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

时间:2022-11-15 01:03:07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范文1

关键词:艺术;艺术语言;形式;内容

骆小所先生首创的艺术语言学是上个世纪建立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也是语言学与传统艺术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其“艺术”含义源于传统的“艺术”,而又超脱于传统的“艺术”。

一、基于传统的 “艺术”含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艺术”的定义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对世界进行精神掌握的一种特殊方式,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概念一般有3种涵义:(1)泛指人类活动的技艺,包括一切非自然的人工制品;(2)指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各种创作,既包括各种具有审美因素的实用品的制作,也包括各种艺术创作;(3)专指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专供观赏的各种艺术作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骆小所先生从艺术的审美角度对日常生活及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作动态地分析,用文学、美学、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语言、研究言语,探讨语言美的特质,创立了艺术语言学。

二、超脱于传统的 “艺术”含义

骆小所先生的《艺术语言学》认为,“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破格语言或变异修辞,它是和规范的、符合语法结构形式的语言相对而言的。从词与词的组合搭配来看,它是对常式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它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和辞里的距离,它表面上是悖理、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词与词的组合不合规范,但它深层却潜藏着更特殊的含义。它传递的不是表层理性信息,而是潜在的表情信息和美学信息,是艺术化的语言。”

(一)超常的组合搭配

艺术语言的“艺术”,首先表现在其对语言的各种单位的超常设置上,这些单位包括音节、语素、短语、句子、语段、篇章。常见的有词语的语音变异、词语的义位变异、词性类属变异、词语的组合搭配变异、词语的色彩变异等。这些变异主要体现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语言中,它主要表现为对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例如: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

这里的“晴”其实是“情”的谐音,这一语音变异形式的使用,起到了特定的表达效果。

2.在他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自己受了冤屈都一点也不敢豪横,正像住惯了笼子的鸟,遇到危险便闭目受死,连叫一声都不敢。(老舍《离婚》)

“科员”是个寻常名词,在这里却让它带上了宾语“一辈子”,临时用作动词,表示“做科员”的意思,突出了“科员”的平庸、卑微,形象地展示了作品中人物对自身命运强烈不满的内心活动。

3.我喜欢找一条漂亮的马路,然后在上面气定神闲地走,走过斑斑树荫的时候,我像是走过了自己心中明明灭灭的悲喜。(郭敬明《郭敬明成长日记》)

“走过”与“自己心中明明灭灭的悲喜”是反常搭配,可是,作者通过“走过斑斑树荫”自然引出“走过了自己心中明明灭灭的悲喜”,本来很抽象的“明明灭灭的悲喜”,由具体的、可感的“斑斑树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4.不论大家怎么想,孟祥英的婆婆总觉得孟祥英越来越不顺眼,打不得骂不得,一肚子气没发作,就想找牛差差老婆开个座谈会。(赵树理《孟祥英翻身》)

“座谈会” 本来是指商量了解问题的会议,但这里转用来指孟祥英的婆婆拿着孟祥英没法,就找别人说长道短。这样,用简炼的文字形象地刻划了一个尖酸刻薄、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的妇女形象。“座谈会”的语体色彩发生了改变,使语言生动活泼,引人注目和思考,同时也增添了一层幽默诙谐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突出形象和情感

艺术语言的“艺术”更多的表现在其内容的美上。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说:“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发话主体之所以能创造出反常的言语,源于其内心的情感冲动。当客观对象与发话主体的需要契合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激起主体巨大的情感波澜,使之长上想象的翅膀,飞进对象之中,与自己当时占优势的情绪相一致的东西加以强化,然后再描述出来。此时,客体被人化,主体被物化,物我交融。如此复杂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广阔的意蕴空间常常使得语言媒介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艺术家们便调动一切语言表达手段,包括多种人文内容的因素在里面,诸如文化的、心理的、审美的等因素相互叠加和融合,使作品的表达不仅言能尽意,而且妙不可言、出神入化,于是,文学语言的变异即艺术语言的产生也就成为可能。诸如:

1.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艳丽如同甘露,/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鬈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轻轻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林徽因《笑》)

诗的意境是静中有动,以优美的想象以及意境的空灵洒脱打动读者。在诗中,“笑”是本体,“甘露”、“水的映影”、“风的轻歌”、“花影”、“云的留痕”、“浪的柔波”是喻体。在这一连串的比喻中,“笑”从视觉顺次转入听觉,凭借视觉与听觉的通感,使“笑”不仅有了声响,而且具有了形状,从而给人以具体真切的实感。这是客观生活的“真”与主观情感的“诚”猝然遇合的结果。

2.偶尔站起来拉开窗帘,看楼下黑色的田野安静的呼吸,可以闻到田里植物凉爽的清香,……(郭敬明《郭敬明成长日记》)

“楼下黑色的田野安静的呼吸”和“闻到田里植物凉爽的清香”,能让读者感悟到作者通过比拟和通感修辞手段描绘出的一个秋天夜幕下静谧的田野的景象,表达极具艺术感染力。

3.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那些还不能真正算得上挫折的际遇,却不知在黯淡中点亮一颗充满希望的心。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只要你的心是亮的,世界便定会春光明媚。在心灵的画布上涂抹阳光,终会绘出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在心灵的画布上涂抹阳光》)

比喻、比拟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表达生动、形象,富有哲理。

像这种客观物象经过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就是艺术语言中的意象。它是意中之“象”,是一种富有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这种具有意象的语言,辞面所描写的“象”,已不是客观之“象”,而是发话主体“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能揉合的”(艾青)塑造出来的,是客观之“象”的变形,它传递的已不是话语所要传递的真正信息、理性信息,它传递的是“意”,是话语的潜在信息、感性信息,它深孕于辞内的深层。这样的艺术语言具有空灵美、神韵美、虚幻美、意象美。

艺术语言超常的组合搭配与突出形象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句法的破坏往往会造成语义上的模糊,语义上的模糊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浑沌状态恰好表述了直觉,它净化了芜杂的现实世界,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多样的感受,也给受话人以无穷的回味。因为,对审美来讲,不需要写得太实,太实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梁启超云:“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因此,艺术语言往往重写意而不重写实,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重意象而不重物象,重心理时空而不重物理时空。艺术语言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它不是形式逻辑,而是情感逻辑。“总之,艺术的表达绝不是逻辑的对立物”。它是一种超越语言常规的“负搭配”,但更是合于语感的“正搭配”。

因此,“艺术的要义一般就在于意义与形象的联系和密切吻合”(黑格尔),艺术语言追求的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艺术乃心灵之物”(马克思・J・费里德兰德)、“言者,心之声也”(李渔),“艺术是生命的形式”(苏珊・朗格)。生命的形式,其实就是心理的形式,艺术如此,作为美的语言也如此。

参考文献

[1] 骆小所,李浚平.艺术语言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 骆小所.语言美学论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3]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4] 龙泉明.中国新诗名作导读[M].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语言艺术范文2

关键词:修养;艺术;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99-01

所谓语言修养,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两个方面。在现代化的大道上,把演讲和口才作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普遍的共识。语言修养必须做到:文雅、谦和、得体、简洁。教师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活用语言、讲究艺术。

一、文雅,指说话要文明雅致,不卑不俗

说话文雅是语言净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的表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模范遵守这种超码的法则。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不注意语言修养,讲出一些不怎么体面甚至令人惊愕的话来。在办公室里说脏话有之。又如,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不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等,而遭到教师厉声训斥的现象屡见不鲜。殊不知,这些粗野带刺的话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局面。在这种时候,教师应本着循循善诱的态度,语言要文雅、朴实,要显示出热情和耐心。用眼神或手势等形体语言,采用新颖的语言艺术制止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学生则会心情愉悦,精神放松,思路很快畅通,也才会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你想一想,课堂是学习的净地,是儿童的乐园,怎能允许不礼貌的语言进入呢?

