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装备机械论文

装备机械论文

时间:2022-12-29 11:29:07

装备机械论文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1

1.1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

在Web的数据库中实现对信息的查询,现在在食品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eb界面操作过程不复杂,而且Web界面能够支持多种协议,而且数据传输的效率很高,其说明语言来对数据进行定义,而且能够自动地建立数据模型,数据获取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数据的储存比较安全可靠,而且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使数据保持高度的完整性。在使用Web数据库对自动查询时,要采用Access2000作为辅助软件,通过使用PS进行设计。

1.2系统的任务分析

基于Web的食品设备查询软件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作为信息查阅者的客户的信息,还有一个是信息提供者的信息,对于用户而言,运用Web的查询系统能够对设备的信息进行查询,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及时诊断设备的故障,及时地进行维修。而且,食品设备的制造厂家也可以运用这一系统实现对该设备信息的,让用户通过直观地方法了解食品设备的使用方法。

1.3系统设计的思想分析

基于Web的查询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在用户不连接网络的条件下对设备使用信息的查询,而且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查询,不用亲自到设备放置的地方查询,而且运用此查询系统能够实现与生产厂家的沟通,在Web查询系统中通常使用的是B/S模式。

1.4基于Web查询系统的实现

Web查询系统可以在没有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实现查询,但是该系统必须在能够对网页支持的条件下实现查询功能,只有能够实现上述的条件,用户才能够运用网页实现直观的查询。用户在使用Web查询系统时需要运用统一的浏览器,而且系统要是最新的,系统要是Win-dows98的平台。只有满足以上的条件,而且要确保计算机的内存足够大,才能够实现Web查询功能。

2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腐蚀问题和腐蚀性结构的设计

2.1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是机械装备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腐蚀现象,当食品装备发生腐蚀现象时,装备的应力主要分为残余应力、热应力和结构方面的应力,当食品进行加工时很容易出现残余应力,当装备对食品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热应力,当装备由于在生产食品时发生剧烈的振动而导致零部件松动时,会产生结构应力。对食品装备的设计应该防止应力过于集中,在对食品装备的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控制好食品装备的最大应力,可以采用流线型设计的方法,这样能够使装备的应力能够均匀的分布,防止死角的出现。在食品装备焊接的地方,一定要将应力分散,如果焊接处的断面是不同的,应该采取对接的方法。如果食品装备结构的厚度不同,则不能焊接在一起,以免因为厚度不同不能焊接牢固。在对薄板面和后板面进行焊接的时候,会导致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这时,可以采用K形焊接的方法。

2.2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缝隙腐蚀

机械工业食品装备的缝隙腐蚀指的是设备结构内部由于强化作用发生的腐蚀问题,装备的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果存在缝隙,当杂物进入到缝隙中时,就会导致金属的腐蚀。在防止机械工业食品装备发生缝隙腐蚀问题时,在进行焊接时,尽量避免采用螺栓,尽量将焊接后出现的缝隙填充,避免大量的杂物进行缝隙中造成装备金属材质的腐蚀。在对食品装备进行焊接的时候,要将焊接的部件尽量焊接完整,在对容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容器内的液体排出,保持容器的干燥。在焊接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阴极较大的材料,如螺栓,不同材质的金属部件不能直接进行焊接,应该垫上一层绝缘的材料。

3结语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机械设备 安装 施工技巧

机械设备安装前首先要做好安装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厂家提供的图纸和机械设备进行对比检查,对该机械设备有一个初步认识。要核实法兰管口接线盒联轴器以及另外与其它外部连接部位,如发现有和本机器不匹配的部位,要及时与厂家取得联系,让厂家做出合理解释或者退还该成品。在施工条件方面,要注意在没有设计图纸和设备技术文件时就盲目施工。对大中型、特殊、复杂的设备安装工程还要有施工方案,以便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使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能顺利的进行。设备基础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在设备安装前基础表面有碎石、油污、积水等脏物,使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因此设备在安装前必须清除干净。准备工作完成后,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安装。第一就是要检查垫铁设置是否合理准确,这些工作奖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对机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还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安装垫铁时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要查看安装的机械设备垫铁尺寸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安装机械设备经常使用的工具就是垫铁,垫铁尺寸是否合乎标准对机械设备能否顺利安装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很多机械设备安装工作中有很多垫铁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长短宽窄都都有一定差距,这样不仅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也容易造成无法调整设备,所以垫铁要按照规定的尺寸标准进行制作。在安装垫铁时一般要求垫铁要露出设备底座,长度必须要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二、要按照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布置垫铁位置

垫铁位置的部署一定要安装规范的标准进行,其合理与否将对机械设备的安装有重要影响。垫铁安装位置不合理容易引起机械转动时受力不均匀,导致设备运行时产生晃动。所以在安装大型精密设备时垫铁的位置和数量必须进行计算和设计,不能凭经验和估算进行安装。

三、安装设备使用的垫铁要按照规范和图纸或者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安装

当设备的全部重量都由垫铁承担时,地脚螺栓旁都要有一组垫铁,垫铁的布置一定要合理。当垫铁不按照规范和图纸要求进行安装时,就会造成机械设备不稳固,重心偏离,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来布置垫铁的位置,才能使机械设备投入正常的使用和运转。

四、垫铁的数量一定要适中

垫铁数量不适中会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垫铁过多且没有点焊成整体时,在设备运转时容易产生移位,设备也可产生振动或噪音,并且还能使轴承或电机温度过高造成机械损坏。

五、机械设备在安装时垫铁与接触面要符合操作标准

在安装机械设备时如果垫铁与接触面不符合规定,会导致机械设备无法运转和使用。所以在安装机械设备时垫铁与接触面一定要符合技术要求,不能图省事,把设备直接与找平面接触,或者不按图纸尺寸施工,这都将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装配是指在安装施工现场的装配和组装,与设备制造单位的装配不同。一般来讲出厂已装配好的零部件、组合件,均不得拆卸后重新装配。装配前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等均应复检。

