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学习计划

研究学习计划

时间:2022-06-03 20:51:31

研究学习计划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1

一、重点工作又有新的探索

“政协论坛”作了新的探索。今年的“论坛”以社会热点为话题,紧密结合*实际,分《科教兴*人才为本》、《聚焦农民增收》、《解读光彩事业》和《话说黄梅戏》4个专题制作。4月启动,经过起草方案,邀请嘉宾,开协调会,座谈讨论内容,到起草提纲,脚本形成,外景拍摄,安排媒体刊播,直至通知委员、市县政协、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收听收看,前后用了7个月时间。特别是脚本的形成,我们加班加点,查阅了大量资料,赶写初稿,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为提高“论坛”质量,有的专题仅座谈、修改就进行了五、六次,甚至更多。6月,“论坛”摄制组赴湖北进行了考察学习。9月,处室人事变动,办公室仅剩1人,当时正处于外拍、专访和录制前的对接等工作繁重时期。综合处在工作同样紧张的情况下,抽调任吉梅同志帮助工作。10月底,“论坛”进行了电视现场录制。11月初,为报社、网站准备稿件。

今年的“政协论坛”,我们在嘉宾参与方式方面作了改革。减少了电视现场嘉宾人数,增加了场外嘉宾采访,使现场谈论更为集中、流畅,交流感更强,同时场外采访扩大了委员的参与面、增强了说服力和画面效果。报纸一改过去论文形式,首次采取记者采访形式,并以整版刊登,配以多幅照片,活跃和丰富了版面,强化了宣传效果。省电台今年提前全程介入,一改过去单纯念稿做法,同期声的大量运用,突出了电台的特点。11月中旬,“政协论坛”在省电视台、省电台、《*日报》、《江淮时报》、“*政协网站”上同时连续推出,反响好于往年。

政协工作江淮行在形式和内容上作了改进。一是中心更加突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采访。如蚌埠市政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淮北市政协参与招商引资,推动城市转型;亳州市政协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古文物保护等。二是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切入政协工作主题。如淮北市从中外合资企业雷森电子和独资企业城市广场等入手;亳州市从花戏楼和老子遗址保护等重点提案切入等。三是增加了室外和随机采访,强化了采访氛围,活跃了电视画面。四是扩大了宣传报道的时空。网站记者的加入,使“江淮行”在时空上得到了延伸。该项工作3月启动,5月进行,新华社*分社、省电视台等10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采访,历时9天,先后对蚌埠、淮北、亳州和阜阳以及涡阳、界首政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采访。第三次“江淮行”系列报道在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日报》、省广播电台、省电视台、中安网和《江淮时报》等媒体先后推出,共发稿108篇(幅)。

二、全会宣传工作更加务实

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组织新闻采访组第五次赴京采访。为使采访工作有条不紊,会前我们提前与委员联系、约访,同时为新闻记者采访提供良好的服务,做了充分的准备;会中,我们每天组织记者赴委员住地、会场和讨论现场进行采访。会议期间,4家新闻媒体刊播稿件(节目)116篇(条)、照片31幅同时,我们积极与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和首都媒体联系,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改革报》和《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先后多次采访报道我省委员出席会议的情况。

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宣传报道工作更加充分,策划、组织、协调、服务更趋合理。一是宣传报道更加活跃。会前我们为新增加的“基层委员风采”、“重点工作综述”等参与策划、积极组稿、联系委员;会中我们为新的节(栏)目“关注民生”、“提案追踪”等积极联络、协调。二是新闻敏感性更加突出。如上午省领导对大会发言作出批示,中午我们就组织新闻单位及时采访有关委员,作了深度报道。

三、日常学习宣传再上台阶

一是宣传工作面扩大,无论是省政协日常宣传报道,还是

委员会的宣传报道,均多于往年;二是《*政协》增加了信息量,在原有栏目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学习园地”、“委员风采”“市县政协”、“主席笔谈”和“工作研讨”的信息量。三是宣传橱窗提高了质量,内容更加多样,涉及到全国政协和省政协“两会”、共铸诚信、计划生育、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国庆和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等;版式有了新的变化,更加美观、醒目。

四、全年工作量超过往年

一年来,编辑、校对各类文稿100多万字,其中《*政

协》近90万字,起草“论坛”电视脚本、工作汇报、领导讲话、活动方案、送阅材料、交流材料和新闻稿件共40多篇;组织、安排日常宣传活动80多次,还组织了座谈会、协调会、“政协论坛”脚本讨论会,“论坛”外拍、对接、录制、审片,政协工作“江淮行”,全省学习贯彻政协章程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情况调研,宣传橱窗和工作调研等多项活动。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宣传工作不够规范,“政协论坛”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研究解决。

20*年,我们计划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充分依托媒体,做好省政协九届三次、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日常重要活动的新闻宣传工作。

2、继续开展“政协工作江淮行”新闻采访活动。“江淮行”

今年是第4年。该项工作自20*年开展以来,省主要新闻媒体已对全省14个市及部分县的政协工作,连续几年进行了阶段性的集中报道。今年将完成宣城、黄山、池州政协工作的新闻宣传任务,并根据工作需要,再次对铜陵市政协工作进行宣传。今年的“江淮行”将根据*南特点,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突出政协工作主题。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宣传报道的时空,“江淮行”新闻采访将于第一时间在*政协网站上。今年的“江淮行”2月下旬启动,5月中旬实施。

