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10 02:17:54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1

镇纪委:负责制定远程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学习计划,督促检查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教学内容的落实。

镇党办:负责全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负责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和驻镇以及镇属企事业沟通联系。负责编制镇级教学计划和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建设。负责规划、指导、督察、管理全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负责协调有关新闻单位,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及时报道全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动态和工作经验。参与全镇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各行政村终端站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组建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及日常工作。

农办:协调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负责农村科技知识培训和教学辅导,组织科技人员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农业生产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发挥全镇农技干部队伍的作用,承担教学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实地教学辅导、实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服务队、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作用,提供相关的教学课件。组织科普讲师团、农村科普服务队、科技示范户、农村科普带头人、农技人员进行实地、远程教学辅导。

文卫办:督促指导文教卫生单位做好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工作。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负责提供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相关资源,组织开展相关学用活动。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等方面的教学资源,组织指导医疗卫生系统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

民政所:负责提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社会救助、婚姻、社会福利、移风易俗、优抚安置、区划地名等方面的教学课件、图文资料。

司法所:负责制定远程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方面的学习计划,提供普法教育方面的教学课件、图文资料,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和普法教育工作者通过远程教育为基层群众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和服务。

财政所: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督促指导各级财政落实相关经费。配合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设备招投标等政府采购方面的服务工作,参与工程验收评估等工作。

计生办: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教学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计划生育的政策、知识和技术服务。

电视站:参与地方特色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发。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报道工作。

团委:负责制订农村青年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关教学课件,负责远程教育青年志愿者的人员招募、综合协调、跟踪管理等工作。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

 

为了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从方式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富于创造性,进一步为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3年4月至2006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山东、湖南和山西等12个省、自治区先后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型的党员教育传播途径与传统的党员教育和学校教育形式迥然不同。

1.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即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由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教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大纲》,并根据新形势任务的要求,以及农村党的建设需要和农村党员干部及广大农民学习的需求,适时制定阶段性主题学习计划。大纲是规划建设教学资源的依据;是制作开发计算机课件、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等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的依据;是建设中心资源库、省级资源库及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依据;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大纲主要特点是贴近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国性大纲的内容比较宽泛,各省级、市级应依据全国大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地需要的教学计划。在用好全国中心资源库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出具有区域特点的乡土教学资源。大纲的适用对象是农村党员干部、农民及其他农村从业人员。

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典型经验等11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可划分为思想教育、知识普及、发展经济、文化娱乐四类。

1.1思想教育方面

安排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内容。

1.2知识普及方面

主要有基本科学常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作物生产技术,林业生产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生态,农林产品加工技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常见病预防,意外伤害与急救常识,营养与食品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生殖,保健宣传教育等内容。

1.3发展经济方面

主要安排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市场基本知识、农产品知识等内容。

1.4文化娱乐方面

主要安排有文化体育知识普及、影视节目、戏曲节目等方面。

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节目设置上,又可分为知识技术讲座、先进典型事迹介绍、在线咨询、影片展播等类型。河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通过五个教学传输平台,安排教学内容,即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河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市厅之窗、网站博览、电视频道。每个教育平台又下设不同子平台,其中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平台,共有政治理论、使用技术、课程回放等12个子平台;河北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共设中共党课、法规顾问、燕赵戏院等10个子平台;市厅之窗有石家庄、保定和省科技厅、农业厅等16个市、省直部门教学认输平台;网站博览设有图文网站6个,新闻资讯类有9个,其中专家答疑备有专家百宝箱、有问必答等12个拦目。电视频道也设有CCTV7,福建东南卫视等11个频道。。河北省注重加强了教学内容建设,已为网络充实、储存了教学资源课件5100多个,计7000多小时,包括政策法规、农村科技知识、先进致富典型、文化娱乐等丰富内容。人们可以随时在网络上学习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

2.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的主要特点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党员教育相比,具有传播途径上的优势外,在传播内容也上表现不同的特点:全面性、政治性、先进性、适用性、可选择性。

2.1全面性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典型经验等11个方面,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具体行业教学资源:党校系统的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库包含了大量适合党员干部学习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课程;党委组织系统的各级电教中心拥有各类党员教育电视片4万多部;教育系统开发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农业部、中国科协等部门也开发和建立了农业适用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库;文化系统建立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库群等等。

2.2政治性

政治性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最主要的特点和最鲜明的特征,这是党中央决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之一,至在于通过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党性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3先进性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党员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为此,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上要体现先进性,不管是政策法规普及、实用技术推广,还是市场信息等方面,都必须是先进的、最新的。

2.4适用性

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课件因不同地方、不同人群而制作不同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比如农村种植养殖技术,要因地决定收看节目内容。。

2.5可选择性

这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的又一大优势,也正式由于它所传播的内容面广、全,几乎无所不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大范围的学习选择机会。可以说,只要农民朋友登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你所学、所要的应有尽有。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3

一、设置农村医士专业

护等卫生污业学校的农村医士专业应属医士系列专业之一,但由于此专业主要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村卫生室培养人才,所以虽同属中专水平教育,但又应与普通中等卫生专业教育内容有所区别。另一方面,由于中等卫生专业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较高,其农村医士专业教育的水平应高于职业卫校和县办卫校,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建议对其教学模式和计划,作适当修改.

