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

时间:2022-09-15 17:20:52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1

关键词:任务;互动;和谐;主体;评价

课程标准是中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代表国家意志,反映了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

一、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强调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同时重视基础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标准”描写翔实,具体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教学的中心环节之一,任务设计具有前瞻性,能够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现状等相关因素制订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总任务和各级子任务;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贴近学生的现状和兴趣;各级任务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初级到高级。

二、注重师生互动,创设和谐气氛,培养探究思维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以说为主题活动线索,通过具体话题,创设融洽、和谐、民主、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师生互动,改变以往繁琐的语法讲授。“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要求,注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以及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特殊问题。让学生在个人活动或小组合作中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它能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语境,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情感体验,沟通英语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增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说这些句子,而不是背诵、死记,掌握什么是语法规则,同以往教学模式相比较有根本的转变。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自主探究,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体现了时代所要求的素质教育精神,体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丰富了现代英语教育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让学生自己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然会主动去感知认识对象,并且通过大脑的加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设计。学生不断思考和产生新设想的过程,就是他们的内化语言、外化交际的过程。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各自的小组中使用英语自由交流,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教师则存在于小组之外,学生如有问题,教师便于小组搭上线,成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帮助者。

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根据教学活动目的和错误类型,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要有错必纠。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就是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仅仅要求学生上课时“注意听、跟我读”,还要提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自我创造、自我发挥的机会。教师应在原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组织探究式教学,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认识水平和认知方式。

五、课堂探究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动手做的活动过程。探究式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渗透集体交互学习。注重手脑并用,全面发展,防止把探究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更要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课堂探究学习是师生之间就某个问题进行?相互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因此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好的课堂情境设计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坚持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应占一定比例。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激励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业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应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期末考试等。评价要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 课程概述 课程定位 课程内容 职业设计 实施过程

一、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和以“外语加技能”为特色的经贸类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内的重要学习和能力训练组块,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有机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定位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巧,并学会人际沟通,掌握自我推销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能运用所学5项技能开展课前预习、课堂有效学习,以及课后自学、复习和课外知识拓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的实施,对实现“掌握开展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等知识目标和“会做较强的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在内的商务日常工作”、“会通过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帮助开展基本商务活动”等能力目标具有支撑和保证作用。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在高中阶段养成一定的英语学习习惯。综合英语主要着重于从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策略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能力,显性指标是学生必须通过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CET-4。本课程共计2学期120学时,与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联系,但重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从学生的学习背景分析入手,继而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客观分析,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渗透及训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彼此交互反思反馈、互相促进,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引领下,指导大部分学生在一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课程的职业定位设计

本课程的特点是语言的基础训练和提高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课程的教学不能完全照搬项目化教学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和模式,主要依然采用学科教学体系。所不同的是:本课程坚决杜绝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或传统的结构—功能式的解剖式教学方法,以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为载体,重视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沟通技巧、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层次。

(三)课程实施方式及课时分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三、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

本课程以现代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外语能力为任务驱动,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5项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搜集信息,进行背景知识的查询和拓展,领会语言能力提高的技巧,培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和职业素质,最终使每个个体都能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推销、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主题上网查询背景资料;能够根据组员性格特点、个人专长进行合理分组,并做好小组合作活动;能够策划、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校园内外完成调查问卷;能够进行商务英语人才定位,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进工厂、车间、超市参观,并就自己关心的主题开展一般英语学习研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定长期(学年)和短期(学期和月、周)的学习计划,并重视计划的过程实施和效果评估;能够找准自身的学习风格,并就自己的弱项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加以运用,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能够大胆上台表达观点,具备自我分析和自我推销的能力;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进行适当整合,用PPT的形式开展全班交流活动。

2.知识目标

熟悉构词法基本规则,并能运用构词规律分析词源;掌握所面临问题与挑战的英语表达法,并能进行即兴评论;了解翻译技巧——词义的引申,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句子的功能(主题句、细节支撑句和总结句);掌握四级作文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翻译技巧——翻译的增补,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时间顺序法;掌握叙述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翻译的省词,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按照步骤法;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词类转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空间转换法;掌握分析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分句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合句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比较和对比法;掌握分析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it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优劣对比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as的译法,熟悉机构或组织的撰写方法;掌握英文广告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倍数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了解翻译技巧——否定句的译法;熟悉段落发展的技巧——举例法;掌握论证性文章的基本写作要素。

3.素质目标

能与他人合作共事,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能按规范办事、做事细致认真;能与他人交流、很好地沟通分享,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主动收集信息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并整理分析;能面对出现各种机遇和威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感知社会,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对未来进行职业准备规划;能开拓性地设计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具有创新精神;能较好地概括、编写与职业相关的文案;能运用英语自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质量较高的四级作文。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情境教学范例:

五、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再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由大学体验英语项目组组编。该教材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强调交际内容的实用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一)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要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日常交际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交际任务及其交际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说、考一体化,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学生自我表达训练一体化。3.内容表现形式:选用以任务型教学为导向的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强化教学效果。2.教学手段:主要指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3.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3.课程评价

课程考核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30%,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发言、回答问题,采取百分制考核;期中和期末成绩各占30%和40%。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材;外语教学大纲;课程理论;现代教育观;新型的教师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好的发展时期,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程和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这是素质教育向内涵性质的发展迈出的重大一步。为了实现这一跨越,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则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勾画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取代了这些年来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取代了原来提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基础训练;推出了9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尽管我们对《新课程标准》已有了解,但真正使用新教材仍然感到问题颇多:教材的内容不断增加,词汇量不断加大,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任务型”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课时又不增加,教材怎么能教得完?形成这个想法的原因是教师一直把教材奉为圣经,总是想学透教材、教透教材,把课文当作是课堂上的法定文化,甚至高于课程,高于大纲。因此,要能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新教材,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教师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激活英语课堂活力。

旧课标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标观看中的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标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教师走进新课标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论。新课标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二、英语课堂活力的探究

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发行了一套《牛津英语教师宝库》的合作版,其中一本书名叫Classroom Dynamics,即课堂活力。活力就是有生命力,富有生气。课堂活力对实践教师十分有吸引力,几乎每一名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的教师都向往自己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事实上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

1.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必须突出学生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突出学生主体,不应仅理解为教师少讲,学生多参与。这样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在课程改革中,人们对课堂活跃的理解很容易表面化、片面化。一种教学思想传播后,就象时尚一样进入课堂。应当说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不提倡的是在对教学思想缺乏理解和内化的情况下,不顾客观条件,一味地模仿。比如说多媒体的使用,如果在平时教学中并没有条件使用而使用时,图像、声音和文字又不能恰到好处地展示语言材料的话,最好不做表面文章。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人本主义理念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时期。早在西方教育界提出人本主义课程的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出循循善诱和因材施教的思想方法。循循善诱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因材施教旨在满足个体的需求,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或技能。近年来一些地区、学校和教师尝试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课堂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但学习者能够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能够自我调节和补救,能够在教学的个性化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时的课堂活力存在于学生的心田之中,可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2.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非线形的过程,即并非直接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头脑中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自身的体验。国外一些学者通过对记忆的研究,提出“多元表征”的理论。多元表征包括:1)语义表征:即以语言为载体的概念。比如说地球是圆的这一有关宇宙的知识;2)情节表征:即提供与概念相关的时空背景。如某人站在某处向远处的地平线望去;3)动作表征:即根据语义的信息“地球是圆的”和时空背景“远处的地平线”,试图获得某种直接体验,即做某件事情,如乘船到某地,体验一下在地球上旅游的感觉。这样在语义、情节和动作表征之间建立起丰富的联想和多向联结之后,头脑中有关地球的内容会形成一种图式结构存储在长期记忆中。而事物一旦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就象电脑中的文件被存在文档中一样,可以随时提取,并且不容易丢失。

《标准》中提出的任务型活动,或者体验式学习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学方式单一,而且多停留在语义表征阶段,如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上面,很少与情境和动作之间建立联系。但应当探讨的是:

第一,《标准》中任务型教学的提出,是否意味着在每次课堂上,都必须采用任务型教学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我们将会再次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和方法上的一点论。理论是抽象的,而教学是具体的、复杂的,也是丰富的。我们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都应该淘汰了。相反,任何教学方式只要符合认知规律,只要能给课堂带来活力,就有使用的理由。

第二,任务型教学是否必须按照某种演示的方式去操作?对于了解教学规律的人来讲,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无知,但事实上每次课程改革,很多人都走入这样的误区,以为只有符合某些培训的套路才能被认可。如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试用时,一些教师机械照搬五步法,把原本生动的课堂上得索然无味。改革是创新,而创新是一个心智活动,是个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对事物重新建构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性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体验式教学,宗旨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操作中,实践教师应避免过于依赖观摩所看到的步骤。观摩和培训是必要的,但是其中的原理和感悟更为重要。如果说实践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理论的话,方法论是最重要的理论。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标准》对课程评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变传统课程中以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对象和形式的多元化,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可以说实践教师最期待的就是课程内部评价体系的改革。

在课程理论中,国外有专门对课程内部与外部的制约因素的探讨。而我国的课程评价所面对的制约因素更为突出。教师虽然不能左右中、高考的指挥棒,,但是可以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二次开发,尽量缩小文本课程标准与实践之间的偏差。

