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icu医生工作计划

icu医生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19 06:58:48

icu医生工作计划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定向培养; 重症医学; 专科护士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161-02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和需求日益增大。专科性的护理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培养专科护士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促使临床护理事业朝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ICU作为医院的一级分科[1],具有患者病情严重、精密仪器复杂、治疗手段多样、工作量庞大等特点,使从事ICU护理工作的职业风险通常是普通病房的许多倍[2]。因此,ICU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护理能力和极高的应急处置水平。当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针对ICU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有的培训模式仍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所以如何建设ICU专科护士培养机制仍需要深层次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ICU专科护士培训现状,为院校定向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先一步的探讨。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ICU专科护士培训开始较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就设立了重症监护护理的专业团体,ICU护士必须通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和能力测试才能取得合格证书。

1.1 美国培训模式

1976年,美国开始实施ICU专科护士认证制度,是提出并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最早的国家。美国ICU临床专科护士要有学士教育经历的最低要求,而且必须通过由美国危重病学会组织的从事ICU患者护理执照考试,获得证书后才能进入ICU工作领域[3]。该国危重症护士学会采用网络学习的模式培训ICU专科护士,以计算机、网络为主,通过互联网在线授课、光碟和录像机自我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学。受训者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约束,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培训模块包括目标、大纲、工作表、经验教训、自我测试和模块测试等6个内容,培训内容完全由美国危重症护士学会负责设计[4]。

1.2 加拿大培训模式

加拿大的部分高校对ICU专科护士的培养采取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学校负责理论授课,医院负责临床训练,教育机构负责培训方法的设计、培训内容及教学实施[5]。此种模式的缺点在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分离。加拿大的某些医院采取以医院联合为基础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即所受训者需要的培训内容、方法和标准全部由医院负责提供。但是这种培训模式均针对医院护士,对在校护生并不适用。

1.3 北爱尔兰培训模式

北爱尔兰采取医院和学校联合的模式培养ICU专科护士[6]。此种模式是以培养临床护士为主,医院负责设计培训项目并提供临床实践场所,所有的理论部分均由教育机构负责讲授课讲解。无论是项目设计还是课程时间或是教学内容都取决于医院的需求,这种模式的优点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提高充分结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专科护理发展较晚,ICU护士在我国仅20多年的历史,ICU护士培训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有亮点有创新,但更多的是需要完善和改进。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启动ICU护士培训,当年及2004年与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届全国“危重症护理学文凭课程班”,致力于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培训结束后颁发“危重症护理学业文凭证书”,这两期培训为我国ICU 专科护士资格认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随后ICU专科护士培训在全国部分地区相继开展起来。

2.1 国家层面简述

2005年,卫生部要求:至2010年,分步骤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重点专科护理领域实施专业护士培训工程,切实培养一批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化护理骨干,积极探索和建立紧跟时代步伐和岗位需求的专业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高护士队伍的科学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8]。2007年,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2005-2010年)》,提出了ICU护士培训大纲,在培训对象、授课内容、培训方法、时间安排和考核要点等内容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9]。2011年,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0]指出:要对重症监护、血液净化、肿瘤、急诊急救、手术室等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着重培养,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增强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意识到了ICU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和培养必要性,并给予政策支持。

2.2 地区培训概况

2003年,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委员会成立,受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护理学会的委托,并在其具体组织指导下,北京率先开展了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的尝试[6],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首次。2005年,广东省依托香港理工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培养专科护士,开设专科护士研究生班。2006年,上海护理学会具体承担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并于当年建成10个ICU实训基地。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培训基地。此外,内蒙古、浙江等地也开展了ICU专科护士培训班。这些地区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医疗系统对ICU专科护士的需求,但也说明我国ICU专科护士培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院校培训模式

我国各大院校也相继展开了ICU专项培训。本科院校如苏州大学,根据地方需要,自2004年起其护理学系与苏州市护理学会共同开展了ICU护士培训工作,培训对象为苏州地区具备护士执业资格、从事ICU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培训涉及ICU相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甄选、实训基地建设、考核标准制定等方面[11];专科院校如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5-2008年,连续四年,针对四届护理专业大专实习生(共计332名学员)开展ICU初级专科护士培训,在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建设教学文件、选择培训医院、选拔临床教师等4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12]。

3 国内ICU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培训模式不统一

有的地区从在职护士中选拔人员,以参加短期ICU专科学习班的方式进行培训,有的地区以科室轮转代替专科培训的方式进行岗位任职培训[13]。无论是在培训周期还是在培训教材上,各地也不尽相同,且对培训对象是否拥有相应的学历、是否具有直接危重症患者护理经历没有要求,致使受训者的能力层次不同。但护士已意识到仅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远不能胜任ICU护理工作的需要,他们对正规系统的培训有强烈的要求。

3.2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ICU专科护士带教老师的能力不一。多数医院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但这些带教老师既要负责临床教学又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甚至有的还要担任一些行政事务,可谓是身兼数职,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带教效果和质量[14]。而在校授课教师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难以满足护生的需要。

3.3 培训课程和教材不完善

ICU专科护理领域的知识在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中难寻踪迹,虽然在研究生教育中有专业的研究方向,但与课程设置匹配程度不够,与满足ICU护士实践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对重症监护思维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新目标,但由于学校与医院沟通交流不完全,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培训教材更新速度慢、权威性教材少、教学资料不全面等缺点使ICU专科护士培养难以拥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内容[15]。

3.4 准入标准和考核方案不确定

目前能够代表我国ICU专业水准的统一认定机构还未成立,对ICU在岗的护理人员是否必须持有专业资格证书还没有硬性规定。调查研究显示,我国ICU护士在校期间并未接受系统的重症护理教育,护士缺乏进入ICU前的培训;而进入ICU后的任职培训还缺乏正规化、系统化的培训内容和模式。在考核中,衡量指标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动性大,不能客观反映出受训者的综合能力,对培训的效果也难以准确评估。

4 未来展望

4.1 建立完善的ICU专科护士培训体系

总体上讲,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要联合调研,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ICU专科护士培养纲要。具体来说,在课程内容上要科学设置,紧跟社会时展和医学技术进步的节奏,不与时代脱节;在授课计划上要周密制定,既体现ICU护士培养规律,又兼顾在校护生特点;在授课方法上要灵活选择,不拘泥于校内课堂和医院科室,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授课,适时创新授课手段;在师资力量上要优化配置,不仅要从护士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授课老师,还要注重老师队伍的培养,增加授课老师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在考核方案上要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合理,过程便于操作,尽量统一有序。

