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针灸教学

针灸教学

时间:2022-11-21 20:17:35

针灸教学

第1篇

一、做好课堂教学

1.课前认真备课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讲课决不打无把握之仗,针灸课更不能例外,必须准备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生动有趣,所以在每期讲课前,我们都根据教学大纲,认真研究教材,弄清教学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认真书写教案。

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临床专业的学生,自学能力强,应着重启发和引导,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都是女生,学习兴趣虽然高,但大都胆小,不敢在身上试针,这就要加强示教。论文百事通不但要背教材上有的,也要备教材上没有的,特别是十四经穴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单调、重复,讲起来枯燥乏味,若能把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对腧穴的文献选编、近代研究、治病原理、解剖部位及临床应用的典型例子等充实进去,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开阔知识领域,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案写成,并非万事大吉,备课任务只是完成了一半。当需花费很大精力去研究具体讲授方法。在每次课之前,还要进行一次“演戏”,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由于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讲课时才能运用自如。

2.上好第一节课

学生们对学习针灸有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人对经络理论、针灸的疗效持怀疑态度,为了坚定他们学好针灸的信念,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所以在给每个班讲授的每一节课时,都不吝口舌,大讲古往今来针灸治病的神奇疗效,向学生们灌输针灸的伟大和优越,以期收到“信则灵”的效果。从上古时期的砭石治病、烧土祛痰,讲到扁鹊针药并用,使虢太子“死”而复生的故事;从华佗扎针下死胎,用针刺治头风,讲到现代用针灸治愈急症、针麻术,进而讲到近些年来,针灸如何被国外推崇,风靡世界许多国家,使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无不佩服针灸的神奇作用,对针灸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后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善于概括,重点掌握

腧穴是针灸的施术部位,因此,正确掌握腧穴的主治作用,如同深刻了解药物的性能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因腧穴繁多,主治作用不一,为了加深印象,便于记忆,在讲明各个腧穴主治作用后,归纳其共性和个性,用两个或多个穴位比较的方法讲解其主治作用,收效较好。如足阳明胃经,头面部的腧穴,主治头面、口齿、眼部疾患;腹部和下肢的腧穴,治疗胃肠病证为主;膝关节以下的穴位还可治疗头面部的病证等。这样,只要记住某一部位的腧穴,对于它们的主治病证基本上就可以掌握了。至于有特殊作用的穴位为少数,记起来就容易得多。

4.充分利用图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

在我国宋代就有用针灸铜人进行直观教学的经验,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几年来,我们不但购买了一批塑料人体模型和耳穴模型,还自制了一些经络循行路线挂图。上课时,提前将针灸模型发给学生,挂图悬挂在教室里,再配上多媒体教学,这些模型和挂图中,标有十四经络、腧穴、耳穴的位置,通过学习,加深对经脉的循行分布,一般腧穴及耳穴位置的印象。这样,在课堂讲解时,就比较省力,学生也容易理解记忆。

5.多做示范动作

有些腧穴,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它的准确位置,如讲曲池穴的定位:屈肘,在肘横纹的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学生会感到空洞,不好着摸。结果,有些虽然记住了定位方法,但准确位置不能掌握。若教师一边讲,一边示范,另外,也让学生跟着老师在自己身上触摸。这样一比划,印象就深得多。

二、上好示教课

示教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腧穴的定位,有时不能用语言表达出它的准确位置。在教师讲完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同学们有了初步的印象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方法,两人一组,一边叙述腧穴的定位,一边相互在身上划经点穴,老师巡回从旁指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巩固课堂知识;或者划分小组,老师在一个同学身上点划,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动脑筋思考,特别是对自己点不准确的腧穴,再经老师指点,会掌握得更牢。

三重视临床见、实习

学生对经络、腧穴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之后,通过见、实习,加强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中找典型病例,先做示范,再指导学生操作,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而且对针灸适应的临床病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好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一学生失眠,在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后,该生夜晚睡眠非常好,他亲自体验了针感,证实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也掌握了这几个穴位。用针灸为学生治病,使他们体验了针感,观察了针灸治疗的效果,在老师几次示范操作之后,同学们就可以用针灸治病了,这是见、实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有条件的,可集中安排到医院见、实习。新晨

见、实习完毕,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包括画出经脉的体表循行,标出常用穴位的准确位置,并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引导学生系统重点的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从课堂讲授到学生之间在自身上点划,相互点穴,老师示教,临床见、实习,共有四次复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听、看、点、练的机会。通过记录心得体会,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师生的感情,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第2篇

作者简介:王频(1964-),男,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针灸作用机理及手法规范化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现状,联系本单位教学实际,提出了以自制针灸实验教学必要仪器设备为主带动传统针灸实验的思路,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研制出穴位低电阻探测仪、灸法参数测定仪等设备,开设了相应的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将针灸的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专业拓展和改革,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面向全院开放,以针灸教学为主的精选实验项目供全院学生选择,并尝试进行跨专业开设针灸实验教学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仪器研制;实验针灸;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实验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即使中医针灸学,尽管其理论的传统性,但有些认识观念、技能技巧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足够的验证性实验和反复的练习性实验,将会真正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并获得一定的综合实践操作技能。目前,针灸教学中《针法灸法学》和《针灸学》中的针刺手法和艾灸方法等的教学活动尽管也配了一定数量的训练性实验学时,但都是一些靠学生对书本理论理解的主观性操作实验,缺少客观的显示和评价手段,结果是,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也与我们中医现代化、手法标准化等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充实实验内容,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在针灸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祖国医学具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疾病认识、治疗手段、药物运用、理论发掘等方面的独特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往往表现为观念认识、技能技巧的特征极具主观性,如脉诊方法、针刺手法、艾灸方法、推拿手法等,人们为了探寻其奥妙,运用现代生物学、电子学、工程学手段设计研究出了相关的检测仪器,力图用客观的数据来揭示、分析、描述、记录这些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针刺手法研究领域,人们作出了大量的工作,刘堂义等[1]研制了一种可以采集针刺手法各种参数的仪器,使针刺手法的操作过程客观化,并能对手法参数进行量化分析,杨华元[2]的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能在人体上进行各种手法操作,通过换能器把提插,捻转,摇摆(X、Y方向)的手法动作转换成电讯号,并记录下有关针刺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从而实现了应用测定的参数来研究针刺手法的方法,并建立了针刺手法的受力分析方法。在推拿手法研究方面周信文[3]研制了FZ-Ⅰ型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实测了摆动类手法在测力仪上的作用力,分析了合力作用点的几何轨迹,结果表明摆动类手法合力作用点几何轨迹形态可分成四类,并对产生不同形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定量判别指标。

