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庭教育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

时间:2022-04-30 20:48:34

家庭教育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1

【关键词】传统美德;特点;内容

一、运用通俗、精彩的传统美德故事,能有效改善幼儿不良家庭常规问题

1.传统美德故事的特点

(1)我国是世界历史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代代相传留下来的传统美德故事千百个,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并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教育目的,在这里称之为德目。

(2)故事内容重品德教育、重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真人真事。如“黄香扇枕”“孔融让梨”等典故是教育子女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懂得长辈有序的道理。“立木为信”是教育子女从小要诚实,言而有信。“虚怀智救灾民”是培养幼儿善良的品性。

2.幼儿家庭常规的分类及内容

幼儿家庭常规具体分四类: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学习常规和纪律常规。实验期间对参与联动教研实验园及联手园内42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请家长写出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难于教养的困惑问题及应对方法。经过回执242份问卷整理,总结出家庭常规的具体内容。

(1)生活常规。能轻拿轻放茶杯、碗勺,每天都能按时吃饭,吃饭或吃点心、水果前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把饭菜撒在桌子上或地下,大、小便后洗手。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都刷牙,睡觉前有固定的程序,例如刷牙、换睡衣、听故事、然后亲亲家长道晚安,睡觉前能把脱下的衣服鞋帽放在固定的地方,睡觉时能保持安静。洗澡时有固定的习惯,例如和家长一起唱歌或玩玩具。

(2)活动常规。每天都和同伴或家人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知道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能和家里来的客人小朋友一起玩,团结友爱不争抢,学会礼貌和谦让。喜欢新鲜事物,例如以前没有玩过的玩具或活动,勤于探索和思考,喜欢问问题。每周都和家人一起参加有规律、有计划的活动,例如做游戏、看电影、去公园或外出就餐,知道做事情要有计划。周末早上起床后有固定的活动,例如看一会电视或玩一会玩具。

(3)学习常规。每天都进行与年龄相称的学习活动,例如数数或给图形涂颜色。每天阅读图画书,能认真地看一本书,画画、看书时保持正确坐姿,爱护图书,不撕书、扔书。培养勤于学习读书习惯。能认真听大人讲故事,不做小动作,遇到问题会向大人请教,做到不懂就问。每天都和家长有单独交谈的时间,例如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或晚上睡觉前。外出时会带一些玩具或图书,例如就餐馆等餐时孩子会玩玩具、画画或者看图画书。

(4)纪律常规。等待和家庭成员一起吃水果点心。安静听别人讲话。知道如果不遵守家庭常规有什么后果。知道如果进行下一个活动会被提醒,例如家长说:“在玩五分钟睡觉。”

3.传统美德故事对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教育的应用

李岚清说:“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所有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美德”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和引导。要科学地运用美德故事,从不同的德目中进行思想教育。善于用发现的眼镜看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正确引导家庭常规的具体做法,对孩子产生各自不同的问题可以用相对接的传统美德故事进行正面教育。

例如:家长发现幼儿在活动常规中某一现象(家里来了小客人,不能与其好好相处,不把玩具和水果送给小朋友)发生问题,家长就可以借助“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礼让教育。 在生活常规中发现幼儿由于方法不得当,不小心做错事了,害怕爸爸妈妈说他,于是就说谎不敢承认。家长就可借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进行诚实教育。在学习常规中发现幼儿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玩具,不专心做一件事情,干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就可以用“鲁班学艺”故事进行做事细心教育,借用“囊营夜读”故事进行勤学教育。在纪律常规中出现不遵守时间限制问题,就可借用“鲁迅遵守时间”故事进行说话算话、守时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利用恰当方法,促进幼儿常态化家庭常规发展

1.情境熏陶法

情境熏陶法,就是创建趣味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效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如:家长可利用服装、道具、图片进行讲故事。

2.音乐教育法

音乐教育法,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有段,通过音乐这一艺术的穿透性,有效促学习速度与质量。音乐的渲染,能从人的意识层面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往往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如在讲故事时配上相适合的轻音乐,或在故事中的对白中,家长和孩子进行唱着说,趣味更浓,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绘画表现法

绘画表现法,是艺术教育的另一种表现手法。《指南》中强调,艺术重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在讲故事之前可以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视频,通过视、听觉刺激,故事的情节画面在大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家长可与幼儿一同进行把故事画出来,再讲一讲。

三、优化教育环境,对幼儿家庭常规培养起推动作用

1.创建了合理、适度、宽松、自主的精神文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时候,家长们能够注意到对幼儿的教育张弛有度,创建自由、自主、的空间,保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对幼儿来说家是幼儿的避风港,家长能够掌握好尺度,不要过于严厉、适当即可,给孩子们一个渠道去疏导自己的情绪。

2.家长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方法,提高自己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有效性

家庭是所天然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教师。所以家长的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一,善学、勤学、会用。在实验期间,我园家长能够认真研读我们课题组选编的传统美德故事与教子妙方,仔细观察孩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传美故事寓事渗透;还参加一些国学公益讲座,经常阅读一些与传美教育相关的杂志和书籍,学习其中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等等,并把这些习得的方法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善于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榜样。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崇拜的人物,在模仿过程中逐渐把榜样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所以家长要善于提供良好的榜样。“曾参杀猪”的故事就是家长自身注重修养的一个榜样。

3.幼儿园支持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起畅通无阻的渠道,使教师和家长彼此都能了解到对方在对孩子进行哪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园一般会把教育孩子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到家长通知栏,或通过家长微信平台、家长会等渠道及时呈现给家长,家长可以以此为据简单设置一些与幼儿园相同的环境设施,使家园环境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四、结束语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2

关键词:聋童;早期教育;共享阅读;启示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12-03

2001年,我国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次明确指出“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并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1]。

纵观全球,幼儿的早期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幼儿的早期阅读也逐渐构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同时聋童的早期阅读亦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聋童早期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聋童没有进幼儿园和健听幼儿分享阅读的机会。大部分聋童的童年是和家人在一起度过的。在对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聋童的家长对“早期阅读”的概念模糊,更不知道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阅读。健听的家长更多的困惑是无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由于种种困难的存在,因此聋童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进入小学才开始的。基于此,本文对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机构的聋童早期教育模式进行介绍、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聋童早期阅读教育理念、体系与内容的相应启示。

一、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机构开展的针对聋童开展的“共享阅读”(Shared Reading Project)教育体系