六、机械设备安装无垫铁的安装施工技巧

安装无垫铁机械设备时,首先要把设备就位并找平找正。可选用斜垫铁、调整螺钉等工具将机械设备的水平和标高调整到要求的位置并固定好,待监理检查合格后进行二次灌浆。等到二次灌浆的强度达到304以上时,可撤出调整工具。留出的位置用灌浆料填实,复查一下设备的精度和运转情况,紧固地脚螺栓。当机械设备的底座上没有调整螺钉时,可使用钢垫板进行调整。二次灌浆要采用符合国标配比的无收缩混凝土及微膨胀混凝土,要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安装机械设备过程中要使设备找平找正,要检测设备部件相对位置的误差,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设备的自身和相互的位置状态。

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设备基础的施工质量;二是安装前基础测量的误差及测量基准的选择;三是垫铁、地脚螺栓安装位置及安装质量;四是散装机械设备的的组装精度;五是测量与复测等仪器设备的精度;六是机械设备内应力的影响;七是温度变化对基础和设备本身的影响;八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所产生的误差。

在机械设备安装时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要严格控制施工精度,排除人为干扰,工作人员要尽最大努力搞好施工质量,选择科学合理的安装调配调整方法,是机械设备能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机械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还要对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在这一阶段,要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技术规程进行精心调试,检测安装的设备是否安装成功以及能否投入生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碰到想象不到的异常情况,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应在调试前就做好准备工作。

总结:

机械设备的安装是一项有规律可循、有步骤可选的工作,我们首先要做好机械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把各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加以解决,要认真对照所购买设备的图纸和所购买设备是否一致,如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厂家联系,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要按部就班的对设备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指导说明书进行安装,不能发生低级的错误。同时,机械设备安装也有一定的技巧,要善于把握,设备安装完成后还要对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在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设备的损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精益求精,使机械设备从安装调试到运行生产都得到有效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本沛.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理论与发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3

关键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创新能力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一门知识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它将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内容合为一门课程,构成新的课程体系[1]。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泛而不精,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缺少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

2.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或不足,主要仍然是以教师的填鸭式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由于一部分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较弱,理论教学的效果很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学生缺少亲自动手实践的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弱。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将平时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能力,学生只会在考前突击背概念,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问题,我院机械教研室全体老师总结多年的任教经验,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各种日益涌现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一套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以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2]。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增加专业特色内容和学科前沿知识,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通过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增加综合实践环节,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多种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考核模式,从而变单一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为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执行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多层次的课程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基础知识

理论基础知识不会因新装备、新技术的产生而过时,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一切工业生产活动的最根本的条件,因而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例如在讲授机床设计时,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如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的形成原理和机床的成形运动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讲授夹具设计时,机床夹具的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等基本概念是我们讲课的重点。

2.增加专业特色内容

我院于2011年购买慧鱼模型,建立了机器人创意实验室。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工业机器人设计模块,增加了慧鱼模型教具内容的学习,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慧鱼模型进行机器人的制作和控制。慧鱼模型是由德国发明家Arthur Fischer 博士在1964 年从其专利“六面拼接体”的基础上发明的[3]。慧鱼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无限扩充,可反复拆装,可逼真表现机械系统的构成和控制的过程及其控制的原理,便于对机器人原理、组成、控制的全面认识。

3.加强学科前沿知识

机械制造装备的知识日新月异,学生毕业以后会碰到非常先进的机械制造装备,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请工厂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开设讲座和组建学习小组,与我院老师一起申报学生科研立项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机械制造装备动态,主动参与学科科研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传统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环节上,以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而且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认识上轻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一些验证性实验为主。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实施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有:

1.启发式理论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果照本宣科地讲,不仅老师和学生很累,而且授课的效果很差。如果换一种讲课的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传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机床夹具设计模块,讨论过定位这种方式是否合理时,可以提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八仙桌为什么常采用四条腿?学生互相讨论的结果,可能认为八仙桌用四条腿比较稳。这时可以进一步问这是一种什么定位方式?过定位!通过启发式教学,同学们对于过定位的优点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过定位可以提高稳定性。

2.课程网站式理论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为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学校校园网的天空教室处,建立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课程网站。课程网站上不仅包含老师上课的PPT电子教案、动画、视频等,还有大量扩充的资料,比如典型机床传动系统与结构动态演示flas、加工中心刀库及换刀动作等视频资料、组合机床夹具方案图库、慧鱼模型作品展示,学生科技作品图片及PPT等。课程网站还进行网上作业布置与批改,远程作业辅导与讨论,并设有习题库,方便学生自我学习与提高。课程网站式理论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目前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学生对机械制造装备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3.双语教学式理论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较好地提高专业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4]。目前我们学校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办学,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1国际班,前3年在我校学校,最后1年在南威尔士大学学习。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开展双语教学变得非常迫切。目前,对国际班学生,我们制作了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请南威尔士大学的教授和我院英文水平高的教授做学科前沿的专题英文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了一个全英文的报告,自选题目,任选一个本课程教学模块内容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论一个PPT,在课堂进行陈述。双语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我院结合工业机器人设计教学的要求与慧鱼模型的特点,组建了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增加综合创新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包括机械构件、电气构件、气动构件、传感器、电脑控制器和配套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为创新设计的选题方向,学生自己利用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平台,搭建自己的机器人来完成创新设计大赛主题说要求的功能。通过使用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平台,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堂知识,而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能力,也提升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5.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5]。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每3-4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自己查询资料,提出所要研究项目的题目,教师负责判断这个题目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师把每个小组比较可行的题目,报学校的学生科技立项。有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以项目为载体,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组员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

多元化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考核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我院课程教学情况,对课程教学考核分为五大类:

1.日常课堂教学考核

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上课出勤、课堂问题回答,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日常课堂教学考核,重点考查学生上课的纪律性、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认真程度等。

2.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

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是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从英文论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英文写作是否有语法问题、课堂陈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英文检索的能力,英文写作的能力和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等。

3.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

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从实践题目的拟定、实践操作、实践总结、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4.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

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只针对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同学,因而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因素。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从实践题目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实践装置、方法的合理性、实践结果的实用性,论文的规范性等综合评定。对于科研创新性实践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可推荐参加各类竞赛,在学校奖学金评定中得到加分,甚至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5.期末考试考核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期末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考题包括理论基础知识题、综合实践分析题和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题目。通过加大对实践环节在期末考试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提高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结语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利用课堂启发式教学、课程网站教学,双语教学、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和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整合了多种教学要素,解决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模式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重视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慧贞,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2]王立达.成人教育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20-122.

