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临床分析论文

临床分析论文

时间:2023-02-07 16:26:06

临床分析论文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分析12例卵巢妊娠的临床特征,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卵巢妊娠的发生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特征为卵巢妊娠比输卵管妊娠更易出现腹痛、坠胀、妊娠部位破裂、失血性休克等症状,无明显停经史。结论卵巢妊娠的病因可能与盆腔炎、宫内置节育器有关,术前误诊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

卵巢妊娠(ovarianpregnancy,o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形式,自然受孕后的发生率约为1∶7000~1∶40000),占异位妊娠的0.5%~3.0%,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术前很难确诊,早期易发生破裂大出血,难以诊断,故应引起关注。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卵巢妊娠1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年龄和生育史12例患者年龄为21~40岁,平均28.6岁。未产妇3例,经产妇9例,产次为1~5次,口服避孕药2例,工具避孕1例,采用宫内避孕环者9例,放置时间为1~11年,类型不详。有输卵管妊娠病史者1例,剖宫产史者2例,人工流产史者8例。

1.2临床表现12例均有腹痛史,有停经史者8例,停经天数33~35d,阴道出血5例,晕厥伴休克4例,盆内触及包块6例。

1.3辅助检查10例测定血β-HCG48.9~1280.4IU/L,6例测定尿HCG均为阳性。10例后穹隆穿刺阳性,6例B超检查均提示附件区囊性包块或囊实混合包块。

1.4手术及病理情况12例全部行剖腹探查术。患侧卵巢均可找到破裂口,破口直径0.8~2cm,在破口处或血块中有6例可找到绒毛,其余6例未找到明显的绒毛,但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卵巢妊娠。患侧及对侧输卵管均正常,并发现患侧的卵巢经子宫卵巢韧带与子宫相通。12例均行卵巢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卵巢妊娠。2讨论

2.1诊断卵巢妊娠这一概念由Muurice在1682年提出,并于1878年由Spiegelberg提出了诊断标准并使用至今。内容包括:①患侧输卵管完整并与卵巢分开;②胚囊位于卵巢组织内;③卵巢与胚囊以子宫卵巢韧带与子宫相连;④胚囊壁为卵巢组织。在有第①、②项的基础上,加上第③项或(和)第④项即可确定为卵巢妊娠。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此诊断标准。由于卵巢妊娠部位出血较早,容易误诊,一些患者往往无明显停经史,即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不易与黄体破裂相区别,有时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卵巢肿瘤等。本组有33%的患者无停经史,仅5例患者出现阴道流血,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卵巢肿瘤。B超检查可发现附件包块及腹腔游离液体征象,不易与输卵管妊娠区别。由于卵巢妊娠的症状和体征与输卵管妊娠相似,故术前鉴别诊断较困难。本组12例卵巢妊娠患者中,术前均诊断为“异位妊娠”,缺乏准确定位。根据胡丽娜等人的研究,卵巢妊娠比输卵管妊娠更易出现腹痛、坠胀、妊娠部位破裂、失血性休克等症状,而有停经史、阴道流血症状的比例较低。由于卵巢妊娠更易出现腹痛症状,且大部分患者因腹痛就诊,所以对无确切停经史,无阴道流血但有下腹疼痛或休克症状者,结合β-HCG阳性,应高度怀疑卵巢妊娠。

2.2病因学研究OP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然而不少学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宫内节育器(IUD)的广泛使用,IUD的存在可产生炎性细胞浸润,其分解产物既可影响宫内环境,也可影响输卵管功能,但不影响卵巢。同时,IUD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造成输卵管逆蠕动,使受精卵逆行种植于卵巢内。研究发现IUD可有效阻止99.5%的宫内妊娠和95%的输卵管妊娠,但无法阻止卵巢妊娠。本组资料显示77%患者使用IUD,IUD与卵巢妊娠有一定的相关性;②盆腔炎(PID):PID可使输卵管逆蠕动减少,卵巢白膜继发性增厚,阻止卵泡裂开而导致卵泡内受孕;③辅助生殖技术(IVF)的应用:近年来IVF的广泛开展,易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虽为0.08%,但IVF后发生率升为5%,其中约6%为原发性卵巢妊娠。然而由于IVF和ET后通常有严密的随访,故OP常在未破裂前得到早期诊断。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2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关系到未来人才培养的素质,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外科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且学生存在综合分析、实际动手、临床思维能力较差等缺陷[1]。只有应用型、创新型医学人才才能应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以下浅谈如何提高外科学临床教学质量。

1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外科临床教学均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专职负责,他们具有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或经过研究生教育培训,具有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更应强调是带教老师对教学的态度和责任心。见习带教是一项单调枯燥的工作,特别是扩招后教学时数增加,有时1个月有近100学时的课程,同样的授课内容,要重复好几次。只有当带教老师能正确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他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和见习班组增加,合适的带教病例和示教病例不足的矛盾逐渐突出,除课前理论准备外,带教老师在课前常需花很大的精力准备合适的病例,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同时,带教老师必须非常熟悉入选病例的情况。若没有对教学和学生高度责任心,选择病例和示教就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见习学习,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同时,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和奖惩制度,对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和效果进行科学地管理和监督。

2紧密联系实践工作,增加新理论、新知识

首先必须明确教科书中疾病的诊断治疗总体原则是每位实习生应该掌握的。比如,骨折的分类、如何对骨折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固定、转移运送,对神经、血管损伤的诊断、处理原则等。其次,不能忽视书本,单纯去追求高科技、新材料、尖端技术[2]。正确的方法是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在保证完成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兼顾骨科新发展,某些已成熟的技术和理念应及时加入到骨科教材内容中,同时还可加入一些小故事或小引言,介绍其发明、发现、发展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最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具体做法是选择有针对性而又短小精炼的补充内容和引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课本内容,增强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了解目前骨科的发展现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而言,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均要落实到考试上,带教老师要向学生解释的是补充内容不考,仍以教科书为主。选择补充内容的目的:(1)为了更好地理解、记忆教科书内容;(2)向学生灌输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教科书需要更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书本和临床结合、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的优劣,为临床实际工作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上好见习课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为众人所知,由于见习课无具体的考核制度,可使刚走出教室到病房的学生感到一丝轻松,从而易造成放松自己,故在实际工作中能课前预习的同学并不多见,有的甚至不知道本次课的具体内容。见习课不是理论课的重复,也不仅是获得对理论课的感性认识。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对于临床学习的第一步,见习课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在加强组织纪律的同时,更应向学生指出见习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同时应指导学生处理好见习课和理论课,考试和学习,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内科见习和外科见习,外科专科见习和普通外科见习之间的关系,强调临床见习学习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强调它们共性的东西,使他们能够珍惜每次向老师、向同学、向病人学习的机会。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结合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对突出重点及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很有帮助。由于在骨科教学中,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解剖学范围广,必须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门功课。因此发挥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特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疾病建立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它对教学重点、难点、标题等的演示效果可能比其他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同时,结合授课内容,选用清晰的挂图、模型等,创造一个对学生反复刺激的环境,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3]。

