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投资与营销论文

投资与营销论文

时间:2022-04-01 22:26:45

投资与营销论文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1

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以投资者为核心的营销战略,如Kotler,Kartajaya和Young(2004)提出的吸引投资者的营销战略[1],Simon,Ebel和Hofer(2004)提出的“投资者营销”[2],还有资本营销、金融营销等诸多概念。也有学者反对向投资者进行营销,因为投资者会主动挖掘适合自己的股票,由于投资者采取的“市场分割”态度,公司基本价值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公司维持合理股价的策略不是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而是明确投资者缺乏哪些股票合理定价所需的信息[3]。公司营销在实践中已经出现,资本市场公司营销包含了更多的学科交叉,而现有文献对公司营销的论断存在诸多混杂与疑惑,这不仅反映了公司营销理念的新兴,而且体现了公司营销缘于交叉学科的综合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将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预期的资本市场公司营销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应用模式进行阐述,最后建立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的战略框架,以期弥补现有理论探索的不足,为公司营销理念的应用和推广做出一定贡献。

二、资本市场公司营销观点综述

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的相关概念较多,有公司营销、投资者营销、股权营销和金融营销等,其中以菲利普·科特勒等人的吸引投资者模型和赫尔曼·西蒙等人的投资者营销模型较为经典,本文将对这两种模型加以介绍,同时也对其他学者观点进行阐述。

1.科特勒等的吸引投资者营销模型

Kotler,Kartajaya和Young(2004)介绍了吸引投资者的营销模型,吸引和维持投资性资本的方法包括战略、战术和价值三个方面。战略是指如何赢得投资者的思维份额(MindShare),包括公司的市场定位、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细分;战术则关注如何赢得投资者的市场份额(MarketShare),由差异化战术支持的战略定位有助于公司获得目标投资者更多的思维份额和情感份额。战术包括差异化、营销组合和推销;价值是指如何赢得投资者的情感份额(HeartShare),通过战略和战术的运用,开发公司品牌、服务和流程。战略、战术和价值三者的相互关系见图1。

2.西蒙等的投资者营销模型

Simon,Ebel和Hofer(2004)认为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公司需要向投资者更有效地营销自己,取得最优的定位。投资者营销通过关注投资者的需求支持公司的投资者关系活动,包括关注投资者长期利益的战略导向和有效的营销战略。作者通过基本营销概念和工具的运用,分析了投资者营销的目标群体选择、“推、拉”战略、定位和股权故事等方面。对应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不同的“推、拉”战略,如对机构投资者应采取“推”战略,对个体投资者和分析师应采取“拉”战略,媒体是影响所有目标群体的中介。投资者营销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股权故事(EquityStory,即公司战略),股权故事是投资者营销矩阵中的产品,股票市场价格不是直接与公司价值相吻合,而是市场供求的平衡。股权故事(公司战略)的目的是用投资者、分析师、业务合作者和媒体的语言沟通公司战略。股权故事的内容包括:公司的行业定位和建立行业竞争优势(可被投资者和分析师所感知的重要的、清晰的定位和持续的竞争优势)。投资者营销的战略实施工具包括产品、价格、渠道、沟通四个方面(见图2)。

3.资本市场的非营销观

Copeland和Dolgoff(2005)[5]认为管理层向投资者兜售股票的投资者关系营销做法是不合适的。这一做法是管理层把投资者看作客户,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偏好,管理层需要提供信息以使投资者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股票,如果公司的价值等式在某些方面发生改变,公司就需要寻找合适的投资者来购买股票。但这种认识没有考虑投资者会自己发掘适合自己的股票。对投资者采取的“市场分割”态度———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不能改变公司的基本价值。如果管理层认为股票价格不正常,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去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而是要弄明白投资者缺乏哪些股票合理定价所需的信息。

无论是资本市场的非营销观,还是科特勒、西蒙等的投资者营销模型,其理论出发点都是传统的营销观念,诸如市场定位、市场细分基础上的营销战略和战术选择,却忽视了环境与对象的变化所带来的理论解释力的不足。马连福等(2008)在综合公司营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预期的公司营销战略模型,突破了现有研究的理论局限。公司营销的实质是公司治理机制,多变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公司营销不仅仅是公司的一项管理职能,而且是在公司治理框架下进行决策的公司层战略,是在竞争性市场上传递公司层价值,引导利益相关者的未来预期,促进公司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公司价值的战略行为。在以利益相关者为营销对象的公司营销战略中,股东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营销是公司营销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以此核心内容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以投资者为对象的资本市场公司营销内涵及战略模型,作为公司营销理论研究的深化

三、资本市场公司营销战略

资本市场公司营销是在资本市场上向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营销公司层价值,引导投资者的市场预期,降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价值的战略行为。公司营销不同于资本营销(又称股权营销、权益营销)和金融营销,其目的是增加投资者对公司层价值的认知①,提高公司的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公司营销是在资本市场上营销代表公司整体价值的声誉、形象、标识等无形资产,不以有形的产品为依托,而将公司外化为一种符号,营销价值的最终表现体现在股票价格上。成功的公司营销体现为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信任和忠诚,公司声誉不断提升,最终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

1.公司营销的对象:投资者、分析师、媒体和第三方机构

投资者是公司营销的最终对象,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公司重要的治理主体,从“用脚投票”到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体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对个体投资者充分的信息披露和权益保护是公司营销的重点,充分保障其知情权是公司营销的目的所在。

分析师作为信息中介,通过为目标投资者提供专业分析,可以减少被分析公司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公司的资本成本,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有效性[4]。媒体是沟通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又一大桥梁,也是公司行为的“放大器”,对公司的形象宣传和声誉起到正反馈作用。第三方评级机构的信息对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和媒体对公司的态度都有影响,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

2.公司营销的渠道:投资者关系(IR)

投资者关系一方面注重可靠的向投资者和金融界传播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关注找出将潜在投资者和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需求、看法、关注点等信息有效地反馈给管理层的方式。即包括对外信息沟通和对内信息沟通两方面[5],既要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投资价值,又要降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过度乐观预期,同时与公司高层和普通员工进行信息沟通。在公司组织内部树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即公司所有员工都有责任提高外界对公司的认同度,让员工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投资者关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3.公司营销的实质:公司治理行为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之所以无法形成与消费者之间的高度忠诚关系,除了资本市场自身发展程度所限,经理人员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根源所在。现代公司的两个上帝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容易形成合作的关系,而与投资者之间往往是制衡,很少形成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达成共识的合作。公司营销通过公司层价值信息的传递建立在资本市场上的品牌和声誉,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认可公司,同时通过信息反馈发现潜在投资者,了解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便于管理层的运作。公司营销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时一致的信息披露尤其是前瞻性信息披露和网络、路演、说明会等互动沟通方式充分体现了对投资者知情权的尊重。同时通过投资者关系渠道投资者向上市公司提出建议,充分行使话语权,规范公司运作,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业绩。

4.公司营销的作用效果:引导市场预期,提高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

预期信息是揭示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信息。与过去信息的历史性、现在信息的动态性不同,它具有先兆性。公司营销的目的是影响投资者的资本市场预期,帮助投资者正确了解公司,发挥预期信息的积极作用,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三重价值。

公司可见度(Visibility)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被投资者和第三方认识和熟悉[6]。可见度可以影响投资选择,包括投资者的本国偏好、广告强度、媒体覆盖及分析师陈述等[7,8]。Huberman(2001)总结说:“这些现象毫无疑问地表明人们会投资于熟悉的股票而常常忽视投资组合理论原则”[9]。公司营销可以影响投资者的数量、分析师的跟随以及媒体的覆盖面。通过此三方面的综合影响,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可以达到可见或熟知的地步,为投资者所关注和熟悉。

公司透明度是指公开交易上市公司的特定信息提供[10]。Robert(2003)将透明度分为财务透明度和治理透明度,财务透明度是指财务披露的强度和及时性,用分析师和媒体来衡量;治理透明度即治理披露的强度,用外部投资者来衡量。

投资者对公司的声誉评价是建立在充分认同基础上的长期信任,是对公司能力的充分肯定。公司营销可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感知和体验,进而产生对公司信任和积极的情感,公司声誉的结果是投资者对公司保持忠诚的动机、为关系进一步做出努力的意图、推荐与捍卫公司的意愿以及共享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图[11]。

5.公司营销的影响因素:外部环境与内部特征

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各有不同,因此,公司营销的目的和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某些公司特征如公司规模、流动性和治理制度等可以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解决公司可见度问题(Bushee,2006)。对于中小型公司而言,提高公司可见度是公司营销的首要目的。通过前瞻性信息披露、分析师说明会和新闻会等形式吸引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加强公司在投资者和分析师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这是公司提高透明度和声誉的基础和条件。公司的制度环境和规模、行业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等因素会影响到公司透明度和声誉,基于此目的的公司营销侧重于与投资者和分析师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如一对一沟通、分析师访问等,树立公司标识在投资者和分析师心目中的地位,加强社会责任等信息的披露,塑造可信赖、重承诺的公司形象,与利益相关方建立长期持续的互动关系,形成忠诚的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群体。

四、结论与启示

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对公司层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基于不同的制度环境和公司特征基础上,通过投资者关系渠道达到投资者认可公司、投资公司的目的,同时促使经理层改进公司战略、提升公司经营水平,达到提高公司质量和公司价值的目的,其实质是降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公司自主实施的治理行为。公司营销通过投资者关系渠道可以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获得投资者忠诚度的提升,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公司价值创造以及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双赢。顾客和投资者是企业的两个上帝,产品、服务市场与资本市场是公司运作的两驾马车,如何在双重外部环境中健康良好运作是公司获得持续发展的根本。两个市场的运作机制不同,但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产品市场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公司营销,公共关系和投资者关系渠道的综合运用是营销成功的保障。

摘要: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的内涵,详细阐述了公司营销的对象、渠道、内容、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本市场公司营销战略模型。

关键词:资本市场公司营销;营销战略;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

参考文献:

[1]Kotler,Kartajaya,YoungD.AttractingInvestors:AMarketingAp2proachtoFindingFundsforYourBusiness[M].HobokenNewJersey:Wiley&SonsIncorporated,2004.

[2]HermannSimon,BernhardEbel,MarkusBHofer.InvestorMar2keting[A].Workingpaper[Z].2002.

[3]CopelandTom,DlogoffAaron.OutperformwithExpectations-basedManagement[M].Hoboken:WileyPress,2005.

[4]姜国华.关于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收益预测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4,6.

[5]李胜楠,牛建波.非对称信息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J].管理科学,2004,17(2):92-96.

[6]BrianJBushee,GregorySMiller.InvestorRelations,FirmVisibil2ity,andInvestorFollowing[A].Workingpaper[Z].2006.

[7]GrullonG,KanatasG,WestonJ.Advertising,BreadthofOwner2ship,andLiquidity[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4(17):439-461.

[8]FalkensteinE.PreferencesforStockCharacteristicsasRevealedbyMutualFundPortfolioHoldings[J].JournalofFinance,1996(51):111-135.