[3]肖晓萍,廖青.“慧鱼”教具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探索性研究[J].高教研究,2006,79(2):36-37.

[4]林颖,曾志新,朱敏,刘其洪.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1-2.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4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装;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机电安装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因此,为了满足对煤炭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煤炭生产的煤炭生产,人们对机械和电气安装的技术要求越来越多,从而增加了装煤技术难度。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煤矿在安装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机械和电气问题。基于此,下面笔者针对自己的工作,对主要发生在煤矿在安装过程中的机械和电气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问题的优化措施。

首先,创新矿山机械安装的重要性

坚持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创新对矿山机电安装公司,煤炭公司,对使用的能源的用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创新为煤矿机电安装机电设备安装特异性和精确度的安装要求的内在品质,只有坚持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方面的创新,才能将科学的手段在煤矿机械安装和电气安装方面落实下去。煤矿企业确保对产品的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煤炭产能,安全生产,开采成本的落实情况是机电设备安装煤矿企业是否进步的标志。

(二)坚持有利于机电安装创新的经营理念和不断更新的安装和安装方法,与时俱进,适应能源工业的新形势,正视机械和电气安装探测地雷的问题和不足,结合企业的实际纠正实际行为。

(三)坚持有利于机械和电气安装创新的机械和电气安装,以满足矿山机电安装公司的经济需要,社会和公众意识,从社会获得广泛支持,为以后打好煤矿机电安装和扩展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机电安装煤矿问题

由于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的有关煤炭生产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中国的煤矿机电安装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的煤炭。根据我的工作与自己的经验,对在机械和电气安装的矿井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分析。

(一)低质量煤矿采用机械和电气安装,安装技术相对薄弱

随着电子时代,机电安装矿井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逐步来临,矿山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人员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知识。然而,中国的煤矿机电文化工作者目前的整体水平不高,整个安装队伍在技术力量方面相对较弱,不能完全掌握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及操作现代技术,保障矿井机电安装质量,从而降低了煤矿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此外,煤矿企业缺乏机械和电气安装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注意引进高学历,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二)在矿山机电安装之前,没有合理的规划和调度

我国要求机械和电气安装高科技,安装工作精细,但由于目前缺乏机械和电气安装在煤矿煤机电安装方面的专业人才,安装施工人员完全凭个人经验,缺乏一个分支学习计划和合理的规章制度来指导。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队机械化,煤矿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和产品说明目前对现代化高水平的低级别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导致在安装过程中的失误,直接影响到矿井机电的正常运行。同时,机械和电气设备在矿山的安装过程中,除了合理的规章制度,科学调度管理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由于调度问题,忽略了管理人员地雷机电安装,安装不协调,合作不团结问题也存在,减少建筑工人建造和安装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三)机械和电气安装部门和民间煤炭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机电安装是煤矿生产的基础,我的是民用机械和电气安装的基础。机械和电气安装部门和民间煤炭板块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机电安装的技术水平,确保矿井的进度。但是,目前在中国的煤矿机械和电气安装的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机械和电气安装部门和民间煤炭部门之间的沟通。

其次,煤炭的机械和电气安装施工常用技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现有在我国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了解自身的工作实践,结合相关分析和研究技巧,笔者在机械和电气安装矿井方面建设如下讨论与分析。

(一)加强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施工队伍的水平决定机械和电气安装防雷效果的好坏。煤矿机电安装是一个专业水平高,工作运转强烈,因此,对于它的建筑工人的要求很高,机械和电气施工人员地雷诱导前,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掌握各种电器和煤炭,熟悉机电设备的产品说明和性能要求和核心技术,安装机电设备,在正式安装前,所有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知道,以确保煤炭的影响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此外,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除了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加大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质量,以确保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工作圆满完成。

(二)在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上合理规划和调度,促进施工人员发展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的煤矿机电安装机电施工人员在安装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专业知识和缺乏指导合理的施工方案。为了避免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方案指导,造成经济损失,机电安装前煤矿,煤炭企业对机电设备的各种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以证明其合理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人员操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以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此外,煤矿企业的管理,做到矿井机电安装进度,使每个施工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机械和电气安装的效率。

(3)通信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民间部门

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的是机械和电气安装通信煤炭板块和民间部门之间的土建工作和矿山生产之间的联系直接影响到机械和电气安装的效果,因此,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工作,土木工程部门必须做通信,这样才能达到同样的信息,以确保矿山机电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做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的创新工作

(一)提高施工和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

提高施工和施工工艺的整体素质是首要的路径,有利于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的创新。创新需要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施工人员,以支持高质量的技术人员的努力。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地雷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机械和电气安装业务创新的成败。很难想象,一个组的安装方法和工艺技术落后,在建设和施工技术水平低的队伍能够安装新的技术创新来安装新技术。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的文物建筑工人和建筑工人是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创新动力的源泉。只有建设完善的质量标准,人员和施工工艺才可在煤矿机械和电气安装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施工技术人员地雷已成为创新的机械和电气安装的主要路径。在招聘和培训煤矿机电安装公司必须向专业人士做出巨大的努力,充分激发创新潜能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机电安装了煤炭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

采用先进的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是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创新的第二个路径。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创新是煤机电安装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在大量新的煤炭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前提下,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的创新势必采用先进的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与安装为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的手段,而不是使用机械和电气设备落后的传统的安装方法。

(3)煤矿在机械和电气安装创新上的具体措施

3.1矿山机械安装管理创新

煤矿管理创新是机电安装公司为适应政策和法律环境,市场的变化,新技术的采用,新设备的大量应用,新材料更换的客观现实。在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煤矿机电安装,安全管理和控制,成本管理和控制,管理和工期控制等全过程。为了实现全面创新,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实际煤矿机械和电气安装公司,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煤矿机电安装,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方面,需要在企业财务,人力资源,企业的技术资源方面的潜力,提高外矿机械和电气安装企业的协调,创新落实各部门,创新制度化的责任。在机械和电气安装方面,煤矿企业需要大力营造创新的管理氛围,增加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业务的活力。