4.2 严格ICU专科护士执业准入标准

对在职护士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要设置培训对象准入条件,对学历、经历、年龄要有详细的要求,对在校护生课程学习和任前培训要建立淘汰机制,确保优秀的人才进入ICU专科护士队伍。明确ICU专科护士的感念认识,统一ICU专科护士资格考核标准,建立规范、权威的资格认证机构。

4.3 尝试和完备院校定向培养ICU专科护士模式

即医院和学校联合培养ICU专科护士的模式,以在校护生为对象,由医院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选拔和建设师资力量、选定和编写教材、设置教学课程和内容。护生通过“自愿+择优”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ICU定向培养班,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业:(1)定向培养护生在完成学校规定公共课程基层上,增学重症护理学方面的知识,学时要在150课时以上;(2)学校建立ICU工作坊,要求护生掌握ICU常见的10项护理操作;(3)ICU定向班的护生到指定医院进行为期十个月的实习,实习计划有所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制定。这种模式是对护生合理使用的一种优化,不仅满足了护生学习临床实践的需求,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医院临床一线的需求,同时为建立合理的ICU护理队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黎明,夏明,李玉萍.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79-80.

[2]高燕,邢爱红,庞海霞.三年制专科护生ICU护理专业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2,12(26):3245-3246.

[3]任国琴,俞萍,苏纯音.国内外ICU护士培训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7-18.

[4]AACN Certification Corporation.CCNS renewal options and eligibility requirements. 2010-02-06.

[5]乔安花,席淑华.不同国家及地区ICU专科护士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2):90-93.

[6]魏建民,杨杰,薛婧杰.国内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5-57.

[7]曹红梅,陈湘玉.我国ICU护士培训现状及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87-8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S].2005-07-2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通知[EB/OL].2007-05-25.

[10]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11]钮美娥,殷桂霞,薛小玲,等.ICU专科护士资格培训的实践与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692-693.

[12]邢爱红,王宁,闫春梅.初级专科护士培养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8):356-357.

[13]王志红,周蓝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9.

[14]蓝惠兰,黄惠根,谭杏飞,等.综合ICU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39.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ICU护士;分层培训;方法及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患者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危重患者心理生理机能进行监测和进行生命支持,最大限定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ICU的救治水平是体现医院整体水平的窗口,而培养训练有素的ICU专科护士是提高重症监护水平,救治水平的重要保障。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2007年~2008年ICU护士的专业培训,采取了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的形式,结合科内制定的学习与培训计划,现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30名护理人员,其中1名副主任护理师,1名主管护理师,8名护理师,11名护士。其中大专11人,中专12人,工作15年以上11人,工作3~5年7人,工作1~2年5人。

1.2方法

1.2.1实施全员培训 讲课由本科护理骨干承担,经讨论后确定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见表1,专科内容见表2。培训前集体备课。授课学时为46学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训,做到人人达标,合格率100%。

分批到急诊科、麻醉科、心电图室进行学习,每批2人,各科学习内容见表3。

1.2.2实施层次培训 分层次培训,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培训的内容不同进行培训,由护士长统一管理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培训计划,与不同年资的护士交流,找出不同年资护士所需,结合专业对不同年资护士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1.2.2.1对工作0~1年护士是培训的重点,以三基培训为主。三基培训是护士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度的重要环节。采用个体化的带教制。可将培训的护士分配给一名固定的指导老师,或将需培训护士的训练分为几个部分,由不同老师负责指导和评价。

1.2.2.2工作1~5年护士以三基培训为辅,继续教育为主。其培训方法如下。

1.2.2.2.1专科进修:①院外进修,以吸收新知识拓宽知识面;②院内进修,可分批到心电图室学习1个月,掌握心电图基本操作,识别正常心电图常见及致命心率失常的分析。

1.2.2.2.2专题讲座:学习内容主要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

1.2.2.2.3学术交流:有科内学术交流,院内外交流。5~10年护士以继续教育为主,同时培养她们的教学能力,课题精选实例,如经典范例,身边实例,反面举例等急诊护理技能采用分项递进式方法及群体配合急救训练,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有关人员的合作采用演示方法。

1.2.2.2.4由护士长统一管理,按学习与培训计划具体实施。

1.2.2.2.5业务学习与监护技能操作1次/w,进行业务知识讲座1次/月,组织护理业务查房1次/月,护理教学查房1次/月,每日进行床头交接班查房,由护士长带领护士为每一位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共同讨论患者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利用晨晚间床头交接班,督促大家不断学习。

1.2.2.2.6讨论并制定学习疑难病例标准护理计划,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1.2.2.2.7每人必须建立学习笔记,每月对笔记进行检查。

2 结果

2.1经培训的4批共30名护理人员,其考试结果,见表4。

2.2对医生的调查情况,见表5。

3 讨论

3.1 ICU病房收治多系统功能损害,重要器官移植和大手术等患者,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护理人员应具有熟练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而我区ICU护士普遍年轻化,工作年限短,存在临床经验相对不足的现象,这可能与新疆高等教育起步晚以及地域等因素有关[1]。在对专科知识的学习方面,除了熟练掌握常见重症的临床护理,如心衰、呼衰、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衰竭和重要器官移植等。我们还加强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呼吸、循环系统的临床解剖、及生理、血液气体变化的临床意义、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心律失常的心电特征等。

3.2 ICU病房是各种监护抢救等仪器种类和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部门,我科除了要求掌握各种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注射泵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知正常值、异常值的意义,我们还加强学习一般故障的识别排除和日常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处于完好状态。

3.3 ICU患者多数器官功能不稳定,医师将根据监测结果和病情变化来调整或更改治疗方案,护士必须严密仔细地监护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因此,我们在培训低年资护士时,除了能做到严密观察和判断监护的数据波形和图像是否正常,并对异常的结果进行纵横分析判断,如中心静脉压升高或降低说明什么;定时检查呼吸机的通气设定是否被意外改动。

