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04 08:10:00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1

社会调查报告 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员工调研报告一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 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师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通过培训来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该吧培训作为管理的 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立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共发出问卷42份,回收问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中层管理人员15份,主管及员工23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5年9月

2、调查地点:正兴集团公司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

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

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职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

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

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

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

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

不定期的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

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

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员工调研报告二近年来,某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用人,依靠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了我局事业的全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坚持政治建设队伍

我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开展业务教育的同时,通过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党性观念、公仆意识、敬业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使广大干部职工保持思想统一,团结一心,系统内形成了团结拼搏、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整风肃纪。我局以落实上级主管局“五条禁令”为出发点,用三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肃纪活动,解决了干部职工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高效热情的工作作风,严肃了工作纪律,振奋了干部职工的精神,调动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我局开展了一个月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通过围绕工作抓“整顿”,通过“整顿”促工作,勤政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执法明显规范,工作纪律明显加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行为明显遏制,队伍形象明显提升,通过检查看落实,听汇报找问题,座谈定措施,形成了比学习、比形象、比作风、比工作的良好竞争氛围。

三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开展了为期____多月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增强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了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是典型示范。利用各种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提高奋发有为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张思德、郑培民、周国知等共产党员楷模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省局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另外,利用系统内身边的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达到典型示范的目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二)改革人事制度,坚持正确用人

我局出台了《局人事制度监察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了机关逢进必考、轮岗交流、引咎辞职、提任干部试用期、领导干部半年考核、副职组阁、职务聘任和上挂下派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用人。用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努力引导干部积极向上;用人“重绩”,凭政绩、凭能力上岗位,积极鼓励干部争创佳绩;用人“适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适时起用、适时交流、适时调整,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一是实行机关逢进必考。为了建设学习型机关,我局实行机关逢进必考制度,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选拔了____有一技之长、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机关,形成了公开选拔、考试考核的机关进人良性竞争机制。

二是实行轮岗交流。我局根据人员分布的实际,实行机关、城区与边远地区单位的轮岗交流。规定,在同一地方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干部,实行轮岗交流,解决了城区人员相对多、边远单位人员相对少的问题,充实了基层的执法力量,实现了人员的合理分布,保持了基层工作的活力,建立健全了机关、城区和基层间人员交流的机制。

三是实行领导干部聘任制。我局实行干部聘任制,规定所有的干部实行聘任制,聘任期两年,对出现不能完成责任目标任务、干部考核不称职等情况的,予以解聘。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干部选拔作用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

四是实行上挂下派制。为进一步推进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我局实行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上下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年安排____左右、年龄在40岁以下的副股级以上基层干部上挂机关,年龄在40岁以下、基层工作时间较短的机关干部下派基层锻炼,进一步增强干部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锻炼中青年干部,为全市工商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是积极选拔后备干部。党组热心发现人才,悉心培养人才,按照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党组认定的程序,对基层政治、业务素质优秀的2____副职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教育培训,作为后备人才培养运用,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进取心。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局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拓宽干部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使用与教育并举,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一是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我局加强培训力度,先后开展了法规、计算机、财务等专业知识培训1____次,确保人员轮训,使干部在不断提高素质中保持积极性。

二是开展“五项能手”等评比活动。开展十佳中层干部、公文写作能手、行政许可能手、财务管理能手、微机操作能手、办案先进单位和办案能手、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等争创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使干部在人生价值认可和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中增添积极性。

三是全面推行干部绩效挂钩百分考评制度。将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百分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补助、提拔运用、轮岗交流、评先表优挂钩,增强干部队伍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了工作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方式,把奖勤与罚懒结合起来,使工作认真、实绩突出的干部在精神与物质上双收益,使他们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使工作松懈、政绩平庸的干部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使干部在争创佳绩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

四是实施了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包保问责制度。实行分管领导、机关科室管线管片责任包保,与包保单位各项工作捆绑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荣辱与共,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是完善了机关基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在结合《条例》的基础上,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职务、不同岗位干部量化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中,注重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平时考察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干部履岗能力和工作实绩。并根据考核实行升降奖惩,使干部在得到公正评价和提拔任用中激发积极性。

(四)创造良好环境,调动干部积极性。

第一、改革人事制度,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治环境。我局通过全面实行中层干部职务聘任制、提任部岗制、末等退让制、引咎辞职制和一般干部末位待岗制,建立健全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为那些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政治待遇,焕发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热情。

第二、全面实施“五改五化”,创造催人奋进的执法工作环境。我局全面实施“五改五化”,改革公文传输方式,实行机关办公无纸化,提高办事效率;改革经费核销制度,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改革工资分配方式和上岗执法模式,实现工资分配职级化和执法资格等级化,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改革监管方式,实现职能工作专业化,强化职能到位,实现业务新突破。通过全面改革内部机制,创造积极进取的执法工作环境,达到保护先进,奖勤罚懒的目的,用政策的影响力促使干部奋发努力。

第三、加强基层建设,创造和衷共济的办公生活环境。我们按照“钱往基层投,物往基层流”的宗旨,大力实施“拴心留人工程”,创造一个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的办公生活环境。

一是加强办公场所建设。在省、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购买并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投资近2百万元,新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购买并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在基层分局普遍建成了办事大厅,各项制度上墙,配套了座椅、沙发等便民接待设施,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事的服务平台。同时,投资购置执法车8辆。

二是加快自动化办公网络建设。投资购置了微机、票据打印机18台套,购置了两屏一栏,开通了宽带网和局域网,配齐了基层单位自动化办公设施。为网络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打下牢固基础。

三是改善基层生活环境。为了实施基层拴心留人工程,我们采取市局投资一点,基层自筹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1____元,开展基层小菜园、小花园、小食堂、小图书室、小活动室、小洗澡堂建设,全市系统基层单位的所容所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目标。

四是改善机关办公环境。为了提升机关窗口形象,我局挤出资金,舍得花钱,将钱用在刀刃上,为每个科室单位配备了空调机,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机关环境,提升了机关窗口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工商体制和执法环境等原因,我局有些方面还做得不够,与上级要求、与新形势下的干部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得不够系统、经常,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需要加大奖励力度。

三是执法设备、办公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几点建议

一是改革定额补贴、以收定支的经费体制。积极向上呼吁纳入全省财政体系,保证工资经费充足,使工商部门从真正意义上吃上“皇粮”,从体制上根本解决问题;二是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如实施机关单位养老保险等,为基层减负,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改善执法设备和办公环境;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评定综合体系。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要与其岗位职责紧密衔接,使岗位职责制定、分解得科学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限度地保证实绩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建立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的考核评价标准;五是建立待遇激励机制。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认识,根据工商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一套合理的分配政策,改革分配方式,通过设置重奖、津贴等办法,较大幅度地提高有实绩突出干部职工的待遇,并依此为突破口,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促进人才价值机制的形成等等。

员工调研报告三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何事情,干什么工作,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事情才能做好,工作任务才能圆满完成。当前农信社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于改革发展任务重,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员工产生了疲软心态和消极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不停地发掘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农信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一)用人机制相对落后。近年来,农信社的改革变化较大,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引入足够的自由竞争机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在提拔、使用、吸引人才的方式上,还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烙印。主要表现在:一是县联社领导干部的选用主动权仍掌握在上级管理部门,实质上是以任命制为主,而且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二是公开选拔竞聘的范围相对狭窄,干部选拔任用、员工竞争上岗、淘汰退出等方式还只是在低层次、小范围内操作;三是用人方法陈旧。在一些地方用人机制不健全,缺乏相互制衡,权力失控,在用人上存在“用人失察”、“任人唯亲”现象,其后果是,一方面裙带滋生,近亲繁殖,另一方面埋没了真才实学,提拔了溜须拍马的,重用了缺德无才的。由于风气不正,使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心恢意冷。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庸者下不来,能者上不去”,导致干部员工普遍滋生惰性心态,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有效激励相对不足。农信社现行的激励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有限,主要体现在年度评先选优不论功过,只凭印象或当年的业务绝对量;收入分配不论真正贡献,要么平均、要么不分具体情况只看表面数据来谈“按劳分配”,造成了现实中“做的不如坐的,干的不如看的”的不公平现象,广大员工对此颇有意见,极大地抹杀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职工收入和职工的劳动量多少、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相脱节,“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仍然存在。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更缺乏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再有,农信社惩多奖少,多干事,就多出错,多出错,就多挨批评多受处罚,反之,则平安无事。这样,责任和利益、工作量和绩效不一致,就使得信用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的发挥。

(三)收入分配职务化。主要体现在信用社的机构管理和人员配置的仍延用以前的行政模式。员工收入分配的确定依据基本上也沿用了机关、公务员模式,分配的主要依据是职务等级,难以真正体现个人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升和薪酬只决定于工龄及职务。学历、职称、能力等难以作为薪酬分配和晋升的因素,这将严重打击信用社的高学历、年轻人才积极性。

(四)绩效考核不合理。一是考核任务下达不够科学,不能充分考虑各地的经营环境,使考核失于公平。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地区条件好和历史包袱轻的信用社的员工工作不花多大的“力气”,几乎就人人高收入;而地区条件差,历史包袱重的信用社员工,即使工作相当努力,也只有低报酬。基于此,前一类信用社的员工工作用不着很认真,后一类信用社的员工认为任务反正难以完成,而消极怠工。二是统一法人后,县联社对基层社的考核目标单一性,重点强调发展速度,没有考核对全社的人均贡献率大小。

