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24 02:15:02

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 实践 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语文知识的运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可见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把握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语文的实践教学呢?

一、进行实践性的教语文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

根据职中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比如,我经常选择一些现实性、教育性比较强的文章,在课前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要求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再比如说,应用文一直是同学们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比较枯燥无味,常常台上讲,台下打瞌睡,效果极差。其实,在讲这一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应聘”一节时,我设计了许多招聘情境,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知识的运用。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

二、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的局限于作习题,或进行小练笔。应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不错,与大家共勉。

1、根据课文内容,建议学生多读课外作品。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我建议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晚自习时,我把自己读书的乐趣和感受讲给学生听,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上我还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名著片段,然后鼓励学生课下补充阅读。在我的鼓励下,就业班的部分学生也有了读书瘾,晚自习时,有的学生把我的书借去,能够专心致志读两节课。这些就是好现象,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2、鼓励学生写日记。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在教02餐旅班时,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在周记中,或记录看到的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学生写完以后,我及时评阅,把自己阅读完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这样,周记就成了师生沟通对话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刚交这个班的时候,学生交周记的情况不太好,随着兴趣的提高,学生们不但能够主动交,而且不差一人,这就是进步。如果长此以往,收获是可观的。

3、开展现场采访、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职中生来讲是多么重要。就业班学生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从上课的情况来看,他们不仅不会说,而且还不想说。为了让他们能够会说,我开展了多种活动,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比如,学习“提问、采访”一节,组织学生对听课教师进行现场采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训练,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包揽包干,也不随意放羊,而要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2

语文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而这种多元性在中等职业学校有很强的专业特征,这种专业性的要求就是要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要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因此要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语文教学目标,指导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

1.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专业教育要求结合。不同的专业有自己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对语文教学也有不同的专业性要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把基本教学任务和专业教育的要求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侧重,旅游服务专业应侧重于文章所蕴涵的具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征的分析,而幼师专业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语言表达上,计算机专业则应在园林的设计方面做文章。

2.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专业选择教学内容。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无关。语文教师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比如,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作为计算机专业班学生文字录入练习实训的录入练习材料,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学美,让他们受到情感的冲击,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语文学习。语文教师可利用学生从网上获取的课文朗读录音、配套图片或者课件等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的。

3.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知识拓展环节,把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拓展结合起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知识拓展”这一环节尤为重要。例如,在旅游服务专业教学《藤王阁序》一文中,用藤王阁图片让学生以感性认识,再把相关历史故事联系起来,还可延伸南昌其他名胜古迹,甚至与本地的一些名胜古迹联系起来,如我们赣州的八境台、郁孤台等。学生从学语文也学到了旅游方面知识,使语文学习专业化。

二、教学目标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虽是一门文化基础学科,但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生活,走向社会结合起来,体现中职语文的实用性。

1.教学应贴近生活。在课堂语文讲授时要面对中职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在讲授《南洲六月荔枝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可带一些荔枝到课堂上,请个别学生用所学知识向同学们介绍手中的荔枝,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向大家介绍说明。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接通了他们并不熟悉的抽象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中职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我们可以开展辩论赛或是模拟就业面试等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在生活模拟中获取知识,加深认识,培养能力。

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广告到销售说明书、从听广播到写通知或广播稿、从写求职信到工作总结等,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

3.中职语文教学还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我们要正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功能,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把语文学习与不同专业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自行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向师生们展示自己的查找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又如在说话训练中联系名胜景观、服务技巧、社交礼仪等学科进行相关情景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即兴讲话、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究热情,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1.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根据中职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锻炼学生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如在教读话剧《雷雨》一课,让学生先观看电影《雷雨》,然后根据课文,排演话剧,在课堂拓展阶段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

2.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

总之,教学中只有把握了中职语文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能力发展的要求,从而实现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3

现代中职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和欲望强烈。鉴于此,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课文教学方式,变讲读课文为学生自己演绎课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新颖多样,以课堂教学充盈的情致和韵味激发教学情感,增强学生心理投入,发展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在教学《古希腊的石头》时,我选择了合适的音乐配音,指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后,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即时扩写和仿写训练。而对于《祝福》一课,我则在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改编课文为小剧目,让学生分角色尽情发挥,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展示课文内容,表达内心情感。这种对课文的演绎过程不仅增添了语文学习的新意和趣味,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更有利于学生领会课文的内涵,感受课文在意境、语言和立意方面的独到之处。

二、引导问题合作探究,深化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情感投入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以恰如其分的“问题”作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用探究打破学生内心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深化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情感投入。如教学选读课文《等待散场》时,我就在引导学生自读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

(1)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2)剧场里演出的《天鹅湖》对文章有什么特殊寓意?彰显了什么主题?