1.专业培养目标中专卫校正规化、系统化培养农村医士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为我国农村基层初级卫生保健网培养离土不离乡、能防能治、能中能西、能医能防、能够胜任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2.招收对象、学制与经费来源此专业经入学考试,择优录取由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推荐的种毕业生,学制3年。在校学习经费实行多架道集奔,即学生本人交纳一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教育经费拨一部分,学员所在乡、村的公益金资助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原村卫生室工作,国家不包分配,不转户口。

3.课程与教材农村医士专业教育应有别于普通医士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面相对要宽,专业知识实用性要强,并应实出成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所要求的内容。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l)适当减少普通基础课.略去医学物理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4门课程,其中必要的内容分别结合诊断学基础、药理学、解剖组胚学与微生物、寄生虫学课程讲授。(2)增设农村卫生学课程。各省应组织力量,结合本地农村特点,编写农村卫生学教材,其中应包括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内容。邻)增设初级卫生保健课程。此课程应密切结合我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管理程度设置、教授社区卫生规划、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等方面内容。(4)增设基础护理学课程,教授基础护理技术与技能,注意增加护理心理学、家庭保健等方面知识的传授。(5)临床课程设置基本上与普通医士专业相同,但应密切结合农村基层的实际,注重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加强危急重症的鉴别、处理、基本外科技术、妇女儿童保健、计划生育、防盲等方面知识的传授。

4.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临床实习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应保证在县级以下医院进行。此外,应增加卫生防疫和初级卫生保健课程的实习,由县以上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安排学员去试点乡、村,实地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5.考试与结业每学期考试科目不应少于3门,毕业考试应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农村卫生学和初级卫生保健。成纹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等同于乡村医生证,卫生行政部门承认其中专学历。

二、在.通中等卫生专业中设置初级卫生保健课程

初级卫生保健课程不是公共卫生孚的翻版,也不应是各医学学科的简单综合,它是中等医学教育中-个崭新的科目,应列为医士系列各专业的必修课。

1.任务与教学目的初级卫生保健课程是应我国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与、组织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2.课程内容初级卫生保健课程应包括下述内容:全球及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及我国农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及指标,社区卫生卫生形势分析及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方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建设与管理,健康教育及卫生宜传;儿童、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居民健康管理及卫生行为指导,计划免疫;计划生育管理,农村环境卫生及乡镇企业卫生监督;社区康复.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4

一、建立机构,健全机制,强化目标管理

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协,由县科协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方案》实施的日常工作,并根据工作的需要,对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成员单位共15个;二是制定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形成了《方案》实施的长效机制;三是对《方案》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制定了《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细则》,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范围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参与制定工作方案。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建立机构和完善工作制度。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照市下达的“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专项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分解下达了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全

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专项目标任务,加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目标管理,要求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职到位,按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抓好牵头协调配合工作,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工作调研,着手段编制各专项规划

积极组织动员全县科技人员围绕“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发展思路,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推进全县中心工作,为奋力推进“两率先两示范”倾力打造“一城三基地”及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等重点工作提供科普服务、科技支撑;开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科普基础建设工程工作调研,梳理《纲要》工作实施以来的做法和经验;强力推进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开始着手编制全县科学素质四大重点人群等相关专项“十二五”规划。

(二)着力推进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1、着力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积极推进科学课程的实施。开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家庭教育活动、社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使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参与面达到30%以上;新增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点2个;组织中小学科技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组织中小学参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5所中、小学校推行校园青少年“爱科学”科技节活动,通过“大

手拉小手”、“六个一”、“现代科技体验”等活动,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县妇联积极举办家庭科普知识教育讲座。

2、着力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结合大力推进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创意农业,健全完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转移就业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面达90%以上,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等经常性科普活动和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着力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村青年农民“双学双强”培训20多期,年培训人次达10万人以上,举办重点科技培训班10期,全年组织开展15场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科普惠农“一站一栏一员”工作全县新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12个、科普惠农宣传栏12处、培育农村科普员300多人,覆盖面80%以上,进一步强化1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作用,聘请各类科技专家近90人,科技特派员总数达945名;继续推进“科普惠农”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大户和在农村的大中专学生,参与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县农业技术协会、润华蔬菜技术协会获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张中斗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带头人”荣誉,得到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的55万元科普惠农兴村专项资金补助;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各类农村培训。

完成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000人,农村基层干部和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200余人。

3、着力推进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积极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建立3个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示范点;开展城镇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着力推动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为重点的科普活动和以提高劳动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围绕城乡充分就业,开展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取得职业资格的按规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组织“工人先锋号”、“职工技能大赛”、“技师培养五年计划”、“巾帼文明岗”等活动,扩大民营、私营企业职工的参与面;建立完善县新市民学校培训基地、教学点,培训农民工学员;组织开展科教、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全年开展活动6次以上。

4、着力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把提高科学素质列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党校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并落实;通过科技报告、科技讲座、干部培训等形式,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全县先后举办了15期科学发展观干部夜校学习活动,共30余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主讲人,全县各乡镇、部门主要负

责同志近1000人次参加了培训。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委党校将科技知识、知识产权等内容纳入了我县2013年主体班学习内容,邀请了科技专家对学员进行了培训,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县委宣传部在县委中心学习活动中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内容。

