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

时间:2022-10-31 14:36:20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精细合成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44-02

应用化学是介于理学化学和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之间的应用型工科学科,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精细化学品生产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上精细化工在化工比重达85%以上,我国只有50%左右,而我们安徽省比重更低。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发展起相对集中的精细化工产业群,这也为安徽的精细化工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化石资源的消耗,对利用生物质生产精细化学品的技术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开展精细有机合成及其工艺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我省乃至我国的高分子材料化学品生产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提高生产中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家“十一五”和安徽“861”行动计划都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撑产业;精细有机合成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一、已有的理论实验基础

《精细化工工艺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承担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门课程。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天津大学唐培堃和冯亚青主编的《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第二版)。该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主要有精细有机合成反应理论、精细有机合成的基元反应以及有机合成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十三个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组成,各个单元反应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由于课程内容涉及的较多,其中不但有一定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拥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在教学时如果仅仅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或讲授实践知识,将教材上反应的特点与规律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板,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另外,如果执行教学计划时,理论课与实验课间隔时间过长,课程教学无法实现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失去。与《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是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实验。该课程作为一门高年级的化学工艺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实验必修课,是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际应用的一个延伸。该课程希望通过具体的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验操作培训,来强化并提高学生的有机合成实际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对精细化学品的掌握。同时,希望通过该实验课程的训练,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继续深造和就业打下基础。然而,目前就《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而言,除了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我们学校和有很多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还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内容的课程;一些学校尽管开设了这类实验课,然而与《精细化工工艺学》相配套的教学内容还是以传统方式的综合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并且实验项目及相关的实验条件、实验药品、实验仪器都是教材上规定死的,甚至一些实验工艺相对陈旧落后,有时候常常是让学生依照讲义,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利于提高学生科研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作为高年级专业实验训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安徽省委文件《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10)9号)曾指出:我们要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并且广泛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基地、本专科生实习实训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将高等教育不断延伸到企业,并最终融入进社会。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时展的需要,全国各地很多的地方院校纷纷提出应用型和工程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黄山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学校发展前景,也将学校定位为地方型应用型本科院校。鉴于以上原因,结合我校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宗旨及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建设特色,面向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开展精细有机合成实验,提高学生对精细有机合成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和黄山安徽永佳集团及其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市恒(新)远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市华惠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市强力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市华兰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市创联洗涤科技有限公司、黄山新力油墨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一批当地龙头企业研发实验室已基本具备开展此类实验的条件。

二、拟开展的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改革的起点是首先要建好相关的实验平台,并设置对应的实验内容。我们拟开展的实验教学改革就是以《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中的十多个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理论知识为指导和当地精细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为依托,并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拟开设出具有实用性和前沿性的实验:实验一: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醇硫酸钠的制备。实验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的合成。实验三:阻燃剂—四溴双酚A的合成。实验四:内酯类香料—香豆素的合成。通过开展这类实验,可以使学生:(1)了解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和一般制法;(2)学习增塑剂的基本知识;掌握酯类增塑剂之一DnOP制备的实验方法;(3)学习阻燃剂的基本知识;掌握直接溴代法制备四溴双酚A阻燃剂的制备方法;(4)学习合成香料的基本知识和用Perkin反应制备香豆素的实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普及学生对绿色化学含义的真正理解;弥补我院没有开设精细有机合成实验课程的不足;并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校企共赢的目的。开展这类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实验,可以分别设置不同实验条件,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的能力。

《精细化工工艺学》实验课程课题组的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员中硕士博士人数比例占全部成员的70%,既有多年从事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和精细化学品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又有长期从事精细化学品产品开发工作的企业工程师,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多次承担各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企业技术研发改造项目,积累了很多教学改革和生产实践经验,并且黄山学院和安徽恒远化工有限公司对这项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也将给予大力支持,他们承诺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和提供到企业调研和测试等方面的便利,这些条件将能保证本实验课程改革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唐培堃.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M].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2]高兴文.《有机合成》课程改革与实践[J].化学试剂,2010,32(2):189-192.

[3]李江胜,李浔,黄朋勉,等.逆合成分析法在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0,38(7):254-255.

[4]张庆,王键,滕俊江.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6):222-223.

[5]张庆,巩育军,苏秋芳等.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6,33(12):108-109.

[6]王巧纯.精细化工专业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7]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35-38.

[8]徐金明,李长江.《精细化工工艺学》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186-186.

[9]周莉,刘波.精细化工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8,(5):71-72.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 化工专业课程 研究性学习 选题 实施

研究性学习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作为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参与、尝试、体验中学会主动学习,能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被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普遍认同并广泛加以实验研究[2]。在我国,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本科及高中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相关指导性文件。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

1、研究性学习切合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针对具体职业而言的,学习专业课程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其学习目标包括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典型产品的合成工艺、精细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和常用合成设备等。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维持性”为特征,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的“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需求[3]。教师只能部分地呈现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合成原理,从理论上讲解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倾听、练习,没有办法感受真实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不能获得有机合成的整体知识。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项目研究,学生主动查资料,学会如何获取知识;通过设计合成路线,能够知道什么是生产工艺;通过主动深入企业,能够清楚什么是生产技术。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有机合成知识的获取开辟多种渠道。

2、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欢迎,企业支持

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是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和项目研究的实践性,需要学生主动与企业广泛接触。首先,研究项目的确定必须来自于当地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教师需要经过对企业的调查,才能找到与课程相关的典型产品合成的研究项目,学生需要下企业,亲身感受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才能有目的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项目;其次,学生必须与生产与技术岗位的工人师傅接触,才能搞清楚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第三,学生必须深入到车间,才能懂得典型的生产设备及其操作技术。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学生在研究的活动中产生的愉快反应会激励他们自发地学习、科学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掌握生产技术,进入职业角色,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也将成为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4]。同时,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频繁地与企业接触,让企业充分了解学生,为企业挑选人才创造了机会。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得学生欢迎,同样也得到企业支持。

3、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广阔的空间、时间

高职教育的背后是企业支撑,化工高职面向的是当地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企业,专业教师与这些企业或多或少的都有联系,这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既没有普通高中所要面临的升学压力,也不需要像本科生那样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1、选题原则

(1)属地性原则。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把知识和技术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5]。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伴生发展关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离不开属地相关企业的支撑。所以,研究项目应在通过对属地化学工业园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化工企业生产产品的实际情况产生。

(2)全面性原则。《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以单元反应为体系,单元反应包括:卤化、磺化和硫酸化、硝化和亚硝化、还原、氧化、重氮化和重氮盐的反应、氨基化、烃化、酰化、水解、缩合和环合。教师在确定选题指南时,应根据属地有机化工合成产品的实际,尽可能涵盖所有的单元反应。学生自主选题时,应避免重复,确保所选的研究项目覆盖所有的单元反应。

(3)专一性原则。《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学习《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一是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二是懂得典型产品的合成工艺,三是掌握精细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四是熟悉常用的合成设备。《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尽管各单元合成条件不同,但合成工艺基本上大同小异。学生选题时,只要自主选择一个项目,通过系统研究,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

2、项目来源及选题

(1)项目来源。《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项目属仿真课题,应由教师事先确定。

教师首先根据课本相关章节教学目标确定选题方向,然后从当地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生产企业的产品中确定研究项目,编制并《选题指南》。选题指南应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法与手段、合成产品与企业休息、企业技术人员休息等。 转贴于

(2)学生自主选题。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由2-3人组成课题组。选题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有机合成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合成设备及产品用途等,激发学生研究欲望,为学生自主选题创设情境。每个课题组的学生在参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选题指南自主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研究。