3.2加强复合型技术人才储备

复合型技术人才储备多少决定了机械和电气安装业务创新的成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机械和电气专业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是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只有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掌握了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才能够机电安装防雷创新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在安装创新的机械和电气安装上,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这些高素质,成为煤炭企业的瓶颈。因此,加强对复杂的技术人才储备,准备足够的天赋,成为创新的机械和电气安装必须的事情。煤矿机电安装公司应该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技能发展培训课程,既注重理论研究,也重视实用性,理论学习与机会结合机械和电气安装,以技术人员政策倾斜,奖励有杰出贡献的创新技术人才,作为典型,掀起员工驱动创新的高潮。

3.3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

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安装技术水平是煤矿机电安装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归宿。从技术层面上讲,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的安装技术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创新水平,如果没有高超的安装技术水平,煤矿机电安装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必须在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上狠下功夫,采取得力措施,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只有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持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创新进行到底。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时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煤炭资源的需求。煤矿机电安装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安装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矿的产量。煤矿机电设备能否正常运营是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高低和生产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本文探讨了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煤矿机电安装施工常用的解决措施。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装质量,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运行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纪辉.试论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风.2012,(01):156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5

关键词:建材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04-02

国家“十二五”计划中明确了水泥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水泥行业的发展明确了思路:(1)坚持总量控制;(2)坚持绿色发展;(3)开发高效适用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拓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应用领域;(4)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

如何满足新形势下建材行业人才需求?应该为建材行业尤其是水泥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些都是应该研究的问题。在升本之前,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是为建材行业培养优秀人才的专业之一,1993年就是国家教委教改试点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在1999年通过国家教委的验收,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性专业”,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名牌专业试点专业。

建材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方向)主要专业课之一,机械设备的安装与维修能力是学生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课程改革要以该

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

(一)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方向)的培养方案简单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个体系,四种能力。即: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和实施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机械维修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培养能从事建材、冶金等行业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和培养,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建材机械设备制造与维修能力,建材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及建材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建材机械设备的运行、维修维护、设备和生产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能力;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术。

通过学习和培养,使学生能在各类大中型建材产品生产企业、建材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机械行业从事建材机械设备的安装、运行、维修和维护、管理,建材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实践环境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才培养质量高,在人才市场上有较高的竞争力。

明确建材机械设备

安装与维修能力的构成

(一)机械设备维修能力

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为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进行正确的维修和保养。只有正确使用设备,才能减少和避免突发性故障,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又是管、用、养、修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设备维修能力、设备保养技能,是从事建材行业人员的必备能力。

(二)机械设备管理能力

设备的维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实现维修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保证。维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收集和利用设备的信息资源,有效运筹维修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资金、设备与技术,使维修工作取得最佳的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形成,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现代企业中,管理离不开技术,而工程技术的应用也靠管理来保证。因此,作为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懂得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将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以满足现代企业对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通过学习,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备管理能力。

(三)机械设备安装能力

机械设备的安装是按照一定的技术条件,将机械设备或其部件正确安放或牢固固定,并使厂房中的机械设备之间有正确的位置。机械设备的安装不仅是工厂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设备维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它关系到机械设备能否正常投产、投产后能否达到预计的产量及质量,同时也关系到维修质量的好坏,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设备安装技能,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理论教学水平

(一)加强《建材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与其他专业课的渗透与联系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渗透型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应具有读图和识图能力,还应该具备机加工方面的技能,工具、量具的使用,液压设备的维护能力,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掌握多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方向)是专为建材行业培养人才的,根据培养目标、市场需求,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改革教学方法,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录像、投影,以及生产现场的图片,加大教学信息量,使学生更多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方向)要在设备的安装与维修方面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重视实践教学,突出技能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方向)的学生显得极为重要。在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上,第一,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第二,努力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样,通过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直接让学生参与企业、公司的生产活动,学生在实践中真刀真枪地实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维修与安装技能。第三,课程结束后有一周的课程设计,对球磨机的安装进行从基础到起吊、到调整试运转以及使用过程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进行全面的预演。要求学生借助课本、网络资源完成整个过程,为将来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方向)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设备安装与维修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教学应建立在实践工作经验之上。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方向)的基础。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材机械方向)的教学质量。可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1)对现有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职业技术和教学培训,给予教师资金帮助或时间上的保证,支持各种途径的生产学习和进修,以更新知识;(2)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择教师,经过教学培训后,承担实践教学工作;(3)学院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条件,鼓励广大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学习锻炼,获取实践经验,把建材行业最新的技术运用于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能力培养教学中,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进行教材建设

近几年,建材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在建材机械设备的安装与维修能力培养过程中,教材明显滞后于建材行业技术,所以教材内容不免显得陈旧。目前,国内专业课教材以教师为编写者居多。一些发达国家编写教材,让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出的教材有实用性、先进性的特点。一本好的教材是使课程大纲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实施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的编写是进一步加强培养建材机械设备的安装与维修能力的首要任务。

教材编写要紧密联系实际,调研企业的具体情况,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并且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重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编写的教材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基本满足本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结语

经过课程组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该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成果显著,学生收获较大,在工作中能巧妙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受到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水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11-11-29).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2]蒋巍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55-156.

[3]赵红霞,李洪波,等.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8(4):93-95.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6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承压设备

1. 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机械设备的安装是机械设备正式运作前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基本内容就是将设备从产地运输到安装地点,借助特定的仪器和工具,通过一系列的施工,将设备正确的安装到预定位置,并通过调试使其能够正常运转。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机械设备在日后的工作中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化工行业所用到的机械设备大多为承压设备,此类设备的特点是工作环境恶劣,介质易燃易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发展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2. 在设备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单位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因为化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国家每年都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证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监管力度。不少施工单位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没有第一时间向下贯彻落实,也没有对本单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导致本单位的质量监督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不仅容易产生纠纷,而且会使质量监督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流动性一般都比较大,一旦本单位的质管部门的人员流失,就会对质量管理监督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使之难以正常有效的开展。

2.2 设备的质量问题。

化工设备多属于承压设备,在日常的运作中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因此对设备零部件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就当前零部件的市场情况来看,假冒伪劣和偷工减料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如果采购人员经验不足,无法辨认真伪,一旦买入质量不合格的的产品并将其组装到设备上,不仅对设备的性能和寿命会造成损害,还会留下安全隐患,对生命财产安全按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就是个别采购人员收受贿赂,以次充好,也是设备的质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3 相关文件和资料的缺失。