[9]HubermanG.FamiliarityBreedsInvestment[J].ReviewofFinan2cialStudies,2001,14:659-680.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抵销;经济实体理论;权益法

关于内部交易损益,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我国仅对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进行了会计规范,并且将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全部调整合并净利润。当时受母公司理论的影响,计算合并净利润时已扣除少数股东损益,故未实现损益的抵销不会影响少数股东损益;而对于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处理,未进行规范。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对合并财务报表会计规范的理念从母公司理论向经济实体理论转化,2007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以下简称解释公告1号)对权益法的规范进一步完善: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新准则有关理念及规定导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对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影响

(一)对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损益的影响

对于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在不同合并理论下的处理是有区别的。在母公司理论下,母、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按母公司拥有的权益比例抵销;在经济实体理论下,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100%抵销。WWw.133229.COM实施新会计准则对内部交易的抵销应体现经济实体理论的特征。但是,在实务中存在的困惑是,抵销逆流交易未实现损益是全部调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还是在控制股权(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与非控制股权(少数股权)之间分摊?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未对此作出明确规范。企业现行实务中对于未实现损益通常全部抵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这样处理比较简单,却有悖于经济实体理论。笔者认为,抵销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如果按权益比例在控制股权与非控制股权之间进行分摊,则更能体现经济实体理论对合并报表编制实务的影响。因为它将合并主体的概念一视同仁地运用于控制股权和非控制股权的计量,都从合并主体的角度根据交易实现原则计量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

(二)对抵销投资企业与合营及联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损益的影响

解释公告1号对抵销投资企业与合营及联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损益的有关规定,体现出我国会计规范对权益法的进一步完善,从不完全权益法转化为完全权益法;有利于统一权益法在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中的处理原则;有助于遏制利用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调节利润的现象;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ias28、ias31有关规定的趋同。但是,抵销投资企业与合营及联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损益在实务中也存在困惑:究竟在个别报表中抵销还是在合并报表中抵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取消在单独财务报表中采用权益法,抵销投资企业与合营及联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只能在合并报表时完成。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如果能够施加重大影响或与其他投资企业共同控制,在个别报表中采用权益法处理。因此在实务中不能完全照搬国际规范,应在个别报表中抵销投资企业与合营及联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的未实现损益。

二、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处理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应区分顺流交易与逆流交易处理。

(一)顺流交易

顺流交易是指母公司向子公司销货等交易的行为。顺流交易未实现损益计入母公司个别报表净利润,编制合并报表抵销未实现损益时应全额抵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二)逆流交易

逆流交易是指子公司向母公司销货等交易的行为。逆流交易未实现损益计入子公司个别报表净利润,编制合并报表全额抵销未实现损益时应按权益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少数股东损益之间分摊,现举例说明。

案例1:甲公司持有乙公司60%的表决权股份,除此之外,甲公司无其他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时乙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本年度乙公司将成本为100万元的货物以3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甲公司,甲公司当年未向独立第三方出售该批货物。无其他内部交易。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税费影响。本年度两家公司有关损益资料如表1所示。

该项由子公司向母公司销货的逆流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反映在子公司利润表中,即乙公司当年150万元净利润中包含内部交易未实现收益200万元。甲公司期末存货中含有200万元内部交易未实现收益。上述200万元未实现收益,按照经济实体理论应100%抵销。如果全部抵减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损益不受抵销影响,为60万元(150×40%);如果根据权益比例分摊抵减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则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损益为-20万元(150-200)×40%。两种方法处理的结果不同,合并利润表有关项目的金额如表2所示。

现假设乙公司没有向甲公司销售,其他条件相同,则本年度甲公司与乙公司有关损益资料如表3所示。

如果上述逆流交易未发生,合并利润表有关项目的金额如表4所示。

抵销是基于内部交易视同没有发生来进行处理的,抵销的结果使得合并报表能够反映没有发生内部交易的条件下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表2和表4可以看出,未实现收益不抵减少数股东损益而全部由母公司所有者承担的结果,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万元,与内部销售没有发生的合并报表结果不同;而未实现收益按权益比例分摊抵减少数股东损益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结果,与内部销售没有发生的合并报表结果完全相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均为70万元。

三、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处理

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投资企业对于合营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个别报表中采用权益法核算,因此,抵销投资企业与合营及联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理应在编制个别报表时完成。权益法的处理原则不能因为编制报表的主体不同而改变。以下分别逆流交易和顺流交易探讨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一)逆流交易

由合营及联营企业向投资企业销货,如果投资企业未转售给独立的第三方,虽然该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已全部计入联营及合营企业的利润表,但根据交易实质,投资企业只能确认联营及合营企业在这一交易损益中归属于其他投资企业的份额,即确认投资收益时应当按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扣除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待投资企业将该资产转售给独立的第三方以后,再确认这一交易损益中归属于自己的份额。除非资产的出售证明确实发生了减值损失,投资企业才应当立即确认有关损失。

案例2:a公司持有b公司40%的表决权股份,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投资时b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b公司在本年度将一批成本400万元的商品按500万元的内部转移价销售给a公司。至年末,a公司购入的该批商品均未出售。该项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100万元计入联营企业b公司当年净利润。联营企业b公司当年个别报表上列示净利润250万元。除上述内部交易外,无其他内部交易。假定a公司拥有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报表。

由于a公司拥有b公司40%的股权,该项逆流交易可以理解为b公司出售给a公司的商品中只有60%实现了对外销售,尚未实现的损益应当同时抵销投资收益和存货价值。在采用权益法确认a公司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时,b公司销售给其投资企业a公司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100万元中,按照40%持股比例计算的归属于投资企业的份额40万元,应予抵销,即a公司个别报表中只确认投资收益60万元[(250-100)×40%]。见表5中方法1。

抵销未实现损益在实务中还可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在个别报表中按照抵销未实现损益后的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和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编制合并报表时对长期股权投资与存货进行重分类调整,即按照归属于投资企业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调增投资价值和调减存货价值,见表5中方法2;或者个别报表不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即个别报表中确认投资收益和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各100万元(100×40%),待需要编制合并报表时再按归属于a公司的未实现损益份额,抵销投资收益和存货价值,见表5中方法3。逆流交易采用不同方法的抵销及调整分录如表5所示。

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合并报表没有影响,但对个别报表会产生不同影响。笔者认为,在个别报表中将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全部完成,即表5中的方法1比较合理。理由如下:

1.有利于保持权益法处理的一致性。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于合营及联营企业的投资,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均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而且个别报表的编制先于合并报表,那么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就应当在个别报表中进行。因为无论在个别报表还是在合并报表中,所运用的权益法原则应当保持一致。况且,等待合并报表时才进行抵销会遇到下列现实问题:如果a公司没有子公司因而不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话,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岂不无法完成了吗?

2.有利于从法律角度考虑利润分配的基准。从现行法律法规的角度而言,企业利润分配的基准应当是个别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而非合并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内部交易通常以收益居多,在个别报表中抵销未实现收益,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可以避免将未实现收益用于向投资企业分利,有利于资本保全,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和保护企业持续经营。

(二)顺流交易

投资企业将商品销售给合营及联营企业,如果合营及联营企业未实现对外销售,投资企业对该项内部交易的未实现销售损益只应确认归属于其他投资企业的份额,待投资企业将该资产转售给独立的第三方以后,再确认这一交易损益中归属于自己的份额。除非资产的出售证明确实发生了减值损失,投资企业才应当全额确认有关损失。

案例3:假定a公司在本年度将一批成本400万元的商品按500万元的内部转移价销售给b公司。至年末,b公司购入的该项商品均未出售。其他条件同案例2。

由于a公司拥有b公司40%的股权,该项顺流交易也可以理解为a公司出售给b公司的商品中只有60%实现了对外销售。由于该项内部交易未实现收益100万元并没有计入联营企业b公司的净利润,因此投资企业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理应为100万元(250×40%)。在个别报表中抵销顺流交易未实现收益100万元归属于a公司的份额40万元,应当分别抵销a公司自己的营业收入200万元(500×40%)和营业成本160万元(400×40%),即抵销该项交易未实现销售收益40万元;同时,抵销长期股权投资40万元,因为联营企业b公司的期末存货价值中有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40万元。见表6中方法1。需要说明的是,抵销联营及合营企业存货价值中未实现损益,与抵销子公司存货价值中未实现损益相比有所不同: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可以直接抵销存货价值;联营及合营企业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其存货价值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份额反映在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之中,只能通过抵销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来间接抵销存货价值。

对于抵销投资企业与合营及联营企业之间的顺流交易未实现损益,实务中也可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在投资企业个别报表中按照顺流交易未实现损益100万元归属于投资企业的份额40万元抵销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即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均只确认60万元[(250-100)×40%],编制合并报表时作重分类调整,即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与投资收益之间进行调整,见表6中方法2;或者个别报表不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待需要编制合并报表时再按归属于a公司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份额,抵销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见表6中方法3。顺流交易不同方法的抵销及调整分录如表6所示。

笔者认为,方法1比方法3更加合理,理由同案例2。而对于方法2,虽然可使投资企业对于顺流交易与逆流交易抵销未实现损益的处理保持一致,但联营企业b公司的净利润中并未包含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时按持股比例扣除缺乏依据。

四、结论

上述两种内部交易的抵销: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抵销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两者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都从合并主体或投资企业主体出发计量已实现的收益。无论在合并报表中还是在个别报表中,抵销未实现损益的原则是一致的,均抵销未实现损益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份额或权益法下归属于投资企业的份额。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翻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3

一、当前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产品目标市场定位不清晰,细分市场不到位。

纵观我国目前的开放式基金,虽然冠以各种名称,投资理念也设计得很精致,但却无法完善的解决吸引中小投资者的问题。照理说,中小投资者应该是最需要基金理财服务的人群,但从有限的公布数据看,目前大多数开放式基金销售额的主流对象竟然是机构客户。从国外共同基金的发展经验来看,基金的推出主要是迎合中小投资者需要专家代客理财的需求,同时,基金担负着分散小额投资所不能分散的非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但由于受我国证券市场大环境的限制,现有的开放式基金的资产配置、品种选择的空间都不很大,实质上各家基金的投资风格并没有太大区别;加上多数基金都以投资股票为主,承担着与市场基本一致的系统性风险,而我国股票市场上又缺乏股指期货等金融避险工具的支持,此外各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能力是否能够到达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也令人担忧,所有这些均导致了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并无法真正实现像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上共同基金所起到的专家理财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基金无法有效吸引中小投资者的一大主要原因。当然,基金公司出于现实考虑,在基金营销上以机构客户为主,对中小投资者市场培育力度不强确实是当前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中的现实,但我们的基金公司不要忘了基金产品的产品特征,其毕竟还是主要针对中小投资者的,故在以后的基金营销中,基金公司一定要把握好自身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

除了基金的定位有偏差外,基金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也不到位。按照市场营销理论,应该是什么产品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故基金产品应该针对不同的投资者类型推出有针对性的基金产品。但目前开放式基金更多的是尽量动用一切客户资源,能卖多少是多少,几乎没有把客户群进行细分来为其提供不同的基金产品。虽然已有一部分开放式基金在产品设计上力求差异化,但在基金的营销过程中却是对投资者的需求不加了解,只要能够让投资者掏钱就行,也不管投资者是否需求自己的基金产品。可以说对投资者的细分工作越来越细是基金发展的趋势,但这也意味着基金面对的客户群体应该是缩小的,忠诚度是增大的。所以,在基金的营销过程中就应该避免不适合基金投资设计的投资者盲目加入的情况,即不能为了销售业绩而对客户不加选择地怂恿客户购买基金。

(二)基金产品价格较高,没有灵活的价格费率结构。

除了高额的认购费和赎回费是阻碍中小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的重要障碍外,开放式基金也缺乏灵活的价格结构,这主要表现为基金产品无法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额大小(如券商的股票经纪业务一样)给予投资者一定的费率优惠,没有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的费率安排以及没有针对不同的投资者设计不同的费率结构等,这些也导致了投资者购买积极性的降低。

虽然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打出“降低交易成本”的价格牌。如从富国开始,开放式基金有条件地降低了申购和赎回费,更降低了投资门槛,从最低认购5000元降低到1000元等,但相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上其他的投资品种来说,开放式基金的交易成本无疑是较高的,这应该是以后开放式基金营销中须努力改进的地方。

(三)基金营销渠道粗放经营,成本较高,效率偏低。

可以说基金的营销渠道一直是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有的基金公司在推出开放式基金的时候甚至认为只要渠道有力,基金营销就成功了一大半。不可否认,基金的营销渠道在目前的开放式基金营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决不可唯渠道是尊,毕竟渠道只是营销4P组合策略中的一个策略,其必须和其他营销策略一起发挥功效。

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销售逐渐形成了银行代销、券商代销、基金公司直销的销售体系,这“三驾马车”均建立了各自的组织体系、管理办法、客户经理和营销网络等。而其中商业银行更是以其遍布全国的众多营业网点优势在基金销售份额中占绝大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种基金销售体系仍处于粗放式经营的状态,许多地方还有待完善。如银行的销售队伍并不是真正的基金专家,故在基金营销过程中难免无法有效针对投资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推销,所以银行亟需发展壮大专业的基金销售队伍。再如证券公司从股民中发展基金投资者的潜力毕竟有限,而基金公司自身的直销人手往往不够等情况均有待改进。

此外,目前基金渠道营销中还面临过分依赖销售机构的问题。从基金业内透露的信息看,托管银行销售在总销售额中占绝对比例。但是,银行的扶持毕竟是有限的,而有的基金也可能并不一定需要遍布全国的分销机构,比如针对特定地区人群的基金品种可能靠基金管理公司自身就足够了。这种过分依赖银行代销基金的现象也导致了目前开放式基金的营销渠道总体成本较高,且营销效率相对而言并不明显,毕竟银行还有其他业务要做。