(五)职业生涯不明确。由于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农信社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导致员工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创建一种学习型的工作环境,在这方面农信社也缺乏对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得农信社的业务开展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要。

二、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建议。

(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前提。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队伍往哪走,全看一把手”。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事业要发展,配好领导班子是关键。一是合理地对信用社主任和联社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调整和交流,让那些思想品质好、业务素质高、工作大胆主动、有开拓精神、勇于挑担子的年轻人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努力把农信社领导班子建成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领导核心;二是坚持以德才挑贤才,以业绩定好坏、以能力评胜负,以功过论英雄,以贡献给奖赏,推行“干部员工选,员工干部点”双向选择、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信用社社务会制度。所有重大事情,必须经信用社社务会研究,杜绝“一张嘴”、“一支笔”的家长制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不能当老好人。对工作安排一项落实一项,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严禁中途流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求在工作中加强对职工的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不该说的不说,该给职工鼓劲的就带头鼓劲。

(二)科学合理的激励是动力。

1、不断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自觉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

切忌为了避免矛盾而实行不偏不倚的“平均主义”,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拉大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是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其管理范围的大小及管理机构的业务情况综合而定,其全部报酬由联社直接划到本人帐上;二是营业人员按照所在机构的业务增减量和业务总量的多少来计算业绩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就能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距离,联社把每个信用社营业人员总的业绩工资划到相应的信用社,再由信用社主任进行二次分配,促使员工的思想和工作态度发生转变,由原先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多劳多得,多忙一笔业务,就多拿一份报酬;三是在按存量、增量等指标确定等级社时,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别和历史因素,不良贷款应根据与年初的增减数来计分,对纯储蓄网点,业务量要打折,因为办理一笔存款要比办理一笔贷款所花的时间少得多,更何况贷款的后期管理也很花时间和精力。

2、用活精神激励机制,推进员工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2

本调查报告的调查范围为企业的营销部门,调查样本为中国惠普公司、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企业的营销能力。

企业的营销能力是指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过程中的营销决策和营销执行能力,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准则、以文化为舞台、以资本为依托、以营销型组织为保证,对营销中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正确解决各种营销问题,实现持续增长的市场交易的本领。

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具有广泛的意义,需要企业界和学者通力合作,进行研究。本调查报告经通过对企业营销能力五项量测度表粗浅分析,通过考察2家分别代表大、中小规模的企业,分析各企业营销能力的强弱,比较规模不同的企业的营销表现,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二、报告正文

(一)大规模企业 以中国惠普公司为例

1.受访者基本情况

年龄:39

性别:男

在本企业工作年限6年

职位:中层领导

学历:研究生

2.五项量测度表调查结果

⑴市场驱动力

满分25分 评价得分19

科目评级4分

本科目中的1、3、4、5项,得分均为4分,其中,第2项“能预测市场变动和机会”得分为三分,较其它选项较低。说明,即使是大企业,在预测与判断市场变动和机会方面,也存在信息不足,影响决策的情况。

⑵诚信力

满分35分 评价得分29

科目评级5分

本科目中的6、11项得分最高5分,第12项“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得3分,最低。这表明,作为一个跨国知名企业,对于国际、国家及行业的标准了解程度高;作为高科技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员工素质高,环境保护意识强;但从得分判断,企业在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⑶营销文化

满分40 评价得分29

科目评级4分

本科目中的14、19项得5分,得分最高,第17项得分最低为2分。说明企业有明确的、被提炼成口号或标语的经营观念,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企业对员工的营销培训重视不足。

⑷营销资本推动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第21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23、28、29项得分最低为2分。说明企业可以善于利用自然优势,但在企业家能力、员工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性化方面还做得不够。

⑸企业营销组织化

满分105 评价得分56

科目评级3分

选项中第30、40、49、50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36、42项得1分。说明营销工作在本公司的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有较稳定的客户,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高,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理解程度深,但该企业在预测市场的精准度方面有明显不足,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较小。

⑹营销能力 管理能力

满分45 评价得分27

科目评级4分

选项中第51、58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54、58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说明企业较了解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并赢得了较忠诚的顾客,但在不断创新提升营销能力的方法和明确实际与目标之间差距及造成原因方面,还存在问题。

⑺营销能力显现效果

满分20 评价得分12

科目评级4分

受访者对“市场占有率高”评分最高为4分,“销售增长率高”评分最低为2分,对“资金回报率高”、“订单完成率高”这两个选项评分均为3分。这说明该公司较好的营销能力主要依靠其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广泛的市场份额使其销售增长率较稳定,但同时该公司也应在开拓市场方面继续努力,以争取更广泛的市场,提高销售增长率。

综上所述,以对中国惠普公司员工的调查为例分析大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该企业的诚信力在七个科目中得分最高为5分,营销资本推动和企业营销组织化得分最低为2分,其余均为4分,据此可得出,以中国惠普公司为例的大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通过调查问卷不难看出,拥有强大的诚信力将会促进营销力的提升。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正是拥有了良好的产品才有了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形象,从赢得了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由内而外,真正提升了销售能力。所以,好的公司,营销的不仅使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营销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中小型企业 以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受访者基本情况

年龄:44

性别:男

在本企业工作年限XX年

职位:厂级领导

学历:大专

2.受访企业基本情况

主导产品:矿山机械设备、冶金机械设备、建材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

企业年销售额为1110万元,企业资产总额800万元

企业职工人数80人

非生产的办公室人员14人,员工学历层次:文盲0人,初中程度2人,高中程度12人,大专程度20人,本科程度30人,研究生0人,专职技术人员46人

设有营销部,有13人,设的职位有总经理、经理、业务员

3. 五项量测度表调查结果

⑴市场驱动力

满分25分 评价得分14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第3项,得分为4分,第4、5项得分为2分,较其它选项较低。说明该企业灵活性较好,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而不是大批量生产。尊重客户需求是中型企业营销的法宝之一。但在向顾客学习不断改进营销工作方面得分较低,说明企业的营销文化仍需扩充,营销人员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仍需完善,要增强向顾客学习不断改进营销工作的能力。

⑵诚信力

满分35分 评价得分20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第9、10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8项得2分,最低。表明该企业能够履行依法签订的合同,服从工商、税务、卫生、计量等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但在定价艺术和价格法规的关系处理方面得分较少。这说明该企业法律意识较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遵守相关行政法规的意识也很强,是配合政府工作和服从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的模范企业。其他项目较9、10项得分较低也说明,该企业在有法律和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的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诚信力,诚信力的自觉维护意识较大型企业弱。在定价方面,企业更多的是考虑价格法规,应当适当学习定价的知识与技巧,艺术定价,为企业赢得声誉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利益。

⑶营销文化

满分40 评价得分23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15、17项得4分,得分最高,第13、14、20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些数据表明该企业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企业经常搞营销培训,但员工对营销文化的本质尚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被提炼成口号或标语的经营观念,员工在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方面做的还不够。这说明,对于中型规模的企业,团队协作能力已经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当中,员工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所以,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同时,企业还十分重视员工营销能力的培养,除了日常的营销实践,公司还会提供理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提高营销质量,增强企业营销能力。但通过对13、14、20项的分析,企业应该在培训的过程中完善深化营销文化,明确营销本质,培训课程中除了强调如何营销外,应加入为何如此营销的内容。除了营销培训,企业也应开展公共关系方面的培训,增强员工全员公关的理念,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⑷营销资本推动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第22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24、25、27项得分最低为2分。该数据表明该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强,销售总监的地位不高,能力不强,企业对于关系资源的利用不足。据调查小组了解,该企业于不久前于深圳证交所上市,在资金的筹措方面,较其他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强。但在营销总监的地位、能力均处于弱势,企业对于关系资源利用不足的情形下,仅靠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还不能使营销资本的推动力发挥最大作用。

⑸企业营销组织化

满分105 评价得分75

科目评级4分

选项中第35、43项得分最高为5分,第32、48项得2分。数据表明该公司的决策都建立在市场调查基础上,消费者、社会、自身三利益结合程度高。但在职能部门中营销部门设计合理性不是最强,企业网上营销能力不强。这说明该公司的的决策科学性高,能够根据市场形势和事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进行决策,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科学严谨,对社会、企业自身和员工负责的企业,企业的三赢道路必定能够推动企业营销能力的增强。同时,企业应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部门设立的科学化、合理化,增加销售方式途径,运用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

⑹营销能力 管理能力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选项中第53项得分最高为5分,第51、52、56、57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表明企业能及时解决营销中出现的问题,对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了解不足,从而各要素的发展协调性不强,对于企业的营销能力不能作出较合理的定位,提升营销能力的创新能力不足。这说明该企业不仅在生产方面就有较强的灵活性,在营销方面也具有灵活、及时的优点,对于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总能及时解决,营销团队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强。也反映出该公司在营销培训方面应扩充多方面的知识,应加强理论培训的深度与广度,应多与营销方面的学者与专家进行更全面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企业在营销方面的问题,对企业的营销能力作出较合理的定位,使营销理论能够真正运用于实践,促进各营销要素的协调发展,拓宽营销人员思路,有利于增强营销团队的创新能力。

