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

时间:2023-02-14 00:39:50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1

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培养

1、要实行教学民主,从根本上改变“以灌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应当明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物理,而不是教师“讲”物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老师的责任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紧张、高效地投入学习,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情,提供适时而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使各类学生都能按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如果教学是灌输知识,那决谈不上创新,但如果是由学生“自我构建”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必定包含着创新.因为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逻辑地包含着基础知识.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等方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任务,启动并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哪怕是物理概念、规律的背诵,都可以作为学习任务来启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2、要减轻课业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要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都要由学生自己确定,推选负责人,教师则从旁指导和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就可以充分展示出来.

3、要搞好考试改革,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题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的能力.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允许一题多解,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鼓励创新,有创见的答案要给高分等等.这样考,不仅能检验学生运用物理的能力,而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鼓励创新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我们可以用实验、图形、表格、模型、实例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多操作,这样大家开动了脑筋,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知识的总量.

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是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人身两大宝,双手和大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智慧始于动作”.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强.教学时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以动促思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借助教具学具,让学生动脑、动手,使他们看到斑斓多彩的物理天地,激发学生去探寻物理的奥秘,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启发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尽量唤起学生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积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凭借教材,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2、鼓励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思维形式,发展发散性思维对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是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散思维,是创造思维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三大特征.

(1)注意训练、梳理,培养流畅性

流畅性,是发散性思维量的指标.所谓流畅,是指学生的智力活动反应灵敏,思路通畅,联想丰富,能在短时间内汇集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概念、公式、定理.

为了达到思维流畅的目的,首先要加强基础训练,要使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烂熟于胸中,成为随时可以呼之欲出、信手拈来之物,这样,在具体运用时,学生就可以左右逢源,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其次,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将证明某一类问题所需用到的定理,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这对于学生从知识贮存中迅速检索相关的定理、公式,顺利、畅通地进行思维、分析,是颇有益处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面对题目,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思考出较多的解题方法.

(2)注意多变、多联想,培养变通性

变通性,是思维活动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中,不受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束缚,能够随机应变,融会贯通,巧妙地应用公式与定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变通性,一方面体现发散思维的质,表现了思维的灵活、适应、通达;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发散思维的量,变通的结果必然带来了发散思维量的增加.

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所给的例题、习题、试题的形式应富于变化,防止学生的思维桎梏于某种固定的程式,不动脑筋地照套某一种常规的解题方法,要让学生在条件和问题的不断变化中锻炼和培养变通能力,

我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受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干扰,发挥其思维的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求解.如果长期坚持把简洁的解题思路教给学生,那么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会大有益处的.

(3)鼓励别出心裁,培养独特性

所谓独特性,是指思想方法新颖、奇特,能从一般所考虑不到的新角度去认识问题,提出超常的解决问题的构想、方法.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标志.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因循守旧,不因袭前人,敢于突破相关知识的局限,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想过的方案、问题、方法.教师引入新课不平铺直叙,不落俗套,力求有创意有创见,以此感染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作创新探索,利用兴趣题组,勇攀高峰的阶梯题组和做题擂台赛、抢答赛等方式互出考题,开设错题诊所,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欲望.教师应通过一题多解,一图深钻,一理多变,一法多用等活动诱发学生求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学习不能死守书本、不知变化、人云亦云,要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实践证明,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其思维的独特性有很大的帮助.

3、鼓励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前人们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给人看,现在利用逆向思维把人关在笼子里(坐在汽车里)给动物看(参观野生动物园)便是运用逆向思维成功的典范.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2

