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31 03:19:11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机械直播;种植模式;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特征;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S5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5979-05

直播和育秧移栽是水稻(Oryza sativa L.)在育插秧环节两种主要方式。水稻直播省去育秧、拔秧、运秧和移栽等多道工序,省工节本,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中国现有直播模式主要是人工撒播,但该模式存在秧苗分布不均,群体难以控制,后期易倒伏和早衰等问题,产量无法保证[1,2]。欧美发达国家水稻生产多采用机械直播,而移栽是亚洲水稻重要的传统栽培方法[3,4]。机械直播除保持水稻传统直播的优势外,还保证了种子入土深度,提高了抗倒伏能力,有利于优化群体结构、实现高产稳产,这也是中国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制约中国水稻机械直播大面积应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适于生产的直播机械少,机械播种量较大且均匀性较差;二是机具笨重、田间下陷量大;三是成穴困难,每穴粒数难以准确控制。以上3个方面无法适应现代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农艺要求。由华中农业大学夏俊芳等[5]设计的2BFS-8型水稻芽种播种施肥机采用振动阀门的槽轮排种器,可实现水稻芽种定量精密分行条播,并防止伤芽和断条,而由组合式开沟器形成的多沟并举有利于水肥有效管理和光、温充分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研制成功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可同步开沟、起垄和播种,垄面上的播种小沟增加了水稻根系的入土深度,较好地解决了手工直播稻秧苗根系入土较浅而容易倒伏的问题;精量穴直播机每穴播种量可选,株距可调,能控制水稻高产栽培的播种量和基本苗数[6]。确定种植模式适当与否的标准是能否保证田间种植质量,而种植质量直接影响水稻出苗和分蘖以及水稻根系发育和产量形成[7]。目前,尚未见到关于不同直播模式下水稻根系特征与水稻产量形成机制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在2008年试验基础上,连续多年对机械直播过程中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进行研究。2012年对机械穴直播、机械条直播、人工撒播等3种直播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同时以人工插秧为对照,明确机械直播模式根系特征、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特点,旨在为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广两优476,该品种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0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试验于2012年5~10月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试验站内进行。水稻类型为黄棕壤发育的黄棕壤性水稻土,属于潴育水稻土亚类,黄泥田土属。试验田肥力均匀,田面平整,排灌方便。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按种植模式设置机械穴直播(XB)、机械条直播(TB)和人工撒播(SB)3个直播处理,并以人工插秧(CY)为对照,共4个处理。其中,直播种植模式于5月15日播种(种子浸泡,露白后晾至手抓种子不粘手,子粒间不粘连,方可播),XB处理采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BD-10型水稻精量穴直播机;TB采用华中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条播机(2BFS-8型)。XB、TB和SB每公顷分别播干谷21.90、32.85和37.50 kg。CY处理于5月15日育秧,6月12日人工移栽,栽插规格为16.7 cm×26.7 cm,每穴插1~2株。各处理单位面积的总施肥量相同,全生育期施肥量分别为N 230.25 kg/hm2、 P2O5 75.00 kg/hm2、K2O 112.5 kg/hm2。其中磷肥以基肥形式一次性施入,钾肥以基肥和分蘖肥平均施入,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分别施入。分别按60 kg/hm2和3 kg/hm2施用硅肥和大粒锌。试验采取单因素大区对比试验,各处理种植面积为666.7 m2,按面积3次等分后作为重复。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茎蘖动态。每处理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连续20穴植株,自播种后30 d开始调查,每7 d记载1次茎蘖数。

2)生物量。分别于分蘖早期、分蘖中期、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抽穗后20 d)和收获期选取样本3穴,多点取样,每样本分叶、茎鞘和穗(抽穗后)烘干称取干重。

3)其他指标。根系特征和伤流强度具体测定方法参照文献[8];群体光合参数(包括叶绿素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以及考种、测产具体测定方法参照文献[9]。

1.3 数据整理和统计

试验开始于2008年,经多年重复试验,本研究数据以2012年数据为主。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生育进程

直播模式水稻生育期比人工插秧模式缩短9 d,齐穗期提前7 d(表1)。直播模式下,水稻没有缓苗期,缩短了水稻的生育进程。

2.2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根系特征和伤流强度

由表2可见,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齐穗期根系形态存在显著差异。XB、TB主根数分别比对照CY增加28.6%和14.3%,根尖数分别比CY增加59.2%和30.7%;而SB主根数和根尖数分别比CY减少22.4%和38.1%。3种直播模式下水稻最长根长均比CY短,但根总长XB、TB分别比CY提高了36.7%和4.0%,SB比CY减少46.4%。XB根表面积比CY增加20.5%,TB与CY间差异不显著,而SB比CY减少55.9%。XB和TB的根重分别比CY提高45.9%和44.7%,而SB与CY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根系伤流强度不同(图1)。灌浆期水稻根系伤流强度较齐穗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直播模式下降明显,人工插秧降低较小。与对照CY根系伤流强度相比,齐穗期XB提高9.6%,而TB和SB分别降低10.2%和20.7%;灌浆期各直播模式分别降低47.7%、47.3%和56.1%。

2.3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茎蘖动态

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群体达到高峰茎蘖数的时间不同,其中SB在播种后44 d达到峰值,XB和TB在播种后49 d达到峰值,而CY则在播种后56 d才达到峰值。CY茎蘖峰值最高,且在播种后56~77 d保持相对较高的茎蘖。

2.4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叶绿素SPAD值

由表3可知,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顶叶叶绿素SPAD值均随生育时期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机械直播模式在齐穗前顶叶叶绿素SPAD值相对较高,而SB在各生育时期均较低。CY叶绿素SPAD值在前期保持较低数值,但齐穗后相对较高,至收获期高于其他处理。

2.5 各种植模式下的群体叶面积指数

由图3可见,不同种植模式下群体齐穗期和收获期叶面积指数(LAI)不同。无论是齐穗期还是收获期,SB的群体LAI均较小。齐穗期机械直播模式与CY的LAI差异不显著,均比SB显著提高;收获期各直播模式LAI均显著低于CY,XB和TB显著高于SB,其中SB比CY减少22.9%。

收获期,XB、TB、SB和CY的LAI较齐穗期下降幅度分别为53.9%、56.5%、50.1%和46.7%。可见,直播模式较人工插秧种植模式水稻群体LAI下降幅度更大,且以TB下降幅度最大。

2.6 各种植模式下水稻的光合物质积累和转运

由图4可见,直播种植模式下,水稻生物量在齐穗前积累量比CY大,齐穗后CY生物量快速增加,直播处理增加幅度相对较小,收获期XB、TB和SB生物量分别比CY降低6.9%、10.6%、16.7%。相对其余直播模式,XB孕穗后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生物量,SB生物量在收获期较机械直播小。由图5可见,齐穗后直播模式下水稻茎鞘物质输出率(EPMSS)和转换率(TPMSS)显著高于CY,各直播模式间水稻EPMSS差异不显著。可见,直播模式水稻生长前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较人工插秧好,但后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较少,这也是人工直播与插秧产量形成特点不同的原因。