3、精心做好“政协论坛”工作。整体思路是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围绕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制作4集电视专题片。具体题目是《话说生态*》、《重振徽商雄风》、《网络发展与青少年保护》和《关注合肥科学城》(备选题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同时,我们仍将在《*日报》、省电台、《*政协》、《江淮时报》和*政协网站上开辟专栏。该项工作于4月启动,10月在省主要媒体同时推出。

今年的“政协论坛”继续本着“委员说,说委员”的精神,在电视脚本,嘉宾语言上再下功夫,努力达到政治性、生动性、活泼性的统一。

4、尽力办好《*政协》和政协宣传橱窗,力求做到严肃和活泼的统一。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2

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在职研究生参考考试的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

在职攻读研究生有四种方式:

1、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单证);

2、同等学历申硕(单证);

3、一月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联考(又称MBA联考)(双证);

4、自主命题形式。(单证)编辑本段在职研究生的详细分类 在职研究生大体上分以下几类:

第一:1月份的MBA、MPA、MPACC、MEM和法律硕士,双证(包含学位证和学历证),也是最难考的,通过率极低。其他的都是单证。

第二:5月份的考试是在职人员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考试,这种考试形式是先入学,后考试。一般情况下为免试入学,参加研修班,修满学分后(一般3年左右)参加每年五月份的考试,通过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通过率较低。专业上都是学术性专业,如经济学、工学、哲学等200左右个专业。

第三:10月份的全国联考,是包含GCT在内的在职研究生考试,其形式是先考试后入学。在你通过“十月联考”后,可以开始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修满学分、通过答辩后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GCT考试包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专业。其中,电子与通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可不受工作年限限制。GCT科目是四门: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基础、逻辑推理、英语。

(具体考试形式及题型试卷,在中大GCT网上可以找到) 10月联考(含GCT考试)在每年7月份报名、10月底考试。除了GCT,10月联考还有教育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等十几专业可以报考。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情境学习;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71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简单来说,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学习时间为一个学年,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园林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具备城市相关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服务于园林事业的发展。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主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设计,在具体实践中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技能,并运用较为熟练的技术,以图纸的形式表达园林设计思想。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其核心是模拟出现实工作中,景观设计者与需进行景观设计客户之间的工作情境,通过这种情境的设定,使学生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园林规划设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使其深入了解该门课程所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1情境教学过程

《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目前所采用的情境教学模式,多为外出实习、课程实训等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景观设计有更直观的认识,但对于设计理念的形成、设计技巧的熟练运用,则作用不大,这就致使学生的设计方案存在着设计过于空泛,设计方案异想天开不符常理,设计理念缺失,设计方式方法运用不当等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则必须通过不断实践,并通过真实的设计工作,才能够得以解决,这就要求在《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中应运用一种新型的情景认知教学模式来弥补现阶段的课程不足之处。

1.1授课过程

在课程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准备授课教案,钻研教材,制定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大纲要求,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好结合前沿资料和国内外最新资讯为一体的内容充实的教学课件,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其课堂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进行知识的获取。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实例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学,学有所用。比如,授课过程中可选取最新的景观设计方案,或者获得国际、国家景观设计奖项的设计方案,对学生进行讲述、分析,使学生能够从感知上对该类型的景观设计有最直观的认识,了解当代较为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并能够为已所用。

在课程基本知识讲述过程中,还可邀请设计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做报告的形式,进行某一专题的讲课,向学生传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以上方式方法,皆为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具备景观规划设计的能力。

1.2情境教学过程

现阶段的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流程,多为景观设计者(下称之为乙方)在需进行景观设计的客户(下文称之为甲方)提供的待设计基址上,按照甲方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形成设计方案文本,并以汇报的形式向甲方进行设计演示。甲乙双方根据乙方所作的方案文本进行讨论,在不影响政策法规,工程技术条件,造价等方面的基础上,乙方应尽可能的满足甲方的设计需求,并根据甲方的要求进行方案的修订,直至甲方满意为止。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实践经验,准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上述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流程模拟出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假题真做。具体过程如下:

以每班30位同学为例,每5人为一个设计项目组,全部共分为6组。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并进行项目分工安排。

6组之间进行抽签,确定好甲方与乙方。要求每组必须同时担任甲方和乙方两种身份,如第一组和第三组抽到相同签,则第一组为第三组的甲方,同时也为第三组的乙方。

甲方为乙方提供设计前期资料,并与乙方进行相关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的协商。

方案设计阶段:由乙方进行方案的构思,设计,并形成文本。

方案汇报:由乙方向甲方进行设计方案的汇报,并由甲方提出修改意见,乙方必须根据甲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方案的修改。

设计方案的完成:乙方按照甲方提出的修改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后,由甲方做出修改后建议,若甲方满意,则设计方案定稿完成;若甲方不满意,乙方则需继续修改,直至甲方满意为止。

2取得的成效

2.1基本了解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大致能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从任务书的下达、基址情况调查分析、图纸分析、总体方案直至局部方案的设计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根据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也能较好地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控制,使其不再天马行空,缺少目标性和原则性。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相互配合,集思广益

传统的规划设计类多是教师选择某一基址,提供基址环境,学生个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单独一人的景观设计作品往往内容单一,缺少设计理念。通过这种合作式的作业模式,使得学生能够相互配合,集思广益,提高设计水平,激发设计灵感。同时6人形成的工作小组,每组中有的学生设计灵感较多,有的学生绘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表现能力较好,有的学生计算机水平较高,多种类型的结合,使得方案能够以最优的形式得以呈现。