5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师生间需要进行交流、对话和沟通。多年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了你教我学的形式,也使学生养成了只听不问的习惯。为此,采取互动式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正面、清楚地回答,以示尊重,即使暂时无法回答的,也要在课后弄清楚,下次课给予解答。另外对学生的问题,无论看起来有多简单,均应予以表扬,使其有信心敢于再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4]。带教以提问和示范为主,可尝试教学互换的教学方式。例如骨科的体格检查法是见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检查方法。首先由学生模拟病人,教师示教准确的检查手法,第二步由学生之间互相模拟检查,练习手法,最后选择相关病例,由教师进行床边示教,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经过这些步骤,学生可理解、记忆繁杂的体格检查法。根据学科特点,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层层深入,带动学生按临床医生的思路考虑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该病记忆深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走出旧的经验医学教育模式,开辟崭新的领域,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新世纪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普及循证医学教育,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一批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医学毕业生,这是临床教学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进顺,黄文驿.骨外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学习(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116~118.

2叶正旭,朱锦宇,王军,等.关于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84~386.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临床实践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要求从学校教学到临床实践中都强化对学生的"三基"教育,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尤其是基本技能(即护理技术操作)的强化教育。但是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二者的差异性与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以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三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为例,与临床实践相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水平,促进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

1.1用物不同。

1.1.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用物均为非一次性物品(如包布、手套、治疗碗等),而在现代医院临床实践中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率已经基本摒弃非一次性物品,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进行患者的治疗。

1.1.2静脉输液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护理学校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时都是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即头皮针一次性输液法),而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绝大多数医院所采取的都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两种针头的构造和形状、型号等完全不同。

1.1.3肌肉注射传统的肌肉注射法教学中所采用的吸药安瓿需要用锯片切割以后才能折断,这种传统安瓿由于使用时费时费力在临床已基本摒弃不用,现在所采用的均为不需锯断的易折型安瓿。

1.2方法不同

1.2.1无菌技术传统无菌技术操作法中的铺治疗盘法、无菌容器使用法、无菌溶液取用法以及戴无菌手套法由于用物的不同,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已经大大简化,甚至有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没有采用,而在学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却依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反复练习。

1.2.2静脉输液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实践研究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约45°角,可以有效减轻静脉输液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感觉无痛或微痛。而在传统的静脉输液教学中由于所有版本的护理教材都写明要求学生以15~30角进针,导致学生在静脉输液这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技能上会存在一定缺陷。

1.2.3肌肉注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肌肉注射时要求学生将注射器内所有空气排尽才能给患者注射,而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明确发现在排气时留取少量空气在注射器内可以在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并使药液能更加充分的进入患者肌肉组织。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与临床实践有一定脱节之处。

二、问题分析

2.1护理专业教材编写滞后与于临床多年。

2.1.1《基础护理学》的教材编写

现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版的《基础护理学》教材均为2005年~2006年之间所修订,而修订之前的参考版本多为我国80年代所出版的中专教材,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践的快速发展。

2.1.2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

我省现行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由省卫生厅在2005年所编写的操作规程。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报道:教学中涉及的8O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48项,占65.25%。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大矛盾。

2.2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

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繁琐,而临床实际则需简便有效,护理实验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

2.3现有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开展临床教学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传统培养模式为集中在校学习3~4a,在临床实习8~10个月。在校学习阶段以教材为蓝本,几乎没有到临床实际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以至于临床实践中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学生完全不知道。

2.4传统理论跟不上医疗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器材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使传统的理论与技术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如目前氧气吸入、电动吸痰等已逐渐被中心控制、管道化所取代。

三、意见与建议

3.1营造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氛围。

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应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

3.2教材与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3.3掌握操作的目的和操作原则。要求护生在学习操作技能时灵活掌握操作目的与原则即可,不死记硬背,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目的、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是刻板地按操作步骤执行,这样才不会使护生进入临床以后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3.4针对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与临床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密切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智光媛.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12(6):57~58.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4

一枝黄花属植物品种多,有120多个种类,主要生长在北美洲,其中中国有4个品种:毛果一枝黄花Solidagovirgaurea,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钝苞一枝黄花SolidagoPacifica和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3]。对一枝黄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西欧国家比较多,不同品种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主要含黄酮、皂苷、苯甲酸苄酯、当归酸桂皮酯、炔属化合物、苯丙酸等。

1.1黄酮类芦丁(Rutin)、山柰酚-3-芦丁糖苷、异槲皮苷、山萘酚-葡萄糖苷[2]。

1.2皂苷类一枝黄花酚苷(leiocarposide)[4,5]。

1.3苯甲酸苄酯类2,3,6-三甲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苄基)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苄基)酯、2-羟基-6-甲氧基苯甲酸苄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苄酯[5]。

1.4当归酸桂皮酯类当归酸-3,5-二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当归酸-3-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5]。

1.5炔属化合物(2E-8Z)-癸-二烯-4,6-二炔酸甲酯、(2Z-8Z)-癸-二烯-4,6-二炔酸甲酯[5]。

1.6苯丙酸类咖啡酸(Caffeic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6]。

1.7其他谷甾醇(sitosterol)[5]、δ-杜松帖烯(δ-cadinene)[7],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a2+,Mg2+含量较多[8]。

2药理活性

对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药理活性的研究,国外未见报道,国外对同属的毛果一枝黄花Solidagovirgaurea研究比较深入,报道较多,药理活性有抗炎、抗菌、利尿、抗肿瘤活性等作用[9]。在国内,早期对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有如下记载:

2.1抗菌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红色癣菌及禽类癣菌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一枝黄花水煎醇提液有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疗效与制霉菌素相当[1]。

2.2平喘祛痰作用对家兔实验性支气管炎(吸入氨蒸气法),内服煎剂,可解除喘息症状,亦有祛痰作用[1]。

2.3其他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对急性(出血性)肾炎有止血作用,提取物经小鼠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但大剂量反可使尿量减少[10]。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有以下药理活性:

2.4降压作用一枝黄花煎剂能显著降低麻醉兔血压,抑制蟾蜍心收缩力,降低蟾蜍心率和心输出量,其降压幅度和降压持续时间与异丙肾上腺素相当[11]。

2.5胃黏膜保护作用给消炎痛前2h腹腔注射一枝黄花煎剂,6h后处死动物,发现和对照组比较,溃疡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

2.6能明显增强动物平滑肌的运动一枝黄花煎剂对炭末在小鼠小肠内的推进率有明显增强作用;用不同浓度的一枝黄花煎剂均能提高大鼠回肠平滑肌的活动,且随浓度增加,活动也增加[13]。

3临床应用

《中华本草》记载有早期的临床应用报道:

3.1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2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3.3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3.4其他应用早期报道还有治疗手足癣、带状疱疹、口腔溃疡等皮肤黏膜真菌感染;近年来对一枝黄花在临床应用的报道也有不少,如黄飞翔等[14]对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用一枝黄花煎液预防口腔霉菌感染有效;马国精[15]用一枝黄花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28例;余志波[16]用一枝黄花治食管癌等。

4结语

一枝黄花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而对一枝黄花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却不多。近年来国内对一枝黄花的药理活性研究开始重视,并有了新的发现,但要利用药理活性开发出新的产品,以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还必须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取有效成分,阐明其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才行,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7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65.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药志,第4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45.

[3]江涛,黄保康,秦路平.一枝黄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430.

[4]HillerK,Gil-RjongR,FrankeP.AsaponinfromSolidagodecurrens[J].Pharmazie,1979,34(5-6):360.

[5]BohlmannF,ChenZL,SchusterA.AromaticestersfromSolidagodecurrens[J].Phytocheminstry,1981.20(11):2601.

[6]LiuQH,DaiJZ,YangPM,etal.AdiposeinjectionandpreparationmethodofSolidagodecurrnsLour[J].CN:02136369,2003-02-12.

[7]Fijita,Shinichi.FComponentsoftheessentialoilsofSolidagovirgaureaLin.ssp[J].NipponNogeiKagakuKaishi,1990,64(11):1729.

[8]刘临,邓琴,肖道安,等.中药一枝黄花、黄连、天麻、蛇床子中8种微量元素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6):30.

[9]薛晓霞,姚庆强,仲浩.毛果一枝黄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6,25(3):163.

[10]郭晓庄.有毒中药大辞典,第1版[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

[11]裘名宜,李晓岚,刘素鹏,等.一枝黄花对心血管系统部分指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5,18(12):1730.

[12]裘名宜,李晓岚,刘素鹏,等.一枝黄花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67.

[13]刘素鹏,裘名宜,吴正平,等.一枝黄花对动物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51.

[14]黄飞翔,叶盈,周一薇,等.一枝黄花预防心衰患者的口腔霉菌感染[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2):1139.

[15]马国精.一枝黄花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8例报道[J].江西中医药,1994,25(S1):21.

[16]余志波.一枝黄花治食管癌[J].新中医,1998,(1):44.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5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交叉感染危险因素病原体

医院感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NI)已成为提高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探讨NHL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病原体可为有目的、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对我院血液科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化疗的528例NHL病例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NHL患者共528例,其中对115例合并医院感染者按全国医院监控系统的医院感染登记表填写并加以总结分析感染部位和病原菌。

1.2诊断标准本组NHL诊断采用国内标准[1],医院感染诊断采用卫生部颁发的标准。

1.3研究内容①研究对象的年龄、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治疗、合并其他疾病、预后等。②研究对象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病原菌检查。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NHL医院感染发生率528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15例,占21.8%,明显高于我院统计期间全院的医院感染率(为6.6%)。

2.2NHL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将与NHL医院感染相关的六个因素:年龄、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治疗、合并其他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脑梗死或脑出血)与NHL医院感染率进行x2检验,发现NH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除与白细胞数呈负相关外,与其余五个因素均呈正相关,见表1。

2.3NHL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41例次,口腔(牙龈炎或口腔溃疡)17例次,胃肠道18例次,皮肤5例次,肛周9例次,泌尿道5例次,败血症4例次,感染部位不明16例次。

2.4NHL医院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构成115例并发医院感染的NHL患者中,有88例在血、痰、尿及分泌物培养中获得阳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39.0%;革兰阳性菌22株,占37.3%;真菌14株,占23.7%。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见表2。

2.5抗生素的药敏观察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G-菌中,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三种抗生素敏感率达到80%以上,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替坦、左旋氟氧沙星、环丙沙星等五种抗生素敏感率达到40%以上,产ESBLs菌达60.0%。G+菌中,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左旋氟氧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等六种抗生素敏感率达到70%以上,其他常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的敏感率均小于60%。特别是青霉素G除对粪肠球菌部分有效外,对其余G+菌耐药率达100%,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耐药。14株真菌对酮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均敏感,12株(12/12)真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敏感,3株(3/14)真菌对5-氟胞嘧啶耐药。

3讨论

3.1NHL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NHL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报道在国内甚少,本组患者发生率达21.8%,明显高于我院统计期间全院医院感染率(6.6%)。表明NHL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细菌容易入侵、定植、繁殖有关。

3.2NHL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①年龄:NH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本组NHL年龄≥60岁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8.3%,明显高于<60岁NHL患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自然衰退,且自我管理能力也降低,主要依赖护士和家属,与他们频繁的接触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途径之一。②住院时间:本组资料显示NHL患者医院感染率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增高。这是因为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住院时间延长,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工作人员之间接触增多,易引起院内感染。③侵入性治疗:本组接受侵入性治疗措施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4.4%,明显高于未接受过侵入性治疗措施者(为21.0%),可能与侵入性治疗措施在客观上为病原菌入侵机体繁衍创造了机会有关。④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防御、免疫功能减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机体多种防御功能减弱,为细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患者容易感染。⑤感染发病率与白细胞总数降低程度有关,粒细胞迅速减低(<1.0×109/L)及总时间持续减低(>10d)可增加感染机会[2]。而大剂量化疗使骨髓造血受抑制,致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更加紊乱,黏膜屏障受损,细菌乘虚而入发生医院感染。⑥滥用抗生素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由表1可知,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使用抗生素患者,因为广谱抗生素的大剂量、长时间应用,虽然可以杀死或抑制敏感的病原菌,但同时又杀死或抑制了正常菌群,耐药菌株得以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破坏了宿主自身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及抗定植抵抗力,从而导致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的条件致病菌感染。

