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

时间:2023-01-06 13:38:44

物理化学论文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1

1.1所学内容紧扣学生专业特点

物理化学课程涉及的公式约有150个,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公式的推导和证明,能用基本公式去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提倡学生平时自学,上课前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强调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物理化学公式.如从卡诺循环可以推导出可逆热温商之和为零;从理想气体发生PVT变化,可以求焓变、熵变、吉布斯函数变和吉布斯函数判据等参数;从肥皂可以了解润湿和乳化等概念.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事件引入学习中,与物理化学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1.2引入物理化学科学家的故事进行励志教育

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时,会涉及到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讲到相关内容时,教师会讲解他们的个人简历和趣闻逸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缓解课堂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每一位科学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其自身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对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兴趣,对科学家产生了崇拜,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首次提出物理化学这个概念的是1901年和1909年先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两位化学家:荷兰的范特霍夫和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正是他们的研究促成了物理化学学科的诞生.其中范特霍夫是首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他50多岁时还经营着一家牧场,亲自送牛奶,被誉为“牧场化学家”.在讲到稀释定律时,介绍奥斯特瓦尔德的生平事迹,他出身普通家庭,求学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884年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电离假设,1888年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1909年因在催化作用、化学平衡和氨制硝酸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

2.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采用粉笔板书的方式,书写需要一定时间,导致学生接受知识量较少.而利用PPT课件,结合Flas,能使教学内容生动、信息量大,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物理化学课程公式多,逻辑性强,有些问题比较抽象,单纯采用多媒体呈现,导致学生思维跟不上文字显示的速度,因此不能仅用多媒体一种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学生能充分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教学速度适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2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法普遍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两大块的组合,存在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比例偏重的问题.考核方式改革前,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这种考核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期末考试前突击,因而不能起到督促学生平时学习的作用.考核方式改革后,采取平时成绩占20%,阶段考试或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的形式.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期末考试的比例,规定小于等于48学时的课程,期间加一次阶段性考试或考核;大于48学时小于等于64学时的课程,期间加两次阶段性考试或考核.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比改革前增加了,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就不能忽视阶段性成绩.另外,也尝试在总评成绩中增加其它一些(如课堂讨论、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3设计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2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开展优化物理教学的研究,是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关键,要把物理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来研究,让物理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物理难学已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结果,过去的物理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视教师为主导而不把学生视为主体,因此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已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意义。

我们所指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的、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优化物理教学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用动态的观点,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如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和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去制定教学目标、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

优化物理过程,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在教学实践中,既重视知识传播,又重视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和心理调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我们承认,掌握知识和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吸取知识过程形成的思想观念、方法及精神、品质和意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心渔”,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要尽可能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

二、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内容:

1、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素体培养,又要有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是:“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2、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现行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只有利于教师教职工,而不利于学生学,造成了教学的强制性。学生学习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例如:《原子核能》一部分,内容抽象,平淡无味,若适当介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核能发电上取得的发展,介绍我国正在建设中广东大亚湾和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有关情况,指明发展核电以后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对核电建设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3、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充分做到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让他们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等,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地流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如“感应电流方向一楞次定律”一节,每三人一组,每组备有:原副线圈各一(外面有明显的绕向标志),导线若干,灵敏电流表,电源、电键、滑动变阴器、然后教师发下实验用的讲义,教师重点指出以下几点:

a)什么是原电流、原电流方向、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

b)原电流与原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控制;

c)每次实验时应明确其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d)感应电流方向由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向测出,教师应重点指出,电流从哪一端流入,指针就偏向哪一端;

e)在测出感应电流方向后,画出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

f)根据作图结合实验中的具体条件,找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电流磁场方向间的规律;

g)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出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写文字结论,然后再与课本对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效果能提高35%。

4、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让学生用已有的ε=U+U'''',I=U/R知识自己推导出I=ε/R+r,这样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化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绝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要机械地照搬某种“最佳”教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5、优化教学手段: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物理学;人文文化

物理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它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学科,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理论公式,而忽视了物理学中包含的人文因素诸如人文哲学思想、美学、道德等方面。实际上,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