3存在问题

3.1缺少分工,少数学生投机取巧

个别小组中,缺少领导型的学生,使得小组中工作分工不明确,个别人投机取巧,没有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完成应完成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小组中领导者的权利没有明确,使其管理的力度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给予每组组长管理权限,对于不服从安排,不认真完成分配任务的学生,可开除出组,并上报教师,给予处理。

3.2设计缺少统一性

工作小组中有6位成员,且为新成立小组,在设计过程中,每位成员皆提出各自的设计理念、设计构思,若不能较好地将其融合,便会产生设计分歧、设计理念过多、设计思路混乱等问题,使得设计方案缺乏统一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设计理念,将不同的设计风格进行融合,形成统一性。

4结语

情境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仍处于实验阶段,不能够单凭某一学期或某一学年就能够形成稳定的模式,仍需进行长期的调查和分析,不断地完善,使其优势能够得到更多地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情景认知下的PBL教学效果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9(2):140-141.

[2] 孙得东,李卓冉.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1):92-95.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计划策略 课外学习 学习观念 元认知知识 英语听力

听力作为一项输入性技能,已经成为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提出的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中指出,语言学习者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因此,有效的听力理解是二语习得成功的保证,它确保了语言输入的质与量,而听力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听力输入的数量与听力策略的使用。在课外进行听力自主学习能增加听力输入的数量,而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听力学习的管理与评价,提高听力理解的质量。本研究以元认知计划策略的定义为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了解大学生英语课外听力学习中元认知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探讨计划策略对指导课外听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1 元认知计划策略概述

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即用于了解学习并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来控制学习的策略[1]。他们认为,计划策略是“为书面或口头交际的组织制定计划”,主要包括预测结果、安排时间等。Zimmerman 和Pons在策略研究中也提到,计划包括 “对时间的选择与安排”。此外,Wenden等学者利用访谈等方式,根据不同社会环境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活动,把计划策略概述为“学习者对语言目标、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优先考虑的语言项目、学习语言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所做出的决定” [2]。Stern在1975年的开创性研究中,根据其自身对语言能力的本质的认识以及第二语言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优秀语言学习者使用的十大策略,并以计划策略为首。他认为,计划是指“根据个人学习风格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 [3]。Michael Rost 在听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研究中,把计划策略详细解释为提前组织、定向注意、选择性注意与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对某项听力任务的目标确定”、“对听力要点的关注”、“对听力动机的管理”等[4]。

国内的文秋芳教授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她按照Skehan的信息理论模式,提出了双维度的策略归类框架。而在语言学习的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三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其中管理策略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等。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要求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5]。此外,一些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员在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中,结合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计划策略细化为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预测重点难点、选择注意力、安排时间等。他们的调查结果还表明,听力计划策略是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之一,不仅不被学生重视,也受到教师的忽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阐述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听力学习。

2 大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运用情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2名大学生,其中英语专业62人,非英语专业140人。调查方式为问卷与访谈相结合。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动机的选择题;第二部分为课外听力计划策略的调查,包含12项与计划有关的策略,分为目标计划、时间计划、材料计划、方法计划四组,采用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分为五级选项(如1=从不,5=总是)。问题的设计主要根据笔者在访谈中获得的信息,并参考国内外学者对计划策略的概述与定义以及相关研究结果。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202份,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其中英语专业62份,非英语专业136份。笔者运用SPSS 13.0对问卷所得数据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判断非英语专业与专业学生在计划策略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策略的使用与听力学习观念、动机之间的关系。

3 调查结果和讨论

3.1 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

表1显示,受试者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为中频率(2.5

如表2所示,两组受试在总体情况的差异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t=-9.877,p=0.000),而且在各组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产生差异的原因显而易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听力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基础课,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而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听力只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一部分,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课外时间的投入了。此外,在四组策略中,材料计划与目标计划的差异尤为显著(t值分别为10.174和8.459)。可见,专业学生对听力学习有更明确的目标,在课外更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水平的不同风格的材料进行听力练习。

3.2 计划策略与学习观念、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文秋芳认为,观念对策略的使用有相当的影响。学生的某种观念越强,使用相对应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作为一种日积月累又不断变化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动机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6]。本研究中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是否受到自身学习观念与动机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性检验进行判断。

由表3可见,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观念和学习动机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

表3还显示,学习动机与计划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属中相关(0.6

3.3 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

元认知知识是调节学习的关键。Vandergrift认为,听力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者知识(Person knowledge)、任务知识 (Task knowledge)与策略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学习者知识是指对自身语言学习情况以及对个体学能、动机等对语言学习影响情况的了解[7]。具备充分的学习者知识能促进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课外听力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对学习时间、材料与方法进行计划。任务知识是指对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本质等方面的了解。学习者对任务要求的理解以及选择对应策略满足要求的能力对计划策略的有效使用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不成功者往往缺乏选择正确策略所需要的有关任务要求的元认知知识[8]。学习者对任务的充分了解与分析有助于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策略知识包含对获得学习目标所需的有效策略的了解,例如促进听力理解的总体策略和具体策略。学习者制定的计划只有在自我管理、评价等其他元认知策略的协助下才能得到实施,从而产生效果,因此缺乏策略知识不仅导致计划的不完善,还影响计划的顺利实施。

4 本研究对听力教学的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计划策略的主要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正确的元认知观念与合理的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9]。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听力课堂教学中融入元认知观念的强化与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与培训,培养计划、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逐步将听力教学模式从“以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教师可帮助创造课外听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此外,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和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合适的听力计划,并适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弥补课堂听力教学时间上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听力学习。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M., Chamot, A.U.& Küpper 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1989, (10 ): 418-437.