很多单位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要求就是能把设备按规定安装并调试合格,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即可,对与工程有关的文件资料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分类和保存,以至于在工程竣工的时候,相关资料所剩无几。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也就是说,只要相关文件资料齐全,一旦设备发生事故,那么施工单位就要对此承担责任。这项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督促施工单位认真的对待设备安装工程,保证施工质量。如果文件和资料缺失,就难以形成约束力,而很多单位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 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确保施工单位具有相应的资格。

(1)在设备安装工程开始之前,要对施工单位设备安装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对其生产条件、员工条件和检验检测手段等资源条件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施工单位已经取得了承压设备安装许可证。

(2)积极开展随机检查和监督抽查的工作,一旦发现施工单位丧失了行政许可,出现违反技术规定或违法行为,应立即依法撤销其施工资格,以确保设备的安装水平。

3.2 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1)想要公正的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监理工作就应该具有独立性。因此,监理工程师大多来自于社会上的专业监理单位。因为配有大量的专业人员,他们完全可以满足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不同施工阶段对监理工作的不同需求。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具有施工连续和质量隐蔽的特点,这就要求监理人员能够全天候的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隐僻部位实施监理,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工程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增强监理人员现场旁站和工地巡视工作。只有经常到工地进行巡视,才能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并予以纠正。

3.3 加强对开工条件检查。

3.3.1 规范开工程序。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对承压类设备进行安装之前,应到工程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相应手续,还要到检验部门申请监督检验。检验内容包括设备安全性能检验证书、作业人员是否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等。这次审查可以说是对开工条件的一次检查,它保证的工程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是设备安装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3.2 加强开工报告审查。

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积极建立并完善自检体系,对施工人员的数量,技术人员的资质等进行认真的审查,对检测仪器的精度及检定情况以及机械设备的数量和品种进行核实。以此来保证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能满足设备安装工程的需要。对施工单位提交上来的技术方案要组织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一切都准备充分后,才可以签出开工报告,否则只会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3.3.3 加强对安装材料的管理。

安装材料的监检工作应该由监检机构现场进行;进场材料的验收工作需严格进行,对材料实物和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和验证,注意证明资料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具有相应有效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或压力元件产品安全注册证,是否具有可追溯性,加强材料监管力度,严格控制用于承压列特种设备工程的材料质量,对不合格的材料应坚决清除出施工现场,确保工程的内在质量。

4. 结语

化工机械设备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而设备安全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安装质量,这不仅关系到设备自身的寿命和运行状态,还会对公共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参与此类设备安装工程的单位和个人要对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新的监管方式,监管技术和监管理念。以便能够以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对这一工作进行科学的可预控监管,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麦秋、傅伟.化工机械安装与修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

[2] 韩树新、盛水平.承压类特种设备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 赵兴仁.典型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5.

[4] 喻建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7.

[5] 叶明生、胡晓琨.化工设备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7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优化 自动包装机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066-02

1绪论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探索高效、稳定的发展途径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对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尤其在工业生产方面,无论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工业,还是民众生计的轻工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自动化生产的本质和目标在于加速产品的加工和生产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和金钱资源的投入,这极大符合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求和趋势。因此可以断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水平优劣直接决定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程度,也能够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机械自动化生产线为例,着重对设备的生产流程和机构强度进行分析和优化研究,总结一套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分析和优化方法。

2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通过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发展现状,针对结合现阶段推广需求,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主要有以下的趋势。

2.1实用型机械自动化

就全球工业发展规模和形势来看,现代化机械自动化生产是一个由低端到高端;由简单到复杂的生长过程,而且大都面向于实际的产品制造。也就是说,现代化机械自动化生产以实用型技术为主,包括自动包装设备等。这些特点也符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和前提的发展规律。

2.2经济型机械自动化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初衷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资金成本等,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利用率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应用深度,这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相符合。在世界各地内,各国之间都发起对机械自动化经济效益的研究和实践,事实上,这种发展模式也是我国所提倡的经济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具体实施。

2.3配套型机械自动化

在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技术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够使自动化设备发挥最大的科学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探索过程中,要以实际的生产目标为出发点,推广自动化生产理念。只有在主设备和从属设备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性能、高水准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高质量的产品,其综合性特点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4绿色化机械自动化

就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口、资源、环境等主题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所讨论的重点。对于机械自动化生产也是如此。因此自动化技术发达的同时,首先要考虑其在环境中的索取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实施和设立环境保护措施。例如本文所讨论的自动包装机的优化过程中,除了考虑其生产效率,还要解决原料的节约优化和废物排放及回收等问题。这将大大提高了机械自动化的生命力和工作寿命。

3多目标方法配置优化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论述、分析和研究,同时也总结了机械自动化设备优化过程中的原则。本文依托杭州永创公司生产自动包装机设备,对其进行多目标的分析和优化。

3.1算法提出

实际的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是由各个部件构成了一个复杂完整的生产系统来完成。在分析过程中,既要在把握细节,同时重视整体。若在某一作业阶段出现“断链”或者配置不合理,则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具体表现为某些环节出现“机械设备拥塞”,而另一些环节出现“机械设备脱节”;而在一个生产环节上,若配合不妥,同样会出现生产连贯性欠佳的缺陷。因此需要在生产设备优化问题中采用以灵敏度为主要参数的优化方法,执行过程中,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生产设备优化配置方案也将转化为关于生产周期、生产成本等多目标的优化问题来解决。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8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农业,食品包装,自动化技术

 

0 .前言

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从而加快生产投入物品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现代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需在各生产部门实现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免费论文。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制造的高度集成化,开始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omputer IntegratedManufacturing System,CIMS)发展,并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

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机械制造业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水平不高,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免费论文。

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为核心而引发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个性化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机械自动化技术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1)光机电化方向;(2)柔性化方向;(3)智能化方向;(4)全球信息化方向;(5)绿色化制造方向。