2.7 各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及其构成

由表4可知,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与CY相比,XB实际产量提高5.8%,而TB和SB产量分别降低4.2%和13.2%,理论产量也有类似的变化。XB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与CY差异不显著,但千粒重提高6.2%,每穗总粒数减少4.5%,且均达到显著水平。与XB相似,TB千粒重比CY提高5.8%,而每穗总粒数减少10.0%,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差异不显著。SB有效穗数与CY差异不显著, 而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达到9.8%和12.1%,但千粒重比CY提高2.9%。可见,直播种植模式均提高了水稻的千粒重,降低了每穗总粒数;SB虽然田间有效穗数较多,但由于结实率的降低,产量也显著降低。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水稻根系特征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特征 根系是水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合成某些氨基酸、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尤其是生育后期的根系与氮素等营养元素的高效吸收利用关系密切[10]。人工撒播和机械条播不同程度地存在稻苗根系分布浅,易发生倒伏等现象[11]。本研究结果表明,直播模式最长根长均比人工插秧短,这可能是直播模式根系分布浅的原因。与其他直播模式不同,机械精量穴直播播种前有一开沟装置,种子播在沟内,可增加水稻根系深度。另外,研究发现该模式下水稻根总长、主根数、根表面积和根尖数较其他种植模式明显提高,且具有较高的根系伤流强度,说明其根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活性上提高了营养吸收的能力、增加了对土面的附着能力。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机械穴直播水稻倒伏现象与机械播种时形成宽行高垄的微生态环境有关,此种环境不仅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而且在根创造很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此种条件下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发生较少,这也在生理上和病理上减少了倒伏发生的可能。这在相关研究中也得到证实[6]。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机械直播模式还是人工撒播模式,在灌浆期水稻根系伤流强度均比人工插秧明显下降,说明水稻生长后期根系活力下降较大,因此改良后期水肥运筹模式、养根护根是进一步挖掘直播模式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3.1.2 机械直播对水稻群体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唐湘如等[12]研究证实,机械穴直播平均每穴2.3粒与高产栽培每穴2.0粒的需求差别较小,高产潜力大,示范效果非常理想。机械条直播种子播在土面上,但固定了行距;而人工撒播播种量较大,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易出现局部过密或过稀现象。因此,从水稻群体布局来看,穴直播更接近传统人工插秧。人工撒播、机械直播和人工插秧的田间水稻茎蘖高峰期依次推迟。本试验中人工撒播水稻生长前期茎蘖数较大,但后期茎蘖数降低较多,接近收获时出现倒伏现象。齐穗期机械直播与人工插秧的水稻叶面积指数差异并不显著,但在收获期机械直播的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人工插秧,且机械直播与人工插秧均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田间实际测定结果显示,人工撒播虽然播种量较大,基本苗较多,但由于个体布局不合理,局部叶面积指数过高,但其余部分则相对较低,导致其群体叶面积指数并不高。齐穗期直播模式生物量较人工插秧大,而收获期明显低于人工插秧。机械直播模式齐穗后生物量积累量相对人工插秧低,而人工撒播无论是叶面积指数还是生物量均显著低于人工插秧,说明人工撒播由于播种量较大,其群体较大,而个体由于光照、营养竞争较大,个体偏弱。从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可见,直播模式显著高于人工插秧。可能与直播模式比人工插秧齐穗期提前,尤其是机械直播,齐穗前顶叶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关。由此可见,机械种植方式有一定的增产稳产优势,归因于物质生产和积累方面指标的综合优势,这与罗锡文等[7]的研究是一致的。直播模式水稻生长前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比人工插秧好,但后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较少,这也是直播与插秧产量形成特点不同的原因。

3.1.3 不同直播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从产量构成上看,人工直播有效穗数最高,但穗型小,穗总粒数偏小,符合3.1.2介绍的群体大而个体较弱的特点;而相对人工插秧,机械直播穗总粒数偏少,但其千粒重和结实率均较大,说明机械直播灌浆的充实度较高,这与其前期光合物质积累较多有关。人工撒播的用种量较大,有效穗数较多,但是个体生长条件较差,尤其是根系形态和生理活性均不理想,后期易倒伏,显著影响子粒的充实。机械穴直播与人工插秧有效穗数差别不大,后者穗型较大,但千粒重和结实率较低,因此,千粒重和结实率的提高是该模式产量高于人工插秧的主要原因。

3.2 结论

直播模式均比人工插秧生育期缩短、齐穗期提前,根系最长根长较短;机械直播模式下,根总长、根表面积均比人工撒播有明显提高。机械穴直播相对其余模式齐穗期叶绿素含量较高、干物质积累较多,但齐穗后相对人工插秧干物质积累较少,叶面积指数较低。实际产量机械穴直播>人工插秧>机械条直播>人工撒播。其中,机械穴直播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而直播模式根系活力下降是导致水稻后期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较少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SHARMA A R. Direct seeding and transplanting for rice production under flood-prone lowland condition [J]. Field Crops Research,1995,44(2):129-137.

[2] 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等.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67-171.

[3] 陈风波,陈培勇.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水稻直播采用现状及经济效益评价——来自农户的调查分析[J].中国稻米,2011,17(4):1-5.

[4] PANDEY S,VELASCO L. Economics of direct seeding in Asia: Patterns of adoption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A]. PANDEY S, MORTIER M, WADE L, et al. Direct Seeding: Research Issues and Opportunities[C]. Los Banos, Philippines:IRRI,2002. 3-14.

[5] 夏俊芳,许绮川,王志山,等.2BFS-8型水稻芽种播种施肥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10):44-47.

[6] 刘小林,李就好,邹一平,等.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对水稻产量与抗逆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3):658-660.

[7] 罗锡文,谢方平,区颖刚,等.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36-139.

[8] 赵 峰,程建平,汪本福,等.氮肥运筹对机械栽植早稻两优287根系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05-1509.

[9] 程建平,赵 峰,曾 山,等.机械直播播种密度对水稻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275-5278.

[10] 樊剑波,沈其荣,谭炯壮,等.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根系生理生态指标的差异[J].生态学报,2009,29(6):3053-3057.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2

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的主要农作物,随着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推广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油菜的种植面积也正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__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为1447.1万亩,20__年已达到了1504.1万亩,增长了4%,亩均单产已由20__年的108.4KG提高到20__年的119.67KG,增长了10.4%;总产180.0万吨,比20__年增长了14.80%。我省属全国油菜优势农产品区域,已经形成了沿江和江淮两大集中优势产区,是全国油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油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__年油菜总产量156.8万吨,占全国的13.8。

由于油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水稻主产区,前茬作物为水稻,种植模式为稻--油。油菜的栽培方式有育苗移栽、直播(包括撒播、穴播)等,育苗移栽技术作为农业部门的主推技术是我省目前的主要栽植方式。

多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一直采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除耕整地、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可以与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具共享外,其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几乎为零。以育苗移栽为例:在前茬收获后,用拖拉机或耕牛对田块进行耕翻,从起垄打穴、育苗、起苗、移栽洇水、施肥除草、收获直至干燥全靠人工作业。整个生产过程直接投入用工量12-13个工日,仅育苗移栽、收获、干燥等关键环节就需8-9个工日,已超过水稻全过程的用工量。使油菜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据__省价格成本调查队20__年调查统计每亩油菜纯收益仅为22.67元。每年油菜收获集中在5月中下旬,正遇江淮多雨季节,收割后的油菜籽常常因得不到及时的凉晒干燥造成大量油菜籽发热、霉变,全省每年造成的霉变损失在10左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收获季节的霉变损失,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制约了油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出效益的提高。广大农民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基本解决的感召下迫切要求解决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问题,重点解决油菜栽植、收获、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跳出传统的种植模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因此,探索适宜的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减少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优质油菜的单产和效益,不仅是我省农机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对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改善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认真开展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我站在省局的支持下,从“九五”末开始在油菜种植、收获和烘干等几个关键生产环节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主要示范内容如下:

1、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

为进行油菜机收试验,指导全省的试验示范工作,我站制定了《__省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大纲》,并率先于20__-20__年在巢湖市居巢区两次进行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宣城、马鞍山、黄山、滁州、合肥、巢湖等市的有关县市按照该《试验大纲》也相继进行了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试验内容是对油菜机收的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两种工艺模式进行探索。油菜联合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改进的适宜油菜机收特点的稻、麦、油兼用型或专用型联合收割机,在油菜适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等工序;油菜分段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人工或割晒机等将油菜收割铺放,利用作物后熟作用、晾晒2-3天后再由人工或机械拣拾将油菜喂合收割机进行脱粒、清选。

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

(1)、机械收获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促进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是一项使用工时多,劳动强度大的强体力活,收割1亩油菜需要1.5-2工日。采用机械联合收获每小时可作业3亩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同时由于节约用工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油菜联合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避免了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

(2)机械分段收获工艺模式难以实施,联合收获为当前主要工艺模式。

机械分段收获工艺虽然有利于提高油菜成熟度,降低损失率。但相对联合收获多一道环节,且无相应机具:保有量较大的稻麦割晒机不适宜收割油菜,装有捡拾装置的油菜联合收获机在我省还是空白,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油菜机械分段收获的条件。

目前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属于兼用机型,即在原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基础上加装和更换部分装置和部件,实现稻、麦、油三用,有利于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性,因而具有较强适应性。

(3)准确把握适收期是降低损失率的关键。

油菜机收损失率不仅是机收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损失率大小的因素除收割机性能、农艺配套措施外,重要的是操作技术。由于同一株油菜上下层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致,当上层角果已黄熟时,下部角果还处于青熟期,因此联合收割机对油菜的适收期要求较严格,若机收过早,则由于作物潮湿,含水率高,不仅机器作业负荷增大,而且籽粒与茎杆粘连,难以清选、分离,造成脱粒损失和含杂率上升;若推迟收获期,则由于油菜过于成熟容易炸荚,造成割台部分损失增加。从试验得知油菜最佳适收期为黄熟末期至完熟前期,俗称九成熟左右。另外,在同一天中避开中午高温期作业也有利于降低损失率。目前理想的机收损失率在8左右,该值低于人工收获方式的损失率,农民对此基本满意。

(4)通过试验示范,选择了比较适宜我省示范推广的机型:湖州—200Y、上海向明200、浙江三联180、南通五山20__型稻、麦、油兼用型全喂入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2、栽植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进行油菜栽植机械化技术试验的目的主要有:

(1)、探索油菜栽植新技术,与油菜育苗移栽相比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用工量,降低生产成本;

(2)、为有利于油菜机收探索适宜的栽植技术和选择新品种。

根据我省油菜育苗移栽面积较大,该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实际情况,我站也曾打算进行油菜机械移栽试验,但由于国内农机科研部门研制的移栽机械工作可靠性不理想、性能还不能满足移栽技术要求,进口移栽机械价格昂贵而放弃了这个打算。因此确定直播机械化技术作为油菜栽植的发展方向。

20__年我站制定了《油菜机直播技术实施方案》,该方案在总结各地已经取得机械直播油菜经验的基础上,详细拟定了油菜整地机直播、免耕机直播、机开沟免耕覆盖直播等三种直播技术的对比试验方法,并由省局立项在宣城、滁州、马鞍山、合肥、巢湖、六安、安庆设点试验。经过试验以宣城为代表的油菜机开沟免耕覆盖直播技术和以滁州为代表的油菜浅旋耕机直播技术取得明显成效,并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油菜机开沟覆盖免耕直播技术,是宣城市、广德县两级农机部门经过连续多年的试验示范,而总结形成的一项油菜机械化栽植新技术。该技术最大优点是省工、省时 、节约成本。据测算:按传统的人工移栽方式种植油菜,仅育苗移栽环节每亩约需4.5个工日以上,用机开沟免耕直播技术播种,每亩只需0.5个工日,两相比较亩均节约4个工日,减少了油菜栽植的用工投入,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该技术与传统的人工移栽方式相比还具有:通过发挥机械优势在最佳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种植计划,充分利用10-11月份的有效光温条件促进油菜生长,获得健壮的冬前苗;油菜适时机械播种,能够获得理想的亩基本苗数(10000株以上/亩),群体优势明显,个体也能充分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而合理;抗倒伏能力强、病害轻。同时根据油菜的生长规律,采取一系列的农艺辅助措施,以适应油菜生长对水肥等营养的需要,所以产量明显提高。应用该技术后经多点测产,主要油菜品种的产量达到175KG以上,略高于育苗移栽产量。

宣城市示范该项技术后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冬闲田面积逐年减少。该市每年应用这项技术的面积近80万亩,占全市油菜面积120万亩的70以上。20__年6月该项技术通过__省科技成果鉴定。目前该技术不仅在我省油菜主产区试验示范,还辐射推广到外省油菜主产区,20__年9月份河南省固始县农机部门来我省考察后,引进开沟机100多台,当年实施面积就达1万多亩。

滁州、马鞍山等地试验的油菜浅旋耕机直播技术,其主要机具为2BG-6B型油菜直播机,能在稻茬田一次性完成浅旋耕、播种、施肥、镇压等工序,并具有一播全苗、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等作用。与育苗移栽相比亩均节省用工3个工日。经试验点测产主要油菜品种产量为174KG/亩,比育苗移栽同品种的产量增产24KG,增幅达16。

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直播油菜由于亩基本苗数高于育苗移栽的亩基本苗数(育苗移栽不足7000株/亩),油菜的株型相对较小,枝杆分叉和结荚部位较高,枝杆交错程度明显低于育苗移栽,因而有利于油菜机收。

3、烘干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我省曾多次组织烘干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但由于未能把握烘干机械生产能力与当前农户经营规模的关系、解决用户对烘干机械的认识问题(认为烘干机械只有在阴雨天气才能发挥作用,在晴好天气使用烘干机械是多此一举,未能认识其在提高粮油品质、增效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等问题而使烘干机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示范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负面影响。20__年我省承担了农业部“粮食产地烘干试点”项目,在该项目实施中除选用先进适用烘干机械外,重点在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下工夫,选择粮油收购加工企业作为示范对象,帮助引导其开展粮油收购加工、代烘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示范表明:

1.粮油机械化烘干的优点

第一、油菜籽收获后可以得到及时烘干,摆脱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减少油菜籽产后的霉变损失,保证增产增收;

第二、可以减少晒场占地,降低凉晒成本,避免晒场凉晒造成的污染和浪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率;

第三、采用低温干燥处理,可以确保油料品质,增强油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以粮油收购加工企业为依托,开展机械化烘干作业,实现企业、农民真正双赢。

由于收获后的油菜籽含水率高,而收获期大都是多雨季节,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晾晒,将发生发热、霉变等现象,直接后果是出油率和成品油品质下降,油菜籽如不能及时地出售,就面临着霉变的风险,意味着农户将要增大损失,减少收入,全国每年因霉变造成7-8的损失,我省高于全国水平。而拥有烘干机械的粮油收购加工企业因具有相应的烘干能力而可以大量收购储存原料。由于粮油收购加工企业的敞开收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的风险,也就是使农户增加了收益。农民以节约下来的凉晒成本让利给企业,使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烘干机械化技术不仅成为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连接的纽带,而且使粮油收购加工企业更加确保了产品的品质,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油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这已逐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技术手段。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械类 高级钳工专业 考核评价方法

目前技工院校机械类钳工专业的实习一直围绕技能等级考核内容进行技能训练,如:锉削、钻孔等简单的操作技能训练,忽视以机械类钳工工种在企业生产、机械制造加工中起重要的作用,全面培养、训练技能技巧。多年来技工院校一直为了提高技能考核合格率而进行钳工实习、训练,忽视了本专业学生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生产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类生产企业对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的技工院校的学生需求量聚集增加,特别是各专业(工种)的中、高级毕业的学生。这既是对技工院校办学的肯定,又是对技工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技工院校组织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学质量的实习教学,一直为实习教学计划与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相脱节而困扰,机械类中的钳工专业更加明显。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一直是以加工配合件课题为主,在技能鉴定考核这一指挥棒的指挥下,学生在校实习训练的主要课题是以锉刀、锯弓加台虎钳等进行加工配合件的训练,毕业的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工作,则这些单一的基本技能根本不用或很少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也不是企业所希望的。为了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有力掌握综合型技能的学生,我们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套符合机械类高级钳工专业学生技能鉴定考核的评价方案,制订了一个完整的可行的考核计划,并在毕业的机械类高级机械专业2008G班进行了实验,达到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次新的技能鉴定考核评价方案的意义在于,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倡导的把“一次考”变为“过程考”,借助企业生产的产品“手动平口钳”,真正实现产学相结合。把产学相结合的内容作为考核课题,这在技能鉴定考核方面是个突破。手动平口钳是一种机械加工所用的夹具,也是正式产品。它的加工包含车床加工、刨床加工、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金属热处理、钳工刮削、钻孔、攻丝、锉配、测量、装配等众多机械加工内容和钳工加工项目的综合性技术工作。整个技能鉴定考核过程既是考试又是生产,还是对机械类高技班学生三年或五年学习的总结与检验,更是对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全面评价。

通过技能鉴定考试,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在考核的过程中适应企业的生产,在考核的过程中树立为企业主人的思想观念。新技能鉴定考核评价方案深受学生和企业单位的欢迎,也得到学院领导和市人社局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

具体的技能鉴定考核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能鉴定考核形式:

考评结合。

二、考核内容:

1.机械加工制造。

2.面试答辩。

3.论文选写。

三、考核时间安排:(总共5周)

第1—2周:分段按“考核办法1—①”进行考核记分。

第3—4周:按“考核办法1—②、③”进行考核记分。

第5周:按考核办法2、3进行考核记分。

四、考核办法:

1.《手动平口钳》加工制造(占分70%)。

2.面试答辩(占分20%)。

五、论文选写:(占分10%)

如南通技师学院高级机械专业技能鉴定考核方案的具体内容为:

南通技师学院高级机械专业技能鉴定考核方案

一、考核形式:

考评结合。

二、安排:

内容 配分 所需时间 考试时间安排

1.机械加工制造 70分 4周

2.面试答辩 20分 1天

3.论文撰写 10分 提前预交

三、考核办法:

1.机械加工制造:《手动平口钳》加工制造,1台/2人。

(1)零件加工:30′、2周、1台/1人。

考试内容 加工方法(设备)配分 精度配分要求 考试日期 监考

1.固定钳身 25分 25分

2.活动钳身 25分 25分

3.活动口磨刨 13分 13分

4.固定口磨刨 17分 17分

5.下压板铣磨 12分 12分

6.卡板 8分 8分

7.螺杆 粗加工 粗加工

8.手动螺母 粗加工 粗加工

(2)部件装配:20′、1周。

考试内容 装配过程及 装配后精度 考试日期 监考

部件名称 方法配分 配分要求

1.螺旋部件 20分 20分

2.滑动部件 20分 20分

3.止卡部件 20分 20分

4.钳口部件 20分 20分

5.压板部件 20分 20分

(3)总装配:20′、1周(最后一天集中总装)。

考试内容 装配过程及 精度配 考试 监

部件名称 方法配分 分要求 日期 考

①钳口工作表面闭合状态

下全部平面应紧密间隙

≤0.10mm 25分

②活动钳身前后移动应无

松紧及啃滞现象 25分

③进行负荷切削应有足够

夹紧力,保证工件不位移 25分

④进行超负荷切削夹紧力

仍达到要求 15分

⑤外观美感,倒角到位,曲

线、曲面过渡圆滑无死角

无毛刺 10分

2.面试答辩:1天。

考试日期 评委评审成员

内容:(1)机械加工与制造,结合平合钳制造;

(2)机制工艺,结合平口钳加工;

(3)机械制图,结合平口钳绘图、看图;

(4)在上海机床厂学习的有关内容;

(5)论文的有关内容。

方式:2—3题/人,由评委提问,综合给分。

3.论文撰写:

(1)对加工制造平口钳的认识及意义;

(2)加工制造中技能的掌握、技巧的发挥;

(3)生产企业参观、学习的有关内容;

(4)三年或五年高技机械专业学习中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建议。

以上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实习教学技能鉴定考核探索出新的考核方式,是对技工院校机械类高技班五年学习内容的总结与检验,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技能素质全面评价的新的探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制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不断总结提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的人才,这才是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浅谈生产实习教学的课堂化[J].实验实训,2005.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4

继《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后,9月28日,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规划》《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规划》等五个专项规划。这五个专项发展规划分别以农机化科技、农机化教育培训、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试验鉴定和设施农业等五个领域为对象,总结发展主要成就,分析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实施的保障措施。五个专项规划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配套衔接,丰富、细化了规划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未来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要以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共性技术等研究为重点

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农机化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产学研推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机化科技保障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转化能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以农机化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机化科研条件逐步改善,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目标,围绕制约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机械化的共性技术,重点开展机械化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农机鉴定与检测技术研究;突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装备与技术研究;加快牧草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创新体系;加强政策扶持,保障经费投入;加强联合协作,健全创新机制;实施重点工程,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技术交流等方面为农机化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五年,农机化教育培训要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以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期间,规划每年培训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其中管理人才队伍每年培训20万人次以上;科技人才队伍80万人次以上;实用人才队伍,450万人次以上。要以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为目标,加大农业机械化管理干部培训力度;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人员培训步伐;以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增强农机实用人员培训效果;以提升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实用技能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职业技能开发。要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营造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良好氛围。

未来五年,农机化技术推广要加快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普及应用

要以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强体系建设、创新推广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创新能力、技术集成能力、推广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提供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机械化技术,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等。要通过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农机企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民等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论证和立项工作力度,科学谋划项目,增加项目储备。加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以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加强先进的农机化和农艺技术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机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推结合。加强农机、农艺等部门的合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融合。

未来五年,农机试验鉴定要大力提升鉴定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总体目标是:到年,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的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体系,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制度更加完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加协调,技术支撑保障更加有力,服务“三农”的作用更加突出。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能力实现新突破,部级鉴定能力范围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0%,部省两级鉴定能力覆盖14大类57种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制度进一步健全,程序进一步规范,管理更加科学;试验鉴定人员依法鉴定意识明显加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特色更加突出;农业机械产品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评价等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取得新突破,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技术科技含量明显提高。重点加强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50-70马力节能环保型水田拖拉机、高地隙拖拉机,高性能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甘蔗收获机、油菜收获机、棉花收获机及大中型配套机具的实验室建设。合理规划,整合资源,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部省两级鉴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及试验鉴定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五年,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年我国园艺设施面积超过350万公顷;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64.5%、78.8%、85.7%、46.5%和41.6%。年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1.7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3270.9万吨、1662.6万吨。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万吨,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未来五年,我国要积极推进设施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设施规模稳定增长,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艺装备的成套化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防疫设施设备配套比例提高20%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比例达到100%。为此,要注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发,提高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水产的技术水平。通过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认真落实设施农业有关投入保障政策,形成较为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农民投资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晚粳;机械化插秧;安徽舒城;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511.3+3;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034-01

舒城县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逐年提高,机械化插秧更是有了快速发展,晚粳是舒城县主要商品粮,为了更好地推广晚粳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1-2],2013年笔者进行了不同晚粳品种不同栽插方式试验,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舒城县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为沙泥田,肥力中上等,前茬为紫云英绿肥。栽培品种是皖稻86和皖稻60。试验材料为2BL-280A型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插秧机[型号2ZGQ-6(VP6)]、长江51-81型拖拉机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2个栽培品种(皖稻86和皖稻60)、3种栽插方式(机插、人工栽插和直播),以人工栽插和直播为对照。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3.5 m2,四周设保护行宽1 m以上。

1.3 试验方法

机插育秧采用联栋塑料大棚基质法,基质标准为Q/320724BAR001-2012,用2BL-280A型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播种,秧盘规格57.5 cm×27.5 cm×3.0 cm,机插12.0 cm×30.0 cm;人工栽插,合式通气秧田,播种量为750 kg/hm2,移栽密度13.3 cm×16.7 cm;直播播种量45 kg /hm2。拖拉机耕作,施42%控失型复合肥(22-8-12)375 kg/hm2作基肥[3]。6月17日喷施4.7%苄嘧磺隆、35.3%丙草胺除草剂900 g/hm2,6月29日追施尿素(含纯N 46%)37.5 kg/hm2。6月30日用18%杀虫双、10%吡虫啉及7月8日用50%辛硫磷防治稻蓟马、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等[4]。7月18日追施尿素(含纯N 46%)37.5 kg/hm2,撒施4%苄嘧磺隆、14%乙草胺除草剂420 g/hm2。7月25日用48%毒死蜱防治2代二化螟、四(2)代稻纵卷叶螟[5]。7月27日至8月2日轻烤田;8月12―20日再次烤田。8月20日用2%阿维菌素、48%毒死蜱防治五(3)代稻飞虱、五(3)代稻纵卷叶螟,8月29日用48%毒死蜱防治六(4)代稻飞虱等。9月17日用48%毒死蜱、10%吡虫啉防治六(4)代稻纵卷叶螟、3代二化螟、六(4)代稻飞虱等。此后田间保持干干湿湿[6]。

1.4 生长期间天气情况

生长期苗期气温正常,降水较少。移栽后至抽穗温度比常年偏高,持续时间长。抽穗后至成熟期气温正常,降水也较少。生育期内没有连阴雨,光照充足。气象条件对晚粳生长及产量形成较为有利。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农艺性状

由表1可知,各处理对生育期没有影响,全生育期在142~144 d。各处理的整齐度、杂株率、叶色、叶姿、长势等均一致。各处理穗长14.9~18.2 cm,直播皖稻86最短,机插皖稻60最长;株高为91.3~103.7 cm,人工栽插皖稻86最矮,机插皖稻60最高。

2.2 抗病抗逆性

由表2可知,各处理纹枯病发生轻,白叶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和稻曲病均没有发生。各处理倒伏均为1级,都没有发生倒伏。耐寒性均为中。

2.3 产量

由表3可知,穗总粒数89.7~105.3粒,直播皖稻86最少,机插皖稻60最多;结实率80.7%~89.1%,人工栽插皖稻60最低,人工栽插皖稻86最高;千粒重27.3~28.1 g,直播皖稻86最轻,直播皖稻60最重。机插皖稻86,小区产量为276.8 kg,折合产量8 299.85 kg/hm2,比对照人工栽插皖稻86增产2.9%,比直播皖稻86增产3.1%。机插皖稻60,小区产量272.3 kg,折合产量8 164.92 kg/hm2,比对照人工栽插皖稻60增产3.3%,比直播皖稻60增产4.1%。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晚粳机械化插秧栽培,采用先进的塑料大棚基质育秧,轻型小苗高效插秧机栽秧,比人工栽插和直播栽培增产。因此,在舒城地区应大力推广应用晚粳机械化插秧技术。

4 参考文献

[1] 张正雄,田跃进.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技术试验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3(6):9-11.

[2] 蒋达钜,温庆锟,戴元球,等.丘陵山地晚稻机械化生产不同行距营养基质育秧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3(9):58-60.

[3] 王中华.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对比试验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7):94.

