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

时间:2023-07-12 17:08:21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

第1篇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ICU;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中,为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26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ICU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0.5±4.8)岁;观察组男69例,女61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9.8±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ICU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为ICU患者行常规的护理措施,例如: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等。对ICU基础护理流程展开,对护理流程中每个环节进行分析,经过讨论分析,找出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应用优化后的解决方案后,与优化前基础护理进行对比,具体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ICU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关于优质护理内容的学习,对ICU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充分重视起来,投入到护理服务中。同时要进一步完善ICU护理流程,使ICU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保证。优化护士排班,评估护士工作量,从而科学的、合理的对护士资源进行分配,使ICU护理质量得到保证。根据我国ICU管理规定,ICU床位和护士比例是1∶3,床位高最峰时也不得超过1∶2.2,实际上,ICU床位对护士的需求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将护士岗位与护士职责重新调配,细化护理职责也护理流程,充分评估护士工作能力与护龄等情况,选出组长,合理搭配各护理小组的组员,采取弹性的排班方式,以固定小组搭配加强班的排班方式,使每个护理班组、每个时间段都能保证人员充足,充分满足ICU的护理工作,17项ICU基础护理工作得以实现[1]。

1.2.2完善护理流程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需要为ICU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ICU基础护理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本构成,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对17项基础护理加强学习,分析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护理小组组长要控制好ICU温度和湿度,准备好护理物品,ICU基础临床护理要根据规范操作,固定好各种导管,使导管时刻保持通畅。每周都要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2]。

1.2.3优化护患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服务的每个步骤,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学习护患的沟通技巧,定期发放护患沟通调查满意表,通过调查了解到护理人员和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情况,掌握患者病情进展、用药、饮食及检查结果等,指导患者家属配合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应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实行多劳多酬的方法,其中绩效薪酬包括岗薪与绩效两部分,绩效薪酬由护理工作量和护量满意度等指标统计,使ICU护理人员薪酬的分配实现公平和公正[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6.0±9.2)分,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86.7±7.5)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医院感染率9.2%,对照组医院感染率30.8%,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8.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ICU基础护理服务的优化需要从基础上了解护理流程,从而对护理流程进行分解、简化和增加,使基础护理流程进一步完善,从而可以为ICU患者提供优化的护理服务,提高ICU护理质量[4]。优化ICU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医源性感染发生,为ICU患者临床抢救创造条件。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5]。可见,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护理人员不良行为,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优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使临床护理工作实现最优化服务。

综上所述,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ICU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可以更好的创建ICU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马俊涛.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3):645.

[3]刘晓辉.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54.

第3篇

在临床ICU的管理当中,细节管理是一关键环节,对于提高ICU的临床治疗护理水平、切实减少护理缺陷和纠纷、确保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几年来,我们将细节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护理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现将我们的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ICU现开放床位13张,平均每年收治600余名危重症患者,包括各种疑难大手术后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在岗护士18名,护理员4名,其中护士长1名,护理组长4名;本科毕业14名,大专毕业8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9名,平均年龄27.1岁。

2 细节管理方法

2.1 树立细节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进行细节管理的保障和前提。我们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并不断完善了ICU工作制度、ICU工作人员职责、ICU工作指南、ICU护理常规与护理流程。护理流程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流程、护理工作流程、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流程,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使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一套符合ICU病房实际情况、可操作量化、各司其责的管理制度流程,让每一个护士有章可循,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持续化、系统化。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分层培训和考核

对护士按照毕业年限进行分层培训和考核。基础培训强调“三基训练”;专科培训强调从技术细节上进行培训;护士法律法规培训强调制度的落实与“慎独”精神培养;培养制度落实从细节做起,质量管理从细节监控。

2.3 细化优化基础护理流程

对ICU的病人强化和细化基础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长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流程培训,通过现场示范和演示使她们掌握流程并严格按此流程操作。做好护士入科培训,将基础护理流程列为ICU岗前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使每位新职工、实习护士上岗前均能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同等重要的意识,入科后由带教老师一对一、手把手带教。对基础护理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每天6:30~8:30集中进行基础护理,内容包括:洗脸、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更换床单位及衣裤等,每周三床上洗头,16:00口腔护理、会阴护理;20:00足部护理,对各类导管及引流袋的护理方法、更换时间和更换方法进行统一规定,护士长监督考核执行。

2.4 细化对压疮的预防、评估与上报

对所有进入ICU的患者均进行皮肤情况评估:对未发生压疮的患者做好危险性评估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入ICU有压疮的患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新入、转入、手术后回ICU的患者如何与相关科室进行皮肤的交接与记录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5 细化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强化安全管理

重点是病情发生变化前预警细节、非计划性拔管与脱管预警细节,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法律、法规、规章与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在做每一项护理工作时都从细节上思考,增强护士的责任感。

2.6 细化ICU危重患者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

重点是书写内容与书写格式上。强调危重患者记录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性。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体现护理记录的动态性与连续性,使危重患者记录更加符合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2.7 细化ICU抢救物品与仪器设备的管理

所有仪器设备给予定位放置、专人管理,班班交接,及时补充,每班登记使用时间和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安排专人定期维护保养并进行记录、登记,消除隐患,安全使用,始终保持所有抢救物品与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8 细化环节管理。

“抢救”属于一项团队行动,而团队成员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抢救效果[2],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影响护理管理的不安全因素,如夜班工作忙乱时、护士过于疲劳时、大型抢救时。为此,重点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对节假日、周末、夜班等重点时段的人力配备,实行弹性排班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保证人力的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加强对责任心与能力不强、新毕业、转科、进修等人员的培训与监督;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密切注意高危环节,随时监管。

3 结果

以病人为中心,促进持续改进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3]。。通过实施和注重加强对ICU的细节管理,进一步培养了护士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和临床思维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加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减少了护理缺陷与纠纷;使ICU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率等显著提高,从而进一步规范了ICU的各项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88.

