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

时间:2022-10-01 06:50:50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1

一、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在默读中捕捉句子的语病所在,进而准确辨别出语病来。这种辨别法的应运原理是语感。朱光潜说过: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了很多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便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正因为语感具有直观性,很多语病就可以借助“读”来让它显形。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自己的贡献。

此例属语序不当,应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找句子主干,即找出句子的主、谓、宾中心语,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赘余或搭配不当的现象。

(一)审句子的主干实践证明,大量的语病都犯在句子的主干上,所以,我们在找语病的时候,可以此作为辨析的突破口。拿到一个句子后,先审读句子的主干,看看句子成分能否搭配,有否残缺,句意表达是否杂糅等。例: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提高”与“专业技术人员”搭配不当。

(二)审句子的枝叶也有部分语病犯在句子的枝叶上,这一类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词序不当、成分赘余、表意不明等。例: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此例属搭配不当,“一台”与“剧本”冲突。

三、很多语病都附带有一些显著的标志,抓住语病标志,弄清语病方向,那么,准确辨别语病也就变得较为轻松了。

(一)句中有“能否”“是否”“强弱”等词语时,考虑句子是否前后照应。例: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此例犯了前后照应不对称问题,可在“在于”后面加“能否”,并将句中的两个“要”字删去。

(二)句中有多个否定词,考虑是否滥用否定,将语意说反了。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犯的是滥用否定,结果将句子的语意说反了,可删去“不足”“不当”。

(三)句中有“和”“同”“以及”等词语,考虑是否表意不明。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此例属表意不明。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也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副总经理”跟他是同伙。

(四)句中有多个并列成分,考虑词序是否得当、概念有否交叉、搭配是否妥当等。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就是报纸和刊物的合称,不能与“杂志”并列,“一切出版物”又包括“报纸”“杂志”,两者也不能并列。

(五)句子以“通过”“由于”“对于”等介词或介宾状语带头的,考虑主语是否残缺、主客是否颠倒。例:初始阶段,由于对淮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应删除“导致了”。

(六)句中出现关联词语,考虑关联词是否误用,词语位置是否恰当,关联词语带出的句子语意有否颠倒等等。例: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本省生产的零部件质量不是比外国厂商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外国厂商的高。

此例的“不是”应放在“质量”前,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分句的主语应置于关联词后。

(七)句中出现数量短语,考虑是否犯了成分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或语序不当等问题。例:1.根据各地调查统计显示,多数投资者只敢把30%~50%左右的资金投入股市。

2.日前,记者走访了四个浙江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请他们谈谈对今年高考“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看法。

3.天津市妇联最近进行的一项千户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显示,市区只有12%的家庭有读书的习惯,比5年前下降了3倍。

以上三例均含有数量词,都存在语病。例1应删去“左右”。例2“四个浙江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表意不明,可改为“浙江省四所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例3数目的减少、下降不能与倍数搭配。

(八)句中有“这”“此”“他”“它”“自己”等代词,考虑是否表意不明。例:“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亲自来到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即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再认真校对一遍,确保准确无误。

“自己”是指赵鹏宇还是王教授,表达不明确。

(九)句子以“是”“就是”“成了”“成为”构成判断,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例: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主宾搭配不当,应将“物种”改为“现象”。

(十)句中出现长宾语,考虑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例: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法教学 语法定位

新课标对“语法的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并明确提出“语法”不作为考试的内容。于是,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知识教学。我们了解,初中语法教学的意义是:语法可以加大学生对母语的正确认识,激发他们运用母语并维护母语的神圣地位的积极性其一;其二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相关语言技能,提高理解语言知识的准确性以及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加快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语法教学的地位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同时,从人教版的课本教学内容的设置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二、语法教学的尴尬

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

考试尽管不考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误人子弟。

不教语法带来的弊病不仅仅是病句修改,还有很多方面。如:考试中句子的仿写,就涉及到修辞的知识;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涉及到修辞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也离不开语法知识;文言文学习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词类活用就会让学生分不清东南西北。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并不能完全不要语法,需要的是去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倡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中随文强化。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习词性和词类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虾蟆,鞭数十”中的“鞭”,学了词性知识后,学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词用做动词,做“鞭打”解释。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的文言句子,适当的引入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学生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这样既完成了语法教学,也完成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落实。

再如:在诗歌中的对仗学习中,可以强化短语和词性的语法知识。如《过故人山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话就是对偶句。告诉学生对偶的基本要求:字数一致,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还有短语上下一致。在诗歌的教学中,有机的补充强化词性、短语的基本知识。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3

关键词:辨析;修改;效果

近年来,为了加强学生的语音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地中考大都涉及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和病句修改两个方面。下面我淡一淡这类题型如何处理。