[4] 司明宝,孟海兵,何政道.淮安市水稻缩行增密机插秧试验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13(3):25-26.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研发;问题

前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机械设备中的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这一类设备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机械行业销售产值分布情况看,机械产品市场主要是内需拉动型。近年来,机械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总的生产发展更快,因此,机械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至关重要。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每个企业工厂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表现,关系到企业的每一项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机械设备设计和研发过程展开探讨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初期就做好相应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其整体的发展;只有使得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合理科学化,才能促进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一、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过程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和应用,设计研发出来的能有效的实现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的需要,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甚至满足社会及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因此,机械设备的研发设计工作必须做到细致、科学、合理,才能不断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形势变化,发挥最大的效益①。

首先,在企业中,按照一般的设计研发步骤,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需要有需要应用的人员进行申请设计研发,以保证设备设计研发工作的目的准确性;设计研发申请得到批准以后,我们在设计研发的初期,必须将申请中的需求细致化,细化到设计研发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下发到各个任务部门,使设计者及各个配合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和目标,这样更有利于整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做好部门之间的任务分配工作;接下来,每个承担任务的部门接到具体的任务书以后,根据内容和要求,选配合适的人员和设备,明确技术分工,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织,责任到个人[1]。以上就是设计研发工作的最初期,当一切组建和确定工作落实以后,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其次,设计研发项目组要根据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对其进行方案的探讨和研究,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模拟出多个设计草图,结合设计研发成员对几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研究,并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利用性进行分析,并综合意见和建议对草案进行修改,最后确定选用方案,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图纸设计完成以后,我们就要与加工制作单位进行深入的沟通,确保对设计思路和设计要求的理解明确化,以便于下一步的施工,由此,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正式研发工作。

进行加工工作以后,设计人员仍然要时常与制作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及时的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计上的疏漏和问题,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备于日后的资料查阅,给下一个设计研发工作提供参考的前例;加工制作完成以后的验收工作仍然很重要,我们要尽可能的在现场对设备进行连续运转试验,观察其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研发的要求,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更改设计,最终达到合格的效果,验收合格才可以允许发货。

制作好的机械设备准备安装使用时,设计人员要亲自到现场对设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以及技术指导。这一时期,是机械设备正式投入使用阶段,对于验收设计研发成果非常重要,因此,设计人员要格外重视。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以后,设计人员必须配合生产管理人员进行机械设备的试产使用,通过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找到原因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迅速解决问题,并形成总结报告,以便日后参考。同时也可以根据试验提出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2]。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全部交付工作的完成,机械设备就可以完全的投入使用了。

二、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1]。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2、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阶段是设计研制过程的最后阶段[2],设计研制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效果如何,在此阶段能见分晓。在此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施工现场,对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控,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一阶段也是设计人员积累经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阶段。对设计人员设计水平、处理现场问题能力的提高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注意专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员工培训完成、所有必须的技术资料整理齐全并交付机械设备使用部门后,机械设备便可投入使用。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每一次设计研发工作的进行,都是对机械生产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不能忽视其重要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只有正确把握方法和方向,做到细致、科学、系统、合理,才能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茵,龙春光,华熳煜.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7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q016.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31-01

1 前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 机械设计的过程

2.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 需求申请: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 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 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问题

1 前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 机械设计的过程

2.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 需求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 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 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9

引言

医疗器械是现代临床诊断、治疗、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和健康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其发展不仅需要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支撑,更需要通过科学的临床试验研究,确保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人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获得临床评价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判定,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由于医疗器械本身具有学科交叉、种类繁多、不同类型产品风险差异大、新技术应用快等特点,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和控制体系,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才能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依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浅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查要点。

1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指在国家认可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对拟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或验证的过程。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护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也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遵从临床试验方案和相关法规条例,保证其试验记录和报告数据准确、真实,研究结果科学可靠。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质量的保证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质控步骤和独立于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管理部门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系统检查、评价而达到质量的保证。目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第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第二,医疗机构医学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对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受试者的安全性的审评监督;第三,经资质认定的医疗机构及其临床研究管理部门对临床试验申办方和研究者的资质、临床试验实施全过程的审查和监管;第四,研究者及申办方的监查员对临床试验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形成内外部的监查。

1.1临床试验管理法律法规及条例

1.1.1《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国卫医发﹝2014﹞80号)(下称﹝2014﹞80号)

2014年10月16号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中第三条、第五条以及第六条,对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及其管理部门和伦理委员会作出了要求和规定。

1.1.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令第650号)

2014年3月7号由总理颁布。其中第十八条提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遵从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及向管理部门备案。

1.1.3《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第5号)(下称2004年局令第5号)

2004年1月17号由国家局。其中第三条明确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定义;第四条提出了伦理方面应遵从的道德原则;第二十一条明确了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即为经国家局资质认定的药品临床试验基地。

1.1.4《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食药监械函〔2012〕68号)

2012年8月28号由国家局。其中第二条明确了质量管理规范的范畴;第三条提出应遵从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原则。

1.1.5《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食药监械管便函〔2014〕75号)

2014年12月5号由国家局。其中第六条规定了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1.1.6其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相关通知

(1)2014年8月21号国家局《关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2014年第12号)。

(2)2014年8月21号国家局《关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2014年第13号)。

(3)2014年8月25号国家局《关于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2014年第14号)。

(4)2014年9月30号国家局《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监〔2014〕235号)。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督管理从以前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clinicalpractice,GCP)的原则进行,到目前按照已颁布或逐步征求意见中的医疗器械相关的个性化法律法规实施和进行。由此可见,国家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法律法规正逐步完善形成体系,同时也采用了相关国际标准,按照医疗器械的不同风险等级,从医疗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管理程序,医学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设立和审核,临床评价的方法选择,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临床试验实施过程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2医学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

依据﹝2014﹞80号规定,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成立伦理委员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的科学性、伦理合理性进行审查。旨在保证受试者权益、安全和尊严,促进临床试验科学、健康地发展,提高公众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信任和支持。参照2012年11月2号由国家局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医学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由多学科背景的人员组成,包括从事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以及独立于研究/试验单位之外的人员,至少5人,且性别均衡。确保伦理委员有资格和经验对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进行审阅和评估。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不应受任何参与试验者的影响。医疗机构医学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的审查监督秉承4个原则,即知情同意原则、医疗最优化原则、医疗保密原则和生命价值原则,确保受试者充分知情自主作出选择参与临床试验,并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效果,同时其隐私得到保密、其生命价值得到尊重。伦理审查分为初始审查、跟踪审查、复核审查。其要点包括临床试验研究的科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的风险与受益、受试者的招募、知情同意、受试者的医疗和保护、隐私和保密以及涉及弱势群体研究的特殊审查。伦理审查的文件涵盖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方案增补、招募病人使用广告、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病人教育材料、诊治与补偿等。伦理委员会对临床试验的审查监督权力包括批准或不批准一项临床试验、对一项已批准的临床试验进行跟踪审查、终止或暂停一项已批准的临床试验。任何有关人体的试验开展前,都必须先行伦理审查,并且获得伦理委员会投票决定的书面同意意见,即伦理审查批件。在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临床试验方案修改、病例报告表修改、知情同意书修改或严重不良事件,申办方和研究者均应及时报告伦理委员会,并调整相应的工作。医疗机构医学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从人员组成,工作原则,审查类别、要点、文件、方式,以及审查监督权力上,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受试者的安全性给予了重要的保障。

1.3经资质认定的医疗机构及其临床研究

管理部门依据﹝2014﹞80号文规定,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应当取得相应法律法规的资质,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并按相应要求获得资格认定;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成立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临床研究管理部门在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临床研究的立项审查、实施控制、档案管理等具体的管理工作。同时,依据2004年局令第5号规定,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是指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药品临床试验基地。药品临床试验基地,即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经国家局认定的有资质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其资质认定主要依据2004年2月19号国家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对临床试验机构进行资质认定,是保证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的有效手段,亦是保证临床试验研究质量的重要措施。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素质的管理人员、严谨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科学的归档资料管理体系以及临床试验相关的辅助科室和实验室。在接受一项临床试验前,机构管理人员根据试验用医疗器械的特性,对相关资源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接受该临床试验;一旦接受该临床试验,便严格依照GCP以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过程,包括方案设计、实施、监查、核查、检查、数据采集、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进行管理监督。确保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数据真实、完整、可靠,确保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真实可靠的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承担,虽然看是节省了资源,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弊端。其一,由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数量有限,本身就需要承担和监管很多药物临床试验,难以再承担和监管目前正飞速发展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其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主要关注药物相关的标准原则,并未覆盖医疗器械的个性要求,对医学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人员也缺乏关注和要求。目前,为了细分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管理工作,从机构个性遴选上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加以保障,国家局也已经《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开展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进行资质认定的工作。在此之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仍由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承担和监管,此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将由经资质认定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承担和监管,其临床试验质量将得到更科学有效的保障。

