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书交流材料

读书交流材料

时间:2022-11-12 02:39:53

读书交流材料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1

在读书活动座谈会上的心得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局党委在这里召开读书活动座谈会,我感到这是深化读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的重要举措。应当说局党委从200x年在全局开展了读书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争做文化型、知识型职工的局面。下面我汇报一下几年来读好书报刊,提升精气神的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以勤奋的态度读书,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讲读书要勤奋,要肯吃苦。在读书上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聪明不足,勤奋有余。正是因为有了一种勤读不倦,苦读不厌,持之以恒,坚持数年的精神,才使自己小有进步,小有成绩。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挤时间勤读,做到三必读。即每天的党报必读,每期的党刊必读,与工作有关的书籍必读。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沈阳日报等,党刊如党建文汇、共产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纪检监察等。有人会说工作忙,事太多,没有时间,但我觉得正如鲁迅先生讲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另外,也有个学习方法问题,比如一份报纸各个版面要全读一遍恐怕一天也读不完,因此要讲究方法。我的方法是浏览标题、关注版面、抓住重点、精选文章,如读人民日报除了浏览标题了解国内外大事外,着重阅读头版、理论版、党建版,尤其对思想纵横、人民论坛等杂文随笔给予特别关注。二是肯吃苦勤记,做到随时写随时记。人们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确是读书学习的好方法,我从中尝到了甜头。十多年来不论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读书,我都养成了笔本不离手,随看随记的好习惯。这些年来我共记了十几本笔记,大约有三十几万字。为了使用方便,我以工作为中心,根据工作的需要来分门别类,其中有理论学习、党建工作、纪检工作、工会工作、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管理故事、文秘知识、名言警句、书刊摘要等十几本。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手机这个现代工具,把读书学习遇到的好文章、好句子、好词汇以信息的形式输入储存,以备随时查用。手机的优点是携带方便,使用快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是工作上的好帮手。三是常坚持勤剪,做到剪好报积资料。我是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剪裁报刊积累资料的。当时我调到住宅一公司二分公司任党办主任,由于经常写材料感到必须建立一个资料库,这样从那时起我就每天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好文章剪下来,分类整理好,每到年底我就按类别粘贴在本子上,这样的剪报集目前我已经积了二十多册,有了这些资料工作中我觉得得心应手,十分方便,促进了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以文化的态度读书,相信书能养心,书能润身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加强人的思想修养,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我感

到从文化的视角广泛涉猎各种文化书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是大有裨益的。在这方面我坚持三读:一是读古代名篇,丰富文化底蕴。读先秦散文,感受古文魅力;背唐宋诗词,鉴赏诗词佳作;赏明清小说,品味四大名著;记格言名句,夯实文化功底;晓文化典故,追溯历史轨迹,注意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二是读当代名家,提升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当代名家的优秀小说、散文、游记、随笔则是我们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范文,必须手不释卷地潜心研读,才能有所收获,有所长进。例如,余秋雨的书我是出版一本买一本读一本,尤其对《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更是爱不释手,常读常新。另外对当代快餐文化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对红透大江南北的易中天、于丹等知名学者的书也是该买就买,能读就读。例如,《品三国》虽有戏说成分,但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那段历史做了诠释,使人受益匪浅;而于丹的论《论语》对人也很有教益,使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应当说阅读这些名家的书不仅是一种文化消遣,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三是读名刊杂志,增加文化涵养。我觉得利用闲暇时间阅读著名期

刊也是一种生活乐趣,不仅使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对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领导文萃》、《读者》、《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等杂志,将其中的故事、典故、哲语、名句摘录在笔记上,输入到手机里,作为写作素材和工作资料库,既方便又快捷,不失为读书的好方法。

古人讲: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是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增添才华的源泉;学习是个人成长、思想成熟、事业成功的阶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以书为友,与书为伴,尊书为师,我们就能收获知识的果实,提升文化的含量,开启心灵的窗口、培养高尚的情操,创造出色的业绩,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2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用半天的时间召开这次读书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听取报告和交流发言,对上半年全县开展读书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进而促进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切实改变学风、不断加强学习,在全县自觉主动地形成爱学习、爱读书的浓厚氛围。