(3)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标注)

(4)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让“我”久久不得释怀的情感。

(5)小伙子和妙龄女郎到底遭遇了什么?

(6)文章如何通过“我”的“晚点”而去“感受爱情”。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做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课堂自然变得精彩而灵动。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愉悦学生自信学习语文的情感体验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4

1.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教学配备条件落后,缺少多媒体等设施的配备,应当添置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创造影音环境让学生们感受英语文化环境,提高对英语的兴趣。中职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只专注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部门将工作和学习重心都只置于专业课上,将绝大部分资源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中职学校的英语学习被视为辅助科目,国家规定不得不开的一门课程,所以导致重专业而忽视英语教学,使得中职学校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当今社会日益变化增长的需求。

1.2师资力量方面

(1)教学方法老旧。教师受传统教学的灌输即水桶理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常被误以为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大部分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法掌握量极少,而单一的考核方式使成绩差的学生对英语的态度越来越消极,教师对其的批评也使得学生越来越惧怕英语考试,如果依旧采取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将会每况愈下,教学质量必然不理想。(3)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热情不断下降,比如学生问题较多,知识面狭窄,大多数学生思想落后等,导致部分教师也丧失教学积极性,认为学生基础差,再努力也枉然,缺乏激情,从而逐渐懈怠下来,得过且过,这些消极思想滞怠了英语教学。

1.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放低了入学标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无法进入高中才选择中职学校,而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更是有一种畏惧感,甚至产生厌学、抵触情绪,从而让英语教学困难重重。(2)英语成绩差,对英语衍生出惧怕心理。中职学生之前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开始逃避作业,害怕老师提问,抗拒记单词,即使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最后恶性循环,英语成绩越来越差,也越来越怕学习英语。(3)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因为一直以来英语差,考试经常不如人意,词汇量的要求增加和麻烦的语法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又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2应对存在问题的措施

2.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增加机房、多媒体等的建设投入,不断为英语学习增添新的科技力量,使学生们接受英语学习的方式更趋向于全面。学校重心方面不能完全专注于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分摊一些重点,加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上,要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英语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

2.2师资力量方面

(1)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教师是教育的最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都深深影响着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必须有为人师表的意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不断前进的敬业精神,面对在中职环境里英语教学的尴尬局面,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不断找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也应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组织培训学习,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科资讯等。既要承认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得承认学生的主体身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发展。(2)英语教学动态结合专业学习,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懈怠态度是由于他们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只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英语对其毫无帮助。这种思想是片面的,英语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有些专业要求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例如国际与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首先得纠正“英语无用论”的思想;再而英语教学要与专业学习动态结合,将英语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当中去。(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能动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应为学生服务,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应为主要角色,教师不应盲目灌输知识,而应该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很重要,学生应明确英语学习目的,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积极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则应让英语课生动起来,增加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学生自身

(1)从基础开始学习,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后续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积极创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英语学习的无力感,减少英语学习的阻碍。当看到自己英语水平有提高时得到激励,正面作用不断衍生,从而促使英语的进步。(2)克服对英语的惧怕心理。主动与老师沟通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让老师给予相关建议,并努力实行,在课堂上直面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课下主动记单词,听不懂要勇于问老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久而久之,英语水平必定会得到提升。(3)在平时生活中多运用英语,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英语原声或字幕电影中体会英语的发音及其魅力,感受英语氛围,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平时中多与伙伴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敢于发声,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慢慢从生活中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3结论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职业化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 渗透