3、研究项目举例

根据《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单元反应,从当地化学工业园区化工生产企业的近百种产品中,筛选了20种产品作为学生研究的项目:如合成有机中间体,“2,5-二溴-3-甲基吡啶”;合成防治麦类锈病的“邻氨基苯磺酸”;合成油溶性的偶氮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合成金属钝化剂“N,N’-二亚水杨基-丙二胺”;合成有机合成中间体“对甲氧基肉桂酰氯聚丙烯酰胺”;合成农药地亚农的中间体“2-异丙基-4-甲基-6-羟基嘧啶”;合成化学抗菌剂“2-巯基吡啶”等等。这些研究与项目几乎包含了《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中的卤化、磺化、硝化、重氮化、酰化等所有章节的内容,同时又是当地生产的产品,学生研究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课程研究性学习,采用三种学习模式,即开放课堂学习模式、项目研究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

1、创设情境阶段

长期以来,高职教学与中小学一样,基本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习惯于这种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渡到研究性学习,必须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引导,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意义;二是精心组织参观考察,让学生了解该课程与化工企业生产的关系;三是下达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和研究目标;四是开放学校资源平台,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

2、研究准备阶段

首先,建立研究小组,一般2-3人。其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究兴趣,从教师编制的课题指南中选题。第三,研究小组根据选定的题目查阅文献和资料,主动与聘请的企业指导教师联系,自主咨询和参观,根据教师的开题要求完成开题报告。第四,教师利用课堂组织开题活动,交流设计方案。

3、研究实施阶段

合成有机化合物,其原理基本都一样。首先是研究反应机理,然后是研究合成工艺,最后是选择合成设备。研究反应机理,需要化学基础知识,学生必须学会从课本、从参考书、从互联网等媒体中查找资料、选择资料、分析资料。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研究合成工艺,需要化学工程方面知识,学生必须学会从课本中学习一般的生产工艺。然后到企业去,从实际化工生产中了解、分析、总结所研究合成产品的生产工艺。选择合成设备,学生必须依靠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一起研讨合成产品所需的反应设备。

研究实施阶段,一要注意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知识相结合,需要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经常下企业,深入车间。通过自己观察、向工人师傅请教获取实际生产知识。二要注意课堂辅导与班级交流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引导,利用课堂,向学生提供包括研究程序、学习信息、学习资料等学习服务。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设计,如反应机理、合成工艺、生产设备等,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及时做好学习评价工作,以促进研究的深入。

4、总结评价阶段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研究成果,就是每小组提交一份《××有机产品合成工艺说明书》,教师必须统一编制说明书格式,包括反应原理、反应机理、设计基础条件(原料规格、产品规格)、工艺方案选择及论证、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选型、车间设备布置设计、环境保护及重要参考资料等。研究结束,要组织答辩和评价。研究性学习,及时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非常重要。通过终结性评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系统化,学生能够锻炼化学思维能力与应用技巧,能够培养和增强化学应用意识和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布局的意识,以及能够具备应用最优化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因为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不满足于书本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允许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实践情境中,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研究中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敢于研究、乐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研究主体,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成菊 高职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之我见.高教论坛,2009年11期。

[2]缪雪晴 林道荣 吕效国 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实施.高等函授学报,2009年第2期。

[3]周光礼 朱家德 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及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由于化学工业的相关领域极为广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就非常多样化,各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亦不尽相同。我校近年来根据社会经济、工业发展的需求趋势,兄弟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我校原有的相近专业优势,设置了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逐步建立了适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2008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有7届本科毕业生,其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社会反馈积极.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中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使不同高校既有统一的规范,又有不同的专业特色,根据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和业务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较宽的化工应用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从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公共课、基础课除外)应由基础化学课、工程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3部分组成。基础化学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工程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专业方向课:可根据具体方向选择专业化学课,如电化学工程方向可选理论电化学、化学电源工艺学、电解工程和电镀工程等。精细化工方向可选择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另外实践性环节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提高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

就专业方向而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是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该是培养具有较扎实及宽广的化学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总体设计中要体现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重视实验、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合理利用广西及学校的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注重社会需求基础上。据此,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方向设定为:电化学工程与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传统工笔人物;线造型;写意性

提及工笔人物画人们总会联想起它在表现方式上的细腻工整和表现效果上的“写实”性审美取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细腻工整或“写实”是工笔人物画唯一的艺术特色。《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画有疏密二体”,“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盻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吴笔不周而意周。”由之,传统工笔人物画是“写实”画同时也具备“写意”性趣味“奔放自由”的特质,以书入画、老庄玄学思想、文人写意论和画家的人格追求正是促进这一特质发展的必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形成的因素。

一、技法基础——以书入画

综观中国美术史,我们不难发现书法的发展要晚于中国画的发展,当中国书法找寻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后,中国画反借鉴书法中的线条用笔使得传统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表现形式变的丰富起来。所以书法的用笔给传统工笔人物画带来的首先是用笔技法方面的影响,即“写”和“法”的“书写性”用笔。

从篆书到隶书、楷书、行书、行草书、草书,中国书法形成了以线造型的独特表现艺术。书法作品中的线条体现了时间造型和空间造型,运动和节奏。线条在毛笔的运行中勾勒、盘旋、顿挫、往复、聚散、提按,再加上墨的浓淡、干湿、枯润等多种变化,达到了通过线条造型达意,抒发情怀。工笔人物画(尤其是白描)以线条为主要造型语言,画面全凭线条来担负起塑造形体、表现神韵、传递感情的重任。早期中国传统人物画作品的线条是力变均匀、细匀圆转而较少变化的,到魏晋南北朝时,陆探微、顾恺之等工笔人物画大师的线条也仍是“细如蚕丝”缺少变化的。“其实这就是篆书的笔意,当篆书发展到隶书,中国画的用笔也开始有了提按转侧、粗细顿折等变化,通过对线条造型的疏密、虚实处理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空间关系;通过线条的曲直、刚柔、粗细来表现物体的质感;通过线条的顿挫、转折来表现形体结构与透视变化;通过行笔快慢、抑扬来表达情绪。”。由此,线条的书写性拓展了绘画的表现语言,丰富了线造型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同时也使得线条的性格更加多样化、复杂化、意趣化、风格化和精神化,促进了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的精神追求。

“看画之法,如看字法。”“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应从八法求。”以书入画是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发展的必要条件。当然它也给传统工笔人物画带来了平面的造型结构,以及笔墨思维表现方式等。

二、文化基石——老庄玄学思想

“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p228)“中国文化的精神博大而精深,中国文化以哲学为核心。”孔子的“游”,道家的“道”,老庄的“虚、静、明”无一不是中国绘画的文化、哲学内涵。就“写意”精神来说,尤以庄子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庄子思想流行于魏晋、宋梁,其实庄子不是以追求某种美为目的,而是以追求人生的解放为目的。然而庄子对这种美的把握及在这方面的了解、成就,形成了“直接由人格中所流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写意’不是‘画法’而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观念。……是中国画论中提出的美学精神和艺术观念。”“写意”精神的提炼在于创作主体,在于审美主体,故写意精神可以无处不在。所以传统工笔人物画既具备写“物之神”、工整细腻、严谨的特征可以表现为“写实”画,也同时表现出“写意”画的韵味。因而悉数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佳作都表现出了直接由人格而流出的艺术美,并即而以此陶冶其人生。“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老学、庄学所演变出来的魏晋玄学,它的真实内容与结果,乃是艺术性的生活和艺术上的成就。”由魏晋玄学到人伦鉴识,竹林名士对“清、虚、简、远”的生活情调上的追求是庄学情调上的超越,也是由思想认识上升到人格和艺术美的追求,“而人伦鉴识作了艺术性的转换后,便称之为‘神’”。“神是人地本质,也是一个人的特性。必传神,而后始尽到人物画的艺术地真。”由“魏晋时代开始的人物画的传神——亦即气韵生动——的自觉”,到文人写意的“忘我”“物化”“虚静”“平淡天真”实则是庄子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这种哲学思想指引着传统工笔人物画家们不断提升审美趣味,表现出超于世俗的艺术境界,从老庄、玄学、孔孟中感悟到的审美追求是促使他们拒绝单纯的物象形体的追求转而探究物象精神价值的文化基石。