刚才高教授以《世界是平的》为题,深入浅出,精辟独到地给我们作了精彩的讲解,让我深受启发、受益良多;县交通局、悦崃镇、消防中队等五个单位的同志介绍了他们开展和参与读书活动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大家下去后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吸纳借鉴。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县读书活动开展的情况较好,效果也比较明显。各级各部门都积极响应号召,通过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读书活动方案、规定读书活动时间、读书内容和数量及读书活动形式、安排读书活动步骤、对读书笔记提出要求,丰富多彩、积极认真地开展了读书活动,广大干部职工学风得到有效改进,工作作风更加扎实,“用正确的道理教育人,用良好的形象影响人,用人格的力量感召人,用扎实的作风带动人”的机关形象得到初步体现。但和全市开展读书活动的情况相比,与发展需要和工作需要相比,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觉读书、主动读书、抽时间、找机会读书的氛围不浓,部分干部职工节假日、周末的主要消遣还是三五成群、呼朋唤友聚会玩耍;二是没有从心灵深处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有很多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年度考核的时候,分析查找自己的问题和缺点,主要就是学习不够,读书的系统性不强、深透性不够,但内心深处并不认为这是缺点,没有下决心去纠去改,而是认为这是虚心、谦虚的体现。三是部分同志还把读书活动当成任务来应付,不断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

泉欲流其远,必先浚其源。我们要适应发展,干好工作,创新发展,就必须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认真读书,加强学习,在此,我再强调三点:新晨

第一,要充分认识新的形势对知识素质的更高要求。

第二,要用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和参与读书活动。

一是要不断加强知识的更新和积累。

二是要善于向实践学习。

三是要善于总结提高。

第三,要通过读书活动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3

一、主动担当,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不但是好干部的必备素质,而且是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一要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作为衡量为民服务的重要标准,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二是强化担当意识。充分利用个人自学、集中研讨等方式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克服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思想情绪,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意识,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三是突出真抓实干。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三大革命”等关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上,敢闯敢试、破解难题,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比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为了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因此,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不仅是对中央和省市委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二、履职尽责,勤勉作为勇担当。

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现在的大形势来讲,不履职尽责的问题表现多样,程度和形式都各不相同。因此要广泛深入基层一线、深入问题一线、深入项目一线,广泛通过专题调研、问题排查、系统梳理等方式,把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问题都查摆出来,达到“开肠破肚”、直面问题的效果;

然后对标担当作为标准,把梳理出来的问题一一对号入座,公示公开,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直面群众、直面问题,将真正有利于百姓的事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今天坐在这里的都是一家人,我们的队伍由初心而凝聚,因使命而壮大,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的新挑战,要知重负重讲奉献,团结一致讲担当,农村基层工作繁杂,比如说厕改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但是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挥好螺丝钉的精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我们的使命。

三、把好方向,掌好担当作为之舵。

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担当作为,善于观大势、把方向、谋大局。同时还要把握好政策方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把握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把握工作重点,立足于工作实际,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工作计划,统筹推进,狠抓落实。突出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牛鼻子”,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一名分管领导,首先要将业务弄通做实,这样在接下来的工作落实和协调中才能找准发力点,不至于延误工作的最佳时机,反之就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拖全镇的后腿。

四是善于学习,增强担当之能。

领导干部要做到善于担当作为,就必须严格按照的要求,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练就善于担当的“真本事”。这些本领对基层干部我们来说是必备之技,唯有克服自满和懈怠,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虚心向领导、同事学,向专家、基层和群众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方可在基层工作中展现自我,结合领导班子部署安排,以寸我之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同时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还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特别是善于总结提升推动工作的好方法和好经验,也要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因地制宜的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实际当中,学习、提升,练就高强本领之后,才不会感到本领恐慌,在下步工作中,才有担当作为的底气。

五是严实作风,牢记使命勤作为。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拓展 阅读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一本教材的阅读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阅读。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

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其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

1、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

2、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

(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2)从作家角度延伸。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告诉他们新美南吉虽然残疾而且只活了30岁,但他是个有名的童话作家。可以阅读他其他的代表作《小狐狸买手套》《狐狸阿权》《花木村和盗贼们》等。

(3)相同主题的拓展。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如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又拓展学习《春望》,通过一喜一悲,感受到在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而听到收复失地时,则"喜欲狂"。立体地领会诗人杜甫爱国之情。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阅读理解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37-01