[2] 洪玲萍,李香琴,王采芽,等.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减少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漏收费[J].护理学报,2007,14(7):4243.

[3] 黑莲芝,李琛.持续改进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3C):823824

第4篇

目的: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评估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构建并实施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培训、全真模仿、临床实践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调查。结果:20名低年资ICU护士通过系统的培训,较培训前各种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核心能力的培训,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ICU;核心能力;培训模式

ICU病房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聚集了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流动性大。而ICU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病情变化最直接的观察者,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最直接参与者。这就意味着ICU是一个高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医疗场所,ICU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我院护士进入ICU前的专科培训欠缺,进入ICU后的培训也未常规化、系统化。培训模式仍以师徒带教为主,缺乏规范化培训,部分护士参加院内或其他医院的短期培训班,内容较ICU护士的专科要求相对偏少。ICU专科考核虽然定期进行,但无统一标准,不能准确、全面、及时的评价ICU护士的专业技能及胜任能力。ICU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少,进入ICU后改变自己的角色较困难,心理压力较大,更需要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我们针对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构建并实施系统化培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ICU低年资护士20名,均为毕业5年内,男5名、女15名,年龄19~25岁;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10名,大专8名,中专1名;20名护士均评估定为N1级,其中N1级第一阶段15名,N1级第二阶段5名。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学习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集中授课由我院优秀高年资ICU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担任,以PPT形式授课,内容包括ICU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应急技能、管理知识、教育咨询技能、沟通技能、专业发展及职业道德等。每月授课3次,其中涉及操作及沟通技能,均在理论学习后进行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每4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由1名高年资护士带领,进行学习讨论,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沟通能力及学习方法等,针对每位培训人员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学习,查漏补缺。所有授课内容均提供学习材料。

1.2.2技能培训在本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运用高级仿真模拟系统(ECS),模拟各种急、危、复杂的情况,让低年资护士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①模拟场景设置:建立模拟ICU,配备全套ICU设备单元,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内备气管插管用品及手动呼吸器、全套注射输液用品和急诊用药,床头设电源,供氧、高压供气及负压吸引管道等。抢救床上摆放ECS模拟人并与监护仪连接。②特殊设置:比邻建立监控室,与模拟抢救室用单向反光玻璃隔开。抢救床上方前后左右设置4部监视镜头,监控台设置4分割画面监视仪,可以任意选择监视角度,或者显示监护仪的生理数据,并可以全程以4分割画面录音、录像备查。监控室与抢救室之间设置对讲装置,工作人员之间另外配备无线对讲机。③培训方法及内容: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a.有关心肺复苏新进展及用药新理念、危重患者气道处理、急诊呼吸支持等课程的简短讲授。b.使用单项操作模拟训练器进行急诊抢救技能标准化练习,重点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操作、急性心律失常、急诊呼吸机应用、监护除颤仪使用调节、深静脉穿刺置管等。配合软件程序,模拟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等病情,输入ECS模拟急诊危重患者。c.学员随机分组(每组3~4名)在ECS身上进行识别、分析、诊断、抢救治疗等综合演练。指导教师现场提示或引导抢救操作。d.组员轮流承担抢救指挥、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输液注药等不同任务,从不同角度体会抢救中相互交流配合的方式、方法。e.ECS操控员随时设置临时断电、呼吸机故障、气管插管脱出、呼吸道堵塞及心搏呼吸骤停等特殊情况,由全体组员利用现场一切资源协作应急处置,锻炼应付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f.演练过程全程录像,操作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回放录像,进行错误分析,并再次上机操作改正错误,观察体会正确抢救的结果。

1.2.3临床实践由高年资、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ICU专业护士进行临床示教。一对二带教,先演示,再实践,培训人员互相监督检查,指出不规范及错误操作方式,并做记录。每项操作均要求完成一定数量。所遇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每周对典型ICU护理病例进行1次教学大查房。责任护士汇报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专项技能操作。由查房带教人员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预期护理目标,下次查房时进行考核。

1.3效果评价①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依据培训内容出题,满分100分,85以上分及格。技能操作考核在ECS上进行,依据专业操作规范,由护理部组建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每人考核6项操作,其中3项必考,3项抽考。满分100分,单项90分以上合格。②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评分,使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自评与他评(考核组成员随机抽取),定量评价ICU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的变化[1]。共7个维度,5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为0~4分。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0.89,7个维度Cronbach'sα值为0.79~0.86,效标效度γ=0.44[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考核评分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自评评分比较见表2。

2.3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他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胜任力[3]。对ICU专科护士的要求则是应具备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国内有学者经过详细研究,初步构建了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的构成要素理论。包括专业知识(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等)四个方面。目前国内针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医院基本是参照ICU专科护士“三基”要求,以及部分省市开始实行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ICU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以培养能胜任ICU专科工作需要的合格护士。我科为适应医院整体及ICU专科业务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一套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为期8个月的培训,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护理人员每一项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临床护理技能、人际关系、教育与咨询方面提高显著(P<0.05),提高相对较慢的是科研方面,而领导能力方面提高不明显(P>0.05),自评与他评各项均无明显差异。