⑺营销能力显现效果

满分20 评价得分16

科目评级5分

受访者对“销售增长率”评分最高为5分,“资金回报率”评分最低为3分,营销能力的显现,集中体现在销售增长率方面。

综上所述,以对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调查为例分析中小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该企业的企业营销组织化在七个科目中得分最高为4分,其余均为3分,据此可得出,以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的中小型企业的营销能力还是较强的。

(三)大型、中小型企业营销能力对比

在市场驱动力中,无论是大型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都能够将顾客的需求作为最基本的驱动力,无论对谁,顾客都是上帝。但大型企业对自身发展与驱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企业拥有更好的灵活性。

在诚信力上,中小企业在有法律和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的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诚信力,诚信力的自觉维护意识较大型企业弱。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3

前沿:我于寒假期间在位于武汉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进行了几天的考察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我对武钢有了一些了解,对我们的国有企业有了一些感触。

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漫步在一幢幢巨*的车间厂房之间,穿梭在一根根管道之下,领略真正的创造的伟*。那边铁水顺着下面的出钢口流下,飞溅出灿烂的火花,红红的铁水经过了一段传运变黑变硬一根根钢材便由此而成了。一想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处处都是钢铁的身影,就马上感到了这创造的伟*了。农业保证了我们的吃饭温饱问题,科教文卫事业为我们提供了后方的支援,还有各种服务行业使生活更加舒适,而真正能带来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能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的,就是我们的工业。

首先,我熟悉了武钢的工艺流程。工人们把石灰石和铁矿石运到烧结厂进行初步的加工,连同在炼焦厂加工的煤一起送进巨*的高炉里进行煅烧,形成了铁水灌进鱼雷铁水罐车送往转炉,在氧气顶吹之下,进行更高温度的煅烧,使得铁中的含碳量进一步降低,并调节铁水里的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达到钢的要求。钢水出炉之后,有两条途径可走。

(1)经过冷却使之变硬,在连铸车间把它们铸成板坯,方坯和矩形坯。这些钢坯还不能称做钢材,它们还需要进行轧制以符合各种再生产部门的需求。经过轧制生产出的棒材,线材,角钢等便是最后的产品了。

(2)钢水还须经过一座lf炉进行深加工,此时的钢铁的质量更加优异。这些钢材经过薄板坯连铸连轧后还要经过一个*的酸洗池进行酸洗处理,以便使之镀锌。这样就生产出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酸洗钢板,预涂层钢板等产品。这些生产过程都是在精密的仪器的控制和监测下进行的。温度的高低,煅烧的程度都需要自动或者半自动的仪器的控制。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既保证了质又保证了量,生产出符合建设使用的*批量优等的钢材。

其次,我对武钢的人员状况有了概括的了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思想,并将其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员工管理的最终目标。近些年来,武钢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内部人员流动均通过市场的形式实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谈起武钢,它的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是必须要提的。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武钢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原料,能源*幅度涨价和钢材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效益严重滑坡。武钢的28种主要产品中只有2种盈利,这个曾经是河北上交利税亿元的赢利*户,出现连续5个月的亏损。在企业生死攸关之际,以刘汉章为代表的武钢决策者不等、不靠、不要,创立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这一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勇敢面对市场,迎接挑战。用刘汉章同志的话说,这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招数。这一机制的基本模式是:市场-倒推-否决-全员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就是采用模拟的办法,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但并非简单地把社会上经济交往中的银行、公司、市场都照搬进来,把企业内部的二级单位都变成独立的法人。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4

报告数量持续增长

就总体趋势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自20 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在2001、2003两个年度增长特别迅速。1992年,全球范围内的报告只有26份,2001年的报告达到1781份,而2006年的报告共计2387份。从1992年开始到2001年,历经10年才实现年度报告数量突破千份,而第二个千份突破只用了5年时间,可见报告数量增长呈现加速趋势。

报告类型日趋集中

30余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类型是不断演变的。20世纪90年代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的早期,基本上以环境报告为主;后来,逐渐有企业在年度财报中增加专门的环境或社会报告;随着2001、2002年商业丑闻的不断曝光,企业更进一步意识到必须对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负责,有必要系统地针对企业的环境、社会、经济绩效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以此来提高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因此,报告类型的演变,从1999年前以单项环境报告为主,到1999~2003年期间表现出多元化的类型,2003年之后则是明显地以综合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主流。

报告地域分布日益广泛,增长速度存在差异

在国别发展趋势方面,根据毕马威的调查,过去10年中,大部分被调查国家报告企业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各国发展趋势仍存在差别。其中,日本从2002 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分别以72%、80%的比例排名第一;英国则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一直也处于较领先的地位;而德国、挪威和美国却有所起伏,排名出现下滑;总体上,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瑞典、荷兰、挪威、芬兰、加拿大和法国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面都是领先者。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亚洲的发展是缓慢而集中的,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有关调查显示,1990~2003年间的报告中,来自东亚和东南亚企业的占56%,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43%,南亚占1%,且一半以上是环境报告,这种趋势的形成与各国政策是分不开的。就最新趋势而言,日本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领先国家,韩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发展迅速,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泰国正在起步。

在美洲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就发展迅速,但主要来自北美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拉丁美洲和南美洲还处于发展初期。2001~2003年间的报告中,美国占63%,加拿大31%,南美洲占6%。2005年,南美洲地区共20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80%来自巴西、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的大型企业,并且主要集中于烟草、采矿、建筑与林业几大行业。

欧洲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先驱,目前全球的报告超过一半以上来自该地区。最新趋势表明,政治转轨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的趋势,带来提升企业透明度的外在压力,新的转机正悄然在东欧和中欧出现。在俄罗斯,一些有前瞻性的公司开始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许多公司正在介入社会与环境领域的特定项目,公众和政府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兴趣也正在提高。

非洲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的发展要领先于中东,实际上,中东地区报告的企业非常少。而在非洲地区,南非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尤其引人瞩目,许多采矿、食品和饮料、零售业和保险行业的公司都过环境或企业公民报告。在报告质量方面,南非也没有落后。南非之所以有此表现,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因素,但重要的驱动因素是公司治理国王守则(King Cod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的颁布。

行业分布越来越广,金融行业异军突起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进程显示,最早报告的企业是来自那些受到媒体和公众特别关注的、特别是对环境和消费者有着广泛影响的传统行业。调查发现,过去十几年来,几乎各个行业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最近三年的趋势表明,银行和保险企业所的报告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这一趋势改变了传统上金融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落后于其他行业的状况。在毕马威的G250样本中,金融企业报告的比例分别是:1999年为17%、2002年为25 %、2005年为57%;2001~2003年间,金融企业报告数量增长率居各行业之首。此外,其他如零售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所的报告数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些趋势表明,履行社会责任已不再是在环境方面 “有问题”行业的特定议题。

报告关注的议题不断拓展

社会责任报告的传统议题主要包括环境、雇员关系和慈善捐赠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关注对以下几个议题内容的披露:

国际标准和守则:大部分报告都谈到支持或遵守联合国有关机构所设立的各类标准,包括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国际劳工标准、联合国的人权宣言以及全球契约;其次是经合组织的跨国公司指南;还有其他机构制定的管理体系或标准,如SA8000或AA1000。毕马威最新调查显示:在现有报告中所提及的各类标准和守则中,全球契约占35%、ILO占19%、联合国人权宣言占16%、经合组织的跨国公司指南占11%、赤道原则占7%、其他联合国宣言占5%、SA8000和AA1000都只各占4%、ICC商业占4%、全球苏利文原则占3%、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占4%,其余小于1%。

经济议题: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提供经济绩效的基本信息,如销售额和利润;但只有少数报告中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所造成的更加广泛的经济绩效,即非股东利益相关方的经济收益或影响,或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公司财务绩效。最新进展表明,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能够带来价值创造的观点日益得到认可之后,越来越多的报告开始关注这一议题。

供应链议题:低成本经营的战略促进跨国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外包,全球化的进程深化了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使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国际及地区机构、各国政府、NGO、媒体和公众逐渐向跨国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企业不仅自身要承担社会责任,也有责任敦促其供应链上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使供应链议题逐渐成为社会责任报告的新领域。当前,80%的报告中提到供应链议题,披露供应商在人权、童工和强制劳动、工作场所和环境等方面的信息;近70%的报告提到某种形式的供应商声明,例如,公司要求供应商遵守统一的行为守则;16%的报告宣称他们对供应商进行引导以便供应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但就目前报告内容分析,对供应链议题的披露仍缺乏深度、缺乏针对性,很少报告能提供关于对供应商审核与管理的信息,这或许可以说明实际上企业对此仍缺乏有力措施来实施,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气候变化:随着1992年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以及1997年《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签署,尤其是2005年1月《欧盟排放贸易计划》(Emission Trading Scheme)的出台,说明了气候变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表现出政府与公众正努力寻求更加有效的国际合作与行动,因此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这一全球性议题。根据毕马威2005年度的调查,大约85%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气候变化,67%的报告披露有关企业经营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信息,但针对如何改善气候变化,报告中较少有相应对策的披露。

价值创造日益成为社会责任报告关注点

依据报告的目的,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报告主要是为了回应法规的要求,第二阶段是为了履行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第三个阶段则将报告看作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式。譬如,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准普尔公司共同合作的调查报告,2004年以“风险与机会”、2006年以“明日的价值”为标题,说明报告的目的,已经从风险规避转变为获得市场机会,再到价值创造,即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报告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并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如飞利浦公司2005年的报告便以“创造价值”为标题。