一、命题趋势

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判断加改错类的主观题型呈上升趋势。分值为2分,一些省市除了考查知识点外,还进行思想教育。

二、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主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改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2.成分残缺

主要考查缺主语,如: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缺主语,应去掉“通过”或者“使”)

3.语序不当

如:思想和语音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应将“形式和内容”改为“内容和形式”)

4.结构混乱,暗换主语、层次不明、局式杂燥

5.表意不明

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白。

6.重复嗦

如“小明语文测评得了120分这可算破天荒第一回”一句中,“破天荒”和“第一回”重复,可任意删除一个。

三、突破方法

病句的修改步骤和原则是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对病句做出准确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第一,首先,分析每一个分句、查找句中的语病;

其次,研究单个句子、整体把握句子、查找有关病句;

再次,通过考虑、找出病因,确定修改方案。用增、删、换的方法进行修改。

第二,掌握一些辨析语病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通过”不能连用,“是否”选择其一条。

第三,对于较长的句子进行压缩,提高主干,再辨析。

第四,尽量保留原句意思,能少改就少改,不能另选句。

第五,对于一个句子,能改一处绝不改两处。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4

关键词:基础方法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中关于“病句类型”的规定,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这里,不想再一一详细赘述,只想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一、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语句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有无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进而找到“症结”所在。比如:“我们把小树苗栽到了路边长得很越来越高。”显然从语感上就能察觉出这个句子很别扭,读着也很拗口,再仔细一分析,原来是把本来是两个承接的小句子放在一句话中进行表达,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用这种方解题,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果断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似是而非地去解读句子,以至于模棱两可,自己也搞不清楚句子是非有问题了。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查找病因的耐心,不能马虎,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细心再细心。

二、语法分析法

纵观全局,抓主要矛盾,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定语、壮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有毛病。

例如:“《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通过主干分析,主语是《红楼梦》,谓语是“是”,宾语是“文学”,“一部作品”怎可称之为“文学”显然谓宾不搭配,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只要了解句子的成分,就一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三、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定主意,光凭语感也是不可靠的,这时教你一个简单的法子,即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毛病。比如:“在李老师的帮助中,我取得进步。”初读这个句子是感到别扭,可选择两个类似的结构来分析:“在哥哥的指挥下,我用竹条编了一个鸟笼。”再如:“从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从这两个结构中我们看出应当这样搭配,“在……下”或者“从……中”是正确的,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感上体会不出来,语法上又不好找,那就要从事理上分析,看看是否违反事理。逻辑分析就要从概念判断,从推理方面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得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比如:“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这个句子用“凡是……都”言过其实,不符合生活事实,困境是成才的环境,难道顺境就不是吗?可改为“大多”,删去“都”就可以了。

做辨析并修改病句题就好比一个医生为病人看病,看病、治病是两个不能脱节的环节。因此,做好病句的修改首先要辨析得准确,才能修改得漂亮。另外,我们也知道,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定是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样,搞好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光靠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因此,提高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长远的规划和与之相应的实施措施,还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能企图通过做几道题或者读几篇文章就奏效。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增加阅读量,养成对优秀作品精读细品、仔细揣摩语言的习惯,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而一些庸俗的书籍、盗版的书刊,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应摒弃。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5

有这样三道关于病句的模拟试题:

1.“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2014·宁夏银川一中第五次考试)

2.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2013·黄冈模拟)

3.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真正关注民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13·保定高三模拟)

参考答案:试题一应将“自从”一词调至句首,试题二应将“虽然”一词调至该句第一个逗号之后,试题三则为表意正确的语句。

看到这里,许多学生纳闷了:根据试题一的修改方法及试题三句首“自……以来”的结构,试题二句首应加上“自从”一词;反过来说,试题一中的“自从”亦可删掉。

其实,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清楚“……以来(之后)”“自从……以来(之后)”的区别而已。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自从”的注释:介词,表时间的起点(指过去)。例:自从春节以后,我还没有见到他。

对“以来”的注释:名词,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例:自古以来,有生以来。

对“之后”的注释:名词,方位词。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例:三天之后我们又分手了。

因此,“……以来(之后)应为名词性短语,而“自从……以来(之后)”应为介宾结构短语。

据此,我们回到试题一,“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为介宾结构短语,不能独立作“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名词性短语的谓语,而该句子在对“新生代农民工”作陈述时,又插入另一个陈述对象“各级政府”,因此就造成语病中的结构混乱。将“自从”一词调至句首,“自从‘新生代农民工’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则为介宾结构短语,作整个句子的状语,就没有两主争锋之嫌。同理,试题三中“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为介宾结构短语,亦作整个句子的状语。而试题二中的“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则为表时间的名词性短语,作句首状语。