一、巧设情境疑问——营造课堂良好创新氛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对文盲的定义不会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去学习的人。物理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与获得物理知识。其实物理教学今天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物理教师通过自身多年形成的一套特有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去发现周围的物理现象,挖掘物理知识,感受物理无处不在的美感。想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去提问,就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笔者在课堂上一般是巧设情境疑问,以便营造课堂良好创新氛围。比如,在教授《电源输出功率》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小明手中有三根电炉丝,阻值分别为10Ω、8Ω、6Ω,现要把其中一根电炉丝接到一电动势为12V,内阻为8Ω的电源上,去将一小壶水烧开,假设三根电炉丝的额定功率足够大,那么小明手中的哪一根电炉丝最先将这小壶水烧开?这样的问题贴近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选10Ω,他们认为电炉丝的阻值越大,输出的功率就越大;有的学生选6Ω,他们组我电炉丝的阻值跟输出功率是成反比的;选8Ω的同学则认为电炉丝的阻值跟电源内阻相同,会最大输出功率输出。教师肯定答案是8Ω,追究原因,进而引入“最大输出功率”这个概念,进行讨论理解。再如,在讲述“运动的描述”中的运动、静止、位置、参考物这几个基本的概念时,对于这几个枯燥的概念可以创设如下的几个疑问情景:教师引入了一首《浣溪沙》中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来引入,然后通过一幅山水画来为学生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然后提出“是山动还是船行?”诗人为何会有这种矛盾的感觉?如果是因为诗人置身于“满眼风波多闪烁”的意境中,忘记了自己处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就好像是看到了对面的山朝他走来,而当诗人感到“山没动,是船行”,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这两种情况下的参照分别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帮助学生进行猜想、讨论。当学生讨论完后在引出运动、静止、位置、参考物这几个概念,然后返回诗中向学生提问各种情形的参考物分别是什么,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逐渐的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个例子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够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激发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去主动的探究科学,探索科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在实验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去的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上就是教师的“独角戏”。物理教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学生只是一群麻木的看客,做的那些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在教师固定的思维下去做归纳总结,长此以往,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变得索然无味了;学生实验,也是按图索骥,简单的认识课本中提出的实验目标、实验器材、具体步骤,然后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室中来回走动,偶尔指导,只为实验而实验,实际上成为了一种本末倒置的具体行为。众所周知,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可以理解为物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定义、规律、定律等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改变过去的实验教学的观念和做法,比如演示实验教学逐渐向分组实验教学转变,即便是一些必要的演示实验,教师也应当想方设法将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作一定的扩大;器材引导学生学会自制,实验小组最大细化,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增加实验次数,特别是一些重难点的物理知识,可以借助实验来加深理解和认识。总之,我们不能为做实验而做实验,不能舍本逐末。应当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过去,课堂演示实验没有将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有机结合起来,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试着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思考、去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应当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为原则,试着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实验器材进行多种步骤实验。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等综合表达能力。将引导性、发现性、研究性、归纳性等进行有机整合是进行创新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实验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扩大视野以及激励创新的丰富,就需要教师开展一定的课外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外活动这种良好氛围。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不以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全心全意地自由发展。因此,课外活动对内容上的要求极为讲究,需要活动内容翔实、新颖,形式的丰富多彩,以及采用灵活的方法,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把鸡蛋从六楼扔下,但是不能使鸡蛋被摔坏,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开动脑筋创造出一些小制作、小发明。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道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制作音乐卡片、航模、无尘黑板擦、光控窗帘、声控开关等,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实验等。实践证明这都有助于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制作的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创造不再陌生,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专家和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事情,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还可布置适量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归纳,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在自动实验中受到激励、启发,迸发出不可思议的想法,使学生在趣味性、知识性、以及科学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过和学过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因时间不足而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理解更为深层次的物理知识。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课外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创新潜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出不断创新地综合型人才。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始终,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一线高中物理教师或学者关注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课题的探索,将会对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更趋科学的诠释。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3

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二、创设递进情景

用于讲授过程。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情景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

如在“透镜”一节中,第一次创设情景: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景: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创设情景: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再次实验证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

三、创设随机情景

这是用于讲授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但要注意,随机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情景: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情景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四、创设求异情景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平衡的问题后,可提出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五、创设强化情景

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可创设如下情景加以巩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对支面压力大小和方向讨论回答。这对理解压力的产生及大小和重力有关或无关很有效果。

课堂创设情景应注意:

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情景方式。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4

一、重新了解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

创新能力并非只有科学家等少数人所专有,其实人人都有创造力。心理学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罗杰斯认为,“创造过程是与生产新有产物联系的具有个人独特的活动过程。”它以个人的独特为标志,肯定了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中、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这种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对教育来说是可取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的学生个个是人才,人人能创新,人人可成才。树立这种观念,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二、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