报告审验比例有所提高

加拿大Stratos公司2005年的调查显示:CorporateRegister. com上所收集的于1990~2003年期间的报告中,提供第三方审验、纸制版本的报告共有1485份,其中1995年不足50份, 1999年约170份,2003年约270份;而此期间,出现审验报告增加较快的两个时期分别是1996~1999年及2001~2003年期间。在毕马威的调查中,全球250强企业的报告中,有第三方审验声明的比例2002年为29%,2005年为30%;在N100样本中,2002年为27%,2005年为33%。

上述调查表明,有第三方审验的报告比例从20世纪 90年代中期的10%~20%,提高到目前30%~40%之间,与报告数量的增长速度相比,尽管报告审验比例逐年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经过审验的报告比例总体水平仍比较低。

报告的读者群和影响面不断扩大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面逐步扩大,对报告感兴趣的人数逐渐增加,股东和投资者是报告最主要的读者群,其次是雇员、消费者和客户;此外,对报告感兴趣的群体还可能包括媒体、非政府组织、社区、管理部门、商业界、供应商、学术界等。

报告形式变化

首先,以独立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形式,尽管仍有些企业只是在年度报告中以专门一部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这种非独立报告形式的数量日趋减少。

其次,报告的篇幅尽管长短不一、详略不同,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报告的时候,通常会一份概要的纸制版本,同时,详尽而完整的电子版本。因为,一份包罗万象的、详尽的报告可能有利于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却可能使报告缺乏可读性;而一份过于简单的报告则可能无法提供利益相关方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无法实现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完整报告的平均篇幅仍在增加,优秀报告的篇幅一般较长。据统计,所收集报告的篇幅平均为45页,而在SustainAbility等机构联合评选出的全球50份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2004年的平均篇幅为72页,而2006年则超过90页。

再次,在报告的载体方面,电子版本的报告已占据主流。Stratos公司根据对上1990~2003年间所的4528份纸制版本以及4295份 PDF或HTML版本的报告进行分析发现:电子版本的报告于1995年开始出现,此后,数量持续增长;但在2001 年之前,纸制版本的报告仍超过电子版本,此后,纸制版本报告的数量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但电子版本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当前,较典型的做法是,以电子版本详细报告,但同时提供一个概括性的纸制版本,且纸制版本的篇幅大约只有20世纪90年代的一半,但那时的纸制版本没有电子文本为补充;此外,通常可以在企业网站、专门机构或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站上获取这些报告的电子版本。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5

近日,FYSE(Foundation for Youth Social Entrepreneurship)了《2012中国社会企业报告》,力图通过一系列调查和访谈,来呈现自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社会企业领域的现状、规模、表现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这份报告是由多名行业专家、学者以及投资经理等共同编撰,该报告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 2012年1月期间,以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对52个中国社会企业总部发放了网上调查问卷,收集到有效数据; 同时,采访了代表12个支持中国社会企业家组织的行业专家。FYSE研究会旨在通过这份报告,对社会公益领域作全面深入的剖析,以指导FYSE项目的执行和进一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繁荣发展。

《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

10月2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小颗粒,大突破——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此次AQTI评价遴选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程度最高的前十位的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北京、佛山、珠海、南京、苏州、宁波。

此次评选范围涉及国内113个城市,选取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物、铅等污染源作为评价指标,再根据健康危害程度、污染物环境负荷量等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也暴露出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信息公开依然非常有限,污染天气应急计划有待制定和落实。同时,公开的数据也突显出一批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比预期更为严峻。

《为时尚清污》纺织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国纺织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在以印染、整理为主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环节,仍占据世界最主要地位,这个环节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

10月8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五家环保NGO在北京联合第二期纺织业调研报告。今年4月,他们曾《为时尚清污》I期报告,并与49家中外服装品牌展开对话,询问其是否了解供应链的环境表现。

截至2012年10月7日,30家企业对此进行了回复。其中H&M、NIKE、李维斯、阿迪达斯、GAP 等一批品牌作出积极跟进,主动识别供应链上的污染记录,推动200余家纺织和皮革供应商企业对违规问题和后续整改做出了公开说明。但玛莎百货、迪士尼、J.C.Penny、Polo Ralph Lauren和Tommy Hilfiger等22家品牌或者消极回复,或者不予回复。

《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如LeeBurke和JeanneM.Logsdon(1996)认为,应从战略上重新定位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而不是当期的成本或费用,研究旨在更好地评估社会责任活动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社会均受益[4]25-29。近年来,许多学者热衷于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Carol(1994)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压力集团对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集团是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们认为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不足[5]。HeleddJenkins和NataliaYakovlva(2005)通过对全球十大矿业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报告的模式和内容不一,但披露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成为他们的共同举措[6]。

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其中第九项“社会贡献率”和第十项“社会积累率”是评价企业社会效益的指标,社会责任会计自此受到有关方面重视。2007年12月28日,中国首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在北京,为全面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标志着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步入规范化阶段。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通过向国内知名会计学家进行调查,来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现状。廖洪主编的《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中,从会计与国际接轨以及企业需求的角度,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问题进行了探讨[7]。殷格非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结合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经验,对报告编制的组织、撰写、设计、等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述。这填补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领域的空白,是我国首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撰写指南,对报告编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8]。

明确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首先应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刘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责任将经济责任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及慈善责任,这种观点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基本上与企业责任等同起来,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内涵过于庞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掩盖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可能出现的矛盾;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企业经济责任相对应的概念,强调企业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进公众利益[9]。本文采纳狭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满足投资人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企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10]。这一定义比较符合我国实际。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迫切性

(1)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副产品[11]。但是,当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公众意识被普遍唤醒后,那种一味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难容于社会,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兼顾其社会责任,以负责的态度处理企业的社会问题。要反映企业完成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传统会计显然不能胜任,只有尽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借此揭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2)市场经济呼唤企业社会责任并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作为社会和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多地为公众、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并将自己努力的成本和效益公允地予以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需要社会责任会计,它一方面要求企业如实反映自身履行法律规定的社会责任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反映企业对公共道德、公众利益等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努力程度。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从长远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3)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披露信息是实现会计目标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的描述包括:①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与目标;②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③保护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④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12]。显然,第四个目标要求企业促进其社会职能,以使企业的社会目标得以实现;而前三个目标的内涵也包括了社会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工作安全等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企业会计的逻辑拓展,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要真正实现企业会计目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已刻不容缓。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2ponsibility,CSR)信息披露分为3个阶段:一是导入阶段(1996—2000年),中国企业不得不被动地接受来自国外的CSR要求;二是观望阶段(2001—2004年),中国的学术机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开始对CSR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促进CSR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三是参与阶段(2005年至现在),因担心遭受经济制裁、贸易壁垒以及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政府放弃了原来被动观望的态度,积极参与到CSR运动中来,至少有了参与的姿态,甚至采取了一定措施[13]。深圳市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深圳市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也相继自愿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如国家电网公司分别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也于2007年首次社会责任报告[14]。媒体也通过舆论宣传,增加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动力,如《光明日报》通过“公益报告”专栏,全方位报道了跨国公司和我国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

由于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企业基本没有单独反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指标,只有“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项指标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关:其一,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其二,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净支出额、应交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及附加费和上缴净利润等,但这些仅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事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的相关准则与会计法规、中国证监会的由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我国尚未制定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而只在规范报表的相关项目中包含了这方面的信息。

可见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5],因此,了解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到底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就成为会计理论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认定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就是那些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及其后果作出反应的社会群体。在众多关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社会群体中,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划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大类:企业外部的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债权人、政府及相关部门、供应商、潜在投资者、经销商、消费者、企业职工(雇员)、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等;企业内部的信息需求者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16]。他们需要以既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作基础来制订财务和社会责任预算,向社会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机构投资公司、环保组织、政府人事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经销商、消费者、企业职工、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公众。在本文中,机构征询范围为辽宁省各地机构,个人信息使用者征询范围是沈阳市的社会公众。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形式。对于机构投资者,随机抽取100家机构并将问卷寄给其负责人;对于个人使用者,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式征询意见。对机构投资者共寄出问卷100份,收回37份,其中35份回答有效;对个人投资者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问卷全部有效。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调查结论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1.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情况

投资者是否需要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调查结果表明,有69%的机构和24%的个人投资者表示“非常需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而且需要的评价值分别为1131和1179,说明机构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高于个人投资者(见表1)。

2.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还未制定出严格的标准和固定的披露模式,企业在披露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时候比较随意。调查结果表明,有63%的机构和22%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制定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非常必要”,而且需要的评价值分别为1145和1188(见表2)。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投资者认为企业当前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利于企业报告之间信息的比较,所以非常迫切地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制定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模式,其中机构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高于个人投资者。

3.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构成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包括的领域很广,按所属的社会责任类别不同,可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分为5种类型。调查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内容的需求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对信息内容的重视程度也异常相似。按机构投资者重视程度,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分别是:①在产品和服务上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②对企业职工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③承担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的责任而产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④因违反法律法规的要求,未能履行社会责任而承担罚款支出的会计信息;⑤承担公益和社会福利方面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个人投资者仅仅对④和⑤的重视程度与机构投资者有差异,其他情况基本相同(见表3)。