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曾指出: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加强这两方面的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加适合的场所了。只有当两种文化的隔阂在大学园里加以弥合之后,我们才能对世界给出连贯而令人信服的描述。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讨论科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下面从文化角度去剖析物理学中的人文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的。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物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但物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不会被分离的。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物理发展史上,很多地方体现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比如人们曾经把电和磁孤立起来,物理学家奥斯特接受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坚信电和磁之间存在某种潜在联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由此开创了电磁学的新纪元。把电和磁联系了起来,这正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1.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比如在整个光学的发展史中对光本质这个问题的认识,先是牛顿的微粒说;再是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接着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动说;到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最终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就正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的反映。

1.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问题,经常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忽略物体的次要特征,而抽想出一些理想模型。如“质点”这个理想模型保留了实际物体的质量和存在的位置,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大小形状,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5运动的相对性和时空的相对性

近代物理学的一大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涉及的哲学问题很多。最突出的就是相对运动和相对的时空观念。相对论指出:相对性原理的本质在于运动的相对性这一事实,而不存在绝对运动。相对论否定了绝对运动的存在,就否定了绝对时空的概念。它通过不变的光速把时间和空间联合为一个整体,由洛伦兹变换建立起各个惯性系之间的时空关系。

可见,不论是物理文化知识本身,还是物理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方法,对人类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有重大的影响。2物理学中的美学文化

2.物理理论的美学特征

2.1简单深刻美

在一个艺术家眼里简单是一种美。自然现象错综复杂,物理学则力求用简单的方程或定律去概括自然规律,但其反映的内在规律确是非常深刻的。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反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牛顿的三大定律更是概括了宏观低速条件下各种机械运动的规律,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将复杂的电磁现象统一其中,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基本原理简单凝练,但其中内涵确是丰富而深刻的。

2.1.2对称守恒美

对称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也是人们很乐于接受的一种美学形式,物理学在对自然的表述中处处显现出了这种对称的美:引力和斥力,“电生磁”与“磁生电”,粒子与反粒子,物质与反物质、圆孔或单缝衍射图样的对称、无限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轴对称等等。物理定律对某种规范变换的不变性、守恒性更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一种对称形式,物理学中有许多守恒定律如: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等。实际上,对称性已经成为当代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理论的一种方法。

2.1.3统一和谐美

物理理论的和谐统一美实际上是自然界和谐统一美的理论形态。如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把电学、磁学、光学统一了起来,量子力学把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了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把经典物理学都包容在他的理论框架之内,创造了程度更高范围更大的和谐统一理论。

2.2物理学家与美学思想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让一个方程具有美感要比符合实验更为重要。法国科学家彭加勒曾说:“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他之所以能得到乐趣,是因为她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跟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跟妙的地方的感受,有不同的了解,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个工作者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跟研究方法,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有感知美的奇异本领,美学思想在许多物理学家创立与评价物理学理论时起着重大的启发与指导作用。追溯人类科学源头,科学美始终被作为一种人文理想而追求,成为科学家们献身科学、潜心研究的直接动力之一。

3物理学中的科学道德精神

3.1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好奇心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最重要的科学精神。科学进步的真正动力是许多物理学家对了解未知事物的欲望。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去想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从而想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浴桶洗澡中得到启示,发现水面上升与他身体侵入部分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了鉴别金质王冠是否掺假的方法,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发现浮力定律等。这种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对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有很重要的作用。

3.2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认知的基础,而创新则是科学精神的核心。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道路上科学家要创立一种新理论的时候,都必须要有敢于向已有的旧理论、旧思想提出质疑的勇气。例如:伽利略正是因为对亚里士多德“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怀疑,才建立了正确的力和运动的关系。以至于后来的牛顿运动定律的产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正是因为敏锐的觉察到了从未被人怀疑过的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大胆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才使物理学理论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3.3合作与宽容精神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翻译文化学派;代表人物;理论要点