转贴于 教师可以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用一定比例的时间对中高考中体现的基础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复习与巩固。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被动、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独立性学习。对于偏离教学目标的试题,果断放弃。一旦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学习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实践教师经常担心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考试的分数,实际上如果通过活动和体验打开了学生思维空间的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注重过程评价中应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学繁重的情况下,应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繁杂的过程评价量化表格及各类档案等。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是鲜活的个体,如果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可看得到、可观察的外在行为上,就会失去教育的真正意义。过程评价是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身心发展是渐进的过程,非量化表格所能全部展示的。对过程评价最好的评价,是看一名教师的课堂上是否具有活力。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鉴于21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我们只能从如何认识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努力从思想上首先向21世纪教材的内涵靠拢。不管你正在使用什么教材,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充分调动一切因素保障英语课堂的活力与魅力不减,并且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龚亚夫.新教材课程标准与修订高中教材.任务型教学新教案(高一上)[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9.

[3]刘道义.英语: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J].人教期刊.2003.1.

[4]陶国平.如何解决高中英语新教材‘课时不够’的问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3.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4

然而,细心考察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是师生交流不够畅通,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语言的操练不充足,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生怕出错,遭同学耻笑,受老师责骂,被搭档责怪。造成这种沉闷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已习惯了老师满堂灌的教授方式,他们认为,课堂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语言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造成沉闷的课堂气氛还有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授课方式过于陈旧,组织的教学活动质量不高,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呢?我们要追求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时刻充满信心,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初一年级英语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讨着这一话题。我得出几点体会:

一、淡化教师权威,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尊敬教师是我国传统美德,教师是知识的象征,传统的教师是知识权威的化身。然而当代的优秀教师应该倡导现代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提倡愉快教育――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先进的课程文化特别讲究课堂的对话文化,强调师生间的对话沟通、交流和积极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语言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赞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产生愉悦的情绪,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积极的调动。

二、淡化教材权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以前的教材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文本,然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学,依教材为范本去创新,从执行教材走向开放创造。从前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思考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角色切换

当代初中的英语教学,教师应特别注意对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问、多表现,勤思考,让他们有“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感觉。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引用到现实生活,学以致用,让他们在新问题中发现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每节课要求每一个老师自己用心去编、去导。既要周到细致,又要便于操作。这就要求我们同时做好以下角色:

1.做好任务分配的角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这就是新课标所提出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这与“洋思模式”所提出的“先学后教”是不谋而合的。所以,课前,我们要把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成不同的问题,交给不同的学生去解决。简而言之,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做的,我们应尽量少插手。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去应用。

2.做好评论家的角色。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一旦交给学生具体的任务,老师就要担当好评论家的角色。既要让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能让学生感到自我的不足,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机制总是让学生意识到,好学生的标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能答对的孩子,而那些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勤于提问的孩子,我们的教育部门面向全体学生的。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效英语语法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即:教师要改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高中教师该如何讲授语法知识呢?我们不防以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为例,首先教师口头造了一个句子: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in the sky.(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就在天空中飞翔。)“此时学生好生奇怪:主语是I,be 动词却用were,通常情况下是用am或was。于是大家疑惑一阵就纷纷发言了:老师,怎么用were,是不是弄错了。这样,教师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随后老师进行解释:这就是虚拟语气的句式结构要注意谓语动词的变化。教师再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于是学生对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归纳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学特点,归纳法使教师不得不大大增加自己的知识,而且进行充分的备课。“备课”甚至可以认为是“想课”。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如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在注意语法导入的同时,让学生全方位学习英语语法更加重要。结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要成功进行高中高效英语语法教学应做到以下六点:

(1)提醒学生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一种有效的接受知识的手段。

(2)注意传授语法知识的量度。例如在传授“定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时,它涉及的内容多而杂,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全部让学生融会贯通,“填满”为止。在第一节课时,教师只需讲定语从句的概念、结构、以及关系代词which,that,who,whom;关系副词where,when,why.至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具体用法和特殊用法,可在下几节课中去讲解。

(3)注意反复讲完一个语法知识点后,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

(4)在语法练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这体现在作业和测验的设计上。学生掌握什么,教师就让他们做这方面的作业。学生会什么,教师就测验什么,从而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注意学生的异体性。“异体性”即个体差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6)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们应明白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提高语言能力。教师在课后把刚学过的语法应用到交谈中去。在练习当中巧设问题情境,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练习。

在英语教学中要达到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必须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样高中语法教学才能真正高效。只要每位教师在高中语法教学上多动脑筋,大胆创新,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参考文献】

[1]沈冬梅.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2):234-241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学习动机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自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中学英语界的普遍关注。它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中学英语教学革命。这种革命首先体现在其基本理念上,“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中以教为主的原则,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倡学生体验参与,倡导发现式学习和培养能力。新课标摒弃了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单一性原则,建立了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倡自主式学习。为此,新课标文本设计上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措施有效吗?可行吗?我们可以从其文本结构上加以分析。

一、课程目标

新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英语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巧、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合发展的基础上,从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可以看出英语标准的课程目标的表述较客观,而从我国外语教师的现状来看,给出一些更为具体的目标会更易于操作,因为一部分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都还有待于提高,而新课标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并没有作具体的阐释,使一些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知所措。而课程目标的可行性在短时间内难以把握,再加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试问,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学习动机从何而来?