以上这些研究确实在对古手法的客观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使人们认识了手法的一些本质的东西,甚至有的院校已在教学中使用,但是目前在中医教学上却难以发挥作用,究其原因有如下方面:(1)这些仪器研制单位不多,功能单一且价格又高,难以普及;(2)这些仪器的结果输出均要借助于记录仪、示波器,连接操作不便,难以低成本运作;(3)从针灸教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初学者手法的学习注重演示和反复练习,仪器设计应符合这一教学的需要,而现有的仪器设计却是针对科研领域,难以发挥教学实验作用。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实验针灸教研室(实验教学中心)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拓展思路,在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利用有限的资源,研制了一批切合本教研室实际情况的非常实用的针灸实验器具,使得原本难以开展的实验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增加了多项必要的实验,为我院的针灸实验教学做出了贡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研制实验器具,改善实验条件

实验教学中心人员调研了目前国内相关领域《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针对针灸传统理论缺乏实验验证的缺点,在院内进行教学课题立项,研制了“穴位低电阻探测仪”,面向针灸推拿专业开设了人体穴位低电阻特性探测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感性上认识到腧穴的特异性,加强了对腧穴特性的理解。随后“灸法参数测定仪”也在学院教学课题中立项,灸法参数测定由于缺乏必要的艾灸温度传感器,在当时兄弟院校该实验几乎是空白,而该实验是研究和形象观察艾灸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必要实验,实验教学中心人员查找资料,利用正温度系数陶瓷热敏感元件自己动手制作了数台艾灸温度传感器,并与“D95-超级实验站”工作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利用电脑虚拟走纸显示,描记出多种艾灸的温度曲线,从而使抽象的各种传统艾灸方法变得形象和具体。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工作人员逐步积累了从课题调研、立项、制作到开展实验课程等多方面的经验,并依据实验反馈信息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完善,现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研制实验器具补充和完善实验教学需求的机制,并立项计划研制“针刺手法训练仪”、“虚拟仪器模式下的针刺手法训练和评估系统”,以增加实验项目,填补实验教学空白。

2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开展《针灸学》开放性实验

实验教学中心利用实验器具设备研制的成果,结合针灸生理生化方面的成熟实验,目前已能成功开设的实验项目近20项,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数量局限,如何将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利用起来,成为现实问题。实验教学中心在总结了《针灸学》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的配套实验,打破了以往《针灸学》教学有实践而无实验的传统,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了理论知识。与其同时,本中心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面向全院开放,以针灸教学为主的精选实验项目供全院学生选择,使得本中心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

3 拓展教学空间,跨专业开设针灸实验教学课程

《针灸实验学》本来是针对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全校各专业进行针灸学的开放性实验以及《针灸学》课程配套实验经验基础上,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教师认真总结,于近期首先在中医临床专业开设了总学时为27学时的《实验针灸学》,一方面通过实验课的理论教学可以增强中医临床本科专业生对针灸作用机理和针灸现代研究理解,另一方面,相关的针灸实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现已计划在中医康复专业开设27学时的《实验针灸学》。实践证明,跨专业开设针灸实验教学在丰富中医临床其他专业生的针灸学知识面和拓展科研思路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展望与思考

通过以自制仪器设备为导向的针灸实验改革,切实增加实验项目数,为下一步拓展针灸实验教学专业面和全院开放针灸教学为主的精选实验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构建了与现代专业建设目标相一致的,注重实践与临床的科学、实效、富有时代特征及地域特色的针灸推拿专业教育,同时也对中医专业实验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培养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医类不同专业的创造性、应用性人才做出了贡献。

针灸实验教学设备的研制与教学改革首先带来的是教学上的收获,今后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教研思路,并在打造实验教学团队,培养人才上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堂义,杨华元,顾训杰. 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研制. 中国针灸,2003, 11:28

[2] 杨华元,夏锦杉,顾训杰. 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研制及手法受力分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 02:16

第3篇

    所以,在

    临床带教中,除培养综合素质外,实习针刺技术、对医学生的心理安抚疏导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临床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

    1)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心理过程。首先,在意义上不明确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确自身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

    在临床实习阶段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自主临床诊疗思维的锻炼、医德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学习。

    2)教师忽略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目前,因医疗法律、法规的制度及影响,以及医患关系的微妙相处,使学生动手操作时有压力和来自各方面的恐惧。如果老师忽略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及调整,学生会机械、被动、盲目地跟从,导致学生技术上的死板及恐惧心理加重。

    针对医学生在初次接触针灸治疗的恐惧心理,首先,老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与使命,有了继承和发扬针灸医学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感受到临床实践中针灸治疗神奇的疗效,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以医生的标准衡量自己。其次,人科时先让学生观察、适应,不要急于动手,老师多演示、讲解,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针灸的兴趣,消除学生对针灸的畏惧性,让学生体会针灸的疗效,增强学生对针灸治疗疾病的信心。笔者根据浅薄的针灸学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就心理疏导在针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 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开始上针灸课时,都已学完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中医基础理论,由于课时少,理论抽象,很多学生一知半解,又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而难以引起众多西医学生的兴趣,对此,在讲针灸第一课时,要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际国内研究中医针灸热的情形,许多国家相继在医学院校开设中医针灸课,所以作为中国医学生,学好针灸是理所当然,形势所迫。通过讲解针灸临床实例,使学生真正了解针灸疗效可靠,方便实用,消除学生对中医的偏见,坚定学生学好针灸的信念。与此同时,在课堂讲授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介绍一些经典的针灸着作、针灸歌赋,既启发学生的针灸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针灸自学能力。适当介绍一些现代针灸实验研究成果及新动向,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中医针灸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

    2 注重理论课教学效果,确保示教课教学质量针灸学的教材更新很快,近几年几乎是一年一新。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相应教学大纲也不断得到修订、完善,根据最新版本教学大纲,针灸学基础理论仍占到全课时的近半。对于经络、腧穴的基础理论学习,我们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划经点穴示教相结合的方法。在腧穴内容中重点突出那些疗效好临床使用率高的穴位讲解,并突出腧穴定位准确性与操作规范化。带教老师在同学的身上比量出腧穴的定位,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避免了“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真正能掌握经脉循行以及腧穴的定位方法。定期举办划经点穴公开课,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详细讲解,确保划经点穴课的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 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被动参与自然要逊于主动参与治疗的效果。怎样令学生主动地纳入针灸医疗轨道,需要心理学技巧。针灸教学长期以来基本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以灌输、记忆、强制为特点,重知识传授,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教学被动地位,未能成为学习过程的决策者及主体,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从“满堂灌”方式向问题、讨论、讲授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以真实病例为例,在课堂上模拟演示诊疗该病例的全部过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积极参加诊疗,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经络腧穴基本知识制定针灸治疗原则,形成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重点讲解临床应用与腧穴作用机制的同时,注意结合临床实例及现代实验研究,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理解。