3.3医院感染部位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35.6%)、胃肠道(为15.7%)、口腔(为14.8%)为最常见。呼吸道感染较多,是由于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可使黏膜屏障破坏,清除细菌系统破坏,再加上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病原体易通过飞沫空气传播,这是造成患者呼吸系统易感染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目前认为,吸入口咽部定植菌是内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而胃内细菌的逆向定植可能是口咽部致病菌的主要来源。同时化疗使白细胞下降,甚至严重的粒细胞缺乏,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以及化疗对口腔及胃肠道黏膜的损伤也是胃肠道及口腔感染的原因[3]。

3.4医院感染病原菌本组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3株,占39.0%。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氏菌(占30.4%)、铜绿假单胞菌(占18.4%)、肺炎克雷伯菌(占13.0%),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感染的比例高于全国医院监控网所显示的目前国内各疾病平均医院感染水平[4]。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和口腔黏膜炎,氟喹诺酮药物及三代头孢等具有强大抗革兰阴性杆菌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尤其是预防性应用,导致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减少,以及由此造成的选择性压力,使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得以大量繁殖且耐药性亦不断增加有关[5]。从细菌分布看,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致病菌多数在体内有定植,提示NHL的医院感染很大一部分为内源性感染[6]。内源性医院感染>90%病原菌是条件致病菌,且有多重耐药的特点,这有别于社区感染[7],本资料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对医院感染者应尽早做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则,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尽快地控制感染。

综上所述,NHL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治疗更为棘手,因此,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45.

[2]郑东萍.恶性血液病医学感染分析及预防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425-426.

[3]夏祥碧,刘力克,张倩,等.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15-317.

[4]吴安华,任南,文细毛.全国医院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5]吴超.革兰阳性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58-160.

[6]肖扬,李颂文,宋朝阳,等.恶性血液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2):93-94.

[7]夏德发,杨卫华.内源性医院感染发病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3):238-240.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6

【摘要】随着“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护理工作的实质已从过去的疾病护理发展为对已患病或未患病“人”的护理,也更多的考虑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如何遵照天人相应论,对已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估,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使中医护理得以发扬光大是值得护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天人相应在人体的生理反应

作为自然界中组成部分的人类,时刻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和支配,如《灵枢·邪客》所云:“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洲,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活动,又可归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同时人体五脏功能活动,与四季、五时相关:平旦为肝木所主(7:00~9:00),日中为心火所主(11:00~13:00),脾主日(13:00~15:00),肺主下晡(15:00~17:00),肾主夜半(23:00~1:00)。这些均说明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二、人体病理反应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人体的生理节律与时间变化相应而协调,一旦这种协调被破坏则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即病情的变化也同样具有时间节律性,《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即“夫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如肝病在夜半(23:00~1:00)多相对安静,此时为肾水所主,木得水养;病情加重在下晡(15:00~17:00),因金旺而乘木,患者神志转清易在平旦(7:00~9:00),因木旺于寅卯而相助机体正气。

现代医学研究人体病情变化与季节、时间的关系,陈阳春等对1986—1989年郑州地区20余万自然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死亡与时间节律关系进行了4年前瞻性的动态监测,发现脑卒中脑出血发病以小寒最多,大暑患者数最少;脑血栓形成总的患者数以小暑最多,处暑最少。王永涓等对464例死亡患者进行分析显示,以12月与6月(冬月和夏至月)死亡最多,以季节分布冬季死亡最多,夏季次之,节气日死亡率高于普通日死亡率;死亡与时辰关系看出卯时、巳时死亡最高,次为午时、子时、寅时,这与卯时、午时、子时为阴阳交替之际有关,亦说明阴阳消长交替之时对死亡影响明显。患呼吸道疾病死亡者以冬季、仲秋较多。患消化道疾病死亡以冬季、夏末秋初为多。侯俊对6338例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发现一年之中消化性溃疡在冬季、秋季以及冬春之交好发。一日之中溃疡病出血易发生于0:00~4:00及12:00~16:00的时段内。这些现象均可看出人体发病与自然节气及气候变化无不关联。

三、天人相应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3.1因时、因地、因人全面评估

根据疾病发作周期,观察患者阴阳气血旺衰分布部位有昼夜的不同,合之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影响到疾病,使不同的阴阳属性病变在不同的时间周期中发生或改变,观察病情加重或减轻的时间,进行正确评估。

同一症状其时间不同评估目标就不同,如从正常脉象反应,春季多浮脉,夏季多洪脉,秋天多毛脉,冬天多沉脉。疾病多根据其阴阳属性不同在一日内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患者时可根据疾病在昼夜不同时间发病的规律,进行正确评估,尽早护理加以预防。又如血压的观察,人体的血压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变化规律。首先,从季节变化上,一般高血压病患者在夏季由于天热,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较其它季节偏低,由于冬季天冷,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偏高;其次,血压在一日中也具有典型时间生物学规律,6:00血压开始升高,至10:00达最高峰,12:00开始下降,通常称此时段为血压第一高峰,至16:00血压又逐渐上升,至18:00达相对高值,即血压第二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3:00血压降至一日内最低值。我们在对护理对象的血压评估时要考虑到这些正常的节律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评估,其时间选择在2个周期的起始点(即6:00和16:00)之前30min,这样才能更准确评估这一生命体征的变化。

据报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清晨的心肌缺血占全部缺血时间的46%,清晨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较24h平均增高40%,中风发生危险较24h平均高30%,因而人们常把6:00~12:00这段时间称为“魔鬼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证的正确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潜在护理问题和危险因素。

3.2辨证审因、顺时应势确定护理措施

临床护理中将评估所采集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起疾病的原因,从根本上实施护理,解除病痛,促进健康。如午后发热患者,如见蒸蒸发热(体温最高达39℃)、大汗、头重体困、胸闷乏力、苔黄、脉数,说明为湿温症(有感染),即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护理手段使热随汗出。同为发热,如肌肤干燥、手足心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则为阴虚有热,阴虚有热则不可采用物理降温,以免伤阴助热。

