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4:36
关键词:机械制造; 自动化技术;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优势
1、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高
机械制造自动化大多采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机械化设备,由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大大减少了因人为失误带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现象。在机械制造生产中,由自动化控制人员启动自动化控制系统,系统就会严格按照事先设定的生产流程进行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保证了最佳工作质量。
2、安全可靠性高
不论是自动化控制系统还是自动化设备,一般都自带事故报警、自动诊断处理等功能,当生产过程中遇到事故时,就减免了人身伤害的发生,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另外,自动化设备多采用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相比于传统机械设备,它不存在机械磨损,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大提高,保证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3、改善行业的劳动形式
随着机械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增加,人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转化为高知识、高技术性的脑力劳动,机械制造的产品也愈趋向于技术密集型,在改变机械制造行业的劳动形式的同时,也大大促进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4、节约能源消耗
节约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应用,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5、自动化技术应用面广
抛开机械制造自动化产品不谈,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包括自动校验、自动保护、自动报警、自动处理等,不仅仅适用于机械制造业,同样可以应用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领域,其优势也同样显著。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作用
1、机械自动化是一种新的具有明确范畴的技术领域。这种技术是主要应用于工业,能够大大地提高制造业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国民经济生产部门通过采用该种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节约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从而提高其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在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自动化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机械自动化技术够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自动地实现预先设定的某种过程,实现不同零件制造的自动转换,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第三,机械自动化是用计算机控制生产的过程,能够做到标准化、精准化生产,不仅可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耗损,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2.1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信息系统
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包括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产品数据库系统、工艺辅助设计等。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指辅助工程师通过计算机的相关设备和图形设计软件对机械部件以及构造进行设计;工艺辅助设计主要是优化和提高产品的生产工艺,增加其标准化程度;辅助制造主要是指采用计算机的数值控制技术,在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中控制生产;产品数据库系统主要对计算机在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系统化地管理。
2.2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物资供输系统
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物资供输系统能够自动将机械制造中所需的成品与各种原材料输送到具体的、预定的位置。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物资供输系统主要由自动化软件系统、自动输送设备、单机自动装置等组件构成,它是机械制造自动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细分系统。
2.3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能够自动的装卸机械的相关组件,自动地、持续地循环工序。机械制造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系统不但可以减少机械在生产过程中人为操作的失误率,还能够代替工人的体力劳动,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提升产品的质量。
2.4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设备装配系统
设备装配系统是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设备装配系统能够将特定形状与规格的机械零配件通过预定设计好的技术要求,实现组装、搬运、试验、调试、验收等步骤,从而形成一套能够进行自动生产制造的流水线。自动化设备装配系统的应用时现代化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不但取代了人工循环复杂的装配工作,还提高了机械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5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检测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中不断地运用到各种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复杂的加工设备和新型的材料与部件,增加了产品检测工作的难度,仅凭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机械产品高精度工艺水平的检测要求,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时机械制造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应用较多的检测技术包括有:具有多判断系统的智能设备诊断技术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电流信号、时序的识别检测技术。
三、 新形势下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新趋势
1、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全球化
近年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很多知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频频落败。还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迅速加快和流行,更是刺激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使其激烈程度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化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得以全球化发展。
2、 机械制造技术数字化
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制造的快速应用,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机械制造业的用户都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平台来信息,机械制造企业也通过网络来寻找和开拓市场。在这样一个数字化制造环境下,机械制造自动化各项技术的发展找到了一个虚拟化的数字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在产品开发阶段模拟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各个流程的全部内容,检验产品的性能以及市场适应能力等。
3、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绿色化
“绿色环保”是新时代的一个最大话题,环境的保护现在已经升级为全球化的重大问题,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要引起重视。人类要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开始,促进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制造自动化应该从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到产品的制造阶段以及销售和使用、维护等阶段都充分地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特别是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等各个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同时,我们不仅要保护自然环境,还要保护生产者的生产环境。在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理论被人们广为接受和推广的今天,为生产者创造一个绿色的生产环境也是社会所激励和倡导的。
结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一门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与应用,机械制造业实现加工对象地连续自动生产和生产过程的有效优化。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手段。而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我国机械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部门的技术进步与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周一鸣,索春英.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2).