4.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不很满意,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等现象,具体结果见表4、5。相对来讲,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认为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存在不真实、不客观的现象,因为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有能力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故能较客观地评价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除了投资者之外还有很多,他们虽然不仅仅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作出投资决策,但也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体现实证研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笔者除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投资者进行调查分析之外,对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客观地呈现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表6中,笔者把这些利益相关者分为信息的机构使用者和信息的个人使用者,其中机构使用者包括国家人事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环保组织、供应商等,个人使用者包括消费者、公司职员、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机构使用者更加关注与自己部门利益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从国家宏观的角度考虑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而个人使用者则更关注有关自身利益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这是和每个受调查者的身份和所处地位有关的,但这两类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都比较感兴趣,只是对某种信息的具体关注程度不同而已。

5.调查结论

(1)我国的投资者在以往注重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重视,相比而言,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统一的模式,导致各个企业披露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混乱,使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某种程度上缺乏可比性。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7

关于本次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近两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关注的是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型国内企业、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而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的情况则知之甚少。为了对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WTO经济导刊》与湖北省商务厅WTO事务协调办公室合作,开展了“湖北省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活动。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转北”,武汉“不特为楚之咽喉,亦为九省之通衢”,自古就是中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面对中部掘起的政策春风,“九省通衢”的湖北面临将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大好时机,而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就是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通过企业经营方式和理念的转变,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助推中部经济崛起。另外,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湖北省内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实际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问卷调查活动从2007年7月开始,双方经过认真交流,在了解湖北省内企业基本特点的情况下,由《WTO经济导刊》杂志社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的专家组和湖北省商务厅WTO办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由WTO办下发给被调查地区和企业,并负责回收问卷。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各企业问卷逐步反馈,现已成功完成对湖北省内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问卷抽样调查的工作。共下发问卷数62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7份,地市商务部门综合报告一份(内容涵括5家企业的基本情况总结),反馈率100%。被调查企业涉及湖北省农业、工业、服务三大支柱产业中的农产品食品生产及加工、电子及高新技术、商贸流通、医药化工、纺织品及服装加工制造、工业加工及制造业等六项类别、十几种行业,均为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因此,抽样结果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说明性。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

在57份有效问卷中,95%的企业表示听说过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概念,其中有58%的公司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43%的企业听说过“国际劳工公约”,32%的企业听说过“联合国全球契约”,只有3家公司表示所有概念都没有听说过。

当闻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否会碰到利益相关方对企业提出社会责任的要求时,只有35%的企业回答经常遇到,而42%的企业只是偶尔会有,23%的企业则从来没有过,表示“经常遇到”的公司都是有产品出口业务的公司或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与社区关系密切的公司。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树立是否重要”,7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非常重要”,12%的公司认为“重要”,而仅仅2%的公司认为“无所谓”。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的调查中,企业的回答可谓千差万别,在我们列出的15项内容中,只有12%的企业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有完整理解,而88%的公司则从15项中选择了3-14项。其中有的公司认为“良好的财务状况、确保企业利润、知识产权保护”等不属于企业社会责任范畴。而绝大多数公司选择了依法纳税、质量安全、公益事业、社会捐赠、行业道德规范、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及员工职业安全卫生等。说明这些企业对CSR有较好的认识。

在对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排序方面各个公司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排在首位的利益相关方集中在政府出资人,员工,消费者和自然环境4个方面。其各占比例见图1。

图2则反映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认识上的差别。所有企业虽然一致认为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商誉和品牌形象,也有40%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甚至有7%的企业认为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这个结果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既有利又有弊。而大多数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等。

调研结果启示

上述结果反映出,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对“社会责任”范畴都有一个基本认识,而且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并对企业经营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极个别企业对这个概念一无所知。不过,所有企业均表示计划更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或把它列入长远发展策略。说明“社会责任”在我国已经由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向内陆地区扩展,内陆地区也能较好地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并且树立起了初步的意识和客观的认识。

公司治理及企业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原则和多年来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重合,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治理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针对一个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方进行多方利益博弈,权力制衡、行为制约的综合制度安排。

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只有21%的企业建立了安环部、环境管理部,环协小组、社会信息部等部门,79%的企业甚至连这样的部门都没有建立。而且,调查结果还显示,目前没有一家企业建立起“社会责任部”或“可持续发展部”等社会责任方面的委员会或类似机构。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常常体现在企业文化中。图4的数据告诉我们,在被调查企业中,有61%的公司表示其企业文化中包含有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比如,湖北鼎龙化学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包含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有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类及环境的安全。在所有事业活动领域履行公司对社会的责任。东光电子公司提倡与伙伴共谋发展,为股东创造财富,与员工共谋富裕,为社会创造繁荣。还有的公司提出做强民族产业,实现和谐共荣的企业使命与为建设和谐社会尽责任的经营理念。波特曼乐器制造(宜昌)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包含的社会责任内容比较全面――社会捐赠,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减少环境污染,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支持公益事业,诚信经营等。有39%的企业表示他们的企业文化中投有包含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

调研结果启示

有近8成的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没有成为针对一个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方进行多方利益博弈、权力制衡、行为制约的综合制度安排。虽然只有21%的企业已经成立安全部、环境管理部等与社会责任有关系的机构,但名称也是千差万别,而且个 别公司甚至错误地把工会也作为社会责任机构,说明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治理问题连最基本的认识都没有。相对来说,企业文化方面的情况要乐观一些,有逾6成的企业文化中包含有社会责任的内容,而且非常富有企业特色,甚至许多社会责任内容已经变成企业的经营理念或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内陆企业在社会责任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39%不是一个小数字。

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本次调查主要从企业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环境、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方面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员工权益的维护――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企业均表示在保障员工薪酬福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完整的薪酬管理制度、健全的激励机制、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等。有81%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和职业发展规划,只有19%的企业还没有建立。

客户――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有95%的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客户(消费者)关系管理制度,其中6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只有5%的企业表示没有建立而且近期也不打算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供应商――96%的被调查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选择供应商时有56%的企业说会考虑对方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但是也有37%的企业认为不一定需要考虑,7%的企业选择不会考虑(见图6)。当问及是否向供应商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时,肯定回答的企业比例大大下降至37%,其他企业只是向部分关系密切的供应商宣传或不一定宣传,甚至有17%的企业明确表示不会向供应商宣传。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在几个利益相关方中,这是企业最为重视的一个方面。从图7我们可以看出,95%的企业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的管理制度,其中,53%的企业制度体系比较健全,39%的企业有简单的管理制度,4%的企业正在建立相关制度,只有5%的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但是近期也将建立。企业无论是否建立管理制度,它们在环境保护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具体措施。其中,绝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的措施有: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涉及环境评估,生产经营计划中考虑环境因素、在企业内开展环保教育以及制定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但是,企业在支持和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对供应商提出环保要求以及环保认证方面还不太重视。

政府、社区与社会组织关系一一所有被调查企业皆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加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见图8)。但是,只有35%的企业参与过政府政策的制定或为政策制定提出过建议,65%的企业则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调研结果启示

企业基本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员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并参与社区互动。企业虽然也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但是对供应商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和向供应商宣传社会责任理念方面的工作还有待继续加强。另外,企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参与度很低,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制度体系和传统观念决定的,但同时也反映了今后企业应该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公益事业

“您的企业有过公益捐款吗?”面对这样的问题。95%的企业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其中经常进行公益捐款的企业有23%,从来没有参与公益捐款的企业只有5%(见图9)。在这95%的企业中,他们主要通过救灾、扶贫、社区公益和社会基础建设方面进行捐款或其他支持活动。而环保方面的公益捐款比例相对较小。只占21%。

调研结果启示

绝大多数企业在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得比较好,但是,主要集中在救灾和扶贫等传统公益方面,对环保的公益投入不够多,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仍没有脱离贫困,而且经常发生自然灾害,许多人依然秉承“生存是第一要务”,尤其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同时这也说明,随着中部经济的崛起,企业应该日益关注环保方面的公益投入。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向外界披露信息和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的工具。在被调查企业中,只有7%的企业经常CSR报告,11%的企业只是偶尔,76%的企业则没有过,其中23%的企业表示近期将CSR报告,而53%的企业不仅没有而且近期也没有打算报告,(6%的企业没有做出回答)见图10。

调研结果启示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尤其内陆和内资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比较初级,不重视企业信息的披露和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涉及的内容更是懵懵懂懂。表明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开放性还不够,今后应该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知识和报告编制方面加强对企业的宣传与培训力度。此方面工作可以借鉴上海和山西等地区的经验。上海浦东新区要求明年该辖区内至少有300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计划对这些企业进行培训。山西省商务厅也于2007年12月初组织当地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报告编制方面的培训。

市场竞争与反商业贿赂

关于“企业是否建立反商业贿赂的管理机制”,61%的企业表示已经有比较完善或基本完善的管理机制,16%的企业没有但是近期正在建立,23%的企业则表示没有建立而且近期也不准备建立,见图11。企业为了提高诚信水平,各采取了不同对策,绝大多数选择了建立诚信制度或风险防范体系、对商业伙伴进行信用管理、将诚信列入到企业的优先发展工作以及在企业内开展诚信教育培训工作。而选择“建立内部人员诚信档案记录”和“成立诚信管理部门”的比例则相对较小。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8