3.3重视天人相应观,选择“良辰吉时”用药

“良辰吉时”即时间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时间医学体系—子午流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和月亮与人的生活节律息息相关,人的脏腑、心理和情绪的变化都有其时间节律。择时护理的关键就是找出这些规律并加以运用。应当按照人体的生物节律在最佳时间给予最佳剂量,以便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发汗解表可上午用药,以利人体阳气于上午升发之势,发挥药物解表作用;攻下逐里可下午用药,以利用人体午后阳气内敛,阴气沉降之势发挥药物攻下作用;滋阴养血、滋养肝肾的方药多主张黄昏、夜晚服,因夜晚时阴气渐生而盛,药可乘人体阴气欲盛之势,发挥更大作用;脾阳虚泄泻患者服健脾药主张清晨、上午服,因上午阳气渐生而旺,补气温阳药可借助人体阳气欲盛之势发挥药物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护理更应注重时间性,有学者主张由原来的餐前或餐后30min给药,改为8:00~9:00和15:00~16:00给药,这是因为此时用药可使药物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规律相适应,如氯磺丙脲口服4~6h血药浓度达高峰,而人体在进食后1h左右,体内血糖浓度可达高峰,3h后血糖浓度逐渐趋于正常,如在饭前或饭后30min服药,血糖浓度达高峰时,氯磺丙脲的药效尚未发挥作用,而待药效达高峰值时,血糖浓度已趋于正常或下降,所以将其服药时间改为饭前3h服用。同时,胰岛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糖尿病患者有“拂晓现象”,即4:00左右是对胰岛素最敏感的时间,此时给予最低剂量,能获得最满意疗效。

临床药理学研究证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00用药产生的皮质激素最多,机体反应快,疗效最佳;心脏病患者对强心甙药物的敏感性4:00最高,为其它时间的4倍,而下午最差。降血脂药物睡前1次服用,可发挥药物在夜间控制游离脂肪酸的作用,这样既减少服药量,又避免副作用的发生,远比1日3次服药效果好。抗胆碱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夜间需给较大剂量,因18:00~6:00肺通气指标最差。局部8:00所需治疗剂量最大,维持时间最短,15:00同样剂量可延长1倍时间,此时使用局麻进行手术最佳。治疗头痛清晨服药3片和晚间服药1片所起的止痛作用完全一样。

糖皮质激素如果每日7:00~8:00一次给药,不但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对长期用药者也很少发生停药危象。此外,对作用时间长的糖皮质激素,如氟美松、去炎松等,还可采用隔日疗法,即将2日的总量于1日7:00-8:00一次给药,这样就大大地方便了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消炎痛7:00给药,其达血药浓度的时间较19:00用药快40%;阿司匹林早晨用药,其生物利用度比晚间用药显著增大。

由于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癌细胞的分裂存在着昼夜的节律变化,如果顺应这种变化择时给药,可增强抗癌药物的作用并减少其不良反应。如用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时,8:00和11:00给最大剂量,20:00和23:00给最低剂量,此种给药法较以前的常规给药法(没有时间区别),可使动物的存活率提高50%,且药物毒性亦明显降低。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到各种药物的不同时效关系及其不良反应,正确把握药物的最佳使用时间,并注意药物在不同时间的使用剂量,这直接对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减少不良反应起重要的作用,因此说明天人相应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遵循因时制宜的护理法则,促进护理效果。

3.4综合分析系统评价

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护理对象的生命体征、证候的变化要结合时间节律的不同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价,以便客观、准确的判定病情的转归。

四、小结

天人合一是中医整体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脏腑功能活动相互关联,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化护理模式息息相关,临床护理中综合分析护理对象的相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保障护理对象的健康。

【参考文献】

[1]程士德.内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104,92.

[2]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6.92.

[3]陈阳春,李震生,侯勇,等.从天人相应学探讨郑州地区脑卒中发病、死亡与时间节律关系[J].中医研究,1994,7(1):136-137.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慢性咳嗽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我院呼吸门诊确诊病例28例,年龄28―74岁,平均51岁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论文题目,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

1、2、1病例入选标准:(1)慢性咳嗽,咳嗽大于3周,少痰或无痰,夜间咳嗽较重。

(2)有胸骨后烧灼痛,反酸、烧心、打嗝

(3)胸片示正常。

(4)胃镜检查提示明确的食管返流。

注:以上四点均具备方可入选。

1、2、2病例排除标准:(1)既往有确切吸烟史。

(2)有职业或粉尘接触史。

(3)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史或既往有肺部疾病史论文格式范文。

(4)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如鼻后滴漏。

注:只要具备一点即排除。

1、3治疗:给予胃动力药+抑酸药治疗8周。

我们采用吗丁啉10毫克日3次口服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论文题目,雷贝拉唑10毫克日1次口服。

2、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14例。

症状明显改善者9例。

症状无改善者5例。

3、讨论:反流性食管炎导致慢性咳嗽,是由于反流物刺激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引起的反射性反应;或是通过食管感受器和传出通路的反射弧介导引起支气管痉挛;也可能是由于食管粘膜炎症激发迷走神经介导的咳嗽反射所致。一般病人经常规止咳治疗无效,且夜间平卧位后咳嗽加重,同时合并有胃肠道症状,我们通过给予胃动力药+抑酸药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改善。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8

本组6例患者均来自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4岁,最大3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临床伴有关节疼痛4例,肾脏损害2例,皮肤损害2例。经过入院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全部病例均明显好转,趋于缓解期而出院。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SLE以年青女性多见,育龄妇女占90%~95%[2],该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间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因此患者大多有悲观失望情绪,应当鼓励他们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疾病或服用激素可引起体态、容貌改变,严重者部分功能丧失,使患者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过重,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与患者谈心,给予精神及情绪上的支持,增加对治疗的信心。由于SLE常同时侵犯全身器官,在发病后患者常有病重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反复使用“狼疮”一词,以免增加患者的恐惧和不安。这类患者特有的心理特点是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而人的情绪可直接影响免疫系统[3]。这使我们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迁延和治疗中起作重要作用,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

2.2病程观察

①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皮损及溃疡的部位、范围,末梢循环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胸痛、关节痛等。久病涉及肾脏,注意监测血压,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水肿发生;病及心肺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的变化;病及胃肠道者,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便血及食欲改变等情况;累及神经系统时,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面色、瞳孔等情况。②注意药物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治疗时,告知患者,需坚持长期服药,应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并说明服药后可出现满月脸、痤疮、多毛等现象。服药期间,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有无真菌感染、溃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应用环磷酰胺(CTX)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脱发、膀胱出血、白细胞减少,大剂量冲击前需查血常规、肝功能。CTX冲击时静滴速度一定要放慢,防止液体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对于血小板减少者,在静脉穿刺前,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皮下出血。白细胞减少时,要做好保护性隔离,避免院内感染。服用免疫抑制剂时应多喝水,以减少肾脏的损害。