[2] O’Malley, J.M.&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6-111.

[3] Grenfell, M. & Harris V. Modern languag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35-40.

[4] Rost, 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54-157.

[5] 文秋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争端[A].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C].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7] Vandergrift, L. The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listening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2006,(3): 431-462.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课题研究式教学;Photoshop课程;实施步骤

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春风扑面的形势下,我国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却并不乐观,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的“备胎”选择,由此导致了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堪忧的结果。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仅为初中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都有待于改善和提高,诸多原因造成《Photoshop图像处理》这一学科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探索一种适合Photoshop教学法的新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设计准备

1.设计研究课题

课题设计是指在授课前期学科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性题目,它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基础,在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课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研究课题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摒弃“本本主义”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即将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设计时要充分与学生生活背景、未来工作需求相结合,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合理、适当的处理后设定为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其能创造性地研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2)课题的设计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研究课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和工作问题中,据此做适当的处理后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从而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使得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顺利完成“同化”与“顺应”的过程,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拟订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重点是为学生拟订研究计划。教师依据课题内容把重、难点有序地融入研究计划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据可依地开展实践研究,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力促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科研型的中职师范生。课题研究计划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即,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拓展研究。拟订课题研究计划其作用如下:

(1)将课题研究计划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利于实践研究的开展。

(2)提高科研能力、协作能力,改变以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完后做枯燥等待的现象。针对同一内容,学生的研究时间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当前研究内容后,可依据课题研究计划独立开展下一环节的实践研究,或帮助其他同学开展研究,提高其独立研究能力和协作能力。

(3)计划书的拓展研究内容为可选完成项目,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基本内容的研究,反之,部分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后可独立开展拓展研究部分的内容,总结交流过程中通过展示拓展研究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动力。

(4)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及表达能力。完成研究内容后,请学生对知识点加以总结、提炼并填写研究结果,在完善了科研过程的同时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上开展研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制作步骤

出示研究课题和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内容的制作步骤,使学生对作品的制作建构一个整体的过程框架,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加以梳理。这一环节的实施,教师可使用谈话法、提问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制作步骤,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看的现象。

2.研究制作方法

学生对制作步骤有了整体建构后,即可开始分步研究制作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任何一个作品的制作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再适时引导讲解。

3.实践理论验证

师生共同研究了作品制作方法后,由学生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下发课前设计的课题研究计划,让学生依据计划书开展实践研究,教师巡回辅导。经过长时间观察分析发现,在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当中又分为两种性格的学生,即外向型和内敛型。外向型学生表现为热情大方,愿意帮助其他同学讲解制作,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去帮助其他同学,使其在辅导过程中升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身师范性和示范性;内敛型的学生较为深沉,自己做完后喜欢静静坐在自己位置上等待教师安排下一环节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让其参照下发的课题研究计划书开展下一步骤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实现分层次教学。

4.总结研究结果

在反复实践研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研究结果的填写,用以再现知识点,完善课题研究计划的填写,提高学生的总结梳理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5.创新研究交流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6

按:省人口计生委按照中央和省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在制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又制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方案、调研方案、宣传方案和培训方案四个配套方案,做到了学习细安排,活动有抓手。现将他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方案》予以转发,供各部门单位参考借鉴。

一、调研目的。按照《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1.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人口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出生缺陷预防等重点工作情况。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开展情况,群众生殖健康状况,群众人口和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情况。3.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人口计生“三线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人口计生队伍及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10月8日—10月13日为调研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提纲;二是印发调研通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二是各调研组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11月下旬为成果运用阶段,一是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二是遴选部分优秀调研报告经委党组审定后,上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上旬-2009年2月为后续工作阶段,要结合调研成果,进行对照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五、调研提纲:一、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各相关部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在党政领导重视、部门综合治理、公共财政投入、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做法、主要成效、经验启示以及存在的问题;党委政府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二、人口计生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最需要省人口计生委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对省人口计生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三、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家庭在享受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时能否得到优先优惠?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希望得到哪些帮助?人口计生工作中是否存在强迫命令、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对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选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关怀群众生殖健康;深入开展“五关爱”活动,促进人口计生新机制建设;开展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调查研究;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关注民生,积极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推进利益导向机制建设,落实“两项制度”情况调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及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健全监督机制,服务科学发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四权分离”监督制约机制运行情况调研;开展“万名爱心儿女走进万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活动,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人口计生系统开展效能监察情况调查

七、有关要求。1.明确责任。办公室和人事处负责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和访谈提纲,各有关处室负责具体实施。各直属单位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求真务实。不简单听取工作汇报,要深入到基层,融入到群众中去,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要立足大局,找准问题,研究思路,探索规律。要敢于摸实情,勇于讲实话,善于提实策。3.廉洁自律。要摆正位置,虚心学习,下基层调研时,轻车简从,保持勤俭作风,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7

学校是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地方。当然,要把最好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比较先进的做事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地做事效率,增强他们地创新能力。因此,生物课的教学要向学生介绍科学的探究方法。另外,中学生大多在11—18岁之间,他们的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是那么丰富,尤其是经历的探究过程比较少,对探究方法了解不足,给一个具有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思考,怎样操作。人都是有争胜心的,年轻人尤其如此。他们渴望得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能够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快速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科学的探究,通常要经过如下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性到理性”。因此,教师可以先叙述和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科学研究,当学生对这些科学研究的事例有所了解之后,再来分析这些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它分解为上述六个步骤。这样,学生不但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感性认识,而且也有理性认识,获得的方法就是完备的。