至于能否将试题一中“自从”删掉或在试题二句首加上“自从”一词,这其实就涉及到病句修改的原则及方法了。对于病句的修改,要记住以下的六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记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就不改两处,改病句应简要、高效。试题一是因语序不当造成的句式杂糅,试题二是关联词位置不当,所以,学生对这两道题的修改,理论上可以,但不符合病句修改的原则。

同理,对这种病句的判别及修改亦可适用于“……后(下)”“在……后(下)”等类型的短语。

试看2011年安徽高考语文卷第18题第③句: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该题参考答案为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去掉“在”。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6

一、习作中常见病句及病因

1、成份残缺

成份残缺指因句中缺少具体某一个必要的成分而导致的语病。造成成份残缺的原因大多数是学生疏忽大意,是笔误,也有的是学生滥用动词“使”和介词造成的。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语句中用词不够准确,而形成的一种语病。选择词语不仅仅要辩析意思的差别,还要考虑语体色彩是否协调,感彩是否鲜明。造成用词不当的原因在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辨析能力差,对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甚至误解,此外,在习作中又缺乏斟酌。

3、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指相关成份在意义上或者的语言习惯上不能配合,或者不合事理。造成搭配不当的原因有的是学生对词语意思不理解,更多的是对语言习惯不了解,胡乱搭配,闹成笑话。

4、重复啰嗦

重复啰嗦是句子中某些成份意义上相同,形成重复多余。由于对词义理解不准,而不必要地迭用其它词、犯了成分多余的毛病,重复除了是对词语理解不透彻,也有社会影响的原因。

5、分类不当

逻辑中的并列关系是指同一个属概念之下各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分,可能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划分要求只能按一个标准进行,而且各个子项不可相容。学生在举例时,把不同标准划分出来的子项强行并列在一起而导致分类不当。

6、自相矛盾

在语言中有不少反义词或含义相悖的词,它们大多数都是表达对矛盾概念或对立概念,在习作中,如果同连续使用一对反义词或含义相悖的词,就会造成违反矛盾律,而导致自相矛盾的语病。

二、相应的对策

(一)规范用语,尊重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

1、地方方言的影响。

普通话中有一些词汇是来自方言。这些词汇在报纸、电视等公众场合大量应用,已被我们认可。它们的意思也能理解。然而有些话就不应出现在习作中了。如“丢点了”,这是老南京话。如果写在习作中,许多人不知道是下雨的意思。

2、不规范用语的影响。

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用语对于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的小学生的影响很大。“帅呆了”“好好喜欢你呀”这类语言常常挂在一些人的耳边,甚至出现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比较“前卫”的学生在习作中也这样写。

3、特殊语言现象的影响。

一些语句看似不规范,但在特定的地方是可以用的。如“非常周末”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在习作中我们就不能写“非常的周末”。

(二)强化语言训练,渗透语法、逻辑知识。

准确地运用语言来写作,表达思想,往往涉及到语法、逻辑思维。把它们融入语言训练是很有意义的,有助于学生在习作中减少或避免一些逻辑、语法上的病句。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法、修辞都不作孤立的教学,要从实际的听、说、阅读之中多提出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法则。”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穿插相关的训练。此外,在苏教版教材中的“练习”,也常常安排针对性的训练点,词语归类、初步认识句子、认识与运用句式、修改病句、关联词语填空等,教师以此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实际的练习中感受语法、逻辑的存在,促进学生形成用词、写句、写话的相关技能。

(三)狠抓习作修改,提高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因此《新课程标准》中对习作修改也提出了几个具体的阶段性要求。在第2学段(3—4年级)习作目标中规定:“学习修改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中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不写草稿或急于誊写,应付作业,使习作中多了不少的病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熟悉的话语足以证明修改的必要。

修改习作中的病句时,可以采用“一读、二找、三改、四查”的方法。具体来说,首先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再找找不通顺或觉得有别扭的地方,仔细琢磨,多想想如何用词比较准确,如何搭配比较恰当。然后进行修改,最后再读一读,检查表达是否清楚、流畅了。

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在方式上除了教师改、自改、还可以采用学生互改。学生修改不但帮别人找到了语病,自己也是一种学习,是双赢的好事。此外,在评讲时,从学生习作中摘录一些有“疑义”的词句,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推敲,这也是一种好的尝试。

(四)重视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与习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中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老师课堂上讲的是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是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乃至整个语文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7

【备考点】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链接考题】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专项突破】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

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

8、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

9、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

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

1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

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15、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