1. 机械自动化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是一种复合产业,它不仅包括作物的生产,而且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储藏和运输等等。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受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过去为了解决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开发农业技术着重于增加产量;但对于现代社会,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人们对于产品的品质以及工作的高效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日渐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就是农业机械或装置的操作过程或工作状态不依靠人的感官和手工而自动实现。免费论文。农业机械自动化应以实现生产的高效率和高精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实现安全生产等为目的,以满足人们在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中的需求。

目前农业机械自动化大致有以下3类:

(1) 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部分自动化控制。这种自动化方式以提高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作业与操作性能,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减轻驾驶员的负担,节约资源(肥料、种子、农药、燃料等) 等为目的。目前,已经广泛采用的自动控制装置大多数属于此类[2-5],如拖拉机、施肥播种机、移栽机、插秧机、喷雾机、联合收割机、挖掘收获机、干燥机等。

(2) 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无人自动操作。这种自动化方式用在操作简单且容易实现无人运转,能长时间重复单调过程的作业上。如用计算机程序或无线电遥控来操纵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自动控制行驶,自动检测耕深、耕宽或作物行列数,自动完成作业,以及能使干燥机、自动化温室等固定装置自动完成作业的机械及装置。

(3) 农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感觉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农业机器人的开发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例如, 使用机械手的果蔬自动采摘机;水果采收、分选及食品加工等部门广泛采用的摄影图像处理等视觉检测装置;畜牧业中利用远距离遥控技术检测乳牛的乳头位置,并把挤奶器附着在乳头上挤奶的自动挤奶装置[2]; 还有把羊的形态图形化,使剪刀自动感知羊的皮肤并作业的剪羊毛机器人。

2. 机械自动化在食品包装业的应用

食品工业是中国第一大工业门类,在全部包装机械中,有近一半的种类和数量与食品工业包括饮料工业相关。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对中国食品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也带旺了与之相关的食品包装市场以及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

中国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中小型机床、农机制造企业由于失去了国家计划经济的支持而自发转型。部分私营企业也从相对技术含量较低但利润空间较大的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入手,中国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可说是由仿造进口设备开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国内食品包装机械行业是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起步,80 年展,80年代末和90 年代初的快速增长(年增长率高达20%),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基本配套的产业。由于我国食品包装机械起步晚,生产企业构成形式多种多样,从行业企业总体规模来看,95%的企业为小型企业、乡镇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及少量联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大中型企业只占行业企业总数的5%。这样的企业构成也是我国大型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弱,高档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型国营生产企业、部分民营企业、合资和独资企业成为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主力,但国内没有大型成套设备方面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食品包装机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高生产率、自动化、单机多功能。传统包装机械多采用机械式控制,如凸轮分配轴式、光电控制、气动控制等控制形式。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技术,运用过程控制原理,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检测等有关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实现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提高包装机械整体制造水平。

自动化产品在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05年包装机械使用的自动化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8亿元。2006年自动化产品在包装机械的市场增长率在10%左右。

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厂家市场概况如下[6]:

(1)活跃在食品包装机械市场的PLC厂家主要有12家,具有竞争实力的有三菱、OMRON、西门子、松下电工、施耐德和台达6家。

(2)活跃在食品包装机械市场变频器厂家主要有19家,具有竞争实力的有三菱、富士、安川、SEW、松下电工及松下电器、西门子、台达和施耐德9家。

(3)活跃在食品包装机械市场,且互为竞争对手的人机界面厂家主要有5 家:DIGITALHITECH、三菱、OMRON、西门子和EASYVIEW。

(4)活跃在食品包装机械市场的电机厂家主要是国内电机生产厂商,合资和进口的电机基本得不到应用。

(5)活跃在食品包装机械市场的低压电器的合资或进口厂家主要有7家,具有竞争实力的有富士、OMRON、西门子、施耐德4家,大部分都是国内生产。

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产品生产存在以下主要问题[7]:

首先我国机械食品包装制造企业高起点的较少,大多数企业在低水平徘徊。中国包装机械在产品开发、性能、质量、可靠性、价格、服务等方面与进口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抵挡不了进口产品的大量涌入。每年的进口设备,大都是国内不能制造或达不到使用技术要求的技术含量高的或大型的设备,如无菌包装机,大型高速饮料灌装机、贴标机、组合电子秤等。

其次是科技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国外包装机械产品的品种大约有6000多种,成套数量多,并且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出现,一方面向高精度、大型化发展,另一方面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包装机械产品品种及配套数量少,只有国外品种的一半左右。

另外,中国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虽然名牌产品在逐渐形成,但生产集中度还不够。目前中国有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企业6000多家,其中2000多家不够稳定,每年有近15%的企业转产或倒闭,但又有约15%的企业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目前产值及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仅有十几家,最好的企业产值及销售额刚过10亿元,上市企业仅有一家;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也仅有50家,这50家企业的总销售额仅有80亿元,只有20.66%的集中度。

3. 结语

机械自动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重要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直接关系到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水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必然要大量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走一条科技强国之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在立足本国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使我国的农业和食品包装业的机械自动化有了长足进步,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农业和食品包装的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我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静锋,刘书婷. 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探索[J].大众科技,2008,6,139-140.

[2] 田丽晶.中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57,58,62.

[3] 马振华 李丹.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8,(15):43.

[4] 金衡模,高焕文,王晓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44-49.

[5] 张列贵.简述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X):28.

[6] 刘文秀,张兆兰.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市场分析[N].中国包装报,2008-6-10(1).