“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0-6 岁)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在成人借助于图书和幼儿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以及与阅读能力相关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从这个对早期阅读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阅读十分重要,对幼儿的阅读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现状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合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但是现在早期阅读在很多人的眼中并不以为然,所以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合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存在的问题

2.1学习适应上的困难

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教材, 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 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 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 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 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 积累阅读经验。同时, 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 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 进行交流活动。我们发现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 会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 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一段小故事, 幼儿也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进行交流。久而久之, 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 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 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4]。

2.2缺乏阅读兴趣

其实对幼儿来说,早期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视觉的,还包括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是与阅读有关的行为,都可以算作是阅读。例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并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成人念图书文字等。识字,只是早期阅读中的一个成果,并不是目的。只要处于正常的教育轨迹之中,认识字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方面用不着太操心。天下没有爱读书的人不认识字的,但有很多认识字的却不爱读书。当然,认的字多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看书,识字毕竟是阅读的一种很有效的工具。

2.3阅读理解能力差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单独划分出一个识字阶段,这与儿童言语发展规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适应的。事实上,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现在市场上有些识字卡片属于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其实,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3对策与建议

3.1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随着视觉媒体的普及,幼儿的阅读已不满足于以前单一的书面材料了,他们很早就表现出对电视、画报的兴趣。我们应该从多种渠道来收集幼儿的阅读材料,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彩图幼儿故事100集》(红果、绿果、黄果三套)《幼儿识字》《好儿童》《娃娃画报》《小青蛙故事报》等等,可以为提供各种音像资料,如录像、动画片等,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阅读拼图、识字玩具等。鼓励全体教师、幼儿、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来共同参与,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丰富的材料,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使幼儿能在阅读时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增强表达的愿望,为阅读兴趣和后天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语言阅读区的材料可以丰富多样,围绕教学主题,用图文结合的板面布置,如以“春天悄悄话”为主题,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并且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幼儿通过自己观察生活,加深对春天的了解。

3.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潜在课程,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利用一切需要向幼儿提供的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

3.3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速度都不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等等。因此,教师注意调动每个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幼儿是好动、好模仿的,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教师从中观察、了解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时发现幼儿间的差异,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在指导阅读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充分想象,大胆创编;让能力较弱和能力较强的幼儿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相互影响;让幼儿多交流阅读体会,为能力弱的幼儿开展阅读内容讲述训练等。

总结

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者、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与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创设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阅读环境,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鸿菊.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浅探[J]. 学前教育研究.2007(3):28-29.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6

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领导干部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全面提升镇领导班子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加快成长步伐,发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生力军作用,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干部,结合我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决定在镇机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领导班子读书班活动。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学习和运用党的历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入学习领会的读书观,牢固树立热爱读书、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不忘初心使命”,大力打造学习型班子,塑造人才型干部。

二、活动时间

2021年xx月1日至2021年xx月31日

三、活动范围

全体领导班子成员,鼓励35周岁以下的股级干部职工踊跃参加。

四、组织设置

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活动的日常管理事务由镇组工办和党政办公室负责,负责读书班的日常管理以及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设置班长1名,负责“班委会”全面工作;设置学习委员1名,负责读书班活动的策划;设置组织委员1名,负责读书班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五、活动内容

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学习、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形式,每天安排自学任务,每三天安排一场集体学习活动,每周安排一场交流分享活动。读书班活动贯穿全年,力使读书班成员实现“至少通读一部史,至少精学一个点,至少交流一次感悟”的目标。

(一)学习党史重要文献。围绕《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材料和《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重要参考资料开展读书活动。读书班成员根据推荐书目在工作之余开展自主读书活动,按照“班委会”的安排,每周参与一场集体学习活动,并做好读书笔记或标注等。

(二)观看党史题材优秀影视作品或辅导教材。把观看党史题材优秀影视作品作为读书班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剧、专题纪录片等可视化教材的独特作用,组织青年干部开展集体观影活动,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

(三)开展业务基础和能力拓展的学习。读书班成员在“班委会”的组织和指导下,采取成员集中的形式,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开展涉及各自岗位业务基础和能力拓展的阅读活动,包括形势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党章、经济常识、管理常识、文字材料写作技巧、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领域。

(四)开展现场教学活动。适时组织读书班成员前往我县烈士陵园、“红色村”等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参观瞻仰和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

六、活动形式

(一)个人自学。由“班委会”学习委员拟定每周的读书计划,读书班成员按照每周的读书计划,自主安排时间进行个人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或标注等。