一、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好中职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提升中职教育的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的集中体现。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未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其中,职业化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职业化,目前为止,尚没有权威机构给出准确定义。一般认为,职业化就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士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甚至是一套行为准则。职业化的最高境界是做人追求品质,做事追求到位。在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的职业化培养,既要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这两个显性方面的训练,也要重视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这两个隐性素质的开发和培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在技能教学日益强化的中职学校,文化课愈发显得无足轻重,语文教学似乎只是一项程序性工作,于教师、于学生、于学校皆如此,疏于思考,缺乏探究。新编订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也明显呈现出对职业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但具体的课堂教学却没能深入贯彻新教材的编排初衷,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不同,缺乏专业针对性、职业指导性和生活实用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基本游离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之外,传统的纯知识传授型的语文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中职学校,职业化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三、职业化教育渗透策略

1 调整教学目标,培养浓郁的职业意识

教学目标直接体现着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的最终质量。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关乎着教学直接意愿的达成与否,而且潜在影响着教育对象的终身发展。针对不同性质专业,依据专业岗位设置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适度调整语文教学目标,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将语文对学生的多元影响和要求转化为不同专业的具体专业能力,培养学生浓郁的职业意识,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如美术、旅游等偏文专业,侧重于学生感性与抽象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情感表达的说写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意境的体悟力,形成敏锐的情感触角;如计算机、财会等偏理专业,侧重于学生理性与具象能力的培养,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训练,加强学生严谨行事风格的教育:如数控、机电等偏工专业,侧重于学生意识与行为的协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勤于动手的意识,加强学生的理论转化实践的指导,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衍生理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通过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的调整,可以增强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识,提高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 变换教学角色,塑造感性的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不仅影响着个人职业生涯的进程,而且关乎着个人所在团队组织的发展。职业形象包含多种因素:外表形象、知识结构、品德修养、交流沟通等,因此,职业形象的塑造,不单纯是外表形象的美化,更重要的是职业内涵的夯实,即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等多渠道提升职业形象。在实施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化教育渗透过程中,可以通过变换教学角色来进行学生职业形象的感性塑造。在日益强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要求日益生活化、职业化、社会化的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多元化不可忽略。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丢掉学生的身份,进入文本,进入文本中角色所处的生存环境,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交流、处世法则、职业需求等,产生对职业形象的感性认知,并以此认知来指导自我职业形象的塑造。同时,根据语文生活化特点,以任务为引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会职业人的健康形象内涵。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换位评价,通过对角色行事方式的分析,侧重人际关系处理;通过对角色社会价值的判断,突出知识构成的引导;通过对角色生命价值的探讨,强化品德修养的锤炼等。

通过角色的多元变换,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标准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初步的职业人的印象,并成为自我学习成长的无形标杆。

3 创新教学载体,提升隐性的职业技能

教学载体是蕴含、传递教学信息的基础平台,是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即教师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有效的教学载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期望值。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探究,教学形式单一,职业化色彩单薄。以营造职业化环境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以符号信息载体、活动载体和光电信息载体为主要形式,对教材进行创新型处理,改变选文的教学方式,改进语文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实用性,提升学生隐性的职业技能。如:“应用文”的教学,可通过构建仿真的职业环境,强化应用文的职业服务功能,其中“求职信”的教学,可课堂模拟招聘会,“总结”的教学,可采取个人述职形式;“写景文”的教学,可通过多媒体呈现图景,让学生以自我推销的形式完成;“说明文”的教学,可通过制作说明对象结构简体完成;“论证文”的教学,可通过辩论的形式完成;“剧本文”的教学,可通过情景再现形式完成,等等。

通过教学载体的创造性地运用,培养学生以职业人的姿态、立场来审视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从而产生更为社会化、职业化的学习心得。

4 丰富教学内容,积淀必需的职业文化

任何职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职业文化既受制于整个文化环境,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文化生活。虽然现今中职教育已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但在职业文化的培育和规范上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而实际上,职业文化具有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历史传承性和社会效应。因此,依据中职教育对象的独特性,通过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语文课的外延和内涵,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增加相关的职业文化知识,为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观念和正确的职业行为做好指引。例如,在学习《论语》时,可补充“孔门祖训”的内容,宣扬“为官者要忠君爱民,经商者要童叟无欺,务农者要勤俭耐劳,为工者要精益求精,为学者专心求道”等传统的职业文化,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制约不正当的职业行为,而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消除学生今后在职场中浮躁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传统职业文化的去粗取精,结合实际,加以时代性的诠释和创造,引导学生摒弃功利化的职业观念,追求职业规范的内在性和真实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6