[7] 李越.技术进步是中国食品包装机械的发展方向[J].中国包装,2003,23(3):37-39.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9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 电子封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6-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在完成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主要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教学,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为培养从事工艺、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使其在了解机械的传动原理,设备的选购、正确使用与维护及故障分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该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之前,此时的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认识较浅,面对课程概念多、原理难、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往往会感到困难和枯燥,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针对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需要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包括通用和专业实验设备在内的资源和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针对性不强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半导体制造工艺设备、电子封装与组装设备和片式元件制造工艺及设备等专业机械设备打基础,强调的是其基础性和应用性,而不是像机械设计专业学生以能够设计机器为目标。因此,学生不需要对复杂的设计计算公式和方法理解得完全透彻明白,而主要是能够运用这些公式、定理来解决专业机械设备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解决在购置、管理、使用及维护专业设备中遇到的一些机械方面的问题。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

有学生片面地认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主要是学习电子封装制造方面的知识,不设计机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用好好学,用处不大,在思想上没有正视课程的重要性。另外,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杂乱无章,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消极应付,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一,过分依赖多媒体

课程中的理论设计计算可以说贯穿整本教材,容易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且理论性强,知识点众多,初学者容易混淆遗忘,理解掌握困难。再者,教学大都采用多媒体,虽然节省了板书时间,但由于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变快,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进度,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感到无所适从。

(四)实验室建设滞后

由于场地、经费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场地有限,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开出的实验项目受限;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观摩为主,学生不能亲自操作、感受实验的整个过程,好奇心不能得到满足,想法不能得到验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不大,实验效果不佳。

二、教学改进途径

(一)转变观念

重视课程在电子封装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及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清楚了解该课程的纽带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参观实验室环节,通过介绍实验设备特别是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学生了解课程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例如实物教学、设问式教学、专题讨论等)、多样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例如动画演示、模拟仿真、图表比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从机械设计角度讲,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封装设备运行与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成为在通信设备、军事电子设备相关厂家及科研机构从事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根据此目标,课程内容应选择与本专业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与专业设备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机构和传动、连接和轴承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上,掌握与本学科专业知识相联系的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基础内容,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转第104页)

(上接第76页)

(三)用好多媒体,板书辅助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动态性、可重复性等诸多优点,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系统,使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但要避免多媒体教学的弊端,把握好教学节奏。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板书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记笔记和互动。教师能够随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积极性,而及时放慢或加快讲授速度,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作为当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两大教学手段,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联合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无疑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应强调学以致用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应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关注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重点解决与电子封装仪器设备直接相关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三个方面的能力。实验应体现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系统性,实现实验教学学以致用的目标。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正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教学、在线答疑、远程教育、资料查阅等网络资源,可谓丰富多彩,且具有实时性、快捷性、动态性等优点。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对电子封装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要求的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柯祯,程光蕴,李仲生,钱瑞明.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周志刚,徐芳.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控制及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

[3]陈厚荣.非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基金项目】广西微电子制造工程特色专业(桂教高教[2011]66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训练实习内容多样化改革与实施项目(ZL2454)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10

关键词:矿山机电安装;施工管理;工程管理

一、矿山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问题

随着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工程问题的发展,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的监察薄弱环节,机电设备老化,施工管理有待加强,机电安装工程和机电管理体系不健全。

1 主要的原因是薄弱环节的监控制度不合理,有很强的专业性,再加上机电安装专业检查员和机电安装程序比较复杂,造成了监察的范围大,随机性大,战线长,自发性和全面性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从事机械和电气设备在工作人员的机电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现代化设备管理,有时候对无法解决相对简单的故障,不能在生产管理和资源整合压减起到指导作用。

2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薄弱的另一原因是由于管理工作人员的不足,管理未能充分发挥职能管理的作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由于疲弱的业务过于重视生产,从而忽视了井下机电设备配置问题,使一些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国的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是起步比较晚,所以管理策略的不足,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依然是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对矿山管理规章制度一部分是不健全的,没有设置正确的部门和专业机电管理队伍,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管理相关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3煤矿机电安装缺乏科学合理的协调。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缺乏科学合理的调度是存在于煤矿机械和电气安装的又一个问题。机械和电气安装的中,一些企业缺乏机电设备足够的认识,不制定详细的安装实施计划,以及积极的应急预案,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靠经验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煤矿机电设备的说明书、图纸等资料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充分的了解,对煤矿机电安装的重要节点和安装的重点部位心中无数,认识不到关键的环节,给安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4煤矿机械和电气安装衔接不到位是目前在煤矿机械和电气安装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矿山机电安装是处于煤矿土建工程与煤矿业生产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施工管理部门,这两家公司缺乏必要的沟通,提供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给煤矿机电安装矿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矿山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

(一)矿山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策略

矿山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策略,主要是改善升级安装和设计,以提高安装工作的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培训技巧的监督和管理。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于监督和管理,它不仅可以提高监督和管理,确保机电设备安装顺利运行,而且还可以促进整体施工,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工程在现实生活中的管理必须是建立监督和管理,这样不仅解决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同时也解决了及时性和解决发现的问题。设计管理和安装工程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所以设计管理环节安装工程的提升在矿山机电安装工程中最为重要,不仅能促进建设的整体管理安装工程设计和管理方面,机械和电气安装设计也可以保证管理工程安装的进程,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设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对整体环境进行检验和测试,只有整体掌握了环境和地理信息,才能为施工管理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技师培训安装技术主要是个人能力的好坏,为了更好地提升质量建设,我们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能力,随着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技术,矿山机电设备安装的快速发展,更新,发展,安全和更换需要及时解决,这使得企业迫切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所以企业必须不断更新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矿山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

矿山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策略分为矿山机械和电气设备安装维护加强和提高机械和电气安装规范以及矿山开采机械和电气设备的管理团队。矿山机械和电气设备安装设备维护是指,以机电安装设备进行腐蚀度、运行状况以及工作精度的检测与完善,这样既可以及时消除隐患的设备,你也可以知道设备的故障原因,同时,从故障的问题当中,也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改进设备维护,使得机械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维修时间大大缩短,显著改善维修质量和显著降低维护成本。在实践中,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功能和直观的仪器检测方法,方法是利用人体器官直观的特点和手工具的检测方法直观的比较,是用检测仪器的一些更先进的设备,操作接近检测到的相对高的水平。机械和电气安装和维护,加强还需要注意保养,它是指按照一定的路由维护进行了例行检查,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设备使零件的磨损降至最低。

矿山机电班组设备管理的加强是指对于牌、图、板、卡的管理,其主要包括牌板管理、图表管理以及账卡管理三种,机电设备的管理团队加强,不仅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同时也能满足低成本的要求,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发展。机电设备加强管理团队需要注意的工具集合,管理和使用的放置和保管配件工具,刀具,工具。加强对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的规章制度包括生产方针的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贯彻落实,生产和实施事故的个人责任落实问责责任制在实践中,以及需要的有关规定要结合当地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而相关部门也需要严格的规范检测机构,做到以防止意外发生,消除隐患,改善劳动条件。