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

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法;修辞

近年来,语法、修辞的概念在中学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日益淡化。且不说教材已把它们列入“附录”,就连试卷中的痕迹也逐渐“消失”,因此部分教师便“紧追时代潮流”――你不考,我就不要。笔者却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如果他们重新审视一下语法、修辞的功能,读解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便会明白,初中学生学一点语法修辞非但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明确语法、修辞的意义,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

语法是指组词成句的规律和习惯。学习语法就是要了解这些组词成句的规律,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自觉地遵循这些规律,避免和减少语病。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广义地说,它是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即:修辞手法)。学习修辞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听说读写”“语修逻文”都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整体。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法知识有词类、短语、单句、复句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和句式的选用。这些均是构成和修饰汉语的基本材料。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看,“课程目标”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体验”,要求在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要求在口语交际中能“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这些都离不开修辞。

由此可见,掌握了语法规律和修辞原则,有助于把语言表达得准确、畅达、清楚、合乎规律,富有表现力。当然,初中学生因为受年龄特点与知识层面的局限,不宜学得过多过深,但把语法修辞的知识完全置于一旁,是无益于语文学习的。新教材将语法修辞知识安排在附录里介绍,而在课文的“探索、练习”和“口语交际”“作文修改”中配备了一定量的语法修辞功能性的练习,可谓是“用心良苦”。

二、重视语法、修辞的功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尽管新课程标准也规定,语法、修辞不作考试要求,但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规定,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表达中的作用”。这种提法比较科学,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

首先应搞清何为“了解”的问题。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了解”就是“知道得清楚”。按这样的理解,那么学生应对编入教材的语法、修辞知识不但要“知道”,还要“清楚”。如果学习句子的成分,至少应该弄清楚一个句子哪里是主语、哪里是谓语、哪里是宾语,句子的主干什么;学习复句,就要弄清楚是并列复句,还是递进复句或别的复句;学习修辞,就应该知道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还是拟人或别的修辞手法。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大致看一遍教材上的“知识短文”,不管懂不懂,只要“知道”有这么回事,就是所谓的“了解”。那绝对是一种误解。

最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明确语法、修辞的功能,学会用语法知识化解课文中的难点,以便准确、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如:通过对“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石拱桥》)一句的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明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主语)“显示了”(谓语)“知识和力量”(宾语),而不能误解成“赵州桥是力量”。如果再抓住“高度”“不朽”(定语)作进一步揣摩,那么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将更为深刻。再如:在阅读“我们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大科学家、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不能不明理”(《发问的精神》)一句时,学生如果知道这是一个转折复句,并懂得转折复句的作用,就很容易领悟,这个句子并不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成为大科学家、思想家”,而是强调“求知”“明道理”的重要性,勉励我们不断地求知、进取。

同样地,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学会细致地体会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以此加深对课文的领悟与体验。如:通过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社戏》)一句的品味,让学生理解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行船速度之快,从而表现了孩子们看戏时的欢快心情和摇船的本领之高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不作这样的探究,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理解将会十分肤浅。

三、借助语法、修辞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文从字顺,生动形象

中学生要提高读写能力,学一点语法修辞十分必要。语法可帮助他们把话说得更符合语言规范,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修辞能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语汇丰富、词真意切;写作文笔优美、文情并茂。学生遵循语法规律、自觉地运用修辞手法,不光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其思想的展示、情感的抒发才会在自如的笔下,行云流水般欢快地流淌。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作文修改”中,就有用符号修改文章中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现象的练习。七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把话说得通顺、自然、简洁,并配备了病句的修改练习;“作文修改”中要求学生改正作文中不合乎语言习惯的地方,并进而要求努力把已经通顺的句子写得生动些。这些练习,均包蕴了运用语法和修辞知识提高表达能力的要求,体现了中学语法修辞教学在作文、口语交际中的不可忽视的功能。

总之,语法修辞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准确把握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度”,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同时,作一定的辅导、解疑,使学生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恰当地将语法修辞教学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更有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一民.新课标语法修辞知识解读[J].语文建设,2003(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9

内容提要:本文从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角度对学生作文中的语句通顺问题进行探究,发现学生作文中语句不通顺的现象比比皆是。语法角度的语句通顺问题主要表现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和结构混乱;逻辑角度主要表现为概念不清、自相矛盾和前后顺序不当;修辞角度则主要表现为句式变换不当、修辞不当以及结构不当。针对学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字词教学、重视语法的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重视修辞的教学四个教学对策。为了将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本文从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角度设计了相关训练题并附上参考答案,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提高,写出通顺语句提高作文质量。

关键词:语法;逻辑;修辞;语句通顺;教学对策;训练

语句通顺,是中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体现。唐朝诗人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写道:“文从字顺各识职”,所谓“文从字顺”,就是指写文章语句要通顺。《义务教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部分《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1]由此可见语句通顺的重要性。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语句不通顺是常见的现象。语句不通顺的现象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成为作文教学的绊脚石。作文的质量与语句通顺息息相关,如果语句不通顺作文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语句通顺训练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学生作文存在的语句通顺问题