当前,中职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就业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做知识储备和技能强化的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的特色和使命。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企业愈发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为此,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缺乏人文教育的内容,缺少对人文教育的深入探索。中职学校重视学生工作,大量精力放在管理形式上,缺少教育内容,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多数中职学校制定了大量的管理制度,形成种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学校的管理,往往形成管理制度越严格,学生逆反心理越强,反抗情绪越严重,出现学生与学校的管理对抗的局面。这就是强硬管理造成的人文教育缺失后果。在从事多年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今天,我们不能发现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中职语文等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2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

人文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大家所强调的人文内涵,似乎更接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既提倡以人为本,以注重学生身心自由健康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的培养,教给学生怎样做人。200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中职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中职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语文学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给学生怎样做人,这是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把语文学科人文性理解成以人为本,教给学生做人,我认为是对人文的外延理解过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看成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内容上来说的。把人文性理解成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培养,教给学生做人,这就是广义的工具性,这些都是从形式来说的。这样就又可以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用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关系来看,语文首先应该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从这些优秀的文化里汲取营养,然后用来和别人交际,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样就会给优秀的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如此循环往复,我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精髓。

3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作用

中职学校人文精神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次要培养人文关怀意识;再次要培养创新精神。中职学校虽然不以培养科学家和艺术家为基本任务,但创新精神仍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他们才可能在技术使用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实用功能,也考虑它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去挖掘技术背后所隐含的人文因素,而使枯燥乏味的技术操作充满丰富多彩的情感和关怀。作为中职文化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工作无形中对中职学生的人文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1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教育学生要树立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胸怀远大又脚踏实地;不唯上、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反对口是心非、文过饰非,敢于坚持真理等。

3.2中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形关怀意识

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知行统一的笃行精神,和谐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自然的关系。中职语文教学体现了以人为中心,尊重和关怀个体生命的事实,帮助个体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3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7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办学理念教学改革

语文是中职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沿用初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忧虑。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紧随时代的脚步,联系学生实际,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才能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教育体系。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1.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目前,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仍是绝对的权威,语文课仍是“满堂灌”的代名词。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理性的传授少探究的乐趣,重结论的重要轻过程的魅力,重课内轻课外等,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与当今的教学改革相背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传统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致使中职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从而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跳出传统语文教学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使文化课的学习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

2.缺少必要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方向又具有职业倾向性,一些职业学校为突出专业特色,扩大影响,方便就业,也不重视文化课;上行下效,很多学生也片面的认为职业学校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另外,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课堂教学能很轻易地应付;因而教师没有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紧迫感就很弱。面对这种现状,职业学校缺少相应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教师参加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教学考核上基本是根据量的多少来分配奖金和评价教师,结果很难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的,程式化严重

长期以来,语文课在中职学校中作为必修课,每周四节;在同年级中,不论什么专业使用同一语文版本;教师基本上是用类同普教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也同普高学生一样地学。每次考试,所有专业考试重点范围都差不多;这和中职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据了解,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讨厌语文,他们最“怕”写作文、最“恨”读古文;还有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教学与专业没关系,是浪费课时”。再者,一些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很少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致使本来应该有声有色的文化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现在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学生都已经频繁出入网吧,可是许多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手段却相对滞后;这也是学生对语文课厌烦的原因之一。

二、中职语文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把就业作为学生学习的首要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在联系专业实际情况,重在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打造好就业本领。为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语文基础

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指出:“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际和学习需要的阅读、写作、听说、说话的基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这一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中职生的要求。

2.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根本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这时语文教师就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是有用的,是有趣的。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技能练习的枯燥和乏味可能不会产生兴趣,但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这一活动的结果却具有很浓厚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好这种间接兴趣,在选择技能练习的材料中,有意识的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如在文字录入练习中,有意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体会到中国文字的美,从而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

3.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与教学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中职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的,但我认为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陈旧,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中职语文课充满生机,我以为必须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模式的改革。