1.基本情况介绍。美国劳伦・克勒聋童教育中心(Laurent Clerc National Deaf Education Center)是加劳德特(Gallaudet)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该中心提供了一套针对聋童的“共享阅读”(Shared Reading Project)体系。这套体系最先由David R. Schleper,Jane Kelleher Fernandes, an和 Doreen Higa于1993年在美国夏威夷(Hawai)创建,1995年Fernandes 和 Schleper将这套体系带到加劳德特(Gallaudet)大学的劳伦・克勒聋教育中心(Laurent Clerc National Deaf Education Center),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共享阅读(SRP)的理念。

(1)聋童阅读十五条原则[3]。十五条阅读原则就是基于聋人家长和教师与聋童阅读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共享阅读紧紧围绕这十五条原则开展。首先在共享阅读中是将故事使用手语进行翻译,这样既练习了手语同时又阅读了有趣的故事。在共享阅读中坚持“语言可视”的原则,确保幼儿同时看到手语、文字、图画。当然在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过渡”:即在重复阅读过程中,逐步实现从“教师讲故事”过渡到幼儿“读故事”,最初一些时间,确保幼儿理解故事,然后慢慢的引导幼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练习上。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幼儿是阅读的主体,选择阅读题材以及先进行哪些部分的阅读,这些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指导教师、家长,在带领幼儿开展阅读时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指导教师需注意调整手语的风格与故事相适应,同时讲述故事时与现实相结合,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还要进行眼神的交流,以及使用注意策略来吸引孩子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此外阅读环境也是成功开展阅读的重要环节,提供一个积极的没有压力感的环境,使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下阅读,鼓励幼儿大胆讲出自己读故事的心得体会,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2)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长了解自己孩子,也是最适合的教育者。家长对聋童的引导、教育直接影响其以后的成长。通过共享阅读,既可以促进幼儿与家长的交流,也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6]。

(3)把故事带入生活。通过故事孩子既可以了解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还可以培养丰富的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在家长为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聋童、听力障碍儿童的手语、口语表达能力会增强。家庭教师把故事带入家庭,也让聋童的家庭有了更多美丽的故事[7]。

(4)多种支持。共享阅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分享”,不是一个人独自阅读,而是在多人参与下展开的。家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家庭教师深入到每个家庭,去教授家长如何给聋儿有效地阅读和分享故事。家庭教师帮助家长克服心理障碍,熟练的使用手语并能够熟练翻译书面语言。大部分开展这样的共享阅读的家庭教师都是聋人。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家长可以更顺利的与孩子开展阅读。有了家庭教师的指导,家长的陪伴,聋童的阅读阻力便大大减少了[8]。

3.分享阅读的实施。

(1)聋人家庭教师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家访。这样的家访是为了给各个家庭提供方便,家访时双方约定时间,最好定在晚上或者周末,确保家访的有效性。家庭教师教授家长怎样用手语去给孩子讲授孩子喜欢的故事。

(2)家长练习用手语讲授故事,同时家庭教师给予一定的反馈。

(3)家长给聋儿讲述故事时,家庭教师观看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4)家庭教师为这个家庭留一个“家庭书袋”。这个书袋包括一本书、为练习用的DVD、一个书签以及一个指导手册(和幼儿的阅读结束后开展的活动)。

(5)在这周内,家长反复给儿童阅读故事。如果家长忘记了相应语言手语的表达,可以看DVD(手语视频)以强化、加强学习。

(6)家长将讲故事的次数记录下来,并将遇到的问题也记录下来,这样家庭教师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可以帮助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下周家庭教师又会带来新书,新一轮的阅读又开始了。

4.分享阅读效果探讨

(1)聋童。首先聋儿对阅读更有兴趣。在家长带着聋儿阅读时,其会集中注意力。这些聋儿给父母拿书、指出上面的图片,在家长阅读时他们还会找出相应的文字,对故事进行讨论并想保留他们自己很喜欢的图书。其次幼儿的手语技能有很大改善。他们可学习更多的词汇,而且一些聋儿开始使用更多的手语拼读。此外,儿童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挫败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大大改善了。

(2)家长。家长是分享阅读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在与孩子分享阅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

首先家长的手语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手语词汇量、流畅度都大大提高,在与孩子交流时也越来越顺畅。其次家长习得了指导孩子阅读的技巧,包括:怎样放置图书;在阅读时在哪做记号;如何进行角色分配;怎样很好的表述故事等等。此外家长接受了孩子“聋”的现实。他们视家庭教师为自己的榜样,在与聋人接触时他们更加坦然,而且也慢慢的理解聋人文化[9]。

(3)家庭教师(聋人)。聋人家庭教师成为聋童与家长交流的桥梁。聋童容易接纳聋人教师,聋人教师在教授家长阅读技巧的同时,一举一动也会对聋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家庭教师也会从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传授经验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成长、历练。

5.在学校中开展分享阅读。分享阅读主要是在家庭中展开的,但其顺利运行则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配合。学校是分享阅读顺利开展的强大后盾。

在学校中开展分享阅读项目,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与支持。接下来就要对学校教师、家庭教师、父母或其他教养者开展培训,主要学习如何应用十五条原则开展分享阅读;指导、培训聋人(成人)怎样做好家庭教师,辅导聋童家庭阅读;指导父母、教养者、教育者组建高表现团队,为聋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10]。此外,学校还需考虑资金问题,用来支付家庭教师的辅导费用以及购买书袋等教具所需的资金。

二、对我国聋教育的启示

在我国教育大环境、大背景下,聋童早期教育的开展,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多角度、全方位的通力合作。

1.理念的转变。纵观全球教育发展现状,特殊教育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状况、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聋人在我国特殊需求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聋人的早期教育关系到聋人以后的发展,关系到聋人未来的生活品质,当然也关系到我国特殊需求人群的发展,因此聋童的早期教育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2.高表现团队的建设

(1)学校领导。学校,可以成为开展共享阅读的“总指挥所”。无论家庭教师、父母或者教养者都要在学校接受一定的培训,而学校领导就是“总指挥所”的“指挥棒”,负责家庭教师的分配,家长意见的反馈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共享阅读项目能否成功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合理的安排、科学的支配有效资源。

