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信息化教学

中职信息化教学

时间:2022-03-30 04:28:10

中职信息化教学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中职财会 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40-02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通过情景创设、信息资源的支持以及先进财务模拟系统的引进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中职财会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职业性很强的学科,掌握基本的财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成为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武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的教师未能脱离讲授模式的窠臼,满堂灌式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要,不能跟上财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采用信息化教学法与社会实际接轨,以生为本,创设教学情景,明确信息化教学目标,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中职财会教学内容多样化,引进先进的财会模拟系统,使用网络学习软件,提高中职生财会操作技能,以进一步提高中职生专业素养。

一、信息化教学引入中职财会教学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不仅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还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尤其是晦涩难懂的概念通过直观呈现的方式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信息化的教学工具为媒介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粘合度,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此外,教师通过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拓宽学生学习思路,改善学生学习方法,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入先进模拟财务系统,模拟日常工作操作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给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采用个性化的网络学习软件,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财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以生为本,创设教学情景,明确信息化教学目标。营造快乐的财会教学氛围是信息化教学理论的标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中职财会教学可以利用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室、微信学习公众平台等都能成为教师教学运用的辅助工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还提高了教学成效。

例如,教师在教授“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课程中,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账户设置和资金核算,其中的教学难点是资本公积的核算,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案例呈现的方式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独自进行核算,提高学生课堂知识转化能力。对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代和长期借代等账户设置的知识,有的学生就会出现听时明白做时乱的状况,据此,教师便采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方式将这部分易混知识点分享到公众号中,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点,从而巩固学习成效。

(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中职财会教学内容多样化。网络教学是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与多媒体有机融合为中职财会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网络中海量的财会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不仅改变着学生学习的方式,而且还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改善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让学生的主动性从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并发挥巨大的潜能。

例如,在教授“供应过程的核算”课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在题目的练习中,借助互联网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财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严密性,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出现一毫一厘的错误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教师在筛选网络资源时,引入诸如中国上市公司信息网、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类似权威的网站,选取其中典型的案例作为学生财务实际操作题目的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工作的真实性,培养学生严谨做事的态度,形成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提高自身发展的竞争力。

(三)引进先进的财会模拟系统,提高中职生财会操作技能。实践是提高中职生财会操作技能唯一的途径,通过反复不断的实践操作才能强化学生财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财务处理操作能力,模拟操作系统的引入恰恰能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技能的转化,先进的模拟操作系统辅助学生实现财会技能的模拟和训练,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演练中认识到自身操作能力中的不足,便于纠正。如,基础会计实训系统、会计财务系统等,学生利用计算机就能实现真实度很高的财务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参加中职学校举行的技能大赛,其中传票录入、点钞和珠算等都是比赛的重点,学生通过会计模拟系统为其提供仿真度很高的训练题目进行练习,学生就可以在未进入比赛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此系统能够满足比赛对学生的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发现自己在传票录入、点钞和珠算等方面的问题,便于增加练习的强度,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师引进个性化网络学习软件,提高中职生财会学习的针对性。中职生财会学习的目的是能够在日后的一线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财会知识和操作技能,仅凭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和单一化的学生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实现更大的提升,引进网络学习软件,让学生通过网络软件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项目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弥补学生课堂知识学习中的不足,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在教授“原始凭证的填制与练习”时,教学的重点是差旅费报销单和支票的正确填写,需要学生将金额以及日期用大写的方式填写出来。很多的学生都会出现汉字书写这种简单低级的错误,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的侥幸的心理,以致于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细节性的错误,这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报销单和支票的填写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此时教师通过引入专业的网络学习软件,学生只需要通过账号的注册便能进入财会知识自主性的学习,其中有很多的学习项目,如随堂练习、在线测试、课堂实录、试题库等,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瓶颈进行相应的练习。如:“在线测试”栏目的前半部分有课堂知识的总结以及例题的展示,学生可以在进行练习测试前先复习然后再进行测试,便于查缺补漏。对于知识掌握程度高的学生可以通过题目难度筛选练习“试题库”中的题目,实现拓展提升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的信息化,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为中职财会教学方法的改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不仅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符合,还与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向相统一。因此,教师应该秉承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快乐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教学情景,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引进先进的财会模拟系统,使用有针对性的网络学习软件,提高中职生财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提高中职生实际操作技能,推动信息化教学法与社会实际接轨,从而提高中职生财会专业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娇.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财会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2]杨培慧.试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职财会教学活力[J].经营管理者,2015(25)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2

一、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

所谓的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数学中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以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弊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数学教学过程中枯燥的书面语言变为生动的图像语言,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在实际问题中建模过程的运用,使得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学好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教学困惑。

1. 如何选取合适的授课方式。信息化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授课方式,如何选取最佳的契合点,课本上的知识点如何转化为吸引学生的图片语言,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比例如何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都是值得思考的。

2. 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在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是否只是一种形式,在追求课堂生动性的同时能否对知识点的传授到位,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的简约化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掌握及运用这样的困惑。

3. 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化数学教学模式的引入,必然增加课堂的容量,但是课堂容量的增加就要对学生的知识点的吸收问题提出新的考虑,此时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听懂全部授课内容,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听懂的情况下能够在课后练习中加以运用。

三、对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一)培养教师数学信息化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领导者,首先要让教师重视数学信息化教学,让教师提高对多媒体技术和专业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比如 PPT、EXCEL 的使用能力,专业软件Mathematica、Mathcad、3DMAX 的应用能力,对于教学多媒体仪器如投影仪、录像机、展示台能够熟练地使用,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这些技术都将支撑后期教学过程的进行。