2、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讲,提出问题要比研究问题难。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活动总是依据于现有的经验,而现有的经验都是经过实践所检验的,非特殊情况不会出现问题。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没有发现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依据过去经验活动,没有遇到问题,人们发现问题的意识淡漠,不会去刻意寻找活动中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是问题总是隐藏在事物的背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问题特别隐蔽,极不容易被人发现。还有,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在哪一个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寻找问题没有明确的方向。而一旦问题被提出,解决它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只不过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简捷,是否科学而已。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重要的,而且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科学探究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逐渐增强质疑提问的本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故意留下后门,让学生钻空子,找问题。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上一节的内容“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强调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繁殖,一种是无性繁殖。然后,按照教科书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前面的复习,繁殖的两种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可是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科书所列举的例子都是有性繁殖,学生不免会想到:昆虫有没有无性繁殖呢?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呢?这就引出了一个生物方面的科研课题。但是,如果教师不做复习,或者在复习的时候不强调两种繁殖方式,那么学生可能就提不出这样的问题。

3、要重视研究计划的制定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题设计;密码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1]。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2]。《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豫教基〔2016〕123号)明确提出,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其中“社会实践”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情况,要求采用写实的办法客观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不仅使同学们拓展了视野,也对生活、对社会多了一份思考,这份收获是无法通过“刷题”获得的。

2015年高一暑假期间,在郑州十一中王晓旭老师的指导下,本人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你说的是什么――关于密码的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2014-2015学年郑州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员。”以此课题为例,对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分析。

1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流程

1.1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 狭义的理解是指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3]。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狭义的理解,也就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 它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 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它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4]。

1.2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流程

根据老师指导和探索实践,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分析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行动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结论探究”五步流程(图1)。按照上述流程,对“你说的是什么――关于密码的研究”研究性课题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2 分析确定选题

2.1 确定选题的方法

选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前提。高一暑假期间接到研究性学习任务时,对选择什么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同学们想法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遵循选题是否有意义、是否适合中学生水平、探究步骤是否合理、研究结论是否清晰等标准,保证了我们选题的科学性。

2.2 确定选题的实例

以上四条原则,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我们小组最终确定的选题是“你说的是什么――关于密码的研究”,就符合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课题内容贴近日常学习中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知识,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破译传统加密技术的小试验,验证了相关结论,锻炼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3 制定研究计划

3.1 制定计划的方法

与大家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在研究性W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

因此,确定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之后,我们首先要制定研究计划,也就是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想法或思路。一般来讲,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来制订研究计划:“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将要做什么?”等等。当然,这个研究还会随着后来新想法、新信息的出现,而加以适时调整与修订。

3.2 制定计划的实例

确定了“你说的是什么――关于密码的研究”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后,同学们经过分析,感觉密码学作为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按照中学生目前水平,深入研究得出创新的结论比较困难,所以,我们把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工作计划进行了定位,主要是学习密码学的古今发展历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密码学构型原理,对简单密码进行制作破解等。

4 设计行动方案

4.1 设计方案的方法

通过分析研究计划的内容,确定整个行动方案的框架,再根据目前所具备的条件和小组成员情况,设计调查研究方法和具体行动方案。

4.2 设计方案的实例

(1)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密码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并对最新的成就进行研究,展开学习。分析古典加密(机械阶段)和近代加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编程)的异同点,

(2)采用实践法,通过有趣的密码破译游戏,让大家认识到密码的魅力所在。了解密码的基本原理,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性。实践内容包括简单的替换加密法、换位加密法、进行密码加密法,以及利用米汤密写、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密码加密等。

(3)采用实践法,了解计算机时代加密矩阵法、替换加密法、换位加密法、多码加密法等加密技术的原理,通过小组实践演示进行密码破译。

(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问卷的方式获得不同年龄和职位人群的信息数据,调查人们对密码的了解情况和兴趣,对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

(5)汇总研究性学习成果,由指导老师对小组的研究提出建议,小组成员进一步改进,对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和整理,汇总成文。

5 开展调查研究

5.1调查研究的方法

按照设计的行动方案,通过诸如问卷、观察、访谈、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事物作品等形式,去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

5.2调查研究的实例

我们小组首先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密码加密。在这个环节中用了两种办法进行密写,分别是米汤密写和柠檬汁密写。米汤密写就是利用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纸上书写不会留痕迹,干燥后与普通白纸并无差别所进行的,就是将平常家中蒸米饭时的米汤降至室温,用毛笔蘸取米汤在纸上写字,晾干后用碘酒来显示,字体呈蓝色 。而柠檬汁密写则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它需要将柠檬榨汁,再用毛笔蘸柠檬汁在纸上写字,晾干后将白纸与热源保持20cm距离烘烤,受热后变棕色,字迹就会像变魔术一样渐渐显现出来。而原理呢,则是因为柠檬汁中含有赛璐玢,晾干后纸上不会留下痕迹,柠檬汁着火点低于纸,在火上灼烧,密写后的地方会变焦面显出棕色字迹 。