1.4研究者及监查员

研究者是临床试验机构中负责实施临床试验的人,在一个临床试验机构中是一组人员实施临床试验,研究者即是这个组的负责人,也称为主要研究者。研究者必须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资质、试验用医疗器械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必要时应经过有关培训;熟悉申办者提供的与临床试验有关的资料、文献和要求;有能力支配、协调和使用进行该项临床试验的人员和设备,且有能力处理试验中因使用医疗器械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其他关联事件;熟悉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以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和伦理规范。2004年局令第5号第十一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应当由负责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和实施者共同设计制定,报伦理委员会认可后实施”。只有具备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质的研究者,才能采用明确的诊疗评价、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合理的统计方法等设计出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案以及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以保障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科学合理性。监查员是由申办者任命并对申办者负责的具备器械临床试验、医学和药学、以及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的人员,其任务是按照有关要求监查临床试验过程、报告临床试验进展情况和核实有关数据。监查员是研究者和申办方之间的主要沟通桥梁,其工作主要为了确保临床试验遵从试验方案,数据记录准确、完整,遵从法律法规以及试验的顺利进展。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实施定期监查,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保证和控制至关重要的途径,是保证完成高质量临床试验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离不开研究者对临床试验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也离不开监查员对试验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核查,以此形成的内外部监查管理,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

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查要点

获得有效、完整、真实的临床试验数据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试验设计,更需要对试验的执行情况实施有计划和有保障的监督。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查工作不仅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申办方对产品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的主要监督途径。科学严谨的监查工作才能促成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因此,以下将以监查员的角度,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前、临床试验进行中、临床试验结束后3个阶段谈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监查工作及监查要点。

2.1临床试验开始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开始前,监查员的工作主要包括试验用医疗器械以及器械相关记录文件的准备、试验研究文件的准备、试验人员的确定及培训。

2.1.1试验用医疗器械以及器械相关记录文件的准备

试验用医疗器械必须经过适当包装与标签,标明为临床试验专用,不得销售,不得用于非临床试验受试者,且需由被授权专人管理,由研究者负责其使用。其相关的记录文件包括统计师提供的随机盲底、检验报告、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条件记录、包装标准操作流程、准备情况、以及其数量、装运、递送、接收、储藏、分配、使用、剩余器械的回收与销毁等信息记录表单。

2.1.2试验研究文件的准备

试验研究文件可分为试验中心文档、研究者文档、申办方研究文档。试验中心文档主要是临床研究管理部门和伦理委员会申请及备案文档,主要包含申办者资质证明(营业执照、生产许可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检验报告及产品技术要求、自测报告、临床使用操作说明/研究者手册、动物试验报告及国家局临床批件(首次植入第三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招募受试者广告、受试者学习材料)、研究者简历及GCP证书、监查员授权书、临床试验委托书及材料真实性申明、以及依据各医疗机构要求的其他资料等。研究者文档主要是临床试验过程中各环节所建立的标准操作流程、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应急信封、研究报告等。申办方研究文档主要是临床试验研究资料、自行设计的适用表格、与研究者的沟通信件、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件、临床试验合同等文件。

2.1.3试验人员的确定和培训

临床试验参与人员应包括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者、研究者、研究护士、药师、研究协调员、辅助科室医生或技师。根据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以及临床试验方案的要求和特殊操作流程需要,试验参与人员由主要研究者授权,签署临床试验职责分工授权表、签名样张以及填写确认联系方式。临床试验参与人员的培训应当包括GCP培训、试验方案培训、试验操作培训。通过临床试验启动会等方式,确保试验参与人员熟悉GCP管理规定、临床试验方案以及能正确使用试验用医疗器械,并保存相关培训记录,如会议PPT、会议签到表及会议记录。

2.2临床试验进行中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进行中,监查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常规访视、临时访视、向伦理委员会报告及提交文件。

2.2.1常规访视

常规访视指监查员在依照原先的监查计划,在与研究者约定时间和地点后,按期到研究机构进行临床试验访视和监查。常规访视的频率可以按照筛选期、治疗期和随访期进行计划安排。筛选期通常可安排在首次入选病例、入选一至两周、入选高峰期;治疗期通常可安排在各中心第一次治疗、第二次治疗、治疗一至两周,治疗一个月;随访期通常可安排在各随访点随访一至两次。常规访视的要点主要有:

(1)受试者的安全与受益:是否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记录报告以及处理进展等;

(2)试验进展:受试者的筛选和入组的进度,随访的进度等;

(3)符合法规和伦理的要求:临床试验方案或知情同意书修改是否经伦理委员会备案批准等;

(4)研究人员及设备:研究人员是否变更以及是否需再培训,研究设备是否定期校准;

(5)研究方案、标准操作流程依从性:入排标准、随机方法等是否依从方案,偏离情况是否有记录;

(6)病例报告表审阅和原始数据核查:是否一致、完整、清晰;修改是否符合规定;

(7)试验器械及用品等使用登记:是否及时、完整;是否需补充;

(8)其他:研究者文档资料是否完整、及时更新;随访窗口期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试验用品是否在有效期内;物品运输情况记录等。

(9)与研究人员沟通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约下次监查时间。常规访视之后,书写监查报告,追踪未解决问题的处理,追踪随访后的信件,必要时召开下一步工作计划会议。

2.2.2临时访视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如若出现研究者变更、入组困难、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试验方案修改、出现特殊问题,或应对相关管理单位的稽查和视察,监查员应及时安排访视,积极配合研究者处理相关的问题。

2.2.3向伦理委员会报告及提交文件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临床试验方案修改或增补、病例报告表修改、知情同意书修改或严重不良事件,均应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并提交备案的相关文件。

2.3临床试验结束后

在临床试验结束后,监查员需要进行最后拜访研究者,以及按照监查清单,确保所有文件放置在相应部位,确定文档资料完整,所有病例报告表正确并送回申办者处,解决遗留问题、完成监查报告并知会伦理委员会终止临床试验。最后监查清单主要包括试验器械及物品的所有记录表格及已用和未用器械的处理,病例报告表信息完整且均有研究者签字、所有质疑均得到解决,知情同意书均正确签署及保存,研究者试验报告记录正确完整,研究中心文档、研究者文档以及申办方研究文档均完整保存。

3结论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10

摘要 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农田设置试验,进行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常规露地翻耕播种,机械化铺膜栽培能够聚集雨水,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抑制蒸腾,提高土壤水分的蓄保性能,自然光能、养分、土地利用率和人工辅助能转化效率增加,生态效益明显;机械化铺膜栽培较常规露地种植平均单产提高828 kg/hm2,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具备高效利用和有效改良当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功效,社会效益良好。

 

关键词 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6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26-01

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扬黄灌区由于“旱”改“水”,部分灌区土壤下伏第三纪盐红黏土或处在较封闭的低洼之间,排水条件差,遇强降雨或大水漫灌易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下层盐分被大量带上地表,耕地极易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因此,进行农机化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1-4],对改良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一定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原陶乐县月牙湖乡扬黄灌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北纬38°32′,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298.5 mm,60%~70%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1 280 mm,年均气温8.1 ℃,年均日照2 911.4 h,无霜期160 d,土壤类型为普通灰钙土,ph值7.6,土壤含有机质13.3 g/kg、全氮1.22 g/kg、碱解氮76.8 mg/kg、全磷0.59 g/kg、速效磷7.68 mg/kg、全钾19.3g/kg、速效钾160.2 mg/kg、5~50 cm土壤中so4-、cl-、hco3-、co3-等盐分总含量4.32 g/kg,试验地为撂荒旱地,中等以上肥力。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新疆石河子石大机电服务中心生产的1s-340全方位深松机、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mpf-1型地膜覆盖机、长葛市金丰谷农用播种机有限公司生产的2bdj-2-7型条播机、1l-435悬挂犁、内蒙古蒙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cm-1型残膜回收机、90 cm×0.01 mm农膜、食用型“康地”204葵花种子、二铵、土壤温度仪、土壤取样器、土壤烘干箱、电子称重仪、tfc-1by野外流动测土仪、sfm-1智能化土壤肥力测定仪、多种量具等。供试作物向日葵。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月牙湖乡海陶南村进行,2010—2012年连续3年进行定位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机械施肥铺膜膜侧人工点种(a),机械施肥露地施肥条播(ck)。3次重复,各处理面积0.2 hm2。于2010年6月下旬开始,处理a进行机深松、机械施肥铺膜;ck进行机深翻,翌年3月28日处理a、ck同时开始等行距播种,行距90 cm、株距40 cm,施二铵90 kg/hm2,种肥间距2~3 cm,播量12 kg/hm2,保苗2.8万株/hm2,于现蕾期统一进行一次60 mm补灌,并追施尿素97.5 kg/hm2,9月18日收获,9月25日进行残膜回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的经济效益