二、谦和,指尊重对方,态度诚恳、恭谨,口气和蔼热情,显得委婉贴切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美的一种优良传统。语言谦和能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和谐,同时谦和也是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只有热情诚恳地和学生进行商量讨论,学生才能从教师谦和的语境中体会到情感,进而引起共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得体,指说话要看对象,看身份,看场合,说的话要合适、生动形象

我们每天给五六十个学生上课,这些学生脾气性格各异,有的开朗,有的内向;学习基础不齐,有好有差;成绩和能力不等,有高有低;毅力和意志有别,有强有弱。情况如此复杂,即使教师只说了那么一句不恰当的话,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一位同学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生气地说:“你真笨。”不仅使这位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丢了面子,受到刺激,而且其他的同学也会因老师说话不得体,以后再发言就有顾虑,惟恐答错也挨训。事实证明,老师的尖刻语言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由讨厌老师而导致厌恶老师所教的学科,其危害性很大,所以,教师讲话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说话要有分寸,绝不可冷嘲热讽,或信口开河。教师语言可接受性同其得体与否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务必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变化,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言既要得体,还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融教育、知识、趣味于一体,吸引学生。语言具有了幽默感,不但能强化信息反馈,而且加强了教育效果。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它可化深奥为浅显,使人精神放松,令课堂气氛和谐。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教师的水平也能照常发挥。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珍惜光阴的活动中,由羡慕学生的学习生活、留恋青年时代到向学生借条红领巾、一只大蝴蝶结,并请一位同学帮她戴上,一句“我年纪变小了,可以和你们一起当小学生了”,再由此转入主题,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懂得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这就是说,恰当的比喻、生动的语言能活跃思维、启发联想,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赞美,可产生学习的迁移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简洁,举手投足亲切自然

不仅仅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不讲,即使是属于教学重点方面的内容也不宜去反反复复地讲、颠三倒四地说,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事与愿违。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就那么40分钟,倘若教师讲的过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则必然太少,这又怎么能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呢?

体态语言是无声的,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言,能为有声语言增光添色。教师的和蔼可亲,有助于发挥情感效应作用,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教师说理的可信度。“亲其师,信其道”。正因此,当学生胆怯时,鼓励的语言应丰寓多彩,当学生表现不一般时,肯定的语气也应伴随一些必要手势。例如,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点头、眼神、微笑、挥手等,这些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同有声语言若是配合默契,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在教学一年级加法算式“5+5”时,我把两只手合并在一起,并让同学跟着做,让他们感知到加法的意义,同时知道了计算结果。当然,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一定要注意适度,讲究体态语言的协调性,不可过分,因为这毕竟不是某种表演。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一项基本功,必须坚持长期的实践锻炼,达到过硬的要求,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风度,而且在课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字斟句酌,讲究分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自己的语态表现。

语言艺术范文3

杨老的戏好比峰峦起伏,挺拔秀美,矿藏丰富的大山,当浏览这座“名山胜景”时让人感到几十年的生活积累、文学修养、舞台实践才形成了这座“宝山风景”,它的独特“风景”打造了其作品的独特风格,让人“流连忘返”,使之成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千座山万道岭中,最具有中原神韵和鲜明个性的“山脉”。“这座山像狮子滚绣球”,叫人看不够。拿张庚剧中有诗、诗中有剧、诗剧交融的“剧诗”说,对照杨老的名作,足见其抓住了戏曲的本质,概括了戏曲文学的内涵和特征。

杨老的作品最叫人过瘾的是戏曲语言。戏曲语言(唱词、道白舞台提示)是“剧诗”的载体。

一、雅俗共赏的代言诗

杨老的《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李双双》等许多作品可以当之无愧和称作“剧诗”。其文学价值,完全可以同建国以来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媲美,而昂首挺胸的走进文学殿堂。

“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这是李渔的名言。杨老的戏曲语言以通俗为本色,雅俗共赏。其作品语言读着上口,唱着押韵,易懂易记,可谓是化俗为雅,俗中见雅,雅俗交融。充分显示了杨老这位戏曲诗人的深厚的生活基础和艺术功力。

以其“平民性”,感化了广大戏迷和人民群众,成为“下里巴人”的知音而流传于民间。他的作品,无论是文学语言,或者是音乐语言,都具有浓郁的中原特色,精练、简洁、真实、生活、风趣、幽默、形象、通俗。“一句儿顶一句儿,唱念都有味儿”,因为他表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

剧诗的任务就是要刻画出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学习他的作品和熟悉他的写作“套路”的人,无一不感到“角儿在杨老笔下,杨老在角儿心中”。戏曲文学的“大厦”主件,是由人物曲白的“钢木”而构成。杨老数十年的创作法则即是——运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雅俗共赏的曲白,为他笔下的人物代言。代人物喜怒哀乐之言,代人物七情六欲之言,代人物“五脏六腑”之言。并且一语中的,一言出人,曲是诗,白皆韵。念着动情,唱了不忘。这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小二黑结婚》中喜兰、小荣为成全小芹与二黑的婚事,鼓励其冲破封建婚姻观的唱段就是例证。“树上的柿子圆又圆,好看好吃比呀比糖甜,要摘你就快点摘,迟一天不如早一天”;“刘家峧里一树桃,青枝绿叶长得牢,你要愿意浇桶水,六月里有你吃鲜桃”;“一对对燕子唧唧喳喳叫,飞来飞去飞得高。这个打口食,那个衔棵草。小燕子双双自己配,老燕子老了它管不着。”这一串带有民间风味的诗,既有文学性,也非作者单纯抒发感情的诗,它是两个人物的心声表露。同时也显现了作者的文采与智慧。《朝阳沟》中的“老支书好比望远镜,二大娘好比气象台”,多么形象,一语出人;《好队长》中的“马二牛剃头——”一段唱词,塑造了委屈酸楚、风趣可笑的马二牛的艺术形象;《李双双》中喜旺的一段唱“走过一洼又一洼”等,都是作者隐蔽在人物心中,摸透了人物“脉象”和五脏色彩,“潜入角色血脉”甘作代言,发挥剧诗的优势,以精美通俗的曲白,塑造出了久演不衰的舞台艺术形象。

当然,这些代言的“元件”均为作者从生活的大山宝藏中挖出来,梳理熔炼而成的“言”。而那些站在人物之外,直奔主题的豪言壮语之作,和“借曲做诗”而直抒作者心声的作品,也只能是短命的“昙花一现”。

