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14 01:19:31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权益。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体育惠民”和“体育生活化”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加快体育强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年,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使城镇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广泛开展群众健身活动,促进全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体育健身组织网络规模明显扩大;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形成覆盖城镇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具体目标任务是:

(一)提高全社会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城镇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推进“231”体育锻炼方式(每人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周参加活动不少于三次、每次活动保证一小时)在全社会普及,使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逐步实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有明显提高。

(二)强化居民身体素质,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加强国民体质测定和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工作,配合上级体育部门每年对国民体质进行测定,逐步提高国民体质合格标准比例。同时,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健康体质测定,使在校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耐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三)加强体育活动组织,打造体育活动品牌。利用“全民健身日”、各种节日庆典及重大体育赛事,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体育活动,培育和打造体育健身活动品牌,塑造体育活动精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不同人群参加的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参与健身锻炼的自觉性。

(四)健全体育活动组织网络,扩大全民健身覆盖面。充分发挥老年体协、单项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不同人群体育协会等社团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相应建立体育总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单项协会不少于20个。各办事处(镇)都要建有文体活动站,社(村)普遍建有文体活动室,在有条件社和农村逐步建设体育健身俱乐部,形成遍布全、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五)注重体育人才培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社会体育指导队伍建设,完善登记注册、规范管理、表彰奖励和经费投入机制。每年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人数不少于100人次,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全常年参与指导基层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保持在260人左右,保证每个健身设施(点)、晨(晚)练健身点、社(村)及各级各类健身俱乐部均配备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到年全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强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六)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体育场地利用率。巩固已建成的、办事处(镇)、社(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到年全公共体育设施都要达到国家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建成全民健身中心,80%的办事处(镇)建有健身活动中心(站),50%的社(村)建有功能相对齐全的体育健身设施(点)。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普遍配备体育健身设施,着重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推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各办事处(镇)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实现“社、村村有体育健身设施”目标,全民健身设施基本实现社(村)全覆盖。各类体育设施利用率、开放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合理布局、互为补充、面向大众的网络化格局,打造10—15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

(七)有序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类体育管理组织的关系。建立以政府统筹规划、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体育部门组织协调的管理机制。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体育机构要树立服务意识,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场,引导广大居民自觉自愿进行体育健身消费。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将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成立全民健身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各行政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全民健身工作中职责,形成政府领导、体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实。

(二)提供保障,确保全民健身财政投入。将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面健身经费的投入。按照上级要求,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全民健身投入达到不低于人均1元的标准。体育行政部门要改进体育经费支出结构,保证体育公益金的60%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积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三)强化协调,建立全民健身联动机制。全民健身工作涉及多个层面,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商、规划、城建等部门要积极合作,统筹安排、协调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教育部门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主要指标,办好各级各类业余体育运动学校,逐步增加体育传统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营地建设数量,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城体育工作,要针对老年人健身锻炼的特点,加大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能力,要为社居民提供基本体育健身公共服务,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社体育俱乐部等社体育健身组织,依法配备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经常性的社体育健身活动,为社居民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农村体育工作,逐步促进城镇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配置,以建设村镇居民的公共体育设施为重点,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职工体育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体育协会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组织适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恢复和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做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发掘、整理、传承和发展工作;残疾人体育工作,大力实施“助残健身工程”,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作用,合理布局体育活动场点,有序引导体育健身项目,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体育、关注体育、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室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采取“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地就近”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促进广大群众经常性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四)资源共享,逐步整合社会体育资源。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居住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规划,同步建设符合小规模的体育健身场所。已建成的体育健身场所,不得挪作它用。对已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雪碳工程”、“村镇体育健身中心”等建设用地要优先保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实施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提档、升级与覆盖延伸,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进一步提升档次,社的体育健身设施逐步更新换代,力争做到民出行1000米以内即有健身设施。城建设要考虑居民出行方便兼顾健身、休闲需要,建设更多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多种便利条件,促进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五)逐步细化,规范全民健身测定标准。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等各项制度及相关信息的调研工作,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机构,加强对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群众健康状况的检测研究和统计工作,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的服务能力。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制定与《全民健身条例》配套的规章和政策,建立行政执法督导和问责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提高法治水平,做好全民健身的长效管理机制。

(六)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全民健身的知晓率。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方式,对全民健身知识和法规制度进行宣传,利用网站和公共文化服务体育机构开办全民健身栏目,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树立体育健身是健康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国务院公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这是党和政府就加强新时期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的重要举措,近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是关系群众的大事,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做好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三边工程”即:做好群众身边的设施场地建设、做好群众身边的服务组织建设、开展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促进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广泛耐久深入开展。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责义务,不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益。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要在公园、广场等地装置体育健身设施,力争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要积极发明条件向大众开放,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支持群众性体育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长效机制。各县(市)区要成立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等,要在80%以上的乡村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立体育组织,形成普及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积极开展青少年、老年人、妇女、职工、农民等各类人群的健身活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与一小时体育锻炼。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方面明确了田径、游泳、球类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根据不同特点。明确了武术、太极拳(剑)登山、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依照不同特点,坚持群众自愿、简便易行等原则,积极做好相应人群的工作,掀起全民健身活动新高潮。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围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大力扶持、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不时激发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积极性,形成公共体育服务与大众健身服务市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格局。建立完善体育健身服务规范,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体育健身同旅游、文化、教育等部门和行业的结合,互相带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主体。将全民健身事业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政府牵头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资源调度方面的积极性、发明性,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各级政府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尽快完成外地区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编制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准确掌握外地全民健身工作基本情况和现实困难,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从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动身,合理规划布局公共体育设施,统筹安排全民健身工作。着眼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不同人群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设计好路线图和时间表,按计划、分步骤推进落实。各级政府要制定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发展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并纳入当地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重点保证。各级体育部门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工作的督导检查,还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不时改进工作。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好新时期计生协会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于1980年5月29日,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以倡导人民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为目标的垒国性、非赢利性群众团体,也是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最大的群众团体。计生协成立以来,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的原则下,自愿组织起来,动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计生协的任务将会越来越重,作用会越来越大。中国