2.液压支架大流量安全阀动态特性仿真焦黎栋,廉自生,JIAOLi-dong,LIANZi-sheng
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基于IUKF的非线性状态估计郭平平,贾建芳,GUOPing-ping,JIAJian-fang
4.掩护式支架平衡千斤顶液压回路分析马利平,廉自生,MALi-ping,LIANZi-sheng
5.一种灭火弹阵列发射炮架虚拟样机的仿真研究田海宁,王克印,李涛,陈雪礼,TIANHai-ning,WANGKe-yin,LITao,CHENXue-li
6.城市生活垃圾压缩处理站举升机构的分析与优化张月金,李刚炎,李响,涂鸣,ZHANGYue-jin,LIGang-yan,LIXiang,TUMing
7.基于2005的钣金件设计系统的开发王红涛,廖敏,WANGHong-tao,LIAOMin
8.基于ADAMS的连续采煤机履带行走装置的仿真研究梁健,常宗旭,刘混举,丁志勇,LIANGJian,CHANGZong-xu,LIUHun-ju,DINGZhi-yong
9.混沌w的简化粒子群算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刘瑞芳,LIURui-fang
10.组态王与多DSP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刘进,于海生,董森林,LIUJin,YUHai-sheng,DONGSen-lin
11.基于构件理论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研究陈黎丽,李柏林,何朝明,王凯,CHENLi-li,LIBai-lin,HEChao-ming,WANGKai
12.MSC.Marc在流场分析中的应用程晓蒙,李永堂,雷步芳,CHENGXiao-meng,LIYong-tang,LEIBu-fang
13.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自动机信号降噪方法陈慧慧,郑宾,CHENHui-hui,ZHENGBin
14.UG/OpenAPI在液压支架双伸缩立柱参数化设计中的应用郝志琼,刘混举,祝炳梁,胡大龙,郭丹丹,HAOZhi-qiong,LIUHun-ju,ZHUBing-liang,HUDa-long,GUODan-dan
15.考虑装配误差的齿轮动力学接触仿真研究孙志星,李文斌,SUNZhi-xing,LIWen-bin
16.基于UG的机构运动仿真和分析李锐,LIRui
17.驻训场地网络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树志,廖述剑,WANGShu-zhi,LIAOShu-jian
18.基于AWE的迫击炮身管散热分析与优化梁军华,LIANGJun-hua
19.基于CATIA的车门总成三维设计及机构动态模拟季伟,张瑞宏,薛学彪,赵映,JIWei,ZHANGRui-hong,XUEXue-biao,ZHAOYing
20.新型电控制动操纵系统硬件的实现与仿真研究袁莉,沈辉,宗胜强,YUANLi,SHENHui,ZONGSheng-qiang
21.基于ANSYSWorkbench的变速器箱体轻量化分析张小坤,陈晓峰,殷明贵,ZHANGXiao-kun,CHENXiao-feng,YINMing-gui
22.基于单片机的密集架系统设计与实现王爱成,李文斌,梁义维,WANGAi-cheng,LIWen-bin,LIANGYi-wei
23.弯管零件逆向设计方法的研究张宇龙,宁涛,ZHANGYu-long,NINGTao
24.阶梯型变幅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王燕忠,吕明,王时英,WANGYan-zhong,LVMing,WANGShi-ying
25.刮板输送机圆环链的包络曲面方程徐衍振,杨兆建,王淑平,王学文,XUYan-zhen,YANGZhao-jian,WANGShu-ping,WANGXue-wen
26.齿轮转速对齿轮传动接触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潘登,亓秀梅,高创宽,PANDeng,QIXiu-mei,GAOChuang-kuan
27.相似定律在离心泵设计中的简易应用高红斌,张汝琦,孙楠,杨了,GAOHong-bin,ZHANGRu-qi,SUNNan,YANGLiao
28.远红外真空干燥设备的设计与优化郁雯霞,任建清,YUWen-xia,RENJian-qing
29.地毯簇绒机成圈运动的非简谐方式时间配合王吉,李文斌,WANGJi,LIWen-bin
30.大型集中补脂系统的控制与应用赵灵,ZHAOLing
31.LDFQ650型分切机放料机构改进李会荣,谭博,LIHui-rong,TANBo
32.一种水下声辐射膜板压力自平衡装置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刘栋,LIUDong
33.关于敲击法测量材料固有频率及弹性模量的研究胡玉勇,吕明,王时英,HUYu-yong,LVMing,WANGShi-ying
34.钛合金化学镀耐磨涂层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张祖军,ZHANGZu-jun
35.P31B铜合金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的研究付甲,李永堂,FUJia,LIYong-tang
36.铜与不锈钢的氩弧焊接的显微组织分析张志俊,纪花,邵文明,ZHANGZhi-jun,JIHua,SHAOWen-ming
37.罩式退火中钢带表面氧化缺陷分析魏烈省,WEILie-xing
38.超声波珩齿加工理论及实验研究高晓旭,梁国星,王时英,吕明,庞明鑫,GAOXiao-xu,LIANGGuo-xing,WANGShi-ying,LVMing,PANGMing-xin
39.3Cr2W8V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指标试验研究侯鹏,李永堂,宋建丽,HOUPeng,LIYong-tang,SONGJian-li
40.基于神经网络的切削用量选择方法研究于明,YUMing
41.基于EMD和Hilbert包络谱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石文磊,陈兴明,袁海龙,SHIWen-lei,CHENXing-ming,YUANHai-long
42.神经网络在车辆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胡俊香,王福明,HUJun-xiang,WANGFu-ming
43.炼镁还原罐高温失效分析高树锋,高向华,卫英慧,GAOShu-feng,GAOXiang-hua,WEIYing-hui
44.卷烟包装图像识别检测技术王磊,张疆,邹玉胜,WANGLei,ZHANGJiang,ZOUYu-sheng
45.基于ANSYS的刮板输送机中部槽轨座故障诊断张强,梁义维,刘青康,ZHANGQiang,LIANGYi-wei,LIUQing-kang
46.松耦合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研究庞明鑫,高晓旭,王时英,吕明,PANGMing-xin,GAOXiao-xu,WANGShi-ying,LVMing
47.基于智能仪表的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令朝霞,LINGZhao-xia
48.基于ARM的蓝牙数据通讯系统的研究顾剑锋,肖轶,张海霞,GUJian-feng,XIAOYi,ZHANGHai-xia
49.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马月川,郑晟,MAYue-chuan,ZHENGSheng
50.Allen-BradleyPLC在铝挤压机控制中的应用张冬梅,ZHANGDong-mei
51.基于高层建筑火灾特点的防火设计应用与研究涂文娟,吴鹏,TUWen-juan,WUPeng
52.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双向可控恒流驱动电源的研究马志新,MAZhi-xin
53.四自由度写字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张新伟,孔庆忠,马晓花,ZHANGXin-wei,KONGQing-zhong,MAXiao-hua