首先,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这种落后教学手段已是昨日黄花,语文教学理应分享科技发展的成果。多媒体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不仅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而且声音、图像的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理应大力推广。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前提条件;让学生了解媒体的多样性,并学会运用现代技术,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其一情景式教学。创设情景,学生参与其中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如讲曹禺的话剧名篇《雷雨》时,指导学生扮演角色演出代替讲解分析,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课堂教学变严肃为轻松,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其二自主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让位给学习的主体。“自主式”教学法综合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从面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充分发挥的主体地位,仅给予合理的指导;学生兴趣很高、参与性很强,把文章改编为小品在课堂上表演,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宽了阅读面,还锻炼了表演能力。此外还有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比式教学,故事性教学等。

最后,评价模式要合理。新教学大纲规定:“评价的原则应以能力点评价为核心,注重应用,做到将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外活动评价相结合”。目前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的评定是现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如果评价机制还是旧的一套,语文教学就不可能以学生为本,语文新大纲就不可能顺利实施。因此,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模式应做如下的转变:一是评价主体从原来的只有教师评价转向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二是在评价方式上从总结性评价为主,转向加强过程性评价;三是从过去的重视量的评价为主,转向更注重质的评价。

总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现状;我们必须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理念为导向,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提供优质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文化课和专业课都要为岗位能力服务;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改革只有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根本,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大胆改革,才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出路。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2008(8)

[2]贾天乐.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西部教育论坛,2009(2)

[3]潘仲全.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2008(9)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8

语文教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特别是针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特点和适应性,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的内容和领域,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功底之外,还要具有灵活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教师的综合能力普遍不强,教学的组织和安排缺乏特色,教学内容的设置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主导能力以及学科实践应用水平都亟待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缺,必然会严重阻碍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1.提高学习的语文关注度

要想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度,就要从兴趣的培养着手。其实,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科,还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中国的文学与文化源远流长,热爱文学的学生也不占少数,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作品的品鉴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养成乐于阅读、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也是为他们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一步。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言传身教,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热爱之情,乐于同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爱好和重视起来。

2.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有所侧重,不能等同于一般高中的语文教学。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将课本内容同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内的语文应用能力。比如,写作教学就要更偏重于应用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对他们将来的就业都是很有帮助的。现在网络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网络上的热点内容,或者选取一些和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善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关心时政的习惯。只有建立起以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充满生命力,达到技能培养与教育育人的目的。

3.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中职语文教师的自身能力提升,也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点。学校应该重视中职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在引进一些专业素养较好的教师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经常备课,让有经验的教师介绍教学经验,传授教学方法。同时,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革新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新课件的应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和调研活动,对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和资助。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了,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才有可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三、结论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9

关键词:中职语文;专业化;课外阅读;作文指导;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87-01

客观地说,中职学生语文水平与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大多数是抱着学得一技之长顺利就业的目的,因此对上文化课很不情愿。也有一部分“走投无路”的学生,暂在这里得过且过长身体,学习不上心。同时一部分教师也不能正确分析这些客观现象,不能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语文教学举步维艰。针对以上现象,本人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从现状出发,及早改革语文教材,完善评价机制,培养从业技能,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一、教材应突出职业特点

1.由于身份定位的不同,对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要及早脱离以文化知识传授为主的导向,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教学内容紧扣专业,能反映新鲜生活和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突出职教的专业特点,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在注重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人文精神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分层设置课程难度。由于每个中职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区别对待。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侧重知识面的拓展,发展个性才能。像幼师、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基础一般,可让他们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撰写简单常用的求职信、计划、报告等文体。而机电、汽修、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教学要降低难度,能撰写简单的常用文体,适应一般企业需求即可。

3.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突出实用性。语文教师要立足当地实际,努力挖掘本土文化,编写校本教材。

(1)从当地经济文化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结合学生语文基础特点,组织教师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去粗取精,选编难易适度、内容丰富新颖的教材;或根据不同专业,对原有的篇目做适当调整,降低难度。像在欣赏单元里,我们就大胆编进了环县皮影道情戏这一内容,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要适当调整课时作业,减少作业量,体现作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2)调整语文教材中各板块的比重。目前中职语文公共教材包括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鉴赏、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四个板块。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就大胆摈弃了学生怕学难学的文言文。写作训练中则摈弃了议论文训练,改为通知、借条、请假条、协议、自我介绍等应用文体。文学作品鉴赏则以小说诗词鉴赏为主,教学中突出通过多诵读培养学生感受美释放美的情感。