三、时代因素——文人“写意”论

文人画兴起于宋,但文人画的精神内涵有其承袭性和时代性。南北朝时姚最的“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的论说便可见后世文人写意画的精神内涵之渊源。宋时以苏轼、欧阳修、文与可、黄公望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提出了“不以形似”的画学思想被称为“文人”写意观。此后,文人思想不断发展,先后又引申为赵孟頫的“古意论”、倪瓒的“逸气说”等。“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清閟阁全集》卷十),“爱此风林意,更起丘壑情。写图以闲咏,不在象与声。”(《清閟阁全集》卷二《惟寅远寄佳纸命仆写图赋侍》),“逸笔草草”就是“不在象与声”,“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就是“写图以闲咏”。不求“物之形”但求“人之神”,倪瓒的文人“写意”观受到了当时文人画家墨客的普遍青睐、追捧,在元、明、清三代成为时代追求的主流。唐以后工笔人物画由于其绘画题材的局限性和对写“物之意”的过分程式化(写实方面)追求使得文人画家们少以此内容、手法创作,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审美要求下,传统工笔人物画要发展就必须突破程式化规范,秉承时代审美要求,所以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写意”路线是当时传统工笔人物画家们自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宋以后,在工笔人物画领域出现了如李公麟、武宗元、李唐、李嵩、赵孟頫、陈洪绶以及任伯年等大家,故而,文人“写意”精神的普及是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发展必要的时代背景。

四、主观条件——人格、思想的超越

传统工笔人物画发展到宋,形成了完备的造型方式和高度成熟的表现技法,这使得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日趋程式化。至此,画家自身的人格、思想的超越便成为了工笔人物画线造型写意性趣味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的文人都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他们向往庄子的“虚、静、明”的圣人人格,也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政治思想,然而仕途的挫败和“出世”与“入世”的儒道思想总是让他们对现实存在很大的不满,政治、现实中不能抒发的情怀郁积激发了他们艺术思想的超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陈洪绶、任伯年等。陈洪绶是清末工笔人物画的大师,他沿袭了宋时李公麟等人对工笔人物画线造型写意性趣味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造型手法。他对人物的造型手法被称为“高古奇骇”。陈洪绶一生历经坎坷,在政途上亦是一生不得志。他独特的“笔线森森然如折铁纹”的线条充分显示了他削繁求简之妙的才华,以及于拙怪诞的画风,是他奔劳坎坷的一生和倔强的性格的写照。他的代表作《屈子行吟图》描绘了屈原这个忧国忧民、长期流放、浮沉在苦海中的爱国文人形象,作品用线条勾描为主,笔势苍老润洁,勾勒简练畅率,刚柔相济,飘逸咸涩的线条带来的凝重感透露着与吴道子所画的佛的飘逸迎风感完全不一样的金石味,线造型古拙粗犷,极具装饰性的形式美,陈、吴都是借助于“风”这一“无形幻化”的中国文化精神中“意”的物象来描绘人物的神态,“中国画是借助意象表现自己的一种感受,或表现自己的一种经验,而不是直接表现人本状态。”在这幅图中“风”这一意境的所承载的是一个满怀家国之痛的文人精神,此意境实乃画家“心”的切身体验。

五、结束语

品读传统工笔人物画佳作可以深切体味到画家的写“意”性趣味,然而这一审美追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宋以后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画坛主体地位被山水、花鸟取代,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并未停滞,我们不应忽视了传统工笔人物画在由显到隐的发展,和在画坛寻求一席之地而做出自身革新的努力。因此,追寻这些脚迹,正确对待和继承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艺术成就,了解和提炼时代的审美需要才能使工笔人物画在当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彦远.中国古典名著选·历代名画记(韩放主校点)[m].京华出版社,2000.5.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7.

[3]王德年.21世纪美术教育丛书·中国人物画技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

[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5]徐复观.艺术的精神[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6]马鸿增.马鸿增美术论文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5.

[7]孟兆臣校释.画品[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1.

[8]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集美术卷[r]

[9]梅墨生.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0]刘晓纯.“2004新写意水墨画邀请展”展前对话会记录稿[j].http://arts.tom.com/1029/2004/11/23-58591.html

[11]水天中.李公麟和他的时代[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6.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本人结合高职《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教学实践体会,对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1.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1]是高职高专化工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卤化、磺化、硝化等12种单元反应技术,了解精细化学品合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生产过程及工艺设备等技术问题,使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具有共性的技术,以指导新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我院《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是按照反应单元和合成典型精细化学品实例的顺序编排的。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单元反应机理抽象复杂、合成流程及设备多种多样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这门实践性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单元过程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具备设计精细品合成工艺流程和工艺优化选择的能力,并且能为以后走上生产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就必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的体会,认为可以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

2.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1 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2]

教高16号文件[3]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精讲要点,突出重点,解释难点。本门课程由单元反应技术组成的,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反应机理繁多。如在讲授磺化、硝化、卤化、烷基化、酰化、氧化、还原、缩合、重氮化等单元反应时,涉及到的反应非常多,不必要照本宣科,应选择一些实用的反应进行精讲精练,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起到能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反应机理方面,学生不好掌握,更是不好理解,实用性也不强,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讲授每一单元过程的影响因素时,物理因素的影响如浓度、物料配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溶剂、催化剂、物料的纯度、反应介质的ph值、反应的终点控制、反应设备的选择、传热等因素应根据具体的某一单元过程应重点讲授,特别是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的影响。对于每一个单元过程的应用实例,可以选择一个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产品加以说明,使学生活学活用,应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裁减,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教师与教学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完成教学任务。

2.2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4]

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形成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失严肃,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有所成。而且无形中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实质来理解每类反应,以点带面,让学生从纯粹的记忆中解脱出来,做到知识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讲授c-酰化时,组织学生结合c-烷基化的内容,找出两单元反应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两者的反应机理都属于亲电取代反应历程,由于烷基的供电性,c-烷基化是一个连串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的配比和反应时间,避免较多的副产物生成;由于酰基是吸电子基,在芳环上引入酰基后,其电子云密度降低而不易发生多酰化、脱酰基、分子重排等副反应,c-酰化收率一般较高。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再如:在“苯甲酸制备”的实验中,采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氧化甲苯制得产物,但高锰酸钾水溶液与甲苯的有机相极难互溶,反应在非均相体系中进行,较难控制,反应所需时间较长,而且产率也低。针对这些情况,启发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相转移催化”这部分知识来合理改进实验操作。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分析和讨论,决定选择季铵盐(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对原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转移催化”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用对比的手段,进行对比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3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5][6]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例如:可以在先一次课结束时把课程中的某些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预习及准备几个问题,并明确告之下次课请学生上台讲解或讨论。每6~8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轮流选派代表上台讲解或发言,学生讲解完以后,其他同学或提问或补充或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该法鼓励学生相互竞争,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表现自我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4 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所谓的情境模拟就根据教学项目的内容,将学生安排在一个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去,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去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讲授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对于工艺流程和关键化工设备的讲授,我们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先随机以6~8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自己定好角色(老板、客户、技术人员等),然后去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提问与讨论,师生互评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往往与项目驱动、引导文法等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方法。

2.5 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7]

《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是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一门专业课程,甚至可以说是实际生产的缩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具体的生产实例贯穿于各单元操作的讲授中,将丰富的科研实践渗透在理论教学中。除了在学校设置相关实验外,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去看看相同的产品的工业生产流程。把工厂的流程与课本上的内容作比较,看看有何异同。我院化工系各专业的学生都安排有专门的时间到附近的茂名石化、新华粤、鲁华等大中型化工企业实习。教师可以考虑把教室搬到车间进行教学,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学以致用的工作态度,提高其表达能力。

3.结语

本文就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能有效地培养其沟通与表达能力。此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8]。

参考文献

[1]林峰.主编.精细有机合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09.