做好新时期的计生协会工作,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具体体现。计生协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群众路线,重视、支持协会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协会工作。特别是计生协会在宣传、服务、引导群众方面的职能,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尊重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觉悟和能力,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也是在建设和谐社会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专门队伍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广泛群众基础,并强调要发挥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要充分认识计划生育协会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并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人员众多、联系广泛、群众基础较好的整体优势,为最终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两委负总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工作机制奠定基础。要不断加强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计生协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前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动计生协会在参与计划生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要积极发动和组织协会会员参与工作。计划生育协会是育龄群众自己的组织,代表着群众的利益,应当在综合改革和自治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依靠、发挥基层协会的积极作用,发动协会会员积极工作,团结教育群众参与自治,发挥协会组织网络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随时随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要求,维护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合法权利。

要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育龄群体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是计生协工作的宗旨,也是协会的凝聚力所在。开展有偿服务上下功夫,以服务能力的增强带动服务水平的提高,凡是对群众生育、生产、生活、健康有利,协会又有能力做的事情,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做。要发挥广大会员与群众朝夕相处的优势,面对面地宣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观念。广泛利用协会的网络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围绕计划生青基本国策,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作

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相继到来,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四大压力相互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把开展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普及教育、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不但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到千家万户,而且群众中诸多矛盾、问题都应刃而解。所以,要围绕基本国策,更好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计生协就要充分发挥以下五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1.网络优势。计生协会基本上实现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协会的网络,有育龄群众的地方,都有协会的活动。党政组织抓协会,给计生协会指方向、提要求、压担子。协会组织抓小组,积极行动开展工作,小组靠会员,会员带群众。这对协会的发展和工作开展,是动力,是促进。2.人才优势。计生协会会员既有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老长辈,他们有威望、有经验、有号召力,又有生产骨干、致富能手、企业家和文化人才,这些人有知识、有本事、有朝气。基层计生协会形成了庞大的人才济济的骨干积极分子群体,是党开展群众工作可信可靠的重要力量,是做好群众工作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3.知情优势。计生协会会员是群众的一员,他们置身于群众之中,最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烦什么,不仅了解社情,还了解各家备户的家情,懂得“哪把钥匙开哪把锁”,善于做不同群众的工作。让计生协会会员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解难人。4.服务优势。计生协会的生命力在活动,凝聚力在服务。服务群众是协会工作的根本。围绕新时期群众求知、求富、求健康、求欢乐的要求,各级协会积极开展生产、生活和技术服务,宣传服务群众、项目资金扶持到户、推行计划生育保险、建立宣传服务阵地(包括协会会员之家、文艺宣传队等)从而去赢得群众的赞誉。5.示范优势。计生协会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自己、教子女、帮亲属、带四邻,带头计划生育,带头增收致富,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建设和睦家庭。协会通过会员的实际行动,示范带动群众,有效推进了基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要让计生协会以上的五大独特优势,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计生协会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抓作用发挥,坚持改革创新,拓展协会工作思路。各级协会必须将计生干部培训与工作检查进行有机结合,采取以老带新和现场学习等形式,对新上岗的计生干部从政策上、业务上以及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注重发挥会员优势,下大力抓自身工作人员的组织、思想、业务建设,提高工作的本领。2.抓作风建设,围绕中心特色,提高协会工作水平。计生协工作者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实情、听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基层协会要进行分类指导。坚持求真务实,坚持科学态度,保证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3.抓典型引路,突出重点素质,增强协会工作活力。基层协会要注意抓出较高层次的典型,要及时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加以总结和推广,并及时向上圾计生协作好汇报。一方面要抓先进、树样扳,另一方面要狠抓后进,重点帮助,有计划地进行整顿,促使其尽快改变面貌。要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使之在面上开花结果。/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省2011-2015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科学健身理念,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素质为根本,激发广大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多更优的体育服务,为我区实现体育基本现代化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区、镇(街道)老年体育协会组织网络;

2、实现全区、镇(街道)老年体育协会组织的正常运行;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体育和健身活动;

4、重点培育1到2支区老年体育健身特色队伍;

5、努力争当市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三、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根据市建设体育强市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市、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民(居民)委员会四级老年体育组织网络建设。我区将分层次、分阶段建立和完善老年体育协会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健全区老年体育协会组织。召开区老年体育协会成立大会,落实办公场所、专项经费、工作人员。区老年体育协会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体育健身需求,积极探索,研究制定工作意见,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有序正常开展老年体育协会工作。二是建立和健全镇(街道)基层老年体育组织。要根据市、区关于组建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的要求,今年10月底前,镇(街道)要全部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并要挑选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热爱老体协工作的同志担任老年体协负责人。各镇(街道)要制定组建计划,明确领导、明确责任人,并落实专项经费和办公场所,扎实推进老年人体育协会的组建工作。要把建立和健全基层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列入两文明考核工作。

2、注重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基础数据。一是主动与区文体局、区老龄委、区老干部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掌握全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健身设施、人员组织、活动状况等情况。二是深入镇(街道)、村(社区)层面掌握和了解老年人员构成、健康状况、基础设施、活动组织等情况。三是建立区老年体育协会的工作台帐和信息台帐,夯实工作基础,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区老年体协工作。

3、推进资源整合,为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条件。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县(市)、区要建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指导站点,农村乡镇要建立老年活动站,开辟老年健身场所,有条件的村、居委都要开设老年活动室”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镇(街道)、村(居委)老年活动阵地建设。已经建好的活动室和活动场地,要配备必要的器械设备,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LI Yu-xiao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Zhengzhou 450044)

【Abstract】The essay analyzes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s 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growing sports demand,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province'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duty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basic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Sports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have a plan to focus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fitness work to the letter.