54.基于AVR单片机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赵娟娟,郝继飞,刘会娟,李航,ZHAOJuan-juan,HAOJi-fei,LIUHui-juan,LIHang
55.机器人在车辆减振器焊接中的应用陈国樑,CHENGuo-liang
56.免疫遗传算法在配电网无功优化中的应用杨建新,杜永贵,YANGJian-xin,DUYong-gui
57.Sepam系列在钢厂中压微机继电保护系统上的应用余鹏,魏青轩,郑晟,YUPeng,WEIQing-xuan,ZHENGSheng
58.基于PLC的水晶研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刘涛,刘漫丹,LIUTao,LIUMan-dan
59.基于PC与PLC的全液压转向器检测台自动化研究戴文文,刘爱博,吴鹏,DAIWen-wen,LIUAi-bo,WUPeng
60.四自由度写字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马晓花,孔庆忠,马卫民,张新伟,MAXiao-hua,KONGQing-zhong,MAWei-min,ZHANGXin-wei
61.基于逆向工程的曲面零件重构及NC加工高晓芳,GAOXiao-fang
62.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测试程序自动生成设计何湘智,郭得广,王荣春,HEXiang-zhi,GUODe-guang,WANGRong-chun
63.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套筒滚子链传动优化设计张元通,ZHANGYuan-tong
64.PLC系统抗干扰的研究张学一,ZHANGXue-yi
65.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典型零件在双主轴双刀塔车削中心上的加工唐霞,谢利民,TANGXia,XIELi-min
66.数控车削宏程序编制探讨张迎春,徐绍军,ZHANGYing-chun,XUShao-jun
67.基于MTX的弧齿锥齿轮铣床控制过程优化郭渝萍,GUOYu-ping
68.CS5532在基于ARM7的称量系统中的应用苗丽丽,MIAOLi-liHtTp://
69.数控车削中刀具半径补偿的矢量分析和应用郭宝珍,GUOBao-zhen
70.液压系统中气泡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孙畅,SUNChang
71.智能型磁控软启动器的设计周奎,ZHOUKui
72.轴系振动分析系统在旋转机械中的应用司红波,SIHong-bo
73.超重型刮板输送机刮板链的状态检测技术乔日华,刘混举,梁健,QIAORi-hua,LIUHun-ju,LIANGJian
74.基于Geomagic的实体模型逆向重构张军,梁楚华,ZHANGJun,LIANGChu-hua
75.油田井下压控开关应用与分析朱志伟,樊军,谢媛媛,ZHUZhi-wei,FANJun,XIEYuan-yuan
76.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黄磊,HUANGLei
77.基于ERP的全面预算实现企业信息化王青海,WANGQing-hai
78.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的实施与应用潘新,PANXin
79.金属切削刀具及工具系统的新发展王一江,张晓艳,庞学慧,WANGYi-jiang,ZHANGXiao-yan,PANGXue-hui
80.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概念与设计方案吴韶建,陶元芳,WUShao-jian,TAOYuan-fang
81.系统柔性度量方法的研究杨景梅,YANGJing-mei
82.液体粘性联轴器在四轮驱动车上的应用董亮,杨世文,DONGLiang,YANGShi-wen
1.基于小波变换和波形特征分析的峰电位分类林孟辉,岳林,LINMeng-hui,YUELin
2.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耦合振动仿真分析王臻,王世杰,许增金,WANGZhen,WANGShi-jie,XUZeng-jin
3.铰接式自卸汽车U形架有限元分析杨茵,郜小民,郭志军,李联辉,宋艳芳,YANGYin,GAOXiao-min,GUOZhi-jun,LiLian-hui,Songyan-fang
4.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免疫PID控制徐传忠,王永初,杨冠鲁,XUChuan-zhong,WANGYong-chu,YANGGuan-lu
5.超磁致伸缩功率超声换能器振动系统分析李寅博,曾海泉,LIYin-bo,ZENGHai-quan
6.空气轴承式板形仪对单位阶跃信号的动态响应分析李华川,张群生,LIHua-chuan,ZHANGQun-sheng
7.基于ANSYS的AZ31镁合金MIG焊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孙俊峰,刘翠荣,吴志生,SUNJun-feng,LIUCui-rong,WUZhi-sheng
8.双摇杆驱动清粮筛的运动仿真与参数优化赵建平,ZHAOJian-ping
9.基于峭度的运行模态分析中谐波的识别方法李怀鹏,岳林,LIHuai-peng,YUELin
10.基于UG的冲压机参数化建模及运动仿真李波,LIBo
11.基于MATLAB的无人机六自由度仿真与研究何湘智,王荣春,周伟,HEXiang-zhi,WANGRong-chun,ZHOUWei
12.插床六杆机构的Simulink运动学仿真杨绿云,郭飞,YANGLv-yun,GUOFei
13.基于ADAMS的液压冲击破碎防堵装置的运动仿真王志刚,寇子明,WANGZhi-gang,KOUZi-ming
14.平面组合连杆机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田发达,姚养无,武俊明,TIANFa-da,YAOYang-wu,WUJun-ming
15.高级杆组运动分析及应用研究代立明,孙宝玉,张福生,DAILi-ming,SUNBao-yu,ZHANGFu-sheng
16.基于ANSYS的数控铣床主轴套有限元分析陈寿风,田国富,杨林,CHENShou-feng,TIANGuo-fu,YANGLin
17.基于ANSYS的数控铣床主轴架的模态分析陆淼,杨林,王涛,LUMiao,YANGLin,WANGTao
18.焊点耦合方式对微硬盘悬臂梁建模精度的影响周丹,ZHOUDan
19.虚拟装配快速碰撞干涉检验算法的研究康文利,周学辉,KANGWen-li,ZHOUXue-hui
20.应用ImageWare11解决人工牙邻面干涉问题的方法寇小希,董金城,KOUXiao-xi,DONGJin-cheng
21.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六梁桥式起重机刚架结构分析何洋洋,赵星,HEYang-yang,ZHAOXing
22.起重机伸缩臂变量化建模与有限元分析曾成奇,卫良保,ZENGCheng-qi,WEILiang-bao
23.MIMO技术在短波通信基带处理中的应用尹旭琴,李仰军,YINXu-qin,LIYang-jun
24.基于ANSYS的矿用圆环链焊接缺陷的有限元分析李洋,梁义维,俞晓峰,LIYang,LIANGYi-wei,YUXiao-feng
25.基于CAXA的旋钮型腔模的建模与数控加工编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黄桂芸,胡伟,HUANGGui-yun,HUWei
26.摩托车车架模态分析柳小桐,LIUXiao-tong
27.整体式刀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王利民,WANGLi-min
关键词:机械制造规模;机械设备;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V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
1自动化机械制造规模
1.1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4类