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发展至今,在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细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几大转向,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类:从规定性研究转向描述性研究,关注焦点从文本转向文本上下文,从作者转向读者,从原文本转向译文本,从文本的语言学层面转向文本的社会文化层面。在此大背景下,翻译的文化学派及其理论在西方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西方翻译研究的主流。笼统地讲,文化学派在研究翻译时更关注翻译文本,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等所受到的外部文化社会的操控和影响。本文将对文化学派几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思想进行梳理性介绍。

詹姆斯・霍尔姆斯

詹姆斯・霍尔姆斯被认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创始人,翻译文化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于翻译学科建设方面。当人们还在争论翻译是否该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霍尔姆斯就在其《翻译学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一文里提出了关于翻译学学科建设的构想,该文章也被普遍认为是翻译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1]在文章中他探讨并阐述了诸如翻译学学科的命名,研究范围和划分等一系列学科基本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翻译学的学科框架图。

塔玛・埃文-佐哈尔

以色列学者佐哈尔从观察翻译对社会的影响的角度于1979年首次提出多元系统(Polysystem Theory),他本人也被视为“翻译研究学派”的先驱之一。他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都不是由互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又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由多个相交甚至相迭的系统组成。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创造了“多元系统”这个理论术语。所谓的“多元系统”,指的是社会中各种相关的系统――文学以及文学以外所有相关的系统的集成,用以解释该文化中全部的书写; 佐哈尔在阐述多元系统理论时,着重讨论了翻译作为多元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在文学多元系统里所占的位置。[2]

吉迪恩・图里

吉迪恩・图里在对希伯来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尔姆斯的描述性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图里不仅在理论上分析了描写研究对翻译研究学科的重要意义,而且在实践基础上对以经验方法进行的描写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认为只要在译入语文化读者眼里把一个文本视为翻译,它就是翻译,而不是说要翻译成什么样子才能称为翻译;图里因此提出翻译要以译入语为导向的观点,形成注重翻译的译语文化、译语文化特征与翻译的关系的研究方法。[3]描写研究在实际研究中积累丰富的事实根据,不仅对翻译行为做出详尽的描述和解释,从而有充足的根据做出合理的预测,而且为学科的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

安德烈・勒菲弗尔和苏珊・巴斯奈特

勒菲弗尔和巴斯奈同倡导翻译研究向文化回归,并合作出版了《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将翻译纳入文化构建的大视野下。[4]勒菲弗尔主要考察的是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改写所施加的影响和操控。他(Lefevere,1992)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它更是译者对原作所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改写”。[5]在勒菲弗尔(Lefevere,1992)看来,改写主要受内外两方面的限制:一是来自于文学系统的内部,由评论家、教师、翻译家等所组成的专业人士,他们关心的往往是诗学;另一个则来自于文学系统的外部,即拥有促进和阻止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权力的人和机构,即赞助人。赞助人感兴趣的通常是文学的意识形态。联系到翻译的问题上,影响翻译家翻译策略的主要有两个因素,即翻译家的意识形态(也许他支持这种意识形态,也许赞助人将这种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和当时文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诗学。而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主要通过她对翻译研究的性质、翻译研究的范围、翻译研究的文化视线等方面的表述中体现出来。她认为,翻译决不是纯粹地语言行为,而是植根于有关文化深处的一种行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对等就是源语与目标语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6]

必须说明的是,每位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都能构成一个理论体系,每个体系也许会从多个角度有分别有侧重的进行阐释,因此限于篇幅只能列举其中一些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或其侧重点。但他们因同属文化学派,其理论必然会有相通或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不再从文本的语言学层面来研究翻译,而把翻译研究与外部世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去探讨翻译目的、策略、翻译文本的形成等与翻译活动相关的问题。有人批评文化学派脱离了翻译本体论研究,过于强调文化等因素对翻译的限制和影响,但文化学派的研究确实为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并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马士奎.詹姆斯・霍尔姆斯和他的翻译理论[J]. 上海翻译科技, 2004,(3).

[2]孙文龙 周评.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J].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5,(6).

[3]单伟龙 于应机.传统译学研究的跨越:图里的描述翻译学研究[J].老区建设,2008,(12).