3.4果断恰当地处理问题能力对ICU护士尤为重要。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必须在判断准确的前提下立即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特别是医生不在场时,要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想尽办法维持患者生命赢得抢救时机。因此,我们在培训中,侧重急救技术,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除颤起搏和先进监护设备的运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套管针等常用急救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并增加了如何识别异常心电图和掌握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

4 结论

ICU是适应重症患者治疗建立的护理单元,具有"三集中"的特点:①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的急性危重患者;②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③集中了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这就要求ICU的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抢救技术[2]。通过ICU护士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培训,采用带、帮、学的方法,做到日有提问,周有讲座,月有考试,年有交流。通过培训、拓宽和充实了ICU护士理论知识,提升和增强了专科监护技能,使ICU的工作质量及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3

前言:ICU作为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1-2]。为验证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本文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ICU患者共计30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范围处于28-60岁之间,平均年龄(44.0±6.0)岁。

观察组ICU患者共计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该组ICU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24-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7.0)岁。排除存在意识模糊、认知障碍的患者。两组ICU患者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30例ICU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具体包含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实时监测、ICU病房无菌环境保持等。

1.2.2 综合护理方法。为观察组ICU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如下:①构建综合护理小组。选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能力突出的护理人员担任综合护理小组组长,带领整个护理小组完成各项工作。首先,需要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及相关资料总结出影响ICU患者睡眠和情绪的因素。结合ICU患者的实际睡眠状况及情绪状态设计完全的护理计划。②实施护理计划。综合护理计划中共包含以下几种常见护理措施:放松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ICU患者开展腹式呼吸放松训练,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在这一阶段逐渐改善并消除;健康知识宣教护理。部分ICU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及治疗工作存在一定误解,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改善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根据ICU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讲解患者疾病、治疗过程等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识,摆脱不必要负面情绪的困扰;音乐治疗。护理人员应通过播放《如诗般宁静》等轻音乐的方式,促进患者快速入睡,以实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察ICU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状况。

1.4 评价标准

1.4.1 睡眠质量评价标准。本文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量表对60例ICU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合理评价。该量表总分最大值为21分。评价对象的睡眠质量与得分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1.4.2 抑郁评价标准。本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ICU患者的情绪抑郁状况进行评价。重度抑郁:ICU患者的SDS量表得分高于73分;中度抑郁:ICU患者的SDS量表得分处于63-72分之间;轻度抑郁:ICU患者的SDS量表得分处于53-62分之间;无抑郁:ICU患者的得分不足52分。

1.4.3 焦虑评价标准。本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60例ICU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重度焦虑:ICU患者的得分高于70分;中度焦虑:ICU患者的得分处于60-69分范围内;轻度抑郁:ICU患者的得分处于50-59分范围内;无抑郁:ICU患者的得分不足49分。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21.0软件对60例ICU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当P

2.结果

2.1 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比

2.2 ICU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状况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ICU患者发生重度抑郁(0)、中度抑郁(0)、重度焦虑(0)、中度焦虑(8.3)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情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CU患者由于受到自身病情的困扰和折磨,多表现为睡眠质量不佳、抑郁及焦虑等症状[3-4]。上述研究表明,综合护理管理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

结论:医院应广泛推行综合护理管理,以帮助ICU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农惠玲.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情绪及睡眠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742-743.

[2]王海燕,金红珍,徐希德. 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情绪护理策略应用于ICU清醒患者对其躯体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探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2:71-75.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4

XX年终护士长工作个人总结?XX年终护士长工作个人总结范文哪里有?课堂作文网XX年终护士长工作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岁末年初回顾icu病房起步的这一年当中,我在担任icu护士长这一年期间,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在科主任和护理部主任的帮助和支持下,使icu的护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这一年来,在继续深入开展创群众满意医院和打击商业贿赂的思想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总结: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3台呼吸机,6台注射泵,2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并安装了热水器,室内开水供应设施,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医。学教育网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icu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icu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士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制订一套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常规,以保证icu的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本年度在原有XX年icu护理工作试行草案中,不断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急救药品毒麻药品每日每班清点制,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护士培训计划,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的同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护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工作效率。这一年来,icu护士的培训工作是我工作之重点,在icu护士的后续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并结合医疗定期举办科内业务讲座及参加护理查房,严格按照XX年icu护士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并考核,XX年度先后输送两名护理人员到上海北京进修,全科护理人员均参加了护理专科或本科的在职教育,一年的培训使得icu护士能胜任日常工作,大多数护士成为icu熟练人才。

要做好icu护士姐妹的领头雁,不加强自身学习是不行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在媒体和网络上查阅icu相关资料,学习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之外,本年度还参加了护理本科的在职教育,并取得良好成绩。与此同时,协助院长顺利完成了>这一课题,并通过了市科委鉴定,除此之外,还参与了我科>课题的研究。

XX年度我科收治病人余例,成功抢救了急重症胰腺炎,特重度颅脑外伤,心肺复苏后,多发伤等危重症患者,还配合心胸外科顺利完成了多例心外手术后的监护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的护理工作由于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医。学教育网外塑形象,在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5

岁末年初 回顾icu病房起步的这一年当中,我在担任icu护士长这一年期间,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在科主任和护理部主任的帮助和支持下,使icu的护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这一年来,在继续深入开展创群众满意医院和打击商业贿赂的思想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总结: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3台呼吸机,6台注射泵,2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并安装了热水器,室内开水供应设施,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icu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icu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士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制订一套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常规,以保证icu的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本年度在原有XX年icu护理工作试行草案中,不断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急救药品毒麻药品每日每班清点制,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护士培训计划,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的同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护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工作效率.这一年来,icu护士的培训工作是我工作之重点,在icu护士的后续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并结合医疗定期举办科内业务讲座及参加护理查房,严格按照XX年icu护士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并考核,XX年度先后输送两名护理人员到上海北京进修,全科护理人员均参加了护理专科或本科的在职教育,一年的培训使得icu护士能胜任日常工作,大多数护士成为icu熟练人才.

要做好icu护士姐妹的领头雁,不加强自身学习是不行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在媒体和网络上查阅icu相关资料,学习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之外,本年度还参加了护理本科的在职教育,并取得良好成绩.与此同时,协助院长顺利完成了<<体外循环在心脏外科手术的应用>>这一课题,并通过了市科委鉴定,除此之外,还参与了我科<<乌司他汀对危重症患者脏器保护作用>>课题的研究.