(二)集体学习。由“班委会”组织委员组织安排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活动,按照读书班活动内容,精选党史重要文献的重点篇目、党史题材优秀影视作品或岗位业务基础和能力拓展的参考资料,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活动。

(三)交流分享活动。由“班委会”负责组织安排每周一次的交流分享活动,读书班成员可围绕自己参与读书班活动的心得体会、学习重要党史文献的收获、观看党史题材优秀影视作品的观后感或所在部门岗位的工作心得进行交流分享。

七、学习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领导班子读书班活动是我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率先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举措,读书班成员要认识举办读书班活动的重要意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读书班活动。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7

为落实这一思想,我认为首先应从阅读的数量入手。这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倡导学生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二是为学生规定课外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以后逐渐递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其次,还应明确向学生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终身的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我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一)、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读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学生,语言在现实交际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为学生所喜爱。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孩子们推荐。)

(二)保证组织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富有成效。

1、自读自悟

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具有灵活方便、自主性强等特点,因此深受师生欢迎。但是若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就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孩子们对所阅读的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如果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当,还会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产生误导。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时,也要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如为他们推荐适当的读物,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讨论、辩论活动等。

2、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间的阅读比赛。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还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自己命名并列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每天的课外阅读课时间,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星;每背完十首古诗也加一颗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孩子们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校内蔚然成风。

3、在扩散性阅读中拓展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圈相结合”的原则,即:课文为一圈,引申、延伸为一圈,课外阅读为一圈,三圈呈同心圆,紧密结合,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

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低、中、高段的学生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

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辨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思维品质。

4、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因此,我们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校园童话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二、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2、所有年级均不准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将每周二和周四的中午活动课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向实验班级全面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外,还倡导各班建立了“小图书箱“,号召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

5、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专门印制了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记忆的碎片》,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张扬个性。

三、收获与困惑

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因为有些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材料作依托,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如《长征》、《赤壁之战》等;因为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说写是一种信息输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而适当的扩散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它为学生解读语言文字、领悟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撑。

通过一年的尝试,实验班级孩子们的表现也令人惊喜:不仅顺利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在创新思维的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一年级的孩子们便出了一本日记小册子《小脚丫》;在阅读古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时,孩子们也敢于向古人发问:既然山水俱翠,又何来“白银盘”一说?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8

关键词:中班幼儿; 图书角; 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10-002

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小小的温馨角落,放上几本书,摆上几个软软的靠垫,老师希望通过培养幼儿安静阅读的习惯,来为幼儿做前阅读准备。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耐心很有限。难道发展语言的形式就只能停留在平面的图书上吗?图书角游戏的形式不能多元化一些吗?这很值得教师去研究和探索,通过创新,把图书角设置成一个让幼儿喜欢的区域游戏。

一、中班图书角现状的学情调查

本学期我对本年级组六个班级的图书角创设情况进行了学情调查。结果显示,每个班图书角创设的游戏均为绘本阅读,提供的相应材料大多为各类绘本和坐垫,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人数都只为几人,幼儿游戏持续的时间只有5、6分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一般。

二、调查小结

通过对本年级组班级图书角的学情调查,发现了图书角活动的一些共有现象。现将发现的问题小结如下:

1.图书角的游戏形式单一

每个班级只有绘本阅读这一种游戏形式,图书角的位置通常被安排在活动室的一个小角落。游戏形式只有幼儿独立阅读,游戏形式比较平面化,书面化。

2.材料提供的种类单一

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图书为主,幼儿只有单纯阅读,没有任何其他阅读辅助材料。

3.幼儿主动参与的人数少并且是相对固定的人

一般以性格内向的幼儿居多,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每次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孩子去看迷宫书,不看其他书,说明他们只对某一类图书感兴趣。

4.幼儿游戏持续时间较短

在阅读绘本中,幼儿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安静状态,平均时间为5分钟。常见的现象是幼儿会飞快的把书翻一遍,就失去耐心。要么不停地换书看,要么在图书角拿着书走来走去,要么被其他游戏中的幼儿所吸引,和其他幼儿打闹。

5.幼儿的兴趣不高,参与率低

根据老师的反馈,一般主动参与的人不多,在选择游戏时大部分幼儿的第一选择大多是角色游戏,在别的区域游戏都满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图书角。