(四)基金促销手段单一,力度不大。

目前基金公司进行的开放式基金促销活动大多为广告,而对于营销4P组合理论中促销策略的诸如公关、销售促进、人员推销等方式往往有所忽略。而广告作为促销方式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因为广告作为促销手段对消费者的作用只是推广和介绍,属于被动促销,而投资者能否被广告所吸引及投资于开放式基金,并不是一条广告所能做到的,故有必要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方式和手段,使投资者在多元化的信息包围中,更好地识别和了解基金产品和服务,进而做出购买决策。

此外,在银行代销基金时,与基金公司合作的商业银行的相关网点宣传促销力度往往不够,银行的基金促销人员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时有发生,故这也是也是基金促销管理中应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二、开放式基金营销的4P组合策略

(一)产品(Product)策略:针对不同投资者类型推出不同类别的基金,迎合不同投资者的理财目标。

从投资者需求出发推出基金产品将是基金产品开发中的主旋律。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应该加大对投资者需求的研究力度,通过组建由市场销售人员、研究人员等组成的联合产品开发小组,整合市场部门、研究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力量,加强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扩大公司内部新产品开发的构思源,开发出迎合不同投资者需求的开放式基金产品。借鉴国外共同基金的基金品种模式,其股票基金大致可以分为收入基金、成长基金、平衡基金、小公司基金、部门基金、国际基金和全球基金等等。结合我国国情,收入基金、成长基金、平衡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基金是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应着重考虑开发的基金产品。此外高科技行业基金、蓝筹股基金等也可以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时候推出。在最近新一轮的开放式基金竞争中,各大基金公司已经开始推出有针对性的基金产品,如南方宝元债券基金是中国证券基金中第一只重点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富国动态平衡基金是通过主动管理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型基金,融通新蓝筹基金是指股票资产的80%用来投资蓝筹企业的蓝筹股基金,其他的如还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宝盈鸿利基金等。可以说,各大基金公司开始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基金品种是好事,但正如前面提到的,? 诟髦指鲂曰幕鸩酚讨杏Ω帽苊獠皇屎匣鹜蹲噬杓频耐蹲收呙つ考尤氲那榭觯饩鸵笪颐堑幕鹩嗽痹诮谢鹩币欢ㄒ攵酝蹲收叩耐蹲世砟睢⒗聿颇勘瓴扇《院湃胱姆绞剑霾荒芎用济话炎ィ蘸笪扌蹲收叽蠊婺J昊芈裣乱肌?/P> (二)价格(Price)策略:根据不同投资者需求合理制定灵活的收费标准。

在基金产品营销组合中,如何在客户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制定出一个对公司最有利、最切合公司目标与政策的价格,是营销人员面临的又一挑战。如前所述,高额的认购费和赎回费已成为阻碍中小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的重要障碍,故如何制定迎合中小投资者心理价位的基金产品价格是当前基金营销管理中的一大重点。

按照市场营销理论,投资者需求始终是定价策略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一般较低,故可考虑在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费中设立多级别收费方式,如“先收费后投资”方式、“先投资后收费”方式以及其他方式等。同时,为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还可以设计随持有期递减的赎回费。另外,不同投资者对费率结构的偏好是不同的,有的投资者或许喜欢偏高的前收费,有的喜欢偏高的后收费,有的不喜欢收取申购佣金,但能容忍每年较高的营运费用,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同一只开放式基金内设计不同的收费结构,而且各个系列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换,以适应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变化。总之,在基金产品的价格策略上,基金公司务必做到执行灵活的价格策略。基金公司要根据投资者的认购时间、额度、持有期的不同,设计出合理的费率结构标准,以提高价格手段的竞争力。换言之,基金产品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竞争压力及营销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定价,并把价格真正地当作基金营销组合策略的工具之一用于增强基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渠道(Place)策略:建立科学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营销渠道。

如前所述,营销渠道在开放式基金营销乃至整个开放式基金的运作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为此,基金管理公司有必要在科学细分市场的前提下,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渠道策略,建立起完备的开放式基金营销网络。

前面提到,银行和券商代销、基金公司直销这“三驾马车”是我国开放式基金销售的主要形式,但这种模式还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故有必要进行渠道的整合与精耕。以前,大多数基金通常只是通过某种单一的渠道如一家银行出售其产品,现在则可选择通过一种混合型销售渠道模式走向市场,即将多种渠道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同时启用银行和券商代销基金等,从而使不同的渠道在同一销售过程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渠道体系,以提高基金的营销效率。目前,已有基金公司开始分销渠道多元化之路,如富国开始引入农行、浦发银行两家代销,融通新蓝筹在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及国泰君安、华夏等多家券商中首次实现同时销售等。可以说这种探索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在渠道的整合的过程中,还需注意渠道的精耕,即讲求每一个渠道的营销效率,不同银行和券商在代销时应根据自身的营销网络特点,展开不同的营销方式。如银行应根据储户的心理特点和理财需求进行推销,而券商则应针对股民的投资思路开展营销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渠道模式外,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兴起,基金公司还可以借鉴券商经纪业务网上交易的模式,通过互联网销售和交易开放式基金。基金公司既可通过本身开设电子交易网站,也可借助其他一些网站,特别是券商的网上交易平台,让投资者可以上网购买和交易基金。可以预见,开放式基金的网上交易模式将是今后开放式基金销售渠道中的一大重要渠道终端。有远见的基金公司应该从现在起就加强这一渠道的建设,为日后的渠道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促销(Promotion)策略:多样化促销手段并用,加大基金的促销力度。

如前所述,开放式基金的促销活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按照市场营理论,促销活动一般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员促销,即利用促销人员进行推销;第二类是非人员推销,包括广告促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三种具体形式。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基金公司应当将人员促销和非人员推销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不同的投资者类型开展不同的促销活动。一般来说,针对机构投资者、中高收入阶层这样的大客户,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建立具备专业素质的直销队伍,进行一对一的人员促销,以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而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则应重点运用非人员推销的手段进行促销,在搞好广告促销的基础上,综合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争取与投资者进行全方位、广泛、持续的交流沟通。比如,以推介会、报刊或网上路演等方式组织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访谈,通过基金经理的“现身说法”,帮助投资者增进对基金公司投资理念和经营思路的理解,判断基金将来的成长潜力,促使投资者认同基金的投资价值。实际上,在国外,基金经理的职责之一就是与投资者面对面的交流。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4

随着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逐渐发展,如何迅速提高开放式基金的销售量和增加开放式基金的需求,已成为我国开放式基金能否迅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我国开放式基金在迅速扩容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营销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可以说采取全新的营销策略,建立完备的营销体系,加大营销力度是目前乃至今后开放式基金扩展规模,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本文将依据市场营销理论中有关营销4P组合策略的理论,分析当前开放式基金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产品目标市场定位不清晰,细分市场不到位。

纵观我国目前的开放式基金,虽然冠以各种名称,投资理念也设计得很精致,但却无法完善的解决吸引中小投资者的问题。照理说,中小投资者应该是最需要基金理财服务的人群,但从有限的公布数据看,目前大多数开放式基金销售额的主流对象竟然是机构客户。从国外共同基金的发展经验来看,基金的推出主要是迎合中小投资者需要专家代客理财的需求,同时,基金担负着分散小额投资所不能分散的非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但由于受我国证券市场大环境的限制,现有的开放式基金的资产配置、品种选择的空间都不很大,实质上各家基金的投资风格并没有太大区别;加上多数基金都以投资股票为主,承担着与市场基本一致的系统性风险,而我国股票市场上又缺乏股指期货等金融避险工具的支持,此外各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能力是否能够到达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也令人担忧,所有这些均导致了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并无法真正实现像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上共同基金所起到的专家理财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基金无法有效吸引中小投资者的一大主要原因。当然,基金公司出于现实考虑,在基金营销上以机构客户为主,对中小投资者市场培育力度不强确实是当前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中的现实,但我们的基金公司不要忘了基金产品的产品特征,其毕竟还是主要针对中小投资者的,故在以后的基金营销中,基金公司一定要把握好自身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

除了基金的定位有偏差外,基金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也不到位。按照市场营销理论,应该是什么产品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故基金产品应该针对不同的投资者类型推出有针对性的基金产品。但目前开放式基金更多的是尽量动用一切客户资源,能卖多少是多少,几乎没有把客户群进行细分来为其提供不同的基金产品。虽然已有一部分开放式基金在产品设计上力求差异化,但在基金的营销过程中却是对投资者的需求不加了解,只要能够让投资者掏钱就行,也不管投资者是否需求自己的基金产品。可以说对投资者的细分工作越来越细是基金发展的趋势,但这也意味着基金面对的客户群体应该是缩小的,忠诚度是增大的。所以,在基金的营销过程中就应该避免不适合基金投资设计的投资者盲目加入的情况,即不能为了销售业绩而对客户不加选择地怂恿客户购买基金。

(二)基金产品价格较高,没有灵活的价格费率结构。

目前我国投资者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交易成本是相对比较高的。相对于交易便利、成本极低的封闭式基金来说,投资者参与开放式基金交易的交易成本无疑大大高出一截,如目前开放式基金的首次认购费用大约为1—1.2%不等,二次申购费用为1—1.8%不等。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二次申购费用有时竟达到1.6—1.8%(不同基金产品费率不同),这远高于封闭式基金0.3%的交易成本。此外,开放式基金的总体费率大约是在1.75%的年管理费与托管费基础上,再加上约2%的一次申购赎回费用,故累计达到了约3.75%,成倍高于封闭式基金的交易费用。可以说这种居高不下的交易成本严重影响了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的积极性。

除了高额的认购费和赎回费是阻碍中小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的重要障碍外,开放式基金也缺乏灵活的价格结构,这主要表现为基金产品无法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额大小(如券商的股票经纪业务一样)给予投资者一定的费率优惠,没有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的费率安排以及没有针对不同的投资者设计不同的费率结构等,这些也导致了投资者购买积极性的降低。

虽然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打出“降低交易成本”的价格牌。如从富国开始,开放式基金有条件地降低了申购和赎回费,更降低了投资门槛,从最低认购5000元降低到1000元等,但相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上其他的投资品种来说,开放式基金的交易成本无疑是较高的,这应该是以后开放式基金营销中须努力改进的地方。

(三)基金营销渠道粗放经营,成本较高,效率偏低。

可以说基金的营销渠道一直是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有的基金公司在推出开放式基金的时候甚至认为只要渠道有力,基金营销就成功了一大半。不可否认,基金的营销渠道在目前的开放式基金营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决不可唯渠道是尊,毕竟渠道只是营销4P组合策略中的一个策略,其必须和其他营销策略一起发挥功效。

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销售逐渐形成了银行代销、券商代销、基金公司直销的销售体系,这“三驾马车”均建立了各自的组织体系、管理办法、客户经理和营销网络等。而其中商业银行更是以其遍布全国的众多营业网点优势在基金销售份额中占绝大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种基金销售体系仍处于粗放式经营的状态,许多地方还有待完善。如银行的销售队伍并不是真正的基金专家,故在基金营销过程中难免无法有效针对投资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推销,所以银行亟需发展壮大专业的基金销售队伍。再如证券公司从股民中发展基金投资者的潜力毕竟有限,而基金公司自身的直销人手往往不够等情况均有待改进。

此外,目前基金渠道营销中还面临过分依赖销售机构的问题。从基金业内透露的信息看,托管银行销售在总销售额中占绝对比例。但是,银行的扶持毕竟是有限的,而有的基金也可能并不一定需要遍布全国的分销机构,比如针对特定地区人群的基金品种可能靠基金管理公司自身就足够了。这种过分依赖银行代销基金的现象也导致了目前开放式基金的营销渠道总体成本较高,且营销效率相对而言并不明显,毕竟银行还有其他业务要做。

(四)基金促销手段单一,力度不大。

目前基金公司进行的开放式基金促销活动大多为广告,而对于营销4P组合理论中促销策略的诸如公关、销售促进、人员推销等方式往往有所忽略。而广告作为促销方式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因为广告作为促销手段对消费者的作用只是推广和介绍,属于被动促销,而投资者能否被广告所吸引及投资于开放式基金,并不是一条广告所能做到的,故有必要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方式和手段,使投资者在多元化的信息包围中,更好地识别和了解基金产品和服务,进而做出购买决策。

此外,在银行代销基金时,与基金公司合作的商业银行的相关网点宣传促销力度往往不够,银行的基金促销人员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时有发生,故这也是也是基金促销管理中应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二、开放式基金营销的4P组合策略