    4. 改革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用结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医学教育也有了重大改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形象、直观,既节约课时又不至于删减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一些“口下难言,心中明了”的针刺手法变得一目了然。为提高针灸教学质量,我们制作了相关针灸学教程课件。该教程采用动静结合方式,以文字、动画、图片、影像、色彩、语言结合进行综合教学信息传递,优化整合教材内容,信息量大,操作简单,解决了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变得简单。以人体经络穴位图作基本图形,配以动画经络走向,穴位点闪烁提示,增强学生记忆。无论腧穴、经络、手法还是临床治疗,在本教程中应有尽有。如经络循环部位的描记、腧穴的实体位置、毫针的规格、角度、深度、刺法、得气与行针等都鲜明有示,让学生迅速形成鲜明的直观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我们不仅积极开展教师针灸学课件比赛,还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针灸学课件。多次成功举办针灸学学生课件大奖赛。充分利用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一来合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二来利用角色的互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针灸专业知识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踊跃参与。

    5. 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相呼应在带教学生前要精心备课,掌握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临床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问题为中心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带教,使医学生在以后的行医生涯中懂得如何主动获取新经验,新知识、新技术、如何科学地解释临床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训练,分析病人的病史、体征、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并提出有关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就自学内容、重点内容(如辨证取穴、穴位的进针方向及深度、演示行针手法、背诵针灸歌诀等)提问学生以抢答的方式答题,竞争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竞答后,教师当面点评,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且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4篇

3.03%,无效1例,占1.5%,总有效率为98.48%。结论:手法整复配合外敷紫药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手法整复治疗 紫药膏外敷治疗 张家维

1注重师承

张家维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祖父是阳江当地有名的中医,告诫他“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并严格要求他背诵《医学三字经》、《伤寒论》、《中医方剂歌诀》等。今天已是名老中医的张家维感慨地说:“祖父是我的入门老师”。对张家维影响比较大的是著名针灸学家司徒铃教授,从对待病人的热心谦和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行之有效的针灸临床经验,张家维都受益良多。回想起与司徒铃教授一同出门诊,一同查病房,共同探讨、分析病情的往事时,张家维深情地说:“司徒铃教授是我的恩师,我向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止是针灸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

2重视经典

张家维教授学习针灸,要十分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如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其中《黄帝内经》中的《灵枢》是重要的针灸学著作,又称为《针经》。如《灵枢一异法方宜论》阐述了针灸的起源,针刺源于南方,艾灸源于北方。《灵枢一官能》认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强调了选才的重要性。又如《灵枢一九针十二原》、《灵枢一小针解》对针刺的具体操作,针刺得气,针刺补泻等的论述至今为临床重要指导纲领。《伤寒杂病论》虽是讲六经辨证,但很多证型也谈到针灸治疗,如“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日纵,刺期门”;“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日横,刺期门。”;其中以艾灸使用不当而导致病人的病情加重的谆谆告诫尤当紧记于胸:“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另外,如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吴谦的《医宗金鉴一针灸心法要诀》都是需要熟读的。

3突出个性

自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中医事业,成立了30余所中医院校,对中医的普及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高等院校是集体教育,模式化的教育,大家使用的是相同的教材,做的相同的练习题,得到的是相同的答案,这种方法就把大家的思维方式模式化,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但中医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针对每一个病人实施个体的治疗方法。所以,病案教学,小班教学,跟师学习的方式就比较合适。最近,国家组织的名师带徒的学习方式就很好,徒弟将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总结,继承和发扬。张教授认为大学本科集体教育是基础,而跟师学习是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发现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如金元四大家,火热派的刘完素,攻邪派张从正,脾胃派的李东垣,养阴派的朱丹溪。他们都是在系统学习中医经典后,再结合临床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说,学习中医要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踪。一切以临床疗效的好坏为检验标准。

4针、推、药相结合

《黄帝内经》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又云“阴阳形气俱不足,勿施以针,而调以甘药也。”张家维教授认为针灸和推拿都是以经络和穴位为基础,经络辨证为重要诊断依据,治疗方法一是用针,一是用手,其中推拿手法的点法、掐法、指按法有“以指代针”之功,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同时指出针灸推拿相结合有如下优点:一,帮助准确取穴,如压痛点是阿是穴,但压痛分浅压痛和深压痛,如果手指力量不够,就很难发现肌肉比较丰厚的地方如臀部、大腿后侧、腰部的深压痛,就容易忽视这些地方的阿是穴。二,决定针刺的深浅,《黄帝内经》云:“病浅针深,徒伤良肉;病深针浅,刺之无益”。这里的“病浅”、“病深”是指疾病的部位,在体表的为病浅,在内脏的为病深。但通过触诊也可以判断“病浅”和“病深”,特别对四肢伤筋和周围神经疾病尤为适宜。三,指导使用补泻方法,有如“揣穴”,是对穴位和穴位周围的组织进行触摸,来给所需要的穴位进行定位,同时会发现有的穴位按压后患者感觉比较舒适,有的穴位患者拒按、局部有刺痛感,这就帮我们辨别疾病的虚实,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刺推拿手法的补泻“喜揉喜按的为虚,针刺宜用补法;拒按的为实,针刺宜用泻法”,如发现明显的痛点,可以用刺络放血疗法,也可以采用针罐法(即先在痛点针1~3针,然后再在此处拔罐),具有引邪外出,镇静止痛的作用。四,四诊合参,重视切诊。张教授给病人切脉,每次都在2-3分钟,并分浮、中、沉反复切按,在患者手腕处的寸、关、尺部留下三个深深的印痕。并指出医圣张仲景早就指出“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的流弊,也十分重视切肌肤,包括肌肤的润泽与干燥、粗糙、寒冷感与温热感、条索状物、结节状物、压痛点的深度、在体表的分布(点状、线状、块状)。在临床上收益良多,如阳虚体质的病人,其肌肤触按有冰凉的感觉,反复推擦局部也不容易有热感。而有湿热或热毒的病人,推背部膀胱经即有痧点痧斑。五,针、药并用,张家维教授认为对于身体阴阳气血均不足的应该施以中药加以调节,尤其是对于岭南湿热气候,应该育阴清热,健脾祛湿,常用中药有:茯苓、白术、苍术、陈皮、天麻、麦冬、丹参、丹皮、白芍、太子参、白附子、胆南星等。

第5篇

论文摘要: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如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本文结合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习的实施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针灸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加强针灸学基础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为了巩固、提高、扩大教学评估整改成果,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顺利而富有成效的进行,新疆医科大学从3月26日到5月9日分三个阶段全面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大讨论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强化了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全面推进大学的质量建设工程。为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针灸教学的质量,推动针灸基础和临床的教学改革,促进针灸基础、临床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探索。

1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学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既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新疆又快又好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更是促进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一贯的重点,他将会进一步巩固、提升学校教学评估整改成果和医院质量管理年的成效,促使每个教师明确自身在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中的责任,真正落实教学质量建设四项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全方位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完善教学机制,使教学工作和教学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极大地提升。

2注重基础教学环节,是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的重要方面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应注重基础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是教授的主体,要达到教好、学好并掌握,必须下大气力抓好基础教育工作。