二、内容标准

课程内容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详尽描述通常都是分级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也不例外,它采取的是对标准内容分类分级描述,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类别。每个类别的内容标准再进行分级描述。在这里,主要针对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一至七级中语言知识、文化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从过去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发现目前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以下问题:

1.新课标概括性太强,操作性不足,在教学和测试中较难有针对性地执行。

例如,新课标中,语言知识(七级)目标中,对语音的第三点要求是:初步了解英语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这个要求过于概括,在教学和测试中较难操作的。在欣赏诗歌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像在节奏句子中重音和强化音在句子中交替出现,构成英语定的节奏或韵律;注重押韵的形式等方面应对学生作出细化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欣赏诗歌。这样才会真正体现出英语诗歌的魅力所在。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当然也就没有兴趣可言。

2.新课标中有些知识点是大跨度的。

这给教师在教学中很大的发挥空间,但针对考试,难度太大,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例如,新课标中语言知识(七级)目标中对语法要求的第三点:“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这里“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具体指哪些形式?这样会使学生在新课标的课堂上变得沉默而不知所措。因此在内容标准上要进一步细化,让学生明确方向,贴近实际,易于操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实施建议

1.教学原则。

(1)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加强对选修课的指导。

设置选修课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开设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条件和阔宽发展个性的空间。这就涉及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不再是为考试而学习英语,而纯粹是为个人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但选修课可能给教学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它的操作可行性值得探讨。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新课标的这条教学原则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一次英语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加以启发诱导,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说错的学生没有批评,只有激励和鼓励,我想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条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将起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活动类型。

新课标的独特之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优化学习方式。

优化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引入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效果并非理想。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究其原因有二:就教师而言,部分教师根本不理解合作学习,误把合作等同于合并。就学生而言,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没有聚焦主题。我们应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体现,真正实现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与双赢。

新课程的改革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强调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许多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种方式对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而且有些程序性的知识也不适合探究,无须探究的问题也要去探究。学生采用接受式学习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探究式学习应该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结构分析,总的来说,新课标是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及未来的趋势相适应的,但我们还应该深入学习新课标,发现一些不足的地方。为下一次的修订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其进一步科学,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钰柱.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M].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7

《修订稿》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主要方面基本延续了《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对某些具体内容做了微调;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课程评价等意见比较集中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对部分细则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对不同学段和不同地区差异情况的适应性,特别是对小学阶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附录部分分别提供了二级和五级参考词表,课堂教学实例和评价案例也更加丰富具体。

《修订稿》除了体现各学科共有的特点之外,还体现出外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理念更先进。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二是目标更清晰。在对原有五维目标进行微调的基础上,特别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提出具体的分级要求,提供了小学英语教学参考词表(423词),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三是方法更具体。突出体现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更具体,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指导性明显增强。

《通过英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基——英语课标修订组组长陈琳教授谈〈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实施》,载《基础英语教育》2011年第8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减负”这个问题,本次课标修订有很大变化。从英语学科来说,“减负”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量的“减”。修订后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的一些要求有所降低。另外,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措施来实现“减负”:一是词汇量的降低,二是课题的压缩,同时,也应看到,“减负”不单纯是一个“减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兴趣+有效”,使学生爱学、想学、有收获,不把学习视为“负担”,这就实现“减负”了。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问题,外语教学的教学法问题,我们强调外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以实践为主。尤其是小学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上,而不是刚一接触外语就讲授大量的如语法等语言理论,这一点是以前中小学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前的外语教学,教师用汉语整天在课堂上讲理论,教学生什么叫时态,什么叫形容词,什么叫副词等,小学生没有什么开口的机会。我们要打破这种现象,就要坚持实践第一。当然,理论也很重要,到一定阶段,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再去系统学习语法。我们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曾有这样的提法:“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曾有意见认为,我们只提倡一个教学方法,即“任务型教学法”,好像其他教学法都错了。所谓“任务型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在日常教学里注重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即用英语中的“Can do”来要求学生,我们要贯彻这样的理念:无论课内课外,让学生用外语完成我们设计好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情”的能力。为此,在修订稿中,我们对这一理念叙述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课标修订:小学英语有啥变化》,陈力,载《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2年第4期