(2)家庭教师。家庭教师是父母与聋童的桥梁。建议家庭教师由聋人担任,因为聋人教师对聋童有更深入的了解,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更明白聋童的困难在哪里。而且,聋人教师会较容易被聋童接受,一些聋童会产生“榜样意识”,视聋人教师为自己的榜样,这样能引导聋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但是就我国聋童教育发展的现状而言,聋人教师的数量很少,因此建议在聋校对听人教师进行辅导。聋校听人教师在与聋生交流时基本达到“无障碍”,听人教师进入聋童家庭,可以减少与健听家长的沟通障碍,但是需加强与聋童的交流,以及对健听家长的手语辅导。

(3)父母或教养者。父母或教养者,是聋童早期阅读的直接参与者。聋童能否有效地进行阅读,家长或教养者的引导、支持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家长或教养者应严格遵循早期阅读原则,虚心向家庭指导教师学习,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学习手语,沟通无障碍,才能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所谓“高表现团队”,在这里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家庭教师、父母或教养者的最优组合。最优组合,可以为聋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高表现团队的建立,可以使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

3.丰富“支持”内容

(1)资金保障。目前我国早期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接受早期教育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聋童家长若聘请家庭教师或在学校接受培训,需支付一定的费用。考虑我国特殊需求人群的家庭状况,建议政府为聋校提供一些财政支持,同时吸纳社会爱心基金,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加资金来源,为聋童家庭减轻负担。

(2)早期阅读教材(书袋)的科学化。阅读教材,是聋童开展阅读的主要工具。教材的品质,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教材的编制时应该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教材编制、选择,要考虑聋童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同时还要结合幼儿的特殊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教材,这可以为聋童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不恰当的阅读教材,可能会造成聋童对阅读的反感甚至恐惧。

(3)教康整合―科技辅具的支持。聋童在进行早期阅读时,鉴于聋童状况,可以适当为聋童设置一些辅具,为其有效阅读提供方便。有些科技产品并非聋人专用,但聋人在生活学习中可以选用,如震动闹钟、灯光图示、电脑网络、视频字幕、震动显示器等,这些都有利于聋人的学习及与人交流[11]。

参考文献:

[1]安春芳.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家长的参与[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08,(6).

[2]吴安安(译).温哥华2010年宣言走进聋人参与和合作的新时代. ,2010-11-28.

[5]邱芹.如何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J].科技信息,2008,(17).

[6]Judd Slivka. Connecting by reading--deaf children,hearing parents createbonds., 2010-11-28.

[7]Alison and Troy Talbert. Shared reading project brings stories to life.,2010-11-28.

[8]Glyn Sheridan. How to help a deaf child learn to read. ,2010-11-28.

[9]Linda Delk,Ph.D.,and Lisa Weidekamp,B.S.W.Shared reading project:evaluat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and family outcomes. ccdam.gallaudet.edu/pdf/SRP-SharingResults-ExecutiveSummary.pdf, 2010-11-28.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3

关键词: 家庭 儿童文学 环境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文学教育的重要环境。对儿童进行文学教育,无疑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有助于儿童的精神成长,有助于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等。家长普遍关注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支持鼓励儿童的文学阅读,已经形成了重视儿童文学阅读的精神土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儿童文学阅读的快乐。他们或没有机会接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或没有成年人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文学阅读指导。家庭应成为孩子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场所,不可忽视家庭儿童文学阅读的特殊作用。

一、家庭是幼儿最早的儿童文学教育环境

儿童自出生后,到三四岁以后才进入幼儿园,而家庭对其影响从出生的瞬间就已经开始,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儿童文学的环境。摇篮曲可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儿歌。泰戈尔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学,在他们的心上具有吸引盘踞的力量。”[1]摇篮曲节奏轻柔、音调悠扬、韵律优美,形成静谧温馨的氛围,伴随着轻轻的摇晃和动听的歌声,摇篮中的孩子神经松弛,悄然睡去。其间流溢出一种温馨的母爱,给婴儿一种满足感、安全感和美感。儿歌中的游戏歌也总是与孩子的游戏活动相伴随,孩子们与父母边玩边唱,且歌且舞,可以提高游戏的兴趣,增加欢乐的情绪,协调游戏的节奏、动作,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家长给孩子提供适合阅读的文学作品,比如说图画书、故事书;提供幼儿欣赏的儿童故事节目,比如小喇叭节目,故事磁带、VCD、光盘等,对幼儿来说图画书(绘本)是首选。父母可以以书来代替玩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既有意义,又实用。当家长把孩子喜欢的书送给孩子时,无疑会给孩子一个巨大的惊喜。父母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最好有固定的时间,晚饭以后和睡前是好时光,一次时间不要长,每次10到15分钟,但需要坚持。从父母读文学作品给孩子听开始,逐渐加大孩子自己读的比重。父母每晚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讲完以后父母可以提问,或者让孩子自己提问,一起回忆主要人物、情节,和孩子一起体会人物的心情,猜测后面将发生什么事。孩子在父母的引领下有机会亲近儿童文学,自然会对儿童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父母是幼儿最好的儿童文学启蒙老师

受制于儿童的阅读能力,最早帮助儿童“阅读”文学作品、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实际上是儿童的父母。婴幼儿的文学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文学作品不是他们自己读的,而是父母念给他们听的。儿歌、故事、童话……都是通过父母的朗读,尚未识字的婴幼儿才能得到真正的欣赏。儿童年龄越小,亲子共读的特征就越明显。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培养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父母选取朗读的文学作品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当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耐心地有感情地为孩子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使孩子可以专心感受语言的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的付出终会有满意的回报。

父母往往直接介入幼儿的文学阅读过程,父母的言语讲解是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关键因素。妈妈给孩子讲故事,言语生动浅显,多用象声词,必要时可以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手舞足蹈,调动起眼睛、眉毛、嘴巴乃至脸上的每寸肌肉,讲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孩子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孩子还将通过妈妈对他所说的故事,学会使用语言表达情感、描述事件。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曾多次回忆幼年时乳娘给他讲的童话故事,他说:“这些故事有多么迷人啊,每则都是一部好诗!”[2]我国作家鲁迅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或许,他们最终走上文学之路,与他们儿时打下良好基础是分不开的。试想,母亲在柔和的灯光下,与孩子一起看图画书,母亲向孩子讲述书中的故事……书籍的美丽和亲情的温暖交织在一起,无疑对儿童心灵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将家庭和幼儿园文学教育紧密联系