此外,还要善于运用一些网络资源,通过离线技术和在线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给学生更多资源和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研活动,比如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和本校或者外校的老师进行经验交流、评课交流,进行资源的共享,及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二)培养学生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参与意识

基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和信息化基础不足,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生动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 Y=sinX 的图像画法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描点法,这样做出来的图不是十分准确,也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曲线的优美独特之处,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几何画板来作图,通过 flash 软件的使用,将该图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对这个图像的周期性和奇偶性就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三角函数学习的兴趣。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的中职院校教师基本都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且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然而对所搜集到的信息,大部分教师却不能很好地利用,并不能真正发挥信息的价值。为此,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时代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粉笔式”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地拓宽教学的空间,丰富课堂内容。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空间都有较大的延伸,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挑战,教师必须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1.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配备完善的计算机设备、优化校园网络等。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符合教学需求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其中包括了教师备课用机和学生多媒体教室。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网络,以便于教师能够便捷地查询信息等。完善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还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自我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更是不断将信息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科技的发展融入到教学中去[2]。在此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基地,中职学校更要不断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促进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改革,加速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3.转变角色

在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中,信息化教学涉及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它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交流空间,在一定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讲授知识的角色中转变为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接触到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接触信息化的知识,包容和接纳这种新生的教学模式,不断开拓学生视野。

4.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能够利用这些设备来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正解的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不断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和独特性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因此,在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以口头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并能熟练使用新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在互联网时展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而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职院校想要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跟上时展的步伐,从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培养出当前所需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职校;信息化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1-0011-03

一、信息化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信息化教学在我国从20世纪就开始实施,并在各类文件和论文中使用频率也相当高。但到目前为止,中等职校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尽管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精心准备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并且网络上也有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但这部分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实施,充满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酷爱而不愿更新教学理念。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了认识上的误区呢?

(一)问题之一:信息化教学是多媒体运用的教学

中等职校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时,只要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通过媒体制作软件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在上课时用电脑放视频,或是用DVD放碟片,用录音机放音乐也就是信息化教学等等。实际上,信息化教学界定依据不仅仅是形式与内容呈现,更要有多学科与多技艺的有机融合。信息化教学既要包括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又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因此,信息化教学是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前提,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将学科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地嵌入其中,是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所以,仅仅使用一些多媒体课件或简单地使用一些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信息化教学。

(二)问题之二:信息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信息化,而对其他教学环节考虑甚少,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实时评价以及课后的辅导答疑等。即注重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而忽略了利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学”,没有充分彰显信息技术交互性、实时性、回馈性和辅等最基本特征;过多地考虑如何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去实现教学内容,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如何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帮助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外学习环节是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时评价、课后巩固与拓宽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否则这样的设计就不完整、产生功能性缺失。

(三)问题之三:信息化教学是微型项目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都是针对一个完整的典型项目案例进行设计,尽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能较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但是,在进行常态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只针对一个独立微型项目单元进行信息化教学,而缺少对整个课程的教学信息化总体规划与架构。因此,教学设计是基于微型项目需要的教学资源,将其转化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包,缺乏课程资源的整体构思。大部分参加省、市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教师仍沿袭常态型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对于课程所对应专业的教学资源整体考虑更少,课程资源之间的关联度低,数字化资源的脱节,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衔接性不强,更谈不上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现代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强,教育理念不新,构思不具独特性,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制作流程不规范,比赛成绩往往不理想。

(四)问题之四:信息化教学是任课教师表演的信息化

目前,中职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创新、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往往自己仅完成教学设计方案环节,然后请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制作课件,自己去上表演课。这样,一是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由于两个教师的合作有时难取得创意一致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完全体现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更不能形成信息化教学的常态性,导致信息化教学仅是为公开课与比赛课服务;二是造成大量的信息化设备被闲置,或者作为一种摆设,降低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甚至学校许多贵重设备长时间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三是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由于一般教师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制作课件时,还要编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技术脚本,以便信息技术人员能较好地理解设计意图,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为了上一节公开课或比赛课,任课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要花20多小时完成,当然更不利于任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移植性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环节对整个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因此,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在搭建好教学流程框架的基础上,编制好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脚本,并标明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使用哪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相关参数要求等,才能使制作的积件、中间件和课件有案可查,有迹可循。

如在进行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备注浏览器中注明资源来源、集成方法、操作环节及设计意图等,这样的设计才是有意义的,移植性较强,不仅自己可以在相似教学设计中套用,还可供同行借鉴与采用,教学设计才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切不可在没有事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时就直接进入教案的编写和课件的制作,这样会造成整个教学设计的不协调、教学过程混乱等,设计意图不明晰,教学设计移植性不强,甚至出现反复推倒重来的现象,这样就造成精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策略

交互性是信息化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如果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交互性不强或交互性应用不畅就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本原,但交互性必须应用得适中,过当会让听课者感到教学过程是在做秀,缺乏教学的严谨性,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各具其独特功能的交互方式有机地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使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达到无痕交互的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系统性策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指出:“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库,遴选一批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基地,开发一批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用主题素材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江苏职教走在全国职教前列,应率先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对于中职校来说,并不是等全省乃至全国职教资源建好后拿来就用,即使有也不是拿来就能用,必须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二次开发。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广大一线职教工作者共同参与、共同开发、资源分享。各中职校应结合学校专业开发,构建一个系统性教学资源开发框架,组织一线教师从专业和课程的宏观角度去构建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边开发边运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整理和制作相关资源,形成以专业为主体,课程为单元的资源信息库,依托学校的校园网为载体实现校园教学资源共享。职教主管部门通过分层推进、项目竞赛等方式收集与整理基层一线教师优秀教学案例与资源,组织课程专家、教学资源项目工程师对基础教学资源进行遴选、技术处理、分类包装,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素材库与教学资源库,从而有效推进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四)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策略