(一)语法角度的语句通顺问题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

4.成分残缺或者赘余

5.结构混乱

(二)逻辑角度的语句通顺问题

1.概念不清

2.自相矛盾

3.前后顺序不当

(三)修辞角度的语句通顺问题

1.句式变换不当

2.修辞不当

3.结构不当

二、语句通顺问题的教学对策

语句不通顺的现象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司空见惯,如果学生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作文中就会语病频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写通顺的句子,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补救。减少语病的产生,改善学生作文语句不通顺的状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字词的教学

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逻辑上,学生都会因为对字词理解不到位而凭感觉用词,出现用词不当、概念不清等现象。正如张志公先生说的“认识的字词少,而且掌握得不充分,是造成中学生文理不通的重要原因之一。”[2]笔者认为小学生亦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字词的教学,让学生透彻理解字词的意思、词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够准确运用词语,为写通顺的文章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字词的主要意思。现在, 词语解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解释词里的主要语素的意思,二是分析词的语法结构,三是直接说出词的基本意义。用这些方法解释词语,可以掌握词的大概意义,但是却无利于写句子,所以还应该训练学生学会《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方法。注意训练的时间不宜太长,选用十几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对于释义的要领和思路能基本掌握,并养成习惯就可以了,当然一定数量的词的语义搭配训练要同时进行。解释词义不仅要贴近生活,更要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

(二)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

语法知识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很多学生的作文不通顺,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相关的语法知识,凭着自己的感觉写作,写出来的句子自然是文理不通。学习语法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写出通顺的语句,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利用语法规则组词造句,就可以产生话语中无穷多的句子。”[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语法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要有选择地进行语法的教学,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

教师要教给学生辨别并修改常见病句的方法,要扎实地进行语法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语法规则的自觉性,通过认真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法从而写出通顺的语句我们要把焦点放到怎么教语法知识上,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把语句写通顺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中曾明确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可见,语言表达的基础同样在于逻辑。[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写出通顺的语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词语选用的逻辑训练,避免句子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只有透彻理解词语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地遣词造句。如“过年了,街上张灯结彩, 极了”,横线处有“热闹”和“热情”两个选项供选择。“热闹”的意思是“场面活跃,热闹的场景”,“热烈”的意思是“热烈的感情”,弄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横线处填的是“热闹”了。

逻辑知识扎根于生活,来自于生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事情的发生有相应的时间关系,事物间具有逻辑关系,因此在写作时,句子与句子之间应该遵循时间、逻辑等关系进行排列,不能够随心所欲。

(四)重视修辞知识的教学

胡裕树先生曾指出,语法管的是“通不通”,逻辑管的是“对不对”,修辞管的是“好不好”。[5]运用修辞能够使平淡无奇的句子变得生动、形象,但也有用得“好不好”之分。张志公先生指出:“修辞就是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 [6]但是许多人却狭隘地认为修辞指的就是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辞格,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事实上排比、比喻、夸张等辞格只是修辞内容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修辞辞格的教学,却忽略了句式变换的教学。句式变换也属于修辞,句式变换能够使语句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是让语句变通顺的好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句式变换的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变换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等句式,使句子的主语保持一致,读起来连贯顺畅。

三、语句通顺训练题

空谈现象不做训练犹如纸上谈兵,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出通顺的语句。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语句通顺问题,笔者从语法、逻辑、修辞三个角度设计相关训练题。

(一)语法训练题

语法训练题以修改病句为主,让学生在修改病句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相似的错误,从而减少类似病句的产生写出通顺语句。

1.修改病句

(1)一会儿,我看见我的数学书不见了。

(2)我一定要增加我的英语成绩。

(3)画画对我很感兴趣。

参考答案:

(1)用词不当,“看见”一词不恰当,应改为: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我的数学书不见了。

(2)“增加”和“成绩”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一定要提高我的英语成绩。

(3)“画画”和“我”语序颠倒,应改为:我对画画很感兴趣。

2.下面的段落有几处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请一一指出并在原句上改正

周末我读了《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安徒生写的,我十分同情小美人鱼,因为她的命运实在太悲伤了。读了《海的女儿》之后,我的心情许久不能平息下来。

参考答案:

删去“写的”; “悲伤”改为“悲惨”;“平息”改为“平静”。

(二)逻辑训练题

逻辑训练题以选词填空和排列顺序为主,选词填空考查学生对词语内涵和外延的了解程度,排列顺序则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按照事物的时间、逻辑等顺序排列句子,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选词填空

(1)奋力努力

经过不断的( ),小明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和爸爸( )地向山顶爬去。

(2)激动感动

我们齐心协力赢得了这场比赛,我十分( )。

《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 )了不少人。

(3)发现发明

爱迪生( )了电灯。

列文虎克在玩中( )了微生物。

参考答案:

(1)经过不断的(努力),小明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和爸爸(奋力)地向山顶爬去。

(2)我们齐心协力赢得了这场比赛,我十分(激动)。

《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感动)了不少人。

(3)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列文虎克在玩中(发现)了微生物。

2.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

)日出可真美啊!