三、做好矿山机电安装工程创新工作

(一)矿山机电安装管理创新

矿山管理创新是适应机电安装公司开采政策和法律环境,市场变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大量的应用程序,更换新的材料,如客观现实,在质量管理和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安全管理和控制,成本管理和控制,管理和工期控制等全过程,实现了全面创新的控制方面,管理创新必须立足于实际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公司实际,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外挖掘矿山机电安装企业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企业内部潜力,加强协调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的外部协调,创新。落实各部门创新制度化的责任,经常化,标准化,在矿山企业机电安装中大力营造创新的管理氛围,保持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业务的活力。

(二)加强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储备

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机械和电气安装业务创新的成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机电安装专业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是矿山机电安装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只有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些掌握了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才能为创新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严重缺乏这些高素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成为煤矿公司机电安装创新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对复杂的技术人才储备,是矿山机电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必要基础。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公司应该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技能发展培训课程,既注重理论研究,也重视实用性,理论学习与机会结合机械和电气安装,以技术人员政策倾斜,奖励创新技术人才的杰出贡献,并以此为榜样,促使员工掀起创新驱动的高潮。

(三)提高矿山机电安装技术水平

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矿山机电安装业务的发展。从技术上讲,矿山机械电气安装公司安装技术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创新水平,如果没有高超的安装技术水平,创新是就成了无本之木,注定是没有生命的,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不断提高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的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矿山机械和电气安装技术的水平,只有矿山机械电气安装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了保持矿山电气安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做好同土建施工企业的协调工作,实现机电安装同土建工程的和谐发展

土建工程是机电安装的基础,衔接不好就有可能给机电安装带来困难。因此,煤矿机电安装企业在进行安装之前,就要同土建企业做好信息沟通和互换,在机电设备安装区域,详细阐明机电安装对土建工程的技术要求,特别是预埋件、预留孔和混凝土质的技术要求必须明确。

(五)认真做好煤矿机电安装的方案制定和技术方案的论证和优化工作

在煤矿机电安装施工前,就要充分论证安装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认真对照煤矿机电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机电安装的技术性要求有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结合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特点研究和制定科学的安装施工方案,并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论证,优选出最合理的安装施工方案。

(六)加强煤矿机电安装施工队伍的技术力量

煤矿机电安装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煤矿机电的安装不仅要求机电安装队伍具备较高的机电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机电安装操作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机电安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能够掌握机电设备的技术性能,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安装要求、产品说明、关键部位、核心技术和安装质量标准等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煤矿机电安装施工队伍的技术力量,才能按质按期按量圆满完成安装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矿山经济和煤炭资源也迅速地扩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机电安装,矿山机电设备的安装、更新、发展、安全以及换代都遇到了瓶颈,本文主要分析了矿山机电安装的发展空间、安全隐患以及质量安装。

参考文献:

[1]马云峰.浅析矿山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J].企业导报.2012(02)

[2]谢红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研究[J].重庆大学.2007(10)

[3]郑亦撑.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初探[J].机电信息.2011(02)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q016.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31-01

1 前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 机械设计的过程

2.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 需求申请: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 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 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装备机械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机械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

一、引言

山西曾是我国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迄今为止,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粗放型的数量扩张为主,在规模扩大、产量产值快速提高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资源,面临着资源日益紧张的约束,同时也给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增长方式,实现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己成为振兴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二、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

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三个立足点:1、要立足于循环经济所涉及的领域;2、是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3、是通过公司内部组织各个环节间的物料循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工艺的流程速度,缩减生产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量,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能源,提高产品的耐用程度等。具体说来,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是指在机械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以“4R”原则为指导,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和最终产品使用的全过程实现清洁化生产,降低物耗、能耗和水耗;通过革新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促进副产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三、山西机械装备制造业现状

上世纪70年代初,机械装备制造业作为当时山西工业第一大行业,曾占该省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机械装备制造业仍占山西工业总产值的23.5%,仅次于煤炭业,其产业能力仍居于全国上游水平。直到上世纪80年代,山西被国家重新定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产业的地位日益被突出,并且随着机械装备制造业产量不断增加,对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耗依赖性越来越大,其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产品竞争力也日渐下降。

山西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正不断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令人堪忧。每年因燃百万吨煤而产生的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亟待被解决的问题。

四、山西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虽然近几年来,山西机械装备制造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山西省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而且还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现象严重,专业协作化程度低,以及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都严重地制约了山西机械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现象严重,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率极低

由于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在技术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方面的弱势,导致了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沿用了几十年未变的、传统、落后的工艺及装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1、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现象严重;2、产品的回收利用率极低;3、废旧或闲置设备回收和再利用率低;4、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无法及时进行处理或根本得不到无公害处理。这对实现高效节能低耗的集约型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机械装备制造业工业中的高技术的废弃物回收设备、资源、能源的综合性利用设备提供还显不足,导致工业企业在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缺乏一定的设备支撑。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直到现在,山西省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依然停留在仿造、试凑的传统产品设计模式,缺乏专业性的、新型的科研技术团队,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低下,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行业的核心技术仍长期被国外跨国公司所掌握着,对外依存度高。

山西机械装备制造业也正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技术上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导致企业长期被定位在能耗高、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中低端产业价值链上,有限的利润使得难以推行持续性的自主创新,而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据统计,2011年12月,山西机械工业整个行业的能源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上升到48%。

(三)企业集中度低,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专业协作化水平差

山西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目前存在着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布局分散,产品品种单一,企业自己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现了中小企业都在同一个大市场中进行激烈竞争的状况,而且也没有充分利用山西这一能源基地形成具有区域内行业特色的优势产品。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中小企业集群也没见雏形,单个企业相对孤立,专业性整体协作化水平差,且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创新能力低下,这就使得多数企业的废弃物无法实现循环利用,形成了资源的浪费,无意中增加了山西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

五、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当经济向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山西机械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从主要依靠消耗资源来支撑发展的阶段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支持发展阶段的转变。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山西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山西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收集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循环经济及其山西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谭元发.两型社会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与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2]冯之俊.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展望[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2)

[3]敬春菊.装备制造业的系统化运作模式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23-24

[4]王刚,孙延华,李尔彬.国外循环经济的研究、实践及发展概述,[J].中国林业经济,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