三、原因分析

1.教师在预设图书角时有局限性

教师把图书角的活动形式只局限在阅读这一种游戏上,这大概是大部分教师创设图书角时的习惯性思维。

2.材料提供过于单一,幼儿阅读没有目标性

每天重复一成不变的看书,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目标或者要求,幼儿游戏的兴趣当然会随着时间而减少。

3.图书角的设置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规则过于成人化

反思我们过去预设图书角游戏目标时,总是把能安静的看书放在第一位,这一要求和成人在图书室里的要求一致,毫无趣味性和活动性而言。

4.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自主阅读不能持续较长时间

我们在图书角常常要求幼儿能够耐心的阅读,这一要求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四、创建立体化图书角的尝试

从发现问题开始,本人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图书角创设的更有趣味性、活动性,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变平面化为立体化,变书面化为情景化,变静态游戏为动态的操作性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总结如下:

1.有目标性的阅读

提供材料:书签(自制笑脸书签和问号书签,笑脸书签代表我喜欢的画面,问号书签代表我看不懂的画面)。

阅读前教会幼儿书签的使用方法,幼儿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漂亮的书签,当幼儿有喜欢或者看不懂的画面时,教师引导幼儿首先和同伴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和老师交流。有了漂亮的辅助材料,带着问题去阅读,增加了活动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使阅读不再盲目。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阅读时更加仔细,注意力持续时间由5分钟延长为10分钟,还增强了幼儿看图理解的能力。

2.有操作材料的讲述和创编

提供材料:(1)两个故事盒(一个白天背景图,一个夜晚背景图,若干能立起来的小动物和人物的图片)。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背景和人物,用立体图片将自己熟悉的故事讲述给同伴或自己听。教师也鼓励幼儿创编一个小故事来讲述。有了立体的操作材料,一切情节和场景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这些材料让幼儿非常喜欢摆弄,激发了他们创编和讲述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故事挂图和相关人物小图片(幼儿熟悉的故事)。

一节语言活动课下来,我们往往会有配套的挂图教具。教师不要急于将它们收起来,因为幼儿都非常喜欢摸一摸老师用过的东西,不妨把教具放在图书角,让孩子也来做一回小老师。在我们的实践中,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的选择在图书角讲述刚才老师讲过的故事,体验一把当老师的感觉,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巩固了学习内容。

3.有合作性的情景表演

提供的材料:与故事相配套的头饰。

对于一些对话性比较强又比较适合表演的小故事,教师提供相关的头饰,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来组织。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也开始愿意参加表演。这种方式既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4.以照片的形式提示游戏规则

提供的材料:将幼儿活动的照片张贴在游戏区角作为规则提示。

规则的建立不能仅仅靠每次游戏前老师的口头要求,幼儿游戏时往往会忘记具体的规则,老师时不时的去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会影响活动效果。不妨将每一种游戏的规则,以幼儿为主角,用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形象易懂。并且幼儿每次活动时都能看见,随时起到提示作用。

五、实践小结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9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然而,审视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学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迫在眉睫。

一、合理选取阅读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选文要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阅读。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选择的材料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二者相辅相成,读是积累,写是倾吐运用,惟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倡导合作、交流,探究

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有个体差异性。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过程中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因此,倡导合作交流有一定意义,且在这种交流中,学生人人是发现者,增强了学生成功的喜悦。教师应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10

关键字:大班;自主阅读;兴趣

培养大班幼儿自主阅读习惯是必要的、它是幼儿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选择适宜幼儿阅读的方法、游戏、良好的环境、及优秀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满足幼儿阅读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可供自由选择的时间、空间

所谓自主性阅读,是指阅读者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并以自己的经验对该材料所呈现的含义加以诠释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幼儿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唤起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

一、创设阅读环境

提供足够丰富的自主阅读材料,对大班幼儿显得很重要。教师应重视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活动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钢琴、消毒柜、毛巾架、作品栏、玩具柜等)、自然角的植物、动物,都可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物品材料上,字与图、字与实物一一对应,睡床、床上用品、幼儿用的书本等也贴上幼儿的名字、墙面上及阅读区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让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辨认。【1】