(1)自动化制造单元。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具有设置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和一种产物,其特点是实{目单机自动化化及自动化,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2)自动化制造系统。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及人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
(3)自动化制造线。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自动化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自动化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
(4)自动化制造工厂。FMt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1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自动化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自动化化及自动化。
2 机械设计的过程
2.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1)需求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 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3.2 安装调试使用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阶段是设计研制过程的最后阶段,设计研制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效果如何,在此阶段能见分晓。在此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施工现场,对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控,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一阶段也是设计人员积累经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阶段。机械设备设计的合理与否,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和可能,都可以通过该阶段的工作获得答案和信息。对设计人员设计水平、处理现场问题能力的提高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安装、调试结束后,紧跟着要进行试产鉴定,通过设备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价或产品质量的检验,确定机械设备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鉴定通过后,必须尽快整理出与使用、操作、维护相关的机械设备的各种说明、图纸等技术资料,对操作工及维修工进行培训。同时,要注意专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员工培训完成、所有必须的技术资料整理齐全并交付机械设备使用部门后,机械设备便可投入使用。
结语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国策,使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大国。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已成为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非常紧缺,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引言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机械工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了机械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最具影响力和经济价值的科学技术之一。随着人们对生产与生活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求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将会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应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1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征
机械自动化技术自出现以来,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很多便利,不仅实现了机械制造效率的大幅提高,还有效降低了机械制造的成本和时间,实现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逐渐突破了机械制造行业的限制,开始在机械工业的其他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与应用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
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征是十分鲜明的,它是机械生产质量、企业生产成本和制造工期的有效统一,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竞争性和发展潜力,使工业生产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使工业生产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提高工业生产的精度和质量,降低了生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了生产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提高了机械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2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信息流的自动化
信息流的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指的是设计人员综合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设备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工作;计算机辅助制造指的是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生产制作系统以及过程中的应用,其核心是数控技术,即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则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之间的桥梁,能够优化工艺设计,提高工艺编程的质量和效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指的是对设计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
2.2 加工系统的自动化
对于机械加工生产中的很多重复性的劳动或者危险动作,可以借助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建立自动化的加工系统和程序,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提高产品生产的合格率,还可以降低人工劳动中的失误和危险因素,使人从繁重的机械劳动中有效解放出来,提高机械加工的效率,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2.3 物流系统的自动化