[2]程毓,张明.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3(6),72-73.

[3]刘晓东.高职高专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在线,2006,621:11

[4]李勇.《精细有机合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j],科技教育,2008,no.30.

[5]毕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3,1,21,20-22.

[6]鞠剑峰.精细化学品教学改革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2005,6,2(21),91-93.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陶瓷;形式;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58-01

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艺术陶便伴随陶器的产生而出现。其后,陶器经过商周原始瓷的出现,于东汉时期形成瓷器,艺术瓷也因而得以问世。当我们审视那些敦厚质朴的彩陶器物时,便很可能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人文思想。在这里我便从艺术设计史论的角度,对历代陶艺的演变历程做一简要的总结分析与比较,通过对艺术瓷进行划时代,即三个阶段,主要从艺术瓷的雕塑形式与人文文化方面来探究。

一、东汉至隋唐时期

在东汉至隋唐时期的第一个阶段,东汉晚期的艺术瓷制品,受同时期艺术陶制品的影响,结构较为复杂,情节雕画得十分丰满细腻,因而具有整体的宏大与壮美。三国时期的陶艺往往形体不大,但却十分饱满壮实[1]。西晋时期的陶瓷结构,表现为雕塑形象与实用器皿的巧妙协调,无论大小都很具有分量感。东晋与西晋相比,更趋向于注重刻画的细巧方式,反映出一种崇尚典雅景致风格的倾向。南朝时,陶瓷的装饰多由单线纹饰演变成细腻的浮雕形式,布局华丽规整,因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多以莲花为主,反映出一种华美和虚静的审美倾向。隋代时,艺术陶瓷的面貌更注重向现实人物的本来面目靠近,精雕细致的刻画呈现出朴实自然的风貌,反映出返归自然、追求朴实真切、反对虚浮夸耀的时代风尚。

二、唐宋时期

在唐宋时期的第二个阶段,唐代时的青瓷装饰性较强,白釉瓷器的造型也很多,在长沙窑、寿州窑制品中,风格粗朴、手法简略,这种兼有许多形式的现象,体现了唐代的文化精神,因为唐代时期的繁荣昌盛,对外开放,甚者柳宗元《天说》中讲:“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之暑者,世谓之阴阳。”[2]使唐代文化具有刚柔并济、包容万象的饱满精神,这种精神对陶瓷艺术的创作和表现手法有深远的影响。宋代时,耀州窑制品以浅浮雕的刻画为多,其手法细腻,线条曲转自如,具有独特的魅力。[3]这些陶瓷艺术的展现更反映了宋代文化注重礼禅结合,强调修心,讲究淡泊,轻视豪壮之情。

三、元明清时期

在元明清的第三个阶段,元代时的陶瓷制品大多具有佛家境界,明器一类的俑和模型的制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从传统的直面人生向明清远避现实的制作意味过渡的趋势,因此其精神世界处于渐入麻醉状态,但仍多少保有传统精神的痕迹。明代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的陶瓷制品,其主要特色是以达摩、观音、弥勒佛、关羽、孔子等佛像神像为表现特色,此外龙泉窑中的陶瓷制品中也有像“牧童骑牛”类的反映生活内容的例子[4]。

从这些陶瓷艺术创作中,反映出了明代思想尤重视继承宋学,强调“修心”、“天道”。清代的艺术陶瓷制品多以康熙、雍正之时为主,乾隆则以装饰性陶瓷为主,晚清时则以浮雕为主。[5]从精神意义上来讲,康熙、雍正时的陶瓷制品还遗留着明代时期的痕迹,讲究内心的修养和祝福的境界;乾隆时期的陶瓷装饰中更多地增添了福、禄、寿意味的成分;而晚清制品则注重思古与自然世界,“隐逸”情调较浓,反映出清代前期与晚清两者不同的文化环境与陶瓷艺术精神所在。

四、总结

众所周知,我们在区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瓷器时,首先是从瓷质和釉色的不同和发展着眼的,可以说,中国瓷器工艺的发展过程中,质与色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两者不可分离、相互应衬。对瓷质与釉色的追求不仅标志着一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体现着中国人在审美追求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如我们上述三个阶段的分析,它是与中国人的精神实质相关联的,譬如白瓷的洁净,影青瓷的素雅,青花的简朴优美以及釉里红的富贵不俗等不正是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吗?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伴随着人的自身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显现了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同时又反过来促成了人自身的完善。我们在做艺术史论的研究中,要从对这一时代器物的观察出发,从物质层面进而深入到精神层面,去感悟这件器物背后的时代特征,这也会对我们研究其它领域的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当然,假使我们在了解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眼前的作品,相信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知识出版社,1988.

[3]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4]李砚祖.装饰之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M].文物出版社,1986.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昂昂溪;呼伦贝尔;石器文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K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6 ― 0011 ― 03

一、昂昂溪与呼伦贝尔两地原始石器文化概述

黑龙江的流域面积排名世界前10,在此184.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曾经出现过辉煌灿烂的原始石器文化,是我国北方草原石器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的交汇之地与代表地区,其中又以昂昂溪和呼伦贝尔两地发现最为突出。昂昂溪文化位于黑龙江流域的腹地,地处典型的湿地及平原地区。呼伦贝尔石器文化位于黑龙江上游,地处典型的山地边缘地区。昂昂溪文化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境内的39处遗址为核心,分布辐射至整个嫩江下游的龙江、碾子山、江桥、扎龙、泰来、梅里斯、富裕、查哈阳、讷河等处,是我国细石器文化成熟期的代表。呼伦贝尔市目前的行政区划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市,境内多有原始石器文化遗存,包括哈克文化、辉河水坝、扎赉诺尔、扎赉特旗等处,与其北部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的远东石器文化有近似之处。其中的扎赉诺尔人是与北京人同时期的早期原始文化类型。昂昂溪和呼伦贝尔两地石器文化多有联系,如呼伦贝尔扎赉特旗和与齐齐哈尔南部地区两处遗迹、呼伦贝尔莫力达瓦旗和齐齐哈尔北部在石器的种类、形制等方面就多有关联。两地石器种类都十分丰富,细致的功能用途分工和有针对性的选材及加工工艺都体现了两地细石器文化的特征和发展的高度。从美术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二者在分布特点、石材选择、加工方法、形态种类、特色器型等方面进行比较,了解黑龙江流域原始美术的发展。

二、两地石器文化分布特点之比较

(一)与河流水系的关系之比较

此方面的情况两地相同,都是紧密围绕水资源及渔业资源丰富的河流或沼泽而产生并发展的。两地石器文化都是紧密依托本地水源而孕育,在主流和支流都有分布。昂昂溪文化位于嫩江中下游,嫩江主航道穿行其间,且在周围多有河滩、湖泊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且中间多有低丘高岗可供先民筑屋居住,既可方便就近取水和渔猎,又可以在汛期居高以避险。呼伦贝尔石器文化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大兴安岭是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也是额尔古纳河与嫩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多条河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岭东河水南流汇入嫩江,而岭西河水北流注入额尔古纳河。境内河汊纵横且少有激流险滩,涉水容易,原始时期常见10公斤以上的淡水鱼,成为两地原始石器文化孕育的物质基础。