老师还可引导幼儿共同商量设置班级的区角标识,引导幼儿给区角取名称,如语言区“我是小小主持人”、音乐区“小音符之歌”、表演区“酷酷大舞台”、美术区“小手真灵巧”等,将设计好的图文并茂的区角标识悬挂在活动室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激发了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敏感性和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活动室内阅读区还提供大量适应大班幼儿阅读的材料。除幼儿熟知的《恐龙家族》、《彩图幼儿故事100集》,《好儿童》、《娃娃画报》外、还有益智类书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十万个为什么》,中外文学名著《西游记》、《安徒生童话》,趣味性强的如《趣味迷宫》,等等,将这些书摆放在敞开式图书架上,积极鼓励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等时间段自由选择阅读。此外,还向幼儿提供随手可取的铅笔、彩笔、纸张等供幼儿绘画、书写的材料,黑板、粉笔也向幼儿开放,提高他们书写的积极性。

二、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一)小图书阅读活动

大班幼儿对文字、书面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2】

(二)与幼儿交流

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感染。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

1.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2.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3.编报活动:在了解报纸特点的基础上,先让全班幼儿共同创编一份报,然后每小组自由商量编报,从报纸名称、内容、编排、装饰、绘画都让幼儿自主操作,自主商量决定。

三、各领域有机整合

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主要在语言领域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交叉、融合于其它领域的活动中。如在艺术领域中,每一次的绘画作品都是孩子的心灵写真,作品中都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孩子也很想介绍给别人听,利用这一点,鼓励孩子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创造的作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讲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如幼儿画完一张画后,启发他们讲述画面中的故事,教师(或家长)帮助幼儿记录,布置于活动室中。通过画与话相结合,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扩大了。如散步、参观、游玩时好看的风景,有趣的事件都可变成定格的画面,成为幼儿讲述的材料,每天教师可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开展“想到什么就说”、“看到什么就讲”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3】

四、训练阅读习惯

1.带幼儿参观图书馆,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对于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认真看书的则及时表扬。

2.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4】

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印发了家长材料"指导幼儿阅读",详细讲述了阅读图书的重要性,并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在"家园之窗"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家长会时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开展阅读活动情况,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

总之,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家园配合逐步培养起来的,这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在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提供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主动学习,乐于用“百种语言”表达,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周璘 《少年儿童研究》——如何进行幼儿的自主阅读 2011年06期

2、蒋秀珍 《快乐阅读》——谈浅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2011年06期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11

对于绘本来说,色彩是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色彩的世界缤纷绚丽且魅力无穷。绘本中的色彩让平淡的东西变得美丽、让呆板的画面变得活跃、让读者的心情变得欢快……使孩子们的性格、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完善。孩子们丰富各异的审美体验来自于不同风格的创意绘本,在这些绘本中,加以色彩元素,能够满足孩子的审美与心理的需要。绘本的色彩是艺术家通过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而创作出来的,儿童从而获得审美感知的原动力。事实上,优秀儿童绘本世界里的艺术家,对生活充满热爱。动态创建不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表达世界的意义与内涵,他们会在书中看到自己,并将由此产生的快乐和感动传达给更多的人。因此,绘本通过艺术家的多重加工,能表现出各种吸引读者的艺术风格来。正是这种多元化的审美风格让孩子们的思想与绘本产生共鸣,感觉能力之美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穿靴子的猫》,说它不高尚?你太多虑了。它是一只穿靴子的猫,它的主人是一个磨坊主的小儿子。为了帮助自己矮矬穷的主人,这只聪明的猫穿上靴子,为主人想了各种妙招。最终,它帮助它的主人娶到了美丽的公主。这是非常经典的故事,故事里拟人化的角色配上明快的色彩,串联起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却又发生了的神奇故事,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童话的世界里永远都是那么多姿多彩而又让人流连忘返。

二、绘本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市场上绘本的排版方式均较为简单,绘本设计大多采用标准尺寸,外表不生动,图文编排单一,图片与文字的编排方式较常规化。设计者在装饰故事过程中通篇采用大众化的配图加上一些简单的文字说明,无法提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加上插图绘画不够新颖、没有较高趣味性、书籍结构单一、立体结构形式缺乏等。且儿童绘本的读者年龄不够清晰。现今儿童绘本市场一般分为婴儿类绘本和学前教育类儿童绘本。事实上,儿童绘本是一个大概念,婴幼儿也可以细分,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的这几年是他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的年龄阶段。而且不同的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是不同的。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制定不同的绘本,是所有出版人必须进行详细研究的课题。同时,在利润丰厚的儿童读物市场,不少出版商为了追求利益,往往盲目模仿畅销图书。看到哪种书好卖,就从图书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照搬照抄,原创作品严重匮乏,适合儿童的活泼的阅读形式较少,图文与书籍内页结构缺少趣味性。