据测定,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平均产量为3 878.6 kg/hm2,秸秆产量7 590 kg/hm2,相对露地种植增产828 kg/hm2,秸秆增加1 623.5 kg/hm2,总产值(包括副产品产值,下同)比ck增加2 090.5元/hm2。深松机械作业费以3年为一个计算周期,平均200元/hm2,机施肥铺膜600元/hm2,机械残膜回收150元/hm2,人工费投入较ck增加600元/hm2;机深翻450元/hm2,机条播施肥375元/hm2,其他费用与ck无差异,生产成本较ck增加725元/hm2,纯收入增加1 365.5元kg/hm2;劳动生产率提高45.5元/工日。

 

2.2 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的生态效益

2.2.1 土壤水分。通过深松加深耕作层、集流蓄水和抑制蒸发提高和稳定土壤含水量。据各测点对土壤水分0~40 cm土层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比露地条播田提高0.86~5.23个百分点,折合蓄水增加4.10~25.2 mm。机械化铺膜栽培向日葵全生育期单株叶片较露地条播增加1.1~2.3片,次生根增加1.3~2.6条,发达的根系促进了向日葵对土壤水分特别是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较大的叶面积系数增大了蒸腾耗水,从而使其耗水量增加。从播种到收获,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在0~200 mm土层的耗水量为241.2 mm,比露地条播增加25.3 mm,带动其水分生产效率由9.5 kg/(mm·hm2)提高到11.9 kg/(mm·hm2),提高25%。铺膜栽培向日葵较大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增大了田间有效蒸腾耗水比例,又充分利用了60%~70%集中在7—9月的降雨与60 mm的一次补灌,提高了水分生产率,使其具备了旱作农业的基本特征。

 

2.2.2 土壤温度。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出苗期土层0、5、10、15、20 cm温度分别较露地条播提高4.5、3.7、2.6、2.0、1.4 ℃,现蕾期相应土层地温依次提高3.6、3.8、2.3、1.3、1.1 ℃,开花期依次提高2.6、2.4、1.7、1.0、0.8 ℃,成熟期依次提高1.6、1.5、1.3、0.7、0.3 ℃。表明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田增温有2个特点:一是增温幅度与气温成反比;二是增温效应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弱。

 

2.2.3 脱盐效果。一方面向日葵耐盐碱;另一方面采用全方位机械化深松技术,一是提高土壤含水量,0~5、20~30 cm(下转第29页)

(上接第26页)

的裸地深松农田,其田间含水量分别较传统翻耕高15.6%和143%;二是彻底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渗透水能力及容气空间,以形成上虚下实、左右松紧相间、底层深处有鼠道的土体结构,从而使深松后的土壤兼有蓄水与排涝降盐、透气与通气、氧气释放与贮存、根系穿孔与固定等充分接纳天然降水等各方面的功能;三是由于深松切断了毛细管,抑制了地下水上升的隔盐作用,使含盐表土中的盐分通过灌溉下渗到鼠道后随底层水排出。地下水位深比对照田低5~8 cm,灌溉后2 d可达100 cm,耕作层0~5 cm脱盐率为59.6%,5~15 cm脱盐率为55.4%,15~30 cm脱盐率为56.9%,30~50 cm脱盐率为36.4%,50~60 cm脱盐率为72.1%。

 

3 结论

(1)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通过建立3年轮作制并进行一次机深松,促进根系扩展,一方面增加了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大的叶面系数又增大了有效蒸腾耗水比例;另一方面机械深松又表现出良好的降盐改土效果。

 

(2)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通过生产成本投入的少量增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向日葵膜侧栽培能有效的带动农民增收。

(3)向日葵机械化铺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配套,避免白色污染。

4 参考文献

[1] 姜文彰,陶继华,杨朝晕.全方位机械化深松技术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5):57-59.

[2] 梁慧霞,陶维华.宁夏南部山区小麦推广地膜垄盖沟植技术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7):60,62.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11

关键词:测试技术;工程教育;实践;主线;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17-04

一、引言

为了适应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职业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3]。现代教育理念不仅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和教育投入,更重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4-6]。2013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是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工程师国际交流和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如何贯彻“以结果为导向、以专业教育目标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也给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现专业教育国际认证,提出了新的挑战[7-9]。

虽然只有400多万人,但是新西兰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国家,不仅体现在工业、农业和商业模式上,还表现在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新西兰是华盛顿协议组织首批成员国之一,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和梅西大学(Messay University)等都有很好的国际声誉,国际留学生的比例较高。坎特博雷大学机械工程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工程系之一,优异的学术与工程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该校工程教育体系、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一些较成熟的教育理念和组织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10-13]。

本文结合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析了坎特伯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简称坎大机械)和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简称吉大农机)在课程内容设置、实践组织模式和学习效果评价方面的特点,总结了坎大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特色和经验,旨在探讨我国机械类专业测试课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二、课程定位

坎特伯雷大学本科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1学年叫过渡学年(Intermediate Year),后3年是职业教育学年,分别叫第1、第2和第3职业学年。与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等新西兰大学一样,坎特伯雷大学一般每学年设8门课(共修120学分),每门课15学分,学生一般每学期修60学分。近年来,各学校学分结构和标准逐渐统一,便于学生跨学校交流。在最后一个学年(Third Professional year)包括3门必修课和4门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毕业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与机械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毕业设计覆盖两个学期,占30学分。选修课包括学科模块(一般2~3门课)课程和自由选择课程。学科模块课程一般要求成组选择,自由选择课程可以在任何一个学科模块课程中选修。测试课程、控制和机器人学属于机械工程专业控制与自动化模块。

吉林大学工科本科专业学制也是4年,课程结构包括3部分:普通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一般第1学年是普通教育课,第2学年是专业基础课,第3、4学年包括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4年总学分为200学分左右,其中包括140~150学分的理论课和40~50学分左右的实践课程。平均每学年修学约50学分,每学期5~8门理论课,必修课一般2~3学分,选修课一般1~2学分。测试课是第3学年学习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

坎大机械和吉大农机专业具有共同的学科背景,测试课程的基本目标均为通过测试技术基本理论加深和扩展机械工程学科教育。坎特伯雷大学机械专业测试课程名称为“传感器与测试仪表(Instrumentation and Sensors)”,吉大农机专业测试课程为“测试与传感技术(Sensors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从课程设置可以反映出两个学校课程教学的不同特色,也体现出了教学理念的差异。

(一)课程目标

“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的“仪表化”体现了测试技术的工业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中包含了较多的实践教学内容。该课程包括36学时理论学习和不少于36学时的实验,还有复习和作业。另外,还有一项测试实验设计竞赛,该项目设计竞赛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每人工作12小时以上。修本课程的研究生还要按照学术论文格式写测试研究报告。理论课以外的自主学习(包括设计报告)和小组合作实践环节占整个学习进程的50%左右。据了解,除考试复习时间外,一般在坎大修1学分需要学生10小时的工作量,包括理论课学习、实验和完成作业、答疑、考试复习。

吉林大学“测试与传感技术(Sensors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主要围绕测试系统学习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功能结构、系统特性、测试方法和常用工程测试系统应用、调试和设计方法。“测试与传感技术”课程设置40课内学时,包括30学时理论学习、10学时课内实验,10学时课外开放实验和3~4次作业。自主学习时间约为20~25小时。

“测试与传感技术”课程学习目标:(1)理解测试信号的测试分析理论,熟悉测试系统主要功能结构和系统特性;(2)了解常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方法;(3)掌握基本测试仪表操作方法和建立基本测试系统的方法;(4)掌握应变片测试系统建模和关键测试部件设计方法;(5)了解现代测试理论,掌握数字化信号采集系统结构、软硬件建模方法;(6)掌握测试系统设计、试验规划与测试误差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坎大机械专业“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强调测试仪表运用和设计技能的培养。“知识”和“技能”训练围绕“学生进行测试仪表系统设计和应用”组织内容,实验技能训练占课程内容的50%左右。

“测试与传感技术”课程内容以工程测试系统应用技术为中心组织,培养了学生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知识和技术性较强。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为分析方便,把坎大机械工程专业“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和吉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测试与传感技术”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整理到表2中。

表2中统计的学时未包含这两门课程安排的2学时答疑时间。除期末考试外,“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还安排2小时的期中考试。(如果是硕士生选修这门课,必须完成“测试技术学术论文”)