(3)倡导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口语交际训练的比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沟通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更得体、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有效指导课外阅读

1.阅读范围。正确引导中职学生阅读那些思想品味较高,有利于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经典书籍,或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书籍,像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名家名作等,杜绝黄色书刊。

2.篇幅不易过长。中职学生本身就厌于读书,如果读物篇幅过长,就会产生疲倦心里,所以读物尽量以短小精悍为主,像《疯狂阅读》、《新概念作文》、《疯狂作文》、《书虫》等刊物上的文章就可以一读。

3.指导撰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养成摘录优秀片段、写心得体会的良好阅读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4.创设经典阅读的氛围。可以通过张贴名言警句,利用校园广播播发经典选段,举行阅读经典作品交流会,定期举办读书竞赛等活动,构建书香校园,熏陶感染更多的学生自觉阅读。

三、重视应用文写作指导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文使用频率最高,在教学中,要从“实用”出发,指导学生学写应用文,如消息、会议通知、活动海报、演讲稿、简报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课堂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天地。在写作方法上,我总结出了一套“读写结合、由仿到创”的作文教学法,效果比较明显。

四、改革评价机制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语文;方法;评价

语文,我们中国人汉语教学的载体。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如何让语文教学服务中职学生素质的提升,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话题。就此,我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情趣,提升认识

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过的,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需要强调传道育人。一个人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如果都无法感知,那将失去多少乐趣。所以我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放在首位。从创设情景和读写体味两个方面入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情感迁移。例如我在上《麦琪的礼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描述女主人公一头漂亮的长发,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然后我创设情景假如我们拥有这样一头无比漂亮的头发你会怎样呢,下面的女生都相互微笑着,说那一定当成宝贝。可是我很沮丧的告诉他们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后来卖掉了她这一头漂亮的头发,学生带着对美丽长发的想象在小说中寻找答案,从而发现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爱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这条途径,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多种美。通过朗读一些美文佳作,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多方面的感知教材,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语言美,同时也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从而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够多方位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特别是抓住课文中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让学生体会语言美的同时,还感悟到其他的诸如人格美、自然美、生活美等等。

二、优化内容,突出实用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改变方法,主体参与

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进行参与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四、激励评价,淡化分数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11

关键字: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61-02

回眸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王森然早在《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一书中就说过:“其他各科的教材教法、内容工具,似乎还可以借镜于他国先例的地方,独有国文,非由我们自己来探索不可”。在古代语文教学中,诵读法是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历经几千年而不变,被古人奉为学好语文的第一法宝。这种稳定的教学法,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其神奇的力量,是最为紧扣汉语言母语的特征,最为遵循汉语言母语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中职学生文化功底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状况,诵读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诵读法的“传播学法,强调积累,重在感悟,注重熏陶”的教学宗旨,历千年而余响不绝;在思潮蜂拥的今天,大多数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都对诵读法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大力提倡诵读教学。而近年来,中职学校因为缺少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方面考试的具体要求,出现了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现状,而这一现状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了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差,综合素质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用诵读法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并促使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诵读法给积重难行的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就成为了中职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因此,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大多职业学校语文课诵读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学校对语文课重视不够,其教学过程依旧是简单的基本套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划分、段意概括、归纳中心、写作特色、 课堂上很少有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琅琅读书声; 二是虽然一些教师知道诵读的重要性,但缺乏朗读的基本功,不懂得如何指导与训练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这就使得不少学生的诵读缺少必要的技巧,直接影响了诵读的效果与质量。三是有些老师虽然想推行诵读教学法,但基于目前的中职学生不爱学习的情况,诵读教学法难以实行。 以上三种状况,对职校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职校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是一种障碍,而这种状况对本来语文基础就很差的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们在此强调并呼吁职业学校语文课要加强诵读教学的应用与改革。

诵读法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顺利实施,教师应该注意由于中职语文教材文言文所选篇目相对于初中课文而言要长得多,加之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轻视,以及中职生本身的特点,真正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坚持以诵读为主,让琅琅的读书声重返课堂,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坚定信念,知难而进。同时在诵读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抓好“养成教育”

