领域里,涉及到的知识点会包括成本估算,制定预算,已经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可以围绕以下知识点展开论述:

①成本估算的方法,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先估算每个工作包的成本,然后估算每个控制账号上的成本,最后汇总为完成一个可交付成果的成本。成本估算还可以采用类比方法,也就是参考以前同类项目的成本估算情况,而后估算当前项目的成本。另外的成本估算方法是参数估算法,比如在IT企业中,每行代码的成本是多少,然后通过估计整个可交付物的代码数,得出粗略的成本估算。

②关于制定预算的方法,首先要区分成本估算和制定预算的区别。估算成本是解决要花多少钱的问题,结果出来的是一个数,比如这个项目要花100万美元,但是制定预算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什么时间花多少钱的问题,输出是以条S曲线,也就是建立成本基准的过程。在项目过程中要参考成本基准来进行挣值分析,来确定成本偏差,以便采取措施。制定预算的方法可以采用成本汇总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阶段的工作包的成本累加,得出该阶段的成本,加上应急储备,就是该时间的成本基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尽量鼓励项目团队成员的参与,并通过项目组专家来判断成本的准确性。

③控制成本的方法,首先要控制范围蔓延和镀金的产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开销。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资源浪费,尽量控制消极风险的发生,积极开拓积极的风险,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同时要运用挣值的相关知识,通过及时的绩效信息,来判断成本和进度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达到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控制成本的目的。

3.3 时间管理领域

在时间管理领域,主要的考点应该是对于进度的控制,对于进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挣值分析,来分析进度偏差,及时地采取纠正措施的过程。如果发现进度落后以后,可以通过资源平衡来实施赶工和快速跟进方法,及时地纠正进度,但是在实施赶工和快速跟进的时候,会增加项目风险,所以要进行风险规划和应对措施。

3.4 质量管理领域

在质量管理领域,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我们要记住质量是规划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和测试出来的。任何通过时候增加测试和检查,而后修改问题的方式来增加质量的方法是错误的。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保证项目实施是按照组织的质量政策来实施的,是按照质量管理计划来进行的。质量保证主要针对的是过程,也就是保证我们过程是正确的,这个过程是通过质量审计、过程分析来达到目的。而质量控制针对的是结果,也就是通过质量控制来确认我们的可交付物是否是符合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方法很多,比如因果图、帕累托图、控制图等等。但是在IT类项目的实施中,有很多方法来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①如对于质量保证,我们可以通过QA部门的里程碑式的阶段审计来确认我们的过程是否争取。如果阶段审计达标,则决定进入下一阶段,否则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知道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②对于质量控制,我们可以采取分阶段测试的方法,如一个成果的测试要经过DVR,PVR,PRA和SRA阶段的测试后才可以认为是合格的。在每一轮送测试之前采取预版本机制,内部团队先自行进行内部测试,在保证上一次测试的问题解决并没有副作用以后才正式发布版本送测,这样提高了测试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③同时,加强代码的review,在修改代码的时候要经过其他同事的review以后才可以提交,这样的话,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④此外,加强项目团队的培训,增加团队成员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也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3.5 沟通管理领域

沟通管理主要涉及到项目的干系人管理,通过制定干系人管理策略,让干系人及时地了解项目进展,尽早地参与到项目中并对项目做出有益的事情,从而达到有效管理干系人的目的。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不同关系人的沟通接口,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由专人负责接口,及时了解干系人期望,以便能及时调整干系人管理策略。如,对于国外的项目,可以派人员出差,也就是小范围的集中办公,这样可以促进沟通协作,增加效率。沟通中会存在大量冲突的解决,解决冲突的方法很多,包括撤退、回避、

折衷、强制、面对(解决问题)等方法,其中面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干系人和场合采取不同的冲突解决方法。

3.6 风险管理领域

风险管理在项目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一般的风险管理流程是:识别风险->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规划风险应对->监控风险。在写作的时候,要说明识别风险的方法,如专家判断,也就是用项目组内的专家判断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是类比以前类似的项目来判断风险。然后就是通过风险定性分析,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顺序,如果通过风险概率矩阵来排序风险优先顺序,之后对优先级高的风险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可以采取决策树等方式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指定针对风险的应急储备,管理储备,采取积极的风险应对态度。尤其要注意,对消极的风险,我们要减轻、回避或者是转移。减轻和回避,就需求我们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尽量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或者是减轻其发生的概率。转移风险的措施就包括分包或者是购买保险等,这样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对于积极的,可能会对项目带来收益的风险,我们要积极的开拓,尽量让这种风险发生,以达到给我们项目带来收益的最终目的。

3.7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主要涉及到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和管理项目团队三个方面。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识别和记录项目角色、职责、所需技能以及报告关系,并编制人员配备管理计划的过程。组建项目团队——确认可用人力资源并组建项目所需团队的过程。建设项目团队——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互动和改善团队氛围,以提高项目绩效的过程。管理项目团队——跟踪团队成员的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变更,以优化项目绩效的过程。管理与领导项目团队还包括:影响项目团队——识别那些可能影响项目的人力资源因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团队环境、团队成员的地理位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内外部政治氛围、文化问题、组织的独特性,以及可能影响项目绩效的其他人际因素。职业与道德行为——项目管理团队应该了解、支持并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遵守道德规范。在写作文的时候主要围绕以上这些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4.后记

以上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在项目管理中,很多都是多个知识领域使用的,比如代码的review和内部培训等,既可以放在质量知识领域里,也可以放到团队建设中作为提供工作能力的方法,只要在写作的时候表述清楚,思路清晰,让人觉得你确实在项目中做过了这些事情,那么论文过关就不成问题了。