研究、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维品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具有创造学习潜能的初中学生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及良好行为表现:创造性学习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强,好动手;兴趣广泛,对各种学习和活动都感兴趣;较顽皮、淘气;作所为有时逾越常规,其行为常被认为“不可思议”;处事待人不固执,较幽默;敢于发言提问,勇于质疑发难,爱钻“牛角尖”,常想把老师问住难倒;有自信心,但不固执已见;乐观、积极向上,有进取心,不怕失败,不怕挫折;虚心乐意接受意见和建议;爱幻想,联想丰富。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征表现为观察事物细致;对事物反应快,容易受到启发;勤于动脑,对学习过程的各种问题不满足于知其一,喜欢从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究底;有主见,不轻信他人的意见,习惯于自己动脑,动手;喜欢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解答问题。

三、设法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氛围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叚和新技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就是学生提出“怪”问,教师也不要有责怪之意。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决不能以问题简单、幼稚,甚至是不可能的,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情。老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建,和学生共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例如在讲“发电机、电动机原理”内容时,总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用发电机给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又带动发电机,这样总会有电发出,电动机也会不停地转动。也有学生提出水能发电,电能带抽水机,抽水机可以抽水,抽到高处的水又可以发电,这样利用水的循环总能发电。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答案虽然是否定的,但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这种联想,包含有一种创新意识,应得到肯定。

四、改变物理教学评价标准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遵循创造性思维的两条原则,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是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只要学生提出问题,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首先应充分肯定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尽可能从中发现合理的因素,并及时引导。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用科学家的逻辑,接受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

作者:张慧敏 单位:河北省清苑县清苑镇中学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5

(1)部分学生对实验学习不够重视。

有很多原因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持有这样的态度,首先,由于实验测试不参与中考的成绩,学生满不在乎;另外,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好好做实验,每次在实验室只是随意摆弄一下实验器材,还有些同学已经在外面提前学过这些知识,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抢在别人前面胡编乱造一些数据等,这样的做法根本不能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试卷上的实验试题只需考前多把实验复习背背就行了,因而实验课上经常做其它的事情,甚至随意缺课。要想展幵物理实验教学,就得努力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观念。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在实验教学模式上,对于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做,学生看或听,偶尔也有让一两位同学帮忙一起完成实验;对于分组实验,老师一般会提前将实验的原理先讲一遍,有时甚至会直接将实验步骤告诉学生,学生就按部就班的做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积极充分的思考而只是被动的进行简单操作,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失去了主动创新精神。这和新课程标准不相符,现在要求应该以探究性实验为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是,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原因主要有:首先,物理课程安排的课时少了,而学习的任务又比较重。初中物理包含的知识点本来就较多,为了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试题上,而花在实验探究上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其次,中考试卷中出现实验技能等相关的试题比例较小,即使不做实验,考试也能够得高分。

(3)初中物理实验设备陈旧,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据调查了解到,部分条件相对好的中学,组织开展实验的硬件设施基本符合教学的要求,但目前的实验仪器和物理实验器材已经不能满足新教材中实验探究的新要求,有些仪器的损坏程度较大,由于经费有限,这就必然减少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更不用说在一些贫穷的落后地区,这方面问题则更为严重,很多学校甚至都从未开设过学生实验课,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实验课,由于仪器不足,只能7-8人组成一组,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动手机会的。

二、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着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师重视实验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

首先,学校应该不断改善物理实验条件,多购进一些实验设备,为学生配置更加齐全的实验设备,并且将实验课程融合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调动教师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还应该不定期地安排物理教师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要求物理教师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着力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的实验技能和教学意识。

(2)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重视演示实验效果。

首先,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物理实验结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创新物理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的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得到显著的提高。

(3)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实验教学方法,将习题练习方法转变为探究性的实践方法,把演示性的实验转变为边讲解边实验的方法,尽量将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教学的实验内容为基础,尊重科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养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安装实验装置,学会调试实验装置,并且在实验之后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和实验结果详细地记录下来。