1.抓诵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活实践中,有意识记的效果比无意识记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诵读的主体---中职学生来说,他们记忆的突出特点之一便是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因此,在诵读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诵读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培根在《论习惯》一文中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叶圣陶论述得更为精辟:“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诵读涵泳、勤于思考的习惯,博览群书、积累记忆的习惯,质疑问难、珍惜时间的习惯等等。这里特别提到用心专一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意力极易分散,严重影响了诵读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除了做到正确、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还要在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上下大功夫,要求学生做到眼、口、心、耳四到。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讲道:“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眼口岂不到乎?”说的就是专心致志。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不乏存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和“望天书”的现象,读书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要求学生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要求他们读书时既要动口动脑,集中注意力于一字一逗,一词一句都要认真对待,字字句句都见于书,入于目,发于心,出于口,精思深解,又要熟读成诵,做到胸中有书,手中有笔,手脑并用,边记边写,以求深解。而神到,就是要准确地表达感情。恰如其分的感情,来自对内容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诵读时的“神”才能在声音、语气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2.围绕教材开拓新形式,培养学生朗读养成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阅读能力很低,例如读破句子、错别字多、声调不准、缺乏感情等。这就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紧扣教材朗读练习,科学有序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作为教师,只有深钻教材,熟悉其编排规律,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有序地引导。要严把听说训练关,培养朗读好习惯。朗读与说话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说话是朗诵的基础和源泉,朗读是经过加工的、艺术化、典型化的说话。另外,还要勇于开拓新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和诵读技巧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记忆的规律性知识与方法。记忆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对应记的事物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的神经联系。记忆有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等几个基本环节,其记忆的强弱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即诸藏性)四个指标。这就是说,对该记的东西能记得住,长久保持,并在需要的时候,能迅速敏捷地拿出来备用。要形成惊人的记忆力,就应该按记忆规律办事。

其一,同遗忘作斗争。要想在大脑皮层建立起与应记事物的神经联系,并且尽可能建立得牢固些,要刻下深深的印痕,就要反复阅读,及时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心理研究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放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遗忘,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

其二,合理安排记忆时间,抓好初始性与现时性的记忆。心理研究表明:在记忆过程中,存在着识记材料互相影响、互相干扰的现象。先阅读材料(初始性)对记忆的阅读材料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阅读的材料(现时性)对先记忆的阅读材料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所以,诵读课文较易记住“开头和结尾”。

因此,划分多个段落,形成多个“开头和结尾”,化整为零,便容易记住了。依此规律,早晚是记忆的黄金时间,早晨记忆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晚上睡觉前不受“后摄抑制”的干扰。其三,讲究记忆方法。记忆时,要想方设法使表象清楚,毫不含糊,更不能模棱两可。歌德有句名言:“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没有理解记忆材料中的知识而强行记忆是机械记忆。研究表明:理解记忆是机械记忆的20倍。古人云:“多则惑,少则得。”记忆的信息少而精则易记住。可采用编提纲、摘要点、分类别、列表格等方式简化信息量,减少记忆的负担量。用简明的纲要信号帮助记忆,如同护辘能帮助打井水减轻体力劳动一样,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凡是特点突出的材料都会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由于记忆从表象开始,表象的特点就是记忆的关键。于是,要尽量寻找记忆材料与众不同的特点,造成较强的刺激,使记忆清楚深刻。

此外,为使记忆对象特征突出,可通过物象记忆事物,还有感情记忆、联想记忆、系统记忆、争论记忆、趣味记忆等,也是记忆特化的常用方法。只要我们刻意记住某种材料,总是可以想方设法记住的。另外,根据中职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鼓励学生尝试朗读与回忆相结合的记忆方法,介绍一些记忆策略,如规律记忆策略、系统记忆策略、提纲记忆策略、列表记忆策略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提高记忆的质量与速度。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记诵虽然讲究技巧,但技巧往往又是有个性的。因此,教师要提倡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巧妙的记诵方法。

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们诵读的热情

兴趣是学习任何学科的敲门砖。提高兴趣的窍门在哪里呢?要变“苦读”为“乐读”。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学生中片面提倡“刻苦读书”(这一“读书”的概念,当然比诵读要宽,但诵读也是包含在里面的),一味强调“刻苦、刻苦、再刻苦”。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苦不堪言的压抑感。学生视读书(也包括诵读)为畏途,这是十分有害的。读书,固然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但绝不能把它宣传为苦事。读书是乐事,应当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变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诵读成为一种乐趣,就得找到一种有效的形式,创造一个使他们兴味盎然的竞赛的环境,这是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自尊感及自我求成的需要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学习效率也就得到极大提高。