儿童文学具有认知、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幼儿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接受,在认识上获得知识的增长,在心理上得到愉悦的满足,精神上受到美的熏陶,对其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产生积极的影响。儿童文学焕发着纯洁的童心,弘扬儿童天性,助长儿童本性,对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为此,家庭和幼儿园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都很看重儿童文学,以儿童文学为幼儿终身成长奠基的教育资源。儿童文学是联系家庭、幼儿园最紧密、影响最深广的文学样式。

幼儿在园的时间不是很长,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父母与幼儿的关系是连续的、长期的、稳定的,乃至终生受到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幼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父母的文学启蒙教育。吃饭、穿衣、大小便、洗脸、睡觉、玩耍等,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吟唱或听故事时了解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学教育,使之在不经意中渗入孩子的大脑,润物细无声。如孩子穿衣时,母亲念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孩子一边听,一边学穿衣,增加生活的情趣,像玩游戏似地把衣服穿好了。曾经听过的儿歌、儿童诗、故事,当移到幼儿园正式的学习活动中时,幼儿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增强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获得的文学作品经验,自然成为在幼儿园文学教育学习的基础。

与此同时,幼儿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从一则儿歌、一首儿童诗、一个童话故事……入手,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文学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教师在儿童文学教育中充分发掘文学作品的整体功能,让儿童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语言知识。在文学教育活动中让儿童学习文学语言,增强文学理解,增强文学艺术的想象力,更主要的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能。

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家庭仍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进行文学教育的重任。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正规的文学教育,把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念给父母听,儿童诗朗诵给父母听,童话故事表演给父母看……在父母的夸奖和鼓励下,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内涵不断丰富。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阅读习惯、激起的阅读兴趣、增强的阅读能力,都有利于幼儿的家庭文学阅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幼儿能够真正受益。

儿童是要阅读、要故事、要儿童文学的。父母给孩子最初的故事,最初的快乐、感动,是长大后更丰富的阅读都难以取代的。一个孩子在儿童文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影响到他的一生。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4

尊敬的家长:

您好!

目前已进入夏季,是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高发期。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严防因游泳带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提醒您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您的一点疏忽,都有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伤害。因此请您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也能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从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预防溺水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安全教育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孩子课余放假期间,请您加强对孩子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让孩子做到“四不游泳”,即:一、不在无家长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戏水;三、注意安全警示,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四、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家长要严格教育学生不要到河边、水沟、水渠等有水的地方玩耍或钓鱼(捕鱼),以防不测,造成伤害。

三、教给孩子预防溺水的技能,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如有条件您可以教会孩子掌握游泳本领和溺水自救的能力,还要让孩子知道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不提倡未成年人下水营救溺水者,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时,要学会报警或者呼救大人求救,从岸上或船上施救应先确保自身安全,防止被拖带入水。如发现有学生在水边玩耍或游泳,不管是不是您的孩子,请您能及时进行劝阻,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做好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高高兴兴的上学,平平安安的回家。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幼儿安全教育管理作了明确规

定,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把安全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那为何又频繁地出现各种幼儿安全事故呢?这一方面有幼儿园本身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缺失;另一方面则与家庭教育紧密相关。

一、当前幼儿安全教育管理现状

首先,就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管理来看,在教育内容方面不够全面,幼儿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依旧把学习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而安全教育只作为辅助形式进行。幼儿安全教育具体内容涉及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防触电、防溺水教育,玩具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外出安全教育等多种内容,在每个安全教育栏目下又涉及多个子项目。如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又涵盖了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记、交通安全常识、交通安全习惯培养等内容。如在玩具安全教育中玩滑梯不拥挤,要排队进行;玩秋千时要坐稳抓牢;玩玻璃球时不能放入口、耳、鼻中等。但在幼儿教学中,这些内容都只被当作“附属”进行,造成了幼儿安全意识薄弱。在教育方法上,多以批评教育为主,缺乏示范性、可操作性、模拟性的演示性教学,幼儿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当一些幼儿反复出现不听话现象时,教师就会认为该幼儿是调皮的幼儿,而对自身的教育方法没有更多的反思。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幼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外来务工家庭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频率更高。这一方面是源于此类家庭安全教育意识匮乏,很多外来务工家庭因生计,父母都是早出晚归地忙于工作,至于子女的教育则无暇顾及。甚至在一些家长看来,对幼儿而言,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至于小磕小碰是再所难免的,根本不用担心,而没有认真思考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安全教育方法上,大多父亲喜欢以粗暴的方式进行,而母亲要么是庇护,要么是听之任之,造成幼儿安全意识的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外来务工家庭的安全教育也存在重大缺陷,如家中温水瓶等随处摆放,经常导致幼儿烫伤事故发生;有的家庭在使用煤气或电磁炉、电饭煲等用具时,没有教育幼儿正确的防护方法,常导致幼儿触电、煤气烧伤事件发生。以食品安全教育为例,幼儿对零食具有特殊的爱好,我们无法避免但要正确引导,而在很多务工家庭的食品安全教育中,并没有把不吃腐烂食物、有异味食物等纳入日常安全教育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家庭中用食物做诱饵灭鼠而幼儿误食该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现象发生。

由此可见,幼儿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的责任,提高幼儿的安全保护意识,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正确教育,更需要家庭的正确引导,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安全教育问题对策分析

正如上文所说,幼儿安全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起来。一方面幼儿园需要丰富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安全教育效率;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并提高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帮助并引导家长掌握一定的幼儿安全教育常识。

首先,在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因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出全面而系统的安全教育指标体系,分阶段落实。从小班到大班的教育过程中,要全面贯彻纲要精神,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安全教育内容方面,要将交通、食品卫生、消防安全、防触电、防溺水、玩具安全、生活安全、外出安全教育等进行细化。以生活安全教育为例,要囊括幼儿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内容,如不随身携带锐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在运动和游戏时要有秩序,不拥挤推撞;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能从高处往下跳或从低处往上蹦。要告诉幼儿不爬树、爬墙、爬窗台;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诸如此类的内容,要从幼儿入园时开始教育,直到幼儿真正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意识,能自主地进行自我保护为止。在教育方法上,要从传统的以“批评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中采用示范法、情境模拟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在幼儿教育和生活中,要根据幼儿出现的安全事故及时进行教育,多以鼓励方式进行。

其次,对家庭安全教育而言。针对外来务工家庭的特点,幼儿园无法过高地要求他们将幼儿安全教育按“标准”进行,但以下几方面内容不可或缺。一是要在幼儿入园时和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在形式上提升家长的安全意识。二是要定期对幼儿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一般时间安排为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让家长掌握基本的幼儿安全教育内容和方法,预防幼儿在家庭中发生安全事故。三是要建立每周联系制,在每周幼儿家长送幼儿入园学习时,可以以安全教育反馈卡的形式和家长进行联系,一方面看幼儿在本周内是否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借助这种形式来加强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四是要在幼儿安全教育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引导。

幼儿就是未来,幼儿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一起为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其木格,娜仁青克力.浅谈幼儿园的安全教育[J].幼儿教学研究,2012(2).