(一)产品(Product)策略:针对不同投资者类型推出不同类别的基金,迎合不同投资者的理财目标。

从投资者需求出发推出基金产品将是基金产品开发中的主旋律。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应该加大对投资者需求的研究力度,通过组建由市场销售人员、研究人员等组成的联合产品开发小组,整合市场部门、研究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力量,加强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扩大公司内部新产品开发的构思源,开发出迎合不同投资者需求的开放式基金产品。借鉴国外共同基金的基金品种模式,其股票基金大致可以分为收入基金、成长基金、平衡基金、小公司基金、部门基金、国际基金和全球基金等等。结合我国国情,收入基金、成长基金、平衡基金、指数基金、债券基金是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应着重考虑开发的基金产品。此外高科技行业基金、蓝筹股基金等也可以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时候推出。在最近新一轮的开放式基金竞争中,各大基金公司已经开始推出有针对性的基金产品,如南方宝元债券基金是中国证券基金中第一只重点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富国动态平衡基金是通过主动管理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型基金,融通新蓝筹基金是指股票资产的80%用来投资蓝筹企业的蓝筹股基金,其他的如还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宝盈鸿利基金等。可以说,各大基金公司开始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基金品种是好事,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各种个性化的基金产品营销过程中应该避免不适合基金投资设计的投资者盲目加入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基金营销人员在进行基金营销时一定要针对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理财目标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决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给日后无效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埋下隐患。

(二)价格(Price)策略:根据不同投资者需求合理制定灵活的收费标准。

在基金产品营销组合中,如何在客户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制定出一个对公司最有利、最切合公司目标与政策的价格,是营销人员面临的又一挑战。如前所述,高额的认购费和赎回费已成为阻碍中小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的重要障碍,故如何制定迎合中小投资者心理价位的基金产品价格是当前基金营销管理中的一大重点。

按照市场营销理论,投资者需求始终是定价策略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一般较低,故可考虑在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费中设立多级别收费方式,如“先收费后投资”方式、“先投资后收费”方式以及其他方式等。同时,为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还可以设计随持有期递减的赎回费。另外,不同投资者对费率结构的偏好是不同的,有的投资者或许喜欢偏高的前收费,有的喜欢偏高的后收费,有的不喜欢收取申购佣金,但能容忍每年较高的营运费用,为此,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同一只开放式基金内设计不同的收费结构,而且各个系列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换,以适应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变化。总之,在基金产品的价格策略上,基金公司务必做到执行灵活的价格策略。基金公司要根据投资者的认购时间、额度、持有期的不同,设计出合理的费率结构标准,以提高价格手段的竞争力。换言之,基金产品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竞争压力及营销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定价,并把价格真正地当作基金营销组合策略的工具之一用于增强基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渠道(Place)策略:建立科学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营销渠道。

如前所述,营销渠道在开放式基金营销乃至整个开放式基金的运作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为此,基金管理公司有必要在科学细分市场的前提下,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渠道策略,建立起完备的开放式基金营销网络。

前面提到,银行和券商代销、基金公司直销这“三驾马车”是我国开放式基金销售的主要形式,但这种模式还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故有必要进行渠道的整合与精耕。以前,大多数基金通常只是通过某种单一的渠道如一家银行出售其产品,现在则可选择通过一种混合型销售渠道模式走向市场,即将多种渠道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同时启用银行和券商代销基金等,从而使不同的渠道在同一销售过程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渠道体系,以提高基金的营销效率。目前,已有基金公司开始分销渠道多元化之路,如富国开始引入农行、浦发银行两家代销,融通新蓝筹在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及国泰君安、华夏等多家券商中首次实现同时销售等。可以说这种探索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在渠道的整合的过程中,还需注意渠道的精耕,即讲求每一个渠道的营销效率,不同银行和券商在代销时应根据自身的营销网络特点,展开不同的营销方式。如银行应根据储户的心理特点和理财需求进行推销,而券商则应针对股民的投资思路开展营销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渠道模式外,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兴起,基金公司还可以借鉴券商经纪业务网上交易的模式,通过互联网销售和交易开放式基金。基金公司既可通过本身开设电子交易网站,也可借助其他一些网站,特别是券商的网上交易平台,让投资者可以上网购买和交易基金。可以预见,开放式基金的网上交易模式将是今后开放式基金销售渠道中的一大重要渠道终端。有远见的基金公司应该从现在起就加强这一渠道的建设,为日后的渠道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促销(Promotion)策略:多样化促销手段并用,加大基金的促销力度。

如前所述,开放式基金的促销活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按照市场营理论,促销活动一般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员促销,即利用促销人员进行推销;第二类是非人员推销,包括广告促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三种具体形式。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基金公司应当将人员促销和非人员推销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不同的投资者类型开展不同的促销活动。一般来说,针对机构投资者、中高收入阶层这样的大客户,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建立具备专业素质的直销队伍,进行一对一的人员促销,以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而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则应重点运用非人员推销的手段进行促销,在搞好广告促销的基础上,综合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争取与投资者进行全方位、广泛、持续的交流沟通。比如,以推介会、报刊或网上路演等方式组织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访谈,通过基金经理的“现身说法”,帮助投资者增进对基金公司投资理念和经营思路的理解,判断基金将来的成长潜力,促使投资者认同基金的投资价值。实际上,在国外,基金经理的职责之一就是与投资者面对面的交流。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精准营销;风险控制

投资人的理性程度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赎回风险大小有着重要的关系,我国是很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投资人的理性投资意识、投资方法都还尚未普遍形成,为何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如何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也还没有形成普遍的正确认识,因而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赎回风险问题尤其值得注意。

一、双向选择困难――赎回风险的来源

1.信息泛滥导致投资人在证券投资基金选择上的“理性漠视”。信息是投资者选择的依据,包括宏观环境信息及单只证券投资基金的微观信息。由于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信息来源极其多样,信息的易得性是伴随着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而增长的,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同时意味着信息筛选成本的增加,这种成本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时间与精力上的消耗,而基金诞生本身就是要克服普通投资者投资时所遇到的这种问题,因而也是基金产品本身受欢迎与否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在众多基金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基金同在股票市场上选择股票一样耗费时间和精力时,基金产品本身(作为众多投资工具的一种)的优势已经打折扣了;另一方面,信息量和易得性的增加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信息价值问题,肤浅的评论、脱离实际的空谈甚至根本错误的观点充斥整个舆论界的时候尤其需要投资人自己独立的判断,而独立的判断则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需要花时间的研究和从性格角度上的独立意识,而这恰巧是现阶段普通投资人所欠缺的,也正是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另一个价值,然而由于信息甄别的困难这一价值也难以发挥。所以普通投资者会基于一种“理性漠视”(rational ignorance)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所掌握的现有信息并不是全部信息,基于现有信息的资产配置决策(将自己的多少资产以银行储蓄形式存在、多少资产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并不是最优决策,而基于尚未掌握的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很有可能与现有决策相冲突,因而从根本上否定处理信息并基于已掌握的信息来挑选合适自己投资风格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一资产配置决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而证券投资基金的存在本身是基于现资组合理论的,现资组合理论则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投资者本身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投资者理应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和外界信息判断自己投资于何种证券投资基金。探讨至此便出现了一个操作层面的矛盾――作为普通投资人无法找到自己合适的证券投资基金而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同样也没有办法锁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下面的论述将更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

2.由于“逆向选择”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很难摆脱营销和目标客户选择上的被动地位。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指交易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同时会使另一方受损),则该方倾向于签订协议以进行交易。逆向选择问题是证券投资基金业的一大威胁。那么,逆向选择问题是怎样在证券投资基金营销中体现的呢?如果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为了“冲规模”进行主动营销,通过营销人员的努力,将会有更多的投资人投资于该基金,基金规模在推广运动结束后将会有提升,但是从投资人结构来看,通过促销方法获得的新投资人往往不是基金经理所理想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良好投资理念的人,因为这类人往往主动寻找自己合适的投资渠道,也就是说,是他们选择基金,而不是基金选择他们。相反,促销所吸引的往往都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投资理念并且易被广告所吸引的那一类。也就是说基金促销活动在需求传递效果上对这类投资者最为显著,基金的主动营销最先吸引的也就是该类投资人,在缺乏固定投资理念支持下这类投资人在意识到也许这只证券投资基金并不适合自己的时候便会撤退出场。而证券投资基金往往在逆向选择上无法提供有效的规避机制,因此处于被动地位,任何主动的营销手段都会招致逆向选择问题而其伤害又是裸的。由于很难采取主动营销,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在选择自己所中意的目标投资者时也会处于被动地位,想要使自己的投资人群体都符合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要求很困难。

综上所述,由于多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将导致普通投资者与证券投资基金经理间双向选择的困难,进而增加了基金的赎回风险。这一问题虽然很难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自身机制设计上有效解决,但是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说,该问题实际上是目标市场确定和营销过程控制问题,在基于正确的营销理念运用正确的营销原理和具体方法,双向选择困难的问题还是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的。

二、基于精准营销理念实现证券投资基金的稳定运行

(一)精准营销理念概述

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是建立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建立非传统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这个含义具体来说有三个层面来构成:第一,明确的营销思想,确定相对稳定的营销战略,包括营销对象等;第二,精准营销要求将营销管理的各个要素转化为可以量化的参数以作为实现精准的手段;第三,精准营销依靠已量化的要素及相互间内在关系进行营销决策。精准营销在理念层面上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量化”――传统营销手段一大弱点在于市场定位的分析和应用手段只能是“定性”的,精准营销就是要依托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管理等手段将营销因素量化以求实现可以精准度量精准控制。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精准营销手段

1.投资者效用评分模型。在营销战略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可以对证券投资基金精准营销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变量并构造关系。要考察证券投资基金运行的稳定性状况,我们所要关心的是投资者什么时候会做出买入决策、什么时候会跨越赎回费障碍做出退出决策,在实际中促使投资人做出以上两种决定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在没有过多损失的条件下进行适度的抽象,在这里使用许多金融理论者及CFA所广泛应用的一种投资者效用评分模型。首先应做以下假设:(1)投资人自身财务状况稳定。(2)投资人理性程度不变。(3)风险状况相同的证券投资基金所带来的投资回报相同。现引入投资者效用评分模型:

其中U为投资者效用,E(R)为某项投资的收益期望值, 为一约定俗成的系数,A为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为该项投资工具的风险衡量参数,即其收益的方差。

2.R指数的构造。首先给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A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在此引入经济学中常用于衡量消费者(此处即为投资人)效用水平的序数效用法。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因为“效用”是主观的,很难赋予一个具体的值,然而在实际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中,并不要求衡量具体的效用是多少,而只是要求消费者能依据自己的偏好给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排列出一个顺序即可。现在回到消费者效用评分模型中,为了分析投资人什么时候会做出退出决策――我们可以将根据模型求出的投资人效用U进行排序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使投资人选择继续持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效用水平集合、第二类是使投资人选择“用脚投票”的效用水平集合,U=0为投资人决策临界点。当U=0时,正的预期收益刚好被负的风险值与风险厌恶系数的乘积所抵消,投资人将认为没有必要作出任何决策。因此,可见,维持投资者持有证券投资基金意愿所必需的最低收益数值上等于 Aσ2,在基金经理的角度设想在何种期望收益之下将导致“相当规模”的投资人“用脚投票”而导致巨额赎回,作为基金经理,利用分析人员和自己的经验确定一个底线收益σ2,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目标投资人的最低要求回报,投资组合的方差为 ,所要求的标准风险厌恶系数为A。令U=0,则E(r)1= Aσ2,A= ,然而此时的A值往往不是整数,为了便于考量,将A乘以固定乘数IER而整数化以得出标准风险厌恶系数Astd: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所需要的精确的风险厌恶系数,可以Astd为中心左减右加若干整数来描述所有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人风险厌恶程度,上面将Astd定为2,那么可以将所有投资人的风险厌恶程度分为3级,并赋予相应的风险厌恶系数:A1=2、A2=4、A3=6,A1表示最为激进的投资者、A3表示最为保守的投资者。相应的,我们就可以得出每种类型的投资人的投资人决策临界点,即求出U=0时每类投资人的预期收益,当已实现收益低于某个级别的预期收益时,该级别及风险厌恶系数大于该级别风险厌恶系数的投资者便会选择撤场。