【Keywords】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公共服务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明了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基本范围、标准和工作重点,这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我省提出了由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转变的发展战略,建设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通过结合我省的实际,研究加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1 研究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省的体育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形势。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功能是今后我省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我省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时期是体育公共产品需求旺盛、体育产品消费增长、体育事业地位日益凸显的重要机遇期。从我省体育建设的外部环境看,人们的体育需求和利益诉求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体育公共产品服务热点难点增多,协调各方利益,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紧迫性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手段,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寻找具体对策和措施,解决实践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推进我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2 加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2.1 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

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是国家的明确要求,也是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要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落实“两个条例”和“两个计划”。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国家对体育工作进行了战略调整,把全民健身工作提升到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位置。国家和我省先后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全民健身计划》和《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所以,贯彻落实好两个《条例》、全面完成《实施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各级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责,努力推进形成政府主导、规划引领、责任到位、注重机制、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新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推进全民健身“三纳入”。近两年来,全省体育部门在贯彻两个《条例》、推动政府“三纳入”、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去年以来,结合地方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但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我省大部分地区按照《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存在一定难度,影响了刚性的财政投入保障;两年过去了,县(市)区一级推动政府“三纳入”工作仍未实现全覆盖,基层公共体育服务能力薄弱,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差距较大;在制定地方《实施计划》方面,还有个别省辖市尚未,县(市)区级的制定工作相对迟缓。

将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情况作为群众体育考核工作重要内容。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实施计划》,构建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应尽职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发挥体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用和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功能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十二五”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事关建设体育强省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今年的工作中,各级体育部门一定要继续将深入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实施计划》作为主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认真履责,切实将“三纳入”工作做实,并不断延伸和拓展纳入的内容,同时要指导和督促县区和乡镇政府制定好本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2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要科学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组织、设施和活动等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切实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组织是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在我省全民健身各项工作中,群众体育组织建设薄弱是制约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其突出表现一是数量少,二是发展不规范,三是发挥作用不明显。从去年十月份起,我省就开始着手计划开展“组织建设年”工作,今年的全国群体会上,总局也提出了将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作为今年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这充分说明了组织建设在当前群众体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我省与国家工作思路的一致性。大家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重点,拓宽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实施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工程,努力建立和完善由“行政组织—协会组织—社会团体—民间健身组织”等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规范,覆盖面广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努力实现一年成立组织,两年发挥功能,三年形成网络的目标。

一是市县两级体育部门都要成立体育总会,充分发挥体育总会的职能。市县两级体育部门要尽快完成体育总会成立工作,健全协会机构和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体育总会职能,切实利用体育总会加强和督促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二是市县两级体育部门普遍成立太极拳协会。太极拳运动遍布我省城乡,已经成为我省群众体育的一张名片。市县两级体育部门要突出我省这一体育文化特色,吸纳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积极参与,利用协会广泛开展太极拳运动,并做好协会对外交流工作。三是发挥体育社会团体和基层健身组织的作用。各级体育部门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民间体育社会团体,引导成立不同类型的晨晚练点和健身指导站,切实为他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尽可能为他们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要加强对各类健身站点的指导和管理,做好备案登记等工作,保证健身站点规范有序发展。四是要发展壮大指导员队伍。去年群体会结束后,专门召开了全省首次社会体育指导员会议,会议强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重要性、长效性,从各省辖市的全年工作来看,大部分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任务,但仍有个别省辖市做得较差。各省辖市要尽快成立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健全协会机构和工作机制;要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根据我省人口情况,大力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工程;要积极为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健身指导和服务创造条件,切实发挥他们在引领群众参加健身活动的骨干作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和引导更多的优秀运动员、科研人员、体育教师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深入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共同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万里行”活动。

第二,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是发展群众体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体育工作“面向基层、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国家和省两级将80%以上的群众体育经费用于场地设施建设,有效地发挥了各类“全民健身工程”在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今后,省级体彩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比例将逐年增加,市县两级体育部门也要在争取社会资金的同时,不断加大本级公益金建设健身场地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经济、实用、优质、安全的场地条件。各地以建设乡镇和城市社区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地完善和创新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模式,拓展资金投入渠道,丰富体育健身设施内容,增加体育健身设施数量。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在县(市)区建设中融入体育元素。加大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路径和“雪炭工程”建设力度,做好乡镇体育健身工程。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盘活现有场馆资源,鼓励和支持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的功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挖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的体育功能,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要做明白人,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干明白。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体育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之中,是最好地为大局服务,关心民生、关注民生,体育在提高全民身心素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近年来,通过各级体育部门的努力推动,我省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全民健身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开展的各种全民健身活动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还不高;二是城乡以及各类人群的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三是品牌活动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小型多样、普遍经常的健身活动还不普及,健身活动的生活化、长效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问题制约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2006年,镇计生协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计生协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市委办[2006]号文件和省委办[200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协会宗旨,积极开展基层协会的整建、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等工作,从而使计生协会深深扎根于基层,广泛服务于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得群众的信任,为稳定甘霖镇计生低生育水平做了大量的配合工作,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镇共有计生协会某个,其中企业协会个,外来建设者协会个,会员小组某个,会员联系户某户,会员总数达到某人。某个村级计生协会中,有某个村有会员之家,有会员小组学习室和会员联系户,全镇协会组织网络已基本形成,运行也逐步走上轨道。

二、主要工作

2006年,镇计生协以推进“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新机制工作为载体,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五大优势(即群众优势、人才优势、工作方法优势、网络健全优势和便于沟通优势),较好地转变了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促进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我”方针的落实,切实加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在加大宣教力度、开展优质服务、强化自身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主要表现在:

(一)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进一步健全计生网络组织。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对计生协会工作的重视,将计生协会工作列入党政联席会议议事日程,进行专门的讨论研究并决策。切实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紧跟形势,及时调整了镇计生协会理事;并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做好村级计生协会换届工作,配齐配强新一届计生协会领导班子。

(二)规范基层管理,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为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将工作重点下移到村,切实规范基层管理,协会以推广新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民主议事,充分保障广大育龄群众的知情权、表决权等民利的要求,在全镇个村开展了“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新机制扩面工作,我们集中时间、精力、财力,分类指导,具体落实,开好三个会,发展好计生协会会员,落实好联系户,填好一本证,收缴了一部分会费,研究制订版权所有《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并通过各村民委员会的表决后生效,成立好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各类班子,建立健全协会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根据市计生协要求,下发《村民自治工作评估表》,逐项对照落实,真正发挥协会的自治作用。发挥协会在“村民自治”工作中主力军作用,扩大协会知名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村民自治开展较好的村,强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发动协会会员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做好村级民主评议,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村民自治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村民自治工作薄弱村,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和指导。月底,省计生协会对我镇省级示范协会进行了回头看,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在新机制工作的推广中,我们逐步探索,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一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协会工作队伍。

(三)强化优质服务,拓展项目建设。一是镇、村、企业各协会紧紧抓住服务这个中心、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积极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特别是在会员、育龄群众碰到难题时,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做好人、办好事,切实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如村级计生协会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科技帮扶,引进科技项目,引导群众科技致富;企业计生协会不断为育龄群众提供技术比拼机会,增强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扩大项目面,抓好个重点特色协会项目,提高协会“自我服务”能力;拓展“青春健康”教育面,已与五所中小学共同开展青春健康教学;开创上路西生育文化特色、求家坎的科学帮扶基地等,延伸服务领域,以满足育龄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需求。

(四)更新群众观念,切实抓好特色性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协会建设。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建民营企业计生协会和流动人口联合协会,如奔奔针织有限公司、喜得马领带有限公司、三源针织有限公司等,做到发展好会员,落实好阵地,制订好各项制度,职责上墙等工作;二是结合“生育文化特色村”、“村级示范服务室”的创建工作,镇计生协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建立“生育文化园地”,抓好上路西村的生育文化特色协会、上高村的流动人口特色协会等创建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特色活动。结合镇开展的“三学一创”活动,组织了卡拉ok歌咏比赛,全民健身运动,以及上街义务咨询等活动,切实丰富了育龄群众的生育文化生活;抓住“.”这一协会重要活动日,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组织企业计生协理事、会员代表、“五老”计生协代表等某余人,开展了协会会员系列活动,如参观三鼎文化体育室、协会活动室,开展知识答题和文艺汇演活动;积极开展计生下乡活动,月日和月日,镇计生协联合计生办到上路西村、甘一村开展了现场计生知识咨询、义诊等活动,并分发宣传资料某余份,为群众提供服务共某多人次,并指导、布置上路西村的生育文化角,有效提高了协会的自治功能,营造了良好的群众参与氛围。

(五)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素质。

切实把加强培训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今年年初镇计生协制订了学习培训计划,在甘三、尹家等村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充分发挥了村级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民主参与意识,倾听了他们对镇计生协的意见和建议,博采众长,力求改进,切实提升镇计生协工作水平。同时,组织开展培训班,举办了三期会长、专职副会长、秘书长的培训班,并组织了个协会新机制推广村到上路西村实地取经。通过这些活动切实提高了她们对协会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协会工作的信心,在实地参观后,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她们下一步做好新机制的推广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年,全镇各级协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些同志对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认为协会组织一无权,二无钱,作用不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个别村级协会组织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活动开展不经常、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三是一些村级协会的人员活动经费等问题没有解决,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我们计生协会工作,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计生协的工作目标和安排,把协会的重点放在农村,重心放在基层,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切实解决问题。

计生协是协助党委、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和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新时期,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使计划生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计生协会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努力做到“有人干、有钱干、有事干”,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整建成果,更好地发挥计生协组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二)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学习宣传好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大力宣传计生协会组织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通过会议和举办培训班或利用新闻媒体,坚持集中和经常宣传相结合,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消版权所有除误解,把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会员活动日制度;坚持社会舆论宣传与群众性宣传和服务相结合,协会宣传与“婚育新风进万家”、人口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宣传等相结合,做到生动活动,丰富多彩,规模大、效果好,以促进计生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抓典型的培养和推广,掀起学习先进的高潮。各级协会都要有典型,包括协会的组织整建、宣传活动、生殖健康、流动人口、村民自治、项目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真抓实干,坚持经常性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采取多种形式,把协会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以例会为突破口,把协会会员小组和会员联系户活动落到实处,使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和协会活动网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以培训为抓手,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户,特别是每季度组织对理事、会员小组长进行一次学习培训,每次培训要突出重点;村培训后,会员小组再组织会员学习,然后会员再到联系户进行宣传。三是开展帮扶活动,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为育龄群众做好事、办好事,搞好生育、生产、生活服务;组织协会中致富能手和生产骨干与计生贫困户结对子,努力争取或创造条件做到项目、资金、技术、信息、销路帮扶“五到位”,切实做到少生快富。四是继续实行“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新机制推广工作,深入推进村民自治。要引导村级协会善于想大事、顾大局、抓关键、促稳定,把群众合理化意见及时反映给村级“两委”并协助解决或及时做好解释;同时,又通过会员带动群众,落实好“两委”决定的各种有利于群众的实事、好事。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好“两为”活动,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积极开展“我为协会尽责任,我为国策做贡献”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理事、会员为计划生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荣感、使命感。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7

为贯彻人口计生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实现三为主,不断满足育龄群众需求,使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工作顺利开展。根据计生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实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

第二条 社区居委会是抓好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主体机构,在华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接受计生主管部门指导和群众监督。