[4]吴莎 屠国元.论中国近代翻译选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1840-1919)[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5]Lefevere, A.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London:Routledge, 1992.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5

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个实验按教材或教师预先设计的步骤和方案进行,学生被动参与,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实验内容更侧重于定量地解释化学过程的规律,提高运用其技术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物理化学实验在培养未来化学工作者的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2构建实验课程体系及优化教学内容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扎牢基础,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构建了循序渐进型的物理化学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基础实验,按照已拟定的实验方案测得实验数据,用数学原理和方法科学地处理实验数据,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较直观和深刻的理解;综合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及研究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及实验技能,初步建立起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物理化学实验是南昌航空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春晓班及材料化学专业等的基础课程。以春晓班为例,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学时为64学时,分两个学期进行,是一门单独设立的实验课。实验内容由热力学、动力学、界面现象、设计性实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及影响分析)、探索研究创新型实验(B-Z振荡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体系钝化曲线的绘制及其钝化剂的影响、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研究)等组成。其中基础性、综合性实验为40学时,设计性、开放探索性实验24学时。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南昌航空大学组织学生可以申请“三小项目”即“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这些小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例如:结合物理化学光、电、磁及吸附等方面的知识,在2013年,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春晓班26名学生中有8名学生作为第一申请人申报第八届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成功,占30.8。其题目有:“去除水体中汞的选择性石墨烯—胸腺嘧啶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种石墨烯复合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有色污水光电催化处理装置”等。

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向学生开放物理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开放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到科研前沿的很多最新的成果,从而从根本上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重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我们将实验的顺序调整为:“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在第一次实验时给定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题目,随后学生先做基础实验,在课后根据自己选定的实验项目积极地查找文献,寻找合适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如果在课内没有完成实验项目,可以与老师预约时间来进行未完成的实验。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重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还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将一些仪器设备的操作、基础实验制成多媒体视频;鼓励学生用计算机来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利用Excel或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但速度快而且准确性高,规范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验或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4完善实验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实验的真实水平,必须完善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考核内容包括预习、操作、纪律、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等;将考核的形式多样化,主要从操作前的提问、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有原始记录、对自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及可视化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5学生培养成果

近年来我院本科生在部级科研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例如:在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聂珊珊等同学《磁性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获得三等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冷乐辉等同学《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获得一等奖;李蕾等同学《废弃锂离子中钴酸锂的高效浸出技术研究》获得三等奖。这些成果大部分都与物理化学的知识息息相关,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科研兴趣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结束语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王艳(1980-),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新能源材料及电化学,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曹中秋,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赵晔,沈阳市第一O七中学,辽宁沈阳110042朱景龙,沈阳市一四六中学,辽宁沈阳

《物理化学》是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1]。是化学、化工、材料、能源、冶金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它是从化学现象与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来探求化学变化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然而,物理化学的概念性、理论性、系统性以及逻辑性都极强,同时,涉及的公式较多,应用条件的限定较为严格,同时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又非常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抽象、难于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从事物理化学教学方面的教师不断探索、创新[2-4],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如何在物理化学的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将探索式,逐步深化式教学融入其中,并将实践和教学有机结合,进而摸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科研以及生产生活实践环节上收集的素材及时充实到课堂

物理化学的主要包括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以及胶体化学五部分。这门课的理论性较强,对初学者而言,其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科研以及生产实践环节上收集的素材及时充实到课堂上,避免学生在新知识面前困惑,理不清头绪。例如,在讲授电化学中二次电池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把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关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融入其中,从电池的构造,组装以及阴阳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的选取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锂离子电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对阴阳极反应采取动态演示的方式给予展示,让学生清晰的看清脱嵌锂的过程,认清反应进程,电子转移的方向,电流的流向等。在讲授电导水以及水的杂质去除方面的知识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电导值范围的水可以认定为是“电导水”,对于非电导水即含有杂质的水如何纯化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了解一下目前家用的“净饮机”,详细查看一下各级过滤材料的组成成分,然后在讲述其去除杂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究竟属于去除杂质方法的那类以及相应的原理,这样将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充实到课堂,相信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会有更好的理解和更深的印象,而不是仅仅把去除杂质的方法简单的罗列。当讲授到“金属腐蚀与防护”方面内容的时候,不妨让学生联想一下在海上航行的船舶,为了避免腐蚀,在船底四周要镶嵌上锌块,这就会使得较活泼的金属锌在船舶的腐蚀过程中充当阳极,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ZnZn2++2e-),此时,船体本身充当阴极收到保护,而锌块则代替船体而受腐蚀,实现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基础理论的讲授过程中,引入适当比例的科研以及生产生活实践环节上的典型案例,能够深化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2实现探索式、逐步深化式教学