设期末已实现收益为R。当R Aσ2时,投资者继续持有该证券投资基金,当R< Aσ2时,投资者将抛售,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期末已实现收益R,它将决定下一期投资者是否继续持有该投资组合。可以把它看成是衡量证券投资基金运行稳定性的一个参数。σ2是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所确定的投资组合的特征值,是证券投资基金经理在制定投资战略后确定投资组合中已经确定下来的。风险厌恶系数A是投资人所特有的变量,A越大,证明投资者越讨厌风险,相对而言对预期收益的要求也越高。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我们以上的投资者分级为三级(实际操作中当然分级越细越好):极端厌恶风险者,A=6;温和风险厌恶者,A=4;风险忽略者,A=2。那么,当U=0时:极端厌恶风险者的预期回报Er1=3σ2,温和厌恶风险者的预期回报Er2=2σ2,风险忽略者的预期回报Er3=σ2,这时,我们假设期末实现收益为R,当R3σ2时,证明投资组合的业绩不错,三类投资者都没有理由撤出;当2σ2R3σ2时,极端厌恶风险者认为相对于其承受的风险而言,真实回报R太小以至于效用为负,该类投资者会果断撤出,另外两类投资者仍将选择继续持有。

设极端厌恶风险者所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份额为n,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总规模为N。那么将会有 的投资人撤出。可见,证券投资基金基于风险厌恶程度的投资者结构将会对证券投资基金运行稳定与否产生重要影响,上例中,如果极端风险厌恶者证券投资基金持有数超过10%,即会构成巨额赎回,将面临从监管到舆论到基金投资管理的重大压力。更一般的,利用风险厌恶系数A将投资者分为s级,即风险厌恶系数A∈[1,s],各级投资者所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份额为n1,n2,…ni,…ns;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为N,令期末实现收益R= iσ2(i ∈[1,s])、赎回比率为D,那么D= ×100%,当D≥10%时,证券投资基金将被巨额赎回。但是当D被确定下来的时候赎回就已经发生了,我们所要关心的是在实际赎回发生之前我们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预测,为了能在证券投资基金运行过程中就及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人风险厌恶结构所存在的风险,我们可以将风险厌恶等级在Astd以上的投资人所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总数(n)与基金份额总规模(N)进行对比并指数化,得出正常情况下投资人集体中会有多少人可能会对在一定风险下所产生的收益不满而产生赎回风险,即,取风险指数R,则R= ×100,这样,就有了一个在证券投资基金运行过程中就可以实时衡量衡量证券投资基金赎回风险的观测指标。

3.对风险厌恶系数A的进一步讨论。因为风险厌恶系数A是每个投资者所特有的值,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是从证券投资基金经理的角度出发,A值是综合投资者本身各种因素的结果,更关心每个投资者A值具体是多少,而无需分析A值背后的构成因素。A值的获得,需要从营销的过程管理中解决――设计一套问卷,通过投资者的反馈来建立基于风险厌恶程度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人特征数据库。在市场营销过程管理上,根据问卷中投资者所获分数来划分不同的风险厌恶等级并赋予相应的风险厌恶系数A,得分越低,A值越高。这样就可以让投资人的风险厌恶系数与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所设定的Astd相联系,并以Astd为基准向左右两端确定一个风险厌恶范围。然而,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是不存在的,要想通过一次测试便可获知投资者自身都不是很明确的风险厌恶程度值是不现实的,所以,客户经理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精准营销理念指导之下的一大任务就是在与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去发现投资人真实风险厌恶程度与数据库中的偏差并随时调整。在确定所有投资人A值之后,R指数便可以应用来实时指示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结构稳定状况了。

利用R指数指示投资人结构,利用市场营销过程管理控制证券投资基金运行风险:一方面努力维护与目标投资人的客户关系,另一方面同时积极对非目标投资人进行投资人教育,将其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头寸维持在合理水平上。同时,值得再次强调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营销远不只是把证券投资基金推销给投资人这一简单工作,而是牵扯到证券投资基金运行稳定和持续盈利的一项意义重大而且运作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参考文献

[1]黄亚均.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97

[2](美)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郑艳文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76

[3](美)滋维・博迪.投资学[M].陈收,杨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6

[4]黄亚均.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6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6

1.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早在19世纪60时代,舒尔茨、贝克尔等人就对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等研究做出了明确的阐释。企业人力资本是当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后,为企业现在或将来收益带来的,存在于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等综合价值的存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为维持或提升现有人力资本价值和效率而进行的资金运用行为”。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长期性、流失性、风险性、复杂性等特征。由于员工自身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结果,只有这些人力资本投入到生产运行中并产生影响时,才能评价出人力资本投资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较难计量。

1.2企业人力资本分类

对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分类,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有着不同的划分方式,例如,贝克尔根据知识的专用性,认为企业人力资本包括一般价值人力资本与特定人力资本;李忠民根据不同的能力素质,认为企业人力资本包括一般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与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孔宪香根据人力资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企业人力资本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研发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与营销型人力资本。

1.3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是指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敢于进行市场开拓的人力资本,在现实生活中营销型人力资本所对应的是各类营销人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营销型人力资本所对应的是各类营销人员。企业通过对营销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投资,以获取相关的预期收益的行为,包括为聘用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营销人才进行的投资;为获得更高的营销收益而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各类营销人员培训投资;为获得更高的营销成效而进行的激励性投资行为等。

2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得以快速成长,成为我国经济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进入转型时期,中小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需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施品牌竞争战略,开发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取更多的销售利润,扩大国际化市场等。营销人才肩负着企业一线扩张的重任,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企业的品牌竞争、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国际化渠道扩展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提升营销型人力资本的存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中小型企业投资于营销型人力资本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高素质的营销人员能及时准确的提供市场需求信息,为中小企业管理者把握创新机会、作出创新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营销型人力资本载体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决策提供服务技术,为企业创新提供信息;高素质的营销人员能够与技术创新人员有效沟通,为创新成果与产品的设计提出建议,使创新成果高度符合市场需求;高素质的营销人员能通高效地将企业的创新成果、创新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市场价值与创新收益。第二,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蕴含在企业长期经营全过程中,中小企业通过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增强营销人员的营销技能与岗位能力,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第三,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能为中小企业创造利润,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运行的成本和效率,能够帮助优化企业资本,节省劳动力和减少物质资本使用数量,提高资本使用率与资本收益率。

3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半结构访谈模式,对珠三角区域的36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了访谈。访谈目的是了解中小企业在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中遇到的问题与成功的经验,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出投资对策。访谈内容包括中小企业对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程度、投资方式、遇到困难等。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3.1中小企业对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程度

58.3%的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没有深入的认识,不能明确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和投资途径;63.9%的企业不愿意向人力资本领域过多投资,认为营销人员流动性大,且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增量只拥有部分产权,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具有不确定性;75%的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营销人员的招聘、入职、培训等工作由企业管理者负责,或由行政办公室部门负责;44.4%的企业没有系统的营销人才招聘聘用、培养及使用计划,缺乏专业性、独立性的管理,企业用人留人环节受企业高级管理者个人意愿影响较大;只有13.9%的企业认为营销型人力资本的投资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他们在此领域的投资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

3.2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

中小企业投资于营销型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招聘或录用教育程度高、人力资本含量高的人才,这是大多数企业迅速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存量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式,企业一般会对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二是投资于营销类人才的培训,包括入职培训、营销类培训证书的获取、专业技能类的培训等;三是通过激励措施获得人力资本的增值,通过激励手段影响和改变营销人员获取和提升人力资源的意愿;四是通过一定的措施提高营销人员的健康水平。

3.3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的困境

由于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竞争状况、消费者观念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经营业绩,会使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收益难以衡量。凝聚在营销人员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要成为资本,就必须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并带来增值,而人力资本投资与组织经营成果之间存在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使得投资收益的计算更加困难。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家族制管理理念等对人力资本投资有一定的限制。现阶段,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的投入还存在成本高、周期长、风险高、收益难以计量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或不合理,企业没有制定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投入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人力资本投入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营销型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等困境。

4中小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对策

4.1制定投资规划及管理制度

第一,中小企业应制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规划,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科学地分析投资的环境,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确定企业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营销型人力资本规模,制定投资规划。第二,制定营销型人力资本管理与激励制度,将中小企业有限的资源投资合理利用,使营销人员能够有效的工作并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并给予较为公平的回报,减少人力资本的流失。第三,制定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定期核查制度,由于中小型企业营销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企业应定期核查营销型人力资本配置情况,做出总结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对外部人力资本的获取和内部人力资本的提升转换做出计划,使营销型人力资本配置更合理。第四,建立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核算体系,对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及时改善投资计划,使人力资本不断增值获取收益。

4.2建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机制

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或工具对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有效地规避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要明确与正视人力资本产权的存在,尊重这种天赋人权,并建立符合人力资本产权特性的制度体系。中小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变化、科技的更新,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投放,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评估,加强对不确定因素的控制,掌握营销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分布,降低或避免这些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4.3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富有团队精神、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营销型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中小企业应注重在良好价值体系的企业文化背景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让企业具有强大的导向力与凝聚力,从而影响营销人员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使营销人员在享有各项薪酬的同时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创新潜力。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沟通顺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4.4建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要构建科学的营销人员激励制度,首先,企业应通过制定合理的销售量标准,使营销人员把目标、希望、激情引向对企业销售工作有利的方向,要根据具体的经营范围及销售区位制定不同的销售量标准:一是统一销售量标准,企业所有的营销岗位制定一个统一的销售量目标,不同的市场区位采用统一的提成方法,不考虑市场的潜在需求量;二是潜在需求销售量标准,企业在评估各个市场区位潜在需求量的基础上,为不同的市场区位制定不同的销售量标准;三是个人销售量标准,企业依据每个营销人员前一阶段的销售业绩,确定其下一阶段的销售量。其次,企业要制定相应的销售量激励措施,使营销人员认识到,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能获取相关的收益与奖励,从而激发营销人员主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和积极性。再次,设立技术创新建议奖励制度,鼓励营销人员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激发营销人员的创新潜能,如设立创新信息奖、创新建议奖等。最后,企业对有较高贡献的营销人员实施产权奖励,如通过股票期权、股票购买计划、赠与股票、员工持股等方式,将营销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目标与企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4.5规范营销人才招聘流程

中小企业要做好营销岗位工作分析,通过细化具体营销工作任务的程序,了解完成此项工作的人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及对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以便按照此要求进行人员招聘,杜绝不合适的人进入企业,从而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中小企业要利用科学的营销岗位人才测评方法,或评估人才各项素质的工具,挑选符合工作分析中岗位需求的人才,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率,减少投资风险,科学的规范营销人才招聘流程。

4.6重视营销人员的培训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7

关键词:网络营销;策略;4C整合;策略

一、中小企业网络整合营销策略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恶化,近年来,中国不断增长的中小型企业生存困难。在网络经济时代,营销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争取站稳脚跟,弱化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在资源和品牌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网络营销。互联网营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营销观念和竞争观念,出发点不再是竞争的产品,二是客户。中小企业必须考虑到传统的4Ps的本质,确定目标市场,抓好落实,以获得竞争优势,为了继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环境。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可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覆盖区域,节省了用户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做好网络营销,可以很大程度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财政资源和客户差距收窄。然而,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企业和消费者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观念的,网络营销的整体水平是比较低的,在资金,人才,技术,网络营销和品牌等方面的约束网络营销支持系统并不完善和成熟,中国的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效果不理想。

二、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意识不强

国际互联网在八十年代开始出现几何级增长,而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国情,互联网建设起步较晚,到1994年才开始登陆中国,随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建设也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信部推出了一系列的百所联网工程等,使得互联网的联网计算机、用户人数、域名注册等方面的人数都快速增长。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不知道切入到网络营销,大多数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的认识。许多网络服务提供商为了扩张业务,进行大量的电话采访,但收效甚微,而且经常听到最多的答案是“没有实力。”中小企业的由于财务实力较弱,无法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广告,覆盖市场主要依靠市场营销专家和营销人员。中小企业缺乏广告支持,仅仅凭借产品的尝试战胜大型企业,是不现实的。中国的中小企业在IT投入的资金是有限的,结构不是很合理。统计数据显示,在1990年,大型企业进入IT企业的资金,到只占总支出的十分之一,到2016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一半。广大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投资是非常不足的资金投入不到其收入的四分之一。让我们看看到中小企业不合理投资结构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强调购买硬件,不关注软件支持和升级,不使用维护和注意引进新技术,不注重管理理念的提高。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的企业在硬件方面的资金是只有14%,高达63%资金用于购买软件和进行维护,而中国的投资在中小企业的硬件总投资超过一半,而投资在软件和维护加起来只是三分之一,中国和外国企业投资形成巨大反差的情况。此外,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好处是难以衡量的,投入了巨大的资金风险太大,对于政府支持的信息技术政策和措施不是很了解,导致企业不愿花费对企业信息网络进行投入。