(二)与石材矿脉的关系之比较

昂昂溪位于嫩江的下游,河滩宽阔平坦且多有沼泽湖泊,石材矿脉到此都是零星出现在河滩上。河床底下倒是有储量巨大的矿脉,但是原始先民无从知晓也无力开采。昂昂溪石器的石材多在生活营地就地取材,换言之,是直接在方便获取石材处建立生活营地。尤其是优质玉髓、玛瑙,都是在嫩江河滩中采集,为石料系统当中质地最优的“籽料”,昂昂溪本地先民的营地就建在距离河滩湖泊仅十几米的丘岗之上。呼伦贝尔位于河流的上游,且近邻山地,其矿脉多依山而存,而临近矿脉之地往往都没有充足的水源,于是本地先民的营地都建在与矿脉有一定距离之处。所以呼伦贝尔地区石器的石材多取自于距生活营地有一定距离的产地,石材产地多为山脚甚至是山坡处,为石料系统中质地仅次于籽料的“山料”。

三、两地细石器材质之比较

(一)两地细石器材质的相同点

两地石器材质有相同之处,都有玉髓、玛瑙、蛋白石、燧石、石英石、砾石等材质。两地石材中,玛瑙、玉髓、蛋白石等高硬度石材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华北、西北、华中等地石器那种砾石占较大比例的情况截然不同。两地在石材选择方面都视那种几乎完全透明的优质玉髓为最为珍贵的石材,用来制作最为精美的石刀。而且两地在石刀的形制方面还有密切联系,两地的玉髓石刀皆为石骨复合器、骨质刀柄、玉髓质刀片。昂昂溪本地石刀为单排刃,呼伦贝尔本地石刀为双排刃。

(二)两地石器材质的不同点

两地石材较为相近,但也有差异,在各类石材的数量比例上有所不同。昂昂溪石材中的玉髓和玛瑙的比例相对更大一些,而呼伦贝尔石材中的蛋白石、燧石以及石英石的比例相对更多一些。昂昂溪文化的石器,在选用优质玉髓、玛瑙来制作石镞等精密石器的同时对燧石的加工有侧重,本地出现的相对大量燧石材质的小型石核和刮削器便是C据。而且昂昂溪文化石器中有一类为黄色玉髓和墨绿色玉髓,当今被本地称为“江黄”和“鸡肝”。以此两类石材制作的石器以精美的石刀(从体量和形态上讲应属大石器)为代表。相比较而言,呼伦贝尔的石材在白云岩、石英砂岩、黑曜石、流纹岩和水晶等类别上也有体现,这些石材在昂昂溪石器中很少见。而且黑曜石本身也不是在呼伦贝尔本地出产,在客观上成为呼伦贝尔石器文化与其他地区关联的证据。

四、两地细石器加工方法之比较

(一)两地细石器加工方法的相同点

两地石器在加工方法方面有明显的相同点,都是以压制法为代表工艺。两地石器文化的前期都以打制法为主,后期又都是以压制法为主。而且,两地石器都为典型的细石器文化,在经历了单纯打制法的前期之后,很快便进入以压制法为主的中后期。相比较而言,呼伦贝尔石器打制法延续的时间比昂昂溪文化略长一些。两地石器在压制法通行的中后期,打制法作为压制石器粗加工阶段的工艺也都一直存在着,只不过就不常见那种仅仅运用打制法加工的石器器型了。压制法是先用打制法在大石核甚至是原石上敲打下石片,然后在此石片上运用压制法进行深入加工,主要的加工目的是为了得到锋利的刃口和锐利的尖端。像石镞或石刀则是直接运用压制法在石核上压下石叶,石叶的形态远比石片要规整,更加符合进一步加工的要求,石叶从石核上被压制剥离下来之后再继续运用压制法进行密集加工,不但是为了提高刃口或尖端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因对器型本身的修整而孕育了最早的艺术审美的萌芽。两地多出产硬度较高的石材,所以除了较为精巧细致的使用操作之外,一般意义上的砍砸、切割、锥刺、挖挑、钻孔等操作需求只用打制法制成的打制石器即可满足。至于数量巨大的精致压制石器的出现不仅是本地石器工业发展规模化、工艺化、精细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本地原始艺术审美意识觉醒和原始美术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

(二)两地石器加工方法的不同点

两地石器加工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在呼伦贝尔未发现有磨制法或琢制法,而在昂昂溪石器中发现了一定比例的琢制法和磨制法。此两种加工方法在昂昂溪石器工艺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却与具体器型的具体加工相关联,是本地石器发展特殊性的体现。昂昂溪文化为细石器的成熟期,出现了很多制作十分精细,用途十分特殊的工具器型,如小型石核、石球、石珠等。其由于石材硬度过高无法进行一般意义上的磨制,只能采取琢制的方法,此类加工方法形象的描述就是“十分精细精巧的小敲小打”,此种方法耗时耗力但最终的器型加工完整、精巧细致,配合以玉髓玛瑙材质特有的光泽和色彩,使得器物在高效使用的同时也具备了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感,成为了具审美属性的原始美术的代表,此方面的标志器型为小型石核等。

五、两地石器种类之比较

(一)两地石器种类的相同点

两地细石器种类有相似之处,都是典型的细石器文化代表。除了少量的以打制法为主要工艺的砍砸器和尖状器等大石器之外,两地其余的石器都是以选材精良、压制而成的石镞、石刀、石钻、刮削器、尖状器、投枪头、雕刻器等压制石器为主的小石器和细石器,而且都出现了石木复合器或石骨复合器。值得注意的是两地都出现了非实用目的的装饰品和礼制品,如玉环、玉管等。在半成品方面都有不同体量及长度的石核及石叶。两地都出现了比例较大的石镞和石刀,其选材严格,造型精美,压制细密。

(二)两地石器种类的不同点

两地石器种类不同之处亦很明显,是两地各自原始经济文化类型的不同反映。呼伦贝尔石器更多地体现出一般意义的细石器文化类型特征,其中石器的功能用途在采集、渔猎、狩猎等方面的数量相对平均,狩猎方面的倾向略大。呼伦贝尔石器在狩猎文化方面的倾向可以从相对于其他地区石器中数量比例较大、制作较为精细的石刀类器型中得以体现。呼伦贝尔石器中的石刀造型精美,多为石木或石骨复合器,结构相对复杂,加工工艺繁琐而精密。其石器部分主要体现在刀片本身,骨器或木器主要体现在刀柄上。其中最为精密且精美的石刀代表是骨柄双刃复合石刀,其不但适合对兽皮的切割,更适合劈砍和投掷,是狩猎生产中的绝佳工具。而相比较之下,昂昂溪石器更多地反映出渔猎文化和原始定居农业文化的特征,其中有相当数量比例的渔猎用途石器,如数量相对较多的剔挖器、刮削器等。其中也有相当数量比例的原始定居农业用途石器,如播种器、石锄、石铲等。尤其是大量的播种器和石锄,是昂昂溪本地出现原始农业和长期定居生产生活模式的重要证据。

六、两地细石器特色器型之比较

(一)昂昂溪的特色器型

昂昂溪石器文化色器型有二,剔挖器和小型石核。剔挖器是当地发达的渔猎文化的直接体现,多用优质玉髓、玛瑙材质制成,是典型的小石器。其加工工艺简练,充分利用材质本身剥落后成弯曲畹淖匀惶匦裕加工成尖锐状,多从事掏剔或挖挑等较为精细的操作。小型石核在黑龙江流域内分布较为广泛,此方面从加工工艺和艺术成就上讲是昂昂溪文化最高。昂昂溪出土小型石核数百件,多为直径1.5cm以下的精巧小件,以玛瑙玉髓材质为主,其功能用途至今尚未完全揭秘。昂昂溪石器中的播种器和石锄在呼伦贝尔地区虽然不曾见,但播种器和石锄等原始农业器具在其他地区的原始农业石器中也有较广泛出现,所以其特色不如剔挖器和小型石核那样突出。