首先,教师要熟知所要讲授的内容,并提前写好教案、讲稿;对青年教师要求手写讲稿,在手写的过程中,一可加深对所受内容的熟悉程度,二可边书写、边查阅有关资料,使本学科的最新前沿知识融人所授内容中。另外,加强集体备课也是一种好方法,在集体备课中,可灵活采用各种办法,提高本学科教师对教材的统一认识,办法有:以老带新、试讲、小讲座、统一读原著等各种办法,以提高全教研室的教学水平。

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不可贪大求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心尽职,非常渴望将自己的知识倾其所有都教授给学生,但事与愿违,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可能重点知识或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其他知识更没有记忆。所以,每位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千万不要贪大求全,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注重重点知识的掌握,有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以后的学习和提高都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6篇

关键词:中职;针灸推拿;教学方法;改革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中医职业院校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理念。而传统的针灸推拿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纯粹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为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从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变得颇为紧迫。

一、研究意义

针灸推拿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职业教育中的重点课程。随着医疗模式由原来的治疗为重逐渐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并重,社会对针灸推拿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针灸推拿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学习也渐渐发生了改变。但是目前的教学形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不能适应岗位变化的需要,且由于针灸推拿专业所涉及的理论庞杂抽象,经络循行复杂,腧穴内容繁多,刺灸手法各异,治病机理深奥,推拿手法难以掌握。加上中职学生年龄段为15~19岁,此阶段的学生对中医深奥理论的理解尚不足,在教学中面临四难:难记、难背、难理解、难掌握。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成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现阶段针灸推拿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针灸推拿专业教学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加上医疗模式的改变,市场需求随之改变,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用人单位继续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对学生进行二次培养,浪费了极大的社会资源。

三、具体研究内容

1.以实用为“导向”

我校选择了各级医院29家,康复机构8家进行调研,得出“以用为本,够用为度,增强实效”的教学方向。对用人单位认为繁杂的、难度较大的、深奥的、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化,注重实践,增强实效,以岗位需求引领教学目标。甚至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全面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育新机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

2.理论学习为“主线”

重实践并非轻理论,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同样重要。针灸推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传统医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针灸推拿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融汇中医精髓,是学习的重中之重。要在底蕴深厚的中医文化中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3.以规范操作为“要求”

通过对多媒体演示教学、仿真实训系统、实训演示教学的综合应用,将规范操作作为基本要求,将操作规范定为学生必须达到的标准,反复练习,层层推进,逐渐提高,从而提高学生针推手法的临床应用水平,保障治疗效果。

4.教学手段的高度配合

(1)临床直观教学。为了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加大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并鼓励针灸推拿专业教师积极上门诊,把临床体会和经验带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训时间,加强门诊见习基地建设,允许学生到门诊接待患者、做保健按摩,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患者,加深理解,提高专业操作能力。

(2)多媒体演示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操作手法,学校建立了实训室,开发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录制规范操作视频,制作了浅显易懂的动态PPT。学校配备了各式先进的针灸模型和仪器,在学习中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经络的循行,“摸到”具体腧穴的位置,“感受到”针刺手法的正确度,尝试各种针灸治疗手段,提高了操作手法的熟练度。

(3)设置情境教学模式。针对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患者就诊模式,让学生扮演患者和医生进行教学操作训练。将游戏与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中慢慢学习如何与患者交流,如何进一步收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临床辨病辩证,然后确立针灸推拿处理措施,选择相应手法。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培养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4)实训演示教学。针灸和推拿都是专业技能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为了让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强,我们实施了“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学”就是理论学习和对技术动作的模仿过程;“做”就是教师指导操作,将规范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接下来让学生在操作模型上演练,将手法做对;“练”就是对针灸推拿操作技术的反复训练,最后互相反复操作,直至手法熟练。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的良好品质。

(5)顶岗实习教学。为了夯实理论知识和学校所学技能,把握市场需求,我校积极与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广泛接触,拓宽合作领域及合作方法,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全面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新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独立地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进一步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并且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

5.开发配套教材

为进一步支持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校积极开发相关配套教材、课件,如《针灸推拿技能综合实训教程》(已出版)、《推拿手法学》等。力求通过开发新的教材,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更加符合岗位要求,从而成为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既能上岗成为技术能手,又能创业成为技术指导的人才。

6.客观评价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我们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遵从全方位评价的原则,制订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技能考核与职业鉴定相结合的考评体系,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总体上,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操作等方面做到量化,也要从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全方位评价,使学生得到教育与激励,能够体验到成功,做到全面发展。

四、结论

参照我校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及市场需求,中职针灸推拿教学应当以实用为“导向”,以理论学习为“主线”,规范操作为“要求”,配合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合,坚持反复训练,实现“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有上岗、创业的资格保证。这符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对针灸推拿事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

将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命名“相对穴”, 如内关与外关,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等。“相对穴”阴阳二经一边一穴,它帮助掌握经络循行,定穴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操作方便,疗效好。它使“经络、腧穴、操作、应用”四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应用,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之间教学的脱节。

【关键词】 针灸; 教育/教学方法; 相对穴; 腧穴

在针灸教学中,“经络乱,穴位多”是学习针灸者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找到一种简便而易行的学习记忆方法,课题组进行了多年探讨,总结出“相对穴”,在教学及临床实践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相对穴”的定义和名称

“相对穴”[1]是指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如内关与外关,曲池与少海,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昆仑与太溪等。这些穴一个穴位于阴经,一个穴位于阳经,在上肢及部分下肢属阴阳表里相对,在躯干及部分下肢属阴阳相对。

“相对”一词见于古代和现代,用于描述腧穴定位,“相对穴”古今皆有应用,因此,提出“相对穴”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相对穴”的基础理论,一是经脉理论,一是阴阳学说[2]。“相对穴”阴阳相对,因此,以“相对穴”调整阴阳,能够“阴阳并治,气血同调”[2];“从阴引阳,从阳引阴”[2,3]。

相对穴的名称见表1,共计35对。表1 35对“相对穴”(略)

35对“相对穴”不能包含所有腧穴,而是包含了大部分常用穴。它的特点是:一阴一阳,一边一穴,两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因此,定穴知一可以晓二,针刺则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它使定穴方便,操作简便,容易记忆和掌握,同时,应用方便,疗效好。

2 相对穴的特点和作用

2.1 帮助掌握经络循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科学的作用就是发现并揭示这些规律。经络在人体的循行虽然复杂,也有规律可循[4]。一般而言,十二经脉循行走向的规律是“阴升阳降” ,即将双手上举,所有的阴经皆向上行,所有的阳经都向下行。十二经脉大体分布规律是,手的经脉(手三阴、手三阳)循行于上肢。足三阳经从头至足均有分布,其中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外侧。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内侧面。