语言知识方面的主要变化:(1)对要求学生了解的语音、语调现象,明确提出了句子重读、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具体内容(原初中三级的要求)。对关注度很高的音标教学问题,此次修订仍未提出具体教学要求和建议,在学习进程设计上存在断层,留了点儿遗憾。(2)词汇:修订课标首次明确了小学阶段的词汇表,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423个核心词汇。这样,日常教学和评价检测等就都有了更明确的依据。词汇教学途径方面,修订版课标强调要在具体语境中结合音、义、形进行教学。(3)语法:修订版课标明确了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范围: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四种时态;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简单句的基本形式。有了这个范围之后,小学语法教学就有了基本依据,有利于减少教学中的各种极端做法。虽然修订版课标圈定了小学语法教学的五项内容,但具体学哪些、学到什么程度,还得由老师们自己来把握。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教语法也要以理解意义为主,捎带关注一下词句的结构和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就可以了。不宜离开词句的意思、离开具体的语境,去孤立地讲结构、形式的条条框框。那不叫语法教学,更不适合小学生。二是要控制内容的量和深度。不必在教材中见到所谓的“纲内语法”就一个都不放过。如果能把教材中出现较多的、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常用的语法现象,结合具体语境去学习理解掌握,那就很好了。确实需要分析讲解语法规则的时候,也要立足意义,点到为止,不宜搬出语法工具书,把很多不适合小学的内容拿出来给学生“加餐”,那样会导致孩子们“消化不良”。

《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解读》,郑文,李冬梅,载《浙江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新版课标充分考虑到小学英语师资现状,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对小学阶段的词汇(二级)提出了弹性要求,总量为600—700个,列出了423个基本词汇:删除了二级“话题”要求中有关植物、玩具、时间等内容。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中学唱英语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一级“玩演”中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改为“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从把握好语言渐进性规律出发,在一级“写”的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在二级“写”的要求中将“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提前,凸显字母书写的基础要求;在二级“说”的要求中新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做简短叙述”;在二级“读”的要求中增加了“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短信息”等语言运用的要求。这样的调整是为了适当控制难度,并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有利于目标的逐步达成。

新版课标针对实验稿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二级目标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案例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补充和修订。提出“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同时,还提供了大量操作性很强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等,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用英语做事”:能力导向的英语课标修订——专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杨孝如,载《江苏教育研究》C版2012年第5期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8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法是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法知识是保证学习者正确运用语言的必要保证。本文试图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语法教学,以语法为突破,把语法与词法、句法、语篇教学相联,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系统,为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基础。本文试图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一定意义上,人们对语法教学的态度构成了现代外语教学史的一条发展线索。先是由于受到语法—翻译教学法及自身教学环境的影响,中国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在授课学时的安排上让步于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习者听、说、读、写水平能力的低下。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Hymes于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对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交际能力指一个人对于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四个方面:合乎语法;适合性;得体性;实际操作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讲交际教学法并不排斥语法教学,但从实际教学的实际来看,语法教学别放在了一个次要位置,甚至被忽视。这一现象在2000年左右的中学英语课堂上随处可见。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外语教学的重点无一例外地被放在培养学生实际使用外语的能力上。当然,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背负着各种考试的压力,教师们在考试前又往往会加加班加点给学习者补充语法知识,真可谓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其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近年来,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语法教学对提高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的准确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不仅给语法教学带来了新生,而且又重新激发了人们对语法教学及相关研究的兴趣。众所周知,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和“晴雨表”。通过对近五年普通高考试题山东卷(2008年— 2012年)单选题对比研究发现,对语法知识点的考察单选题数占该题型总数的70%左右。所以高中英语课堂必须重视基本语法知识的教学。语法教学再度兴起缘于交际教学法效果不理想,交际教学法强调意义的交流,忽视语法的形式。“Swain(1985,引自戴炜栋,陈莉萍 2005:2 (93))与其同事通过对“浸入式”学习项目的研究发现,虽然学习者接触了大量语料,但仍不能正确使用语法形式。因此他们认为要提高学生实用语法形式的的准确率,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正规教学。”

三、英语语法教学的模式

既然语法教学的价值已经为大多数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认可,那么语法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样教?Ellis(2006,引自白丽梅,黄友之 2011:1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近年来语法教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讨论,包括:语法是专门教还是自然习得,语法教学教学教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教,集中教还是分散教,精教还是泛教等。由于传统的以结构为基础的语法教学存在问题,Long (1991)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以FORM为中心”(Focus on FORM)语言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参照当前的国外语言教学中语法知识的不同处理方法,结合中学英语课堂进行如下探讨。