(4)师生自制实验器材,降低成本。

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都存在经费不足,实验教学仪器短缺或破旧等问题。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师生可以一起动手,自制器材;也可以身边的物体作为物理实验器材,这样会大大降低了实验器材的采购费用。

三、总结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理论性;实践性;传统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41-0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也是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但是,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远不如理论课,造成实验课程不被重视、被边缘化。然而,大学物理实验课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已让这一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严重脱节,并严重阻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通过实验去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分层教学

培养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大学物理实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教学[1],即把学生划分层次。在划分学生层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1)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物理知识不尽相同。对于物理专业的学生,也存在着物理知识基础不同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时,应有针对性、侧重性。(2)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差异,教师应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启发式教学

1.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教师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更新教学思路,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对于同一实验,要让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运用不同的原理去分析设计,并采集实验数据,对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勇气。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操作实验过程,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实验结果未必尽如人意。这时,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调整实验方法、进行“再实验”和“再分析”,在不断的实验和分析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抛弃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的有机结合,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就应抛弃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也可以把学生分组,分配角色和任务,或是把独立实验和团队合作相结合。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都应注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设计新实验。

三、课内外结合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中学物理实验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和开展一些与物理实验相关的科研活动,帮助他们制定规划、论证、开题和实施科研计划。由于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的限制,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在课堂上进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根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应大力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教学,开展一系列丰富的专业竞赛、学术研讨及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形成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培育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通过合作办学、与企业建立联合实训基地、开展联合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人才。

五、结语

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机遇,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机械化和形式化,切实地把创新教育贯彻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杜颜伶.综合性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2):24-25.

[2]李素文,鞠曙光,岳明.深化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创新教育[J].大学物理实验,2013(4):108-109.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教育 问题 策略

一、引言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呼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已经逐渐深入中学的不同学科中,为适应这种要求,应试教育的课堂必须创新,否则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将无从谈起[1]。进行初中物理创新教育,既是物理教师当前的教学重点,又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长期合作、共同探索的教研难题。积极开展、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完善义务教育体制,培养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物理是初中学科中比较难学的科目,主要是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教师主要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使致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不感兴趣。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重视的还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承,忽视知识的创生及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教会学生的只是解题技巧,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物理学科实施创新教育课时严重不足。目前,一些学校都通过开设物理创新实验进行学科创新教育,但大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创新实践活动课、创新实验课程受师资等影响,开课常出现不足的情况。另外,初三学生受升学压力影响,一些物理创新实验科目被挤占、调为考试科目课程。

3.教育经费短缺,创新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目前一些学校的物理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内容抽象、操作性强的物理学科都是不合适的,很容易使初中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另外,部分中学投入不够,设备不全,学校物理创新型实验室建设步履维艰,活动空间狭窄,加之校外活动场所太少,影响初中生参加物理创新实验的热情[2]。

4.物理教学考核模式单一。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形式实现的。这种单一考核模式一方面束缚了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手脚,在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相关教学内容得不到应有尊重,不能列入工作量,不能够得到教育部门足够的认可。另一方面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对策

笔者结合多年物理教学经验及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如下若干策略。

1.转变观念,实施创新教学思想。为更好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要步骤就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叶圣陶先生认为实现教育宗旨的关键在于“习惯”,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动机,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积极温习。在教学方法上,物理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微课、视频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与讨论法、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创新能力。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因为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主要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的综合能力,这是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即在物理教学中需要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但仅仅依靠上述三种能力是无法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提高能力培养的可操作性,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以下八种能力:①观察能力;②注意能力;③记忆能力;④实验操作能力;⑤检索能力;⑥积累资料能力;⑦发问能力;⑧讨论能力。这样使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出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3.拓展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4]。根据这一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问题,能够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习题与练习启发学生思索探讨,追随疑问步步深入问题本质,使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扩展,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在学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语

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一般素质,更应关注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素质是学生诸素质中的核心素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逐步摒弃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纯粹的客观知识的传授的做法,而应该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最终实现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必需的,并且要落实到物理学科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更深刻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物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崇正刚.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C].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2014.