2.3饮食护理

SLE患者的基本饮食应为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低脂肪的平衡膳食,动物实验显示低脂肪对自身免疫有益。一项双盲交叉研究显示狼疮患者进低脂肪饮食并补充海鱼油每日10g,共6个月,病情较对照组明显进步。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长期应用激素者注意补充钾、钙。肾衰者应限制含钾食物摄入。急性活动期患者宜进食野、金银花茶、绿豆、赤豆汤、西瓜、冬瓜等清热凉血之品;缓解期患者,进食牛奶、蜂蜜、甲鱼汤、银耳汤以滋阴降火。均忌食或少吃芹菜、无花果、蘑菇、豆荚、烟熏食物,以避免诱发SLE。

2.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夏日出门应撑伞,对于局部暴露部位,应使用阳光滤过剂,减少局部受刺激。每天检查皮肤,以便发现新的病灶。面部出现红斑者,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油膏,宜用盐水清洗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皮肤红斑处,急性期外涂黄连膏,切忌挤压皮肤斑丘疹,预防皮损和感染。加强四肢末端的保暖,禁用冷水,避免接触冰雪或暴露在低温下,防止雷诺现象发生。夏天症状相对较轻,亦注意保暖,不可贪凉、冷饮等,可经常行局部按摩和温水浸泡手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接触刺激性的物品,如染发烫发剂、发胶等。

3健康教育

过劳、感染、生育常是复发的诱因,应注意避免。告诉患者及家属要严防感染,要少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出院后必须坚持按治疗方案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少激素用量,及时门诊复查。若出现癫痫发作、神经精神症状、发生关节肿痛、口腔溃疡或皮损加重、尿蛋白增多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复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适当参加强身健体的锻炼,但需注意不可劳累。

4小结

SLE育龄妇女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当患者明确本病后需要积极治疗。经过对患者的病程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疗效,维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懋贤.风湿病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9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0年3月~2006年12月运用浙江大学医疗仪器厂生产的微量注射泵治疗胰腺炎、糖尿病、高血压、休克、肝移植术患者共536例,男250例,女286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3岁,平均41岁。使用微量泵时间3~30天,其中急性胰腺炎308例、糖尿病105例、高血压100例、休克8例、肝移植15例。

1.2微量泵特点微量泵具有完整的报警指示系统,带有蓄电池,连接交流电可自行充电,充电15h可连续使用3h,在交流电中断时可自动转为电池供电,不因停电或转送患者而中断给药,能确保药物定时定量持续有效泵入体内。流量可在0.1~99.9ml/h之间选择,可根据药液多少选择30ml、50ml等规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了便捷、省时省力、用药剂量准确无误的有效途径。

1.3操作方法(1)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根据药量选择)抽吸所需剂量、浓度的药物,接泵管、排空气,在注射器上注明开始用药时间、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速度[1]。(2)将微量泵安装在稳妥位置,放松微量泵旋钮,推动滑座,将注射器正确安装并与静脉通路相连。注射器针头须向下倾斜,可使注射器内的少量空气残留在注射器内,同时便于观察剩余药液,微量泵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微量泵系统开始自动检测,设置所需速度,按开始(START)键,自动推注开始。黄灯亮闪。(4)需改变注射速度时,按停止(STOP)键,重新设置速度,再按开始(START)键,开始注入新的泵速。(5)注射结束按停止(STOP)键,并关开关,取下注射器,将微量泵擦拭干净,备用。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微量泵是一种新型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注射前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使用微量泵的目的、功能、优点、发生报警原因和注意事项,介绍药物名称、作用、需要注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该仪器及药物有一定了解,消除紧张心理,主动配合治疗,确保药物有效实施。

2.2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根据药物性质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选择血管较粗、较直、易于固定、便于观察、不影响活动的部位,宜选择留置针。

2.3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1)使用微量泵时应加强巡视,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药液外渗、肿胀,局部颜色、温度,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更换穿刺部位。(2)观察黄灯亮闪频率、微量泵工作状态及速率是否处于正常。(3)需更换药物及改变速率时应及时记录,并作好交接班。嘱患者及家属勿随意调节微量泵速度,以免出现不良后果。(4)观察泵管及针头有无脱落,被污染需及时更换。(5)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通知医生。

2.4用微量泵时宜单独建立静脉通路勿在同一静脉通路上输入其他液体,避免受输液速度、压力影响或因推药等其他操作影响药液持续泵入,使药物浓度忽高忽低,血药浓度受到影响,而引起病情变化,延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严格无菌操作,使用24h需更换注射器和泵管,若有污染及时更换,注射开始后,在活塞上覆盖无菌纱布。

2.5正确处理静脉回血

2.5.1使用微量泵时,注射速度宜缓慢,需用肝素稀释液2~5ml推入留置针内,以免回血阻塞针头。同时微量泵放置须高于注射部位,减少回血。使用高浓度药物直接泵入(如10%氯化钾)时,可用生理盐水静脉缓慢滴入,以减少血管刺激,减轻患者疼痛,使药物准确及时泵入。

2.5.2发现静脉回血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性质和回血量采取不同措施,如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简单地按快进(FAST)键处理回血,应将装有生理盐水的针管接在针头上,将回血缓慢推入[2],如回血较多至延长管时,需更换泵管,切勿将针头接在泵管上直接推入,直接推入可造成给药过速引起不良后果。如生长抑素注射过速,可出现恶心、眩晕、面部发红、发热等。胰岛素注射过速,可出现注射部位红肿、脂肪萎缩、瘙痒,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出汗、心悸、乏力等。硝酸甘油注射过速,可出现头痛、眩晕、性低血压,治疗剂量可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虚弱、出汗等。

2.5.3对给药速度要求不严、回血量极少的药物,可直接按快进(FAST)键。

2.6常见微量泵报警的处理(1)当药液在3ml以下时,微量泵会自动报警,红灯亮闪(NEA.EMPTY),此时可将注射器和滑座向后移动1~2cm,红灯停止亮闪,可使注射器内剩余药液全部匀速注入体内(2000年出厂的微量泵用此方法无效),避免药液浪费,保证药物足量供给,确保有效血药浓度。夜间消除报警声音,使患者睡眠充足,消除紧张心理。此时,可准备好另一注射器的药物。(2)微量泵通路完全阻塞,如泵管折叠、针头阻塞。应检查泵管有无折叠,针头阻塞需重新穿刺。(3)蓄电池能源耗尽,应立即接通外电源,使其继续工作。(4)发现电源插头松脱,应立即接好电源。(5)无意碰撞使注射器松动,应检查注射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6)药液外渗:只有外渗达到一定程度产生一定阻力,才会发生报警,此时需更换穿刺部位。总之,使用微量泵时,应加强巡视,出现报警应检查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及时处理。