XX年度我科收治病人×××余例,成功抢救了ards,mods,dic,急重症胰腺炎,特重度颅脑外伤,心肺复苏后,多发伤等危重症患者,还配合心胸外科顺利完成了多例心外手术后的监护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的护理工作由于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ICU谵妄;诊断评估;处理

谵妄是一种具有广泛认知障碍的、急性的、可逆性的精神紊乱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波动性意识障碍、思维紊乱、注意力不集中或意识水平变化。ICU患者特别是那些老年患者,发展为谵妄的可能性很高。在ICU患者中,不接受机械通气的或相对不严重的患者,发生谵妄的几率约为20%~50%;而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谵妄的几率可达 60%~80%[1]。病例的选择和诊断标准的差异可能对该病发生的几率产生一定的影响。ICU患者合并谵妄不仅住院时间更长[2],其住院病死率也更高。重症监护从业人员往往把精力主要集中在预防、评估和逆转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上,在患者精神状态的研究方面则相对较少,ICU患者发生谵妄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ICU谵妄出现长时间、高比例的漏诊。为了提高ICU谵妄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就其诊断评估工具和处理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1 ICU谵妄监测工具及诊断标准

美国重症医学协会指南认为,应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常规监测谵妄的发生情况[3]。目前ICU的监测工具被确认为有效的仅有以下两种: 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CU,CAM-ICU)和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 the intensive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ICDSC)[5]。

1.1 CAM-ICU量表

该监测工具适用于不能进行正常交流的ICU患者,共包含4个方面的评估标准。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均在90%以上。在不同医院的执行方面,CAM-ICU 量表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依从性。评估流程图见图1。

1.3 评价

据Guenther等[5]进行研究, CAM-ICU流程图的可靠性很高,是一种诊断谵妄的快读、有效的床边工具。直观来看,CAM-ICU工具在设计上更加精细,在实施项目时对培训的要求较高,而ICDSC工具则更为简便一些。据有关研究证明I这两种方法在ICU患者谵妄的评估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2 ICU 谵妄的处理

2.1 非药物性预防和治疗

对于ICU患者来说,去除加重和诱发因素对谵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比如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制订合理的非药物性睡眠计划,及时去除导管,应用放大镜、防护眼镜及助听器,有计划地使用止痛剂,补充足够的水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噪音等等。

2.2 药物性预防和治疗

美国重症医学协会指南和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认为治疗活跃型谵妄时氟哌啶醇是首选药物,而间断性静脉注射为常用的给药方式。静脉给药起始剂量为: 轻度兴奋者 0.25~2.0 mg,重度兴奋者5~10mg,重复给药时应间隔20~30 min,静脉给药时不宜超过100mg/d,而与苯二氮类合用时不超过60 mg/d。

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以及齐拉西酮等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在治疗谵妄时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氟哌啶醇类似。

3 小结

谵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紊乱综合征,目前其机制尚不明确。对ICU患者进行早期谵妄诊断和干预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目前CAM-ICU 和 ICDSC被确认为是有效和可靠的两种监测工具,值得在ICU 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喜元.尹吉东.从洪良.ICU 谵妄的诊断评估工具和处理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5):764-765.

[2]王玲,刘畅,岳鹏.ICU 谵妄患者治疗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12(9):641-642.

[3]岳鹏,吴瑛.ICU谵妄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862-863

[4]李 卓,张晓春,周 丹.ICU谵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J].现状现代临床护理,2010,9(10):63-65

[5]Jacobi J,Fraser GL,Coursin DB,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 ICU;专科护士;定向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30-03

加快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是保障ICU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需求[1]。目前,对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培训方案不完善、培训效果欠佳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定向培养的模式并在临床中开展,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将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重症治疗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护士纳入本研究;要求纳入研究的护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将纳入研究的护士按照转入ICU时月份奇偶数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对照组)与定向培养组,奇数月份转入护士纳入对照组,偶数月份转入护士纳入培养组。

1.2 培训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两组护士进行为期4个月的基础与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其中基础护理的理论与技能培训由医院护理部根据《广东省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要求》统一组织完成;ICU专科护理能力培训方案由科室自行组织制定,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理论培训主要通过讲课与自学形式完成,临床技能培训主要通过操作示范完成,其方案的具体内容为:①传统方法组:组织约40课时的理论与45课时的技能培训,其主要内容根据临床经验制定,包括循环、呼吸、消化、神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等ICU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患者评估、基础护理技能、抢救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等临床基本技能。②定向培养组:组织约80课时的理论与40课时的技能培训:理论培养方案根据护理状况指数(CNSI)制定,包括基础ICU护理、机械通气护理、静脉内置管护理、输液管理、心律及循环监测、药物管理、肠内营养护理、卫生护理及设备管理9个方面;临床技能培养方案根据纽约大学卫生经济学中心护理任务综合技能汇编制定,包括与患者的交流、营养、卫生、排泄、药物、生命体征、护理程序、护送患者、患者出入院、专业间的交流、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指导及给药等12个方面。

1.3 考评方案

1.3.1 参与度考评 收集两组护士的规定培训周期及实际参加理论与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了解其对培训的参与情况,评价培训方案的吸引度。

1.3.2 培训效果考评 根据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要求以及广东省医院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求设计考核方案: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由医院护理部统一组织完成,每次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最后根据累计考核的平均成绩进行综合评价,≥90分为“优秀”,75~90分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参与情况

共58名培训护士符合条件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期间,两组护士均按计划完成培训内容,在培训期间无重大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定向培养组护士在专科护理能力培训的总课时数多于传统方法组,参与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各项课程参与度的具体数值见表1。

2.2 培训效果评价

经过培训后考核,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考评成绩相近,传统方法组护士成绩略高于定向培训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在专科护理考评方面,定向培养组护士在理论与技能考核两个方面平均成绩、优秀率及合格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培训后考评成绩的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科培训的兴趣