在机械制造与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大量原材料和产品的供求与运输,不仅需要把原材料运输至加工地点,还需要将成品运输到储存或运输地点,在这个过程中,运输的效率和连续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保证机械加工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机械制造与加工的连续性,例如自动输出系统、单机自动装置等。
2.4 检测过程的自动化
随着社经济的发展,对机械产品生产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精度的机械零部件使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品质量检测的难度,人工检测的传统方法已经很难满足高精度检测的需要,这时如何保证和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提高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就成为尤为重要的问题。借助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自动化检测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实现对机械生产与加工各个环节的准确检测,提高了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2.5 装配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通常是由若干不同零件组成的,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顺序,装配系统的自动化,可以克服传统人工装配中的很多问题和弊端,降低产品生产的时间需求,提高机械装配的质量和效率,这已经成为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
3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绿色化
在机械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能源紧张、生态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研究和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时,一定要考虑到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绿色化发展,想方设法降低机械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和噪声污染,实现机械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必然会综合考虑到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消耗等问题,从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一直到产品的回收管理都会深入贯彻“绿色化”的发展理念,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实现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实用化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最根本的目标还是在于应用,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尤其是随着国家对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理性”,不再盲目求快,而是更加注重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实用性,追求更多的实际经济效益。因此,针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规模小、基础薄弱、自动化水平低、应用范围相对有限、缺乏经验和技术等问题,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逐步跨入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在建设机械自动化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可以先从简单的技术做起,逐渐的建立起自己的机械自动化生产体系。此外,在对国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引进时,要避免盲目性,要真正了解其理论基础,研究和吸收技术的精髓之处,结合我国企业机械生产的实际需求,创造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机械自动化理论。
3.3 信息化
从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必然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要逐渐向网络化和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整合与优化,大大提高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这主要体现在模式信息的处理方式上,可以借助计算机对生产数据、图形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和分类,更好地满足了机械生产与制造的需要。借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进产品设计、材料选择、零件制造、生产规划、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环节的建模与仿真,提高机械自动化的信息化程度。
3.4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它将人脑功能的研究分析结果应用于机械生产中,大大提高了提高机械生产与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在未来,随着机械制造工业的日益精密和复杂,人工智能将会在机械自动化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共同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会代替人工完成更多危险、复杂和精密的加工任务,实现机械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智能化。
4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着眼于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前景,加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科研力度,推动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探索出真知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体系,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柏森.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的要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3).