(二)呼伦贝尔的特色器型

呼伦贝尔的特色器型是石骨结合的复合器。其形制独特,功能强大,选材精良,且尚有多处存疑的谜团未解。其是典型的多材料复合工具,而且从选材和加工工艺上可以明显看出原始美术的思考和艺术目的的实践痕迹。首先选取优质的玉髓石材,而且多为较通透的白色玉髓,压制成平行四边形的薄片,再将四边压制出锋利的刃口。单纯地考量此石刀片,其独到的设计思维、精细的加工工艺、巧妙的组合方式便足以令今人叹为观止。接下来取如腿骨等较长部位的兽骨一根,在兽骨两侧开凹槽并将玉髓片镶入其中。该类器型是典型的狩猎生产工具,且使用效率极高,可以轻易劈砍或切割,甚至可以进行远距离投掷。每把石刀都不是由一片这样的石刀片组成的,而是由八到十片不等的多片组合且多为双面刃,所以从形制上讲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刀”而带有明显的“剑”的属性。从使用功能上实际上是兼刀的切割、斧的劈砍以及剑的精巧于一身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器型在美洲的玛雅及印加等古文明中也多有出现,似乎可以作为探索东北亚与美洲大陆原始文明发展脉络关系的研究切入点。

七、结论

经上述对昂昂溪和呼伦贝尔两地石器文化的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

第一,在遗迹分布方面,两地都集中在水源丰富之地。呼伦贝尔石材多采集于与生活营地有一定距离的山地边缘,使得石材的采集成为专项生产劳动。昂昂溪石材都分布于生活营地旁的河滩,可随时拾取。

第二,在石材种类方面,两地都有玉髓、玛瑙、石英石、砾石、燧石等。昂昂溪的特色石材为玛瑙和玉髓,呼伦贝尔的特色石为蛋白石、石英岩、流纹岩和水晶等石料。此外,呼伦贝尔石器中还有非本地出产的黑曜石材质。

第三,在加工工艺方面,两地都以打制法和压制法为主体。昂昂溪还保存有少量比例的磨制法和琢制法,呼伦贝尔未见此两种加工方法。

第四,在器型种类方面,两地都是细石器文化的代表,不同之处在于针对而言昂昂溪石器中与渔猎经济生产生活相关的石器比例高于呼伦贝尔石器。在石器文化发展的后期昂昂溪石器更多地凸显出定居农业的文化倾向,而呼伦贝尔石器更多地持续在狩猎文化的发展方向上。

第五,两地石器的特色器型比较后得知:两地共同的经典器型为精细加工的石镞。昂昂溪的特色器型是玉髓玛瑙材质的剔挖器和小型石核,都是典型的小石器。呼伦贝尔的特色器型是优质玉髓材质的石骨复合刀型器,单体石器(含石器构件)以小石器为主,但最终的组合石器有明显的大型组合石器的发展倾向,且与美洲大陆的原始石器有某种内在的关联。

〔参 考 文 献〕

〔1〕崔昊.刍议艺术评论视域下中国画交流话语体系的构建〔J〕.中国文艺评论,2017,(03):97-1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呼伦贝尔盟民族博物馆.内蒙古海拉尔市团结遗址的调查〔J〕.考古,2001,(05).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91-02

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整个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学生党建的管理需要有精细化管理理念的适当配合。针对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我们需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落实党建条例制度化、发展党员流程化、发展流程标准化、管理过程规范化。因此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采用精细化管理能够加强管理方向、组织核心能力及管理品牌的创造,吸收精细化管理精华,耕作于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一、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保障制度滞后。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形成保障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长效机制,出现了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党建工作比较沉闷;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党建教育形式单一,发展党员各阶段理论学习不足,目标性不明确等问题。

2.活动载体陈旧。只是单纯的完成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不注重工科类高职学生与现实情况实际,“为学生所需,受学生欢迎,使学生高兴”的高层次、持久性和有生命力的活动不多,没有很好地利用新载体来加强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工作流程粗犷化。有相关的流程,可是没有充分、准确地考虑到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从普通学生到学生党员在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变化,以及在考察过程中是否进行科学化和量化的考核。

4.组织架构单一。传统的组织架构即院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已难适应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发展,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大发展,我们更加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构架来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及凝聚力。

二、精细化管理在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利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针对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支部为试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生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精细化

学生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精细化为党建工作中其他的管理内容指引了方向,让其工作更为明确、清晰、细化、专业、有条理。学生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精细化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定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党员的发展,加强对学生党员及考察对象的日常管理及加大其学生党员及考察对象的社会实践锻炼。

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支部分为4个方面对目标管理精细化进行有效的罗列及实施:一是加强学生党支部对意识形态的学习及管理。二是加强学生党建队伍的建设及提高。三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及体系的精细化管理。四是加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及内容来提高凝聚力及影响力。

在精细化的工作目标指引下,系学生党建工作遵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及方法,提高组织架构层次化、规范常规工作标准化、丰富工作载体多元化、保证工作制度流程化。更加完善地结合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及建筑与艺术系学生的特点,来达到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党员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政治的表率、学习创新的表率、廉洁奉公的表率、团结协作的表率。

(二)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架构精细化

传统的学生党建组织构架(院党委―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已经很难在新形势下适应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在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问题,少许党员入党动机的问题,发展阶段内培养滞后的问题等。基于存在的种种问题,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支部首先对基本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分支的增加(院党委―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党员服务站、考察小组、网络平台),来加强学生党支部的覆盖面及领导性。由学生党支部负责制定《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条例》、《学生党员考核条例》、《实习生党员考核条例》、《优秀党员评比条例》对支部进行量化的管理,制定党校、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学习培训及党员培训的事宜;由党站及考察小组对学生党支部所制定的条例及培训计划进行落实及量化数据收集,并且加强开展校内与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融入社会;利用网络(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建网、QQ群、党员飞信群、微博)加强党校学员、入党积极分子、党员之间的联系,也可与他们沟通工作与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加大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不同的部门配套完成不同的事务,完善了系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遗漏性问题,整体的组织架构更具有完整性、标准性,促进学生党建工作能阶段性的成长。

(三)学生党建常规工作流程精细化

流程精细化是要求在学生党建工作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清晰、标准的考核制度,以便在每项学习、发展、考察等环节反映的工作效果都达到要求。

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支部将一些常规核心工作进行了细化,如在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上采用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由党员服务站、考察小组、学生支部大会形式为主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进行时事政治、党性知识等的学习,并利用党员服务站开设校内与校外实践活动。

细化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成长教育,制定了《优秀党员评比制度》、《青马学习班制度》、《考察对象手册》、《实习生党员顶岗实习手册》等。

顶岗实践党员记录本:

优秀党员奖状:

针对校外实习党员建立五个结合的模式,1.实习指导老师与入党联系人相结合。安排党员及考察对象的联系人时尽量和自己的带队老师重合,实现了资源整合。2.实习检查与党组织活动相结合。3.党小组与实习地域相结合。把在同一个城市的学生但不区分专业合组为一个临时的党小组,这样便于集中的开展一些活动。4.定期回校教育与经常性网络教育相结合。5.政治表率与顶岗实践质量相结合。通过实习单位党组织的鉴定或者没有党组织的通过“师傅”的评价来综合体现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学生党建载体工作的精细化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当下,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把学生党建从单一的工作载体转向多元化的工作载体,使得学生党建工作更具有互动性、方向性、主导性及凝聚性。

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建工作在继承原有的传统工作载体的基础上结合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的特点,加强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建。紧紧围绕学院党建工作重点,以全面的党建理论为核心,开展了五项工作载体,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即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更新思想观念;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各项工作提升;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学用结合,树立了终身学习理念;以党建评估为载体,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构建了党建工作新平台;以党建创新项目为载体,促进了党建机制创新。在响应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时,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支部以“五抓”为载体,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稳固学生党员专业化、精英化的培养。

(五)学生党建工作制度精细化

为了使精细化理念深入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去,建筑与艺术系学生党支部制定出相应的分类制度来更好地规范及落实。

党建工作主要以党员发展及再培养为主,在党员发展中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即入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培养,各类均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在入党培养过程中制定了党校学分制、党校学习小组制、社会服务学分制;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制定了推优提名制、发展答辩制、考察小组管理制、入党积极分子日常管理制、社会服务学分制;在党员培养过程中制定了优秀党员评比制、党小组学习制、校内党员管理制、校外实习生党员管理制、党员联系人制、社会服务学分制。学生党建工作分类制度化设立很好地起到了保障、监督、激励、约束的作用,产生了很明确的工作方向及职责分工。以制度为核心,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精细化、规范化。

三、结语

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合理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性、规范性、制度性及标准性。新的抓手、新的创新加强了学生党员对社会的了解、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业务的掌握及运用,认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并体现在党的宗旨和行动纲领上,体现在每位学生党员通过履行党员宗旨和义务而表现出来的党员的魅力,来带动和推动每位学生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奋工作,努力创新,甘于奉献,扎实工作,促进多方面发展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辛洪斌.对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冶金企业文化,2007,(6).