首先,临床护理技能的大幅提高,得益于“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技能培训模式与高仿真的技能培训环境相结合的运用。理论讲授简明扼要,运用精简的语言阐明操作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分项+综合技术练习,使得ICU专科大量的技术操作变得系统条理,不杂乱无章;最后通过个人的录像回放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进一步提高个人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熟练度。整个技能培训过程,流畅、系统,理论讲解精练,易于记忆;配合模拟演练,强化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操作,培养独立分析思考判断、独立抢救的能力,使技能操作从一个个独立的分散练习,变成有机组合的整体技能体系,使得培训人员能融会贯通所学技能;适时的录像回放则是进一步精细化操作过程,使技能掌握更加娴熟、精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仿真模拟体系的建立,可以在高度还原ICU护理实景的基础下,不增加护理操作对危重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培训人员得以进行反复多次的仿真练习,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提高技能操作成功率的可转移性,使所学技能操作能熟练、高效运用于临床。其次,人际关系、教育咨询等沟通能力通过培训亦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在ICU临床一线护士普遍年龄偏轻、年资偏低,缺乏临床经验,独立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持续进步[5]。因此增加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关于健康教育咨询、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亦非常重要。此次培训中,我们加强了小组沟通讨论,相互查漏补缺,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在技能培训中,加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配合演练,通过录像回放,反复强调高质量的沟通与配合,所带来技能操作的高质量及高成功率。并通过临床实例,讲授与患者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沟通的技巧与重要性,并亲身体会与学习。培训的结果显示,从多途径讲授及培养沟通的技巧,能进一步促进对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培训人员因此能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得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期间得到更快的提高。

该项培训模式中,提升相对较弱的是科研与领导能力。一方面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年龄均<25岁,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缺乏;另一方面培训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偏少(1名),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比重较大(9名),可能是科研能力提升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本次培训中,针对科研能力较弱方面做了一定的强化培训。详细讲授包括怎样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提炼总结方法,如何进行科研论证等的科研思维方法;并进行文献检索、医学统计、论文写作等科研知识讲座。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并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通过读书深造、研读文献、多写多练将有助于提高ICU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核心能力的提高。系统高效的培训模式,是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提高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通过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及高科技仿真模拟系统的运用,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理论与技术操作方面成绩显著,人际沟通也得到明显进步。同时也观察到,科研及领导能力等方面提升不明显。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加强薄弱能力的培养。

第5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 ICU;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099-03

2010年全国护理会议提出: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为落实活动要求,提高护理质量,笔者所在医院也由点带面已经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2]。优质护理成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笔者所在医院ICU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封闭的救治环境,收治的患者急危重,不允许家属陪护,患者的吃喝拉撒全由护士承担。根据科室特点,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为医院综合ICU,有编制床位7张,护士20名,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年龄20~47岁。工作年限:1年以内护士4名,2~4年护士9名,4年以上护士7名。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12名。学历层次:本科8名,大专3名,中专9名。

1.2 优质护理实施方法

1.2.1 转变护理理念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向整体护理转变,护理工作要求也随之发生转变,要求护士在注重患者治疗同时,也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树立“人文”观念,尊重患者的权利,满足患者“医疗+舒适”的需求[3]。科室根据自身特点,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包括专科治疗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在内的各项护理内容。

1.2.2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

1.2.2.1 重视新入科护士的岗前培训 由于ICU工作特殊性,每一位入科护士需了解掌握的知识技能较多,如ICU工作制度、院感知识、应急预案、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操作、抢救配合、病情监护、护理文书书写及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所以科室制定了周密的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安排工作认真负责、业务娴熟、专业知识较强的老师带教,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上岗,以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ICU护士角色,努力提高自己,保障上岗后的工作安全。

1.2.2.2 制定并认真落实护士分层培训计划 ICU护士即有医院的分层培训,又有科室分层培训要求,达到基础培训与专科培训相结合,提升理论操作水平。

1.2.2.3 多途径开展专科业务学习 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计划学习如每周的护理制度学习,每月的护理业务讲课、护理查房,每季的院感知识学习。科室遇疑难病、少见病主动查找相关资料,组织护士学习,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与护理水平。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交流沟通,就疑难、重点治疗护理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以便做到查疑补缺,有效地杜绝了医疗隐患的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4]。创造条件鼓励护士外出学习培训,学习专科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以带动科室护理工作的进步发展。

1.2.3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1.2.3.1 保证各种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实行专人管理。日常工作中扎实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每周认真清理抢救箱并登记,为抢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2.3.2 加强护理工作中的细节管理 ICU护士既承担危重患者抢救、病情监护与治疗用药,又要落实各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和管路护理,护理工作繁重琐碎,每一个工作细节都要认真做好,不能流于形式。同时科室将这些细节工作纳入护理质控内容督促检查,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3.3 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经常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士预见性护理意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如意外导管拔除或脱落等,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1.2.3.4 严抓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按照江西省护理文书书书写标准,认真做好科内两级质控。督促护士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色,提高记录内涵。

1.2.4 重视基础护理,增进患者舒适感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无生活自理能力,基础护理成为ICU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康复。笔者所在科护士按时为患者进食进水,满足患者营养需求。为患者口腔护理2次/d、尿管护理2次/d,擦浴1次/d,床上洗发1次/周,必要时随时清洗。及时修剪长指甲,翻身拍背1次/2 h,随时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的救治环境,尽量降低病区噪音,医护人员尽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患者置身于舒适的环境中,才能心情舒畅,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5]。

1.2.5 注重护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1.2.5.1 重视语言沟通 工作中强调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上的图形、数字的改变,而忽略了患者的存在。每天花时间与患者交流,抓住时机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的话语,给予患者持续有效的精神心理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与痛苦的信心。为意识清醒的患者做任何操作,特别是使用各种约束时,向其解释使用的必要性,消除人格受限的心理感受,取得患者配合。尽量避免在床边讨论病情,对昏迷患者的用语也要谨慎。在抢救患者时注意保护周围患者,拉上隔帘或屏风遮挡,同时给予其他患者安慰和心理上的支持。