3.1 过程性教学

过程性教学是一种把交际法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交际为目的进行语法教学,可以实现语言形式与功能的统一(Van Patten,2002)。其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让学习者接触语言形式,对这些形式以明示的方式处理,让学习者知道其功能。然后设计一系列的语言输入处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鼓励学习者理解这些结构,而不是使用它们。但是这些活动有助于学习者在语言输入中产生形式— 功能连接,使他们这些形式的功能,例如在外研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英语(新标准)教材中,每一模块设置一个“FUCTION AND SPEAKING” 栏目,这也体现了语言输入过程中形式—功能连接。当然,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本模块的TOPIC及文本材料以操练语法形式。

3.2 互动性反馈教学

互动反馈的语法教学模式由Lyster和Ranta(1997),Van den Branden(1997)等学者提出。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交际中的过程中的互动策略可以凸显交际中的语言或语用问题,并促使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去修改或加工他们的语言输出时更精确易懂(Ellise,1997,引自衡仁权, 2007: 6 (29))。它利用协商和修改策略,具体指重复、请求解释、检查确认等形式,使学习者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注意目的语中的语法结构。互动性反馈教学可以在明示简单语法形式的基础上,在学习小组内就某一话题进行操练,以达到知功能,懂交际的目的。当然老师在课堂上,应巡视组内学生的交流情况,已掌握学情。

3.3 增强文本的对比度

增强文本的对比度就是通过用粗体、斜体、下划线、大写等方式使文本中正常情况下学习者不会留意的语言形式变得醒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买几只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把老师讲到的重要的语法点标出。这样可以有意识呈现目的语的语法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语法结构,利用学生的视觉选择性,达到复习的效果。该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效果较好。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大,在语法规则推理与假设,语法结构的建构与重构过程中,仍然需要老师的讲解和指导。在语法教学环节,我们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灵活采用归纳法或者演绎法突破语法点。

3.4 任务型语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界广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已经被运用于语法教学之中。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对形式的意识程度。同时,这些任务有时交际性的。因为,这些任务必须要求学生参加以意义为主的交流。Ellis(2003,引自包天仁,崔刚 2012: 84—93) 指出,有三种类型的任务:以结构为基础的产出型任务、理解任务和增强意识的任务。产出型任务使用目的语的形式来完成交际活动,任务的材料从性质上来讲不仅仅局限于语法结构,但学习者必须借助语法结构来完成这些任务。理解型任务是为了让学习者注意和理解输入材料中的语法结构。一般情况下,这些输入材料含有一定的刺激信号,而且要求学习者做出适当的反应。上述两种任务类型都是以暗示的方法在交际活动中介绍语法结构。而增强学习者语法意识的任务则是完全采用明示的方式,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结构完成任务。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语法教学是制约学习者准确使用目标语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应坚持语用,语法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习得对于语法生成的影响。国外学者就外语学习中语法教学的作用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充分重视语法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戴炜栋,陈莉萍. 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93

[3] 白丽梅,黄友之.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理论述评 [J]. 基础英语教育,2011,(1):3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9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14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从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英语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的起因,是引起一切注意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我们课堂实效的试金石。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逐步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呢?例如: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师生互动,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谓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是指英语教师运用口语、手势、表情、w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必要的教学手段等来组织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的环境。它并非真实的语言环境,但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灵活,收放自如,而且节约了教学资源。

例如,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课中,笔者找了十来个学生分成两组来扮演剧中的人物角色,Shylock的贪婪和Portia的机智勇敢,学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而这正是常规教学中所欠缺的部分,学生亲身参与,兴趣就会特别高,其效果要比教师枯燥的讲解深刻得多。这样,这节英语课就变成了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的英语实践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英语教学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单方面只责怪学生。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重视过程,享受过程。因此,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是学生的“学长”,而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而且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教师在确定任务的前提下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如何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感受成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热情、存在问题、学习效果,教师都要做出有效的评价,予以认可、鼓励、给予希望,激励奋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抬头走路”,这句话包含着深刻内涵,要求教师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评价学生时,不仅看他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看他是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感情。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进步,善待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

接下来,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也是时展的一大趋势。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采用场景式任务教学,预先设置好场景,使学生可以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这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又可以帮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生活中习得英语。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口头语言本来就不像书面语言那样严谨,即使犯点错误也无关紧要。只要不影响交流,注意力应放在流利程度上,而不是准确程度上。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对说英语的恐惧,使他们愿意开口。

三、英语教学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着眼于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中学生仍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因素的支配。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即注重情感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10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用语人文性工具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2001年版的基础上对课堂用语作了多方面的改动,新版的英语课堂用语有新内涵、新思路。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新版英语课堂用语,发挥好其教学作用,以此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是本文要讨论的重要话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的定义

开展一节英语教学课需要用课堂教学用语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就是呈现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程、监控教学效果的特定教学用语,主要指英语。因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型不同,教学达成的目标和具体情景不同,加之语言的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灵活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把握好英语作为教学的目的语和教学的媒介语的双重任务。

二、对《2011版课标》中课堂用语的认识

《2011版课标》中增加了很多对孩子学习情况的追问,例如:Any problems ? / Are there any questions ? Do you understand ? 这些提问式的的用语起到了提示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促使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学习表现,如注意力分散、喧闹等,其实这些行为说明了孩子在英语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学习困难会使孩子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时教师就应用鼓励性的话语对孩子传递信任的信息。《2011版课标》中增加了很多对孩子激励性的话语,充分发挥了鼓励的积极作用。例如:Take it easy .Don’t worry.