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入ICU团队是ICU专科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的最主要途径,而目前临床却面临着如何吸引并留住他们到重症护理病房任职的巨大的挑战[3]。一方面,由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阶段缺乏ICU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1],导致轮转护士缺乏对ICU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了解,也没有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因此对参与ICU护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现有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存在着培训周期长、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使护士在工作中常产生无助感,也会对从事ICU护理工作的职业规划产生负面影响,不愿进入ICU工作。Lorin等[4]针对医生的调查问卷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由于ICU的工作负荷重、压力大,轮转医生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来吸纳轮转护士加入ICU护理团队。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培养模式,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常见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方法相比,训练组的部分培训内容课时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参与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在于定向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训方式针对性强等优点,能够针对轮转护士工作特征,制定适宜培养方案,提高了护士参与ICU护理工作的兴趣,可吸引其加入ICU护理队伍,有效地缓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的现状,达到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适于在临床培训工作中推广。

3.2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ICU专业水平

不同ICU培训模式对其在专业核心能力水平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5]。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士在ICU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方面能力提高明显,特别是在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如专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临床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ICU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培训内容上单纯理解成动手能力或者看成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没有贯彻“整体化培养”理念[6],在培训方式上对护士的引导不足,导致现有ICU护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缺陷;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性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了培训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一方面,根据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学习特征制定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参与培训护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对ICU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培训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上,吸收了护理状况指数的内容以及护理任务的综合技能方案的优点[7],使理论培养方案全面合理,培训内容覆盖了临床需要掌握各种基本专科知识与技能,而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更强,培训的内容是根据临床需要而制定,可有效地解决临床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因此其培训质量较规范化培训模式有了显著的提高。

3.3 定向性培养模式有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潜力

在本次研究中,训练组护士在护理综合病例分析表现优于对照组,提示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理临床独立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的优势会更大,其原因在于传统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不强,导致护士缺乏对ICU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导致在临床工作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Binnekade等[7]研究也证实未经ICU专业培训的护士对ICU护理质量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增加了护士的职业风险。而定向性培养方案的优点正在于其培训模式对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强,在培训初期就重视护士综合能力培训,特别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与积极性,从理论与技能等多个方面全面培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使接受培训的护士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接受定向培养模式的护士,不仅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团队合作的意识等方面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而且也掌握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娴熟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感知观察能力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等ICU护士应具备的主要能力[8],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就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保障临床工作按质按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健,赵秋利,张海丽. 我国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的文献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3-27.

[2] 刘淑媛,陈永强. 危重病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54-567.

[3] 顾怡蓉,金晓燕,刘俐惠,等. 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97-98.

[4] Lorin S,Heffner J,Carson 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 regarding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subspecialty training[J]. Chest,2005,127(2):630-636.

[5] 杨晓玲,陈红.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60-861.

[6] 白妙春,王岩,陈海花. "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 Binnekade JJ,Vroom MM. The quality of intensive care nurs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urses without ICU-training[J]. Heart Lung,2003,32(3):190-196.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医护合作模式;镇痛;镇静;安全管理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Cooperation Model in ICU Analgesia and Sedation Safety Management

JI Ping

(Intensive Care Unit,Qionglai Medical Center Hospital,Qionglai 6115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medical cooperation mode in ICU analgesia and sedation in safety management.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CU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care nurse cooperation mode and the dominant mode of analgesia and sedation.Results Intervention group ICU in time and the total sedation time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acci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Health care cooperation model;Analgesia;Sedation;Safety management

ICU是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其所接收的患者均为危重患者,通过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和治疗措施,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镇痛和镇静作为ICU治疗工作中核心环节,如何实现对其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逐渐成为了医疗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1]。基于此,我院随机选取了12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医护合作模式应用于ICU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1.66±11.54)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2.38±12.19)岁。干预组采取医护合作模式进行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对照组采取护士主导模式进行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护士主导模式进行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干预组采取医护合作模式进行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小组 由相关医护工作人员负责,成立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小组,小组内各成员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标准。标准的制定参考了3C原则,3C原则主要是以使患者安静(Calm)、舒适(Comfortable)、合作(Collaborative)为核心。

1.2.2医护人员共同决策、共同治疗和监护 患者进入ICU后,统一由护士和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诊断,并以此来选择所使用的药物种类、用药剂量以及时间等,及时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调整用药时间和方法,或利用相关的处理措施规范医生的治疗方法。在日常查房的过程中,对每位患者都进行了评估,若出现问题则重新进行评估,直至评估结果准确。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会议,针对医护合作模式中所存在问题以及不足进行分析,在3C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除此之外,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镇痛和镇静方案,加强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一旦出现问题立即汇报主治医生。在评估过程中,主要选取患者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循环评分等作为主要评估内容。

1.2.3医护工作人员共同参加镇痛和镇静的相关培训 由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小组内的组长负责组织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参加镇痛和镇静的相关培训,培训方式主要选取了专题讲座以及实践操作两种形式。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镇痛和镇静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安全目标、标准化沟通方式的实践操作方式、不良事件的上报和处理方式等,提高医护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在临床治疗中的综合水平,防治安全事故的发生。

1.2.4明确医护合作模式的开展目标 在实施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小组内的组长首先对医护合作模式的开展目标进行了明确,并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和调查,发现只有严格遵循3C原则,确保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并做到防患于未然。针对医生的工作目标,则应当确保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镇痛和镇静方案,提升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以及总镇静时间进行统计并记录,同时使用我院自制的舒适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呼吸舒畅、心理舒适等多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证明舒适度越好。在对不良事故发生率进行调查时,主要包括由于镇静不足导致非计划拔管和镇静过量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两方面。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中发现,干预组的ICU时间为(103.24±23.82)h,对照组为(158.94±21.78)h,干预组的总镇静时间为(45.84±6.37)h,对照组为(82.59±3.26)h,干预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以及总镇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舒适度评分为(56.24±2.36),对照组为(45.58±3.95),干预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 在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调查时,发现其中由于镇静不足而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安全事故中,干预组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9例,由于镇静过量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安全事故中,干预组发生1例、对照组发生7例。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不良事故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6.67%,两组对比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镇痛和镇静治疗有效降低了ICU患者的疾病应激反应,减少了患者体内的代谢以及氧耗,从而对保护脏器官功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ICU治疗方法之一[2]。由于ICU所接收的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因此如何确保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成为了诸多相关学者所重点研究的问题,镇静不足和镇静过量均将为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3]。医护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变为由医生与护士共同协作的护理模式,其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效率,同时也将减少镇静和镇痛治疗中的安全事故,促进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舒适度评分为(56.24±2.36),对照组为(45.58±3.95),干预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不良事故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6.67%,干预组的不良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护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可以有效提高ICU镇痛和镇静的安全管理水平,缩短患者的ICU时间以及总镇静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并减少了不良事故的发生率,为ICU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琳,刘聪聪,郭兵妹,等.ICU护士主导型安全镇静管理方案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08(23):95-99.