接下来我们小组成员们对密码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查阅了许多资料,并对从书上找来的密码进行了分类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加密矩阵法(二分密码:二维的,用5×5的矩阵加密)、替换加密法(仿射密码:替换密码,一个字母对一个字母。凯撒密码:即将密文的每个字母向后推三位即得到原文希尔密码:运用基本矩阵论原理的替换密码。摩尔斯电码:由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组成,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以及更深一层次的换位加密法、多码加密法等 。又通过学习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根据书中主角索菲・奈芙的密码破译工作,把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文字符号中蕴藏的深深的玄机来进行检验,别有一番乐趣。

最后,小组成员做了一些简单的小密码,并发放了一些调查问卷,针对不同的年龄、身份人群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包括密码的运用以及对密码的了解等,了解了一些当代不同职业人员的对于密码的看法。

6 进行结论探究

6.1结论探究的方法

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或者对原有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或者对各种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最佳的答案。

6.2结论探究的实例

第一,由于时间的仓促以及准备的不够充分,对于构成当今社会的安保基础――电子密码系统的了解不深,可以说只是懂了一点皮毛。

第二,在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时,因为没有老师现场辅导,再加上本身的思考不够全面,走了不少弯路,虽然最后完成了实验,但也给大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了一个醒,遇事要多问,并且要细心考虑周全。

第三,当自己制作简单密码的r候,并没有完全掌握密码的精髓,有一部分是比葫芦画瓢做出来的,主要是因为研究不够深入。

7 结束语

当今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密码学已越来越重要,本小组研究的“你说的是什么――关于密码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技术较强的探究,涉及到历史,化学以及数学相关学科的知识,经过大家一个暑假的辛勤探究,初步有了一些成果,对密码问题有了一定的看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对“分析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行动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结论探究”五个阶段有了明确理解,并掌握了具体步骤;通过自主完成有关密码验证的小试验,对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大家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家在活动中领会到了小组协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很难学到的,在未来生活中难得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9

坚持“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实效性、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工作思路,发挥教研组的教育研究职能,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教育学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学校教科研的领导,努力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

1、完成上级各教育部门要求完成的教科研工作任务。

2、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提高大家教科研工作的理论水平。

3、积极加强教科研活动的,每学期召开课题主持人会议至少两次,各课题主持人按计划扎实开展课题工作。按区教科室要求,课题主持人每学期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题研讨2-3次,一学期各课题主持人至少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开展一次研讨展示活动,并对开展的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归纳和提升,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按上级教科研部门要求按时上交各种资料.

4、认真积极做好课题部分课题的结题工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让广大学生在爱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2、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学习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学习学校图书馆订的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和购买的书籍或其他来源的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刊物以及网上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求每位教师完成至少15篇的读书笔记和书面教学反思不少于15篇。

3、本学期学校继续进行骨干教师讲坛活动,9月份、12月份的第四周各开展一次。

4、根据上级部门或课题要求,继续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培训,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

5、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各学科研究中的作用,教研组活动一方面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要以本学科的具体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学校和教研组确立的研究课题为引领,以说课、听评课为载体,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对教材教法

的研究等形式,Ji发教师思维碰撞,促进教师共同提高;教研组长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本组教师高质量完成教研任务。

5、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结对子,通过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听评课指导,促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6、继续完善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历年的教学成绩、教科研成果、继续教育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个人发展档案,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服务。

7、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与邻校以及区外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研活动,使我校教研组不断开阔教研思路,丰富教研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8、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特别是教师书写水平和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上课必须用普通话,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和迎接第二类语言文字城市达标,同时要重视对学生书写方法的指导、书写习惯的培养以及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课程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综合实践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2、计划管理。学校各项工作都要有计划,建立教师、教研组、学校三级计划管理体系,加强计划性,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3、制度管理。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落实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和学生的学习常规,使制度成为规范教学行为的保证。

4、过程管理。教学工作既要看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本学期继续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及单元检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纠正问题。教导处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查。

5、教研组管理。健全学校教研组管理制度,规范教研组工作,完善学校教研组考核评价方法,规范各教研组活动,使活动落在实处,做到时间、人员、内容、地点四落实。教研组学期检查教案四次,检查作业两次,期末对教研组进行评价与奖励。

7、教学分析管理。明确教学分析是教学过程

的一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一步。强调每一次考试分析的作用,要对不同学生做出诊断。继续落实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做好单元监测、期末的质量分析,及时做好记录,引导教师把分析结果内化为师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新起点。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自然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政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10

“实践教学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是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既包括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1]

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工作需要具备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所以博物馆学专业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能够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人才。高校博物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消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建立与课程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研究、生产劳动能力共同培养的“三对接”实践教学模式,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深化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有益于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一、与课程知识学习相对接的“课程实践”

“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兼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特性,尤其是关于藏品管理、展览设计、观众调查、展览讲解、博物馆参观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在这些环节上必须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接触博物馆实体的机会,以及对相关博物馆工作的体验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该学科的感性认识,才能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2]利用校外博物馆与文物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性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课程实践的开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基地实践的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3]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项目。教师作为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负责进行教学的课堂进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策划组织教学项目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负责参与具体实践活动,完成教师拟定的项目任务,从而达到对课程学习内容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陈列理论和方法,其中关于陈列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撰写陈列大纲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自己独立撰写一份陈列大纲,实现对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可发挥校外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博物馆举办的具体展览,将其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在观摩和分析博物馆陈列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陈列大纲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课程实践围绕如何撰写陈列大纲进行,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