)今天是星期六,我们早早地起床去海边看日出。

)不一会儿,一颗火球慢慢地冒出海平面。

)渐渐地,东方露出了鱼肚白,还出现了霞光。

)起初,天空弥漫着一层灰雾。

参考答案:

按照日出的时间顺序排序。

( 5 )日出可真美啊!

( 1 )今天是星期六,我们早早地起床去海边看日出。

( 4 )不一会儿,一颗火球慢慢地冒出海平面。

( 3 )渐渐地,东方露出了鱼肚白,还出现了霞光。

( 2 )起初,天空弥漫着一层灰雾。

(三)修辞训练题

修辞训练题以句式变换和句式仿写为主,通过句式变换使句子读起来顺畅连贯,通过句式仿写掌握修辞的句式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出通顺的语句。

1.变换下列句子,使句子主语保持一致

(1)晚上开的花大部分是黄色或者白色的,只有这样昆虫才容易发现它们。

(2)小明抓住了咬他的小狗,小狗被他狠狠地修理了一顿。

(3)妈妈把笔盒修好了,笔盒又能够和我朝昔相处了。

参考答案:

(1)晚上开的花大部分是黄色或者白色的,只有这样它们才容易被昆虫发现。

(2)小明抓住了咬他的小狗,他狠狠地修理了小狗一顿。

(3)笔盒被妈妈修好了,它又能够和我朝昔相处了。

2.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1)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7]

(2)坦诚是交往中的阳光一束;温柔是沟通中的芬芳一缕。

(3)桃花敲开春天的门;荷花敲开夏天的门。

参考答案:

(1)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7]

(2)宽容是生活中的良药一剂;谅解是友情中的桥梁一座。

(3)菊花敲开秋天的门;梅花敲开冬天的门。

结语

选择语句通顺训练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作文进行深入调查并探求相应的教学对策,对当下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从理论上来说,本研究能够引起教师与学生对语句通顺训练的重视,改善学生作文语句不通顺的状况。从实践上来看,本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作文质量。《老子》中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将语句通顺训练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做到遣词造句通顺、妥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8.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0.

[4]张霞.论中学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26.

[5]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96.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10

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语病错误,要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帮助学生找到语病错误产生的原因,应用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解决语病错误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语言基础不扎实带来的语病;生活体验不丰富带来的语病;写作态度不端正带来的语病。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语病 对策

部分初中生在写作文时,常常写出有语病的词句,这类语病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犯下的语病错误,要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帮助学生找到语病错误产生的原因,应用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解决语病错误的问题。

一、语言基础不扎实带来的语病

学生最常犯的语病错误为语言基础不扎实的错误。这些错误令学生的作文行文不流畅,逻辑不通顺。以句式结构的错误为例,学生经常犯以下的错误:句式搭配不当的错误,比如有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他改变了我的看法和思想”,在这句话中,“看法”和“思想”有重叠性,学生只有掉一个词才能让句式通顺。学生还容易犯“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关联词搭配不当的错误。主谓宾搭配不当也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比如有一名学生写到“他送给一个钱包”,这句话缺少了一个直接宾语,整个句子都不通顺。如果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会经常犯这类语病错误,令作文产生理解性的岐义。

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在读写教学中融入语法的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其中一个段落,要求学生掌握这一段话中包含的语法知识。比如《背影》中有一段话为“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段话的句式结构较为经典,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该句子的主谓宾结构。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他们觉得汉语语言知识太抽象,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会带来语言基础不扎实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愿意学习汉语语言知识,初中语文教师要选取学生喜欢汉语文本,引导学生在欣赏语言文本艺术效果的时候,理解汉语文本艺术性效果构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汉语语言知识。

学生的语言基础不扎实,通常是由于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未能有效的展开汉语语言教学的缘故,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汉语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二、生活体验不丰富带来的语病