[2]贾平,黄晓波,杨琴,等.医护合作策略在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实践和成效[J].重庆医学,2016,02(04):484-485.

[3]黄珍,区洁芬.医护合作ICU镇痛镇静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05(07):23-25.

[4]冯洁惠,徐建宁,方强,等.医护合作策略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03(01):44-48.

[5]沈荷娟,王济纬,王燕.医护合作方案对急诊患者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01(14):96-99.

[6]刘巧珍,刘寒芳,许娟,等.医护协作管理在减少ICU身体约束实践中的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1(20):42-45.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9

在ICU建设上,德国是很成熟的国家。ICU会承包给有资质的专业公司,从设计到最终完成都一丝不苟,既有极强的实用性又有广阔的前瞻性。例如在神经科ICU建设上,床边管线系统上的电源插座就有90多个。像这种留足余地,照顾到未来拓展功能的人性化设计比比皆是。

在德国,综合救治实力最强、最代表监护水平的ICU往往隶属于麻醉科。这主要是历史原因导致的,因为德国最早的监护是由麻醉科医生主导的。当代德国的麻醉科医生要负责包括麻醉、疼痛、急诊和重症监护四个方面的日常工作。因此,德国麻醉科的ICU最能代表全球当代救治危重患者的水平。

与国内相似的地方在于,德国危重病救治体系基本上各重要二级学科(心脏内外科、呼吸、神经内外科、外科移植病房等)都会设立适应各自需要的ICU或小的监护单元。

ICU的历史短暂

德国的危重病救治体系的建立历史并不长。1965年,柏林成立了首个心脏手术苏醒室,1969年成立了心脏监护中心(CCU),同年成立了德国内科危重病学会,并召开了首届学术研讨会。

ICU规章制度完善

在ICU的布局上,德国医院采取的普遍做法是形成术后苏醒室、中间ICU和中心ICU的格局。中间ICU主要收治暂时不需要上机的术后重症或者由中心ICU转出的患者。由于统一由麻醉科管理,患者的流通与周转非常便捷,并由此构建成完整的ICU体系规章制度。

德国医院ICU规章制度的健全是令人感慨和赞叹的。临床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专门的指南与标准,也会有专门对应的负责人。整个医疗系统就像一个设计精密、准确运转的仪器,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岗位都是整个仪器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零件。同时这种规章制度又是以十分人性化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大到整个科室的所有诊治指南与流程都有统一安置,便于随时查阅;小到每一个收纳柜每层物品的清单都是直接塑封后贴在柜门上,便于随时增添。找不到监护仪、呼吸机说明书的情形绝对不会出现,而且这些说明书都是放在每台机器的旁边,以便于出现故障的时候工作人员核对与查阅。

德国ICU的各种管理流程、感染隔离告示以及院内急救电话与流程都是彩色打印后过塑,贴在房间最醒目的地方,上述任何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可以立即按照图示和规定流程执行。德国医院ICU里每一个大型设备,例如监护器、呼吸机上都贴有一个条码和一个核检不干胶贴,上面注明该产品最近一次核检时间以及下次检查时间,到期前肯定会有相应职能部门核查,并更换胶贴。

ICU的医疗设备物尽其用

德国医院ICU的每一件医疗设备不一定是很高级或新式,很多都与国内的配置相同,但其一定是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设备治疗、保驾生命的作用。例如床边血气生化分析仪配有条码识别器,通过扫描患者专属条形码,可以直接把每次的血气测定值录入患者的电子病历中。而在国内大多数医院的监护设备只能记录生命指标,而且基本都做不到实时记录。可见,目前国内医院监护室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医疗设备有与没有的问题,而是医疗设备用与没用以及怎么用的问题。

物流有条不紊

在德国ICU里,医疗物资的丰富程度是难以想像的。小到注射器的有色封口(分为蓝色和红色,以便于区分动、静脉血),大到呼吸机的辅助设备以及各种各样的有创、无创设备都整齐地收纳、贮备在房间和库房内。如果作比较的话,德国ICU一个3张病床房贮备的物资相当于国内一间中型的ICU,由此可以想象他们一个病区的物资储备是多少,而且医疗耗材永远是充足的。我从没看到架内有物品短缺的情况。护士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整理、收纳这些消耗品,短缺的立即补足。而各个ICU病房所需物品则由专门的部门负责,每天都会有一个很大的物品车来到ICU,把所需的物品及时补给,这对于患者的急救或者日常治疗自然是方便至极。

另一方面,ICU科室内部其他用品,比如值班室内的床单、浴巾、被褥、拖鞋,都是整齐堆放在统一的衣橱中。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自由取换,不会有任何时间、空间与数量的限制。这些用品有专门的清洁公司负责,一切的流程都是有序的进行着。