教学时,除掉通常的范读、跟读、齐读、轮读、默读、重音朗读等诵读方式外,还可交替使用下面的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1、定时背诵。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看谁用的时间最短。2、限遍背诵。限定遍数背诵课文,看谁用的遍数更少。3、小组抢背。一个单元教学完后,分别提出某篇或某段,让各小组组长组织全组同学抢背。看哪个小组抢得快,背得多,背得好。4、背诵接力。新学文章,用接力方式背诵(前一人出现差错,后面的同学立即续上),看哪一组用的人数最少。5、默写比赛。组织全班默写,学生互改,小组总评分,看哪一小组得分最高。6、代表竞争。各组自推代表,参加读、背、默写比赛等等,以代表成绩记入小组成绩。7、小组评优。每次竞赛都记下各组(包括各组个人)成绩,一阶段后总评,看哪一个小组成绩最优。这样一些宽松、和谐、趣味的竞赛活动,都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精神集中而又兴味盎然的状态,阅读一开始就有了确定目标,不仅仅激发了学习的情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以及爱护、珍惜集体荣誉的感情。同时,它又强化了学生的瞬时、短时记忆,而完成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

综上,诵读是一种传统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它新的更多的内涵。希望这种古老而又常新的方法能给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岳岚.找回书声琅琅的课堂――关于中职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09,(6)

中职语文教学范文12

一、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过的,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若教育不当,容易使其成害群之马。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需要强调传道育人。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可从教师本人以及作家作品〔介绍作者生平人格、探挖掘作品主题〕两方面实现。这对于思想淡薄的学生来讲无疑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屈原,多数学生只闻其名,却不了解他终生报国、投江殉情的可泣事迹。因此我在教《屈原列传》一文时,向学生大致介绍了他的生平故事,尤其是他的两次遭流放的惨痛经历。即使被流放,他仍然心系楚国,不计个人得失,最后怀石投江而死。学生听后唉声一片,有的骂楚王昏庸无能,有的哀叹屈原遭遇悲惨。再比如我们还可以从李白身上看到乐观飘逸,从杜甫身上懂得厚德载物。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感。

“ 审美是一种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一个人对生活中的这些真善美如果都无法感知,那将失去多少乐趣。”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创设情景和读写体味。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情感迁移,这也是一种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例如我在上《麦琪的礼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描述女主人公一头漂亮的长发,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然后我创设情景假如我们拥有这样一头无比漂亮的头发你会怎样呢,下面的女生都相互微笑着,说那一定当成宝贝。可是我很沮丧的告诉他们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后来卖掉了她这一头漂亮的头发,学生带着对美丽长发的想象在小说中寻找答案,从而发现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爱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这条途径,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多种美。通过朗读一些美文佳作,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多方面的感知教材,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语言美,同时也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从而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够多方位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可进行多种形式的的表情朗读,特别是抓住课文中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让学生体会语言美的同时,还感悟到其他的诸如人格美、自然美、生活美等等。

三、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但是,现实的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同学在周记中提到自己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交到知心朋友。甚至有的学生靠乱拨电话、上网聊天寻找所谓的知心朋友。长期以往,势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继而影响到毕业生社会角色的定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实践表明,除了对个别严重焦虑者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外,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论辩艺术、思想观点、语言积累(如名人名言、歇后语诗句等),都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说话的艺术性、逻辑性等,最终达到沟通情感解决问题。

四、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语文教材。

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培养方向,就业方向,中职院校应该采取一套适用于中职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就是一套与专业结合比较密切的教材。具体课文内容的选择以及编排可以试具体情况而定。例如,要顾及中职阶段时间短、课程多、实践活动占用教与学双方大量精力的实际,合理设置语文学科课文总量,精简必学篇目,以现代文、实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适当配给自读内容,较长的文学作品和较深奥的文言著作可安排在这一部分。这样,既能减轻语文教学负担,为培养职业技能让路,又保护了部分学生钻研文学艺术、提高人文素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朝不同方向发展。

五、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