二、戏筋骨里的流动诗

公认杨老的戏,美在语言。在语言内容上,可谓“形象美,意境美”;在表现形式上,堪称“韵律美,节奏美”。这“四美”,构成了他笔下人物的戏剧行动美。常言道“有好戏,才有好词,有好词必得好戏”。杨老流传至今的戏曲诗言,都在舞台出彩的“戏筋骨里头”。都是发生在戏剧悬念冲突的“行动”中,表现了人物的动态变化与成长。比如,“银环下山”着名唱段,就是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恪变化的“出彩”戏,主人公银环的大唱段词,不仅是人物“行动的语言”,更是流动着的诗篇。“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山青草绿水长流。东山头牛羊哞咩乱叫,挪一步我心里头添一层愁”;“刚下乡野花迎面对我笑,至如今见了我皱眉摇头”;“那是我挑水栽上的红薯,这是我亲手锄过的早秋”;“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千层山遮不住我满面羞。我往哪里去呀?我往哪里走?好难舍好难忘的朝阳沟-----”。这是景物与人物心情的交会,随着人物心理冲突,性格变化而流动着的“诗言”,将人物此时、此地内心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作者即是写景,也是借“静态”的景物,描绘“动态”的人。作者的激越情感是与银环的鲜活动态的心理流程,戏剧冲突和戏曲行动变化的流程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我们得知,这一段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流动”诗,是和出彩的戏连在一起的,而后又被流传下来的,所以说它是出彩的戏,流动的诗,也是戏曲文学和戏曲携手,流向人物心里,再流入观众心中,成为脍炙人口的动人唱段。

三、舞台上的立体诗

戏曲文学的难点,在于“二度创作”。因为戏曲是集剧本、导演、音乐、舞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又是唱、做、念、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立体”戏曲。要写出这个特殊的“立体诗”剧,单靠剧本文学远远不够。

只靠戏曲语言也不行。这个“立体诗”要靠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美术语言来共同承担、共同写出来就像杨老作品的“大山”一样,有林木、花草、鸟类、山泉、古寺、悬崖、坡沟才能构成山。杨老就是一个善于把戏曲语言溶入音乐语言的“大家”。他自身也颇懂豫剧和其他地方戏,但他又紧紧“抓”住老搭档王基笑,来帮他一起培育锻造一台又一台“立体诗”。把自己精美的戏曲语言,化解在优美的音乐曲调、唱腔旋律之中。从杨老创作流传下来的许多唱段中,足以证明他是用精美的戏曲语言,牵动和感化了演员、音乐、舞美人才的创作激情与思路,引导他们走进了一个深化戏曲文学的艺术殿堂,使其戏曲创作的智慧、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伸展和开拓。进而铸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惊动全国乃至影响几代人的“立体诗”篇。

语言艺术范文4

中国画源远流长,传承有续,其艺术语言在中国绘画史的演变、发展中,积累形成了一整套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因画家的生活阅历、文化学养、个人情愫不同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样式和笔墨技法,构建了一座又一座的艺术颠峰。“笔墨”是中国文化精神不断绵延的媒介,是表达社会共识的形式符号,也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本质语系,人们在欣赏和鉴别一件中国画的艺术水准时常常把笔墨作为其重要衡量标准。画家也作为毕生研究之课题。笔墨是一个即具像又抽象的东西,知之易精却难,达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更是不易中之不易。笔墨的真谛和奥妙之所在,内涵之所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试图从以下几点诠释之。

其一:书法笔意

“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书画同源说最早见之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叙画之源流”。书法和绘画是天造地设,天作之和的一对姻缘。书法的特征是“以形写意”,中国画是“以意写形”。书写中的勾勒、顿搓、转折等笔触都能够尽显作者当时的创作心境。中国画家对书法笔意的借鉴吸收体现在除了具备必要的书法基本功外,更侧重于对书法行笔过程中笔意的理解,用书法笔意、节奏、律动去塑造形体,表现对象,抒思。那么可以理解工笔画中用笔体现的多为楷书笔意,严谨、工细、遒劲、流畅;写意画则更多的使用舒缓、飘逸、洒脱的行草书笔意。这里有一点需要诠释的是这种履痕是在体会了书法笔意基础上的一种绘画意识,和纯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还是同中有别。因为这时的书法笔意已经过了画家的吸收、融合并转换成了和画面相协调的笔墨语言,这时的用笔已呈现出浓厚的绘画性。起承回转、抑扬顿搓之起笔、行笔、收笔的笔意在画面中变成了一个综合载体。

书法笔意的奠基是一个中国画画家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画家能够在创作中自由飞翔、抒情达意的重要前提。

其二:抒情笔意

西方哲人说,“语言是存在的寓所”。一种语言必然是一种相应的生活存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正是在中华民族古老特有的笔、墨、纸、砚上挥洒耕耘,借用一种形象符号,将书法笔意融入其中,寄托寓意,达到抒情

达意的目的。在画家眼中一座山,一片海,

一群人都可能为之动情或呐喊。在感悟中体会,在体会中诱发,这个诱因可能是一次凌空倒勾的精彩射门,一座残垣断壁的古老庭院,抑或是一个妩媚柔情的秋波。从中不难体会到中国画中的抒情笔意是丰富的,是多层面的,是带有强烈情感的笔墨输出。艺术其实是心灵于心灵的对话,情感于情感的碰撞,在对话和碰撞中飞溅出火花。“情”字在这里是情感、情绪、情结、情致,情慉。情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在一幅作品的形成过程中无形着驾驭着笔墨流淌。所以说绘画状态需要画家不断的调整、培养厉炼。而且这种状态具有其双重性:一曰平静,平静时要把她摆弄的柔情似水;二曰高昂,高昂时又要将她调拨的激情似火。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画家有时会笔情墨趣,有时又会弄的一塌糊涂。当然这种笔墨技法的使用因题材、内容、季节、兴致、灵感不同而变化。南方的小桥流水人家,犹如小家碧玉,让画家不由自主的使用平缓、流畅、惬意的笔法勾勒;北方太行的高山仰止大气磅礴无疑会用大刀阔斧式的笔墨去书写。所以中国画技法中自然就形成了斧劈皴、披麻皴、米点皴……

概括之抒情笔意表现的愈加充分,作品才会渐入佳境,就会气韵生动,出于天成,有意外之趣不可模仿也。

其三:意象笔意

语言艺术范文5

一 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是一个人形象的真实写照,是一个人的性格、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正所谓“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然而教师的言行,不仅仅关乎着自身形象、素质和修养,更关乎着对一代乃至几代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规范、高尚的语言,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品质;低级庸俗的语言,则容易误导学生形成残缺的性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二 语言的生动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和作文一样,切忌干瘪平淡,如同一杯白开水,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很难调动起激情。有老师常常抱怨:“我一天口都讲干了,学生就是不爱听,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笔者认为,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自我反省。简单地说,教本身就苍白无力,加上语言的平淡无味,成人听了都会感到枯燥厌倦,更何况面对的是活力四射的孩子呢?如果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如骏马走坡,酣畅淋漓,神韵十足,就一定能扣住学生心弦,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三 语言的亲和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人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关系,而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对学生温言细语,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反之,动辄就摆出师尊的架子,对学生轻则训斥,重则恶言相向,就会使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学生畏而不敬,甚至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创伤。我校班主任70%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和耐心,她们比男性更具亲和力,她们撑起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半边天。

四 语言的灵活性

语言不是对词语呆板、僵化的组合,一句话或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中总会有不同的内涵,它们是非常灵活的。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教育的语言应根据对象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灵活地选择,并适时的进行调整。话题不当,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词不达意,容易使学生曲解;方式不当,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只有选择好恰当的内容、正确的方式、合适的分寸,并把握好谈话的契机,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五 语言的委婉性