在现代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综合运用在教育领域为标志的智慧校园已日渐普遍,在沿海地区三网融合、智能手机在师生中普遍应用,使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运用方式日趋便捷。如何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来呈现教学环节有效运用,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并能充分应用正能量、有效扼制负面效应?在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本身评价的同时,还需进一步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通过网络教室和电子白板功能,可运用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进行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方式实时评价;通过校园网各任课教师可在自己空间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资源供学生继续学习,提升开放答疑平台供师生、生生和业内人士校外互动交流与评价;师生也可以通过智能通讯工具为学生提供即时解答,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一个广阔平台,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中的技术支撑

(一)完善信息教学系统

信息化教学从前几年在课堂上使用一台PC机加投影仪播放PPT或是自制课件来实现简单的互动式教学,已发展到近年来普通使用的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室,以及现在更多使用交互电子白板、智能化录播教室、自主学习型网站等综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因此,中职校应在考虑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及时更新易学易用的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在购买成熟套装教学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理念更新、软件二次开发和课件制作技术等相关项目的有效培训,从而确保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使用。

(二)建立教学资源平台

为了使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校常态化、有效地进行,必须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让教师在开发课件的过程中分享他人成果。学校在主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关专业或学科专题网站,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开发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型平台,给师生交流提供方便,为每位教师开辟简单易用的个人空间供教师上传或下载教学资源,让教师能便捷地经营个人网站。此外,在教师注重相关素材收集与开发的基础上,学校职能部门应对各学科、各专业教师收集的相关素材和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以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与运用。

(三)提供信息教学服务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信息化教学又综合了各类先进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而对于一般任课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信息技术所有相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有一定难度。因此,学校应组织信息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除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外,还要做好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各种难题,通过校园网系统及时技术应用案例与技巧,并在相应开发平台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快捷帮助,从而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ING Chun-ming

(Jiangsu Rudong Firs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Rudong 226400, Jiangsu Province)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5

(1)信息化装置可以为中职舞蹈教学提供规范化的舞蹈动作,从而有效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中职学生舞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通常信息化设备的合理运用,可以放映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因此,在学生进行某个动作的练习时,可以结合视频课件来进行讲解,并对一些细节错误进行标准化的改正。在观看优秀的示范舞蹈之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风格加入到其中,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对舞蹈的各种技巧进行调整,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舞蹈综合水平。

(2)通过播放优秀的舞蹈,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可以得到不断提高,同时,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多教学资源,不断开拓学生的舞蹈学习视野,从而在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中对新的舞蹈内涵有更全面的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主观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师生在共同观看舞蹈视频时,可以对舞蹈典型动作和技巧等进行讨论和着重强调,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改进舞蹈细节,在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策略

(一)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各种操作技巧

为了不断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效果,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各种操作技巧,并对舞蹈技术、舞蹈风格和表演特点等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在熟练运用信息设备的基础上,制作各种舞蹈练习课件,以有效提高中职舞蹈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机的提供教学中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实用价值。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PowerPoint、Word文档和Authorware等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各种信息化设备得到最有效运用,以促进中职舞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推动和方便教学,并且,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部分基础性、技巧性强的知识必须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因此,信息化技术有着重要辅助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力、理解能力等,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选择性的提供各种教学材料,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

(三)明确舞蹈教学目标,提高舞蹈教学效率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舞蹈教学目标,才能在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情况下,提高舞蹈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制度下,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舞蹈学习所需的生动形象的影像,通过新奇的信息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快速提高,从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支配下,更有效的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舞蹈教学效率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在情感与知识等多个层面上形成共鸣,才能在舞蹈课堂教学上发挥信息化加护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结束语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中职体育教学 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不断提高并发展的科技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针对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如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中职体育教学中,是我们中职的体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信息化是中职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正成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热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其他学科教学模式也正在被广泛应用。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仍是进行着传统的教学,在固定领域、固定空间传递着极其有限的理论或技术信息。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手段等各要素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形成了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稳定的功能结构,这也是做为中职体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教学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和存储并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现在信息技术能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从而使集成的多媒体信息在本质上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生的认知方法,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现在的中职学生对于学习始终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但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果没有办法让他们充满兴趣的去学习,那课堂的质量将非常的低下。而现在的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对于精彩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的所知并不比教师少。而如何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中职体育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门技能,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并能为职业素质服务。而通过体育信息化的教学,使体育与专业完美的结合,达到多种技能的提高。这也是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最直接受益。

有研究表明,人们仅从听觉获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约只能达到15%,仅从视觉获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约只能达到25%,但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获得知识就能够接受知识的65%。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把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加以合成,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教学示范,这些作用是体育教师单靠口头讲解获形体示范所不能达到的。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固有弊端,并为教学结构、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提供有力的支持。信息化的应用是中职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使体育教学获得成功,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锻炼。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探究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引不起学生兴趣,而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讲解示范。

