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

时间:2022-11-15 10:04:06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1

长江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全长为193公里,从重庆白帝城到湖北宜昌。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2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3

担任职务:总会计师

2008 年代表作:投资收益跑赢大市;融资成本比原计划共节约200 亿元。

2008 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到的影响不大,全年甚至还实现了14.15 亿元的投资收益。公司总会计师杨亚说,这得益于他们在现金资产管理中坚持了基本风险管理理念。

稳健投资避“危机”

虽然2008 年中国资本市场大幅下跌,但三峡总公司的投资收益并没有什么损失。杨亚说:“我们从不在二级市场做股票投资,更多地是作为战略投资者或者发起人来进行投资。我们绝大部分的投资都在国债和货币市场基金方面。特别是2008 年债券市场比较好,我们的发债成本降低了,而以前投资的债券资产还有不错的收益,所以,我们的金融资产一直比较稳定。”

但是,大环境的恶劣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作为企业运行动力的电力,需求在不断下降。2008 年10 月,三峡梯级电站供电范围内的华东、华南地区电力需求第一次出现了环比的负增长,到11 月,下降幅度达到了7%。而2009 年的电力需求形势总体仍不被看好,这直接影响到了三峡总公司的主营业务。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沿海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和加工业,这些企业的电费回收就成了问题。

针对目前形式,公司在考虑2009 年预算的时候,特别强调了风险管理。除了加大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外,对投资方面,特别是非主业项目的投资,抱以特别谨慎的态度。杨亚特别指出,在投资方面,一定要坚守审慎原则:“一个新的业务或项目,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我们不追求很高的财务杠杆率,资本金一定要充足。此外,要关注投资项目上下游的原材料资源变化和市场整体价格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多样化市场方式筹资

三峡工程总体筹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杨亚工作经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993 年,三峡工程正式筹备开工,国家批准的概算为人民币900 亿元。然而,这个概算依照的是1993 年5 月的价格水平,而整个三峡工程预计的建设工期为17 年。这个过程中,物价指数的上涨要经过数个经济周期,期间利率也会发生变化。三峡最终建设完成需要花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这在当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当时负责起草筹资方案的主要工作人员中,就有杨亚。他们根据三峡工程建设进展制定并实施多渠道、分阶段的三峡工程财务融资计划。利用市场机制发行三峡债,引进出口信贷和国际商业银团贷款,改善了三峡总公司负债结构,降低了三峡工程融资成本。自1997 年以来,三峡总公司在我国率先推出第一只附息债券、第一只浮动利率债券、第一只固定利率长期债券、第一只免担保的企业债券,可谓国内企业债券方面的先行者。

2003 年,三峡总公司以公司原有的葛洲坝电站为主,组建了上市公司,即现在的长江电力(600900)。杨亚负责组织长江电力改制上市的财务重组和资产评估工作,参与长江电力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构建符合大型水电工程流域滚动开发业务战略的持续融资体系。

长江电力上市之初资产为人民币100 亿元,配以适当的负债,收购了当年三峡投产的4 台发电机组。到如今,他们一共收购了8 台机组,集团提供资金为400 亿元。这400亿元不仅让他们提前偿还了一部分银行贷款,而且启动建设了金沙江上游的两个电站,其中的溪落度电站2007 年截流,向家坝电站在2008 年12 月截流。这两个电站加起来的规模可以与三峡媲美。

三峡工程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场融资完美结合,实现了财务盈利。截至2008 年底,三峡工程总决算经初步计算,工程总投资不超过1800 亿元,仅利息方面,就比原计划少花了约200 亿元。

“内控”早动手

杨亚告诉记者,三峡总公司开始着手有意识、主动地建立内控体系是从2003 年开始的。“此前我们是以建设为主的项目公司,随着集团改制,长江电力上市,开始逐渐向上市公司的模式转变;从原来单一建设项目,向整个长江流域的多个建设项目滚动开发转变,以水电为主营业务,兼营部分风电项目。此外,我们还有一些金融资产投资和国际项目。这样,就非常需要一个内控体系。”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4

三峡工程,一直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的认知和评价,形成了三峡工程公共形象。由于三峡工程的复杂性,三峡工程公共形象似乎是一个“多棱镜”、“万花筒”,莫衷一是。“民族工程”、“劣等工程”、“‘灾星’工程”、“‘权力’工程”,不一而足。三峡工程公共形象始终处于一种变动、被“遮蔽”的状态。

“(他者)形象的塑造虽然包含着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的折射,但又非不顾社会现实基础的纯粹想象之物,而且社会基础还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影响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价。”“形象作为一种文化隐喻或象征,是对某种缺席的或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想象性、随意性表现,其中混杂着认识的与情感的、意识的与无意识的、客观的与主观的、个人的与社会的内容。”(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而认同又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弗洛伊德语)。看来,社会对三峡工程的认同还有很大的距离。江河时空格局的改变、恢复、平衡,社会秩序的重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短时期内三峡工程公共形象得到改变是不现实的。三峡工程公共形象建构,过于乐观抑或过于悲观都是不可取的。

正确认识不同语境下三峡工程公共形象,是建构三峡工程公共形象的前提和基础。将三峡工程公共形象生成的不同历史背景、话语体系、主要表现形态等基本问题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是非常必要的。

一 三峡工程与民族工程、民生工程的形象定位

中国历史上,堪称民族工程者并不多见。民族工程具有一些特质。其最根本的是,不管哪种政治派别在关涉民族和国家问题上,始终具有一些显著的共同性。三峡工程作为“民族工程”、“民生工程”,其最重要之点就在于它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著名新闻记者卢跃刚认为:“三峡问题不是个简单的对错问题,不是简单地技术分析利益的问题,需要将三峡工程放到现代化的背景下,放到三峡的历史背景下,放到中国社会特殊的体制背景下来看,才可能看清楚。”

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由宜昌而上,……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30至40年代,国民政府也曾着手三峡工程的勘测设计准备。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曾考虑分级开发或分期开发方案,想缩小规模争取上马。70年代初先建下游的葛洲坝工程,想以此促进三峡工程上马。80年代初提出150米的低坝方案。后经过重新论证,最终确定为现在175米中坝方案。

显然,不能把三峡工程仅简单看成一个水利工程,也不能简单地仅从某一个历史阶段来认识这项工程。三峡工程不仅关涉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更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三峡工程的背后深刻地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意志。国共两党之所以都钟情于三峡工程,原因也就在这里。因之我们可以说,三峡工程,是一定政治、经济、技术条件下,中华民族治理长江的必然选择,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治江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水利工程思想、水利工程科技、水利工程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华民族治理长江的里程碑。长江中下游水患,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千百年来,根治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一项伟大的政治工程,是一项伟大的民族工程和民心工程。

三峡工程作为民族工程、民生工程的公共形象,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这种形象贯穿于三峡工程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建设管理、综合效益发挥和科学运行的全过程。这种形象体现了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符合历史与现实条件,具有科学性,应该是三峡工程科学发展和社会认识的主线与基调。

当然,此种形象还需要向纵深开掘,向历史细节探寻,将视野和触觉延伸到全世界,体现国际视野。治水,是一个历史话题,也是一个国际话题。在治水与治国语境下,不同国家治水的模式如何,工程与国家、社会,工程与科技等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建构,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释,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和规律性。而不是依靠历史进行印证式的说明。在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更宏大的历史视野、更开阔的历史场景来认识三峡工程的历史地位及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将三峡工程与世界其他大坝联系起来、对照起来,而不是就三峡工程谈三峡工程,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二 “三门峡工程”、“阿斯旺大坝”与三峡工程公共形象

“三门峡工程”、“阿斯旺大坝”一直被视为水电工程建设中最为失败的典型例子,但是在网上,也总有不少人将其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

针对三门峡工程,我国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指出:“三门峡的历史非常曲折。当初的规划无疑未实现,原因是对黄河水沙运行规律认识不足,提出蓄水拦沙的治黄方略,搞高坝水库,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过于乐观,对综合利用要求急于求成,对移民工作的艰巨性也估计不足,以至造成失误,被迫进行两次改建,教训是巨大的。”三门峡的教训是深刻的。一是对自然规律研究和认识不够,造成对决策对象没有完全弄清楚的前提下就盲目建库。二是政治对科学的干预,反对意见遭到压制。政治决策,在那个年代,尤其是1955年之后,开始成为凌驾一切的价值与利益,削弱了技术论证上的科学氛围与严谨态度。虽然水利枢纽在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大跃进”尚未正式拉开帷幕,但公共工程的“高大全”方案、“大上快上”思维,本着不可辜负这个时代的豪情喷涌而出,已经征服了众人。

潘院士说:“通过三门峡工程的反复,我们对‘治黄’从认识水平到科技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例如,整治含沙河流的基本思路,水库如何能保持长期运行,蓄清排浑调水调沙合理运行方式的实践,库区泥沙冲淤的规律等等。泥沙学科从泥沙运行的基本理论、模型试验技术、数学计算理论和方法、异重流排沙等以及高含沙的水力发电问题也都有了迅速发展。这为中国人民继续整治大江大河带来无比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潘院士谈到的这些历史与进步,可能是许多人没有能够认识到的。也可以这样讲,正是因为三门峡问题的出现,才更加引起了三峡工程论证、决策时期对泥沙问题的高度重视与研究,为不同意见提供充分表达的渠道和场所。

埃及阿斯旺大坝的“恶名”主要来自以下原因。第一,政治偏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并成功反抗了英法入侵,西方国家因此拒绝支援修建阿斯旺大坝。而埃及政府援请苏联去设计和修建,也为西方世界所不快。西方强大的舆论机器大肆鼓噪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给阿斯旺大坝“添黑加污”,制造“恶名”,影响了国际社会对阿斯旺大坝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第二,诋毁宣传的影响。诋毁水坝的宣传,很容易在某些西方人士中产生共鸣。在他们看来,尼罗河是一条神性的神圣之河,全面改变尼罗河的面貌,拦阻泥沙,调节径流,消灭洪水……这不仅是对古老神话的亵渎,也是对上帝旨意的违抗。神秘主义思想在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社会大众,并不对建坝持有恶感,但他们相信西方报道的“客观”、“公正”。在“拟态环境”下,舆论被误导了。第三,水坝本身带来的影响。建水坝会带来有形无形、有深有

浅、有直接有间接、有长远有短期的影响,但是,人们总是带来一种高期望值。当高期望值与现实发生矛盾之时,也就是情绪爆发之时。

“(三峡工程的)舆论(注:舆论是公共形象最直接的反映)的形成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可循,其形成和消长与当今社会利益分配、社会心理演变、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矛盾激化等因素密不可分。”(尹鸿伟《三峡工程再成舆论热点》)将三门峡、阿斯旺大坝与三峡工程对照起来,将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与之等同起来,此种形象建构的社会基础、心理基础是三门峡、阿斯旺大坝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心理阴影以及将两大工程加诸于三峡工程的“集体无意识”,还有就是一些反坝人士有意而为之的结果。

三 特大自然灾害与三峡工程公共形象

最近几年,长江流域频频发生极端自然灾害。无论是旱灾、洪灾、雪灾还是地震,总有一些人将矛头直指三峡工程。这些联系是否具有科学性,是三峡工程公共形象认识的根本。这里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大坝与气候,三峡工程对气候有多大改变?第二,大坝与地震,三峡工程是否能诱发8级以上地震?