(三)着力推进三大科普基础工程建设

1、着力推进大众传媒科学传播基础工程

积极鼓励和支持电视科技栏目办好各类网站科普栏目,提高各类媒体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办好《今日》科技版,刊发技术创新、科普知识等稿件50篇。

2、着力推进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基础工程

积极鼓励科普创作,奖励优秀科普作品、科技论文,充分利用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等各类科普信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组织编制科普挂图,编印科普宣传资料;发放《农村先进适用技术》资料;编制农村远程教育课件;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会堂等场馆开展科普文化教育活动。

3、着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工程

积极支持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推动科普传播;做好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工作,发挥其广大农村宣传科普知识前沿阵地作用;巩固发展农村科普宣传栏、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5

以“建言献策,创新克难”活动为抓手,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言献策”上水平。印发《镇江市科协建言献策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确定《营造产业人才集聚的对策研究》等14个研究方向。经专家评审,《促进企业科技研发中心跨越发展的对策研究》等9个项目获奖,其中《镇江市粮食生产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物联网技术与城市智能交通路线规划》等3个项目得到镇江市副市长曹当凌和王萍的批示,另有2个项目得到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批示。

专家库建设见实效。专家库由理、工、农、医、管理等方面的61位专家学者组成,其中既有全国知名农业专家、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赵亚夫,又有英国牛津大学骨组织工程研究专家夏志道等国外专家。专家库成员参与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帮助选定建言献策课题,参与建言献策研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评审,科普作品的创作和科普图书的编撰、开展科普讲座等活动59人次。

学会共建活动有突破。与市卫生局、市农委签订《共建学会协议》,充分发挥卫生、农业所挂靠的6个学会的人才优势,为进一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活跃学术交流氛围,普及健康知识和农业知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水平找到了突破口。

优秀科技论文(专著)评选创新高。今年首次将参选论文分为理论学术研究类和实际技术应用类分开评审,使评选更为科学和公平。647篇论文(其中专著18本)参评,涉及60多个二级学科,评出特等奖4篇、一等奖60篇、二等奖95篇、三等奖135篇,其中14本专著获二等奖以上,创造了论文(专著)评选的新高。

民间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科技交流深入发展。积极开展第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工作。组织镇江市大全集团等3家企业科技人员参加江苏省光伏产业新技术和项目发展交流会。举办了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讨会。组织日本教授在江苏大学开展系列讲学及交流合作活动,积极申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项目,努力推进中国科协江苏(镇江)海智工作基地建设。

科协界别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影响大。今年科协界别政协委员共提交《加强出版业国际文化合作,开展日本现代农业技术翻译出版工作的建议》、《加强我市市区山体的生态保护和开发》等17件提案,为镇江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市政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培养创业型大学生村官作贡献。市科协组织市农业、儒商文化学会、设计师学会等12家学会推荐36名专家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导师,辅导的项目累计实施创业项目39个,带动致富2 373人,吸纳就业2 354人。

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龙头,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早启动。镇江市政府8月下发了《关于镇江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年)实施意见》,截至12月初,所属的6个辖市区已全部出台了 “十二五”期间《纲要》实施意见。下达并组织实施《镇江市2011年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共11大类105项行动计划。

科普宣传的形式有创新。市科协、文明办、教育局、文广新局、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镇江市首届科普文艺作品创作及优秀科普文艺节目汇演活动创新了科普宣传活动的形式,34个节目用相声、小品、三句半、摇滚说唱、独幕剧等10种形式进行表演,成为今年科普宣传周的一大亮点。选送了8个科普文艺作品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科普剧评选,获得创作表演一、二等奖各1个,三等奖2个。市科协成为省辖市中唯一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先进集体。

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显成效。丹阳、扬中两市成功争创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市。句容市和丹徒、京口、润州等四市、区也都以政府(或党委)名义向省科协递交了创建2011-2013年江苏省科普示范县(市、区)的申请报告,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和分工,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

科普宣传车成为流动科技馆。一年中,科普宣传车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配合有关学会开展纪念日科普宣传教育活动38次,受众达30 000人次。

青少年科技活动保持良好势头。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体验调查活动。社区青少年工作站工作稳步推进。组织91 480名中小学生参加“金钥匙”科技竞赛,1 981名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积极开展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评比活动。组织2 500名中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有8名高中学生获全国一等奖,6名学生获大学保送资格。与市特教中心共同建设“镇江市特殊教育科学教育基地”,并向市特教中心捐赠遥控飞机、四驱车、火箭等科技模型,使残疾学生也能够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促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引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贡献大。评选出1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共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36项,推广基地面积30 800多亩,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52期,培训农民28 060人次,项目直接带动农户2 960多户,辐射到5 650多个农户,直接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 500多元。

援建新疆受好评。承办新疆农四师设施农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参训的28人学习考察了镇江高效农业发展概况、蔬菜水果花卉栽培技术、家禽生态养殖技术、农产品品牌培育等内容。参训人员为表感谢给市科协赠送了“情系新疆奔小康,培养四师带头人”的锦旗。

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己任,切实加强科协自身建设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核心,按照“突出重点对象、提高培训层次,保证培训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____乡2007—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用现代化科学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作风教育干部,深入开展以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素质培训以及经营管理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使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断提高,使全乡干部队伍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从总体上进一步优化,为保证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挥应有作用。