第三条 社区居委会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计生宣传阵地建设,办好计划生育人口学校,开展优质服务,为育龄夫妇的婚、孕、产、育提供全程服务,搞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四条 计生协会要完善好会员联系户制度,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小组长的作用,对育龄群众思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具体问题,及时向社区两委反映他们的合理要求,并协助解决具体困难。

第五条 社区居委会每年组织一次生殖健康服务,并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咨询,并对不孕妇女和计生术后并发症对象开展服务,解决具体问题。

第六条 社区居委会应每季度将计划生育经费开支、生育证发放、奖励和违约处理结果等有关情况实行公开,加大民主监督力度。

第七条 加强信息反馈,搞好网络管理,抓好社区计生协会小组长月例会,汇报各计生信息,上下联动及时掌握好计生工作的动态,采取相应工作对策。

第八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公民应尽职责和义务,每个育龄群众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人员做起,模范实行计划生育。

第九条 新婚青年应参加婚前身体检查和相关知识培训,积极做好优生检测。

第十条 符合生育一孩条件的已婚夫妇要求生育一孩的,出具相关证明到街道计生部门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后方能怀孕生育;符合再生育子女政策要求生育的,需经本人申请,街道审核,区计划生育局批准。

第十一条 已生育孩子的育妇,要根据自身情况在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生理特点的避孕方法。

第十二条 外出流动人口必须到街道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育妇签订有关计划生育协议书,每季度反馈本人计划生育有关情况。

第十三条 违法怀孕的应主动到计生服务站进行检查,及时落实补救措施人流或引产,终止妊娠,落实避孕措施。

第十四条 房屋出租户要与社区计划生育机构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并负责做好计划生育联系工作。要督促外地流入本社区居住1个月以上的流入人口,到社区登记。

第十五条 计生工作成绩优秀人员,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的,奖励100元,获市先进个人的奖200元,获省级以上先进个人奖500元。

第十六条 对依法生育一孩的夫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按《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精神,兑现奖励。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8

健身销售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XX—XX年)》。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群众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

(二)坚持统筹兼顾,重在基层,鼓励各类人群参与健身活动,推进各地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

(三)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

二、目标任务

到XX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着增加,广大群众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各地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着增加。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4%以上,其中16岁以上城市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达到12%以上,城市居民达到2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至少1小时。提高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和运行机制,达标的城乡居民(除在校学生)人数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得到全面落实。在校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设施基本覆盖城乡,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60%的社区和5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逐步增加公园、绿地、广场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市区及各地分别建成能承接高水平竞赛和大型群众体育活动的健身中心。

(四)全民健身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各地普遍成立体育总会,逐步建立市、县两级单项运动协会等体育社会团体,使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普遍建有全民健身站(点)。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发展。按照总人口万分之六的目标,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社会健身指导员服务队伍。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成立市、县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规范化和培训工作制度化。

三、具体内容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扩大全民健身活动影响力,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形成崇尚科学健身的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逐步增加中小学校体育课时,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校运动会,使学生在高中毕业前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做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展示,积极组织传统项目学校单项竞赛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推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根据实际开设冰雪课程。

(三)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突出重点,坚持以社区体育为基础,大力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社区办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挖掘、整理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五)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以“中国特奥活动日”(7月20日)为标志,举办大型残疾人健身体验活动。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9

一、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时宣传,利用重大节日组织社区协会会员进行宣传计划生育相关知识,使广大育龄妇女,做到知法、懂法,稳定低生育水平。在5.29计生协协会纪念日,新伟街道计生干部赵主任等人,到公园社区计划生育扶助对象丛树华家进行了走访慰问,并送去了慰问品。

二、对外来人口进行了走访管理,我社区外来人口34人,对外来人员进行了入户摸底登记,对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发放避孕工具,并组织流动人口进行免费体检,宣传生殖保健知识,知情选择进行信息反馈,并查验了《流动人口婚育证》。

三、对本辖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服务到家,对12名新生儿进行上门走访,男孩6名、女孩6名,对新生儿父母讲解哺乳喂养知识,同时送去避孕工具。

四、利用重大节日进行宣传活动,5.29计生协协会纪念日举办了板报展,“六一”组织社区儿童表演节目庆“六一”,7.11世界人口日进行了图片宣传活动,9.25计生协公开信发表,新伟街在公园举办了全民健身活动。

五、计生协协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全年组织已婚育龄妇女免费生殖保健检查3次,针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一视同仁、一样对待。

六、日常工作记事准确具体,报表数字及时准确,工作手册按时填写。

综合以上工作,圆满顺利完成了年初计划。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认真工作,提高认识,严格控制人口超生,创建小康社会,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全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以确社会保低生育水平。

2011年我们社区在街道的领导下,以党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黑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对本辖区居民和998名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服务。为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了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组织机构,推进居民自治。

二、能够及时做到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按期组织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学习。

三、健全计划生育户卡、准确录入微机,进行微机管理,方便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

四、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0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加快我区体育事业发展,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开展浙江省体育强区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强”)。根据省体育局《关于下发〈浙江省体育强县(市、区)标准和评选方法〉、〈浙江省体育强镇(乡)标准和评选方法〉的通知》,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体育组织网络,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以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落脚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努力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

总的目标是,通过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活动,努力形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领先、组织网络健全、体育设施完备、体育市场繁荣、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体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科学制定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确保体育事业经费,加强体育行政管理、体育事业机构和队伍建设。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构建多元化的群众服务体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组织网络建设,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搞好群众身边的活动,深入开展体育强镇创建,促进基层特别是农村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兴办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广《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举办全区性群众体育活动;工、青、妇、教育以及体育协会等群团组织要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工、农民五类人群的群体活动。各镇、街道、各行业系统要举办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村、社区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创建特色项目,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经常组织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把全民健身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身边,使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0%以上,老年体育人口达到50%以上。