项目教学的实施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结果的评估。确定项目任务要遵循三个原则:实效性,即项目任务必须能够被学生感知,并与实际相结合,可通过操作来完成。多面性,即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运用多元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由项目带动学生多元思维。延展性,即项目任务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扩展,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项目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结合项目计划实现的效果组织项目评估,由教师制定评估标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以“撰写博物馆陈列大纲”的项目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步,向学生明确项目教学的任务,即以具体博物馆的藏品为资源,策划并撰写一份文字表达的主题陈列大纲。第二步,布置项目计划。这个步骤包括将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建项目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陈列大纲的撰写;组织观摩考察博物馆陈列,教师结合具体的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考察和研究博物馆中的某类收藏,作为提炼主题、策划陈列的资源;指导学生项目小组完成一份主题陈列大纲。第三步,项目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包括对藏品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陈列主题和策划陈列内容框架;策划设定用以说明藏品价值和陈列主题的辅助展品(包括陈列标题、部分、单元、展品的说明文字,以及图表、沙盘、绘画等科学或艺术类的辅助展品)。其次,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考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分析一个具体陈列的特点,并结合该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再次,分析和研究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份某类藏品的登记卡,学生根据登记卡上的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并到博物馆展厅中具体观察展出的此类藏品,运用文物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知识,撰写藏品说明,并提炼一个陈列主题,设计陈列内容框架。最后,基于藏品研究撰写陈列大纲,包括标题―部分―单元―藏品组合―藏品和辅助展品的说明文字。第四步,学生展示项目完成情况,由小组成员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陈列主题和陈列大纲的构思特点,以及撰写陈列大纲的程序。第五步,教师组织项目评估,评估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制定各项评估标准及得分标准。(1)陈列主题突出且新颖,并能够高度概括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30分);(2)陈列大纲内容框架充分体现主题,各类文字表达精练、有感染力,达到雅俗共赏(30分);(3)展品组合关系紧扣主题(20分);(4)辅助展品的选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分)。以上各项评估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讲评三个方面。

师资历来是教学组成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建设与培养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保证。博物馆学陈列设计的课程实践教学,除本校主讲教师外,还可以邀请博物馆资深的陈列设计人员,以其设计的陈列内容为案例,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具体讲授。高校博物馆学教师和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教学队伍组合,可以达到教学相长,丰富教学队伍成员的知识水平并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授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二、与科学研究相对接的“申请与实施‘大创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目前国内各高校除了组织学生申报省、教育部的训练计划,学校本身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项目,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探索研究实际问题,并开展创新研究是“大创计划”的宗旨。“大创计划”是通过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将该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大创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与现实紧密集合的项目选题。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未来要进入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工作,“大创计划”项目的选题和实施都必须以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传播的博物馆发展现实为考察对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项实际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解决,是一项高层次思维活动。“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5]

教师在指导“大创计划”这项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式教学”理论。“基于问题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境、组建问题研究小组、启动问题、进行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展示和评估等环节,是一个由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解决、评估解决效果构成的高层次思维训练过程。由于“大创计划”需要项目团队通过答辩才能够结项,“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项目完成的质量,并顺利通过答辩。

博物馆学的理论完全来自于对博物馆具体实践的研究,通过对现实博物馆活动的考察,提炼问题进行申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并通过成果评估的反思活动,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是“大创计划”的指导实施流程。例如围绕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大创计划”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机构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这项功能的实现决定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能否履行好“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使命,提出“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的“大创计划”选题,指导学生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博物馆设计科普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应用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行效果检验,最终完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现以本人曾指导过的部级“大创计划”“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为例,具体阐释问题研究的过程。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考察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考察内容包括:观众对展览吸引力的评价、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程度、博物馆教育学习活动内容、观众参与活动后的评价、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需求。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思考问题:博物馆如何开展科普教育。第二步,形成研究小组,对问题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自发地组建“大创计划”的研究团队。第三步,启动复杂的问题,设定项目研究课题: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策划与展开――以某个博物馆为例。第四步,解决问题。(1)访谈:组织学生与实践教学基地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工作者访谈交流,包括对从事这份工作的体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教育工作者与参观学习者的关系;开展与观众的访谈,面对面地了解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2)调查:组织学生运用博物馆教育学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一份“观众参观学习需求与体验”调查问卷,并在博物馆中发放给观众,进行回收分析;跟踪参观学习行为,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进行跟踪了解,并倾听参观者的交流。第四步,完成研究。包括:课题研究组利用研究所积累的图文资料、影像和语音资料制作课件,汇报研究过程;为所考察的博物馆编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指南;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第五步,研究成果评价及完善。包括观众评价,组织学生将设计策划的教育项目,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观众参与过程的行为、情感变化,并在观众参与后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习者的体验和意见、建议;指导教师点评;小组自评;在观众评价和教师点评基础上,进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三、与生产劳动相对接的“专业实习”

所谓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为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岗位意识,了解岗位价值,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能否获得和提升岗位操作技能的水平,是由工作者的岗位意识强弱,对岗位价值是否具有科学认识所决定的。博物馆学专业实习,学生将被安排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从事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为了使学生通过专业实习获得良好的技能训练,树立岗位意识,培养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热爱,专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和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在博物馆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可以使实习学生很快熟悉工作岗位的特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见表1)。通过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可以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操作要领,强化岗位意识和建立科学的岗位价值观(见表2)。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11

收稿日期:2012-08-1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316);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丁云飞(1967-),男,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暖通空调技术的研究,(Email)。

摘要:文章在分析“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新要求,提出将传统的生产实习环节细分为设备制造生产实习、设备管理生产实习和设备安装生产实习三个阶段,制订了融合递进式企业实践环节培养方案。