二、培训方式

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的要求,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以及电化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坚持培训、示范、普及、服务相结合,通过创建农村党员干部学用科技示范点、科普致富示范园地,为农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服务作用。坚持培训与认证使用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培训工作与党员教育管理、干部考核相衔接,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超前性和权威性。

三、培训目标和内容

一是开展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好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种养技术,疾病防治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劳务输出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开展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紧密结合发展特色农业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市场经济知识、政策法规、实用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

三是广泛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和移风易俗的科普教育。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普及与生活相关的气象、环境、灾害以及人体科学、医疗健康等方面知识,揭露迷信、邪教与伪科学,宣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是开展农村现代化和小城镇建设管理知识培训。根据农村发展的要求,依据____谷综合整治规划,进行农村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管理知识培训,传授和普及乡村环境治理、乡村建筑等基本知识,满足农村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

四、培训计划

计划2007年在乡党校举办培训班12期,其中:

1、村干部培训班3期,培训20人;

3、党员培训班4期,培训160人;

4、机关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40人;

5、专题培训班2期,培训30人。

机关公务员在参加乡党校培训的同时,参加市人事局组织的培训学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本系统继续教育;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州市集中培训;机关干部参加学习教育;继续落实好各村干部党员的学历教育。

五、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乡党校作为主培训基地,要切实担负起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紧密配合,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置,共同做好培训计划的制订、教材的落实、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合理利用培训资源,形成综合优势,推进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扩大培训工作的实际成果。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定边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总人口31.5万人,其中有27.34万在农村,又是国定贫困县之一,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我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科学搞好规划

科学、超前、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取向和成效大小。因此,当务之急要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规划调研。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分片包干、进村入户,认真扎实的调查掌握农村资源、人口、产业、农居及经济总量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真正摸清底子、梳成辫子,客观分析优劣势,为搞好规划打好基础。二是抓好规划制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省委提出的“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及“大乡小村”战略,精心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五个统筹,即:生产与生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顾及每个村的环境条件、收入水平、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做到因村制宜、分类指导、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切忌做秀,搭花架子、刮攀比风;村建与房建统筹规划,逐步配套。农家庭院要上档次,原创:要按卫生标准改房、改水、改厕、改灶、改圈,自来水、有线电视、通讯网络、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和节水、节能等新设备及书报、音像等文化科技资料要入户。村庄要上设施,要治脏、治乱、治差、治散,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有水利、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经济与文化统筹规划,并重并举。要克服习惯于重物质、轻文化的倾向,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有条件的村可逐步建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引导农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人居与自然统筹规划,趋向和谐。除规划的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水利水保、绿化造林等项目外,禁止滥垦、滥牧、滥猎、滥采、滥樵,建设生态文明村;节约与集约统筹规划,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新农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三是要抓好规划落实。规划是蓝图、是目标、是旗帜。要围绕规划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切实抓好规划落实。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确保如期圆满的完成规划任务。总之,只要我们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引导发展,就能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的推进。

二、建设新农村,中心任务是要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突破:一是在特色产业开发上有新突破。目前,我县的薯、羊、草、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比较优势明显,形成了市场品牌。今后,一方面要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效益上做文章,特别要不断培养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养发展专业协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整体提升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劳务产业和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在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上有新突破。紧紧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快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农牧业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六大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网络、创新管理、形成机制、配套服务,促进“三农”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三是要在扶贫开发上有新突破。按照政府主导、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和开发式整村扶贫的要求,大力实施政策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项目扶贫、吊庄移民扶贫、联县扶贫,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实现小康目标。四是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要按照“大封禁、小治理,大保护、小开发”的方针,进一步推进以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适合人居的生态农村、绿色农村。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和教育、卫生、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尤其要加快小城镇、集镇建设,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五是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有新突破。要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全县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接轨,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效率。

三、建设新农村,根本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大力加强理论教育,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深入开展形势政策与民主法治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开展各种多形式的培训,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村干部群众的头脑。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群众会议、报纸、电视、黑板报、传单、宣传材料等宣传形式,大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着力开展文明诚信户、青年志愿者、移风易俗、保护环境等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以农村“五大创建”为载体,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下功夫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便乱堆、柴草乱垛、禽畜乱跑”和乱占、乱建等“脏、乱、差”问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民间文化,引导构建乡土文化,积极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四、建设新农村,重点是要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县农村社会事业普遍滞后,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加强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依托,健全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社保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健全辐射网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及时、高效地为农民搞好服务。在实践中,科技工作要以科技兴农战略为重点,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旱作农业、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培育和发展新型推广主体,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质量。教育工作要以巩固“普九”成果为重点,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同时,要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文化工作要以巩固提高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成果为重点,原创:实施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卫生工作要以普级农民初级医疗保障水平为重点,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健全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计生工作要以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突出服务为重点,加快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社保工作要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逐步建立特困户和灾民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以创建“平安定边”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着力构建和谐农村。