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生个性、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5]。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改革,通过探索式、逐步深化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方式,让学生在探索,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吸取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电导测定”的内容时,通过之前授课内容的讲解,提示学生电导的测定实际上就是电阻的测定,而电阻的测定在高中教材中就已讲过。此时让学生们回忆一下“韦斯顿电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一问题逐步展开。进而让学生了解到当电桥达到平衡时,会有怎样的结果产生。然而再讲授电导测定,以及相应的装置。可见,通过对电阻测定相关知识的复习,对于电导测定的逐步深化就显得易于理解,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思路,就会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电导测定的原理。在讲授极化曲线的测定时,由于极化这一知识比较抽象,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极化曲线,它实质上反映的是电流密度和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这时让学生探讨一下电流如何测定,电极电势如何测定,因为不管是电流,还是电极电势的测定在之前的章节讲授中已经学习过,学生会有较深的印象。这样经过一小段时间的探讨,然后通过学生主动答复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如此下来,极化曲线的测定就显得比较易于理解。此时再讲授极化曲线测定所需的实验装置,即三电极系统。待测电极和辅助电极构成的电解池中的安培表即用来测定电流的,通过调节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可实现电流值的调节。而在某一电流下,待测电极和参比电极构成的原电池就是用来测定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的。很显然,学生会很容易掌握关于极化曲线的测定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探索式、逐步深化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3在实验教学环节上,适当增加对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训

王等[6]曾指出:实践教学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以往多采用的方式是验证性教学模式,类似于“照方抓药”的模式,这样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得不到锻炼,更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根据现有实验仪器和设备以及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验教学环节上,适当增加对大型精密仪器使用。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来讲似乎是研究生同学的专利,本科生同学很少能接触到。其实,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生来讲,无论是继续学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是参加相关实践工作,各种大型仪器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接触。试想,如果在攻读学士学位的本科期间,就能对一些大型精密仪器有一个很好的了解,甚至是上手操作,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开设一些更能反映当代科学前沿以及生产生活实践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充分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例如,我们设计了“铬合金在酸性介质中极化曲线的测定”这一综合性实验,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对极化这一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熟悉和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来测定极化曲线,进而判断所测合金的腐蚀情况,这恰恰也有金属腐蚀的相关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样品的制备、抛光以及电化学测试等全过程中来,让学生主动思考实验过程,根据仪器扫描出的极化曲线,来分析在酸性介质中铬合金的腐蚀情况,这样既直观,有益于理解,同时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4结语

为了避免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抽象、难于理解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我们以其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科研以及生产生活实践环节上收集的素材及时充实到课堂;实现探索式、逐步深化式教学;在实验教学环节上,适当增加了对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进而摸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最终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杨等.物理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肖利,刘建华,唐娴敏等.冶金-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25):93-96.

[3]方文军,雷群芳,王国平等.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2):33-35.

[4]张业中,谢修银,龚银香等.物理化学教学研究型实验模式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86-87,102.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7

一、物理能力培养的阶段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并完善外,更需要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物理能力进行阶段性培养,从而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具体转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技能素质.要对学生的物理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划分归类,然后把各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问题化,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消化,提高思路的转换效率,强化知识的掌握度,加强对知识的关联认知,并提高学生的具体解题能力.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方式在以下几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高.

1.基础认知阶段,培养学生的记忆认知,理解能力及简单的应用能力.

2.运用提升阶段,通过对学生的基础阶段的培养后,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将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定理及公式运算法则等进行大量实践运用,应用的方向以解题为主,同时加强学生对题目的审阅能力,能够及时寻找到解题的关键突破口,并熟练的应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运算并解答.