婉言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婉言不是虚伪的逢迎,而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在教育工作中,直言相告,于坦诚中见真情,固然很重要,但面对特殊的群体,处理敏感的问题时,却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适时地运用婉言,用顺耳的语言取代刺耳的语言,就能减轻或消除对学生的情感伤害,避免不必要的难堪,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 语言的幽默性

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很难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同样,一个不懂幽默的教师,也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曾说:“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作为教师,即使在平淡的、不如意的生活中,也不要让自己变得灰心丧气,更不能拿学生当出气筒,而要保持乐观的心境,让自己变得幽默。因为乐观和幽默不但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化干戈为玉帛,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并且有助于你自己和他人变得轻松,消除工作中的劳累。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七 语言的严谨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代沟的调节剂、剂,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语言若表达不清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初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理解能力亟待提升的一个群体,而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完全理解的。断断续续的语言,使人听了满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漏洞百出的语言,则会让学生钻了空子。只有逻辑清晰、思维严谨的语言,才有无懈可击的说服力,让学生心服口服。

八 语言的个体差异性

语言艺术范文6

论文摘要: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句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做破格语言。 

科学语言与之相反,就是常规的语言,是定格的语言。 

本文试从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丰富艺术语言学的语法理论。 

 

一 

 

语法单位是从语言材料中切分出来的语言的结构单位。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一级的语法单位。从活动能力看,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也就是词,我们把它放到词汇一节去讨论。那么就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来言,我们认为不存在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上的差异性,因为语素仅是构词材料,根本没有进入交际领域,而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差异,是词语运用上的愁异,属于交际领域的。所以对于语素一级,我们认为没有差异性可言。 

一般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我们认为词不仅是备用单位,同时也是使用单位。如“狗”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狗,名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我们认为这里的名词“狗”是备用单位。我们再看下例中的“狗”: 

(1)小赵心里更打了鼓,老李不但不傻,而且确实厉害。同时,他要是和所长有一腿的话,我不是收拾他,就得狗着他点,先狗他一下试试。(老舍《离婚》) 

“狗”本是名词,是不可以带宾语的,但这里的“狗”却带了宾语“他”而转为动词。我们认为这里的“狗”就是使用单位。从五级语法单位看,对于“狗”的阐释只能从词或短语的层面,我们似乎可以把“狗他”看作是动宾关系的变异搭配,而学术界的动宾变异搭配一般是指下面这样的句子,如: 

(2)当天空闪烁爱的誓言 

骏马眼里 

两条眠着的蛇 

让大地的心脏 

停止了跳动 

(鲁若迪基《开满鲜花的草地》) 

“闪烁”一般和“灯光、星光、眼睛”等名词搭配,“誓言”一般和“忠贞、坚定、铿锵”等形容词搭配,“闪烁”和“誓言”搭配在语义上不相容的,在这里,“闪烁”和“爱的誓言”的搭配就是动宾的变异搭配。并且,“闪烁”是动词,“爱的誓言”是名词,又符合动词和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语法规则,各自没有词的转类现象。学术界的变异搭配通常指的就是这种语法形式上符合规则,语义上不能融合的词语搭配现象。骆小所先生认为,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作另一种词性用的修辞方式叫转品,有的也把它叫做转类。骆小所先生是把它放在修辞里论述的,我们认为,修辞属于句的层面,如比喻、比拟等,而“词类活用”属于词的层面,所以象例(1)中“狗”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我们就把它放在词一级语法单位里去研究,而不放入短语层级或句的层级。 

词临时改变词性,我们称之为活用,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词的活用主要是一类实词活用为另一类实词,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代词活用为动词。也有虚词活用为实词,如副词活用为动词、语气词活用为动词。 

 

二 

 

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认为,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短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十二类。我们认为短语一定是语法形式上能够搭配的,如定中短语,一般定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数量短语充当,中心语由名词充当,但是意义上不一定搭配,如: 

(10)湿淋淋的笑声 

在湿淋淋的阳光中 

编织着湿淋淋的梦(马瑞麟《泼水节》) 

“湿淋淋的笑声”在形式上可以搭配,“湿淋淋”是形容词,“笑声”是名词。而在语义上,“湿淋淋”一般和“头发、衣服”等名词搭配,“笑声”一般和“清脆、爽朗”等形容词搭配,“湿淋淋”和“笑声”在语义上是不相容的。所以我们认为骆小所先生对短语的界定更客观,“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比词大的造句单位。”在上述的十二类短语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一般不存在语义的不容合搭配,常见于科学语言。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中既有语义的溶合搭配,也有语义的不容合搭配,所以既存在于科学语言中,也存在于艺术语言中。 

 

1.主谓短语。 

(11)丧事少不了他 

腮帮成山包 

悲伤淹没了整个村庄(艾吉《笛手》) 

“悲伤”是名词,“淹没”是动词,在语法上可以搭配,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2.动宾短语。 

(12)她轻快的脚步, 

踩疼我的目光。(孙少文《草原上的小姑娘》) 

“踩疼”和“我的目光”是动词性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的搭配,语法上符合常规,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 

 

3.偏正短语。 

(13)那支古老的歌谣 

从早唱到晚 

直到把山寨的旋律送进 

汗渍渍的梦乡(鸟蛮兹佳《山路》) 

“汗渍渍”是形容词,“梦乡”是名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以上是定中结构,我们再来看状中结构的例子,如: 

(14)脚步无法企及 

只有用目光攀摘(密英文《心事》) 

“用目光”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攀摘”是动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4.动补短语。 

(15)花金子:不怎么,我在家偷人养汉,美得难受。(曹禺《原野》转引自冯广艺《变异修辞学》) 

“美”是形容词作中心语,“难受”是形容词作补语,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三 

 

骆小所先生认为,修辞格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按照这个定

义,修辞格并不仅是出现在句子层面,也可以出现在短语层面或句群层面。出现在短语层面的大都可以看作小句;而出现于句群层面的修辞格仅限于比喻、拟人等少数,其它的修辞格都不适用,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认为修辞格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层面。 

不运用修辞格的句子属于科学语言,而运用修辞格大多属于艺术语言。按骆小所先生的分类,修辞格有44种,如比喻、比拟、移情、易色、飞白、设问、同形等。我们认为设问、反问可以看作是用于科学言语,其它都是用于艺术语言。用于艺术语言的,我们仅举比喻、比拟和通感为例。 

1.比喻 

(16)横在峡谷中的山脊梁都很薄,像一块块竖起来的板子,四五百米高的山,顶部只有米把宽。(和国才《雄奇的怒江大峡谷》) 

用“板子”作比喻,形象表达了怒江大峡谷中的山陡峭和薄的特点。 

 

2.比拟 

(17)潮水亲吻沙滩, 

椰风和着海韵。(邹纲仁《绿岛之恋》) 

把“潮水”一次次的涌向沙滩,写成是“亲吻”,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柔情。 

 

3.通感 

(18)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钢琴曲属于乐音,自然是美妙和谐,而名曲,尤为和谐美妙,以此比喻“光和影”,体现了月色下的景致美丽异常。 

 

4.设问 

(19)你那叫同情?你那叫伪善,劳动人民不用你怜悯!(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5.反问 

(20)说真的,我不大喜欢那山门的口气:西双版纳总佛寺。佛门也分个等级,岂不俗气?(黄晓萍《版纳560寺》) 

 