2011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百年一遇的干旱。在此之前,还有重庆大旱、洪灾,西南大旱等。所以,一时间关于三峡工程改变气候的“舆论狂潮”不一而足。

在三峡工程兴建之前,四川松潘曾发生8级地震,建设过程中2008年又发生了汶川地震。无论是松潘地震,还是汶川地震,都已经证明龙门山断裂带是地震活跃带,与三峡工程并无关系。

将这些特大自然灾害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背后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公众认知层面。长期以来,我国有些忽视科技素养、工程素养的教育,科学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处于缺失状态,公民科学素养缺失必然导致对自然现象的成因“胡乱归因”。外界一有“风吹草动”,社会立刻变得“惊若寒蝉”。古代社会,人们对自然认识不足,就从神话中寻求力量,从迷信中生成敬畏。整个社会对自然认知不足,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社会“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同时又加剧对科学的不信任,进而又会进一步加剧其内在矛盾。社会一旦进入这个认知的“怪圈”,即便是高层次的知识阶层也会慢慢失去理性、“随波逐流”。

如何面对一个“恶意”生长的世界?三峡工程公共形象既涉及到实践范畴,也涉及到认识和观念范畴。大坝与地震、大坝与气候,是国际水利水电学界面临的共同课题。实际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座水库造成特大地震,也还没有哪一座大坝改变了大气环流。况且,从坝高来说,三峡工程在世界高坝中处于24位。水库库容也不算很大。大坝与地震、大坝与气候问题,首先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的问题,需要有持续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科学问题在大众化社会容易被简单化、情绪化和极端化,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政治化。此种形象不仅是极端自然灾害在三峡工程接近完建阶段频频发生,还有媒体的“集体无意识”。而媒体策划一些“无中生有”、“子虚乌有”的毫无科学依据的报道,则是科学素养和道德责任的双重缺失。一些媒体有意无意将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记者在提问时采取一种诱导的方式,预设前提,将干旱、洪灾、地震加诸三峡工程,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媒体是如何采用这种逻辑进行议题设置的呢?约翰·汉尼根(john hannigan)在《环境社会学》一书中集中探讨了环境话语体系的建构特征和社会型塑方式。环境议题和有关环境的持续性争论中,媒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简言之,即媒体对一些问题给予集中强调,或者将之不相干的事物进行比照、联系,最终将公众引进媒介议程。这一点,在特大自然灾害与三峡工程等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自然灾害等议题之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四 “权力的奴婢”与三峡工程公共形象

有人把三峡工程看作是“权力的奴婢”。这里存在如何认识工程与民主关系的问题。三峡工程首先是科学问题。我国著名记者卢跃刚认为“治水问题在中国是直接关于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最开始的反建派里,就有人担心三峡建设周期很长,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牵涉因素复杂,而体制运行效率太低,决策不透明,大型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管理不善,浪费、建设质量差等。项目太大了,很难监督,容易失控。”三峡工程决策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高发期。人们对三峡工程的意见和忧虑,与这种客观背景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同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三峡工程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不免忧虑和担心。而这种忧虑和担心靠当时的体制是难以解决的。

如何科学决策是摆在新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林李之争”(林一山、李锐围绕三峡工程的辩论),还是因三门峡工程而声名鹊起的黄万里先生,也先后对三峡工程提出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峡工程也再度进行“重新论证”,我们都可以看出三峡工程漫长决策的审慎性、艰巨性。

三峡工程是“权力的奴婢”,此种形象曲解了三峡工程科学化民主化的科学内涵,对于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技术民主、什么是精英民主、什么是专家民主、什么是公众参与等基本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从而导致认识上的片面性。这里存在两个最核心的问题,一是如何看待三峡工程决策过程中一般公众参与的缺失?一般公众参与的缺失,是否意味着缺乏民主?二是如何看待反对意见?反对意见是否被压制?对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上述两个重大问题。

第一,三峡工程是政治精英和科技精英互动的结果,一般社会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缺失,这是整个决策论证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正因为三峡工程是政治精英和科技精英互动的结果,老百姓决策参与的主体地位缺失,导致了当前舆论的强烈反弹。”像三峡工程这样一个复杂而专业的工程问题,如何让老百姓参与到决策中来是一项政治难题。

针对三峡工程决策中的民主问题,不能使用简单化的思维来考虑。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皮特在《技术思考——技术哲学的基础》一书中专门提出了“技术、民主与变革”的关系问题。针对“技术是对民主的威胁”之主张,他强调:“我们需要有相应的民主化标准”、“技术对民主构成威胁这种观点使人难以理解。首先是民主自身的核心概念之中存在着大量难解之题。无论问题是否存在,它都难以理解在一个政治体系当中,还有什么比民主自身内在的不一致更能使它受到威胁。”约瑟夫·皮特认为:“如果改善人类命运的努力被破坏了,或为了实现进一步的目标而改进工具以求发展的努力也被破坏了,或者这两种努力都被破坏了,那么就危及到了我们未来改善人类命运的能力。”约瑟夫·皮特最后指出,“在保护民主的名义下,我们却偏偏将民主破坏了”“没有简单化的技术,也没有简单化的科学,更没有简单化的民主”。由此观之,只有在具体的情形中,当人们理解了一个特殊的创新是如何挑战了一种具体的价值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明白威胁的本义是什么。因此,泛泛地谈论技术和民主、工程和民主,几乎不会阐明任何问题。有学者强调,在西方,类似三峡工程这样非常专业的论证决策强调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社会公众参与,那么,中国是否可以呢?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在三峡工程决策中的地位、条件、机制,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还是一个顶层制度

设计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三峡工程决策对推动我们重大工程项目决策体制、机制以及三峡工程决策体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反对意见推动了三峡工程决策论证的深度和广度,使三峡工程决策更加优化,为三峡工程决策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民主基础(民意基础)和政治基础。“林李之争”奠定了成都会议上重大决议的出台,“高坝低坝之争”推动重新论证。反对意见的巨大贡献和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值得珍视的。当前,争论的焦点,依然没有超越80年代重新论证时期所提出的各种看法和主张。

三峡工程民主决策表现出怎样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很难用一般普适性的理论进行解释。三峡工程决策过程对我国决策体制有哪些理论上的突破和贡献,对我国民主决策有哪些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于此种问题,我们需要警惕一些人将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事实上,三峡工程负面影响与三峡工程决策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三峡工程负面影响不是由于三峡工程决策不科学不民主的结果。相反,三峡工程决策过程中高度重视三峡工程不利影响,最终经过近40年的漫长论证才得出“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的结论。不能因为三峡工程的不利影响就否定三峡工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将三峡工程的负面影响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主要是借助三峡工程来映射共产党的决策体制。一是对共产党体制下的决策不信任。二是对权威进行消解,否定或不承认科学的存在。这是一种科学虚无主义的表现。也是后现代主义中的政治心理。

五 “诗意的想象”与三峡工程公共形象

文学是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三峡,如诗如画。三峡,是诗意栖居的地方。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这些名篇所能展现的,不仅有自然的各种外在特征,而且有人与自然互动时产生的精神的、内在的感受。三峡文学,当属于生态文学的范畴。它艺术地向人们展示自然的奥秘和神奇,使人产生强大的内心震撼,从而受到教育,而这一点恰恰是科学或其他手段难以做到的。

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也质疑科学方法的局限性,他说:“科学向我们讲述它们的距离,它们的速度,它们的质量,它们的体积;科学将铺天盖地的数字向我们压来,以无数、无垠和无止境,把我们惊得目瞪口呆。然而,科学却怎么地感动不了我们一丝真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科学缺少那伟大的奥秘,也就是生命的奥秘。”当三峡工程改变了长江格局的时候,三峡工程公共形象又该如何得到社会认同呢?

“文学是人学。”三峡文化研究者吴卫华先生曾统计:自20世纪30、40年代伊始,陆续有一些电影与三峡产生了某种特定的联系。逼近20世纪末的90年代,有关三峡地域的影视创作一时蔚为大观,总数量达数百部(集)之多。“三峡题材的影视作品是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相遇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崭新的审美文化,它以镜像的方式和多样化的创作形态丰富了三峡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三峡及其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构成了三峡地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当代人心目中的三峡是经过千百年诗词歌赋熏染了的奇山异水。三峡雄浑、壮烈、瑰丽、神秘、浪漫,已成为中国文化一个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符号——充满野性、力量的悲壮美在这里得到最为集中的体现。国人因之向往三峡,三峡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现在,仍有不少人留恋昔日三峡那激流之奔腾、纤夫之彪悍、木船帆影、神秘野性……

三峡工程,横空出世。因之而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的社会心理。现在三峡已是高峡平湖,静若处子,雄奇一变而为秀美,随着旅游的便利,其神秘感也在逐渐消失。

当下,三峡以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古老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工业文明的伟大壮举而享誉海内外。由于葛洲坝、隔河岩、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区域的自然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如何真正和谐统一,值得深思。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5

巫峡导游词范文【1】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这里我对大家参加我们的旅游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万里长江上著名的景区——长江三峡。

首先呢,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江。大家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长河,它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它的源头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跨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汇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长江流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

当长江流至四川东部的奉节,便冲开重山峻岭奔腾而下,形成了雄伟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地方,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峡其实就是衢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200多公里,三段峡谷各有特色,衢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三峡两岸重峦叠嶂,形态各异,船行驶在三峡中,一会儿山色全阻,一会儿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衢塘峡,又称夔门,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止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三峡中最短,但是景观最雄伟壮观,长江在这里切过中生代石灰岩,形成了陡峭的峡谷,两岸断岩峭壁犹如刀砍斧削,难怪古人曾发出“重江(是否重江二字我记不清了,请自行考证)万管玲珑笔,难写衢塘两岸山”的感慨,两岸山峰高出江面几百米,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1500米左右,江面在此非常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100米,如果从上望下俯视就好像船行驶在地道中一般。衢塘峡文物景观多而集中,还有惊险万状的古栈道、古代巴人的悬棺、大溪文化遗址,带会我们将去一一领略他们的风采。

长江出大宁河口进入巫峡宽谷,我们也就进入了画廊般的巫峡。巫峡西起重庆大宁河口,东止巴东县的关渡口,全长45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既长又整齐的一峡。巫峡中的人文景观非常多,但是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屹立于两岸的巫山12峰,其中最为秀丽的就数神女峰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在神女峰的脚下,请大家抬头向上看,她像不像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呢?她每天迎来灿烂的朝霞,有送走绚丽的晚霞,所以神女峰也被称为望霞峰。

关于神女峰,三峡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相传从前在三峡里有十二条恶龙,它们兴风作浪,危害百姓,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瑶姬知道后便和众姐妹们一起来到凡间斩杀了十二条恶龙,并向大禹传授天书帮大禹治理好了三峡,她们被巫峡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她们化作山峰屹立于巫峡两岸守护着巫峡,其中神女峰便是瑶姬的化身。这个传说故事寄托了三峡人民征服险滩,战胜恶水的美好愿望。大家请抬头看,天空中的云彩,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变化多端,唐代大诗人元稹一生写了大量的诗句,其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相信它的意思也一定有不少的朋友知道吧,看到过大海的人,再大的江河也不放在眼里,而看过巫峡的云彩,还有哪里的云彩值得看呢?