3.综合完善阶段,通过对学生的基础认知阶段以及运用提升阶段的培养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以及解题应用方面的能力后,再对学生的物理知识以及应用能力进行综合完善.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认知,来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进行补充完善,培养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所学和掌握的知识进行阶段性复习,在训练的题材上以组合优化为主,通过高质量的练习,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顾,以及学习能力上的积极补充来完善学生对于物理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二、物理综合整体的优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进行构建以及对学生的物理能力进行阶段性培养外,还应该注重物理学科综合整体的优化,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树立起学生对于物理学科进行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以及学生自主驱动力.教师需要根据物理学科中的有序性、矛盾性、目的性以及多样性等学科上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优化,在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单元上的教学目标以及学期上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对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结构功能进行总结概括并分阶段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特点,对教学的知识进行层次递进的更新,精心地备好每一堂课,注重课堂上学生在学习状态上的信息反馈,根据学习的思维活跃程度,以及兴趣点随时进行适度调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度及掌握度.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重点内容进行系统性规划的同时,制定出与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目标体系,让学生在对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完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计算、实验等方式的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在系统知识构建,能力发展的同时,保持一份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结语

总之,要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帮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从教学方式的优化整合出发,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对物理的应用能力.只有做到让学生的系统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并巩固教学的实际效果.

作者:刘升强单位:江西赣州市开发区黄金中学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8

1.激发物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物理教育方法中,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造成很多学生由于跟不上物理讲课的节奏,造成一些学生的物理水平差,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度低,成为了“物理学困生”.生活化激趣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习的意义,使物理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一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生活向导.

2.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直观理解

生活化激趣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景进行物理教学,或者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引导等方式,生动、形象进行生活化激趣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的魅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的实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模式,促进初中生物理水平的提升.另外,生活化激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关系,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沟通,进一步提升物理学困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化激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运用生活化激趣教学方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困生”物理学习态度和物理成绩的转化.

1.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再现物理魅力

在运用生活化激趣的教学方式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使抽象、枯燥的物理内容变得生动而形象,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通过丰富多样的物理教学内容,使单调的课堂变得活跃而轻松,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愉快的氛围中,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改变对物理学习的印象,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效果,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光的色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光的色彩”的主要现象,比如日出的光辉、闪电的银光、七彩的彩虹、五光十色的舞台灯光等等,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光的魅力,从而提升学习物理的热情.

2.结合生活实际,引领走进物理世界

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物理.人们在深入掌握物理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材,贴近实际生活,为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物理”,走进物理的世界,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物理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发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发言.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中《运动的相对性》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和辩论.例如“两个小朋友在火车上,火车突然开始开动了,小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而小蓝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他们谁说的对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加深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开展实践活动,感受物理应用的乐趣

物理实际上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使物理现象变得直观而形象.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和求知欲望,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的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光的折射》的学习中,教师在充分准备实验器材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问题引导,如:“如果我把这根铅笔放入水里,它会发生什么改变吗?”,通过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其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方式,亲身感受折射的视觉效果和物理原理.通过这种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活动,改变学生对物理的印象,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导航.

三、结语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9

一、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方式方法是否生活化是影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物理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促使其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时,应当具有创新意识,采用生活化教法实践教学。教师在授课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出与此相关的实验探究,并且在内容上需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索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地与同学、老师互动合作,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活动,设计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活动,诸如开展千斤顶如何能够支起一整辆汽车讨论会,探索如何使用起子开瓶盖更省力等,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教会他们将课上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二、实验教法生活化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将实验研究与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一举两得,既解决实验所要验证的问题,又解决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对实验内容的安排还是实验策略的确定,都应当有效结合实验内容与社会实践或是大自然现象,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更熟悉生活,也让生活更贴近物理。此外,将物理实验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和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对于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

加强学生课后练习对于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上完课后要布置一定的课后练习加深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课后练习的布置不是简单地从教材课后的习题中抽取,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使其更具有生活化气息,这样才不至于引起他们的反感,又能让他们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获得生活体验。笔者在设计课后习题时,往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为背景,比如在学习物质的密度一课时,并不是布置多少有关密度计算的习题,而是通过让学生回家测牛奶、酱油、醋等常见的生活物品的密度,将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又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其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对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贯穿教学始终,进而促进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真正提高。