2.7加强微量泵保养微量泵用后应清洁除尘,每次用75%酒精纱布擦拭,有胶布污渍用汽油擦净,特别是推进器和导轨摩擦处,以免影响微量泵速度的准确性,并常测试微量泵速度是否准确。

【参考文献】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10

随着传统医学研究的深入与普及,国内外对中医临床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加,中医学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理论和方药,中医学所采用的医学模式有利于应对西方医学缺乏显著疗效的重大疾病和疑难病。由于重大疾病和疑难病具有病死率和病残率高且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特点,在制定干预和救治方案时,既要求救治措施的恰当可行,又必须疗效显著。因而,在近年内,国内外中医临床研究的项目与课题大幅度增加,出现了传统医学地位上升的发展趋势。利用Google趋势图显示,自2004年后中医的关注曲线图呈现上升现象,除中国大陆地区排首位外,海外依次排序为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与地区。

1 研究背景

数千年来,中医以其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观、重视人体平衡调节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以及基于具体矛盾具体解决的辨证论治思维方式对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西方文化及西方医学的传入,对中医学的质疑不断产生,其焦点之一是中医学能否符合现代科学的标准,尤其是其临床效应的评价标准能否符合现代科学的标准。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基于西方医学临床效应检验标准设计的中医临床效应的评价研究。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大生产的需求,中成药的生产及应用越来越普及,使中医的临床研究可以类似西医采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而且其结果也能够符合统计学评价的需求。在中医临床研究进步的同时,中医的整体观、个体化诊疗模式以及辨证论治的方法却有些淡化,因为无论是整体观、个体化诊疗模式,还是辨证论治都无法满足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的需要。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够在保持整体观、个体化诊疗模式、辨证论治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评价中医临床效应,包括评价中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案、中医临床疗效及中医临床的安全性等。

2 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目前开展中医临床效应的评价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临床疗效的验证、专家与名老中医的意见及中医临床文献数据的支撑,其中最后一点是国内外临床评价与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目前开展的评价研究往往缺少中医临床文献数据的支撑,主要是缺少文献数据分析与利用的方法。此外,由于数据资源分布广泛,种类多样化,使得有效地收集、整理信息与数据,总结出中医个体化诊疗效应的共性规律极为困难。以2004年发表在国内的中医临床文献为例,相关文献约22 000篇,治疗病例数达1 939 822例,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获得可信的结果,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仅由经验评价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科学性显然是不足的。利用既往国内、外研究成果,整合现有资源,在浩如烟海的大量文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中医临床效应评价提供科学、充分、翔实的数据,是具有很大价值的。

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循证医学在临床文献的评价利用方面总结了大量的经验,而且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如果能够有效地借鉴循证医学思路对中医临床文献进行证据发现的研究,有效评价中医临床疗效、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安全性,将对中医临床效应的评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开展此项研究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目前中医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能够充分体现中医特点的临床研究很难符合西医临床研究设计的规范;其二,如果完全用西医的方法和手段验证中医临床效应,是很难真正反应中医临床效应的实际情况的·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思路,依据中医临床文献的特点,寻找解决中医疗效、治疗方案与安全性证据提取与发现的方法,在中医药临床文献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证据的有效发现,最终提供一整套方法与应用工具,应用于中医临床效应评价·中医文献与西医文献不尽相同,中医理论体系也有别于西医理论体系,中医临床的有效信息在文献中的存在方式与在西医文献中存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提取中医文献中的有效信息,必须建立起中医学独特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将通过研究影响文献质量的因素,来评价中医文献的质量,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系统,这是建立高质量的临床文献数据库的重要保障,是深化分析中医临床文献数据的前提,也是完善中医临床效应评价体系的基础工作。

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医临床文献数据库,其中所包含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数据的参考价值并不尽相同。为了评价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疗效及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规范。我们将根据临床效应评价的需要及要求,针对临床数据库本身的特点,对临床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细化评价。

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展的中医临床文献评价研究,多限于平面研究,这将影响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二维之间的关系展示,很难发现不同疾病同一阶段出现的相同病势·病位·病因组合等多种关系,也很难确立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发病部位间和不同发病阶段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间的共性因素,因而很难发现中医临床的共性技术,更难进行相应的信息归类与统计分析,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深入开展。基于结构型数据库中的临床文献数据,利用协同工作软件及相应的应用程序有可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方法,发现临床文献数据的动态演变规律,依据证据要素进行归类,形成不同维度,以便发现病证之间、诊断与疗效之间、疗效与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

3 研究方法

3.1 建设中医临床疾病数据库系统

中医临床疾病数据库系统由中医临床疾病结构型数据库、中医临床文献数据库、中医临床个案病例数据库、中医诊疗标准与技术规范数据库等4个主体数据库组成,并包括1个中医临床数据平台。

3.1.1 中医临床疾病结构型数据库

按照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以及计算机可理解的语言模式设计数据库结构,对应用自然语言表述的中医临床疾病数据库及相关临床文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和加工,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3.1.2 中医临床文献数据库

整合50年来已经公开发表的临床文献研究数据,围绕近10年来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中医干预有疗效优势的重大疾病和疑难病主题进行相关诊断方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数据的采集。

3.1.3 中医临床个案病例数据库

以期刊及相关医案书籍中的个案病例为基础,设计个案病例数据库结构,用于存储现有中医临床文献中有关个案治疗的相关信息。

3.1.4 中医诊疗标准与技术规范数据库

建立各类重大疾病和疑难病的标准、技术规范及临床救治方案等文献数据库。

3.1.5 中医临床数据平台

①临床疾病应用平台:提供最简明与清晰的治疗方案。通过本平台,可以全面了解临床对于各类疾病和疑难病的救治方法与需要观察的指标。提示医务人员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与检测项目。②诊疗规范平台:按疾病专科分类,提示疾病的处理原则与诊断方法,临床用药与护理要点。根据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的需求,提供相关信息。按照不同的临床工作范围,提供相应的查询入口,便于数据的直接利用。③临床知识平台:临床用药(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特点、用药方法、注意事项、药理学与常见疾病发病原理与预防、治疗方法等按不同需求提供给临床医务人员。④多功能数据检索与数据查询平台:建立相关数据的关联通道,便于用户按照导航系统的指示,查询与浏览数据。⑤网络链接数据查询平台:与国内外相关疾病诊疗网站建立查询链接,进行最新技术信息查询。

3.2 文献质量的评价研究

包括期刊、文献及数据质量评价研究。期刊评价在参考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自引总引比等一般性期刊评价指标外,还将参考其他一些与中医临床关系密切的指标。文献评价在参考期刊来源、作者、单位、地区、发表年限、科研立项、自然增长规律等一般文献评价指标外,还将参考中医临床自身特有规律所关联的指标。数据评价在参考循证医学数据评价指标的同时,充分考虑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形成相关指标。