四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句段,是意义上有联系,但句法上各自独立,相互之间已由隔离停顿和完整语调分割开了的数个句子。句群一般是段落的一部分、或者等于一个段落,或者等于几个段落,无论大于、等于或小于段落,都是跟段落有关系,我们称之为段落句群;还有一种句群就是等于整个篇章,我们称之为篇章句群。句群通常就分为这两类。在段落句群层级可以运用的修辞格只有比喻,因为它已经跨出句子的范畴,我们称之为整体比喻。如: 

(21)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 

这里是用整体比喻说明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篇章,如果整体用拟人的手法,就是童话,属于文艺语体的童话语体。如: 

(22)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没想到,几天工夫,完了,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秆儿,她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大家跑过来问,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叶圣陶《稻草人》) 

叶圣陶用童话故事的方式,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如果整体用比喻的手法,就是象征,例如有的散文和散文诗,如: 

(23)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本文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同时本文发表在国民党统治区,所以采用象征手法,写得含蓄隐晦。 

(24)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的英雄们。(鲁迅《秋夜》) 

鲁迅用象征暗示出那个时代血腥的斗争现实,也表达了对春的渴望。 

我们从各级语法单位的角度,考察了艺术语言语法上的偏离性。也正是这种偏离,拉大了辞面和辞里的距离,拓展了受众的理解空间,赋予艺术语言更多的空灵与弹性。对艺术语言语法的进一步阐释,深化了我们对艺术语言丰富特性的理解。 

语言艺术范文7

文章摘要:本文先简要论述了语文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体现在科学规范、生动形象、动情幽默、通俗精要、和谐动听这些特点上;最后,呼吁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语言的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重要性 五特点 修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所以说,教学艺术就是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科学性之外,还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它是学生学国语言的规范,是模仿教师正确表情达意的标尺,语文教学语言是语文学科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是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典型参照。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应是充满语言艺术魅力的。那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科学规范。科学的语言应发音准确、口齿清晰、吐字分明,能纯正地利用普通话教学,力戒方言土语。如今,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定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来实施,语文教师肩负着教授学生规范运用祖国语言的重要使命。对于模仿性很强的学生而言,老师的一言一语是否规范对学生学习语言影响非常大。教师语言规范,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也便能讲规范的语言。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学了不规范的语言。我所新接的班级中不少学生普通话讲不好,以致于汉语拼音不会拼写,我在感慨前任教师对此漠视不顾的同时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此外,方言土语也影响到发音的准确规范,我们两广地区,由于受壮语和粤语的影响,也出现不少发音不准确的现象: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分不清楚,经常把“口”(kou)读成“狗”(gou),“汤”(tang)读成“当”(dang);翘舌音和平舌音难区别:“是”(shi)读成“寺”(si)“吃”(chi)读成“疵”(c i)。如果身为教师亦如此,那就不必说什么教学效果了,更谈不上教学语言美,只让学生觉得好笑。足以损坏一个语文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学语言的科学规范还表现在:说话要得体,遗词、造句方面不要有错误,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不完整,罗嗦等语病。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少数农村小学教师用土语(村话)上课,以致于学生在作业中把“西瓜”说成“瓜西”、“高山”说成“山高”,把“我先去”说成“我去先”,教师却不以为然。因为,在生活中这样的表述是对的,简直是误人子弟。由此可见,语言的科学规范是语文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二、生动形象。要使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教学语言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生动形象。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鼓励性、吸引力,才能把学生送入知识的殿堂。李燕杰教授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要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生动形象的语言,就能化抽象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得风趣,把书本上看似“死”的知识讲“活”,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可感。于漪老师在导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是这样讲的:“每个同学的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洒满阳光的上午,来到天安门广场,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想现在莸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吧!”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建筑物,学生是不易对之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的。于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由碑及人,化死为活――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坚硬联想到革命烈士的如钢意志。激发了学生的积极联想,从而“粘”住了学生。汉语中有极其丰富的词汇,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大都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只要我们适时地运用,再加上一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都能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三、动情幽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情,形成信念的终点。只有用动情的语言,才能打开孩子们稚嫩的心扉,把真、善、美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教师有时慷慨陈词,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有时娓娓动听,好似涓涓细流人心田:有时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使他们如痴如醉;有时语言饱含深邃的哲理,叫学生聪颖悟窍。总之,具有情感性是教学语言的特质。情感性的语言如春风化雨,一吟一咏人心田。幽默风趣的语言则如兴奋剂不但能驱除疲劳还能保持并不断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笑外之音”中茅塞顿开。比如说:“这件事是多余的”,莎士比亚用“给金子再镀上层金”,“给百合花再涂上色”,“给紫罗兰再洒上些香水”这些风趣的语言将它立体化。往往别有一番情趣和理趣。又如,老师漫步走到打瞌睡的同学面前,会加重语气说:“××同学有些‘目似瞑、意暇甚’了吧?”同学们会意地笑起来,也不好意思再打瞌睡了,还重温了《狼》一文中学过的知识。在笑声中学生们欲罢不能,这即所谓的“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吧。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动情幽默的语言让学生觉得有趣,更乐学了。

四、通俗精要。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师教授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感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要用自己的话把书本上的东西讲出来,要发挥、要有声有色。”(严济慈语)最忌讳用满口晦涩难懂的概念术语,甚至故作高深地说一些文自夹杂的“玄话”而影响教学效果,否则学生虽想学但听不懂,就会走神。此外,课堂教学还要精要简练,善于概括,富有条理,不要滔滔不绝,什么都讲,来显示自己才华有多丰富。应善于在课堂上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创造,过于繁锁和罗唆同样会使学生疲乏走神。古人云:“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道理于此。简洁精要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和谐动听。语文教学语言和谐动听的特性体现在语速的快慢与停止,语调的抑扬与顿挫,语气的轻重与缓急之上。同时也与课文的内容、用词等诸多方面有关。语速过快,学生还没听清上一句,下一句又来了。语速过慢,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人们说话的句子又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旬。语气不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我就变成―个真正有技巧的人。”教育家们一再谆谆地告诫,亲自示范,无非要说明这点: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潭静水,无波无澜,应抑扬顿挫,起伏有道,和谐动听,富有生气。予漪老师在讲杨朔的《茶花赋》时,敏锐地抓住“极”“搁”“醉”三个字,或娓娓而谈,明道析理;或心驰神往,妙语连珠;或纵情抒发,饱含深情。讲课的人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就像过峦的风,入夜的雨,缕缕吹香,点滴人土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呢?既是在听课,也是在听奏乐,听演说,听游子的心声。这就是真正有语言技巧的教育家的课堂。

总之,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精彩,教师就要多方面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我们先铸炼好语言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吧!