以手的六条经脉在上肢的循行为例,从上肢手腕内侧前缘经由后缘至外侧,依次是太(手太阴肺经)、厥(手厥阴心包经)、少(手少阴心经);太(手太阳小肠经)、少(手少阳三焦经)、阳(手阳明大肠经),其中相表里的两经内外相对:肺与大肠相表里,则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的前缘;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之中间;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的后缘。

经脉理论是“相对穴”存在的基础,“相对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穴位在相应的经脉线上,可由相对的“穴”联想经络循行之路线;也可由经络循行线联想相对之“穴”。

2.2 定穴一边一穴,知一晓二“相对穴”是两个穴组成一对,这两个穴,一个在阴经,一个在阳经,一阴一阳且“相对”,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那么,掌握相对穴中的一个穴,就可联想到与这个穴相对的另一个穴,其穴位定位、所属经脉,知一可以晓二。

2.3 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应用“相对穴”,相对的一穴可单独应用,也可成对选用。成对选用,可一边一针,同时取相对的二穴,一针阴经穴一针阳经穴,称为“对刺”;或一针二穴,以一针深刺相对的一穴,同时作用于与其相对的另一穴,以一针针二穴,二穴均得气,即“透刺”。

2.4 操作方便,疗效好“相对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定穴知一晓二;在针刺时,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定穴简便、操作方便,且阴阳相配,在调理阴阳方面“阴阳并治,气血同调;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5],取穴少,疗效好。

3 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

3.1 学习腧穴以“相对穴”为基础“相对穴”包含了临床大部分常用腧穴。教学过程中,在介绍腧穴各论之前,讲解经络循行规律之后,在经络线上点出“相对穴”腧穴的“点”,哪些穴“相对”,它们的名称、位置。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概念,然后再介绍腧穴各论的内容。当讲解到属于“相对穴”的穴时,让学生联想与之“相对”的腧穴,定位及所属经脉。当各论的内容全部介绍之后,再让学生联系经络循行将相对穴做总结,它们的功能、主治、特点,并将“相对”的两穴特点、功能做对比,对比可以使它们的特点、功能更加清晰突出,便于区别运用。

3.2 “相对穴”抛砖引玉由“相对穴”的“点”联系一条经上的腧穴,同一条经脉的腧穴有共同之处,这是“共性”,也有区别,即“个性”,掌握他们共性是什么,个性是什么,一条经上的常用腧穴大体心中有数。这样在掌握“相对穴”的基础上,再扩充学习,较单个腧穴记忆要方便许多。“相对穴”的穴是“点”,由点及“线”(经络及经络线上的腧穴),再由“线”及“面”(其他经上的更多腧穴),这样掌握“相对穴”,对经络腧穴的学习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3 用疗效激发兴趣在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腧穴、刺灸、治疗间教学脱节,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是许多针灸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腧穴和刺灸,先讲腧穴不会用,先讲刺灸不知道在哪用。我们在学习腧穴各论之时或之后,可结合腧穴的学习进行,也可在对比时进行,结合相对穴的功能特点,联系疾病,有选择的介绍如何就相对穴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印象,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应用“相对穴”,学生在学习治疗学或治疗部分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一些实践,特别是在取得效果之后,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这样也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学之间教学的脱节。

4 小结

“相对穴”一阴一阳,阴阳二经一边一穴,既方便掌握经络循行,又使腧穴定位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操作方便,疗效好。它将“经络、腧穴、操作、应用”四者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之间教学的脱节。提出“相对穴”还只是粗浅的尝试,望同道多指正。

【参考文献】

[1]杨志新.相对穴及临床应用,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杨志新,宋成军.“相对穴”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07,48(3):200.

[3]杨志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3,23(10):613.

第8篇

针灸治疗学是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1],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从理论向临床过渡的重要科目,在培养学生针灸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何使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中医知识运用于临床针灸疾病诊疗是目前针灸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塑造合格的针灸人才非常重要。

临床案例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的真实记录。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有医案记载,战国时期扁鹊治疗虢太子尸厥。汉代名医淳于意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为后世针灸学子留下宝贵的学习资料。1990年后我国开始广泛探究临床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要使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方、术,就必须重视针灸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近10年来,临床案例解析在针灸教学中开始得到运用,左政[2]浅谈《针灸治疗学》的教学体会,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重现及掌握,在涉及临床各科必须突出针灸特色并兼顾其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带动学习兴趣。

1 临床案例是针灸治疗学在临床的运用体现和经验总结

针灸临床案例是针灸治疗学在临床经验总结,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可为临床教学提供有依据的、实践有效的诊疗方案,为针灸学生临床诊疗奠定良好基础。历代医家对临床案例非常重视,余震曾云:“成案甚多,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尽可揣摩。”(《古今医案按・序》)王燕昌亦云:“盖临证多则阅理精,练事深则处方稳,此前贤医案所以可贵也。”章太炎先生[3]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张山雷在《古今医案评议》中说:“医书论证,但纪其常,而兼证之纷淆,病源之递嬗,则万不能条分缕析,反致杂乱无章。惟医案则恒随见症为迁移,活泼无方,具有万变无穷之妙,俨如病人在侧,馨咳亲闻。所以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医,直不啻聚古今之良医,而相与唔对一堂,从上下其议论,何快如之?”其言发自肺腑,颇为真切。针灸治疗学是建立在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上,学习具体疾病的辨病、辩证与治疗。临床案例是临床医家在系统学习针灸知识后,临床运用的经验结晶,也是祖国医学伟大瑰宝,目前针灸本科教育主要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以全国统一书本为模板,规范化、标准化的形式教学,学生从未接触过病患,在短时间内学习复杂、深奥的中医针灸知识,掌握疾病的诊断、辩证、针灸处方及施术,具有一定得困难,通过临床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使学生更好的吸收与理解理论知识。如有一“小儿泄泻”医案:李某,男,6岁,家长代诉:反复泄泻6个月,加重3天。伴腹部冷痛,舌淡,苔白腻,脉细弦等等(具体略)。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兼证以及不同的大便性状来辨证;根据大便次数及精神状态等来辨轻重;根据病程长短及其他兼证来辨虚实。后确定辩证分型,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选用正确的刺灸方法及处方。通过此医案,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治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2 临床医案有利于在规范化教学基础上与临床实际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

针灸治疗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强的课程,掌握知识必须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在传统的规范化、标准化教育模式,疾病的诊断,处方、施术都是固定模式,而中医精髓在于辩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抽象、空洞、西医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中医学特点,使临床证治粗糙和呆板,也无法学习到中医精髓,更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医生,在教学中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详细的解析,可以使所学内容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引导学生把理论用于临床,培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当代针灸流派众多,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临床许多名家特色有效的方法并未纳入规范化教学中,通过临床案例的教学可从疾病的诊疗上系统学习针灸的临床运用,并可丰富临床知识。例如在讲述“蛇串疮”的针灸治疗时,除了教科书中的刺灸法外,再举以下3个医案,医案一:以电针结合火针治疗;医案二:以围刺结合铺棉灸治疗;医案三:以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结合药线灸治疗,并讲述以上疗法的具体操作。通过以上的医案,大大开扩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 临床案例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针灸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氏族公社时期,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中融合了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方法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针灸理论知识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更无法掌握好针灸临床常见疾病的理、法、方、术。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后,挑选名家名案及自己在临床上的诊治案例,向学生进行案例解析,或者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老师提供病例后由学生进行分析,并确定诊疗方案,即可调动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使学生学习到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辨证论治技能,开拓临证思路。

4 小 结

针灸治疗学是一门将理论知识运用至临床的过渡学科[4],中医针灸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至关重要,在几十年教学中观察,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临床案例解析,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在临床实习中发现,与既往接受刻板教学方式学生相比,经过临床案例教学学习的学生更快适应临床疾病诊治,综合能力更强。这表明临床案例解析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成果显著,达到了其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左政.浅谈《针灸治疗学》的教学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19(23):42.