(三)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加强各镇、街道村(社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镇、街道要建有灯光篮球场、体育活动中心等室内外活动场所,居民住宅区、城市公共绿地以及公园、广场要配建相应的健身设施,100%的社区和50%的行政村要有健身点。重视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建设。

(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障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经费,开齐开足体育课,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加强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强化体育训练和管理措施。加大业余训练布点经费投入,到位率在100%以上,保障业余训练的正常开展。加强教体结合力度,形成完善的业余训练网络。

(五)发展社会体育,推进体育社会化。加强体育协会和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健全区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发挥体育协会在组织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杠杆作用。

(六)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体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培训、体育中介等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依法加强体育市场管理。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年6月-8月)

1、根据创建标准,制定实施意见,分解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创建工作班子,工作人员抽调到位。

3、召开全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发动。

4、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创建影响。

5、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根据目标任务分解责任。

6、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体育强市(县)学习考察。

(二)实施阶段(20*年8月-9月)

1、各成员单位根据分解的目标任务落实工作。

2、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落实各自创建任务,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收集整理本单位体育工作台账资料。

3、做好创建宣传资料制作及信息报道。

4、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实施情况,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5、按照《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形成体育工作总结报告。

6、接检查组初评,针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落实整改。

(三)整改、验收阶段(20*年10月-11月)

1、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再次组织检查。

2、整理好验收的汇报材料,做好验收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3、迎接省检查验收。

(四)总结阶段(20*年11月)

1、对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实施整改。

2、对我区的创建工作进行总结。

3、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创强”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建设文化大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我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一件大事,事关柯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各乡镇(街道)、区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创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根据创建目标任务制定各自的实施计划,并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层层发动,营造氛围。“创强”是一项全民工程。在创建工作中,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是重点,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是关键,健全群众体育组织、落实体育事业经费是保证。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有效手段,层层发动,广泛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提高全区人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适当增加体育经费,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资助体育事业,为“创强活动”和进一步发展我区体育事业筹集必要的经费。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1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打造“健康”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强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效能,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健身服务常态化,丰富公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区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人们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具有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全区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进一步增加,体育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人口比例达到35%以上,90%的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95%的青少年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优秀标准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二)体育健身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广场,7个镇(街道)建有文体活动中心,104个行政村(社区)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常住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三)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健全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全民健身纵向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的作用,完善镇(街道)、村(居)体育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各类体育俱乐部、辅导站、活动点的建设。成立区级体育总会,辅导成立5个以上的单项体育协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事业机构为支点,以体育社团为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点)为面,以体育俱乐部经营组织为补充的覆盖面广、包容量大、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动体育组织的实体化进程。

(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毽球、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倡导公民每人至少参与1个运动项目,掌握2种健身方法,每周参加3次以上健身活动。认真组织区、镇(街道、场)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挖掘品牌活动项目,培植优势活动项目。

(五)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快速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健身指导更加常态化,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设有1个健身指导站,平均每个健身指导站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3名社区体育志愿者。到2015年,全区每万人口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人。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全区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六)全民健身指导水平明显提升。探索建立与社区(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区级国民体质监测站2-3个,开展全民体质监测服务。定期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建立数据库,将监测数据纳入社会统计系列。

三、工作措施

(一)开展宣传教育

利用区有线电视台、官网等媒体,通过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健身节目等形式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太极拳(剑)、健身气功等健身活动。出版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倡导人人健身、终身健身,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二)强化公共服务

1.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区政府按照本实施计划的要求,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加大对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到2015年,区级按照新“四个一”标准要求,建立标准田径场、游泳池(馆)、体育馆及健身登山步道;每个镇(街道)建有1个以上体育活动场所,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进行健身工程精品化建设;镇(街道)根据各自条件建立“体育健身带”,使全民健身工程向延伸,拓展健身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空间更加广阔。

在城乡改造建设、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划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并报区文体新局审批、检查验收。按照区城市规划方案,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河流、山川等公共资源和自然资源,建设室外健身设施。

2.不断强化健身组织管理。加强对各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体育协会和组织,在注册、办公用房及活动场所等方面提供扶持和帮助,提高其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水平。镇(街道)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协调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妇女儿童健身站点,成立农民体协、老年体协等体育组织。

扶持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设施及体育人才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村、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3.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区建立1个以上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开展全民健身科技服务,组织开展群众日常体质监测,为广大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以提高群众健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与镇(街道)卫生院(服务中心)相结合的体质监测指导站。

建立体育科技服务队伍,大力开展体育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开展“送健身器材、技能培训、健身知识、健身活动”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各级先进体育社区争创活动,推动社区体育健康快速发展。

成立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所有镇(街道)设有体育健身指导站(点),所有行政村(社区)有专职或兼职人员抓体育健身。广泛开展健身活动,传播科学健身知识,教授健身技能,做到“有设施、有组织、有指导、有活动”。

完善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开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投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体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平台。

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继续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坚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开展体育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培训渠道,改革培训方式,重视培养指导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吸纳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等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并授予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体育指导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体育行政部门要对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业务交流的平台,并给予表彰奖励。

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认证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高危险性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及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

5.加大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力度。体育部门要积极沟通各相关部门,穿针引线,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别牵头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和本实施计划中要求的相关人群的体育健身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抓好各类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全区各类群体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协调发展各类人群体育

1.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组织开展多种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组织好学校运动会和全区中小学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的比赛。着手建设完善区少体校,实现成为独立办学的“三集中”或体教结合的体育学校。支持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传统体育活动。

2.重视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活动,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探索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

3.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工作。老年体协覆盖到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体活动,定期举办老年健身展示和全区老年人运动会。加强老年文体教练员、辅导员、裁判员和骨干队伍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体育课程,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4.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坚持把残疾人体育纳入特殊教育。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造要严格执行国家无障碍标准。学校要为残疾人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体育健身和体育康复项目。