语言艺术范文8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探究

文学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以语言作为载体,通过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字来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文学是每一种成熟语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的一种形式,文学脱胎于语言,但又由于文学自身所具备的魅力,使得进行英文文学学习时,能够使阅读者对于英文本身也产生好感和兴趣,英文文学能够帮助英语收获更多的使用者。

一、英语文学研究现状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虽然作为一种外来语言,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却随处可见,无论是产品的介绍还是西方文化作品,英语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中国人都曾经经历过段时间的系统英语学习过程在该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最基本的单词音标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英语的语法,对英语世界的特殊句式进行掌握和记忆[1],达到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对更多以英语作为载体的资料和知识进行接触和学习。想要进行英语文学研究,首先需要研究者自身具有较好的英语素养,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基本的英语知识,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频繁使用到英语,有较好的语感。只有达到这些基本要求之后,学习者才能够进行英语的文学研究通过对字面意思的深度思考,来感受作者在创作这些文字时内心的感情波动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学所独有的魅力。英语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沉淀出了太多文学巨著,其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繁杂不输于任何一门语言[2],想要真正的对英语文学有一定的研究,仅仅通过阅读几本英语文学是完全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研究,不是研究者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研究者能够掌握大量英语文学内容。

二、英语文学中语言艺术特点

(一)英语文学中想表达的意象性特征

意象实际上是一种以物易物的类比表达方式,通过掌握主体和客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弱关系,经过作者的思想加工,通过对客体进行描述和表达来让读者联想到客体背后的主体内容。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来自于作者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但作者在表达这些经历时,往往会通过艺术加工,让这种实际存在的生活内容文学化,给其赋予独特的文学魅力。一个优秀的文学,绝不仅仅是对具体事物进行简单描述,而是一定会赋予一定的思想感情在其中[3],需要读者去细致的阅读和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在阅读和经历的过程中产生与作者的共鸣。想要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阅读者所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很多,例如对该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殊年代背景进行了解,或者掌握该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中出现了巨大变动,再或者是掌握该类型文学所共通的特点[4]。想要完成这些内容都需要研究者有深厚的语言学习功底,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历史发展脉络,英语世界的重要概念,不同时期其代表性作者的创作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均有涉猎,并在阅读文学时能够熟练灵活的调用该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英语文学中想表达的感性特征

与直观的语言描述相比,使用文学语言,能够将抽象的事物以更加具体感性的方式进行描述,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在描述过程中加入感性色彩,使对事物的描述过程中,增加对作者感情因素的添加,让读者在了解事物本质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该事物说投入的思想感情。在面对抽象性的概念,例如生命情感,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实实在的事物,通过联系两者之间类似的地方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事物。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将事物写活,扣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有的文学作品能够活用感官转移[5],将原本是视觉感知的事物,通过味觉触觉等形式来进行表达,使读者在阅读时整个感官能够被调动起来,有利于读者更加细致的品味文学作品的描述对象,并且通过感官转移的形式,能够使读者拥有奇妙的阅读体验,加深对事物某一特征的记忆和了解。英语文学作品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其文学流派之多,写作技巧是复杂,著名作者影响之深刻都见证了其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英语文学作者已经擅长使用目前已知的所有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不仅仅能够感受到英语世界独特的风采,也能够重温文学写作技巧。在文学作品中小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英语文学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时间受到关注,英语小说的贡献不可忽视。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动读者情绪,也为了能够让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更加饱满,作者往往会为其中重要的角色单独设计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的记住这个人物。为了能够更好的塑造一个角色的特点,作者往往会为其设计具有明显标识的经典台词或场景,当这种场景给读者留下的印象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接下来的文学描述中,观众就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将某些特定的语言风格和场景设置归类到某一个具体的人物中。

(三)英语文学中体现的语言情感特征

每一个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浸透着作者的心血,作者寄希望于通过作品的,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更多人进行交流,出于这样的基础,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很多时候作者都会无可避免的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波动影射到作品中,有的作者为了能够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具层次感还会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改编加入到作品内,由于生活经历的相似性,当读者阅读到这一段文字内容的回忆,两个情感之间产生的共鸣也是文学语言,情感特征的具体体现。在阅读情感描述较为丰富的文学作品,通过多种情感的冲突,能够使读者直观了解到作者此时的心理感受,而作为载体的文字在此时则显得空洞无力,作为载体语言的组成,仅仅是将作者想要表现出的内容,尽可能全面的展现给读者,但是当这个目的达成之后文字本身的存在重要性就会被大大的忽略,这也是文学作品中情感特征的一种高超表现手段。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作者想要体现出的情感,以植观的文字进行描述,在成功的描述之后当将读者带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之后,让读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依照进行独立思考,纯粹与读者的情感与作者情感进行交互,在这一过程中是不需要文字的铺垫,当然想要达到这一程度,作者的文字功底一定要达到相当水平,并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具体事物准确无误的描述技巧。文字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是基础,构筑了文学作品的骨骼,存在一部分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能够将自己想要描述的世界和思想感情,通过文字的安排来进行具象的体现,例如《乡村教堂内的挽歌》,整篇文章的语言安排与常见的文学完全不同,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位,在文字描述上毫无章法。但是如果你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是通过介绍精神病人对于世界的看法,那么这样矛盾特殊的文字安排就会显得相得益彰。这种通过对文字形式进行安排,进而表达出世界观描述的方法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但是所能表达出的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四)英语文学中语言的陌生化特征

由于英语文化中的一些习惯养成与中文不同,所以在阅读英语文学时,首先应该对该时代背景下的语言使用习惯进行了解,以防止在阅读时出现违背常规的情况,造成不能正确理解作者初衷的情况。一部分作者其创作特征与其他作家不同,如《尤里西斯》和《喧嚣与骚动》,就是通过将语言文字的陌生化进行应用,使文字表面上看似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但却能够契合小说中人物内心活动,使整个文学表现更佳。

三、结束语

语言艺术范文9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在人类交流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人体行为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而舞蹈作为一种行为艺术,是人类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感的方式。直至今日,舞蹈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因此,了解语言艺术,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

语言艺术;现代舞蹈;运用

舞蹈作为一门行为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效果、色彩、灯光于一体。通过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并进行情感表达。语言艺术的表达在舞蹈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舞蹈艺术工作者正是认识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才不断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中。那么如何更好地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中,下文就语言艺术在现代舞蹈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舞蹈语言艺术的内涵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为艺术之一,舞蹈以人为主体,以动作行为为表达方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通过人体行为来进行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舞蹈的抒情美、韵律美、意境美等方式来进行语言的表达和思想情感的沟通。舞蹈语言艺术和一般语言艺术是一样的,也是一种语言文化。诚如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舞蹈艺术是人类文明与地方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舞蹈语言艺术与其他语言艺术一样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创造性。因时代的变迁,舞蹈语言艺术的发展就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人体行为作为语言表达的桥梁,是人类语言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语言艺术在舞蹈创作、舞蹈表演、新形式舞蹈艺术等舞蹈艺术中的运用,推进舞蹈语言艺术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舞蹈艺术[1]。

二、语言艺术在现代舞蹈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舞蹈不再仅仅是结合人体行为,舞台效果,灯光等进行表演,而是将现代各种因素融合到现代舞蹈艺术中。语言艺术所表现出的独特魅力是吸引舞蹈工作者关注的重要原因。将语言艺术运用于现代舞蹈中,通过在舞蹈创作中,舞蹈表演中充分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现代舞蹈艺术的范围,丰富了现代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现代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2]。

1、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创作中

现代舞蹈通常是以歌编舞的形式出现,是以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所创作的舞蹈。在歌编舞形式中,语言是以歌词形式出现的,加上音乐的旋律,用舞蹈作为歌曲的伴奏,极大发挥出音乐的情感和魅力[3]。这种歌编舞的形式在现代舞蹈创作中最为多见,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将观众喜闻乐见的歌曲通过舞蹈创作来表现出来。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创作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舞蹈的艺术形式。