关键词:“卓越计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培养方案;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18-05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计划”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1],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培养,1年进入企业联合培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时将原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城市燃气工程”两个专业合并而成的[2]。该专业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3],但仍然存在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4]、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5]。文章以建环专业为例,对“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要求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广州大学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见图1)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方案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对学生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该方案实施“3+1”培养模式,明显增加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图2是广州大学在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拟订的融合递进式实践环节培养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社会对建环专业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将生产实习环节细分为设备制造生产实习、设备管理生产实习和设备安装生产实习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生产实习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一体,内容循序渐进。如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及专业导论课程后安排认识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而且可以为其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到设备生产企业学习设备制造工艺,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过程的融合递进式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融合和促进。

图1 广州大学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图2 广州大学建环专业融合递进式培养体系

二、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卓越计划”强调夯实理论基础,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1.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

“卓越计划”的实质就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系统化过程,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环节。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重授人以“渔”,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就业需求。

2.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要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卓越计划”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增加实践环节的同时适当压缩了课堂教学内容,但理论教学的地位并未改变。因此,这就要求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科学安排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兼顾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的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互相融合,互相补充。

3.建环专业学生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建环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向各类建筑设计院、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技术经营、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及检测等,而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要有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教学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二)“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工程能力的培养

1.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建环专业现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2~3周)、课程设计(附属于各专业课,共计4~5周)、毕业实习(2周)和毕业设计(13~15周),存在着实践环节时间不足、系统性差等问题。而且实习环节又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缺乏对实际工程的深入了解,达不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要求;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也未能有效地与实际工程接轨,存在“闭门造车”现象。作为应用型工程类专业,建环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满足实用性与工程性的要求,还要满足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卓越计划”实行“3+1”培养模式,明确要求需有1年的企业培养过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明显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使教学实践环节更加系统化,彻底改变了实习环节多以参观为主的现状,使学生能系统地深入实际工程,加入企业设计队伍,真正地参与工程设计,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设计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应建立稳定的企业培养基地

与传统的以校内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卓越计划”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人才培养上校企联合。除了校内培养方案以外,还要制订企业培养方案。为了保证企业的有效参与和培养质量,应建立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这是“卓越计划”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

3.应重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

“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工程实践经历,青年教师必须到生产单位实践、学习,了解工程动态,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此外,应借鉴国外“实践教授”模式,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建立一支稳定的、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队伍。

(三)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计划”的灵魂

1.打造创新训练平台,强化创新能力考核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整个培养过程,逐渐形成一套适合学生能力拓展的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方案,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建立大学生科技训练基地,充分利用课程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和专业实践提供平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能力学分,即学生完成规定的创新能力训练内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核,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纳入教育教学的中心内容。

2.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应利用国家、省、学校各级部门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行业组织的各类知识竞赛、设计大赛等平台,引导学生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自觉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逐渐形成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保障条件的良性机制。同时,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各类研究课题,包括研究性项目、创造性设计项目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3. 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

积极引导教师将科研课题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型实验,形成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充当科研助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科研过程,学会数据采集方法和实验技术,懂得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收集文献资料,在科学研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能力。

4.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

实验课程应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探究实验结果,积极开设体现“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改革教学方法

在重视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增加有关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关的学术论点、争论性问题、当前学术动态等向学生作引导性讲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实施“卓越计划”面临的最大挑战

“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要使学生具有未来“卓越工程师”素质,必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但目前在高校,特别是广大地方高校实施国际化教学的条件不够,经验不足,渠道不畅。因此,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国际化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走出去,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这方面可借鉴交换生、联合培养“2+2”或“3+1”等国际合作培养模式。此外,可充分利用港澳优势,全方位加强与香港、澳门同类院校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应重视“本土国际化”的培养,利用在国内举行的各类国际性展会、学术会议等平台,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接受国际化训练。同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国际接轨,加大双语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获取本行业国际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使多数学生在国内也能接受一定程度的国际化训练。

(五) 质量监控体系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主要立足校内,各高校都有一套完善的校内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到企业接受一年的培养学习,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能力培养,因此,建立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企业培养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卓越计划”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且培养过程涉及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因此,严格的质量监控是保障“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由教务处牵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等组织协同,建立“全员”(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企业指导教师)参与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对教学“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第二课堂、企业培养环节等)的监控,并确保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

2.加强企业培养过程的监控

“卓越计划”要求学生经历一年的企业培养过程,学生到企业接触实际工程,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与传统的实习环节不同,“卓越计划”企业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培养过程,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多,这对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企业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尤为重要。在学生进入企业培养环节之前,要制订详细的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对企业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编制详细的大纲,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逐步做到企业培养过程的管理与学校管理的接轨。

3.建立完善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基地负责人制度,细化各负责人的职责

专业负责人要组织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规划,落实实习基地建设、课程负责人、骨干课程教师的安排、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教学方法研究等工作,加强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和跟踪本专业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建设,课程负责人要承担课程建设规划、组织制订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规范等工作。

基地负责人要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制订基地建设规划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工作,并负责企业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企业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卓越计划”在建环专业的有效实施,除了要制订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外,还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制订与建环专业相适应的企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落到实处,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肖勇全.深入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暖通空调,2003,33(3):49-51.

[3]王海涛,沈恒根,程海峰.注册工程师制度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2,26(5):521-525

[4]邹国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改革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90(1):72-74.

[5]董春桥,杨家宽.建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49-52.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DING Yunfei, WU Huijun, ZHU Chihui, XU Xiaon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P. R. China)

研究学习计划范文12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