人性化的管理令人感叹

在德国ICU里,人性化管理的地方处处显现。原则上家属是有权利随时探视的,探视时间一般为1小时。但普遍的做法是下午或傍晚时,家属探视要预约,这样接待人员可以告知什么时候最合适,以免影响临床工作。家属在探视时可以把患者喜欢的音乐、家族相册、儿孙的祈愿卡带给患者。我看到,确实有些家属在探视的时候表达了对治疗的不满,但是没有大发脾气的,值班的护士或者医生都会尽量解释和安抚。关于探视时医生有无义务介绍病情,我看到的情况是没有,多数情况是护士向家属简单介绍患者的病情。至于对患者确实需要交代的医疗风险,比如二次手术或者某些潜在致死的治疗操作,主治医师自然会安排时间与患者的人或者家属面谈。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词】 护理干预;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UEX是指气管插管患者由于导管滑脱或未经护理人员的允许患者自行拔除导管, 其是气管插管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大部分患者由于过早终止通气而导致其病情加重, 严重者甚至死亡[1]。因此,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ICU气管插管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8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8例ICU气管插管患者, 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对照组男34例, 女36例, 年龄65~85岁, 平均年龄(71.92±5.04)岁;研究组男30例, 女28例, 年龄68~84岁, 平均年龄(73.25±5.6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6例, 高中44例, 大专及以上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室环境, 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并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①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并予以心理疏导, 于非紧急插管前向患者进行插管重要性、目的及自主拔管危害性等知识教育。②医护人员一起指导患者开展腹式呼吸运动及呼吸操, 3次/d, 每30分钟1次, 以提高呼吸肌耐力与肌力, 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护理人员正确评估患者对插管耐受度, 对具拔管倾向者予以肢体约束。将其腕部予附有软垫约束带进行固定, 松紧适度;③护理人员对患者予以准确评估且加以防范, 高度重视人工气道相关管理, 特别是强化气道充分湿化。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2] 对比两组UEX发生情况与高危时发生情况。参照本院资深医师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 评估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UEX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高危时期UEX发生率为1.72%(1/58)低于对照组的22.86%(16/7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9, P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非常满意25例(43.10%), 较满意30例(51.72%), 不满意3例(5.17%), 满意度为94.83%;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28.57%), 较满意29例(41.43%), 不满意21例(30.00%), 满意度为70.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0, P

3 讨论

临床ICU患者具十分危急临床病症, 需予以快速救治措施, 而对存在呼吸困难ICU患者, 机械通气起到关键作用, 而在治疗期间, UEX属于高危举动。相关报道表明ICU监护室UEX发生率较高, 患者一旦出现UEX情况, 其预后治疗将显著降低[3]。因此, 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ICU气管插管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8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组高危时期UEX发生率(1.72%)与总发生率(6.90%)均低于对照组(22.86%、4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 可有效降低UEX发生率, 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 ICU气管插管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2):474-475.

[2] 周晓玲.强化护理干预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35):108.

[3] 马敏.强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4, 12(31):2940-2941.

[4] 姜红丽.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3):73-74.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建设设计

【Abstract】intensive care unit, known as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n some places, the English full-called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is now required as part of the hospital construction, with th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the clinical advancement of increasingly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unit; construction design

引言

重症监护病房的设计,国内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以参考。但是重症监护病房,由于它应用对象的特殊性,在建筑设计上也存在着特殊的要求,而不像其他专业科室有单纯一张床位就可以开展医疗活动了。目前我省的重症监护病房存在两种现状,一是在原来现有病房的基础上,稍加改造,添置一些必要的设备,即作为重症监护病房。这种病房必然会存在通风、采光、噪音、隔离等诸多问题上的缺陷;二是在新建的病房中规划出一部分甚至一楼层作为重症监护病房,宽敞明亮,让人耳目一新,但细看内部设计,亦缺陷多多,新病房落成即存缺陷。最近笔者参观我省一新落成的大型三甲医院ICU,宽敞明亮,设备精良,但从使用者和一从事多年ICU工作的专业人员角度来说,亦存在诸多瑕疵。就ICU病房的设计要求,国外曾有专门的指南文件,国内中华重症医学会也曾于2006年4月了“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其中就ICU基本要求、专业要求、人员配备、建设规模等分别作了说明。笔者有幸于2004年3月去澳大利亚奥斯汀医院参观学习,亲自体验了国外在指南指导下的ICU病房的设计,设计草图出来后,除满足建筑部门、消防等要求外,还要经过反复修改,图纸公开张贴,使用科室的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就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付诸建设。他们的口号是“我们大家的科室”,与我们的设计产生过程由设计人员、单位分管领导和科室主任通过的程序有较大区别。目前我省的危重病专业的发展日臻完善,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日渐普及,因此有必要从医疗专业人员的角度就病房的设计中暴露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1.ICU病房场地要求

ICU患者在病情最严重时,需要实施多器官的床边支持阶段,呼吸机、血液净化装置、数台微泵输液泵、引流装置等设备围绕在病床的周围,临时还可能需要将超声、X线设备等推至患者床边进行检查,因此强调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至少应21m2。但也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到工作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半径。床位之间要紧凑,尽量减少无效面积。

2.ICU病房设置规模

从床位设置上,ICU规模也并不是越大越好。指南建议ICU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8%,重要的是要8~12 张床为一个单元(模块),危重病医学科由数个单元(模块)组成。每一单元可以建一中心站。中心站地势上高于病床,更便于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数个单元建设在一起,便于资源共享,尤其是设备。这种模块化的设置为以后临床中收治患者的分类管理、分批分阶段根据需要无菌操作、隔离等提供了便利。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医院总的床位数达到了指南和医院收治危重患者的要求,但20~30张床位构成一个 “unit”,不便于管理,存在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病室内噪音不断等诸多问题。

3.洗手―简单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ICU是院内感染中心区。院内感染也是ICU病房的一大突出问题。控制院内感染最积极有效、价廉的措施是做好医务人员的“洗手”。洗手既是保护患者,减少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需要。因此在病房内应该多设计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装置,方便医务人员洗手。这一点十分重要。而很多单位重症病房,包括新建的病房在病床附近基本没有洗手装置,仅仅在治疗室有;有的安装不在显眼方便的位置,这显然不符合重症病房的建设要求。

4.充分利用床边紧急呼叫系统, 提高抢救成功率

床边紧急呼叫系统未连接到医生值班室。在重症病房经常见到的情景是:深夜,医生已经回到值班室。患者因病情危重,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有经验的护士首先想到的是床边紧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而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怎么通知值班室的医生来指导抢救患者呢?自己做主,继续抢救再说?或停下抢救,通知医生后再回到病床边一道抢救?患者能耐受的缺氧时间就5~6 min!如果将每床边的紧急呼叫系统连到值班室,就可以在观察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同时告知在值班室的医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隐患。这项设施相对于ICU动辄几十万元的设备投入来说,其增加的部分是很小的。

5.科学选材,降低噪音,不要让病房成“厂房”

墙面地面建筑使用材料要有降噪性能,设计要符合降低噪音的要求。在敞厅式布局的ICU内,呼吸机压缩机的轰鸣声、医护人员的讨论声、烦躁患者的声和监护设备的报警声等等使噪音污染成为ICU内的一大突出问题。噪音又加剧了“监护病房综合征”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休息,使患者更加烦躁。我们尽管做不到将ICU内的噪音标准控制在45分贝以下,但应该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结语