职高会计专业是为中、小企业培养财务会计工作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次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力求突出专业特点,通过实习一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使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力;三是为推进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

二、实习内容

为了达到本次实习的目的,特将本次实习内容概括如下,供广大同学在实习中参考:

1、调查了解实习单位概况。如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等

2、调查了解实习单位会计核算流程。如所设置、使用的会计科目;账簿种类;会计核算形式;主要会计报表的种类(包括内部报表)、编制方法及应用等。

3、调查了解实习单位成本管理情况。如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现状;制造费用发生的内容、部门及其分配;期间费用的种类及年度发生额。成本预测、决策的内容及方法;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成本费用的控制内容和方法、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等。

4、调查了解实习单位税收筹划情况。如企业三种流转税、所得税及印花税等的征纳与管理,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具体运用等。

5、调查了解实习单位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如会计机构设计、会计科目账户设计、工资、材料等核算制度设计等。

6、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内部审计开展情况。

三、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时间为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四、实习方式

根据会计专业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次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将对实习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

五、实习要求

(一)实习期间,应每日记录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

(二)虚心向企业财会人员请教,尊重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

(三)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己实习单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地点,不准无故矿工,迟到早退,不准寻衅闹-事,打架斗殴,若有违纪行为,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四)实习期间,应讲究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与实习单位搞好团结。

(五)实习期间,务必与各指导教师及辅导员保持及时沟通和联系,在确定实习单位后要及时告知指导教师及辅导员。

六、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会同实习单位反馈意见及学生实习调查报告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评定成绩实行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实习考核分两部分进行:

(一)实习小结和实习表现考核。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并进行阶段性实习小结,实习结束后请所在实习单位的主管领导对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进行鉴定,由主管部门签章。

(二)实习调查报告的考核。

实习调查报告必须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其形式可以是专题调查报告、专题分析报告或论文。

七、实习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选题必须符合所学专业方向,题目不宜过大,以能够集中阐述本专业某个经济现象为原则,报告题目字数限20字内,题目自选。实习调查报告主要培养学生对经济生活中具体某个与你专业有关的经济现象的观察、辨别和思考的能力。

2、运用所学过的某一方面专业理论,对某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学生在运用某一理论的同时,写明理论渊源,决不可以断章取义,管中窥豹。

3、实习调查报告的结构合理,论点鲜明,语言表述准确,语句通顺。

4、实习调查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等内容,一般应该有以下几部分:

(1)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小会计大理财》。

(2)前言:写出实习实践活动的参加者、主题、时间、地点。然后可用“现将此次实习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从而过渡到正文。

(3)正文:写出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实习活动的评价。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9

一、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政策比较

(一)美国内部控制评价政策早在1978年,美国审计师责任委员会就建议公司管理当局应该提供报告,并出具具有独立审计师的证明。1987年,Treadway委员会在其报告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1992年COSO在《内部控制――整合架构》中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框架,但未有力证明企业应该提供内部控制控制报告。2001年以来,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该法案第404节明确要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进行自评。SEC根据SOX法案和PCAOB的AS NO.2,规定注册会计师还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要求其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以及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美国早有规定。2003年6月SEC就SOX法案第404节制定的“最终条例”明确表明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可以作为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SEC、PCAOB和AICPA在对审计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多次提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可以作为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为了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真实性,美国PCAOB审计准则第二号(AS2)的第14条明确认可了COSO框架,其陈述如下:“在美国,COSO委员会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它为管理层的控制评价提供了合适和可行的框架。由于之一原因,本准则的绩效与报告指南是以COSO框架为基础的”。SEC于2003年8月14日修订了规则S-K,增加了第308条。依照第308条(1)b,PCAOB在AS2的第13款和第14款中这样规定:“管理层要把其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建立在公认框架的基础之上…在美国,Treadway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0S0)出版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它通常被称为COSO报告,为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了一个可以利用的适当的框架”。

(二)中国内部控制评价政策在我国,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2008年6月,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联合发表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我国财政部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该指引明确指出“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是在借鉴COSO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改和完善,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虽然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在借鉴了COSO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由于我国实际情况不同,而作了较大的调整,并在内容上进行充实,将国外的一些较为宏观、抽象的内部控制观点转变成具体的、实用性的内部控制规定。除基本规范之外,我国还颁布了17项具体规范,并颁布了若干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全方位、立体性地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从评价主体来看,美国SOX法案提出了管理层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2003年SEC了若干指导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指南,对SOX法案的404节的执行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美国,公司股权比较分散,股东难以对管理当局进行有效监控,董事长常身兼首席执行官,董事会的独立性很难保证,所以由管理层负责内部控制评价更为合理。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规定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下,董事会受到管理当局或大股东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内部控制基础普遍薄弱,仅仅依靠评价指引的原则性规定很难有效落实内部控制评价的制度,需要推出更为详细具体的行动指南来指导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进行。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政策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二、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情况比较

(一)美国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情况 美国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前期准备、项目规划、控制设计分析、控制测试、报告。PCAOB第2号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既要评价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测试记录,又要执行为了整合审计的控制测试。 基于现实条件,通过查阅并总结相关资料,得出美国在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运用上流程图法、抽样法、穿行测试法叙述式、询问和观察、 重新执行和审查记录报告的方法使用的相对较多,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用的相对较少。 此外,2007 年,SEC 了《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价解释性指南》,该指南要求公司管理层采用自上而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该方法是指从单位的最高层面开始的。 然后, 再识别组织中最为重要的账目和交易类型,以及针对这些账目和交易的控制目标,一旦确定了控制目标,就要识别这些适当的控制是否能达成控制目标。最后,是对这些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美国内部控制评价使用的方法情况如表2所示。因自上而下风险导向的方法颁布使用的时间和所查阅资料年限的限制,该方法的实际使用情况与统计资料得出比例会有所差异。风险导向的审计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销售点,通过全面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各种经营风险,审计师就能够大大降低工作量。

(二)中国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情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测试,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为了进一步了解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在我国单位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笔者将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在北京地区部分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如德勤)和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主管部门,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基本情况和评价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具体的问卷调查。通过162份问卷调查表的统计,得出以下结论:在调查的单位中有68.13%的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偶尔使用定量方法,而有将近10.63%的单位不使用定量方法;在调查的单位中,定性方法使用较多的是问卷调查法、抽样法、分析性复核法、穿行测试法,而使用较少是引导会员法和详细评价法;在调查的单位中,定量方法使用相对较多的是经济数量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而数据包络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基本上没使用。对于我国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运用的选择情况如图1所示。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情况的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三、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结果分析

(一)美国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结果 美国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所使用的大部分方法,在中国也经常会使用到,现对中国企业使用较少的方法进行描述。叙述式(文字表述法)是对信息处理步骤和相关控制的简单描述。一方面,是沟通处理流程和控制信息的高效方法,将有助于引起对系统总体设计有效性评估的讨论。另一方面,叙述式的记录方法缺乏灵活性,有时很难重新设计方案以实现不同目标。矩阵表格,能高效地显示不同要素间的关系或联系,收集与沟通关于信息流程和控制信息的有效方式;能收集大量信息,并将其关联起来;相对容易维护和更新;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缺点是较难“看出”总体的交易流程和评价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虽易于记录大量的细节,但会使矩阵表格内容繁杂、不易理解。管理层采用自上而下、风险导向的方法时,主要遵循以下评估程序:确定财务报告风险和控制,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评价在多个营业点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的情况。IMA认为风险导向的评估中最主要的一条规则是避免风险和那些会断送评估的风险。在确定“合理的”可能风险时可采用如下技术:调查和观察,分析公司的特定历史,评价主体的经验,利用风险数据库,行业具体情景分析。

(二)中国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运用结果通过对北京地区部分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如德勤)和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的具体问卷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在定性方法的运用情况中,通过统计分析,运用调查问卷法和抽样法的单位均为86.42%。调查问卷法,是指企业设置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项目做出评价。统计结果显示,认为问卷调查法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该选项的选择数为117份。其次对于下述观点,被调查者的选择情况均达到45%以上:可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可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项目作出评价;能对所调查的对象提供一个简括的说明,有利于审计人员做分析评价;调查表可由若干人分别回答,有助于保证调查效果。同时,有接近50%的数据显示,调查问卷法最大的缺陷是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调查表的设计水平。抽样法,是指企业针对具体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抽样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判断,进而对业务流程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有63%以上的人员认为抽样法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和解释都比较直观,在实务中的操作性强;同时也有50%的人员认为抽样法的随机性太大,但很少有人认为其操作性复杂。