1.2.5.2 应用非语言沟通 有些患者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暂时出现语言沟通障碍,护士通过其他方式如采用肢体语言、写字板、图片指示牌等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诚恳,注意力要集中,并不时加以点头或手势,增进交流效果。在各种操作前适当触摸患者的肩膀或手臂,以示打招呼,增添了患者的温暖感和亲切感,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

1.2.5.3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ICU患者多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家属常处于恐惧、愤怒、焦虑的负性情绪中。护士应加强责任心、爱心,带着爱去工作,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的指导下,懂得关心患者家属的心理感受[5]。护士应态度和蔼地向家属进行入住ICU宣教,告知家属ICU病区的特殊性,介绍探视制度,以得到家属理解与配合。注重探视时间与家属的沟通,沟通时注意语言艺术,除了坦率地向家属告知病情,讲明患者的潜在危险性,同时又要让家属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是积极的,为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安全感,缓解焦虑情绪。还可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耐心解答家属疑问。

1.2.5.4 做好临终关怀 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要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同时通知家属,以切实的抢救行动和言谈举止,稳定家属的情绪。在不影响治疗抢救及工作秩序的情况下,允许家属探视,为生离死别提供时间和空间,释放家属沉重的悲情,以达到疏导心理情感的目的[5]。当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后,要以尊重、严肃、同情的心理,劝慰家属正视现实,节哀顺变。同时尊重家属的习俗,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2 结果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投诉为0。日常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增进患者舒适感,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疏导患者恐惧、焦虑的负性情绪,做好入科宣教与探视管理,通过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工作,取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通过落实各种举措,使患者及家属明显感受到了优质护理的好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84%提升到98%。

提升了护理质量,避免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采取一对一专人护理,为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强化护理细节管理,注重基础护理工作,使ICU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有效避免了压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ICU患者病情重,管路多,治疗护理工作繁重,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培训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注重护理人员预见性护理意识的提高,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保障了患者安全。

3 讨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在ICU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护理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了和谐医护患关系,明显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承芳,任巧花.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6.

[2]胡坤,徐小民.浅谈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343-344.

[3]徐英.浅谈人文关怀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98-99.

[4]肖晓玲,张东华,高建智,等.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联合查房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935.

第6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基础护理;流程;护理服务质量

为了响应卫生部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1年起开始创建优质护理工程,从多方面入手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而言,由于收治患者特殊,护理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改善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第一步。就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对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病房共有21张床位,护理人员54名,年龄为22~46岁,平均年龄为(29.20±4.60)岁;大专9名,本科45名;护士13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1名。

1.2基础护理流程优化方法

(1)强化ICU护士的基础护理意识:基础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主干部分,做好基础护理服务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大前提。要求全科护士包括工勤人员都必须重视基础护理,开展以基础护理为主体的学术讲座,对全体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集体学习卫生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明确护理对象及护理目标,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基础护理是确保患者诊疗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护士观察病情的良好途径,在基础护理过程中护士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且护士能够通过基础护理来体现对患者的关怀和重视,体现人文精神。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体会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需求,明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2)优化排班流程:合理的排班能够为护士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又能确保工作质量。ICU班次调整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况,围绕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予充足的护理服务。以往的排班安排中,存在大夜班护士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体力消耗巨大的情况,这导致护士很难有充足精力来保质保量的做好基础服务,而基础护理不到位则会直接导致患者、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纠纷,在调查中ICU护士也充分反应了排班不合理的情况,因此针对排班情况进行了优化。首先将晨间护理由以往的大夜班护士负责改为了大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共同负责,减轻了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其次将白班工作时间提前半小时,确保白班护士能够及时参与到晨间护理中来,大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的共同执行也确保了基础护理能够进行双人查对,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其次,在排班的具体安排中,采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对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评估,确保各个班次都能够实现高年资、低年资护士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互补,既克服了人力不足的问题,又确保了基础护理质量。

(3)优化工作流程:要求以往各班次的护士根据自身工作内容,对原有工作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管理层进行审核,重新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在流程初步设计完成后,在全体护理会议上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进行修改,初步拟定完成后在临床试用一个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进一步调整流程,最终制定成册,要求所有ICU护士都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来执行,尤其对于新护士要强调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如ICU组长工作流程:①查阅ICU护理记录及患者情况。②根据患者病情及本小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本次工作分配。③认真听取交接班记录并提出指导意见。④进行床头交接,了解夜间患者的情况,检查患者的皮肤、及各类管道。⑤和夜班护士共同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并整理好床单元。⑥更换氧气湿化瓶,需要雾化治疗的患者配置雾化液。⑦遵医嘱进行气压治疗和多频振动治疗。⑧协助白班护士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⑨进行转科患者及外出检查患者的安排。⑩协助办公及治疗护士工作。瑏瑡检查治疗车内药械并补充。除此之外,还要强调每周的工作重点,例如周一整理病房、周二检查管道标识等。

(4)加强各级人员培训:在强调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流程的培训,确保所有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流程。做好新护士的入科培训工作,将基础护理流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强调,确保每个新护士在上岗前都能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护理意识,在入科后由带教老师负责进行流程的说明和指导,确保在上岗前能够熟练按照流程进行护理。每个护理班组要安排资深护师负责指导工作,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护士长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基础护理工作,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感染和激励护士,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热情和动力。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分析该阶段中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优秀的护士提出表扬,进一步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热情。

1.3评价方法

分别抽取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前后的ICU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优化前ICU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4.18%,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2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2.50%。优化后ICU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1.41%,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21%,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7.78%。两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护士的专业能力得以体现,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科学的工作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理差错。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强化了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同时也加强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确保护士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做出应对措施。

3.2减少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有效避免了护理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了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的研制执行,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从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改善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的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往往代表了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双人查对的制度也体现了对患者安全的重视,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4结语

优化基础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ICU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蒯莉.优化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2,31(24):117-118.