以上就重症监护病房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从使用者的角度作一探讨。现代化的病房建设,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为医疗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同时还要注重人性化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需要,还要考虑患者家属的需要,医疗工作者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设计上应该是建筑部门、设计部门、每位使用者共同参与到图纸的产生过程中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icu医生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 ICU; 新护士; 压力; 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91-02

新护士从学校环境突然转换到ICU的工作环境中,角色也随之转变,需将书本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ICU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帮助他们转换角色,还要从心理、专科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导,因此管理者和新护士都存在较大压力[1-2]。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的状态[3]。笔者所在医院通过调查2012年7-9月ICU20名新护士培训情况,了解ICU管理者和新护士在培训中的压力源,以提出有效对策,改进培训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2年7-9月新入ICU的20名护士、科室管理者、医生、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全部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20名新护士年龄20~24岁,男2名,女18名;本科6名,大专14名;在本院实习12名,外院实习8名;应届毕业生17名,有工作经验3名,均已考过护士执业证书。

1.2 调查工具

根据调查对象使用不同的调查表进行调查。(1)新护士培训需求表:包含16个项目,是根据ICU新护士的特点,参考了相关文献进行设计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压力源量表: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量表。量表由5大方面35个条目组成,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问卷每项分为4个水平,从没有压力感到高度压力感以0~3分表示。其结果分为3个水平,均数在1.0以下为低水平压力,均数在1.01~2.0为中等水平压力,均数在2.01~3.0为高水平压力[4-5]。(3)自制量表:对科室管理者、医生、及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就新护士培训效果,工作满意度,共事存在压力等方面进行询问,并计算出百分率。

1.3 调查过程

调查者按照ICU人员名单分类逐人发放问卷,发放时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统一进行说明,并及时收回问卷。发放问卷共57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培训需求

20名ICU新护士培训中的主要需求及医院是否已进行培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ICU病情观察与急救的培训需求最高,且已进行培训,详见表1。

表1 新护士培训需求统计

培训项目 没有或稍有

需求

有中度、高度

或极高的需求

是否已进

行培训

例数

(例) 百分率

(%) 例数

(例) 百分率

(%)

应急预案(防火等公共事件) 5 25 15 75 是

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2 10 18 90 是

预防医院感染知识 6 30 14 70 是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8 40 12 60 否

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 9 45 11 55 否

身体评估 8 40 12 60 否

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5 25 15 75 是

护理操作 8 40 12 60 是

职务晋升 14 70 6 30 否

护患沟通技巧 7 35 13 65 是

处理医嘱 8 40 12 60 否

ICU病情观察与急救 0 0 20 100 是

ICU专科知识 1 5 19 95 是

提高学历 12 60 8 40 否

英语 11 55 9 45 否

ICU仪器的使用 2 10 18 90 是

2.2 工作压力源

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培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的得分都不同程度的与工作培训得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较大的是培训过程中工作量太大方面的问题及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压力。详见表2。

表2 新护士培训过程中常见5个方面压力源的平均水平 分

压力源 平均水平

培训过程中工作量太大 2.62±0.89

理论和操作考试的压力 2.51±0.78

ICU知识涉及太广 2.40±0.81

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 2.29±0.85

对ICU环境不熟悉 2.10±0.93

2.3 培训效果

工作1年以上护士,对培训效果最为满意,满意度达75%,但压力感最大,为88%,工作满意度为73%。

表3 科室管理者、医生、工作1年以上护士对新护士培训效果比较 %

人员类别 培训效果满意度 共事存在压力 工作满意度

管理层 68 75 65

医生 72 84 68

工作1年以上护士 75 88 73

3 讨论

3.1 新护士培训中的主要需求

本次调查了新护士的培训需求,除了从侧面反映她们在工作当中的部分压力,也可以指导新护士的培训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新护士对于护理工作规章制度、ICU病情观察与急救、ICU专科知识、ICU仪器的使用、应急预案(防火等公共事件)、预防医院感染知识、护理病历书写规范的培训需求比较高,均占70%以上。出现这种需求的原因有:(1)ICU中的知识很多是书本中没有的,科室重视专科知识的培训,计划中也有较多相关的内容,新护士也能感觉到工作中ICU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培训需求均达到90%以上。(2)医院感染控制一直是笔者所在医院要求的重点,检查力度大,要求严格,因此新护士也感觉到对此学习的必要性。(3)ICU患者病情危重,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较多,需要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

3.2 新护士培训中存在的主要压力源

国内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量太大是居第一位的压力源,紧随其后的是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应对能力差等[6-8]。因此,新护士在工作后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由于ICU上班护士数量少,新护士经过岗前培训后就要工作,并在后期工作过程中继续完善培训内容。因此,工作量太大、培训效果不满意与护士数量少有密切关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4月颁布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要求ICU的床位数与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之比为1∶2.5~1∶3以上[9-10]。笔者所在医院ICU现在的床护比仅为1∶2,可见本医院ICU护理人力配置与国内外同行业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ICU危重患者多,理论和操作水平要求高,不定期进行各项考试再加上对ICU知识的陌生也让新护士感到较大的压力。再加上为患者安全着想,ICU的管理层和医生对护士工作要求严格,对新护士上岗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均低,均表示短期培训的效果不好。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和ICU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新护士的培训需求,针对他们在培训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ICU环境;并逐渐增加ICU的护士人数,并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为主,保证新护士的培训能脱产进行,减少工作量以保证学习效果。减少ICU考试的频率,以互动式培训提问为主,增加新护士培训的信心。最后使培训效果得到ICU管理层、医生和其他护士的认可,以达到胜任ICU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3.

[2]尹松月,肖菊青,罗永梅.新护士压力源及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38-41.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3.

[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6(7):387-388.

[6]张翠娣,鲁剑萍.大专和本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43-344.

[7]平晓丽,唐红.新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1,8(3):113-114.

[8]王春莲,郭南君,沈瑞芳,等.契约学习法在聘用护士试用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168-169.

[9]潘慧,刘庆,黄行芝.护士长跟踪辅导模式在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0,24(27):2517-2518.

[10]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