三、儿童绘本形式的创新点

1多元化的材料运用

因为儿童养成的生理和心理习惯变化迅速,加之有不同的爱好,的不同年龄和不同性格的儿童需求是不一样的,而多元化的绘本设计形式能满足这种需求。在儿童绘本中,运用不同的材质,能给读者带来多方位的体验。目前市场上书籍选用的材质多为既轻又薄的印刷纸,来满足故事内容及读者的需求。同时,在此基础上,绘本可以结合一些织物材料,诸如拷贝纸、纱布、仿真材料等新型材质。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完美结合,能给读者传递不同感觉的信息,并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比如模拟仿真材料的运用,使人的触觉产生对质感的深刻体验。成人由于在接触事物时长期将视觉和触觉协调实践,所以光凭视觉时常也可以辨别不同质地的感觉。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经验十分有限。因此在儿童绘本中运用不同质感的材料能加深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绘本采用可触摸的新型材料来提高儿童的认知事物能力。比如说,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不会经常接触到“羊”这种动物,因而对于羊的身体部分,可以在绘本中加入类似羊毛的材料进行装饰。使儿童在书中对羊的认识达到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体验,对羊的理解更加全面生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的体验方式

为了贴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互动式的绘本设计应当以培养儿童思维和动手能力为主。儿童在绘本体验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用眼睛及手等身体的其他器官进行阅读。由于儿童的参与经验少,阅读时还难以完全依靠想象进行理解、历练,需要自己动手或通过其他感官加深体验。动手操作和身体直接参与的互动式体验则为儿童绘本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感受:①图文互动。例如有的绘本将多个线索设计在故事情节中,让小读者根据线索中的提示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或属于自己的宝藏,类似于这样的绘本不仅提高了儿童的互动能力而且培养了儿童的自我思考能力。还有些绘本在内页设计一些可掀开、可移动的元素,使画面更加饱满、内容更加丰富,儿童可以自己触摸、翻转绘本来获得经验、感知事物。这种互动式的身体参与阅读对于儿童成长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②立体层的设计。立体层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在已有的优秀绘本中,我们能发现很多绘本画家都把图文与互动结合起来表达在立体书籍中。如《海洋世界》,这是一本充满趣味的立体书,不仅能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力,而且还很考验读者的眼力,有超过40种海洋生物藏在3D立体海洋之中,每一个动物都有介绍,并能激发儿童的兴趣不断地探索。这种儿童益智书在国外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将海洋生物搬进了书本,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立体的海洋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书本不仅能学习而且还能充当玩具,它带给孩子们一段神奇的感觉,它能刺激天性好奇的孩子主动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大脑去思考探索。

3人性化的分类方法

首先,早前的书籍分类并不是很明确,现在为了使读者更准确而快速地找到适合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读物,很多绘本都在封底详细注明了阅读的年龄阶段选择。比如有的绘本标出“适合1~3岁”上架建议,幼儿阅读“适合3~5岁儿童阅读”。有的绘本上架建议更明确:“3~6岁亲子阅读”,“7岁以上自己阅读”等。这些看似很小却又很重要的细节设计,充分显示了对读者的人性化关爱。其次,更加人性化的书籍形态设计。现在市场上一些“巴掌书”或口袋书,就是为了适合幼儿的小手翻阅或方便装在口袋里携带。便携式的口袋书大小适合儿童的手掌,且重量轻、体积较小,方便小朋友们分享,从而获得快乐和知识。另外,这类书可以采用棉布等材料,这样既不会被孩子撕烂,而且更为环保。比如荷兰画家迪克创作的Miffy系列风靡全球,这种口袋书非常灵巧可爱,且实用方便。因为面对三岁左右的读者群,这种轻便的小开本形式更加适合儿童手掌翻阅,更容易让他们感觉亲近。

四、结语

读书交流材料范文12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写作丰富材料。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所以丰富学生写作材料,要多读书,同时还要多积累多思考,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一、多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积累呢?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语言材料积累的多了,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凡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自己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心得展……让学生读有所用。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运用。

三、多思考

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的学生都经历过,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了解生活的意义,为我们的写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