[3]魏雪银,温小连,黄琼,等.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2,2(11):271-272.

第7篇

【摘要】目的减少ICU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救治的成功。方法对60例患者出现的ICU综合征做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0例患者在精心护理后转出ICU病房54例。结论健康宣教,改善环境,强化基础护理,辅以音乐疗法,加强护患沟通可缓解患者过度紧张,密切护患感情、情绪的镇静,并抑制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ICU综合征;发病因素;预防及护理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发生率最高可达60%。ICU综合征会对康复构成负面影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如何预防和减轻ICU综合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院ICU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住后发生ICU综合征患者60例,我科护理人员积极采取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发病因素及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ICU病室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住后发生ICU综合征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2岁。住院时间最长45天,最短3天。

2发病因素

ICU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与环境的突然改变,患者本身的属性及身体疾病状况有关。

2.1环境因素

2.1.1ICU是危重患者实施集中监护的场所,医疗仪器多且先进,患者进入相对陌生的环境。

2.1.2ICU噪声污染平均有63-92分贝,高于国际标准。而工作人员的交谈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2.1.324小时均使用人工照明,干扰患者的睡眠,影响患者的睡眠周期。

2.1.4同室病友的痛苦表情和声,会使之产生心理感应,增加精神负担。

2.1.5家属探视受到病情和时间的限制,无法留下陪护。

2.1.6ICU医患比例相对比较高,工作节律快,给患者以忙乱的感觉。如进行有创性操作,如吸痰、动静脉穿刺,可引起患者的心理不适感。

2.2患者自身因素

2.2.1由于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大多数患者毫无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出现焦虑、惶恐的情绪。

2.2.2意外伤害导致残疾,患者表现为沮丧、绝望不配合治疗。

2.2.3家庭经济情况较差,担心医疗费用和今后的生活费用。

2.2.4男性发生ICU综合征的较女性多见,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更易发生。老年患者ICU监护中更易发生本征。

2.3疾病因素

2.3.1ICU患者易出现代谢紊乱,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

2.3.2手术部位及手术范围、手术时间也是ICU综合征的诱因。

2.3.3在现有疾病中,与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有关。

2.4其他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会使患者产生谵妄与激越。

3预防及护理

3.1健康宣教

3.1.1热情接待患者,对拟作大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建立术前访视制度,向患者介绍ICU的基本情况以及住ICU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1.2向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告知在监护室的流程,解除其恐惧、焦虑情绪。

3.1.3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种提问,使患者安心,家属放心。

3.2改善环境

3.2.1环境温度、湿度要适宜,室内空调调节室温20-22℃,保持湿度50-60%,最好使用层流洁净病房。

3.2.2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尽量减少暴露部位,随时给予遮挡,使患者感到尊重。并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

3.2.3夜晚睡眠时,可采用柔和的灯光或是地灯,把一些干预性的操作安排在白天进行,减少因治疗的随机性而经常打搅病人。

3.2.4使用监护仪等仪器时要尽量降低声音,暂时不用的仪器尽量关掉,仪器放置时要避免放在患者活动区域。床与床间应有布帘相隔,尽量避免让危重患者看到别的危重患者抢救的场面或是恶液质患者的状态。

3.3强化基础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或留置的各种联线、导管缠绕,使活动受限,不佳导致局部受压,机体抵抗力又差,很容易并发口腔感染、肺部感染、皮肤压疮等疾病。所以要严格操作规程和无菌原则,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皮肤护理等,减少患者的不适、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3.4音乐疗法有助于减轻和预防ICU综合征

3.4.1将60例患有ICU综合征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辅以音乐疗法进行护理。两组病例通过抑郁自评量3.4.2统计方法采用组间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3.4.3以上说明在ICU紧张环境中应用音乐疗法,可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感情、情绪的镇静,并抑制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可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3]。它对其他药物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可靠,而且音乐疗法是被动性疗法,器材要求简单,无条件时只需音乐播放装置即可,因此经济实用。如有条件可配置立体声耳机、避光装置,如墨镜。此外,音乐疗法对护士的要求不高,只需懂得一些音乐知识,且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民族、文化、爱好、情趣、性格、音乐素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后即可进行。

第8篇

【关键词】 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护理工作;效果

护理工作的细节思维管理即将细节思维应用于护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 时刻关注护理问题发生的细节及根源并通过细致入微的临床护理加以完善和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1]。正如细节管理专家所说:“把每件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件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 护理工作正是这样简凡、繁琐重复的事构成的, 然而这些细节又格外重要不容一丝马虎, 做好细节管理对ICU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院于2013年9月对25名ICU护理工作者实施细节思维管理,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综合ICU共有床位10张, 主要收治各种大型手术患者、各种脑外伤患者、脑出血或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床位使用率高达100%,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12 d。ICU现有护理工作者共25名, 其中主管护师4名, 护师11名, 护士10名。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9.5岁。

1. 2 方法 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具体护理工作中, 以细节思维管理的角度分析现有护理问题的出现原因, 进而更好的帮助医护人员解决临床护理中的诸多问题, 以提高ICU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满意度。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方法。使之贯穿于护理核心制度、人员培训及重点问题等的落实和执行,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及专业技术培训, 提升ICU护理工作的效率效果, 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

1. 2. 1 确立细节管理制度与规范护理流程 细节管理的执行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 因此本科首先对ICU各项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 并基于细节思维管理对护理活动的流程和导向作出相关规定。通过遵守护理工作规章制度, 对护理的细节思维加以强化, 使各项护理活动严格按流程实施, 达成合理规范。