[2]邢占红.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2013(6).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创新;人才;实践教学;物流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55-03

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的物流人才成为其核心动力。近年来,国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中长期计划以增强人才竞争实力,国家教委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的要求。从人才市场看,企业缺失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人才。因此,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立科学的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成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及物流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国内。国内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徐玲玲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刘丹通过对物流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从课程教学改革、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2]。赵晓丹等以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教师、学生、专家相结合,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3]。卢海燕针对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其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及评价机制[4]。孙慧以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为基础,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5]。马乐等以物流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能力结构为基础,对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6]。另一方面,研究如何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张运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为前提,提出了理论知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7]。林B嫔等在分析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构筑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8]。周泰等总结了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现状,提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系列措施[9]。孙卫华,王成林结合北京物资学院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探讨了物流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10]。

2.国外。国外的物流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大学物流教育、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及从业资格认证。其物流实践教学有三个典型模式:①德国。其特点是“双元制”培养体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进行物流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际,大大缩短了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②日本。其特点是涉猎广泛、不拘一格。日本的大学专业课课程设置不仅强调多元化,而且突出特色,可以适应物流领域的多方位需求。另外,企业和物流协会也非常注重物流人才培养与培训。在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完整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系;③美国。其特点是兼顾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全方位教育体系。美国既重视正式的物流人才学历教育,又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物流从业人员从业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在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倡导下,美国建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业资格。

综上所述,国内外主要从培养目标分析、教学体系构建、教学体系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以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分析为指导,从不同视角出发构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或针对我国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改进建议。本文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分析物流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特征。基于此构建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提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体系。

二、创新型物流人才特征分析及其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

1.创新型物流人才的特征。专业物流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熟悉物流流程,精通供应链管理,具备创新物流方案、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管理能力;能熟练运用规划方法和优化理论,对物流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在各个行业领域能有效结合物流与本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为企业创造价值。综上,创新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特征有: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能对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与灵活应用;其次,具有突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在物流环节进行设计和创新的能力、设计和优化物流系统、分析和解决物流系统实际问题;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自学能力和很强的适应性,在工作中能科学将物流结合行业或企业的特点,创造性的解决具体问题。

2.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结合创新型物流人才的特征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构建逐级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应特别重视基础性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设置。首先,基础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环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础实践能力。其次,在实践环节,实践课程设置应重视对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综合类课程设计,如物流信息技术与数据库课程设计、供应链一体化设计和优化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课外实践环节设置的竞赛活动和科研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研究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渐强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的要求,借鉴国内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下。

1.基础性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重要的基础环节。与理论课程同步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可采用⒎⑹剑鼓励学生互动讨论、尝试创新,成为主动学习的人。该部分包括基础实习、实验和设计性课程设计。基础实习可开设金工实习、物流技术装备实习、供应链认知实习、国际货运实训等,基础实验开设基础机械实验、电子电工实验、上机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设计性课程设计主要由机械设计、物流装备设计等组成。其中,物流技术装备实习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物流装备实验室或物流场站、港口等地,了解各种现有装备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条件。国际货运实训是在学习了国际物流学之后,采用参观实习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国际货代的基本工作与责任。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将机械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包括减速器设计等。物流设施规划课程设计是结合设施规划理论与题目数据相结合,进行厂房总平面设计工作。物流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是结合机械设计原理和给定题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物流设备设计,如带式输送机设计。

2.实践环节。实践环节课程应以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其包括综合性课程设计、物流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性课程设计可以开设供应链优化设计、Matlab仿真设计、物流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算法设计、物流工程仿真课程设计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应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同时提倡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寻找研究课题和项目,为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成果体现,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保证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书写科学技术报告的能力。

3.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物流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学生结合工作及参赛需求和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持续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有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组成。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专业指导老师对大学生竞赛项目加以引导。主要包括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和物流设计大赛。该专业对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较为重视,每届都通过校内选拔,选派优秀学生与老师积极参与,并已取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专业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申报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效果良好。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在专业老师鼓励和引导下,组成研究团队,使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是保证教学体系有效实现的重要环节,因此保障措施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实的关键。