案例1:笔者在教授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时候,首先通过播放优秀运动员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视频,使学生建立动作的概念,使学生对该技术动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教师对视屏动作的讲解,了解了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目的及意义。在队伍的调动过程中,运用flash技术动画,使学生清楚了解了队伍的变化,节约了时间,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再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合理利用了场地,采用“V”新型的队列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教师的正确示范、优秀学生的示范,提高运球的技术动作,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运球手型及节奏,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过程中,通过现场录制学生练习的视频,采用录像回放技术,给予学生积极的纠错及评价。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让学生对照录像,发现问题,积极练习,达到教学的延伸。该课也是杭州市中职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示范课,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

案例2:鱼跃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课时学习时,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将动作示范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讲解的感觉,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完全接受。采用了信息化技术教学后,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分解动作:站立——半蹲——蹬地——腾空——撑地——屈臂低头——屈膝——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腿——直立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理解更直观,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学生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二)运用信息化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要增强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针对性,优化和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也就是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围绕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信息补充。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相、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

案例3:近几年,笔者利用在CBA球队浙江广厦担任记录台工作的便利,刻录了浙江广厦的所有主场比赛的录像。挑选了精彩赛事,利用剪切、画图、FLASH等手段分析比赛。在给学生讲授篮球技战术理论时,通过播放大量的CBA或NBA比赛片段让学生了解战术配合的形式和变化;通过慢放或反复播放让学生看清楚战术配合中场上队员跑动的路线、起动的时机、采用的技术动作等。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提高了战术意识,达到了快速理解技战术的效果。

(三)结合专业特征,强化教育成效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信息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多媒体遍布每一个教室,学校的大型显示屏也能播放实时信息,为信息化的教学创造了有力条件。大量的学生能相对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技术。结合专业特长,让学生自己录制或拍摄一些比赛、上课、训练片断,在学习训练时插播这些录像或课件,或者让学生利用flash、CAI等技术制作生动的画面,在制作的过程中就是对技术动作的又一次思考,既强化体育技术动作,也提高专业特长,达到双赢的目的。这样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一些技术动作更为直观、生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012年杭州市体育中考的标准化flash测试课件制作就是来自本校。

将室内课改欣赏课,给学生播放精彩的NBA篮球联赛,激烈的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片段),优美的花样滑冰等内容,让学生感受体育比赛的激烈及震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集明星运动员的资料、图片,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向学生介绍这些体育明星成长的艰辛过程,抓住机会鼓励学生要积极刻苦锻炼身体,争取以后也成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三、信息化对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利用信息化有助于资源共享,有效交流

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及教学辅助设备,放置网络共享。让学生学会在网上处理信息并进行有效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平等意识、参与和探索精神。学生在网上学习可以不受学校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表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使教育的个性化真正得以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给学生创造了与教师展开交流的空间,不但能够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因畏惧教师不敢提出问题的难题,同时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教学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传统观念普遍认为,信息化技术教学和体育课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以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很规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而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和学生一瞬间很难看清楚的技术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将复杂的技术以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面印象,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

(三)有利于考核与评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考核和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工作,通过考核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现代化技术、可以对技术动作进行检测。对课中测得的数据或各项定性指标按照一定标准化做出科学分析。如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动作相近或正误间的比较。两个相近动作教学时,学生往往做成相同的动作,如跨步跑和后蹬跑是两个极为相似的动作,可以利用多媒体示范动作,将学生的动作摄下来,运用画面演示,通过两个动作的对比,教师对不同之处做相应的讲解,让学生自己看到自己实际动作并与正确动作做出比较,有利于错误动作纠正,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在考核测试中,可以得到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检查课中,把课中检测的相关数据输入电脑,通过一定的软件程序,可迅速获取课的密度、心率变化和平均心率、生理负荷、心理负荷等资料,帮助教师科学、全面地评价分析课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化技术在中职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信息化技术教学能否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的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他们总认为信息化技术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室外课来完成。具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体育教师是大有人在的,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己对信息化技术的培养和运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掌握信息化技术是教师进行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体育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地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水平,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二)强化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特性

学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体育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加上身体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学生室外身体练习为主,室内理论教学为辅,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品德、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学科。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在常规教学中配合信息化,把握好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科学的组织将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切记喧宾夺主。信息化技术教学只是辅助体育课教学的,不能让过多的视觉材料占据同学们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时间,教师只要掌握好在课堂上“看什么”“练什么”和“怎么看”的关系和尺度,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理论和开拓知识面,对学生以后进行身体锻炼和树立终身体育是大有好处的。

(三)信息化教学的技术问题

信息化教学所使用到的器材非常的多。例如电脑、投影仪、录像机、电源等多媒体仪器。而体育课更多的在室外大场地,如果在室外课堂中直接使用,虽然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移动投影仪等设备,但对于这些仪器的摆放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体育课需要学生不断的参与练习,是一个运动流汗的过程,而信息化的教学需要不停的打断学生运动,对于课的练习密度及练习强度都有很大的冲击,也容易把学生固定在特定的范围。如果条件许可,多设置几个投影仪,采用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分成几组轮换练习和观看多媒体课件是一种解决的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选用的素材一定要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切不可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选择一些不太适宜的材料对付使用,否则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作用。这要求教师平时多留心,能在理解大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广泛而细致地收集、整理和筛选材料。如何在信息化的使用和练习的过程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信息化教学中的关键点。需要我们中职体育教师做更深入的研究。