[2]刘冲,李广学,李佳亮.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1(26).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62-01
前言:机械自动化技术以其高效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出错率成为我国加工型产业和农业生产中必备的应用选择。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进步速度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对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有着突出的贡献。现阶段,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较之发达国家相比,应用领域和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由此,研究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提高应用效率,是制造产业和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前景的要求。
一、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技术的应用有了更高的需求。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使得相关的机械自动化技术顺利引入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加工型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无论是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生产还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现阶段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
首先,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起步晚,起点低。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虽然从引进到应用再到自主研发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及国际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相比,仍处于落后的局面,急需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的推动使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得以提高。其次,传统的生产模式不利于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阶段我国加工型产业中,中小企业是一支大军,占很大比重,这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引进机械自动化技术,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给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推广带来阻碍。最后,我国的机械自动化理念水平低,管理思想和技术进步缺少积极动力。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加之生产管理的理念落后,使得本就水平不高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更是难以进步发展[2]。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步的提高技术水平,学习技术精髓,创新技术应用,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生产的目标。
二、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领域分析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从大体上来看主要是工业生产上的应用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中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是主要的应用领域,所占比重较大。
1、工业生产领域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步,在工业生产领域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机械自动化技术包括生产自动化、装配输送自动化、信息化的自动生产流程、高标准的自动化检测等。例如: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在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中,从原材料的添加,到个技术工序的处理,再到最后的完结工序及质量检测工序等都由专业的自动化技术及机械完成,较为突出的例子为自动化食品加工生产线,只要提供充足的原材,生产线就会从加工到生产再到包装装箱等一次完成,只要做好最后的质量抽检工作就能满足食用需求[3]。
2、农业生产领域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中,主要以大型的播种、收割机为代表,同时涵盖了农作物大棚种植的自动化管理、温度、灌溉的自动化调节等细化应用。典型的代表为我国东北的农业主产区,广阔的东北平原上各类型的大型自动化器械完成了从播种到撒药到收割90%以上的生产作业,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规模大大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精细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也得以大力开展,例如:蔬菜种植大棚。棚内采用机械自动化的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化的技术进行实时的温度、湿度调节,及时灌溉,自动化的遮阳及保温幕布能够保证充足的采光和棚内的温度适宜,保证棚内作物的高产丰收,保证农民经济效益。
我国的机械自动户技术除了在工业和农业中广泛应用外,在服务型的第三产业等也开始了应用。如物流运输中的自动整理装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保证物品的安全[4]。
三、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良好,应用领域待开发区域较多,因此,要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理念上进行重视,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自主创新,在应用的过程中注意绿色环保的应用理念,使我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规模得以高质量的提升。
1、提升理念,全面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要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首先从理念上就要进行革新。破除旧的传统理念,充分认识机械自动化技术对生产、管理、人工成本节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同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应该是全面的,不能片面的强调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应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全面的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收益,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2、保证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适用和价值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保证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生产需求相适应。不能盲目的进行自动化技术的引用和设备的引进,避免不符合实际需求的浪费,节约社会资源。只有科学合理的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才能保证机械自动化对价值创造的提升[5]。
3、加强自主创新自动化技术应用
自主创新是我国近年来各行各业发展的热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要根据我国产业的现状和需求进行自主创新,保证自动化机械的核心技术不断更新完善,缩小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自动化机械的技术含量,为我国的实际生产需求提供适用性强的自动化机械及技术。
4、注意应用的绿色环保,保证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绿色环保的意识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识和认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这一方面的要求。保证机械自动化应用的绿色环保,不因生产加工的机械自动化给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造成压力和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总之,以一名高中生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良好,带开发的领域较多。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中,要积极的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同时要全面的开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社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使机械自动化应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英.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J]. 科技传播,2015,24:40+6.