好,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三峡中的最后一峡——西陵峡,它西起秭归的香溪口,东至宜昌市的南津关,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全长66公里,曾经的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已成为历史,今天的西陵峡大部分已经成为葛洲坝平湖库区,船行驶在西陵峡中也感觉是那样的平稳和舒适。

西陵峡景观很多,但我今天主要要介绍的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提起三峡工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三峡工程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构想,到1994年破土动工,距最初构想有近80年了。

三峡工程共分为三期,严格的说是四期,1992年-1994年为筹建期,修筑了长28公里的三峡坝区专用公路,一期是从1994年到1997年,以大江截流为标志,相信大江截流时的壮观场面大家已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二期是从1997年到2003年,以第一台发电机组安装完成为标志,水位将抬升到135米。第三期工程从2003年到2009年,以二十六台机组全部发电,大坝建成为标志,水位将抬升到175米。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问题的关键,工程还有发电、航运、灌溉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多项综合效益,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峡大坝建成后全坝长1983米,最大坝高为185米,最高运行水位175米,总蓄水量393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820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相当于1991年全国总发电量的1/8,相当于十座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三峡大坝建成后,我国每人每年将可以增加用电70度。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长江三峡呢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巫峡导游词范文【2】

巫峡镇,地处长江北岸巫峡口,是巫山县人民0驻地,1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幅员面积87.27平方公里,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镇。辖圣泉、登龙、朝云、神女、松峦、集仙、翠屏、聚鹤、飞凤、净坛、起云、上升、南陵13个社区,龙江、西坪、柳树、平安、东岗、跳石6个行政村。公路与毗邻县和湖北省相通,长江和大宁河设有港口和客货码头。有高唐观遗址、陆游洞、楚阳台、授书台、宁河晚渡、三登谭秋月、秀峰禅刹、女观贞石等风景名胜古迹。

巫峡“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十二峰之外,还有众多的险峰异壑,令人目不暇接。

苍峡连彩霞,出峡复入峡。巫峡是三峡最连贯、最整齐的峡谷,分为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 巫峡名胜古迹众多,除有十二峰外,还有陆游古洞、大禹授书台、神女庙遗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悬崖绝壁上的夔巫栈道、川鄂边界边域溪及“楚蜀鸿沟”题刻,还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纤痕等,无不充满诗情画意。滋润了历代迁客骚人的生花妙笔,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章。

秋风亭:来到巴东,不可不登临秋风亭。伫立亭中,观四面风景,只见山峦迭翠,大江横流,山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站在寇准曾经站过的地方,似可领略到这位贤臣良相忧乐天下,济世济民的情怀。在巴东,最出名的风景应该是神农溪,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试试神农溪漂流。所没有时间就还是继续上行,去领略巫山的幽深秀丽。

神女峰: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西王母幼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

巫峡导游词范文【3】

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是瞿塘峡的雄伟壮观,接下来,继续带大家领略的是长江三峡第二峡——巫峡的神奇与秀丽。

巫峡以巫山得名,它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到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44公里。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峡内景点众多,有三台、八景、十二峰以及孔明碑等景点,但最著名的还要数巫山十二峰了。在江的北岸有六峰,它们由西向东依次是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看见的只有飞凤、翠屏、聚鹤三峰,而其余的净坛、起云、上升三峰并不临江。所以陆游在三峡歌中说:“巫山十二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就是朝云峰。它海拔1324米,每当日出时分,峰顶就会云海翻腾。说到这里请大家注意周围的景观,它除了山、水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有雾,对了有雾。有雨,对了还有雨。雾和雨缠绕在一起就形成了是云非云、是雨非雨的奇妙景观——巫山云雨。唐代诗人元稹曾赋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大家知道云雨是怎么形成的吗?那是因为巫山地处巫峡口,这里山连山、峰叠峰、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明显。长江上丰富的水汽蒸发上升后,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云雾形状。

同学们再往前看,云雾中是否有一突兀的石柱,它形似一个矫健的少女。这就是艳压群芳的神女峰。石柱高约6.4米,海拔1112米。巫峡是三峡神话传说的摇篮,其中关于神女峰的传说最为动人。传说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腾云路过巫峡时,看见一群孽龙在此殴斗,骚扰百姓,于是她就停了下来,击毙孽龙,为民除害。而后又派人帮助大禹凿开三峡、疏通河道、治理了水患,自己也留在人间为过往的行船导航,最终化为了神女峰。故事讲到这里,同学们!神女这种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发扬光大吗?

下面请大家休息一下,之后我会带领大家领略其余各峰!

巫峡导游词范文【4】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巫峡绮丽幽深,以俊秀着称天下。它峡长谷深,奇峰突兀,层峦叠嶂,云腾雾绕,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是对它真实的写照。峡江两岸,青山不断,群峰如屏,船行峡中,时而大山当前,石塞疑无路;忽又峰回路转,云开别有天,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巫峡两岸群峰,它们各具特色。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6

关键词:三峡工程 引航道 泥沙淤积 动水冲沙 小流量

1 前言

三峡枢纽通航条件是改善长江中上游航运条件的关键所在。为此,三峡工程布置了双线五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两套通航建筑,使通航规模与葛洲坝工程的三线船闸一致。

根据葛洲坝工程的经验和三峡工程的泥沙研究成果[1~4],在工程运用后期,坝区的泥沙淤积将会比较严重,上下游引航道布置一定长度的防淤隔流堤是必要的。为此三峡下游引航道采用了长隔流堤将引航道与主流分开,上游引航道采用了兴建一条将船闸、升船机引航道及由临时船闸改建的冲沙闸全部包括在内的所谓“全包”隔流堤方案。由于临时船闸的缺口可以改建为能泄放2500m3/s的冲沙闸,所以,“全包”方案已经为冲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冲沙设施。

尽管上下引航道兴建了防淤隔流堤,但是,上下引航道年内泥沙淤积量还是很大。据研究资料统计,到后期上下游引航道的碍航淤积量均在100万m3以上。考虑到通航条件的限制和淤积在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单靠机械挖泥将是难以应付的,必须考虑一定规模的水力冲沙设施。葛洲坝工程采用“静水过船,动水冲沙”[7]已经被实践证明为成功的经验,三峡工程应该借鉴。但是,三峡与葛洲坝工程又是有差异的,三峡工程可以利用葛洲坝工程所没有的有利条件,而不应完全照搬葛洲坝的冲沙规模。三峡“动水冲沙”的规模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析来决定。

根据作者近年来关于三峡工程上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对策方面的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研究,在具体分析了三峡工程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可用“小流量冲沙”的措施实现三峡工程的“动水冲沙”,引航道冲沙设施规模控制在4000m3/s的范围以内,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冲沙效果。如果进一步考虑降低水库水位等非结构措施,冲沙流量还可以减少,这可以作为余地,有利于确保三峡上下引航道的畅通。

2 葛洲坝工程与三峡工程冲沙条件的比较

葛洲坝工程采取动水冲沙的方法对维护上下游引航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值得三峡工程借鉴的。但是,由于三峡与葛洲坝工程毕竟存在差别,定量上决定三峡工程冲沙流量的规模应该结合三峡工程的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张瑞瑾在分析葛洲坝工程的情况并总结出“静水过船,动水冲沙”措施时是根据下列三个客观条件[7],即:

1)长江属于年平均泥沙浓度略大于1kg/m3的“中沙河流”;

2)葛洲坝工程是水量丰沛的径流式电站,每年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存在较多的弃水;

3)枢纽宣泄洪水需要较多的泄洪闸,冲沙闸可以起泄洪闸的作用。

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比较,在条件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是由于工程的规模,水头及泄洪布置方式以及长江上游大型水电工程群的综合作用所决定的。

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虽然仅仅相距几十公里,天然条件下的水沙条件几乎完全一致。然而,三峡工程是具有几百亿m3库容,允许上百亿m3泥沙淤积的大型水库,虽然水库运行初期也有相当数量的泥沙到达坝前,但是,水库需要约100~130年才能达到初步的冲淤平衡,平衡前到达坝前的泥沙浓度将会远小于天然情况,至少前30年的淤积情况不会象葛洲坝工程引航道那样严重。同时,国家已将金沙江的开发列上日程,向家坝或溪落渡之一可望在10年内开工。即使是库容量相对较小的向家坝水库,前30年平均年拦沙量估算亦达1.25亿m3[8],约为长江总输沙量的四分之一。上游水库拦沙后,三峡工程上下引航道在近期和中远期的泥沙淤积都将得到一定的延缓。兴建规模大而且几十年以后才使用的冲沙设施势必造成资金的极大积压。

三峡枢纽不是径流式电站。三峡工程在145m水位时,电厂满发需要的流量大约为22000m3/s,在每年9月需要冲沙时,长江平均来流量仅27500m3/s,虽然存在一定的弃水,但弃水量已经很小。特别是上游水库投入运行之后,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调度更将大大减少三峡工程的弃水。在弃水量较小的枢纽,用于冲沙的水量必须通过综合经济比较加以合理地确定。如果冲沙流量太大,每年可以安排冲沙的时机将会受到限制,航运与发电的矛盾将会突出。

三峡工程是高水头的枢纽。它包括了规模宏大的泄洪建筑物。冲沙设施不再象葛洲坝工程那样是泄洪的必需设施之一,其建设投资是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而且,如果冲沙设施的规模象葛洲坝工程一样,达到8000~10000m3/s的流量,则由于水头高,在隧洞布置、消能等方面将存在较大的难度,特别是隧洞的施工与过流对船闸高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影响可能很大。设置大规模冲沙隧洞的可行性需要慎重研究。

三峡枢纽将船闸和升船机两套通航设施都布置在左侧,对部分引航道的共同利用和通航的管理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对航道的淤积和往复流的控制则带来了困难[5,6],特别是上游引航道的冲沙,不管三峡工程采用哪种隔流堤布置方案,采用多大的冲沙流量,引航道中都将存在冲沙的“死区”,机械挖泥作为辅助措施清除边角等死区的泥沙淤积是必要的。引航道冲沙只能解决主航道线上的淤积问题。

3 小流量冲沙的可行性

三峡工程上游引航道的控制宽度(139m高程以上平均240m)比葛洲坝工程三江上游引航道的最小宽度(57m高程以上平均250m)稍窄,同时,冲沙时航道水深相差很大。三峡工程汛期的水位是汛限水位145m,引航道冲沙时的最大水深仅为6m;葛洲坝工程作为三峡工程的反调节水库,设计要求它具有3m的水位变幅,相应水位为66~63m,冲沙时的水位一般是66m或66.5m(1987年后),按相同的航深要求,葛洲坝工程的最大冲沙水深为9m。图1是1995年冲沙前后,葛洲坝三江上引航道进口处的断面。冲沙后过水面积为2781m2,平均水深达11m,大于前面采用的9m。三峡工程上引航道的冲沙水深较葛洲坝小1/3。如果假设冲沙开始时航道的淤积厚度同为2m,则三峡航道的水深仅为较葛洲坝的4/7。根据张瑞瑾的挟沙力公式

图1 葛洲坝三江上引航道进口处冲沙前后过水断面

Measured inlet sections in Sanjiang upper approach of Gezhouba Project before/after flushing

Q三峡冲沙=(0.45-0.58)Q葛洲坝三江冲沙?

(3)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7

三峡工程,一直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的认知和评价,形成了三峡工程公共形象。由于三峡工程的复杂性,三峡工程公共形象似乎是一个“多棱镜”、“万花筒”,莫衷一是。“民族工程”、“劣等工程”、“‘灾星’工程”、“‘权力’工程”,不一而足。三峡工程公共形象始终处于一种变动、被“遮蔽”的状态。

“(他者)形象的塑造虽然包含着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的折射,但又非不顾社会现实基础的纯粹想象之物,而且社会基础还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影响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价。”“形象作为一种文化隐喻或象征,是对某种缺席的或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想象性、随意性表现,其中混杂着认识的与情感的、意识的与无意识的、客观的与主观的、个人的与社会的内容。”(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而认同又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弗洛伊德语)。看来,社会对三峡工程的认同还有很大的距离。江河时空格局的改变、恢复、平衡,社会秩序的重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短时期内三峡工程公共形象得到改变是不现实的。三峡工程公共形象建构,过于乐观抑或过于悲观都是不可取的。

正确认识不同语境下三峡工程公共形象,是建构三峡工程公共形象的前提和基础。将三峡工程公共形象生成的不同历史背景、话语体系、主要表现形态等基本问题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是非常必要的。

一 三峡工程与民族工程、民生工程的形象定位

中国历史上,堪称民族工程者并不多见。民族工程具有一些特质。其最根本的是,不管哪种政治派别在关涉民族和国家问题上,始终具有一些显著的共同性。三峡工程作为“民族工程”、“民生工程”,其最重要之点就在于它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著名新闻记者卢跃刚认为:“三峡问题不是个简单的对错问题,不是简单地技术分析利益的问题,需要将三峡工程放到现代化的背景下,放到三峡的历史背景下,放到中国社会特殊的体制背景下来看,才可能看清楚。”

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由宜昌而上,……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30至40年代,国民政府也曾着手三峡工程的勘测设计准备。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曾考虑分级开发或分期开发方案,想缩小规模争取上马。70年代初先建下游的葛洲坝工程,想以此促进三峡工程上马。80年代初提出150米的低坝方案。后经过重新论证,最终确定为现在175米中坝方案。