作者:赵春岗 单位:黄骅市常郭中学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10

物理教学中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物理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他们分不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当然也就不能熟练的加以应用。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和进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为了提高物理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物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几组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金属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去利用实践得出所学知识。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物理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差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差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差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差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差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对差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物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11

一、浅谈个性化教学

每一门学科都在努力创造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加强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是如今新课程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那么,在教育培养中,怎样诠释个性化教学模式呢?简单的来说,个性化教学应该从以下3个角度来理解,第一,教学内容要以清晰的教学目的为基准.即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每个学生所具备的不同个性为基准,由此才能开启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第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去完成自主探究的活动.第三,在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学的形式应该具有独特性.不同的教学形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一样,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所以,这就对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个老师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分析来我们明白了个性化教学最注重的3个方面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老师教学形式的个性化、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过,从现在的教学情况看来,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案加以解决,所以,目前应该做好的工作就是需要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实质.

二、在和谐氛围的创设中彰显学生个性

开展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突显每位学生的特性,要求老师创建出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气氛.著名心理学家C·R·Rogers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真挚的尊崇和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需要建立一种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有了轻松的课堂,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才能实现创新.融洽的学习气氛可以突显学生的个性,才能保证学生完美的人格.想要活跃课堂并且充满生命力,就需要创造一个学生可以自由表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注重知识的探究,产生求知的欲望.好奇心理、探究精神,就是因为这种不被满足的求知欲望,积极探究未来的发展需要和不停的创新以及自主批判的精神,才有效地激励了学生们的个性和创新思想.这种有效地激发,关键来源于轻松、融洽的学习环境.创造学习环境的方法有很多,其实只需要我们充分的、全面的了解学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自主研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释放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平台,能够有效地激励学习者的欲望,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教学中的主要目的.”

三、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方式研究

1.开展分组教学

老师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需求不同将其进分为几个小组,这样可以实现学生自我发挥的目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的分组学习的方法要求做到下面3点:第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进行分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例如通过周围的同学、各个老师、测验等方法来加以了解.第二,分组的重点应该把本课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进行分组的时候还要注意根据情况来进行改变,不要一成不变,可以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分成快组,把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慢组,由此学生就能够按照自己可以理解的方法去学习,就不会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不好的情绪,从而不利于学习.第三,分组进行学习.分组进行学习需要把集体教学和分组学习的方法相结合来实行,假如所讲解的内容是一个全新的观念或者规律,就可以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而假如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依照每位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理解情况进行分组学习.例如,讲解“简单电路”这一课时的时候,前面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学生理解的程度都差不多,这就可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在这之后,老师可以初步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接受情况,然后,在进行下一步深度学习的时候老师就能够按照这一情况做出合理地分组并且进行指导.

2.探究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目前新课程标准中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以探究为主,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协调.而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是效果最佳的学习方法,特别是针对中学物理知识这种逻辑性、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来说,学生更应该通过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升学习效果.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想把探索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就应该从两个方向着手,其一,老师应该以中学物理教材为主,从课本中找到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问题.比如,讲解“如何使用电压、电流表”的方法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会发生什么”、“电流表能不能并联在电路上”等探究性的问题.除了这些之外,在进行探究的时候也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挖掘出更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学习.比如,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课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凸透镜所形成的像的大小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出来,但是在距离为二倍焦距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出来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直接把凸透镜等大实像的理论告知于学生,但是,依然要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这一理论的探究性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达到了将探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目的,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中学物理知识学习是初步认识物理的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我们应该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识。

作者:张磊磊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二中教育集团总校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12

(一)阶段性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正是一种阶段性总结,它可以将那些很多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已经复现在课堂上的所学物理理论知识的原理与结果再一次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自我分析和思考的目的,这是一种深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很多物理知识得到了最为直观的展示和呈现,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进行及时的阶段总结式的论文撰写可以使得学生将实验中的种种物理实验现象进行纪录和分析,加深其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给出一个相对来说是客观和真实的总结。