[2]董玫.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J]. 机械设计c制造工程,2013,02:81-83.
[3]赵红,烟承梅,严纪兰.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5:59-61.
[摘 要]机械工程;自动化;机械制造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292-01
在进行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与自动化相关的内容,是因为接卸工程和自动化是具有内在关系的两个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机械工程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像是各种各样的领域中都会遇到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为我们国家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能源开采等各行各业都会用到机械技术的支持,只有很好的机械技术,才能为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技术支持,同时还会使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十足的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自动化是通过更改传统的技术理念,进行机械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技术,通过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用机器代替手工进行工作,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同时还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通过将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相互的结合,对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在一些高危职业上有很强的积极意义。
1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内涵
1.1 机械工程的内涵
在中国,要用到很多的机械制造工程,只有通过一些机械的制造才能进行一些工作。机械工程是一个与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着很多联系的一个学科,通过进行相互的联系进行机械的制造。在进行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中,依据各种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很多的机械。像是各种粉碎性的机械、动力性的机械,原材料的搬运和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在这些设备中,都是与机械工程紧密相关的设备。同时按照其他的情况进行分类的话,比如进行服务的门类进行分类的情况,可以分为农业的机械、工业的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的机械。在进行机械制造和研发设计,同时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到不同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机械工程会分成若干个相互哦诶和和连接的不同体系。像是机械的研发和制造,同时还要伴随着维修工作的进行,在此过程汇总,各学科进行彼此补充和交叉重叠,形成了相互渗透和促进的科学群进行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交叉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机械工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变成了支持国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工程技术会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进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与进步。
1.2 自动化的内涵
所谓的自动化就是指的是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依靠各种各样的机械记性设定程序或者预先各种各样的指令,让机械进行自动完成一份工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所要要道很少的人力进行人为的干预工作。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自动化产生的目的就是在进行简化日益复杂的机械操作过程中,像是各样的现代汽车的制造和轮船的制造过程中,都会用到自动化进行简化操作。现代化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使用自动化学科,通过对自动化学科的不断完善,加之在进行电子学和应用数学等学科的交叉进行工作,都会通过自动化进行。在自动化的应用中,很多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从原料的采购和生产加工过程中,都会实现了半自动和全自动化的进行,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不仅仅在各样的制造业上,同时还涵盖了科研和国防军工业等领域,推动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的发展。
2 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的关系
现如今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产效率提出了更为高效的要求,这就使得机械工程的自动化技术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密切。在进行机械生产领域进行自动化的过程,会使得机械工业的生产和技术会向着机械自动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同时还会向着机械自动化生产程序的发展中进行迈进。在国外会通过对自动化程序进行设置,会进行一套生产单元标准,通过这个过程进行提高生产工艺的水平,在设计的结构上实现自动化进行安装,促进集成化和自动化的建立和发展。通过这个技术的发展,可以进行自动化发展模式的大量推进,这样就会节约大量的劳动力,使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节约资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 发展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关系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就使得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进行很好的结合开来,现代电脑的使用就为了机械自动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虽然这个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但是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落后型,这样就会影响了机械工程生产的质量。为了实现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的有效结合过程,需要到各类的优质软件和硬件的相互结合和发展。特别是在软件发展层面,要想实现生产无人化、自动化,首先应该推进集成化综合软件和分级计算机操控系统的综合发展。 在巩固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关系, 促进两者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策 略, 重视理论研究, 全面探究现代控 制理论与系统工程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 。同时还要加强重点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充分结合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机械自动化发展的要求,探究现代电子计算机操控技术等的相关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探究各种多用途的自动化装置的使用,开发各类计算机操控系统的使用等工作的进行。
结束语
在进行机械制造时候,要协同机械工程的发展,机械工程行业既是服务部门也是生产部门,同时还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各类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的革新过程,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将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相互进行结合,有利于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优势,这样就会大量节省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自己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适应世代的发展。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盛泽,吴亮,顾红波,何勇等。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的改革[J]试验研究与探究。2005,24(2)。
[2]尹明富,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