显然,不能把三峡工程仅简单看成一个水利工程,也不能简单地仅从某一个历史阶段来认识这项工程。三峡工程不仅关涉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更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三峡工程的背后深刻地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意志。国共两党之所以都钟情于三峡工程,原因也就在这里。因之我们可以说,三峡工程,是一定政治、经济、技术条件下,中华民族治理长江的必然选择,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治江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水利工程思想、水利工程科技、水利工程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华民族治理长江的里程碑。长江中下游水患,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千百年来,根治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一项伟大的政治工程,是一项伟大的民族工程和民心工程。

三峡工程作为民族工程、民生工程的公共形象,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这种形象贯穿于三峡工程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建设管理、综合效益发挥和科学运行的全过程。这种形象体现了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符合历史与现实条件,具有科学性,应该是三峡工程科学发展和社会认识的主线与基调。

当然,此种形象还需要向纵深开掘,向历史细节探寻,将视野和触觉延伸到全世界,体现国际视野。治水,是一个历史话题,也是一个国际话题。在治水与治国语境下,不同国家治水的模式如何,工程与国家、社会,工程与科技等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建构,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释,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和规律性。而不是依靠历史进行印证式的说明。在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更宏大的历史视野、更开阔的历史场景来认识三峡工程的历史地位及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将三峡工程与世界其他大坝联系起来、对照起来,而不是就三峡工程谈三峡工程,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二 “三门峡工程”、“阿斯旺大坝”与三峡工程公共形象

“三门峡工程”、“阿斯旺大坝”一直被视为水电工程建设中最为失败的典型例子,但是在网上,也总有不少人将其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

针对三门峡工程,我国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指出:“三门峡的历史非常曲折。当初的规划无疑未实现,原因是对黄河水沙运行规律认识不足,提出蓄水拦沙的治黄方略,搞高坝水库,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过于乐观,对综合利用要求急于求成,对移民工作的艰巨性也估计不足,以至造成失误,被迫进行两次改建,教训是巨大的。”三门峡的教训是深刻的。一是对自然规律研究和认识不够,造成对决策对象没有完全弄清楚的前提下就盲目建库。二是政治对科学的干预,反对意见遭到压制。政治决策,在那个年代,尤其是1955年之后,开始成为凌驾一切的价值与利益,削弱了技术论证上的科学氛围与严谨态度。虽然水利枢纽在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大跃进”尚未正式拉开帷幕,但公共工程的“高大全”方案、“大上快上”思维,本着不可辜负这个时代的豪情喷涌而出,已经征服了众人。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8

“一条鱼”――“国宝”中华鲟: 立体呈现,“动”中出奇

“少小离家老大回”。中华鲟,这种以巍巍“中华”命名的鱼,为我国特有种,属于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中国三峡工程报》在报道中华鲟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育鲟:以现代科技作支撑,展示科研成果。

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枢纽的兴建,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之路。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中华鲟研究所应运而生。该所先后解决了催产、孵化、培育等技术难题,为中华鲟物种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中国三峡工程报》围绕中华鲟的科研、培育繁殖,进行大力宣传。作为以“建设三峡,开发长江”为使命的央企,中国三峡集团始终以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所属中华鲟研究所开展中华鲟的科研与保护工作。2009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成功。2014年10月,记者获悉当月中旬启动的2014年度的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获重大技术突破:曾经参与过往年全人工繁殖的子一代中华鲟雌鱼再次成熟并产卵出苗的消息后,撰写了报道《三峡集团中华鲟繁殖研究再获突破 雌性子一代中华鲟实现连续繁殖》、通讯《三峡集团“数字长江”平台护航生态放流 中华鲟的“互联网+”新生活 》。2014年,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收集信号,还免不了追着声呐标记的“子二代”沿江跑。2015年,由于采用自动实时传输技术和地理信息平台,科研人员省去了往年的舟车劳顿,坐在办公室便知道“子二代”到哪儿去了。以上两篇文章均获得年度湖北新闻奖。《追“鲟”的博士――记中华鲟研究所水生态修复研究室副主任姜伟》、《坚守:陪伴中华鲟过年的人们》、《撰一部让江河不老的生态史诗》、《鱼苗入水 友谊入心》、《中华鲟研究所喜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第五批全人工繁殖的子二代出苗 全人工繁殖保障中华鲟永续生存》等,均及时报道了中华鲟的研究成果。

2.放鲟:精心策划,全员参与,重磅报道。

成熟的全人工繁殖技术,为中国三峡集团持续不间断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鱼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每年春季,中国三峡集团和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都要共同主办中华鲟放流活动。33年来,共放流58次,且放流质量和规模逐年提升,总放流量超过500万尾,其中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17000余尾。大规格的放流群体对提升放流成活率、维持种群优势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精心策划,全员参与采访报道,在版面上重磅报道。有放流消息《8000余尾中华鲟 开始回归之旅》、《2000尾大规格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3000尾大规格、高品质子二代中华鲟回归长江 》,也有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项目官员、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官员的专访,还开辟了“动态”、“视界”、“特别报道”等专版,介绍“被动整合雷达(PIT)”标记、声呐标记、背鳍基部悬挂T型外标等3种标记方法的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示意图等方式进行立体化的呈现,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肯定。

3.追鲟:全程跟踪,回应社会关切。

只有把心埋进沃土,才能感受地心的温度,打磨出的新闻作品才带着生活的体温。2016年,《中国三峡工程报》专门组建追鲟特别报道组,在一名副总编辑的带领下,与中华鲟研究所工作人员一道,顺江而下,在宜昌、荆州、武汉站、芜湖站、九江、南京站、上海等8个城市,持续两个多月,全程跟踪中华鲟的入海之路。《“我与中华鲟 共护长江美” 沿江大型护鲟活动在荆州启动》、《放流中华鲟“先头部队”过境武汉》、 《大宝中宝和小宝 江城携手护鲟宝》、《 护鲟洞庭湖 岳阳很给力》、 《“我与中华鲟 共护长江美”活动来到合肥》、《钟山之下 鲟梦金陵――南京九高校携手共护中华鲟》、《芜湖市民学子齐出动 护航中华鲟再掀高潮》、《浔阳江头护鲟热――九江志愿者绿色健步护航中华鲟》等一系列报道。《中华鲟保护救助联盟在上海成立 致力中华鲟自然资源恢复》、《留住中华鲟 我们努力一定能做到――专访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等报道,回答了人们关心的问题,报道三峡工程对长江鱼类资源的生态学效应、长江中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及水电工程运行区鱼类生境保护与恢复方面的成果,提出了建立水电开发与鱼类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协调发展。

目前,中华鲟人工繁育放流技术已臻成熟,分子保护技术和野生资源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深入研究中。除了以“一条鱼”中华鲟为重点外, 《中国三峡工程报》还及时报道了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报道圆口铜鱼、胭脂鱼、岩原鲤、厚颌鲂、达氏鲟、长薄鳅等一批长江珍稀特有鱼种在人工驯养、繁殖放流、种质保存、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如《向家坝放流珍稀特有鱼苗累计突破百万尾》、《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圆口铜鱼人工驯养繁殖成功》等,营造了人鱼和谐的氛围。

“一棵树”――“死而复生”的疏花水柏枝:展现成果,“静”中出新

风光旖旎的三峡库区,素有“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有各类植物近6000种。三峡地区生长的208科1428属近6088种维管植物中,有资源植物2500多种。三峡工程蓄水后,在库区淹没线下和移民迁建区内的特有植物如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等急需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疏花水柏枝因像柏树嫩叶而得名,夏天休眠,冬季生长,为三峡地区特有的极度濒危灭绝物种。

为了不让任何一个物种因为兴建三峡工程而消失,在三峡工程上马、百万大移民的同时,一场珍稀濒危植物迁移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三峡集团把生态价值与环境保护放在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三峡坝区右岸秭归县茅坪副坝下方成立了三峡苗圃研究中心,专门负责三峡地区特有、珍稀植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研究中心是不对外开放的地方,常人难以见到,所以《中国三峡工程报》面向“三科”:植物的科普、植物的科研攻关、植物的科技工作者,注重对科普精髓的阐述、对科研精彩的捕捉、对人物精神的提炼,展现最新成果,力求“静”中出新,弘扬时代的主题、思想的导向。

1.精髓的阐述――三峡特有植物的科普。

《中国三峡工程报》开辟了在移民生态版、生态环保版、三峡库区版等,对三峡特有植物进行科普宣传。2014年, 我们在生态环保版连续刊登10余期《三峡集团环境保护年报》,宣传“植物界大熊猫”珙桐、拥有46片花瓣的红花玉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香果树及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厚朴、杜仲等,宣传植物生长需要的光照、水质、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宣传育苗荫棚、智能化日光玻璃温室、智能化PC阳光板大棚、光照培养室、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植物病毒检测仪等科研设备设施的功用。注意科技知识的准确性。用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科学知识,即所写的内容既能为广大读者易于接受,又要为专家们认可。这就要求作者本身对科技知识有正确的了解,才能做到准确、通俗的反映。我们注意正确使用科学专业术语。对于广大非专业的读者群来说,这些术语往往使文章变得深奥、枯燥,难以接受,因而失去了可读性。但是,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新术语也会随之增加。使用科学术语,讲究“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读者对象和宣传目的来决定。在引用科学术语时,我们注意从它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内容含义,多加解释和说明,多采用描述、形象、比喻的方法,进行阐述。同时,术语引用不宜太多,突出重点,通俗叙述,突出新科技的实用性、现实性,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免文章枯燥、单调。2016年8月10日《三峡珍稀植物挂上二维码》指出:在植物挂牌工作中,三峡苗圃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将现阶段“互联网+”概念应用于植物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为三峡苗圃研究中心引种的87科356种植物建立信息资源库,结合权威资料《中国植物志》为每种植物制作二维码,并将二维码识别技术应用到此次植物标识牌上,成为挂牌工作创新的点睛之笔。这些植物中,有“植物界大熊猫”珙桐、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连香、厚朴及三峡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等。

2.精彩的捕捉――三峡特有植物的科研攻关。

珙桐、红花玉兰、红花木莲、巴东木莲、三峡槭等植物,生长于海拔800至1800米的高山地区。为使这些植物适应三峡坝区生长环境,科研团队将它们从高山地区先移植到半高山地区栽植驯化,再从半高山地区移栽到低山丘陵地区栽植驯化,最后移植于苗圃内栽植。研究中心按照“生境相似性原理”,从光、水、气、热等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海拔高度以及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比对,将生境差异控制在树种可适宜生长的区间内。2014年6月17日,《中国三峡工程报》发表了我撰写的《150多种三峡特有植物生机盎然 三峡集团建成 珍稀植物“博物馆”》,介绍了研究中心近7年间,已引种珙桐、红豆杉等150多种三峡特有珍稀植物,成为三峡地区种类较齐全的珍稀特有植物“博物馆”。2015年5月1日,发表了《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攻克技术难题,使得15种库区珍稀、特有植物――走出温室 回归自然》,指出:三峡珍稀、特有植物走出舒适的实验室和苗圃培育大棚,到大自然去“经历风雨见彩虹”,让其种群回归到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去繁殖扩大,15种植物保育并回归自然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一些物种,也为我国珍稀、特有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提供了有益启示。还宣传了“一种百合试管小鳞茎诱导方法”、“一种橡皮树水培生根技术”、“一种香果树叶片培养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方法”、“一种朱顶红变温处理诱导鳞茎的快繁方法”等5种国家专利。消息《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育中心创建》指出:在湖北、重庆等部分库区县市区,相关部门和社会人士还相继开展了疏花水柏枝种植等治理消落带难题的试验,对于改善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均有一定成效。 这篇消息获得2013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9