1.实习基地建设。①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国内高校应建设物流工程仿真实验室、物流工程模型实验室等,提高实验室利用率,通过参观与实践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高校应将科研基地等优势资源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开设科学探究类课程和实验课程,指导本科生在基地开展创新研究、毕业设计训练等活动,接收高年级本科生进入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②校外实习基地,校外生产实习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学校应积极联系,与乐于接受和培养高校实习生的实习单位建立好的合作机制,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发现和解决企业运营中的物流问题,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条件。

2.师资队伍建设。①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创新型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为教师提供到物流企业学习、调研的机会,培养一批既懂物流基本理论又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规律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实践创新型物流工程人才提供保障。②专家和优秀企业家走进课堂,学校可聘请行业专家与物流企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学生座谈交流,这种零距离的交流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下企业人才需求与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让学生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早进行有意识的知识储备。

3.制度保障。在制度保障方面,应建立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革以往对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单一考核制度,还应重视学生平时上课与完成作业的情况。另一方面,建立更客观、系统的教师评价系统,在对知识的传授结果考核的同时,还应考核授课的态度、方式与手段等。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培养出满足当今人才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根据创新型物流人才特征分析及其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构建了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三维实践教学体系,并针对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保障措施。该体系能为高校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有效缩短高校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在一定层面上解决高校物流人才就业难,企业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本文τ诒U咸逑笛芯坎还蝗面,着重强调了实践环境、师资队伍和制度激励的建设,对学生主体考虑的较少,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弥补不足。

参考文献:

[1]徐玲玲.国际物流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保障[J].物流技术,2013,32(4):273-275.

[2]刘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8):142-146.

[3赵晓丹,吴春华,周振,等.构建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206-209.

[4]卢海燕.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实验实践教学,2013,(10):183-184.

[5]孙慧.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0,(1):141-142.

[6]马乐,李楠,张莹莹,等.基于能力结构的物流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析[J].物流科技,2013,(1):31-35.

[7]张运.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3):22-23.

[8]林B嫔,张晓西.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4,(6):11-12.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创新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研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教学成效更是与教学模式的创新程度息息相关。而初中物理向来都被中学生们公认是初中阶段最难学的一门课程,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法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这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并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来寻找一种适应新时期物理教学要求的新路子,以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二、营造开放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创新文化的熏陶,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文化氛围。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尤其是在自己失误的条件下,更应该容忍并鼓励学生进行正面反对。同时,初中物理教师还应注重对创新行为的鼓励,只要学生敢于创新,即使他取得的成果效果微不足道,教师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只有学校和教师都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创新的环境,平等对待师生关系,置身于此环境下的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进而具备创新精神。

三、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精神,要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必须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所以物理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组织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大量生动直观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和概念。同时,由于物理实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且学生在实验中得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意义重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液体压力与重力的概念,甚至陷入重力与压力相等的误区。此时,不妨通过实验来向学生展示这个问题。实验首先选取三个底面积和质量大体相同但开口大小不同的容器;其次,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清水倒入这三个容器当中;然后分别将三个装有清水的容器放在天平上称重,并观察记录数据。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下的液体重力是一致的,但因为容器形状不同,导致容器内液体高度不同,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也不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有效地深化了对该部分物理知识的认识,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作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文字、影像、视频和动画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缺少实际情境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和交际环境,这便于师生之间和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进而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亲身参与自身物理认知结构的构建,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三物理第二十二章第四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时,因为能量的转化过程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能量损失的表象,而忽略了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不同能量转化过程的分步演示来揭示能量守恒的真谛。

五、渗透物理科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物理科学方法,是指人们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时,从实践或理论上为达到研究目的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掌握了物理科学方法就意味着掌握科学创新的工具,因此,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科学结论,更要重视探索科学结论的方法,即渗透发现和论证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

与物理知识的鲜明性相比,物理科学方法通常都融入了对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容易被学生所忽视。而这需要物理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理论知识的创新过程同样予以充分重视。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且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才能真正促使他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突破。

例如在进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时,在保持滑块、斜面和滑块在斜面上的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木板的粗糙程度来向学生灌输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后,就可以对类似的多因素影响问题(例如液体的深度和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进行灵活应用。

六、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者们要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创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敢于大胆应用,以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明.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2013, (2): 114

[2]罗国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0, (8): 38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11-01