2、在现代舞蹈表演中体现语言艺术

歌伴舞是最常见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将朴实、简单易懂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相结合,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另外,说唱舞是新时期兴起的新型舞蹈形式。表演者通过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音乐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再结合舞蹈表现出歌曲当中所表达的情感。但在这种说唱舞形式中用词简单直接。在说唱舞舞蹈表演形式中,重要的歌词常常以重音处理,歌词一般不用抽象、难懂的文字,选择简单易懂且快速理解的语言。这种新型的表演形式不需要多的伴舞,通常是表演者自己进行演唱和舞蹈的结合,是现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创新,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

3、语言创新方式在现代舞蹈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的表演形式不再仅仅是歌伴舞等形式,多种元素相结合的舞蹈形式越来越成为观众常见的舞蹈表演形式。解说式,是现代舞蹈艺术发展应用语言艺术的一种新形式。通过利用解说词介绍时间、地点、年代、人物等背景信息。在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蹈主要用于情感的表达,但疏于对叙事的表现[4]。因此,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艺术中,利用解说词的形式,将舞蹈无法表现出的事情通过语言来表达,并且还可以通过解说词推进剧情的发展,将观众的情绪推到高潮,或者在表演开始或结束的时候进行情景解说。通过将解说词这种新型的语言形式运用到现代舞蹈中,不仅加深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而且简单明了。另外,吟诵和加对话也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创新方式,将其运用到现代舞蹈艺术中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在舞台上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进行吟诵,根据舞蹈内容或者创作新一节内容,在音乐的韵律下,有节奏地进行吟诵。通过这种语言形式更易于理解,并且富有舞蹈所不能表达的韵律感,使观众能够听懂,并且理解其中的情感。加对话,是现代舞蹈艺术通过语言表达所创新的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表演者通过对话直接交流,明确清晰地介绍人物关系,表达情感。使观众对舞蹈内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国外引进的这种新型语言对话舞蹈表演形式,在我国还是新兴的表演形式。如果将这种新型的语言艺术创新方式运用到现代舞蹈艺术中,不仅仅丰富了现代舞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还有另外一种语言创新形式就是插科打诨。表演者通过幽默滑稽或者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与相应的舞蹈动作相结合,使舞蹈表演不再仅仅是抒情的,也能够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表演形式,很大程度上带动观众融入到舞蹈表演中,起到提高舞蹈表现效果的作用。

三、总结

现代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与语言特性相比,不具有沟通快捷、易于理解等特点,这就要求舞蹈工作者要结合生活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中,通过在舞蹈创作、舞蹈表演等方面进行合理化运用,丰富舞蹈表演形式,也给舞蹈艺术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观众能够简单易懂地融入到现代舞蹈欣赏中,从而促进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并且激励舞蹈工作者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现代舞蹈作品。

作者:雷天恒 单位:都匀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追求理想的中国现代舞蹈——中日现代舞蹈家的对话[J].舞蹈.1998(03)

[2]陈丹丹.现代舞蹈编创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4(09)

语言艺术范文10

语言是人际关系间相处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也是人与人思维和情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虽不能表达意识的真正意义和全部内容,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就不能释放出来。语言或许是一种并不完整的表达方式,故而导致了不该产生的弊病——出现了许多语言的另类产物。如非常规的语言用词,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甚至说粗话等等。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真善美的心灵去升华语言的正确性,于是,语言与艺术从此扯上了关系。人们对艺术的概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有人说: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宣泄和情绪的冲动。也有人认为:“艺术”这个字眼,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为高尚的词汇。人们一看到艺术就会联想到许多神圣而美妙的东西,它几乎被奉为一个高雅而瑰丽的代名词。任何一件能与艺术沾到边的所谓艺术品,其无论是心理价值和物质价格。都被公认为极其高昂珍贵的。然而,只有一件而且惟有一件“艺术品”,只要我们用心就能拥有它,那就是语言艺术。如何学习、提高、掌握、应用我们的语言艺术,是当今社会的一门重大课题。

提及语言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哲学理论深的学科。也许有人会说:语言艺术只不过是如何敏锐地反应而已,才能说话婉转得体、富有趣味性。话当然没错,但是这种理解还不够。语言艺术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精彩的闪现。为了增添情趣,语言艺术还要把幽默作为核心,更应该把它当作主线。

虽然我们对幽默的概念很难下正确的定义。不过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幽默是一种平常心、平等心的表现。”所以语言艺术要有一种抓住诙谐想象的能力。我们的语言同他人沟通,要使别人能够基本接受。直至乐意接受。说真话则为人们所最能接受,用平常心、平等心说出真心话,令自己、更令别人相信,便自然能体现其中的幽默感和言辞间的韵味。与人为善,沟通为本,平等相处,平常心态。不断造就幽默的甘泉去润泽我们枯燥平乏的语言,这种综合的结晶一且融入渗透我们的人际交往当中,定能获得双赢。此举绝对而且充分体现对语言艺术的完美诠释。

对于文学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及戏剧等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是最根本的要素。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一种特定语言文字词汇的选择与组合。其他艺术的形式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可以直接感受到,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而文学形象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以语言为中介,发掘出人的想象和联想,在入的思索和遐想中构建起文学形象,即意中之象。形象的间接性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心理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随意感受并补充丰富人物的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以获得自己最大限度的精神享受和满足。

文学中的语言是形象化的语言,其特点是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形象画面的联想,给人以欲观其言、如闻其声、又见其人,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心中虚拟的艺术形象得以实现的初步阶段,就是对与之相应的文学语言进行独特的选择。然而,进一步成功地得以文学实体化的真实效果,以至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和千古永存的至理名言,将永远鼓励人们对生活充满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奋进向上的激情,进而使文学作品与读者引起共鸣。

文学作品是有机的结构整体,它在语言的选择方面有着一种共同而一致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文学作品才能与艺术性挂上钩,才能真正用语言文字来深化语言艺术的精髓。艺术作品的欣赏,是对艺术的感知,通过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在提炼和造就的同时,语言艺术更需要用技巧和方式积累而成。艺术的语言要动听、感人、耐人寻味,最终得以感己悦人的神奇功效。

总之,语言艺术的升华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表现方法。

论文关键词:语言;艺术

论文摘要:艺术的语言要动听、感人、耐人寻味,最终达到得以感己悦人的神奇功效。

语言艺术范文11

1.工艺艺术语言

商业动画和艺术动画在工艺技术上有明显的区别。商业动画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会节约生产成本,从最初构思到作品的成型每个步骤都依照一定的模式创作,在工艺技术上犹如工厂中的流水线作业按部就班,材料制作上大多是采取传统的纸上平面单线平涂或者使用计算机二维软件制作。因此商业动画的工艺艺术语言比较单一,就艺术创作而言缺少新意。艺术动画的工艺技术上则强调个性化与多元化,不拘泥于材料的运用和表现,可以用任何材料制作动画,因此产生了诸如沙画动画、针幕动画、盐画动画、木偶动画、泥塑动画、水墨动画、木板动画等等使用各种材质制作的动画。材质是工艺艺术的艺术语言,也是动画艺术的艺术语言,但动画艺术的材质语言的选择比起工艺艺术来说要更自由和广泛,因为动画艺术的材质语言最后是转化为平面的媒体形式被受众接受的。受众通过电视、电脑等媒介,用视觉和听觉去接受认知材质的质感,而工艺艺术语言则需要考虑到受众其它感知觉如触觉、嗅觉对作品的接受。并且动画艺术的表达形式是虚拟的媒体,工艺艺术的表达形式是实体,所以动画的艺术语言比起工艺艺术来,被受众接受的主动性要弱——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动画艺术家在媒介中展现的材质质感,而不能主动地接触以及多角度认识动画中材质的质感。就如当今的三维动画,已经可以模拟出非常逼真的粘土偶动画的视觉效果,而在媒介前观看的受众无法真的去确认动画作品中是否是真的粘土亦或者是三维模拟的。但工艺艺术作品,受众就可以通过触摸去确定它的真实性。因此动画艺术的材质语言有着工艺艺术的材质语言没有的虚拟性,需要引导受众的接受,使受众认可动画艺术家对材质语言的表现。