在定性方法的运用情况中,通过统计分析,只有将近20%的单位运用引导会议法和详细评价法。引导会议法是指把管理当局和员工召集起来就特定的问题或过程进行面谈和讨论的一种方法。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引导会议法最大的缺点是在实务中的操作性不强,选择该项的有73份。虽然引导会议法的评价工作由组织的所有成员负责, 而不只是内部审计人员及管理层的事,同时也有人认为该方法可以收集到多种层次的工作组中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评价的结果也能较好的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其操作复杂,需要借鉴更多的评价方法,才能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建立出多层次、全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详细评价法, 是以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为参照物,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成要素是否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最后综合设计和运行的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 评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判断是否存在重大漏洞, 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有将近50%统计结果认为, 该方法在实务中操作性不强, 同时, 有不少人认为该方法可以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有效这一观点,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照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或标准确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定量方法运用情况如表5所示。在定量方法的运用情况中,单位相对运用较高的方法是经济数量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所占比例分别是35.8%和32.72%。一般的定性方法都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精确性,而经济数量分析法将评价内部控制所带来的相关成本和利益联系起来,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能从总体上反映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查显示,有69份调查表认为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作为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和经济数量分析法类似,认为该方法能将定性指标定量化的调查表有77份,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操作过程过于复杂,指标或方案太多。在定量方法的运用情况中,数据包络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很少有单位运用,运用率均不到5%。究其原因,是这些方法本身产生的时间并不长,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缺少对这些方法的了解;数据包络分析需要将指标权重转换为变量利用数学规划模型进行评价,操作相对复杂;人工神经网络法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在各因素之间建立确定的关系模型。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运用结果如表6所示。

分析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政策和评价方法运用情况,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在制度规定和方法运用上,中美差别并不大;但实际运行情况有较大的差距:美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无论自评还是审计评价均要求严格,报告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中虽要求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但实际运用中随意性较大,不严肃,审计评价更是缺乏明确规定,缺少统一标准,评价过程中阻碍较大。

通过比较、分析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政策与方法,得到如下方面的启示:(1)加强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措施。通过统计,虽然有不少单位认为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大部分企业评价顺利,但还是有单位认为有些企业高管人员不支持,评价工作困难。内部控制评价同样存在着评价内容不明确、评价主体及其定位不明确、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评价中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评价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对此,建议采用以下解决对策:尽快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重视管理层在执行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评价中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运作,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执业素质,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应更重视控制自我评价。 (2)内部控制评价政策的启示。由于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下,董事会受到管理当局或大股东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内部控制基础普遍薄弱,仅仅依靠评价指引的原则性规定很难有效落实内部控制评价的制度,因此,需要推出更为详细、具体的行动指南来指导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进行。借鉴SEC规定注册会计师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以及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的做法,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只是表明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专门机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的情况,我国应强制规定上市公司管理层出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由负责年终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评审并出具鉴证报告,同时可以借鉴美国PCAOB和AICPA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的真实性。(3)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定量评价为主。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内部控制评价手段,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定性评价方法是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文字描述和评价的方法。定量评价方法需要建立定量评价标准,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来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因为定性评价方法容易受到评价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常常缺乏客观性,相反,定量评价则具有精确、科学、可比的特点,能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因此,应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并逐步过渡到以定量评价为主。总之,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优化评价考核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使其具备科学性和可利用性,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本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基于风险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批号[2010]08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08)。

[2]财务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

[3]朱荣恩、应唯、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4]张宜霞:《美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比较研究》,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

[5]晓芳、张军:《美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体系的研究及启示》,《未来与发展》2010年第3期。

[6]邹树平:《美英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7]赵锡尧:《对美国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思考与借鉴》,《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第11期。

[8]树友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第11期。

[9]周洁:《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探析》,江西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0]赵扬:《在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流程评价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1]张宜霞、舒惠好:《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2]Robert Moeller著,李海风、刘霄仑译:《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3]Alvin A.Arens,Randal J.Elder,Mark S.Beasley著,谢盛纹译:《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Alvin A.Arens,Randal J.Elder,Mark S.Beasley著,张龙平、谢盛纹译:《审计与保证服务整合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O.Ray Whittington,Kurt Pany著,萧英达等译:《审计与其他保证服务》,机械工程出版社2003年版。

[16]Rick Hayes,Roger Dassan,Arnold Schilder,Philip Wallage著,来明敏等译:《审计学基于国家审计准则的视角》,机械工程出版社2006年版。

[17]审计署审计科研所译:《美国政府财务审计手册》,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8]Larry F.Konrath著,耿建新等译:《审计学一项风险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美)S・拉奥・瓦莱布哈内尼著,李海风、李媛媛等译:《内部审计活动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 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0]Steve J.Root著,付涛、卢远瞩、黄翠竹译:《超越COSO加强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牛成:《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张先治、袁克利主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制定,方红星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较小型公众公司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Edward F.Kearney等著,王光远等译:《联邦政府内部控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25]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制定,方红星主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Alvin A.Arens,Randal J.Elder,Mark S.Beasley著,王英姿、杜英译:《审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美)迈克尔・拉莫斯著,李海风主译:《如何遵循SOX404条款:评估内部控制的效果》,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8]Robert Moller著,刘霄仑译:《SOA与内部审计新规则》,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10

作者简介: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原南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证券市场以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企业会计报告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内容。会计报告能否做到可靠、准确、全面、及时和相关,能否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和新的会计制度,其目的就是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然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能否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会计报告真的非常有用吗?这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增强会计报告的有用性

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经济主体尤其是企业的经济与财务信息对相关利益集团的决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与有用性与否,是现代信息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石。会计人员从工作本质来说是信息从业人员,其工作的主要成果就是提供信息产品一一会计报告。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价值也主要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产品的价值来决定,因此,高质量的会计报告是会计工作追求的基本目标。

但是,人们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极少关心会计目标的研究。60年代后,西方会计界(以美国为代表)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才使得会计目标研究如此重要。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虽然没有对会计目标达成普遍认可的结论,但主要的观点有两种: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认为,由于社会资源(主要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受托者负有对资源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其结果的义务,会计报告就是受托者向委托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情况的说明。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与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报告强调客观性与可验证性。因此,会计报告只确认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并采用历史成本加以计量,未发生以及虽已发生但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一切经济事项均排除在会计信息披露之外。在目前经济环境中,会计报告要侧重反映企业资源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无可厚非,但是,会计报告只为资源委托者服务,忽视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却非常片面,同时,将目前尚未发生以及虽已发生但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一切经济事项均排除在会计信息披露之外,也使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十分有限,无法真实客观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从而也无法真正说明资源受托者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情况。

决策有用观源于1964~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它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决策联系起来,认为会计报告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相关性。会计不仅要确认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而且要确认尚未发生但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经济事项;不仅要计量企业资源的历史成本,而且要鼓励多种计量属性并行;不仅要提供三大会计主体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而且要提供多样性的财务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决策需求。决策有用观并不否认会计报告的客观性与可验证性,相反,决策有用观更加强调会计报告的真实客观和全面,因为,失去真实客观和全面的会计信息将严重损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上述分析表明,会计工作是信息产品(会计报告)的生产工作,会计的重要性与会计的地位由其提供的信息产品的价值来决定,因此,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报告。高质量会计报告的衡量标志就是会计信息的客观、全面、相关和有用。会计报告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发展,其基本目的就是增强会计报告的有用性。

二、现行会计报告有用吗?

那么,现行企业会计报告真的有用吗?国际国内会计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许多调查,但调查结论十分悲观或不令人满意:

据C.Frankfort-Nachmias等(1992)调查,对未来信息非常需要的,机构使用者占73.33%,个人使用者占80%;而对历史信息非常需要的,机构使用者仅占10%,个人使用者只占1.1%。AICPA(1995)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对于不便用数据进行反映的财务信息,认为可以用文字说明的,机构使用者占86.67%,个人使用者占82.22%。哈佛终身教授Robert G.Eccles和现任美国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Robert H.Herz等调查指出:只有19%的投资者及27%的分析师认为财务报表在表达企业真实价值上非常有用。而企业高级主管也只有38%的人认为他们的报告非常有用。更为惊讶的是,一个针对美国与加拿大的高科技产业所做的类似调查报告也显示,只有7%的投资者、16%的分析师、13%的企业主管认为财务报表在表达企业真实价值上非常有用。因而,他们发出了进行企业财务报告“第二波革命的宣言”。

吴联生博士(2000)也就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投资者对未来信息的需求远高于历史信息。

我们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任务,了解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及相关问题,也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采用五级记分方法,投资者认为非常有用记1;很有用记2;大部分有用记3;小部分有用记4;无用记5,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表1。

表1结果表明:

(1)现行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的三表报告体系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投资者来说具有有用性。90%以上的机构投资者(资产负债表例外)和个人投资者均认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提供的信息有用,认为无用的投资者不到10%,机构投资者的评价值分别为2.90,2.846,2.687,3.156;个人投资者的评价值分别为2.926,2.925,2.808,3.186。这表明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大部分有用,而财务报告附注提供的信息的有用性相对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2)以企业核心能力信息、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信息、企业现值与企业价值信息、企业未来成长信息和企业财富变动信息为主体的未来信息对投资者来说更为需要。9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均认为未来信

息和核心能力信息有用,没有机构投资者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信息和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信息无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评价值均在2.2到2.7之间,远低于现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的评价值,说明投资者对核心能力信息和未来信息需求的强度大于现行历史成本信息需求。

(3)如果按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强度排队,机构投资者需要的信息依次为企业未来成长信息、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信息、企业核心能力信息、企业财富变动信息、企业现值与企业价值信息、现金流量表信息、损益表信息、资产负债表、附注信息。个人投资者需要的信息依次为企业现值与企业价值信息、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信息、企业核心能力信息、企业未来成长信息、企业财富变动信息、现金流量表信息、损益表信息、资产负债表、附注信息。他们的差异表明个人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现值与企业价值信息,而机构投资者更注重企业未来成长信息,虽然两者是一致的,但反映了两者分析能力的差异。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均将核心能力信息和未来信息置于历史信息之前,这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结论相同。