(二)阶段成果固定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可以使得其阶段性成果得到巩固。大学物理实验不应该只是按知识分类简单串联起来构成的一系列的实验,而是一个有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能力培养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实验来感知物理知识的应用并亲身操作和体验,此后,学生需要将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解决的问题都得以记录和反思。这就是一个阶段成果固定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反映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并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三)阶段性修正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也是一种阶段性修正。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和准确,往往会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许多干扰或是影响因素,突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是使得物理知识的获取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可以说,它是一种发现物理学理论而又检验物理学理论的标准且具有唯一性。然而,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即是对于物理知识本身的理解或是对于实验中各种结果的分析等,这些都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中得到修正。

二、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形式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形式因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就其中的方法性论文、反思性论文以及结论性论文进行介绍,希望对于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有所帮助。

(一)方法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方法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实验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客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因此,在此过程中必须通过某些方法来加以实验和研究,从而撰写出最后的阶段性论文。通过方法性论文,可以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和调查应用其中,以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重新认识和检验对于研究对象所形成的理论知识。由于物理实验会在实际操纵中受到实验条件等限制,或是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等,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差异性,所以,一定要使得物理实验符合科学认识的需要,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观和方法论,将论文撰写之前的基础———科学实验按照要求和研究需要来操作和实践,借助各种可行性的方法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性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展开实验和对比,从而完成最后的论文撰写。

(二)反思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反思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的。如前所述,由于物理实验会在实际操纵中受到实验条件等限制,或是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等,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差异性,这就需要在论文撰写中得到体现,从而有了反思性。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学生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和检验,使得很多平时难于理解或是不好理解的物理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可以说,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许多理论就是多次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操作之后,必须要进行反思和深度思考,并将其展现在论文撰写之中,从而达到物理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在撰写中体现反思,凸显出实验者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误差分析时,论文中需要将其中的各种条件所限进行反思,例如,“为何每一次的测量值与真值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就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论文撰写过程中进行诸如实验方案、测量技术以及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探索。

(三)结论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结论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大学物理实验通过总结性的方法对于物理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其撰写为结论性论文。需要做到:第一,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可以进行探讨性研究,然后进行讨论内容的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新的发现或是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观点;第二,结论性论文中的对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和理论可以进行具有科学性和高度性的总结和概括;第三,总结性论文中还需要指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今后的应用意义;第四,在总结性的论文中还需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可以深化的课题等。总之,结论性论文是以“讨论”为前提的,是对包括在整个讨论中所有研究内容的总结,具有确定性和概括性,给出最终的结论。

三、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内驱引领作用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内驱引领作用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会起到发现性引领、启发性引领和阶段成果驱动性引领作用。对大学生来说,论文是一个阶段的学结,也是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媒介。这种内驱动性引领,可以推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快速的成长。具体到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的撰写来说,它可以起到帮助大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内省化,从而实现其内驱引领作用。

(一)发现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发现性引领作用,这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对于大学物理理论以及知识在实验中的重现和检验,对于这种物理知识和理论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并到最后的书面表达的“物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发现或是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观点会随之出现,这就是发现性引领作用的体现。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通常某一物理现象被作为基本的探究内容并最终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完善,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完成对于新发现或是新认识或是新观点的发现,从而最终使得学生得到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可以说,当物理实验中有新的发现、出现新的结果时,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就会得到新的灵感和动力,以此来促进其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向广深推进。

(二)启发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启发性引领作用,这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实验性的操作,很多物理理论和知识会重新给予论文撰写者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认识,启发他们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是科学实验能力的基础和最终目标。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崭新的认识和思考,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启发并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其启发性引领作用。

(三)阶段成果驱动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阶段性成果驱动性质的引领作用。通过每一次的物理实验,物理知识可以在有效的实践内得到检验和巩固,并使得其中的那些较为抽象或是晦涩的内容给以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尽快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并取得一些成果性收获。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接受物理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物理科学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其物理学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扩充和增加,从而在某一阶段中形成具有成果性的研究论文,并将其中的物理学具有崭新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研究成就得到体现和归纳总结。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