四、小结

当今社会是信息发展的高速阶段,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信息化技术已走进校门,进入课堂,只有明确信息化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信息化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信息化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挥信息化技术教学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里去,正确、合理地使用它,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2]陈瑾榕.浅谈体育教学方法改革[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S1).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李永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0(11).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7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评价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指适应信息时展需求所偏重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高阶学习是发展高阶能力、高阶思维和高阶知识平台或路径。这十大高阶能力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个体DD接受、群体DD接受、个体DD探究、群体DD探究”四大基本类型。个体DD接受和群体DD接受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客观主义的;个体DD探究和群体DD探究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建构主义的。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据其学习活动和组织形式的特点,集合在相应的模式类型中:

个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个别授导、操作与练习、教学测试、智能导师、模拟与游戏。

群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电子讲稿、情景演示、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信息处理。

个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任务驱动、问题求解、微世界、案例研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模拟与游戏、认识工具、电子学档、概念地图。

群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习社区、小组学习、知识论坛、头脑风暴。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实际,我提倡探索建构主义倾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类模式能提供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习者与信息技术形成智能伙伴关系,利用充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学习者高阶学习,发展高阶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教学模式改革的基调是从接受型向探究型(建构型)模式转变。被动的接受和以占有为目的学习,无益于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在一种失去自我体验、主体迷失和权威主宰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生产性思维阻断或摒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所归依。然而,开发创新潜能,培育创新人才,促进学习者发展却是今日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目标。

1.教师角色的改革

由控制者转变为帮促者:教师为学习者创设和提供丰富的环境、经验和活动,为学习者的协作性学习、问题求解活动、真实的任务学习、知识共享和责任共担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参与协商,激励、监控讨论和专题学习的进展,而不是控制。

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和作业。与其他教师通力协作,改变传统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和方法,或开发新课程,如校本课程。

合作学习者和合作研究者: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善于与其他教师协作,敢于探究自身专业之外的领域,提升专业水平。还应善于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活动,探索新知。

2.学生角色的改革

由被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能有效地计划、监控、调节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结果,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情绪意志、努力程度和寻求他人的支持,有高度的主人翁感。

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有充裕的机会探索观点和形成研究。通过与自然界、材料、技术和其他人的互动,学习者探究概念、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的技能。这种具有发现倾向性质的探究活动,使学习者必须认真思考事件、对象、人物或概念的构成部分或属性,从而为学习者训练决策能力提供了机会。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模式的改革特别要求教学方式朝如下两个方面发展:

交互的:教学应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要求教师或信息技术内容与学习者需要相匹配,并且为学习者创设互动的学习机会。

生成的:教学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深度的、投入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重视意义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活动和经验,以激励学习者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建构和生产知识。生成性的教学同时鼓励学习者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事有意义的探究、积极地反思,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

4.评价方式的改革

模式的改革将强调以下评价策略:

基于绩效的评价:通过建构知识和创造人工制品来展现学习过程与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说,学习者还要参与制定学习绩效标准,并在设计、评价和评估报告中有相应的体现。

生成性的评价:评价的最重要目标是改善学习。因此,评价应当紧扣课程目标,体现重要的知识、能力、内容和主题,并且为学习绩效的产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绩效的标准应当清晰明了,并且作为学习者学习经验的构成部分,置于学习活动之前。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

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在于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的教学环境,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我们要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8

(一)合理利用现有信息化教学工具

教师学习思想先行,在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认识上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特别是中老教师,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缺乏,不接受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认为黑板书写传授教学知识就足够,使得教学效率低。二是随着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施越来越齐全,装备力度也越来越广泛,难免教师会产生“先进的就好,用最流行的才好”的思想。多媒体教室,教室内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主流的信息化教学工具都只是教学中的辅助教学的工具,要求教师要合理地使用。

(二)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教学工具

教师对教室内装备的教学工具的充分利用,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如教室内的电视机。在学校没有装备投影仪时,我上计算机课就用过电视机,只需要带上一个带有AV视频接口的笔记本或另加一个视频转换盒就可以实现了,还可对强调的地方进行放大显示。这还包括对软件的充分利用。如一幅图、一些媒体光盘、对设备的合理使用等。

二、使用好信息技术工具及制作多媒体课件

现在使用的关键就是使用好多媒体课件。下面我就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进行论述。

(一)提供教师研训平台,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分三方面,一是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二是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三是信息技术软件的操作运用。教师培训的难点在第三点上,因职业教育缺少相关课程的适合课件,且针对不同的课程、学情、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来呈现的课件就更缺乏,只有靠各校教师自己制作。然而,课件制作不仅是电脑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课程教研教学方法、模式及教学设计的呈现;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不可能对所有课程都熟悉,更谈不上精通,再加上人力、精力有限。所以,我们认为:“课件要由课任教师自己制作,每个教研组都必须培养自己的课件制作骨干,以骨干带领整个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进步,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技术”。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主要精力则放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指导、培训上。建立教师信息化技术运用研训平台的做法:

1.学校成立管理层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可以由教导处或教研室(教科室)等部门担任核心处室,拟定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培养的3年以上的规划方案,方案中应该明确研训的目的、计划、内容、方法等。领导小组的职责为监管、研训所需资金和人员的配给。

2.在领导小组的基础下,学校还成立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运用研训团队,可以为研训中心组或研训指导组。成员构成由负责部门担任选拔,挑选部分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中、青年教师担任研训指导组成员。其小组职责主要为每次培训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3.在研训小组的组织引领下开展校内、外培训,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探索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4.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班。

5.加强学习交流,积极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培训及学术研讨活动。在课堂教学上,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整合教学手段上课。