Take your time .Try it one more time . That’s ok , No one is perfect .这些话语充分显示了包容和激励的内涵,更显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人性化特点。

人与人之间应是平等和谐的,说话委婉一些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交流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委婉的语气是注重英语

的教学功能和交际功能的生动实践。《2011版课标》中的课堂教学用语从多方面体现了询问式交流风格。例如:Are you ready to class ? Attention , please ! Shall we ...?

每个人对己、对外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感情。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的人性化特征应包含:对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理解、对孩子不足的微笑态度以及给予孩子生活方面的关心。《2011版课标》中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温暖语句。例如:How are things with you ? Happy children’s Day! Enjoy your weekend ! Have a good time !

任何一门语言还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英语教学用语的工具性特点在于使教师更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孩子能更自如地内化语言知识点。《2011版课标》在语言的工具性方面做了很多调整

首先表现在话语使用的策略性方面。

《2011版课标》在课堂用语中增加了对孩子学习策略的指导用语,如:Just listen . Don’t repeat ; Listen with your books closed; Listen carefully and do what I say . 以上三句有不同的指示侧重点:第一个侧重于对中低年级学生做出听的指导;第二个指示学生把注意力专注于听方面;第三个以任务为核心,要带着任务去听。这三个句子说的很具体,有层次性,听得层次在渐进提升。

要问有度,才能答自如,恰当的提问是巧妙引领课堂各要素整合、互动的关键因素之一。《2011版课标》中的“What happened to Mary ?”是在《2001版课标》中的“Where’s he /she ?”基础上的改进。因为我们身边大部分孩子未上课的原因是生病了,用:“What happened to ... ?”来提问,显然问的更恰当、贴近实际,充满了关爱的情感。

三、把课堂教学用语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思考

将新的课堂教学用语融入实际课堂教学之中,要有步骤、有计划。

有步骤要求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更换原有的孩子熟悉的教学用语,应采取逐步补充和渗透的方法。

有计划要求教师要通过长期的、有的放矢的教学实践,逐步改进教学用语的使用,同时生动地运用肢体语言、眼神、表情等,把课堂教学语句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笔者建议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改进。

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妙用评价语,常用祝福语;以策略化为准则,明确多种技能要求,践行真实互动.

给孩子积极、正面的评价,孩子就会易于接受,能起到减轻学习压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在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使用“It doesn’t matter .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No one is perfect. Can anyone help him/her ?” , 以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困难,轻松走出困境。

在每个学期里有很多节日,也总有一些孩子会遇到自己的生日,这时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祝福语,根据具体情景,给予相应的祝福,这就是最实在、最真切的人文关怀。例如:“Enjoy your … . Happy New Year ! Have a nice vacation .”

四、结束语

语言是现实生活思想的外在表达,我们的教材在改变,大家的教学观念在更新,因此自我运用的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也要结合实际不断说实、说精、说妙,以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11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8-02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外语做事"。①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是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任务型教学法理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20世纪70年代,N.S.Prabhu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rgalore Project),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Nunan (1989) 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1]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

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教育家 Littlejohn认为:"任务型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完成任务(即目标为导向goal-oriented)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语言,即学生要使用他们掌握的所有外语知识和一切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目的。英国学者Thombury(2000)认为:在真实的语言交流中,倾向于用"词句库"中现成的词句进行交流。口语的流利程度取决于"词句库"中现成词句的贮存量,以及提取这些词句的能力。这样一来,学习者大脑中"词句库"的"建设"就成了英语教学所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通过学习脱离了上下文/真实语境(decontextuslised)的词语和句型无法进入到这一"词句库"中,因此也就无助于语言在真实场合下的有效使用。只有学习者在真实场景交际的情况下使用已经学过的语言,这些语言才能在"词句库"中贮存。因此,任务型学习的活动模式应运而生。

任务型教学法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既重视语言结构,更重视语言交际,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不但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