第9篇

[关键词] 具体施试;临床带教;“四步法”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c)-007-02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四步法”的教学方法,并与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对比,说明“四步法”的教学方法在促进针灸临床的教学改革、更新带教老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为针灸临床带教提供一种良好的方法和经验。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四步法”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灸推拿学院的学生,通过四年的《针灸学基础》、《针灸学临床》以及其他课程的理论学习后,将要用一年的时间到临床中去实习。因此,临床实习的带教教学在实习过程中则尤为重要,也是检验学生走入社会,能否承担起实际工作需要的惟一标准;同时也是针灸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临床中往往缺乏统一、规范的带教方法,带教老师水平不等、方法各异,致使学生动手机会少,故在临床针刺中,患者拒绝接受实习生针刺。这样不但造成了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差,而且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产生了严重脱节,进而造成毕业生临床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几年来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带教,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带教方法。

2 “四步法”的教学方法

“四步法”即第一步:教师替代进针,提高针刺技巧;第二步:依据腧穴特点,强调施针之法;第三步:提倡双手操作,注重押手作用;第四步:熟练针刺补泻,协调阴阳平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1 教师替代进针,提高针刺技巧

当患者用针灸方法治病时,作为一名针灸医生,首先要诊明病情,辨证施治,选准腧穴,准确定位,然后再行针刺治疗。治疗过程中,首先让患者选择适当的,将针刺的腧穴全部暴露于体表,经过进行针具、医者手指和腧穴部位严格消毒后,教师先进针,刺过皮层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继续推针至一定深度。针刺的整个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完成的。这一方面保证了取穴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进针时使患者无疼痛感,同时也避免了患者的心理恐惧,还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注意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及针下感应。

2.2 依据腧穴特点,强调施针之法

根据证治和腧穴部位等要求,针身刺入皮层后,要掌握针尖的方向、角度、深度的变换,由于针下到达的组织结构不同,针刺的感应及效果也就不同;同一腧穴对不同的疾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指导学生正确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及深度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在针灸学习中的进一步要求。如合谷穴,依据合谷穴特点:《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因此,合谷穴是治疗面瘫的首选穴位,但针刺时,针尖应向上斜刺,得气后再行补泻手法,使针感向上传导直达面部。合谷穴位于在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的桡侧缘处,根椐腧穴的局部作用,合谷穴又可治疗手指挛急或伸握不利,但在针刺时,合谷则应透刺后溪穴,且令针感传至整个手指部,达到治疗局部病变的目的。因此,临床中只有掌握腧穴的特点,才能引导学生正确适当地应用施针之法,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才能达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目的。

2.3 提倡双手操作,注重押手作用

在临床针刺时,强调提倡双手操作,但还要注重押手作用,因押手的作用在针刺过程中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协助准确取穴,而且还可激发经气,减少进针时产生的疼痛。正如:《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因此,指导训练学生在进针操作时,应以拇、示指运指力于针尖,中指仅作为扶针指而不等同于发力指。在施术之先,进行消毒,右手持针,位置尽可能放低,针尖外露0.2~0.3寸。押手在穴位处“重而多按”。由于持针低,力距短,针身很容易刺过皮层,从而做到“轻而徐入”,这样不仅减少患者的疼痛,而且还能诱导气至病所,从而提高针刺疗效。

2.4 熟练针刺补泻,协调阴阳平衡

疾病有虚实,针刺也应分补泻。针刺补泻手法,即针刺治疗的补法与泻法,是指针对病证虚实和患者的具体反应而实施的,是决定针刺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刺补泻手法必须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在针刺过程中获得补虚泻实的临床效应,从而达到协调阴阳平衡,而提插补泻及捻转补泻则是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是促使针刺得气、催气、运气的基本方法,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复合使用。在应用时,务必注意提插的幅度,捻转的角度,两者均需结合速度,它们关系到刺激量的大小。幅度与角度务必使针身垂直,否则易造成疼痛或肌纤维缠绕。不适当的提插捻转往往会造成患者的针刺不适感。因此,要辅导学生正确、适时地使用补泻手法,避免无法度的使用,以免影响针刺的效果。

3 “四步法”实验教学内容

选择我院针灸门诊实习的学生100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四步法”教学法代教作为实验组,B组采用常规代教法作为对照组,进一步观察应用本法带教的学生与常规带教的学生在临床技能方面有何区别。2个月后根据我们自制的针刺技能考核评分量表由针推学院教学办专职人员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打分,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技能考核成绩见表1(表1所用的统计方法如下:样本数是50,用的是t检验,t值是9.59,在α=0.01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表1中n 为各组观察例数(人)。“四步法”实验组(A组)出科与入科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x±s,分)

以上结果提示:“四步法”教学法实验组(A组)与常规法对照组(B组)实习训练前针灸技能水平相当;两组经过2个月的临床实习,针灸技能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经过2个月的临床实习,“四步法”教学法实验组(A组)针灸技能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法对照组(B组),显示应用“四步法”教学法带教后的学生在针刺技巧上优于常规带教后的学生。

4 “四步法”教学评估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方法的评价意见,结果发现应用“四步法”教学法带教的学生在针刺手法上优良率达96.5%,学生满意率达98%以上。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四步法”教学法实验组(A组)在实习过程中的出勤率较高,操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更好,操作熟练程度更高,显示本法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了学生的针刺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同时也使患者易于接受,证实了本教学法便于推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5 讨论

“四步法”教学法的临床施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临床实习兴趣。通过临床“四步法”的具体操作,为实习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集情景教学、场所教学、快乐教学于一体,教师学生情感互动,快速地熟练掌握针刺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有了一种良好的心态相伴,实习效果显著提高,并得到患者的认同,减少了患者对实习生的排斥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如烙印般铭刻在心,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黄建军,赵银龙.浅谈知为针者信其左[J].新中医,1997,29(2):23-24.

[2]贾荣,贾军.略谈进针方向与腧穴的效能[J].内蒙古中医药,1998,(3):77-78.