5.广泛开展职工体育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普遍建立职工体育协会,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参与率达到95%以上,进行考勤并纳入本单位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建设职工体育设施,制订职工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健身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1.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引导群众积极健身。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深入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和《国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积极推行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建立证书证章激励制度,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2.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踊跃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人文环境和体育健身氛围。紧紧围绕元旦、春节、5月全民健身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以社区体育、农村体育、少数民族体育、青少年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职工体育为主线,定期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发挥示范典型作用,大力推行健身技能普及工作,带动基层群众广泛、深入参与体育活动,大幅度提高体育人口比例。

(五)实施全民健身五项工程

1.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工程。大力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推进体育“三个一”工程(一处公共体育设施、一个全民健身指导站、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到2012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全区100%行政村;到2015年,争取区级建有一个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游泳馆(池)、一个3000以上座位体育馆;建有1条以上的登山健身步道,100%的乡镇和城市社区建有1个以上体育活动场所;为有条件的社区配建多功能体育健身设施。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方便人民群众就近锻炼的体育健身设施。以区政府所在地锦绣健身广场为中心,围绕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市植物园等公园为主的工程,积极打造城区15—30分钟健身圈。

2.实施学校场地开放工程。学校体育场所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必须向本校学生开放。探索建设区域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和多种形式的开放管理模式,完善促进学校场地开放的政策和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到2015年,实现50%的学校场地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3.实施全民健身指导志愿服务工程。继续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登记制度》,坚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设立社区体育指导站(点),每年评选若干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社会工作先进个人等。到2015年,实现全区5%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入社区进行健身指导,加快提升全区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4.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工程。保持和推广已经形成规模和影响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积极培育新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逐步形成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扶持大众体育品牌赛事,挖掘民俗节庆体育活动,营造体育健身氛围,带动区群体活动的开展。

5.实施全民健身信息工程。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全民健身网站,各类全民健身资讯。开发全民健身电子地图,方便查询和定位包括学校体育场馆在内的各类体育健身场所信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

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公共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按照本地GDP的增速逐年递增。公共体育设施维护更新、公共体育场所开放、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非奥项目训练参赛等相关费用列入全民健身专项经费。要按照国家有关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由区文体新局分配使用公益金,并根据有关规定全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不得挪作他用。除体育公益金外,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引导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区每年用于健身设施建设经费人均不少于4元、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人均不低于1.6元、群众体育财政经费年增长比例不小于5%。

(二)强化政策支持

要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建造体育健身设施。已建造的体育健身设施,不得挪作他用。已建居住区不符合标准的要逐步改造。区文体新局要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进行监督管理。

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公园绿地开辟健身设施,特别是中心城区要配建多功能运动场所。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三)支持体育组织建设

区民政局、文体新局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及办公用房、体育设施、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对社会体育组织提供支持和保障。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民政部门要给予支持。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建立健全体育组织,全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支持干部职工体育组织开展活动。

(四)加强法制建设

区文体新局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职责,依法行政,切实维护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权益,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提高法治水平,做好全民健身的长效管理。

(五)加强协调配合

区文体新局要认真履行职能,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岗位职责,加强协调沟通,配合做好全民健身各项工作,切实落实本实施计划提出的具体要求,推进城乡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资源及服务要素的协调配置,促进全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文体新局作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督促和协调全区各部门和各镇(街道)实施本计划,每年向区政府报告本实施计划执行情况。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计划,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适合于本镇(街道)、本部门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二)认真贯彻落实

各镇(街道)、各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行业体育协会等社会团体要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本实施计划各项工作的落实。区文体新局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考核。

健身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2

区体育局在省、市体育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以“群众体育普及、锻炼设施完善、竞技效果喜人、体育产业兴旺、经济社会发展”为特色,一年来。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积极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区各项体育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年10月区体育局被省体育局、省人事厅授予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机关。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各项业务工作:

(一)群体方面。

制定了局的群体全年工作计划,根据市群体工作要点。体育设施建设、群体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

每万人配备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1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大幅增加。根据创建文明乡村的有关要求。为尽快达标,从年5月份开始,利用近几个月的时间,积极组织各社区体育积极分子、各活动站点推荐人员580多人参加学习,共举办了七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经过培训考试共有504名同志成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并颁发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截止到目前,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30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59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9人,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区约有50万人口,截止年12月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16人,超越了全国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的指标要求。

先后协助办事处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办事处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协助机关工委举办区直机关乒乓球、羽毛球竞赛和庆“三、八”舞蹈竞赛、庆“五、四”篮球竞赛;举办了全区首届“体彩杯”办镇篮球赛。年5月13日,2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协助各单位搞好全民健身活动。市全民健身月活动暨“体彩杯”健身路径大赛启动仪式在区街道办事处西苑小区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市副市长王以才、市体育局副局长王尔伟、区区长雷天太、区副区长段青英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为进一步加强对晨、晚练点的建设、统计与管理,今年对我区内的多个晨、晚练点进行检查与指导。今年成为部级的健身气功站点一处(办事处枫树林站点)省级活动站点两个区青松短跑队和黄河公园。

并首次对运动会各组取得前三名的学校及参与市中学生运动会取得成果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奖励,3积极协助区教育局圆满举办年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促进了青少年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承办了年的市中、小学跳绳、踢毽子大赛。区有四所中、小学参与此次竞赛,其中小学、黄台小学分别获得小学组冠军和第四名,汇文实验学校、中学分别获得中学组第三名和第四名。