从表2中可以看出,“传感器与测试仪表”采用以学习过程为主线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测试系统建模与测试信号处理技术,而且包含概率统计和测试误差分析方法,为系统应用和测试结果分析奠定了基础。另外在测试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机器人传感技术、生物仪表、运动伺服控制、工业传感网络和智能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扩展,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平台学习通过实验环节进行学习。课程内容围绕学生学习和运用测试技术进行实践的过程组织,涵盖了应用测试技术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的各阶段,既有较全面的知识点,又有比较深入的实践体验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测试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围绕虚拟仪器技术平台组织,通过LED灯控制、机器视觉检测、运动测试与控制和力学测试等训练项目学习基于数字化数据采集技术和虚拟仪器软件的运用方法。训练方式包括3类:前4项实验项目(LED灯控制、机器视觉检测、铣床运动测试与控制和并行机器人控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方法,属于验证性实验,在给定的例子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编成已达到实验的要求;第5项实验,学生自主设计传感器模块和软件模块,是设计性实验;第6项实验是学生自主选题的研究性实验。3类实验互相配合,使学生从基本操作技能到测试系统设计和技术研究得到了全面的技术体验。实验内容结合数据采集技术和虚拟仪器软件平台,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

“测试与传感技术”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以测试系统功能结构和设计方法展开,属于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模式,包含测试体系原理和测试信号处理过程,具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实验训练内容包含测试部件和系统调试操作技能、测试系统设计和开放实验。除测试技术开放实验外,其他实验项目训练时间都是2学时,总实验训练时间比“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少20学时左右。

1.课程考核与评价。由表3可见,“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评价中实验成绩、期中测验成绩和期末成绩大约各占三分之一。这种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更加注重平时表现和实验室实践效果,知识理解和动手能力训练趋于平衡。“测试与传感技术”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70%),平时学习表现和实验评价在总成绩中只起辅助作用。

2.机械类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思考。在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工程教育面临的技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也同样影响着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测试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发展,课程设计思路和组织模式也值得深入探讨。因此可以看出,“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现在的学生更适应网络化的生活模式,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把学生能了解和消化的知识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深入分析课程内容,找出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学以及如何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在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学术思想上,检验和分析学生自学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强化“以应用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组织模式,提高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工程技术的实践性决定了工程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实践。在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从测试概念理解、技术应用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顺序上,要求突破传统“围绕测试技术知识教学”的模式,不仅要知道测试技术是什么,还要掌握如何应用测试技术解决工程问题。而在技术应用中涉及的技术内容比“测试技术理论”宽得多,如在测试应用中涉及到试验设计方法、数据概率统计分析、数据误差分析等,在教学中也需要引入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辅导。

(3)工程技术课程教学重在“理解和体验”。根据测试技术的实践性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互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应用案例教学让学生研究测试应用案例和构建实验模型。教学中重视中间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联系,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中转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学习评价模式,推广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可以改善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通过对坎特伯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和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坎特伯雷大学“传感器与测试仪表”课程教学定位、内容组织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特点。实践表明,“以应用实践为主线,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教学思想在坎特伯雷大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是工程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建设中借鉴。

参考文献:

[1]Alberto Tascon,Ramon Alvarez,Pedroj. Aguado. Analysis of competencies required b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gradua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30 (4): 1008-1022.

[2]M. Cardin,M.F. Marey,T.S. Cuesta and C.J. Alvarez.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Sp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30 (4):1023-1035.

[3]Fernando Akba-elias,Ana gonzailez-Marcos and Joaquin Ordieres-mere. An active project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professional skills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30 (5):1242-1253.

[4]Jorge Maturana,Gonzalo Tampier,Guillaume Serandour and Richard Luco. Developing teamwork skills in first and second year engineering stud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30 (5):1225-1233.

[5]Susan Mccahan,Lisa Romkey. Beyond Bloom's:a taxonomy for teaching engineering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30 (5):1176-1189.

[6]Aharon Gero. Enhancing systems thinking skills of sophomore students:an introductory project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30 (5):738-745.

[7]http:///edu/08-20/518dd0.shtml.

[8]Mohammad Syuhaimi Ab-rahman,Hadi Guna,Mohammad Najib and Mohammad Saupe etc. Analysis of direct measurement PEO attainment via qualitative method to fulfill Washington Accord Accreditation Criteria: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2012,6(4):400-407.

[9]Liew C.P.,Puteh M.,Mohammad S. Best practices in Washington accord signatorie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omputer and engineering,2014:278-282.

[10]Chen,X.Q.,Chase,J.G.,Wang,W.,Gaynor,P.and McInnes,A.I. Embedding Design Projects into 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Education. Chongqing,Chin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EIT 2010),2010,(9):17-19.

[11]O'Steen,B.,Brogt,E.,Chen,X.Q. and Chase,J.G. Using “system sensing”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curriculum. Orlando,FL,USA:3rd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ETI 2010),2010,29 Jun-2 Jul .

机械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12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检测管理

引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起重机械在建筑施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建筑起重机械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起重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但是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却止步不前,并且相对发达国家比较落后,也导致在建筑起重机械施工中发生的事故日益增加。如何有效的降低建筑起重机械在施工中出现的事故问题,近年来国家和社会也日益的重视起来,并且也颁布了相关法律。

1目前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现状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统计,2011~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540起、死亡3208人(见表1)。与建筑施工机械相关的事故共发生了681起,死亡823人,分别占事故总数的26.8%和25.7%,占比超过了1/4,所占比例很高。2011~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131起、死亡529人。与建筑起重机械相关的事故48起,死亡178人,平均每年发生9.6起、伤亡35.6人;平均每起伤亡3.7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事故总数的36.6%和33.6%(见表3),占比超过1/3。所占比例超过总数占比。2016年前3季度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21起、死亡76人。与建筑起重机械相关的事故8起,死亡30人,平均每起伤亡3.8人,仅3个季度就已经远远超过2015年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这些事故分别占较大及以上事故总数的38.1%和39.5%,占比也均超过前五年平均占比。从以上数据看出全国与建筑起重机械相关的事故数量及比例居高不下,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事态。

2起重机械安全技术面临的问题

2.1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老旧

发生机械设备老旧的原因是没有定期维修和保养,从而导致安全隐患不断,事故隐患延续。但长此以往的不维修养护,使得维修成本逐年增高,加之起重机械设备老旧需要更换的零件过多,甚至超过使用年限达到报废年限,更是导致了维修费用高昂,直接对大型施工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2.2建筑起重机械缺乏专业

监理人员目前现场勘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农民工在进行岗位培训,没有基础知识,培训也是一知半解,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再则,岗位证书人员和实际工作人员不是同一个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而,建筑起重机械严重缺乏专业监理人员,且这批人还必须经过上岗专业再培训完成初级监理任务之后,才能进一步确保起重机械质量安全。

2.3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存在漏洞

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寿命没有准确日期,这都是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记录资料体系。设计寿命、使用工作等级和级别,还有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操作维修保养工作等因素都是通过制度来影响科学安装拆卸的进度。再则,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使用荷载量以及使用次数不区分工作态度或生活态度下所不同承受频率的荷载量,此时还需要设计正确的工作循环次数和工作级别限制,若想直接控制建筑起重机械使用能力,就必须增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

3起重机械的安全测试

3.1常规检测常规测试

即是依据国家颁布的安全技术检测纲要和各类企业检测流程确定,主要以下几种:①是金属结构检测,大致分为三类:焊缝检测、连接处检测、结构安全性能检测;②安全措施装置检测,主要包括超载保护装置、矩形制动装置、施工位置上下限制装置、保护装置、缓冲器装置;③试运行检测,这一项又包括空载检测、静载检测和动载检测三种。

3.2特殊检测

特殊检测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检测工具,面对常规检测中出现的疑惑点和难点进一步进行检测,具体检测仪器有:焊缝无损伤检测仪器、金属构型检测仪器、金属压力测试仪器、化学材料分析和机械能力检测仪器、机械零部件检测仪器、承重结构性能检测仪器等等。

4加强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

4.1加强安装与检测力度

起重机械安装对伍的要求普遍较高,每个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自我创造能力。安装对伍在安装前必须做好针对该项工程的施工前期检测,依据规范严格进行。特别是隐藏工程,验收记录必须更加准确的做好,进而方便以后编写自检报告说明。安装完成后,还应该适时的定期进行复检测,并由企业内部聘请监理人员进行统一检测,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荷载检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及使用。

4.2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再培训

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持证上岗再培训是由建筑施工起重机械本身具备的独特性能而决定。因而,监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内部自产技术、项目负责人以及安装排除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考核和岗位再培训。比如,在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进行中,承包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必须拥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或专业能力职称,对应的安装排除专业人员也必须具备起重机专业作业资格认证书才能进行上岗工作。

5结语

由于起重机械设备的功能和结构相对复杂,因而必须考虑其自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若想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尽可能避免各级领导干部对起重机械安全的管理认识。所以,都要从严格源头生产作为学习重点,以此来维护入围选手,从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苏业金.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5):200.

[2]潘友杰.浅谈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控制[J].安徽建筑,2016(4):315~317+332.

[3]高建生.论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5(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