[3]张官印.浅淡影响针刺得气的六要素[J].陕西中医,2005,26(11):1223.

[4]米德萍.针灸补泻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53.

[5]黄建军,解秸萍,付平.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J].针刺研究,2006,31(4):246-248.

第10篇

[关键词] 针灸学;临床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030-02

毕业实习是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从理论向临床过渡的重要阶段。做好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才能做好针灸毕业实习的教学工作,笔者据此做了相关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来我科实习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五年制针灸专业本科生,共计36名,其中,男生21名,女生15名。将36名学生随机分为新式教学组18名和传统教学组18名。

1.2带教老师

我科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助教3名。

1.3研究方法

新式教学组: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自主式学习模式,即老师向学生简要交代四诊要点后,让学生向患者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向带教老师汇报分析病情,作治则,治法,选穴,手法及方义分析。带教老师对学生四诊和分析的不妥之处作出指正。最后在老师的监督和患者的许可下进行针灸操作。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对学生提出与病情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理论的和实践的)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思考。

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即带教老师向患者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最后理、法、方、义的讲解,并进行实际的针灸操作。学生作被动地知识吸收,机械模拟的临床带教过程。

两组学生均在实习2月后进行出科理论和实践考核。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3教学效果观察

3.1考核标准

理论考核:由我科副教授以上级别老师出题,题库抽取,实行百分制,理论考核范围限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

实践考核:包括五个病案分析,每个病案10分,要求作出正确的辨病(2分),辨证(2分),选经选穴(2分),手法(2分),最后方义分析(2分)。另外,每个学生一个患者,进行病史询问,辨病,辨证,最后理、法、方、义。打分方法:询问病史基本没有遗漏重要信息6~10分;辨病正确无误5分;辨证正确5分;治则、手法5~10分;归经选穴5~10分;实际操作10分。

3.2考核结果

3.2.1两组学生理论考核结果比较经t检验,两组考核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掌握的理论知识水平相当。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结果(x±s)

两组考核结果比较,t=1.56,P>0.05

3.2.2两组学生实践考核结果比较研究表明,新式教学组的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较优秀(P

表2 两组学生实践考核结果(x±s)

两组考核结果比较,t=3.37,P

4讨论

学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针灸学理论知识,并通过针灸实验课及临床见习,对针灸临床有一定的理性认识。目前进入临床的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走马观花。虽然也有动手的机会,但仍是参观者。针灸临床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采取灌注式的输送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一部分学生虽然考试成绩良好,但一遇到患者便无从下手,因此针灸临床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

带教老师应该引导从“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在学生进入临床后,教师应尽快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指导其应如何和患者交流了解病情,如何分析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带教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而且应多给学生操作的机会,训练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而对毕业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2,3]。

我们多年来一直探索教与学的最佳模式,一直致力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向主动学习的积极状态,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

我科经过多年临床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自主式学习模式,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互动性、启发性,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显示,两组学生有相当的理论基础,理论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自主式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学习实践后,临床实践技能却有显著性差异(P

以上是笔者带教工作的一些认识和经验,希望能进一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摸索出效果最佳的针灸临床教学方案,切实做好针灸毕业实习的带教工作,为培养优秀的针灸人才,为振兴祖国针灸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小正.《针灸治疗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3):41-43.

[2]余利忠.如何加强学生针灸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6,7:276.

第11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针灸学; 教学方法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Based on the Self-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Acupuncture” One Perspective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Teaching Method/WANG Long, LI Dong-jie, ZOU Wei,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89-091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evaluates the implement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s by means of the practice of one perspective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on the science of acupuncture teaching. One perspective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is newly forward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latest acupuncture science teaching accomplish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concerning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acupoint, location, dialectical, prescription, acupuncture basis and acupuncture skill, combing Chinese classic medicine and modern anatomy and neurology theory putting forward different teaching plans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 This method has positive meaning to improve student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has provided new clues for the teaching of acupuncture science.

【Key words】 Self-learning ability; Acupuncture; Teaching method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CM, Harbin 15004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31

针灸学是一门融理论、技术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的学科。作为绿色治疗方案的代表,针灸治病的疗效受到世界范围的好评,针灸人才培养也受到人们的关注。纵观当前中医药院校针灸人才培养现状,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不强、中医思维和针灸手法训练缺乏等问题仍旧突出。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一元多维”教学法,通过在不同层次和角度运用,以期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针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 “一元多维”的概念

“一元多维”是一种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元”是基本的意思,这里引申为根本,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维”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如一维、三维,在这里指不同层次与角度;二是维系的意思,这里理解为针灸学与现代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相互结合;三是思维,即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一元多维”教学法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一元多维”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实践围绕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展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加以教师的精心设计,实现“学”与“教”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1]。

2.1 多维度教学思想指导针灸教学 多维度即从人才培养层次、理论体系构建和中医思维训练等多个方面开展《针灸学》教学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是以专业为主制定,对七年制、五年制授课不做区分。而同一专业不同培养层次(七年制、五年制)的学时数不同,在培养方案上应体现区别。笔者根据七年制、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和五年制其他专业3个专业层次教学特点,分别有所侧重。见图1。

培养学生学习针灸的兴趣,从研习经典医籍的正门步入针灸学殿堂,对构建针灸学理论体系尤为关键。在授课之初笔者融入名医轶事,引用《黄帝内经・灵枢》和《伤寒论》的原文,旨在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好奇心,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深入学习后,笔者主张将熟练掌握现代解剖学和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学以及神经病学相关知识,作为学生必备的知识内容,实现学科间的互补[2-3]。这对于构建针灸学开放性理论体系具有很大帮助。

在思维方面,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受惯现代科学技术熏陶,思维活跃,但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医思维方面明显缺乏。在继承中医传统思维的探究式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既要对话古人,又要学会批判。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形式,在不违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掘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为其日后继续深造,夯实良好的基础。

2.2 多角度入手丰富教学内容 以经络腧穴教学部分为例,从穴性功效、针基针技和辨证处方等角度入手,扩展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

穴性功效,即穴名由来、腧穴功效和功能鉴别等内容,以往讲解不成系统,或被忽视。笔者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尽量站在古人的立场,发挥想象力预习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即穴名之中自蕴功效。如“风字穴”都以风字命名,或熄内风,或散外风,或内风、外风兼治,皆因命名各有特色[4]。其次腧穴功效有别于中药功效,根据每穴既治本经病,又治局部病,特定穴还具特殊性能的特点,要求学生预习时将每个穴位回归人体,从定位、功效到主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师讲解时做好功能鉴别。

针灸的灵魂是针刺手法,而手法的掌握是教学难点。初学针刺手法的学生不可急于求成,每天都应做指力等基本功的训练,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练好基本功,进行手法练习则事半功倍。众所周知行针手法得气与否赖于医者针技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手指精细触觉的敏感性,然而单靠讲解显然不能让学生领会捻转提插等细微差别之中气的变化情况。教师在讲解后应加以示范,然后将学生三人分为一组进行课堂实践,其中一名学生操作,另两名学生评价其操作的是否正确,之后轮流操作,由教师对每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达到基本功、理论和训练的有机结合。