[2]曹元元.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J].中国学术研究,2011(9).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6

关键词:禁忌;禁忌主题;家庭教育

禁忌是属于风俗习惯中的一类观念,生活中我们更熟悉的是民间禁忌。民间禁忌是个比较大的概念,涉及的领域很多,可以按民族、地域、社会分工等等分成若干禁忌的方方面面,因为需要禁忌的事情太多了。而在家庭教育中,也隐含了很多禁忌。下面就通过民间故事中的禁忌主题来揭示其中蕴涵的家庭教育价值。

一、禁忌主题的内涵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在弗氏界说的基础上,把禁忌的对象划分为“事物”和“事情”两方面:一方面指在宗教或生活习俗中所禁止的,不能接触、不能谈及的某些事物;另一方面指大家同意不提及、不做的某种事情。禁忌故事中往往有一个设禁者,就是提供及禁忌消息的角色,通过设禁、违禁及惩罚三个恒定不变的环节来完整叙述禁忌故事。禁忌主题有很多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但是在民间故事中叙述最多的禁忌类型是天鹅处女型故事、“密室”型故事以及“偷窥”型故事。

在文学上来说,表述禁忌基本都是不能做什么,否则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叙事时在设置禁忌的时候就是在给故事设置悬念,听众和读者在期待一种禁忌的结果。在禁忌故事的情境中,所禁忌的都被认为是合理的行动。这正是禁忌之所以为禁忌的关键所在,也是禁忌独具的文化魅力。若所叙事的故事是有碍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行为,自然会有规章制度来对其进行制止,而完全不必运用禁忌来对人们进行心理的恐吓。

二、禁忌主题体现的家庭教育价值

从历史发展上来看,越是生产力低下,伴随着宗教观念而来的禁忌就越多。而现今,由于生产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认识及征服自然的能力普遍大大提高,很多年轻人对有些传承下来的禁忌不以为然,采取轻视或不相信的态度,青年人显然是不如年长者那样专心恪守禁忌的,其实禁忌对危害人身的事具有警示、回避作用。古今禁忌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灾难,严格遵守禁忌,可以给人带来保护的作用,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禁忌主题的意义就是反对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自由化。

禁忌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脱离日常生活而独立存在。民间既然选择一些事物作为禁忌物,肯定是暗合了认知的分类体系,这才使得禁忌习俗得以沿袭下来。由于禁忌主题与佛教的因果观念很贴合,所以禁忌常被作为伦理教化之用,来制止一些胡作非为的行为,劝导人民弃恶扬善。

1.语言禁忌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尊重当地的习俗的,也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不仅要尊重当地的饮食习俗,还有语言禁忌,语言禁忌是极具个性的,每个民族、每个家族、每个家庭及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忌讳语言,而这种禁忌的具体操作就是在人们交往的场合及时回避这些凶语恶词,了解有何禁忌,不能随意犯了别人的忌讳,不然就会产生误会或闹出笑话,这也是父母教育子女所必需的。

2.孩子的禁忌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不能独立的生活,需要家长的照顾和引导,而孩子是需要加强管教的,他们会经常犯些同样的错误,因为家长给孩子讲述禁忌的时候,通常会用故事上的小孩因为做了“坏事”就会受到惩罚来禁止自己的孩子犯错误、做“坏事”。

3.父母的禁忌

在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多事是父母要禁忌的。父母都希望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但这是不现实的。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千方百计地去心疼他或急着帮他解决困难,应该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要不断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同样孩子都是缺乏经验的,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事。作为家长,不该去嘲笑或过多去责怪孩子,而是要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并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从挫折的事情中去吸取经验,以后自己去学会总结,培养越挫越勇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万建中.中国民间散文叙事文学的主题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7

论文摘要: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这种禁忌主题大肆盛行,而如今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可以透过禁忌主题揭示其中蕴涵的教育意义,为教育子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禁忌中有教育,家庭里也有禁忌。

禁忌是属于风俗习惯中的一类观念,生活中我们更熟悉的是民间禁忌。民间禁忌是个比较大的概念,涉及的领域很多,可以按民族、地域、社会分工等等分成若干禁忌的方方面面,因为需要禁忌的事情太多了。而在家庭教育中,也隐含了很多禁忌。下面就通过民间故事中的禁忌主题来揭示其中蕴涵的家庭教育价值。

一、禁忌主题的内涵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在弗氏界说的基础上,把禁忌的对象划分为“事物”和“事情”两方面:一方面指在宗教或生活习俗中所禁止的,不能接触、不能谈及的某些事物;另一方面指大家同意不提及、不做的某种事情。禁忌故事中往往有一个设禁者,就是提供及禁忌消息的角色,通过设禁、违禁及惩罚三个恒定不变的环节来完整叙述禁忌故事。禁忌主题有很多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但是在民间故事中叙述最多的禁忌类型是天鹅处女型故事、“密室”型故事以及“偷窥”型故事。

在文学上来说,表述禁忌基本都是不能做什么,否则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叙事时在设置禁忌的时候就是在给故事设置悬念,听众和读者在期待一种禁忌的结果。在禁忌故事的情境中,所禁忌的都被认为是合理的行动。这正是禁忌之所以为禁忌的关键所在,也是禁忌独具的文化魅力。若所叙事的故事是有碍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行为,自然会有规章制度来对其进行制止,而完全不必运用禁忌来对人们进行心理的恐吓。