1. 2. 2 强化培训护理人员细节思维 对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理细节思维培训。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护理人员采取分层分类的管理培训包括强调“三基”的基础培训、强调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术培训。此外对护士展开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亦十分必要。注重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护理人员“慎独”精神的培养。

1. 2. 3 界定护理工作的细节重点问题 对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护理隐患等现象进行集中归纳, 并就该类细节性重点难题进行商讨以确定护理问题发生根源, 最后制定解决方案, 提升护理质量。代表性问题:①落实基础护理流程:运用细节管理思维对患者压疮的防治加以护理。在患者进入ICU时对患者皮肤状况做出仔细评估。已患有压疮患者应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和相应护理措施, 并做好护理记录并告知家属相关情况。②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强化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文件时的细节意识, 做到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地书写护理内容及监护记录 [2]。③差错事故反思预警: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加强管理, 并就重点环节、时段的护理操作展开实施监督。增强特殊时段的人资配备, 对危重症患者应密切注意并加强护理。

1. 3 评价方法 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综合评价, 对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设计调查问卷检测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两次评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后, 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均有显著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在ICU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基础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文书的质量, 提高了护理流程的工作效率, 同时这种细节思维对护士的临床护理细节意识有较大的强化培养作用, 并加强了其风险和忧患意识, 有效缓解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122-236.

第9篇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睡眠质量;不良情绪;ICU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63-02

ICU是集中收治医院危重病人重要的综合性科室,ICU病人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病种多等特点[1],尽管ICU有完善的医疗护理设备、高水平的护理人员,但在病情危重、无家人陪伴等情况下,特别对清醒病人易产生不良情绪、恐惧、抑郁等心理,多数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对疾病恢复极其不利。而对ICU患者常规会理中,护士往往更加注重疾病本身,容易忽略患者的情绪、睡眠等心理需求,因此,在对ICU清醒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前瞻性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2]。为探讨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笔者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6~82岁,平均(54.34±6.76)岁,使用有创呼吸机32例,无创呼吸机68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7~80岁,平均(55.23±6.44)岁,使用有创呼吸机30例,无创呼吸机70例。两组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临床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筛选标准

(1)纳入标准:入住ICU时间>3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清醒患者。(2)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精神障碍,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予以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清醒患者情绪、睡眠等的前瞻性护理,主要包括:沟通,心理护理,睡眠护理。

1.4 效果评定标准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其中十分满意和满意归为满意。治疗配合度分为十分配合(主动配合治疗)、配合(在医务人员和家属鼓励下配合治疗)、不配合(在医务人员和家属说明和鼓励下仍拒绝治疗),其中十分配合和配合归为配合。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3],该量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前18个自评条目参与计分,分成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评分,累及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焦虑情绪采用HAMA量表进行评定[4],VAS量表: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为剧烈疼痛,随分数增加疼痛感增强;HAMD量表:0~8分表示无焦虑,9~19分为轻度焦虑,20~34分为重度焦虑,34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时间的多次调查,两组均取最佳结果,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组满意度97(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2(72.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χ2=23.8595,P=0.0000);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89(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配合治疗61(61.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χ2=20.9067,P=0.0000)。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平均为(8.12±0.45),明显低于对照组(12.36±2.0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2.0585,P=0.0409);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平均为(5.21±1.02),明显低于对照组(9.87±2.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2.1731,P=0.0310)。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ICU的患者,病情重、缺少家属陪伴,使患者承受着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巨大压力。所以在对ICU患者的护理上,护理人员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护理,及时有效的和患者交流沟通,配合心理护理和睡眠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舒适度,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具体前瞻性护理包括以下内容[5-6]:(1)沟通:对清醒患者护士应当及时耐心的向患者介绍ICU概况,向患者解释病情以及具体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向患者告知检查的正性结果。同时应积极了解患者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经济情况等,尽量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需求。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必要活动,帮助患者建立正确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应用手势或书写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言辞,避免言语冰冷和严肃感,充分尊重患者。护士要多和家属进行交谈和沟通,尽可能解答家属疑问,对要求探视的家属在情况允许下尽可能满足家属要求,并嘱咐家属应当多安慰和支持患者,给予患者精神上鼓励。(2)心理护理:护士应当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听患者述说,多表达关心患者的言语,加强巡视,多了解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及时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需求,多给患者鼓励与安慰。在护理过程中,应动作轻柔,保护患者隐私,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3)睡眠护理:保持病区的清洁和安静,灯光柔和,丰富病房色彩,尽量减少设备噪声,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在ICU清醒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χ2=23.8595,P=0.0000);明显提高患者的配合度(χ2=20.9067,P=0.0000);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t=2.0585,P=0.0409);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t=2.1731,P=0.0310);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大帮助,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谐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ICU清醒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治疗配合度、睡眠质量,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侯颖,王丽等.前瞻性护理对 ICU 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5):1003-1005

[2] 张林,饶荣,任文烈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前瞻性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32(1):133-135

[3] 张焕运,张金香.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及前瞻性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2):1714-1715.

[4] 马朋林,席修明,林洪远等.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安全性现状的多中心前瞻性调查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10):614-618.