五、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必要的保障措施。当前,我县农村基层组织普遍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也存在党员年龄普遍老化、个别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为此,一要精心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先进性教育的部署和要求,实实在在的抓好每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确保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教育目标,做到用党员先进性保障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的大目标凝聚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二要配齐配强基层班子。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基层班子建设方针,严格按照《》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重指导、重程序、重民意,注重从年龄、文化、性格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行“两推一选”程序,充分尊重党员群众的意愿,使一批政治坚定、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群众危望高、有致富头脑和较强素质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不断依法照章组织配齐配强班子。同时要下决心整改软弱涣散班子。三要深化党建主题活动。坚持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载体和方法内容,特别要深化“三级联创”和“旗帜工程”,继续抓好“1235”工程、“四创建、一整顿”工作和“五型支部”创建,巩固创建农村党员“双带户”、党员科技示范户、党员先进文化传播户,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入,互相促进。四要规范村级组织工作机制。要本着“管用、实在、简便、可行”的原则,建立健全学习、工作、财务管理制和“两委”联系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决定制度、村委会向党支部汇报请示制度和民主评议村“两委”班子成员制度,确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明确党支部职责,建立完善村党支部目标考核制和民主测评制,实现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明确村委会职责,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议事规则和程序,使村民自治法制化。建立完善议事日制度和村级财务审计公开制度,使民主监督程序化。规范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程序,建立长期听取群众意见的制度,促进基层民主规范化进程。五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要严格党员纳新程序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带头致富户、返乡青年、复退军人等青壮年加入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克服农村党员青黄不接、普遍老化现象;要敞开“出口”,对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或发挥反作用的党员,要甄别情况,严格程序,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该除名的除名。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8

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具有城郊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大观区“奋力崛起、率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实到基层,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大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根本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紧密结合大观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为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在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科技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发挥好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充分利用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工作方式的创新。积极与组织、宣传、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各级政府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传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以下简称农函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等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农技协是农村基层重要的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平台,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坚持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农技协做大做强,指导农技协发挥好科普示范作用。“*”期间,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将重点扶持1万个农技协。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支持,为农技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农技协得到各方面的服务。

六、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各乡镇和基层科协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地方特点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活动,增强农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在农村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在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农村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期间,中国科协优先支持“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在农村试点,同时支持地方科协开展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普员培训。区科协要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的支持。

七、围绕推进科普工作、促进区域科技进步,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重大举措,是通过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区域科技进步,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创建工作要以贯彻实施《纲要》、提高区域公众科学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有关目标。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区科协要与科技部门加强在区域科技工作中的协调配合,逐步把创建科普示范城区作为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计划的基础条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社区(街道)、村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发展。

八、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根植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期间,力争在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发挥有效作用。

要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卫生、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主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的骨干力量。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在工作指导、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对“一站一栏一员”予以支持。区科协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进行具体指导、日常管理和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科普活动站要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要及时、定期更换内容,科普员要利用“一站一栏”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协对“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支持。

九、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发展乡(镇)、村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农民技术人才,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

十、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

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区划调整的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农村科普工作纳入各级部门目标管理和干部业绩考核制度。

各基层科协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9

20*年全区教育系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们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推进“双语”教学,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现状,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1)集中力量推进“两基”攻坚,20*年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县(市、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做好先期低水平实现“两基”县(市)的巩固提高工作,妥善解决“普九”欠账问题。建立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拨款为主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边境乡镇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切实解决学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问题。按照中央支持农村学校的建设计划,努力实现使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仪器、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健全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室和卫星接收系统,筹建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

(2)形成以政府主导,以职业院校为基础,以*和*地区为基地,建设辐射全疆的职业教育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和“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配合劳动部门实施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等五项以培训促进创业计划。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采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形式,开展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通过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弹性学习制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充分利用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实行跨区域的联合招生,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继续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青壮年文盲扫除工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骨干示范作用,努力支持社区内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

(3)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定位,核定学校发展规模。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比例结构。继续整合和扩充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落实区部共建协议,实施好新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明确成人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继续实施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做好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基层工作试点;启动“农村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做好招生及教学安排。推动成人高等学校的调整、转型。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拓展高等教育办学空间,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建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大力扶持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继续实施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建立名师进课堂制度,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实施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自治区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争取在有条件的地、州及县(市)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始实行“双语”教学。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加快推进汉语授课的进程。继续落实内地高校支援新疆高校协作计划,继续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进一步营造民、汉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环境,有条件的乡镇大力推进民汉合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的教学模式。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南疆四地州的首府城市参照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办学模式,创办地、州少数民族“双语”高中班和初中班。全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有比较快的发展,学前“双语”教育达到一定普及程度。

(5)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探索建立新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合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采取培训、评估、奖惩、合理流动等措施,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立县、市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采取措施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机制。以提升实际教学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依托,建立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重点实施好《国家支援新疆“双语”教师方案》、《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加快“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步伐,采取选派支教教师和吸收师范类毕业生等措施解决“双语”教师紧缺的问题。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制度,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上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带头人和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开展教师远程教育。

(6)依托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和境内的公共网络体系,建成教育信息化的“天网地网”,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的教育信息化网络运行和服务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教育互联网工程”、“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等六个工程项目,基本实现教育信息标准化。贯彻汉语优质教育资源以引进为主、民语优质教育资源以译制为主的方针,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完善应用、维护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对教师进行普遍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促进各类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10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根本任务,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巩固和发展“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大力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为增强试验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基础支撑,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进步,公民获取科技知识的机会和渠道更加宽广,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认知更加理性,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处理实际问题更加科学,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和科技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科普公共服务更加公平普惠,政策支撑、经费投入、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的全省平均水平。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试验区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形成和谐、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氛围,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服务。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显著增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明显提升。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愿望进一步攀高,城乡之间和与发达地区的居民的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公民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和监测评估等体系进一步完善,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更加完善。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投入,完善法规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捐助或参与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实行优惠政策;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及工作措施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使其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措施:

——推进学前教育阶段科学启蒙教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不断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各种科技传播行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特色校园、绿色校园活动过程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观念、方法上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监护水平,探索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

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文体广电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农科所、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安全生产、倡导卫生健康、实行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等科普宣传教育,推动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本领,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和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院校、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面向农民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技致富二传手”等项目的实施力度,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科普“站、栏、员”和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

——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面向农村产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岗位需求,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和上岗培训;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常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致富能手下乡入户开展科技指导、科教兴村、科普惠农等服务;开展“环保进农村”和反对封建迷信等科普活动。

分工:

牵头部门:市农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开发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民宗委、市民政局、市文体广电局、市卫生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农科所、职业技术学院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贯彻落实《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促进用人单位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工作。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挥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制度,承担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开展“巾帼建功”活动、激励妇女岗位建功成才。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大课题,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开展职工科普教育活动。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积极举办面向职工的各种竞赛、专题讲座,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送科技活动,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利用科普专栏、职工书屋、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

分工: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能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文体广电局、市工会、市妇联、市科协、职业技术学院

(四)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提高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贯穿于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大力增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执政科学管理的能力,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措施:

——加强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建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学习培训制度,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学习,提高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

——加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技知识学习。以创建学习型、发展型党组织为载体,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以及科技发展规划、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科学素质的宣传教育。

——着力提高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体现对科学素质的要求。

——举办面向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科普活动。组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参加科普报告和科普讲座等各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提高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科学素质的良好氛围。

分工: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市科技局、市妇联、市科协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居民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引导社区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获取有益知识、拒绝不良信息,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实施,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图书室、科普画廊等科普设施建设;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好互联网、移动通信、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逐步建立街道社区科普组织,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等创建活动,组织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鼓励教育系统、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普场馆等建立起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面对城镇社区,组织开展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活动,寓科普活动于文艺宣传、旅游休闲之中。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妇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体广电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国教办、市妇联、市科协、市文联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学校的科技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组织开展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各类科技教育的培训研修,提升科技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教能力,提高科技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高科学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科学教育的基本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教材建设,改进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育法。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建设新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鼓励高等院校增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增加在职教师培训的科学教育内容,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

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改进科学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中、小学的科学仪器、教具、图书等基本达标,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积极开发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等科学教育基础实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与培训场所,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林业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学院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针对社会和公众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鼓励和支持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创作科普作品和开发科普资源。

——集成国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基本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和服务的社会化,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积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措施:

——加强科普资源建设。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举办各类科普作品创作竞赛;加强民生、生态和应急科普资源开发,探索适合农村和社区科普产品的开发,丰富资源种类和总量。

——加速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集成市内外科普资源和信息,拓展科普资源的服务范围,促进资源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优化配置、提高效能;加强现有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共享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科普资源的社会效益。

——大幅提升科普能力。对各类科技、教育等资源进行开发和转化,促进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制作,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社科联、市文联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组织实施“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

措施: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和水平。坚持媒体科技传播的严肃性和社会性,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传播能力。

——建立精品科技传播媒体平台。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开辟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读物;丰富广播电视台的科普内容,提高传播媒体的科普传播质量,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

——提高大众传媒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加强对新闻记者、编剧、作家等传播者的科学素质培养,坚持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提高宣传内容创作的科学精神,提高各媒体工作者与创作者的科学素养与科学传播能力。

——深入实施“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加强校园、农村、城镇、机关学习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知晓率和点击率,有效推进“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

分工: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文体广电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区位整体布局。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加大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实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保障体系,大幅度增强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的特色功能。强化市科技馆的科普服务功能,力争建设体现特色、突出专业个性的县级科技馆;完善市图书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创建、改建或命名一批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具备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

——推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各级各类文化站、广播站、中小学校、党员活动室、科普活动站、农家书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公共设施,充分整合和利用农村和社区现有的科普资源,增加科普图书、挂图、声像资料以及相关展示设备,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图书室”等基础科普阵地。

——大力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业园区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技设施,支持中、小学校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大力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开发开放科普教育基地。

分工: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文体广电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大力提升科普人才整体素质。积极开展科普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机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积极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稳定专职科普人才,壮大兼职科普人才,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逐步建立起强大的科普人才队伍。

——努力培育科普创作和管理人才。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科普创作设计、科普研究开发、科普策划组织、科普传媒和科普产业的经营管理,培育创作和管理的高端科普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和社区的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技术骨干、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带头人等,积极发展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培养和造就各类科普人才。

——发展壮大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中、小学科技教育教师、科技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发展壮大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素质培养,提高承担科学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依托市内高等院校、科研结构、科技媒体、科普场馆等,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组织策划和科普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多渠道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宣传部、市农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文体广电局、市科技局、市农科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任务:

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措施:

——建立人才动员培养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建立有关动员、培养和鼓励科普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参与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科研与科普的紧密结合机制。研究制定在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不部分的相应科普任务、在重大科技项目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增加相应的科普效果评价的办法和措施,鼓励承担科技项目的部门、单位和科技专家推进科研与科普的结合,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最新科技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

——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国家对捐赠公益性事业的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贯彻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提供监测评依据,为公民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结构的业绩考核,对各级各部门开展科学素质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和问效跟踪。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农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统计局、市文体广电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严格执行“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的年度计划和工作规划,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互相密切配合协调,共同形成整体合力,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切实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技、教育和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加大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三)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1年,组织制定本实施方案中11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指导和推动各县(区)制定“十二·五”期间《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1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党政引导、科协牵头、部门协作、共谋发展”原则,通过整合优化科普资源,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投身于科普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机构和工作职能

正科级事业单位,与市科协合署办公。市委、市政府成立科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市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市科普服务工作队队长由市科协主席兼任,副队长由市直相关部门所组建的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队长和市科协副主席兼任,工作队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各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队长由市直相关部门分管科普工作的负责人兼任。各乡镇办)相应成立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队长由乡镇(办)分管科普工作的负责人兼任;工作队员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选配,市科普服务工作队是公益性的服务组织。由各工作队选聘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同志担任。

科普服务工作队的主要职能:

1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组织一批为提高农民、城镇居民、中小学生、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服务的市属学会专业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科普宣传员、科技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协会会员参与到科普服务工作队中来。

2整合科普资源。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党员活动室、化技术学校、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村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点开展科普服务,实现效能最大化;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科普橱窗、科普画廊等科普阵地的作用,提高科普场所的利用率。巩固和发展“五个一”工程建设成果。

3组建专业科普服务队。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市直相关部门,要立足各自工作职能职责,结合科普工作的实际需要,组建专业科普服务队,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农业部门要组建农业科普服务队,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科技服务;医疗卫生部门要组建医疗服务队,开展送医送药活动;文化部门要组建文化艺术服务工作队,为农村和社区放映科教电影、提供科普图书资料;司法部门要组建法律服务队,为农民和居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教育、畜牧、林业、特产、水产、农机等部门和单位也要组建相应的专业科普服务队。通过组建专业科普服务队,搭建“矩阵式”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给农业生产、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居民健康生活、劳动就业等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4开展重点科技培训。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各工作队要在科技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新突破。培训手段上,由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和重点人群科学素质需求相结合;培训方式上,由以会代训与立体、多功能培训相结合;培训方法上,由单一的封闭式的培训转向开放性、综合性、全方位的培训,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路子。

5发挥科技示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技、畜牧、水产、特产、农机、农村能源等农业服务体系;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评选和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围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断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科普示范乡镇、村的创建和科普示范家庭、科技示范明星户的评选工作。

6深入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携带科普图书和影视资料等深入村(社区)组,采取科技下乡、科普集市、科技入户、科技110等有效形式。开展现场指导和咨询、播放科普电影和录像、举办展览等科普宣传活动,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7培育长效工作机制。服务“三农”中形成以工作队(分队)为龙头,科普服务工作队要围绕市场。以专业科普服务队为抓手,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化教育学校、党员科技连锁店等科技培训阵地和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形成以市属学会专业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科普宣传员为骨干开展科普活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发挥农村科普工作队的主导作用,依靠农业科技专家,支持协会发展,带动产业开发,创立产业发展品牌,形成品牌挂靠企业、企业联系基地、基地带动农户占领市场的长效工作机制。

8明确科普服务工作队与专业科普服务队、农村科普服务分队的职责关系。各工作队要结合实际,市科普服务工作队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基层科协、专业科普服务队和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的工作。制定周密科学的工作计划,对专业科普服务队和分队的工作要实行跟踪管理。市直专业科普服务队和乡镇科普服务工作队要严格按要求完成市科协和工作队安排的工作任务,每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开展有特色有创新的科普服务活动4次以上,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工作内容

1围绕文明城市建设。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科普示范乡镇(办)科普示范村(社区)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家庭的活动,培养一批示范典型。用3年时间,全市科普示范乡镇达60%以上,科普示范村达40%以上,科技示范户和科普示范家庭达到1000户以上。按照“一镇一品”要求,培育一批当地特色产业的科普示范基地。神山建设10000亩水产养殖基地,车埠建设10000亩苎麻基地,官塘建设10000亩楠竹及深加工基地,中伙铺、新店各建设5000亩猕猴桃基地,茶叶协会建设10000亩茶叶基地,茶庵岭建设10000亩优质西瓜基地。

2加大科技帮扶力度。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重点帮扶全市50个村,每个村重点扶持40个专业农户,达到2000户。一是确定重点帮扶农户。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的农户作为科技帮扶对象。二是确定重点帮扶村。按照“一村一品”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全市重点帮扶20个水稻种植村,2围绕农民致富增收。5个蔬菜种植村,5个油菜生产村,3个苎麻种植村,2个果树栽培村,9个淡水养殖村,6个畜牧养殖村。三是编印农村实用新技术教材,由市科普服务工作队负责编印,使每个专业农民帮扶对象人手一册。四是选定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按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的所属专业定重点帮扶到村和农户,建立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科技服务模式。