二、禁忌主题体现的家庭教育价值

从历史发展上来看,越是生产力低下,伴随着宗教观念而来的禁忌就越多。而现今,由于生产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认识及征服自然的能力普遍大大提高,很多年轻人对有些传承下来的禁忌不以为然,采取轻视或不相信的态度,青年人显然是不如年长者那样专心恪守禁忌的,其实禁忌对危害人身的事具有警示、回避作用。古今禁忌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灾难,严格遵守禁忌,可以给人带来保护的作用,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禁忌主题的意义就是反对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自由化。

禁忌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脱离日常生活而独立存在。民间既然选择一些事物作为禁忌物,肯定是暗合了认知的分类体系,这才使得禁忌习俗得以沿袭下来。由于禁忌主题与佛教的因果观念很贴合,所以禁忌常被作为伦理教化之用,来制止一些胡作非为的行为,劝导人民弃恶扬善。

1.语言禁忌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尊重当地的习俗的,也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不仅要尊重当地的饮食习俗,还有语言禁忌,语言禁忌是极具个性的,每个民族、每个家族、每个家庭及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忌讳语言,而这种禁忌的具体操作就是在人们交往的场合及时回避这些凶语恶词,了解有何禁忌,不能随意犯了别人的忌讳,不然就会产生误会或闹出笑话,这也是父母教育子女所必需的。

2.孩子的禁忌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不能独立的生活,需要家长的照顾和引导,而孩子是需要加强管教的,他们会经常犯些同样的错误,因为家长给孩子讲述禁忌的时候,通常会用故事上的小孩因为做了“坏事”就会受到惩罚来禁止自己的孩子犯错误、做“坏事”。

3.父母的禁忌

在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多事是父母要禁忌的。父母都希望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但这是不现实的。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千方百计地去心疼他或急着帮他解决困难,应该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要不断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同样孩子都是缺乏经验的,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事。作为家长,不该去嘲笑或过多去责怪孩子,而是要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并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从挫折的事情中去吸取经验,以后自己去学会总结,培养越挫越勇的精神。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8

关键词:家庭教育;智慧;尊重;宽容;关心;耐心

我做了近十年教师及班主任工作,接触过许多家长及问题学生,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成长不是单靠学校能完成的任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校的联合教育、家长育子水平的提高更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诸多认识偏差:有的认为把孩子生下来,养大了,就算完成了任务,成才是孩子自己的事,坚信“树大自然直”,或是认为学生的成人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推卸责任,从而思想上放弃了教育孩子成人的责任;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小就给孩子稚嫩的双肩挂上沉重的行囊,揠苗助长,他们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只关心学业,不关心学生的年龄需求,造成学生过早产生对学习的厌倦,乃至对家长的抵触;更有言语粗鲁,行为暴躁,对子女的说教与自己的言行反差较大,从小就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他们意识中没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育子责任。诸如此类认识的偏差,表象上就产生了:不负责任的父母、不懂教育的父母,造成学校教育的被动和子女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当然有些家长把教育自己的孩子当成终身的事业,从孩子呱呱坠地,就以美好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细心呵护,用百倍的细心和智慧撑起孩子人生的天空,在携子成龙,教女成凤的传统育子目标的引导下,把子女逐步培养成了既成人又成才的美好人生旅途,在家庭教育这块沃土上绽放奇葩。

听听我可爱的孩子们成长心路的故事或许对家长有所帮助。

一、让孩子在特定环境中学会感恩

故事1:

每当假期,我都会在家玩,上网,躺在床上看电视。但从去年我改变了,变得截然不同。我会上辅导班好好学习,会在家里給父母做饭,也知道体谅心疼父母了。是什么让我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和母亲一起打工的日子让我明白父母的辛苦,让我懂事,让我长大。

火热的七月天,不动浑身都是汗。我就坐在椅子上看着我的妈妈那么辛苦的工作,汗如雨下。眼里的泪已经装不下了,我咬着牙强忍着,起来帮妈妈。

自那以后,我长大了。

二、尊重孩子的感情、他们不会无动于衷

故事2:

我坐在公交车上忐忑不安,心想:回家挨骂吧,玩到这么晚。正想着,手机响了。是爸爸,接吧。“你去哪儿了,都几点了,还知道回家啊”,爸爸急躁的声音传来。

我挂了电话,看着车窗外,窗户上突然出现老爸生气的脸,揉揉眼,什么都没有。

今天的公交车特别慢,走走停停。

老爸的电话又来了,我手一哆嗦,挂了。

我还没反应过来,手机又响了。“你到哪了,用不用我去接你”“快回来,等你吃饭。”电话那头语气平和。

下车,看见老爸站在车站,我跟着他慢吞吞的回了家。

“爸,我错了,你骂我吧。”

“别说了,快吃饭吧,包子都热好了。

我低头吃着包子,不知是热的还是烫的,眼泪掉在了碗里。

“唉,没事,知道回家就好。”

爸爸对我的尊重和理解,让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爱的沉重。教会了我要怎样回报这样的爱。

故事3:

从小,每次出门,母亲总是会嘱咐我“要小心啊”,然后目送我远去。回家,母亲总是会问我:“饿不?冷不?想吃啥?”然后进厨房,桌子上的菜都是我爱吃的。母亲对我无微不至,我感谢母亲。

一句呵护,一声关怀,总能抓住我的心,是感动让我顺从。温柔之后,我也变得哑口无言。

母亲的温柔是我幸福的源泉,在爱中长得的我更懂得爱和关心。

三、智慧的父母成就健康的的孩子

故事4:

七月的天,很炎热,树上的知了也哑了嗓子。

我在客厅吹风扇,看电视,妈妈在厨房做饭。

一会,妈妈端出两碗面条,放在茶几上。说:“你选一碗。”我看了看眼前的两碗面条,一碗有一个荷包,一碗没有,我选择了有荷包的那碗。

吃着吃着,我看到妈妈的碗里竟然有两个荷包。

妈妈看了我一眼对我说:“看人看物不能看表面,要看内在。”

这位母亲用她的智慧教育了她的孩子该怎样看世界。

故事5:

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很和婉,也很聪明。

记得高二的时候,每两周回家一次。到家后,时间都用在电视上,家务都抛在了脑后。

母亲下班回来,看到我还在电视机前,什么都没说,下厨房做饭。

一会母亲说:“闺女,和你商量个事行不?你能去买袋盐回来不?”