有个时期,一些媒体普遍传播“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的消息。我认为这绝对是一条专门误导公众舆论的假新闻。其理由如下: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隐患”一词是对风险带有感彩的否定表述。例如,美国航天飞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曾经多次出现失事悲剧。面对这一现实,支持人类航天探索的人们都会理解,因为航天事业总是存在风险。但是,那些对美国航天探索持否定态度,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也会说,美国航天飞机总是存在隐患。因此,如果中国政府把三峡大坝存在的风险说成隐患,本身就在表达出政府对三峡大坝的否定态度。

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认为基本上不存在。因为,三峡大坝的建成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很多人对大型水电站建设问题的过分担忧是不必要的。笔者曾经有幸参加联合国和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的《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会议》,会上很多外国专家都认为,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之所以能够承认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三峡的成功建设是最有力的证据。况且,三峡每年发电所能够替代煤炭达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亿吨。在全球都在为温室气体减排而伤透脑筋的时候,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世界各国恐怕都不会支持停止三峡发电,每年增加上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的倒行逆施的做法。作为一贯支持三峡建设的中国政府,更不会逆世界潮流而动,做出自己打自己嘴巴的蠢事。

其次,我们要说明的是,任何工程的安全度(风险)都是有一定的概率。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不存在任何风险(或者说隐患)的工程,更何况三峡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很显然,既然新闻报道大肆宣传炒作,说现在“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那么自然就是在说中国过去不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或者说过去中国政府一直隐瞒三峡大坝的隐患。对此,我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污蔑。

防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在1999年7月三峡建设期间,当时的中国总理朱基就指出,“防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对治理工程项目,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做到科学论证,简化程序,加快进行”。作为中国政府的最高行政负责人的明确表态,难道还不能表明中国政府对三峡所存在的地质风险的坦白态度吗?另外,中国在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中产生过巨大争论,工程存在风险(当然包括地质灾害风险)是众所周知的。很显然,如果工程毫无风险,我们还有必要去争论吗?再者,早在三峡建设之前,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多次对三峡地质灾害和库岸稳定进行调查,并专门编制了《三峡库区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政府历来都不曾否认过三峡工程所存在的地质风险(隐患),并且,非但没有隐瞒过这些风险(或者说隐患)的存在,而且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请问:对于一项十几年以前就已经采取应对行为的工程风险(或者说隐患),还要说什么今天才肯承认其存在,能够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吗?因此,稍有思维能力的人都不难发现,现在有人炒作说“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是不可能成立的逻辑谎言。

再进一步分析,最近媒体炒作的所谓三峡大坝的“隐患”,严格来说也不应该说是三峡大坝的“隐患”。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峡工程建设前的争论焦点(也可以说是风险、隐患)主要有两个,一是移民、二是泥沙。谁也不能否认,这两个问题确实都是由三峡大坝的建设引发的。当年很多反对三峡工程的人曾经预言,由于百万移民史无前例,三峡大坝不可能建成;也有人预言,三峡未来的泥沙问题必然是第二个三门峡。三峡建成后成功运行的事实已经说明,这两个问题都没有我们预计的那么严重。也可以说,我们今天早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三峡大坝建设的最大风险(或者说隐患)。而最近被一些媒体拿出来炒作的,所谓在2007年9月25日武汉的那次会议上,一些人提出来的所谓“隐患”(地质问题和水污染问题),严格地说,并不是三峡大坝本身的隐患,而是长江三峡地区本来就存在的“隐患”。因为,不管你建设不建设三峡大坝,这些“隐患”都会存在。

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属于人类文明水平可承受的范围

关于地质问题,根据记载长江三峡地区本身就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整个县城毁于滑坡的惨案。因为地质滑坡造成长江断航数年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比较近的滑坡纪录有:1982年7月17日云阳县城东鸡扒子大滑坡,面积达0.77平方公里,1500万方土石坠入长江,1700间房屋毁于一旦;1985年6月12日秭归县新滩大滑坡,新滩这个千年古镇顷刻滑入长江,激起江中涌浪达几十米,上下游各110公里江段的96条船被倾覆,造成了长江上游的断航和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82年到三峡建设开始的前12年内,长江三峡库区两岸发生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因而,在三峡工程施工前,我国就已查明库区共有各类潜在崩塌、滑坡体数千处,在三峡库区五千多公里岸线中,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数百公里,需要实施工程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三峡库区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受到蓄水影响的数百处滑坡、塌岸、高边坡等进行防治和处理。由于采取了这些工程措施,使得整个三峡工程开始建设12年来,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与工程建设前的12年地质灾害纪录相比较,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减少了90%多。至今尚未发生过一起像云阳、新滩那样造成严重人员财产损失的大规模地质灾害。在三峡一期蓄水前后,国家先后专门投入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去年二期蓄水后,三峡又对新发现的地质问题增加了新的巨额投入,继续开展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目前,已经在三峡地区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体系。

当然,必须承认尽管目前对三峡库区的地质滑坡体进行了必要的监测和处理。三峡水库水位提高后,一旦发生大规模滑坡必然会造成更大的水库浪涌,造成更严重的灾害。这也是建设三峡之后,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原有的地质灾害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不能不指出,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水资源和能源的基本需求,也不能把三峡大坝对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无限夸大。一般来说,过分的防范风险似乎总是没有错误的好事,但是,事物往往都是辩证的,不把握适当的度,就无法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为,任何现代的人类文明往往都不能让人们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险。

我感觉,目前国内外固执反对三峡的人士,有这样一种趋势,在他们自己过去攻击三峡建设的一系列论据被事实否定后,开始把否定三峡的理由转移到人类所不能驾驭的“绝对安全隐患”的概念上。实际上,这就有点像要求航空工业不能因为飞机的意外失事而死人一样不可能。我们应该如实地告诉公众,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人们对水库地质灾害引发灾害的防治能力,绝不会亚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概率。我们决不能因害怕别人对三峡的批评,就不敢承担必要的风险,就草木皆兵地看待地质滑坡问题。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上,适当容忍,甚至有意识地释放一些小规模的滑坡体,才能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保证不发生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工程技术人员要敢于根据实际观测的数据反驳那些危言耸听的炒作。特别是对于那些过去曾经炒作过泥沙、移民等问题的所谓各种“专家”的意见更应该仔细分析。为什么在移民、泥沙等问题没有得出结论之前,他们不来大肆炒作地质滑坡问题,而当移民、泥沙的问题都明朗化之后,又开始加紧炒作地质灾害的“隐患”呢?应该看到,相对于世界上很多比三峡大出许多倍的土石坝水库来说,三峡水库的地质灾害放大系数要小得多。因为,土坝一旦遭遇滑坡浪涌造成的漫顶几乎必然会垮坝,而三峡大坝是一座纯混凝土大坝,即使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也决不会因漫顶而造成垮坝。因此,相对于满足现代人类社会对水资源和能源的基本需求的迫切需要,世界上既然有那么多的大型土石坝水库都能够投入运行,三峡大坝的地质灾害风险,也完全应该属于目前人类文明水平可以承受的范围。

必须承认,就目前人类的认识水平而言,人类还不能通过工程措施根本消除各种地质灾害。建设三峡所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监测手段,让三峡地区可能严重的地质灾害,得到一定的控制和减轻。

三峡库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超过北京、上海

至于水质污染,更不能说是三峡大坝“隐患”。水污染的隐患就是污染源的排放。尽管水的流动速度会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富营养化速度,但是,这种治污作用毕竟是极其有限的。尤其对于那些能够造成人体致命伤害的化学污染物,水体流动的速度更是毫无任何减少污染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把污水排放到下游、排放到海里误解为是减少污染。客观事实是;只要你向水体中过度排放污染物,建不建大坝都要造成水污染。淮河下游没有任何大型水坝,同样也会形成严重的水污染。反之,如果没有过量的污染物排放,水库本身也绝不会造成任何水污染。在这一点上,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历史,在人类开始大量排放污染物的现代社会以前,谁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哪一个人工或者天然湖泊出现过富营养化。此外,贵州的红枫湖水库是我国50年代建造的,前几十年都从未出现任何水污染,但是,近几年却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水质恶化。最近,当地政府通过严格治理水污染排放,红枫湖的水质已经明显恢复。历史和事实一再向人们证明,水坝本身决不会造成任何水污染。

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的污水处理程度的确普遍不高,水污染问题严重。然而,为了防止三峡水库的水质遭受污染,已经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就建造了很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三峡库区沿岸一些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甚至已经超过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根据中国水利部水资源公报中的水质数据,用三峡大坝蓄水后的(第一个整年)2004年和蓄水后的第二年2005年的长江水质进行分析比较。2005年长江劣五类的水体比重由2004年的水平,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三类以上的优质水体,却比2004年的比重上升了一个百分点。事实说明,在近几年的现代化和水污染都在加速的情况下,长江三峡蓄水后,长江水质情况不仅没有恶化反而总体有所好转。这恐怕都得益于三峡水电站的建设促进了污水处理的投入。当然,即使三峡大坝的建设已经让我们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但是,仍然难以保障在长江三峡的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任何一点水质问题。尽管,现实当中可能确有个别地区因为污水处理不到位,出现局部的水质有所恶化的现象;但是,三峡大坝建成后改善了长江的水质,降低了长江水污染的“隐患”却是不争的事实。三峡大坝非但不会成为水污染的“隐患”,反而会有利于减少水污染的“隐患”。

假新闻的依据和动机到底是什么?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10

10月2日

飞机不给力,晚点了半个小时。不过我们依然比他们早到了一刻钟。当地有人来接我们吃午饭。重庆属于川菜系,可我一来吃不惯辣,二来嗓子不太好,想吃个一两口就算了。然而,一口入乡随俗,二口水土不服。当天我就拉肚子了……(当然可能是因为体质太差)

第一站,我们到了南山一棵树观景台。本身南山上有一个南山公园,因为下大雨,我们就只在一棵树观景台看了看。这里的南山并不是“寿比南山”的南山。我们从观景台观赏重庆市景,灰蒙蒙的一片,只能看清穿行于市区间的长江。感觉长江的水特别浑浊,比黄河还要黄。这个是俯瞰,接着我们就到了长江边上平瞰,又因为有雾,我们只能看到对面的那个码头,也就是晚上乘游轮的朝廷门码头。虽然饶饶比我们早出发好几天,不过他们的船是10月3日的,比我们晚一天。我们在那里拍了一点照,就到了下一站。

第二站,我们到了重庆好吃街,不过我们并没有品尝很多小吃,而是去看了旁边的解放碑。我个人觉得没什么意思,主要就是看看上面题的字。后来我们到了商场里避雨,逛商店的逛商店,休息的休息。我和我爸到了一个吃甜点的地方,感觉还是挺特别的,之前我从没有将凉粉和冰激凌弄在一起吃过。晚饭后,我们就和来接我们的人告别了,因为我们要登船了。我们的游轮叫凯娜号,上面有很多外国人。游轮的环境比我想象的好很多,像个宾馆一样。我预想的就两三层楼,只有楼梯用来上下楼。然而这个游轮有六层楼,其中六楼有一部分是供人观赏风景的观光甲板。因为楼层数较多(相对于其他游轮),所以它还配备了电梯。我们有四间房间,两个人一间。十点,船就启航了。

10月3日

我又对这个游轮产生了新的看法——这儿的东西很好吃。

好吧这不是重点。早晨九点多我们来到了丰都鬼城。我们鹿鸣团和其他一堆人(总共也就十来人)是第四团。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叫鹿鸣团。当初关于这次三峡之行的大部分准备工作都交给了我大姨,包括游轮上的一切事项。当时在填团队名的时候,由于我大姨住在鹿鸣小区,便取了鹿鸣团这个名字。