6.开设多媒体教学公开课活动,把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其成果列入教师的评价体系。

(二)确定教师培训目标、内容、方式

1.首先从教师需要掌握的工具及技术入手

(1)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及运用,包括:计算机(含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电脑的操作、投影仪、实物展台、照相机、摄像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基础操作培训。

(2)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的应用培训,包括:目PowerPoint、InternetExplorer、FLASH、Authorware、几何画板、洪图等软件工具的操作应用。其中PowerPoint易学易用,制作效率极高。针对可能参加培训的教师参差不齐,在培训前一定要组织培训前的摸底,可采取任务驱动的培训内容组织编写培训学材。教师以任务完成为达标考核要求。这样既可满足教师的参差不齐的学习层次,也可发挥教师参培的主动性。

2.教师培训的目的、内容

(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从电脑组成、多媒体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操作系统使用的基本操作入手。多媒体操作的具体应用如利用远程视频可以实现现代师徒的教学环节。在校企合作单位建立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可由岗位能手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在实际岗位上示范工作中的操作规范流程,配合教师课题教学需要,由上课教师完成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环节的实际教学展示。

(2)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培训以PowerPoint平台为主。我们要求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能根据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制作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放在课件的选题、课件素材的处理及整合,最终制作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实现影片、动画效果的课件。①掌握课件的制作过程选定课题——收集整理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编制PPT提纲——根据提纲整合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素材——建立教学内容关联制作一定的交互性(判断和链接关系)——完成效果的修整美化制作——打包制作独立运行文件(完成)。②学习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控制技能。

3.教师培训的方式、时间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9

关键词: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

教职工档案管理是教育部门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反映了本区域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也是教师管理、调动的依据。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一、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可以明显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后,只需要认真做好信息录入这一环节,就可以实现反复多次利用,电脑会自动对录入的信息进行整理,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自己的筛选需求,就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约了档案管理的时间,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1];其次,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能有效预防传统纸质档案遗失的情况,也能避免纸质档案长时间存放字迹不清的现象;再其次,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实现教职工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相关上级部门领导都可以利用网络对教职工的档案进行检索和查询,为教职工的升迁调动等提供依据。最后,还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传统档案馆管理方式大多以纸质资料为主,会耗费大量的纸张,不环保且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后,仅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二、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混乱,影响效率

当前,中小学教职工的档案信息按照其类型分属于多个职能部门管理,教学档案归学校管理、人事档案归教育部门管理,科研档案归科研部门管理,还有很多资料由教师所在的年级进行管理,总体来说教职工的档案管理非常混乱,缺乏系统性,没有一个主管部门或者档案共享平台,导致教职工的档案零散、不完整,也存在个人不正当窃取教职工信息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职工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很多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进行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程中,往往忽视档案的安全管理问题,不重视防火墙或者杀毒软件的安装,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很多教职工的档案信息时有被窃取,给学校和教育部门乃至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

虽然已经对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技能培训,但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程度不高等原因,存在着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严重阻碍了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

(四)忽视纸质档案保存工作

实现档案信息化之后,只需要做好电子档案就可以了,忽视了纸质档案的用途,导致教职工档案资料的不完整。

三、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育局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及启示

(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育局教职工信息化建设实践

该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3894人,再加上离退休的教师,共有个人档案和专业技术档案5600卷,档案信息量非常大,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开发等工作非常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容易出现资料丢失损坏等问题。因此,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育局进行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设内容和步骤如下:首先,建立了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数据库,将现有的档案资料扫描或者录入数据库当中,并进行分级编号。其次,与学校加强联系,要求各学校持续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录入工作。之前教职工的档案信息通常由学校移交纸质文档,现在要求各学校要建立电子档案室,对教职工的档案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同时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提交教育局,由教育局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审核。再其次,做好电子档案信息的整理与保存工作,工作人员每个月对数据库当中的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归档,并将整理完成的电子档案信息保存到光盘、硬盘等存储设备上,避免电子资料的遗失;同时,在各个学校大力推广档案管理软件,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学校之间录入档案信息依赖的软硬件平台有所区别,这就造成了教育部门与学校进行档案移交困难,因此古田县教育局大力倡导各个学校使用同一套软件,确保了教职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对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第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由教育部门统筹负责。中小学教职工档案涉及到人事档案、业务档案、科研档案等多项内容,档案的管理也涉及到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分析、开发等多个环节,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关系到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等,因此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让教职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步入正轨。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职工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应当由教育部门牵头,进行统筹管理,形成教育部门负责档案信息管理、审核,学校负责档案信息收集、录入的工作模式,解决档案管理的混乱现状,避免信息不完整、不安全等现象的出现。第二,重视档案安全保密工作。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对教职工的档案进行认真研究,对各类档案进行密级界定,并对其进行加密,在数据库的使用权限上也要进行加密,不同层级的人员看到的档案信息应该与其职级相一致,正确处理好档案信息保密与利用关系。同时,还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清理,安装防护软件,避免档案资料被窃取;此外,还要注意保存环境和方式,注意电脑及相关设备的防潮、防毒[3]。第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持续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是确保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一支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作为支撑。除了要求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自学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对其进行持续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相关技术。第四,妥善处理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关系。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档案信息的易于管理性、安全性和共享性,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认纸质档案的价值。纸质档案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具有不可复制性、真实性、准确性等意义,是档案信息管理不可忽视的、不可放弃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并做好原始纸质档案的保存工作和电子档案的更新工作,将二者进行合理的衔接。总之,中小学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势和客观需要,也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断完善自身的重要举措,对于档案管理的效率、质量和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一机遇和挑战。