2.营销策略水平低

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历了超过30年,传统的营销水平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在欧洲和美国的营销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公司对于营销理解水平较低,只是用单一的营销工具。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公司喜欢使用价格战的方式来占领市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互联网从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只有十四年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营销的企业甚至更短的历史。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网络营销,一些持观望态度,如此说来,一些盲目上马,使用传统的营销方式,以什么样的网络营销计划,也没有升级的经营理念,因此,即使取得了一些临时的效果,它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逐渐失去信心。

三、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采取如下策略:

1.网络营销定位策略

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及目标顾客的需求特性,选择一种合理的网络营销战略模型,目前常见的网络营销战略模式有以下几种:

(1)顾客服务模型:寻找和创造顾客需求。顾客服务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顾客服务,增强与顾客的关系,达到留住顾客、增加销售的目的。

(2)信息刺激模型:激发和传递顾客需求。信息刺激模型的基本观点是通过向顾客提供一系列的有价值的信息,达到刺激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的目标,最后达到使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3)成本降低模型:用最低的费用满足顾客需求。成本降低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向顾客提供各种购买方便便利、提供各种销售折扣、加强管理、减少中间环节从而达到降低价格的目标,让顾客获取更多的让渡价值,从而获取顾客的欢迎和美誉度。

(4)娱乐参与模型:主要目标是顾客主动参与到企业活动之中。娱乐参与模型的重点是通过娱乐、评论等活动让顾客参与企业活动之中,并且在企业活动中加深对企业的了解从而促成购买行动。

(5)品牌忠诚模型:在顾客中建立起平盘的美誉度。品牌忠诚模型是通过多种媒介组成的,通过形成和提高产品和网站的品牌知名度进而获取顾客对于这一品牌忠诚,以获取网络营销企业长期的更高利润。

2.网络营销4C整合策略

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著名的4C营销整合策略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并提炼出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消费者、成本、便利和沟通。这一理论把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要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注意到顾客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企业应该做的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中信出版社.2006

[2]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8

[关键词]波士顿矩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研究

在市场营销学中,波士顿矩阵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些理论对企业的营销实践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但是,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中,关于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很少。本文拟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来对比研究一下。

一、波士顿矩阵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介绍

1.波士顿矩阵。波士顿矩阵(BCGMatrix)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波士顿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波士顿矩阵是由美国大型商业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首创的一种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将企业的业务类型划分为四种,即问号类业务,明星类业务,金牛类业务和瘦狗类业务。(1)问题产品(questionmarks)。它是处于高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前者说明市场机会大,前景好,而后者则说明在市场营销上存在问题。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较低,所需资金不足,负债比率高。(2)明星产品(stars)。它是指处于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这类产品可能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产品,需要加大投资以支持其迅速发展。(3)现金牛产品(cashcow),又称厚利产品。它是指处于低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其财务特点是销售量大,产品利润率高、负债比率低,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由于增长率低,也无需增大投资。(4)瘦狗产品(dogs),也称衰退类产品。它是处在低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的产品群。其财务特点是利润率低、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负债比率高,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life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介绍、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1)介绍期。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或获利较小。(2)成长期。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3)成熟期。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4)衰退期。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他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波士顿矩阵与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的联系

1.四种业务类型与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基本对应。(1)问号类业务对应产品生命周期的介绍期。问号类业务一般表现为新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时的特征,尽管在入市之前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推出产品,但是环境的变化还是使企业的新产品业务面临比较艰难的处境,前景有时并不明朗,所以为问号类业务。(2)明星类业务对应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问号类业务如果处理得当的话,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市场增长率的提高会变为明星类业务,这类业务的市场表现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比较相似。(3)现金牛业务对应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销售量的增长,企业的市场增长率减缓,进入现金牛业务,此时的市场表现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非常相似。(4)瘦狗类业务对应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新产品不断出现、竞争者的加入、消费者购买兴趣的转移等多种原因,产品市场销量下降,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下降,瘦狗类业务出现,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比较相似。

2.市场特征相似性。(1)问号类业务与产品生命周期的介绍期的市场特征表现。产品销量小、在整个市场上占有率很低、企业几乎不盈利甚至亏损。(2)明星类业务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的市场特征表现。产品销量大量增加、在整个市场上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面对的竞争者多、企业开始盈利并且利润越来越多。(3)现金牛业务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的市场特征表现。产品销量继续增加,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市场占有率最大、竞争最激烈、生产成本很低、利润最大、市场增长率开始趋缓并可能开始有所下降。(4)瘦狗类业务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的市场特征表现。销量开始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竞争仍较激烈、企业利润开始减少并逐渐开始不盈利。

3.营销策略相似性。(1)问号类业务与介绍期的营销策略基本一致。问号类业务经常采用的策略有发展的策略,即给与企业适当的投入和支援,使其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都有所增长,从而进入明星类业务;介绍期由于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而导致销售量小,所以企业要增加投入进行广泛的选出与促销,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2)明星类业务与成长期的营销策略基本一致。明星类业务一般采用发展的策略,给与一定的投入与支持,以增加销售,由于增长率还是比较高的,说明市场上的潜力还很大,没有达到饱和,企业的投入往往会有回报;成长期企业一般也继续增加投资,当然这一时期的投入尽管很高,但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则降低,另外,这时期的投入主要用于企业与品牌形象的宣传上而不再用与产品本身的宣传上。(3)现金牛业务与成熟期的营销策略基本一致。现金牛业务的市场表现为占有率很高而增长率降低,说明市场逐渐将趋向饱和,企业的销量很大,这时期会有大量的现金收入,因此企业这时基本采用的是维持战略,即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构成,用收回的现金支持其他业务,到现金牛业务的后期,企业还将减少投资规模,不做或少做广告等活动以减少成本支出;成熟期的策略大概如此,企业不再投入,甚至开始减少投入,通过成本的减少而多获利润。(4)瘦狗类业务与衰退期的营销策略基本一致。到了瘦狗类业务时,企业减少或不投入,一般采用的是收割或放弃的策略,因为这时的市场表现很差,即使企业投入资源也改变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状况;衰退期也采用收割或放弃策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收回成本。

三、波士顿矩阵与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别

1.二者研究的重点和角度不同。波士顿矩阵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源(主要是费用预算)的分配和使用的问题,即企业有限的资源如何合理的分配到现有的业务中,使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而产品生命周期主要研究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使用,即如何在竞争的市场上开展活动,使企业最大限度的增加销售,获取利润,取得竞争优势。

2.二者对企业业务的反映程度不同。波士顿矩阵同时可以反映出企业多种不同的业务状况,即企业所有的产品及相关业务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来,而且每种业务经营的状况比较清楚;而产品生命周期则不能将企业所有的业务和产品状况反映在同一个曲线图上。一个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只能反映一个产品的市场变化状态。

3.二者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波士顿矩阵是作为企业的营销战略进行研究,是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探讨的,它涉及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而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更多的是作为营销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

4.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波士顿矩阵主要从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两个方面将企业的业务分为四种类型;而产品生命周期主要从销售量和时间两个方面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5.对企业的影响不同。波士顿矩阵中各种业务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粗略的判断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如明星类业务和现金牛业务多、而问号类和瘦狗类业务少的话,企业的经营状况好,反之则差;而生命周期理论则只能反映出单个产品的市场表现,不能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四、结论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就二者的理论角度来说,确实存在着可以借鉴的联系性和区别,这些联系和区别对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企业在应用波士顿矩阵和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来指导企业的营销实践时,要根据企业实际和营销环境的要求,灵活应用,不能生搬硬套。同时,每一种理论也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应该有选择的借鉴和应用。建议企业从战略和战术多层面来考虑企业的营销活动。

参考文献:

[2]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M],1966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9

关键词:城市营销;城市定位;核心竞争力;城市化;城市品牌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85-0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地区的节点——城市不可避免地卷入一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虽然这种竞争远不像商业竞争那样的残酷激烈,但却是长期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座城市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营销产品那样去营销城市,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攥取支撑城市持续发展的资源。

一、城市营销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传统上沿用菲利普.科特勒的“地区营销”概念,“地区营销是指为满足地区目标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和设计,成功的地区营销应使市民、企业对其所在的社区感到满意,游客和投资者对地区的期望得到满足。”

也就是说,城市营销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方面需求的社会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称。

从国际范围观察,城市营销的实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大开发中的大批新城推介以及世界博览会在各城市(伦敦1851年,巴黎1879年)相继举办,而全球的最近一轮城市营销高潮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旧城重振,尤其是中心城区复兴浪潮。

巴塞罗那奥运会就是“旧城重振”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在1992年之前,巴塞罗那还只是一个欧洲二流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不尽人意。借助奥运会营销,巴塞罗那进行大规模改造,城市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前进了30年。现如今,巴塞罗那已是地中海第二大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欧洲旅游教育和服务的中心,更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

总的来讲,城市营销就是要通过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包装和宣传方案设计,有意识、分对象地推介城市的发展理念、前景、特点和优势等,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为城市的发展吸纳源源不断的资源,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作用可以归纳为使城市与环境达到充分的协调;使城市的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使城市对资源的整合利用率达到最高。城市营销将使城市对内更具有凝聚力,对外更具有吸引力。

二、城市营销在我国的实践与存在误区

(一)城市营销在我国的实践

当前,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核心命题,诸多城市群体的迅速崛起和增长诉求使得城市之间对资源要素的争夺进入白热化。现在,不仅是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开始重视城市营销,旨在通过发掘和利用当地的资源创造出自己城市的独特品牌。在我国,对城市营销的研究起步较晚,城市营销还处于雏形阶段。总体而言,城市营销在我国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城市销售阶段

以城市土地、风光、房屋及相关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销售为目的,通过地区促销手段,宣传本地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移民等消费群体到本地居住和生活,同时,吸引大量的资金到本地投资设厂。

2.城市推销阶段

“城市推销”的特征是重视城市改造更新、形象重塑以及特定领域目标营销。通过吸引投资商参与城市的改造,并通过对旅游和文化等相关领域的营销,赋予城市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就是政府在推销城市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1993年,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来华考察,负责接待的苏州市长章新胜别出心裁,他陪着李光耀看了三样东西:苏绣、园林、盆景。通过这三样事物,展示了三件苏州最重要的产品,即优雅的环境、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崇尚精细的文化,于是,李光耀当即决定在苏州投资兴建工业园区。章新胜的制胜之道在于,他不是在推销苏州的政策优惠或成本优势,而是在推销苏州所独有的一种特质、一种理念。

3.城市营销阶段

“城市营销”突出和强调城市营销的竞争因素、主客体界定、城市定位、城市形象品牌策略以及营销战略组合。该阶段的研究强调在彰显城市特色的前提下,将城市营销的思维深入到城市产品的合理开发层面。当下,昆明、上海、珠海、成都、广州、沈阳等城市纷纷提出城市营销的口号和策略,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这些都预示着城市营销时代的来临。

(二)我国在城市营销中存在的误区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国内城市营销实践上来看,存在的问题则更为突出。

1.对城市营销的认识存在理解误区

尽管城市营销理念已被普遍接受,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现实中许多城市将营销的某些职能当作营销活动的全部。

一是将城市形象展示等同于城市营销。不少城市将城市营销理解为城市的景观展示,片面追求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楼高、路宽、树绿、水清等,以及打造标志性的建筑,却没有全面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多“软”因素。尤其没有树立城市竞争意识,对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作用以及竞争对手、目标群体等认识模糊。

二是将城市经营等同于城市营销。10多年来,“经营城市”理论风靡全国,也深刻改变了许多城市的面貌。但在这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不少地方政府以“经营城市”的名义违规“经营”土地,由此引发了对“经营城市”的反思。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司司长范恒山直接指出,“这种提法不科学,而且有可能助长‘政企不分’现象,损害市场秩序”。

三是将城市的促销活动等同于城市营销。一些地方将城市营销工作简单理解为征集一两句宣传口号、摄制几段宣传片,缺乏系统的筹划,对传播的范围、媒介的选择、受众的特点等等没有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研究,舍本逐末,一味标新立异。像宜春喊出的口号就是“一个叫春的城市”。口号出来后,一夜间宜春的知名度被打响了,然而城市营销除了提升知名度外,更重要的还是城市的美誉度。