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丰富也会带来语病的问题。以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的爸爸》这篇课文为例,曾有学生想写自己的爸爸长得很帅,但是却不知道描写爸爸长得帅。有些学生只会重复单调的写“我的爸爸长得很帅……大家都说我的爸爸长得帅……”学生来来去去单调的描写造成语病的问题;有的学生描写不当,他们应用囫囵吞枣的方法照抄其它书中描写,比如有些学生不管父亲长成什么样子,通统用“眉清目秀”、“目如朗星”、“舒臂猜腰”等词汇形容父亲长得帅,描写的效果与学生想表达的效果相距甚远。学生犯下这种语病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当的应用语言知识的缘故,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伯描绘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吸收语文知识。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作家老舍是如何描写济南的水。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到,首先,老舍应用对比的方法说明水之清彻。原文说:“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这种对比的描写方法加强了描写的效果;老舍应用了形容的描写方法,文章说“看吧,由澄清的河水……”,由于这句话准确的应用了“澄清”这个词,因此整句话显得非常生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到,老舍不是凭空想像才能写出这些优美的词句,他是认真的观察了生活,才能应用各种修辞的手法描述事物。学生如果要减少描写的语病,在练习写作文时,就要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结合情感体验应用语文知识。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出现用词不准的问题,这种语病错误会影响作文描写的效果,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三、写作态度不端正带来的语病

通常人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能一次性的让文章全无语病错误,即使是写作经验极丰富、语言基础极扎实的作家,也需要在写完文章后检查文章,避免发生语病错误。有些学生以应付的态度写作文,他们写完作文后不检查,等到教师批阅他们的作文时,教师会发现他们作文里有大量的语病错误。教师要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帮助学生养成写完作文要检查的习惯,让学生通过检查作文减少语病错误。

如何让学生愿意检查作文是教师要面对的教学难题。有一名语文教师发现了一名学生不爱检查作文,常常发生语病错误时,将这篇文章的作者匿名,以这篇作文范文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找这篇文章中出现的语病错误,找到修正语病错误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这名学生重视到自己的作文语病多的问题。教师又引导学生了解到作文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这种阅读不是用眼睛随随便便看看的读,而是要放声朗读写完的文章,结合语感发现文章中是否有语病错误。这种教师谈到应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作文,既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的思想;教师说的问题给予学生触动,以后,这名学生写完作文以后,不管有多忙,都会坚持读把文章读两遍,减少文章中的语病错误。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用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态度不端正带来的语病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 语】

本次研究说明了学生常见的语病错误,以及教师帮助学生改正语病错误的对策,这些对策可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付红霞.重视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D】. 首都师范大学,2009

【2】金亦珍.论校本初中作文教学课例序列研制【D】. 东北师范大学,2009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写作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60-01

一、掌握一定的英语和词汇的基本句型

写作需要用词汇进行填充,为此,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就成为培养写作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当学生拥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后,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条件地把这些零散词汇组合在一起,让别人明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此一来,又需要学生积累英语表达的基本句型,这两者共同构成写作的主干部分。目前惧怕写作是很多初中生的通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语言功底不扎实,缺乏词汇和句型的积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不妨采取先易后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克服写作障碍。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熟知的较为简单的一些词汇组成句子,教师可以用这些简单的句子作为例子来讲解,让学生逐步明白句子的构造,理解句型,之后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句子中添加修饰词汇,把简单的句子逐步扩展开来,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慢慢掌握和积累,逐步过渡到多种句型的熟练掌握,从而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句型积累。如,He is a boy.可以扩充为He is a good boy.同时也可以表达为There is a boy.

二、以听促写,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听”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版块之一,良好的听力教学往往可以为其他版块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就拿写作训练来讲,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们在听的同时记录下重点。课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们围绕这些重点进行写作。这样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归纳能力与写作能力。此外,现在的初中生大多很喜欢听英文歌,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人手来进行教学。许多英文歌曲中都蕴含着一些经典句子,如My heart will go on和Moon River等,他们不仅旋律动人,且意境唯美。我们引导学生对这些歌曲中的经典歌词段落进行摘录,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时间一久,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三、以说促写,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与“听”相同的是,“说”在英语学习中同样是一个重要版块,同时它与英语写作训练之间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该如何实现以“说”促“写”,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初中生之所以觉得英语写作难,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他们很少去用英语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加之平日对英语“说”、“写”的锻炼少,因此当他们遇到写作问题的时候便会觉得无从下手。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地开展一些情景对话活动。其中,这些对话可以围绕初中生关注的偶像明星、球赛、电影等为主,在唤醒他们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观点想表达。这样一来,他们便会慢慢养成说的习惯。时间一久,当他们再次写作文的时候,自然会知道该如何下笔。

此外,随着西方的一些节日慢慢被我国初中生所接受,我们还可以利用诸如圣诞节、万圣节开展一些趣味性极强的演讲、辩论、游戏等活动。而这些活动的主题完全可以围绕节日本身来开展,从而在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热情的同时实现教学。而在开展这些活动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主题(围绕节日本身),然后让他们撰写相应的发言稿、辩论稿或对白等。这样一来,既巩固了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动的效果。