导游之前提醒我们,说过一切的桥或门等等东西都要听他讲怎么过,否则撞到什么东西就不是他的事了。这里叫做鬼城,的确有很多事情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到了检票口,是一个非常华丽的大厅,墙上正中央摆着xx题的字“丰都名山”,还挺大气的。鬼城要爬三百多级楼梯,旁边有自动扶梯。不过那个扶梯千万不要用,因为那是给鬼走的(真实原因:正在施工)。爬到一半,导游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并看看对面的天堂山,挂着一幅字“登天堂圣山,幸福享安康。”旁边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玉皇大帝的头,还有一座塔。再往上走,看到了一个庙,外面有一幅“五福图”,主体是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寿”字。蝙蝠的蝠与福相像,所以蝙蝠代表福。“寿”字是用青花瓷碗敲碎而拼成的,所以“五福图”寓意吉祥长寿。古人奇妙的制作工艺以及创意震撼到了我,现在很少再能看到这样的事物了。

现在来讲讲鬼城这个名字的由来。东汉时期有两个道教的人,一个叫阴长生,一个叫王方平,都是朝廷中的一品大官。但他们厌倦了当官的生活,来到了鬼城的所在地,苦练了三十五年,然后就飞身天堂。当地人忘了他们的名,但记住了姓氏“阴、王”。阴王,阴间之王,所以便被当地人叫做鬼城。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诗句,更使鬼城之名远扬。

丰都鬼城有三关,奈何考罪鬼门关。奈何指的是奈何桥,刘三姐也提到过。考罪是指考罪石。我们先到了奈何桥。奈何桥,亦称夫妻桥,如果你是已婚,那你需要和你的丈夫或夫人手牵手,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对方,九步走过桥,这样来世能再做夫妻。单身或像我一样未成年的,男左女右,即男的先迈左脚,女的先迈右脚,走一步或三步或五、七、九步过桥,因为在佛教中,奇数是吉祥的数字。桥前面的三个台阶不算步数。鬼门关一关我觉得是最简单的了,和过普通的古代建筑的们一样,男的先迈左脚,女的先迈右脚,不要碰到门槛,棒!你成功了。而最难的我认为就是考罪石了。你需要在圆形的石头上做金鸡独立式(即一只脚踩在石头上另一只脚抬起)保持三秒,才算成功。这跟你的人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穿了高跟鞋,后果我就不用说了。而像我们一行人一样,碰到当天下雨,那成功的概率就更低了。而且石头旁边还有像护栏一样的东西围了一圈,我把脚伸进去了没踩到……所以说,这关完完全全可以衡量你的人品。

途中导游给我们讲解了五根手指在佛教中的含义。做一个很简单的手势(这个手势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然后把两只手并在一起,大拇指是可以分开的。大拇指代表你的父母,因为总有一天,你会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要离开父母。食指代表你的亲戚,也是可以分开的。中指代表自我,知道那个手势的朋友肯定知道中指是分不开的。无名指,如果有能够分开的朋友,那我建议你去看一下医生,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是分不开的。这代表你的伴侣。而小指是可以分开的,这代表你的孩子(可以是将来的事),因为总有一天他要走上自己的路。

我们去了阎王殿,里面有一个执法者,拿着一本小册子,导游告诉我们这本册子里面记录的是所有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执法者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然而姓孙或者属猴的朋友不用怕,因为当年孙悟空已经把那些名字撕掉了。然后我们还走了黄泉路。在黄泉路上千万不要回头,如果有电话千万不要接。这都是黄泉路的风俗。如果你回头的话,黄泉路上的鬼就可以重返人世,你就得永远留在这条路了。而关于接电话,其实这并不属于风俗,只是导游之前接过一个团,走黄泉路时有人接了电话,是那人一个朋友打来的,朋友:“你在哪儿?”那人(不假思索):“我在黄泉路。”朋友(心脏病犯了)。大家都理解了,对吧?

下午我们到了第一个自费景点石宝寨。这一次我们鹿鸣团是和另外一个高法团一起。由于那个导游实在不咋地,讲不出什么东西,我就和另外一家三口中的女儿和父亲一起先往前走。

石宝寨,是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距忠县城45千米。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本段来自百度百科)

石宝寨高十二层,而最后一层要用梯子上去。我们在第十一层看了风景之后就下到连接十一层的平台。大家都知道我胆子很小,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如此惧怕梯子(甚至要超越我对过山车的恐惧。想想身上就有冷汗……),我敢爬但不敢走上去,我爬到将要到最高的地方时一定会原路返回,不会再上去。

不说了。原本石宝寨是三面环水,是一个半岛,而石宝寨建立在高山上。由于三峡大坝的建造,水位抬升了107米,石宝寨所在的地方成为了一座孤岛,被誉为“江上明珠”。我们在下山的时候看见江中只有一叶孤舟缓缓地像远方划去,极有韵味,可是旁边的水是黄色的又觉得很恶心……环境的力量太强大了,污染环境的力量也太强大了。

后面就在船上听歌看书睡觉……无聊地度过了这一天的剩余时间。

10月4日

早晨七点半我们上岸游览白帝城(和谁一起已经不重要了吧?)。

白帝城也是四面环水的孤岛,原本也是一个半岛,成为孤岛的原因和石宝寨一毛一样,我就不多讲了。

白帝城名字是这么由来的:原本公孙述到了这里修建了这座城池,起名子阳城。渐渐公孙述有了野心,想自己称帝。后来城内白鹤井里有一股白气冒出,公孙述觉得这是吉祥之兆,便将城名改为“白帝城”。

爬山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瞿塘峡的入口夔门。这个地方处于奉节县,古称夔,于是便叫夔门。到山顶有一个城门,这个城门有着明代的建筑风格,上有九条龙。而后我们又到了白帝庙,这里有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感人故事。据记载刘备战败回到白帝城,将自己的儿子刘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对他说,如果这个儿子能继承我,那就让他做王,如果不行,你就做王。但是诸葛亮后来一直都忠心耿耿地俯视着刘阿斗。这能够体现诸葛亮的忠诚以及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虽然写起来说起来很简单,但很少有人能够这么做到。

接着我们到了明良殿,里面陈列着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的雕像。这四尊雕像给人一种神圣、威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最后我们到了碑林。碑林里放着七十多块碑,其中最有名的是竹叶诗碑和凤凰碑。竹叶诗碑将诗书画合一,右上有几个小字,旁边画着竹子,仔细看才发现竹叶里有字,连起来是一首诗。凤凰碑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只是一幅画,象征富贵吉祥,也很大气。我喜欢淡雅一点的竹叶诗碑。

离开了白帝城,我们的船马上就驶入了瞿塘峡。瞿塘峡全长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谷,西起白帝城,东至大溪镇。而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也是非常美丽的,10元的毛爷爷背面就是瞿塘峡的夔门。

接着进入巫峡。巫峡最着名的就是巫山十二峰,其中最着名的就是神女峰。我向神女打了招呼,虽然我觉得那石头有点像四不像……何况我还不知道打了招呼之后会怎么样,不过不打白不打。

接着我们换乘小船游览神农溪。我们看到了巴东长江大桥、象鼻山等景观,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悬棺。悬棺是古人在极高的山间石缝或山洞里摆放的棺材,原本有很多,因为三峡大坝抬高水位,很多悬棺被移到了博物馆中,现在只剩一两个。我们看到的那个悬棺距离抬高后的水位有30米,那原本是在水上137米,真想象不出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又换成了小木船我们体验了纤夫拉船的感觉。其实并不怎么样,因为想要演纤夫,可以这么说,是做不到的。纤夫靠的是一种常年累积的经验,比如力用在哪里最合适等等,没有这些经验就和普通人拉船无异。不过还是能够体会到纤夫的苦。

晚上我们经过了双线五级船闸,因为太困了所以只看了进闸,没看到什么。

10月5日

我们先到了三峡大坝景区。我了解到双线五级船闸通过需要三到四个小时,运行原理就和楼梯一样,为了缩短时间,目前正在造一个三峡升船机,可以使三千吨以下小船通行,只需半小时。因为运行原理类似于电梯,所以当地有一句话:“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

因为下雨,所以我们并没有看到什么东西。

接着我们就经过了西陵峡。西陵峡风景很美,又有了三峡人家与葛洲坝陪伴,我感到心旷神怡。不过我个人还是对三峡大坝的建造持否定意见,从风景角度来说,虽然我不知道没造三峡大坝之前是什么样,但是现在三段峡谷并没有大的区别。

中午我们的船就到了,我们乘坐动车抵达武昌,准备明天行程。

10月6日

上午我们去了户部巷。不知道为什么,和在重庆一样,我又水土不服,拉肚子了。于是我又没有品尝到很多小吃。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11

城市环境生态学以整体的观点,把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原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其应用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系统关系,增强城市活力,使城市生态系统沿着有利于人类利益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与风水学的步调是一致的。 难怪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学者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便惊讶地发现:延绵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其环境观、自然观与建筑观,竟与当代生态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的共鸣!

由于目前我国个人的理论水平所限,仅仅能够对一些局部问题做一下浅薄的探讨,还望老师见谅。那下面我就把自己对于长江的三峡大坝和都江堰进行的一些比较和思考简单的阐述一下。

2006年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全线贯通,这个未来世界最大水坝和水电站也将成为世界各国地理书上的一个新名词。《华盛顿邮报》、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德国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称,“中国即将完成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将第一次完全驯服5000多年来养育同时也折磨中国人民的这条水道”。

不可否认,三峡大坝的建成将给我国的发展带来许多好处:

1 三峡电站将满足中国1/20的电力需求,缓解中国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还能够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2能够增加通航能力,可以方便3000吨的海轮深入中国西部。提高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效率,有利于外国企业的投资。要知道,海轮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繁荣起来。

3包括俄罗斯专家在内的评估小组认为,三峡工程完成后,洪灾出现的可能性将减少为1/10,可以保证中下游数千万居民的安全。

但是,当国人在为三峡大坝的建成而兴奋的同时,不同的声音也从未停止过,很多外国媒体和我们国内的专家学者都对三峡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了担心。比如:我国花240亿美元在经济上值不值;大坝的建成对于长江水域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以及生物链构成会否造成破坏;《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早已认为建水电站并不明智,但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建设这样大的水电站等等。当然我国在建设三峡水坝前肯定进行过充分的论证,但这些可能会造成的不利影响还是应该充分考虑的。西方人提出的那些意见未必都是出于恶意。最重要的是,三峡工程是国人在非常清醒、科学的环境中建造的。三峡大坝的建设更像是在能源短缺、火力发电同样面临困境的时代,中国人代表全人类所做的探索。

那么在这个时候看看另外的例子――都江堰。

成都西北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建于公元三世纪,由战国时期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这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一个硕果。

中国古代的许多建筑与工程,往往体现了上古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凡事以天地自然为师。其中又以周易的学术思想为集中代表,所以古代建筑、工程多以合自然山水之情合“宇宙之道”为和谐之道,在都江堰也发现了古人的这些设计思路。

春秋战国时期,岷江水常常暴发洪水,祸民无穷,到了秦昭王时期,(约距今2250年前),秦国李冰父子担起治水大任,他们深谙易理“生生不息”之道,不以“克”的办法来筑坝堵水,而是着眼“疏”字,疏导即“生”,提出“深淘滩,低筑堰”的利疏之道。使岷江水“生生不息”,顺其性,就其势而化解之。为此,他们首先在江心筑起“鱼嘴”,使岷江水一分为二,一为内江,一为外江,外江用以排洪,内江即分流岷江且用以灌溉,“一阴一阳为之道”,此为疏岷的第一法。

更奇的是在飞沙堰,为了使它很好地起到泄洪、排沙与调节水量的作用,在飞沙堰与离堆之间修了200米长的溢洪道使洪水流入外江,溢洪道前面修有弯道,运用回旋流的理论,使江水形成环流,由于上游来水能量集中于此,所以环流形成的力非常之大,当洪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所夹带的泥沙便流入外江,不至淤塞内江。

这个飞沙堰通过涡流旋转又将水“一分为二”了,一为浊(即阴),一为清(即阳),浊水流于外江,清水入内江引以灌溉,而这又暗合了周易的太极旋转而生两仪(阴阳)的最基本模式。

为使岷江水“生生不息”,充分化解上游水势和利用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使岷江水的能量耗散与再生结构更趋合理,李冰父子又将内江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最后以八条主要河渠分流于川西平原,与周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模式如出一辙。因为周易的学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很大,所以我想这不是一般的巧合,而是我们的先人充分运用周易学术治山治水的一个成功楷模。