我们的调查结果还表明,25.1%的机构投资者和28.9%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信息对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非常大或很大,认为无影响的只有9.4%和2.4%,评价值分别为3.002和3.028,说明历史成本信息对投资决策有不利影响。同时,没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认为现行财务报告是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大多数机构投资者(81.2%)和个人投资者(85.6%)认为现行财务报告是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或依据之一。评价值分别为3.032和3.011,说明现行财务报告是投资决策的依据之一。

国内外的调查结果不能不令会计理论与实务界深思。会计作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信息的生产者,其生产的会计信息在信息使用者看来并不是非常有用,甚至对其决策还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对会计的价值构成了巨大冲击。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但现行会计就其提供的信息产品的质量和功能而言,很难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满意。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链和价值链中的一环,其重要性和价值是由会计信息产品的价值与质量决定的,会计工作的地位也是由会计提供的信息产品的价值决定。因此,生产高质量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产品是会计人员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基本结论:会计报告亟需革命

由于企业会计报告的有用性下降,现行会计报告遭到了激烈批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沃尔曼(1996),他在《会计望》上连续发表了总标题为(《在发展的环境下会计和信息披露的未来:需要剧变》的系列论文,认为传统财务报表现在比过去更不能反映创造财富的资产,财务报告正陷入加速失去其有用性的困境。还认为有相当大数量的资产被历史成本会计低估了,不仅如此,整个资产分类并没有被完全确认,并且问题还在变得越来越糟,且对财务会计和公司报告跟不上商业活动的变化步伐而深感担忧。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11

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会在上半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遭遇同样的考验:如何保证报告得到公司内外利益相关方的最高认同?现在中国国内许多机构及专家都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评价报告,但是观点往往不尽相同。针对企业提升自身报告的质量及可信度,国内主要有四种方式,包括按照标准编写报告、第三方审验、请利益相关方证言及参加排名活动,但是每一种方式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每一家企业应该研究出最合适自己的策略。

最简单提升报告质量的方式就是按照权威性的标准编写报告。依据许多民意调查结果,今天的消费者及社区对企业的宣言都会保持怀疑的态度,尤其是针对环境或社会方面,并且抱怨企业只愿意揭露好消息。企业按照标准编写报告,表示愿意接受比较客观的要求且不那么容易遗漏重要的议题。

在选择参照标准时,企业应该注意几方面要点:利益相关方对标准的认同及支持度、其他同行企业使用该标准的情况、标准制定的过程是否公开并有足够专家的参与以及标准本身是否成熟。虽然采用标准很重要,但并非每一家企业都一样地详细披露信息及符合标准的要求,这导致按照同样标准编写的报告会展现不同的质量。因此,企业还必须同时通过一些其它方式来保证报告的质量。

现在许多企业都委托第三方来证明公司或报告的质量,可主要分为利益相关方和专业公司。在中国,许多企业会委托专家或其他有社会地位的人士对报告提出证言,并通常会放到报告里面。证言的优点在于其简单,并且借由专家的身份可以证明公司的表现。但同时,证言只反映一个人的主观意见,很难从证言的内容里厘清专家是如何调查公司的,使得证言的影响有限。为了弥补只有专家意见的缺点,企业也会组织外部团体委员会,在公司准备报告的流程中定期对公司提出建议及对报告做出评价,但是通常该委员会还是缺乏专业审核的经验,也不一定能够证明报告里面信息的正确性。

除了证言之外,企业还可以委托专业第三方对报告做审验,并且可以用审验搭配利益相关方的证言。相对于证言,审验会比较强调报告里的信息是否正确以及可信赖,对公司内外的利益相关方都有不同的贡献。在审验过程当中,通常由第三方通过研究公司信息搜集流程,面谈一部分的员工,到工作场合调研,及评估准备报告的流程来评估报告所涵盖的内容是否完整及可信赖。除了撰写对外的审验报告,第三方也会向公司领导提出改善内部监控及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建议,并且对某些公司而言,建议比对外的审验报告更重要,从而让其他部门及领导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应该值得重视的。

在中国,许多企业也会参加排名活动。排名活动主要的价值在于可以让利益相关方马上对企业有一个印象,最近几年来国内外排名活动在不断地增加。排名活动并没有标准,反而只反映某一个单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观分析方式。并且,排名活动源自各种单位包括投资者、社会团体、企业协会等,但是排名的意义及影响力完全来自利益相关方对排名机构本身的评判。虽然目前中国许多单位每一年都会举办活动,但是专业性、透明度、内部的资源及对象都不一样,所以企业参加之前必须先了解清楚活动的背景信息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活动。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12

有业内人士分析,将会有越来越多直销企业跟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而在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方面,南方李锦记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世界通行证”,并将企业的自身责任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而安利则强调了企业的创办理念和社会责任相融合,两者的共通之处就是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高度融合。

南方李锦记抢得头筹

10月10日,南方李锦记在其官方网站率先《南方李锦记200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在网站上提供了电子版下载。这是南方李锦记首次社会责任报告,也是直销企业首度在中国社会责任报告,身为民族企业的南方李锦记率先抢得头筹。

一天之后,安利在北京也了《2008年安利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同样是安利在全球首次社会责任报告,时间上的巧合也让人意识到直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已经形成了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7日~10日举行的新加坡13届世界直销大会上,举行了直销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会,这说明世界直销企业已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对此早有充分准备的南方李锦记正是在大会举行期间的10月10日正式了社会责任报告,而安利则在大会结束后的第一天了社会责任报告。

以此为契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南方李锦记与安利率先实质上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

10月27日,记者已经拿到了南方李锦记印刷版的社会责任报告,浅蓝色的封面背景,上面印着长着绿色植物的“地球”。南方李锦记对社会责任的要求是向世界看齐,并以世界通行的规则来要求自己。

南方李锦记内部人士向记者这样解读这份颇具意思的报告,“我们在之后才知道这是业内第一家正式的社会责任报告,但这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这份责任报告能引起更多企业的共鸣,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如果整个行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有了更好的共识,这有利于提升行业的形象和促进行业发展。”

为什么是世界通行证

在南方李锦记社会责任报告里面,有一段写在报告前面的话,“‘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的‘世界通行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工具,是企业发行社会责任的综合反应。直销企业更需要社会责任……”

南方李锦记在用世界企业的准则来衡量自己,据该报告统计,“在2000年,69%的企业计划增加他们未来对社会问题的投入;2002年,《财富》全球250强企业中,就有45%了环境、社会或者可持续发展报告……”

而在中国,据《WTO经济导刊》的不完全统计,2006年有19份关于2005年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向社会。2007年有71家企业了2006年度报告,截止2008年7月10日,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内的综合性非财务报告公司数量已达到144家,它们累计的报告数量超过170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速度明显加快,南方李锦记现在也成了其中一员。

当然,南方李锦记要做的还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标准,还从理性上思考了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根据“2008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中显示:只有6.7%的消费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作秀”,73%的消费者认为消费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关系密切,40.06%表示非常在意企业的社会形象,96.6%的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倾向选择社会形象较好的企业产品。

在报告的前面,南方李锦记重点思考的是一个企业本身的属性,那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本身就是与生俱来,南方李锦记要做的就是成为众多积极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员。

而在报告的后面,南方李锦记考虑的则是身为直销企业的独特性,因为在南方李锦记看来,直销企业在发挥社会责任方面更有先天优势。据“世界直销协会联盟”的“2007年直销市场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显示,2/5的直销企业(37%)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以体现公司创办者和员工的价值观。

直销企业总是更积极发挥社会责任的另一客观原因是直销企业先天比传统行业更难获得认同。南方李锦记认为,直销无店铺、面对面的“奇特”销售模式容易引起消费者信任的缺失,且“过度热情”的销售方式更使这种现象“雪上加霜”。因此,直销企业更需要通过彰显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透过表达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来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迅速建立“好感”和信任,提升直销行业的社会认同度。

解读社会责任报告

70页全彩印刷的《南方李锦记200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拿到手上显得厚重,更厚重的是这份社会责任报告浓缩了南方李锦记15年来的社会责任实践和社会责任观,亦是南方李锦记自身企业文化的一次巡礼。

而这份报告,通过对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回顾、总结,将南方李锦记15年来沉淀、积累与实践的社会责任提炼出来,浓缩在这份《南方李锦记200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中。

据报告披露,这份报告从2008年1月开始,到9月完成。“全公司各个部门参与,同事们在参与过程中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一位参与报告编写的南方李锦记员工告诉记者。

南方李锦记董事长李惠森表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而不是可有可无,或者有了条件才去做的。这份责任,与生俱来,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加强,这份不断加强的责任又推动和引领着企业更快速、更持续地向前发展。”

李惠森是南方李锦记的创始人,他的理念同样也是南方李锦记企业社会责任观形成的核心,在报告中,南方李锦记首次提出了其企业社会责任观: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对于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一份承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发展环境,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做到,更要做好的事情;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在对顾客、合作伙伴、员工、股东方面,更表现在对社会、环境资源负有责任;不仅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要考虑与社会的相互和谐,共同发展;不仅关注目前承担的责任,更关注未来持续创造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南方李锦记再次强调了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思利及人”是南方李锦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