四、以读促写。强化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读”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初中生英语语感,并间接为写作训练给予帮衬的有效手段。此外,通过大量的“读”来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有效减少中式英语句子出现的几率,从而让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更加符合英语语篇模式的标准。那么该如何实施这一点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实践。

比如,在平日的英语晨读中,笔者一改以往的朗读模式,让学生们着重关注文章本身的写作特点、结构,并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认为经典的句子。在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们围绕课文的本身进行仿写、改写,并在每天的英语课之前让他们对自己改写、仿写的文章进行朗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自己的文章,并帮助他们发现文章中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再接再厉。此外,一些经典的英文诗歌也可以充当教学素材。

五、善抓典型,小组合作修改,培养协作精神

“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在批改作文时,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如时态错误,句型搭配不当,词语运用有误等。如果都一一修改将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可以摘录学生习作的典型错误,在讲评课前将病句抄在或投影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修改,讨论结束各小组由一名学生总结他们的修改意见,小组合作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修改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互帮互助、合作交流营造了氛围。

总而言之,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综合性训练,它不仅要求初中生动用以往所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初中生将这些知识进行良好的串联。所以,英语写作既是对初中生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是对他们所掌握知识的一次温故。

参考文献:

[1] 李 敏.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4(23)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12

关键词:语法 成分划分 修辞方法 基础知识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65-01

从2016年开始,福建省的高考将回归全国卷。最近一阶段,许多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都在学习由“福建高考卷”到“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所带来的变化。在初中淡化语法教学的今天,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应该主动学习全国高考《考试说明》,瞄准“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加强探索和研究,提前为高初中教学衔接做准备。其实,不管“福建高考卷”还是“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考察的不外乎“默写”“古诗文”“现代文”“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这几部分,后四部分几乎都离不开初中的语法教学。那么,怎样重视初中语法教学,怎样具体落实初中语法教学呢?

1 句子成分划分

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高中语文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要做好辨析并修改病句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题目,首先要学会句子成分划分。

在教学句子成分划分前,应先做四件事:(1)进一步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词语的语法特征;(2)复习相关的短语,重点复习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等;

(3)帮助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4)研究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含义,比如: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并辅于相应的练习。最后,提醒学生总结句子成分划分的方法:(1)注重结构层次,也注重结构关系。(2)重视结构中心的作用,善于抓住中心语。(3)注意语义分析在句子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2 常用的修辞方法

高中语文,不管是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或者是作文,都会涉及常用的修辞方法。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比如,比拟修辞方法:(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种类:拟人和拟物。(3)比拟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其次,辨析易混修辞格。以比喻和比拟的辨析为例:(1)比拟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如拟人,因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通过联想和移情,变无情物为有情物;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依靠相似点把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以便形象具体地感知事物,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喻体必须出现。

第三,修辞方法教学的配套练习要适度,同时,要讲求趣味性。我的实践是,仿造句式和对对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修辞方法的兴趣。

3 文言文基础知识

2015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就有一题文言文翻译题:“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惠子相梁”,“相”:当宰相,名词活用作动词。“惠子相梁”是一个省略句,也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惠子相于梁”,译为惠民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可见,初中淡化语法教学,但还是绕不开语法。更何况高中要求:一要理解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用法(词类活用);三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见,文言文基础知识对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何等重要。

要做好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必须做到:(1)分类归纳、加深理解。就是在文言文教学达到一定阶段,要将基础知识分类归纳,使之条理化。比如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作代词:①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②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作助词:①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④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作动词:译为“到”、“去”。又如意动用法①父异之 “异”是“以之为异”。②邑人奇之 “奇”是“以之为奇”。③父利其然也 “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④吾妻之美我者 “美”是“以我美”。⑤渔人甚异之 “异”是“以之为异”。⑥不耻下问 “耻”是“以……为耻辱”。(2)反复练习、巩固效果:文言词汇,多抄写几遍;名著名篇,要反复诵读;文言翻译,反复练习,反复修改;注意选文的趣味性。

4 语法教学服务于写作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在作文中议论成份较少。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完成复杂的记叙文和初级的议论文,也就是记叙文中要掺入议论,议论文中则要求表现出一定的思辨能力。由于语法知识贫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许多学生既怕记叙文也怕议论文,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唉大叫,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其实,不管是初中“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高中的“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能力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归根结底,要提高是语言表达能力。这时一味地反复练习写作是不够的。教师和学生要做的是回归基础,回归语法。通过系统的学习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划分、复句、标点符号,提高遣词造句能力和行文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