2.相互模仿、盲目攀比

一段时间,国内城市之间就城市建设问题的交流学习之风盛行。然而大多数学习的结果变成了相互模仿,导致了城市建设的表面化、同质化问题,还引发了建筑数量与规模上的盲目攀比现象。楼,你高我更高;路,你宽我更宽;广场,你大我更大。不仅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更破坏了城市的风格与传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全国有20多个城市在搞风筝节和冰雪节,他们的冰雪节定位跟哈尔滨一样,风筝节跟潍坊的定位一样,但这些城市搞冰雪节肯定比不过哈尔滨,搞风筝节也肯定比不过潍坊。另外,因为深圳世界大观成功了,结果从1992—1998年,中国做了两千多个主题公园,如今基本都关闭了,几千个亿全打了水漂。

近年来,随着《印象·刘三姐》的走红,“印象文化”成为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特殊现象。《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等接踵而至。这些“印象”投资动辄过亿。殊不知《印象·刘三姐》的红在于它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观众的新奇感、媒体的竞相报道使其过亿投资物超所值。而事物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越到后面新奇感就越少,新闻效应也跟着减少,质疑声却相应增加。

3.缺乏系统的指导思想,操作思路不明确

一是对城市营销的相关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更多的是从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城市地理学、城市产业发展等角度看待城市的发展,而没有从品牌管理的观点对众多要素进行整合。

二是对如何开展营销活动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缺少战略规划和实施模式,致使在实践上表现出活动的盲目和混乱。例如,有的城市一会儿说要建成区域商务中心,一会儿又要建成交通枢纽,一会儿要建成文化中心,等等。显然,这样的城市还没对自身的资源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导致了城市定位的随机和模糊,城市形象不统一。在这方面,珠海的发展被视为“反面”教训,多次城市规划的更改,城市定位几度摇摆,导致政策难以延续,城市发展之路历经曲折。海南省建省筹备组在定位海南产业发展时,曾主政过深圳的筹备组副组长就认为“珠海产业定位不准的教训一定要牢记”。

三、对城市营销的几点认识

(一)城市营销的战略定位问题

1.城市定位必须紧跟国家发展战略

就我国的城市营销来说,政策是第一生产力,要善于将城市营销和国家政策方向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只有熟悉国家的政策、方针,才不会使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大势相违背,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确定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些发展得很快,但有些城市的发展却比内地还差,这就是同样条件不会运用国家政策方针的结果。以广东为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2008—2020年,广东省的资源投放,乃至国家在岭南地区的产业布局都是以此为指导的,作为广东区域内的城市,就必须熟悉《纲要》的各项内容,使自身的发展方向与之趋同,而不是另起炉灶。

2.城市定位必须凸现城市竞争优势

在进行城市定位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资源优势。国内有很多城市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很丰富,但往往因为城市定位不当,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定位,导致城市在塑造自己品牌时候游离不定或模仿他人,结果出来的城市形象要么模糊不清,要么千人一面。

其次,还要考虑社会公众对城市定位的认同。如果你的定位离公众心目中已有的认知相差太大,是不会被公众接受和承认的。以华北某省会城市为例,它不乏红色情结,更有千年燕赵文化底蕴,却片面地以产业优势把城市定位为“药都”。“药都”往好处想是“健康”,相反则是病态和痛苦。它只会吸引药贩子的目光,却难以得到世人的认同。

总之,城市只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核心主题,城市才可能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保持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二)城市营销的品牌建设问题

1.城市规划是核心

城市营销不是喊政治口号,更不是靠拍脑袋出点子。只有经过系统的规划,才能确保城市营销战略的科学合理,执行起来才不会出乱子。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城市当前产业状况与未来产业规划的关系;二是怎样协调城市当前形象状况与未来形象期望的关系;三是怎样转变城市当前软硬件状况与未来的软硬件规划的关系。只有把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使之不发生矛盾,城市营销的战略实施才具备可行性。

2.品牌的推广与管理

城市品牌就是人们对城市整体的一种感知,是对城市的一种识别,是城市特有优势的体现。具有知名品牌效应的城市,能够吸引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到城市开展投资、旅游、居住,从而带动愈来愈多的名人、名企进驻。城市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提升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座城市全面发展的过程,反过来,城市品牌度的提高又会促进和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然而城市是静态的、无法流通的,要打造城市的品牌就必须通过动态的东西来营销。如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把达沃斯这个小村庄推销出去了;法国嘎纳广告节把嘎纳这个小村庄推销出去了。在营销模式方面,根据不同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时尚变迁,大量丰富的城市营销方式得到了开发。大体上城市营销常用的模式可分为7种,即贸易展会、商务论坛、媒体宣传、文化和体育活动、网络宣传、定向直接推广、路演和游学,如博螯所采取的就是商务论坛的营销模式。随着营销理念的发展,还不断有新的营销模式产生,成为了城市营销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方面。

(三)城市营销的组织机制问题

1.完善组织主体

城市营销的成效同其组织机制是密不可分的,从国际上城市营销的实践看,组织机制好则宣传效果可以事半功倍。设置政府框架内的专门营销职能机构是成功开展营销的一条重要经验。营销职能机构可以负责城市营销政策制订、宣传策划、实施和监管等具体工作,并作为一个机构有力的支持和组织城市营销的系列活动。

除此之外,还必须建立利益相关者的营销联盟,动员和协调最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城市营销中来。由于城市营销可推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得本地区的企业及居民都能从中收益,因此,这些都是城市营销的相关利益者及支持者。将这些机构及群体吸纳到城市营销的组织机构中,一方面,可以壮大机构的力量,减少城市营销的实施障碍;另一方面,则可防止城市营销定位不当或脱离实际。如果一座城市的定位及品牌营销得不到本地企业的支持,甚至连本地的居民都不接受,这样的城市营销必然难以持久,其效果亦无从保障。

2.联合第三部门搭建营销公共平台

通过引入第三方相关利益者参与到城市营销中,不仅能减少城市营销中政府机构的成本开支,而且能使城市营销走出单一的直线营销思维。所谓第三方城市营销是通过在城市营销中引入第三方利益相关者,把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博弈转化为合作共赢的盈利模式。有了第三方利益相关者为城市支付营销成本,城市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营销资源,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投资者以及居民,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像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就是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9 600万元建设的。

3.运用社会动员机制实施城市直接营销

一个好的营销组织机制应当使其他公共部门(大学、研究机构等)、民间组织(非盈利的福利会、基金会等)、商业企业和个人的合作都受到重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和实践城市营销战略。城市形象大使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直接营销方式。通常的做法是聘请来自本城市的知名人士,或是对本城市有认识、赋感情的外部知名人士担任城市的形象大使,利用他们在公共场合的活动,展示和介绍本城市形象。英国格拉斯哥城市营销局的“会议大使”,任命的“大使”超过2 000名,这些“大使”来自于医学界、科技界、学术界、商务界。责任就是为格拉斯哥市的会展业游说和延揽会议项目,2005/06年度“会议大使”为格拉斯哥争取到了总值为2 400万英镑会展消费,占到全市当年会展销售额的38%。

参考文献:

[1] 于涛,张京祥.城市营销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思考[J].城市问题,2007,(9):96-101.

[2] 颜海林,戴盛.城市营销与城市竞争力发展的策略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132):115-118.

[3] 梁强,陈芳.关于提升我国城市营销水平的思考[J].现代财经,2005,25(6):78-81.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10

电影《章鱼也疯狂》论证会”在京举办

当前,国内电影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与此同时,关于电影立项与投资的科学性、市场研判的精准性也成为业界以及资本关心的首要问题。基于此,7月13日下午,由《综艺报》社主办的“综艺创投论证会启动仪式暨电影《章鱼也疯狂》论证会”在广电国际酒店举行。

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新原野娱乐传媒有限公司CEO裘华顺、小马奔腾影业公司总经理钟丽芳等来自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等领域的权重人士齐聚一堂。《综艺报》社总编辑陈晓梅首先宣布 “综艺创投论证会”正式启动。之后,《综艺报》社社长梁刚建向黄群飞、张宝全等颁发了“综艺创投论证委员会”委员聘任证书。

陈晓梅指出,目前迅猛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对电影投资、立项以及制作、营销和发行放映等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综艺报》作为业界的权威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广邀来自电影投资、制片、发行、放映等领域的权威人士组成论证委员会,对一些重要电影项目的剧情结构、主创阵容、投资规模、营销发行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以达到集思广益,提高电影立项的科学性、营销策略的有效性,促进电影产业良性发展。她表示,“综艺创投论证会”不仅仅针对某一部影片,而将是《综艺报》的常设活动,欢迎广大制片方踊跃参与。

分享电影制胜秘籍

创意最关键。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就是创意与题材,这也是赢得观众与票房的关键。在这方面,黄群飞深有体会:“新影联参投的《锦衣卫》和《叶问》等,关键都是看题材本身对观众的新引力。”同样,钟丽芳也认为影片要先确定好创意,然后“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来确定影片的定位。”而这个创意的关键,不论明星也好,故事也好,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够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张宝全也强调,“任何题材的电影,在创意之初就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吸引观众兴趣的引爆点,而这一点就是创意的关键”。

要控制好成本。“目前有很多斥巨资打造的‘大片’往往连成本都收回不了,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有太多这样的例子。”黄群飞力劝投资商们“电影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此,裘华顺和北京亿商传媒董事长陈晓翔等均表示,从他们的投资经验看,控制成本不仅在制作费用方面要慎重,在宣传营销方面也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要根据影片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以一敌十。文化中国副总裁杨劲松还指出,对投资影片来说,除了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也是影响电影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影营销是要有时效性的,如果周期拉得过长,就会出现宣传断档的现象,到头来往往会前功尽弃,浪费资金又缺乏成效。

营销要有针对性。在营销方面,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营销往往是最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品质好的电影我们可以请观众提前观影,利用口碑营销。”《80’后》的投资方裘华顺认为,“对于启用了大明星的电影,明星就是营销的焦点。而对于《80’后》这样全部由新人出演的中小成本电影,就选择了和农夫山泉捆绑营销的方式。”

健全电影终端市场。杨劲松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电影应该分为院线电影与非院线电影,院线电影是指那些具有视听奇观的大制作影片,而非院线电影一般都是小成本的艺术电影,受众群体比较小。任何一个投资方在启动一个电影项目是时候,必须清楚自己的定位属于哪一类。张宝全也表示,不同的影片有不同的市场指向,目前国内所有的影院都是主要放映商业大片的影院。中小成本的国产影片在国内还缺乏放映空间,首当其冲还是现在的银幕数太少,连商业大片都排不开,更不会有多余的银幕专门去放映中小成本电影。他认为中国最少要有4万块银幕才能够达到产出与终端的平衡,“二三线城市影院才是中国电影未来的主要发展空间。”

专家把脉“章鱼保罗”

本次会议的另外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论证由影客传媒出品的喜剧悬疑影片《章鱼也疯狂》(暂定名)。该片为影客传媒出品的系列商业影片第一部,主要以南非世界杯为背景,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此次论证会主要针对该片的档期选择、发行营销策略,以及影客传媒后续项目等展开讨论。作为业界资深的电影制片人,影客传媒总裁罗拉曾经和中影集团合作推出“中国青年导演新电影工程”,签约宁浩,刘浩等年轻导演。后来又推出“中国新电影・云南影响”电影系列,其中的《箱子》和《公园》都在业界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罗拉在项目阐述中指出,北京影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以电影制作、发行以及网络新媒体传播为主要业务的传媒公司。她表示,这是国内首家专门为青年导演设立的电影制作机构,意在通过策划及制作青年导演拍摄的新类型电影,探索民族电影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此次论证的影片《章鱼也疯狂》由青年导演小江执导,影片以今年的世界杯为题材,以为线索,以南非为拍摄背景,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片。本片的主角“章鱼保罗”为世界杯期间最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本片最大的看点。片中将向观众揭示章鱼保罗特异功能的“来历”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让人啼笑皆非的麻烦。另外,章鱼保罗在影片结尾还预测了下一届世界杯冠军将花落谁家。影片的世界杯题材吸引了大量足球界精英的加盟。著名足球解说评论员、主持人黄健翔、李承鹏;前国脚谢晖、张帅;在中国球迷中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球迷皇帝罗西等在影片中都有不俗的表现。目前,影片正处于后期拍摄阶段,预计八月底上映。