作者:黄昭眉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郝小红.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2(15):142-143.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10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 信息化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颁奖会上做了题为“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的讲话,明确提出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因此,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背境下,每一位德育老师都必须思考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取得实效。

1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1)德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我们会大量使用多媒体手段,但很多教师误把多媒体教学等同于信息化教学。此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多媒体教学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信息化教学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然而,我们很多德育老师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区别,认为使用多媒体手段就是信息化教学,没有根据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仅对资源进行简单堆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不科学.呈现方式不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这样的课堂还是传统教学模式,而不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2)德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很难进行信息化教学,它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制作课件、对网络驾驭的能力等。如果说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成长的环境里充斥的都是信息技术、信息知识,他们从小耳闻目濡,不用刻意学也懂得相关技术和知识,那么,我们充其量只能是这个时代的“移民”,很多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必须从头学。另外,德育老师是文化课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落后于专业课老师,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德育老师其信息技术能力偏弱,有时在网上看到一些好的资料就是不知道如何拿来为我所用。因此,不能自如地运用技术解决学科问题,也不知道运用怎样的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是德育老师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问题。

(3)德育课教学资源建设滞后。德育课的教学资源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讲解观点时经常要结合案例、事例,而案例事例尽量要用到最新的,十年前或者五年前用的案例再拿到现在的课堂上,必定是脱离时代、脱离社会、也脱离学生,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资源必须经常更新、丰富,而纵观当前的教学资源,适合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资源缺乏且质量不高,很多资源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重资源本身的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中职德育老师来进行,但在资源开发和共享上我们明显有些滞后,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资源开发上各自为政,更由于彼此间缺乏合作与协调,资源建设在重复中进行。

(4)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很多所谓的德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仍主宰课堂,不可否认,多媒体有它诸多的好处,如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知识的呈现更直观、生动,但是教师仅把信息手段当作灌输知识的工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调动起来,很难真正进行知识的建构,知识是教师“塞给”的,而不是学生自主探究而来的,这样,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他们在竞争中必将落后、落伍。

2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即信息化教学,我们每位德育老师都是当仁不让的信息化教学的践行者,因此,我们要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的涵义、特点和作用的认识,自觉地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资源融入到课堂中,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要意识到我们提倡信息化教学,并不是完全排斥传统教学,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有些课题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解决的我们就不必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哗众取宠。传统教学有它的优势,信息化教学并非完美无缺,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正是我们进行课改的方向。例如中职德育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1课“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中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这一内容,我认为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教师再结合事例讲解就能达到预定教学效果,不必非得花心思用信息化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能解决问题的,咱们就不用信息手段。

(2)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要进行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中职德育课老师肩负的任务比普通中学德育老师的任务重,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对学生的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这就要求德育老师必须与时俱进,懂得运用网络吸取最新的资讯、信息例如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的相关政策等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善于汲取信息知识,德育教师的授课就很难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加强教学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多方面的交流,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与本校其他学科教师间就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可拓展学科的视野;再如与兄弟校德育教师在资源建设上的交流,加强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开发,实现资源的共享,并能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2011年福建省职教学会德育教学委员会年会在厦门召开,在两天的会议过程中,来自全省各地职校和职教中心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及德育教学骨干教师们就如何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交流探讨,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探讨,两天的会交流研讨使我们一线的教师获得了很多新资讯,视野也开阔了。笔者认为在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形成合力,各市、区把本地区优秀的课件资源集中起来,再由福建省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建设中职德育课教学资源库,以此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并实时进行更新,如此,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并能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

(4)调整师生地位,改进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因此,我们要调整传统的师生地位观,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精心为学生筛选和组织学习资源,使其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传授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第二课“性格及其调适”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份任务书(见表1):

要求同学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来完成任务书:首先上网测试自己的职业性格并通过资料搜索完成任务书上的其他问题,由于是对自我的探索,学生很感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分享任务书的内容,在分享中学生进行着知识意义上的建构:不同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推销员和办公室文秘对从业者的职业性格要求截然不同,而同学们的职业性格可能和想要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不一致,怎么办?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讨论中形成的不同观点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探究,在探究中同学们又形成了这样的知识建构:人职匹配是最理想的状态,当无法实现时,我们要主动改变自己,调适性格适应职业、适应社会。当同学有了这样的知识意义建构时,便是突破了难点(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的不同),同时也把握住了本节课的重点(性格能调适)。整个过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原则,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中进行自主的知识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改变师生地位观,改进教学设计,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21世纪信息化大浪潮中,知识呈爆炸式的增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每位德育老师应该明确当前的形势,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改变观念,实现信息手段与课程内容的完美结合,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中国电化教育,2001.8.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11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英语教学;主观能动性;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11-023-02

引 言

当今社会,随着IT技术高度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如何让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日常传统教学中已经成为影响众多中职学校能否培养合格共和国建设人才的关键因素。中职英语教育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快速接受外部信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大责任,已经受到众多教育专家的重视。如何充分理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并在日常教学中克服现有弊端,提高课堂质量,一直是笔者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中职英语信息化教育的经验分析信息化教育的作用及实施策略,意在为众多一线教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