看着妈妈在炒菜,我想:噢,没盐了。我说:“行。”

可当我把盐买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烧好了菜。

我不再说什么,赶紧钻进厨房。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9

一、基于问题,施策调研

学校通过”停课不停学”相关任务的反馈,敏锐地察觉到家庭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设计并向家长投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居家学习期间,亲子相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复工复产,学生居家学习全靠自律、自觉完成。上班需要分心监控,下班还要辅导孩子,家长表现出了强烈的无奈与无助。家长成为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成了孩子居家学习的“老师”。孩子对家长的角色不认同,出现言语反驳、行为顶撞等问题,导致家长权威失衡。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将无法和孩子沟通归结于学校教育不到位。亲子有效沟通意识不足。在部分亲子沟通中,因家长没能控制自身情绪,或者使用不当的语言表达,极易使用"语言暴力”刺伤孩子,导致孩子和家长渐行渐远,隔阂越来越深。动辄打骂,是家庭教育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家长和孩子无法有效沟通的主要问题之一。稍有不从,孩子便要直面家长带来的肢体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压力。孩子逐渐退缩,不敢表达真正的意愿。孩子的诉求被忽视。“手机才是亲人。”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状态。长此以往,孩子逐渐学会隐藏、忽视自己的情感,造成沟通障碍。

二、“六步”导航,重拾亲情

在和班主任、辅导员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亟待解决的是家长沟通方式单一的问题。家长要学会多种沟通方式,助力家庭感情升温。

会倾听──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家长要蹲下身,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内心,静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听需求、听想法、听愿望、听表达,鼓励孩子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会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和想法。《四川教育》2020年第4期.综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o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大声说出“我认为”,并用自己的良好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会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有独立的思维,和家长的认知有不小的差距。家长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从孩子心理出发,寻找孩子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再一起寻求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化解“越打越哭,越骂越叛逆”的现象,增加家长的信服力。

会讲故事──融教育于故事,浸润童心。有时候,直接沟通或许无法达成某种效果。此时,家长可以把问题放在某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再把故事讲给孩子听,用他人的故事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比起生硬的说教,这种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阅读──学习成功案例,寻找有效办法。家长在孩子阅读时,放下手机,与孩子共同遨游书海,不仅能静心陪伴孩子,为孩子做好榜样,同时,也能从书籍中找寻亲子有效沟通的好办法。

会营造──爱在一饭一菜间。一桌包含爱意的饭菜,不仅能刺激味蕾,还能营造其乐融融的就餐环境,鼓励孩子进行沟通,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想法,缝补“渐行渐远”的亲子感情。

三、“六法”助力,控制情绪

学会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亲子有效沟通里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的居家防疫中,能够有效疏导孩子心理,促进家庭和谐美好。

冷静思考,缓冲矛盾。家长遇到事情不要慌张,先冷静地想一想后果,再做判断,避免因气愤而产生语言或者肢体暴力伤害。

微笑倾听,缓和气氛。怒目圆睁,不但不能改善日渐紧张的亲子关系,反而会吓退孩子。家长要多微笑,用和善的态度处理

幽默语言,缓解尴尬。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多用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相机教育。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颜面,还能巧妙地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

延迟教育,缓兵之计。延迟教育不等于不教育。对于一些问题,家长可以避其锋芒,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改变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淡化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再择机进行引导,缓和亲子矛盾,达成相互理解。

亲子运动,柔缓关系。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亲子运动,增加肢体接触的机会,在相互协助完成运动的过程中,传递爱,表达爱,感受爱。

音乐抚慰,舒缓情绪。聆听舒缓悠扬的音乐能够净化心灵,淡化怒气,是调节心理状态的好方法。

四、提升修养,融会贯通

家长要灵活运用"六步”“六法”,提升自我修养,以理论支撑实践。

专业阅读,寻求良方。学校向家长推荐T《读懂孩子》等家庭教育读物。书中鲜活的案例,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中不乏接地气的方法。家长可以将它们移植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不断总结,改变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10

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深远,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家庭中人与人的沟通方式,时时刻刻都影响幼儿未来人格的发展。教师与父母如何配合才能教育出具有美好心灵,具有创造力、有信心、有责任心、有责任感而且乐观向上的孩子呢?我们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较好地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特举行家庭教育征文活动。

一、征文范围

围绕家庭教育的学习心得、育儿体会、读书笔记等,(征文内容建议:指导孩子交往的案例、指导孩子学习的案例、孩子习惯培养的案例、亲子沟通中的案例、读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的体会等等)

二、参加对象:幼儿园全体家长

三、活动时间:2014年5月5日至5月16日

四、征文方式:

2014年5月16日前把征文案例的电子文档交到各班班主任处,各班班主任于5月19日前上传到教学处。上交征文时同时一并上交1、2张亲子家庭照。

五、文本要求:

1、在案例文本中运用日常生活中教育细节的真实故事。

2、案例文本撰写的可以是成功家庭教育细节,也可以是缺失的家庭教育细节。无论哪一类细 节,对细节的描述以及生活中的故事一定要阐述详细,不应空发议论。

3、案例文本内容格式

(1)标题:细节名称,字体:宋体三号加黑居中。

(2)正文:生活中的教育细节故事、教育细节的分析、教育细节的效果与反思,字体:宋体小四。

4、案例字数不限。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老师动员幼儿家长踊跃参加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尽量全员参与,每班上交不少于5篇。

2、幼儿园组织园骨干老师进行征文评选,最后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 名,优秀奖:若干名,颁奖仪式在毕业典礼进行颁奖。征文以展览的形式展出,并上传幼儿园网站供学习交流: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1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安全工作;法制化

职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特点

根据我们对赣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发生的在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所做的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有如下特点:第一,事故主要形式有故意伤害、交通事故、交友不慎被伤害、溺水等,其次是食物中毒、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自然灾害等。第二,重大安全事故,如意外死亡事故,发生地点多在校外,发生时间是假期、实习阶段或学生请假离校期间,处于学校或家长监管难到位、对学生自律要求更高的情况下。

职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成因

中职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差;第二,校外因素介入大;第三,学生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差;第四,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加强和完善;第五,家长未尽责,尤其在学生请假回家或假期在家期间家长对安全教育和监管未尽责;第六,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到位,未能给学校提供文明、洁净、安全的育人环境,给学生安全留下了隐患。

从法制角度探讨职业学校

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防范对策

做好学生安全工作,是包括学生本人、学校、家庭、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www.133229.coM任何一方的疏忽失误,都将形成学生安全工作环节的断链,给学生安全埋下隐患,甚至造成实际损害。我们认为,要有效防范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