二、 任务型教学在我国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适用性

1.从理论上看任务型教学的适用性

《新课标》》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本身的构成。它并不仅仅指交际功能。从外语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上看,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语言既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交流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不仅能够拓宽交流渠道,而且有利于心智的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同时,《新课标》体现的语言学习观,就是不能把语言单纯看作一个知识体系来记忆和学习,而应该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其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完成诸项语言任务;(2)调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表达的过程,反对听说法对某种句型的反复机械操练;(3)鼓励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4)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表达的流畅性重于表达的准确性(Ellis R. 2003)。Willis对"任务"的定义"是学生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使用目的语来获得产出的活动(1996)。David Nunan(1989)认为:交际任务是知道自学系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3]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因此,我们看出任务型教学非常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新课标》如此重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就是因为这一教学途径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教育目标。

2. 从教学实践看任务型教学的适用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2011),《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设定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各分级目标要求。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要做到这一转移,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的变化。这种角色的变化需要我们的教师去认真地把握。教育家Scrivener(1994)要求教师能够了解:如何设计任务型的活动,知道何时使用它,如何使用它,谁使用它,以及掌握组织开展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技巧,分析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型活动中分别担任的角色和责任等等。

因此,总的来看,任务型教学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对我国新课程改革有着很强的适用性。通过教学实践,同时也证明任务型教学法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也为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三、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任务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理解是模糊的。相当部分人错误认为"任务活动设计"实际上就是语言操练。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肤浅。甚至在一些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了解甚少,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任务的设计和具体操作还缺乏正确理解和足够的认识。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准备不够,教师的语言基本功较差,灵活处理课堂能力较差,都会影响活动的实施。另外,我国特有的外语教学环境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为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如:评价制度、课时安排、班级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根据调查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1. 加深对"任务型教学法"内涵的理解

首先实施任务型教学要贴近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既要有适当的难度系数又要有可操作性。太难了学习者会产生焦虑,太易了会令人索然无味。关于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的难度,Brown etal(Peter Skehan,1999) 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并进行过分类,其中一种是根据任务的性质(nature of task),包括静态任务(static task)、动态任务(dynamic task)和抽象任务(abstract task)。上述第一种只涉及视觉信息,用于单向的弥补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如向别人描述简单的事物等;第二种涉及信息因素的变化,比如描述车祸、讲故事等;第三种涉及非语境化的信息因素,比如发表一种观点意见等。针对不同的外语学习者的教学任务在设计上应有所变化。对初学者,可设计一些简单的静态任务,如描述简单事物或过程等;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设计一些动态性或抽象性任务,如让他们用英语打电话、向旅行社订票、向老师请假、到超市购物等;或设置对话,让一方说服另一方,如"中学生上网好不好"展开辩论等。

2.加大语言教学与语言认知结合研究的力度

在我国英语实施任务型教学,由于缺少理想的语言环境,因此要兼顾意义与形式。既要注重任务的真实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又要有意识地为某些语言结构的使用提供机会,做到有些语言结构是可选择的,有的选择是唯一的,以此促使学习者语言信息的吸收、消化,帮助他们调整认知图式,实现他们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4]同时,教师在知识重构的过程中,应充当引导者和反思者的角色。教师在执行任务中对出现的错误应该进行适当记录,进行分析反思。因为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错误能反映其语言习得的进展程度,显示知识建构的过程特点,暴露其认知图式的薄弱环节。老师可以觉察个体差异,对症下药。完成任务后要进行评估,要发动学习者积极参与评估,使他们成为主体,从任务的设计、执行到结果进行正反总结;对任务中有较强语用功能的语言结构,要适当进行演绎。

3.加强任务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强调任务型教学法,并不是说全部抛弃其他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从一种教学法过渡到另一个教学法是个渐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个过程的连续体。在很多的教学环节上,将因人、因地、因时而异,采取不同的、更有效的方法。比如,中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可能用传统的方法比较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母语基础,可以联想;而儿童学习英语就不同了,往往要结合儿歌、舞蹈、卡通图片,实行趣味教学,寓教于乐。

4.加快教材改编及重建教学评估体系的速度。英语教材是阻碍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任务型教学为编写原则的教材一定要乐于被教师和学生接受,有利于课堂中主动而准确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同时以考试为主要导向的评价方式是影响任务型教学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考试模式直接影响教师的上课模式。因此,在推广《新课标》的同时,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快考试制度的改革。

四、小结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产生和流行都有其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以及社会文化的成因。每种方法既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有它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灵活选择和运用,以使任务完成的效果更佳,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和培养;[5]大胆探索理性推行,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任务型教学法[EB/OL] . http: // / link?url,2013-10-11.

[3]李粟.《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任务型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2/09.

[4]周玉萍,吕卉.新英语课程标准下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8.

[5]吕京.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

英语课程标准范文12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

二、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处于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三、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吃透”新《标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教师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标准》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五、正确引导,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

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特色教学

推进创造教育,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教师的创造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根据实际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就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创造力。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学”,其结果是既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又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

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