第11篇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如物料需求计划(MRP)、新型RFID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库存管理(VMI)、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1.1RFID管理

RFID管理是超市管理的成功案例。应用RFID技术,我们可以为每一件库存商品做一个电子标签,物资出库时扫描电子标签,系统自动减少库存数量,当库存数量到达进货预警点时,系统提示进货。

1.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最终用户活动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规划、组织与控制,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1.3ERP系统管理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由MRP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拥有强大的库存管理功能,能够实现对企业物资在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全过程管理。

2ERP技术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开发适合铁路物资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是铁路物资管理的重要课题。而ERP系统,是在MRP的基础上,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通过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及供应商的资源集成在一起,在供应链范围内优化企业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ERP库存管理模块包括物资采购、质量检验、库存动态、计划提报和报表查询等功能。ERP通过物资主数据为每一项物资建立库存,根据生产维修任务的需要以及市场供应能力等,通过MRP自动平衡库存,生成物资采购清单,同时确定订货时间,提高计划的时效性,保证供应,并降低成本;另外,ERP库存管理模块能够随物资出入库动态调整库存,精确反映库存信息;通过报表查询,分析库存结构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3信息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铁路物资需求种类繁杂、专业性强,供应工作计划性强、时效性差,由于信息不畅通,经常出现生产和需求脱节,缺货和积压共存的现象,加强库存管理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对物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设计,是对物资管理流程的整体优化。

2)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不同区域的协同作业能力,有效保证供应。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物资作业程序的标准化,规范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库存管理质量。

第12篇

近年来,随着南方电网一体化工程及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供电企业营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营销业务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服务型定位、经营型管控、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目标。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参与部门范围广、人员投入多、流程环节复杂,因此,做好企业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工作较为困难。

一、建立多级响应的系统推广、应用与维护组织机构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南方电网公司核心一体化信息系统之一,该系统的推广牵涉到单位的各个部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各部门之间都必须进行有效协调,因此,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该系统进行探讨。

首先,很有必要成立由单位领导层为主的系统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其主要工作是:

(1)负责营销管理系统的统一组织和领导。

(2)负责营销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重大问题决策,总体协调营销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所需的各类资源,保证营销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推进所需的资金及人力、物力。

(3)负责监督考核相关单位按时按质完成营销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

其次,应根据工作实际,成立以业务、信息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推广、应用工作小组,其主要工作是:

(1)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推广、应用工作。

(2)负责协调、检查、督促营销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各个单位的工作进度;审核项目关键里程碑节点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成果。

(3)对系统建设提供专家级支持,确定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并组织推广、应用,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营销业务规范进行修编。

(4)协调各专业工作小组的工作,牵头组织跨专业的需求及问题专题会议,解决跨专业问题。

(5)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工作会议,制定月报、周报、日报,通报系统建设情况。

(6)制定系统推广、应用具体工作方案。

再次,为确保系统推广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成立以信息中心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信息技术保障团队,其主要工作是:

(1)确保网络通道正常,其速度能满足业务功能需要。

(2)确保硬件安装到位,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中间件、外围接口调试等配套设施部署正确。

最后,为确保解决系统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需求变更、新增需求、业务指导、版本控制等各种问题,还需成立以既熟悉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员为主要负责人的运维保障团队,成立两级三线的运维服务体系。

二、提前做好系统宣传及应用培训工作

由于系统是全网统一版本,虽然系统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对统一功能标准化,而且个性化功能可配置,但各个地区用户水平不一,使用习惯也不一样。另外,对新系统的担忧也是用户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原因,他们普遍认为,新系统即使有改进,也未必能解决他们的老大难问题,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用户抵触心理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第一块绊脚石。要想消除用户的抵触心理,使系统的推广实施能够变得轻松,除了在系统设计之初对用户关注的功能点进行改进以外,系统宣传培训也非常必要。

系统宣传培训是信息系统推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使用户对系统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全面理解新系统相对于老系统的的优势。通过宣传,消除用户的忧虑,转变观念,真正理解新系统推广实施的必要性,从而消除他们对系统的抵触心理。

三、实现系统横向高度集成

系统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会面临信息集成平台不统一、缺乏统一的服务规划、应用系统的服务化程度不高、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模型不统一、信息集成的应用深度不够和缺乏服务的统一治理与管控等问题。因此,根据南方电网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将建设南方电网公司及分、子公司间信息交互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以支撑流程集成和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打破业务间的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促进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协同,实现对各个应用系统服务的统一管控,实现信息系统的横向集成。

在系统推广前期,需统筹各网省系统建设现状,充分考虑各单位可能存在的合理性差异,深入把握业务本质、科学兼容地区差异,集成涉及到结构、硬件、软件及流程等各个层面,保证业务的延续性,实现跨业务、跨层级信息有效集成。系统在推广应用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系统、设备等都会发生横向的业务及数据共享交叉,需提前对各供电单位当前存在的个性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个性化功能方向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核心统一,严格遵循业务模型

应严格遵循业务模型和需求分析的要求,在进行个性化功能梳理的过程中,要与业务模型进行严格比对,对于业务模型要求的关键业务环节和核心管控环节,应遵循核心统一的原则,在制定策略时要保证业务模型完整无误的在系统中得以落地。

适度灵活,充分体现分级分类管控思想。

对于各省区的合理化差异、管理创新与服务创先成果,在业务模型中属于一般管控环节的,应遵循适度、灵活的原则,制定合理的策略,在设计中兼容,充分体现网公司分级分类管控的思想,保持业务的先进性和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