西方教育家德加墨说过:“good questions means good teaching.”优秀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求教师课前准备大量资料。传统教学信息的来源仅限于课本、磁带,学生接受的信息范畴小,无法提升学生积极性。在信息化中职英语教育中,教师恰当结合信息技术的集成性和存储性为学生展示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信息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展学生眼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将信息技术巧妙的嵌入传统中职英语教学中,可有效克服传统教育的死板性和空洞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记忆并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信息技术呈现的语境中去。在《商务英语》Lesson 6 New课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Samaranc主席宣布北京成功申办奥运的视频,然后播放一段北京申奥的英语宣传片,向学生展现美丽中国,并通过提问式教学询问“Which sports do you like best? Wind surf? The stay rod jumps or suspension loop? And you think which sports we will win?”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相关英语单词,主动了解以往的奥运冠军,体会学习之乐和成就感。教师也可以借此丰富课堂气氛,强化课堂教学质量。

(二)改善教学角色,增进师生情谊

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学生的角色逐渐得到了强化。采用信息化英语教学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频繁互动,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和见解。例如,在中职英语Life and Culture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VCR介绍英国作家Shakespeare的事迹、主要作品和名言警句,并在课堂上安排话剧表演,如: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等等。教师可以扮演Gertrude,分别让学生扮演Polonius、Laertes、Ophelia等人物。演出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借此激发学生主动参考课外资料和网络信息,以提升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学到新的课外知识点。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将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强化英语教学成果。

(三)有效克服学生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以前的胁迫式命令开始产生反抗情绪。传统教学模式强迫学生记忆枯燥的单词和课文,学生没有自己的喜好,一味听从教师,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成绩下降。信息化教学能有效的摆脱这种局限性。例如,在将来时的讲解中,可以让学生畅想未来,即,“What do you will do in the future? Scientist? Engineer? Statesman? And why?”然后播放一段未来人类生活的视频短片,帮助学生幻想未来的自己,将英语知识点有效应用于自己喜爱的领域,摆脱逆反心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教育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信息化中职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校在投入资金用于硬件设施建设时忽略了对教师的培训。中职英语教师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法熟练运用现代多媒体仪器,只是“新瓶装旧酒”机械式地将单词和语法复制粘贴到PPT中,逻辑性差,极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听课的积极性。故中职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和外界交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二)学校对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

笔者调查附近城市的中职学校发现,校方相关领导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松懈,投资力度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极其缺乏。有的学校大部分教室无教学仪器;有的学校教学设备年久失修或者毁坏,无法正常使用;稍好点的学校也是依然使用淘汰仪器,造成现代化教学软件无法正常运行。这些都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校方相关领导应充分重视硬件建设的力度,加强配套管理。

(三)教师对信息资源的运用力度

中职英语教师对信息资源的运用力度不足已是普遍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中职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偏大,这些教师对多媒体资源利用意识淡薄,不熟悉基本计算机原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回放教材配套的视频资料,没有深化教材内容,整合网络资源。学校应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与优秀学校的交流机会。

结束语

中职英语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良好的中职英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后期深造中更好的接受外界信息,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笔者结合多年中职英语教学经验,深入分析了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并对现阶段英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剖析,意在为一线教师和校方管理者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陆 静.论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2-5.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12

1. 应用原则

1.1主次分明原则

所谓主次分明原则,就是指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育才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而不能单纯地为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就盲目采用一些过分花哨的教学课件,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教学课件上,而影响教学的效果。与传统的中学生相比,中职院校的学生入学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学习技术,从而在走向社会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专注程度本就有限。如果采用太多的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教学课件,他们的注意力很可能会被转移,反而忽视了教学内容。

1.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对于英语词汇的掌握十分有限,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来说,很多课程都需要他们非常认真与努力才能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直观、全面地向大多数学生解释和演示英语教材的内容和意义,以减少他们对相关英语教材的困难。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只是把教学内容换一种新的形势进行展示。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重点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1.3方便操作原则

与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相比,很多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并没有提升太多。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时,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遵循便于操作的原则,以确保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能够保证自己的英语教学课顺利进行,切忌为了应用最新的教学技术而不顾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盲目上马,结果导致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

1.4与时俱进原则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隔一段时间,信息技术就会经历一次颠覆性的发展。这些发展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硬件设备的更新上,还会对学校所拥有的教学硬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英语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对教学设施进行更新换代的同时,把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努力的精神动力,并传递给学生。

1.5不可或缺原则

在中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技术是不可或缺,而且其作用也是是无法替代的。也就是说,如果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教授的很多内容就将没有办法呈现,教学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2. 应用方法

2.1情境创设法

所谓的情境创设法,就是指运用一些能够进行视频播放或动画制作的软件,把教师所理解的适用于教学工作的教学内容,由事先设计的画面场景进行播放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进行语法会话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具有类似情境的动画或者视频,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对需要学习的语法加深理解,达到教学目的。

2.2语境分析法

所谓的语境分析法就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软件,将一句相同的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对英语会话中的语调变化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Nice to meet you, Mike!” “Nice to meet you, too.” 这句简单对话,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这句话来表达不同的心情,可以将出现过这个对话的多个英语视频进行剪辑播放,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差异。通过这种生动的显示,学生在英语对话中使用音调变化来表达小技巧的心情上更加得心应手,学习的效果自然倍增。

2.3立体记忆法

在英Z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复杂并且难以记忆的单词,尤其是中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单词。对于这些单词,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然而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中职英语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更快并准确地记忆相关单词。

3. 总结

总而言之,想要有效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水平,就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钻研信息化教学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应用水平。此外,还要严格遵循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保障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 傅渝稀. 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原则及方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