一、前言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作为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它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活跃、也能够使他们在适应科学发展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然而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环节中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的指导。适时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遵循主体性原则和激励原则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物理学史这部创新史以及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就大学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做一番探讨。

二、大学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1.物理课程教学单一较为枯燥

目前,最常见的授课方法有两种: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然而有很多教师都没有将两者进行很好的结合以达的教学效果。然而,无论何种方式被采取,很多教师都早已习惯了针对大纲的知识点进行逐一地讲解,甚至还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讲解习题上。课堂枯燥无味却没有探索其它的方式来进行授课。

2.师资力量不雄厚

一方面,近几年,高校教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因此很多高校在短时间内就扩充了教师队伍,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的教师,既没有相关教学经验也没有熟练的知识结构,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的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尽管教师队伍进行了较大的扩招,但师生的比例与扩招之前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下降,这就导致了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都是使用大班教学的方法,这种方式很明显不利于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更无从谈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了。

3.学生没有突破应试教育的思想限制

尽管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普通高校理工科各专业都要开设的,然而除了那些与物理学专业相接近的专业的学生在学学物理时会下功夫之外,而其它专业的学生则是为了来完成任务、应付考试来学学物理的,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去上课,即使是物理专业的学生也没有多少乐在其中,由于物理学习的特殊性,它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才会对本专业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才会有动力、有兴趣去学习它。

三、大学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在研究大学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之前,首先来分析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构成要素,具体分析见下图。

这个简图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任何人要想有所创造,都须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这是创新的基础。(2)要培养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掌握创造性技能。(3)要特别加强创造动机的培养,自觉地培养创造意识。很明显,这三个方面,也正是创造性教学的基本任务。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已经为大家所熟知的名言很清楚的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者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具体的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树立创新信心,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要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概念,坚定学生“能创造”的信心。人们往往把创新能力看得过于神秘,以为那只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与一般人没关系。其实不然,如前所说,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心理潜能,人皆有之。我们每一个致力于创造性教育的工作者,都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潜能,而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创新意识就是求是、求佳的意识,这种意识在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随时可见,因此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例如对小发明、小改革、小设计之类充满热情以及凡事爱寻根问底等的学生要密切关注,这些都是学生极其宝贵的创造意识的显露,这时候的引导很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就必须做到关爱学生,做到及时鼓励,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大学物理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物理的教学活动也要围绕学生来展开,大学物理的教学中一项宝贵的资源就是广大学生的思维,在意想不到中,学生就会想出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学生要学好理论知识,奠定创新基础

根据上图的创新能力结构理论可以知道,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除了老师要积极引导外,学生更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中要广泛摄取专业设置的所有课程,并且积极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完全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创造性思维绝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本身就是经过长期思考的积淀,因此对于基础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也正是深入思考的过程,兴许那些灵感就会出现,因此大学生千万不能因为考试而去突击学习。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了解,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深入认识,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因为物理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四、结语

创新能力是一种特殊的高级能力,它是以知识、智能为基础的。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被视为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大学物理教学就部分承担着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就我国的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的大学物理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孙杰远. 类比:比较教育研究及其创新的思维本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2]刘军民,张俊华. 论创造性思维培养[J]. 江西教育科研. 2005(06)

[3]杜环欢,甘杰. 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J]. 教育探索2005(03)

[4]程建生,陈义成,吴洪莉.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分子生物学 高等教育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03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注重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1]。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医学科学已从整体、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拟阐述理论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方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1 理论教学中,精炼理论知识,引入科学前沿,提高创新意识

1.1 精炼理论知识,为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基本知识是创新的根基,我们通过精炼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结构,系统的掌握基础理论[1]。分子生物学内容繁杂,随着新知识的加入,导致内容越来越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发展、演变的过程,懂得知识创新的基本途径。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1.2 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而,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增加最新研究成果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2]。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提出尚未完全阐明的问题,激发其创新欲望;而且还能在把学生引领到学科前沿的同时,将最新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学科的发展。对进展较快的内容,如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内容则作为专题讲授,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同时也激发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

1.3 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科研的魅力

科研成果运用到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根据内容和学时,恰当运用,使抽象理论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3]。同时也能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科研,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通过该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对技术重要性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探索新课题的欲望。