3.3 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价研究

针对所有期刊、文献和数据进行影响因素评价,评判不同文献及数据的应用价值及参考价值。主要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对文献和数据进行评价,评价诊断方案设计、疗效判定设计、治疗方案设计、安全性设计等因素。按照中医临床特点进行高频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的设计,注意解决文献中的高频数据不一定能够发现中医诊疗要素、统计结果显示有效率高的也不一定是最佳治疗方案等问题。同时,依据中医临床诊疗特点,研制制约条件下的关联规则分析,对于影响中医临床效应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疾病的发病率、地区、年龄、性别、研究方法、症状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诊断与观察指标、治疗方案、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有效率与有效指标的相关关系。

建立临床疗效与治疗方案分析系统,利用Business Objects和Birt软件,将抽取的各种疾病数据,进行统计与归类。包括临床研究方法统计、各种疾病报导频次与病例数统计、中医诊疗方案统计、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治疗统计、中医证候频次统计、地区统计等。最终发现发病率、地区、年龄、性别、研究方法、症状与证候、观察指标、中医治疗方案、用药与配伍、有效率等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起的数据分析系统将提供数据分析的核心服务,根据分析方法的类别,又可分为如下3个子系统。高频分析系统:提供高频分析服务,将高频分析的结果展现给用户,供用户进一步分析数据,将用户认为有价值的结论保存,留待以后参考或者提交到服务器,由相关的专家系统讨论;关联规则分析系统:提供各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将关联规则分析的结论展现给用户;聚类/分类分析系统:提供的聚类/分类分析,可以按照治法治则、功效等相关属性采用各种聚类/分类方法分析,提供聚类/分类分析前的数据过滤转换服务。

研究海量信息处理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实现海量数据统计分析、超大规模、高复杂性优化问题求解以及复杂离散系统的建模,从而形成软件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技术,确立基于网格计算的海量信息处理的形式化理论与方法。

3.4 中医安全性评价研究

通过分析50年来文献中报道的中药毒副作用与中医临床治疗失误的数据,客观评价中医临床效应的安全性,完成中医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揭示部分中药毒副作用及其产生原因,探索中医方剂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建立不同类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提出影响中医临床效应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因素,提供评价中医临床安全性的方法。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11

    临床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医、教、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数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蓬勃发展,如耳显微外科、神经耳科、内窥镜鼻窦外科、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喉癌的功能性保守手术、口咽及下咽癌外科治疗、大范围缺损外科修复手术等巳达较高水平,作为临床医师,应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临床医师有临床工作的基础,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临床研究的科技论文应该不难,但要出有份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也不容易。这除了思想重视、发挥现有条件和潜力外,还需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了一套进行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临床科研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DME。就是在立题后要有严密周到的设计,否则不能很好控制影响因素,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结果。

    选题是临床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研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的成效。选题的科研思路 (idea) 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注重实用性;要有先进性,即创新性,这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还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上或应用上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经验,平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 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通过努力预期任务能够完成。

    选题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治疗又包括手术改进、药物选用、疗效评价、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射频、CT、MRI等)的应用、技术革新等。选题类型多样,包括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观察研究及技术革新等。调查研究,如对鼻咽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资料分析,包括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病例分析是对已诊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应资料详尽完整,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观点。但一些临床资料残缺不全,检查项目不完备,没按统一的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已制订了4种疾病的标准),组间对照可比性差,肿瘤治疗缺乏完整的随诊结果等,这都影响结论的可信度。有的病例过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病例分析一般不能少于50例,积累较多病例,才能从中总结出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要全面、实事求是。

    临床经验总结,这类文章据统计约占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的60%。总结出的经验要有新意、新见解,无论是对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一点改进,疗效有所提高,或对疾病的认识上有所深化、予以肯定或否定,科研资料上有新的积累和补充,都可理解其符合创新性精神,只是在程度上的不等。总体而言,科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所谓创新性与重复性要进行具体分析,有时看似重复性,但其含重要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如对喉癌与吸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虽有多篇报道,但其使研究引向深入,研究非吸烟因素的影响与被动吸烟的作用。对于值得借鉴的教训,会使人刻骨铭心。经验总结必须是作者本人对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把切身经验总结升华,很难想象参加手术不多者能仅凭病历资料把多年来的几百例手术经验总结好,只能是人云亦云,甚至可能提出错误的论点来。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12

临床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医、教、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数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蓬勃发展,如耳显微外科、神经耳科、内窥镜鼻窦外科、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喉癌的功能性保守手术、口咽及下咽癌外科治疗、大范围缺损外科修复手术等巳达较高水平,作为临床医师,应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临床医师有临床工作的基础,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临床研究的科技论文应该不难,但要出有份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也不容易。这除了思想重视、发挥现有条件和潜力外,还需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了一套进行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临床科研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DME。就是在立题后要有严密周到的设计,否则不能很好控制影响因素,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结果。

选题是临床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研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的成效。选题的科研思路(idea)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注重实用性;要有先进性,即创新性,这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还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上或应用上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经验,平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通过努力预期任务能够完成。

选题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治疗又包括手术改进、药物选用、疗效评价、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射频、CT、MRI等)的应用、技术革新等。选题类型多样,包括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观察研究及技术革新等。调查研究,如对鼻咽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资料分析,包括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病例分析是对已诊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应资料详尽完整,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观点。但一些临床资料残缺不全,检查项目不完备,没按统一的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已制订了4种疾病的标准),组间对照可比性差,肿瘤治疗缺乏完整的随诊结果等,这都影响结论的可信度。有的病例过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病例分析一般不能少于50例,积累较多病例,才能从中总结出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要全面、实事求是。

临床经验总结,这类文章据统计约占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的60%。总结出的经验要有新意、新见解,无论是对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一点改进,疗效有所提高,或对疾病的认识上有所深化、予以肯定或否定,科研资料上有新的积累和补充,都可理解其符合创新性精神,只是在程度上的不等。总体而言,科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所谓创新性与重复性要进行具体分析,有时看似重复性,但其含重要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如对喉癌与吸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虽有多篇报道,但其使研究引向深入,研究非吸烟因素的影响与被动吸烟的作用。对于值得借鉴的教训,会使人刻骨铭心。经验总结必须是作者本人对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把切身经验总结升华,很难想象参加手术不多者能仅凭病历资料把多年来的几百例手术经验总结好,只能是人云亦云,甚至可能提出错误的论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