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计划范文1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省实施“特岗计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改善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科学配置、严格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我省实施“特岗计划”工作。

1、与中小学编制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衔接。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应该是教师总体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能够保证3年聘任期“特岗计划”实施结束后,能有空编用于特设岗位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正式聘用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

2、与中小学教师补充、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统筹考虑,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特岗计划”,逐步改善和解决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3、与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特岗教师的安排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学段等因素,科学配置,发挥实效。原则上“特岗计划”安排在县以下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也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4、地方“特岗计划”与国家“特岗计划”统筹规划,一并实施,招聘对象及条件、招聘办法及程序、招聘人员的相关待遇和有关政策等保持一致。

5、严格执行政策,坚持规范操作。各市(地)、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实施“特岗计划”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强化管理机制,严密工作程序,确保招聘工作质量和管理的规范化。

二、设岗计划和实施范围

我省在今年继续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同时,启动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共拟招聘特岗教师808人。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范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部级贫困县”)、边境县(市)、原“两基”攻坚县,包括泰来县、东宁县、抚远县、桦南县、汤原县、鸡东县、饶河县、爱辉区、孙吴县、逊克县、兰西县、漠河县等12个县(市、区),拟招聘特岗教师308人;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范围为“省级贫困县”、“十弱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县(市),包括通河县、龙江县、克东县、富锦市、青冈县、明水县、望奎县、庆安县等8个县(市),拟招聘特岗教师500人。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特岗计划”与国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结合实施。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已被2010年“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正式录取人员,若其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区域为“特岗计划”实施县(市、区),且本人符合特岗教师招聘条件,可不参加公开招聘考试,直接聘为特岗教师。这部分人数为11名,其所用岗位不列入公开招聘计划。因此,列入公开招聘“特岗教师”的设岗计划总数为797人。

三、招聘对象和条件

招聘对象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往届毕业生为辅;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非师范类为辅。2009年已招聘的在岗特岗教师以及录取后未到岗或离岗的不能报考。

(一)招聘对象

1、取得教师资格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小教五年制专科)毕业生(限报小学岗位);

3、取得教师资格、具有半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截至2010年9月1日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二)招聘条件

报名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学历条件。申报初中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其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含同类应届毕业生,下同);申报小学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初中起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

2010年服务期满的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选派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从教人员,按2010年应届毕业生对待。

申报人员所学专业要求与报考岗位学科和本人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学科对口或相近。

3、普通话条件。申报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标准,并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4、身体条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5、教育教学能力条件。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初步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基本胜任招聘岗位所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各部门职责及分工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省教育厅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岗前培训、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实施县(市、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省财政厅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计划”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协同省教育厅做好教师招聘工作及聘后管理工作;各市(地)、县(市、区)要根据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在“特岗计划”实施期满后可用空编数额安置特设岗位教师,省编办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设置特设岗位县(市、区)的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要成立实施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实施“特岗计划”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实施工作的管理。设岗县(市、区)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设岗的学校要加强对特岗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五、实施办法和步骤

(一)前期准备

包括进行调查摸底、审核各设岗县(市、区)的设岗计划并提出设岗方案、制定“特岗计划”实施方案和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开通招聘报名网站、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启动工作会议等。

(二)招聘

招聘工作要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照公布需求、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集中培训、资格认定、签订合同、上岗任教的程序进行。招聘的具体办法详见附件1。

(三)聘后管理

1、省教育厅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对特岗教师实行聘后全程跟踪管理和评估。各设岗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时将特岗教师的有关情况向省教育厅报告。

2、特岗教师聘用期间,其户口根据本人自愿,可留在原籍,也可迁至工作学校所在地或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城;党(团)组织关系转至工作单位,并应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单位的党(团)组织活动;人事档案由服务县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管理。服务期满后,被国家机关、国有事业、企业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服务期间建立的工作档案和党团关系按规定转到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相关单位管理或由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未被录(聘)用人员的工作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按照有关规定,直接转到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

3、特岗教师聘用后的日常管理与考核主要由设岗学校和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每年度结束,各设岗学校要对本校特岗教师的各方面表现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考核等次,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存入其工作档案。新晨

六、有关政策保障

1、为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对具备以下条件的报名者在笔试成绩中给予适当加分:

(1)少数民族学生加2分。

(2)省级优秀毕业生、在学期间获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含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下同)加5分,校级“三好学生”加2分。

(3)报考原籍所在县所设岗位的,加10分。

(4)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支教项目且服务期满的志愿者,笔试加10分,面试考核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同时具备以上几个加分条件的考生,取最高加分项目,不累计加分。

2、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9〕30号)的有关精神,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和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城市、县镇学校招聘教师时,应优先聘用特岗教师。

3、黑龙江大学、哈师大两所高校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与“特岗计划”的实施结合进行。已被正式录取攻读教育硕士并符合“特岗计划”招聘条件的人员可直接聘为特岗教师。特岗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4、特岗教师聘期计算工龄、教龄。聘期内在评职、晋级、评优、参加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享受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相同待遇,并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5、特岗教师在聘期内,由所在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要求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按合同条款解除聘用合同。

6、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且本人愿意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内正式聘用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

服务期满不留基层学校工作的,由其自主择业,当地政府应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必要帮助。对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及时给予办理相关手续;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提供必要和可能的就业服务。

七、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