论证会上,导演小江介绍了影片的创意、内容和营销策略等基本情况后,还播放了初剪的预告片。评审专家们各抒己见,针对影片片名、故事情节、档期选择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诸多可行性建议。

黄群飞(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首先影片以世界杯为背景,这个创意很好,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但片名中的 “疯狂”二字值得斟酌,自《疯狂的石头》之后,类似的片名太多了,观众们有可能审美疲劳。第二,从影片的故事情节和目前的预告片来分析,影片的喜剧因素可以更多一些,但喜剧也一定要有内涵,不能像之前一些影片那样纯粹地恶搞,引起观众们的厌烦。第三,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档期,从这部影片的特点分析,我个人认为前要避开《唐山大地震》,后要躲开“十・一”档期,所以八月底九月初的这个档期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再晚世界杯的的效应就难以体现了。

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这部影片的题材很吸引我,选材很好,这一点勿庸置疑,我想具体谈一下营销方面。从刚才罗拉介绍的情况看,这应该是一部低成本投资的影片,我建议在市场营销方面不要投入太多,由于影片与世界杯相关,国外的观众会更感兴趣,所以可以寻找海外市场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另外在营销手段上可以借助互联网这种低成本的媒介进行扩散式营销。《女巫布莱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用一万美元的成本获得了一亿美元的回报。

第二是影片一定要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影片的创作团队要找到一个引爆点,即如何把人们对世界杯的热情、对章鱼保罗的热情转移到这部影片上来,这是影片最终制胜的关键。《水门事件》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观众会很好奇水门事件的前因后果。对于这部影片来说,章鱼保罗是一个非常好的兴趣点,要以它为焦点吸引观众。我建议影片中加入关于“保罗”的传奇经历、前世来生――它的预言为什么能如此精准?它又是如何预测的?这是观众们最感兴趣的。

裘华顺(新原野娱乐传媒有限公司CEO):这部影片和我之前投资的《80’后》有些相似之处。比如,二者的投资都不是很多。《80’后》采取的是十大城市高校免费观影的营销策略,利用口碑进行传播。目前效果还不错。所以如果制片方对自己电影的品质很有信心的话,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第二,我想重点谈谈今天的创投论证会。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特别是现在的电影市场热钱过多,很多电影都是盲目投资,高产量低质量,造成排片拥挤而票房却没有明显提高。《综艺报》发起的这个创投论证会正好可以为投资商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提高电影立项的科学性。不过我觉得讨论的时机最好选在刚刚确定电影内容之时,这样就可以从创意到剧本,再到市场营销全方位地进行分析定位,目标性更强,操作起来也就更容易。另外可以再多邀请一些最了解市场、比较资深的院线以及影院负责人,他们的意见会更有可行性。

钟丽芳(小马奔腾影业公司总经理):影片的最终成片还没有看到,所以不好说得太多,我想从制片方和投资方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般投资方在确定一个项目之前都要仔细审阅剧本,这样更有把握一些。另外我认为做电影可以事先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来确定影片的定位。比如如果想赚钱,就要有好的故事,有明星大腕;如果想扶植新导演,就要为他组建一个很好的执行团队,因为新导演的控制力可能稍差一些。总的来说,我认为拍电影要谋定而后动。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关系投资 关系质量 顾客忠诚 企业社会责任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酒店服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包括中国本土的酒店和国际酒店并存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已经形成。激烈的竞争局势促进了国内酒店服务行业营销手段和营销理念的变化。提升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了国内酒店服务行业顺利开展营销活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服务无形性的特点,酒店的服务创新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酒店服务差异化减少,消费者可以轻易改变酒店服务,从而导致顾客流失率的增加。面对这一情况,国内酒店服务行业营销战略计划的目标发生了变化,营销工作的重点已经从追求市场份额和市场容量转变为发展酒店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酒店的业绩;营销策略也从吸引新的顾客转变为保留老顾客(Johnson and Selnes,2004)。为吸引和保留顾客,大多数的酒店会采取价格促销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其结果是,短期内会提高顾客满意度,但是却缺少顾客忠诚。本文正是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调节变量,对中国企业在这个问题上的深入研究,从而研究关系投资对顾客忠诚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关系投资研究概述。学者们一直将关系投资作为获得新顾客和增强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工具。但回顾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对关系投资的研究较少。在学者中最早提出关系投资的是Robert(1993),但他并未分析关系投资概念和关系投资维度。对关系投资概念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mith和Barclay(1997)在研究中指出,关系投资是指厂商通过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等资源,设法越过关系门槛,取得顾客的信任和情感依附,从而在厂商与顾客之间构建起强有力的关系纽带,并达成其长期业务合作的目的。

关系质量研究概述。Crosby、Evans和Cowls(1990)他们认为,关系质量是服务人员对其和顾客关系的强度,对服务人员服务满足顾客期望度的总体性评价。很多学者认同这个观点。例如,Liljander和Strandvik (1995)将关系质量定义为顾客对服务质量标准和感知服务质量比较后的认知性评价。Hohnlund (2001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关系质量是顾客和企业对商业活动效果的评价和认知。Hennig-Thurau和Hlee (1997)提出,关系质量是满足顾客需求的关系程度,包括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和承诺。

顾客忠诚。顾客忠诚的定义应该从态度和行为两个方面去理解比较全面。Oliver (1997)提出,忠诚是指由于对某产品或服务的喜好而愿意再次购买或者再次使用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不会因环境和营销努力的影响而转向其他产品或服务。强调态度层面的忠诚,很好地解释了顾客重复购买行为,因而可以认为是真正的顾客忠诚。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本文将尝试构建关系投资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模型,通过引入关系投资、关系质量、企业社会责任等变量,研究关系投资对顾客忠诚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构建以关系投资为自变量,关系质量为中介变量,顾客忠诚为因变量,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调节变量的概念模型。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H1:特殊待遇对顾客关系信任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假设H2:特殊待遇对顾客关系满意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假设H3:实质回馈对顾客关系信任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假设H4:实质回馈对顾客关系满意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假设H5:高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企业采取特殊待遇策略对顾客关系质量的影响,比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企业采取特殊待遇策略对顾客关系质量的影响更大。假设H6:关系质量对顾客态度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7:关系质量对顾客行为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

四、预期结论和营销建议

本研究预期会得到以下结论:关系投资中的特殊待遇对关系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质回馈对关系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到关系质量的两个维度上,特殊待遇对关系满意有显著正向影响,特殊待遇对关系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质回馈对关系满意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质回馈对关系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关系投资对关系质量的影响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显著。高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的酒店采取关系投资策略对顾客关系质量的正向影响,比低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的酒店采取关系投资策略对顾客关系质量的正向影响更大。关系质量可以作为关系投资对顾客忠诚影响的中介变量,并且关系质量对顾客忠诚影响显著。

本文通过理论探讨,提出以下营销建议:第一,制定合理的关系投资策略。由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本研究认为,酒店在对顾客进行关系投资时,应该采取合适的策略。第二,酒店服务行业应该提高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第三,酒店服务行业应该尽可能提高顾客的关系质量,从而提高顾客忠诚度。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最大不足是没有做实证研究,导致结论可能不太准确。以后的研究者可以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本研究是把企业社会责任当做一个完整的变量,没有分别对其维度进行研究,以后的研究者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几个维度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小飞,周庭锐与陈淑青.中国市场关系投资对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06,(4).

[2]韩经纶,韦福祥.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互动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1.

[3]张新安,田澎.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

[4]雷大章.顾客忠诚管理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5.

投资与营销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投资决策 会计盈亏平衡 财务盈亏平衡

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决策,特别是长期投资项目,其收益和成本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难以进行准确预测,因此项目投资前须进行风险性投资分析,其方法主要有概率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概率分析法是通过发生概率来调整各期的现金流量并对风险投资做出评价的方法;敏感性分析是衡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对项目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计算某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及投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产品销量、单价和成本的数量关系,求出不盈不亏的最低销售量,从而控制企业盈亏平衡。盈亏平衡点越低,说明项目抗风险的能力越高,因此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会重点关注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包括会计盈亏平衡点和财务盈亏平衡点。本文对两种盈亏平衡点的分析是基于一系列的前提假设进行的,主要有:

1.总成本TC由固定成本F和总变动成本TV构成,折旧D在项目寿命期内每年都相等,且折旧构成固定成本F的其中一部分,那么F-D就是固定成本中的付现成本,变动的付现成本为VQ,则总的付现成本为VQ+F-D。

2.假设期末无残值及垫支资金回收等现金流入。

3.项目经营期间,每期的收入、各项成本均相等。

4.假设收入只包含营业收入,且营业收入与单价、销售量成正比,产品单价在任何销售水平上都相等。

5.在计算财务盈亏平衡点时,假设项目的初始投资是在项目开始时一次性投入,且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都相等。

一、会计盈亏平衡

会计盈亏平衡点是指使公司的净利润为零时的销售水平。净利润就是营业收入扣除所有的支出(包括固定性和变动性支出),再扣除所得税后的收益。其中,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且保持不变,而变动成本发生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保持不变,即:

式中,表示达到会计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表示单价,表示单位变动成本。

图1说明了会计上达到盈亏平衡时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情况:

由上图可知:

(1)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的交点即会计盈亏平衡点,该点所对应的销售量即达到会计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此时销售收入恰好弥补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当销售量大于时才能盈利。

(2)企业会计上存在盈亏平衡点的前提是销售收入与总成本有交点,即单价需大于单位变动成本。

(3)企业若想在投资中尽可能降低经营风险,保持较低的会计盈亏平衡点,可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固定成本;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适当的提高单价。这些途径均会使图中盈亏平衡点左移,如此,企业的安全边际将提升,风险降低。

二、财务盈亏平衡点

财务盈亏平衡点指使项目净现值为零时的销售水平。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每期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按资本成本率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再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

式中,Q表示达到财务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量,C表示项目的初始投资,niPVIFA,表示建立在项目寿命期和公司资本成本率基础上的年金现值系数。

目前国内诸多学者认为财务盈亏平衡点如图2所示:

图2中,收入现值与成本现值的交点就是财务盈亏平衡点,此时收入现值恰好弥补了成本现值,当销售量大于时才能盈利。该图较为恰当地表示了收入现值与成本现值的平衡关系,但其缺点是不符合项目净现值的计算过程与步骤,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出项目投资期内的净现金流量与初始投资成本的关系,本文将财务盈亏平衡点的图像表示为图3,这样就可以清晰的说明达到财务盈亏平衡点时项目投资期内总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恰好弥补了初始投资成本。

由图3可知:

(1)项目投资期内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初始投资的交点即财务盈亏平衡点。当销售量大于时才能盈利。

(2)企业存在财务盈亏平衡点的前提是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

(3)企业若想在投资中尽可能降低经营风险,保持较低的财务盈亏平衡点,可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初始投资;降低成本;适当提高单价。这些途径均会使盈亏平衡点左移,如此,企业的安全边际将提升,风险降低。

三、会计盈亏平衡与财务盈亏平衡的比较与评价

会计盈亏平衡点与财务盈亏平衡点的计算结论是否一致呢?

会计盈亏平衡点与财务盈亏平衡点不相等,追其原因是两者对初始投资的补偿方式不同。对于会计盈亏平衡来说,初始投资按n年平均分摊,每年分摊C/n,企业当年净利润为零时,当年的销售收入弥补当年所有的支出,也弥补了当年应分摊的C/n的初始投资。所有的初始投资就是按此方法在n年中逐期被弥补。然而,财务上的盈亏平衡点投资期内每年销售产生的营业净现金流量当年不弥补任何的初始投资,而是将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折现为投资起点时的现值,累积后一次性弥补全部初始投资。此种方法是基于收付实现制,对于投资起点时的现金支出,用营运期的现金净收入折合至投资起点进行弥补,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现金净流量折现后的现值少于其原值,所以需要更多的销售收入才能弥补初始投资,因此会计盈亏平衡点与财务盈亏平衡点并不相等,并且财务盈亏平衡点一定大于会计盈亏平衡点。

然而,两种盈亏平衡的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会计盈亏平衡点计算较为简便,因为产品的单价、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都是固定的已知数,代入数据即可求得结果。但会计盈亏平衡点计算时没有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此时的销售额并不能完全弥补初始投资成本,因此严格意义上说,该项目依然是亏损的,而财务盈亏平衡点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并且将项目投资期内所有的现金流量都计算在内,因此财务盈亏平衡点对于项目的风险能够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