都江堰既成,川西丰衣足食,秦国国力大振,为终于统一中国奠下良好物质基础,绵流至今,都江堰理水功能依旧,川人仍然受惠,“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对李冰父子所建伟业的最好写照。

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高级官员席班达林在考察都江堰后这样评价:“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即遵循自然之道,而此正是周易的精髓。中国古代的建筑业以及很多工程中多合易理,恐怕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效果吧!而这样的建筑物或工程无论从美学的意义、实用的效果、环境的和谐等等都将是最好的。

长江三峡指哪三峡范文12

负重走石牌,月黑过西陵

宜昌-虾子沟-石牌-当阳村-南沱-秭归-香溪

昨日,全程徒步穿越长江三峡梦之队16名队员,由重庆出发,朝发朝天门,夕至宜昌城,经过一夜休整,早晨6点钟便起床。按行程计划包车前往虾子沟码头,然后乘船到西陵峡峡口石牌,沿江边山路与栈道徒步至南沱,再包车游览三峡大坝、屈原故里秭归,扎营王昭君故里香溪。

约8点,我们兴奋地到达码头。船儿突突突启航后,才发现当年名噪一时的葛洲坝水电站就在眼前,可惜流岚漂渺,雾锁长江,只能看见迷蒙中的堤坝如沉沉一线穿越南北。

船行一会,一轮红日在长江尽头喷薄而出,霞光初露,天蓝蓝,水蓝蓝,如今蓄水已至175米的长江,如湖泊一般坦荡柔美。乘舟江上,看流岚烟花,听涛声依旧。突然两岸异峰突起,高崖壁立,长江顿时被挤压成一条窄窄的射线,企盼中的西陵峡就到了。队员们被高峡平湖独有的气势刺激得欣喜若狂,举着照相机,横扫美景如卷席……

10点10分我们顺利在石牌码头登陆,三峡徒步正式拉开帷幕。策划时我为何选择石牌为徒步起点?一是这条线是条成熟的驴行路;二是抗日时期这里发生过著名的石牌保卫战,忠勇的抗日将士为了重庆,慷慨赴死,以三峡天险石牌为界,与10万日军展开殊死搏杀,战斗惨烈,石牌前方的山野上曾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声,那是因为双方军队上万把刺刀在进行白刃血战。伟大的三峡,英雄的石牌对挡住日寇铁蹄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沿着这条抗战之路驴行有着特殊的意义。此刻,山峦静谧,阳光明媚,早已看不见战争的痕迹。

十六驴子背着高高耸立的大包,走过古香古色的石牌,家家户户高挂红灯笼的江边小街,在尽头一农家处拐弯上山。山路弯弯,崎岖坎坷,杂草丛生,既陌生又亲切,上到山腰,一会又迂迥至江边,看得见脚下的长江碧蓝如镜。如果蓄水之前,长江应该高悬在200米开外的脚下吧,那时驴行这条山路该是怎样的惊险刺激呢?由于太阳当空,很快我们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接着经如梦如幻的灯影峡;经杂花生树的三峡人家;经油画一般美丽的杨家溪漂流等景点。左转右拐过象鼻山,下到江边幽深秀丽的西陵峡长廊。其实这段长廊才是历史悠远的古栈道,只是现在铺上了木板,修起了亭阁,供人游玩。我们无暇欣赏官方设置的江边少女歌舞、江上渔夫撒网、栈道纤夫拉纤、以及粗犷雄浑的长江号子等。很快走过西陵长廊,又开始上山,上到山腰出现岔路,平着江边的路走不通,又倒回来在岔路口上山,一直上山,挺累地爬到高高的山顶后平着走。太阳当顶时分,终于看见路书上提示的那片橘林,还有一户人家,只是人去屋空,一条疲惫不堪的土狗怯怯地望着我们。半小时后看见计划中的当阳村,约十来户人家坐落山坡。走近,斑驳的土墙壁上到处是蓄水前,全国各地驴子们到此后留下的字迹,看来这里的确是一个美妙的驴行驿站。驻下步眺望,蓝天白云,大山寂寂,长江默默,想象着就地扎营,烧一桌田土里才拔起的菜肴,喝一瓶老酒,十几个人唱响浪漫粗犷的驴行歌,来呀来个酒,不醉不罢休,爱驴行更爱三峡……

入夜,钻进可爱的小帐篷,发呆,或透过帐篷看星星,闻草木泥土的芳香,听脚下江水吟唱,懒洋洋走进胡思乱想的梦境,酐睡到自然醒。哈哈,兴高彩烈照相留影后继续驴行。转过弯后开始下山,一直下山。约3点钟下到了长江边,抬头仰看走过的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峦,五个多小时的负重徒步尽管汗水淋漓,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欣慰。

接着沿江边公路往南沱方向走,一小时后我们乘上长安车,直达三斗坪三峡大坝。好一个虎踞龙盘的大坝,气吞山河,石破天惊,汹涌澎湃的长江已被拦腰截断,乖乖地呆在这里,一任人类的指挥调遣。

心情亢奋登上观景台照相留影后继续前行,至屈原故里秭归时已是暮色苍茫,匆匆看过万古不朽的爱国之魂屈原祠后,夜幕降临,长安车载着我们驶向今天的最后一个目标——王昭君故里香溪,遗憾的是过香溪的船已停,只能扎营路边农家。月黑风高,冷风盈袖,怅望江对面的香溪,灯火迷离,只好枕着昭君美丽的传说入梦了。

11月28日 晴

梦断古栈道,沐浴巫山云雨

香溪-巴东-巫峡栈道-神女峰-信号台-青石农家

早早地便把大家叫起来,收拾帐篷行囊,坐上长安车,目标直指巫峡入口巴东砂砖厂。

侧看迷蒙的香溪,在晨雾的紧裹里与我们渐行渐远,有些伤感,孕育王昭君的地方,何日君再来?伟大的长江,汩汩流淌的母亲河,流着太多的故事传奇,历史人文。巫山龙骨坡人类化石的发现,证明中国人类最早的起源与活动应该在三峡地区。

车至巴东,极目人来攘往的巴东县城,遥想当年任巴东县令的青年才俊寇准,勤政爱民,政绩卓著,人称"寇巴东"、" 寇青天",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正想着,事先联系好的两艘小快艇犁开江水飞驶过来。我们登上快艇,壮阔长江伸手可触,激动、兴奋、呐喊。在这里,我们将告别伟大的西陵峡,按计划挺进巫峡。在拟定路书时我就认为,长江三峡中最壮美的当数巫峡,而巫峡古栈道更是最具惊险最有驴行意义,所以我觉得脚踏实地感受巫峡古栈道是三峡之行的必修课。尽管蓄水已至175米,但通过打听,在巫峡楠木园、神女峰附近仍有断续的四五公里古栈道可走。为了实现亲历巫峡栈道之宿愿,策划时我费尽心机,突然想出了包船过巫峡的主意,就是船随我们慢游,看见栈道便上去徒步,走不通时再下到船上,用这种时停时走的方式,既体验了栈道,又避免了危险。当初觉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但实践起来有了出入。这天船行巫峡停留了两处,队员登陆江边岩壁上的小路,穿行在茂林修竹、野草招摇之中,确实风景无敌,但真正的古栈道掩没在石壁上的荆刺与灌木之中,要走上去必须一路砍开这些障碍。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江水,操作起来十分危险,考虑再三,为安全起见,最后遗憾地放弃。原计划包船走巫峡古栈道至下午6点,而今船至神女峰才2点半钟。不过我们放下大包,轻装登陆,把剩余时间用在了神女峰对面信号台爬山。一路上红叶、残阳、江水、古道、野草、农家,也颇为精彩,直爬到与江对面神女峰差不多高的山巅,置身红叶,俯瞰长江,凝目神女,感怀激烈,大声疾呼:“神女……我来了……爱你大三峡……我的母亲……”

直到天黑,我们才下山搭船到达神女峰脚下的青石农家。晚餐时,我正在考虑第二天驴行神女峰是走旅游线还是另寻他途,意外地邂逅了由路遥遥带领的十六个武汉驴友,他们已与神女峰后山的山民联系好,明天由剪刀峡上,孙家湾下,经神女峰后山直达神女面前,还可逃掉70元门票,当即决定与他们同行。随后,重庆驴友武汉驴友联欢歌舞,唱驴歌,说笑话,不亦乐乎……当晚,月明星稀,我们在长江边扎营,睡进可爱的小帐篷。马不停蹄驴行了一天,此时此刻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这是躺在巫峡的最佳位置,应该是整个三峡的最佳位置。长江就在十几米的身旁低吟,幽幽的月光里,清丽凄美的神女就俯视着我。关于神女有许多古老的故事,她不但帮助大禹治理了水患,还传说她与楚王有一番缠绵悱恻、温柔缱绻的云雨之情,巫山云雨便来源于此。后来人们把男女之间的事称“云雨”,应该源自神女与楚王的传说……而今,我们就躺在神女的脚下,沐浴着巫山云雨,头枕长江,与神女抵足而眠,兴奋激动、浮想连翩,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11月29日 晴

抱着神女,我们泪流满面

青石农家-剪刀峡-神女峰后山-孙家湾-神女溪-青石农家

与神女的初梦,在烂漫的红叶中度过。醒来,在长江边吃过早餐,7点整,32名驴友乘船至剪刀峡。7点20分,重庆与武汉驴友牵手,轻装驴行神女峰大环线序幕正式拉开。这是一条被漫山红叶染得如火如荼的梦之路,这是一条无人知晓的秀美之路,这是一条妙不可言的经典之路。弯弯小路,在红叶的簇拥中时而攒进丛林灌木,时而爬上大山背脊,时而坠入深谷沟壑,时而攀在悬崖峭壁……驴行其上,时而如腾云驾雾,飘飘若仙;时而就像走进一个渐入佳境。

驴友们被这美不胜收的景色刺激得无比兴奋,有的连声感叹太美了,有的大叫不虚此行,一路上对歌,说笑,扑在红叶里打滚、欢呼、亲吻、嘶喊……就这样我们在无处不是美景的红叶中气喘吁吁穿越着,攀爬着,享受着,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山高高劳其骨,但累也快乐着。大约12点钟,到达山顶的农家,他们早已为我们备下农家饭,10元钱一个人,驴友们吃得满意,笑得开心。饭后,两队人马继续向神女峰挺进,约莫一小时后到达神女峰。此刻武汉驴友由于急着赶船到巫山,看过神女后率先下山了,剩下重庆驴友不慌不忙与神女零距离接触。闻名世界的神女峰由一块块巨石天然形成,正在风化的石头之间已显出裂口,说实在的看上去有些摇摇欲坠,但它们却神奇地在这里站了几千年而不衰。只是神女离我们还有两三米远距离,中间隔着一堵人为修筑的墙,要到达神女面前必须翻过那墙。墙下是高悬万丈的长江,人站在那里万分危险。一个勇敢的驴友小心翼翼抓住围墙越墙而过,接着又过去了几个人,剩下女性看见,既害怕但又不甘心,最后在相互帮助下全部到达了神女面前。山风呼呼地吹着,不敢看万丈之下的长江,两腿不由自主打着抖,全都吓得声音发颤,一个拉着一个生怕谁跌下去。紧张、兴奋、激动……我们抚摸着神女咿哩哇啦呼喊,嘶叫。我想起神女那凄美动人的传说,久久地拥抱着神女,禁不住泪流满面……心惊胆战照完像,不敢久留,相帮着越墙而回,到了安全地带才开始心花怒放,亮开嗓子欢呼。天哪!我们竟然亲手抚摸了神女的玉体肌肤,沾了神女的灵气。亢奋、惊喜、感叹,好久才依依不舍离开亲爱的神女,在红叶树丛中穿越,向山那边的孙家湾前进。这边景色与来时略有不同,红叶减少,但增添了金黄色的枫树,白色的巴茅,青青的野蒿,红红的橘林,三两农家,像一幅恬静的油画,美极了。我们就在这油画中一直下山,近5点左右下到了长江边,坐10元钱的过江船到青石农家,接着马不停蹄溯神女溪。神女溪山路全长15公里,遗憾的是前一阵路上塌方已走不到尽头了,不然我们将在这里多呆一天全程驴行神女溪。此刻,我们在草中小路上走着,景色秀美得惊人,躺在脚下的神女溪温柔如含羞少女,两岸红叶比神女峰后山还要浓密。如此美景谁也不愿放弃。执著地走到天黑,才不得不打道回青石农家。饭后搭帐篷,洗澡洗脸,今天徒步超十小时,有些疲累,但感觉得到队员们还在兴奋之中。躺进帐篷里盘点今日收获,意犹未尽,做计划时我便设计了神女峰下至少住两晚,目的是枕着长江与神女共眠。多想与不老的神女再多呆些时日呀。