提到辨证处方,往往不作为针灸教学重点,但临床上提高针灸治病疗效的前提,是准确的辨证配穴,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作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前人辨证处方经验,注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让学生熟记穴性功效,运用中医思维识病、辨证、配穴处方。做到顾证知穴,以便施治,必要时针药结合,增强疗效。通过上述内容的展开,对提高学生理论理解能力,技能训练能力有明显提高作用。

2.3 基于PBL学习法思想的多形式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教师应该在“一元多维”教学法基础上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意识。其中以“问题”为核心的PBL学习法,可作为《针灸学》教学中重要方法。

PBL学习法较适合于8~10人的小组进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这些条件是七年制学生所具备的,所以PBL学习法值得在七年制培养层次中推广应用。具体教学主要由导师自行组织学生开展,借鉴PBL学习法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综合运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进行多方式教学,同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使整个教学过程,既能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又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PBL教学法结合针灸医案教学,选取名家验案开展综合探究式学习,分析病因病机,体会治法方义。在辨证处方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情景的主人,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接触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处方解决常见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4 形成性评价 本研究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30分,根据课堂实践过程中是否积极按照规范进行针刺手法训练,是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是否积极参加临床实训,是否积极提出科学问题等综合表现给予评分。期末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考试,占到70分。通过形成性评价模式,可以在课后及时考察学生对针灸理论和针灸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1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当前针灸教学中,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师傅“领进门”难于“修行在个人”。所以推广应用“一元多维”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是必要的。无论是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授课方式,便于学生接受,都应进行培训,以期切实发挥 “一元多维”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3.2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目前针灸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停留在“灌输式”模式上,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形成鲜明反差。运用“一元多维”教学法仍不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存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在未来针灸教学中值得大力推广。

3.3 课程整合,增加专业课比重 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西医课、中医课、外语课等课程。从课时分布及讲授内容上看,中医专业的针灸授课时间偏于不足,细分到针灸理论、技术、应用等内容的时间更为有限,明显限制了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针灸操作技术[5]。所以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必要采取措施增加《针灸学》的授课学时比重。

“一元多维”教学法首次把穴性功效引入《针灸学》教学,突出中医特色,注重培养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强调经典和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两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反复训练针灸手法,为学生立体掌握针灸学打下坚实基础。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为针灸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珑,邹伟,于学平.浅谈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在《针灸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针灸,2008,28(12):923-925.

[2]秦毅,何仲义,刘娟,等.通过应用解剖学课程教学强化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21-122.

[3]颜津津,简希尧.神经病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83-84.

[4]冯新成,张智龙.针灸腧穴命名的临床意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255-256.

第12篇

[关键词] 针灸治疗学;PBL教学法;复合多媒体病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57-0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由于PBL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针对这些要求,在全日制大学本科三年及以上医学生教学中展开PBL教学法是可以实现的。我教研室在既往的《针灸学》的治疗学部分已经尝试过应用PBL教学法,取得初步教学成绩,并有初步体会,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长春中医药大学全日制2007级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和中医专业本科学生选取自愿生63名,男生36名,女生27名。

1.2 分组与方法

将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21名。3组学生在针灸治疗学授课前进行摸底考试,卷面成绩显示3组学生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1 传统教学组:在传统教室内进行常规针灸治疗学授课,即教师讲授为主,可借助常规多媒体课件。

1.2.2 PBL教学组:将21名学生分为3个自主学习小组,每组7人。课程基本步骤分为选择病案—(提出问题)自学—实训讨论(含精讲)—实践操作—教师总结—考核几个步骤。课前由教师选择2~3个疾病并提出问题,提前告知学生问题及复习相关内容。课堂讨论先由各组学生组内讨论,之后教师提供一个具体的病案资料,采用口述结合常规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在看完病案后,全体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结束时,教师就病案讨论的结果进行指导、总结。

1.2.3 PBL结合“复合多媒体病人”教学组(PBL教学2组):分组方法及课前准备同PBL教学组。不同处在于,课堂讨论环节在教师提供一个具体的病案资料时,采取的介绍方式为“复合多媒体病人”形式。

1.3效果评价

采取调查问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为学生满意度调查[1];自拟理论考试:治疗学课程结束后针对全部针灸治疗学内容自拟试卷,采用客观题(40分)和主观题(30分)、病例分析题(30分),共100分,其中与PBL教学方法相关疾病内容考试成绩占40分,用于评估教学效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结果

两班共发放63份,收回63份,回收率为100%。学生满意度分析:传统教学组为76.8%,PBL教学组学生满意率为88.2%,PBL教学2组学生满意率为 93.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如表1所示,3组总成绩比较,两组P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PBL教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PBL教学法相关疾病成绩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组比较,两组PBL教学组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均P < 0.01),与PBL教学组比较,PBL教学2组成绩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针灸学科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针灸治疗学时都已经学习过中西医基础课程,在面临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阶段需要一定的过度和适应期。在此阶段采用PBL教学法能大大加快学生融入临床的速度。从文献中可以发现,针灸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方法多数集中在针灸治疗学和临床实践中[2-3],也有少数应用在实验针灸学中[4-6]。而PBL教学方法能在这类实践多于理论的课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实战能力,提高学生主观实践意愿。我教研室在既往的《针灸学》的治疗学部分已经尝试过应用PBL教学法,认为该教学法的应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因为在尚未形成系统PBL教学环境和理念时,在有限的学时和较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应用个案病例讨论的现状下,应适当选择部分病例并适当进行教学改革。因此,针灸治疗学部分可以适当增加PBL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可以充分联系以往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社会问题,充分锻炼临床解决问题能力。

病例选择和将病例呈现的方式在PBL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病案介绍时引入“复合多媒体病人”概念,该模型是我教研室前期工作和科研中使用的一种较为全面的模拟真实患者的模式,是由以下元素组成:(1)教师提供和随时补充患者的详细信息;(2)来自附属医院针灸科真实的临床患者的动、静态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内容包括患者问诊、查体和中医望闻问切等全部过程;(3)诊疗相关操作在智能针灸模型上进行,这一概念是将临床真实典型患者全面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拉近理论与临床的距离,是很好的增加中医学生治疗学科PBL教学效果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梅志刚,杨会军,陈涛,等. 基于网络环境的PBL法与LBL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100.

[2] 李艳慧,罗丹娜,詹珠莲. PBL教学法在针灸治疗学课程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55.

[3] 王威,王颖,吴兆利,等. 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针灸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1,17(13):161-162.

[4] 卢岩. PBL教学模式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8):813-815.

[5] 潘闽,姜敏辉,李晓飞,等. 心血管内科PBL教学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J]. 当代医学,2011,17(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