2 改革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验证性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4]:①研究生不参加实验前的准备,这导致其独自科研时,不知道准备哪些东西。②从实验教学看,实验理论讲解不能使学生对实验有直观认识。③从结果分析看,教师分析结果,使得学生失去了求知的动力。④从整体看,传统实验教学缺乏连续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其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2.1 强化动手能力

既往分子生物学实验,材料准备和试剂配制都是老师准备的,学生只是依照实验指导,完成操作,进行现象观察。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应该让其积极参与实验准备,提高其动手能力。

2.2 注重操作,小班授课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的必修课,根据研究生数量少的特点,实行小班授课,让每一个研究生都能完整的进行实验操作[5],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2.3 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但既往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已不能满足科技发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实验教学与应用教学结合的模式,增加RNA提取、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纯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既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又可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2.4 培养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结果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实验的思路、进度以及成果。实验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好坏,而是教会研究生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告诉其分析方法,并将结果分析做成实验报告上交,要求他们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阐述。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们在结果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创造性的思考和分析问题[5]。

2.5 留出空间,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技术、新方法更是不断涌现。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就要求研究生不断学习进步,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善于思考。所以在实验课上,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针对一些问题公开讨论,畅所欲言,让学生们乐于动手,勤于动脑,锻炼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复习巩固了以前的学习内容,又学习了新知识。

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标志。从原来的教学录相、投影仪的使用到配备精良的多媒体教室[6]。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转变为以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的综合,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

4 改革考核和成绩评定方法,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的闭卷考试,可促使学生临考前好好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但该方式反映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合理地评价学生。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实验技能的培养,规范实验操作,通过撰写综合性实验设计的论文考察学生的选题、查阅资料、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表达能力。故采用闭卷考试与课题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更能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实验课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改革考核办法促进研究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瑞敏.培养现代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6.

[2]马兰,王亚平.创新能力培养引入课程教学整体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医学教育,2005.

[3]裴秀英,李燕,姚青等.寓科研于教学,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

[4]曹华,裴鹏,王松梅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

[5]贺旭,孙林,马惠苹等.浅谈不同层次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异同[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

物理创新教学论文范文12

摘要:物理,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重要课程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新时期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高中物理教师更应该准确解决新课标,提高对创新教学的认识,科学解读物理教材,改革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方法、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方法等,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性的发挥,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主要是由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两个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内容都等重要,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物质知识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提高对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的认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一、对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提出很多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以促进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与旧课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笔者将从教学观念的创新、教材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观念的创新:新课程标准提出应该将“以学生为本”作为课堂教学指导的思想,并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内容的安排: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材,选择了更多的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内容,以促进学生进行终生学习活动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另外,高中物理教材编写人员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新时期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思想观念以及实验操作方法等都编写在教材中,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较高水平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的制定: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不再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水平上,而是希望通过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验的学习,了解物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生活实际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举一反三,活跃发散思维,促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等的提高。另外,新课程目标还包括通过有效的物理教学,促使学生提高对物理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物理活动,体验物理、探究物理。

二、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创新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与旧课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需要高中物理教师提高重视,加紧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第一,做好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三维目标即是将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这三个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物理知识,同时还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适宜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相关技能与素质的提高,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高中生对课程难易程度的调查显示,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是较难的课程,这种情况给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改变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1)探究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对摸一个问题或者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进而得到答案或者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探究问题的选择,要难易程度适中,适宜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按照4-6人一组进行分组,口述、板书或者多媒体显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相互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下的问题覆盖面较广,可以是理论问题,同时也可以是实验操作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讨论方向进行把握,以免学生思考方向错误,影响效果。

(3)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多数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如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自主操作、探究操作等。教师应用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方法需要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同时使学生有效掌握实验操作流程与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利用教学评价有效管理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单靠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以有效管理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对教学评价的认识,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两种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与学习态度等进行合理评价,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物理科学素养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是高中教学阶段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是值得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与探索的,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更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以探究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方法、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的兴趣,同时有效提高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以及物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斯华.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指导策略分析[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02).

[2]高 曦.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优化浅探[J]. 教育界,2011,(09).

[3]侯雪娥.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