11月30日 晴

挺进小小三峡,邂逅大峡谷

青石农家-巫山-平河-铁桥峡

早起,依依告别神女,坐上7点40到巫山的班船.我们都站在甲板上观赏两岸挺拔的神女十二峰,照像摄影,兴奋不已。11点到达巫山码头,赶面的到县汽车站,上了去大昌的汽车。按路书计划漂流小小三峡。在车上打听,知道了小小三峡的源头在平河。何不溯源平河,再往下漂流呢?改变行程后与车主协商送我们到平河。约2点钟到达小小三峡源头平河。这是一个偏远的小乡镇,朴实无华,人烟稀少。好在我们找到了一家厚道的餐旅馆“陶湾人家”。老板厚道,为我们做了一顿可口的午餐,然后建议我们去走走附近的铁桥峡,小小三峡的水就是从那峡谷里流出来的,于是饭后集体走峡谷。原以为也许峡谷就一小段,出乎意料的是峡谷之长之美之壮观让我们喜出望外,大呼上天有眼,不虚此行也,这可是驴行三峡的重大发现,我们可是第一批把驴行脚印留在小小三峡源头的驴友呀!兴致勃勃在大峡谷里徒步至天黑,仍然看不见尽头,才打道回平河。晚餐时陶老板说大峡谷全长十四公里,可以走穿,峡谷那面是当阳,临近神农架。于是当即决定变动计划,明天背上帐篷穿越大峡谷,到当阳乘车去巫山。不过为了稳重起见,陶老板为我们找来穿越过大峡谷的刘家父子,两父子十分好客,并答应参加我们的队伍做向导。刘老爷子说,大峡谷的后五公里很多地方水深至腰,这么多女性要过去难度很大,不如轻装穿越。考虑再三,为安全起见只得遗憾地采纳老爷子建议。入夜,平河居民燃起篝火取暖,我们与当地人在篝火前联欢,歌舞,嘻笑热闹至11点后入帐篷睡觉。

12月1日 晴

穿越大峡谷,绝世美景的最后珍藏

平河-铁桥峡-平河

晨起,我们带上炉头套锅、面条小菜作料等,与刘家父子一起出发进入大峡谷。后来我们走了奉节天坑地缝,才觉得这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小三峡源头之美更胜一筹。天坑地缝狭窄阴森,而大峡谷美在更阳光,更气势,更悠远,更著沿途都有清亮洁净的动人的水和咕嘟嘟上冒的地下阴河。水中不时看见无鳞鱼儿游玩。峡谷之上远山叠翠,林木葱茏,不时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水帘,形状各异,曼妙娇娆,穿越其中,如履仙境。由于峡谷内极少人行走,几乎处于原生态,到处可见奇花异草,雀鸟啁啾。不过大峡谷正在兴修水电站,也许一两年后便蓄水,再不能谷中徒步了。我们庆幸着自己的运气,珍惜着难能可贵的谷中徒步时光,时而涉水,时而翻越谷中纵横的巨石,有惊无险地跋涉了四小时,前进了约七八公里,前方突然出现堵塞的河床,两岸悬崖壁立,谷中乱石林立,树草森森,其间有齐腰深的水潭。修电站工人告诉我们大峡谷已过不去了,前面还有塌方,劝我们改走右侧山路到当阳。此刻已近2点钟,饥肠辘辘。吃了饭再说!就地架起炉头套锅,取谷中水煮面条,坐在水边喝酒、嬉笑、聊天。吃完,我掬起亮汪汪的源头水一阵狂饮,把美丽质朴的小小三峡吃进记忆吧!不过还是后悔,如果背着大包前来,就可以傍着大峡谷走山路到当阳峡谷尽头,扎营源头。并且小小三峡的山路人迹罕至,原始古朴,肯定是风景无敌的。另外我们还发现头顶的万丈石壁之上,有条隐隐约约向前延伸的栈道,如上去走走该是多么的惬意。刘家父子说这条栈道走起来有些危险,但还是可以走到平河的,要走起码得有四个小时。一看时间已过3点,只得仰望着高空栈道遗憾地往回走。回到平河已过6点半,天已黑,吃完陶家可口而便宜的晚餐,在楼下舞厅唱歌跳舞至11点,入帐篷,整理思绪,睡去。

12月2日 晴

穿越瞿塘峡,改线赤甲山

平河-大昌古城-巫山-大溪-赤甲山-瞿塘峡-白帝城

一早,与陶老板一家合影告别,乘车直抵大昌古城,浏览大昌后坐上大昌到巫山的船,一路上观赏小三峡的红叶美景,万仞青山。队员们站在甲板上欢呼雀跃,摄影拍照。中午到达巫山,立即换班船到大溪,按路书计划是在大溪信号台处走上栈道,穿越瞿塘峡,一直徒步至白帝城。到了大溪一看都傻了眼,栈道已淹没水中。好在热心的大溪人给我们指路,一是租船到两河口,走植被良好的山路到奉节天坑地缝,再迂迥到白帝城游览后去奉节县城乘车回重庆;二是可以过江由对岸上山,经瞿塘峡上面的赤甲山到白帝城。

一看时间还不晚,立即决定登陆对岸翻越赤甲山,改走山路穿瞿塘峡,扎营白帝城。赶紧背包上路。过了一段土公路沿弯弯小路往山上爬。爬到了大半山腰的杜书记家,喘息片刻后,经乡民指点,沿杜书记家后面山路再向山上爬去,终于爬上了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这里屯营,战功卓著,故名赤甲山。峰顶位于瞿塘峡口,海拔1785m,立于峰顶,可以鸟瞰整个瞿塘峡,两岸断崖壁立,形如门户,又名夔门,山岩上刻有“夔门天下雄”五个显目大字。赤甲山又因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有桃子山别名。右边山峰叫白盐山,顾名思议,看得见隐隐约约的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站在这里,遥想当年李白朝辞白帝,夜至江陵时夔门流急,而今高峡出平湖,昔日的长江已乖乖地躺在夔门之中。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说三峡没走头了,几天来的驴行经历发现,沿着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三峡走,到处是新的风景无敌的山路和尚处原始生态的小径,只恨我们时间有限,不然真想拥抱着伟大美丽的三峡走下去,走下去……

由于天色已晚,不敢久留,让队员们欢呼感慨照相留影后,匆匆收队,急急地沿山路下山,有惊无险,天黑时分到达江边,过江后抵白帝城,在路边的三峡鲜鱼馆联系协商,爬至楼顶阳台扎好帐篷,吃过店老板的长江鲢鱼,夜望夔门天险,头枕坦荡江水,与白帝城相拥而眠。

12月3日 晴

在最大的地球漏斗,做一回井底之蛙

白帝城-奉节-小寨坝-天坑

早起,参观浏览向往已久的白帝城,遥想当年刘备兵败逃亡至此,托孤诸葛亮的情景,眼望已水平若镜的长江之水,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遗憾的是当年诸葛亮为阻止陆逊追兵摆下的水八阵图已沉入江底,而旱八阵图也变成一个村落消失了那时的痕迹。约10点半,我们背上大包沿公路徒步至奉节汽车站,购买去世界上最大的奉节小寨坝天坑车票,直抵小寨坝,往右走一段机耕路,至附近一村落。因为我们早已得知信息,从这里下去有一条草间山路,可以逃票下天坑。匆匆与农家协商扎营吃饭事宜,然后轻装行动。沿着一条不为人知的小路做贼似地走,真的看见了天坑围墙的末端,从这里跳下一个坎,再直下五六十米便可以大摇大摆走在天坑的正道上了。不料因为上午已有几路驴友由此进入已惊动门卫,我们的队员刚过去三个人,便有管理人员飞奔而来逮个正着,逃票失败只好掏钱买票,遗憾之中却也有些好耍。票价30元其实不贵,来此一游理应做出点贡献吧。作为领队我更不希望逃票,因为逃票往往要找一些险路翻越,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时间已不早,我们急匆匆走入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漏斗之中。天坑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漏斗”,被洞穴研究专家评为“天下第一坑”。仰看破碎成洞的高天,一如掉进深坑的井底之蛙,让人惊心动魄,又有些惶惶不安。沿着如刀砍斧削的坑壁,不到一小时我们下到了最低处的进水口。光线暗淡,有阴河水潺潺流出。据说这水流进了十几公里外的奉节地缝,在不可知的地下世界,天坑地缝。三峡奇观,喀斯特地貌,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想来都是地震的产物吧,地震在损毁人类文明的同时,也震出了这样的美丽与传奇。出天坑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好在我们备有头灯。摸黑走山路,到达农家吃晚餐、扎营。连续几天来徒步奔波,车来船往,进入帐篷,在几声狗吠声中呼呼睡去,一夜无梦。

12月4日 晴

走在地球伤口上,感受大地的疼痛

小寨坝-天井峡-地缝-奉节-重庆

清晨,被狗吠声惊醒,昨晚联系好的商务车来接我们到奉节天井峡地缝。考虑到下午3点之前必须赶到奉节长途汽车站赶车回重庆,车到天井峡便直奔地缝。奉节地缝全长37公里,大多数尚未开发。我们沿径通幽的石梯下到深深的缝底,天暗淡下来,前面怪石嶙峋,后面断壁嵯岈,天变成锯齿般一条银线。是谁手持巨刃,狠狠劈下,切割出如此深长的伤痕?与其说旅游在地心之中,不如说行走在一道伤口之上,感受着大地母亲的疼痛。我们在地缝中走着,在迷宫一样的乱石之中穿越,过玉梭瀑布、犁头湾瀑布、变幻峰、巨象探泉、石观音、鬼门关、阴阳缝、双风洞等景点。阳光时而被高悬的岩层遮挡,时而又从千姿百态的石缝中漏下来,给阴森的地缝凭添一分亮色,显得十分诡异。杂草丛生的缝壁上,不时出现酷似女人生殖器的洞穴。有人说地缝为阴,女人为阴,岩石如女人可以理解。约莫一个小时后,我们走完了已开发的约五公里地缝全程,然后鬼魅一般由地缝后门冒出来,照相留景后,急行军似地徒步至地缝前门。这时有留守的队员发现沿地缝有一条山路,前去走了一段,两旁松林葱茏,落英缤纷,走上去松软舒适,十分适宜驴行徒步,可惜没时间走那路了,大三峡真是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驴行线路。站在公路上拦车,包长安车至奉节长途站时已过2点半钟,立即购好3点整到重庆车票,五六小时后,我们将满带三峡的神韵与气味回到重庆。汽车起动。再见了我的大三峡,我的母亲……此时此刻,除了一种深深的眷恋,更重要的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我欣慰地感觉到已经做完一个完整的,圆圆的,想了很久的三峡之梦。这不,在九个开满红叶的日子里,我们始终执著地坚持着伴随母亲河,围绕大三峡行走的原则,有驴行,有游览,有负重,有轻装,我们把汗水与脚印留在了亲爱的三峡,把思念和情感带回了重庆,相信过了很多年,参与的队员都能想起这不老的三峡之行……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