第10篇

【关键词】 ICU 综合征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0-01

ICU综合征是指在 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 ,兼有其他伴随病症 ,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新医疗器械和医药的不断开发 ,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疾患[1 ],它可加重患者的现有疾患 ,造成不良预后。因此 ,了解其原因并进行分析 ,制定配套的护理措施 ,为减少 ICU综合征的发生 ,降低 ICU患者住院天数 ,加快患者康复至关重要。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我科 2013年4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患者115例,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32例,经过相关检查或精神科会诊后确诊为 ICU综合征25例,发生率21.73%。其中男性 19例,女性6例。年龄32~89岁,平均 59.5 岁。25例患者中23例既往无神经、精神障碍病史,2例有脑梗死病史。原发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复合伤2例,肝癌术后3例,食管癌术后8例,胃癌术后7例。

2发生 ICU综合征的原因

2.1患者因素

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情况等均是影响 ICU 综合征的发生因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尤其是性格内向的老年男性患者。武秀娟[5]认为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 ,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 ,使患者对原发病和手术打击的应激反应能力下降 ,易出现情绪状态的变化 ,从而导致 ICU 综合征的发生。另外 1~5 岁的患儿发病率也比其他年龄段的患儿高 ,可能与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容易缺乏安全感有关。大部分危重症患者 ,由于对凶险的并且缺乏心理准备 ,认为会危及生命 ,因此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和威胁感。经济基础差、自费的患者 ,由于过份担心医疗费用而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 ,甚至拒绝术后监护和治疗 ,从而容易引起 ICU 综合征。患者曾经被迫暴露身体 :使平时生活自理的患者感到羞愧 ,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人格受到侵犯 ,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2.2环境因素

视、听觉超负荷 :ICU 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 ,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医护人员忙碌工作的背影 ,昼夜不灭的灯光和看不到日历让人丧失时间感。听到同室病友痛苦的声或者目击了其死亡 ,更易产生很强的心理压力。长时间听到的是监护仪和其他治疗设备的报警声、让人丧失安全感 ,无法安静休息。Kahn等认为 ICU 噪音污染主要来自于谈话 ,监护仪报警 ,呼吸机 ,这3类报警分别为 26 %、20 %、8 % ,这些均会导致患者听力负荷加重 ,导致患者产生高度的焦虑 ,烦躁。国际噪声协会规定,日间噪声应低于 45 dB ,夜间噪声应低于 20 dB。但据调查报道: ICU 中平均噪声为 70 dB。夜间噪声为 65dB。噪声可刺激交感神经 ,使患者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疼痛加剧和影响睡眠。

2.3手术因素

直接进行脑手术或脑手术后伴有脑血流减少 ,血管栓塞 ,开胸手术的患者或开胸术后有低心输出量症候群 ,创伤或大手术后伴有高热 ,大手术情况复杂 ,时间过长都可导致本征的发生 。

2.4药物因素

药物及体液 如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不齐 ,当静脉滴注速度达到 4 mg/m in时 ,大部份患者可出现谵妄等精神症状[1],本征还与血中电解质失衡有关 ,可直接或间接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紊乱。

3护理对策

3.1强化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 ICU 患者全身的次数和时间 ,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及患者大小便时 ,随时给予遮挡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使患者感到被尊重 ,防止其躁动不安、抑郁的产生。

3.2改善环境

要及时处理各种报警声 ,合理设置报警音量 ;夜间要注意把灯光调暗 ,制造睡眠环境 ,合理安排患者的睡眠时间 ;不要在患者身边讨论病情 ,以免患者片面地听到讨论内容 ,情绪发生变化 ;抢救同室患者时也注意保护患者 ,拉上床帘和屏风。

3.3创造积极的语言及操作环境(1)护士与患者应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 ,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2)熟练掌握 ICU 内所有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

事项 ,并能对有关数据、图像、检验结果做出正确分析与处理 ,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减轻其烦燥不安。当监护仪报警时 ,沉着镇定 ,反应迅速 ,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3.4心理护理

患者与医务人员建立强有力的信任关系 ,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3 ],护士在术前应访视患者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介绍 ICU环境 ,必要时让患者接触病房 ,介绍各种监护仪器 ,导管及插管的作用及重要性 ,使患者事先有良好心理准备 ,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患者 ,术前让患者熟悉一下有关的护理人员 ,使患者对理人员产生依赖感 ,对紧急进入 ICU患者做好紧急的抢救后 ,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 ,说明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患者关减轻心理负担 ,术后允许家属探视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增加患者的信息 ,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分离的恐惧。

4讨论

临床工作中 , ICU 综合征患者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 ICU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并强调预防干预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群体 ,应注意随时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 ,有预见性的、针对患者不同的情绪障碍给予耐心的、个性化的护理 ,使患者减少情绪障碍发生的频次和严重程度。责任护士要加强与患者沟通 ,多方面采集其心理信息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 ,给予不同心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 ,以预防 ICU 综合征的发生。对于已发生 ICU 综合征患者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把危险因素控制到最低点 ,充分调动患者的自身心理防御机制 ,使其尽快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 ,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这些因素在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总之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明确诊断、对症处理是对预防 ICU 综合征发生 ,缩短 ICU 患者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志红 ,周兰珠主编. 危重症护理学 [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3: 167.

第11篇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ICU)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之一。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NI)指的是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时、住院中及出院后2 d内发生的感染[1-4]。因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严重且会引入许多有介入性的诊疗措施,所以发生的院内感染比较多,院内感染率为普通病房的2~17倍,其院内感染率为35.0%~75.0%[5]。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研究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入住本院的391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了发生院内感染的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91例患者,其中男240例,女151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1例患者中,男56例,女45例,年龄20~79岁,平均(48.9±0.2)岁。对照组290例患者中,男155例,女135例,年龄18~80岁,平均(49.2±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运用统一调查表对391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介入性操作情况等。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气管插管治疗、深静脉导管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ICU住院时间大于10 d的相应操作。观察统计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