[2]程样国,黄永瑚,王德友.试析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学生党建工作功能与机制[J].德育新思维,2006,(12).

[3]萧莉,马国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创新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9

顾勤自从事紫砂行业开始,在文化修养上,广交各界名人,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在制壶工艺上,精益求精,每件作品总是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她今天在业界的成就与出身大家有关,但更多的还是通过自身的努力。

顾勤的作品凝重洗练,形神兼备,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和鲜明的乡土特色,多件作品均被中南海紫光阁和国家博物馆收藏,曾被多次应邀参加国外讲学和学术交流,并热衷于公益事业。现为部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博采众长

1970年顾勤生于人杰地灵的江苏宜兴,父亲顾绍培先生是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父辈紫砂艺术的精深造诣,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她。自幼她对紫砂艺术的热爱情有独钟,1986年开始从事紫砂艺术创作,后又拜壶坛名宿王石耕为师,颇得王氏精髓。机缘与天分使顾勤博采众家之长,领悟紫砂之魂,集多门绝技为己用,成为顾绍培大师嫡系传人。

顾勤说,从自己记事起,父亲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严格,无论是制壶工艺还是文化修养上,父亲对我们三姐妹的要求一直很严厉,这也是现在我们三姐妹能有今天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2年顾勤进中央工艺美院学习,1995年接受南京艺术学院吴山教授的造型、装饰设计的专业学习。她的作品严谨规整,洗练精巧,凝重朴实,神韵俱足,传统与创新并重。原创紫砂作品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颇具大家之气和风范。

顾勤的紫砂作品既有江南女人的细腻,也有坡“铁板铜琵琶”的大气,也正是她这种细腻与大气的性格,她创作的《汉壁壶》的线条、造型、气势浑然天成、和谐统一,既有小家碧玉的清秀,也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汉壁壶选用黑料,以玄色的稳重为基调,将汉璧的神秘、高贵烘托出来,扁圆的壶身、灵动的壶流和纤巧的飞把过渡自然,表现出横向的稳重,钉足和桥钮却将稳重的壶身向上升腾,使壶身体现轩昂典雅的气质。汉璧壶更像是对一个远逝的朝代的追忆,有汉家天下气吞四海之气魄,从而展现出历史沉淀的风采。

关注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处理,对艺术创作尤为重要,在顾勤的紫砂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细节处理的非常完美,主要有三个明显特点:

总体把握很好,对壶身与盖、钮、流把、足以及平直、曲线、粗细和谐统一、浑然天成。

线脚的处理,对阳线、凹线、文武线、字母线、凹凸线等能妥善处理,尤其对过渡线的处理,既清晰周正,又隐于无形,匠心独运,渐入佳境。

装饰细节上的多样性,善于运用捏、塑、贴、雕、镂、镶、堆、刻、铺砂、敷彩等多种手法。

她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其获奖作品不胜枚举。其代表作《汉璧壶》获2005年第三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金奖。作品多次刊登于《中国紫砂图典》、《壶中天地》、《砂壶集》、《壶锦》、《茶与壶》等著名刊物。多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和国家、地方博物馆收藏,并广被收藏家和壶艺爱好者所青睐。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10

(一)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执行制度规定不实的问题。对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到位,落实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责任领导工作落实不到位,“一岗双责”意识淡薄,认为文联是清水衙门,加之2015年经费只有原经费的三分之一,只有__万元,认为出不了问题。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虚工作,我们做好具体业务工作就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签订责任书,建立台账,落实制度等等工作,有百分之五十是出于应付,是为了上级检查和考核。这样,导致对班子成员缺乏具体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二)班子成员思想保守,存在创新不实问题。工作上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机械地贯彻落实,而不是运用新思想、新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工作。缺乏工作创新和特色。在不少文艺工作上,文艺协会负责人比文联班子成员还要积极主动,这一点就可年看出班子成员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比如写春联送春联和文艺走基层工作,都是书协一班人提出来,并且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划,然后又联系好相关承办单位后,我们跟着协会去做的。

(三)缺乏调研,对文艺协会指导不足,存在谋事不实的问题。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协会调研少,对协会现状了解不深不细,与广大文艺工作者联系不广泛不密切。因此在出人才和出精品问题上,办法不多,指导不足。

(四)工作上存在畏难厌战情绪,存在修身不严的问题。自我要求不严,干事缺乏激情,存在得过且过思想;大局意识不强,工作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有时上级下达工作任务,容易做的就做了,如是难办点的就推三阻四不愿去搞。

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是班子成员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

(一)理想信念淡化。只重业务,不看政治,只要求文联工作人员要懂得一至两项文化业务,成为工作的内行,而政治理论学习较少。造成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的理解不够透彻,只拉业务车,不问政治路。文联单位不大,没有人们理解的“实权”,对全县文艺工作者也只是起联络、指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领导权也没有,工作经费有限,是个清贫的单位,没有讲享受的条件,不需要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再改造。因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三观”的提醒和矫正。这种思想认识导致了班子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精神减弱,对党的理想信念淡化。

(二)宗旨意识淡薄。班子成员没有时时刻刻把群众挂在心上,淡化了对群众的感情。文联的全称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文艺工作者的家,文联班子的重要任务就是服务文艺协会、服务文艺人才。但是我们泡在文山会海的时间多,浮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协会、联系文艺人才的时间少,尽管内心也想为协会和人才多办些实事好事,但是联系不深入,工作不主动,行动不自觉,没有设身处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履职为民的思想树得不够牢固。

(三)党性修养较差。群众观念淡化,没有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上级部门负责与对文艺人才负责的关系,思想深处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认识不清楚。工作中掺杂功利主义色彩,一事当前考虑本单位多,考虑大局少,考虑个人得失多、考虑单位工作少,对上级负责多、对群众负责少。

(一)把学习作为班子的制度要求

班子成员要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作为政治责任。学习政治理论,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学习内容包括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工作有关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文艺工作的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学习和焦裕禄精神。要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内容、时间、地点、要求要详细写出,力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把出人才出精品作为班子工作的终极目标

班子成员要把对文艺人才的教育引导作为政治任务和责任。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让他们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之中,真正创造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要全力加强文艺家协会建设,进一步扩大文艺家协会覆盖面。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锤炼文风,挖掘时代主题,创作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办好《朝阳》刊物,鼓励青年作者创作投稿,设立青年作者专栏。要建立健全文艺人才教育、管理、推荐和奖励制度。举办文学艺术创作培训班,聘请全国及省级专家授课指导,对有一定艺术创作基础和创作理想的艺术人才进行培训。文艺人才建档管理,要掌握他们的创作情况,畅通联系和沟通渠道。对优秀作品要积极向上级文联推荐,让优秀人才有更多机会、更高层次的展示和锻炼。要设立重点扶持资金,对有创作潜力的艺术家,和已经创作出文学作品,且具有一定创作功底的作者要进行专项扶持。要设立奖励资金,对先进协会、优秀作品和最具潜力的文艺人才进行奖励。