2.绘画艺术语言

动画中的绘画艺术语言表现在所有绘画元素相互组合、结合所生成的艺术形象。“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动画上也表达地恰如其分,动画的绘画语言除了相互结合构成形式之外,还有更深的关系——只有与动画运动的本体特性相符合,才构成动画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无论是商业动画还是艺术动画,传统手绘动画还是计算机数字动画,它们无一例外运用了绘画语言——线条、色彩、形状来构成视觉画面。动画的所有视觉元素——包含角色形象、背景、场景、道具元素的创作是遵循着绘画原则把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提炼并用绘画语言进行再创作的行为。动画绘画艺术语言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由语言构成视觉,还由视觉引导语言,赋予绘画语言生命力。动画中的绘画语言不同于平面绘画,它们是活的,能够进行变化,始终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处于运动状态。如艺术动画《线与色的即兴诗》中,整个动画的视觉画面都是线条、块面的变化,这种变化随着音乐有规律地进行,给受众一种画面拥有生命力的奇妙感受。

色彩是艺术的第一印象,色彩语言是动画的绘画艺术语言的明显体现,动画的色彩语言,也是运动着的色彩。有别于静态的绘画,静态绘画的色彩是一种直接的对比,只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下进行对比。而动画的色彩除了同一时空下的同时对比,又连续地在时间与空间的切换中进行的对比,这种对比方式也是动画艺术情境渲染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奥斯卡1987年最佳动画短片《种树的牧羊人》中,影片前部分为了表现牧羊人在贫瘠的土地上孤独地种着树,所用色彩单一且灰暗,使画面显得压抑沉闷。而影片后部,当牧羊人把荒郊变成了绿地,影片的色彩便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也出现了一些高明度的色彩把画面衬托出活力与生命,与影片前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更加强了影片的气氛渲染。时空中的连续对比这便是动画艺术色彩语言的特性,动画的绘画语言是运动着的形态,它的运动是动画艺术家进行审美活动与创造的结果。

二、动画中的叙事艺术语言

动画与文学有很大的亲近性。先不看那些纯粹追求动画本身运动趣味、视觉变化的艺术动画,其它大多数动画都是在讲故事,并且都是以电影文学的方式进行讲述。就如其它影视作品一样,动画需要剧本创作这一重要环节,并且它还带有明显的影视编剧特征。与文学不同的是,动画的文学语言必须与图像结合,才能产生它的意义。文学语言是抽象的,它以语句激发我们的大脑,使其以现实为参照产生各种形象化的想像。而动画则是具象的,它把抽象的想像变成为具象的形象生成画面,被受众所接受,并在受众心理上还原成更具体的形象。

与实拍影视不同的,是动画叙事语言的可塑性。实拍影视的编剧创作会受到很多限制——因为是真人在真实的场景中表演,具有很大的真实性,受众在接受时会下意识会把剧情与现实形成联系,并以现实的标准来判断叙事的合理性。所以当实拍影视在叙事上过于夸张,超过了现实的可能性就容易导致受众的排斥。但是动画艺术的表现特性是夸张,受众希望看到的就是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例如,在动画中,表现愤怒可以让角色拿着标着100T重的大锤子把另一个角色打飞到天上成为一颗闪光的星星;表现高兴可以让角色的下巴笑得跌到地上;表现郁闷可以让角色蹲在一个特别黑暗的角落里种蘑菇;表现悲伤可以让角色头顶飘起一小朵打雷闪电下暴雨的云……诸如此类的叙事手法,如果放到实拍影视中会让受众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而在动画中却让受众觉得奇思妙想。因此动画的叙事语言不仅应具备一般文学的叙事性,还要充分兼顾影视创作特有的电影语言表现力和画面再现力,还应保有动画艺术夸张的表现特性。即使是没有文学剧情的艺术动画也是有它独特的叙事艺术语言的。这类型的动画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境界,表现的是视觉画面的变化。与故事性动画是通过逻辑线索叙述情节给予受众对事件解读不同的是,实验艺术动画通过运动、变形、变化来叙述“情节”,给予受众的是对“动”与“变”的过程的理解,它的叙事语言体现着动画艺术运动的特性。

三、动画中的声乐艺术语言

动画中的声乐语言包括对白、声效和音乐。虽然在默片时代,这三者都不曾与视觉画面结合在一起,但是“没有声音的世界就不是真实的世界”这个经验性感知使得人们对于声音有着强烈的追求。动画的声乐语言与文学语言一样必须与画面结合才有它存在的意义,因为声乐比起文学来更显抽象,它有时甚至没有现实中的形象可供大脑参考。

语言艺术范文12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 所谓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的开发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能使一堂课饶有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但教学中教师语言还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语言艺术的境界,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

首先来谈一下课堂教学语言的国语口语化的问题。课堂教学语言既要口语化,又要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与日常语言不同。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句式松散,话语不流畅等问题。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课堂教学语言往往要求比较严谨,语言流畅,词语规范等。再者,教学中日常口语现象还存在着语言表达的随意性,发音、吐字、语调等的不准确性,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而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激昂,又要委婉,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那就是教师普遍不善于应用肢体语言。教师每天上课时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会对学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除了语言外,还应配合使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对课堂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其产生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化解策略。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想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就必须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句句有用,字字精确。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苦练课堂语言基本功。在课堂语言艺术上,教师的好口才,好课堂语言主要来自于系统的专业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娴熟的讲授技巧,炉火纯青和标准的普通话及大众化的群众语言。这样的教师胜似演员而深受学生欢迎,教师不仅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语言,潜心钻研,掌握规律,学点语法修辞和逻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打好坚实的语素基础,还要苦练语言基本功,如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问题等,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就会得到改善。

二、自我反省,明确问题所在。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堂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课堂语言进行反思,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对照,明确问题所在,对课堂语言的训练和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从读书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艺术。读万卷书,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语言灵活。教师从读书中学习语言,应从经典作家的论著和著名的文艺著作中吸取语言艺术的精华。如果一个语文老师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大量戏剧,那他的课堂语言必然不会呆板生硬,枯燥单调;如他熟知屠格涅夫的作品

四、从课堂实践中提高语言艺术水平。教师,要真正提高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水平,首先要学习,再就是实践,二者结合起来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把平时向老教师、学生、媒体等学到的语言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设计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语句、修辞、音量、语调等方面都做出精心的准备,而后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落实再根据落实的课堂反馈予以及时的调整和丰富,必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注重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主要途径,除使用语言外,非语言交流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肢体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肢体语言的运用恰当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因此,肢体语言的使用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并不断练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相信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这一技巧,又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课堂语言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一个称职的教师,需要在语言的艺术性上多下工夫,要“做语言美的楷模”,努力提高自己语言的艺术水平。坚持课堂语言训练,教师应成为语言学习的有心人,要刻意把每节课作为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的机会,最终必定会使自己的语言得到丰富和发展,语言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为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教师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