1.3 诊断标准 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潜伏期,但自入院时起超出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2)没有明确的潜伏期,入院2 d后发生的感染;(3)其他部位出现的新感染在已有感染的基础上;(4)在已有感染的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出现的新病原体的感染;(5)感染和上次住院有关;(6)由于诊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如核杆菌、疱疹病毒等[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单因素检验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ICU发生院内感染 结果显示391例患者中有101例(25.8%)发生了院内感染,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气管插管治疗、深静脉导管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的操作后,试验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多因素分析ICU发生院内感染 将表1中使ICU发生院内感染的显著单因素作为自变量,ICU发生院内感染做因变量,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ICU院内感染。研究表明,泌尿道插管治疗、气管插管治疗、住ICU时间大于10 d及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是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十分之一的住院患者会放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体上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的负担,并且严重的感染还会给医院带来损失,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现在,院内感染已经成为受到医院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5-7]。

为了改善院内感染的现状,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本研究调查了391例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391例患者中101例(25.8%)发生了院内感染,这与其他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不同,说明不同的医院收治的患者不同可能导致了感染发生率的不同。但是,院内感染率依然很高[8]。泌尿道插管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是因为泌尿系插管后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破坏了膀胧黏膜对细菌的防御力,致使细菌容易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起感染,从而引发院内感染。气管切开治疗是发生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气管切开从而削弱了黏膜屏障,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为细菌侵入机体及正常菌群的移位提供了条件,从而也加重的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而住ICU时间大于10 d和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是ICU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是因为随着患者在ICU住院的天数的增加,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增大,国外的研究显示在ICU住院天数是发生院内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随天数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呈线性增高,住ICU 3~4 d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较1~2 d者高3倍,住ICU 5~6 d者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到6倍,而住ICU3周以上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更高达达33倍,这与ICU内的患者均为重症,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使ICU内病菌多为耐药菌,ICU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交叉感染机会越多[9-10],深静脉导管治疗是导致ICU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因为ICU患者病情较重,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因此ICU患者应用CVC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病源微生物从导管入血导致及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等院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泌尿道插管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大于5 d、ICU住院时间大于10 d等都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了避免院内感染,在加强防范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的基础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等,这样才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Sobol V N,Lukicheva T A,Karniz A F.Influence of hospital factors on the spread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J].Gig Sanit,2010,(5):60.

[2] Romo?an O,Bocsan I S.Professional and management issues in the survey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general surgery hospitals[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2011,116(3):893-897.

[3] Zahraei S M,Eshrati B,Pezeshki Z.Epidemiology of four main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ran during March 2007-March 2008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a routine surveillance System[J].Arch Iran Med,2012,15(12):764-766.

[4] Xie Y C,Yuan H W,Zhuang R J,et al.Study on the status and related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maternal depression among high-risk pregnancy women in Harbin city[J].Chinese Journal of Prerentive Medicine,2012,46(6):543.

[5] Singh N,Victor L Y.Rational Empiric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in the ICU Clinical Research Is Mandatory[J].Chest,2000,117(5):1496-1499.

[6]李超群,王艳芳.医院感染学[M].重庆: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5-29.

[7]李邦燮.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医刊,2011,51(5):73.

[8]乔永强,徐淑梅.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762.

[9] Vincent J L,Bihari D J,Suter P M,et al.Results of the European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EPIC) study.EPIC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J].JAMA,1995,274(8):639-644.

第12篇

【关键词】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价值

ICU患者作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其病情危重,患者病死率高。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为明显的代谢紊乱,其能量消耗较基础值升高约50%,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1]。有效的营养支持是ICU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EN)能有效改善ICU患者的营养状况,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目前已被临床接受并应用[1]。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72例ICU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09年6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ICU患者,年龄49―78岁,平均70.1岁。全组患者均符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Ranson’S标准≥3分,或APACHE―I1积分≥8分,或CT分级D级以上,或出现脏器衰竭/局部并发症);(2) 年龄>65岁,发病后48~72h内入院;(3)入院后2周内暂不行外科治疗。

1.2治疗方法本研究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液为本院自行配制;其他监护项目内容由本院实验室负责。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禁食72h、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平衡、营养疗法、解痉镇痛、中药、抗生素应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于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置幽门孔以下30cm以远,并经x线证实。肠内营养液配制和输注,第1~2天肠内营养液以等渗盐水为主,500ml/d,第2~3天增至1000―1500ml,无反应后调整为能全力每天1000~1500ml,或用菜汤、牛奶代替。输注速度初起25~50ml/h,适应后逐渐增至100ml/h,同时根据具体适应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及速度。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的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前清蛋白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患者一般发病比较凶险,近年来,随着对ICU患者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目前治疗强调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禁食、镇痛解痉、胃肠减压、抑制胃液胰液分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营养支持等。其中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观念认为肠外营养因能减少消化液分泌使胰腺得以“休息”而对缓解病情有一定益处,但长期肠外营养时由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引发MODS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2]肠内营养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从而降低肠外营养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

多数患者对放置空肠肠内营养管治疗有畏惧心理,甚至持怀疑态度,其次因放置鼻肠管后舒适状态改变,且留管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在肠内营养实施前,我们应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详细解释,安慰、关心及鼓励患者,与患者及家属充分交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EN的目的和意义及其重要性,讲解EN的方法、优点,消除畏惧心理,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使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在胃肠功能衰竭和严重疾病状况下维持机体完整的营养,尽可能降低机体组织的分解,预防和减轻营养不良;通过适当途径和特殊底物的给予,纠正SAP患者异常的营养物代谢;②对疾病恶化的病理过程有着积极的阻断作用: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减少胰腺分泌;通过肠黏膜与营养素的接触,直接向肠黏膜提供其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肠黏膜上皮的增生,维持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肠黏膜和肝脏的血液供应,防止黏膜酸中毒和通透性增高,改善肠道的免疫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易位,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患者后期感染和MODS的发生,强肠黏膜屏障[2]。本研究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问、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在ICU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期,早期EN的目的不仅是单纯的营养支持,更重要的是起到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阻止ICU患者的病情恶化,减少临床费用等的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改善ICU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ICU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