(一)通过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安全意识,为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础

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行为人(包括致害人和受害人,但主要是受害人)安全意识差。如因缺乏安全知识而认识不到危险或隐患的存在;有相关安全知识但思想麻痹而没有意识到危险或隐患;认识到隐患或危险但心存侥幸地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事故发生前或发生过程中,因防范技能差而受伤害等。

学生自身特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法制、安全教育中职生法制、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弱。首先表现为学生法制、安全意识差。比如,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当自身合法权益受侵犯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者因不懂法而被社会不良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者纵容、包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或者因为思想麻痹、疏于防范,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而使自己成为受害者;甚至部分学生因纪律、法制观念差故意以身试法。在我们的调查中,首先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校内翻爬围墙、到不安全水域游泳、随意约见网友等行为可以发现,学生安全意识差。其次表现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差。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年龄基本在15~18周岁之间,处于未成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对于社会规范知之甚少。比如,依然有部分学生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调查发现,有2%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的火警电话;有近10%的学生不知道楼内失火时应如何正确逃生。

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学校领导层、教职工的法制、安全意识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法律知识可能较缺乏,但他们的法律意识不应该有大的差距。中职学生必须是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处于“易变”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就极易成为权益受侵的对象;同时,也容易由权益受侵者(受害人角色)转变成侵权者。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来自学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认为自身现有安全知识、技能来自学校教育的占62%,说明学校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师生安全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采用黑板报、宣传栏(窗、牌)、播放影像作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校报或校园网宣传、召开主题班会、故事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安全教育的重点在于讲授安全基础知识和传授安全防护技能。应让师生尤其是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长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实践证明,重视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得好的学校,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

家庭和社会应提高法制、安全意识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除学生自身原因之外,多是外界因素造成。以交通事故为例,2007年教育部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交通事故导致受伤人数最多,约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6%。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违规驾驶。另外,拼装车、报废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客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也是事故原因之一。因此,仅靠学校、学生提高法制、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社会共同提高法制、安全意识,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大环境,才能更好地防范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保障学生安全。家庭、社会、学校都应承担起提高法制、安全意识的责任。

(二)通过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通过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强化学校在学生安全工作中的责任根据学生安全事故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安全制度、防火制度、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理检修制度、实验室及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其次是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应按照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从高到低,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学校应注意教、管结合,即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将教育与管理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保证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规范、形成工作体系,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强化家庭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的保护工作。”第十条规定了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五种情形。另外,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是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教育和关心被监护人,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等。因此,家长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负有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家长应该明白自己对孩子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认真履行自己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管理义务。

强化社会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在安全宣传、安全立法、安全监督、安全执法、安全服务等方面制度化。

(三)通过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争取社会支持和参加学校责任保险,为学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我国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处于相对缺位的状态,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还没有专门的、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法等多部法律虽然涉及校园安全,但对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部门法规、规章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政策性较强,但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地方规范性文件多属于应急性规定,且往往出现部门立法的倾向。因此,往往在解决校园安全的问题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我国急需制定一部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校园安全法”,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学生安全。

完善社会保障,更好地保护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安全对于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尽力去防范和控制,但很难完全避免。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没有科学的风险转嫁机制,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活动势必受到影响。有些学生伤害事故所引发的巨额赔偿甚至直接影响到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现实中,部分学生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并非事故中相关人或部门的过错、责任不清晰,也不是学校拒绝承担责任,而是学校缺乏相应的赔偿能力。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作为公益性机构,其经费来源都很有限。因此,对学生安全事故的赔偿进行必要的社会救济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决:第一,参加学校责任保险,转移学校风险。即通过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把由于学校过错(疏忽或过失)造成的学生人身损害,在法律上应由学校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学校应动员和要求家长为学生投人身伤害保险,学校投事故责任险,形成学生投保、学校投保、社会风险基金保障的良性运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强制投保学校责任险,而保费由地方财政负担。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第50条规定:“政府举办的学校和经政府批准的民办学校或者合作举办的学校应当购买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经费由市、区财政承担。”第二,建立国家校园伤害赔偿基金制度。目前大多数学校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巨额的赔款将使学校不堪重负,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引入社会保险机制的基础上,国家应建立相关的校园伤害赔偿基金制度。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社会捐资、发行等多种手段,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校园伤害专项基金,专款专用。这样一方面可以真正落实对受害学生的赔偿,切实维护受伤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从校园伤害事件处理的经济纠纷中解脱出来,全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维护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

综上,我们认为: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学习,提高法制、安全意识,掌握法制、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为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础;应强化、落实各方责任、共同协作,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尽早完善我国学校安全立法,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和风险转嫁机制,为学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12

一、社会性

由于学生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不只在学校,学生多数时候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还要和社会各个方面相接触,往往一些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严格的安全教育,可在校园外又会受到家庭的放纵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安全教育功亏一篑。由此可见,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教育工程,不是靠学校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社会的参与,家庭的参与和公安交警的参与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一方面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生存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症下药,尤其对于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更应给予充分的关爱;另一方面,学生应多和公安交警部门联系,聘请交警定期给学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只有全社会各方面形成共识,综合治理,学生安全教育才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效性

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没有实效,就等于流于形式。为达到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要选择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安全意识,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学校可建立模拟真实道路进行交通安全情景教育示范基地,微缩十字路口实景,将斑马线、停车线、双黄线、导流线、交通指挥岗台以及教学道具车辆等设备搬进校园交通安全教学场地,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完全融入到场景实践当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情景示范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交通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模范遵守交通法规。

三、模拟性

开设交通安全情景教育课,配制交通安全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在模拟实景教学场地上,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各种模拟情景当中,开车、骑车、走路的交通参与人,以及交警、红绿灯、护士和交通事故肇事者、受害人均由学生扮演,模拟各种各样的交通行为,讲授交通安全知识,演练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学习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和技巧,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

四、警示性

学校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好奇贪玩,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安全意识,防范能力较差的年龄特点,以及部分教职工心存侥幸,安全意识淡薄人员借助多媒体再现事故现场、形象逼真、警示作用强的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已发事故学校的典型交通安全事故案例的演讲,组织师生员工讨论,分析事故原因,让师生员工从中认清事故危害,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增强其防范意识,克服其侥幸心理。

五、常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