(三)把“接地气”作为班子的重要抓手

要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协会制度,要扎实沉下去,定责任、定目标,定期汇报和考核。要建立为文艺家服务制度,和文艺家广泛联系,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为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对有潜力的文艺人才和有份量的文艺作品,要积极向上推荐。畅通和文艺家协会和全县文艺人才的联

系交流渠道,把文联办成文艺工作的家。(四)把转变作风作为班子建设的长期任务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11

微雕,颐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微雕是我国古老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工艺品。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玉石、竹片或数毫米粗的头发丝等各种载体上进行雕刻,是以刀,集书法、绘画、篆刻众家艺术之长于一体的超视觉艺术,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其镂刻的内容和意境。

微雕创作面积极小,没有相当的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雕刻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微雕十分讲究画面和章法的艺术,“意在精”。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辩认,但在放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宛如大幅的书画精品。

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已开始使用图形符号来传情达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画刻符都记载下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他们当时内心的需求与期盼。德国考古学家在德国西南部的一个考古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三个雕刻精致的象牙微雕。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0至33000年前,与最古老的洞穴画属于同一年代,对于研究现代文化的起源具有重要价值。这三个微雕:一只水鸟、一个马头和一个狮人。微雕用远古时代的猛犸象牙雕刻而成。每个微雕大约有2.5至5厘米高,雕刻技艺高超、手法精湛,水鸟身上的羽毛以及马头上的嘴、鼻和眼睛都雕刻得非常精细,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中国的微雕发现最早是在甲骨上刻画文字符号,用于帝王祭天,后作为工艺品得到发展,清十三朝皇帝皇宫造办处有专门制作微雕的工匠。现代微雕发展得到国家的重视。今后微雕艺术发展出路何在?笔者以为:

一、微雕需要理论指导

微型雕刻虽然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微雕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微雕在理论上的含混不清以及在价值判断上的标准缺失。使微雕的发展处于无序的状态。当代微雕正处于一个发展过程之中,它的现状决定了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因为当代微雕的发展已经面对了现代化社会,已经触及了现代化的当代文化,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实践摸索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得失经验,现在需要的是理论上的总结,需要有一人明确的发展方向,理论建构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微雕需要创新精神

微雕作品在材质、雕刻工具、运笔力道上都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材质要求绝对精纯。其次微雕精度决定雕刻刀具的特殊性。第三,雕刻时主要凭感觉运刀,靠深厚的功夫,凭丰富的经验完成创作,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第四,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第五,运刀有力,要稳、要准。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微雕的创作要反映时代。当今社会节奏加快,这种状况必然反映到艺术上来,微雕艺术用生动并且具有神秘性的形象美,来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运用比例变化、面积大小来体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如乐山大佛用其大见奇。而微雕米粒大的乐山大佛则以小而精取胜。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人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作品的再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所用材质也需要不断创新。远古时期用的是甲骨雕刻,后来发展有核雕、贝壳雕、象牙雕刻等,现代微雕又有很多新的材质,比如黄金、白玉、还有很多名贵的印石,尤其是玉,使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

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足以使我们的艺术观念得以多方面、多渠道的更新。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无疑将受到当今各类艺术思潮、艺术形式的影响。这种种来自于其它艺术的冲击波,必将对微雕本身产生综合效应。如设计艺术中的三大构成体系:平面构成可以通过点、线、面的空间组合来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色彩构成可以借助颜色的色相、明度、纯度规律把握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立体构成可以运用材质正、立、侧面的构架来给人一种三维空间的展示,这些元素。都可以有选择地运用于微雕的创作中,如字内外空间的分割、打散、拼贴;作品底纹色彩、肌理在视觉心理上的调和作用等等。

三、微雕需要政策支持

任何一种文化产业,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微雕艺术在众多传承人的努力下,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安徽省也首次评选“工艺美术大师”。这一举措,会给微雕行业带来很大的激励,但光靠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还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四、微雕艺术的传承发展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范文12

关键词 培养方案 改革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实施方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导向作用。对于高校来说,本科教育是基础,其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依据,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培养方案是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平台和保障体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和每一个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长沙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03年批准建设,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因此培养方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精神,主动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我们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1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原则

1.1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协调一致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要达到“三个符合”和满足“一个要求”,即: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及办学理念相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相符合;各类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及结构体系与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相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应满足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

1.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的原则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注重“文理渗透”,理工类专业学生要加强人文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需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各学院应依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校企之间、W校与科研机构之间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力度。进一步丰富辅修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资源,优化选修课程资源,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平台。

1.3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实践)教育的原则

整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鼓励独立设课,按照基本操作、综合训练、设计创新的要求,逐步递进;优化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教育,工学专业应参照国际标准或工程专业认证(评估)基本要求,推进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2.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按“基础平台+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构建,基础平台按专业类构建,应做到宽厚;专业模块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构建,须凸显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践教学环节应按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实现四年(五年)不断线。

2.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按模块设置,穿插安排。课程模块分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及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等。由于我校要求的毕业学分为168学分,因此如何在满足“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下协调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矛盾称为课程设置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2.2.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组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系列课程、体育、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组成。英语实行分级、分类教学。《大学英语》共计12学分,分为基础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为《大学英语1》和《大学英语2》,各3学分;提高阶段分为英语语言技能课程3学分、英语语言文化课程2学分、英语应用能力实习1学分。对于计算机,采用了“1+T”的课程模式。除了必修的《计算机科学导论以外》,我们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开设了《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作为限选课程。另外,还要求在前三学年完成6个学分的人文科学类选修课程,其中大学生应用语文和一门艺术鉴赏课程作为限选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2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学术性、拓展性原则,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制图类、大学化学等学科基础课及专业核心基础课程。除了这些课程以外,根据化工教指委的专业规范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开设了生物化学(含实验)、高分子化学、文献检索、化工科技英语写作等选修课程,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特点。

2.2.3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根据湖南省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校化工专业的特点,把专业方向设置为精细化工和能源化工,并基于这两个方向对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了设置。在专业模块课程上,开设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必修及限选课程。此外,为了让新生进校时就能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以及本专业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第一学期开设了《化工导论》课程。为了让学生对化工学科的前沿问题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还开设了化工学科前沿、创新思维与方法等课程。其中化工学科前沿为限选课程,主要邀请(下转第88页)(上接第83页)校外专家以及本校具有丰富科研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博士主讲。此外,还开设了化工专业英语、化工计算机应用、化工安全概论等选修课程。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对于精细化工方向,根据湖南省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历史传承(主要由原来的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相关专业整合而成),我们以日用化工为主线,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工艺学实验等必修和限选课程,洗涤剂工艺学、化妆品工艺学、脂肪酸及衍生物工艺学等选修课。对于能源化工方向,我们以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太阳能电池为主线,开设了能源化工工艺学、能源化工工艺学实验、能源化工导论等必修和限选课程。

3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经修订后的新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除了原有培养方案“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特点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开了系列人文科学类选修课(如大学生应用语文、艺术鉴赏等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2)增加了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创新思维与方法等创新理论课程,并要求学生加入专业教师的课题组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该学分作为必需的第二课堂学分。通过此环节,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得到加强。

4结语

总之,在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起符合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要求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应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符合新形势下我国化工类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又符合湖南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发挥其长处。强调高等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的适应性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竞争,真正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2015年,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现代高分子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JG2015YB11)。

参考文献

[1] 鲁德平,宋慧婷,杨世芳,张燕青,曾嵘,周艳.构建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90(4):21-24.

[2] 邹丽霞,花明,黄国林,刘峙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8(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