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取得突破。积极协调省、市体育局,4积极争取上级体彩公益金投入71.5万元。为我区争取了一个省级特色工程、六个省级社区工程,工程总投入38万元。区办事处居东馨小区经省财政厅、省体育局批准,被评为省级特色工程,4月24日省体育局社会体育处、市体育局群体处领导到居进行了实地考查。工程省、市体彩公益金投入20万元,其中10万元场地、绿化建设款价值10万元体育健身器械,工程12月初完工,并顺利通过了省、市体育局的验收。为南村等6个办事处争取省级社区健身工程,每个工程总投入4万元,期中上级体彩公益金投入3万元,11月底已全部完工。根据市体育局济体字第38号文《关于实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全区农村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区和两个乡镇,共有120个行政村,根据实际调查,已配建群众健身设施的有30个村,还有90个村没有配建,区计划在1至3年内分批为这90个行政村配建体育设施计划已报送市体育局,今年计划装置42个村,其中2个省级一类工程,每个投资2.5万元;10个二类工程,第个投资1.5万元;30个市级工程,每个投入0.9万元;共争取上级投入33.5万元,工程12月初开始,预计年底完工。

相关资料已报送上级部门批准,等待体质监测器械到位安装。5筹建区国民体质监测站。根据市体育局群体处《关于申报国民体质监测站(点)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决定在区体彩管理中心设立区国民体质监测站。

(二)竞训方面。

落实好各项目的日常训练工作和比赛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根据全年竞训计划安排。组队参与上级组织的武术等各项比赛。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加强取业余训练网点建设,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努力向市、省级训练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完成了年我区向市体育局各承训单位输送运动员的工作任务。为鼓励各训练网点坚持正常的训练,提高教练员的积极性,区体育局和区教育局联合制定了区体育局关于参与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奖励规定》试行)和区运动会运动员注册的规范,使训练、竞赛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局3名专业教练克服场地等困难终年坚持业余训练,保证了系统的训练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参与市少儿武术竞赛,获单项三个第一名,总分第三名;参与市田径对抗赛中,十五中代表我区参赛,获团体第三名;参与市篮球比赛:区十三中男队获第六名,女队获第二名;参与市排球比赛:十五中女子排球队获第一名;参与市柔道比赛:取得单项二个第二名,二个第三名,总分第四名。

(三)老年体协工作。

9月1日,根据省、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要求。区展览馆会议室,召开了区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传达省、市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进行了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换届工作,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道庆同志被推举为主席,同志为常务副主席。10月24日市老年体协主席牛洪恩、常务副主席郭元歧、秘书长等市老年体协领导,区检查老年体协换届工作。市体育局元月1日在广场举办了市十年体育事业效果成果展,并给区一个半小时的文艺专场,市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老年体协组织快板、空竹、秧歌等11个最为精彩的节目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会后根据效果选拔组队成了区老年人体育代表团,参与了4月11日市首届老年人田径运动会,区首届老人田径运动会3月26日在汇文实验学校田径场举行。并分别获得男、女团体第一名。为我区争得荣誉并且我区有9名老年运动员被选拔为代表队成员,参与了5月11日在青岛举行的省首届老年人田径运动会,其中吕安平取得男子跳绳比赛冠军。区年“三?八”杯老年人门球赛于3月8日至9日在办事处居委会门球场胜利举办,本次竞赛共有8支门球队参赛。会展中心广场,举行了区秧歌队成立大会,并组织进行文体演出活动。由区体育局老年体协组织的12人健身球代表队在4月7日召开的市老年人健身球竞赛中获第六名。为不断提高、丰富我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的水平和内容,组织了第三套健身秧歌和健身球的培训。区无影山社区吕安平被评为市健康之星,5月17日的时报“体彩之星”栏目刊登了照片。区体育局被评为年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四)体育方面

区体育局被评为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今年体育工作继续贯彻上级“一把手”工程的要求,由于我区年体育各项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规范工作顺序和行为,发挥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增加配备业务人员,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销售。认真贯彻落实市中心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占县下乡”工作是今年市体彩中心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区分到23台终端机的布机任务,局领导亲自带领有关人员下到基层,严把地点,人员、环境关,真抓实干,超额4台,按时完成了布机任务,布机成活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受到市中心领导的褒扬。积极组织销售人员参与市中心举办的各项培训和业务学习,并能结合我区销售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抓“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措施,分批、分层次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达20余次,今年市管理中心组织的体育知识大奖赛上,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取得了竞赛三等奖,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的优异成果。贯彻体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益性,利用公益金冠名举办了区首届老年人运动会、首届街镇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为各社区安装了一批健身路径工程,今年根据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计划,将为42个行政村建设体育设施,现已逐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0月日,市中心组织各区县分中心在区体彩管理中心召开经验交流会,会上市中心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区体育工作,并号召各区、县学习我区的工作经验。截至年11月底,已销售体育3200万元,完成年基本任务的144%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市体育局下达的奋斗目标任务。

(五)行政工作方面

听取了局主要领导的工作汇报,元月11日下午区人大张培友主任等一行3人到体育局进行视察工作。对体育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今后体育局工作提出很好的建议。全面贯彻执行外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依法管理,规范服务,本单位未发生违反计生政策的情况。

结合本局工作特点对照《市失密系统考核规范》进行全面自查,根据区保密局、中共区委失密办公室的具体要求。并完成自查演讲,整理年作废文件,分类报送区委、区政府进行销毁。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确定史志工作分管领导和撰稿人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工作成立体育局史志工作小组,确定单位史志工作分管领导和撰稿人。根据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件精神,认真做好体育局语言文字工作的自查。根据区机关工委召开的慈心一日捐”会议精神,积极做好体育局的捐款工作,共捐款1050元。认真梳理我局行政执法依据,并将梳理结果形成文字演讲。

二、当前形势及存在困难。

上级对基层体育工作的重视水平进一步增强,随着年奥运会、年运会的日益临近。区各项体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困难,主要集中在场地设施、财政投入缺乏等方面,年区体育馆改造为区展览馆后,体育局失去了唯一的直属体育场馆,新体育馆建设已列入“十一五”规划,希望政府结合年全运会的优惠政策,及时落实选址、建设工作;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体育经费从目前的0.5元,增加到人均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